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艺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06:30:33

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范文篇1

一、化学教学艺术的学科基础化学教学艺术是化学教师以其特有的专业修养和个性特征,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升华而形成的一种特质。也就是说,作为学科教师群体应当是受过专门职业训练的、掌握渊博知识(化学专业)、懂得教育科学和教育方法、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的、能为人师表的专家群体。化学教师应当利用前人的发明成果,并遵循科学育人的规律,从事青少年心灵品格的培养、塑造工作。

即化学教师是通过化学教育,教学活动,充当教书育人的“经师”与“人师”。因此,化学教师除了应具备自主性、好奇心和开放性的一般品格以外,还应具有本学科及其教学本身的特殊品格,这就是化学教学美的内涵。实践表明、化学教学艺术的学科基础是多元的,而其核心是化学学科美和化学教学现实美的和谐统一。

二、化学教学中的美学化学教学美是化学学科自然美与教学的现实美相结合的产物,是化学教师心灵与行为规范的一种体现。化学教学中的美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化学科学美;二是化学教学美。

教学艺术范文篇2

1.教学艺术啥模样

教学艺术形成不仅指个体教师教学艺术的形成过程,也指教学史中,人类教学艺术的形成过程。从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到杜威的“从做中学”;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到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人类的教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教学艺术水平也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

教学艺术形成是教师的主体性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自然表现。人的生命本质就在于人能够不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对自我生命实现不断的超越。超越的过程是一个应然不断代替实然,理想不断代替现实的过程。人正是在这种过程中,不断体验着人生的乐趣,实现着人生的价值。教师正是在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否定过去教学经验的过程中、冲动中,实现着教学艺术的磨炼与提高。没有这种人生的冲动与生命的激情,教师教学艺术的形成就会缺乏动力。

教学艺术绝非一种简单的教学技能,它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我们不能仅重视训练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应追求一种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德、识、才、学各个方面都提高了,教学艺术才能有表现的良好功力。

由此可见,教学艺术形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包含着观念体系的形成、实践意向的形成、实践能力的形成以及保证它们得以体现的人生态度、社会情感等品质的形成。

形成教学艺术的过程,就是教师学会把自己的经验、理解、智慧、困惑、问题等融入到教学的过程。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更多地是一个客观的学习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学习客观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一定的应试性,与他们的生活,与他们的兴趣关系不是很大。为什么学生对现在的教学兴趣不大?教师对它的兴趣也不大?这主要是教学不能很好地体现师生的经验、师生自己的理解,不能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较好的发挥。一般而言,越是年轻的教师,教学的客观性越强,主观性越差。什么时候教师把自己的体验、感受融入到教学中,而且越来越多,什么时候教师就开始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

2.教学艺术为了啥

教学充满生命活力,教学变成学生发展的精彩活动

教师形成教学艺术的目的之一就是使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使教学变成学生获得发展的精彩活动。只从技术、模式的层面考虑问题,教学就会死板,缺乏活力。只有当教学达到艺术的水平,它才会呈现出不拘一格、生动活泼的局面。富有程序化、技术化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可以掌握的,这在教学艺术形成的初期是不可缺少的。但当教学艺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就应突破教学模式的束缚,灵活机智地去把握教学。从无模式到有模式,再从有模式到无模式,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优化教学认识方式,影响课程运行的价值

教师形成教学艺术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优化教学认识方式,它直接影响着课程运行的价值。教学过程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源,但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去挖掘,教学艺术在于在教学中把课程资源挖掘到最充分的地步。教学中,一个班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为课程实施做出贡献,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掌握教学艺术的教师可以从教的方式探求实施课程的最优方式。从教学历史进程来看,人们一刻也没有放弃过对最优的教学认识方式的追求。教学模式的产生是人类追求最优教学方式的结果,即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最优化教学方式。这种做法容易产生教学方式方法研究中非此即彼的对立,会形成许多偏颇。因此,我们要鼓励教学认识方式的多样化、多元性探索,广大教师应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探索。一是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认识方式,二是要从实践中提炼富有创新的教学经验。一个教师一辈子只靠一种教学方法“包打天下”是行不通的,因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教师自觉掌握各种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运用自如。同时,教师应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中进行综合优选或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教学艺术的形成过程既是形成各种有效教学方法的过程,也是对教学方法进行重组改进的过程。

3.教学艺术因为啥

人的可持续性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必然要采用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它对传统的发展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可持续发展包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人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为了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许多人对自己的前途缺乏系统的规划,没有长期与近期的发展目标。人应当从态度上“拒绝平庸”,为自己的发展设计好蓝图。

其次,要有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受传统影响,许多人总是把人生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学习——吸收阶段,第二阶段为工作——谋生阶段。人们在完成第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以后,一般很少继续学习。许多人仅仅把工作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这种境界是比较低的。

再次,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许多人把个人的发展定位在个人功利的获取上,而没有把它社会化为一种体现个人生命价值,实现人格完善的途径;还有一些人在发展中不注意身心健康,只考虑今日的发展,不考虑明日的发展,从而不能实现一种可持续性发展。教师不仅是文化科学知识传播的主体,同时也是文化科学知识创造的主体,这就要求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实现自己的长期、不断发展。

教学艺术形成的过程就是教师使自己的整体素质获得不断提高的过程,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教学艺术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教师专业化理论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缺乏正确的专业意识,这是其教学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使教师形成正确的专业意识,有利于他们提高教学水平,这是教学艺术形成的前提。因此,教师专业化理论是教学艺术形成的重要的理论基础。

近一两年,教师专业化在我国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专业化”成为教师教育领域普遍接受的一个术语,或者说已经成为教师教育中的核心概念。教师专业化为我们探索教学艺术形成设立了必要的学术背景。只有承认教师是一个专业,教师教育需要专业化,才能使人们去钻研教学的奥秘,探索教学规律。这种探索不仅是在科学的角度,而且是在艺术的角度进行的。

4.教学艺术咋形成

教学艺术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对象的过程,它需要一个支持探索,鼓励创新,你追我赶的学术氛围。科研兴校作为一种学校发展的理念与策略,抓住了“学校发展的本质是教师的发展,教师发展需要科研”这一关键,因而,教学艺术形成的基本氛围是科研兴校。科研兴校是指通过广大教师的科学研究,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从而实现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与学校发展三位一体的目标。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提出了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

钱伟长先生曾说,教师必须搞科研,这是培养教师的根本途径,不搞科研,忙着捧书本上讲台是上不好课的,因为你没有自己的观点,不会选择内容。今天,我们不仅要提研究性学习,而且要提研究性工作。因为我们面对的工作、局面越来越复杂。不研究工作的性质、工作开展的过程、工作计划、工作组织环节、工作评价等问题,我们就不可能把工作做好。教学是十分复杂的活动,是对人的一种工作,教师只有研究教学,研究构成教学的要素,才能把工作做好。研究性工作是教师形成教学艺术的关键。

科研氛围不只是由学术大家来营造的,它主要取决于在普通教师身上生发的一种科研活动与激情。不能小看构成文化氛围的这种活力,这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这种富有活力的科研氛围当中,教师的智力劳动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这种生生不息的科研氛围,正是教育名人辈出的希望之所在。在科研兴校过成中,我们应当对于构成科研氛围的活力给予必要的重视。

教师要正确认识教育科研对自己发展、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变成研究性工作。首先要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选好题,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5.教学艺术三策略

行动研究

所谓行动研究法就是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一般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教师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并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行为,从而获得自身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在实际操作中,行动研究一般是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的。

教学艺术形成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对理论运用的自觉性、经验的积累以及经常的反思与总结。传统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是经验主义的教学法,缺乏理论运用的自觉性。许多特级教师成功的经验表明,教师要形成教学艺术,就必须学习并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因此,行动研究法在教师形成教学艺术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理论是应用理论的前提,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业务提高主要指学科知识的提高。但有关研究表明,教师的学科知识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是低相关的态势。而教育理论却是教师普遍缺乏的,它是教师教学活动赖以顺利开展的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在教师教学艺术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主要包括:理念性知识,主要指教师的现代教学观;策略性知识,主要指教师设计、组织教学的知识;相关性知识,如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如现代教育技术等。

反思性教学

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也意味着他们应具备一定的实践理性,即善于对实践问题进行一定的理论思考。实践理性是教学实践主体主体性精神的充分体现,即教师在实践与理论两方面都表现出了很强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实践主体只有不盲目、有计划,才能在教学中表现出一定的理性。理论的理解靠理性,理论的产生也要靠理性。理论主体在一定的理论理想的鼓舞下,去掌握理论,去创造理论。实践主体在理性的自觉行为中,去践行自己的理论。当理论与实践统一在一个主体身上时,理论与实践便出现了很好的契合。与纯理论思考者不同的是,实践性思考者内涵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它是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结合中去完成社会使命的。对于他们来说,理性是实践的开始,也紧伴随着实践。实践结束了,理性有可能还在延续。他们是在理论与实践中创造着自我,实现着自己完美人格的发展。教师在形成教学艺术的过程中,要增强自己理性的反思意识与能力,应具有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的意识与能力。扩大教师的教育视野与理论胸怀是培养他们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前提。

群体研讨

在教学艺术形成中,必须形成教师共同参与的培训制度或模式,要营造良好的研讨氛围。群体劳动效应,即教师在积极上进的群体中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向上的行为。教学艺术形成问题,不能孤立地从单个主体的角度去考虑,而应当从群体教师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在群体中,教师才会你追我赶、互相观摩,共同提高。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在一个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校长的带领下,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探索,一批教师的教学艺术在逐渐形成,产生了像刘可钦等这样在全国有影响的青年教学专家。

群体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为个体教学艺术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在现代社会,任何个体教师教学艺术的形成不能不受到其他教师教学艺术表现方式的影响。即使是著名教师教学艺术的形成也离不开这种方式。魏书生出了名以后,应邀四处讲学,他在给别人讲教学之道时,他自己未必都是输出,而无输入。首先他在给别人讲解时,他的思路更加理清;他对自己的理论更加充满自信,听众就是他的理论的最好验证者;同时,别人意见的反馈对他又是一个很好的启发,这是进一步完善自己理论的一个重要机会。

(王升,教育学博士、教授、石家庄师专副校长;刘晓鹏,副教授,石家庄师专外语系主任)

本文学术看点

教师要有不断否定自己过去经验的冲动

我们不能仅仅重视训练教师的教学技能

掌握教学艺术,需要形成教学智慧

把自己的体验、感受融入教学可成为艺术

让教学充满活力,让教学更加精彩

从技术、模式层面考虑问题,教学死板,缺乏活力

教学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挖掘

一个教师一辈子只靠一种教学方法“包打天下”,行不通

人应当从态度上“拒绝平庸”,为自己的发展设计好蓝图

仅仅把工作作为谋生手段,境界比较低

不搞科研,忙着捧书本上讲台是上不好课的

不仅要提研究性学习,而且要提研究性工作

研究性工作是形成教学艺术的关键

教学艺术形成需要对理论运用的自觉性、经验的积累以及经常的反思与总结

教学艺术范文篇3

一、情感导入与文本的情感基调融合

心理学表明,学生对事物的感知一般凭借直觉,并非理性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感情的引导与调节,尽可能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造成双方情感的共鸣,最好不要“反刍”不要倒学生胃口,严防造成学生的“感情饥饿”。而注重新课的导人和情景的设计,便是教师调节学生情感使之与文本情感融合的有效途径。《人是什么》一文是赵鑫珊先生的经典论作。全文引述了中外哲学家、文学家对“人是什么”的回答,然后又转换角度,以文学的眼光看人生,根据过去、未来、现在的人生经历,做出对人生意义的解答。我首先引用希腊神话中的“斯芬克斯之谜”来导入:有一种生物,它早上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下午三条腿走路。接着引入课文,本着学生对于猜谜的兴趣,开始介入“人是什么”的思考。后来,我又引入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匣子》这个故事:潘多拉受命于宙斯前来惩罚人类。当其打开神秘的匣子、疾病、瘟疫、灾难、洪水、战争等一齐冲向人间,潘多拉恍恐之间,盖上匣子,却将“希望”藏在了里面。由此,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带着自己的遐思冥想,带着自己的好奇与兴致分析爱因斯坦、雨果、加缪、歌德、康德、孔子等对人的诠释,从而探索人生的意义。这时,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有机地交融在一起,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二、过程设计与文本主旨的挖掘相吻合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要和谐,科学再现“生死爱”文学的三大母题。诸如罗丹雕塑中的“母与子”裸体的老女人、少妇、婴儿三者出现在一起,对寻求生命的真义在对比中一目了然。再如“断臂女神”、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袁牧的“文似看山不喜平”、“平字见奇”等,均表明奇异、独特给人以思想的触发点和灵感乍现的契机,在课堂上这便是构成教学艺术的关键。《闺塾》是汤显祖的《牡丹亭》里的名篇。在分析陈最良时,按一般分析人物的方法,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心理”来分析,也能得出较好的理解,但是本课中对杜丽娘、春香的形象分析中这种方法已经采用。如果把陈最良放在一个“教师”的位置上来分析,那便有趣了,根据其“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来对陈最良作分析,那么他的愚腐、麻木、使昭然若揭了。这样,既增加了同学们的学习情趣,而且还会引导学生对封建家庭教师特质的更深刻的思考。

三、教学方式与教育理念相结合

教学艺术范文篇4

英语教学必须符合教育理论,体现教育理论的指导性。英语教学艺术取决于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哲学、美学、学科教学论等的掌握水平和运用能力。英语教师应熟悉并能驾驭英语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内容,使教学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产生沟通,以便进行各种形式的有意义的学习,扩大并深化学生固有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得到教育和发展。假如一个教师上课不讲科学性,把学生当容器大搞“满堂灌”,上课无目标,“讲到哪里算哪里”,不懂教学心理,对学生任意挖苦、讽刺,还谈什么教学艺术?科学性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上。目前有的教师对英语学科的知识体系难以驾驭,“以其昏昏,则使人昭昭”,这样其教学艺术就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另外,不少学生感到英语枯燥难学,表现出信心不足,兴趣不大,有的甚至放弃不学,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注意英语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二、实践性

英语教学艺术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因为整个教学艺术过程都是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像教师的备课,是为教师作为教学艺术家的课堂表演创造活动“运算帷幄”的,上课则是教师教学艺术“决胜千里”的实践,只有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使教学艺术既合于教学规律,又合于师生的个性特长和心理特点。教师组织教学与课堂管理、板书与语言、讨论与提问,也都是教学实践的一部分。所以说教学艺术是实践性非常鲜明的艺术。且教师教学艺术的水平也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的。离开了教学实践,教学艺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创造性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必须有独创性。”实践证明,创造性乃是教学艺术的又一大特点。因为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英语教学艺术也不例外。英语教学有新意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积极性,才能常具艺术的魅力。就教学实践而言,很长一段时间,英语的教学曾受应试教育所累,教学上的“三重三轻”’“翻译式”、“灌输式”语法知识教学的应试教学模式取代了教学中的艺术创造,相当程度地扼杀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化、风格化和多元化。课堂上机械的语言知识训练代替了生动活泼的听说读写运用能力的培养,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发展。但是强调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并不否定教师教学过程中有一般的或普通的规律存在。这里的关键是要在创造性的教学艺术中,因人、因时、因地来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这就是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可见,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应当成为每个教师有意识的自觉追求。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如同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是一切外观行为的综合表演,即教师的衣着打扮、表情态度、身姿动作、实验操作、口语板书等。教师讲台形象自我塑造得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艺术的效果。

四、审美性

教学艺术范文篇5

1启蒙教学的兴奋剂

化学启蒙教学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入门有道,喜欢化学。化学的第一节课至关重要,教师一定要引导有方,做好启蒙教育,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化学是一门学生较晚接触的新学科,学生刚接触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疑问,诸如,学了化学到底有什么用?化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如何开展化学学习活动?等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化学的学科魅力与教师的个人魅力,要充分利用化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关系的特点,在化学第一堂课的教学中注入点兴奋剂,列举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生活实例,诸如:烟花为什么是五颜六色、在烟花中为什么还能写出不同的字?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又那么热,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太阳里面含有什么物质?千奇百怪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在溶洞中是如何形成的?爆竹、炸药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制作一个?让学生产生好奇、兴奋、冲动。这些生活中的常识性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全讲给学生听,而是留下悬念、吊学生味口。同时,告诉学生这一系列的答案都在化学书本中,后续教学中会陆续地学习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疑惑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奇妙的化学世界,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化学,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求知欲望,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曾经有一个学生上完第一堂化学课,很兴奋,为了知道这些答案,就像迷恋电子游戏活动一样,专注化学,乐此不疲。废寝忘食,不到一个星期时间就把一本化学书学完。此外,学生喜欢上化学并超前学习的那更是不计其数。

2巧妙导课的调味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课艺术直接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在导课过程中,巧妙地给课堂大餐加点餐前调味品,佐料调味,课堂有味,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好一节新课,教师要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贵在创设激趣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感化情绪,激活思维,让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强烈求知欲,促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的状态。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常用设问导入法,在引入新课时结合教材重点,提出一些与新课知识相关的且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或生活常识或小故事等,并将这些内容用设问的方式提出来,从提出疑问过渡到新课学习,在一连串设问句的引导下,营造悬念氛围,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急切想知道新课内容。比如:同位素教学中,可设问考古学家怎么会知道墓主人所生活的年代?如何知道珠穆朗玛峰四千万年前还是一片大海?物质的量的教学中,设问如何计算一滴水中所含的水分子数?氮的循环教学中,可提问人畜进入魔鬼谷,经常会电闪雷鸣,并伴有大量的牲畜死亡,但魔鬼谷中牧草却繁茂?焰色反应教学中,可设问美国物理学家伍德如何用焰色反应证明老板用客人吃剩的鸡骨头来熬鸡汤?等等。这些神秘问题的设置,既是新课教学铺垫,又是讲授新知识的门坎,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师生紧扣设问由此及彼地展开对新知识的探究,不仅让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最终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揭开了所设问题的神秘面纱,圆满地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显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情,留心搜集相关资料,在导课中巧妙添加适量的调味佐料,化学课就会焕发活力,变得更有味、更有趣,就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轻松愉快地学习新课。

3智慧课堂的催化剂

高中化学教材涉及到的物质结构等许多理论知识抽象且不易理解,有的理论知识在高中阶段也无法用实验加以验证,如同一座山峰坐落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难以穿越。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想象,联系实际,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和理论知识用生活中常识或易于理解的现象进行恰当比喻,就能够使微观、深奥的概念和理论宏观化、浅显化,从而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让课堂更智慧、更有效。化学教学中的形象比喻就相当于为课堂教学添加一副催化剂,为学生理解抽象知识打通隧道,让众多的学生穿过山峰。如在物质的量的教学中,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用微粒集体来表示任何微粒的庞大数值,可将此数值相当于50进行处理,即一摩尔比喻成一个班(一个班学生规定为50人),两个学校学生数比等于班级数比;同温同压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相等,可用幼儿园小朋友、小学生、中学生各一个班级(50人)在操场上排队(学生之间的间距均为1米)所围面积大小来比方。又如,在物质结构教学中,核外电子排布的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自旋量子数)对学生来说的确很难理解,可以把原子比喻成教学楼,电子比喻成学生,要确定学生在教学楼中具体位置,则必须知道学生在哪一层、哪个班级、哪一组、哪一排的左边还是右边。主量子数相当于教学楼的第几层,角量子数相当于第几层的第几个教室,磁量子数相当于这个教室的哪一张桌子,自旋量子数相当于这张桌子的左边还是右边。有了这些贴切的比方,学生对抽象知识自然就会进行了形象化理解,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同时,还会活跃课堂情绪,增强学生学习趣味,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目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恰当的形象比喻,为学生增添更多的精彩和不断的惊喜,尽力把每一节化学课备成一次佳肴盛宴,让众多学生感到化学知识像宴席上的一道名菜那样,不仅能够充分吸取知识营养,而且有着色、形、味俱佳的美好印象,那么就会再想吃下一盘,期待下一节课,学生喜欢化学,喜欢学习,我们的教学意图就实现了。

4自然结课的回味剂

教学即做事,做事有始有终很重要。良好的开头虽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却能起画龙点睛之效,使课堂教学活动再起波澜,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因此,一堂优质课的结课更要讲究技巧性和艺术性。自然灵活最重要,一切尽在回味中。如,学完某具体物质性质后,为了使学生体验该物质的应用价值,结课时可以给学生留下想象与查阅资料的空间:学完海水中的元素你对海水的综合利用有了哪些认识?如何开发海水资源?在日常生活中铝及其化合物有哪些重要用途?分别与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何关联?让学生查阅资料,相互交流,寻味巩固。又如,学完易混淆的具体物质性质后,为了使学生体验这些物质的性质异同,可以进行对比总结式的结课:如何鉴别铁离子与亚铁离子?如何归纳小结铁离子与亚铁离子之间的转化?如何鉴别浓、稀硫酸?如何鉴别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各有几种方法)让学生联系刚学到的物质性质,进行尝试性对比,自我回味,自我完善,总结提高。再如,学完电解原理后,为了让学生体验电解原理的应用实例,可以进行悬念式的结课:电解熔融氯化钠与电解食盐水有何不同?电解精炼铜与电镀铜有何不同?在工业上分别有何价值?设置这些知识疑点为下节课学习埋下伏笔,自然铺垫,引导学生融合新旧知识做好课前预习,达到承前启后的效果。还如,学完硝酸性质后,为了让学生探究金、铂等金属可被何物质溶解的奥秘,可以进行首尾呼应式的结课:介绍二战期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化学原理,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与奇闻轶事,拓宽视野,令人回味,给人力量。结课方式多种多样,目的旨在点睛,有效帮助学生回味、归纳、巩固新知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主动体验,拓展延伸,实现“课虽结,趣犹存,意未尽”的教学境界。

5结语

化学课堂教学的艺术主要在于聚焦课堂,积极实践,重点把握好课前、课中、课后等三个环节的教学艺术,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不断落实质疑增趣、减负提质,达到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目的。

作者:周家城 单位:福建省古田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凌俊.学案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运用[J].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教学艺术范文篇6

一、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的意义

英语教学前辈许国璋教师说:“艺术的才能不是天赋的,是个人后天发展的。”那么怎样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艺术性教学呢?作为英语教师,要善于科学地、艺术地驾驭整个课堂,在实际的教学中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成为开启学生思维之门、打开学生知识之窗的钥匙,最终实现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可操性

笔者学院旅游系开设的专业是“酒店服务与管理”,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1.课堂教学启发艺术。面对一堂课,教师应该要前瞻性地去启发学生,而不应该一直停滞在传统的导入环节duty-report(值日报告)和review(复习)中。可以更多地采用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point-viewtalking(观点随说)对新问题、新事件的看法或者以美育、德育导学等导入新课。2.课堂教学艺术。一是教学过程要优化,教学方法要多样。颠覆传统教法,采用倒序的方式上课即先情景模拟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后再分步教学。如进入新课餐厅点餐服务(TakingOrders)前,笔者让两位学生先情景模拟餐厅点餐,然后让全班学生讨论整个流程的动作、用词正确与否,并把学生总结的东西罗列在黑板上以便分步讲解(词汇讲解—句型操练—场景模拟—指导纠正—场景再模拟)时逐一检验。二是创设艺术性的课堂。想要上好一堂课,教师需要精心准备:一份详细的教案,准备卡片、PPT、挂图、实物、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教师自己制作微课等。课上要求学生尽量能背熟本节课的单词和句子,每次课上敲定一两个对话要求学生pairbypair(对话),反复操练力争当堂就能流利地与搭档对话。三是学校实训酒店实地演练。合体的制服、中高跟鞋、规范的动作、礼貌的用语,实地演练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这时,教师不仅要熟练酒店英语还要掌握酒店服务与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应该提示、引导学生转变心理角色,把自己定位成酒店服务员或者酒店管理人员,要信心满满且谦虚有礼。3.课堂教学引导艺术。教师应尽量创造适宜的“气候”与“环境”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让学生愉快思考、主动探索、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采用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缓和的语气循循善诱;在讨论指导时,教师可以稍微提醒或者加以人文关怀,尽量避免使用生硬、鄙视的语气,而应多用:Youcanhaveatry.Youreallymakeagreatprogress.Youaresoclever.Nicedoing.Welldone.4.课堂教学延伸艺术一是教师的言行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者是一种情感丰富的人,他同样强烈感受着喜悦、忧愁、激动和愤怒。”因此,教师可以用豪放的语言来表达积极的情感,以感染学生,提高课堂效果。此外,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年轻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人格示范,加强人格修养,用无形的语言去感化学生。二是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要寓德育教育于教学内容当中,把思想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真正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德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三观意识正确才能有良好的心态去学习,才能有顽强的意志克服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三是增强美育教育。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但也是教育中比较薄弱的方面。“有礼则雅”,服务行业非常讲究礼仪。因此,在酒店英语课上,教师除了要注重传授知识,还要不忘授课的艺术性。因为艺术性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美的世界,让学生赏心悦目、印象深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四是创设英语课堂环境。课堂教学组织和实训操练时尽量多地使用英语,对酒店行业经常出现的句子要常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领会后能脱口而出:CanIhelpyou?Followme,please.Hereyouare.Letmecheckit.It'smypleasure.

三、思考

教学艺术范文篇7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艺术;问题;优化途径

新时期时代的巨变,给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新的气象。近年来,我国艺术歌曲的兴起,促进了声乐表演艺术的繁荣。民族声乐是我国各个民族极具特色的音乐演奏,民族声乐的演唱艺术,力求在保证传统演唱风格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和浓郁民族色彩的作品。声乐教师作为民族艺术传承的桥梁,如何提高民族声乐教学的教学水平,是当前民族声乐教学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探讨优化民族声乐教学艺术的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民族声乐的教学艺术进行了相关思考。

一、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性、民族声乐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民族声乐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民族声乐教学的艺术效果弱化等,其具体内容如下:1.忽视了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性。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性是关键问题所在。长期以来,高校音乐教学中没有意识到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性,往往重视“美声唱法”而忽视了“民族声乐”,民族声乐难以在音乐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发展,造成了民族声乐教学滞后,即便想要学好民族声乐的学生,由于没有学习民族声乐的环境,在声乐课堂上了解到的声乐知识也寥寥无几,严重制约了民族声乐的发展,非常不利于培养优秀的声乐艺术家。2.民族声乐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民族声乐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使得民族声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当前音乐教学中,受西方思想影响,更多的注重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课程设置不合理,民族声乐教学课程所占的比重较小,即便少量安排了民族声乐教学课程,教师均以枯燥讲解和反复训练为主要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容易造成学生对原汁原味的古典民族声乐艺术兴致不高,这都是由于民族声乐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造成的。3.民族声乐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民族声乐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使得民族声乐教学陷入困境。从整体上看,当前民族声乐教师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很多民族声乐教师不是专科出身,更加注重“美式唱法”,有些民族声乐教师是由教“美式唱法”的教师补充的,缺乏专业的民族声乐教师素养和技能,难以提高学生的民族声乐水平。此外,教材是民族声乐教学是基本组成部分,民族声乐教学的教材不足,现有的教材种类过于单一,都将无法促进民族声乐教师开展教学工作。4.民族声乐教学的艺术效果弱化。民族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民族声乐教学的艺术效果弱化。民族声乐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民族声乐唱法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民族声乐的情感体会和艺术效果。但是当前很多教师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弱化艺术效果的问题,为了民族声乐教学而教学,只注重民族演唱技巧、发声方法的练习,由此可见,不利于民族声乐艺术的长远健康发展,反而使得民族声乐教学举步维艰。因此,探索优化民族声乐教学艺术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

二、优化民族声乐教学艺术的有效途径

为进一步提高民族声乐教学水平,在了解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优化民族声乐教学艺术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具体内容如下:1.重视民族声乐教学的音乐价值。重视民族声乐教学的音乐价值是优化民族声乐教学艺术的关键。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民族声乐教师作为民族声乐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意识到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对民族声乐音乐价值的重视,树立多元化、新型、灵活性的教学观念。在具体做法上,要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科学处理民族声乐教学与美声唱法教学的关系。不能单纯地认为美声唱法或是民族声乐好,而是树立各民族音乐价值、音乐意义平等的教学理念。第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多途径体现教学的“艺术性”。我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中蕴含着优秀的古典民族文化,教师要在教学时从基本理论、演唱技巧、民族背景等中挖掘潜在的民族音乐文化精髓,并将其发扬光大。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既要重视对学生演唱技巧的创设,又要重视民族音乐本身的文化和艺术内涵。教师要优化教学观念,并能够使民族声乐艺术教学体现“民族性”与“艺术性”。2.完善民族声乐教学的课程设置。完善民族声乐教学的课程设置对优化民族声乐教学艺术至关重要。科学的课程设置,有助于构建高效的民族声乐课堂,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民族声乐教学而言,加大民族声乐课程的比重,增加民族声乐教学的课程,多花时间在民族声乐教学研究上,推广民族声乐课程教学的意义,都将有利于完善民族声乐教学的课程设置。与此同时,在教学模式上,也要不断改进创新,例如,学校可以经常邀请一些优秀的民间音乐艺人来学校进行民族音乐表演,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表演结束之后,学生可以提问题,请艺人来回答。很显然,这种互动的模式很容易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3.充实民族声乐教学的师资力量。充实民族声乐教学的师资力量是优化民族声乐教学艺术的重要环节。民族声乐教师强化师资力量建设,要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强化对高校声乐学院教师的系统培训,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培训工作,改善当前民族声乐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民族声乐教师的教学水平。第二,学校要引进民族声乐教学人才。可将优秀民族歌手聘请为教师传授给学生经典、原汁原味的民族声乐发声法与歌唱法;专门引进素质高、技能好、经验丰富的民族声乐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另外,在民族声乐教材方面,一方面,要重视教材选择,多样化丰富教学内容,从学生的感兴趣的民族声乐作品出发,选择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等的优秀民族声乐教材。有条件的学校方面,也可以加强对民族声乐课程的探索研究,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民族声乐。4.强化民族声乐教学的艺术效果。优化民族声乐教学艺术的有效途径,还可以从强化民族声乐教学的艺术效果方面下功夫。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丰富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活跃、温馨与高效的前提,强化民族声乐教学的艺术效果,要从教学方法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造生机活跃的民族声乐教学课堂。归纳起来,强化民族声乐教学的艺术效果,常用的民族声乐教学方法有四种,一是赏识教学法。民族声乐教学相对枯燥,难度较大,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第二,多媒体教学法,多方位立体化展示民族声乐教学过程,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三是教师垂范教学法。对于民族声乐初学者来说,无论是发声位置、发声方法,还是咬字吐字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困难,这时,如果教师能以良师益友的身份对学生进行不厌其烦的发声垂范。四是比赛法。在练习环节,民族声乐教师可采用比赛法,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达到强化民族声乐教学艺术效果的目的。

三、结语

总之,民族声乐教学艺术的探索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民族声乐教学而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民族声乐教学教师应重视民族声乐教学的音乐价值、完善民族声乐教学的课程设置、充实民族声乐教学的师资力量、强化民族声乐教学的艺术效果,积极探索民族声乐教学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民族声乐教学艺术,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蒙玲玲.“自然歌唱”理念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实施的必要性[J].音乐创作,2016,(04).

[10]舒心.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2016,(07).

[3]赖月娟.关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研究[J].音乐时空,2016,(07).

[4]张塘林.刍议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2).

[5]黄志强.从龚琳娜“新风格”音乐看民族声乐教学[J].音乐时空,2014,(01).

[6]李佳佳.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现状及改进策略[J].大舞台,2014(07)

[7]应秀文.试析民族声乐教学的民族化、现代化、科学化[J].艺术评鉴,2017,(09).

教学艺术范文篇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声乐艺术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关于声乐教学的研究不断充实。《声乐教学艺术与演唱实践》一书将声乐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深刻阐释了声乐艺术教学规律,对声乐教学内容、方式、技巧进行全面研究,还对一些难度适中的曲目做了具体教学分析,对提高教师声乐教学艺术和学生演唱实践具有借鉴意义。《声乐教学艺术与演唱实践》一书共有八章。

第一章详细介绍声乐艺术的特征、功能和作用,提出现代声乐教师的基本要求;第二章讲述声乐教学的五个基本原则,分别是德与技相结合的原则,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及综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原则;第三章对声乐教学方法进行详细讲解,通过实践教学展现了六个基本的声乐教学法,分别是讲授法、模仿教学法、比喻教学法、机理教学法、歌曲教学法和语音教学法;第四章阐述了声乐知识,即声乐艺术的发展及歌唱的姿势,声音的分类及嗓音的保护等;第五章讲述声乐教学的技巧,针对当下常见的错误发声和体态动作进行纠正;第六章讲述声乐作品演唱教学;第七章讲述声乐教学中的发声训练;第八章具体讲述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教学。该书在声乐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呈现了一百多首教学曲目,是声乐教师提升课堂效率的参考书目,也是业余声乐爱好者的基本读物。关于声乐教学,该书提出以下思路。一要正确运用声乐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声乐观念。

《声乐教学艺术与演唱实践》一书认为,声乐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具备专业的演唱能力,而且要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声乐知识,树立正确的声乐观念。很多学生在演唱训练中对声乐认知程度不够,系统声乐知识的学习有助于他们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该书对声乐艺术的特征进行了详细阐述,解析了声乐艺术的功能。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应将品德和技能联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要对学生发声进行校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要用准确精炼的语言把正确的发声方式教授给学生,引导学生清晰理解发声的方式,形成敏锐的听觉,懂得模仿别人的声音,锻炼自己敏锐的音乐感。此外,教师可以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启发学生,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产生兴趣。二要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声乐教学艺术与演唱实践》一书认为,声乐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通过不断的演唱训练提升专业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授发声训练的具体步骤,引导学生掌握要领,学会正确的发声训练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女声真假的混声练习提升学生的发声能力。

在歌唱练习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咬字吐字练习,不管是声母韵母还是音韵都要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此外,该书列举了一百多首常用的教学曲目,将其教学过程直观地展现出来,基础较弱的读者也可以通过书本传授的方法,学习基本的演唱技巧,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演唱技巧的学了通过教师的讲授,还需要演唱者自己摸索研究,寻找适合自己的风格。

作者:赵爽 单位: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教学艺术范文篇9

以阅读课堂的提问为例,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点,学生认为没有任何疑问了,教师采取于无疑处提出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研读兴趣;对于一些看似较难的知识点,教师采取化整为零的提问方式,一步一个台阶,让学生感觉到该部分的知识点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这对于树立学生的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当然,艺术性并不仅仅在于教师如何提问、如何讲授,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进行评价时,是否能够综合运用各种语言策略,使对学生的评价也具有艺术性。如果教师的评价仍然是呆板的,那么语文阅读教学的艺术教学就会沦为一种形式。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审时度势的提问、富于技巧的讲解、充满鼓励性的评价等,都会加快语文知识转化的进程。同时,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化对策

艺术教学对于提高和巩固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关策略,充分发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艺术的作用。

1.诵读激活语感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将诵读放在首位,这对于激活学生的语感具有重要意义。诵读不是读一两遍,而是要“熟”读。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读,可以采用默读、吟诵以及朗读等各种方式,通过熟读让学生学会边思考边理解,用心去体味文章所包含的意境和情味。比如《背影》一课,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语气的升降、改变,可以从内心体会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美文是用来欣赏的,而要真正领悟美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内涵,只有读者自己去用心感受,才能够体会到“四次背影虽然不同,但是,却都体现了作者想念父亲的至深之情”。阅读的教学艺术,不是由教师找出关键句,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而是由学生自己去阅读和发现问题,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去感知、联想以至触摸作品的内涵,进而引导学生独立体会作品的精髓。同样以《背影》为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诵读,将自己认为好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然后由全班学生共同选择“佳句”,请学生当堂诵读,再对学生在语调的高低、缓急以及强弱等方面进行指导,学生接受“思念”之情的效果非常好。

2.注重课内外相结合

学生预习不能仅限于课本内容,还必须改变教师只布置不督查的现象。否则,就可能使得整个预习成为一种形式。事实上,课前有目的的阅读,加上教师在课堂上对阅读的效果进行检测,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在讲授《泰戈尔诗三首》时,在课前安排学生查阅有关作者生活背景、诗集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这对于体会作者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采取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既为学生解答了一些疑问,教师在讲解泰戈尔的诗歌时也会更加游刃有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内外相结合的策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也具有重要意义。

3.优化提问“技巧艺术”

教学艺术范文篇10

(一)教学艺术形式在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1.形式选择的灵活性

教学没有统一的定法,这是对教学运用最好的定法。灵活多样为的是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洛克在1693年出版的《教育漫画》中提到做老师常用的方法是努力让学生提高注意力,给教学增色。这一原则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灵活多样性,可以把几种不同的方式方法放在一起来用,也可以把一种方式方法单独来用,而且对于不同的科目也没有具体要求,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形式。教学形式没有固定程式,要灵活多变,要随着不同的情况变化,切记不要僵化、模式化,要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2.科学的艺术形式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原则

运用科学艺术形式把问题形象化,使问题与形式紧密结合。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艺术形式与理论相结合尤为重要,艺术形式选择如果不匹配,将会影响理论的实施,如果一味地注意理论而忽略艺术形式的运用,将会显得死板,不生动,所以两者是一种微妙的结合。例如,在学习正方体、圆锥体、三角体的时侯,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可以制作一些实物让学生们观看,通过实物增加学生们的空间想象力,从而有效提高学习。在这里就要求在制作这种模型时不光要做到制作简单方便,还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要把误差降低到最低,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所以艺术形式的选择要具备科学性,要与时俱进,不要把一些没有科学根据的形式应用到教学中,不科学的选择会阻碍教学。

3.教学艺术形式要有创新性

创新是现代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范畴。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启发学生的创造力。艺术形式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扩展思路,改变学习方法,使学习变成有趣的事情。我们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人的发展,围绕这个目的,我们要从很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教育管理者在教学中加入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是为了通过这些科目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学艺术形式在教学中要体现“新”,老套的形式已不能吸引我们的眼球,给不了我们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大胆创新,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扩展学生的视野,有效利用学生的热情,做到高效学习。

(二)教学艺术形式在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1.直接表达法

运用最容易、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把想要表达的意思简单化。直接表达法简练、明确,其中没有太多的复杂形式,用直接的方法表达以丰富教学的艺术。这种方法在教学中用得很普遍,比如可以把古诗词做成歌曲唱出来,有一首大家都熟悉的歌曲《水调歌头》,如果让学生去背可能很费时,但是要是让他唱就会很快掌握。这种方式既增强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同时也增加了趣味性。

2.间接表达法

运用间接的方法降低教学的难度,就是间接表达法。虽然这种方法没有直接表达那么直接,但是在教学中有时直接表达法不能表达意图,如果这时运用间接表达法就能很容易地表达。这种表达法如果说是辅助教学更加贴切。比如在语文课中,《草原》这篇课文,开始和中间高潮部分分别加入草原歌曲或者加入各种乐器的伴奏,如马头琴的演奏,一定能启发学生对于草原的想象。利用音乐来辅助教学,让音乐融入教学,以音乐带情,增加空间想象力,增加学生的记忆力。

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