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素材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2:34:14

教学素材

教学素材范文篇1

关键词:作文素材积累

一、要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到你想要表现的内容

文学艺术讲究“真、善、美”第一位是“真”。只有真的,才是善的,才是美的。因此我们要发现的是另人感动的,赞美的东西。所以在生活中找到我们要发现的主旨载体,是非常重要的。初中语文教改后初中语文教材中,就选取了大量的与学生同步的生活题材。因为只有这样,教材才能与学生生活相同,才能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心理素质。作文也如此,学生能把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选出来,写成文章表达中心,才会感动人,才会收到中心鲜明、内容充实、喜闻乐见的效果。作文水平才会提高,成绩才能上去。

尤其是记叙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写日记,观察生活中所有的发生过的现象,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把它们写成文字,在心底留下一个影像。待到作文时,把作文的中心与曾有的影像一对,以生活写“中心”,文章肯定充实而有意义。初中议论文,相对讲有些简单。生活中的例子发生过的事情,比如那些英模人物的事迹,那些罪恶的轨迹……也是学生写作文中典型有说服力的例证。这些例证好似法官手上的铁证,运用到文中非常有力度。总之,作文素材的积累,第一位要向身边事,生活中索取,这是最好的取道。

二、要多看书籍、报刊、电视、网络或其他媒体来提高素材的积累

学生生活毕竟简单,范围小,哪有那么多的材料可以获取呢?因此,我们虽然提倡写生活,但写起来,仍然觉得窘迫。那么我们就要挖掘第二条取道,从书刊、电视、网上来探寻、收集,积累作文材料。应该说学生作文的素材积累,这条道路是阳关道,道上风景更多、更美,所以学生多读书,多看有益的、有价值的网络作文素材,搜集一些有用的东西,对提高作文素材积累,提高作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说写文章要引经据典,这里的“经”与“典”就是历史上有价值、有说服力的东西。古人教学就是读书,反复读,直到会背诵,教师也没有怎么讲解,不像现在老师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解释。但古人的作文水平却很高。这说明多读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在前两个内容基础上,会演绎,也就是会虚拟一个材料

生活中没有,但却合乎逻辑,也可以叫做“编”一个材料。这一点做起来比前两项要难,真的在生活中发现的,我们可以用录像的方式把它浓缩在作文中。在书本中、电视上、网上看到的,我们可以把它拷贝在作文上。而这种方式,让我们去创造材料,以生活为基础。加上想象联想,塑造一个新材料就不好说了。这就要求一个学生前两项的基础功上非常扎实。

当然,这三点是相互关联的,第一项是第二项的同步,第一、第二是第三项的基础,第三项是前两项的飞跃。

教学素材范文篇2

(一)学生写作能力一般。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都表现一般。第一,学生在写作锻炼的过程中,缺少自身的思考,在描述架构或者是叙事手法上,表现为过于统一的现象,这就导致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提升。第二,在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在学习兴趣上无法充分地吸引,还容易导致小学生对于写作出现严重的排斥心理。第三,在写作能力的塑造、积累过程中,并没有积极挖掘小学生的特长,这就容易出现教学的事倍功半现象。(二)素材积累较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的素材积累都没有达到预期要求,这对于他们的成长、进步会造成不利的影响。首先,学生在素材积累的过程中,素材基本都是教师提供的,或者是课本上的内容。这些素材是大家共享的,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容易产生千篇一律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其次,学生的素材积累,缺少足够的主动性。当代小学生的竞争压力较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不断地弥补自身的不足,一旦在心理上出现排斥,或者是没有通过良好的途径来完成素材积累,就容易出现气馁的现象,这就会导致小学生在素材积累的过程中,表现出“不作为”的特点,在未来的学习中,也难以获得较大的突破。第三,在素材积累方面,小学生的阅读量不足,途径单一,与教师的交流也较少。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原则

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比较讲究知识的持续性的积累,想要让小学生在写作素材积累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来完成,否则难以在将来的教育工作上获得较大的突破。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当下的教学标准,我认为学生写作素材积累过程中,需要遵守以下原则:第一,日常的教育工作开展,应注重提高素材的分享。任何素材的积累,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通过师生交流的深入,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学习、家庭、课外拓展等,积累不同类型的素材,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获得更大的进步。第二,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而言,应对学生的方式方法做出有效的纠正。有些小学生完全听从教师或者是家长的指导,缺少自己的思想,在逻辑思维上并不健全。此时,应该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性,鼓励他们对于自己的观点、看法做出良好的发挥,从而在学生写作素材积累方面,获得较大的成就。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指导策略

(一)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指导,应该坚持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完成。每个学生上学、放学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在生活方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对于自身的拓展能力训练,也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因此,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是可行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感受大自然的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秋高气爽、累累硕果、冰天雪地等,感受校园、家庭及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把生活中所见到的人物、景物或社会现象记录下来,把自己的看法、体验等内容记录下来。通过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开阔学生的心境和视野,促使他们在素材的积累方面,不断地取得更好的成绩。(二)指导学生重视阅读。一般而言,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过程中,必须重视阅读的培养。有些小学生并不喜欢阅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未能通过积极的方式来完成,学习的可靠性、可行性出现严重的下降。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重视阅读,督促他们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经历、作品风格等内容,也可以根据这首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大胆地联想,充分发挥想象力,鼓励学生收集更多与这首诗意境相似的诗词,还可以鼓励学生收集更多的描写西湖美景的诗词,这样为学生的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在素材的积累过程中,不断地从阅读角度出发,在自身的综合素质巩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应继续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加强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科学性。第一,读书交流活动的举办过程中,学生可以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而后对内心的感悟和读书获得的成长、帮助等,做出积极的分享,与同学、教师进行探讨。这样能够为小学生创建一个较大的学习平台,对于日后的知识综合教育奠定基础,提高教育的综合成就。第二,读书交流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合理规划多方面的内容。定期开展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坚持多读书、读好书,不仅为其他同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同时可以促使自身的素材积累,表现得更加广泛。第三,交流活动的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应确保每一次的活动有主题、有目标、有总结、有收获,为每一次活动的开展留下期待。

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指导策略展开讨论,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中,整体上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各方面未出现严重的不足。日后,应继续在学生写作素材积累方面,不断深入探讨,提高教学的综合成就,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此同时,应坚持在学生写作素材积累过程中,对于学生开展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在个人的能力发挥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吴喜红.探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段训练模式[J].好家长,2017(04):99.

[2]邹庆红,王泽红.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反思与策略[J].才智,2016(29):47.

[3]王燕芳.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6(02):165.

教学素材范文篇3

校园中每天都会发生很多的校园事件,只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注意。著名的思想家罗丹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观点:美时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所以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敏锐观察。所以如果希望拥有丰富的写作原素材,作为学生首先应当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具备发现美的慧眼,这样才能够有效捕捉并灵活地运用于个人习作中。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种形式进行校园习作素材的积累。校园环境:充分展现并捕捉校园美景以及学生的飒爽英姿,再现运动场景,品悟文化长廊;校园文化:追溯历史,感悟发展,展现变化,寻访校友;校园弊端:聚焦校园不文明行为,脏话连篇、考试作弊、欺凌弱小等;校园时事:展示任务风采,表彰明星班级;校园轶事:校园生活的点滴,班级故事的戏说。基于以上形式的分类,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受到校园中存在丰富的写作素材。除此之外,还可以促进素材的序列化,使教师能够基于整体展开技法的指导教学。

二、感悟校园生活,升华习作素材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敏锐的慧眼,使他们能够善于发现并有效捕捉校园生活中的亮点,以实现对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心灵的细腻感,让他们能够对校园生活产生更深层面的感悟,能够获取个性化的感受,这样才能够使已获得的素材提升一个高度。只有在生活中融入情感,才能够获得更深刻的感悟,才能够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发现喜怒哀乐,感受人性的真善美。笔者在指导学生展开习作的过程中,要求他们尽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生活中,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激发参与其中的兴趣,全面提升参与度,并将从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融入于个人习作中,这样才能够使校园生活和写作之间形成有机交融。例如,每一年的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开展扫墓活动,目的地和学校之间距离较远,为了表达对烈士的崇敬,同时也为了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学校要求学生以徒步的方式开展扫墓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和自然之间形成亲密接触,在行进的过程中必然也会发生很多故事。到达烈士陵园之后,学生们能够更充分地了解这些英雄的事迹,能更仔细地观察他们的长眠之地。正是拥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和情感体验,所以在这次活动的习作练习中,学生们拥有丰富的表达内容,甚至佳作连连。很多学生通过徒步的过程有所感悟:为了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甚至还联系到马云的例子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和阐述;也有的学生选择描述徒步过程中的所见以及所闻,基于现实之路联想到人生之路;还有的学生将关注的重点放置于扫墓的那一刻,感悟到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得来充满了艰辛……

三、表达校园生活,妙用习作素材

建设一座高品质建筑,既需要优质的材料,同时也不能缺少科学合理的设计。学生们的习作实际上和建筑的建设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他们需要敏锐的充满智慧的双眼,这样才能够充分地打量、仔细地观察美丽的校园,从中捕捉有效的生活亮点,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除此之外,他们也需要敏感的心灵,能够对校园生活进行品评和感悟,这也是对原有素材的有效升华;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还需要拥有精巧的双手,这样才能够对校园生活做出精致的描绘。而作为教师,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要对学生的建设过程给予方法的引导,使学生可以有效掌握表达方法以及技巧,这样才能够使素材得到充分良好的利用,才能够展示具有个性化的表达,才能够使习作充满真情实感,使阅读者如沐春风。例如,在引导学生针对“校园里难忘的一件事”这一题目展开习作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把握题目中的关键限制词,那就是“难忘”。虽然在校园生活中,学生们会经历诸多的事件,有开心的,也有不开心的;有校园运动会,也有军训生活……不管是怎样的事件,首先应当发生在校园中;其次要能够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能够从中有所感悟,这便是展开写作练习的关键切入点,切不可随意选择其中一个事件泛泛而谈。

教学素材范文篇4

关键词:生活素材;初中物理;应用要求

初中物理这门学科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物理知识又是抽象不易理解的,如果教师只运用教材进行物理教学,学生的物理水平、物理能力都很难得到提高。初中物理学习是一个特殊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注意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最初印象,以促进其后续的物理学习。教师如果能够在物理课堂上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就可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初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进而理解学习物理是非常有用的。教师在物理课堂上使用生活素材,还可帮助学生强化自己学习的物理知识,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生活素材,可帮助学生明白物理的价值与作用,明白学习物理的作用与意义,让学生知道物理知识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是很有用的,让学生知道他们每天学习的知识非常有用。可丰富物理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会合理地运用自己学习过的物理知识。

二、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要求

(一)利用生活素材进行课前导入

许多的初中物理知识都与生活联系紧密,可在生活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生活实例。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思考教授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列举出这些实际应用的例子。在进行物理知识教学之前,教师就可先用这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课前导入。教师在课堂上,可先提出已经设想好的与本次课程相关的生活素材,或者是对这些案例进行提问,让学生思考,来引入即将介绍的课堂知识,或是直接提出教师已经想好的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去总结这些案例中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引入课堂教学内容。教师也可直接向学生提问,调动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去主动探索生活中的学习素材,思考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来发言回答他们想到的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最终教师再对学生的发言结果进行统一的整理,引出本次物理课程要讲授的物理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这几种方式,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进行课前导入,使物理课程自然地开始。教师除了采用问问题的形式,也可做一些课前小实验,帮助学生进行更加生动的课前导入。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教师在进行正式的知识讲解之前,教师就可先准备好一个塑料瓶和两个瓶盖,一个瓶盖是粗糙的,而另一个瓶盖是光滑的,教师要先给瓶子盖上粗糙的瓶盖并拧紧,再从课堂上选择一个没有多大力气的学生,让他去尝试拧开这个瓶盖,学生可比较容易地就将这个瓶盖给拧开了,然后教师就再给瓶子换一个光滑的瓶盖并拧紧,再让这个学生尝试去拧这个瓶盖,这个学生会觉得很难拧开这个瓶盖,教师再从课堂上找一个力气大点的学生,让他尝试把瓶盖拧开,这时这位力气大的学生也会感到很难拧开瓶盖,然后教师就可让学生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为什么拧比较粗糙的瓶盖就会比较容易,不需要太大的力气就可,为什么拧比较光滑的瓶盖就会很费力气,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其中的原因,教师也可让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内的小讨论,总之最终引出本次课程的教学主题———摩擦力。此外,通过这项简单的课堂小实验,学生们也可更好地了解摩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利用生活素材增加实验机会,简化物理实验

初中的物理实验大多都是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实验,可在实际的生活中得到具体的实现。然而许多的初中学校实验器材都是十分有限的,很多学生做物理实验都需要几个[1]赵灵香.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20(8).[2]梁福霞.基于生活素材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应用探析[J].才智,2020(9).参考文献:人一起组成一个实验小组,一起用一套物理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这种时候学生往往都不能充分地参与其中,还有许多的物理实验,都是教师带进班级里一套实验仪器,为学生进行实验的演示,而学生是没有机会自己去做这些实验的,这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对于学生学习物理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尤其是在许多的经济发展不充分、教育比较落后的地区,学校的实验器材更是十分有限的,甚至到了紧缺的地步,所以更是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挫伤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的热情,这是十分严重的坏影响。在初中的物理学习阶段教师应该努力的培养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喜欢上物理这门有趣的学科,这也是初中物理教师应该追求的物理教学成果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书中的教学实验进行简化,充分地利用实际生活中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物品的替换,从而降低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成本,简化物理实验,增加学生的实验参与度,尽量让更多的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教师可尽可能在生活中寻找物理实验的替代品,然后再将这个实验告知学生们,让学生去做这个实验,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己准备生活素材,并带到班级里来,学生们一起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在直接对实验进行清晰的讲解之后,让学生放学后可在家自己进行实验,而且这种实验,学生可在家中进行多次实验,减少了学校资源有限的制约。同时,由于进行了实验材料的替换,所以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就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问题,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替换材料的实验之前,可自己先实际操作一遍,以便教师确认这个实验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以及易错点等,教师在给学生进行实验讲解的时候,就可向学生指出这些关键的地方,以提高学生做实验的成功率,让学生更加热爱做物理实验。

(三)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初中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是有很多应用的,在一直以来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只是注重了物理知识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学习,却忽视了物理的应用性,忽视了物理的实际价值,学生自己平时也很难主动地将学习的知识真正应用在自己的生活里面,实践能力也比较差。学生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往往不能够自己发现学习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不清楚自己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所以只靠学生自身难以解决这个问题,要想真正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自己学习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多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让学生思考,为学生提供思路,教师也可多提问,教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去发现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去应用自己学习过的知识,让物理知识真正发挥价值,这样还能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一举多得,这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大气压,教师可先准备一个煮熟的鸡蛋,并把鸡蛋的皮剥下来。教师再准备一个烧瓶、酒精、棉花以及火柴。教师先将棉花浸入酒精,再把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放入烧瓶中,再拿一个剥好了的鸡蛋,放到烧瓶口,再过几分钟,教师和学生就会发现鸡蛋正在被吸入烧瓶中,通过这个实验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气压,也可让学生了解到物理知识其实来自生活,运用鸡蛋、棉花这些简单的东西就能进行物理实验,巧妙地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巧妙地将大气压这种无形的东西,转化成直观的可视化的东西,帮助学生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大气压。

(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素材范文篇5

一、符合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好奇心强,对于新事物、新方法和新手段比较感兴趣,吸收也比较快。影视资料是动态的、立体的、有声的。是形、事、图、文的完美结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使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提高注意力,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形成非常深的记忆,也会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使用影视材料使学生学习历史不再是枯燥的书本知识、单调的图片和教师语言描述的糅合,而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生动画卷,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了更为直观、形象的了解。因此,影视材料视听并用的特性不但能通过塑造历史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更容易形成历史表象,加深对历史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据心理学研究:单用听觉,三小时后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60%,三天后下降为15%。单用视觉,三小时后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7O%,三天后则下降为40%。如果视听并用,三小时后能保持获得知识的90%,三天后为75%。上述结果说明,视听并用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并有利于学生对这些教学信息的记忆。

二、有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影视材料是教师拥有现代化教育观念、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掌握最新的知识和史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艺术、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征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影视材料有利于教师增强创新意识,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发展的新的教学思路,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有利于丰富并活跃历史课堂。

习兴趣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能达到让“学生喜欢历史,更喜欢历史课”的效果。另外,在初中历史课堂中使用影视材料,可以增加历史课堂的知识容量.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历史知识,还有与之相关的其他历史知识或者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如上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4课《钢铁长城》一课时,我选播了纪录片《建国60周年大阅兵》的剪辑片断,通过这些片断,不仅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而且让学生对军种和兵种有了明确的认识,增长了军事知识,使学生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从而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学生个人兴趣的培养。

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影视材料的使用大大增强了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影视材料通过视听并用.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他们的大脑皮层留下了较深刻的历史痕迹,从而加深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历史知识记忆的质量,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影视材料的使用便于突出教学重难点。影视材料具有化抽象为具体的特点,在教学中借助它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对突出教材重难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进而方便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如在讲解鸦片战争这一课的时候,我使用《鸦片战争》《林则徐》等影片中剪辑出来的有关战争的起因、禁烟运动、过程等片断,通过这些宏大的历史场景,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这节课的重难点的理解与把握在讲解红军长征精神的时候,我通过播放电视剧《长征》和电影《飞夺泸定桥》等相关影视作品中截取的红军斗争的片段,让学生对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有更为形象、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让学生理解、掌握什么是红军的长征精神,并且能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强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

影视材料Jn.,k历史课堂,其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历史新课程三大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上。历史教学的知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中。所以历史学科在德育方面有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高质量的影视材料以优美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加上教师的解说,创设良好的德育情境,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其作用一定优于教师的口述。、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文化部曾联合发出通知,指出:“优秀的爱国主义影视片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艺术内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可信、感染力强的特点……也是促使中小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国情;开阔视野、提高审美观:弘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志向;逐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途径。”因而,影视作品所起的道德教育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甚至是不可代替的。

教学素材范文篇6

一、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融入视唱教学中的意义

(一)多元文化音乐结构性的建立。现代音乐教育体系越来越意识到弘扬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我们应该首先对民族音乐进行基础性学习,只有了解了我国民族文化历史,才能够更好地学习世界民族音乐。不断领略不同文化下的音乐,了解各个国家的音乐发展史,结合各个国家的优秀音乐来完善本民族的音乐发展。在我国的典型民族乐器中有很多都是外来乐器,而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对音乐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能够将其为我所用,而这也越来越体现出视唱练耳课程的重要性。(二)音乐审美感的培养。视唱练耳课程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旋律节奏的视唱,还要让学生知道每个阶段的音乐风格及特点,通过全面的学习可以大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在学习过程中,先要了解音乐的风格特征,让学生知道带有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的音乐语言,不断了解真正的音乐艺术特色,将音乐审美感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视唱练耳课程中,知道音乐的独特性和民族性,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三)民族音乐风格的形成。著名音乐老师樊祖荫曾编写过一部关于民族音乐的教材,书中曾写到视唱练耳课程不仅仅是为了达到音乐训练的目标,还能够锻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而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见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了解我国传统音乐的风格特点。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对于民族音乐风格教育的重视。为了缩短我们与教育目标的距离,应该不断加强音准、节奏以及各声部关系的训练。学生可以将“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学习方法同时进行,走出去,强调的是学生可以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感受当地的音乐文化,切身体会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了解当地音乐文化历史的发展进程;请进来,是指可以将民间艺人请到课堂当,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民族音乐,通过实践学习增强专业水平。

二、视唱练耳课程中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途径

(一)改变教学观念。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引入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素材,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加了解、更加热爱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同时,还能够实现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弘扬。除此之外,还能够使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因此,视唱练耳教师应充分分析现阶段视唱练耳教学的状况,充分认识到将少数民族素材融入到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转变自身的视唱练耳教学观念,对音乐教学体制进行改革,以实现将将少数民族音乐素材合理地应用于视唱练耳教学中,改变以往以西方音乐教学为主的教学观念,实现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国已经有一些少数民族院校开始转变其视唱练耳的教学观念,例如在内蒙古、云南等地区已经开始创办以民族音乐为主的器乐班、声乐班等,时至今日,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从最近几年所举办的视唱练耳艺术周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的视唱练耳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不再单一地培养学生的技能,对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十分关注。西方在视唱练耳教学理念上的改变,对于我国视唱练耳教学理念的更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二)增加教学内容。对于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接受传统民族音乐的视唱练耳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少数民族音乐素材仍是其音乐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应将少数民族音乐素材融入到视唱练耳教学中,并将其编写到学生的音乐教材中。音乐教师应将开发与挖掘少数民族音乐素材为己任,并将其列为工作的重点内容。在开展视唱练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在教授少数民族音乐素材时采用一定的教学技巧,例如,在正式讲授视唱练耳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该民族素材产生的地区的地域环境、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让学生对该少数民族音乐素材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少数民族音乐素材与学习视唱练耳教学内容有着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将少数民族音乐素材融入到视唱练耳教学中,还能够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增添民族民歌的体裁、结构、调式、音阶等音乐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的增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视唱练耳内容的学习,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种类的民族音乐风格,对少数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三)注重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将少数民族音乐素材融入视唱练耳教学中,使得视唱练耳内容的学习难度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少数民族音乐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视听练耳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将少数民族音乐素材融入其中,并由浅及深地传授给学生。在将少数民族音乐素材融入到视听练耳教学内容中之后,教师应以音乐节奏的难易程度为依据,分配给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让学生在适应自身学习程度范围内学习视听练耳课程。与此同时,教师应反复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观察、记忆、训练的一系列教学教学过程中牢记视唱练耳课程内容与少数民族优秀音乐素材内容。

三、结束语

据上文所述,少数民族音乐素材是学生学习视唱练耳课程内容的重要一部分。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融入少数民族音乐素材,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感,还能够完成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使命。尽管现阶段视唱练耳教学中所涵盖的少数民族音乐素材较少,但只要我们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对少数民族音乐素材的重视,就能够实现将其充分应用于视唱练耳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黄橙紫.浅谈少数民族音乐素材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9(15):225-226.

[2]张军.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开发应用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6):227-230.

[3]高世佳.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意义与应用——谈哈尼族民族音乐[J].北方音乐,2017,37(7):147-150.

[4]张雯.国内音乐院校本科视唱练耳专业方向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室,2016(6):101-102.

[5]容欣.关于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如何适应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思考[J].大舞台,2018(9)117-119.

教学素材范文篇7

一、学生写作基本情况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组成,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验,但是从大多数学生写作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比较低下,写出的作文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因为不会写、写不好,还导致学生对语文写作滋生出畏惧、抵触等情绪。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

(一)从语文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开阔眼界、丰富认识,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同时阅读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和借鉴阅读材料中精彩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起到提高学生自身写作能力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挖掘和积累可用于写作的素材,而阅读材料应包括但不限于语文课本、其他学科的课本以及课外读物。1.语文课本语文课本是开展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主要载体,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情感浓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挖掘和积累素材。比如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有精读课文《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还有选读课文《列夫·托尔斯泰》,这些都是以人为主体的文章,里面包含了大量精彩的人物描写。比如在课文《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用“一个黑瘦的老师,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来写对藤野先生的初印象,短短不到百字就通过外貌、动作、声音描写,将一个正直甚至带着些刻板的学者形象展现在我们读者眼前,之后鲁迅先生又紧接着通过留级学生对藤野先生的描述,即“这藤野老师,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让自己对藤野先生的印象与他人对藤野先生的印象相结合,使藤野先生生活简朴、一心向学甚至不修边幅的形象变得更立体、更丰满。那么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都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藤野先生的哪些特点,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展开随文小练笔,让学生也写一写自己的同桌,从而让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将从阅读中积累的素材应用在自己的写作之中。2.其他学科的课本在日常教学之中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跨学科教学是新课标对当前学科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意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将其他学科的知识纳入到语文课堂上来,引导学生对其他学科的教材进行积极挖掘与利用,同样也可以实现积累写作素材的作用。学生要想写出一篇内容饱满、情感丰富的文章,就必须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而学习地理可以让学生足不出户就了解世界各地的地形地貌、风土文化;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见证国家的兴衰荣辱;学习音乐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音乐家的音乐风格;学习美术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画家的艺术流派,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拿来写作的素材,都会为作文添光加彩。3.课外读物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还应将阅读范围从教材上拓展到更多的课外读物上。有些学生家长认识到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会主动给学生买一些自认为对孩子学习有帮助的图书,比如《满分作文》《优秀作文》等,希望孩子通过阅读这些作文书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实际上这些书籍根本提不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反而容易产生学生抄作文的现象。为此,教师不妨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又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的书籍,而且如今市面上的图书、期刊多种多样,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些感兴趣的读物,从而将课下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更积极地开展课外阅读。为了提高阅读质量,帮助学生树立起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意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阅读任务,以此督促学生认真对待课外阅读。

(二)从实际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可以写进作文中的素材,关键就在于我们有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有些学生写作文总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究其原因是因为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写他们最难忘的一天,有些学生思索很久也想不出来要写些什么,他们总觉得每天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单一枯燥,没有难忘的事情发生。实际上尽管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一样的生活轨迹,但还是会有许多不一样的细节存在,比如课堂上因为回答出了一道难题,老师的表扬就可以让自己一整天都心情愉悦,这就可以拿来当成自己难忘的经历,再结合自己近日学习努力才能顺利回答出教师的提问,从而将作文升华到努力就会有所回报的主题。又或者在家里因为自己随口说的一句想吃什么菜,回到家就看见妈妈做好了放在餐桌上,这也可以拿来当成自己难忘的经历,写一篇赞颂母爱的文章,等等。这些都是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小事,但同时也是可以运用的写作素材,而且这些小事反而更能够引发真情实感,写出一篇优秀作文。为了培养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从生活中去挖掘写作素材。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去当地的菜市场,看一看当地的蔬菜市价,听一听商贩的叫卖,感受一下浓浓的生活气息。通过观察,学生会了解有些菜因为受了雨水的原因不能存放所以被低价贱卖,有些菜因为疫情的原因不便运输所以供应不足,还有些菜因为好存放不易坏而被大量采购,这些都是学生平时根本不会关注的,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哪些菜是种在地里的,哪些菜是长在树上的。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会丰富认知,起到良好的积累写作素材的作用。

(三)借助信息技术积累写作素材

教学素材范文篇8

关键词:地方素材;应用途径;高中地理

一、狮岭地方素材概况

从地理的视角看,地方素材就是从本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中获取的各类信息的总和。地方素材突出的就是“地方”特色,素材来源于本地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已经被学生耳闻目睹的现象,包括一些地方自然景观、生活现象、经济现象等。这种“地方”素材可以作为一个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桥梁,把生活中的现象与科学世界中的规律、原理对应,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意识和能力。下面是笔者整理的能获取的狮岭地方素材基本涵盖的内容及呈现形式。

二、自然素材在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在将本地自然素材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需要对素材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有明确的定位,在此定位基础上将地方素材创造性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从定位上说,地方素材是连接学生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桥梁,故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遵循所应用的地方素材要有利于学生建构起对科学知识生活化应用的观念。在地方素材融入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对此的思路有以下两种。1.根据地理原理辨别生活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地理理论知识后,把地理原理迁移到生活中,用原理解释现象。基本步骤:先行知识点——迁移运用——解释生活现象。2.以小见大的原理迁移教学一般情况下,学生较为熟知的生活世界都是在小区域的范畴之内,但是课堂所学的地理原理基本是以大区域为背景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大区域的性质与小区域的特征连接起来,将大区域尺度缩小到小区域,实现区域地理教学中的知识迁移运用。从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分析,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其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特征,这些自然方面有很多的素材可以使用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例如狮岭镇地处于广州花都区,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那么学生就可以根据学过的气候类型及分布的知识,判定本地的气候以及其呈现出的冬夏季降水特征,再联系学生不同季节所感知到的降水情况,就可以使得学生把自己的周边生活与所学地理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再如岭南地区是以红壤为主,红壤看起来是什么样的呢?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狮岭本地的土壤类型,学生就容易想到广州狮岭是岭南的一个小地方,那土壤也应该是红壤。那其实生活中见到的山上的土壤就属于红壤了。因此教师可以有意地搜集自然地理方面的数据、图片、视频素材,就可以有序地穿插进高中必修一的各单元的教学中,这能让学生更深入掌握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和判断技巧。下面是根据广州狮岭镇的自然地理特征,笔者总结的以小见大的教学推理思路。

三、人文素材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人文地理环境方面,每个地方的经济都有自身的突出特点,经济支柱产业、主要工厂类型在学生生活中的印象和感知是比较突出。比如在地理教学中说到产业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每种产业都有对应的工业类型,每种工业类型都有其突出的主导因素。那么将涉及本地的产业结构、产业发展的影响及未来发展态势的素材整合,就可以成为必修二人文地理第四章工业知识教学后的一个典型的案例分析。就本文所讨论的广州花都区狮岭镇而言,狮岭镇的皮革产业是花都区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发展历史长,规模大,经济效益也很显著。教师可以以此地方特色产业为素材,进行问题研究或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工业的发展规律、发展方向。地方素材可作为教师案例教学、问题研究或者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淀型材料,支撑课堂教学,突破理论知识,构建地理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景观之间的稳固联系。下面笔者就用教学设计实例来具体阐述地方素材与地理教材的融合运用。

1.地方素材整合成典型案例

案例教学是地理教学当中常用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典型的地理案例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融会贯通,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恰当地选择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关键的一环。地方素材恰好可以成为案例最好的素材来源。以地方地理素材作为支撑点,从地理的某个角度进行延伸分析,可以扩展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应用视野。例如下面这个教学思路,即是笔者在教学中融合狮岭皮革产业素材的案例。

2.问题研究渗透地方素材

除了案例,对于一些探索性的领域,则可以以问题研究的方式来实现教学中的难点突破。以地方事件为背景素材,从地理角度切入,探究某一个地理问题,这也是地方地理素材在教学中可以使用的一个对知识点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素材是地理教学中很好的教学材料。通过教师各种巧妙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地方素材化零为整,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支撑。同时,创造性地使用地方素材,能拓宽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建构起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理论的实践运用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对地方的分析,学生用更加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自己所成长的故乡,增强学生对地方的归属感和对地方发展的使命感。

作者:李思婷 单位:广州市花都区狮岭中学

参考文献:

教学素材范文篇9

经济法案例教学又叫做实例教学或个案教学,是指教师将实际案例引进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实际案例进行剖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深化理性认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灵活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要求师生形成互动模式,生动的案例素材使课堂增添活力与生机,启发性和自主性有利于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内驱力,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经济法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实践性强经济法案例素材的来源通常有司法系统的实际案件、电视媒体宣传的经济法类案例、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经典案例以及其他渠道搜集的相关案例,将这些案例进行简单改编,隐匿其中的真实人名、地名,就可以成为教学案例的一线素材。纯粹的经济法理论知识太过枯燥,掌握起来有些机械易遗忘,通过对具有相对真实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联系相关的理论知识,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且深刻地掌握,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类似的法律问题,学会自己灵活学习法律、灵活运用法律。理论知识本来源自于实践,最终目的也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更好地指导实践。学生面对真实案例时,犹如身临其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分析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2.针对性强案例教学具有针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选案例素材要跟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密切联系,通过有针对性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二是所选案例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传授的知识让学生在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在生活中能够实际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领悟能力。俗语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目的就是传授学生如何在课堂内外自我学习。案例教学具有这种较强的针对性。

3.新颖性新颖性是经济法案例教学比较典型的特点之一。经济法案例教学所选的案例通常是一些活跃在当前法律实践中的案例,而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经济活动纷繁多姿,与之相关的经济纠纷自然也是各式各样,具有超强时代性。具备这种特征的案例素材往往能够给学生一些新鲜的印象,唤起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主动性。新颖性是经济活动本身特点的一种体现。

教学素材范文篇10

一、充分运用教材,深入分析、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

传统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授受,教材基本上是用叙述性的语言直接呈现知识,比较重视知识的迁移价值,过分重视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忽视了认知和情意价值。新教材虽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改变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引导、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但要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在重视知识迁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挖掘知识的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挖掘教材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思想、观点、过程和方法,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情景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如新课本“空气”中“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这部分内容,首先介绍拉瓦锡的实验研究过程和结论,然后让学生自己实验、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深度比单纯教师演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要强得多,在初三结束综合复习时再进行扩展,让学生设计其它的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并分析和评价,就可以体会知识的获得和运用过程,领会其重要性和它的使用价值。

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启发和有效引导,提供有关的学习线索,新教材内容呈现设计了各种各样、具有不同的功能栏目来完成,如“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你已经知道什么”、“拓展视野”、“交流与讨论”、“练习与实践”、“整理与归纳”等等,这些栏目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运用这些栏目功能,该布置预习的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该讨论的进行讨论,该查阅资料的应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充分发挥各栏目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如“你已经知道什么”栏目,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在接触某一主题时,回忆、搜索和提取头脑中的已有知识经验,在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激发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并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到定向和引导的作用,应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启迪其余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迸发出思维碰撞的火花;“整理与归纳”栏目,只给学生提供参考的问题或线索,或设计一些未完成的表格或知识网络图,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归纳、总结、整理,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从而形成概括性结论,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通过主体性发挥,培养其分析、总结、回顾反思、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其教学效果远比过去直接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被动接受、机械记忆要好得多。

二、注重从实验和化学史中选择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体现知识获取的过程与方法,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化学实验既是重要的课程内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素材来源,更是实现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手段,从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说、设计方案、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数据、归纳结论的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和要素。教材不仅在正文中介绍有关的化学实验事实,还设置“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家庭小实验”等具体栏目,这些都是以实验为载体或研究对象而开展的探究活动。为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探究,带着被唤醒的已有经验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假说、计划、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中去,不少的实验还设置有“猜想与假设”和“设计方案”,这些都是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如在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反应,可让学生进行验证装置设计等。新教材除在各种具体的栏目活动中体现假说这种科学方法外,还设置诸如“由你决定”之类的栏目,提出与所学知识内容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要求学生自己提出假设,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案。设置“合作与交流”的讨论型栏目,也是体现科学探究的方法,它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新习得的知识,围绕与所学内容及与探究对象相关的问题展开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同时使问题的解决更加完善,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化学史既是知识,也体现出科学家对真理知识的探究方法和思维过程,如拉瓦锡空气组成测定既展现了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也体现他的探究精神,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理解其实验原理和方法(如实验为什么要求:燃烧匙内装满红磷、迅速、塞紧橡皮塞、冷却到室温),再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体验设计实验方案、控制实验条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实验数据等过程和方法,学会与人合作;再如以波义耳关于指示剂的发现为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假说、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可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并不神秘,只要自己能细心观察、勇于实践,就能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得出合理结论。这种教学活动既体现了化学史知识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又实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统一,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选择具体教学内容

学习是认知结构在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提高、发展和完善,是“同化”和“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固着点”,而作为教学素材之一的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经验,部分是通过过去学习所习得的,还有部分是对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对一些日常现象作出的解释和推论等,这些解释和推论有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误解、错误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教学素材,营造新的问题情景。如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没有冲突时(如呼吸与氧化反应、燃烧现象、水的组成等),学生可以利用其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固着点”吸收和整合新知识,从而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数量上的扩充;当存在矛盾冲突时(如吹蜡烛的解释、溶液的状态、纯碱等盐溶液的pH、家庭用煤炉取暖时CO产生原因、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低等),为了获得新的知识,学生必须对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做出调整或改变,从而使认知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新教材编写者虽根据课程标准和它的目标,综合考虑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而形成的,但他们所考虑的往往是学生群体共同的发展规律,难以充分体现特定群体和个体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的差异。如城乡学生对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完全不同的,即使是在同一个区域的学生,其日常生活经验也不完全相同。如果不注重学生群体和个性的差异,完全按照教材的思路进行教学,可能会造成某些学生学习的困难。新教学理念要求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就意味着为实现同一个课程目标,可以采用不同的案例,新教材只视为是实现目标的诸多案例中的一种案例或范例,它虽正确但也可能远离某些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要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编写体系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并明确教材内容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根据所教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心理特点、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合理调整教材体系,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增加、替换、重组等处理,倾听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各种想法,洞察这些认知的由来,并以此为素材,引导学生丰富、完善或调整、改造自己的理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化学知识,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同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如在“化学与环境”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完全不必局限于教材,可以结合当地的煤、汽车燃料的燃烧等对空气污染的实际状况,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展开调查和讨论(城市如当地的酸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家庭的垃圾产生类型和处理情况等,农村可结合桔梗处理、家庭取暖、新能源如沼气的开发使用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体验,认识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还可引导学生进行厨房化学、家庭小实验室等有关的实验和探究,调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从过去各在历次的习题或试题中寻找有用的素材

过去的各种教辅资料和中考试题都注重对学生双基的考查,虽缺少人文精神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严重脱节,甚至某些题型严重老化,但仍不乏有经典、有创意的问题,如从化学角度分析日常生活问题、实验设计及探究性试题等,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考查了知识的应用,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素材。如食品干燥剂成分的探究、牙膏成分中石灰石的制备方法、一些变质试剂或工业试剂成分的确定、物质的鉴别、除杂与提纯、各种不同实验的评价、各种知识的归纳推理等,均是教学中特别是习题课应该重视的素材。通过对这些习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将新知识加以应用、拓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具体价值和使用价值,获取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当然在习题的选择上,应在注重层次性的同时,应加强题目的开放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五、网络及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