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调研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21:20:12

教育调研报告

教育调研报告范文篇1

一、辩证分析,正确认识我市党员教育工作现状

当前,我市党员教育工作还存在以下不足和问题:

1.对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有些组织部门还没有很好地形成牵头抓党员教育的机制;有些基层党组织,在安排工作时,把党员教育工作放在次要的位置,上级催一催,就抓一抓,不催就不下大力气抓。有的地方,党员活动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没有把党员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党员教育工作流于形式。

2.党员教育的手段还不够先进。当前,广大群众对党员教育效果的高期望值与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手段相对落后、教育形式相对单一的矛盾比较突出。总体上看,在党员教育方面的投入还不多,有的地方党员教育的设施还比较落后陈旧,与现代化的社会传媒手段和途径形成较大的反差,党员从社会上得到的信息比之于党内既快又多,而这些信息在某些方面与党员教育的要求又有很大差异。

3.党员教育的指导还不够有力。有的单位对党员教育工作的指导缺乏系统性、全局性、长远性和针对性,检查督促和狠抓落实不够。党员教育缺乏针对性,党员觉得不“解渴”,不切合实际。有的地方对党员教育工作有布置无检查,有要求无落实,有的把党员教育工作看成是软任务,抓与不抓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抓好抓坏一个样。

二、更新观念,正确把握党员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

没有好观念就没有好思路,我们只有更新观念才能冲破原来的束缚、跳出原有的框框,进一步推进党员教育工作。

1.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突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党员教育。要大力抓好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一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党员教育要顺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大胆改革,加快制度创新。二是要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是要一如既往带领人民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同时,要反腐倡廉,端正党风,纯洁组织,使党组织更加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2.树立开放搞活的观念,突出以增强党员教育实效为标准。党员教育要适应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一是要建立开放型的教育机制。党员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单靠一个部门抓,显然势单力薄,难以奏效,要形成组织部门牵头,组、纪、宣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各有侧重、相互配合的党员教育机制。二是要健全开放型的教育网络。要健全以党委牵头、党校为龙头、党员服务中心为基地,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全方位教育网络。当前,要突出服务党员和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步推广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对流动党员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中党员的教育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做到寓教育于服务和管理之中。三是形成开放型的教育指导格局。要根据学习要精、要管用的原则,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党员的特点出发,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3.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突出“重在建设”的根本要求。党员教育工作必须把坚持党性原则与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统一起来。一是引导党员确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坚决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定地站在改革和建设的前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二是引导党员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尊重科学,勤奋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生产和工作中的骨干。三是引导党员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四是引导党员树立扎实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利益。五是引导党员严格执行党内生活准则,模范地遵守党纪、国法,廉洁自律,勇于同消极腐败现象作坚决的斗争。

三、突出重点,全面提升我市党员教育的整体水平

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全面提升党员教育的整体水平

1.深入抓好经常性的政治理论教育。要进一步在广大党员中开展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教育,进一步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进一步加强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着重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以“五个统筹”为核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抓好经常性的党课教育,把学习新党章作为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抓好反对邪教的警示教育活动。要有计划地组织好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党建指导员、党员业主和规模较大、影响较好的非党业主的培训工作。

2.积极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有关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统一部署,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要分期分批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认真做好有关准备工作,为全面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创造有利条件。要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不断创新和规范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水平。加强对党员与执政地位关系的宣传,让每个党员明白维护党的权威与威信、形象的重要性,体会“党风问题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3.继续深化农村党员科技素质培训活动。大力开展以先进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科技知识、经济管理、法律知识和职业劳务技能等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和发展经济的能力,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并努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要积极开展省科技素质培训示范点争创活动,切实加强全市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向纵深发展。

教育调研报告范文篇2

1、城区、各镇、办事处、工业园区近几年来努力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学校208所,其中幼儿园126所,小学53所,初中21所,高中5所,职高5所,在校生89334人。

2、我区在职教职工4734人,其中专任教师4031人。

3、年来,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全区中小学严格执行省、市收费标准,我区各校又采取一系列的控流措施,初中、小学的学额巩固率逐年上升。

4、我区加大普九教育的实施力度,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提高普九内涵的同时,逐年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制定了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施职业教育结构性调整,努力保证职业学校的生源;成人教育逐步完善,初具规模。

5、全区各地多方位筹措资金,积极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实施“三新一亮”和“校园危房改造工程,全区学校危房改造工程业已竣工.

6、全区共有省三星级高中一所,省级示范初中四所,省德育先进学校所,省实验小学2所,省级模范小学1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获市级各类荣誉称号的学校共有所。

二、我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1、发展与投入的矛盾加剧。

(1)负债办学问题突出。

近年来,由于教育的迅猛发展,要求各校要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与之相适应。而部分地方财政无法保证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加之多年来区、镇、村三级教育投资主体不明,导致部分镇村对教育的投资失去了积极性,甚至停止了投入。为提升办学层次,拓展学校规模,以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很多学校背负着学校建设、设备添置等欠下的巨额债务,使学校的发展面临困境,步履艰难。形成了“要发展,就负债;不发展,少负债”的怪圈。据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全区学校外欠债务高达6228万元。如建平实小,学校因为迎验实验小学而添置设备,至今仍欠下了30余万元的债务,目前无法偿还;大吴中学,因迎验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而欠下了150余万元。目前这两所学校的法人代表已多次走上法庭接受债主的起诉。建平高中欠银行、工程队、教职工的集资款高达1300多万元,而学校每年的可支配资金只有160万元,除去学校各项大笔必须开销以外,要还清这比债务还须20年;贾汪中学每年收入约为280万元,能投入校园建设的每年大约为80万元,现欠外债1700余万(由原二十一中转来,无力偿还),徐州七中目前仍负债万元,学校扩建尚需2000万元目前无法到位;贾汪镇大泉中学107万建校工程款无法解决;塔山镇教育欠债125.4万元,无法偿还;耿集中学欠债130万,中心小学欠债14万……在未来的四年时间里,又将是高初中的入学高峰期,学校学生人数成倍增加,学校的校舍建设、设备添置还需投入大量的资金,使得债务越来越重,严重制约了我区教育的发展。

(2)自用经费严重不足。

目前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小学,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属“生存型”学校。按照省制定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和定额,全区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的缺口高达214.28万元。缺口率为19%。公办学校中,小学每人每生每学期50元杂费,乡镇教育中心校提15元,局提5元;初中每生每学期80元杂费,乡镇教育中心校提20远,局提5元。除去学校正常开销(水电、办公),真正用于教师奖金福利的经费少之又少,更谈不上改善办学条件和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了。

2、师资队伍状况堪忧。

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生命力所在,我们惟有拥有一流的师资,方能办成一流的学校,获取一流的质量,调查表明,我区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稳定状况不容乐观。

(1)生源增加和待遇低下带来的师资压力随着近年来高初中学生入学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师缺编情况日益加剧。目前全区初中缺编教师285人,高中缺编教师127人,尤其是初、高中的语文、数学、英语师资极其匮乏。从今年起,高中将进入入学高峰期,至2007年才能缓解。按1%的初中辍学率、75%的高中入学率来计算,从2004年起至2007年,四年将净增15037人,扣除区外就读(每年按500人计算),我区高中段将净增学生13000人左右。目前全区高中段在学生仅为9009人,在未来的四年里,初、高中阶段将面临严重的师资短缺的巨大压力。

由于受到工资待遇的影响,近几年的本科师范毕业生到我区应聘的很少。加之受财政收入的影响,新分配的教师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的编制问题不能解决,在农村工作的新教师,每月仅能领取150元的代课金,连日常生活消费也不够,而且有的还要欠发几个月。因此相当一部分优秀的新的师资宁愿到外地应聘或改行也不愿到我区来任教。

(2)待遇不均衡引发的师资队伍的不稳定。

“一区两制”,待遇不同,乡镇教师的心理极不平衡,这在目前已成为我区教师队伍思想不稳定的最主要的因素。由于我区经济连年低水平徘徊,再加之在近年来实行城乡有别、区镇教师不同待遇的做法。对农村教职工的职岗津贴、省综合补助、省补、市补、节编奖、取暖降温费等运用先涨再扣或直接扣除的做法,进而领取国标工资;而城区教师待遇却逐年上涨,加上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乡镇教师没有等等,进而形成了“一区两制”的现象。这一现象直接影响了乡镇教师的积极性,他们认为在一个区同工不同酬是对他们的歧视。同时还有医疗保险中政府补贴不到位,遗属补助、拖欠临时代课人员工资等等。据统计,目前拖欠农村教师的遗属补助261852元,拖欠临时代课人员工资223742元,拖欠退休人员医药费668225元,有的已经拖了好几年没能得到解决。以上就是造成农村教师特别是离退休教师上访,越级信访情况最主要的原因。

贾汪和市区,公办和民办,苏北和苏南的教师待遇存在差距是造成我区优秀师资流失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区农村公办教师国标工资较低,加之苏南教育的待遇丰厚,逐渐吸引了大批本区最优秀的教师甘愿放弃原来工作而“孔雀东南飞”;几年来,我区乃至全市民办教育发展迅速,待遇优厚,使得大量农村公办优秀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甚至一些原来名气较响的公办学校的中层和骨干教师在也在短短一到两年里流失殆尽。根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我区有90余名优秀的教师自动离职去区外任教,约有300余名优秀公办学校的教师进入民办学校,因此使得我区公办学校“元气大伤”。

(3)不堪重负动摇了农村教师终身从教的信心。

由于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乡镇的农村学校师资存在缺编现象,造成在职教师工作量过大,有的教师周工作量超过20课时,远远超过城区学校,白天忙于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处理学生问题,晚上还要辅导学生上自习,为了迎接各种检查和验收,甚至农忙季节的节假日也要加班。农村教师家庭多为单职工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几百元的国标工资常常满足不了赡养老人、抚养孩子、购买农资和人情往来需要使得一些教师经济拮据而难以维持教师的尊严。同时,教师还要受到职称、评优、奖金、再进修、分流下岗等问题的干扰,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得已另谋高就。

(4)民办中学教师停发“国标”后的稳定问题

为满足群众对优秀教育资源的需求,预防优秀师资、生源的流失,经区领导同意并报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在城区、大吴和青山泉创办了英才、求知和尧舜三所民办初中,吸引了欲外流的优秀青年教师任教。但目前区财政停发了其工资(国标部分)后,教师思想波动很大,有外流的趋向,也势必直接引发三校的优秀生源的外流,将会造成资金、人才的多重损失,影响到全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3、教育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1)教育理念有待更新

教育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前进的指挥棒。而作为学校领导班子,他们的理念的先进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发展,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学校的领导班子教育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没有明确的办学目标或思路不切合实际,业务能力不强,思想散漫,不能以身作则,造成管理混乱,在广大教职工中威信不高。部分农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主动去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因此教师的教育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得不到家长的满意。

(2)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素质教育的口号尽管喊了多年,我区的素质教育也取得不少成果,但始终没有真正摆脱考试这个指挥棒。刚刚结束的第三次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结果显示,一般来说,老师只喜欢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得到62.0%的被调查者的认同,这表明教师仅从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状况未得到根本转变。为了应试。教师只能满堂灌;为了应考,学生只好满堂听。师生同心协力磨时间、拼汗水。甚至我区的一些小学也上起了早晚自习,什么学生在校时间,教师工作时间我统统不管,一早一晚披星戴月,于是乎学生就成了教师排名的工具,教师也成了学校排名的工具,谁还记得“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因此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教师教死书,学生死读书的现象屡见不鲜。

(3)乱收费问题仍然存在

近年来,我区加大治理学校乱收费的工作力度,使得学校乱收费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不合理的收费现象依然存在。如各种课外辅导用书、订报费、保险费、校服名目繁多且在事实上为强行收取。据家长反映,有的学校课本费通常是预收费用,但结算后不予退还,因为课外辅导课本也必须买,而课外辅导课本买上后最多上一到两个课时。另外,还有的条件较好的学校虽然收取电教费,但是在平日里却很少使用电教设备,宁可搁坏也不会使用。因此收费问题也成为百姓反映的突出问题。

4、教育在不同乡镇发展不平衡。

由于教育发展直接取决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乡学校之间的差异,乡镇与乡镇学校之间的差异。如城区和走在全区经济第一方阵的大吴、青山泉两镇的办学条件相对优越,涌现出大批的省市级实验学校、示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设备优良。而其他乡镇的大部分学校教学条件相对简陋、教学设备缺乏,优秀师资匮乏,因此直接影响的全区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5、农村学校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

一方面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一些人看到市场经济初期个别暴发户没读几年书,就能出人头地,挣大钱,认为农村孩子读书不需多,认识几个字,会拨弄计算器算算帐就行了。因此,多读书不如早挣钱的思想束缚了人,造成小学生、初中生辍学率上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连续几年农民增收缓慢,高校学费十年涨了100倍,种十亩地养不起一个大学生,导致乡村出的大学生越多,经济反而越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中部地区,一户农民供养一个大学生一般要倾尽家庭财力,供养两个或三个大学生则要靠借款、靠社会支援,而孩子早早辍学的家庭则生活相对宽裕。这种现象的存在,使部分农民产生念书赔本的思想。虽然政府每年都对贫困和特困家庭的学生进行补助,但这对于大量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是“杯水车薪”,因此越来越多学生选择了辍学打工的道路。

6、职业教育有待大力发展

目前,我区职业教育规模偏小、质量差、效益低、专业设置重复等问题的存在,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另外社会上对上职中的学生存在偏见。认为一等学生上重点高中,二等学生上普通高中,三等学生上中专、技校最差的学生才上职业高中。这样就严重刺伤了上职中学生的自尊心,宁愿失学也不上职中。因此努力探索出一条规模集约化、专业市场化、人才技能化的职业发展的好路子非常必要的。

7、韩桥、董庄两矿校遗留问题有待解决

2002年9月,两矿校二百六十多位教职工统一纳入地方政府管理,其人员工资标准仍然是集团企业标准。在省政府2002年41号专题会议纪要和两矿校移交协议中,没有对两矿校教职工在三年过度期遇有政策性增资问题的解决办法,更没有明确遇有政策性增资时的资金来源渠道。只有在协议第六条规定中,有未尽事宜和省政府2002年第41号专题会议机要有不符之处,双方协商解决的内容。2003年7月21日,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下发了徐矿司发[2003]181号“关于增加工资的通知”文件,两矿校教职工听到消息后,多次到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反映他们的政策性增资的问题,但集团一直没有给予答复。至今这两矿校人员的增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在今年初的地方增资中,两校人员仍没有明确说法,教职工的情绪波动很大,已多次上访或越级信访,不稳定因素很大。

三、理清思路,找准突破口,加快我区教育的蓬勃发展。

1、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责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地区经济水平的高低往往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发展,而基础教育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教育投入的获益,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在这里要求我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关注教育。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切实做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区政府要确保财政依法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体制改革,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年初编制预算时,对义务教育经费要重点保证,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并以此作为考核干部的硬指标。其次出台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政策,加强经费使用的监督,如税费改革后的新的农业税收总额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义务教育等。从而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真正明确各级各层次教育投资的主体,地方政府要帮助学校分忧解难,要针对学校负债办学的情况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建议区委、区政府把各乡镇、办事处、工业园区投资办学情况和政绩考核挂钩,想方设法为教育的发展打开方便之门

2、快解决城乡教师“同工不同酬”的问题

“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的实施虽然有效解决了长期拖欠农村教师工资的问题。但是目前农村教师国标工资偏低,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福利待遇较差,教师思想波动较大。建议区政府在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尽量缩小城乡之间公教人员的收入差距。让同一个区的教师真正做到“同工同酬”。督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农村教师的各项待遇。这包括落实解决教师的遗属补助、临时代课金、防暑降温费、取暖费等的发放资金渠道问题,尽快解决好教职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待遇留人”的问题不好解决,应该在“感情留人”方面入手,尽快解决新分配教师的入编问题,一方面使他们感到自己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也能吸引一部分优秀教师到贾汪任教。

3、转变观念、科学管理、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打铁还须自身硬”,一位好的校长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强有力的班子就是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才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在选好人、用好人上下工夫,把真正有能力、有干劲、讲奉献的青年骨干放在领导岗位上。作为学校领导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管,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办学,用科研的意识来武装教师的头脑;在学校管理要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引导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从教师实际出发,关心教师,努力建立张弛有度的工作秩序,营造和谐健康的群体氛围。真正做到“感情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

要坚持实施并不断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通过全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开。特别要加强对乡镇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工作的指导,并根据我区经济发展的要求,树立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努力探索改革当前应试教育、升学教育模式下造成的那样一种学制,一个评价标准,一个大纲、一本书,甚至一张试卷的局面。全区学校要逐步实行教育收费一费制制度。要使一费制实行,真正对规范全区中小学收费管理,减轻农民负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加强师德和终身从教的思想教育。

针对我区教师思想不够稳定的现状,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教育在教师中培养五种精神: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目前,我区农村各公办学校的师德建设工作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如大吴镇西大吴小学,青山泉白集中学等学校的教师虽然只拿国标工资,却依然乐此不疲地默默奉献在自己的教工作岗位上,并取得的骄人的成绩。

5、狠抓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是把建设示范初中和模范小学的重点摆到经济薄弱的乡镇,努力建设一批省、市的农村示范初中和模范小学。二是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实行城乡校长、师

资交流,为薄弱学校培训骨干教师,重视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开展师德师风、爱岗敬业精神的教育,切实提高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三是要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要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充实农村教师队伍力量,我区政府及人事部门要重视和支持乡镇教育的发展,重新核定编制,对农村中小学核定编额,要充分考虑教学布点和班额及师生比的因素。按需设岗,按岗定责,按岗定员,按员聘任,努力推进全区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并努力使农村中小学教师享受城区中小学教师同等待遇,同时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的管理和评价,建立起校长和教师的奖励基金制度,从而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

6、努力加强职业高中教育。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军,首先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突破口,作为教育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我区要加快整合职业高中学校,开办职教中心,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普通高校对口升学,另一部分进行以劳务输出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职业高中在专业设置上必须符合本区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方向,面向市场,面向现代化,面向农业,在科技上大做文章,办好自己的特色,找到新的增长点,为我区经济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教育调研报告范文篇3

一、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全面发展

为了使每位挂职干部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我们非常重视加强挂职干部自身队伍建设。首先,建立健全自我管理工作机构,努力提高挂职干部自我管理能力。成立了班委会和四个小组,明确了班委会成员和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通过近年来的实践证明,班委会成员和小组成员在加强挂职干部自身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制定各类制度,保证各项活动规范运行。我们结合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先后制定了《考勤制度》、《挂职点挂职工作制度》、《述学评学制度》、《考评考核办法》、《卫生管理制度》、《伙食管理制度》、《安全知识手册》等规章制度,并打印成册,规范上墙。特别在执行请销假制度方面,进一步加强挂职干部八个小时以外的管理,对挂职干部请假外出实行“三级联签制”,即先由本人写出书面请假条报乡镇党委同意后,再报市挂职办同志签字同意,再报市委组织部主管领导签字批准才能准假。同时严禁挂职干部喝酒,凡发现一次,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第三,探寻有效载体,让挂职干部在严肃活泼的氛围中学习锻炼。我们通过举办“学习园地”,开展述学评学活动,公布单元测评成绩和定期谈话谈心等活动,及时掌握每位挂职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并针对个别挂职干部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制定正确的努力方向,为推动和促进挂职干部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设岗定责,真正发挥挂职干部的工作热情和个性特点。为发挥每名挂职干部的工作热情和个性特点,我们根据每位同志的特点,设岗定责,实行挂职干部双向结对帮带责任制,形成了挂职干部之间互帮互学、团结进取、共同奋进的良好氛围。为便于管理,我们还建立了统一规范的工作档案,挂职干部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情况全部记录在案,以此做为挂职干部挂职期满进行科学合理鉴定的依据。

二、加强思想建设,提高政治素质

我们始终把提高挂职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摆在核心位置,高标准、严要求,及时掌握每一位挂职干部的思想动态,认真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组织挂职干部系统学习自治区党委、*市委和乡镇党委关于做好异地挂职培训工作的重要文件和指示精神,领会实质,用其精神武装头脑,使之成为行动指南。通过重点学习《*地方史》、《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民族问题》、《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宗教问题》、《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与*历史问题》、市场经济、法律知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俗读本》等内容,挂职干部们比较系统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知识,为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方面做到旗帜更加鲜明、立场更加坚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认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开发、共同建设、共同反对外来侵略并为*历史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深刻掌握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也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的科学内涵。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是挂职干部的必修课,也是提高挂职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挂职干部进点以来,除了必须坚持参加乡镇机关每周一早晨举行的升国旗仪式以外,还多次观看爱国主义电教片,受到比较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这些学习活动,帮助挂职干部提高对祖国和*历史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明确*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观念,进一步增强了挂职干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决心。

三、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业务本领

实践是培训挂职干部的主要途径,也是挂职干部成长进步的有效载体。我们要求挂职干部把自己当成乡镇机关的一名普通干部,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同事们打成一片,虚心向他们学习,甘当小学生,不懂就问,主动请教,积极参加科室举办的各项业务活动,多掌握一些业务知识。按照自治区党委要求,*市委安排挂职干部“双挂职、挂实职”,到实践中去锻炼。各挂职点党委给挂职干部分任务、压担子,有针对性地处理各种事务,并要求基层站所、挂职单位紧密配合。各挂职点党委让挂职干部参加各种农业生产观摩现场会,让他们了解和学习喷灌、滴灌、精量播种、宽膜植棉、牲畜疫病防治等技能,安排他们参加生产实践课,由乡镇生产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指导,使挂职干部逐步掌握农牧业生产技术。在农经站挂职的干部在春播夏收期间深入生产第一线全力以赴参加农业生产;在中心学校挂职的干部针对学校人员少、任务重的实际,经常性地深入学校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在宣传系统挂职的干部及时掌握宣传信息,定期参加乡镇宣传工作。挂职干部还经常深入村队,对村队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村民自治工作进行调查研究,针对重点问题写出调研报告或心得体会。这些调研活动给挂职干部提供了学习锻炼的良好机会。通过让挂职干部学习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对比分析南北疆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在思想状况、经济思路之间的差距,使挂职干部认识到南北疆差距主要体现在人的素质上、思想转变上、开放意识上、市场意识上、争前意识上,从而激发他们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业务本领的自觉性。

我们根据各挂职干部的实际情况,在工作中推行“一线工作法”,注重在困难较多的生产第一线锻炼挂职干部,要求他们:实情在一线掌握、办法在一线产生、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积累、能力在一线提高。让挂职干部经受多层面、多岗位的锻炼。

四、加强汉语学习,提高工作水平

教育调研报告范文篇4

一、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及党员队伍的基本状况

市直机关任期届满未换届的基层党组织占总数的15%,党支部领导班子不健全或不起作用的占党支部总数的4.6%。“三不”党员约占市直党员总数的1.4%;党组织长期联系不上的党员占0.3%;年老体弱不能正常参加组织活动的占1%;下岗失业党员占2%;生活特别困难的党员占0.6%。

从调查中我们感到,近几年来,市直机关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目前市直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总体上是好的,大多数的党员政治素质高、思想稳定、工作积极、遵纪守法,在本职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宗旨意识较强。在问卷调查中,有70%的党员的入党目的是“信仰共产主义,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有90.6%的党员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党员意识较强。在问卷调查中,有77.5%的党员能够随时随地都想到自己是共产党员,有63.5%的人认为当党员很光荣,有75.2%的人表示如果自己现在不是党员还是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三是组织观念较强。在问卷调查中,有39.2%的党员每月交纳一次党费,40.5%的党员每季度交纳一次党费;有62%的党员能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每次活动,34%的党员基本上都能参加党组织的活动;有81.8%的党员参加过一年一次的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四是纪律观念较强。在问卷调查中,有73%的人对反腐败工作有信心;有64.7%的人表示如果了解或掌握一些腐败问题的线索时会积极举报;有50.6%的人认识到党员不能信仰宗教。

二、市直机关党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看,目前市直机关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

1、对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认识不到位,缺乏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有的党员发展欲望不强烈,精神不振作,思路不开阔,工作按部就班,缺乏干事创业的气魄、胆识和谋略;有的中心意识、大局观念不强,对加快发展、优化环境漠然处之,缺乏应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的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固步自封、因循守旧。

2、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开放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差。有的党员不注重学习,观念陈旧落后,按老眼光看事,按老经验管事,按老规矩办事,活像一个出土文物,思想和行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步伐,不适应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深刻变革的要求;缺乏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和现代经济、科技、文化知识,发展现代经济的意识和能力弱;下岗党员择业观念陈旧,“等、靠、要”思想严重。

3、理想信念动摇,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信心不足。有些党员看待形势、认识政策,看“暗面”多,看“亮点”少,以偏概全,有26.6%的党员对反腐败缺乏信心或“说不清楚”,有47.5%的党员认为“有的党员不想当党员的主要原因是:党内腐败现象严重,信心不足”,对党产生信任危机。有些党员精神空虚,信神拜佛,有31.2%的被调查者认为党员可以信仰宗教,有的退休党员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甚至成为迷信活动的骨干和组织者。

4、宗旨观念淡漠,不能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个别党员特别是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两个务必”意识淡漠,服务意识不强,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疾苦,有的说“我现在想得最多的就是个人如何发家致富”;有的党员奉献精神差,只要权利,不尽义务,有的说:“现在工作上要带头,经济上没甜头,政治上没奔头,党员没当头”;有的党员工作作风飘浮,“吃、拿、卡、要”,办事效率低下;有的个人利益至上,甚至与民争利,贪占集体、群众的便宜;有的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作风,追求享受,贪图安逸,损害了党的形象。

5、组织纪律观念不强,执行党组织的决定不自觉、不积极。有的党员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贯彻执行不坚决、落实不得力;有的组织纪律松散,自由主义现象严重,公开骂党和政府,有损党的形象;有的长期不过组织生活,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及时不按标准交纳党费,讨价还价;有的党员外出甚至出国境时不向组织报告,不履行请假审批手续,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忘掉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6、先锋意识衰退,党员的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一些党员忘记了自己的政治责任和入党誓言,有用的时候才会想起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调查发现,有24%的党员仅有个别时候能发挥作用,有2%的党员不能发挥作用,有1%的党员不如普通群众。有些党员特别是离退休党员认为只要听党的话、不说落后的话、不干不该干的事,就符合党员标准,有的甚至认为能这样已经很不错了。部分离退休、下岗党员存在“离职离岗、思想下岗”的情况。有些党员因家庭生活困难,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难题或苦恼,发牢骚、讲怪话,甚至产生不满对立情绪。

市直机关党员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社会环境因素,也有党组织的责任,还有党员自身的原因。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环境影响。一是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种转型不仅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冲击,而且也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剧烈震荡。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一些人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异化、社会行为失范。二是理论建设相对滞后,对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准备不足,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模糊认识研究不够,对社会上流传的错误观点反击不力,造成党员认识模糊、思想困惑,经不起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有的把商品交换原则带入党内政治生活。

2、思想教育缺位。一些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教育工作与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一是教育内容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党员的思想实际差别较大,缺乏针对性和说服力。二是教育方式单调呆板,通常是开个会、讲个课、读文件、念报纸,缺乏吸引力,党员人到心不到,学习教育流于形式。三是开展教育时不分层次、不分对象,实行“一锅炒”,不能因人施教。

3、管理监督松散。有些单位的党员管理工作不能有效适应党员队伍身份多样化和流动性大的新变化,固守原有“单位人”、“近距离”、“人钉人”的管理模式,对党员管理存在畏难情绪,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不能做到党员活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监督就延伸到哪里。对下岗党员、离退休党员中的外出流动党员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活动情况和思想动态,甚至不知去向、放任自流、处于失控状态。

4、基层组织软弱。一是有些领导干部对党建工作认识偏差,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对支部工作不关心不支持,不主动带头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在党员中造成不好的影响。二是党务干部积极性不高。机关中兼职党务干部多,没编制、无待遇、缺经费,考核干部重业务轻党建,干好干坏一个样。三是经济效益差的单位尤其是破产企业党建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班子不全,党员下岗外流,支部工作处于瘫痪状态。

5、激励机制缺乏。要求党员履行义务的多,保障党员权利的少。有的党员认为,自己的党员的权利只有在发展党员和支部选举投票时才能体现出来,平时党员不党员身份一个样,职务升迁、职称评聘、就业升学与是否党员没有关系,即使被评为优秀党员,也只是精神鼓励鼓励。一些离退休老干部还十分怀念当年“先党内后党外”的政治知情权,感到现在了解中央精神跟普通群众一样快,体现不出当党员的光荣感。有的党员反映党费交那么多,又没有回拔用于购买学习材料或外出活动,派的党员入党容易、不要交党费还经常聚餐或外出活动。问卷调查显示,有的党员不想当党员的原因是:10%的人是因为权利得不到保障,5.8%的人认为当党员吃亏。

6、党员修养不够。一些党员政治上进心减退,不重视理论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得过且过,不读书不看报,39%的党员还未通读过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有的党员不把自己处于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之下,9.5%的人认为当党员受约束。有些党员奉行好人主义哲学,65.5%的人不敢大胆批评有缺点错误的同志,放任党内不正之风的漫延。

三、市直机关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方法、措施及建议

1、整顿组织,夯实教育活动的工作基础。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党的组织是基础。没有健全的党组织,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目标要求就难以落到实处。在教育活动全面铺开之前,要集中精力,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负责一级的工作责任制,对基层党组织进行拉网式的检查整顿,着力解决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一是要督促基层党组织按时进行换届,配齐配强领导班子;二是对破产停产企业的党组织进行重点整顿,该撤消的撤消,该整合的整合,暂时需要保留的,要配齐班子,帮助解决开展教育活动所需的经费等实际困难。三是对个别因班子软弱而作用发挥差的,要及时调整领导班子,配强组织负责人。要经过集中整顿,把市直机关各级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坚强领导者和组织者。

2、科学配置,理顺教育主体的隶属关系。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是教育的主体。如何让党员方便有效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是影响教育活动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要针对市直机关现有党员队伍中离退休党员多、辞职和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党员多、部分人员长期外出和居住分散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这部分群体教育活动难开展的问题。一是要把辞职的、解除劳动关系的、离退休人员中长期居住地远离支部的党员组织关系按现就业单位或户籍所在地或长期居住地的村居转移。建议市委组织部统一下发文件,明确县区做好接收工作。二是在离退休党员人数多、居住相对集中、党员又不愿转到社区的单位成立离退休党支部,组织开展教育活动。

3、与时俱进,明确党员先进性的具体标准。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首先必须明确党员的先进性标准。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一、二、三条规定的内容,对党员条件和义务的规定,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应遵循的基本准则。这些都是我们党对每位党员的共性要求。然而,由于每个党员面临的环境、任务不同,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实现形式也就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要结合不同行业、岗位的党员的个性特点,把对党员先进性的共性标准细化为可操作的具体要求,并分解量化指标实施具体考核。

4、分类指导,提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要区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非公企业、学校等不同行业,以及领导干部、普通职员、在职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等不同层次的党员特点,制定教育活动方案,提出教育活动的不同要求,采取灵活的、切合实际的教育方式。如机关、事业单位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自学为主、集中辅导的形式;企业单位要在不影响生产经营的前提下,采取集中学、倒班学、划片学、分散学、班前班后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离退休党员要根据他们的健康状况,能集中的集中,对年老体弱的,采取送学上门等形式;对下岗党员的教育要把组织他们学习同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结合起来,增加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内容。

教育调研报告范文篇5

近几年来,在加强机关党员教育方面各级党组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组织机关党员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教育,并形成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县以上党委指导党员教育工作等制度,围绕经济建设实行党员目标管理,建立基层党校,开展党员电化教育等等。总体上,机关党员队伍的素质有了提高,广大党员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带头解放思想,自觉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改革开放中打头阵,在经济建设中当骨干,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和影响群众,深得群众赞扬。然而也应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机关党员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教育指导思想上认识模糊。一些机关党组织的负责同志对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道理常讲、会讲,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机关党员教育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认为现在主要任务是抓经济,经济工作是硬指标,而党员教育是软指标,可抓可不抓,放一放无关大局。有的甚至认为,党员教育是老一套,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已不太起作用了等等。因此,在具体实践中,有的机关党组织就存在党员教育有布置、无落实、抓不紧、效果差等问题。

二是在教育的实施上被动、滞后。一些部门或单位往往习惯于“一刀切”的做法,一级给一级下教育任务,而下级又不管上级的要求是否符合本单位实际,只是一级照一级“画葫芦”。再加上频繁的检查、评比活动,上下都在被动应付,缺乏主体意识和创造性。

三是在教育管理上摆“花架子”。一些单位部门,在党员教育管理上缺乏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不是从实际和效果出发扎扎实实地抓好教育质量和教育管理制度,而是脱离实际搞些劳民伤财而无实际效果的形式主义“花架子”。

四是一些党员缺乏参加教育学习活动的自觉性。有的党员入党时积极,入党后消极,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认为党员教育学习活动可参加可不参加。特别是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由于缺乏日积月累的学习教育,宗旨观念蜕化,思想道德败坏,逐步走上犯罪道路,成为阶下囚。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一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起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的变化,如何适应新形势的新要求,做好机关党员教育工作,是摆在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机关党员教育的实效性

1、提高思想认识。把重视不重视党员教育作为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讲政治、讲大局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重要标准,做到“思想、认识、感情”三到位,切实解决好个别单位或党员干部对党员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2、加强组织领导。机关党员教育工作应置于机关各级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层层抓,做到层层有落实,事事有负责。各级党组织要担任机关党员教育工作的总指挥,整个工作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经常性、定期地开展机关党员教育。

3、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制度。机关各级党组织应根据各自特点和机关党员干部的工作特点制定具有行业特色和符合实际的教育制度,使机关党员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机关党员教育工作的水平

目前,党员教育必须贯彻改革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以提高党员教育工作针对性、有效性。

1、坚持分类施教,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党员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党员的思想的认识问题,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党性。因此,加强机关党员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党员的情况,相应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深入实际,及时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了解党员的不同需要、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2、坚持灵活多样,提高教育效果。根据时代特点和党员队伍的客观需要,在教育活动中,要实施小型多样、分散、灵活的开放式教育。教育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采取个别谈话、民主生活会、组织培训、形象电化教育、典型现身教育、案例剖析教育、党的知识竞赛及民主评议党员等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在教育中,要打破单向、封闭的教育模式,扩大教育课堂,加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双向交流,由“讲话”变“对话”,开展互动式教育。

3、坚持活动配套,强化教育管理。实践证明,没有管理的教育,不会是成功的教育,同样,管理离开了教育,也不会是有效的管理。因此,必须把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应抓好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以目标管理为基础,机关各级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首先必须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每年年初,党组织要组织党员对照党章、《准则》和评议党员的有关标准,从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和党员各自不同的实际出发,由党员在上一年度民主评议的基础上,制订出新一年的目标规划,经党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作为机关各级党组织在新一年里对党员的要求和检验标准,作为党员在新的一年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围绕经济建设和“争贡献、作表率”的要求,组织机关党员开展主题活动,使党员有机会、有舞台施展才能,发挥作用。

----以民主评议作衡量。党员年初的目标,就是民主评议党员标准的具体化,主题活动和实践的效果,可通过民主评议来衡量。这样,党组织对党员的要求做到了有布置、有检查,保证党员目标管理的落实。

----以创先争优上水平。创先争优的基础仍然是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尤其是重点表彰和宣传那些为经济建设中和工作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党员,在党内形成激励机制,使广大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三、创新教育内容,不断深化机关党员教育的内涵。

教育调研报告范文篇6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科教兴区”课题组

本课题调研报告是区委科教兴区的总体调研报告的一部分,区教育局“以职成教育为突破口,构筑区域人才培养的平台”作为调研课题,对区域内成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与成就进行了回顾,对职成教育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研制了对策与措施。报告最后又以“社区学院调研报告”及“奉贤中等专业学校调研报告”作为局调研报告的附件,予以佐证。

近几年来,奉贤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坚持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服务经济为宗旨、面向市场为导向,立足提高我区人力资源素质,积极推进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创新,不断加强知识型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推进社区教育,为奉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奉贤区职成教育的现状与概况:

2004年,全区有各级各类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学校、培训机构共58所。其中教育局直属的有2所(成教中心、奉贤中专),乡镇成校7所,市老年大学奉贤分校1所,部门、行业(企业)办学3所(工业技校、农业技校、职工培训学校),社会力量办学45所。事业总量达到了286138人次,比上年净增了9万人次。而且办学层次正在高移、重点比较突出,同时又基本形成了多元化、多规格、多样化的局面,体现了职成教育多功能的特点和直接有效,以及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有13476人接受了学历教育和文化基础教育,其中接受成人高等教育和外语教育的人数分别占了35%和36%;又如:有77774人次接受了岗位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157579人次接受了社会文化生活教育,这既适应了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又为实现农民市民化和构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基础;再如:有17277人次老年人接受了教育,占到了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22.05%,这又证明了我区的终身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二、取得的成就与基本经验:

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始终结合奉贤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深化改革与发展,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开创了奉贤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培训的新局面。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在职成教育工作中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与特色:

1、办学体制呈现了多元化的良好态势。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们在巩固和调整、完善以区成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成校为枢纽、以社区及村(企业)办学点为基础的三级办学网络的同时,抓住了上海市百所中职校重点建设工程的契机,抓住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契机,抓住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条例》相继出台并施行的契机,着力推进了职成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又在2004年取得了质的突破,逐年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自主、社会参与的办学体制格局。

其一,奉贤中等专业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发展又有新的起色。该校作为上海市现代化、示范性的中等职校,顺利通了上海市百校重点建设的评估和部级重点中专的复评,并积极开展了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创建活动,真正成为了我区,乃至上海职教领域的一个亮点。抓住奉贤产业结构调整和“三个集中”战略实施,调整中职专业设置,瞄准各工业开发区、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崛起,积极培养一大批中级专业人才和劳动者。同时又与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等高职院校成功进行了办学合作,为向高职延伸奠定了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并且学生证了专业建设,已有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成为或申报为上海市重点专业。更值得指出的是,该校注重教育质量,打造品牌优势,2004年有效控制了校外办学点的参与力度和规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8%的历史新高。

其二,区成教中心的功能建设得到了加强。该校充分发挥了区域内职成教育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其中,电大作为本区高等学历教育和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确立,事业规模日趋扩大;整个中心作为政府办学的主导地位得到了提升,成为政府部门加强职成教育指导、管理和服务的中介和桥梁,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客观条件;成教中心还在本区职成教育科研工作、队伍培训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区域化的有效机制,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全区职成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其三,乡镇成人学校的布局调整和功能定位工作进展顺利。结合奉贤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三个集中”的进程,以及“1+2+5”的城镇体系的构建,在以往开展《上海郊区成人教育办学群建设的研究》和《奉贤区乡镇成人学校体制、布局、功能的研究》两项课题工作的基础上,区教育局会同各镇政府对新形势下成人学校管理体制、设点布局和功能定位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理清了改革的思路,形成了进一步加强建设的意见。落实了积极而科学的操作举措。目前,这类学校已从原来的16所调整到了7所,并且理顺了由镇政府主办、区教育局主管的体制,调整和优化了管理队伍,明确了集职成教育包括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定位,还创造性地探索了一镇一校、总校与社区校区整合的办学管理运行机制,资源组合得到了优化,办学实力得到了增强,常规管理得到了规范,成为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智力支撑。

其四,部门和行业办学机构加大了社会化、规范化的推进力度。农广校、工技校、职工培训学校、建设培训中心等部门和行业办学打破了部门、行业所有的局限,发挥了各自的资源、专业等优势,面向社会,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为我区的职工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储备培训和农业服务体系人员继续教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构建开创了新的局面。同时,由于主动参与了社会化培训市场竞争,学员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进一步提升,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

其五,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健康发展。根据“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16字方针,加大了对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支持和管理力度,包括:开展了以“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为主题的风采展示和法制宣传周等系列活动;组织了校院长和档案管理员的岗位培训,建立和完善了办学水平分等定级评估及其社会公示的长效管理机制。与此同时,还会同民政、物价、税务等有关部门,开展了规范登记、常规检查、整改验收、执法检查等工作,使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管理真正步入了法制化轨道,从而有效地遏止了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文化补课等违规现象,有效地遏制了无序竞争,净化了办学氛围。目前,全区这类学校已达到45所,其中A级学校8所,也涌现了一批先进的典型。如:去年我们接受了市教育评估院对A级学校抽查,得到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被市教委作为样板在全市推广。去年培训约3.5万多人次,占全区成人教育事业总量的12.3%以上,涉及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技术教育及社会生活类教育等。

2、学习型社区建设呈现了整体攀升的良好态势。

社区教育蓬勃开展。根据市委、市府提出的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总体目标和部署,结合我区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各镇成人学校都加挂了社区学校牌子,建立了由镇党委、政府领导挂帅的社区学校校务委员会,落实了社区教育的功能和任务。同时,积极扶植了村(居委)的社区教育点,积极培育了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班组和学习型家庭,从而初步形成了以各种学习型组织为基础和载体的终身学习网络,不断满足了广大居民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在大力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中,顺利完成了我区的市政府老年教育实事项目,实现了兴办一所区老年大学和完善南桥、奉城、庄行三所镇老年学校的目标,使老年人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并形成了区老年大学为龙头、镇老年学校、各村(居委)老年分校三级老年教育网络,使全区的老年教育覆盖率和老年人参与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区老年教育实事工程的实施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市教委、市老龄委等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我们始终把创建“学习型”社区,提高全区市民的整体素质作为职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头戏。近三年来,全区近60万人次参加学习、进修、培训,老年教育、妇女教育、农民教育、职工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行业培训等教育蓬勃开展,创建学习型社会正在向纵深发展。

目前,全区7个镇都有社区学校,组织全区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市民参加各自需要的各类教育,推进成人公益性、娱乐性教育培训,去年社区教育培训达16万人次,促进地区精神文明建设。

3、农民市民化培训呈现了项目与职业并举的良好态势。

立足“三农”高度,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围绕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致富的目标,以具体项目为抓手,实施“燎原计划”与“万家富”工程有机结合,广泛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名、特、优、稀”农副产业实用新技术培训,这是我区多年来在农业劳动者教育培训上所形成的一大特色。近年来,根据实现农民市民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改革和发展这方面的教育培训又是职成教育必须研究、探索的一大课题。由此,在继续以各镇成人学校为载体,落实了18个技术培训与推广项目的同时,依托区农广校,实施了区府的万名农民培训实事工程,其完成率达到了143.1%,其内容也转到了以绿色农业、高效农业为重点,并使千余人获得了绿色证书。在此基础上,还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大力兴办了农民职业储备培训和就业转移培训,接受培训的农民达1.5万人次。

为了使这项培训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实效化,从而实现以教育支持来加快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岁末年初时,拟定了《奉贤区农民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及其《操作规程》,明确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训项目指向和以提高就业能力、就业率为目标的培训要求,并落实了办公室和具体人员。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职业学校教育和社会化培训机构为抓手,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坚持以“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为主,让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待岗、转岗社会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就去年各镇成人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培训人数达5万人次。

4、职成教育两级管理、三级办学网络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区、镇两级政府管理全区职成教育,加强规划、指导、督查等职能,发挥主导作用。区、镇、村(居委会)三级适应市场自主办学,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奉贤中等专业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发展又有新的起色。该校作为上海市现代化、示范性的中等职校,顺利通了上海市百校重点建设的评估和部级重点中专的复评,并积极开展了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创建活动,真正成为了我区,乃至上海职教领域的一个亮点。同时又与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等高职院校成功进行了办学合作,为向高职延伸奠定了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更值得指出的是,该校注重教育质量,打造品牌优势,2004年有效控制了校外办学点的参与力度和规模。南桥江海成人学校、奉城成人学校和庄行成人学校是上海市示范性乡镇成校,形成了一批品牌学校和特色专业。

5、深化教学和科研改革呈现了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的良好态势。

组织开展了职成教育系统的第2004年教学论文竞赛活动,极大地提高各职、成校深化教学改革和开展教学科研的自觉性、积极性,而且为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抓手,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搭建了舞台。

更为可喜的是,开展聚焦到职成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开展了国家教育规划课题的子课题研究。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已基本完成了成职教科的《支持教师多元化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成教中心的《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区域化管理机制的研究》、奉贤中专的《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中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和南桥镇成校的《成人学校专职教师一专多能的策略研究》的结题工作。

三、职成教育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目前,我区职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奉贤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深刻转型实际需要相比,无论在培训观念、组织管理、考核评价还是在资金投入等方面,都有相当的差距,与奉贤基本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区域层面上的统筹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建立统筹管理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的综合性机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乡镇成人学校的发展水平不均衡,现代化程度不高;农民市民化培训和弱势群体培训缺乏支持氛围和支持力度;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层次、专业、结构布局尚欠合理,办学的社会氛围并不宽松;等等。

1、政府统筹、多方参与的职成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条块分割,部门各自为政,行业垄断控制性办学制约整体发展,政府部门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发展职成教育缺乏宏观性、科学性。区成人教育委员会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建立统筹管理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的综合性机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镇成人学校建设明显薄弱,发展水平不均衡。镇政府应承担职责与义务不尽到位。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后,仍有1所(青村)成人学校没有解决独立建制问题,各成人学校的编制问题还没有落实,4所(金汇、青村、四团、柘林)成人学校设在社区,对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不便。

3、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设施、设备欠缺严重,简陋陈旧,难以适应高新层次的成人继续教育和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

4、有关职能部门人才培养、培训规划不健全。各镇、委、办、局都应对本部门人才培养及干部培训作出规划,但不少部门缺乏人才意识和培训措施,甚至无规划,人才观念、人力资源开发观念极为淡薄。

5、职业技能教育、就业再就业培训与现有企业用人制度不适应。企业为降低成本,不规范用工,无证上岗,明显降低企业员工素质,但又缺乏有效劳动监察。不少企业忽视在职职工的培训,根据国家规定的职工培训经费不在成本中提留,即使提留挪作他用,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摆不上位置,而有关职能部门又不对企业的职业教育经费作审计监督。“劳动准入制度”推进缓慢。

6、职业技术等级培训与技能考工考核关系没有理顺。培训面难以推开,缺乏开展社会化培训、专业化技能等级考核的良性循环机制。

7、外来务工人员培训未摆上重要位置。尚处在自发状态,缺乏部门协调配合与综合管理。

8、全民学习尚未得到社会响应,整体提高市民素质未受到一些领导、部门的重视。终身教育理念缺乏社会舆论导向。

四、对策与措施:

1、正确树立“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观念。各级领导、部门及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职成教育在全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方面,在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发展新型工业、实现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就业再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等都得依靠职成教育,发展职成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实践,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区政府应将各镇政府、职能部门的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年终干部实绩考核内容之一。各镇政府、各委、办、局职能部门必须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切实落实培养、培训措施。各部门要有专(兼)职分管教育领导和办学干部,加大对企业、行业职工教育和新型农民培训的指导和督查,扎实推进人才的培养和干部职工素质的提高。

2、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多方参与、区镇分级管理的全员教育管理体制。建议将原来的区成人教育委员会更名为奉贤区职成教育委员会(由区教育、劳动保障、人事、财政、计划、经济、建设、商业、农业、妇联、共青团等有关部门及部分行业、集团企业参与),研究解决职成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增强其职能和协调面。各镇建立相应的成人教育协调机构——镇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委员会。

3、切实加大职成教育经费的投入。根据国家规定的经费渠道,必须确保:

(1)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成人教育经费,须有权威合法部门提取后全额划拨成人学校使用,年终必须审计;

(2)全区成人教育经费(沪教委成95第01号文)规定按常住人口(包括外来务工人员)每年1.00元,针对奉贤人口现状及成人学校培训面,应按全区总人口计拨。同时,根据镇成人教育开展状况,镇财政应以1:1配套安排成教经费;

(3)农村教育经费附加中的20%应用于成人教育发展;

(4)每年均应安排职成教育专项(重点项目培训、重大工程)经费;

(5)社区教育为公益性教育,必须有政府适量、稳定的资金投入来保障开展培训;

(6)区、镇政府应安排部分经费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4、进一步整合区域内教育资源。重点建设好部级、市级标志性重点中专,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创新,调整职成专业设置,不断满足奉贤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以社会需求为准则,坚持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并重,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机结合的办学路子,加强与完善区成教中心建设,筹建区社区学院。充分利用区域内大学园区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职成校与各高校的协调与沟通,搭建“双向互动、交流合作”的培训平台,引入高校先进办学理念,延伸培训领域,拓展培训空间。使高校的师资、设备、人文环境、办学理念等优质资源在推进全区职成教育中发挥独特优势。扩大对外合作办学,使我区职成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

5、努力改变镇成人学校建设的薄弱局面。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若干意见》、《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市教委、市农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郊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尽快转发2004年2月区教育局提交给区政府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建设和管理的请示》。各有关部门要在学校建制、编制、经费、基本建设上给予积极支持。必须进一步明确镇政府的管理职责,加大支持、扶持力度,使镇成人学校真正成为本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党员教育基地、科教兴镇基地、社区教育基地。

6、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进一步充分利用各类学校师资、专业、基地等优势,把就业教育、创业教育摆到各职成校办学重点内容之一,由学校专业学科为本转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的办学理念。加大对社会化下岗转岗人员的技能技术培训力度。区劳动部门可将培训岗位向社会公布,分解培训任务到各镇成人学校及社会培训机构,推开培训面。加强就业指导与推荐,促进社会稳定。

7、要充分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素质教育。从入口关上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综合管理,按照谁用工谁负责培训的原则,组织职成学校加大培训力度,经济、计划、建设、商业、公安、综治等部门联席办公,可试行《奉贤区外来务工人员培训证》制度,推动外来务工人员上岗前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行业必备技能教育及法律法规安全教育,确保奉贤劳动大军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

教育调研报告范文篇7

——江干区社区教育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大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高瞻远瞩提出的战略决策。当今人类社会无论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还是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则在于教育与学习。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区在实施“两加快,一统筹”战略,建设大都市中心城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更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对于培育城区人文精神,提高城区品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努力下,近年来我区推进社区教育发展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也受到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2004年被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首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主要的工作和成绩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宣传理念,提高认识

2002年区教育局、区文明办共同策划举办了江干区社区教育论坛,邀请省、市专家作专题发言。区领导、各部门、镇、街道以及基层有关干部参加论坛,初步了解社区教育的概念及其意义,逐步引起重视。2003年部分街道社区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开展了社区教育节和社区教育宣传咨询活动。2004年区教育局与街道联手开展了大型广场社区教育宣传周活动。通过文艺演出、板报宣传、咨询活动、现场书画等多种形式,宣传理念,营造氛围。活动中有180多名专兼职和志愿者参加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参观。还在江干教育网建立了社区教育网页,宣传社区教育,报导社区教育信息和在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先进事迹。通过这些活动和载体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区教育在我区上下渐入人心。

二、构建社区教育三级网络

构建网络是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基础。2003年10月我区社区教育在原成人教育培训中心的基础上筹建并经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社区学院定名为江干区社区学院(筹)。闸弄口街道、采荷街道、凯旋街道在此前后成立了社区学校。基层社区先后成立市民学校,至今全区49个基层社区成立市民学校41个。4个镇则依托成人文化学校,拓展社区教育的功能。全区46个村也均建立了村民学校,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城乡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

三、建立专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工作队伍

我区重视社区教育、成人教育队伍建设。已建立起由专职、兼职和志愿者三部分组成的干部师资队伍。目前全区有专职人员16名,其中区社区学院6名,各镇6名、街道4名。15名干部是由区教育局委派。1名由镇解决。兼职人员主要由各基层社区、村文教委员担任。目前社区文教委员49名,村文教委员46名,共计95名。2004年通过举办两期文教干部岗位培训班,提高了他们的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其余是外聘的师资和志愿者,根据教育活动的内容需求,随时聘请参与工作。

四、制定政策文件,采取措施,推进工作深入发展

(一)近年来我区推动社区教育工作出台的文件如下:

2001年:

由区教育局起草并由区政府下发了《江干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2002年:

区教育局下发了《江干区中小学参与社区共建、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的实施意见》。

2003年:

1、区教育局向区政府报告申请社区教育专项事业经费并经同意按我区常住人口每年人均1元列入财政预算。

2、区教育局起草并由区政府办下发《江干区企业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的实施意见》

3、区教育局与文明办、民政局联合下发《江干区示范市民学校的评估认定的意见》,同时下发了《江干区示范市民学校评估细则》。

2004年:

1、区教育局起草并由区政府办下发了《江干区关于加强社区教育工作,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召开江干区社区教育工作会议。

2、区教育局下发《关于社区教育券发放方法的通知》。

(二)为了贯彻落实有关文件,采取了以下一些举措

1、2002年起,区教育局就分别对闸弄口、凯旋、采荷三个街道派出专职干部到街道承担基层社区教育的指导工作。从近两年半的工作来看,工作成效是明显的,在指导网络建设、活动开展、规范管理等方面都收到一定的成效,也受到街道、社区的欢迎。

2、2002年起全区中小学场地等资源向社区开放。区教育局统一制作铜牌向社会公布,统一印制市民活动卡,大部分学校开放工作比较好,也受到市教育局的奖励。

3、加强对基层市民学校的管理。教育局统一印制社区教育工作台帐,规范基层工作计划的制定,工作过程的记载和年度工作和小结,并通过例会,调研等形式了解基层工作情况,加强工作指导。2004年通过创示范市民学校活动并进行评估,评出十所首批区级示范市民学校,区教育局分别授予铜牌并予以5000元的奖励。这些措施的落实,在促进基层市民学校向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基层社区工作的积极性。

4、2004年试行江干区社区教育券制度。采用学习者自己出一点,社区教育券补贴一点的办法,激励市民参与学习,提高素质。全年共计发放社区教育券16万元,已基本回收。社区教育券主要用于市民三项等培训。1000余名市民受益,其中600名市民通过培训拿到市教育局颁发的结业证。从试行的情况看,收到一定的效果。市民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一定的调动,同时也调动了社区学院和各成校、社区学校的培训的积极性。

五、教育培训活动蓬勃开展,我区成员和市民素质得到提高

随着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的形成,各层面均开展了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区社区学院成立一年来,举办了成人业余高等、中等学历教育11个,学员500余人;面向我区机关公务员开展电子政务培训班9期,360余名学员培训结业;举办“十万家庭网络行”培训,1997名市民通过培训结业;还举办了基层文教干部岗位培训班等等。

各街道社区学校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也举办市民三项培训、中老年书画班、文史知识、外语等各类培训班。市民参与率不断扩大,有些班级学员报满供不应求,还涌现一大批学习积极分子和动人事迹。各基层市民学校也开展了“百场讲座”活动,内容涉及公民道德、法律知识、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健康教育等等。各街道、镇和社区把青少年的教育纳入社区教育范畴,利用暑假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了广大青少年的参与,据统计参与率达到80%以上。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创新。例如:“家门口的陶吧”、“小市民道德论坛”、“青少年模拟法庭”、“我爱家园演讲比赛”,给青少年以很好的教育,也受到媒体的报导。社区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区还出现了一些较为固定的学习型团队。例如:景新社区的书画社、庆春门社区的集邮文化夜校在全市都有点名声。农村成校仅2004年举办成人业余中专学历班学员298名,大专学班学员135名,其它培训班培训人数1690人,还配合镇各有关部门开展各类培训达12500人次。开展农民素质培训有1099名获得技能证书或学历毕业证,大大超额完成区今年下达的200名指标。社区教育活动开展为提高我区城乡人员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区社区教育工作虽然收到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下制约发展的问题,需要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并予以解决。概述如下:

一、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够有效,需加以完善。

社区教育以提高辖区全民素质为宗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落实各级的目标任务,并健全有效机制。目前,街道、镇和基层总体讲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工作的开展主要靠领导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因而在社区教育的人员、经费、场地、设施、工作的落实上随意性很大,个别街道至今尚未建立社区学校正常地开展社区教育。随着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并统一由区管之后,各镇、街道的教育工作重点,应及时转到以提高辖区成员的综合素质的社区教育上来。区政府要起到对全区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落实各级的工作目标责任,建立符合我区、镇(街道)、社区(村)分级主办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和各层面内部协作机制,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我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区自2003年起作为区级层面,每年按常住人口人均1元列入财政预算。这笔经费除了解决区级大型社区教育活动和区社区学院事业经费外,主要用于基层市民学校建设的奖励和江干区社区教育券发放,即推进基层工作的规范化和鼓励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弱势群体的教育培训工作上。与兄弟区相比我区的投入尚存在较大差距,例如上城区是按常住人口每年人均2元的标准列入预算。下城区则把外来人口也列入预算。江干区是个外来人口大区,对他们的教育也关系到我区社会的和谐发展,应该把外来人口列入社区教育经费指标。在镇和街道层面的投入方面也严重不足,较好的镇和街道除场地设施的一次性投入外,社区教育活动的日常经费就很少,而且没有一个制度性的规定。至于城区各基层社区市民学校普遍反映经费难以落实,给社区教育工作和活动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困难。社区教育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除了区级予以投入外,街道、镇也应该给予基层社区教育工作一定的经费保障,并形成制度。

三、落实专职社区教育人员的编制,理顺管理体制。

我区现有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教育专职人员,除社区学院外,其余人员的编制还在原学校。随着中小学定编工作的开展,如何落实这些人员编制,理顺管理体制有利于人员安定,也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西湖区、上城区的做法是派到街道工作的社区教育干部的编制全放到区社区学院。农村成校的编制,兄弟区、县(市)的普遍做法是规模较大的成校,编制独立。最近省教育厅、人事厅的文件规定,农村成校编制控制在农村人口的万分之二。根据上述情况,我区人员编制问题解决的方法可以是采取以下做法:

1、下派街道工作的社区教育专职干部,其编制统一放入区社区学院,由区教育局职能部门对他们进行工作考核,其工资和政策性补贴、年度奖金由教育局发放,其它每月的奖金福利由街道给予解决。

2、农村成校前几年已办妥独立建制的法人单位手续,其人员应从原单位划出并划入成校,同样由区教育局职能部门对他们进行工作考核,其工资和政策性补贴、年度奖金,由教育局统一发放,其每月的奖金、福利由镇给予解决。

四、社区教育三级网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003年10月市教育局批准我区社区学院(筹),但至今仍借用四季青小学场地。进修学校、社区学院新场地已在筹建中,内部规划需充分考虑社区教育的特点、规模和功能。根据市教育局对社区学院的评估指标要求建筑面积要达到4000平方米,在设计上要考虑功能的整合,以便实际使用并能顺利通过市教育局的评估认定,正式批准我区社区学院。四个街道有3个建立了社区学校,其余1个至今未建立社区学校。要加大指导力度的同时,把街道社区教育工作列入区级对各街道的工作考核目标体系。各街道都要整合资源建立社区学校,并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分管领导任主任的校务委员会制度,同时实行分管领导任校长,教育局下派专职干部任常务副校长的社区学校管理运行模式,确保街道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区教育局要对各街道社区学校实行督导评估制度,认定合格社区学校。各镇成校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向社区教育接轨,现阶段成人学校要通过区教育局督导评估增挂镇社区学校牌子。各街道、镇也要加强辖区基层市民(村民)学校的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和完善市民学校,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区教育局要继续实行区级示范市民(村民)学校的评估认定工作,进一步推进市民学校建设。

五、打破条条分割,实现教育资源和教育培训的整合

社区教育是一定区域范围内面向全体成员的终身教育体系。具有社区教育具有“全面、全员、全程”的特征。也就是说教育内容全面广泛,包括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社会生活教育、文化艺术教育、休闲娱乐教育等等;教育对象涉及辖区干部、职工、农民、市民、外来人口等等;培训过程涉及早期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中老年教育等。目前我区在教育资源和教育培训上都存在条条分割的问题。在教育资源上各条线都要基层成立学校。例如;老年大学、妇女学校、人口学校、团校等等,名目虽多其实并不具备必要的人、财、物等条件,而且各条线对下都还要组织考核等,使得基层不得不忙于应付,不但浪费有限的资源而且极大地增加基层的人力、精力上的负担,还会助长了形式主义。

区、街道(镇)、基层社区(村)三级都应该在教育资源和教育培训两方面加以整合。萧山、余杭等兄弟区整合电大、职业培训中心、老年大学等各类教育培训,统一建造一所区社区学院。规模大、功能全,具有极大的教育培训优势,较好地满足辖区各类人群培训的需求。我区应该打破条条分割,建设好江干区社区学院,使之成为面向我区干部、职工、市民、中老年等为一体的上规模、设施新、功能全的一个终身教育平台。

街道(镇)和基层社区(村)同样整合有限资源,建设和完善社区学校、市民学校,把其它各类称呼的学校均纳入其中,成为各层面的终身教育平台。纳入之后各条线在管理上要加强协调和整合,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促进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有序进行,真正起到提高辖区成员和市民综合素质的作用。

六、社区教育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培训面有待扩大

区社区学院成立以来,延续了原成人教育培训中心和进修学校的学历教育的同时,也拓宽了一些培训内容,例如十万家庭网上行。但总体来说,培训面尚不宽,且主要是政府推动的项目。社区教育从培训目标和内容来看,一部分是公益性的,即政府对市民提高文明程度、法制意识、综合素质要求的教育培训活动;另一部分则是公民为了提高自身学历、技能、专长、生活质量的培训,这一部分则应该引进市场机制,作一些有偿的服务。区社区学院更要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深入企事业单位、深入基层、了解需求,搞好课程开发,搞好教育服务不断提高知名度。各镇街道社区学校除了大量开展面向辖区市民的公益性教育培训活动外,也应该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社区学院和各类培训机构的合作,开展教育服务。各基层市民学校则主要开展辖区市民的公益性教育活动,以提高市民的素质,促进辖区的文明建设。通过各层面的共同努力,不断扩大市民参与率。

七、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网络在农民素质工程中的作用问题

我区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初步形成,这是我区提高城乡市民素质的主力军。我区社区学院和农村成校,均有开展教育培训的场地,教育培训的设施设备,还有计算机等专用教室,也有专门的干部师资队伍。社区学院前身成人教育培训中心和农村成校均有10多年的办班培训的经历,不但开展了成人高等、中等学历教育,也开展了10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还与省、市高校,技术学院和职能技能培训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完全有能力承担和组织我区劳动力素质培训和失土农民的技能培训。可是2004年我区失土农民培训却通过招标方式,让民办教育机构承担。据了解,民办教育机构也无专门的培训人员,基本上也是外聘人员,而且在我区并无健全的网络和基地,最后还是租用我区的成人学校的场地设施并由成人学校参与管理来实施培训工作。我区既然构建起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整合培训资源,发挥我区自己网络的作用和效益。

八、加强对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的领导

教育调研报告范文篇8

一、基本情况

我镇参加先进性教育的党员156名。其中在职党员124名,离退休党员32名,退役军人党员41人。所辖6个支部,分别是:镇机关党支部、*老干部党支部、*农技站党支部、*电力站党支部、*信用社党支部、秦皇岛市现代科技学院党支部。

各支部党员状况如下:

镇机关党支部有党员109名,其中35岁以下的64人,35岁—45岁的25人,46岁—54岁的15人,55岁-59岁的19人,60岁以上的33人。退休人员7人,二线人员9人,退役军人41人。大本以上4名,大专的33名,高中中专的45名,初中及以下的27名。

*老干部党支部有党员22名,其中55岁—60岁的1人,60岁以上的21人。全为离退休人员。有4人长期卧病在床,经常到外地子女处居住的3人。高中中专的1名,初中及以下的21名。

*农技站党支部有党员5名,其中36岁—45岁的1人,46岁—54岁的1人,55岁--59岁的1人,60岁以上的2人。退休人员2人。高中中专的1名,初中及以下的4名。

*电力站党支部有党员6名,其中36岁—45岁的2人,55岁—59岁的4人。高中中专的6名。

*信用社党支部有党员4名,其中36岁—45岁的2人,55岁—59岁的1人,60岁以上的1人。退休1人。高中中专的3名,初中及以下的1名。

秦皇岛市现代科技学院支部有党员10名,其中35岁以下的6人,46岁—54岁的2人,60岁以上的2人。大本以上5名,大专的3名,高中中专的3名。

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淡薄,带领群众前进的能力不强,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一些党员发展经济的意识不够强,缺乏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有的党员思想不开阔,缺乏开放、创新意识和现代经济、科技、文化知识,缺乏干事创业的气魄和胆识,发展经济的欲望不强烈,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共同富裕的本领。

2、一些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有的甚至软弱涣散、不起作用。一些濒临破产、解散的企业单位的党支部长期处于瘫痪状态,下岗党员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党组织生活不够正常。

3、非公党组织发展党员难。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流动性大,缺乏骨干党员,党组织活力相对比较薄弱,群众心存顾虑,因而不热心向组织靠拢,使发展党员工作受到影响。

4、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的情况,还缺乏有效措施。

5、对于开展先进性教育存在的困难是:离退休人员、二线人员,居住分散且年龄较大,不易召集;老干部党支部部分人员年龄大,体弱多病,可能不能集中学习。是否能让这些人员将来在农村参加学习或者通知他们自学,最终写出学习终结即可。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深层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党委对抓党建的意识不够强,认为只要抓好了经济,其他一切问题也就可以解决好了。二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尤其在企业,对执行党组织有关制度力度不够,组织生活不够健全,“”难于落实,非公企业党员流动性大,建立固定党支部很难,党建指导员工作开展不到位,农村党员的思想觉悟和党性观念不够高,造成工作难于开展。三是党委对党组织活动情况检查工作不到位,检查工作少,深入基层少。四是对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力度不够,不利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五是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复杂多样,老板和雇员的背景和心态不一,党组织活动难于正常开展,增加了在非公企业发展党员的难度。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损害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经常性教育和适当的集中教育相结合,是我们党解决自身、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历史使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举措。全体党员要按照镇党委的要求,积极投入到这一活动中来,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为我镇的大发展、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三、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关键。只有结合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强身健体。那么,在我镇机关的党员干部队伍中,哪些是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呢?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在当前机关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上还存在以下问题,应着重加以解决。

1、工作滞后,工作标准不高,工作在低水平徘徊的问题。作为一个在经济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等诸多工作中开展较好的乡镇,我们并不是作的尽善尽美,还存在社会稳定,调整产业结构,引导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问题,为此,我们要勇于正视。客观地说,近几年来,全体党员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克服各种困难,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因为在许多方面的工作中,我们还受到诸多客观的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在许多方面的工作中,我们还没有达到上级党委对我们的工作要求,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还不够认可。责任共负,风险共担。这些问题,不仅仅在领导班子成员身上存在,在普通党员身上也存在,需要我们在保持先进性教育中很好地认识和解决。

2、盲目自满,自我感觉良好,忽略自身工作不足的问题。我镇党员队伍总体上是好的,在历史上经受了多次大是大非、恶劣环境和艰巨工作任务的考验。但是,一支队伍不会永远一成不变,如果思想意识不能保持经常更新,政治素质不能保持经常锤炼,纪律作风不能保持经常增强,工作下滑就是一种必然。如果我们总是躺在功劳簿上睡觉,如果我们总是沉浸于曾经的辉煌中不能自拔,如果我们总是满足于固步自封的自我评价,我们就会在别人的发展和进取中被淹没。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群众更不会满意。

3、切实解决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的思想僵化和理论知识肤浅等问题。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不思进取,缺乏责任感和紧迫感,缺少干大事、创大业的激情与追求等问题;解决一些党员干部暮气沉沉,丧失人生前途和目标,缺少以单位为家、以单位为荣、单位辱我耻、单位荣我荣精神的问题;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中思想僵化保守,习惯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开展工作,缺乏敢闯敢试、敢担风险的勇气和决心等问题;解决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掌握政治理论、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等方面知识肤浅,执法水平不高,法律知识掌握不深入、不系统、不全面,指导工作不力,能力和素质还不完全适应基层工作要求等问题。

4、切实解决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中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上存在的作风飘浮、纪律涣散和为政不廉的问题。一是认真解决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的等问题,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二是解决工作作风飘浮,仅靠听汇报、发文件指导工作,光说不做,虚假浮夸,工作不落实等问题;三是解决一些同志工作作风涣散,不思进取,人心不思上,工作没新思路,没有新见解,工作推着干;四是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廉政建设标准不高,自律意识不强,私心较重,要求不严,甚至违纪违法等问题。

5、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存在的“散”、“淡”、“软”的问题。一是认真解决个别基层组织党内生活不正常,不能按照镇党委统一安排抓好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支部缺乏吸引力、凝聚力和工作魄力的问题;二是认真解决部分党员先进意识淡薄,混同于一般同志,履行党员义务不自觉,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等问题;三是认真解决基层党组织存在的软弱无力的倾向,对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战斗力不强,战斗堡垒作用不明显等问题。

四、加强领导,严密措施,务求教育活动收到实效

1、转变观念,深化对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认识。

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党的工作要靠党员去落实,党的执政地位要靠广大党员去维护。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提高党员的素质,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好“四个原则”,即坚持学习实践“**”重要思想原则、坚持注重针对性原则、坚持自我教育和组织帮助相结合原则、坚持注重实效原则,使党员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先进性,使我们党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

2、抓好固本强基工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要把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开展固本强基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员在固本强基工程中的骨干和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工作发展。一是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一把手”。要把那些靠得住、有水平、有魄力,受群众拥护,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推选为“领头人”,提高支部书记的公认程度和整体素质,为党的领导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切实抓好基层党支部内部建设。有针对性地对“软、弱、散”党支部进行思想、组织、作风整顿,该充实的充实,该调整的调整,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三是抓好各党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把年轻有文化的党员培养成优秀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后备干部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大发展和培养后备干部工作力度,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3、适应形势,加大对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力度。

要把学习实践“**”重要思想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保持党员

先进性教育活动始终,努力提高党员素质。一是加强党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要组织党员系统地学习思想、同志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论述,学习新党章、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和其他相关文件、文献,引导广大党员按照“**”的要求和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检查自己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组织纪律、思想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现实表现,找出存在问题,努力加以解决。二是创新教育学习形式及内容。要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工作岗位的需要,因人施教,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专家辅导与典型引路相结合的办法,认真抓好党员业务知识、生产技能的培训工作,全面系统学习市场经济、管理科学、法律等知识,促进党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三是抓好党史党建教育的阵地建设。要从制度、场所等方面入手,加强党员教育学习的阵地建设。四是抓好典型人物教育。要以先进典型人物事例教育广大党员,用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并在工作中注意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从而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实践“**”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

4、完善制度,不断加强党员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要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巩固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在坚持现有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党员队伍中出现的新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抓好督促落实,着重加强以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为主的各项制度建设。二是严格对党员进行管理。要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坚持和完善“五个一”制度、“”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培养和考察积极分子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努力提高党内生活的质量,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制,根据实际情况,量化指标,并定期组织民主评议和考评。建立和完善主要党员领导干部抓党员队伍工作的措施,保证将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到各单位工作统筹安排,通盘考虑,及时解决党员队伍的实际问题。特别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建立外出党员报告制度,外出党员与所到地方和单位党组织联系制度,所在党支部联系检查制度,等等。三是严格对党员进行监督。要进一步严格党内监督,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法律、行政、群众、舆论等监督作用,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能。要疏通出口,进一步加大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以净化党员队伍,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

5、创新思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当前加强党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一个永恒主题。一是创新思想观念。共产党员要做实践“**”重要思想的模范,做牢记“两个务必”的模范,积极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去,带头带领群众奔康致富,自觉维护党、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做与时俱进,学习创新、公道正派的楷模。

6、围绕大局,促进发展,推动党建工作上新台阶。

教育调研报告范文篇9

一.关于20*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

1.宣传教育形成制度,宣传内容进一步贴进群众,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年初一开始,我们认真总结过去在宣传教育方面出现的弊端,多次召开局务会议,专门研究和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形式,宣传内容,把计生宣传教育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争创新农户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建立和完善了计生宣传品发送网络。以县计生局宣教股牵头设立了计生宣传品发送站,乡村确立了计生宣传品发放员,明确计生宣传品发送责任制,确立各级计生办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亲自督办,宣传干部具体负责,和把图书角,室,文化大院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二是计生部门主动出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打好宣传教育总体战。去冬今春以来,我们与县剧团电影队,科技文体局联手,创作编写了《劝婆》,《生男生女一样好》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节目,配合县委开展的“三下乡”活动,宣传演出26场。计生《劝婆》节目在全市文艺宣传汇演中获得第一名。各乡镇组织文艺宣传队,开展丰富多彩的计生文艺宣传,受教育群众达10多万人次。三是我们与教育,县新闻媒体联姻,开辟计生宣传品发放新图径。和教育部门联合,在全县城乡中小学共为学生发放计生法律,法规知识2万册,计生宣传品3万册,让每位学生都成为国策教育的小小宣传员。此外,计生局与电视台,*县报开辟了计生知识宣传专题栏目。下社镇,金城镇投资上万元,在公路交通要道竖起了国策门,在群众集中和商业繁华地段,还建立了国策墙,粉刷了耳目一新的宣传标语。通过采取各种宣传手段,使人口计生政策,人口计生知识覆盖全县城乡,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入脑入心。

2.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进一步落实。从三月份开始,全县组织了县乡村三级计生干部,在全县乡村开展了大张旗鼓的计生奖励政策大宣传,再发动。在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的基础上,由村民申请,村级申报,乡镇调查,县计生局审校。对今年新增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4+1”奖励扶助对象进行了再次摸底登记。经过进百村,入万户两个月紧张工作,全县共摸出符合奖励条件的对象共有734户,12*人。其中独生子女563户,999人;退二孩户;双女绝育户4户;国家奖扶152户,168人。所需资金全部到位。按照奖励扶助政策的工作程序,计生部门和各个乡镇进行了走访群众反复调查,逐级公示。九月底已落实到每个受奖励家庭对象。同时,还落实了12名20*年中考加分的计生家庭户。在落实奖励扶助政策当中,金城镇党委高度重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计生专干直接抓,全镇共摸出“4+1”奖扶对象82户158人。通过奖扶政策的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全镇人口计生工作的蓬勃发展。

3.以落实长效节育措施为主要内容的优质服务活动扎实推进。落实长效节育措施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有效手段。年初,县计生局吸确提出:把开展优质服务,落实长效节育措施作为县乡全年人口计生工作目标现任状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在去冬今春大打了为期三个月的以上环,结扎,征收社会抚养费三个硬仗。全县共组建了六支手术队,深入到12个乡镇,完成上环任务4017例,结扎任务4*例,其中双女结扎户13例。效节育措施的落实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双女结扎户在我县实现了零的突破。其次是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按照市计生委的安排,从今年起利用“斯利安”药物,在全县实施“出生缺陷干”工程,从3月份开始,组织了县乡村三级计生服务人员深入各乡镇和所有的行政村,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计生知识大宣传,对符合政策生育准备怀孕的育令妇女进行一一摸底调查,跟踪免费送药。九月底,全县已发放“斯利安”药品320份。第三结合妇女生殖道感染普查工作,全面开展了“三查两补一治疗”活动。县计生局成立了领导组,技术组。一个是以县服务站为座诊的服务组,专门为县级机关和金城镇的育令妇女检查治疗。一个是以流动服务车为主的技术服务组,开展下乡巡回服务。九月底,下乡服务巡回开数达102天,服务人数3*6人次,其中查环1633人,上环92人。通过普查工作发现患有生殖道感染的185人,查出子宫肌瘤35人,卵巢囊肿28人,正在接受治疗。杏寨乡抓住春播前这段有利时机,由分管领导带上计生服务人员和妇科检查仪器,吃住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奋战一个月,全乡查环850例,上环42例,查出6名患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疾病的妇女,使他们到县以上医院得到及时治疗。

4.基层基础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服务功能显著提高。为了实行政企分开,投资280万元的县计生服务大楼九月份破土动工,大地封冻前,基础工程全部完工,20*年10月投入使用。县乡村三级计生人员业务素质受到很大提高。一年来,有100多名村级服务员先后到县市进行业务培训,县局和县计生服务站共有8人先后到省,到山工东、南京人口学校培训。计生局组织各乡镇长去右玉取经参观后,进一步加快了乡镇服务所建设步伐。义井乡在机关房屋紧张的情况下,对乡直机关采取合署办公,干部职工合并宿舍的方法,保证服务所的用房,由原来不足60平米增加到130平米,下马峪、大黄巍、镇子梁、南泉等乡镇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新增了B超、手术床等妇科检查仪器,重新更换了计生牌面。从而使基层基础工作更加扎实、更加完善。

5、社区组织建设推动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与服务一直是全县计生工作的难点,为此,我们在狠抓社区组织建设的基础上,主动与公安、工商、劳动等部门对全县流动人口进行了广泛的摸底调查。通过摸底调查,开展了宣传教育、政策咨询、生殖保健等各种服务,有力地促进了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服务工作,同时大大增强了流动人口和我们的情感。一年来,共为流动人口宣传服务2万人次。浙江籍在我县经商的的唐小银通过计生政策的宣传,主动要求到县医院做了绝育手术。通过入户调查,现已摸清全县流出人口共有24517人,其中14*人流出省外务工经商。流入人口17575人,这部分人80%是来自本县生存条件较差的山区和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农村。他们由户籍地流入县城后,主要从事务工、经商第三产业。根据摸底调查,全县以社区和乡镇为单位,为流动人口建立了专门婚育计生管理档案。春节过后,全县重点抓了流动人口的发证验证工作。特别是三月份,全省流动人口清查验证电视电话会议后,我们按照省综治委八单位联合文件精神,对流动人口利用信息反馈,实行双向管理。流入人口建档率达76%,持证率达73%,验证率达74%,服务率达85%。

6.社会抚养费的管理和使用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20*年全县共征收农村社会抚养费362万元,下发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书和送达书689份,起诉26户。我们在征收农村社会抚养费当中,主要以乡村干部为主,县人民法院配合,全县一律使用全省计划生育专用发票。以乡镇征收统一上交县计生局,然后由县计生局上交财政。全县各个乡镇都建立了专帐,做到专款专用。

7.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氛围进一步形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一年来,我们积极协调公安、工商、劳动、卫生、教育等部门狠抓综合治理工作,充分发挥其人口计生部门的职能作用。与县人口计生领导组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和出台了综合治理人口计生工作的联合文件,开展了四次大规模的督查活动,这在计生工作史上是从来没有的过的。除此之外,计生局每月派出有关人员,深入各乡镇进行业务指导。通过督查、协调、指导,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氛围在全县正在形成。

总之,20*年我县的人口和计生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如:部分乡村领导和成员单位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仍然不高,厌战畏难、盲目乐观思想较为突出;宣传教育效果不明显,开展经常性工作机制沿末健全,依法行政不够严格,社会抚养费征收率低,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有待加强,技术服务水平仍然不高,村级工作比较落后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二00七年的工作思路

20*年是“*”计划的第二年,也是我县推进五大创业工程,实现全面振兴目标的关健年,做好明年的人口与计生工作,意义十分重要。为此,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不动摇篮,创新工作思路和转变工作方法,加强能力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努力开创我县人口与计生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和谐*县努力工作。

1.深化宣教工作。、继续推进人口文化大院、图书室、文艺宣传队的三项建设工程,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努力把普及计划生育宣传栏,每个行政村必须保证有3-5条醒目的计划生育标语,每个已婚育令妇女必须有一本“一法三规一条例”和三本计生小册子。让群众在政策上真正知道少生受奖,超生受罚,使育令群众计划生育政策和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达到70%和90%以上。

2.建立经常性工作机制,落实好长效节育措施。做好育令群众的孕前检查,定期发放避孕药具,采取有效避孕措施,这是有效控制计划外生育特别是多胎生育的重要保证,也是开展创建三无活动的有力措施。在新的一年开展的优质服务活动中,进一步落实好长效节育措施,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要坚持落实一孩上环、二孩结扎,对象就是任务。要把出生率、多胎率,长效节育率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以内。

3.严格依法行政,做好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和奖励政策的落实工作。要坚决制止和废除乡村制定的以扎代罚土政策。严格执行省《条例》,在新的一年里,要继续会同公安、法院、乡镇联合出击,在全县范围内大打一场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攻坚战。征收率和兑现率力争达到90%、60%,逐步扫清历史欠帐。同时,要继续抓好农村计生家庭奖扶政策的落实工作,坚决做到该享受的一个不漏,不该享受的一个不多。

4.继续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与服务工作。20*年,要把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纳入常住人口范畴,实行亲情化管理与服务,努力做到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使他们与常住人口一样,享受到政策上的温暖。

教育调研报告范文篇10

最近,笔者采取召开离退休干部党员座谈会、与一些离退休干部党员个别谈话等方式,对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教育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我市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特别是中组部中组发*号文件及省委组织部、老干部局闽委组通*号文件精神下发后,我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制定下发了南委组综*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各级党组织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基本做到生活政治待遇同落实。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从离退休干部党员自身来看,一些离退休干部党员有松懈思想,认为自己为革命奉献了大半辈子,到了离退休下来的时候,认为自己什么都退了,对党内和社会事务逐渐失去了热情,只想清静安闲度晚年,个别人把参加组织生活看成是负担,党费靠要,开会靠叫,有的能走能动常年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甚至极个别离退休干部党员为不缴纳党费或少缴纳党费转移组织关系,成为有名无实的“口袋”党员,个别的还要求退党。从党组织方面来看,一方面是思想重视不够。部分党组织认为离退休人员参加组织生活可有可无,与离退休干部党员联系、沟通少,有时过组织生活、开展活动也不通知离退休干部党员参加。对离退休党支部和离退休干部党员反映的问题,不能认真及时地帮助解决,对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管理标准不高,满足于不出现问题就行;另一方面是教育方式不活内容不实,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调动不了离退休干部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如果不能较好地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对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进而会影响到我市党的建设,影响到全市改革开放的进程。对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管理工作,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从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党员工作的特点和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和改进。

一、健全机制,加强领导

离退休干部党员党组织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是一个特殊的阵地。要改变过去认为把离退休干部党员生活待遇抓好就行了,党组织建设让离退休干部党员自己去管的片面认识。应该把重视不重视这项工作作为一级组织和干部讲政治、讲大局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标准,要做到“思想、认识、感情”三个到位。要下气力抓好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组织建设。要严格贯彻执行中组部中组发*号文件及省委组织部、老干部局闽委组通*号文件精神,认真实施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制定下发的南委组综*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一是要建立健全离退休干部党员党籍管理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学习制度等相关教育管理制度,做到离退休干部党员心中有数,有章可循,主动参与,乐于接受,从而形成科学规范的离退休干部党员管理机制。二是党组织要在组织机构、工作方式、教育载体上进行创新,把离退休党支部工作列入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机关党总支、支部没有建立离退休党支部和党小组的,应尽快地组建离退休党支部和离退休党小组。努力把离退休党支部建设成为离退休干部党员之家,并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好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稳定离退休干部党员队伍。三是要做到了“四个统一”、“四个保证”,即:离退休干部党员同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评比,在具体抓落实中,保证制度落实到位、保证活动经费到位、保证必要的活动场所、保证必须的学习材料。四是党组织在党员离退休前要派人与之谈话,详细了解其离退休后主要居住地及生活安排等情况,根据实际,结合本人自愿,根据《党章》等有关规定,本着有利于离退休干部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和发挥作用的原则,合理接转离退休干部党员组织关系。如长期住在外地,则可把关系迁往居住地居委会(社区)或村委会;如老党员较常外出,且时间较短,关系可保留在原居住地,并指定专人与之保持联系。外出时间在六个月以上的,应把组织关系转到临时居住单位或居住地党组织。保证每一个党员无论到那里,都有组织关心和管理。

二、强化教育,严格管理

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教育,党组织要注意改革创新,使党组织生活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喜闻乐见,在活动中达到教育的目的。一是对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要进行正面引导,坚持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教育工作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二是变读报式为引导式、讨论式,可采用报告会、座谈会、学习讨论会、组织生活会、谈心活动、组织学习先进事迹等灵活多样的方法,结合本部门、本单位优秀党员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讲理想,讲奉献,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或围绕一些身边发生的现象为主题,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结合党的方针政策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三是变封闭式为开放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对党员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可组织一些专家讲授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形势教育;也可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外出参观考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情况等。四是离退休干部党员不同于在职党员,对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管理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根据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本着简便易行,宽严适度,便于坚持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项行之有效的党员管理制度等。五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加强组织观念和党性锻炼。对不能按要求参加组织生活的老党员要区别对待,如果是身体原因,则要予以关心、帮助,并及时传达会议精神;如果是思想问题,则要派人进行个别的思想工作,了解情况,帮其解开疙瘩;对拒不缴纳党费,思想消极,不思进取,经多方工作仍不改进的,则应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畅通出口,以提高离退休干部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三、改进方式,关怀到位

党中央和中央领导提出要切实关心爱护党员和基层干部,特别是要帮助老党员解决实际困难。要在政治上多关心,思想上多沟通,生活上多照顾。对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沟通,实行人性化服务,为离退休干部党员提供一个舒心的环境,把他们牢牢吸引在党组织周围,使离退休干部党员自愿接受党组织的教育,自觉服从党组织的管理,促进基层党组织的和谐建设。一要主动关心,组织上,在干部党员离退休后转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或编入离退休干部党小组时可以开展“三个一”工作,即开一个欢迎会,谈一次话,搞一次家访,让离退休干部党员有一个到“家”的感觉,体会到组织的温暖。生活上,要针对离退休干部党员晚年生活的特点,以他们“所思、所缺、所急、所难”为重点,通过开展“进党员家、知党员情、解党员难,暖党员心”活动,积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做到“三访”,即:电话询访,坚持每月定期、不定期电话交流,做好相关跟踪服务工作;登门探访,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离退休干部党员,采取送书、送报、送资料的方式,现场辅导离退休干部党员学习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等;慰问走访,每逢重大节日,要组织干部对年老多病或生活困难的党员进行慰问走访。思想上,要坚持谈心制度,善于观察和经常分析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思想情绪,发现有倾向性的思想问题要及时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让他们时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的强烈责任。政治上,单位的重大决策出台、每年年终等时候邀请离退休干部党员回到单位,向他们通报工作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觉得自己人离心不离,时时刻刻关注着单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