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素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5:43:44

教学素质

教学素质范文篇1

当前,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可谓热火朝天,"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两军对垒可谓箭拔弩张。《课堂内外》99年12期"指点江山"栏目就曾大声疾呼:"身在其中(应试教育)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请拿起你们的笔,控诉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摇旗呐喊。"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高文教授也认为:"这两种教育形态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见《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2)难道它们之间真的不可调和了吗?可是我们的学生必须要参加全国高考啊!为了素质是不是非要取消应试呢?这不由令我想起了""那一场空前浩劫,考试取消了,人才的素质提高了吗?所以我认为:应试也是一种素质,即"应试素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处理一切问题的根本点、出发点,脱离了现在社会不可能取消考试这一现实而空谈"素质教育"是唯心的,形而上学的。"十几年来语文教改的呐喊声此呼彼应,摇山振岳。虽说教改给语文教学大动脉增添了新鲜血液,但并未激活语文教学的''''中枢神经'''',也没有消除''''大动脉''''里积淀的''''栓塞'''',因而使语文教学依然在低谷中徘徊。"(包勃《审时度势改弦更张》《中语参》99.11)这也许是每一个教改有心人的共鸣吧。每个老师恐怕都要面对这样一个环境:教育机构要指标,家长要分数,学生要前途。如果没有这三方面的压力,素质教育的步伐不会如此缓慢,但在人口众多,处处充满竞争,高考、招工等不同形式的考试比比皆是的社会,要想离开考试来谈人才恐怕是行不通的。记得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某厂招工5人,经面试符合条件的却有50人,厂长冥思苦想偶得良策--加试外语。这就是中国特色,中国的人才录用特色。尽管现在大学招生计划年年增加,但人人上大学仍然不现实,加之社会下岗工人的冲击,要想不通过考试就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谈何容易。那么,学校、家长、学生的指标叮嘱、分数期盼、前途担忧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而在高考制度还是一种唯一可行的人才选拔方式的情况下,脱离"应试"而只谈"素质"的教学思想显然是形而上学、自欺欺人、徒劳而无功的。离开了"应试"而空谈"素质"的结果只能是背学校、家长、学生而行,而离开这三个方面(特别是学生)来谈"教改"其可笑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难怪有人说如今的素质教育是"万事不备,只有东风"了。这种满足于"水中月,镜中花"的教学目标改革,恐怕也是与"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的。实话实说,没有哪一个有上进心的教师不拥护素质教育,但脱离应试而谈的素质教育肯定是唯心的,说给别人听的。不然为什么那么多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都是针对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呢,这些一谈语文教学实验就被遗忘的初三、高三学子难道不应是素质教育的对象?(恕笔者寡陋,我至今没有看到哪一个素质教育改革是针对初三、高三而脱离应试的。自然,能常见到些因不堪应试体制之负而猛烈谴责应试制度阻碍了其素质教改之路的杂文,骂归骂,让你来寻找一个选拔人才之法恐怕……当然,言外之意是不是还有我进行应试教育情非得已,希望素质教育理论家们高抬贵嘴,放我一马云云,就不得而知了。)其实,"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不应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形态,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多相通之处的。单看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的改革就不难发现学生素质是可以用"考试"来衡量的,一句话新闻、实用文改错、科技文阅读、语言表达运用、《圆的联想》、《妈妈只洗了一只鞋》、《战胜脆弱》、《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些高考探索无疑给我们语文教师提供了一条可走之路:既不能做口喊"减负""素质"的空洞理论家,也不能做考试的奴隶,而要利用考试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要求让学生走出课堂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而在应试教育的目标下实现素质教育。当今社会,"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也好了,家长有''''望子成龙''''的心情,希望子女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也是自然的……学校与家庭要求和鼓励青少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是对的,不经过艰苦的学习和锻炼,年轻人是很难成长起来的,但一定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2000.2.1)这里总书记所谈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显然不是摈弃了"应试"的"素质",当然也不是不要"素质"的"应试",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要寻找一条中国教育工作者的现实出路不是不可能的,那就是在"在应试教育中推行素质教育",即实施"应试素质教学",因为,应试也是一种素质,而素质教育的成果也是可以用考试来检验的。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手段之一,它既是教学目标的实现及实现程度的量化尺度,又是教学效果及学生接受能力的唯一检测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工具在社会各个领域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对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语文考试作为获得语文能力信息的一种手段,在社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用作语文教育评价的依据,还常用于能力发展预测、职业能力鉴定、智力诊断等,是招生、招干、招工等考试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倪文锦《语文考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众所周知,有选拔,有评价就一定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考试。有人认为,为考试而教学,为考试而读书,这必然会导致对人才的扼杀,这话有道理。但就因此而认定考试就是扼杀人才的手段这又未免捉襟见肘,试想没有挑灯夜战、十年寒窗的磨炼,莘莘学子能知道劳动成果的艰辛?也许有人看到了一些因高考失利而轻生的个别事件就对高考大加指责,但试想对这样的"人才"减负后其面对挫折的心理程受能力又有多大,我们还能从这样的一代接班人身上看到老一辈革命家"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大将风范?因此,高考要求考生具备的灵活应变、镇定自若、自信果断、处惊不变、进取争先的综合能力(素质)同样也是国家、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就这一点上讲,考试不仅是高校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人才综合素质的一个标尺。由此看来,考试作为一种特殊的鉴别人才的方法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当然教育教学的目的不是只为高校输送人才,考察人才的方法也不只有考试,但在现今还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测量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效果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的评价体系的情况下,考试的地位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而把这个由"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明显分开来的时间差产生的社会责任完全推诿给教师更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改,教改的关键在教师"如此严密的逻辑,教师看来也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但也并不等于教师通过"检讨认错"就万事大吉了,"尚不发达的国情,太不宽裕的教育经费,巨大的求学与求业人口……这些掩盖在应试教育及其着眼于文凭、饭碗、晋职之类种种短期目标的教育机制背后的问题,也似乎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力所能及的范围。"(唐素云《教育者的素质》。《中语参》98.8-9)由此看来,应给身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夹缝中的教师一条生路才对。素质教育是方向,这是无容置疑的事实,但如果仅仅因为只看到了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所有的教育界同仁都脱胎换骨、立地成佛也是不现实的。一边是急于挤上独木桥的莘莘学子,一边是手持利斧的"素质教育"理论家,语文教师的出路只能是立足"应试素质教学"充分抓住"素质教育"与"应

试教育"的切合点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实施应试教育教学,在教学中进一步改革如今之考试制度而逐步步入教学体制改革良性发展的康庄大道。这样,既让关注成绩的家长领导看到了分数的影子,又让学生感到走出课堂不是劳而无功,中看不中用,在此基础上推行素质教育难道不更符合中国特色吗?

教学素质范文篇2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艰苦、不愿学。我们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动中运带足球8分钟和12分钟跑。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以高中足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又如,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四、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学素质范文篇3

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如何进行素质教育?我体会到:在英语教学中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英语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热情、开朗的性格,良好的情趣,健康的情感和善于交际的能力。语言是人的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外部表现。因而,对学徒进行语言训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心理活动。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初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交际离不开活动,因此,我在英语教学中经常开展诸如分角色对话,做捉迷藏、“看谁反应快”、“谁是问不倒的小博士”等各种英语游戏,排演英语儿童节目,朗诵诗歌,唱英语歌,邀请外国朋友来校或带学生到有外国人的公共场所,让学生学着用英语和外国朋友交谈,等等。少年獐有爱看爱听爱说的特点,他们都能很投入地参加这此有趣的英语活动。去年五月,我邀请了英国的希尔夫妇来校和学生联欢。同学们有礼貌地用"WelcometoChina!""Welcometoourschool!"等情真意切的语言欢迎他们。听他们介绍了情况后,同学们热切地向他们提了许多问题:“DoyoulikeChina?""Howmanypeoplearethereinyourfamily?"......希尔夫妇在回答问题后,也向同学们提了一些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举手,清楚流利地一一作答.同学们还三两人一组主动地走到客人面前,先自我介绍:"MynameisWangXi.MyEnglishnameisMike."然后介绍自己的同学:"ThisisXingLi...."两人一起说:"Weareclassmates."然后拉着客人的手:"Nicetomeetyou!"再问:"Couldwebefriends?"......"Good!""Welldone!"希尔夫妇连声赞叹道.最后同学们热情洋溢地献上自己制作的小手工、小作品,或是小工艺品,还没忘记再说上几句英语:"Doyoulikeit?""Welcomeagain!"......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外国人讲话我们大部分能听懂,我们讲的他们也能听懂,真有趣.学生亲身参加活动能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激发主动积极的学习精神.有些原来性格腼腆、站起来说话就脸红心跳的学生,通过以上英语活动的锻炼,已能经常自告奋勇地出来对话、表演了。

二、开展英语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造意识,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少儿时期是大脑发育逐步完善的时期,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正从简单、片面向着丰富和完整过渡。爱因斯坦说:“唤起独创性的表现与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上的秘方。”老师只要对学徒进行激发鼓励并引导,学生就会情绪激昂,思维活跃,产生创造的欲望。因此,每当学生学完新的一课,我就要求他们联系新内容和旧知识,设想一个情景,编成对话或小品表演,让学生充分“玩味”课文。有时,我组织学生出版英语小写作专栏;有时,组织学生在班会、校庆会或和校外朋友联欢会上表演自编自演的英语节目。我经常启发、要求学生把英语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设计英语贺年卡、生日卡、教师卡、衣物饰品、房间摆设等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是主人,他们能自由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出符合自己意愿的新东西,并能以产生成就感的喜悦心情更热情主动地投入新的学习。我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过:“AHappyBirthdayparty.""It''''syou,littleJean!”“Letmehelpyou,Grandpa!”等节目。在“六一”儿童节庆祝大会上,学生献演了自编的英语短剧---“OnSunday",受到师生的欢迎和家长、来宾的好评。学生很受鼓舞,也更激起了学好英语、再创更佳成果的决心和信心。

三、开展英语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培养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少儿期是身心蓬勃发展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好胜心都强。教师应精心组织并善于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竞赛、表演活动或做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又在活动中发扬互助合作精神,去争取集体荣誉。

我每学期都组织一两次人人参加的英语小品比赛。比赛规定:同桌两人或前后桌三四人组成一个表演组。每组选定个专题。如到商店买东西,到同学家一起做功课,买了新玩具和同学共玩等等。评优标准为综合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多,语音语调句子正确流利,情节合理,情景逼真,富有表情。这既需每个人的努力,又要相互间的配合。每次赛前,学生们都认真构思,翻阅课本,反复操练。赛后同学们余兴未尽,感到收获很大。

四、鼓励中外儿童相互交流,拓宽视野,培养具有开放意识,面向世界的人才。少年儿童喜欢交朋友,也容易交朋友。英语教师应设法搭桥牵线,组织学生与外国儿童通信交朋友,或和来华友人交朋友,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曾先后邀请过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非洲等地27人次来我校,和学生一起上课、座谈、联欢、开庆祝会等,并组织学生和美国、英国三所学校的同龄或近龄人通信交pen-pal(笔友)。同学们为了写好每封英语信,尽量运用所学的,翻书查字典,到处求教。这样,书本得到了巩固,又从英美孩子的信中学到了地道的语言,丰富了自己的信息,还养成了好学的习惯。

教学素质范文篇4

一、改革教法,诱导成功

在课堂教学的教法改革上,我们主张一法为主,兼用多法。关键是教师在教法的选择和组合上,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讲与练的时间比例及练习的设计上,要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在板书及提问的设计上,要新颖和富于启发性,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和记忆新知,有助于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我们教师要善于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每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都要力求全面理解抓住本质,掌握要领;通过试验,取得成效,然后组织推广。例如低年段语文的支架式直呼音节的新教法就是一个例子,我们用了两年多时间,先派教师到市教师进修学校学习新教法的要领,然后回校同科组的10位语文教师反复揣摩直呼音节的教学要领、步骤,并采用循序渐进、分步过渡直呼及教顺口溜、儿歌、趣味拼读、看图摆音节等多种形式强化训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再其次,是讲究科学,坚持精讲巧导。没有艺术的教学是低质乏味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而不讲科学的教学更是盲目粗劣的教学,是肯定要失败的。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体现艺术性,又要体现科学性,力求做到科学与艺术性的统一。如六(3)班的叶老师在教学《七律·长征》中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时,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绘画了“五岭”和“乌蒙山”的山势,巧导学生理解“逶迤”、“磅礴”,再通过填比喻句:()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像();()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看来像(),加深学生对上述两诗句的理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总是竭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如果学生愿意学习而不会学习,就应当帮助他,哪怕前进很小的一步,而迈出一步将会成为他们思维的情绪刺激的源泉。”这里的帮助指的是启发点拨,使学生于疑惑处豁然开朗。例如四(5)的欧阳老师在指导学生写《有趣的小实验》一文时,教师先指导学生做实验:先将纸片放进水杯中粘在杯侧,然后将水杯垂直放入盛满水的器皿中,然后取出,再斜着放入水中,让学生仔细观察两次水杯中的纸片和内壁有什么不同,原因何在。经过学生的讨论及教师的启发点拨,让学生明白空气的存在。

二、改革活动课程,培养综合能力

语文活动课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操作为特征,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主动发展为目的的课程。从这一理念出发,当前对语文活动课的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革。

其一,要克服活动课“非语文化”现象。

自从我国新的课程计划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将“活动”纳入课程体系以来,由于对这一新型课程的本质尚未了解,把“语文活动课”上成班队活动或竞赛活动,从计划、教学设计到活动实施都缺乏语文训练意识,严重偏离了语文活动课的轨道。为此,要通过学习对语文活动课的本质属性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抓住语文中“言语交际性”这一重点,力求活动课具有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等基本特征。我们要求各年级的语文科组组织设计符合语文活动课这一本质属性的活动课例,进行交流观察,探讨语文活动课型的教学设计规律。如一(2)班的《字词游戏》、四(3)班的《巧用标点符号》、六(2)班的《写成语,说成语》都深受学生欢迎。随后,我们还组织人力以五年级的语文教材内容为依据,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及知识基础的实际而设计编写了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的第九、十册的活动教材。每册各有活动课设计十六个,每单元两个,综合性活动两个。每个活动课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几个部分,并附有部分活动的具体内容,答案供老师们实施时参考、选用。

其二,加大语文活动的课外延伸。

形式有如下四种:一是吸收性语文活动。以听、读为主要形式,如听广播、看电影、电视,读书报和摘抄、剪辑等。二是输出性言语活动。如普通话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书法、日记展览、演讲、语文学法经验交流、小记者采访、编抄报、作文比赛。三是综合性的大型活动──举办读书节。我校每年举办一届,已经持续十年了。内容有:书签制作、书面设计、小报设计、书法、日记、周记、警句、格言、剪辑以及明信片设计展览;也有读书、诵书、演书、讲演、复述、讲故事、快速作文、钢笔、毛笔字的即席挥毫。四是鼓励课外写作,出版学生习作选。如我校通过“鲁迅写作组”及“小记者站”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的采访与写作活动,学校为了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分别出版了介绍学生学法的《钥匙集》,学生作文的优秀习作选《小花集》,并将出版学生所写的各类日记选《童心集》。

三、改革考评方法,激励创新精神

如何改革语文学科的考评方法,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落实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为此,我校在原有的口试与笔试并举,开卷与闭卷结合的考评方法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性、层次性、等级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进一步加以改革、调整,全面实行“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取代传统单一的“成绩+评语”的评价方式。我校语文科的考评有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平时考评。

方法灵活多样,原则是重评不重考。内容包括堂上练习、课外作业、单元目标测评、阅读延伸、实际操作展示,加上教师的作业评语、学科评语和即时评语等内容组成。如阅读延伸,我们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两周或一月)内读多少课外书报,摘抄多少优美词、句、段;剪辑多少语文或其他的资料;中、高年级还加上能写多少读书日记等以展览、交流形式让学生互评。又如语文实际能力的考评,我们以同桌或4人小组为单位每月自编一份手抄小报作为平时语文考评内容之一,从小报看学生的选材、写作、排版、书写、装饰、绘画等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及创新能力。教师除了参与学生的评议外,侧重在对学生平时的作业、单元目标测试及课外延伸的习作进行必要的评语加以点拨、鼓励。

二是阶段考评。

原则是考评并重,内容是一学期语文科学习的听、说、读、写知识,加上教师等级评定及阶段性评语。

笔试,考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命题一般分三大部分:拼音与课文内容;阅读与应用;作文练笔。并注意逐步加大阅读能力的考查比重,可占全卷的40-50%。题型多复合型,以便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采用闭卷考查,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

口试,是口头语言能力的考查。我们以朗诵、复述、自编自演课本剧、讲小故事、高年级设专题讲演等,考查学生口头创造能力,采用开卷形式,在总复习期间考查。

三是评定等第。

教学素质范文篇5

1提高自身语音面貌,持标准的普通话,为学生朗读做一个好的示范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语文教师自身的修养,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起决定作用的,自身修养不够,教学方法再讲究,效果也有限;反之,教起来会左右逢源,事半功倍。”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朗读能力是很重要的。教师标准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所展现的意境。现在有许多名家朗读的影音,这些作为辅助教学很好,但这比不上教师亲自为学生朗读来的亲近,来的有魅力。优质的朗读示范要求教师要充分备课,模仿名家的诵读,在模仿中纠正自身读音的不足,在学习中也融入自身的情感体验,从而在课堂上感染学生。外联社出版的职教语文课本中,《匆匆》是一篇值得朗读的文章。备课中,教师要把握文章惆怅的基调,把握朱自清当时追寻时间匆匆流逝,徘徊却又执着的追求这样一种心理,通过朗读教师要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例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句,朗读时要注意断句,缓缓的,让学生体会时间的飞逝,从而在教师的朗读中思考文章忧伤、惆怅的源头,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此类能触动心灵的句子很多,备课时,教师要自己先融入其中。优质地示范朗读,旨在抛砖引玉,鼓励学生多读多体会。学生朗读到妙处,及时表扬,以提高学生积极性。总之,教师要通过示范朗读,来感染学生,热爱朗读,感知文章传达出的情感。

2巧问文章中的问题,深刻理解课文,引导学生把握朗读的基调和朗读的节奏在朗读训练中,教师针对朗读,巧问问题是很重要的。如果学生能真正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和朗读节奏,就能达到深刻理解文章的目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提些关键的问题,能让学生边朗读边思考,思考后朗读,就更能理解文章,最终使学生将作者的情感深层次的牢记于内心,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本质目的。例如在《匆匆》中,教师示范朗读后,可以问学生听出文中表达了什么情感。不同的学生听出的情感是不一样的,有悲伤,有无奈,有惆怅,有遗憾。接下来可以让学生归纳出这些情感的基调,都是沉重的。这样,学生在朗读时就心里有数了。再如,读到“头涔涔而泪潸潸”时,可以问为什么会这样。学生找出的原因是:紧张,还带点无奈,所以朗读节奏就需要缓慢一点。而读到“时间在我们身边溜走”那一段的时候,可以问学生哪些是描写时间的动词。学生归纳出:“过去”、“跨过”、“飞去”、“溜走”、“闪过”,其共同的特点是“快”,所以读时节奏要稍快些,以体现时间流逝之快。学生掌握朗读节奏,能感悟到语言的韵律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真正理解了文章。关键问题的设置,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技能,又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3积极创设课堂情境,为朗读创造氛围,引导学生朗读,以陶冶情操有些文章内容离学生的时代较远,学生在朗读时很难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更不用说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朗读情境,再现作品中的场景、事物,展现文章当时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和作者有所共鸣,从而“读”出文章本来的味道。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图画再现场景,用音乐渲染背景,用语言描述情景等,让学生回到文章所在的时代。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的《荷塘月色》,就能通过创设情境,为朗读服务。由于写作时间离现代较远,学生把握“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这种感情,有难度。朗读前,可以播放反映当时时代背景的记录片,让学生置身于历史,体会“白色恐怖”的残酷。这让学生了解文中“淡淡的哀愁”的原因,就能真正在朗读时表达出来。而展现“淡淡的喜悦”之情,特别是“淡淡的”很难把握。我们可以播放有关月下荷塘的flash画面,并伴有淡雅的,宁静的乐曲,渲染气氛。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朗读时就能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中融入作者的情感之中。文中所描写的“荷塘上的月光”、“月光下的荷塘”这两段文字,更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创设情境,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宁静淡雅的氛围中朗读,真正体会“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这种复杂的心情。象《故都的秋》、《胡同文化》这样的文章,都适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在创设好的符合文章内容的情境中朗读,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整体上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4合理分配角色,指导学生定位朗读,以深入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朗读教学并不局限于朗读散文、诗歌,也可以朗读小说、戏剧中的语段。这样的朗读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如《项链》一文,就可以让学生朗读描写主人公马蒂尔德心理的语段,读出主人公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对奢华生活的向往,以及虚荣心得到满足时的感受。不满时要读得低沉,向往奢华生活时要有羡慕、渴望之情,而舞会上虚荣心满足时,得意之感更是可以通过朗读展现出来。这样在学生心里就活灵活现的出现了一个贪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形象。《雷雨》是一部经典的话剧,人物性格鲜明,人物形象丰富。教师可根据作品中人物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身份地位等因素,鼓励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在朗读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剧本中的人物角色充分了解,比如周朴园的冷酷无情,奸诈狡猾,鲁侍萍的善良、坚忍、有骨气,这些都要学生细细品味后通过诵读很好地展现出来。朗读时要“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努力“扮演”好角色,融入进自己的思想感情。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中朗读,这个目标不是一下就能达到的,所以要不断指导学生。学生若能真正将人物角色读的活灵活现,那就说明学生真正了解了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这样训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更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人物形象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也把课堂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语言表达的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

教学素质范文篇6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艰苦、不愿学。我们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动中运带足球8分钟和12分钟跑。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以高中足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又如,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四、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学素质范文篇7

关键词:艺术素质教育;问题;对策;高校;美育

CollegeArtQualityEducationLiteratureReview

Abstract:Noartseducationisnotcompleteeducation,collegesanduniversitiesneedtoartseducation,implementationofartseducationistoadapttomodernsocialdevelopmentneedsofthetimes,thedevelopmentofhighereducationandthenewrequirements,deepenthereformofhighereducation!promotequalityeducationstartingpoint,Aestheticistoimprovetheabilityofstudents!ability!InnovationAbilityto"artseducationprovisionsrequiringschoolstoimprovethemacro-schoolmanagement,theonlywaytopromoteeducationandhealthdevelopment,strengtheningartseducation,andconstantlyimprovethequalityofteachingandoptimizethequalityofteachers,educationalresearch.Thispaperfromtheartisticqualitiesofthesignificanceofeducation,status,andimprovethefouraspectsoftheliteratureontheresearchoutlinedasimplesummation,aimedatexaminingthecurrentsituationandexistingproblemsoftheirownperspectiveandabriefanalysis.

Keywords:Artqualityeducation;Countermeasures;Collegesanduniversities;Aesthetic

高等艺术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他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普通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应朝着有利于丰富和繁荣校园文化,有利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培养适应现代知识经济下所需综合人才的方向开展。

一、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6的文件指出,要把艺术素质教育作为各级各类院校共同遵守。共同实施的基础和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把美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强调指出,“在学校教育中,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一、艺术修养能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罗顺英在《浅论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到加强当代大学生艺术修养的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艺术修养主要是靠美的形象打动人,把思想觉悟和高尚的情操寓于美育之中,以美引善,使大学生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提高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激励大学生追求真善美,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孔子认为,仅仅知道怎样做是不够的,还要身体力行,努力去做,而“乐之”则是更高境界,不仅要这样做,而要愉快地去做。艺术修养就是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对大学生的感情的熏陶、疏导,使他们遵守道德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1]

汪霓认为艺术有着强烈的感染力.通过艺术教育可以使人涵养德行和调节性情,塑造完美人格.兴于诗、立于理、成于乐(论语.泰伯)这是这个意思。鲁迅先生说,美和艺术的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相符,然其力足以深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苏霍姆林斯基说得更为明确,他指出:赋予学生的认识和创造活动以及他在各种活动中的精神需求的发展和满足以特定方向的审美教育,涉及正在成长的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审美教育同人的思想面貌的形成,同儿童和青少年审美和道德标准的形成,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可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感化功能,可以提高德育效果,这种效果往往是德育自身所不可及的。[2]

二、艺术修养能启迪大学生的科学智慧

大量事实证明,许多有重大发现的科学家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都怀有某种审美情感,而这大都与他们青少年时代所受过的艺术熏陶有很大关系.培养大学生艺术修养也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他们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例如:在数学中通过公式、运算方程式所具有的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特点,来启发学生认识和掌握运算规律。再如:通过阅读文艺作品,美术写生,写观察日记以及参观、游览等,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引导大学生辨别事物的异同,提高对新生事物的热情和敏感,从而提高他们驾驭客观事物变化的能力.另一方面,艺术修养特有的对心灵松弛作用与自由感还可以适当消除大学生在学习中过度的紧张与疲劳,从而为创造性想象力的充分扩展提供了条件。[3]

三、艺术修养能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健壮的身体是人才成长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成才只能是一句空话.正因为如此,大多数有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视身体锻炼.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身体健康,工作、学习起来会具有良好的耐力、速度和技巧.而通过艺术活动,提高大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无疑会促进他们对健美的知识,不断提高审美素质.健与美体现着人的生理、心理的内在发展规律的要求,贯穿于一切体育训练和美育活动之中,因此,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只有身心健康,精力充沛,才会在体格、行为乃至心灵各个方面都是健美的,从而使自己日趋成熟起来。[4]

二、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重视艺术教育由来已久,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这样一些国内知名的高校,始终对艺术教育给以足够的重视。蔡元培先生提倡的以美育代宗教一直是我国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信条。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加强与校外的各种专业艺术团体,知名艺术家的联络,将他们请进校园来以他们精湛的艺术表演来感染在校的大学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每年都有各类艺术团体和艺术家免费来到大学生中间,送来一场场精彩的演出,这些艺术团体和艺术家也乐意和大学生们交流,特别是一些高雅艺术,在社会上找不到知音,没有商业市场,更是愿意来到高校舞台表演。像中国交响乐团,中国室内乐团这些高雅音乐团体就多次来到北大清华这样一些知名的北京高校演出中山大学曾邀请广州芭蕾舞团来校演出5天鹅湖、兰花花等精彩剧目,还邀请了广州乐团,广州民族乐团演出中外名曲交响音乐会,名家名曲民族音乐会,深受学生的欢迎苏州大学还与江苏省昆剧团签订了合作协议,由苏州昆剧团定期送戏进校此外,一些当红的流行乐坛歌星,也经常被邀请到高校来演出,他们的演出分外受到年青的大学生的喜欢。80年代末,摇滚歌手崔健在北大礼堂演出人山人海的场面至今还为老北大人津津乐道。

倪亚静认为在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方面,近年来一些高校结合自身的教育资源和优势,开设了一些很有特色的艺术教育课,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如一些理工科院校就开设了计算机动画设计,工业美术设计一类的课;还有一些农林业大学开设诸如插花艺术,茶艺欣赏,花卉欣赏等课程。中国地质大学还开设了《布玩具设计与制作》《服饰与美容》《魔笛》一类的艺术公共选修课,尤其是该校的剪纸艺术课,更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湖北电视台曾对该校的剪纸艺术课和大学生剪纸作品展作了专题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国家教委有关领导视察该校后,欣然提笔赞道艺术教育一枝花。[5]

蔡岳建认为近年来,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但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中小学所实施的仍是应试教育,大学生虽然能以较好的成绩考入高校,但人文素质普遍较低,多数人达不到合格的大学新生应有的标准。许多高校都认识到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不足,纷纷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并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属于人文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文艺术素质教育成果并不显著,出现的问题较为突出,集中表现在:忽视、轻视高校人文艺术教育的思想和现象还相当严重,各地、各区学校之间人文艺术素质教育发展失衡;高校艺术教育的师资、器材、经费和活动场地严重不足等,给高校素质教育带来很多不良后果,也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6]

(一)缺乏对艺术教育的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

刘振东,杨晓辉在《新形势下高校艺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提到高等艺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有: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艺术教育得到不断加强,人们已开始注意到高校艺术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但是,仍有一些院校的管理者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且对艺术教育的了解具有片面性:一是某些高校仍然不重视艺术教育在美育乃至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只是实施智力教育为主,片面追求考研率,这仍是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在作怪;二是看似重视却另有目的:虽然开设艺术类课程,但并不对全体学生,只面对部分学生,为了学校的门面,抓部分学生参加艺术类比赛,为的是拿名次;三是虽然重视艺术教育,但对其定位不准确“即没有把艺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手段,而是以专业化的要求对待教学,使普通学校的艺术教育走向专业化培训,起不到实施美育和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四是从范围上看,把艺术教育只作为学校的任务,学校又把艺术教育当作几节艺术类课程的任务,把艺术教育理解得太具体,使其范围渐趋缩小,达不到真正的艺术教育效果。”[7]

张筱丽、陈尚荣在《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也提出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随意。由于我们国家在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方面没有统一的要求,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师资情况和教学力量开设相应的课程,这种情况是因为历史的原因造成的,但是我们没有理由在今天还继续让这种课程设置过于随意化,没有系统性现象存在下去。[8]

(二)缺乏明确的艺术教育目标

高校的艺术教育目标是国民素质教育而非专业教育,立足点不在于培养学生如何去作画或演奏乐器,而是着重向大学生讲授艺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鉴赏方法,如艺术史、音乐美术鉴赏、电影评析等,让学生掌握欣赏、辨别和批判艺术的方法,了解不同艺术形式与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使他们在成为有艺术修养的观众或听众的同时,感知、想像、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也得到训练和强化,从而健全心理结构,塑造完美人格,尽快提高创造性智慧。“当前,由于对高校艺术教育的目标不明,指导思想理解不准,全国又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所以普遍存在着教学安排的随意性”[9]这表现在:首先,没有把学校艺术教育当作审美活动“或者没有突出其艺术特性,把它等同于艺术知识或美学知识的传授,即当成了智育的一部分;或者过于强调它的艺术特性,把它等同于艺术专业教育”[10]其次,没有把学校艺术教育当作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或教育内容不具基础性;或只重视提高不重视普及,面对的不是全体学生;或培养目标没有兼顾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素质的培养,只重视了其中某一方面素质的培养。

(三)缺乏艺术教育的个性指导

从近年来对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整体艺术人文素质令人担忧,并且由于生源地的不同,相同年级的学生,艺术知识水平不一,层次不齐且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学生各个年级,为授课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师的讲授增加了难度。目前,高校艺术教育基本上采用大班讲座的形式授课,不利于课堂气氛的调动,多个层次的学生齐头并进和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自主个性,学生被动接受,抹杀了他们对艺术教育的兴趣,从而使这门课程流于形式。[11]

(四)缺乏高素质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当前,高等院校从事艺术教育的专兼职教师,数量普遍不足,素质偏低,部分来自艺术院校或艺术专业正规科班出身的教师,虽然对专业知识相当精通但知识面不够宽,对所在院校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够研究不深,不能有针对性地结合院校专业性质和学生特点来讲授艺术知识,授课只是对自己在艺术专业所学知识的拓摹,使艺术课缺乏灵活、幽默,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另外,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在教师年龄的梯次结构,职称的合理搭配,专业的有机补充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

三、改善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方法

张积家认为必须要重视艺术课堂教育,开设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类课程作为必修课。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要坚持全方位的美育观。因此,必须明确基本的艺术教育途径和基础性工作。高校艺术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健全和加强艺术教育课程的建设,要把艺术教育课程作为整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教学计划,并力求做到课时、进度、考试、考核等稳定化、正规化。因为只有通过严谨精当的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对艺术有较为系统、完整的了解,对艺术的各门各类、形式特点、风格流派以及社会作用等获得较全面的认识,并从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中获得积极的精神营养。[12]

(一)加强艺术教育的宏观管理,推动学校教育健康、稳定发展

英国赫本?里德曾主张:“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教育唯有运用艺术才能解脱人类心灵所受的压制,才能达成民主社会的教育目标———自我实现,完成团体的职分,才能真正为人类的未来带来幸福机运。”[13]这就是说: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目前,各校广泛意识到艺术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都把艺术类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投入和管理,但大多数学校还是趋于形式,实施计划制定不科学。学校规定开设一门选修课的人数不能少于30人,但对艺术类课程而言,这一规定不符合专业要求。我国艺术教育大体有两个方面:一是专业型艺术教育(主要是专业艺术院校),这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艺术创作家和艺术理论家。前者将是在今后的社会中创作艺术作品的主体,创作出高雅的、经典的具有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后者是在今后社会中从事艺术理论研究或是从事艺术批评的主体。二是普及型的艺术教育(主要是普通高等院校及中、小学),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素质教育,提升大众艺术素质与审美能力,为接受高雅艺术做文化前的准备。普及型与专业型的艺术教育是我国目前校园艺术教育的主要方式与途径。另外还有校外的艺术教育,比如人们参与各种形式的艺术讲座,听音乐会、看歌舞剧、参观画展等等。

顾秉林认为,“应该根据不同性质和类型的高校,由一些在艺术教育方面做得比较好比较成熟的学校牵头,对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进行研讨,然后组织编写全国通用教材。”[14]当前,一些高校艺术教育的公选课设置很不科学,比如有的重复严重,有的应该上却没有人能上,或者愿意上像笔者所在的高校,影视欣赏一类的课,老师都抢着开设,因为这类课学生愿意选,看看电影很轻松你开影视艺术欣赏,他开中外影视精品赏析,外语系的老师又开设一门外国电影赏析等等,光是影视艺术这类课就有四、五门。但是,像一些艺术史艺术理论的课就没有人愿意开设,原因是学生选得少,老师讲得也累,但同样学分的课,因为学生人数少,系数也小,讲得口干舌燥还不如人家老师放放电影轻松地拿到更多的学分。[15]我们认为,对这类课程设置要进行合理化的安排,淘汰那些重复太多的课程。另外,对于那些理论课和欣赏类课不能一刀切,按同样的系数标准来算老师的工作量,对理论课要照顾,从而鼓励老师的开课热情同时,还要规定学生不能把全部的艺术类选修课都用来选修欣赏一类的课,要有理论课的一定比例。“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应从课程群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高度来认识,以艺术教育理论,艺术史,艺术欣赏,艺术技法四条线来构建一个体系化课程群,在这个课程群中,再合理地分配各类课程的比重,以艺术欣赏为主,但决不应该将艺术史和艺术基础理论和艺术技法的教育偏废。”[16]

(二)加强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刘玉力认为我们必须把建立艺术教育评估体系与标准提到日程上来。艺术教育教学考核、评估是检查学校艺术教学质量、改进教学的必要手段,是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考核评估学校艺术教育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

1?学校开设艺术选修课的种类、开设门数及课时;

2?课堂教学及课外艺术活动情况;

3?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审美能力、艺术表现和创新能力)。

艺术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心浮气躁,不能做样子打快拳,它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的任务。[17]

(三)开展教研、科研工作

立足现实,研究学校艺术教育中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艺术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并加以总结;加强对国外艺术教育的研究。以科研、教研促教学、促质量。让教师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汲取最新教育研究信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学校要支持教师开展探索性的实验研究,通过各种科研活动,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要努力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为创办中华民族艺术教育空前繁荣的新局面做积淀。

参考文献:

[1]罗顺英.浅谈大学生艺术修养[J].湖南环境生物技术职业报,2002(8)

[2]汪霓.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1)

[3]Pattison,DevelopingcommunicationSkills[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9

[4]郭声键著.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倪亚静论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6)

[6]蔡岳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1999(2)

[7]刘振东,杨晓辉.新形势下高校艺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报,2006(6)

[8]张筱丽,陈尚荣.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学海,2005(6)

[9]张道一.艺术学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5

[10]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1]李静.浅谈普通高校艺术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1(10)

[12]张积家.论高等学校教学的规范化和个性化[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9(2)

[13]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14]顾秉林.促进人文、艺术、科学教育的融合追求真、善、美的统一[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4)

[15]范明.浅议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J].中国高等教育,1999(10)

教学素质范文篇8

关键词:情感因素;情感素质;学习效率

一、积极的语言情感与态度的培养

1.语言与情感态度有密切关系。

人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改善人际关系。总之,语言与情感态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青少年学习外语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如何使用外语。既然是使用外语,那么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际交往,并在交往过程中表达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相比,语言学科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

2.情感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情感态度不仅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情感态度还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学习。比如,过度的害羞心理和过于内向的性格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过度的焦虑和胆怯心理不利于学生大胆地用外语表达、展现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大量的外语教学研究表明,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都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习者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则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

二、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培养方法

1、融洽师生关系,构建心灵沟通的桥梁,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如何促使师生之间融洽和谐,构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以下三条途径:

(1)尊重与信任

尊重学生意味着应当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歧视、不讽刺挖苦,更不训斥体罚学生。有一次,一个纪律性极差的学生居然在课堂上玩纸飞机,把纸飞机抛到讲台上,老师当时非常生气,但他强忍着怒火,笑着说:“哇!多漂亮的纸飞机啊!是送给老师的礼物吗?”学生们都笑了起来,原本一触即发的紧张场面也就化解了,也顺利地上完了那一节课。

(2)理解与宽容

人人都渴望理解,尤其是高中生更是渴求得到老师、父母、同学的理解。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谈心,或者通过让学生写日记,了解学生的思想。同时,教师应当有一颗宽容的心,应当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动辄指责、体罚,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应当多宽容理解学生,为其排忧解难,以老师广博的爱心,赢得学生的敬重,这样,学生自然“亲其师”而“信其道”。

(3)赞赏与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闪光点”,使孩子做那些他最能充分显示和发挥天赋素质的事情。”教学中应当多发现学生的长处,发掘其“闪光点”,“尺有所长扬其长”,以赞赏的眼光看侍每一个学生,多表扬鼓励,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中应当采用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设计问题任务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基础好的学生回答难度大些的问题,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难度小的问题,尽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对学生基本能回答问题时,老师应该都是以欣喜的语气说:“Welldone!”、“Wonderful!”、“Youaregreat!I’mproudofyou.”当学生回答不好时,我总是微笑着说:“Nevermind.Ithinkyouaretoonervous.I’msureyoucandobetternexttime.”学生由于多次受到老师的鼓励与肯定,不断尝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喜悦。成功感、成就感大大增强,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努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效果自然大大提高。

2、寓教于乐,通过多种渠道优化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情绪高涨时,情感趋于发挥增力作用,而情绪低落时,则趋于减力作用。情感对于人的行为活动具有普遍的增力或减力作用。因而,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设计活动时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了解学生个体,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努力寻找语言材料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的切入点。力争做到活动便于学生参与,学生乐于参与。要考虑学生参与的面,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公务员之家:

3、多方位开发情感资源,强化学生的积极情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有效地开发情感资源,具体来讲主要是教师应以情感为手段,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充分调动情感因素的功能,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借助言语、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营造情感氛围。教师充满情感、充满激情的语言可以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引起心灵的共鸣;教师亲切、愉快、诚恳的表情可以一下子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消除隔膜。在教学中,教师总是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满面笑容地走进教室,以振奋的情绪感染学生,再以亲切的态度、真诚的话语及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内部动机,主动积极参与,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不断强化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素质范文篇9

一、深化课改,提升层次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了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无论怎样转变,都会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就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探讨及评价还未达成共识,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尚未建立,缺乏参照体系。尽管如此,教师要抓住契机,深层次探讨符合各个不同阶段和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规律,结合本地、本校、本班实际,打造自己特有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层次,将自己由一名传统意义上的合格语文教师转化为一名新形势下出类拔萃的语文教师。

二、关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

我们通常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评价上,却很少把注意力放在教师身上。而教师评价的成败与否同时决定了学生评价的成败;教师评价的进展与成熟决定了学生评价的进展与成熟。作为教与学的重要一方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兴趣,他们的教学乐趣同样也值得我们关注。如果教师上课没有一点乐趣,他们又如何能把自己所教的学生的乐趣调动起来呢?

1.带着微笑进教室,创造爱的意境。这需要教师在每一次进入教室之前,都要有一个酝酿过程。一个人他不一定要有宗教信仰,但一定要有爱心。爱心是一个教师达到教育教学意境的首要条件,教师一定要有爱心,才能爱他的学生。教师对班级里成绩有差异的学生不能够做到公平,对外来民工孩子更是带着点别样的情绪,觉得收下他们是累赘,是负担。在无怨无悔地付出的同时也在抱怨,在呵斥……毕竟,生活在城市边缘的他们的家长更多的是为生计在打拼,少了些对孩子学习的重视与关注、督促与引领。于是,在无形指挥棒的指挥下,教师的心态也受其影响。其实,尽心尽力了也就释然了,教师关注的不应该那么片面,应该以自己的光和热尽可能地去温暖着他们,改变他们。

2.联系生活,创设真实意境。小学生的思维属于形象思维,对感性的知识容易理解,也比较感兴趣。而书本的文字是抽象的,教师的讲解是理论的,这与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差距,就造成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理解不了等被动、消极的学习现状。反思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究其根本原因,我们的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的大课堂,致使语文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凝固了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因此失去了新鲜的活力,丧失了人性的魅力。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知识,将其带入我们的课堂,在课堂中实施教学生活化,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语文不能局限于课堂,从而割断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为学语文而学语文,仅仅满足于学会几篇范文,而应该联系生活学课文,走出课本学语文,形成“由点到面,横串竖联,反复历练,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横向结构。这里的“生活”指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要为学生的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各项训练创设“解决问题”的生活情境,引导他们多尝试、多体验、多积累、多运用,多说“生活语言”,多写“生活作文”,在广阔天地里读书、作文。

3.适当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提起自觉学习的意识。小学生往往在学了一段时间后,就没有了积极性,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例如,课上犯困、搞小动作、不注意听讲等,回到家里只想着玩,作业做得马马虎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对学习不够重视,没有压力感。教师不妨给学生制定学习的规则、奖罚等,通过多种手段的刺激,让学生感到学习有压力,不认真学习是不行的,在教师的推力下,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我在上课前会告诉学生,要对上节课的一些教学内容进行抽查提问,如果答不上来,就要多做作业。其实,我提问的都是宏观方面的知识,如课文讲了哪些生字、有哪些人物介绍等,只要学生注意到了,都能答上来。之所以重点强调,就是让学生先入为主,在心理上引起注意,告诉自己,要认真听,不能偷懒。

4.处处提问,创造融洽的交流意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某个话题开诚布公地互相提问,设疑激趣,使彼此对所要讨论的问题如剥笋一般,双方的疑问越来越少,越谈兴趣越浓。只有这样,才能创造融洽的快乐的交流意境,上课并非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间应该是平等民主的。

教学素质范文篇10

(一)课程目标方面。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达,而更注重知识得到的原理,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使学生对知识了解得更加透彻,记忆更加深刻。过往教育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达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不好的习惯,不利于知识的巩固与持续性。(二)课程结构方面。强调课程结构应更加合理,平衡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科学文化素质发展以及科学教育素质的发展,使学生全方面学习,全方位发展,更加从学生的本体考虑。(三)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重复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活”知识,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为学习其实是简单的、容易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四)课程实施方面。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老师安排的一些活动,学会动手和合作,锻炼与人交际的能力。(五)课程评价方面。考核学生不再死板地只是看分数的及不及格,更加注重学生后续发展,例如如果学生差五分以内及格,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与热情,那老师完全可以给到及格分,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学生充分深刻地认识到努力就会有收获。与之前的死板教学评估标准相比,这可算是一大变化和进步。(六)课程管理方面。原来实施的政策是教材一体化,现今强调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加强地方针对性,强调因地制宜,求同存异。

二、初中语文素质教学

在新课改的“督促”下,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广大教师群体所关注和身体力行的一个项目,在此,笔者阐述了几种有助于这个问题解决的几个具体措施:(一)教师以身作则,重视并切实贯彻新课改理念。教师这个职业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教师职业最好的写照,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教师是被崇敬的,成为一名教师更是被憧憬的,所以为了使初中语文“跟上”新课改的“节奏”,教师应:1.认真进行教案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是实施新课改理念的关键,一定要给予充分重视,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应有的主角作用,在设计教案时,要注意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水平更是不同的,切勿为了省事而对学生不负责任。对于学习能力好的同学,可以适当增加难度,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要适当降低难度,以增加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产生成就感,这会使他们产生求取知识的欲望。现今,少数老师出现了不负责任的现象,对教案的设计敷衍了事,或者纸上谈兵。这些都不利于新课改理念的贯彻和实施,学校方面也应该加强监督和指导。2.创新教学方法,提起学生上课兴趣。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阵地,课堂上的几十分钟至关重要,所以要让学生提起对课堂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充分利用好这几十分钟,这就靠老师循序渐进的指导。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领导人对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视,民办性质的学校已经有了多媒体设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例如,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将要讲的课文的音频,同时可以举行小组朗读比赛,将听、说、读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加了解将要学习的课文,加入学习语文的队伍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会使获取知识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快乐,减小学生对学习的压力,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自愿地学习。3.课本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这里指的素质教育,不仅包括科学文化方面,还包括思想道德方面。尤其是语文这一学科,与思想道德联系更加紧密,学好语文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与道德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方法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让学生记住这篇课文,知道学过这篇课文,不应该只做表面文章,更应该让学生从学习这一篇课文中得到些什么。老师在讲一篇课文时,可以通过联系自身实际或者结合亲身经历的事情来使学生感受情感的真实,从而使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4.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激发和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学生作为出发点,注意深层次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不断激励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学生拥有丰富多样的知识,从而形成庞大的“知识库”。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行动力,也可以事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但同时需要注意不要起到反作用,禁锢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潜意识认为局限于某个方面,适得其反。(二)教育机构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新课改。教育机构对新课改贯彻实施起着重要作用,教育机构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些便利的硬件条件,如拨款、出资构建相关设施,也可以想一些具体可实施的措施,通过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学校实施新课改的积极性。

三、结语

语文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息息相关,素质教育应该从语文入手。初中生属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可以说尚不成熟,可塑性比较强,素质教育对其的影响意义重大。通过初中教师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循序指导,定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为祖国的繁荣尽一份绵薄之力。新课改为老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也应注意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不断地学习以及提高学习质量,继续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伟大事业。总之,新课改实施贯彻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相信在各方努力下,定能实现。

作者:陈井冷 单位:漳州市石亭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