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工程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06:22:52

教育现代化工程

教育现代化工程范文篇1

这次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力争在苏北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常逢生局长全面总结了近年来我市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情况,对今后一阶段的工作作了具体部署,目标很明确,要求很具体,思路很清晰,我完全赞同。上午我们参观了大丰市两个乡镇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现场。刚才大丰市人民政府介绍了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经验,盐都区教育局、东台市曹丿镇也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希望各地认真学习借鉴。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文件,对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全面动员部署。从目前推进情况来看,全市教育现代化工程起步快、势头好,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全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县(市、区)对推进教育现代化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态度不坚决;有的等待观望,措施不实,进展缓慢;县际和乡镇之间严重不平衡,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下面,我就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是构建和谐盐城的必然要求。

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是安定之本、和谐之基,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我市是教育大市,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将直接影响我市经济社会事业的未来发展。我们必须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出发,举全市之力,坚定不移地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坚定不移地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确立发展教育就是发展生产力、抓教育就是抓经济的理念,让教育与经济共生共荣、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进一步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观念,增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以更大的力度、更快的速度,全力推进,全面实施。

2.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举措。

新《义务教育法》在总则中明确提出“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当前,我市教育资源总体分布是“富优贫劣、城足乡缺、公强民弱”,优质教育资源量少价高,供不应求。面对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问题,教育必须在自身发展中寻求新的内在拉动力。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教育的重要方向。高举教育现代化这面大旗,不仅能够凝聚人心、振奋精神,而且能够动员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关心、支持教育在“双高两基”后获得更新、更快的发展,努力实现我市基础教育的高位均衡。因此,教育现代化应当成为我市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一个纲领,一种刻不容缓的使命,一项统揽教育工作全局的中心任务。我们要按照“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确保“十一五”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翻一番,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廉价而良好的教育。

3.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是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保证。

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要实现现代化,教育必须率先现代化。教育要为先进生产力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要为先进文化提供高质量的精神产品,要为广大人民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教育发展的快慢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关系到现代化的进程。我市作为一个人口大市,如果人口素质很低,那是沉重的包袱;如果素质较高,那就是丰富的人才资源。从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靠的就是教育,靠的就是教育现代化。因此,我们必须深入贯彻市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增强抢抓发展机遇的紧迫感和“慢进即退”的危机感,咬定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牢固树立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意识,抢抓机遇,苦练内功,在新一轮教育发展中赢得主动。

4.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我市教育的大头在农村,没有农村教育的发展,就没有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没有农村教育的兴旺,就没有农村经济的繁荣;没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全市的现代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只有发展好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培养新型农民,改变农村面貌,建设好农民家园。为此,必须统筹区域内教育资源,通过标准化、现代化新型农村学校的建设,引领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努力为实现“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的宏伟目标作出教育应有的贡献。

二、多措并举,强势推进,进一步加快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为加快全市教育现代化进程,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到2010年我市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必须位于苏北前列,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专门制订了《盐城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方案》,各县(市、区)一定要紧紧围绕创建目标,加大投入,加强力度,加快进度,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强势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具体地讲,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要强化政府责任。新《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政府负首要责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推进教育现代化问题上一定要形成共识,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意见》上来,统一到全市教育现代化创建的规划上来,要将推进教育现代化列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体工程来实施,力争早日跨入教育现代化的行列。

二要科学实施规划。教育现代化工程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强调科学性,增强实效性,要把科学实施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坚持把推进教育现代化与城镇化战略结合起来,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与推动合格学校建设结合起来,与实施农村教育培训工程结合起来,从“县域”和“乡镇”两个层面双管齐下,在按规划推进乡镇创建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合格乡镇的基础上,科学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步伐。要认真对照省定的区域教育现代化主要评估指标,积极弥补薄弱环节,确保教育现代化工程速度快、质量高、效果好。

三要保障教育投入。投入不足是当前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最大障碍。今年暑期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对全市的教育费附加征收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一次督查。结果表明:全市05年欠征教育费附加等1115.04万元,又欠拨教育费附加等2330.96万元,还挪用2115.72万元。全市基础教育合计少使用教育费附加等5561.72万元,这直接影响了全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各县(市、区)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举全社会之力,多种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步伐。首先,要落实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责任。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依法保障教育投入,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其次,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保障机制。县级政府要确保财政教育经费新增部分主要用于农村教育。把教师工资、公用经费和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维护经费等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算,确保教师工资以及地方津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尽快解决农村教职工医疗保险、住房补贴问题,提高教师的社会保障水平,确保学校具备基本办学条件并且能够正常运转。要通过安排专项资金,盘活教育闲置资源等方式,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第三,要坚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推进教育现代化。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承担,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修桥筑路办学校,历来被认为是“善事”、“义举”,我们要在法律、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做好工作,鼓励和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办学。要落实国家对从事教育服务的免税政策,进一步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要充分发掘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对布局调整中废置的校园进行置换,收益全部用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四要完善管理体制。要巩固完善“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县级政府教育部门的职能,按法律法规的要求,努力实现人、财、物、事的统一。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乡镇政府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积极性。教育管理体制上移以后,乡镇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责任有所变化,但是,基于对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的认识,许多乡镇政府把次要责任当主要责任来承担,把较多的资金投入到教育,这是一种远见卓识,这是值得提倡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县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予以大力支持和鼓励。这里我强调一下,义务教育“以县为主”后,乡镇政府在推进教育现代化上仍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要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考虑,教育的成功是最根本的成功,教育发展的实绩是最大的政绩,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是最好的执政为民。

五要加强师资建设。教师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没有师资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我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的着力点就应该在教育观念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上下工夫。要大力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学校”工程,努力建设一支学科配套、业务精湛、师德高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要合理配置教育人才资源,建立教师能进能出机制;要加强和改进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开展师德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要不断提高教师工作水平,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精心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活动,不断优化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深入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要加快骨干教师培养,积极选拔骨干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到境内外高等院校、知名中小学进修深造,发挥名、特、优教师的示范作用,建立一支富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教师梯队,为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要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关注教师生存状态,改善教师工作环境,逐步提高教师待遇,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稳定。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和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合力。各级政府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市教育现代化合格乡镇为基础,积极启动区域教育现代化。尚未通过教育现代化合格乡镇评估验收的乡镇,要分析形势,自加压力,争取按市里拟定的时序进度实现创建目标。已经通过评估验收的乡镇,要查找薄弱环节,在更高的标准上寻求突破。各县(市、区)政府要把区域推进现代化工程摆上议事日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推进规划,并尽快组织实施。

县、乡两级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关心、亲自指导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推进实施工作,分管负责同志要认真负责具体抓,抓得扎实、抓出成效。要建立健全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各级政府及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的情况、教育经费依法增长情况、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教育现代化推进实施情况列入对政府及其领导干部督导考核的指标体系中去。

乡镇政府继续承担对教育的责任,认真组织适龄少年儿童入学,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维护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按照有关规定划拨新建、扩建校舍所必需的土地,还要积极筹措经费,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我特别强调,乡镇政府一定要认真抓好学校周边环境整治,高度重视学校门前道路、桥梁的修建,确保不出任何事故。

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乡镇,深入学校,及时研究解决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中的各种问题。要切实加强教育法制建设,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学行为和管理行为,提高全社会依法兴教、依法治教的自觉性,坚决查处各种涉及教育的违法事件,维护学校和师生的正当权益。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尊师重教的积极性,动员和引导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事业。要统筹整合各部门的力量,齐心协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大对各地实施工作的指导力度,保证实施工作科学、健康、有序进展。财政部门要依法保障对教育的投入,依法全额安排拨付教育经费,确保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的积极稳妥实施。国土资源、税务、物价等部门要紧密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不断提高为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的水平。

教育现代化工程范文篇2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推进现场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和部署全市教育现代化工程推进工作,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盐城教育事业率先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马上徐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各级各地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先根据市教育局党委、局长室集体研究的精神,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基础教育快速发展为我市全面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奠定了基础,使我市“十一五”期间在苏北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可能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盐城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十五”期间,更是盐城教育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落实科教兴市发展战略,努力促进教育事业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投入持续增长,事业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办学实力显著增强;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教育资源和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对外开放日益扩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教育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教育管理更加规范;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不断优化,总体素质明显提升。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全面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巩固扩大“两基”成果,基础教育实现了新跨越。我们始终将巩固扩大“两基”成果作为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全面推进“双高两基”,完善“两基”年审和控制流生制度。20*年,我市被教育部、财政部、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联合表彰为全国实施“两基”先进地区。目前,全市所有乡镇已达到“双高两基”标准。20*年全市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100%,比*年分别增加0.32和0.84个百分点。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87.1%,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8%,分别比*年增加17.3和4个百分点。小学生巩固率达100.04%,初中生巩固率达98.5%。在全面推进“双高两基”的同时,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今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首次超过90%,比*年提高了37.22个百分点。

二是加强各类配套建设,办学条件有了新改善。“十五”期间,全市撤并小学2163所、初中226所,新建小学158所、初中22所,“十五”期末,全市小学和初中分别比*年净减少1088所和188所。小学、初中校均覆盖人口分别达1.21万、3.29万人,均超过省定标准,提前两年实现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目标。全市各地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20*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部消除中小学危房。20*—20*年的三年内,我们紧锣密鼓地推进“三新一亮”工程、“六有”工程和“校校通”工程,全市共投入建设资金数亿元,顺利完成了各项工程的建设目标,目前全市农村中小学全部达到“三新一亮”和“六有”要求,全市所有学校实现了“校校通”,30余所学校建有“数字化校园网”,70余所学校建成校园网,所有农村中小学全部拥有电脑网络教室,110万农村中小学生可与城市学生通过网络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坚持改革总揽全局,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有了新突破。“十五”期间,我们有序推进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使“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得以确立并顺畅运行,为基础教育的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认真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已基本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全日制学习与业余学习并存、系统专业学习与职业技能培训并重的办学格局。目前,全市已有民办教育机构429个,其中高等学校1所,普通中专2所,高中16所,初中35所,小学7所,成人中专1所,职业高中2所,幼儿园365所,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204所,民办教育机构在职教师5475人,在校学生12.66万人。

四是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办学层次与综合效益有了新提升。打破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运用市场机制和行政手段,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划转等形式,大力开发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资源总量进一步增加,教育的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办学层次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盐城市技工学校、盐城市工业学校、盐城市物资中专三校合并为盐城技师学院;盐城农业学校与盐城市南洋职中合并组建成盐城市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盐城纺织工业学校与盐城市轻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盐城纺织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卫生学校升格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市第一职业中学升格为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盐城师范学校升格为盐城高等师范学校;*师范学校升格为*高等师范学校。作为市区社会事业一号工程的职教园区一期工程建设已基本完工,部分学校已实现了整体或部分搬迁。目前,在做好一期工程扫尾工作的同时,将积极启动二期工程。职教园区的建设对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培养实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十五”期间,各地以优化资源配置,扩充优质资源为主旨,大力加强窗口示范学校建设。江苏省盐城中学、东台中学、大丰中学、钟庄中学、盐城市一小等一批窗口学校易地建设新校区,这些学校新校区的建设,规划起点高,建设投入大,现代气息浓,既为学校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又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十五”期间,全市共创建省级示范实验幼儿园25所,省级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4所,省实验小学32所,省示范初中52所,四星级高中12所,三星级高中25所,部级重点职业学校6所,省级重点职中14所。

五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水平跃上新台阶。在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投入越来越多,学校建设步伐越来越快,教育事业规模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我们反复强调并始终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事业的生存线、发展线、生命线。以质量立教、质量兴教,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五”以来,我们积极筹划、认真组织、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前,全市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正在逐步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同,课程改革成为学校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课程资源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各地各学校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网络文明教育等活动,实施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五四三”行动计划,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努力培养合格公民。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普通高考和职教对口招生连续多年录取总数居全省前列。今年普通高考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全市参加统考人数52123人,本科达线人数为11374人(普通类),比去年增加1*7人,增长10.35%,其中本一达线人数5655人,比去年增加732人,增长14.87%。

充分肯定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成就,是要说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盐城和盐城教育,已经具备了从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发展的基础,具备了从人口大市向人才资源强市发展的基础,具备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完全有能力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面对“十一五”期末在苏北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们应当努力进取并充满必胜的信心。

二、确立目标,寻找差距,增强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现代化是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也是工业、农业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先导和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进教育现代化尤为重视,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核心对此都有过精辟论述。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这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一个基本共识。20*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努力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要求全省上下努力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争取到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江苏教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全国领先于其他省市的发展规模和质量,在省内领先于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进度。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定,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到2*0年,全市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于苏北前列,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我市“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的主题、主线和主旋律,更是我们的主攻目标。

全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深化教育改革、扩大教育开放为主要动力,以建立完善的教育体制和物质条件为保障,以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任务,实现盐城各类教育事业稳步、协调、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到2*0年,基本建立起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发展均衡的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和覆盖城乡、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体系,在全面创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合格乡镇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各县(市、区)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全部达到省定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并确保顺利通过省级评估。

去年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区县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今年上半年,我们按照省部署要求,对照省评估指标,研究制定了《盐城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方案》、《盐城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合格乡镇评估试行办法》以及《盐城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合格乡镇评估指标体系》,这些文件都已印发各县(市、区)。对照评估标准,我们自感差距不小,工程推进的难度和压力很大。综合分析全市教育发展状况,我们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体系和结构不够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待深化。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地方国民教育体系,但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还任重道远。全市幼儿教育尚未完全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特别是农村成人教育相当薄弱,不少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已名存实亡,农民教育和培训缺少平台和阵地。近几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无论专业建设,还是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都亟待加强,普教与职教的结构关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特别是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不能完全适应“大教育”和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要求,对各类教育的统筹协调能力不够,管理思路、管理方式等都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二是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十五”期间,各地的教育投入虽然逐年有所增长,但是普遍没有达到“三增长、一优先”的法定要求,教育总体投入水平不高。20*年全市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含教育费附加)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较上年下降了3.03%,与《教育法》中“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的规定有较大的差距。截止20*年底,全市教育负债达22.04亿元,其中义务教育负债达10.23亿元。高额债务致使部分学校工作出现“三难”:开门难、还债难、资金周转难,严重阻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一些地方抵顶挪用教育费附加和教育经费等现象依然存在,按规定应安排的公用经费不能及时到位。近几年来连续开展的农村学校“六有”工程、“校校通”工程、四项配套工程等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但同时也增加了农村学校正常的维护、维修和更新的经费支出,而现在农村学校除财政拨付的少量公用经费外别无经费来源,因此,农村学校公用经费拮据、农村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仍是当前教育加快发展的主要难题。由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基础的差距,加上教育投入不足和支出结构的不尽合理,目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教育的城乡差距、南北差距、校际差距较为明显且有扩大趋势。城镇学校无论是生均占有教育资源、办学条件、师资质量,还是管理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都明显优于农村学校,一部分农村学校由于背负债务和经费紧缺,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南部的县(市、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已普遍超过了90%,最高的已达到95.7%,但北部的几个县尚在80%左右徘徊,最低的县,尚未达到75%;19周岁以上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南部的几个县(市、区)已全部超过40%,而中部、北部的县区大都在30%以内,最低的还不到13%。前几年,各地重视窗口学校建设,部分学校确实锦上添花,但是客观上加大了同一区域内校际之间的差距,在义务教育阶段,相当程度地影响了就近入学原则的实施和教育公平的推进。

三是师资队伍总体素质不高,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全市中小学教师结构性过剩,造成新师资补充难;高中优秀骨干教师有青黄不接之虞,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全市尚有4000余名教师未取得合格学历,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仅为82%和71%;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不能适应推进新课改和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少数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和社会评价。

四是现代教育思想未能全面确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存在观念障碍。实现传统教育观念向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必须看到,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对现代教育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所知也往往是皮毛,这就使得他们很难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并对传统教育进行审视、扬弃和改造。正是由于观念的障碍,加之现行评价制度的缺失,造成素质教育推进难,学生不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在有些地方和学校,应试教育的“紧箍咒”越念越紧,违背教育教学规律,任意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宏伟的目标与现实的差距,要求我们既要有正视问题、承认差距的勇气,又要有战胜困难、实现目标的决心与魄力,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奋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省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划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工作。苏州市提出“在较短的时间内主要教育发展指标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南通市已多次召开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推进会,提出“到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南通教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融入苏南,领先江北,在市内领先于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进度”。镇江市则明确提出:“在2007年前,所辖市、区都要通过江苏省区县教育现代化评估”。跳出盐城看教育,是压力,更是动力。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快盐城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步伐。

鉴于教育的城乡差距、南北差距和校际差距,全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必须坚持“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分类指导、以评促建”的方针,其基本步骤是:以《盐城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合格乡镇评估试行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全面启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合格乡镇”工程,在此基础上以县(市、区)为单位,接受省、市评估。大丰市力争在2007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其他县(市、区)的目标期限为:东台市、盐都区、射阳县2008年,盐城经济开发区、滨海县、建湖县2009年,亭湖区、*县、响水县2*0年全部通过江苏省区县教育现代化评估。

三、抓住重点,狠抓关键,切实把推进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措施落到实处

为了确保全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推进,我们必须狠抓以下各项措施的落实:

1.进一步细化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规划和方案,增强规划方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目前,各县(市、区)已初步形成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实施规划,明确了以乡镇为单位的达标期限,但是这个规划还是粗线条的,从有利于实施和考评的角度看,必须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要对照省、市关于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评估指标和办法,逐条逐项地算帐到乡镇,算帐到每所学校,找出问题,找出差距,明确具体的实施步骤、实施办法、质量标准和保障措施。对于目前尚未达标的项目,要根据工作的难易程度,确定具体的达标期限,同时要明确每个年度或每个阶段的目标要求,以便于按照序时进度进行督查考评。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这次会议后,各地各学校要按照上述要求,抓紧完善实施规划和方案并经县(市、区)人民政府审定通过后报市教育局备案。

2.进一步优化教育体系、结构和资源配置,促进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均衡发展。

构建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担当起这一重任,需要工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确立“大教育”的观念和现代化教育理念,明晰统筹协调发展各类教育事业的思路。教育主管部门的同志大都是搞普教出身,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面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课题,要走出小天地,跳出旧框框,确立新观念,形成新思路。要按照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的要求,统筹思考和规划决策当地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今后一个阶段,在继续巩固扩大“双高两基”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同时,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要高度重视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质量管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技能;努力改变成人教育特别是农村成人教育“短腿”、“细腿”的现状,协调整合各方面力量,把成人教育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优选培训项目和内容,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二是加快社区教育中心建设步伐,扩大社区教育覆盖面。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社区教育中心的建设,为社区教育中心提供必要的场地、师资、教材和工作指导,保证社区教育中心按计划正常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三是优化公共教育资源配置,落实教育公平原则,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经济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3.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实现教育现代化,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合格劳动者。未来几年,在教育教学领域,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要确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确立学生差异发展的观念,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确立学生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对学生的一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将教育目标从以知识传递为主转变为以人才资源开发为主;将办学目标从偏重追求升学率转变为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将课堂功能从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质疑、主动释疑;将师生角色由从属关系转变为平等合作关系。要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扎扎实实地抓好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各级教研机构和有条件的学校要对各类教学模式开展比较研究,总结、借鉴、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要积极开展“小班化教学”实验,及时总结经验,为面上推进提供示范。

二是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探索构建现代化的课程结构和体系。要认真总结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一批具有盐城特色的课程改革成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引领广大教师学习课改理论,学习“纲要”和“课程标准”,学习课改的前沿信息,学习外地的成功经验。课改的重点和难点依然在农村,市教育局将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和新课程优课竞赛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教学能手,并尽可能提高部级、省级、市级培训的覆盖率,让农村教师有机会直接参加各级各类新课程培训,把学科教研、优课展评和教师培训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为农村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校本建设,主要包括:校本发展、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建设、校本评价研究、校本管理、校本科研等。通过开展创建农村中小学新课程实施百所示范学校的活动,推动农村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建设。

三是改革完善教育评价制度,积极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由于受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过去我们评价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学校、老师和学生,往往偏重于应试成绩和升学率,教育的社会评价大体也是如此。这种评价标准和方法,负面效应比较明显,不利于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有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必须加以改革。要从培养现代化的人的高度,确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全面实施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积极构建新型的学校教育评价制度,并引领全社会科学、正确地评价教育。对于过去形成并仍在运用的各类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要认真加以清理。凡是不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利于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内容和指标都要予以剔除或调整。凡过去未予重视或重视不够的,例如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艺体素质、创新能力的评价等,都要予以强化,真正使教育评价具有正确的导向功能、科学的诊断功能和正面的激励功能。

4.进一步硬化基本实现教育化的保障条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首先,要精心打造现代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实现教育现代化,教师队伍必须现代化。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师德和奉献精神,而且要有适应未来的新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此,我们要大力度地推进教师继续教育,组织好旨在改善教师知识结构、智能结构,提高教师现代教学技术素质的各类培训,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主要载体,全面构建教师学习型组织,科学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继续组织实施“三名”工程,不断壮大名教师、名校长队伍,不断发挥名师的领衔作用、激励作用和示范辐射作用,更多更快更好地培养学者型教师、专家型人才。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吸引、聚集高层次人才,努力构筑教育人才高地。全方位开展国际交流,用国外优质资源培养培训师资,加大引进外籍教师的工作力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办、市政府办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意见》,多渠道分流富余人员,建立竞争淘汰机制,逐步做到不合格人员出得去,紧缺师资和高层次人才进得来,使整个教师队伍的结构和素质不断得到优化。

其次,要以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为重点,创设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各地要认真制定并落实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推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和网管人员培训,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质量。加强教育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实现全市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共建。

第三,要落实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责任,完善投入保障机制。要把确保教育投入作为建立公共财政的重要目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依法保障教育投入,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对于这些法定要求,我们教育部门要向社会各界宣传,要呼吁政府和财政部门尽快落实,要善于通过人大、政协实施监督。要真正把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变成政府行为,作为考核县(市、区)、乡镇政府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县(市、区)要努力统筹协调,落实乡镇政府发展农村幼儿教育、成人教育的责任,并积极筹措教育经费。新的财政年度,各县(市、区)政府要确保财政教育经费新增部分主要用于农村教育。把教师工资、公用经费和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维护经费等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算,确保教师工资以及地方津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尽快解决农村教职工医疗保险、住房补贴问题,提高教师的社会保障水平,确保学校具备基本办学条件并且能够正常运转。要在及早安排、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资助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助学制度,保证每个经济困难家庭子女的就学机会和权利。要通过安排专项资金,盘活教育闲置资源等方式,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建设形成的债务。我们要在法律、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做好工作,鼓励和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办学。落实国家对从事教育服务的免税政策,进一步开拓教育服务、科技开发等教育经费筹措渠道。要充分发掘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对已建新校区的老校区、布局调整中废置的校园进行置换,收益全部用于学校建设和发展。

5.进一步强化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领导和督查考评,确保高质量完成预定目标。

教育现代化工程范文篇3

关键词: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方式

随着工业化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强大推动,随着网络、多媒体等新式传播平台的出现,科学技术越来越尖端、管理知识越来越先进、文化教育途径越来越多样化,施工企业文化建设要进一步发展,只有积极应对这些变化,大力改革创新。

一、对文化建设的环境进行对比分析

文化建设在人、工具和企业的定位与管控机制等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而将文化建设盲目推进,势必造成上下脱节,沦为鸡肋。企业发展多年来,在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就以工具、人员、企业定位三方面来说明。

1.信息化的进程凸显20世纪90年代,电脑在各个企业还是珍重物品,会操作运行的人不多,各项工作都要靠手写笔录,依靠传真、电话传递消息,效率相对较为低下。目前,从公司机关到项目部,无不利用电脑进行各样工作,信息实现四通八达,工作达到便捷高效。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将一步步的推动企业使用工具的变化,对员工思维、习惯等必然造成深刻的影响,必然对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和期待。

2.高学历、专业化人才渐成主导力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施工队伍中高学历、专业化人才凤毛麟角。进入本世纪,尤其是近年来,大批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进入施工企业,企业的人员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逐步由低学历为主的人员结构,变成了由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知识人才为主的人员结构,与这些变化同步的就是企业文化追求的改变,必然要求不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哺育企业的员工继续成长。

3.企业的自主能力显著增强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要求施工企业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众多施工企业逐步从安于完成分配任务,发展到依靠自身实力自主承揽工程、通过持续创新不断取得辉煌业绩。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企业取得的每一步成功都与现代企业管理思维和自主发展创新息息相关,这些又必然与企业文化血脉相连,必然要求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革进。

二、对传统文化建设方式局限性的说明

随着时代的演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革,使得传统文化建设方式的局限性不断凸现出来,就以思想教育、领导干部带头来说明传统文化建设方式的局限性。

1.不受欢迎的宣读式思想教育宣读式思想教育在以往属于主导性的教育方式。由领导干部念稿,所有职工接受教育是一种非常简便的思想教育方式,但是在当今社会往往不受欢迎、甚至使人生厌,正是由于这种教育方式相对新的教育方式的显得相当枯燥、单调乏味,常常使人昏昏欲睡。

2.领导干部带头的相对性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对于企业具有非常具大的作用,对于企业的文化建设的推进和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随着企业制度的完善和改进,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在不断减弱。现代企业的明显特征是完善的制度和责任追究,每个人的工作都在制度的约束下有序进行,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相对减弱。随着施工企业进一步现代化,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方式探析领导干部带头的文化作用将逐步消弱淡化。

三、对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新方式的阐述

由于环境、人员的巨大变化和传统文化建设方式局限性的不断增强,新的文化建设方式将得到迅速发展。笔者试以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方式。

1.书籍读物实现集中化管理随着知识的巨量化和精深化,以单个基层项目的力量将无法实现对书籍的有效管理。施工项目随工程建设分布大江南北,工程类别、工作内容、人员构成等都具有较大差别,所需书籍就各有重点,前一个项目的重要书籍,后一个项目未必有用,并且当项目完工后,往往尽可能保证轻装转移,认为下个项目无用的书籍,会选择处理、淘汰。这样,基层项目的单打独斗,势必形成盲目性,造成书籍的浪费,使项目文化建设难以长期保证。只有至少在工程公司一级统一管理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而采取模式可以借助工程公司对设备管理的模式,由工程公司将重要书籍统一归类,运用电脑系统实现个别管理,在项目开工前对书籍按照项目实际进行针对性的分派,在项目完成后对所分派书籍进行归档,再进行重新分配。基层项目负责书籍的保管和借阅,在工点完成后将书籍流转到下一个工点,或归还公司。

2.网络和多媒体实现教育性、趣味性、丰富性的结合网络和多媒体实现教育性是目的,而趣味性和丰富性只是手段。网络和多媒体是现代化的传播平台,只有产生足够和多样的资源,才能真正的利用这些工具。网络和多媒体资源的制作,不仅需要题材和文字,还需要相应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这必然对文化工作产生更高的要求。基层项目由于工作重心和条件设施的限制,不可能创作出足够数量的资源。这就要求工程公司对工程建设知识、管理知识、廉政建设、思想建设、党建等基层项目基本相似的文化建设内容进行统一整理,制作出优良的多媒体资源,为基层项目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精神食粮。基层项目要有意识的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平台,在把握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善于扬弃和创新。

教育现代化工程范文篇4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20*年度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及省教育督导工作座谈会精神,总结交流20*年度的教育督导工作,研究部署20*年度的教育督导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育督导,十分重要——谈对教育督导工作的粗浅认识

在座的许多同志都是教育督导的行家里手,从事教育督导时间都比较长,对教育督导工作比我熟悉。我这里仅从教育行政管理的角度,谈一谈对教育督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教育督导是现代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

在现代教育管理科学体系中,教育督导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科学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决策和执行的重要后续环节。有决策,有执行,就必须有对决策和执行情况的监督;就必须及时进行指导检查,及时反馈;就必须和执行及时沟通,共同合作,从不同的方面推进决策落实到位;就必须对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估,作出科学的评价,以利于决策的调节、执行的调整,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执行的高效性。

近现代的教育督导制度起源于西方国家。上世纪初,我国清朝废科举兴学校,开始建立我国的近现代意义上的教育督导制度。此后,历经民国时期,包括我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和老解放区,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教育督导制度,作为整个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重要作用。督学在当时的教育领域曾经树立了特殊的权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的教育督导制度开始被淡化、削弱,最后被取消。

自1986年我国教育督导制度恢复以来,督导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教育督导对我国义务教育普及和基础教育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保障了“两基”历史性任务的完成,推进了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推动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促进了教育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解决,建立了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考核制度。教育督导制度作为我国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在教育行政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显现出它的强大的生命力。

我市自1990年8月恢复重建教育督导制度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育督导战线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教育督导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我市率先在苏北实现“双高两基”、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完善“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的《义务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八条规定“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监督,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这从法律上对教育督导的地位、性质、工作任务、结果处理等作了明确的规定,是教育督导的法律依据,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切实履行自己的法律责任,健全科学高效的现代教育督导体系。

2.教育督导正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

一是教育督导法制建设得到较好的发展。新的《义务教育法》对教育督导的基本任务、基本性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表明了国家对教育督导的高度重视。今年即将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准备审议和通过的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2020中国教育发展纲要》两个文件中,都将提到加强教育督导制度建设问题。另外,在国务院有关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教育部长周济同志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正在抓紧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督导条例(草案)》,最近已基本定稿。估计今年教育工作会议以后,《教育督导条例》将正式进入行政法规的立法程序。《江苏省教育督导暂行规定》经审定,已报送省政府批准。

二是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等各级领导对教育督导工作高度关注。1977年9月,小平同志提出:“要健全教育部的机构。要找一些四十岁左右的人,天天到学校里去跑。搞四十人,至少搞二十人专门下去跑。要像下连队当兵一样,下去当‘学生’,到班里听听课,了解情况,监督计划、政策等的执行,然后回来报告。这样才能使情况反映得快,问题解决得快。可以先跑重点大学,跑重点中学、小学。这些就是具体措施,不能只讲空话。”这实际上提出了恢复我国教育督导机构和教育督导制度的设想。去年,总理在中南海召开了四次教育工作座谈会,提出建立中国教育督导制度和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教育部增加了国家教育督导团督导办公室的领导职数,同时还增加了事业单位挂职干部来办工作,要求教育督导要在抓教育质量上发挥更大作用。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八届国家督学会议上,周济部长提出教育督导要担负起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重要使命。我省对教育督导工作也十分重视。全省教育督导工作会议已列入省教育厅20*年工作计划。在1月11日召开的20*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王厅长还首次以专门篇幅在突出位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的要求,要求研究新形势下教育督导工作体制和机制,建立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教育督导体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督导工作,市教育局积极支持教育督导工作,不断强化教育督导的职能,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结果的作用。

三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迫切需要教育督导的监督保障。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教育面临的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教育督导将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监督保障责任重大;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科学评价和有效的指导越来越迫切;维护教育秩序、规范办学行为的任务将越来越重;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在教育领域形成竞争机制,也给教育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及时掌握教育变化情况,建立监控和沟通制度已是当务之急。

当前,教育督导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面临着大量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如何理顺督导管理体制和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影响力,增强权威性;如何建立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督学队伍,承当起督政、督学的责任;如何建立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实现依法督导等等,可以说教育督导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教育督导面临着教育事业发展的强烈呼唤,教育督导更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新机遇。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督导工作必须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提高教育督导的水平和质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教育督导,成绩显著——对20*年全市教育督导工作的简要回顾

20*年,全市教育督导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围绕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切实履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职能,坚持全方位服务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宗旨,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教育督导工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教育督导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市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在市委、市政府及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好。教育督导工作为推进和保障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主要取得了以下一些成绩和经验。

一是加大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考核督查力度,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建立“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以后,县级政府担负的教育工作职责十分重大。加强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督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市教育督导机构把县级政府年度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考核作为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的重要环节来抓。先后3次组织或配合省进行督查,共抽查了18个乡镇近100所农村中小学校,针对存在的问题,要求立即整改。*、亭湖两县(区)整改态度明确,整改力度大,效果好,受到省督导考核组的好评。督导检查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规范运转。

二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督查力度,促进教育费附加等规范征收管理使用。制约我市基础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依然是教育经费的投入不到位。针对这一问题,督导室的同志采取了两个动作:一是对全市“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安排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督查。二是根据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的统一安排,组织了对各县(市、区)教育费附加等征收管理使用情况的专项督查,有力地促进了教育费附加等的规范征收管理与使用。去年秋学期,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还对贯彻执行新《义务教育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收学杂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有力地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推动了我市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督导结果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专门批示要求各县(市、区)加大整改力度,并在相关会议通报了督查的情况。

三是加大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推进力度,促进农村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建设是构建和谐盐城、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保证,也是教育自身均衡、公平、和谐发展,办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的必然选择。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市教育发展的刻不容缓的使命和统揽教育工作全局的中心任务。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将其摆上教育督导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修订完善实施规划,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大推进力度。市、县两级教育督导室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督促引导。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去年先后四次组织专门力量,对各县(市、区)实施情况进行指导督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并就实施进度与质量及时与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机构交换意见,共同研究对策。去年底,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还承担了组织召开全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推进现场会的任务,推进现场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的进度,全市创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合格乡镇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止20*年底,全市通过县、市评估的“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合格乡镇”63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43.75%;区域实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也已经全面启动,全市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四是加大控辍工作的督查力度,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地实施。严格控制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是高水平“普九”的难点问题。全市教育督导机构高度重视控制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这一重要工作,全市建立了控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督查制度、跟踪督查制度,开展了创建市“无流生乡镇”的活动。每学期开学初,市、县(市、区)政府教育督导室都能结合开学工作检查,重点检查农村中小学生报到情况。3月份、9月份,是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的全市性“控辍”工作专项督查月。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市“控辍”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据统计,20*年全市小学无流生,初中生流失率控制在0.22%之内。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5年控辍初中辍学情况的通知》(苏教基〔20*〕4号)中确定的初中年巩固率已超过99.9%的50个县(市、区)中,我市就占了4个。截止20*年12月,全市共创建“无流生乡镇”66个,“基本无流生乡镇”30个,“无流生、基本无流生”乡镇占乡镇总数的66.7%,全市初中无流生学校285所(点),占初中学校(分校、办学点)总数的79%。控辍工作登上了新的台阶。

五是加大实施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的力度,促进各级各类中小学校依法治校、自主发展。不断创新,使我市教育督导工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综合督导的水平和质量,我市教育督导的同志们积极开展学校教育督导工作创新,建立并全面实施了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确立“督评促发展”、“督评为学校发展服务”的新理念,积极开展督导制度的创新,建立健全校本评价制度,改革督评内容,创新教育督导方式、方法,促进学校依法治校、自主发展。20*年,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先后对市直6所普通中学、全市8所省级实验小学、23所三星级普通高中、10所中等职业学校和职教中心进行了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督导组深入班级和课堂,全方位督查、指导学校工作。其中,在省级实验小学和三星级普通高中督导期间,就随机听课733节,努力做到摸实情,出实招。各县(市、区)也相应开展了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东台、盐都等县(市、区)对所有的中心小学、中心初中全面实施了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20*年,全市已接受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新一轮综合督导评估的中小学近400所,占普通中小学的1/3以上。通过督导,促进了全市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的深入开展,更促进了学校逐步走上依法治校,自主发展的道路。

三、教育督导,任重道远——对全市20*年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

1.20*年教育督导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20*年是党的十七大召开的喜庆之年,是贯彻落实市党代会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关键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将召开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好20*年的工作具有承前启后、既往开来的重要意义。教育督导工作者必须正确而深刻地认识当前所面临的形势。

全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教育督导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当前,我市基础教育继续保持了高位均衡的发展态势。其整体水平、综合实力和发展环境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一是教育普及水平空前提高。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呈现新势头,将幼儿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市学前3年入园率达87.12,比上年增加8个百分点;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有了新提高,全市学龄儿童少年入学率继续保持100%,小学和初中在校生年毕业率分别达100%和99.*%;高中阶段教育取得新突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11%,比上年增加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9.08%,职高招生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53%,普职招生比为1:1.13。二是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实施水平不断攀上新高峰。去年秋学期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免收学杂费,今年春学期起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继农村中小学的危房改造、布局调整、“三新一亮”、“校校通”、“六有”工程全面完成之后,“四项配套”工程正陆续完成,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取得初步成效。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为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奠定了扎实的物质技术和人力资源基础。三是推进素质教育取得新的成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在课程实施、制度创新、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督学力度不断加大。四是教育公平建设保持良好态势。优质教育资源继续增加,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政策的条件下资助贫困生的“一免一补”工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外地客商子女就读工作和残疾儿童的受教育工作扎实推进。五是教育发展环境继续得到改善。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县级政府更加重视依法履行教育,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氛围正在形成,“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正在形成。

但是,我市基础教育事业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既有老问题,也有新问题。一是教育优先发展的社会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压力,教育改革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向纵深推进有难度。少数地方或学校不按教育规律办事,择校、招生、收费仍然是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二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和压力仍然很大,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不平衡还依然存在,农村教育工作中还有不少薄弱环节。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相对不足,这个“相对不足”表现在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三是教育投入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还不完善,虽然总量逐年增加,但生均经费偏低,教育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尚未形成。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现象时有发生,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沉重,财政预算尚有缺口等问题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突出,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四是教育领域的领导干部整体素质、能力、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教师编制、管理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教师整体素质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少数教职工诚信缺失,道德失范,在群众中产生了不良影响,对教育系统的社会形象损害很大。以上种种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障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育督导应该作出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应对。教育督导是随着基础教育发展而发展,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而前进。要发展大好形势,解决突出问题,教育督导要主动承担重担,努力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化解矛盾、攻克难关,继续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服务、作出贡献。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市教育局进一步明确了20*年全市教育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全市教育系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推进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实施素质教育、落实人才强教、提升教育形象为重点,追求卓越,争创一流,共建和谐,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作出新的贡献。全市教育督导工作要紧紧围绕全市教育发展这个中心,突出重点,狠抓关键,着眼于发展,着力于服务,为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出力流汗。

2.全市20*年教育督导工作的重点

同志们,回顾过去,我市的教育督导工作成绩显著;展望未来,盐城的教育督导任重道远。围绕市党代会提出“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的伟大目标,我市教育事业的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思路非常清晰。教育督导如何服务、保障教育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是我市每一个教育督导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严肃问题和崇高职责。

20*年全市教育督导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扎实推进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为抓手,以进一步完善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制度为动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教育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督导,坚持服务基层、服务发展,不断完善和创新教育督导机制,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为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履行职能,为全市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切实担负起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重要使命。要完善实施素质教育的督导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实施素质教育各项方针政策的监督、检查,确保加强素质教育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强化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要加大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督查力度,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行为。要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的检查和监控,促进各县(市、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优化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经济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教育发展差距,落实教育公平原则,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继续加大对“控辍”工作的督查力度,力争90%以上的乡镇成为盐城市“无流生乡镇”、“基本无流生乡镇”。

二是扎实推进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认真贯彻落实20*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继续组织创建“盐城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合格乡镇”的基础上,启动区域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工作,要加大指导、督查考核力度,力争60%以上的乡镇成为“盐城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合格乡镇”。要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四项配套工程”的实施等密切结合起来,通过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促进教育观念、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管理现代化,促进我市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促进我市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是健全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的制度,保障教育经费投入。认真做好对县级政府年度教育工作和市“三个文明”考核中县(市、区)教育工作部分的考核工作。促进各县(市、区)政府切实承担起依法保障投入、均衡公平发展高水平教育事业的职责。要将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到位作为督政的重点。重点督查教育经费安排情况和教育预算外收入以及教育费附加等教育经费的征收管理使用情况,对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暨治理教育乱收费会议精神的落实情况;同时对落实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及“一免一补”相关资金、按省规定确定本地中小学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并按序时足额拨付、建立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基金长效机制、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及执行“一县一标”等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对于发现的重大问题,进行跟踪督查,并报请市政府予以处理。

四是继续开展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的实施与研究,促进各级各类学校不断发展。继续开展“一校一标”、校本评价、教师发展规划三位一体的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模式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对全市部分实附小、四星级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进行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全市所有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均建立并施行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全市累计70%以上的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接受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要指导学校搞好第五届“盐城市模范学校”的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结果的激励作用和“模范学校”的示范作用。要拓展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的覆盖面,组织研究制定《学前教育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并选择部分幼儿园进行试点。

五是开展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的专项督查。要督促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加大《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的落实力度,切实担负起严格管理的职责。要认真检查各中小学校贯彻执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的情况,并将贯彻执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十项管理制度》的情况纳入到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中去,作为评估“盐城市模范学校”的重要标准之一。要加强随机督查,对重点问题要重点督查、重点解剖,直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3.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自身建设,提高教育督导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为了实现年度教育督导工作目标,更好地服务全市教育工作这个大局,同时也是为了教育督导的自身发展,希望全市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教育、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教育督导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学习国家、省、市有关文件,学习教育理论、教育管理理论、教育督导理论,切实提高教育督导工作者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理论水平,把思想真正统一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一目标上来,确立“督评为发展服务”的理念,推动全市教育督导工作再登新台阶。

二是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自觉服务基层、服务学校、服务发展,牢固树立服务的意识;要注重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倾听基层的反映,帮助基层排忧解难;要加强合作,谋求教育督导的合力,不但要取得教育系统内部的合作,还要争取教育系统外部的合作,营造教育督导的良好环境;要强化过程性督导,把指导、协调、服务放在首要位置;要减轻基层的负担,杜绝重复评估、多头评估,不干扰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要勤政廉洁,开拓创新,使教育督导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是进一步加强机构建设,切实担负起服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任。要进一步健全政府教育督导机构,使教育督导机构真正能承担法律所赋予的职责,真正能发挥为教育均衡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要真正建立起一支能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教育督导队伍。各县(市、区)要进一步整合督导评估力量,配备精干人员充实专职督导队伍,满足全方位开展教育督导工作的需要。要积极发挥兼职督学、特约教育督导员的作用,为他们开展教育督导工作提供条件。要进一步改善教育督导的装备,在办公条件的现代化上作较大的努力。

教育现代化工程范文篇5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四新”总体要求和省委“一二三四”总体思路,落实“强省会”五年行动,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充分发挥地处——遵义“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奋力建成魅力门户、中开放枢纽、城乡共美高地。到2025年:

——城镇空间更具规模。做大做强“三城一园两中心”,城镇建成区面积与常住人口规模相匹配,县城规划范围达60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达25万人,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

——城镇经济更具实力。县域经济总量突破500亿元,占贵安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全力做大做强现代化工首位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550亿元。

——城镇品质更具内涵。三年内全面改造完成棚户区10个、老旧小区18个、背街小巷56条。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保持98%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收运覆盖率达100%,城区路灯亮灯率达100%,“雪亮工程”实现全覆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城镇服务更加完备。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所,引进12年一贯制优质民办学校1所,构建户籍管理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匹配的教育供给服务体系;每千人床位数达6张以上,每千人医生和护士分别达3人、4人以上,创建三级医院2家;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万个以上,城镇吸纳聚集人口功能明显增强。

——城乡融合更加协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四带一园”产业布局,建成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15个以上。农民持续性增收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力争控制在2以内。

二、优化城镇发展格局

(一)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构建以县城为核心,现代化工产业园为支撑,镇和镇为区域中心的“三城一园两中心”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经开区,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推动产城互动、港城联动、景城融合。坚持东拓西进,加快顶方新区建设,形成东湖组团,推动县城向东拓展;强力推进翁井水库水功能置换,加快现代化工产业园区建设,形成西部组团,推动园区与县城形成产城互动。加快港港区及集疏运道路建设,将花梨集镇纳入港区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发展临港产业,推动港城联动。以打造禾丰康游度假区、南江康居颐养区、健康制造区为抓手,建成市北部康养健康城,形成景城融合。到2025年,产城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港城建成区面积达1平方公里,景城建成区面积达6平方公里。(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管理局,县文化和旅游局、经开区,涉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做大现代化工园区。全力实施工业大突破奋进计划,将永温镇、金中镇、双流镇纳入经济开发区统筹规划,大力推进园区交通、能源、通讯、物流、标准厂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坚持产业协同,合理布局“一区五组团”,建成市北部500亿级现代化工产业园区。到2025年,园区建成区面积达12平方公里。(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经开区,涉及乡〈镇〉人民政府)

(四)做强区域中心城镇。稳步推动产业、交通、水利、教育、医疗等资源要素向镇、镇倾斜,增强区域中心城镇承载能力。到2025年,镇和镇建成区总面积达5平方公里。(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务管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文化和旅游局,涉及的乡〈镇〉人民政府)

三、做大城镇人口规模

(一)促进人口合理聚集。提升县城和区域中心城镇的人口承载能力,合理引导人口向县城聚集,有序引导宅吉乡、高寨乡、毛云乡等乡镇人口向区域中心城镇聚居。到2025年,全县城镇常住人口达35万人,县城常住人口达25万人。(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公安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推进农村人口转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制造业、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产业和就业规模;强化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和服务,着力保障农村转移人口住房、教育、医疗等;推进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户优先安置在县城和区域中心城镇。到2025年,农村人口向县域城镇转移达3万人以上。(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吸引各类人才落户。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施“人才工程”引进计划,重点引进现代化工、现代农业和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紧缺专业人才。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吸引更多外县籍高学历人才来县就业创业。积极组织县域重点行业领域企业设立专家人才工作站,推动人才(团队)到创办企业。到2025年,全县人才总量达到6万人。(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公安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做强城镇经济支撑

(一)夯实城镇产业基础。深入实施产业奋进计划,做强城镇现代产业支撑。突出现代化工首位产业,抢抓磷酸铁锂市场风口期,强力推进实施以“磷系新材料、新能源材料”产业为主链,氯碱化工、新型建材为辅链的新型现代化工“倍增再倍增计划”,强化精准招引,全力打造市北部千亿级现代化工产业核心支撑引领区。突出富硒功能农业,主攻“茶、蔬(菌)、果、药、猪”五大主导产业,加快建设高标准富硒种植展示区、富硒产业支持平台、加工园区服务平台,形成富硒农特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打造富硒功能农业示范县。突出康养度假产业,深挖文化、地热、峡谷等资源禀赋,盘活优势旅游资源、强化多业态叠加,积极发展南部生态康养、温泉疗养、旅游地产等产业,串珠成线开发精品旅游项目和线路,打造“生态+温泉+硒养”的中全时特色康养度假区。到2025年,园区新增20亿级项目5个以上,园区总产值达5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5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左右;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和旅游局、经开区、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县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四转”工程,重点支持安达科技发展壮大、转主板上市,支持磷化集团、川东化工和三环磨料等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台农、蓝芝等部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推动正邦、正大等企业早日投产达产。支持家家康大药房、宏顺汽贸等企业上限,支持劳务派遣服务、广告、汽车修理与维护等服务行业企业上规。鼓励和支持企业争创部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0家,新增上市企业1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5家,限上商贸业企业达4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20家,全县各类市场主体达15000家。(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经开区,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扩大城镇投资消费。加快推进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围绕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强力推进“3+4+1”项目建设。深入推进“百场千店万铺”行动计划,提升打造万象君汇、麒龙广场等传统商圈,加快推动中国硒街升级。到2025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560亿元以上,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0%以上,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8.5%。(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和旅游局、经开区,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五、完善城镇基础设施

(一)构建现代交通网络。大力推进县城至久城大道建设,改造提升云开二级公路,积极融入贵安城市经济圈。

(二)优化市政公共交通。

(三)提升城镇保障能力

六、提升城镇形象品质

(一)加快城市更新改造。

(二)提高城镇治理水平。

(三)改善城镇生态环境。

七、保障城镇公共服务

(一)保障教育服务供给。优化调整教育布局,大力推进普惠幼儿园建设,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3所,与市同步在全省率先通过学前教育国家普惠认定;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4所;推进实施普通高中五年自主发展计划,巩固一中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成果,完成三中省级“信息技术教育”特色学校支持计划项目建设,组织职校争创省级优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积极引进一所优质12年一贯制学校,充实办学力量。强化师资培训与学历提升,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到2025年,新增学位达20440个。(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教育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保障康复服务供给。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力争完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完成硒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县人民医院和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力争通过三级医院认证,力争卫生院、花梨卫生院、卫生院达到二级医院标准,将南江卫生院提升为医护康养一体化机构,建成县人民医院老年病康复中心。贯彻落实“三孩”系列优惠政策,释放生育政策潜力,逐步建立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到2025年,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6张以上,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达3人以上,每千人注册护士数达4人以上,每万人全科医生数达3人,成功申报省、市重点专科5个。(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教育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民政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保障住房服务供给。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落实长租房政策,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到2025年,新增房地产开发量达300万平方米,新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600套以上,建成高端人才公寓100套以上。(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民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县乡村一体化教联体、医共体建设,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乡村延伸。加快文化体育公园、“三馆一中心”、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乡镇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体育馆、体育场、游泳中心服务设施。积极推动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优先开通禾丰、南江、双流、永温公交专线。推进省市级田园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创建,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到2025年,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个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建成“三感村寨”15个以上,争创省级田园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3个,市级田园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20个,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型村寨30个。(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教育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交通运输局、县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公路提等升级,争创“美丽农村公路”部级示范县。新建和改造一批农村水利输送管网,推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全面清除农村黑臭水体。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施农村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工程。加快农村“煤改电、煤改气”步伐。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到2025年,创建“美丽农村路”500公里,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8.5%,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率达36.9%以上。基本实现5G网络全覆盖。(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贯彻落实“三孩”系列优惠政策,释放生育政策潜力。增强优生优育全程服务能力,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健全流动人口分布动态监测体系,提升常住人口市民化服务和管理水平。到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比全国平均水平增加2岁以上。(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公安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完善乡贤返乡、城乡人才合作交流等乡村人才振兴机制,推动教科文卫等工作人员定期服务乡村。深化“三变”改革,在全县范围大力推广水东乡舍发展模式,鼓励和支持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房屋财产权、集体林权抵押融资和承包地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等担保融资。(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县金融服务中心、县自然资源局、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九、强化措施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县新型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发展和改革局统筹日常工作,全面推进实施城镇化重点项目。

(二)强化规划引领。加强规划设计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规划法律约束和实施监督,注重城市设计和特色风貌塑造管控。加强村庄规划和风貌引导,加快塑造山水城市、绿色小镇、和谐社区、富美乡村特色风貌。

教育现代化工程范文篇6

1.1实验内容陈旧、与专业知识结合少。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的相关原理和方法是轻化工程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但现有的物理化学实验任在沿用几十年前制定的旧体系,内容陈旧,验证性实验多、研究性综合实验少,实验内容重复且简单,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没有从轻化工程专业的角度去设计,缺乏与轻化工程专业知识的关联,不能反映轻化工程的发展现状,使学生难以将物理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与轻化工程的专业知识技能融会贯通。1.2实验仪器设备落后,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灵敏度、高选择性、自动化、智能化和微型化的实验仪器层出不穷。如果能在物理化学实验中引入相关仪器,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现代仪器设备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实验经费不足,物理化学实验的仪器设备常年无法更新换代,从而影响实验技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物理化学实验后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较大,但数据处理仍多采用计算器计算、坐标纸绘图等传统方法,容易产生人为误差并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7]。

2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2.1更新实验内容,突出专业特色。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所学实验的原理、仪器和方法。因此,可以从实验内容设计上着手,引入化学和材料领域的新仪器、新方法;同时与轻化工程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方法相结合,突出了轻化工程的专业特色,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化学实验以及轻化工程专业知识的学习。丝绸是轻化工程专业生产中常见的高档染整面料,丝绸原料—蚕茧(丝素蛋白、丝胶蛋白)的化学结构、性能、加工和染整方法都是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8]。为了加深学生对蚕丝的认识,我们在现有的物理化学实验教材基础上重新进行了设计和调整,将蚕茧的脱胶、丝胶蛋白和丝素蛋白的结构和性能、蚕丝的染色等专业知识和实验贯穿于整个物理化学实验中,并共同构成一个研究性的综合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首先需使用中性盐脱胶、高温蒸煮、酶脱胶等不同方法处理蚕茧,获得丝胶蛋白和丝素蛋白,并考察其结构和性能差异,使学生对蚕茧的构成产生初步认识,如在“液体粘度和密度的测定”[9]实验中使用乌氏粘度计测量不同脱胶方法制备的丝胶蛋白以及丝素蛋白特性粘度的差异;在“溶胶和乳状液的制备及其性质的实验”[9]中通过电泳的方法比较不同脱胶方法制备的丝胶蛋白、丝素蛋白分子量的差异;在“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9]实验中,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比较不同脱胶方法制备的丝胶蛋白和丝素蛋白热稳定性的差异,并从其结构特点上给予解释。再通过后续实验比较不同种类染料对蚕丝的上染效果,加深学生对蚕丝染整过程和染整方法的认识,如在“动力学实验”[9]中比较阴离子型、阳离子型等不同类型染料对蚕丝的上染速率,并从蚕丝表面化学结构特点入手,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在“表面张力的测定”[9]实验中比较染色前后蚕丝亲水性的差异,并从染料的性能和蚕丝的结构上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2.2更新实验仪器设备,引入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理化学实验仪器也在不断更新。近年来,笔者所在学院也投入了大量经费更新实验仪器。如购置了万分天平、数字电导率仪、数显恒温槽等常规仪器,以及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表面张力仪等大型分析测试仪器,满足了物理化学实验的仪器需求。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笔者还在物理化学实验中推广Origin、Excel等数据分析软件。通过这些数据处理软件,学生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批量处理、作图和拟合,减少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工作量,还能避免传统数据处理方法带来的人为误差。此外,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引入了多媒体,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和信息量大的优势,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结论

通过对轻化工程专业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初步分析,对其进行了改革:更新了仪器设备,结合专业背景调整了实验内容,突出了专业特色,引入了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这些改革措施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在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学生在物理化学实验学习中掌握了轻化工程的相关专业知识,有利于学生将物理化学原理和方法与轻化工程专业知识技能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傅献彩.物理化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方文军,王国平,雷群芳.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8-14.

[3]刘芸,唐智松,汪先平.论基于综合课程教师培养的创新教育[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224-228.

[4]王岩,李三鸣.新课程体系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2(15):55-57.

[5]何荣幸,黄成,彭敬东.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创新教育思路[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186-189.

[6]傅贤明,魏金婷,阮丽琴,等.药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5(18):94-96.

[7]高书燕.计算机辅助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谈论[J].大学化学,2011(26):52-53.

[8]詹怀宇.纤维化学与物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教育现代化工程范文篇7

道德是做人的根基,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广大德育工作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的,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健康的活动教育学生,高尚的情操熏陶学生,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广大青少年学生基本素质良好,热爱祖国,要求上进;勤奋学习,遵章守纪;关心集体,乐于奉献,表现了一代新人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中小学德育工作不但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而且积极发挥辐射功能,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大德育工作者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努力开创我市德育工作新局面。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全社会尤其是中小学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外交流日益扩大,通讯传播高度发达,社会活动更加丰富多采、五光十色,人的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学生在校接受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启蒙教育,受到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操熏陶,但是,现在的校园已经没有封闭的“围墙”,学校筑起的道德和信念的大堤要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教育青少年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在“入世”之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学习国外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的情况下,如何教育青少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自觉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各种腐朽东西的侵蚀;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诸多需要克服的消极现象面前,如何教育青少年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实,认清主流和本质;在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情况下,如何教育青少年学生养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教育青少年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等等,都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还很不适应,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更好地发挥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对学校工作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二、率先探索,稳步推进,深入实施中小学德育现代化工程

江苏省在全国率先提出推进德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德育现代化工程,被誉为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面旗帜。推进德育现代化是坚持“三个代表”,贯彻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客观需要,是德育工作自身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发展趋势,是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和解决当前德育工作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市教育系统要把推进德育现代化作为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之成为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重要内容,为在全市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人的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推进德育现代化关键要与时俱进,在德育内容和形式上有新的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德育内容主要是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主体是“三观”、“三主义”、“三德”教育。我们要在保持传统德育内涵精华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发展形势,使德育内涵更能反映时代的要求,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人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把培养跨世纪的现代人作为德育最重要的内容,充实与思想、政治、道德有关的新要素,如人文知识、心理素质、科学精神、品德能力、情绪智力等内容,从而体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新要求。

在德育形式上,要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以课堂为主渠道、以三类课程教育为主脉络。针对学校课程改革的新情况,各类学科都要重视人文、社会学科的教育,重视科学精神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层次、欣赏品位和人格修养,以及处理自身内在冲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高雅气质,引导学生进行人生目的、意义、价值的思考,进行理想人格和自我完善的追求。活动课程要体现德育的导向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环境课程要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整体渗透和陶冶作用,让软环境体现人文美,硬环境体现自然美,软硬环境相互衬托,彼此融合,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此外,要学习掌握现代化教育设施和手段,善于借助图书馆、资料卡、计算机、信息网、校内电视台等阵地和途径,学会学习、学会迁移、学会应用、学会多种科学实验方法,使学生能够终身学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在不同环境中生活,能与不同的人协作,成为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人。

教育现代化工程范文篇8

1.国内高职院校在化工工程实践教学方案的一些探索近年来,我国的一些高职院校在化工工程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下面介绍两种代表性的实践教学方案:

1.1.南方某高职院校

(1)方案的总体原则建设校内实践基地,满足化工技术类专业高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需要;满足化工操作中级工、化工操作高级工、技师考工的培训与鉴定及尽可能满足中试放大实验的需要;作为精细化学新产品的孵化器。

(2)具体做法建设两个仿真车间,包括实践教学用生产设备、与化工生产配套的控制系统、真实的仪表系统,学生可以在设备上进行真实的操作。与实际生产不同的是工艺物料采用水、压缩空气(仿真物料)。普通化工工艺车间包含精馏、非均相物系分离、吸附单元。多功能车间由高位槽、反应釜、冷凝器等组成,并配套公用系统(热源、冷冻、真空、空压)。选择典型精细化工单元(如硝化、酯化等),用“仿真物料”进行实际操作。

1.2.北方某高职院校

(1)方案的总体原则校外实习主要承担“生产过程实践”的现场教学任务;校内实习以提高工程综合素质为主线,将工程知识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反映出来。

(2)具体做法选择化工生产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合成氨装置作为基地建设题材,以立体模型、专题录像片、多媒体教学软件、展板、图片和实物等多种手段,创建化工企业的生产氛围及全方位视角,取材“年产30万吨合成氨装置”,按1:30比例建成立体模型,展示合成氨装置的整体外观,重点反映工艺流程、管线布置和设备外部结构等;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系列多媒体软件,以动画形式表现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内外部详细结构,弥补模型教学上的不足。在调查中发现:“在校内进行实际的化工生产有多种不利因素制约,我国高职教育只有少数几所院校在校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化工生产”。还有一些院校开发了小型的反应设备,通过提前安排、辅导学生查资料等手段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实验室完成合成“洗涤剂”配方的基础上进行了小试生产;但对进一步扩大规模存在很多顾虑,主要原因就是化工产品的选择以及车间的运行模式。

总之,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单一的现状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完全按照原有的老套路进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而且不进行真正意义上化工产品的生产,学生处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上面介绍的两种做法都还是规划探索阶段,目前教育权威部门就化工工程实践教学也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案在全国推广。因此,摸索出一套既适合教学同时又能体现真实化工工业生产特点的教学方案势在必行。

2.我院在化工工程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探索

2.1.准确定位,建设适应现代化工现状的工程实践

教学基地群,提高学生职业岗位群能力实践教学的形式多样,“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但受实习时间限制,实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同时,现代化工生产自动化、连续化和集成化,加之化工生产的易燃易爆性,学生到现场后,只能学习熟悉流程、认知设备,对一些基本的安全生产控制方法,开停车和简单的事故处理是得不到锻炼的。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企业大多进行了改制,技术保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好多企业已经出现了拒绝和学校合作的趋势。在这种发展背景下,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发展建设了新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群,包括化工中试车间、化工工程仿真基地、化工原理实验基地等教学设施。在常规的实践教学计划中,加大工程实践教学比重,使得学生具备从事化工生产最基本的职业岗位群能力:化学化工实验能力、化学化工计算能力、化工岗位操作能力、化工生产控制和管理能力。

(1)建设校内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化工中试车间,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中,浓缩了化工企业中大部分的生产单元,包括公用工程区和生产操作区,公用工程系统可以提供高压蒸气(3~4kg/cm2)、压缩空气(7kg/cm2)、冷冻盐水(-10~-30℃)、真空负压(-1kg/cm2)、循环水系统(5~20℃)等。生产区可以进行一些化工中间体和医药中间体的生产,包括常压设备生产区和高压设备生产区、演示教学区和生产操作区、一般化工原料生产区和耐强酸碱生产区、一般蒸馏区和高效规整填料精馏区、一般精馏区和共沸精馏区,齐全的硬件设施为学生的工程实践提供了很好动手实践平台。车间内所有的设备布置均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在生产控制方面从最简单的反应釜间歇手动操作到当代主流的化工生产控制方法DCS集散控制系统,从普通的化工参数测量手段到自动化程度很高的仪表等等。院内中试车间的建立有效弥补了校外生产实习的不足,是高职化工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

(2)建设校内化工仿真教学平台,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仿真教学是运用实物、半实物或全数字化动态模型,深层次地揭示教学内容的新方法,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高级阶段。按照学院的总体规划,我们引进北京东方仿真公司化工仿真系统,改革实习教学模式,建设适应现代化工的发展趋势的校内教学平台。仿真系统强调工业背景,涉及的仿真软件都具有真实的工业环境,工艺流程、设备结构和自控方案都来源于实际。学生以前的实习不可能亲自动手操作,也就达不到预定教学效果。而仿真可以使学生不进工厂就能得到开车、停车和事故处理操作机会。学生置身于仿真环境之中,可以充分调动感觉通道、运动通道和思维通道的学习机能,接受知识的效率大大提高。

2.2.具体教学实施方案

以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为主线,冲破传统的工程实践产品生产束缚,开发新的化工产品用于中试车间的生产实践操作;开拓创新,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索一种经济、高效的生产教学模式。传统的工程实践操作是“酒精”的生产精馏,流程简单,知识覆盖面较窄,对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程度有限。辽宁某高职利用国家老化工工业基地优势,和当地科研机构、企业合作,连续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化工中间体,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缺点是生产模式固定,生产不允许大的失误,教学和经营要同时兼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在传统工程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开发出一套“高效、科学、经济、可行”教学方案是当务之急。

(1)利用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开发新的化工生产品种有机反应都是可逆反应,在改变反应条件后就会向预期的方向进行。从这个角度出发,开发设计适合于教学的化工产品,原料和产品反复使用,这样做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教学经费投入和回避因教学生产出的产品销售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经济实用。按照实际教学要求,可以开发若干种有机化合物用于教学生产,下面以乙酸乙酯的合成和水解为例作一介绍。乙酸和乙醇在硫酸催化下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步骤包括加料、酯化、粗蒸、中和、洗涤、精馏和出产品,最后利用气相色谱分析产品中的组分含量。乙酸乙酯的水解利用合成的产品进行,反应温度控制65~75℃,催化剂采用无机酸(为防止碱和反应后的乙酸反应,催化剂最好不用碱),同一种催化剂反应速度和用量及浓度有关,反应时间5分钟左右,反应步骤分为加料、水解、精馏、二次精馏、分析等,反应中可以将水过量以便提高乙酸乙酯的转换率,二次精馏进行反应釜内乙酸水溶液的提纯。以上实践操作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最关键的是,他们可以在操作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查找文献解决生产问题,而且通过对反应工艺不断进行优化,增强他们的信心,实习效果大大提高。

(2)工程实践教学安排(以中试车间为例)第一周教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阐述实习目的、意义和要求,并做好实习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入车间实习后,主要进行以下教学内容:安全教育;中试车间安全管理规定的学习;消防救生知识;中试车间的消防措施;车间水、电、汽的具体位置和相关规定;主要生产设备的名称、结构、性能及工艺原理;各相关岗位的操作和安全规定;主要生产控制点,分析取样点位置;绘制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生产控制软件“dcs”的认知学习;实践操作酒精生产知识;公用工程(循环水、蒸气、盐水)操作规程;产品检验。第二周教学:这一周内容在前一周基础上进行,学生对化工生产有了一定的认识后“乙酸乙酯”单元的教学就会事半功倍。内容包括:安全生产乙酸乙酯的重要性;生产步骤和注意事项;准备工作、加料开车、酯化反应;粗蒸、中和、洗涤、精馏、出产品、产品分析;总结生产操作经验。几点说明:①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以乙酸乙酯为例,不同班次的学生操作是不同的,前一批生产乙酸乙酯,后一批水解上一班生产的乙酸乙酯。循环操作可以有效解决困惑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教学资金投入较大的问题,当然生产消耗和一些辅料还是必须的。②关于车间的运营模式可以借鉴某些高职院校的经验。“连续生产”作为生产实习的有益补充,可以保证中试车间的不间断运行(开放型)。实践证明:“开放型”教学实践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近年来已经逐渐在高职院校中推广普及。另外,辽宁工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关于石油化工类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做法也很值得同行借鉴。

(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配制,提高使用效率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一个大问题,不仅在教育行业,其它行业同样存在这个问题。这里旨在抛砖引玉,供参考。

教育现代化工程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应用作为推进“教育+互联网”、深化基础教育育人方式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强系统谋划,加大工作力度。完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保障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积极推进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变革,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满足人民群众新时代教育需求,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全县各校要把握好机会,扎实推进信息化的应用,提升管理、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要致力于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融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规范信息化道德行为,实现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具体实施内容

2.加强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以信息化为重点,以提升质量为目标,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行动,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深化“三个课堂”应用。加强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各校要基于“学习空间人人通”、“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智慧教育示范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等实践形态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从体制机制创新、系统变革、自下而上生成、扎实课堂应用等多方面推进。与此同时,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迭代推进信息化融合进程,进一步提升技术赋能现代教育高质量超越发展。

3.加强教师培训。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闽教师〔2020〕15号),采用整校推进的混合研修模式,对全县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

要求教师都能熟练使用现代设备开展教学,能熟练应用国家、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各类优秀数字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形式,创新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中青年教师常态化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微课制作、观摩课、示范课等活动,鼓励教师使用电子教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研究探索“智慧课堂”、“远程互动教学”、“云教室”等教育信息化应用新模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改进对学校常规工作检查内容和方法,凡人人通空间上传教案、教学心得、教学反思等个人资料符合规定的在检查时均不要求再提供纸质材料。积极探索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强学情分析,实施精准教学,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加快发展平等面向每个学生、适合每个学生、更加灵活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推动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融合。

4.加强教育信息化在管理中的应用。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图书管理、事务管理等方面,如学生编班、课程编排、教学档案,招生管理、学生评价、家校联系、成绩管理等,让学校管理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今后县里组织的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学校年度综合考评、教学常规等检查将尽量查阅电子文档,能用电子文档体现的材料学校无需另外再提供纸质文档。

5.加强教育信息化在学生学习中的应用。按照“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要求,全力推进教师、学生个人学习空间的开通及常态化应用工作。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自主学习,拓展学习空间,使课堂教学向家庭延伸,通过教育信息化应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实现学习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打破课堂单一教学形态。抓好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才能的培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电脑作品制作、机器人竞赛、科技创新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探究能力。用好国家、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微课平台等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虚拟教育社区实现师生、生生合作学习。

6.加强教育信息化在教学研究中的应用。构建集体备课、教学、教研、培训于一体的网络教研体系,实现常规教研网络化,网络教研常态化。各校园要切实加强对网络教研工作的管理,把网络教研工作纳入教师的工作日程,建立校本学科协作组。学校所有学科教师要开通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上传教案、教学心得、教学反思等个人资料。县名师工作室要建立名师网络工作室,及时名师的教案、教学论文、教学反思、精品资源等,形成各具特色的网络资源库。

7.加强信息化设备维护管理。各校(园)要建立健全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做好设备资产登记造册,分类存放,帐物相符;要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到人,做好日常清洁、设备防盗、防火、防尘、防潮、防雷和定期维护检修等工作,确保设备正常使用;要重视师生的安全教育,建立设备安全使用的防范机制,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使用安全。

三、保障措施

8.进一步健全机构,完善工作机制。信息化工作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行政后勤、学生管理等各个部门,需要一个统一协调的组织来推进和落实。县教育局成立“建宁县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以统筹全县教育系统信息化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

各校(园)要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信息化工作作为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工作。各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主任、总务主任等相关处室、骨干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为成员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为利于推进工作,强化责任,设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网信办),网信办作为学校内设机构,主要负责人纳入班子成员管理,与学校其它内设机构同等享受校级主任待遇,统筹负责本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具体编制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组织相关系统实施应用工作、组织教师应用培训、信息化设施设备维护、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具体要求等。

9.持续投入,健全信息化发展机制。各校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及设备配置计划需报送局网信领导小组评估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县教育局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教育信息化工作,引导全县教育信息化资金从“设备优先”向“应用优先”转变。各校(园)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所需经费的保障,在编制年度公用经费支出预算时,要充分考虑信息化设备设施维护、人员培训、平台应用等所需经费支出,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正常需求。

10.加强专业引领。遴选一批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成绩突出的校长、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教师,组成全县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专家委员会,引领全县教育信息化工作深度开展;各校园遴选一批高水平应用型教师组成教育信息化学科联组,在管理信息化和学科教学应用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1.加强监测评估。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强调教师对网络教学平台、教学系统、教学资源、教学软件、教学视频等工具的驾驭能力,将教师电子教案、教学素材、教学空间制作和应用纳入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在突出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重视网络环境下随时随地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育现代化工程范文篇10

一、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基本情况

教育现代化建设是国家、省市推进的一项重点工程,也是国家、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十二五”规划的统领性工程,更是市每年对县区考核的重要内容。教育现代化从内涵上讲,主要是指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技术装备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和师资队伍现代化。从实施内容上讲,主要是“三大创建”,分别是标准化学校创建、省优质幼儿园创建、星级高中创建。

目前,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48所,其中高中10所(含完中),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初中25所,小学96所,幼儿园112所,职业教育中心1所,特教中心1所。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去年正式启动以来,已创成市标准化学校48所,省优质幼儿园8所,三星级普通高中3所,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1所。

二、我市教育现代化创建情况

教育现代化建设是当前全省各地都在加快推进的一项重点工程,对我市来说是教育发展的一项纲领性工作。教育现代化工作落后了,我市教育的各项工作都不会先进,教育现代化工作上去了,其他各项工作都不会落后。教育现代化建设从某种意义上是迅速振兴教育的关键之举和扛鼎之策。为此,去年9月新一届教育局领导班子成立后,提出“要把教育现代化建设作为推进教育事业的第一抓手”“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上一定要有新作为”的奋斗口号和发展方略。基于这些认识,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增强创建的使命感

对照省政府提出的教育现代化16条标准,教育局党委多次召开研讨会、政策解读会,全面把握教育现代化核心要求,全系统广大教干充分认识到教育现代化建设是教育强市的基本工程、又是统揽教育工作的根本工程、也是衡量地区办学条件和水平的标志工程、更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动力工程、还是破解当前教育发展难题的保障工程,一定要把教育现代化建摆在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以创建为契机,振奋精神,攻艰克难,改变学校面貌,提升教育质量。我局成立了教育现化代建设领导小组,召开教育现代化动员会和推进会,将省教育现代化建设16条标准印发到各校,要求各校成立教育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行动方案。加大创建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师生人人皆知、个个知晓,在全市初步形成了“校校抓创建、师生作贡献、质量在提升、面貌在改变”的良好局面。

(二)抓住核心,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

本着有所作为、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原则,我们重点做好下面工作:

一是以创建“标准化学校”为先导,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校舍建设和硬件添置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任务,是教育现代化达标的硬条件,也是教育现代化建设道路上最困难的一道坎。我局对全市各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经费需求情况进行了细致排查,把“标准化学校”创建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切入点,筛选了46所学校作为2010年申报市标准化学校验收的第一批学校,电脑和多媒体设备,运动场和水冲厕所建设,校园绿化硬化,各室建设和图书仪器购置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为了破解资金短缺的难题,本着“政府资金引领、自筹资金先行垫付”的原则,按照学校筹借一部分资金,教育局统筹一部分资金,市政府财政解决一部分资金、动员社会力量捐助一部分资金的“四个一”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共投入资金2400多万元。2011年1月,4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通过市标准化学校验收,向着教育现代化创建目标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二是以创建星级高中为引领,全面提升各类学校发展水平。我市把高中学校星级创建工作当做教育发展中的大事来抓,在瓦窑中学省三星级高中验收、第一中学和第三中学的省三星级高中复审工作基础上,2010年又启动了一中和职教中心创建四星级学校、高级中学创建三星级学校的星级高中创建工作。一中将建设8000平方米图书艺术楼,职教中心将建设13000平方米的综合实训楼、13000平方米的汽车实训基地,高级中学将建设5000平方米的综合楼,总投入约需5000万元。同时,积极推进省优质幼儿园建设,通过以镇级政府投入为主、市级财政以奖代补的方式启动14所省优质幼儿园建设,总投入2640万元。

三是以实施校安工程为突破,不断改善教育基础设施。2010年全市共拆除3727平方米D级危房,封闭停用7814平方米C级危房,消除了现有校舍的安全隐患。2010年校舍安全工程原计划拆除重建项目19个,建筑面积29959平方米,投资3000万元。实际拆除重建项目20个,建筑面积34427平方米,总投资3880万元,开工率达105%。其中异地新建学校3所,新征土地76亩。

(三)规范办学,提高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

一是强化规范办学抓基础。规范办学行为是创建教育现代化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条政策高压线。我们认真落实省和市“五严”“十禁”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专项督查,引导学校端正办学思想,从严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总量,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查处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班现象。目前,规范办学、减负增效已经成为我市各校的自觉行为。

二是强化学校管理抓提升。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市致力于建立教育思想先进、管理水平较高、办学质量优良的教育体系。我们注重选取一些典型学校,通过现场会的形式,总结示范,宣传推广,指导各校不断强化现代管理意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着力打造在管理上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充分发挥模范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比如以市第一中学为代表的学生管理,以市第三中学为代表的教师管理,以市新安小学为代表的教学常规管理,以市高流中学为代表的校园管理,以市钟吾中学为代表的质量管理,以市第六中学为代表的科研管理等都是近年来在全市推广的典型。这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教育正从制度管理、规范管理向人文管理、特色管理不断迈进。

三是强化法制安全抓保障。近年来,我们一直将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作为整体教育工作的保障线来抓,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牢固确立“安全第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实效”的工作理念,创造性出台了一系列涉及校园安全的政策文件,力求做到“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知识普及、安全措施到位、安全设施完备”的工作要求,全面建立了“直通车式”的九级安全管理组织网络,层层明确安全责任。2010年我们面向全市招聘179名校园安保人员,配齐心理咨询师300多名,设立阳光心理工作室160余口,接受心理疏导20000多人次。去年下半年,各校新增红外探头、周界报警系统等设施1984处,维修430处。结合全市视频监控外延工程,市区所有学校都安装了连接警用平台的视频监控系统。全市所有中小学配备了专职安保人员,做到人防、技防、设施防相结合,为师生营造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四)强化督导,抓好四支队伍建设

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部门同心协力,需要不同管理层面强化责任。为此,我们牢牢抓住“四支队伍”,促进管理水平提升,努力开创我市教育工作新局面。

机关队伍抓作风转变。机关作风作为机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机关整体形象的体现,直接影响着机关规范运转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我们通过加强学习、制定规范、反馈监督等多种方式转变作风,以“五风五园”主题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两进”“三开”“五评”活动,主动开门办教育,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扎实推进行风建设,开创了“创优质服务、树行业新风”的工作局面。

校长队伍抓责任强化。2010年我们出台了《关于校长抓质量的若干规定》,要求校长“在岗、在位、在状态”,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组织者、引领者、实践者、推进者,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强化目标任务,白天“听、研、讲”,晚上“读、写、想”,全身心投入到学校各项管理中去。为保证落实,教育局专门组织人员不定时对校长在位、在岗情况作督查。学期结束,专门组织60多位专家对校长的教学业务、管理业务进行检查、考核。目前各校长工作状态饱满、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教师队伍抓素养提升。我局一直把提升教师素养队伍作为教师管理的核心工作来抓。开展了教育系统百名劳动标兵评选活动、“三问教师”师德征文评比和“展时代风采、树巾帼新风”论文评比活动,举行了全市教育系统师德师风报告会,培养广大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情操、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实施了名师工程,评选出名优教师298名,出台了“一二三四五”培养成长计划,开展了名家讲堂、名师课堂和校长沙龙等系列活动,内外兼修,全方位提升教师素养。

学生队伍抓习惯养成。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期中视导、期末调研中着力检查各校在培养学生养成教育方面的举措、成果。目前,各校“勤奋、自觉、规范”的优良学风初步形成。

三、我市创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1.从省教育现代化创建标准看,我市中小学底子薄、欠债多、差距大。2006年省出台了教育现代化建设16条标准,主要包括三大块:一是学前教育。县(市区)内所有整建制的幼儿园均应建成省标准化幼儿园,其中60%建成省优质幼儿园。二是义务教育。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达到省标准化建设要求。三是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县区内的普通高中均要达到三星级及其以上,中等职业学校要达到二星级及其以上。对照上述标准,我们同省标准的差距很大。学前教育,现有的112所幼儿园中,只有8所为省优质园,仅占8﹪,远低于省标60%要求。义务教育,只有48所为市标准化学校,只占32.3℅。普通高中,10所中只有3所三星级学校,只占30℅,没有四星级学校。

2.从兄弟县区创建力度看,我市行动迟、动作缓,启动晚。2007年全省开始以县为单位接受省教育评估院的教育现代化合格县(市区)的验收。2008年7月10日市在沛县召开了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动员大会,李荣启副市长在会上作了动员报告,拉开市创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帷幕;但在我市,这个工作一直没有行动起来。2009年底,市对各县区标准化学校创建验收,我市不得不根据办学条件推荐4所最好的学校接受验收,结果只通过3所,直至2010年下半年,教育局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以后,才正式启动创建工作,因为行动太晚,已经处于落后位置。2008年7月沛县动员会后,周边各县市就行动起来。2009年云龙区、泉山区通过省教育现代化合格县(市区)验收。2010年沛县、铜山、鼓楼区已经通过验收。2011年邳州、贾汪区、开发区、九里区将申报省教育现代化合格县,并迎接验收。

3.从周边县申报验收时间表看,我市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在标准化学校验收中,沛县、铜山、邳州、贾汪的小学和初中已全部通过验收,睢宁和丰县也已通过80%的学校,从省优质园验收情况看,全市过关108所,我市只有8所,其中沛县有21所通过验收。再从三星级以上高中验收情况看,只有我市没有四星级学校,这在全省是绝无仅有的。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市的教育现代化工作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如果不能一鼓作气,强势推进,扩大创建成果,在新一轮教育改革发展竞争中,我市将与周边县区差距更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多,背负的历史重担更沉,承载的发展压力更大,面对的社会舆论更猛,振兴教育将成为一纸空谈。

4.从教育现代化建设经费投入看,我市项目多,资金少、渠道窄。根据省级标准要求,细致核算我们全市创建约需1亿元资金,截至2010年底市政府只拨给我们200多万,银行贷款渠道不畅,社会捐资杯水车薪,上级以奖代补资金比例低且不能到位,至使很多措施只能停留在规划之中,部分项目举债建设,创建工作举步维艰。对照省级要求,小学人均占地面积不能低于18平方米,初中不低于23平方米;校舍要完好、安全,符合《省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规定的建筑要求,要有满足教学活动需要的音乐室、舞蹈房、美术室、科学实验室、网络教室等专用教室和卫生保健室等必备的教辅用房;小学生均校舍面积不低于4.5平方米,初中不低于6平方米,生活活动场地不低于4平方米。现在很多学校的房屋仅够教学用房,专用教室和教辅用房严重不足,影响学校向教育现代化迈进。而以上的标准仅仅是按照省二类标准,如按省一类标准,差距更大。

5.从全市教师队伍整体来看,知识老、年龄大,结构偏。我市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招聘小学教师,又有部分青年骨干教师流失,再加上历史原因,造成我市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小学教师老龄化十分严重,村小教师平均年龄为50岁。部分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无法适应新课程建设要求。近三年,虽然招聘了一部分新毕业师范生,但幼儿园公办教师仍然十分缺乏。小学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一些学校无法正常开足开齐课程,影响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目前的工作和下一步打算

2011年是我市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的关键一年,也是重要一年,2012年市要全部通过省教育现代化合格县(市)验收。我市2011年创建工作,必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所有学校全部创建成为市标准化学校,14所公办幼儿园创建成为省优质幼儿园,创成一所三星和两所四星级学校。

尽管去年第一阶段的创建成果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但是严峻的形势让我们深感压力巨大、责任重大。在当前和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创建的目标更明确、措施更有力,全局上下将全力以赴打好第二阶段创建攻坚战,从更高层次谋划教育事业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严格对照省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小学办学基本标准,制定整体规划和具体推进计划,全面加强学校的标准化、信息化、优质化建设。

(一)打好“四个硬仗”,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在2010年45所学校通过市标准化学校验收的基础上,2011年我们对全市学校进一步排查分析,确定了“两步走”的战略,即今年完成15所初中、69所小学的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2012年,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通过市标准化学校验收。经统计,今年接受验收的学校共需添置学生电脑1653台、教师用机1936台、多媒体200套和其他配套设施,预计需要资金4000万元。

二是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在完成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工程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大力开展省级优质幼儿园创建活动,力争达到一镇一所省级优质幼儿园,做大做强做优各镇中心幼儿园。共有14个乡镇中心幼儿园申报创建省级优质幼儿园,需要投入资金2600多万元。

三是抓好星级高中创建。2011年,市政府把四星级学校创建列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多方筹措资金向一中和职教中心倾斜。市第一中学乒乓球馆主体建设已经完工,正在进行装修;柏盛艺术楼将在六月底开工建设。学校的四星级申报材料多次邀请市专家会审,正在整改之中,不久申报材料可以上报省评估院审核。高级中学已经通过上报材料初审工作,下半年准备迎验。

职教中心确立了“先创建四星级学校,再建设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两步走”战略。目前,学校整体规划设计方案几经修改,目前已经定稿,正在提交市规委会审核通过。两个实训基地施工图纸正在设计,预计6月底可以进入施工阶段。四星级学校申报材料将于九月份上报。高等职业学校的创建拟以现在的职业教育中心为基础,重新规划建设,规划用地面积580亩,总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3.3亿元。

我们一方面重视星级学校建设,加快市第一中学四星级高中、市高级中学三星级高中创建步伐,争取2011年完成创建任务;一方面实施学校布局调整,采取联办、合办的形式,组建第一中学、第三中学、瓦窑中学教育集团,高流中学与市三中联办、棋盘中学与市一中联办,从而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以优带次。

四是扎实推进校舍安全工程。2010年20个项目进展顺利,高流镇耀南小学教学楼工程主体已完工,双塘镇徐塘小学、棋盘镇筛子小学、新店镇九墩小学、新安镇黄墩小学和新安镇嶂苍小学、唐店镇马场小学等项目主体基本完工,其余工程都已进入二层施工。2011年新开工校安工程34个项目68736平方米,总投入7452万元。为加快工程进度,我们将所有建设项目实行集中打包立项、集中审批、集中规划设计、集中审图、集中招标等“五个集中”,有效缩短报建时间。在建设、规划、发经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部分项目进入招投标阶段,部分项目近期将陆续开工建设。

(二)抓住“四个关键”,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抓基础”,落实基础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抓基础”就是要夯实我市基础教育,放低重心,夯实双基,不好高骛远,不搞空中楼阁;让课堂先达到“有效”,然后再去追求“高效”。我们以“三个五认真”为抓手,让学生“静下心”,让老师“俯下身”。

二是“抓改革”,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方式方法。在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上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各校大胆探索减负增效的新途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我市的“生态教学沙龙”、“小组化个别辅导”、“五环四步教学法”等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各校要继续加大课改力度,打造自己的教学特色,用质量立校、创新强校。

三是“抓特色”,从特色教育入手,提升内涵质量。努力在全市打造“书法之乡”“诵读之乡”“毽球之乡”,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文明校园、生态校园、品牌校园。目前,第一中学的“德”文化,第三中学的“雅”文化,高级中学的“实”文化,瓦窑中学的“陶”文化等等,已初见成效。各校要以特色建设为突破口,一校一品,提升学校发展内涵。

四是“抓创优”,开展创优活动,重塑教育形象。全面提供优质服务,即教育局为学校、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各校要培养优良学风,建设优美校园,加大管理力度,狠抓质量提升,实现优良学业。创优活动与同“五风”建设相辅相成,努力开创“优质、高效”教育新局面。

(三)落实“四大工程”,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教师职业化培养工程。将职业化教育作为强化教师队伍的基本工作来抓,开展“践行师德创先争优”、“三比三争三满意”、拒绝有偿家教集体签名、李凤遐老师师德报告会和“身边的感动”主题演讲等活动,结合出台《师德建设“六要十不准”规定》和在各校门前悬挂监督举报牌等举措,内外结合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远离庸俗、远离烦躁、远离职业倦怠。第二,教师源头活水引进工程。建立每年招聘新教师长效机制。新招聘的教师重点向农村倾斜,除职教、特教以外都到农村学校任教,同时注重对音体美、计算机、幼教等薄弱学科教师的引进,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学科结构,缓解农村学校教师老龄化问题。第三,教师终身教育工程。教育局专门成立教师培训科,专职负责教师培训,重点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教师素养提升培训和中小学校长培训。第四,教师激励考核保障工程。将绩效工资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拉开档次,突出重点,向一线骨干教师人倾斜,建立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收入分配机制。

五、意见与建议

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省和市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当前促进教育改革、推进均衡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大力度,常抓不懈。为了促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要加大教育现代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市委、市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投入,把教育现代化建设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到位。要号召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教育,让有能力的企业、单位、社会群体捐助教育,使教育办成全社会的教育,使教育成为人人关心支持的教育。

2.要加快对中小学学校建设的步伐。对照省教育现代化标准,现有许多学校占地、校舍面积、配套用房严重不足,影响学校创建进展。去年新安小学在创建标准化学校时就因为校园面积问题被一票否决。而且小学从一年级生源开始暴涨,生源增长的幅度已经远远超出现有学校校舍容纳的限度,恳请市委市政府协调各部门关系,在校园扩建等问题上简化程序、特事特办,以加快校舍建设进程。

3.要建立教师退出和补充的长效机制。未来五到十年,我们将迎来新一轮的生源高峰期,加上部分老教师即将退休,幼儿园和村小教师的缺编问题将十分严重,恳请市委市政府建立教师退出和补充的长效机制,每年定期招聘一部分新教师,特别是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以应对即将面临的师资缺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