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农林牧渔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6:10:38

教育农林牧渔

教育农林牧渔范文篇1

一、服务业不完全等同于第三产业

服务业是国际通行的产业分类概念,是指提供非实物产品为主的行业。我国根据*规定,将服务业划分为16类: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除农林牧渔服务业属农林牧渔业的其中一个大类外,其他15个行业均属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15个门类,占国民经济行业门类总数(共有20个门类)的75%。

根据国家新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其中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外的其他行业。从范围上看,服务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和第三产业所包涵的所有行业(国际组织不属于我国的常住单位,服务业和第三产业核算均不包括),服务业和第三产业两者范围存在一定差异。而由于农林牧渔服务业所占比例很小(*年,*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7.5亿元,仅占GDP的0.13%),服务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差别很小,所以经济生活中人们习惯于将服务业等同于第三产业。本文以下使用的服务业概念不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

二、服务业可细分为四个层次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一般是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将服务业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为流通服务的产业,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物流仓储、商业饮食等;第二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地质普查、维修租赁、理发照相、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等;第三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与居民素质服务的产业,如教育科研、旅游娱乐、广播电视、体育保健、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第四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产业,如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军队警察、社会团体等。服务业的四个层次是按其产生、发展的顺序而排列的。

从实际经济生活中来看,*年*服务业四个层次增加值分别占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45.6%、23.1%、21.0%、10.3%,为流通服务的产业占据服务业的主体,超过了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产业以及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产业(即二三层次)的总和。服务业是国民经济行业发展的延伸,是随着经济生活的需要以及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而不断出现的。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其属性特征必然受制于当地国民经济的属性特征。*经济是以能源、冶金为主导的重型产业,受此影响,*服务业也是以运输业、商业为主导的,尤其是运输业在*服务业中占有突出的主导地位。可见,*服务业主要是生产型服务,是直接为物质生产服务的。

三、服务业的核算方法

同GDP核算一样,服务业核算同样分为年度核算和季度核算。年度核算和季度核算在基本概念、口径范围、核算原则上是一致的,与年度核算相比,由于受资料限制,季度核算在资料来源、计算方法与年度核算有所不同。

从行业分类来看,年度核算将服务业细分为14个门类(未包括国际组织)47个行业,季度核算参照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服务业分为6大类,包括5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和1个合并行业(其他服务业)。

从资料来源来看,年度服务业增加值核算资料来源有二种渠道,一是统计系统资料,包括运输邮电、商品销售、住宿餐饮、房地产、城乡居民收支、价格等各专业年度资料以及经济普查年度GDP核算资料、投入产出资料等。二是部门资料,包括交通、税务、工商、财政、旅游、金融(包括人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年度收支决算、资产负债资料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核算资料同样来自统计系统和各部门,但所不同的是,计算增加值所需要的是相关资料的季度累计数据,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的计算,依据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季度累计数作为间接依据进行计算。

从核算方法来看,年度服务业现价增加值核算按生产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计算,以收入法计算结果为准,不变价增加值核算采用物量指数外推法和价格指数缩减法(单缩法)计算;季度服务业增加值核算以生产法核算为主,即只核算季度各行业增加值总量,现价增加值核算主要采用增加值率法和相关指标推算法,不变价增加值核算主要采用缩减法和不变价增加值速度推算法。如季度批发和零售业现价增加值=上年同期本行业现价增加值*当期零售额现价发展速度*调整系数(上年年度本行业现价增加值发展速度/上年年度零售额发展速度),季度批发和零售业不变价增加值=现价增加值/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即缩减法)。

四、*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从全省服务业发展来看,*服务业占GDP比重一直低于全国和中部平均水平,且处于回落趋势,从近三年数据看,回落趋势有所放缓。

从各市服务业发展来看,服务业比重高低悬殊且年度间变化较大。从近三年数据看,11个市服务业发展很不平衡,服务业占GDP比重最高与最低超过20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差距扩大至近27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发展受制于一个地区经济结构的影响,但服务业的长期不均衡发展将对全省服务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五、服务业发展的认识问题

教育农林牧渔范文篇2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化解乡村债务问题高度重视,从1999年连续下发了一系列有关化债、减债的文件,并把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放在优先化解的位置。

多年来,乡村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农村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债务问题属于经济范畴,对于乡镇政府、村级组织而言,其债务负担过大过重会导致信誉缺失,影响国家基层政权和民主政治建设。有资料显示,到20*年全国乡村债务总额接近万亿元。据统计,我市村级债务为2.36亿元,村均78万元;乡镇债务2.2亿元,镇均1200万元。债务最多的村达到700多万元,债务最多的乡镇超过6000万元。乡村债务数额巨大,牵扯面广,问题复杂,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矛盾问题。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发展阶段,公共财政逐步向农村倾斜,具备了一定的分类化解农村债务的经济基础。

农村“普九”是农村最大的公共事业,农村义务教育是纯粹的公共产品,相对于其他农村公共事业而言,公益性更强,政策界限更明确。优先化解“普九”债务是彻底化解农村债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一方面,化解“普九”债务,有利于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有利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利于维护农村中小学正常教学秩序,有利于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另一方面,通过化解农村“普九”债务,还可以为化解其他公益事业债务、进而化解全部农村债务探索路数,积累经验。

由政府出资化解“普九”债务,是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是继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之后的又一个重大惠农政策。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增强化解“普九”债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

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我市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基本思路是:坚决制止举新债,全面清理旧债,分清债务类别,全面锁定债务,分离“普九”债务,努力工作化解,争取上级奖励。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市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基本思路,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政策措施。

(一)债务清查的范围

这次债务清查,包括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国有农林牧渔场的全部债务,以及市政府的“普九”债务。在全面清查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国有农林牧渔场债务的基础上,把“普九”债务分离出来,这样既能够摸清农村“普九”债务底数,同时也能够摸清全部债务底数。因此,我们必需清楚,全面清查债务是清理化解“普九”债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省明确要求,我们必需遵照执行。

(二)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范围

根据国家和省的规定,我市农村“普九”债务的范围,是指从1993年全面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算起,到20*年12月31日为止,县乡政府、村级组织、国有农林牧渔场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为完成农村“普九”目标而发生的债务。主要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学生生活用房、校园维修建设、教学仪器设备购置等与学校建设直接相关的债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普九”债务不等同于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是个大范畴,包含“普九”债务。不与教学直接相关的教职工宿舍修建、教师工资和奖金、吃喝招待等方面的债务,不能确认为“普九”债务,也自然不在本次化解范围。

(三)偿还农村“普九”债务的主体

根据国家规定,“普九”债务的化解工作,主要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县(市)级人民政府具体实施。“普九”债务偿还主体是地方政府。所以,我市范围内的农村“普九”债务的偿还主体是市政府,国有农林牧渔场“普九”债务按农场隶属关系,分别由省、市、县政府偿还。中央财政按照先化解后奖励的原则对地方化解“普九”债务给予奖励。省财政也将照中央的做法给予适当奖励。

(四)偿还农村“普九”债务的资金来源

根据国家要求,本着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化解“普九”债务资金的筹集,以县(市)级政府为主。我市要按照国家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可靠的偿债资金来源。一是统筹安排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以及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二是从地方征收且作为地方收入的城市教育附加费、地方教育附加及其他基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偿债;三是进一步事整合现有教育专项资金;四是通过盘活闲置校产筹集偿债资金;五是通过统筹非税收入途径筹集偿债资金;六是社会和民间自愿捐资赞助的偿债资金。我市财政并不宽裕,靠一个财政年度筹足偿债资金比较困难。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筹集偿债资金,要争取积极主动,最大限度地分解财政压力。在资金筹措上,不得借新债还旧债,不得挤占挪用其他必保的专项资金,不得向农民摊派,不得影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偿债资金的安全可靠,对偿还“普九”债务的资金,财政要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五)偿还“普九”债务的顺序

化解“普九”债务,要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偿还对教师、学生家长、农民等个人和工程业主欠债,优先化解1998年底以前形成的“普九”债务,然后再化解20*年底以前形成的“普九”债务。对于债权人债务人双方通过协商,核减“普九”债务本金和利息的,也应当优先予以偿还。对国内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世界银行项目贷款中涉及到“普九”债务的部分,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置。

(六)制止发生新的债务

制止举新债是化解旧债的前提条件,化解“普九”债务,必需首先制止举新债。新债制止不住,化债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前功尽弃。我们务必落实国家关于制止乡村举新债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措施,健全机制,坚决制止乡村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发生新的债务。这要作为一条纪律。一是要建立健全债务监控体系。市里要建立债务数据库,对经审计锁定的乡、村、学校债务实行动态管理。以这次审计确认的债务数额为旧债锁定上限,今后只能减少、不得增加。对于20*年以后乡、村发生的新债,要按照国家谁举债谁负责谁偿还的规定处理。学校发生的新债,由市政府区别情况,妥善处理。二是实行债务控管领导责任制。要按照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正确处理建设发展与财力可能的关系,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得超越自身财力可能,借债搞建设上项目。对盲目搞建设上项目的,要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三是规范和加强财务会计管理。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方式和强化“村级财务会计制”的管理模式,严格预算管理、规范收支行为,节约开支,杜绝不合理支出。农村中小学校建设、维修改造等纳入政府统一规划,通盘考虑。对学校各项预算支出严格审核,对超标准、超预算和没有资金保障的建设项目与投资不予批准。严格控制学校的公务费支出特别是招待费支出,严禁超标准发放教职工津贴补贴行为。四是确保学校和乡村两级组织正常运转。要不折不扣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政策,确保各项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农村税费改革确定的财政对乡镇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对村级的补助资金,也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任何地方和单位不得截留挪用学校和乡村两级组织的专项经费,确保学校和乡村两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为制止举债创造有利条件。

(七)清查统计债权统计

在清查债务、化解“普九”债务的同时,还要对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国有农林牧渔场的债权进行全面的清查统计。但是,对债权的清查统计,不公示,不审计确认。对在清查统计过程中,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债权中,涉及农民尾欠的农村税费部分暂缓清收;国有农林牧渔场的债权中,涉及农业职工尾欠的农村税费部分暂缓清收;其他债权可以依法清收。

三、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步骤

清理化解农村“普九”债务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不能一蹴而就,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我市清理化解“普九”债务总体安排是:全面清理、锁定全部债务,分离化解“普九”债务。

按省里要求,全市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清查确认工作要在2008年4月30日前完成,“普九”债务的化解到2008年底完成。

全市清理化解“普九”债务,大体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培训人员。各乡镇及各相关部门要依据《*市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工作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要在20*年12月10日前报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备案。

第二阶段,清查摸底,分清类别。对乡镇政府、村集体组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农林牧渔场债务进行全面清查,摸清债务债权底数,按照举债主体、债务来源、债务用途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将“普九”形成的债务从债务总额中分离出来。

这一阶段工作是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基础,关系到化债工作的质量和进度。对这个阶段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把债务底数核准。大家一定要看到清查摸底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从严从细,把底数摸清,把数字搞准。一定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清查工作任务。

这一阶段工作要分五步进行。第一步,成立清查工作队。主要成立市政府、乡政府债务清查工作队,由财政局牵头。各乡镇分别成立若干债务清查工作队,由农业局牵头。成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债务清查工作队,由教育局牵头。成立国有农林牧渔场债务清查工作队,由林业局、农业局、牧业局分别牵头。设置多少个债务清查工作队可根据被清查单位数量和工作任务量确定。第二步,做好清查准备。一是准备好清查登记使用的各种单据、表格、取证核对凭证及文书等。二是被清查单位要把已发生的所有业务登记入账,并做到“五相符”,结账时点为20*年9月30日。上述工作要在12月上旬完成。第三步,开展清查工作。清查采取账内与账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债务债权清查工作。会计账目齐全的,以会计账目为准,对全部债务进行逐笔追溯清查,核实债务的本金、利息、发生时间、偿还期限、责任人等基本情况。会计账目不完整的,采取调查法核实,必需要取得书面证据,履行规定手续。第四步,公开清查核实结果。对经核实的债务,要在相应范围内进行公示,涉及到公示范围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要事先通知,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第五步,登记清查核实结果。清查核实后的债务,清查小组要严格履行手续,明确责任,分别由清查小组负责人、被清查单位财务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签字盖章进行确认,并保存好各项原始凭证和证据。填制好有关单据、表格,逐笔登记造册,建立债务台账。

第三阶段,审计确认,锁定债务。债务审计确认是清查工作的延续。在清查摸底,分清类别的基础上,经审计机构审计确认的债务,才具有合法性,才能作为化解“普九”债务的依据。乡镇政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国有林牧渔场债务和市政府“普九”债务的审计确认和锁定工作,由*市审计局负责,并向市政府提交审计报告。村级债务的审计确认和锁定工作,由*市农村审计站负责,并向*市政府提交审计报告。债务的审计确认工作与清查摸底工作要紧密衔接,被清查单位在清查摸底工作结束后,及时提出审计确认申请,经本部门清理化解“普九”债务工作领导小组报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审计机构进行审计确认。审计确认是对清查摸底工作的全面监督、检验和修正,是最终锁定债务的关口,是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关键环节。审计机构重任在肩,要肩负起历史责任,以对党和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审计确认搞好。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相关国有农林牧渔场,要主动提供会计资料和有关情况,积极配合审计机构搞好债务的审计确认工作。

第四阶段,规范操作,偿还债务。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按照规定的偿还顺序,由市财政部门将偿债资金直接兑付给债权人,兑付一笔,销号一笔,并处理好相关账目。要严明纪律,搞好偿债资金的兑付,兑付工作要做到两个不准,就是偿债资金不准由债务主体兑现给债权人,防止截留挪用;不准违反偿还顺序,防止人情关系兑付。财政、教育、农业、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制约机制,确保偿债资金的规范、安全和有效运用。

第五阶段,验收总结,健全机制。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解决遗留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政策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同时,要通过总结,探索规律性东西,为清理化解乡村债务积累经验。检查验收的方式采取自查和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验收标准主要有四项。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二是认真执行政策,严格按程序操作;三是化债工作进展平稳,出现的矛盾得到及时化解;四是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化解乡村债务和制止举新债等稳定机制,并落到实处。检查验收要坚持标准,防止走过场,对于检查验收不合格的,缺啥补啥,限期达到标准。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清理化解“普九”债务工作顺利进行

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涉及到方方面面,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任务繁重,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

一是主要领导亲自抓。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清理化解“普九”债务摆上重要日程,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力量,配备得力人员,充分发挥作用,抓好组织协调工作。同时,市乡财政要划拨相应的经费,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二是成立领导组织。全市成立清理化解“普九”债务工作领导小组,孙向武市长任组长,贾土武、逯占元、安秀芝副市长任副组长,农业局、财政局、教育局、审计局、林业局、牧业局、纪检委、监察局主要领导为成员。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在市清理化解“普九”债务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全市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具体工作。各乡镇及相关局也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清理化解“普九”债务领导小组,各乡镇及相关局要把清理化解“普九”债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于11月30日前报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教育农林牧渔范文篇3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化解乡村债务问题高度重视,从1999年连续下发了一系列有关化债、减债的文件,并把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放在优先化解的位置。

多年来,乡村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农村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债务问题属于经济范畴,对于乡镇政府、村级组织而言,其债务负担过大过重会导致信誉缺失,影响国家基层政权和民主政治建设。有资料显示,到20*年全国乡村债务总额接近万亿元。据统计,我市村级债务为2.36亿元,村均78万元;乡镇债务2.2亿元,镇均1200万元。债务最多的村达到700多万元,债务最多的乡镇超过6000万元。乡村债务数额巨大,牵扯面广,问题复杂,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矛盾问题。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发展阶段,公共财政逐步向农村倾斜,具备了一定的分类化解农村债务的经济基础。

农村“普九”是农村最大的公共事业,农村义务教育是纯粹的公共产品,相对于其他农村公共事业而言,公益性更强,政策界限更明确。优先化解“普九”债务是彻底化解农村债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一方面,化解“普九”债务,有利于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有利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利于维护农村中小学正常教学秩序,有利于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另一方面,通过化解农村“普九”债务,还可以为化解其他公益事业债务、进而化解全部农村债务探索路数,积累经验。

由政府出资化解“普九”债务,是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是继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之后的又一个重大惠农政策。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增强化解“普九”债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

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我市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基本思路是:坚决制止举新债,全面清理旧债,分清债务类别,全面锁定债务,分离“普九”债务,努力工作化解,争取上级奖励。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市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基本思路,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政策措施。

(一)债务清查的范围

这次债务清查,包括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国有农林牧渔场的全部债务,以及市政府的“普九”债务。在全面清查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国有农林牧渔场债务的基础上,把“普九”债务分离出来,这样既能够摸清农村“普九”债务底数,同时也能够摸清全部债务底数。因此,我们必需清楚,全面清查债务是清理化解“普九”债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省明确要求,我们必需遵照执行。

(二)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范围

根据国家和省的规定,我市农村“普九”债务的范围,是指从1993年全面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算起,到20*年12月31日为止,县乡政府、村级组织、国有农林牧渔场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为完成农村“普九”目标而发生的债务。主要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学生生活用房、校园维修建设、教学仪器设备购置等与学校建设直接相关的债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普九”债务不等同于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是个大范畴,包含“普九”债务。不与教学直接相关的教职工宿舍修建、教师工资和奖金、吃喝招待等方面的债务,不能确认为“普九”债务,也自然不在本次化解范围。

(三)偿还农村“普九”债务的主体

根据国家规定,“普九”债务的化解工作,主要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县(市)级人民政府具体实施。“普九”债务偿还主体是地方政府。所以,我市范围内的农村“普九”债务的偿还主体是市政府,国有农林牧渔场“普九”债务按农场隶属关系,分别由省、市、县政府偿还。中央财政按照先化解后奖励的原则对地方化解“普九”债务给予奖励。省财政也将照中央的做法给予适当奖励。

(四)偿还农村“普九”债务的资金来源

根据国家要求,本着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化解“普九”债务资金的筹集,以县(市)级政府为主。我市要按照国家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可靠的偿债资金来源。一是统筹安排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以及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二是从地方征收且作为地方收入的城市教育附加费、地方教育附加及其他基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偿债;三是进一步事整合现有教育专项资金;四是通过盘活闲置校产筹集偿债资金;五是通过统筹非税收入途径筹集偿债资金;六是社会和民间自愿捐资赞助的偿债资金。我市财政并不宽裕,靠一个财政年度筹足偿债资金比较困难。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筹集偿债资金,要争取积极主动,最大限度地分解财政压力。在资金筹措上,不得借新债还旧债,不得挤占挪用其他必保的专项资金,不得向农民摊派,不得影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偿债资金的安全可靠,对偿还“普九”债务的资金,财政要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五)偿还“普九”债务的顺序

化解“普九”债务,要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偿还对教师、学生家长、农民等个人和工程业主欠债,优先化解1998年底以前形成的“普九”债务,然后再化解20*年底以前形成的“普九”债务。对于债权人债务人双方通过协商,核减“普九”债务本金和利息的,也应当优先予以偿还。对国内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世界银行项目贷款中涉及到“普九”债务的部分,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置。

(六)制止发生新的债务

制止举新债是化解旧债的前提条件,化解“普九”债务,必需首先制止举新债。新债制止不住,化债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前功尽弃。我们务必落实国家关于制止乡村举新债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措施,健全机制,坚决制止乡村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发生新的债务。这要作为一条纪律。一是要建立健全债务监控体系。市里要建立债务数据库,对经审计锁定的乡、村、学校债务实行动态管理。以这次审计确认的债务数额为旧债锁定上限,今后只能减少、不得增加。对于20*年以后乡、村发生的新债,要按照国家谁举债谁负责谁偿还的规定处理。学校发生的新债,由市政府区别情况,妥善处理。二是实行债务控管领导责任制。要按照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正确处理建设发展与财力可能的关系,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得超越自身财力可能,借债搞建设上项目。对盲目搞建设上项目的,要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三是规范和加强财务会计管理。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方式和强化“村级财务会计制”的管理模式,严格预算管理、规范收支行为,节约开支,杜绝不合理支出。农村中小学校建设、维修改造等纳入政府统一规划,通盘考虑。对学校各项预算支出严格审核,对超标准、超预算和没有资金保障的建设项目与投资不予批准。严格控制学校的公务费支出特别是招待费支出,严禁超标准发放教职工津贴补贴行为。四是确保学校和乡村两级组织正常运转。要不折不扣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政策,确保各项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农村税费改革确定的财政对乡镇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对村级的补助资金,也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任何地方和单位不得截留挪用学校和乡村两级组织的专项经费,确保学校和乡村两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为制止举债创造有利条件。

(七)清查统计债权统计

在清查债务、化解“普九”债务的同时,还要对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国有农林牧渔场的债权进行全面的清查统计。但是,对债权的清查统计,不公示,不审计确认。对在清查统计过程中,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债权中,涉及农民尾欠的农村税费部分暂缓清收;国有农林牧渔场的债权中,涉及农业职工尾欠的农村税费部分暂缓清收;其他债权可以依法清收。

三、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步骤

清理化解农村“普九”债务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不能一蹴而就,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我市清理化解“普九”债务总体安排是:全面清理、锁定全部债务,分离化解“普九”债务。

按省里要求,全市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清查确认工作要在20*年4月30日前完成,“普九”债务的化解到20*年底完成。

全市清理化解“普九”债务,大体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培训人员。各乡镇及各相关部门要依据《*市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工作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要在20*年12月10日前报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备案。

第二阶段,清查摸底,分清类别。对乡镇政府、村集体组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农林牧渔场债务进行全面清查,摸清债务债权底数,按照举债主体、债务来源、债务用途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将“普九”形成的债务从债务总额中分离出来。

这一阶段工作是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基础,关系到化债工作的质量和进度。对这个阶段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把债务底数核准。大家一定要看到清查摸底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从严从细,把底数摸清,把数字搞准。一定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清查工作任务。

这一阶段工作要分五步进行。第一步,成立清查工作队。主要成立市政府、乡政府债务清查工作队,由财政局牵头。各乡镇分别成立若干债务清查工作队,由农业局牵头。成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债务清查工作队,由教育局牵头。成立国有农林牧渔场债务清查工作队,由林业局、农业局、牧业局分别牵头。设置多少个债务清查工作队可根据被清查单位数量和工作任务量确定。第二步,做好清查准备。一是准备好清查登记使用的各种单据、表格、取证核对凭证及文书等。二是被清查单位要把已发生的所有业务登记入账,并做到“五相符”,结账时点为20*年9月30日。上述工作要在12月上旬完成。第三步,开展清查工作。清查采取账内与账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债务债权清查工作。会计账目齐全的,以会计账目为准,对全部债务进行逐笔追溯清查,核实债务的本金、利息、发生时间、偿还期限、责任人等基本情况。会计账目不完整的,采取调查法核实,必需要取得书面证据,履行规定手续。第四步,公开清查核实结果。对经核实的债务,要在相应范围内进行公示,涉及到公示范围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要事先通知,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第五步,登记清查核实结果。清查核实后的债务,清查小组要严格履行手续,明确责任,分别由清查小组负责人、被清查单位财务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签字盖章进行确认,并保存好各项原始凭证和证据。填制好有关单据、表格,逐笔登记造册,建立债务台账。

第三阶段,审计确认,锁定债务。债务审计确认是清查工作的延续。在清查摸底,分清类别的基础上,经审计机构审计确认的债务,才具有合法性,才能作为化解“普九”债务的依据。乡镇政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国有林牧渔场债务和市政府“普九”债务的审计确认和锁定工作,由*市审计局负责,并向市政府提交审计报告。村级债务的审计确认和锁定工作,由*市农村审计站负责,并向*市政府提交审计报告。债务的审计确认工作与清查摸底工作要紧密衔接,被清查单位在清查摸底工作结束后,及时提出审计确认申请,经本部门清理化解“普九”债务工作领导小组报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审计机构进行审计确认。审计确认是对清查摸底工作的全面监督、检验和修正,是最终锁定债务的关口,是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关键环节。审计机构重任在肩,要肩负起历史责任,以对党和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审计确认搞好。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相关国有农林牧渔场,要主动提供会计资料和有关情况,积极配合审计机构搞好债务的审计确认工作。

第四阶段,规范操作,偿还债务。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按照规定的偿还顺序,由市财政部门将偿债资金直接兑付给债权人,兑付一笔,销号一笔,并处理好相关账目。要严明纪律,搞好偿债资金的兑付,兑付工作要做到两个不准,就是偿债资金不准由债务主体兑现给债权人,防止截留挪用;不准违反偿还顺序,防止人情关系兑付。财政、教育、农业、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制约机制,确保偿债资金的规范、安全和有效运用。

第五阶段,验收总结,健全机制。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解决遗留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政策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同时,要通过总结,探索规律性东西,为清理化解乡村债务积累经验。检查验收的方式采取自查和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验收标准主要有四项。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二是认真执行政策,严格按程序操作;三是化债工作进展平稳,出现的矛盾得到及时化解;四是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化解乡村债务和制止举新债等稳定机制,并落到实处。检查验收要坚持标准,防止走过场,对于检查验收不合格的,缺啥补啥,限期达到标准。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清理化解“普九”债务工作顺利进行

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涉及到方方面面,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任务繁重,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

一是主要领导亲自抓。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清理化解“普九”债务摆上重要日程,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力量,配备得力人员,充分发挥作用,抓好组织协调工作。同时,市乡财政要划拨相应的经费,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二是成立领导组织。全市成立清理化解“普九”债务工作领导小组,孙向武市长任组长,贾土武、逯占元、安秀芝副市长任副组长,农业局、财政局、教育局、审计局、林业局、牧业局、纪检委、监察局主要领导为成员。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在市清理化解“普九”债务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全市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具体工作。各乡镇及相关局也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清理化解“普九”债务领导小组,各乡镇及相关局要把清理化解“普九”债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于11月30日前报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教育农林牧渔范文篇4

由政府出资化解“普九”债务,是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是继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之后的又一个重大惠农政策。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增强化解“普九”债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

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我市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基本思路是:坚决制止举新债,全面清理旧债,分清债务类别,全面锁定债务,分离“普九”债务,努力工作化解,争取上级奖励。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市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基本思路,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政策措施。

(一)债务清查的范围

这次债务清查,包括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国有农林牧渔场的全部债务,以及市政府的“普九”债务。在全面清查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国有农林牧渔场债务的基础上,把“普九”债务分离出来,这样既能够摸清农村“普九”债务底数,同时也能够摸清全部债务底数。因此,我们必需清楚,全面清查债务是清理化解“普九”债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省明确要求,我们必需遵照执行。

(二)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范围

根据国家和省的规定,我市农村“普九”债务的范围,是指从1993年全面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算起,到2005年12月31日为止,县乡政府、村级组织、国有农林牧渔场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为完成农村“普九”目标而发生的债务。主要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学生生活用房、校园维修建设、教学仪器设备购置等与学校建设直接相关的债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普九”债务不等同于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是个大范畴,包含“普九”债务。不与教学直接相关的教职工宿舍修建、教师工资和奖金、吃喝招待等方面的债务,不能确认为“普九”债务,也自然不在本次化解范围。

(三)偿还农村“普九”债务的主体

根据国家规定,“普九”债务的化解工作,主要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县(市)级人民政府具体实施。“普九”债务偿还主体是地方政府。所以,我市范围内的农村“普九”债务的偿还主体是市政府,国有农林牧渔场“普九”债务按农场隶属关系,分别由省、市、县政府偿还。中央财政按照先化解后奖励的原则对地方化解“普九”债务给予奖励。省财政也将照中央的做法给予适当奖励。

(四)偿还农村“普九”债务的资金来源

根据国家要求,本着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化解“普九”债务资金的筹集,以县(市)级政府为主。我市要按照国家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可靠的偿债资金来源。一是统筹安排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以及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二是从地方征收且作为地方收入的城市教育附加费、地方教育附加及其他基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偿债;三是进一步事整合现有教育专项资金;四是通过盘活闲置校产筹集偿债资金;五是通过统筹非税收入途径筹集偿债资金;六是社会和民间自愿捐资赞助的偿债资金。我市财政并不宽裕,靠一个财政年度筹足偿债资金比较困难。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筹集偿债资金,要争取积极主动,最大限度地分解财政压力。在资金筹措上,不得借新债还旧债,不得挤占挪用其他必保的专项资金,不得向农民摊派,不得影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偿债资金的安全可靠,对偿还“普九”债务的资金,财政要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五)偿还“普九”债务的顺序

化解“普九”债务,要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偿还对教师、学生家长、农民等个人和工程业主欠债,优先化解1998年底以前形成的“普九”债务,然后再化解2005年底以前形成的“普九”债务。对于债权人债务人双方通过协商,核减“普九”债务本金和利息的,也应当优先予以偿还。对国内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世界银行项目贷款中涉及到“普九”债务的部分,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置。

(六)制止发生新的债务

制止举新债是化解旧债的前提条件,化解“普九”债务,必需首先制止举新债。新债制止不住,化债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前功尽弃。我们务必落实国家关于制止乡村举新债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措施,健全机制,坚决制止乡村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发生新的债务。这要作为一条纪律。一是要建立健全债务监控体系。市里要建立债务数据库,对经审计锁定的乡、村、学校债务实行动态管理。以这次审计确认的债务数额为旧债锁定上限,今后只能减少、不得增加。对于20*年以后乡、村发生的新债,要按照国家谁举债谁负责谁偿还的规定处理。学校发生的新债,由市政府区别情况,妥善处理。二是实行债务控管领导责任制。要按照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正确处理建设发展与财力可能的关系,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得超越自身财力可能,借债搞建设上项目。对盲目搞建设上项目的,要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三是规范和加强财务会计管理。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方式和强化“村级财务会计制”的管理模式,严格预算管理、规范收支行为,节约开支,杜绝不合理支出。农村中小学校建设、维修改造等纳入政府统一规划,通盘考虑。对学校各项预算支出严格审核,对超标准、超预算和没有资金保障的建设项目与投资不予批准。严格控制学校的公务费支出特别是招待费支出,严禁超标准发放教职工津贴补贴行为。四是确保学校和乡村两级组织正常运转。要不折不扣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政策,确保各项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农村税费改革确定的财政对乡镇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对村级的补助资金,也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任何地方和单位不得截留挪用学校和乡村两级组织的专项经费,确保学校和乡村两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为制止举债创造有利条件。

(七)清查统计债权统计

在清查债务、化解“普九”债务的同时,还要对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国有农林牧渔场的债权进行全面的清查统计。但是,对债权的清查统计,不公示,不审计确认。对在清查统计过程中,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债权中,涉及农民尾欠的农村税费部分暂缓清收;国有农林牧渔场的债权中,涉及农业职工尾欠的农村税费部分暂缓清收;其他债权可以依法清收。

三、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步骤

清理化解农村“普九”债务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不能一蹴而就,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我市清理化解“普九”债务总体安排是:全面清理、锁定全部债务,分离化解“普九”债务。

按省里要求,全市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清查确认工作要在20*年4月30日前完成,“普九”债务的化解到20*年底完成。

全市清理化解“普九”债务,大体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培训人员。各乡镇及各相关部门要依据《*市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工作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要在20*年12月10日前报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备案。

第二阶段,清查摸底,分清类别。对乡镇政府、村集体组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农林牧渔场债务进行全面清查,摸清债务债权底数,按照举债主体、债务来源、债务用途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将“普九”形成的债务从债务总额中分离出来。

这一阶段工作是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基础,关系到化债工作的质量和进度。对这个阶段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把债务底数核准。大家一定要看到清查摸底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从严从细,把底数摸清,把数字搞准。一定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清查工作任务。

这一阶段工作要分五步进行。第一步,成立清查工作队。主要成立市政府、乡政府债务清查工作队,由财政局牵头。各乡镇分别成立若干债务清查工作队,由农业局牵头。成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债务清查工作队,由教育局牵头。成立国有农林牧渔场债务清查工作队,由林业局、农业局、牧业局分别牵头。设置多少个债务清查工作队可根据被清查单位数量和工作任务量确定。第二步,做好清查准备。一是准备好清查登记使用的各种单据、表格、取证核对凭证及文书等。二是被清查单位要把已发生的所有业务登记入账,并做到“五相符”,结账时点为20*年9月30日。上述工作要在12月上旬完成。第三步,开展清查工作。清查采取账内与账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债务债权清查工作。会计账目齐全的,以会计账目为准,对全部债务进行逐笔追溯清查,核实债务的本金、利息、发生时间、偿还期限、责任人等基本情况。会计账目不完整的,采取调查法核实,必需要取得书面证据,履行规定手续。第四步,公开清查核实结果。对经核实的债务,要在相应范围内进行公示,涉及到公示范围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要事先通知,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第五步,登记清查核实结果。清查核实后的债务,清查小组要严格履行手续,明确责任,分别由清查小组负责人、被清查单位财务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签字盖章进行确认,并保存好各项原始凭证和证据。填制好有关单据、表格,逐笔登记造册,建立债务台账。

第三阶段,审计确认,锁定债务。债务审计确认是清查工作的延续。在清查摸底,分清类别的基础上,经审计机构审计确认的债务,才具有合法性,才能作为化解“普九”债务的依据。乡镇政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国有林牧渔场债务和市政府“普九”债务的审计确认和锁定工作,由*市审计局负责,并向市政府提交审计报告。村级债务的审计确认和锁定工作,由*市农村审计站负责,并向*市政府提交审计报告。债务的审计确认工作与清查摸底工作要紧密衔接,被清查单位在清查摸底工作结束后,及时提出审计确认申请,经本部门清理化解“普九”债务工作领导小组报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审计机构进行审计确认。审计确认是对清查摸底工作的全面监督、检验和修正,是最终锁定债务的关口,是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关键环节。审计机构重任在肩,要肩负起历史责任,以对党和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审计确认搞好。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相关国有农林牧渔场,要主动提供会计资料和有关情况,积极配合审计机构搞好债务的审计确认工作。

第四阶段,规范操作,偿还债务。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按照规定的偿还顺序,由市财政部门将偿债资金直接兑付给债权人,兑付一笔,销号一笔,并处理好相关账目。要严明纪律,搞好偿债资金的兑付,兑付工作要做到两个不准,就是偿债资金不准由债务主体兑现给债权人,防止截留挪用;不准违反偿还顺序,防止人情关系兑付。财政、教育、农业、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制约机制,确保偿债资金的规范、安全和有效运用。

第五阶段,验收总结,健全机制。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解决遗留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政策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同时,要通过总结,探索规律性东西,为清理化解乡村债务积累经验。检查验收的方式采取自查和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验收标准主要有四项。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二是认真执行政策,严格按程序操作;三是化债工作进展平稳,出现的矛盾得到及时化解;四是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化解乡村债务和制止举新债等稳定机制,并落到实处。检查验收要坚持标准,防止走过场,对于检查验收不合格的,缺啥补啥,限期达到标准。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清理化解“普九”债务工作顺利进行

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涉及到方方面面,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任务繁重,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

一是主要领导亲自抓。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清理化解“普九”债务摆上重要日程,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力量,配备得力人员,充分发挥作用,抓好组织协调工作。同时,市乡财政要划拨相应的经费,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二是成立领导组织。全市成立清理化解“普九”债务工作领导小组,孙向武市长任组长,贾土武、逯占元、安秀芝副市长任副组长,农业局、财政局、教育局、审计局、林业局、牧业局、纪检委、监察局主要领导为成员。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在市清理化解“普九”债务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全市清理化解“普九”债务的具体工作。各乡镇及相关局也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清理化解“普九”债务领导小组,各乡镇及相关局要把清理化解“普九”债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于11月30日前报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教育农林牧渔范文篇5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站长|免费会员|VIP会员|

1.[农林牧渔]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佚名][2006年3月10日][62]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志们:新年伊始,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05年工作,表彰奖励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精心部署2006各项工作,动员全县三级干部围绕县委全委会和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解放思想,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苦干,掀起新一轮追赶跨越的发展热潮,……

2.[工作意见]关于在全镇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讲活动的通知[佚名][2006年3月10日][65] 各村、企事业单位党(总)支部:按照××市委宣传部关于开展“宣讲形势送政策”活动和迅速兴起万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讲活动的通知精神,现就我镇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讲活动,提出如下要求:一、宣讲目的和任务集中一段时间,在全镇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讲活动,就是要通过广泛宣讲,向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讲清目前“三农”工作的大好形势、取得的巨大成就,讲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

3.[农林牧渔]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工作职责[佚名][2006年3月10日][41] 一、组织农户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带头模范遵守村规民约;二、全面掌握村庄所有农户家庭人口、生活条件、致富产业、发展需求等各方面情况,积极向乡村两级反映,为上级采取帮扶措施提供依据和提出建议;三、组织开展对五保户、困难户、特困户生产生活上的互帮互助活动;四、热心帮助农户办理红白喜事,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五、……

4.[农林牧渔]在全区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会议上的讲话[佚名][2006年3月10日][7] 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全市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区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工作。这次会议,对做好我区“三农”工作,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刚才,胡副书记传达了省、市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了我区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取得的成效,并就党员干部下派工作进行了部署。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统……

5.[农林牧渔]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佚名][2006年3月10日][73] 坪里村位于@@县西部,毗邻县城不到2公里,全村面积4.3平方公里,8个村民小组,常住居民526户共2148人,村设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8名。近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指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江西省村务公开条例》为依据,按照“规范、创新、提高、落实”的基本工作思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村务公开制度,加……

6.[科教文卫]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培养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农民[hgx][2006年3月10日][56]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培养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农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如何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性技术人才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无疑为职业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赋予了职业教育以神圣的使命。在2005年11月7日召开的……

7.[交流材料]新农村建设[佚名][2006年3月6日][34] 关于贯彻中央一号文件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讨论稿)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步开局之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将全面贯彻中发(2006)1号及省、州的有关文件精神,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抓好农业农村的各项工作,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2006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

8.[工作方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小陈老师][2006年3月5日][88] 为了深入贯彻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全市综合实力强区”发展战略,用科学的发展观整合农村工作的资源和力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快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把我区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

9.[工作方案]乡镇2005年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小陈老师][2006年3月5日][72] 为更好地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决定,按照县委、县政府今年提出的“快中求好抓发展,建设和谐崇义”的整体要求和崇义县2005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杰坝乡2005年“116”工作思路,努力建设和谐平安美丽的新杰坝,特制定2005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10.[工作方案]关于开展“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的通知[wlh0076][2006年3月4日][60] 关于开展“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的通知各县区团委、市直团工委:市委一届九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在全市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青年作为社会中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创造力…… 11.[写作高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工作职责[佚名][2006年2月26日][163]

一、组织农户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带头模范遵守村规民约;二、全面掌握村庄所有农户家庭人口、生活条件、致富产业、发展需求等各方面情况,积极向乡村两级反映,为上级采取帮扶措施提供依据和提出建议;三、组织开展对五保户、困难户、特困户生产生活上的互帮互助活动;四、热心帮助农户办理红白喜事,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五、……

12.[工作意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小陈老师][2006年2月26日][7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若干意见》(苏发〔2006〕1号)精神,全面启动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两个率先”进程,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13.[工作意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小陈老师][2006年2月26日][73] 各乡镇(场)党委、人民政府,县直各林(垦殖)场,县委有关部门,县直有关单位:为了进一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多经济社会发展,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从2005年起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利‘是一项利民富民的民心工程,是一项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党建工程,是一项密切……

14.[工作计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规划[小陈老师][2006年2月26日][183]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市委关于构建和谐**实施纲要》(*委发〔2005〕14号),特制定《**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我市落实科……

15.[工作计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小陈老师][2006年2月26日][177]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迅速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中央和省、市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实施纲要。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6.[单位总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经验材料][小陈老师][2006年2月25日][102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市大力推进工作思路创新、组织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探索一条适应时代特点、符合**实际的“三农”工作新路,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2005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将超过*000亿元,经济总量中“四分天下有其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000元,位居**省前列。&……

17.[汇报材料]新农村建设公路整治和文明路创建工作汇报[小陈老师][2006年2月24日][65] 为落实**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赣市新村建字[2005]8号”文、江西通威集团“赣通威明电字[2005]6号”文和南康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把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和文明路创建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推动我市公路养护工作上一个新水平,配合新农村建设活动,把公路整治与“三清三改”结合起来,通过整治达到公路“畅、洁、美、绿……

18.[党政报告]新农村发展经济需要法律保障[小陈老师][2006年2月16日][182] 为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实践“三个代表”,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积极开展为“三农服务”,xx县司法局从3月1日开始,发动百名司法干警、法律服务人员,组成“送法入户”小组,深入到43个村,近万户农户家庭,开展“一人走百户,送法进万家”活动。经过为期一个月扎实工作,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的法律意识大为增强,实现了由尚未涉法—初步涉法—……

19.[农林牧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小雪][2006年2月11日][25] 调动积极性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需要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使其真正发挥主体性作用。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性,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从自己的主体地位出发,以不同方式掌握客体所显现出来的功能特点,它包括人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几方面。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性作用的农民,其独立性表现为要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职业特征,有平等的发展机会,有获得更……

20.[农林牧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小雪][2006年2月11日][16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党中央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新农村建设:“三农”工作的总思路和总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并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有关文献资料表明,上世纪50…… 21.[农林牧渔]以农村沼气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小雪][2006年2月11日][25]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新农村。生产发展在农村首要指的是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发展,也就是面向国内外市场,依托各地优势,走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依靠技术进步、体制创新,不断生产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能满足市场需要的,安全、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做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和绿色环保几方面的统一。发展“安全、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走以“三沼”(沼气、沼渣、沼液)……

22.[农林牧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思路探讨[小雪][2006年2月11日][59] 决“三农”问题,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作出的正确决策,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社会的第五次改革。与前四次改革不同,这次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涉及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四个大的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对农村现有……

23.[农林牧渔]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小雪][2006年2月11日][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则被确定为“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农村变革的新起点“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提出。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时,建设社会……

24.[农林牧渔]关于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的思考[小雪][2006年2月11日][2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从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这个立场出发,围绕着如何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行有效实践。一、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这种人是真实的、社会的、实践的人,是一切活动主体和承担者,又是一切事物的最终根据和本质。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既肯定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目的地位,又肯定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主……

25.[农林牧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红乡绅论[小雪][2006年2月11日][1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1)要完成这一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有必要从历史的回顾和现状的分析中,认清我国农村新旧乡绅的历史作用、……

26.[农林牧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讨[小雪][2006年2月11日][5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的一个亮点,被认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的建设和发展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目,这次作为一个重头戏出现在十一五规划中,一方面体现了当前解决农村问题的紧迫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党中央对此所抱的决心之大。发展农村,首先要有正确的发展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正确的发展观应该是辩证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协调的、可……

27.[农林牧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小雪][2006年2月11日][6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原则和方略后,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安康,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是“五个建设”,即:新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以党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

28.[农林牧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三农”工作[小雪][2006年2月11日][15] 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期,党和政府“三农”工作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就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12月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八项主要任务,其中之一就是扎实推进建设社会……

29.[农林牧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小雪][2006年2月11日][3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是实现全体公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一大德政。改革开放的先发地广东,同时也是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省份。在推动科学发展的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因地制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十一五”期间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一是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

30.[交流材料]民主议事村务公开建设和谐新农村经验材料[小陈老师][2006年2月11日][32] 我们魏庄乡共有33个行政村,4万人口,6.2万亩耕地。几年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积极开展了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为重点的制度建设,把它作为全乡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核心工作来抓,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全乡33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选举了民主理财小组和民主议事会,农民群众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满意率达到98%以上,…… 31.[心得体会]建设新农村的心得体会[小陈老师][2006年2月3日][702]

在全市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整合以往农村建设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成功做法与经验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通过去年以来的工作实践,主要有以下四点体会:1、政府主导、农民积极参与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新农村建设必须由政府主导推动,市乡两级政府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要通过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指导和引导农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32.[心得体会]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小陈老师][2006年2月3日][159] 建构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的方面。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没有现存的路子可走,必须要进行探索和创新。围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理论界进行了不少的探索,有的地方也在进行探索性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必须要深入进行探索,作出明确的回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

33.[请话要领]在调研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时的讲话[发如雪][2006年1月31日][37] 在调研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时的讲话同志们:上午,我和夏副书记、蒋副书记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踏看了仙岩镇西鲍村、甘霖镇下路西村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现场,刚才,市小康办对前阶段工作作了总结汇报,看了听了之后总的印象是认识高、决心大、动作快,我基本满意。就下阶段工作,国土、建设、财政、组织等有关部门都谈了想法,夏副书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大家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在此,我再谈四点想法,供同志们……

34.[年终总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经验材料][小陈老师][2006年1月21日][77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市大力推进工作思路创新、组织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探索一条适应时代特点、符合**实际的“三农”工作新路,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2005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将超过*000亿元,经济总量中“四分天下有其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000元,位居**省前列。&……

35.[政府政务]市长XX在调研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时的讲话[yunguo][2005年8月25日][73] 同志们:上午,我和夏副书记、蒋副书记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踏看了仙岩镇西鲍村、甘霖镇下路西村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现场,刚才,市小康办对前阶段工作作了总结汇报,看了听了之后总的印象是认识高、决心大、动作快,我基本满意。就下阶段工作,国土、建设、财政、组织等有关部门都谈了想法,夏副书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大家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在此,我再谈四点想法,供同志们参考。一、要……

36.[农林牧渔]市长XX在调研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时的讲话[yunguo][2005年8月1日][9] 市长XXX在调研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时的讲话同志们:上午,我和夏副书记、蒋副书记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踏看了仙岩镇西鲍村、甘霖镇下路西村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现场,刚才,市小康办对前阶段工作作了总结汇报,看了听了之后总的印象是认识高、决心大、动作快,我基本满意。就下阶段工作,国土、建设、财政、组织等有关部门都谈了想法,夏副书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教育农林牧渔范文篇6

1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发展农业产业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方面来抓,全面开发利用特色农业资源,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有效促进了云南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尤其是2011年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实施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战略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发展措施,全省农业产业经济总体运行良好,农村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2年以来,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3%并持续至今,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农业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目前,云南农业发展总体呈现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优势特色逐渐显现,存量效应充分释放,增量效应逐步形成的格局[3]。高原特色生态农业模式被农业部和国内学术界誉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模式之一[4],特色和生态成为云南农业发展的一致目标和品牌。尽管近年来,农业增加值在全省GDP中占的比重逐步降低(图1),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却日渐显著。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从2012年以来,云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逐年稳步增长。2017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872.93亿元和2388.55亿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44.50%和44.36%,占同期全国的比例分别为3.54%和3.41%。与此同时,全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实现大幅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多年居全国第14位和11位。鲜切花、天然橡胶、咖啡、烤烟、核桃和坚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继续保持全国第1位;中药材种植面积持续保持全国第1位,蔗糖种植面积和产量继续连续多年居全国第2位;年末茶园面积和当年茶叶产量继续保持全国第1和第2位;桑园面积和干蚕茧产量分居全国第3位和第5位;年末牛存栏数多年排全国第2位,生猪存栏数和猪肉产量分居全国第5和第6位。1.1农业产业综合经济效益明显农业是受资源禀赋影响比较大的产业,近年来,云南针对耕地资源紧缺且质量不高、产业类别多但规模不大等问题,但地处低纬高原,自然资源禀赋优越等特点,充分利用全省地理优势独特、气候优势突出、物种优势明显、开放优势巨大[5]、特色产业扎实等条件,提出进一步彰显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四张名片”优势,切实做大做强高原特色优势产业的战略思路[6],不断提高全省农业的生产效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等,农业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表1)。1.1.1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逐年增加,投入产出率基本稳定统计数据表明,云南省土地产出率从2012年的4.36万元/hm2增加到2017年的6.23万元/hm2,增加了1.87万元/hm2,增长42.84%;同期,全省劳动生产率从1.66万元/人增加到2.55万元/人,相对增长53.64%,明显高于土地产出率的增幅;而投入产出率则基本保持稳定。1.1.2外向型特征逐步凸显,农产品逐步成为出口创汇支柱产业云南农产品出口总额常年稳居全国第7位,西部省区市之首,多年来一直是全省出口创汇的主要商品。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为“云果”“云菜”“云花”“云茶”“云咖”“云药”等享誉海内外奠定了坚实基础,带动了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快速增长[7]。2012—2017年间,云南农产品出口总值占同期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由4.1%上升到7.3%,农产品逐步成为云南省出口创汇的支柱(表2)。2017和2018年,全省农产品出口额分别达282.8亿元和256.7亿元人民币,主要销往东盟、中国香港、欧盟、北美及拉丁美洲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果品、蔬菜、烟草占大头,小粒咖啡、鲜花、茶叶增幅居前几位[8](表3)。2019年以来云南农产品出口“量值双增”拉动作用明显,水果、蔬菜、花卉等主要农产品出口增势良好,2019年1月,全省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49.5%[9]。此外,近年来,云南发挥独特的资源、区位、技术、农机等优势,以东南亚南亚国家为突破口,通过完善合作机制、实施合作项目,引导境外农业投资和农产品贸易稳步发展[10],农业“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先后与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签署了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二是省农科院牵头建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与柬埔寨、老挝、缅甸合作分别建设了农业科技示范园;三是以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工程为抓手,引导鼓励省内农业企业在境外种植水稻、玉米、橡胶、热带水果、甘蔗等约27.5万hm2[11]。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云南在国(境)外投资设立的农业企业达123家,全国第一,累计投资额7.4亿美元,资产总额8.67亿美元;对外农业开发土地及水域面积共49.5万hm2[10]。仅云南农垦目前就在老挝北部4省9县18个橡胶基地拥有橡胶资源达6660hm2以上,并在缅甸和老挝等建立了自己的橡胶初加工厂。1.2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根据《云南统计年鉴》数据,2017年云南省农林牧渔业产值比2012年分别增长41.79%、68.95%、41.24%、38.99%和64.37%,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占比降低2.3%,林业提高0.8%,牧业提高1.9%,渔业基本持平。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79%、68.95%、41.24%、38.99%和64.37%,其中,林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其他产业,农业增加值占比降低了2.5%,林业提高了0.8%,畜牧业提高了2%,渔业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1.2.1种植业:粮食产能稳步提高,特色经作量效齐增云南全面落实“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战略,播种面积保持稳定,总产量在2016年迈上1900万t,种植产值稳定增长。同时,全省蔬菜、花卉、水果、烤烟、甘蔗、蚕桑、咖啡、橡胶、茶叶、中药材和核桃、澳洲坚果等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初步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的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表4数据表明,与2012年相比,2017年云南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增长34.97%和41.09%,外销量和出口量分别占总产量的68%和5.7%,出口创汇额居全国第二;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分别增长12.37%和44.83%,果园面积和水果产量分别增长45.23%和34.89%,天然橡胶收获面积和干胶产量分别增长31.66%和12.32%,鲜切花产量增长53.5%;此外,云南中药材种植面积比2012年增长了4.39倍,连续2年排名全国第一,中药材产量是2012年的2.27倍,农业产值占全国11.63%;2017年,云南核桃面积占全国的40%(占全球的近35%),产量占全国近30%;澳洲坚果面积占全国93%(占全球56.7%)左右,产量占全国90%以上。1.2.2养殖业:以生猪和家禽养殖为主,草食畜和渔业同步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表5),2017年,云南养殖业总产值达1377.15亿元,占同期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3.56%。全省肉类总产量419.15万t,其中猪肉产量320.16万t(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76.38%)、牛羊肉产量53.97万t(占12.8%)。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2012—2017年间,全省猪肉产值从832.2万元增加到910.0万元,牛肉产值从207.6万元增加到341.0万元,羊肉产值从41.44万元增加到63.0万元,水产品产值从63.1万元增加到152.8万元。1.2.3加工业:由初级加工业逐步向精深加工业转变近年来,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和全省上下的努力下,云南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并逐步由初级加工业逐步向精深加工业转变[12]。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不含烟草)与同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由2012年的0.52:1逐步提高到2017年0.71:1(表6)。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全省规模以上加工业的比重从2012年的40.73%提高到2017年的43.43%(表7)。从农业加工业内部来看,烟草制品业占比虽然在5年间下降了5%,但是依然占72.5%的绝对最大份额;其次是食品业,占比从2012年的8.95%上升到9.8%;食品、饮料、家具、造纸、水产和肉类加工、蔬菜、干鲜水果等加工也出现上升趋势,由此带来农产品及加工品出口的持续扩大,其它类别则保持相对稳定。1.3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基本形成区域化及专业化生产的格局多年来,云南省各州市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农产品,根据2017和2018年《云南统计年鉴》和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数据,目前,全省优质粮油、特色经作、畜禽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已经基本形成了区域化、专业化分工生产的格局[12]。截至2017年底,云南累计支持建设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23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86个(其中部级89个),水产健康养殖场163个(部级94个)[13]。粮油产业:红河、普洱、文山、保山、德宏、楚雄、大理和曲靖8州(市)的稻谷播种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4;曲靖、昭通、普洱、文山、临沧、红河和大理7个州(市)的玉米播种面积占到全省的七成左右;昭通、曲靖、文山、红河和昆明5个州(市)马铃薯播种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4;文山、临沧、昭通、楚雄、曲靖和红河6个州(市)小麦面积约占全省的65%;曲靖和文山2个州(市)油菜面积约占全省的45%,其中曲靖市就占了1/3。特色经作:楚雄、曲靖、红河和文山4个州(市)的蔬菜种植面积超过全省的一半,楚雄、昆明、曲靖、玉溪和红河5个州(市)的蔬菜产量占约全省的65%;昆明、曲靖、玉溪、红河、楚雄、大理和保山7个州(市)烤烟种植面积占全省的七成以上;临沧、普洱、西双版纳和保山4个州(市)的茶叶产量占全省的八成以上;红河、玉溪、西双版纳和大理4个州(市)生产出了全省约六成的水果;临沧、德宏和普洱3个州(市)甘蔗面积占全省的六成以上;鲜切花生产主要集中在昆明(超过70亿支,约占全省的65%)和玉溪(近18亿支,约占全省的16%);曲靖、迪庆、红河和丽江4个州(市)的中药材产量占全省的50%以上;食用菌生产则主要集中在曲靖(占全省的40%)和文山(约占全省的15%)2个州(市)。热作产业:云南的天然橡胶主要分布在滇南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和红河4个州(市),胶园面积和干胶产量占全省的份额分别超过97%和98%。其中,西双版纳州天然橡胶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份额超过50%、干胶产量占全省的70%左右;云南咖啡主要分布在滇西南的普洱、临沧、保山、德宏、西双版纳5个州(市)的34个县市区,种植面积和咖啡豆产量均占全省的98%左右。其中,咖啡种植面积和咖啡豆产量排名第一的普洱市占全省的份额分别为44.4%左右和45.75%(2017年),咖啡种植面积排名第二的临沧市占全省份额超过四分之一,咖啡豆产量排名第二的保山市占全省的份额约1/5。2017年,产量排名前5的隆阳、思茅、景洪、镇康和宁洱5个县(市区)的咖啡豆产量占全省的比重将近55%[14],产业集中度很高。坚果产业:云南90%以上的县(区市)均种植核桃,规模较大的县(区市)就达到70个;澳洲坚果主要种植在临沧、德宏、西双版纳、普洱和保山等州(市);昆明和楚雄2个州市是云南的板栗主产区,占全省板栗总产量的55%以上;畜禽水产:曲靖、红河、昭通、文山、大理、保山、昆明7个州(市)猪肉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3/4以上;曲靖、大理、文山、红河、楚雄、保山6个州(市)牛肉产量占全省牛肉总产量的七成;曲靖、大理、昆明、楚雄4个州(市)的羊肉产量约占全省的六成;大理、昆明和红河3个州(市)生产了全省85%以上的牛奶,其中,大理州的牛奶产量占全省的份额在55%~60%甚至更大;玉溪、红河、大理、昆明和曲靖5个州(市)禽蛋产量约占全省份额的八成;曲靖、普洱、临沧、文山、大理和红河6个州(市)的水产品产量占到全省的2/3以上。1.4产业组织体系日渐完善近年来,云南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组织体系日益完善,基本形成以部级龙头企业为引领、以省级为重点、州(市)级为骨干、县级为基础,大中小企业梯度发展的良好格局,带动云南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了农户、大中小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共同发展的新阶段。据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省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796个,比2012年增加1234个,增长48.17%;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812个(含部级龙头企业20个),比2012年增加345个,增长73.88%,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254户,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31.47亿元,比2012年增加1235.64亿元,增长95.36%;2017年,全省有10家企业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排行榜》[15]。此外,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3372个,经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数量为6782个,年递增10%以上,其中以种植业为主的2956户,以畜牧业为主的2247户,以渔业为主的155户,种养结合的1068户,其他356户,1/3左右的家庭农场有常年雇工,大部分家庭农场领办或加入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25个家庭农场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有161个家庭农场拥有注册商标[16]。1.5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云南统计年鉴》数据表明,2017年云南全省农林牧渔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额1209.03亿元,比2012年的143.13亿元增加1068.60亿元,增长7.45倍,远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幅。与2012年相比,到2017年底,全省水库数量从5631个增加到6384个,增长13.37%;水库总库容从121.96亿m3增加到132.42亿m3,增长8.58%;有效灌溉面积从1679.9千hm2增加到1851.4千hm2,增长10.34%。2012—2017年间,云南省农业机械总动力从2874.45万kW增加到3534.53万kW,增长22.96%;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数量分别从26.77万台和4.54万部增加到32.09万台和6.76万部,分别增长19.87%和49.05%。2016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47.6%、比2015年增加0.6个百分点[17]。云南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整体合格率多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产品品牌培育成效明显。2018年云南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99.6%[18],高于全国平均2.1%(全国为97.5%[19])。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三品一标”有效获证企业810家,产品179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74个,认定云南名牌农产品十批684个产品,获得农业部“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58个,9个合作社的9个农产品品牌被授予“全国百个农产品品牌公益宣传活动”称号,居全国之首。2017年,屏边“妃子笑”荔枝在“全国优质荔枝擂台赛”中获得金奖,昭通苹果、文山三七、宣威火腿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获得“中国百强百城公用品牌”称号,德宏咖啡、临沧普洱茶、元谋蔬菜通过首批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2018年,“普洱茶”品牌价值以64亿元再登全国“十强”榜首[20]。

2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全国和西南平均一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高于全国平均,呈现三高二低的特点[3]。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云南统计年鉴》数据,2017年,云南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全国平均值高7%(全国为7.6%);云南农村人口比重比全国高11.83%(全国为41.48%);云南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比全国高17.45%(全国为37.43%);云南农业从业人口人均农业增加值仅为全国平均值的52.3%(全国为3.0万元/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3.4%,仅略高于甘肃、青海和贵州,长期排全国倒数第4位,且绝对值仍在拉大。二是农业现代化水平排名全国倒数第二。2016年,云南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为49.13%(全国为64.02%),仅略高于西藏(46.71%)排全国第倒数第2位[21]。三是农业经济效率普遍低于全国和西南平均。虽然云南农业投入产出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低于西南地区平均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2017年,云南土地产出率不足全国平均的77%(76.9%),仅为西南平均的72%,属于西南五省区市最低的;2017年,云南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为全国平均的50.14%、西南平均的76.5%,亦属最低。四是农民收入总量处于全国后位且结构失衡。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云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多年低于全国平均的75%,仅为上海的35%、四川和重庆的80%。与全国平均的差距绝对值从2013年的2706元扩大到2017年3570元,同期与全国最高的上海的差距绝对值从约1.25万元扩大到近1.8万元,与重庆的差距扩大了1000元左右,与四川的差距也扩大了700元左右。工资性收入总量低、比例小是造成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间差距的主要因素。五是开放农业规模小层次低,优势发挥不充分。从农产品出口角度看,全省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规模偏小,加工环节薄弱。除烤烟外,出口份额靠前的蔬菜、水果、切花、咖啡、茶叶等大多数是初级原料形式。从农业“走出去”角度看,企业规模偏小、抵御风险能力不足、对外投资复合型人才匮乏,加上缺乏境外投资风险评估机构与运行机制,投资政策扶持不足,周边农业资源利用和开发渠道尚未打通等短板[22]突出。以天然橡胶为例,目前云南天然橡胶“走出去”的方式主要是租地种植橡胶,投资重点在种植、加工等环节,在国际物流、贸易环节的投资极小,更缺乏以收购、兼并、重组的资本运作等投资方式。投资集中在产业链前端,企业经营风险增大,资源掌控能力不强。2.2产业结构不尽完善,结构性制约突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23]。统计数据表明,云南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体的基本格局多年没有变化,种植业+畜牧业的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一直保持在85%左右,林业大资源小产业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尤其是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占比长期低于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等结构性制约的状况,制约了高原特色农业的现代化进程。(1)种植业整体比重较高。2012—2017年间,云南种植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长期处于50%左右,最高的2014年甚至超过了55%;同期,全省种植业增加值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中的占比更是长期处于55%的水平,最高的2014年接近60%。(2)养殖业中高耗量的猪禽占比高,草食畜及渔业优势发挥不足。2017年,云南猪肉产量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3/4以上,而同期牛羊肉产量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不足13%。高耗粮猪禽饲养业占据养殖业主导地位,山地牧业和淡水渔业发展滞后,全省饲草饲料资源和淡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而且,养殖业集约化水平落后于全国的状况也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业效益的提高。(3)林产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多年没有根本改变。2012—2017年间,云南林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长期不足10%,最高的2017年仅为9.85%;同期,云南林业增加值在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也徘徊在10%左右,最高的2017年仅为10.48%,与云南地处全国第二大林区、林地面积和森林面积均排名全国第三位的林业资源大省的优势不相匹配。(4)农产品加工业总量不足、精深加工不高。农产品加工业横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领域,具有投资少、周期短、效益好的特点[24]。云南具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良好基础,但是,由于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足、间接融资难、产业链短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原因,云南的农产品加工业整体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5]。2017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2.28:1,云南仅为1.6:1。云南企业加工结构单一,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水平不高等问题突出,有的还处于初级加工或原料直销阶段。2016年,全省蔬菜精制成品占比仅为27%,水果精深加工率仅为21.7%,中药材加工比例仅为28%,全省每年仍有27%的茶叶以毛茶销往省外[7]。2.3产业功能较为单一,功能拓展和创意农业发展不足目前,云南具有拓展农业功能、发展创意农业的多样化自然资源和民族人文资源优势以及产业载体基础,但是从整体上看,创意农业形式单一,同质化明显。近年来全省支持的700个标准园、示范场以及新增的1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8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中,体现单一生产功能的园区较多,具备文化科普、休闲养生和生态涵养等综合功能的较少,以点带面、全面开发农业综合功能的示范带动作用尚未充分体现[26]。2.4产业发展缺乏稳定投入,基本生产条件较差一是产业发展无稳定资金来源。由于财政预算和政府投资计划中并没有建立与政府投资总量和预算支出增长相联系的农业投资增长计划,没有明确规定用于农村和农业的政府资金投入数量和比例,导致云南省农村和农业的支出没有稳固的财政来源,产业发展无稳定资金来源,农村基建投入落后,为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埋下了隐患[12]。根据《云南统计年鉴》数据,近年来,云南农业增加值占GDP的份额保持在15%左右,但是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含农户)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份额则仅在5%~6%之间。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差。云南山区、半山区面积占到了全省国土面积的94%,立地条件差。全省75.9%的耕地属于旱坡地,近15%的耕地处于25°以上的陡坡[27]。根据国家和云南省统计数据,2017年全省有效灌溉耕地占总耕地的比重仅为29.8%,比全国低近20.5个百分点;云南粮食综合单产仅为全国平均的78.85%,其中:稻谷单产仅为全国平均的87.89%、玉米单产仅为全国平均的84.71%、小麦单产不足全国平均的40%。三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于全国。云南省农业机械化水平长期落后于全国。2016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比全国低17.6个百分点(全国为65.2%[28])。2.5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力度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整体素质低于全国云南农业科技贡献率长期低于全国2~3个百分点,2017年仍然低1.5%(全国57.5%[29])。据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2016年,云南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仅受过小学和初中教育比例高达85.2%,其中,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比高达51.9%(全国仅为37%);而高中及以上的仅为5.5%,比全国低2.8个百分点;全省近10%的农业生产经营者未上过学,比重比全国高3个百分点。2.6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滞后根据有关数据计算,2016年云南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仅为全国的2.74%,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不足全国的2.2%;2017年入选《2019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排行榜》的云南企业仅有10家,且只有3家企业进入前100位;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全国达70家,云南只有2家,且云南排名第一的企业销售收入不足全国排名第一位的12%[15]。此外,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也不足全国的2.5%,经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数不足全国的2%[16]。

3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教育农林牧渔范文篇7

近些年,随着大庆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和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两头两尾”工程为突破口,助力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014—2018年间,大庆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360.5亿元增加到390.1亿元,增加了8.21%。其中种植业产值增加了15.1亿元,达到171亿元,增长了9.68%,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基本维持在43%左右。2018年与2014相比,种植业表现出“三减一增”态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减少4.5万公顷,其中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种植面积减少3.7万公顷。粮食总产量减少121.2万吨,油料产量增加1.5万吨,蔬菜产量减少64.6万吨,可以看出在减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蔬菜产量的同时种植业效益大幅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明显。林业产值增加了3.7亿元,达到7.1亿元,增长了108.82%,增长最快,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2%。林业完成植树造林减少5.1万亩,实现产值确增加3.6亿元。渔业产值增加了8.7亿元,达到18.6亿元,增长了87.88%,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从2.75%上升到4.77%。其中水产品产量从9.6万吨增加到11.8万吨。畜牧业产值仅增加了1.4亿元,达到190.3亿元,增长最慢,仅增长了0.74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从52.4%下降到48.78%。服务业增加0.7亿元,增加了29.17%(见表1)。

二、大庆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的困境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缺乏动力。一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对种植结构调整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是玉米种植户长期耕种玉米,对玉米形成了长期的技术依赖和政策依赖。二是大庆市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研发主要围绕玉米作物展开的,针对其它农作物的生产配套设施都相对落后,为其它农作物构建的服务体系也不完善,难以支撑大规模大批量的种植业结构转型。三是种植业结构优化需要大量的成本,既包括技术、肥料、农用机械设备、果蔬大棚、冷库及改种其它农作物相关显性成本的支出,又包括改变现有生产模式带来的隐形成本。四是农村金融部门融资门槛较高,农户很难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二)畜牧业发展受阻于环境制约。近年来,大庆市畜牧业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两牛一猪一羊三禽”为主导的养殖格局,但仍存在来自环境和技术的制约。一是对空间环境的约束压力正在逐渐增大。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导致粪便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按照不超过土地承载粪污能力总量的30%要求,一些地区存在养殖总量与环境容量不合理、农牧结合不充分、粪肥处理技术模式落后等问题。二是水产养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养殖户饲养水平较低、养殖生产成本较高、在不同区域环境下产品的质量也高低不齐、经营效益不佳也是标准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产业化水平不高。现有畜牧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品牌优势不强,市场份额不高,行业领先的能力较弱。四是龙头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缺少稳定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难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养、加、销环节不紧凑,全产业链项目少,产业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薄弱。(三)农民收入增速明显放缓。一是近年来大庆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同时,农民收入增速放缓。2013年以前,大庆市农民收入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但近年来增速明显下降。2018年大庆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达到15,978元,但是仅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8%,城乡差距依然明显。二是农民收入结构性矛盾基本没有变化。农民“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跟随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而发生改变,大部分农民依旧以种养为基本收入来源,甚至是唯一来源,推动农民增收的阻力和成本依然不小,农民增收环境十分恶劣。以2016年为例,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54.3%,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比重接近,均为20%上下,财产性收入比重只有4.8%。三是在国家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后,玉米价格呈明显下降趋势,再加上城市居民消费价格连续上涨,以及2017年年初以来生猪、鸡蛋等畜产品价格降幅较大,严重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农业稳步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繁荣进程,改变农业生产模式的重要保证。一是大庆市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金额成下降态势。2014—2018年间,只有2016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有所增加,2018年比2014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下降了64.6%,仅达到34.73亿元。所有投资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面的比例相对较少。二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力量,而且往往不能充分利用。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存在审批困难、建设困难、管理和维护困难等问题。四是大庆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减少。2018年与2014年相比,大庆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减少了4.5万公顷,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种植面积下降3.7万公顷。五是大庆市耕地综合机械化率为92.63%,与全省平均94%的综合机械化率相比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加上单位耕地面积较小,生产经营规模受限,一些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推动大庆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路径。1.横向融合。农业与相关产业的横向融合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技术渗透,实现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从而形成生物农业、能源农业等农业新业态;二是应对消费者需求进步与消费升级,通过产业功能拓展实现农业与教育、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其它行业的交叉融合,从而形成休闲农业、康养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赋予了农业更多的社会属性。2.纵向融合。产业融合实质上是适应了新形势要求的更高形态的分工模式。在农业产业分工基础上,改变农业低附加值、低生产效能的产业属性,从纵深方向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将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到农业发展中,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跨产业合作。从实践意义上看,产业融合背景下的农业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符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要求。(二)持续推进种植业内部结构优化。一是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以及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建设工作,稳守耕地红线,切实保障粮食的基础生产能力。保障玉米种植户的基本收益,维护农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优势产区的保供作用。二是加强对农产品种植品种和区域布局的规划与引导。选育市场需求大的高质量、高营养的玉米品种种植,适当扩大蔬菜、瓜果、杂粮、豆类等农产品的种植规模。三是加大农业种植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配套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与推广,通过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撑,迎合种植业结构优化的需要。四是加大对农业生产的金融支持力度。开发迎合农户需要的新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在农村的便捷性。通过对优质农产品、绿色食品、特色农产品的资金政策倾斜,引导农户开发新产品、扩展新业务、开拓新市场,进而促进种植业结构优化。(三)加快畜牧业发展。一是大力推进大庆市畜牧业标准化养殖进程。提高对标准化养殖户的补贴数额,加大对大庆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政府扶持力度,并且严格把握资金流向,确保支持、补贴资金切实到位。二是考虑到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将发展畜牧业和对草原植被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统一部署规划,合理布局,严格要求畜牧养殖场的环保能力,进而推进绿色畜牧业发展。三是要大力推广畜禽粪污净化处理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促进科技对环境净化设施的改造与升级,加大畜禽粪便、农业污水的综合治理力度,切实保障低污染排放。鼓励畜牧业重点农区探索种养结合的方式,以种定养,进而实现畜牧业发展良性生态循环。四是立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视角,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销一体化格局形成,重点培育创新能力强、品牌价值高、市场口碑好的畜牧业龙头企业,推动畜牧业向优养、优质的方向发展。(四)确保农民持续增收。考虑到农户种植习惯和其它因素,玉米仍是大庆市重要的经济农作物。这就需要对玉米种植户的补贴与帮扶政策能够持久、稳定落实。在玉米价格出现断崖式跌落的时期,针对玉米种植的补贴政策较好地维护农民的基本收益,稳定农民收入,保护了农业生产。传统农业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具有生产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等弊端,因此要保证农民持续增收,就需要从促进农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将农业植入到其它产业链中,使农产品成为全产业链有机构成的一部分。纵向来看,加强大庆市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大庆市知名农产品品牌,推进种养业与加工业及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使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增值收益。横向来看,大力发展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间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丰富农业产业功能。(五)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不仅包括生产结构优化,还包含农业产业布局以及农业产业链优化。在农产品产业链构成中,加工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直接决定了农产品的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目前,大庆市对农产品加工开展扶持、补贴还仅仅局限于部分区域,补贴的种类和品种也十分有限,应当拓宽补贴品种,扩大支持范围,鼓励闲散农民投身于农产品加工行业中,引导种植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应当将玉米胚芽等玉米加工产品纳入农产品初加工目录,以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提高粮食加工企业从事精深加工的积极性。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应当以设立基金形式,对农产品深加工重大项目进行资金帮扶,适当放宽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贷款条件,增加放款额度,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金融保障方面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姜长云,杜志雄.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1):1-10.

[2]曾茜.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以贵州省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8,34(04):65-69.

教育农林牧渔范文篇8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吉林市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以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共同发展的模式进行生产,在面对各方面压力的过程中,我国将进一步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资源的合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21No.6TERRITORY&NATURALRESOURCESSTUDY·43·理运用,依靠科技的发展与创新发挥地区优势,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的农业。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其中农民增收更是需要被解决的首要问题,农民的增收问题不仅仅关乎民生、消费、综合国力的提高,更关乎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1]。农民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农民的数量与素质以及它们所处的环境对整个国家的农业贡献率有着很大影响[2]。因此,只有把一个国家的农业产业结构研究清楚,才能够产生促进农民增收的效果。现在有关研究多从全国角度或者是以其他地区为例思考如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出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策。在结合近年来吉林市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相关历史数据对农业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为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可行的建议。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更是吉林市的支柱产业。截至2019年,吉林市乡村人口为326.5万人,占总人口的61.18%[3]。吉林市农业生产的土壤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农村从业人员产业结构高度水平偏低、农民增收动力明显不足、人均消费长期低于全国水平等。如何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扩大农业发展规模,降低农业发展的风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的[4]。本文通过搜集吉林市农业产业结构方面的资料,并进行鉴别和整理。同时对国内外学者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对本文进行系统的论述,通过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本文进行理论支持。当前学术界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很多,但针对吉林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则比较少。本文通过文献搜集和实地调查为研究提供数据,通过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为研究结果提供有力支持。

1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及农民收入的因素

1.1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因素

1.1.1自然资源条件。农业是一种资源型产业,它依赖于有生命的动植物,与自然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土壤、地貌、水分等自然资源条件,决定了不同内容和重点的农业经营项目,进而形成不同的农业产业结构。1.1.2社会需要与市场导向。一般来说,人口越多就会导致对粮食的需求越大,容易形成以粮食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市场引导农业结构调整,迫切要求农产品市场交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5]。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人民的需求逐渐变为对品质的追求,农业产业结构也随之变化[6]。

1.2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

1.2.1政府因素。国家对农民实施的粮食补贴、牛羊补贴等政策都会导致农民收入增加。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其他费用能促进农民增收,所以应当加强对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争取使有限的资金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7]。1.2.2市场因素。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而价格上升与下降会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升与降。而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别国产品进入市场,更会导致价格增收难度的增大[8]。

1.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机理

1.3.1市场拓展效应。农业是人们追求其他需求的基础,只有在农业产业平稳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二、三产业的进步[9]。随着农产品质量、数量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平稳的增长,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追求农业现代化以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1.3.2比较优势效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通过优化农业资源来提高农业的比较优势。我国较他国具有的比较优势为:拥有数量较大、成本低廉的农业劳动力[10]。但我国耕地资源不足,需要在大范围土地上种植的农产品,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劣势。吉林市应发挥粮食生产的优势,建立专门的粮食、饲料等生产基地,结合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11]。

2吉林市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2.1吉林市农业产业结构的约束条件

2.1.1吉林市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2003-2005年种植业所占比重波动较大,2006-2013年,种植业所占比重基本稳定在60%左右,而近四年来吉林市对畜牧业的支持也导致了种植业占比下降,由2014年的62.74%下降至2019年的51.36%。种植业产值比重虽然下降,但其在吉林市农业中的重要程度仍居于榜首。在“十二五”期间,吉林市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2019年粮食产量达到300亿斤,比2012年增加103亿斤,是全省乃至国家的“大粮仓”。2.1.2林业、渔业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呈上升趋势。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林业和渔业总产值虽有增加,但其总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很小,皆在3%以下,林业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例从2017年的1.03%逐年上升至2019年的1.34%。

2.2吉林市农民收入的现状及问题

自2003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03-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波动幅度较大,2010-2019年农民收入水平在总体上呈波动上升态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4031.6元上升到2019年的13965元,增长了约3.46倍。按农民收入增长率变化可将农民收入增长进程划为2个阶段:快速增长阶段(2008-2010年)。农民收入表现出快速增长态势,2008年农民收入为4031.6元,相比2009年增长46.5%,至2010年农民收入达到6125.0元,共增长2093.4元;稳定增长阶段(2013-2019年)。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稳定,截至2019年共增长了6292.5元,基本保持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

3吉林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影响评价

3.1模型的建立及变量选择

本文变量选取吉林省1998-2019年每年的种植业总产值(X1)、林业总产值(X2)、牧业总产值(X3)、渔业总产值(X4)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Y)作为研究指标。其中,以吉林市人均纯收入作为因变量,其余作为自变量。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中多元回归模型,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进行检验,用Eviews9建立回归模型为:Y=β1×X1+β2×X2+β3×X3+β4×X4

3.2数据的来源及模型的运算和检验

本文数据来源于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经整理后得到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以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1对数据进行协整分析。首先,对数据进行平稳性处理结果。由表1可知,1990-2017年吉林市农民纯收入和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的总产值是一阶单整序列,即I(1)。然后,再对Y、X1、X2、X3、X4做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3可知,虽然单个变量不显著,但Y与X1、X2、X3、X4具有协整关系,并长期均衡。3.2.2对lnY、lnX1、lnX2、lnX3、lnX4做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其模型结果为:lnY=0.95641lnX1-0.7596lnX2+0.3527lnX3+0.3337lnX4-5.97163.2.3实证结果分析及评价。由回归方程可知吉林市的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畜牧业,再次是渔业,而林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有反作用。种植业(X1)结果分析。种植业产值每增1%,吉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0.95641%,其原因是吉林市的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中,种植业占一半以上,这体现了种植业在农民中占主要地位以及吉林市对种植业的依赖。畜牧业(X3)结果分析。当畜牧业产值每增加1%,吉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0.3527%。因为吉林市除具有良好的地理资源优势外,又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畜牧业产值在第一产业中占45.8%。畜牧业中的奶牛、黄牛的养殖,是畜牧业产值增加的主要来源。近年来畜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产生显著成果,对农民的增收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林业(X2)结果分析。林业产值每增加1%,吉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减少0.7596%。其主要原因是吉林市森林资源较少,吉林市的林业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社会投入资金较少,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保护难度大。对农户来说,林业周期长、投资成本较高,这都是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影响较小的原因。

4吉林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及对策建议

4.1吉林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

4.1.1持续稳定地发展种植业。根据回归结果可知种植业产值每增加1%,吉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0.95641%。因此,为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吉林市应该持续稳定地发展种植业。在吉林市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一直占绝大比重,也是农民收入中的主要来源,但种植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从2001年的58.79%到2017年的52.1%逐年缓慢下降。吉林市应发挥绿色特色的优势,优化种植业。不论是产量、品质、或是种植面积都有绝对优势,玉米的种植占吉林市总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虽然本省的商品价值不占优势,但玉米可以转化为饲料,提升其经济价值;大豆的种植则要发挥吉林市农业的优势,进行大面积耕种、连片种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4.1.2大力发展畜牧业。根据回归模型结果可知,畜牧业产值每增加1%,吉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0.3527%,且近十几年来,畜牧业迅猛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12]。因此吉林市应大力发展畜牧业。

4.2吉林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

4.2.1加大农业科技支撑力。吉林市应进一步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效率。要针对不同县市区的特点,建设不同的科技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实现周边地区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13]。只有强化农业现代化建设,才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更好地调整。4.2.2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品种档次,发展特色农业。目前,市场上的大豆有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非转基因的优势让中国大豆在食品工业领域将成为强势产业。因此,加快新技术、引进与推广就变得尤为重要。特色农业的发展更是实现吉林市农业产业收入的主要措施。4.2.3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吉林市可以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组织,扭转单个农产品竞争力低下的局势,变被动为主动,变竞争为合作,从而占据市场主体地位。市场决定生产,而生产服从市场的原则,既要重视生产更要重视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形成订单农业,构建农产品“产—运—销”一体化服务,确保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陈娆,田淑敏,主编.农业经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2]李秉龙,薛兴利.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1).

[3]霍丽娅.从农民个人收入变化看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转龙村个案调查研究[J].农村经济,2006(6):39-41.

[4]何剑.农业区域经济差异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新疆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11):74-78

[5]李国祥.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5):12-20.

[6]熊德平,冉光和.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创新[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6):42-46.

[7]朱林强,翁贞林.财政农业投入对江西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8):415-419.

[8]陈彩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和作用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9):1-3.

[9]汤丹.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区域差异[J].经济问题探索,2016(2):180-184.

[10]吕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之浅见[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3):13-14.

[11]宫会顶.齐齐哈尔市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应采取的对策[J].黑龙江水产,2012(3):36-37.

[12]孙长生,周莹.齐齐哈尔市新一轮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J].理论观察,2002(5):69-70.

教育农林牧渔范文篇9

【论文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水平;波拉特法;凉山州

1引言

凉山彝族自治州幅员辽阔,资源富集,极具开发潜力与发展潜力,在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农业作为凉山州的主要产业,因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的原因,仍然停留在较为传统的发展层面上。面对全球信息化的浪潮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如何利用农业信息化建设来进一步优化凉山州农业资源配置,进而推动凉山州农业和经济的整体发展;如何评价和测定凉山州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找出差距以及科学预测农业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当前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此前,国内对凉山州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资源利用、民族文化开发等领域,对凉山州农业信息化建设及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研究近乎空白。而这恰好是当前和今后凉山州经济发展所需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此,研究凉山州的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找出差距以及科学预测农业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无论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会给凉山州及四川省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长远的利益。

农业信息化作为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对其水平进行测度,完全可利用测度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方法。但由于现行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是面向物质经济的,信息和信息活动的贡献被分散在各产业部门和活动领域,没有独立的分项统计数据。因此,在此主要运用波拉特法,先找出农业中的第一、第二信息部门,然后再计算出农业第一、第二信息部门的产值以及农业信息部门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而测算出凉山州农业信息化的水平。

2基于波拉特法测度凉山州农业信息化水平

2.1农业第一信息部门产值的测算

首先,运用波拉特方法识别并选择出农业信息行业构成,接下来就是具体测算出农业第一信息部门的增加值。我国现有的统计资料对很多行业的具体产值和数据并没有独立列项分类统计,为此,要对农业第一信息部门中各行业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进行统计归纳,即认为农业第一信息部门中只有农林牧渔服务业完全属于农业,其他的像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及,播电影电视业和邮电通信业等不只是为农业服务,所以要计算它们所创造的GDP,就可以把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增加值完全归人到农业第一信息部门,而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邮电通信业为农业服务的那部分产值则要利用其总产值乘以一个相关系数。这个相关系数的确定主要依据农业总值(某一年)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这样就可以计算出2001—2005年凉山州农业第一信息部门的产值(见表1)。

2-2农业第二信息部门产值的测算

在测算第二信息部门产对,采用如下公式来计算

第二信息部门增加值=第二信息部门的信息劳动者收入+第二信息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值

=第二信息部门信息劳动者人数×(人均工资+人均固定资产折旧值)

式中:第二信息部门信息劳动者的收人为各行业平均工资与各信息职业的人数乘积之和。

根据《四川统计年鉴)(2001年),确定各信息职业的就业人数,即以2001年的就业人数为基准保持不变,从而计算出2001~2005年凉山州农业第二信息部门信息劳动者的收人(见表2和表3)。

接下来计算农业第二信息部门固定资产折旧,由于已经知道了农业第二信息部门信息劳动者的人数,在此,只需算出所测各年人均农业固定资产折旧。

由2005年《凉山彝族自治州统计年鉴》可知,2004年农业固定资产折旧为9060万元,2005年农业固定资产折旧为34051万元,2001、2002年和2003年的农业固定资产折旧资料无法查得,所以采用2004年的数据。在农业行业分布的职业者在业人数为1925300人,则可行2005年人均固定资产折旧为176.86元,2001~2004年人均固定资产折旧为47.06元。

农业第二信息部门的就业总人数为2063800人,由此可得农业第二信息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见表4。

至此,农业第二信息部门所创造的增加值即可由农业第二信息部门的信息劳动者收人和农业第二信息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值相加而得(见表5)。

2.3凉山州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结果

根据波拉特的“国民生产总值比重法”,可以得出农业信息部门的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见表6),

这是反映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凉山州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3结论与讨论

教育农林牧渔范文篇10

一、经济在稳定中运行

(一)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增长

主要指标增长幅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5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4.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80.99亿元,比上年增长28.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6.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增长10.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11637元,比上年增长11.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

(二)三次产业发展不断壮大

现代农业加快推进。2015年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40亿元,比上年增长4.0%。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52亿元,比上年增长4.1%,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4.5%、4.8%、2.9%和4.9%。粮食产量达到20.5万吨,已连续9年保持在20万吨以上,产粮大县地位稳固。江南片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江北片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带初见成效,建成现代农业产业万亩示范区3个,蔬菜、高梁、水果三大特色产业基地拓展到48万亩,2015年蔬菜、高粱、水果累计实现产值13.70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蔬菜实现产值11.30亿元,占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37.0%,对农林牧渔总产值的贡献率为49.2%,拉动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2.0个百分点,产业优势明显。

工业经济稳健回升。2015年区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208.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9%,比上年提升6.5个百分点,其中10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64.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8、2.5个百分点,在全市各县区中列第5位。白酒龙头老窖集团积极拓展销售渠道,成立电商销售公司,与酒仙网等白酒专业电商开展营销合作,推出老窖婚庆定制酒、“三人炫”等网络专销产品;区属白酒加快发展,泸窖酒业2条白酒包装生产线建成投用,新建窖池198口,新增白酒酿造产能500吨、白酒包装产能1800吨,白酒产业增速趋稳。长液全面投产,华宇钻采设备产业园和瑞奥机械完成技改扩能,城坤实业完成重组,中恒建材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建成投产。全年白酒、机械、建材三大支柱行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5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0个百分点。酒类、机械、建材行业分别较上年增长12.6%、9.6%、22.6%,机械和建材行业稳中有升,对工业稳定增长的支撑贡献逐步扩大。百草堂、天植药业等现代医药企业发展壮大,实现增加值0.59亿元,比上年增长46.5%。

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2015年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5.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商贸物流业持续繁荣,1-12月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总量、贡献率在全市各县区中均位居第1位。其中106家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9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拉动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个百分点。华润购物中心(全球500强第143位)正式入驻;轻工业园区万诚国际中心引进的红星美凯龙企业完成平场,一期项目启动建设;融豪翡翠城健身中心试营业;诚通物流成功申报3A级物流企业,中远物流泸酒发展区包材JIT配送中心、诚通物流仓储配送中心顺利通过市上验收。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佳乐世纪城中国金融中心揭牌成立,引进乐山商业银行和9家投资公司、小贷公司入驻城西金融街。目前我区列入统计的银行增加到13家,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9.05亿元,比上年增长28.9%,高出服务业增加值增幅18.4个百分点,拉动全区服务业增长4.4个百分点。文化旅游业提质升级,酒城乐园建成投用,成功举办油纸伞文化节,年接待人数超过20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000万元,华阳西岸田园party开园迎客,首日接待人数近万人。全区累计接待旅游人数357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34.27亿元。

(三)保障要素激发增长活力

投资要素保障有力。2015年,区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全面推进,实施枇杷沟、前进上路等棚户区改造项目8个,改造棚户区4074户。实施农村征地拆迁项目15个,征收土地9520.92亩。蓝田旧城改造项目完成二组团二期主体工程和东升路杆管线迁改。通滩温泉和风情古镇项目完成招商引资、温泉探矿权申报和项目规划设计。25个市属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投资127.61亿元。忠山隧道141户全部完成征收,城西、城南、黄舣高速路连接线完成扩建征地和建设,隆纳高速西二期建成通车,产城大道完成建设范围征地拆迁扫尾工作,分水岭高速互通完成跨线桥建设。2015年全年区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99亿元,比上年增长28.8%。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3.31、78.32、199.3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9.9%、0%和44.1%,一、三产业投资力度加大。2015年区累计入库新开工投资项目12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5个,累计完成投资109.24亿元,比上年增长84.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8.9%,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79.6%,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22.9个百分点。新入库项目个数的增加,投资规模的扩大为我区投资平稳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目前我区亿元投资项目共计114个,实现投资额227.1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80.8%,大项目拉动经济提速效果明显。

招商成果继续扩大。围绕以园招商、以商招商、以会招商、以链招商,积极参加“酒博会”“西博会”、“中外知名企业行”等大型招商活动,大力引进带动性强、影响力大的大项目、大企业。世界500强华润集团、红星美凯龙等4家国内500强企业成功落户我区。引进领秀滨江城市综合体、妙典酒业等亿元以上项目42个,邓氏桂圆、丹林梨花源农业观光等500万元以上项目83个。全年引进市外国内到位资金136.53亿元,增长16.5%;引进省外国内到位资金68.67亿元,增长16.5%;到位外资1300万美元,增长5.0%。

资金供给较为充裕。2015年区银行存贷款实现双增,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56.81、392.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8%、29.0%。我区始终把企业作为稳增长核心,设立工业发展资金,召开重点企业家座谈会,组织政银企对接,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年争取并兑现企业扶持资金3800万元,推荐酒类企业担保贷款1.3亿元,帮助企业融资130亿元。

就业保持平稳增长。2015年,区大力促进业工作,继续推进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3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54万元,扶持创业人数1322人,实现带动就业3391人,成功创建省、市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区2个,市级信用社区11个。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同比上涨3.2%,从居民消费价格构成看,八大类指数呈“四升四降”格局。其中烟酒、家电、交通通讯和文化娱乐类价格分别同比下降0.8%、1.0%、0.6%和1.3%,食品、衣着、医疗和居住类价格涨幅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5.4%、2.7%、5.2%和0.2%。

二、经济在调整中发展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15年区在经济换挡减速的同时,不断深化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5.8:64.6:29.6调整为5.5:64.6:29.9。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1.6%、71.6%、26.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8.2、3.0个百分点。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跃

2015年,区实现非有公制经济增加值194.1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5.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11.5%,高出GDP增速0.1个百分点,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4%,拉动全区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税收32.15亿元,比上年增长52.8%。随着经济领域的不断开放,民间资本活力得到不断释放,民间投资在陆续实施的多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激励下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投资210.31亿元,占全区投资总量的74.8%,比上年增长5.9%,对全区投资的贡献率为95.9%,拉动全区投资增长27.5个百分点。

三、质量与发展同步

(一)三个收入稳步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15年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增加2648元,增长10.4%。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均实现平稳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6.9%、9.1%、122.3%和20.9%。农民人均纯收入11637元,比上年增加1239元,增长11.9%。其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0.0%、3.2%、1.6%、11.2%,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与GDP同步增长。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2015年区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6.60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其中11个镇街财政收入实现增长,增长面达73.3%,8个镇街全年财政收入超过1千万。

(二)民生优先促发展

立足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累计支出民生资金17.94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6.1%,全面完成民生工程76项目标任务。教育三年攻坚工程完成投资3.4亿元,新改建学校41所,职高、习之学校建成投用,城西教育组团加快推进。旧城和棚户区改造工程探索建立工作推进新模式,八大项目完成投资10亿元,签约4000余户,全市最大的棚户区——枇杷沟改造签约达93%。保障性住房工程新开工10000余套,建成1550套,许多被征地拆迁群众得到有效安置。农村公交全覆盖工程新改建通村公路55公里,新增农村公交线路9条,农村公交覆盖面达63%,农村群众反映的出行难得到有效缓解。江北片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江北、方山4个镇8万余人用电“同网不同价”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敬老养老工程新增社会养老机构8家,五保集中供养率达67.4%。

四、经济发展前景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