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思想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8:18:00

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范文篇1

在进行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引入到其中,然后紧密地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践,这样可以将非常容易理解的生活当中的一些道理,向小学生们进行更好的讲述,在思想品德教学当中将生活当中的崇尚思想品德引入到其中,是实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的第一步。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更多的还是懵懵懂懂的状态,因此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从生活的实际进行着手,从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道理开始入手,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当中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对于生活中的实践,最好入手于小学生的课堂和课下,同时作为教师,更应该加强对收集小学生生活内容的实例,及时地发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学生好的和不好的思想品德的一面,并根据小学生在生活当中的这些行为,和教材上小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进而对小学生展开思想品德生活化的教育。比如,在《保护环境卫生》这一节的思想品德教学中,针对环境卫生,教师可以将其分为学生自己的环境卫生,以及小学生生活环境卫生。因为小学生对生活意识上还处于一个懵懂的状态,这个时候教授可以拿两块抹布提供给学生进行选择,看学生是选择干净的还是脏的抹布,最后学生选择的都是干净的抹布,而这个时候正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环境卫生教育的好机会。

二、为小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学情境

教师在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在课堂上比较容易实现的课程,为小学生创设出一个虚拟的生活环境,由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参与,从而让小学生能够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给自己以后的人生带来的好处。采用这种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品德教材当中的内容,同时对于生活当中出现的部分现象,也能够让小学生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了,这对小学生三观的形成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比如在讲解《团结合作》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举办一个小型的拔河比赛,在拔河比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一边是一个人,另外一边的三个人,通过两边之间的明显差距,让学生明白在一个团体活动当中,团结合作具有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对《团结合作》这个课程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教学中的内容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让小学生感受到所创设的生活情境,给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进而让学生的参与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最终实现教师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整体提高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在实践中领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不应该受到课堂的束缚,在课堂安排不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来,让学生的行为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锻炼,从而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明显的提高。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生活环境,因此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也有着不同的影响,作为教师方面而言,应该对学生开展统一的思想品德教育实践内容,让学生对好的思想品德在生活当中所具有的重要性,能够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领悟。在双休的日子里,教师可以带领全班的学生一同参加“献爱心给敬老院的活动”,让小学生在敬老院和爷爷奶奶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因为自己的小小爱心举动,给其他人带来的快乐,让学生懂得尊老爱幼是一个多么可贵的思想品德,以此让学生对价值观的思考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四、充分利用教材,往生活教学方向发展教材是支撑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原动力,而对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来说,教材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保障教学计划顺利开展的前提。但是在进行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将教材当中的内容搬入到课堂上,那根本无法实现小学思想教育的目标,因此在进行小学思想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而言要给予教材充分的支持,不但如此,更要按照学生实际学习的情况等,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改变,只有这样能够让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得更具有科学性。

五、改变评价方法,促使其更好的融合生活

要想让传统评价教育成果的方法得到真正的改变,就需要对传统的教学目标进行积极的改变,争取让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应用,这也就是这里所说的思想品德生活化,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掌握思想品德课的程度,更在日常生活中让小学生的良好品质得到了逐渐的强化,而作为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尽可能地减少对学生的批评。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这样容易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进一步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六、结语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充分利用,然后将其回归到生活当中来,让小学生能够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到生活实践当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进行理解,并通过在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实践当中学习到的优秀品德,然后在实际的生活当中进行运用,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帮助其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陈黎辉.试论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J].新课程,2016,(10):58.

[2]朱桂玲.回归生活,彰显魅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探索[J].学生之友,2010,(09):75.

[3]沈馨远.立足实践,增强趣味———实现生活元素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6,(33):20.

[4]金飞.渗入“生活世界”深化道德教育———浅析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7,(13):34.

[4]俞土昌.回归生活彰显魅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15,(Z1):75.

教学思想范文篇2

一、对中学数学思想的基本认识

“数学思想”作为数学课程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我们完全有必要对它的内涵与外延形成较为明确的认识。关于这个概念的内涵,我们认为: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科学研究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认识。这种认识的主体是人类历史上过去、现在以及将来有名与无名的数学家;而认识的客体,则包括数学科学的对象及其特性,研究途径与方法的特点,研究成就的精神文化价值及对物质世界的实际作用,内部各种成果或结论之间的互相关联和相互支持的关系等。可见,这些思想是历代与当代数学家研究成果的结晶,它们蕴涵于数学材料之中,有着丰富的内容。

通常认为数学思想包括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公理化思想等。这些都是对数学活动经验通过概括而获得的认识成果。既然是认识就会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看法。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例如,有人认为中学数学教材可以用集合思想作主线来编写,有人认为以函数思想贯穿中学数学内容更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效果,还有人认为中学数学内容应运用数学结构思想来处理等等。尽管看法各异,但笔者认为,只要是在充分分析、归纳概括数学材料的基础上来论述数学思想,那么所得的结论总是可能做到并行不悖、互为补充的,总是能在中学数学教材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

关于这个概念的外延,从量的方面讲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

属于宏观的,有数学观(数学的起源与发展、数学的本能和特征、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数学在科学中的文化地位,数学方法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等;属于中观的,有关于数学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流的原因与结果,各个分支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内容上的对立与统一的相克相生的关系等;属于微观结构的,则包含着对各个分支及各种体系结构中特定内容和方法的认识,包括对所创立的新概念、新模型、新方法和新理论的认识。

从质的方面说,还可分成表层认识与深层认识、片面认识与完全认识、局部认识与全面认识、孤立认识与整体认识、静态认识与动态认识、唯心认识与唯物认识、谬误认识和正确认识等。

二、数学思想的特性和作用

数学思想是在数学的发展史上形成和发展的,它是人类对数学及其研究对象,对数学知识(主要指概念、定理、法则和范例)以及数学方法的本质性的认识。它表现在对数学对象的开拓之中,表现在对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模型的分析与概括之中,还表现在新的数学方法的产生过程中。它具有如下的突出特性和作用。

(一)数学思想凝聚成数学概念和命题,原则和方法

我们知道,不同层次的思想,凝聚成不同层次的数学模型和数学结构,从而构成数学的知识系统与结构。在这个系统与结构中,数学思想起着统帅的作用。

(二)数学思想深刻而概括,富有哲理性

各种各样的具体的数学思想,是从众多的具体的个性中抽取出来且对个性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共性。它比某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定理法则等)更具有一般性,其概括程度相对较高。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和变化、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等“事实”,都可作为数学思想进行哲学概括的材料,这样的概括能促使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数学思想富有创造性

借助于分析与归纳、类比与联想、猜想与验证等手段,可以使本来较抽象的结构获得相对直观的形象的解释,能使一些看似无处着手的问题转化成极具规律的数学模型。从而将一种关系结构变成或映射成另一种关系结构,又可反演回来,于是复杂问题被简单化了,不能解的问题的解找到了。如将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转化成一笔画问题,便是典型的一例。当时,数学家们在作这些探讨时是很难的,是零零碎碎的,有时为了一个模型的建立,一种思想的概括,要付出毕生精力才能得到,这使后人能从中得到真知灼见,体会到创造的艰辛,发展顽强奋战的个性,培养创造的精神。

三、数学思想的教学功能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指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初中代数、几何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根据这一要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大力加强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与研究。

(一)数学思想是教材体系的灵魂

从教材的构成体系来看,整个初中数学教材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点汇成了数学结构系统的两条“河流”。一条是由具体的知识点构成的易于被发现的“明河流”,它是构成数学教材的“骨架”;另一条是由数学思想方法构成的具有潜在价值的“暗河流”,它是构成数学教材的“血脉”灵魂。有了这样的数学思想作灵魂,各种具体的数学知识点才不再成为孤立的、零散的东西。因为数学思想能将“游离”状态的知识点(块)凝结成优化的知识结构,有了它,数学概念和命题才能活起来,做到相互紧扣,相互支持,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见,数学思想是数学的内在形式,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动力和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抓住数学思想这一主线,便能高屋建瓴,提挈教材进行再创造,才能使教学见效快,收益大。

(二)数学思想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分三个层次进行,这便是宏观设计、微观设计和情境设计。无论哪个层次上的设计,其目的都在于为了让学生“参与”到获得和发展真理性认识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去。这种设计不能只是数学认识过程中的“还原”,一定要有数学思想的飞跃和创造。这就是说,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当是历史上数学思想发生、发展过程的模拟和简缩。例如初中阶段的函数概念,便是概括了变量之间关系的简缩,也应当是渗透现代数学思想、使用现代手段实现的新的认识过程。又如高中阶段的函数概念,便渗透了集合关系的思想,还可以是在现实数学基础上的概括和延伸,这就需要搞清楚应概括怎样的共性,如何准确地提出新问题,需要怎样的新工具和新方法等等。对于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预测和创造,而要顺利地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依靠数学思想作为指导。有了深刻的数学思想作指导,才能做出智慧熠烁的创新设计来,才能引发起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来。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技术革命的要求。靠一贯如此设计的课堂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方能在21世纪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数学思想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数学思想性高的教学设计,是高质量进行教学的基本保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这几十个智慧的头脑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随着新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学生知识面的拓宽,他们提出的许多问题是教师难以解答的。面对这些活泼肯钻研的学生所提的问题,教师只有达到一定的思想深度,才能保证准确辨别各种各样问题的症结,给出中肯的分析;才能恰当适时地运用类比联想,给出生动的陈述,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才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的思想火花,找到闪光点并及时加以提炼升华,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创造,把众多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也才能使有一定思想的教学设计,真正变成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活动过程。

有人把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理解为学生思维活动的质和量,就是学生知识结构,思维方法形成的清晰程度和他们参与思维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可以从“新、高、深”三个方面来衡量一堂数学课的教学效果。“新”指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有新意,“高”指学生通过学习能形成一定高度的数学思想,“深”则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程度。

教学思想范文篇3

交际法认为:培养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应该是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的训练必须为交际能力服务。语言学家列脱尔胡特(Littlewood)把培养交际能力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培养最初步的交际能力(pre-communicativestage);二是培养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stage)。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简称新教材)无论在大纲的指导思想上还是教材的编写体系上,都极大地受到了交际教学思想的影响。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可见,为交际和培养初步的交际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根本教学目的。

那么,词汇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充分认识词汇教学在交际中的作用

以前使用的统编教材以语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了几年的英语后,听说能力很差,有人说这是英语教学上的"聋哑病"。而现在使用新教材,有的教师在使用上走上了极端,误认为交际教学思想只重视口语和听力,而不重视读写,结果培养的学生能说不会写,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英语教学上的"文盲病"。

能不能听懂会说,能不能读懂会写,交际法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汇。威尔金斯(Wilkins)说:"Providedoneknowstheappropriatevocabulary,communicatinginaforeign.languagemaynotbeverydifficult.Withoutvocabulary,however,itisnexttoimpossible."(Wilkins,1992)。我们在英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在阅读文章时,由于不认识文章中的关键词而往往影响我们理解的准确性。当我们在会话时由于不知道或不记得想要表述的用词时,而往往会处于"atalossforwords"的尴尬境地。可见,词汇在交际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词汇教学。

二、词汇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运用交际教学思想教授词汇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词汇教学与语言运用相结合。

交际法理论奠基人之一费思(JohnFirth)对词汇持有这样的观点:我们通过一个词和它与别的词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它的意思。Widdowson也强调"Teachingnewvocabularyinthecontext"。

例如:Thenightissostll."still"在这个句子中是"寂静"的意思。Heisstillachildafterall.在这里"still"是"仍然、还"的意思。这说明教词汇要"词不离句"。

中学英语新教材在编排上同旧教材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在每课后面不再附上词汇表(Wordlist)。目的就是要求教师不要把词汇教学看成是孤立的,分隔开来的教学活动。因此,我们在教生词时,不能只教单词的发音和意思,而且还要重视它的运用。

交际法要求对词汇做到:

①recognisingandunderstandingitsmeaningbothinandoutofcontext;

②usingitnaturallyandappropriatelytothesituation.

2.词汇教学的量。

根据交际法的观点,教师要教给学生相当数量的认知词汇(recognitionvocabulary)和应用词汇(productionvocabulary)以保证学生能够参加交际活动。

要教给学生多少词汇,中学英语新大纲作了明确的规定。这儿谈到的recognitionvocabulary实际上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理解词汇,productionvocabulary就是我们说的掌握词汇。

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将三年制的词汇量定为1000个左右,其中掌握词汇600个,理解词汇400个。

分清要求,区别对待,有利于教师在词汇教学上避免盲目性,加强针对性,既要学好基本词汇以保证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又要学到认知词汇以保证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和交际活动的需要。

至于学生是否有能力接受规定的词汇,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按课时数平均计算,初中每课时平均学2.2个词汇。研究表明,儿童通常每小时可认读15—25个生词,而成人在理解的前提下可认读50个生词。尽管接受生词的多少会因人的年龄、情绪、动机、学习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但中学英语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量显然是可以接受的。

3.词汇教学的度。

这儿所说的度,是指人们记住一个生词是靠强度(Intensity)还是频度(Frequency)。

没有研究一个单词教多少遍或读多少遍才可记住。有的单词只见一次(oneexposure)便可记牢。而有的单词重复几十遍还是记不住,这就涉及到词汇教学的强度和频度问题。

斯戴维克(Stevick)认为,在词汇的学习过程中,频度几乎不起什么作用,起作用的是"强度"。一个人学习时的关注和投入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高强度"的生词一次全可记住,而频度只能形成瞬时记忆。

巴赫瑞克(HairyBahrick),"Howwellpeopleremembersomethingdependsonhowdeeplytheyprocessit",也强调了强度是最重要的。

强度和频度问题告诉我们,教师在教词汇时,要避免呆板僵硬的灌输,不能只领着学生有口无心地去重复生词,而要注意教学的生动性。注意通过实物、图片、手势、体态、电化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感知词汇,注意它的发音和拼写,观察它在句子中的使用。

对生词记忆的好坏取决于强度,也就是取决于一个学生在学习生词时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动机还有有意注意,这就要求教师在词汇教学时还要注意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词汇教学要适时。

什么时候教词汇,交际法认为有两点需要注意。

①避免同时教授反义词。约翰斯顿(Johnston)说,学生在学习词汇时记忆空间似乎很有限,如果同时教给一对反义词,回想时混淆的倾向会更大些。因此,同时教授像"slowly"和"quickly"这样的反义词是不明智的做法。当一词多义或是兼类词时,不可同时一次性地做介绍。

②预授关键词。语言习得理论是交际教学思想的组成部分。语言习得理论认为人们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主要是通过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input)。

教学思想范文篇4

本文作者:左莉工作单位:江西新余高专

多种方式对成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成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求教师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来对待,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自己发现问题。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主动探索者转变。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说过“:一两重的参与重于一吨重的说教。”多种教学路径的最大特点就是“参与性”,通过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由原来的“主角”转变为“配角”,而学生则由原来的“配角”变为真正的“主角”,从而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和谐氛围。(二)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由于成人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理论性强且抽象、空洞,对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热点、难点及有争议的问题涉及甚少,这就易脱离现实,脱离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导致学生兴趣下降。采用多种方式则可立足现实,立足社会热点、疑点问题,通过对现实科学、理性地分析,及时引导学生的思想,增强大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成人思想政治课教学抑制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对内容理解少,提不出问题。而教改之后则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启发、设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发表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观点给予分析、引导,增强学生在讨论中的自信心。同时,在讨论中师生之间得以互相启发,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多种教学方式运用的具体策略

(一)多媒体教学告别“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采用“粉笔加黑板”的模式,无法把全世界发生的事情在有限的条件下传授给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在成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加大信息量,并可通过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一个视频、一组数据、一张图表将思想政治课枯燥的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吸引力,易于学生理解。(二)辩论式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与实际紧密结合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辨论,比如:当前中国道德是否真正滑坡。通过辨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一改传统的单向注入为双向和多向交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们敢于、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教学气氛异常活跃,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弘扬个性的舞台,使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和探索提出新颖的观点或结论,真正实现自我超越,同时也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三)师生交流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由于成人思想政治课中理论性的知识较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师生交流式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中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社会现象,在讲授内容时适时引出,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而社会现象是现实生活中真正发生的事情,是对课堂理论知识的运用。这样就使枯燥思想政治理论变得生动,也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道德是由经济决定的这个问题时举例如瑞典人在大街上摆放自行车供行人免费使用,使用完后,再停在相应的摆放点即可,一年后自行车不仅一辆没丢有的还翻修一新;而同样在广州,政府在各警亭摆放雨伞供行人免费使用,一年后,雨伞所剩无几。这是否说明瑞典人的道德要比广州人的高呢?最初学生都认为瑞典人的道德要比广州人的高,后来通过给学生解释了道德的起源后,学生逐渐清楚经济对道德的影响,明白了中国经济和瑞典经济的差距是造成两国道德水平不同的原因。之后再进一步提出在延安时期为什么人们的道德会那么高的问题,同学们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延安时期是处于战时的非常状态。因此通过师生的互相交流,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拉近了师生关系。总之,成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去完善,只有做到扬长避短,才能使政治课教学如虎添翼,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思想范文篇5

本文作者:陈火琴工作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二十八中学

素质教育要求多元化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任何教育的最终目的都不是为了得到学生的成绩,而是通过教育教学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来说,就是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其能够明辨是非,做个有责任感的人。进行多元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元化教学是在多元化评价、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共同要求下孕育而生的。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改革也要符合历史的要求,实现多元化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学的开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介绍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可以应用的多元化教学的模式:1.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听教式授课方式,即老师台上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模式,而是让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针对一个问题或者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与探究、查阅资料、辩论等方式,对课本知识进行深一步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从而达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目的。此外,这样的教学模式,还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例如: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班内学生开展一场辩论赛,论题可以设置为“中学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通过正反双方的举例论证,以及同学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等形式,达到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辩论中,学生需要将自己的见解组织成具有说服力的语言,并向大家言简意赅、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思考、交际能力。在辩论中,要尽可能地维护本组的论点,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2.多媒体教学模式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可供教师利用的多媒体资源也日益增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使教学的内容不再枯燥无味,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样在给予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之后,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但是多媒体教学模式不只是要求老师利用多媒体,同样也需要加强学生对多媒体的利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媒体,搜集对课程知识相关的知识,再对知识做相应的分析与处理,最终获得有效信息。通过对信息的搜集与处理,学生可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与分辨能力。例如:以“祖国终将实现完整统一”的一课为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在投影中播放相关的历史资料;或者,在课前先让同学利用互联网等途径,搜集自己认为有用的资料以及图片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后带进课堂,和同学分享。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同学在查阅资料的时候,理清历史线索与知识内容,从思想上认识到完成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性与责任感。在这样的过程中,搜集资料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过程;分析处理资料,理清历史线索就是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的过程。

初中思想品德的多元化教学,是在多元化评价、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的多方面、全方位的培养。这样的教学,不是局限于知识本身,而是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能力、合作能力等各种能力统一于一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实施是一种历史必然,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应逐渐过渡到这种模式上来,以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思想范文篇6

近两年来的教育改革实践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面向21世纪的政治崐课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要顺利成功必须同样以转变教学思想为先导。

一、关于“基础”的再认识。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以及我们社会领崐域尤其是经济领域重大变革的时代。政治课中有哪些内容依然具有“基础”崐的属性;哪些是必须引进的新的“基础”;哪些“基础”则属于淘汰之列。崐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我们采取什么方法保证或加强这些崐必要的基础。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对自己所教的政治学科有深刻的知识。崐很重要的一点是,应当能够分辨清楚那些处于科学思想的前沿问题。只有崐这样才能为保证或加强这些基础作好准备。

二、关于“因材施教”的再认识。

“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之一,但是过去几十年里传统的“崐单一教学模式”是与之相悖的,所谓“单一教学模式”是指用同一模式去崐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班级里用同样的教学大纲和同样的教学资崐料。其带来的结果已被教育实践证实:不尽如意。如何去克服这种状况呢?崐我们认为:应推行“层次性教学模式”即针对同一班级里的学生,用不同崐的大纲和不同的教学资料,采取分类推进。解决的前提是学生水平和能力崐的定性问题;解决的关键是采取针对的方法促使他们提高的问题。

三、关于“循序渐进”的再思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研究的能力,真正贯彻素质教育的纲要崐和精神。必须对传统的“循序渐进”中强调思维的“连续性”进行再认识。崐我们提倡“跳跃式思维”。而顿悟是知识的结累和升华,是思维中达到的崐一种最高境界。我们认为,只有去实施,才能出现一批“思想家”和“发崐明者”,才能帮助学生“攀上高峰”

四、关于教师指导作用的再认识。

进年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是我们谈论的话题。崐我们认为对这老生常谈的课题应作如下认识:作为教育者应当对课堂内容崐实行精选、精讲,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思考、推理并崐自己得出结论,包括一些重要的结论。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注重慷慨地提崐供事实而吝啬地给予慨括。由事实过渡到慨括性的结论──这是一个激动崐人心的充满情感的时刻,对于学生来说,就好比攀上了一个高峰,为取得崐胜利而满怀喜悦。青年学生有一种喜欢用“思维的眼光”把握事实的需要。崐腾出的时间,让学生们写出有关政治的小论文,走上讲台发表演讲,以培崐养他们联想、分析和综和表达能力。

五、关于考试与考核方法的再认识。

我们所说的“高分低能”在高校中有其必然的基础。这于中学考试、崐考核方面的片面性、偶然性、模糊性及不精确性密切相关。如何去动摇这崐种“基础”?我们认为解决的实质是:应注重“思考”与“创造”。

六、关于教学评价标准与评价办法的再认识。

如何评价教学效果以及课程的教学质量,这是教学内容更新、课程体崐系改革中,又一个需要重新认识的问题。评价教学效果是否优秀,不仅要崐看讲课是否“概念准确、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等等,而且要崐看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没有建树,具体体崐现在以下两方面:有没有给学生留下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能不能激发学生崐的积极思维即是否是“有效的问题”;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有没崐有创新意识。

以上六点的认识,可以为我们的实践作好充分的理论准备,付诸实践,崐我们的实践活动将会出现新的曙光!

主要参考书目:

《教育科学研究法》(赫德元、周谦编译)

教学思想范文篇7

过去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权威,采取单向提问法、单纯讲授法等组织教学,学生则被动接受。长此以往,学生则会形成惰性,过分依赖教师,等着教师讲解分析,而缺乏独立思考。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滞后教学方法,采取讨论合作、自主探究、对话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使其乐学、会学,从而推进课堂教学转型,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如教学《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设计一些自主探究与合作讨论的学习活动。①共同探究活动。先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情境:一个苦恼的中学生小芳———不知何时起,开始感觉家的空间越来越小了,莫非是个子长高了,我才会感觉家中的天花板带来了如此压抑之感?说不清,道不明,总感觉自己像笼中之鸟,没有自由。虽然和我朝夕相处,但爸妈没有懂得我的心,没有了解我的需要,更不明白我的困惑,对我总是斥责,感觉自己与爸妈的隔阂似乎越来越深了。

如今我和爸妈不是互不搭理,就是激烈争吵,到底我该如何做呢?思考:小芳为何如此苦恼呢?让学生自由交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和爸妈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哪些问题呢?是如何表现的?引导学生依照课前所准备的要求相互谈谈自己和爸妈沟通交流的现状以及问题。而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结合交流现状,分析探讨:究竟是哪些原因让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交流沟通问题?讨论交流后,教师可适当补充,播放心理学专家关于上述问题的分析,师生共同总结影响子女与父母交流沟通的主要原因。②亲情体验:谈谈自己身边的亲情故事,感悟父母对子女深切的关爱。交流讨论:在平时生活中,子女该怎样与父母有效沟通?汇总学生的建议,小结巩固。

二、转变课堂结构:由封闭控制转为开放自由发展

教学思想范文篇8

[关键词]思想概论;教学时效性;途径

一、前言

高校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等将直接影响未来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因此,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概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课程,对于学生的政治素养提升有着重要影响,也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对此,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时效性。现将对提升思想概论课教学时效性的途径进行详细论述。

二、高校思想概论教学现状

在高校的教育当中,思想概论的教学虽然已经被列入了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重要的基础教育课程。但事实上教学效果一直不佳。思想概论课不仅不受到学生的重视,反而会被学生列入最不受喜爱的课程和最无聊的课程中。虽然现代大学生很多都能认识到思想概论课的重要性,但仍然会产生一定的排斥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学方法十分单一,并且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概论课的学习只要在考试之前背一背内容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上课去听。对于这样的现象,当前阶段学校还是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进行教学改进,从环境和教学设置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好的条件,从而促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其中。

三、高校思想概论教学时效性提升的路径

当前阶段大学中的思想概论教学时效性差是多个方面的因素所引起的,因此在进行时效性提升的过程中也需要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共同提出,保证所实施的策略的全面性,为效果的强化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一)做好社会价值引导工作。思想将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思想概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要想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当前阶段就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在高校教育中需要首先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积极的思想来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其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同时好的环境对于学生的心理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对于学生的情操和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对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对此,学校方面还需要制订出相应的计划来合理地规划教育问题,重点培养一些专业教育人才,并在校园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想品德环境,促使教学的时效性能得到保障。(二)改变教学方法。传统的教育中,教师一直处于教学主体地位,学生则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忽视学生的自我感受。现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和自我特点,在思想上更加先进和独立,对于社会事物有着自己的看法。思想概论课是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如果教师一味地在上面讲,那么学生很难得到积极提升,但如果教师能转变一下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也将自然地得到提升。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开展学习,也可以采取辩论的方式进行教学问题的研究。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看似简单,但却能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思维也将得到有效碰撞,对于他们产生新的观点和知识点的记忆强化都能起到重要的意义,更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方式。(三)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现代教育中网络和各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已经融入教学当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地接受到各种信息。要想提升思想概论教学的时效性,那么作为教师也要做到与时俱进,能积极地吸收更多的先进教学方式和技能。如利用多媒体来实施教学,在传统板书书写的同时也用视频和图像等形式来引起学生注意,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中建立公众平台,及时分享一些积极的思想观点和新闻热点内容,让学生能在平台中进行沟通,从而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提升。(四)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为了提升思想概论教学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针对学生关心的难点问题以及社会问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件制作、展览以及观摩等课内外活动。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亚运会,提升他们的爱国热情,可以开展关于亚运会的展览,让学生收集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亚运会的情况。在课堂中,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亚运会上获得的佳绩。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社会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并且关注社会实际。可以指导学生在课余、周末或者假期时间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比如可以调查我国的残疾人问题,了解残疾人的就业情况,并且形成自己的调研成果,这样可以提升他们对思想概论课的理解,提升解决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国家的未来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现阶段的教学开展中,教师一定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采取一些学生愿意接受的教学方式,促使教学的整体时效性能得到提升,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袁久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贯彻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教学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16(12):77-80.

[2]王为全.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1).

教学思想范文篇9

管建刚被称为“弄潮儿”,因其勇,更因其身处这浩浩荡荡的新课改“浪潮”。扎根村小学多年,他找到了自己的“路”———写作。从班级作文周报起步研究,用6年完成了写作教学系统,而这6年也同样是新课改摸爬滚打6年。历经淘洗,管建刚写作教学思想必首先立足于对现实的关注与发展。

1.对“作前指导”的理性审视

“作前指导”长久以来的常态、重要环节,不少一线教师以它为导向,告知学生立意、选材、构架,同时启迪思维、拓宽视角,激发写作动力,但都或多或少忽视了潜藏的隐患。管建刚老师在其《作后讲评:作文教学的“新支点”》一文中提出了“作前指导”在指导思想、指导要求、指导内容和指导技巧方面的四大问题,并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一针见血地指出“灌输”或“给予”忽视学生生命个体主观创造的问题。“作前指导”往往是在主题确定的情况下进行,有时甚至是命题作文的指导,聚焦之处也往往是文字和技巧的训练。这种机械的、僵硬的方式无疑会弱化学生内在的“情感”激发,使之隐于形、消于文。以对传统“作前指导”的“破”支撑起“作后讲评”的“立”,管建刚凭借自己的教育敏感,捕捉到了“作后讲评”成为写作教学支点的理由。

2.对“习作讲评”的全新认知

第四届凤凰语文论坛暨新课程习作教学研讨会上,管建刚老师第一次向大众展示了他的作文讲评课,自此他放弃作前指导,将作后讲评课作为重心。讲评本身呈现不同的形态,或为“补充”,或为“收放”,或为“阶梯”。在基础上,管建刚老师看到,传统讲评在内容上往往依循固定的写作知识体系,涉及面广却很难做到精准,也很难难保证针对性和有效性。更需一提的是,习作批改中的评语。翻阅习作本,不难发现评语都是书面语言,不易读懂也没有足够的是时间读懂。评语中套用、错用等现象屡见不鲜,评语之用收效甚微。管建刚看到问题,提出主张:上好作后讲评课,要实事求是,以学定教,顺学而教,要将具体和抽象相结合,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写作知识的渗透,形成螺旋上升的讲评体系。他大胆地将讲评课作为写作教学的内容,排成序列以《周报》为依托,形成了系统化的讲评教学体系,使讲评活动不再蜻蜓点水。

3.对“课程标准”的深度践行

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写作教学建议的最终“落实”形态是多样而迥异的,对此的理解不外乎两个方面,其一是写作的功用,其二是评改的策略。认识的偏差必然导致教学中或“浮光掠影”,或“过犹不及”。管建刚的写作教学思想较好地把握了这两个重要方面,通过对“真”和“评”二字的深刻考量,逐步形成了一套基于“课程标准”又高于“课程标准”的思想。其一,课程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1]强调“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而不只是局限于遣词造句或组段成篇。因此,管建刚提出了“自由写作”,大力倡导“真作文”。其二,课标提出“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的具体要求,实则“增加机会”“保证课时”“互相评改”实现不易。管建刚的“发表”观念成就了《班级作文周报》,作为表达与交流的载体,实施三大动力以维持写作兴趣。这一做法,不仅是对“课程标准”的践行,更是一种有凭借、有支撑、有内涵的深化与拓展。

二.落地———源于理论的滋养和浸润

管建刚写作教学思想是对其自身教学经验的归纳、分析和总结,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经验性。但是,细究其各类文章、书作中的观点、方法、理念,便不难发现其写作教学思想因有了理论的支撑而落地,具有科学性和发展性的价值。1.“言语生命”说。潘新和教授在对传统语文范式的结构和重建中提出了“言语生命”动力学说,认为“应性”动机是言语学习和表现的基本动力。[2]他用“言语生命”来界定语文教学的性质,提出看似相同的两个概念:生活化写作和生命化写作,并认为后者更关注写作主体的人格建构。他将这种实现依托写作活动构建人格的内驱称为“心灵力”。写作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开放学生的“心灵力”。真正的写作是生命情意化的表达,是生命存在、生长需求的表现。“言语生命”的观点深深地触动着管建刚老师,在汲取其精华后,他更加深入地思考写作与个体生命成长的关系,揣摩写作教学对生命发展的意义,提出了自己的写作教学主张。其“文心技巧”、“故事力”训练等观点,都是对“言语生命”说的个性化诠释与实践性表达。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学习者”本身来解释和理解人的学习行为,认为教学和评价是基于“人”、面向“人”、回归“人”的,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管建刚写作教学实验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关注。发表,让学生获得作品的读者,得到最初的满足与愉悦;对话,给予学生一份自由的空间,展露自己的观点,激发思维,展现生命的活力;讲评,源于学生又高于学生,为学习的过程提供了资源、环境、氛围……这些都是对管建刚内心的“人本”思想外显于其写作教学的痕迹。同样的,在讲评课上、书系中,更不少见这种“人本”思想的存在。以其教学故事为例,“温柔的陷阱”呈现了美好的童年趣事以及学生对于具体事件的价值判断;“笑星许悦”表达了学生对他人行为的监督以及对自身行为的自我反;“突围”展示了对自由创作的鼓励,对学生生命人格的尊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滋养与浸润,使得管建刚的写作教学思想更具人性怀,更受大众认可。3.写作序列理论。研究者认为写作教学存在无序的问题,提出基于写作知识建构一套集科学性和逻辑性于一体的循环上升的写作教学序列,以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写作序列理论是建构在认知序列基础上的,主张顺应认知规律,将写作看作一个循序渐进的整体过程来梳理它的形成脉络。我国的研究者逐步建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体系,呈现出如“作文素描训练”“作文分格训练”“由放到收的作文训练”等研究样态。写作序列理论的出现,象征着教师对写作知识和写作规律认识的加深,更象征着教师在教学内容思考与开发中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管建刚老师所呈现的讲评、训练都包含着“序列化”的思想与追求。其著作《我的作文训练系统》就是一整套完整而充实的训练系统,“心灵力训练”、“描写力训练”、“构架力训练”以及“打磨力训练”,面向不同学生又构成了一个互相关联、螺旋上升的训练内容体系。

三.生长———源于个人经验与同人借鉴

管建刚是敢于突破创新的先行者,其理论的生长成就不仅得益于自身的经验,还受益于同人的写作教学思想。就自身经验而言,管建刚老师的诗文写作、教育教学实践为其写作教学思想的提供了养分。此外,在对同人群体的借鉴中,管建刚的写作教学思想日益形成、发展并逐步完善。1.自身的写作经验。管建刚是一位典型的由“行”到“知”的践行者,其写作教学思想中最核心的观点“作后发表”就源自于早期的文学创作和发表体验。1998年的春天《三月》在《吴江日报》发表,之后《四月》《五月》……“十二个月”陆续诞生。[3]令人“刮目相看”。《冬之约》《冬之歌》《冬之舞》发表了,更使他倍感欣慰。这不只让他焕发写作热情与潜能,更让他得到了自信、尊严、认可和底气,是一种强大的心理感受。《我的下水文》作品文笔流畅,色彩浓郁,融哲思悟语于描写叙述之中。手法上善用短句,语调舒缓、急促相间有致,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灯火阑珊》《千年之夜》等散文中所展现“心灵力”“描写力”“架构力”都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了他的写作教学中,成了其写作教学训练的重要内容。就论说性文章来说,管建刚自2008年起在《人民教育》《江苏教育》《小学语文教师》等主要期刊20多篇,其余期刊发表的论说性文章数量更多。其自身创作有两大特点:第一,对于现象的思辨清晰,逻辑缜密,文章架构完整;第二,善用修辞,语言凝练质朴而又不失真切,文章易读易懂。可见,其自身提炼实践经验并撰写成文的过程也是其写作教学思想日益丰实、日益厚重、日益坚定的过程。2.丰富的写作教学实践经验。“没有发表就没有今天的我,我想让自己的经历在学生身上发生。”管建刚老师为了能让学生的文章实现“发表”,2000年他创办了《评价周报》。这份报纸一办就是14年七百多期。10多年来他凭借《评价周报》,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作文的“发表”问题,创下了带班两年,学生发表作文200篇的纪录。也形成了一系列写作教学的个性化经验。如“作后讲评”的内容、“文心技巧”和“故事力”的训练、“指向写作”的读写方式等,都是在长期的写作教学实践中逐渐提炼出的思考与主张,因此,也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自2005年《魔法作文营》出版,到2016年《管建刚与后作文教学》,其思想已自成体系、自有构架。可见,这种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操作与反思的碰撞、经验与创造的迭代,也是管建刚写作教学思想形成的重要路径。3.同人群体的借鉴。管建刚处于新课程改革与新教育实验大刀阔斧、势不可挡的时代,“小语界”的“大家”们都在努力探寻语文教学的新出路。在于同人群体的切磋碰撞、借鉴启发中,管建刚写作教学思想日益完善。其一,秉承老一辈语文教育大家的智慧。写作教学纷繁百态之时,回望叶圣陶、夏丐尊、黎锦熙、张志公等语文教育巨人,受《文话72讲》《怎样写作》《文章作法》等著作影响,管建刚“写作重于讲读”“改错先于求美”“日札优于作文”[4]等原则和指向也日渐清晰。同时代的周一贯、袁浩、贾志敏等语文教学名家更让他步伐扎实。其二,携手高校学者共研共进。困惑之时,潘新和教授和他的《语文:表现与存在》对于管建刚的启迪最大。其“表现本位”的阅读教学范式、写作高于阅读、“我写故我存”、养护学生言语个性及创造力等写作教学观指导下的方法、动机、素养、读者意识、评价等与管建刚的写作教学实践有着内在的契合。当然,如“管建刚名师工作室”等同人群体也是其思想不断生长、影响不断扩大的重要动力。

“青年教师管建刚在教学第一线以自己的实践与研究,吹响了作命的号角。”也有人说“轻易不学管建刚”,的确,其思想理论操作性强也极易成为可复制可塑造的“模子”、行动中的抓手,但这种“学习”是集优的,也是局限的。于一线教师而言,在“破”与“立”的衔接处需要的是突破性的反思、尝试、积累。更需要要在新课改的“赋权”下以“研究者”的目光看教育,以“开发者”的姿态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努力前行。探寻其渊源,有助于迈出更加理性的脚步。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2]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3]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4]管建刚.跟着管老师教作文[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5]管建刚.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教学思想范文篇10

一、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培养起了学生的兴趣

可以说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提高最为关键的一步。而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则是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关于这一点,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找到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话题。初中阶段有一个章节就是关于“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内容,这是一个社会的热点问题,相信很多的学生对这个问题也有所关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其他科目的知识,如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等相关知识来谈一谈自古以来中国的分裂、统一历程。通过这种科目之间的融合教学,学生对分裂、统一问题就有一个具体而准确的认识,进而进入到思想品德中的“统一、分裂”问题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自然被点燃,学生在课堂上会踊跃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能够结合相关的思想品德知识。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获得发展和提升的同时学生的课堂表现欲望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二、适当的课外活动巩固课堂教学质量

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课堂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之外,这一教学同样重要。所以,教师要适当地在课外开展相关的活动,一方面巩固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是促进学生正确三观形成的关键步骤。此外,课外活动的开展还能够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目标也将实现。开展的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开展辩论赛,可以辩论为促进台湾回归应该不应该使用武力,为什么。还可以辩论为什么社会注意发展到了今天依然还处于初级阶段等等。

2.开展思想品德常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