教育者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0:27:06

教育者

教育者范文篇1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科教兴皖和人才强省战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献身教育事业,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干部队伍,促进我省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认真做好20*年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教人函〔20*〕5号)精神,省教育厅决定于20*年教师节期间表彰“全省优秀教师”、“全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同时表彰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并向教育部推荐“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人选。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表彰类别及名额分配

1、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

20*年省教育厅表彰奖励“全省优秀教师”和“全省优秀教育工作者”500名,并向教育部推荐“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78名。(名额分配见附件1)

2、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发[20*]8号、16号文件精神,促进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省教育厅今年将从150名全省模范教师、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见皖人发[20*]41号)和500名全省优秀教师、全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中评选表彰全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39名、全省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24名、全省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19名、全省高校优秀辅导员8名、全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9名、全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9名。并从向教育部推荐的31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见皖人发[20*]41号)和78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中推荐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7名、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4名、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4名、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1名、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名、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1名。

省直有关厅局、各市教育局、有关高等学校要在推荐的全国和全省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全国、全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中,按照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的推荐条件和下达的推荐名额,优先保证推荐相应的人选(名额分配见附件1,评选条件见附件2)。

3、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

为展现当代女教师和女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激励广大女教师和女教育工作者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经与省妇联商定,由省教育厅、省妇联联合授予全省模范教师和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中的女同志“全省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教育部、全国妇联联合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中的女同志“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二、评选范围

在我省教育系统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近五年以来已获得国家或省部级表彰奖励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一般不再参加同一层次荣誉称号的评选。上述人选如确有新的突出贡献,可准予参评,但要从严掌握。

“全国优秀教师”、“全省优秀教师”的参评对象为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工作者”、“全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参评对象为学校校长、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和教育机构管理人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厅局级(含)以上职务的领导干部不参加评选。民办学校推荐的人选不包括其外聘的其他学校在职教师。

三、评选条件

全国、全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基本条件是: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求真务实,积极探索,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出色履行岗位职责,勇于奉献,师德高尚,努力展现新时期人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光荣形象,在近3年的年度考核中均为“合格”等次以上,其中“优秀”等次原则上不少于1次,从事教育工作五年以上,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热爱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培养人才方面成绩显著;

2、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努力进行教育创新,在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成绩显著;

3、在教育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有创造性的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或者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4、在学校管理、服务和学校建设方面有显著成绩。

四、奖励方式

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对“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由教育部印发表彰决定,颁发奖章、证书;对同时表彰的“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教育部印发表彰决定,颁发证书;对“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由教育部、全国妇联联合印发表彰决定,颁发证书。

省教育厅将于今年教师节期间,向全省优秀教师、全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省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和巾帼建功标兵颁发证书。

五、评选办法和要求

(一)全国和全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类先进个人的评选推荐与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的评选推荐一并进行,采取自下而上、逐级审核申报方式。

(二)人选的推荐和评选要统筹考虑不同层次、类型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人员,在各市推荐的人选中,要努力做到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幼儿园、民办学校、成人学校、校外教育基地、教师进修学校等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均有代表。

(三)要坚持向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倾斜,尤其要向条件艰苦的农村地区学校倾斜,向中等职业学校倾斜。县镇以下(不含县镇)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应占推荐人数的30%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占推荐人数的6%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中有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高等学校教授、副教授参评全国优秀教师,必须完成学校规定的本科教学工作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包括学校校长及其他管理人员的推荐比例,应严格控制在推荐比例的10%以内。

(四)对推荐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在事迹材料中要充分反映其相应的事迹。

(五)评选推荐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实事求是、优中选优、宁缺勿滥的原则。认真评审,严格把关。各有关厅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在推荐人选时,要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广泛宣传评选条件和有关规定,充分依靠广大教职工,民主评选,公正推荐,保证评选推荐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推荐上报前,各市、各校应将拟推荐人选在当地教育系统、学校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

(六)各有关厅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在做好全国、全省性表彰奖励评选推荐工作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各个层次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活动,把表彰奖励工作与建设和谐校园、加强师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服务。

六、申报材料

市属高校、中专、中小学材料由市级教育系统评选表彰领导小组负责推荐报教育厅;省直部门办、行业办高校、中专学校,由各部门、行业负责推荐并经报教育厅。为保证表彰奖励工作的顺利进行,请务必于20*年7月6日前报送下列材料:

1、推荐教育部表彰的人选填写《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申报表》(表样见附件3)和《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推荐人选一览表》(表样见附件4);

2、推荐省教育厅表彰的人选填写《全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奖励审批表》(表样见附件5)和《全省优秀教师和全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推荐人选一览表》(表样见附件6);

教育者范文篇2

“创先争优”,就是创先进、争优秀。“创先争优”的重点,并不在这个“先”和“优”上,关键是在“争创”的过程。“创先争优”的价值,并不应该仅仅集中体现于最后“争创”出来的“先进”和“优秀”的结果层面。“创先争优”,她是一种激励公安教育事业的建设者们继续奋勇向前的方法和动力,是对在公安教育建设中表现突出、工作业绩突出的建设者们的一种鼓励。因此,对于我们公安教育者来说,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如能获得各项荣誉称号,既是上级领导和广大师生对自身过去一段时间工作成绩的肯定,更是对继续做好下一阶段工作的鞭策。

“创先争优”作为一种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因为,“创先争优”能够充分调动我们的“精气神”。从某种角度说,“创先争优”争创的就是一种工作中所表现的精神,整个过程中体现的就是一个领域、一个群体的工作激情和干劲。“创先争优”就是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充分调动出来,从而促进公安教育的进步与发展。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人的主观能动性,集中展现于人如何想事情、人如何干事情以及人在想问题、办事情时所需要具备的精神力量三个方面。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就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理论。

如果人在干事情的时候没有激情,那么显然就会缺乏自信,工作也是不可能干好的。因此,我们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对公安教育事业激情的培养,也只有把自身的各项具体工作切实看作是公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自身在日常工作中的干劲,把那种对自身事业的热爱真正从内心激发出来,从而推动自身工作的实质性进步和发展,才能真正把自身实际工作与公安教育建设挂钩,为公安教育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因此,“创先争优”客观上,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要有一个“不怕吃苦”的良好心态。“先进”和“优秀”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来创造的。只有在实际工作中真正付出了辛劳和汗水,才能最终获得“先进”和“优秀”荣誉称号。怕苦怕累当不了“先进”,在面对困难的时候畏缩不前也同样当不了“优秀”。

教育者范文篇3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对话的活动,而非仅仅是“主体”对“客体”的教导,有的研究者把这种观念归纳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等自主”理念,并进而指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性,……彻底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灌输的定式,……体现了受教育者的高度自主性,体现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存在”。因此树立主体性教育观念,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运用主体性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把青年大学生看作完整的具有自主意识的个体,让大学生逐渐学会“自我负责、自我监督”,正确地发挥和运用自己的自我意识,使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以及日常生活中,形成思想政治素养上的自觉意识,在正确的方法和习惯的基础上学会调控自我,在积极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主动改造主观世界,为走进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者的角色定位———“伙伴”而非“权威”

网络时代,让教育者不再是信息的主导和价值观念的权威,当前的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中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的真相进行甄别和了解,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作出价值判断。这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靠正面宣传和观念引导来形成价值观的主导和塑造形成了一种挑战。如果高校教育者依然以一副“权威”的姿态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甚至有可能激发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强化其对负面信息的掌握。高校教育者与大学生建立一种“伙伴”关系就是教育者以一种平等的心态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从学生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思想变化,而不是仅仅从自己的学习背景和生活阅历对大学生的行为随意评价和判断。网络世界的兴起,大大促进了青年主体意识成长(主要体现为自我意识的增强、民族意识的深化、成长意识的发展等方面),推动了青年个性人格的丰富,引发了青年思维方式的创新。网络对大学生的这些影响促使教育者在教育观念上必须转变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伙伴”,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教导者”。从一个“伙伴”的角度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教育者教育方式的改变———“对话”而非“灌输”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视“灌输”方式的应用,从实践的效果看,这种方式对于社会思想舆论和价值导向的引导起到了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现实层面来看,其存在地位依然不能被动摇,“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的实践证明,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仍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灌输。”这里谈教育者的教育方式由“灌输”向“对话”转变,并非是否认“灌输”的作用,相反,是在坚持“灌输”的原理下,对这一理论的灵活运用。高校教育者与大学生的“对话”指的是教育者尊重大学生应有的话语权,在与大学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共同达成价值取向上的共识的一种教育方式。当然教育者与大学生在知识背景和人生阅历上的差异使这种对话只有在共同的语境中才能得到实现。“这就要求教育者主动构建与受教育者知识背景和生活背景相适切的思想政治教育场景,使得双方有可能相互理解对方的解释并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才有可能通过对话最终达成‘协商的共识’。”网络为这种对话提供了可能,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平等对话,大学生思想上的波动就可以得到及时的发现,并在“协商”中达成一致。

四、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认识———“生活”而非“知化”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主要通过大学生识记和掌握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来实现,但这只是一些知识化的知识,即所谓的“知化”。尽管这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片面强化这种培育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不一致。要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解决的办法只有靠教育者转变传统的以知识习得为主的教育观念,转为面向生活进行教育,用生活来进行教育,这也正是当前生活育德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本质上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生活世界为背景的,生活世界的冲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和源泉。大学生网络生活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使其思想上所受到的冲击和波动是前所未有的,会通过网络与社会进行广泛的接触,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冲突和矛盾会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极大的冲击,这是在书本上所学习的知识无法全面解释这些冲突和现象,也进一步的激发大学生对理论的怀疑和叛逆心理,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教育者只有主动适应和接纳网络世界的一些交流方式(如Email、QQ、博客、聊天室等),并在这些交流中及时地察觉大学生思想冲突的集中点,才能适时地给予这些交往以思想道德方面的文化支撑,做好隐性规范的传递与正面价值的引导。由于网络平台的特性,使大学生在上面暴露出来的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更加真实和普遍,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积极主动地渗透到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使日常教育更具针对性。

五、教育者教育目标的确立———“育人”而非“授知”

教育者范文篇4

国外教师教育者专业化研究状况

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伴随着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孕育而生。20世纪90年代前期,国外的教师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大量关于教师教育的书籍相继出版,如剑桥大学教师教育丛书等。这些读物为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基础,但关于教师教育者专业化发展的学术研究还是很少,没有形成系统。直到1997年,麦格拉思(McGrath)主编的文集《学习与培训:基于语言教师教育者发展的视角》(Learn-ngtoTrain:Perspectivesonthedevelopmentoflanguageteachereducators)收录了多篇教师教育者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文章,标志着教师教育者这一新型职业团体的正式出现,并掀起了第一次研究热潮。[5]这本论文集着重讨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教师教育者的角色和能力;2)语言和语言教师教育者;3)对教师教育者培训项目的设计和评估。论文集涵盖的话题还有对串联培训模式(CascadeModel)的批判以及培训方法研究等。串联培训模式是针对培训教师教育者的数量比较庞大时常用的技巧,即:先培训少量的教师教育者,然后再由这部分教师教育者把学到的培训内容传达给其他同事。串联培训模式具有很多优点,如教师教育者不需要长时间的离岗培训、现有的教师教育者就能作为培训助手等。虽然串联培训模式在实际操作中被广泛运用,但仍然有不少学者担心在这样的培训模式中,知识和技能会随着培训层次的深入而被“稀释”,真正被运用到一线的内容会变得非常少。因此,对串联培训模式的批判在国外教师教育研究领域从未停止过。2005年,《教学与教师教育》(TeachingandTeacherEducation)杂志刊载了数篇关于教师教育者专业化发展的文章,掀起了第二次研究热潮。这批文章的研究话题包括新手教师教育者面临的挑战、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认同、教师教育者的能力要求、教师教育者作为示范者、教师教育者作为指导者、教师教育者作为研究者等。这段时期的研究范围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拓展,并逐步反映出教师教育者专业化发展多面性和复杂性的特征。随着研究的深入,教师教育者与普通教师的角色差异更加明了。作为教师的教师,教师教育者有着更高、更多面、更深刻的职业角色要求。科克伦•史密斯(CochranSmith)从事教师教育者工作20多年,她认为自己的角色包括实践者、研究者、政策分析家、编者、评论家、指导者、评估者、辩论家、游说者、演讲者、合作者、管理者等。这显然是普通教师无法胜任的,也是一般教师教育者经过多年努力甚至毕生才可能实现的。首先,教师教育者是示范者。作为教师的教师,教师教育者在教学行为中,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扮演着教学示范者的作用,显性地或者隐性地体现着他们对教育教学理念和价值的个人理解,其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甚至是教态、教学板书都是学生教师模仿的内容。美国教师教育者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示范是成功的职前和在职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同时,教师教育者不是普通的教师,他们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有进行科学研究的使命,这一角色不是外界强加的,而是其专业发展内在的要求。教师教育者研究者的角色是指教师教育者要在自己的教师教育活动中善于发现问题,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努力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能为更有效的教师教育政策提供依据。教师教育者应该能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认识论的视角下解读、评价和批判他人的研究成果;应该能够区分他人的研究成果中哪些是实证研究的结论,哪些是意识形态的结论;应该有进行科学研究的专门知识和能力,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系统和科学的方法,如怎样确立研究课题、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等,并能公开发表自己的学术成果。与普通教师科研的要求相比,教师教育者的科研带有更强的自主性、操作性和现实性,其No.12,2012StudiesinForeignEducationVol.39GeneralNo.270研究有一定的深度。教师教育者研究者的角色能促进教师教育者对实践进行反思,以更加全面、科学和系统的视角来评判教师教育活动的成败,通过发表学术成果提高包括教师、政策制定者、管理者在内的相关人群对教师教育领域规律的认识,完善教师教育课程的功能,使教师教育课程设计更符合道德、伦理、社会、哲学和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要求,使教师教育活动富有成效。2010年,《教育中的专业发展》(ProfessionalDevelopmentinEducation)杂志专门用两期发表了22篇关于教师教育者专业化发展的文章,这些文章反映了澳大利亚、以色列、荷兰、新西兰、土耳其、英国、美国、中国等多个国家对教师教育者专业化发展研究的某个侧面,掀起了第三次研究热潮。其话题包括新手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认同及认同发展、教师教育者的角色、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发展与教育体制和课程改革。这批文章的研究话题与2005年的文章趋同,反映出教师教育者专业化发展研究重点的逐渐成熟;同时,这批文章对话题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细致,并结合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契合各国教育体制的实际情况,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如科琳(Corinne)、马斯(Marcel)、安雅(Anja)和埃尔卡(Elka)通过半开放式的采访,对6个国家的11名新手教师教育者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的入职都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组织上入职(organizationalinduction),成为某个教师教育机构的成员;第二个阶段是专业化入职(professionalinduction),成为专业教师教育者。[6]研究结果还表明新手教师教育者的入职并非一帆风顺,要经过入职初期的困顿和沮丧阶段。虽然他们曾经是有经验的普通教师,但在入职之初,都有转变其教师角色而成为教师教育者的诉求。然而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入职教育,这些知识和技能只能从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积累。为此,科琳等人提出,一方面教师教育者要成为终生学习者,要能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另一方面,教育机构要提供教师教育者学习的机会,要对教师教育者进行更大规模、更深入的研究来了解他们的状况。

教师教育者专业化发展途径

教育者范文篇5

我叫,今年岁。我于2009年11月被党支部吸收为预备党员,预备期为2009年11月到2011年11月现已期满。今天我向党组织提出预备党员的转正申请。为便于党组织讨论我的转正问题,将我在预备期间的表现向党组织汇报如下。

自从被吸收为预备党员之后,在党组织的严格培养下,在支部党员的帮助下,在自己的积极努力下,我在各方面均有较大收获。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请审查。

一、政治思想方面:

一年来,因为我当上了妈妈,由于身体的原因,我参加组织活动比较少,但我时刻都谨记我是一名预备党员,我主动加强政治学习,除了经常看电视新闻、看报纸、关心时事政治外,还利用在家的时间,看了很多书籍,也学习党史和党章,了解我们党的光辉奋斗史,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拿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还阅读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些理论著作,及时学习重大会议如两会的决策、决议,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思路和策略很清晰,大致可分为一条主线贯穿着一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主线,即拚经济,“实现保八目标”;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障和改善民生。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实现“保八”的信心和力量。做好工作的基础:“4个工作原则”。在思想上和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也算是对我孩子的胎教了。其次,我注意从平时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一名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另外,我还十分重视与党组织的思想交流,每隔一段时间我就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状况,及时解决自己的思想问题,表达入党的光荣和迫切愿望。通过以上的努力,我感到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长足的进步,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学习和工作方面:

由于身体原因,怀孕期间医生建议我在家保胎,所以也停止了幼儿教育工作,这一年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休息,但我深知在现在的社会更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性人才。我仍不忘我的教育工作,利用这段时间,我也在加强我的教育教学理论上面的知识,我还时常到幼儿园和老师们交流工作问题。我还继续进修华东师范大学幼儿教育的本科学业,还积极配合我爱人的工作,毋庸置疑世博会是中国本年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世博会,又称国际博览会及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世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举办这一盛事,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种荣耀和实力的展现。很荣幸在世博会期间我爱人是世博会的园区志愿者,所以我非常积极配合他的世博志愿活动,让他安心的在世博园区内为游客们服务。公务员之家

三、生活方面:

在生活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坚信养成一个好习惯一生受益,为了提高自我也为了有一个健康的宝宝。因此就有了我的生活原则,有了自我监督机制,每天都会想想今天还有什么没有干好,或是还有什么原定计划没有完成,注意将工作、学习、娱乐、休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所用时间合理的利用起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年来,虽然取得一定进步,但也存在很多不足。现在我还是一名预备党员,我恳切希望党组织能认可我,让我转正成为一名正式党员。今后,我将更加努力,不断提升自我,力争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如果党组织不予批准,则说明我离真正党员的要求还有距离,我不会灰心或失望。我会更加勤奋工作,努力学习,以更高的工作标准和工作姿态去来争取党组织的批准。

教育者范文篇6

六十岁的母亲,一生的故事都离不开教育。年幼的母亲好学上进,尽管当年的日子困苦的几乎连饭都吃不上,可母亲依然以优异的成绩,于1964年毕业于单县一中,并成了被保送上学的对象,可是阴差阳错,母亲没能上成,从此母亲成了一个普通的农民。由于母亲是当时村里学问最高的年青人,所以,她做了村里的第一个民办教师。

当民办教师的日子里,母亲的生活是艰辛的,更是艰难的。学校条件极差,三间土坯房本是生产队的牛圈,收拾收拾就成了村里的第一所学校,没有粉笔,没有黑板,母亲就自己动手做,她还抽空纳鞋底挣钱为穷苦的学生买学习用品。母亲常在日记中告诫自己,要牢记的教导,要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要不记个人得失的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事实上,母亲也是这么做的。整个学校,母亲既是校长又是任课老师。全校所有的学生,都在这间土坯房里一起上课。母亲马不停蹄,白天里,她教完了一年级再教二年级,教完了二年级再教三年级……晚上,她还要给大人们上夜校,夜校回来她还要在昏暗的劣质油灯下批改全校学生的作业,母亲的眼睛被熬成了高度近视。即使这样,母亲仍说自己是在享受党和人民给她的福。

母亲年年都是县里的优秀教师。我记事时,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母亲每月也只有三元五元的收入。儿时的我,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不满,我们兄妹四人常说她不是我们的妈妈,而是她那四十多个学生的妈妈。的确,下雨天,母亲会冒雨给路远不能回家的学生送去热腾腾的饭菜……母亲嗓子好,会唱歌,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老师,她会在学生学习疲劳时教给他们。母亲的课堂,永远都能吸引学生们的眼睛。她的学生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多才多艺。

由于种种原因,母亲没能转正。但她始终深爱着教育,为了这份爱,母亲甘心情愿做了代课老师,这一教又是十几年。我不能忘记年过五旬的母亲,风里雨里骑着一辆破旧的解放牌自行车来回奔波三十里的身影,为了下一代,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她依然恪尽职守,从不让一节课马虎过去。

几年前,因为母亲身体有病,她不得已离开了陪伴她半生的讲台,尽管她离开了讲台,可她与教育的情结仍是那么的深。现在的母亲,身体日渐衰退,虽然她早已离开了讲台,但她的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教育,我每次去看望她,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好好教学,千万不能误了人家的孩子的前途。”她最关心的,也是我的学生我的教学成绩。在工作上,她不容许我有丝毫的马虎,她常常告诫我要认真工作。每周回家,母亲都会给我上一课,她会不厌其烦的把自己的教学经验讲给我听,大到如何讲解一类课文,小到如何分析一个汉字,母亲甚至把课堂上的一些突发事件都给我预料到了……

三十五岁的我,对共和国经历的苦难没有任何的体会,从小到大,我的生活都是一帆风顺的,虽然也有煤油灯相伴的短暂时光,但却没有母亲那时的饥饿难耐,从我记事时起,我的生活就是幸福的。没上学时,我就跟着母亲在学校玩,大学毕业后,我就走进了乡村小学,做了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虽然刚开始工作时工资不多,但比起母亲当年的三块两块,我可以算得上是万元户了;学校的教室也都是十几年的破旧瓦房,但比起母亲,我幸运多了,至少我不用点那种劣质的油灯,更不用自己想办法做粉笔做黑板甚至自己纳鞋底为学生购买学习用品,我可以不用一天到晚的连轴转,我还可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属于我自己,我可以画张画,写篇文章,看些报刊,做自己喜欢的事;教室里有明亮的日光灯,我再不会像母亲那样承受被油烟的煎熬了……而今,乡村小学变成了排排漂亮的教学楼,整洁而明亮,学校里有了阅览室、图书室、实验室……更加吸引乡村娃娃眼睛的,还是那一台台崭新的电脑……电脑上了网,乡村小学一下子和世界联系了起来,乡村孩子们的习作、绘画、手工制作,都通过电脑发表到全国多家报刊上,校园生活幸福而多彩。但最令孩子们感到幸福的是,国家减免了小学生们所有的学费,不仅如此,就连学生们用的新课本、新作业本,都是国家送给他们的。这多好啊!这再不用让老师纳鞋底为孩子们挣书钱学费了。当然,我教学也更省劲了,再不用像母亲那样,一个人同时教几个年级,课堂上,我有了很多现代化的帮手:投影仪、电脑、录音机……也得益于母亲的指点,我很快在教师中成了佼佼者。

教育者范文篇7

六十岁的母亲,一生的故事都离不开教育。年幼的母亲好学上进,尽管当年的日子困苦的几乎连饭都吃不上,可母亲依然以优异的成绩,于1964年毕业于单县一中,并成了被保送上学的对象,可是阴差阳错,母亲没能上成,从此母亲成了一个普通的农民。由于母亲是当时村里学问最高的年青人,所以,她做了村里的第一个民办教师。

当民办教师的日子里,母亲的生活是艰辛的,更是艰难的。学校条件极差,三间土坯房本是生产队的牛圈,收拾收拾就成了村里的第一所学校,没有粉笔,没有黑板,母亲就自己动手做,她还抽空纳鞋底挣钱为穷苦的学生买学习用品。母亲常在日记中告诫自己,要牢记的教导,要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要不记个人得失的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事实上,母亲也是这么做的。整个学校,母亲既是校长又是任课老师。全校所有的学生,都在这间土坯房里一起上课。母亲马不停蹄,白天里,她教完了一年级再教二年级,教完了二年级再教三年级……晚上,她还要给大人们上夜校,夜校回来她还要在昏暗的劣质油灯下批改全校学生的作业,母亲的眼睛被熬成了高度近视。即使这样,母亲仍说自己是在享受党和人民给她的福。

母亲年年都是县里的优秀教师。我记事时,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母亲每月也只有三元五元的收入。儿时的我,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不满,我们兄妹四人常说她不是我们的妈妈,而是她那四十多个学生的妈妈。的确,下雨天,母亲会冒雨给路远不能回家的学生送去热腾腾的饭菜……母亲嗓子好,会唱歌,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老师,她会在学生学习疲劳时教给他们。母亲的课堂,永远都能吸引学生们的眼睛。她的学生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多才多艺。

由于种种原因,母亲没能转正。但她始终深爱着教育,为了这份爱,母亲甘心情愿做了代课老师,这一教又是十几年。我不能忘记年过五旬的母亲,风里雨里骑着一辆破旧的解放牌自行车来回奔波三十里的身影,为了下一代,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她依然恪尽职守,从不让一节课马虎过去。

几年前,因为母亲身体有病,她不得已离开了陪伴她半生的讲台,尽管她离开了讲台,可她与教育的情结仍是那么的深。现在的母亲,身体日渐衰退,虽然她早已离开了讲台,但她的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教育,我每次去看望她,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好好教学,千万不能误了人家的孩子的前途。”她最关心的,也是我的学生我的教学成绩。在工作上,她不容许我有丝毫的马虎,她常常告诫我要认真工作。每周回家,母亲都会给我上一课,她会不厌其烦的把自己的教学经验讲给我听,大到如何讲解一类课文,小到如何分析一个汉字,母亲甚至把课堂上的一些突发事件都给我预料到了……

三十五岁的我,对共和国经历的苦难没有任何的体会,从小到大,我的生活都是一帆风顺的,虽然也有煤油灯相伴的短暂时光,但却没有母亲那时的饥饿难耐,从我记事时起,我的生活就是幸福的。没上学时,我就跟着母亲在学校玩,大学毕业后,我就走进了乡村小学,做了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虽然刚开始工作时工资不多,但比起母亲当年的三块两块,我可以算得上是万元户了;学校的教室也都是十几年的破旧瓦房,但比起母亲,我幸运多了,至少我不用点那种劣质的油灯,更不用自己想办法做粉笔做黑板甚至自己纳鞋底为学生购买学习用品,我可以不用一天到晚的连轴转,我还可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属于我自己,我可以画张画,写篇文章,看些报刊,做自己喜欢的事;教室里有明亮的日光灯,我再不会像母亲那样承受被油烟的煎熬了……而今,乡村小学变成了排排漂亮的教学楼,整洁而明亮,学校里有了阅览室、图书室、实验室……更加吸引乡村娃娃眼睛的,还是那一台台崭新的电脑……电脑上了网,乡村小学一下子和世界联系了起来,乡村孩子们的习作、绘画、手工制作,都通过电脑发表到全国多家报刊上,校园生活幸福而多彩。但最令孩子们感到幸福的是,国家减免了小学生们所有的学费,不仅如此,就连学生们用的新课本、新作业本,都是国家送给他们的。这多好啊!这再不用让老师纳鞋底为孩子们挣书钱学费了。当然,我教学也更省劲了,再不用像母亲那样,一个人同时教几个年级,课堂上,我有了很多现代化的帮手:投影仪、电脑、录音机……也得益于母亲的指点,我很快在教师中成了佼佼者。

教育者范文篇8

表彰奖励10名教书育人楷模,1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和80名优秀教师。

二、评选范围

“教书育人楷模”和“优秀教师”参评对象为全州各级各类学校的专任教师;

“优秀教育工作者”参评对象为全州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和教育机构管理人员;

曾获得州级及以上劳动模范称号的人员一般不再参加评选,如确有新的突出贡献,可推荐参选,但要从严掌握;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担任副县级以上职务的领导干部不参加评选。

三、评选条件

(一)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条件

1.具有10年及以上教龄,扎根基层、献身教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教书育人、师德师风等方面得到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群众的普遍认可,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先进教师典型。

2.长期一如既往地关心、爱护学生,能够用自身的言行影响和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真正起到引领航向的作用。

3.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能够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教师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崇高品质;用满腔热忱谱写人民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高尚情操;

4.有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善于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有明显成效。

(二)优秀教师评选条件

1.具有5年及以上教龄(“农村特岗”教师从事教育工作3年以上),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业绩突出,能够体现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2.工作中履职尽责,作风正派,勇挑重担,任劳任怨,在学生和家长中具有良好的形象,在教师队伍中具有一定的威信和影响力。

3.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无利用工作时间从事第二职业行为。

(三)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条件

1.具有10年及以上教龄或5年及以上教育管理经验,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业绩突出,能够体现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中履职尽责,作风正派,勇挑重担,任劳任怨,在学校管理、服务和建设方面有显著成绩。

3.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求真务实,积极探索,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师德高尚,无私奉献,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

四、评选办法

(一)评选推荐工作采取自下而上、民主评选、公正推荐、逐级评审申报的方式进行。

(二)州里将成立评选组委会,对各县(市)、州直各单位、各有关学校推荐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进一步甄选,评选出10名全州教书育人楷模。

五、奖励形式

由州委、州政府授予全州教书育人楷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下发表彰决定,颁发证书和奖金。

六、工作要求

(一)各县(市)推荐先进个人要统筹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人员,努力做到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民办学校、成人学校、校外教育基地、教师进修学校等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均有代表。

(二)要坚持向教学第一线教师倾斜,尤其是要向条件艰苦的偏远农村学校倾斜,城镇中小学教师中有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包括学校校长及其他管理人员的推荐比例,应严格控制在推荐比例的10%以内。

(三)评选推荐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实事求是、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认真评审,严格把关。推荐人选上报前,各县(市)、各单位须将拟推荐人选在其所在地教育系统或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天。

七、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本次评选表彰工作的领导,州里成立了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评选表彰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州教育局,具体负责评选表彰的日常工作。各县(市)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成立评选推荐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开展评选推荐工作。

八、申报材料和时限

本次评选表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请各县(市)、各单位务必于6月20日前将有关材料报送到州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逾期不再受理。首次报送的材料包括:

(一)本县(市)、本单位2015年开展评选推荐工作报告(评选工作程序、评审结果、公示情况等)。

教育者范文篇9

知、情、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只考虑认识过程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班会或团队活动向同学们正面宣传提倡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是需要的,但抓住时机,创设自然融洽环境,努力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应力”与道德情感则是另一回事。在校内、教室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这儿,有的通过别开生面的班队活动,有的挖掘学科自身的教育因素,有的则根据学生个性与心理特征,因势利导,达到各种教育预期目的。但也应看到,由于对学生“主体需求是内化的原动力”这一点认识不足,在如何把社会首先规范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品质方面研究得不够,我们的某些方面教育就显得脆弱与生硬。学生在那种正面教育场合,有时很难放开自己,他们经常只是首先意识的被动接受者,即使安排有学生在活动中发言,所说的也常是此刻我应该说此什么,而非内心真实所感,不能期望这种形成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其实,真能触到学生灵魂的教育常常是不露痕迹。它不仅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而且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境中。因此,进行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者打开学生心灵的启动器,是“知”与“行”的中介和“催化剂”。

(一)以情育情,以情动人

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情能动情。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新组建的98级公关班,有两位女同学因小事发生口角,继而恶言相向,在班上掀起轩然大波。事后,我不是武断地各挨五十板,而是找当事人心平气各地了解情况,并打算抓住这个时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班会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闻乐道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们情绪高涨,竟相参与。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紧着录音机里传出了《相亲相爱》的歌曲,再一次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随着如潮般的掌声,那两个同学不约而同地走上讲台,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认识到同学间,要互相“包容”,只有团结一心,班级这条“大船”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而且,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二)以知育情,以情促知

我们知道,单纯地对学生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同样单纯地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情感。“知之深,爱之切”正是这个道理,因此,班主任应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年五月份,发生在美国轰炸南联盟中国大使馆的血腥事件,引起了全世界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我趁此机会让学生观看电视,收集有关新闻报道,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发出了“中国人民不可欺”的强烈心声。同时,又让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他们“为中华崛起读书”以实际行动来声讨美国的暴行。这样,无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血有肉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就是说,认知越丰富,明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深厚。

(三)以行育情,以情导行

情感的另一特点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摇动情感发展的动力。所以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开始,在实践中,以行育情,越实践,学生的情感就越深,反过来,情感越深,就越愿意实践,从而形成自觉行为。

在以“爱心献功臣”的活动中,我班学生纷纷捐款,奉献了自己的一片爱心。钱虽不多,但却体现了中国青少年对那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的功臣的崇敬之情和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

教育者范文篇10

一、为教育而教:高校教师教育者的教育理念

“为何而教”直接指向高校教师教育者的基本教育理念与追求,在深层次上影响着教师教育的质量。高校教师教育者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从教与学的关系出发,教师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将影响中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在教师培养中,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都应指向“人”的培养,这是教育的本质要求;而中小学教师能否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自觉追求教育的本质,与其在教师教育过程中接受的教育理念有关。具体地说,高校教师教育者对教育本质的追求将影响未来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追求。“为教育而教”是为了培养完整的人,而不是片面的人。“教育学把个体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来研究,而不是把人的某一个方面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教育者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既具有生物性与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不从整体上把握对象的特征,就无法教育人。”[1]在中小学教师培养中,一直存在着师范性和学术性之争:一种意见是师范院校应该为中学服务,要突出师范性;另一种意见是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学术水平不能低于一般大学,要向综合大学看齐。[2]反映在教师教育实践层面,前者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尤其体现为教师日常教学中教学基本技能的纯熟;后者重视教师学科知识的精深,把“学高为师”作为培养教师的追求,要求教师能够做到“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培养的“师范性”与“学术性”都是从某一方面解读教师,有其合理性,但未能从教育的本质上来理解教师。这样培养的教师在进入中小学教育实践后,当其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无法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时,“为何而教”的疑惑就会影响其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职业信念。而当下的中小学管理制度及实践,因重视教师绩效,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教的主要指标,中小学教师不免滋生出诸如“为知识而教”“为分数而教”等解读,这就无法从教育的本质去研究、突破教育实践的困境。在教师教育实践中,职前培养中的师范生在见习实习时,面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疏离,常常得出教育理论学而无用的结论;而职后培训中,中小学教师因实践中的困境无法得到有效的理论对策,进而产生对教育理论培训的漠视。这些问题应引起高校教师教育者的关注与思考。在教师培养过程中,高校教师教育者应思考是否为教育而教,是否是为培养“完整的人”而教。“为教育而教”需要高校教师教育者在教师培养中体现对教育本质的追求。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的人才培养理念是通过其课程教学来体现的,进而影响其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教师教育者与其他的专业教育者不同,他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培养对象存在着未来职业的相似性。高校教师教育者的职业形象、职业理解、职业行为等,都会影响未来教师的专业发展。高校教师教育者虽然从事着不同的课程教学,但都担负着共同的人才培养使命,即要把未来教师作为“完整的人”来培养,也都要在教育教学中传递为人为师之道,而不是从各自课程出发把教师培养割裂开来。以小学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为例,小学教师教育课程要帮助未来教师理解小学生成长的特点与差异,学会创设富有支持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以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要帮助未来教师理解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场资源的重要意义,学会设计和组织适宜的活动,以指导和帮助小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帮助未来教师理解交往对小学生发展的价值和独特性,学会组织各种集体和伙伴活动,让小学生在有意义的学校生活中快乐成长。[3]这些课程目标的达成,需要高校教师教育者从整体上来理解教师培养,把对教育的本质追求体现在自己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而不是把教师培养过程看成是课程模块的简单相加。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教育者不仅要关注自己承担的课程教学,还要做一个教育理论的践行者,将完整的教师形象呈现给学生。因此,高校教师教育者既是教育理论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教育理论的实践者,更是教师职业信念的传递者。高校教师教育者的职业生活应该体现出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以之吸引师范生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憧憬。正如Scherer所言:人类的幸福和尊严在于在其能力和环境允许的范围之内,做尽可能多的善事,思考尽可能多的伟大的和美好之事;并把人引向于此,使之准备好行使自己的伟大使命,教育他成为人,这就是教育,这就是一个所能给予人类的最伟大的益处。[4]未来教师的培养,就是要把师范生引向“教育”这一伟大追求和美好之事,激发他们的使命意识,注重培养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只是拥有知识的教师,也不只是技能纯熟的匠人。高校教师教育者的教育教学,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课程教学,关注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专业能力发展以及专业情意的养成;同时,也需要走进师范生的学习生活,关注师范生作为“完整的人”的成长中的问题。

二、为教而学:高校教师教育者的学习理念

高校教师教育者应是终身学习理念的传递者,也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委员会发表《学会生存》以后,终身教育开始成为引领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而与之相关联的终身学习也开始为人们所关注。我国为了贯彻终身学习理念,将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作为发展方向,许多地方也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组织等构想。在终身学习理念引导下,每一个人都认识并开始关注学习对自己发展的重要性;重视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将是每一位公民的生活内容,学习者将不再是从事知识活动的人的独有形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传递知识为己任的教师,为了避免其专业性危机,更应将学习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习将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终身使命。面对未来教师的培养,高校教师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传递这一理念,让师范生明了这一未来教师职业生活的内容,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习作为自己未来生活的志趣。同时,高校教师教育者还应是学习者形象的示范者,要向师范生展现一个学习者的职业生活,在师生日常交往中,要与师范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生活、学习方法与心得,展现学习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成效,以自己的学习生活引导师范生树立终身学习、终身从教的信念。高校教师教育者的学习是一种专业学习,其目的是为了教。终身学习理念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学习不再是“做学生时学”,也不再是“唯教材学”。现代学习是将人置于广袤的信息中的学,这种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学习观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学习的娱乐化、碎片化,在这样的学习中,个人的兴趣成为主导人们学习内容选择的重要因素。许多人关注到学习者是教师所应体现的职业形象,却未关注现代学习的变化以及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学习要求。这里要强调的是,高校教师教育者的学习应是一种专业学习,而不是娱乐化、碎片化的学习。高校教师教育者的学习也可能出于自己的兴趣,但绝不是满足个体生理感官刺激需要的兴趣,而是基于专业发展的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是一种专业兴趣。知识碎片化是当下媒体发达时代的重要特征,这些知识或有助于拓展人的知识获取广度,但其中蕴含的技术理性与遮蔽无可避免。高校教师教育者的学习既是其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也应体现专业发展的责任担当。这种责任就是知识与文化的传承,就是教师教育,其所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培养教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因此,知识的科学性、知识的教育性,应是高校教师教育者终身学习的基本追求。“为教而学”是一种学习观,也是一种“生活观”,需要高校教师教育者认同并传递。学习观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制约着每个人的学习行为,甚至影响学习的信念、学习的结果。[5]高校教师教育者的学习观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高校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素质要求,即高校教师教育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这个问题现在的教师教育研究还未能给出权威的答案,需要学界不断深入研究,形成共识。二是受到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影响,倡导高校教师教育者“为教而学”,需要高校教师管理制度体系的引导。“为教而学”的学习取向若得到教师管理制度的肯定,进而会促进高校教师教育者把“为教而学”内化为教师学习信念的内核,促使其将学习成果融入师范生的课程教学,还能够使之将“为教而学”作为一种教师信念和专业生活理念,在未来教师培养中传承。

三、为教而研:高校教师教育者的科研理念

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之一,身处大学的高校教师教育者,开展科学研究是其工作的应有之意。但是因何研究以及研究为何,确实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学术自由”或许使许多人对这个问题不屑一顾,认为讨论这个问题可能会干扰学术自由,阻碍学术创新。当前,社会经济利益的诱导以及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导向,使得经济价值正成为社会主导价值,高校教师的科研似乎都是为项目、经费、职称,从而导致“为教而研”的育人价值缺失或偏离,学术自由、学术创新似无从谈起。西方学者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曾试图从道德层面为学术自由设置界限。康德主义道德观要求学者教授永远把学生作为目的,而不允许把学生当作工具。[6]130还有学者引述亚里士多德“高尚的”活动和仅仅是“有用的”活动理论,引导教授追求“高尚的”活动;进而提出,如果一位学者教授是出于自我实现的动机来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如果他感到必须从事这些学术活动才能实现他的潜力,我们就可以说他的活动是高尚的,并以一位高尚的学者乔治•赫尔伯特•珀尔默为例,因为他曾说过,如果哈佛大学不付工资,他也会十分高兴地为能得到在此地从事教学工作的殊荣而付钱给哈佛大学。[6]131因此,因何而研以及研究为何的问题,是需要引起高校教师及高校管理者们思考的问题。“为教而研”是高校教师教育者应有的科研立场。高校教师教育者的研究主题本身就是围绕教育教学展开的,“把学生作为目的”的研究,是高校教师教育者应该坚持的科研立场。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康德主义道德观的要求最能体现高校教师教育者开展研究的追求。高校教师教育者的“为教而研”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为教而研”是高校教师教育者的师德体现。我们虽不提倡如珀尔默一样不拿薪资,但也不接受与教学无关的科研,“为教而研”应该成为高校教师教育者的科研操守。(2)“为教而研”是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重要阶梯。成为专家型、研究型教师不只是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更是对高校教师教育者的要求,中小学教学、教材及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更需要高校教师教育者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从而有助于培养高质量的中小学教师。现在有两种现象值得高校教师教育者反思:一是师范生对教育理论学习的质疑,教育理论缺乏鲜活的中小学实践,导致师范生得出教育理论学而无用的错误认识;二是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高校教师教育者“曲高和寡”的理论参与,日渐失去中小学教学的话语权。因此,开展深入中小学实践现场的研究将是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3)“为教而研”是对师范生传递的一种成长理念。我国的教师培养已由原来的三级培养体系发展到一级培养体系,学历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师资质量的提高,中小学教师培养要适应研究型教师发展理念。作为本科阶段培养的中小学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开展教学研究应是教师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这也符合未来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高校教师教育者不仅要使师范生认识到这样的发展趋势,也要通过自己的教学研究引导师范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在具体研究实践中学习、关注、重视教育教学研究。高校教师教育者与其他类别的教师有着专业发展的共性,但作为教师的教师,其专业发展理念又有着特殊的要求。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对于高校教师教育者而言,在行使教书育人职责的过程中,又有着专业教育的意蕴,要培养师范生终身从教的理想与信念。基于此,高校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理念应体现传承与示范的专业特性,在教育、学习、科研等方面,都要体现出“为教”的目标与追求,这样才能在其专业发展实践中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175.

[2]顾明远.谈谈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和走向[J].求是,2008(7):53-55.

[3]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EB/OL].(2011-10-08)[2018-04-25].

[4]钟启泉.教育哲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56.

[5]苗深花.论师范生“为教而学”学习观的构建[J].教育研究,2012,33(5):90-9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