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智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22:10:23

教学情智

教学情智范文篇1

关键词:教师教学情智投入价值实现路径

教育改革在带来我们对教育本质问题的思考中,逐渐凸显它的人本化教育目的。教育是一种人一人的活动,“实质上是以知识(人类文化)为武器,去捍卫和解放人的主体性,去促进人的素质的和谐发展,去释放人的本质力量,去拓展人的独立个性、智慧人生和精神世界。”土承载这种智慧的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恰当的情智,教师的教学情智投入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教学情智投入的内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投人”是指个体的心理体验,即全身心地致力于某事的意思。概括而言,教学情智投人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感情和智慧,以实现教学目标。感情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主观体验.它由情绪和情感构成,具有积极和消极两面性。教师的感情投人便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和情绪的具体表现。以情优教是教育活动的一个理念,也是山教育活动自身本质决定,教育的培养对象决定教师要投人积极的感情“在形成教育感情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感情投人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可以说没有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就没有教师精益求精的热情。教师热衷什么或嫌弃什么往往受其兴趣的影响,诚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关于“智慧”有学者总结为“积累的见闻、哲学或科学的学问学识,积累的专门知识或本能的反应,学识的明智运用、识别;内部性质和主要关系的能力判断力;心智健全。智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即对“当下和未来存在着的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明智、果断、勇敢的判断与选择的综合素养的生存状态。”教学智慧投入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生成问题敏锐的体察、明智地判断、果断地处理的一种教育机智的体现。

教师教学中的感情投人和智慧投人合称为教师教学的情智投人。二者在理论上是分开的,但在实践中是彼此依赖、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因为情感虽能成为撼动我们内心的巨大力量,但同时我们也应明自感情是盲目流向的,这就耍求智慧为感情指向、感情为智慧启航。

二、教师教学情智投入的价值

从教学活动的间接要素来看,教学投人又可以分为教学情智投人、教学行为投人和教学认识投人。教师的教学情智投人在众多投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由情智自身价值决定的。

(一)实现师生同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智的投人,巧用其疏导功能,用积极的感情影响和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的理解投人和学习投入,进而构成了师生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的教育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教师“遵循学牛感情、认知与行为的规律性,循序而进、分段而施、缘因溯果的场域,是学术性较强的师生在不断建构中发展的场域,是通过努力提升效率实现学生生命可能性的内在场域。

教与学的活动本无苦与乐之分,教学活动中伴随的苦与乐具有动态性,这恰恰正是教师是否投人情智的一种动态表现。教学过程的苦与乐的关键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当学习满足学生需要时便有乐的休验,当学习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时则有苦的体验,学生乐学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教师通过情智投人,用心捕捉教学情景中学生的不同需要,并巧用情智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会在需要得到满足的世界中突破自己的视界,趋J飞接近教师的态度、价值观,逐步达到视界的融合,从而形成知识的迁移和积极感情、认识和观念的逐步潜移。

(二)富集教育资源

教师通过情智投人可以富集教育的理解资源,进而充分利用师生自身所内涵的人力资源。教师通过积极的情智投人能深切体会到耐心倾听、积极暗示、满足需要等资源的宝贵。“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便获得了学生积极性这种最为宝贵的资源,学生会协助教师做事即学生成为教师的助教,这为教师带来下作质量和效益。同理,学生理解老师,往往会从老师那里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如教师的热情与鼓励。教师巧用情智可以富集教育中的智慧资源。从理论上来讲,“作为哲学概念的智慧有很强的统领性和兼容性,它既能够容着诸如智力、能力、聪明、机智等一系列相关概念。同时又能将这些概念整合到一个更好的层次和境界,即真、善、美的境界。投人教学情智的教学是真正能做到“刚柔相济”的教学。教师巧用情智实际上就是巧用自己的智能和机智,同时又在实践中提升师生的智能和机智。

(三)凸显教育的智慧性格

知识彰显智慧、智慧生成知识。知识和智慧的关系在教育中犹如“形”与“神”的关系。“所谓教育之‘神’是指教育的灵魂、精髓和神韵,所谓教育之‘形’,是指教育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教育中‘知识’和‘智慧’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形’与‘神’的关系。如果说‘爱知识’或者‘传知’是教育的‘形’的话,那么‘爱智慧’和‘启智’就是教育的‘神’,这个神也就是教育所独有的性格特征及其魅力。0i81然而,科技的发展使人们曾一度遗忘教育的智慧性,而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育的唯一目的。这种一味注重教育的知识性而忽略其智慧性的教育被视为所谓的粗放型教育。这种体现“苦干精神”的教育往往很难在实然与应然之间寻求一种突破,教育质量难于持续性发展,彰显教育的智慧性需要教师的情智投人。智慧型的教育是精致型的教育,“精致型的教育是指通过增加内涵性投人(主要指情智投人)如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发展教师的德行与情智等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它主要依靠师生的‘巧干精神’。比如,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教师应先分析其原因,满足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将这种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总之,教育活动是一种充满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活动,是充满智慧的活动,可以说没有教师的教学情智的投人,就没有教育的钾慧性格的彰显。

三、教师教学悄智投入的实现路径

自然赋予发展的儿童以天赋,但同时使这种天赋具有潜在的可能性,我们只有通过教育深度挖掘才能使其变为现实。但同时我们也应明确:“一个人一贫如洗,决不可能对别人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育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马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投入情智,自己首先应具有掌握情智和运用情智的能力。

(一)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为自己的教学行为“立法”的依据,是教师正确认识教育事业的关键。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能使教师摆脱教师职业不过是谋生手段的狭隘认识,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厘清教师的职责,让教师真正明白教育是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生命唤起生命的教育。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能使教师明白教学事业不仅是理性的,更是有感情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认识到感情先行、智慧并举的重要。同时,道德素养较高的教师能够深切体悟自身的责任与义务。面对教育“问题”时,能够担起自己的教育责任,不会推卸责任,更不会浅尝辄止,而是巧用自己的情智追根溯源,实现真止的精致型教学。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教师的道德素养是教师能够为人师的基础,更是教师投入情智的关键影响源。所以,要加强对教师的道德素养的培养,让教师真正感受到教育事业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二)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

对于在职教师而言,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习得巧用情智的重要途径。理论学了包括基本的教学原理、方法、策略等,还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常见案例研究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使教师可以避免教学中的无错和盲目。在理论学习中汲取教育中的情智,在实践教学中投入自己的情智。使教育教学真正成为精致型的教育教学。

同时,教师的学习又必须从教学实践中来,“一线教师一直都是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教学,首先他们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习,无论这种学习是对好的教学实践进行监控和调节,或者完全以教育学的推理模式来做分析,教师从这种活动生动实验中获得新知识,获得对学生、学校、课程、教学方法的理解造成他们职业实践的一部分。叶澜教授也曾在“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的课题中提出“同期互动”教师发展原理,实际上就是教学、学习和研究一体化的教师自主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强调教师的实践性、反思性。《教师自主发展论一教学研同期互动的教职生涯研究》一书中调查发现影响教师自主发展的因素有:人生追求与目标、知识资本和教学研究。但凡成为教师发展极的教师(即专家型的教师)都是能够在教学中树立坚定的教学信念,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的教师。《理解教育论》中也肯定了教师在实践巾反思的重要性,其中,“反思创读,多重循环”的教学模型实际上是对教师生成教学情智最好的解读。

(三)聚焦思维共享的合作交流

教师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合作交流也就是所谓的对话学习,是教师“对于学习的关系论的接近”:X27。近似于热力学上“借力做功”现象,意在学习主体之间通过相互交流与学习,使得自身以最小的能损耗获得最大值的效应。自主学习是内发性学习,是学习的重要力量,也是教师巧用情智的关键,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对话学习的重要。这“因为一方面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行为洞察是有限的,他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学活动本身是一个不够合理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有‘当局者迷’的一面,他们在开展的反思活动中各自囿于自己的思维,难以逃出自己的思维定势”网。因此,如果教师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运用群休合作的优势来探究教学行为,那么教师的教学情智发展就会越来越成熟和完善。

合作学习因空间上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校内合作和校外合作。校内合作主要包括师生、教师之间的合作对话。师生对话即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启发,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水平。师生对话学习中的“自诊疾病”是教师巧用情智的重要体现。例如:对吸烟的学生开展教育,可以让有吸烟行为的学生做主持人,通过主持、讨论、总结、分析吸烟的危害,使学生真正从内心体悟教师的用心并真心愿意改过。其实自诊法是最好的情智投人法。教师之间的合作的主要形式就是学习小组的建立,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听课、并对其进行评价、分析、探讨和交流,相互学习经验,达到资源共享,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小组还可以通过共同分析教学中的案例,学习其先进的教学经验、良好的教学理念、避其所短,从而提升自我教学情智的运用。

教学情智范文篇2

关键词:教师教学情智投入价值实现路径

教育改革在带来我们对教育本质问题的思考中,逐渐凸显它的人本化教育目的。教育是一种人一人的活动,“实质上是以知识(人类文化)为武器,去捍卫和解放人的主体性,去促进人的素质的和谐发展,去释放人的本质力量,去拓展人的独立个性、智慧人生和精神世界。”土承载这种智慧的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恰当的情智,教师的教学情智投入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教学情智投入的内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投人”是指个体的心理体验,即全身心地致力于某事的意思。概括而言,教学情智投人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感情和智慧,以实现教学目标。感情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主观体验.它由情绪和情感构成,具有积极和消极两面性。教师的感情投人便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和情绪的具体表现。以情优教是教育活动的一个理念,也是山教育活动自身本质决定,教育的培养对象决定教师要投人积极的感情“在形成教育感情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感情投人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可以说没有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就没有教师精益求精的热情。教师热衷什么或嫌弃什么往往受其兴趣的影响,诚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关于“智慧”有学者总结为“积累的见闻、哲学或科学的学问学识,积累的专门知识或本能的反应,学识的明智运用、识别;内部性质和主要关系的能力判断力;心智健全。智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即对“当下和未来存在着的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明智、果断、勇敢的判断与选择的综合素养的生存状态。”教学智慧投入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生成问题敏锐的体察、明智地判断、果断地处理的一种教育机智的体现。

教师教学中的感情投人和智慧投人合称为教师教学的情智投人。二者在理论上是分开的,但在实践中是彼此依赖、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因为情感虽能成为撼动我们内心的巨大力量,但同时我们也应明自感情是盲目流向的,这就耍求智慧为感情指向、感情为智慧启航。

二、教师教学情智投入的价值

从教学活动的间接要素来看,教学投人又可以分为教学情智投人、教学行为投人和教学认识投人。教师的教学情智投人在众多投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由情智自身价值决定的。

(一)实现师生同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智的投人,巧用其疏导功能,用积极的感情影响和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的理解投人和学习投入,进而构成了师生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的教育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教师“遵循学牛感情、认知与行为的规律性,循序而进、分段而施、缘因溯果的场域,是学术性较强的师生在不断建构中发展的场域,是通过努力提升效率实现学生生命可能性的内在场域。

教与学的活动本无苦与乐之分,教学活动中伴随的苦与乐具有动态性,这恰恰正是教师是否投人情智的一种动态表现。教学过程的苦与乐的关键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当学习满足学生需要时便有乐的休验,当学习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时则有苦的体验,学生乐学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教师通过情智投人,用心捕捉教学情景中学生的不同需要,并巧用情智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会在需要得到满足的世界中突破自己的视界,趋J飞接近教师的态度、价值观,逐步达到视界的融合,从而形成知识的迁移和积极感情、认识和观念的逐步潜移。

(二)富集教育资源

教师通过情智投人可以富集教育的理解资源,进而充分利用师生自身所内涵的人力资源。教师通过积极的情智投人能深切体会到耐心倾听、积极暗示、满足需要等资源的宝贵。“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便获得了学生积极性这种最为宝贵的资源,学生会协助教师做事即学生成为教师的助教,这为教师带来下作质量和效益。同理,学生理解老师,往往会从老师那里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如教师的热情与鼓励。教师巧用情智可以富集教育中的智慧资源。从理论上来讲,“作为哲学概念的智慧有很强的统领性和兼容性,它既能够容着诸如智力、能力、聪明、机智等一系列相关概念。同时又能将这些概念整合到一个更好的层次和境界,即真、善、美的境界。投人教学情智的教学是真正能做到“刚柔相济”的教学。教师巧用情智实际上就是巧用自己的智能和机智,同时又在实践中提升师生的智能和机智。

(三)凸显教育的智慧性格

知识彰显智慧、智慧生成知识。知识和智慧的关系在教育中犹如“形”与“神”的关系。“所谓教育之‘神’是指教育的灵魂、精髓和神韵,所谓教育之‘形’,是指教育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教育中‘知识’和‘智慧’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形’与‘神’的关系。如果说‘爱知识’或者‘传知’是教育的‘形’的话,那么‘爱智慧’和‘启智’就是教育的‘神’,这个神也就是教育所独有的性格特征及其魅力。0i81然而,科技的发展使人们曾一度遗忘教育的智慧性,而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育的唯一目的。这种一味注重教育的知识性而忽略其智慧性的教育被视为所谓的粗放型教育。这种体现“苦干精神”的教育往往很难在实然与应然之间寻求一种突破,教育质量难于持续性发展,彰显教育的智慧性需要教师的情智投人。智慧型的教育是精致型的教育,“精致型的教育是指通过增加内涵性投人(主要指情智投人)如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发展教师的德行与情智等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它主要依靠师生的‘巧干精神’。比如,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教师应先分析其原因,满足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将这种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总之,教育活动是一种充满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活动,是充满智慧的活动,可以说没有教师的教学情智的投人,就没有教育的钾慧性格的彰显。

三、教师教学悄智投入的实现路径

自然赋予发展的儿童以天赋,但同时使这种天赋具有潜在的可能性,我们只有通过教育深度挖掘才能使其变为现实。但同时我们也应明确:“一个人一贫如洗,决不可能对别人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育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马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投入情智,自己首先应具有掌握情智和运用情智的能力。

(一)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为自己的教学行为“立法”的依据,是教师正确认识教育事业的关键。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能使教师摆脱教师职业不过是谋生手段的狭隘认识,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厘清教师的职责,让教师真正明白教育是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生命唤起生命的教育。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能使教师明白教学事业不仅是理性的,更是有感情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认识到感情先行、智慧并举的重要。同时,道德素养较高的教师能够深切体悟自身的责任与义务。面对教育“问题”时,能够担起自己的教育责任,不会推卸责任,更不会浅尝辄止,而是巧用自己的情智追根溯源,实现真止的精致型教学。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教师的道德素养是教师能够为人师的基础,更是教师投入情智的关键影响源。所以,要加强对教师的道德素养的培养,让教师真正感受到教育事业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二)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

对于在职教师而言,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习得巧用情智的重要途径。理论学了包括基本的教学原理、方法、策略等,还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常见案例研究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使教师可以避免教学中的无错和盲目。在理论学习中汲取教育中的情智,在实践教学中投入自己的情智。使教育教学真正成为精致型的教育教学。

同时,教师的学习又必须从教学实践中来,“一线教师一直都是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教学,首先他们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习,无论这种学习是对好的教学实践进行监控和调节,或者完全以教育学的推理模式来做分析,教师从这种活动生动实验中获得新知识,获得对学生、学校、课程、教学方法的理解造成他们职业实践的一部分。叶澜教授也曾在“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的课题中提出“同期互动”教师发展原理,实际上就是教学、学习和研究一体化的教师自主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强调教师的实践性、反思性。《教师自主发展论一教学研同期互动的教职生涯研究》一书中调查发现影响教师自主发展的因素有:人生追求与目标、知识资本和教学研究。但凡成为教师发展极的教师(即专家型的教师)都是能够在教学中树立坚定的教学信念,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的教师。《理解教育论》中也肯定了教师在实践巾反思的重要性,其中,“反思创读,多重循环”的教学模型实际上是对教师生成教学情智最好的解读。

(三)聚焦思维共享的合作交流

教师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合作交流也就是所谓的对话学习,是教师“对于学习的关系论的接近”:X27。近似于热力学上“借力做功”现象,意在学习主体之间通过相互交流与学习,使得自身以最小的能损耗获得最大值的效应。自主学习是内发性学习,是学习的重要力量,也是教师巧用情智的关键,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对话学习的重要。这“因为一方面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行为洞察是有限的,他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学活动本身是一个不够合理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有‘当局者迷’的一面,他们在开展的反思活动中各自囿于自己的思维,难以逃出自己的思维定势”网。因此,如果教师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运用群休合作的优势来探究教学行为,那么教师的教学情智发展就会越来越成熟和完善。

合作学习因空间上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校内合作和校外合作。校内合作主要包括师生、教师之间的合作对话。师生对话即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启发,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水平。师生对话学习中的“自诊疾病”是教师巧用情智的重要体现。例如:对吸烟的学生开展教育,可以让有吸烟行为的学生做主持人,通过主持、讨论、总结、分析吸烟的危害,使学生真正从内心体悟教师的用心并真心愿意改过。其实自诊法是最好的情智投人法。教师之间的合作的主要形式就是学习小组的建立,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听课、并对其进行评价、分析、探讨和交流,相互学习经验,达到资源共享,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小组还可以通过共同分析教学中的案例,学习其先进的教学经验、良好的教学理念、避其所短,从而提升自我教学情智的运用。

教学情智范文篇3

关键词:教师教学情智投入价值实现路径

教育改革在带来我们对教育本质问题的思考中,逐渐凸显它的人本化教育目的。教育是一种人一人的活动,“实质上是以知识(人类文化)为武器,去捍卫和解放人的主体性,去促进人的素质的和谐发展,去释放人的本质力量,去拓展人的独立个性、智慧人生和精神世界。”土承载这种智慧的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恰当的情智,教师的教学情智投入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教学情智投入的内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投人”是指个体的心理体验,即全身心地致力于某事的意思。概括而言,教学情智投人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感情和智慧,以实现教学目标。感情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主观体验.它由情绪和情感构成,具有积极和消极两面性。教师的感情投人便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和情绪的具体表现。以情优教是教育活动的一个理念,也是山教育活动自身本质决定,教育的培养对象决定教师要投人积极的感情“在形成教育感情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感情投人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可以说没有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就没有教师精益求精的热情。教师热衷什么或嫌弃什么往往受其兴趣的影响,诚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关于“智慧”有学者总结为“积累的见闻、哲学或科学的学问学识,积累的专门知识或本能的反应,学识的明智运用、识别;内部性质和主要关系的能力判断力;心智健全。智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即对“当下和未来存在着的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明智、果断、勇敢的判断与选择的综合素养的生存状态。”教学智慧投入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生成问题敏锐的体察、明智地判断、果断地处理的一种教育机智的体现。

教师教学中的感情投人和智慧投人合称为教师教学的情智投人。二者在理论上是分开的,但在实践中是彼此依赖、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因为情感虽能成为撼动我们内心的巨大力量,但同时我们也应明自感情是盲目流向的,这就耍求智慧为感情指向、感情为智慧启航。

二、教师教学情智投入的价值

从教学活动的间接要素来看,教学投人又可以分为教学情智投人、教学行为投人和教学认识投人。教师的教学情智投人在众多投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由情智自身价值决定的。

(一)实现师生同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智的投人,巧用其疏导功能,用积极的感情影响和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的理解投人和学习投入,进而构成了师生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的教育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教师“遵循学牛感情、认知与行为的规律性,循序而进、分段而施、缘因溯果的场域,是学术性较强的师生在不断建构中发展的场域,是通过努力提升效率实现学生生命可能性的内在场域。

教与学的活动本无苦与乐之分,教学活动中伴随的苦与乐具有动态性,这恰恰正是教师是否投人情智的一种动态表现。教学过程的苦与乐的关键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当学习满足学生需要时便有乐的休验,当学习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时则有苦的体验,学生乐学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教师通过情智投人,用心捕捉教学情景中学生的不同需要,并巧用情智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会在需要得到满足的世界中突破自己的视界,趋J飞接近教师的态度、价值观,逐步达到视界的融合,从而形成知识的迁移和积极感情、认识和观念的逐步潜移。

(二)富集教育资源

教师通过情智投人可以富集教育的理解资源,进而充分利用师生自身所内涵的人力资源。教师通过积极的情智投人能深切体会到耐心倾听、积极暗示、满足需要等资源的宝贵。“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便获得了学生积极性这种最为宝贵的资源,学生会协助教师做事即学生成为教师的助教,这为教师带来下作质量和效益。同理,学生理解老师,往往会从老师那里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如教师的热情与鼓励。教师巧用情智可以富集教育中的智慧资源。从理论上来讲,“作为哲学概念的智慧有很强的统领性和兼容性,它既能够容着诸如智力、能力、聪明、机智等一系列相关概念。同时又能将这些概念整合到一个更好的层次和境界,即真、善、美的境界。投人教学情智的教学是真正能做到“刚柔相济”的教学。教师巧用情智实际上就是巧用自己的智能和机智,同时又在实践中提升师生的智能和机智。

(三)凸显教育的智慧性格

知识彰显智慧、智慧生成知识。知识和智慧的关系在教育中犹如“形”与“神”的关系。“所谓教育之‘神’是指教育的灵魂、精髓和神韵,所谓教育之‘形’,是指教育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教育中‘知识’和‘智慧’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形’与‘神’的关系。如果说‘爱知识’或者‘传知’是教育的‘形’的话,那么‘爱智慧’和‘启智’就是教育的‘神’,这个神也就是教育所独有的性格特征及其魅力。0i81然而,科技的发展使人们曾一度遗忘教育的智慧性,而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育的唯一目的。这种一味注重教育的知识性而忽略其智慧性的教育被视为所谓的粗放型教育。这种体现“苦干精神”的教育往往很难在实然与应然之间寻求一种突破,教育质量难于持续性发展,彰显教育的智慧性需要教师的情智投人。智慧型的教育是精致型的教育,“精致型的教育是指通过增加内涵性投人(主要指情智投人)如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发展教师的德行与情智等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它主要依靠师生的‘巧干精神’。比如,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教师应先分析其原因,满足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将这种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总之,教育活动是一种充满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活动,是充满智慧的活动,可以说没有教师的教学情智的投人,就没有教育的钾慧性格的彰显。

三、教师教学悄智投入的实现路径

自然赋予发展的儿童以天赋,但同时使这种天赋具有潜在的可能性,我们只有通过教育深度挖掘才能使其变为现实。但同时我们也应明确:“一个人一贫如洗,决不可能对别人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育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马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投入情智,自己首先应具有掌握情智和运用情智的能力。

(一)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为自己的教学行为“立法”的依据,是教师正确认识教育事业的关键。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能使教师摆脱教师职业不过是谋生手段的狭隘认识,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厘清教师的职责,让教师真正明白教育是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生命唤起生命的教育。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能使教师明白教学事业不仅是理性的,更是有感情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认识到感情先行、智慧并举的重要。同时,道德素养较高的教师能够深切体悟自身的责任与义务。面对教育“问题”时,能够担起自己的教育责任,不会推卸责任,更不会浅尝辄止,而是巧用自己的情智追根溯源,实现真止的精致型教学。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教师的道德素养是教师能够为人师的基础,更是教师投入情智的关键影响源。所以,要加强对教师的道德素养的培养,让教师真正感受到教育事业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二)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

对于在职教师而言,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习得巧用情智的重要途径。理论学了包括基本的教学原理、方法、策略等,还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常见案例研究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使教师可以避免教学中的无错和盲目。在理论学习中汲取教育中的情智,在实践教学中投入自己的情智。使教育教学真正成为精致型的教育教学。

同时,教师的学习又必须从教学实践中来,“一线教师一直都是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教学,首先他们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习,无论这种学习是对好的教学实践进行监控和调节,或者完全以教育学的推理模式来做分析,教师从这种活动生动实验中获得新知识,获得对学生、学校、课程、教学方法的理解造成他们职业实践的一部分。叶澜教授也曾在“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的课题中提出“同期互动”教师发展原理,实际上就是教学、学习和研究一体化的教师自主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强调教师的实践性、反思性。《教师自主发展论一教学研同期互动的教职生涯研究》一书中调查发现影响教师自主发展的因素有:人生追求与目标、知识资本和教学研究。但凡成为教师发展极的教师(即专家型的教师)都是能够在教学中树立坚定的教学信念,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的教师。《理解教育论》中也肯定了教师在实践巾反思的重要性,其中,“反思创读,多重循环”的教学模型实际上是对教师生成教学情智最好的解读。

(三)聚焦思维共享的合作交流

教师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合作交流也就是所谓的对话学习,是教师“对于学习的关系论的接近”:X27。近似于热力学上“借力做功”现象,意在学习主体之间通过相互交流与学习,使得自身以最小的能损耗获得最大值的效应。自主学习是内发性学习,是学习的重要力量,也是教师巧用情智的关键,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对话学习的重要。这“因为一方面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行为洞察是有限的,他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学活动本身是一个不够合理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有‘当局者迷’的一面,他们在开展的反思活动中各自囿于自己的思维,难以逃出自己的思维定势”网。因此,如果教师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运用群休合作的优势来探究教学行为,那么教师的教学情智发展就会越来越成熟和完善。公务员之家

合作学习因空间上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校内合作和校外合作。校内合作主要包括师生、教师之间的合作对话。师生对话即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启发,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水平。师生对话学习中的“自诊疾病”是教师巧用情智的重要体现。例如:对吸烟的学生开展教育,可以让有吸烟行为的学生做主持人,通过主持、讨论、总结、分析吸烟的危害,使学生真正从内心体悟教师的用心并真心愿意改过。其实自诊法是最好的情智投人法。教师之间的合作的主要形式就是学习小组的建立,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听课、并对其进行评价、分析、探讨和交流,相互学习经验,达到资源共享,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小组还可以通过共同分析教学中的案例,学习其先进的教学经验、良好的教学理念、避其所短,从而提升自我教学情智的运用。

教学情智范文篇4

【关键词】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理念;启示

语文学科是门重要的社会人文学科,是学好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也是从事工作与继续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地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作用。《全日制义务教有语文课程标准(2021年版)》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现在的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容易忽视人文性的特点,或是强行灌输指明课文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是简单地囫囵吞枣“背诵”课文思想感情,而不切身体会其内在的含义。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学生个性化文本解读的乐趣,阻断了学生与文本、教师之间情感对话的生成。而孙双金教师的“情智语文”教学模式,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人的情感和智慧有关。通过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师生在融洽的课堂氛围内,激发学生自主体会的情感,“以情启智,以情促智”使师生能够快速进入文本,并融入课堂情境中,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实现语文课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一、含义概念梳理之“庐山真面目”

刘勰《文心雕龙》记载:“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所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见解,而读者也应从情感出发,联系自身经验和文本,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中,而这样的“情深意浓”的教学模式可以唤醒学生藏在内心深处的感情,点燃智慧火花。“情智语文”的“情”便是情感,代表着语文的人文关怀与感情,“智”便是智慧,代表着理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虽情与智的内涵相异,但是二者又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孔子曰“智者乐”,智慧使人快乐,而乐又是一种情,情与智水乳交融于一体,才能凸显其教学效果。孙双金这样诠释:“情智语文就是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调动教师的情智才能,营造积极的情智氛围,追求情智共生,情智和谐发展的语文。”

二、情智语文的教学模式

孙双金在“情智语文”实践研究中,概括出情智语文“一般模式”:以《泊船瓜洲》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孙双金不采用一般教师所着眼统领全文的诗眼“绿”字进行讲析,而是选取具有浓烈人文情怀和情智交融的“还”字上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主导解读文本,之后由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发现、概括而成的合理知识经验。这样的教法使思路清楚、透析入理的板书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逐渐完善,深入解读文本,从而在此基础上提炼和概括出中国文学史上永恒“回家”主题与诗人“舍026语文论坛Chineseforum2022年第3期小家,为大家”精神。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孙双金又以“绿”字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炼字”的情趣训练,引用“红杏枝头春意”“风乍起,吹一池春水”等诗句,让学生根据诗意填上合适的字,融入情境中品味语言文字的妙处,深化“绿”的意象。在练习中展现了语文的“情”与“智”,对学生的情智进行训练,从而达到认识和实践相统一,使古典诗词的学习变成了人生智慧与情感的诗意享受。总结归纳起来,情智语文的教学模式总共有以下四个步骤:1.入境——启动情智。以熟读古诗文为基础,在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后,引导学生寻找诗眼,紧紧抓住课文特点,进入学习情境。2.感悟——生发情智。教师在引导中,理解学生感悟语言,通过以情牵情、以智激智,学生在品味鉴赏与迁移中实现情智合力生成。3.交流——发展情智。情智的火花在学生群体的交流与碰撞中得到升华。4.表达——展现情智。通过口语和书面的综合性表达,这样使情智语文得到训练,起到不可替代的提升情智能力的重要作用。

三、别有洞天的语文教学特点

教师应准确无误地把握阅读教学的特点,巧妙地针对性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教出语文该有的韵味,使文本意蕴与师生间情感的对话交流更加热烈。孙教师的课堂将情感作为纽带,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中知文明道,从而在别有洞天的课堂教学中,将文与道巧妙结合。

(一)阅读教学的基本点:语感强、语味浓

情智语文教学中富有表现力和精练的教学语言,所呈现的教学效果是独特的。通过揣摩文章的字词,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凸显学语文就是学语言的学科特点。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这节课中抓住了一个比喻句“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千斤巨石”显示了邱少云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就如石头丝毫不动稳如泰山,凸显了邱少云坚强意志的英雄精神。这一比喻句以真实的诚挚情感触动学生的心灵,文不抽象与情不空泛,体现出语文学科的魅力。

(二)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所在:为学而教,抓准焦点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立足于建构主义之上,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孙双金在教《繁星》时,了解学生的学情之后,精准抓住学生的难点。把课文中“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这句作为学生的难点,接着紧扣此难点,进行一步步的引导,抓住了学生的难点进行导学,从而更具有教学价值和意义。而且孙教师能够紧紧抓住智慧的闪光,不将明确的预先答案作为标准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挖掘学生身上潜藏的智慧。语文教师要以学为教,抓准导学焦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阅读教学的生命力:不拘一格,不限一法的创新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和谐又高效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灵活地使用情智教育。根据特定的课文情境,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实践与文本中观察、感受与体味。在《春望》公开课中,为了让学生深刻地感受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孙教师独具匠心地补充了杜甫另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为对比性教学,《春望》“忧”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喜”形成矛盾冲突给人强烈的震撼力与艺术感染力,便成了一堂独具特色的好课。

四、情智语文教学策略

(一)创设画面,制造场景

由于文学是一门语言艺术,需要读者“填空、对话与兴味”,从而挖掘学生内在的想象世界。孙双金在教授《白杨》时,让学生就白杨的特点各抒己见之后,归纳总结:“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坚强不屈的品格!”这样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走进文本丰富世界。孙双金在教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通过富有画面的想象,“李白目送着载着友人的帆船,对友人依依不舍伴随着滚滚的长江水伴驶向远方,直到帆船没了影子”,作者情藏景中,通过合理的推理,从而使情深意浓在诗的意境中完美展现出来。

(二)紧扣语言,披文入情

根据文本的内容和句意,探究句子内在情义,“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精选入中小学课堂中的语文教材,课文的语言文字就如一杯醇厚的茶,需要细细品味揣摩,才能领略其内在的韵味,而独具韵味的文章,需要教师犹如剥笋般层层解读。王安石《泊船瓜洲》中蕴含着大量的数量词与形容词,极具艺术性,需要教师带领着学生慢慢品味与揣摩。如“一水间”是写诗人所在的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水,指近在眼前的距离。“数重山”在诗中并不是指很多座山,而仅指几座山。“又绿”的“又”,表示春天再一次来临,四野再次裹上绿色衣裳,指时间过去了一年,诗人离开故乡的时间之久。解读诗词时,不仅要品味惯常的“绿”“还”等字,更要关注“一水”“数重山”“又”等字词,因为作为诗词与文章的整体,需要有高屋建瓴地统摄文章意识,才能体会诗词“含而不露,露而不俗”的古典美。

(三)精彩问题,开启智慧

倡导学生质疑问难,维果斯基认为:“发展智力最基本的方法是内化。”学生需要有质疑和问题意识,自我思考之后,将知识内化于心。“老师最喜欢提不同意见的同学啦”等鼓励性话语,经常在孙双金的课堂上闪现。在教授《落花生》时,随着孙双金的鼓励,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循序渐进,一只只带着精彩问题的小手渐渐举起,一个个充满智慧的问题便被激发出来,学生思考之后透彻地掌握知识,将知识内化。

(四)挑起矛盾,善用冲突

孙双金在教授《赠汪伦》的活跃课堂中,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情境,从而受到启迪提出合情合理的深度问题。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学生思维的火花,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送别的地点可以很多,为什么李白到了桃花潭边,汪伦才匆忙赶来相送,而不是提前来在家里或家门口?”与生活实际相矛盾的情境下,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动机,挖掘文本中的矛盾冲突,进而达到深化情感体验。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我们教学的艺术并不仅仅在于传授科学知识,而是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五、挖掘情智语文资源

语文课程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常常会因为课堂活跃的氛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生出一些新的资源。而这些资源能够被语文课程所运用,这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与教学智慧。

(一)文本解读多样化,泛起涟漪

由于文本的第一文本和第二文本的差别,“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由于解读文本的多义性,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中要善于寻找文学矛盾的地方,也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寻找有价值的教学地方,在“诗无达诂”文学文本中寻觅,文学矛盾的地方正是有价值的教学地方,在平时的备课中善于寻找。

(二)教师善于营造质疑矛盾的智慧课堂,让学生主动求知

1.课堂形式着力唤醒学生内在的情感,点燃智慧。于漪曾说道:“有一颗对语文热爱之心,就可以入门;而只有入门,才能登堂入室,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教师博览群书的同时,也应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情感和智慧,课堂教学中将教学机智“隐藏”起来,用饱满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散智慧的火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2.设计问题找准课文矛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孙双金教授的《二泉映月》,在文本中引导学生找到一个关键冲突,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带动了全文的阅读,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课堂效率。“长大后却听不见小时候师父所说的那样奇妙的声音,只听见哭泣与呐喊。”“是阿炳的师父说错了吗?”带着矛盾的主问题,孙双金带领学生走进阿炳的精神世界,从而学习阿炳与命运抗争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启示教师设计主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主问题在整个文章内容中的统领性和贯串性,且不偏离教学重点。

(三)大语文课堂

联系大语文环境,将学生视野延伸到课外社会,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课堂外的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大语文的教育思想下,拓展了情智语文教学的外延,增加了教学的渠道,文情理统一。

(四)搭建活动平台,挖掘情智潜质学生踊跃展示

“情智语文”教学理念强调教师要善于拨动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点燃智慧的火花和打开情感阀门,学生才会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敏锐地捕捉到隐藏在文本中有价值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可以是教师预先根据教学目标有意为之,蓄意挑起的矛盾,也可以是学生提出来的,课堂上学生要勇于提问、善于提问。孙双金教授的《赠汪伦》中,在课堂上再次感受到思维的闪烁火花,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启发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送别的地点很多,为什么不是提前来在家里或家门口?而李白都已经走到了桃花潭边,汪伦才匆忙赶来送别。这时需要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和生活实际,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受到启迪提出合情合理的深度问题。教师还需见机行事,合理掌控课堂,将学生所提问题牵引到课文目标上,在日常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素养最重要途径。

六、培养提升教学艺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既要潜心钻研学问,也要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精神。在理论上,需要系统认真地钻研教材,阅读经典文化作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心无旁骛地坚守教育岗位,从文化经典里汲取前人的智慧结晶,才能拥有丰富的智慧和力量,具有高远的视野,将教学知识与机智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才能变成教育艺术的源头活水。在实践上,从课堂的实际问题出发,探索新颖且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厚积才能薄发,信息的捕捉要准,力求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相统一。教师作为课堂中组织者和引导着,需遵循教学规律。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知识资源的生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宝贵的实践智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积月累,将知识内化于心,才能于教学中灵感迸发。情智语文教学理念“智随情兴,情因智善”,培养情智和谐的学生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理念,教师通过情智语文激发情感启迪智慧,促使学生进行感悟与学习。诺曼森·丹森在《情感论》中指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应该是一个有情感的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情感人,以智育人”,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心理年龄接受水平和培养熏陶人文情怀,以“情智语文”为基础设计课堂教学理念,并运用到真实语文课的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共生出情感和智慧的火花,巧妙达成语文课程的素质教育。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需要教师针对具体情境中进行运用,情智语文教学理念可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在心中扎根绽放,为基础教育学科课程改革提供新的参考路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孙双金.“情智语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06(34).

[3]孙双金.孙双金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4]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教学情智范文篇5

关键词:情感教育;教学方法

一、情感教育的渊源

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王子皮格马利翁用象牙雕刻了一个美女,雕刻时他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感情,雕成后每天捧在手中用炽热的目光看着她,后来这个美女竟有了生命。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用“皮格马利翁”命名这种心理效应,即由于尊重、信赖和热爱教育对象,加强“人际期待”,造成教育对象出人意料的进步的效应。此效应的实质就是以爱为中心的陶冶教育和在潜移默化中暗含期待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效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同情人、关爱人是教育的血和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二、情感教育的需求

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研究:首先,他煞有介事地对一所小学的学生进行了一番所谓“智力发展预测”;然后,随意拟了一份名单,并告诉教师,名单上的这些孩子都是“有最佳发展前途者”。其实,其中有些孩子智商并不高。然而,教师得到这样的暗示后,对他们便不知不觉产生一种“暗含的期待”。8个月后,试验者发现名单上的这些学生,不仅性格开朗、活泼、与教师感情融洽、适应性强,而且他们的求知欲旺盛,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智力发展很快。教师“暗含的期待”产生了积极效果。可见,学生智力与身心的健康发展需要情感教育。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者”才会对学习有极大的热情,好学不倦,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因此只有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才能促使其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

三、情感教育的要求

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知识信息双向传递交流的过程,也是思想和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作为施教者,处于主导地位,其作用不可忽视,实施启发式教学、开展情感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教师加强自身修养,为人师表,德高为范教师应该加强师德师行修养,树立爱心。常言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热爱学生是应用启发式教学,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有调查表明,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形成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个性。教师应该以真诚、适度、得法的爱,培养学生的“向师性”和“亲师感”,使整个教学过程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愉快进行。课上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积极热烈的呼应,课间一杯热水、一张面巾纸、一把椅子,课后热情而礼貌的问候,都是学生爱教师的体现,值得每一位教师骄傲与感动。公务员之家:

3.2教师加强自身学习,博览群书,学博为师教师应该博览群书,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注意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知识更新,在知识掌握方面做到与时俱进,为指导与启发学生学习提供丰厚的知识基础。

教学情智范文篇6

关键词:高职;高等数学;有效教学实施模式;案例

1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迫切性

1)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社会对高职高质量人才需求的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有着直接和紧密的联系。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大的同时,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课堂是质量生成的关键环节,课程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高职培养目标和人才质量。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理工科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其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再发展能力的提升,也必然影响着高职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效果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阶段进入质量提升阶段的迫切要求。2)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现状提出的迫切要求目前,在高职多样化生源背景下,不同生源学生在教育背景、智能结构、数学基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高职高等数学课堂教与学之间存在不协调情况:一些教师对学生学情了解不够充分,教学时设定的教学起点高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按照一元教学目标教学,教学过程中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没有按照高职学生特点和需求进行加工和整合,高职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总体呈现“低效”现状。高职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将教学效果、效率、有效益的意识与教学相结合,重视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按照一定的有效教学实施模式教学,提高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效果,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是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提出的迫切要求。

2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模式探索

我国教学有效性研究主要针对中小学学科教学有效性,关于职业教育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较少。当前,我国正处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期,而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低效”现状,针对高职高等数学教与学的不协调的现状,要提高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需要在相关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重构新的符合学情、教与学相符的能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教学实施模式,即有效教学实施模式。2.1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模式的理论依据选择。整合的思想:职业教育研究的理论焦点和趋势是整合[1]。课程整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内涵发展的根本,是特色建构的抓手,是教育创新的纽带,是学生生涯发展的基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2]。因材施教思想:陶行知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草树木一样,需要按照不同的花草树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浇水、施肥和培养教育,这就是“因材施教”。教学做合一思想: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认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学做合一”强调在“做”上下功夫,关注学法,需处理好知和行的关系[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类的智能类型分成8种: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每个人在这8种智慧上所拥有的量各不同,组合和运用它们的方式也各有特色。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索、发现和意义的建构。职业教育要创新理论和实践离不开整合思想,教师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要按照教育对象——学生的特点和情况因材施教。面对当前高职多样化生源的学生,大部分高职教师对教学颇感困惑,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要满足多样化高职生源,进行有效教学,非常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高职院校学生虽然文化基础知识(所谓IQ)相对较差,但他们并不是“笨学生”,只是其与所谓“好学生”相比,智能结构存在差异[4]。高职教育者要善待差异,以学生为本,建立多元教学目标,发掘学生潜能,使每个学生成为优秀的自己。学生要学好相关课程也要按照自身的智能结构特点,从自身出发,主动积极建构知识。同时,职业教育提倡通过“教、学、做”方式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应选择整合的思想,通过整合实现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实践的创新和持续发展,选择陶行知“因材施教”“教学做合一”思想、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作为理论指导,探索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针对高职多样化生源的、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与学相符的能提高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教学实施模式。2.2构建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模式。依据整合的思想、“因材施教”“教学做合一”思想、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从高职学生实际学情出发,以低起点为原则确定教学起点,把握教学重难点,设定分层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如何能更有效地学会为中心,教师作为引导者、促进者组织实施教学,构建如下可以使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教与学相符的有效教学实施模式。

3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模式应用案例—《函数的概念》

按照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模式,分步实施《函数的概念》的教学。3.1调查学生学情。教师调查了解到授课班级有高中毕业生,三校生等不同类型生源学生,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对函数的理解停留在初中阶段;一些学生知道高中集合观点上函数的概念,但不能从集合的角度理解函数的概念;还有一些学生对集合观点上函数的概念能理解,但具体解决问题时不能灵活准确使用概念。3.2确定教学起点、教学重难点,分层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起点: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学情调查分析,选择初中学过的函数定义作为函数概念的教学起点。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函数概念及表示法,能准确判断哪些数学结构是函数,哪些数学结构不是函数,根据确定函数的两要素判断函数是否相同,熟练求解函数定义域及其区间表示。难点是深刻理解函数概念并能用区间熟练表示函数定义域,判断两函数是否相同。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理解高中集合观点上的函数定义,能说出简单函数的对应关系,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并表示,会用函数的定义及确定函数的两要素解决相关简单问题。第二层,理解高中集合观点上的函数定义,能说出函数的对应关系,会求函数的定义域并用区间表示定义域,会用函数的定义及确定函数的两要素解决相关简单的问题。第三层,能从不同角度理解高中集合观点上函数的定义,能熟练说出函数的对应关系,熟练求出函数定义域并用区间表示函数定义域,会用函数的定义及确定函数的两要素解决相关问题。整合教学内容:为提高教学效果将教材相关内容和需要补充的教学内容两部分进行整合。教材相关内容有:集合观点上的函数定义,确定函数的两要素,求函数定义域,函数的表示。补充的教学内容有:面条机加工面条的小视频,初中学过的函数定义,区间的概念,用函数定义判断是否为函数的例题及讨论题,求函数定义域、判断两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的练习题。3.3选择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根据授课班级学生学情,学生学习偏好、认知特点,以及各类学生共同的优势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PPT、小视频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选用问题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教材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分层合作教学法。3.4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和组织方法。组织学生课前观看微课,预习教材相关内容。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和组织方法设计如下:1)问题1:微积分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引发学生讨论、思考,教师顺势提出问题2)(问题驱动教学法)2)问题2:函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学结构?(问题驱动教学法)组织学生观看面条机加工面条网络视频,启发、引导学生归纳面条机加工面条的过程是先有原材料面粉和水,通过使用面条机加工获得了面条(情景教学法)。接着提出问题:面条机加工面条的过程和今天要学习的函数的定义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主动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带着这个疑问阅读教材中函数的概念相关内容(阅读教材教学法)并进行思考,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函数是现有原材料自变量,通过对应规律(加工机器)获得因变量(面条)(直观教学法)。接着由两名学生分别读出初中学习的传统函数定义和高中集合观点上函数的定义,教师适时提出讨论的问题:函数中自变量到因变量的对应是什么样的对应(一一对应、多一对应、一多对应)?对比两个函数概念中有关定义域和值域的描述有什么不同?如何判断所给数学结构是否函数(提出该问题的同时给学生相应的练习题)?学生分组讨论这三个问题并在讨论的基础上解答练习题,教师引导鼓励基础较好的学生在问题讨论、交流中起主导作用,主动给基础薄弱的学生讲解,帮助只有初中函数概念基础的学生理解、建构集合观点上的函数概念的同时加深自己的理解,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到一定时机,明确三个讨论问题和练习题的正确答案和做法并引导学生重新研读函数的概念,启发、诱导学生从集合的观点归纳出函数由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三部分构成。3)问题3:知道定义域、对应关系是否能确定函数值域?(问题驱动教学法)启发、诱导学生得出确定函数的两要素,引导学生说出求函数定义域的方法,教师强调函数记号的意义、函数的常用表示法、区间的概念(启发式教学法)。4)问题讨论及练习题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进行问题讨论和解答相应的练习题:①如何求函数定义域,解答练习题;②如何判断两函数是否相同,解答练习题。讨论期间教师鼓励基础薄弱的学生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学生给基础薄弱学生积极讲解(分层合作教学法)。5)学生展示问题的解答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归纳解题过程,进行板书示范教师组织各组学生展示问题的解答成果,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通过提问、评价,明确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方法,教师板书正确的解题过程,对书写要点和步骤进行示范和强调。6)学生进行课堂反思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反思,纠正错误或片面的认识及解题过程,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7)教师给学生学习方法指导。8)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函数的概念及其应用。9)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总结改进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组织。10)师生课后微信、QQ互动,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互动式教学法)。以上的问题1、问题2、问题3、初中和高中函数定义、讨论问题及练习题、课后作业以PPT形式展现。教学实施效果总结:课堂上学生参与度提高,课堂讨论交流积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积极、正确率高,实现了不同层次学生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3.5教学实施。根据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模式,具体实施《函数的概念》教学时,面对不同班级学生课堂现场情况,为达到教学效率、效果,教师需要灵活使用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技艺,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4结语

在高职院校多样化生源背景下,针对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低效”以及教与学不协调的现状,进行高职高等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及教学实践,可以改变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提高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建.整合:职业教育研究的理论焦点和未来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9):5-8.

[2]张健.高职课程整合:困境、价值与突破[J].职教论坛,2013(24):75-79.

[3]侯怀银,李艳莉.“教学做合一”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8):16-23.

教学情智范文篇7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语文教育;情感智慧;情感教学

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至今停留在较低的发展阶段。这种教育的欠发达不仅表现在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教育的条件上,更突出地表现在教育的水平以及学生智慧和全面素养的获得方面。从近两年来我们对广东欠发达地区的语文教育调查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到:长期以来,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已形成恶性循环。究其原因,问题出在教师教育智慧的缺失,尤其是情感智慧的严重缺位。一方面,教师作为一个个体,其自身的情感智慧与教师信念直接影响着他的教学交往和职业情怀。另一方面教师情感智慧的匮乏必然导致他对学科及其教学过程中最可宝贵的情感资源的忽视。可见,对于改善欠发达地区教育困境,教师的情感智慧具有极大的价值。所谓情感智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师生情感及教材文本情感的理性把握所体现出的情感能力。即准确地理解、贴切地表达、恰当地调控与科学地处理情感,并能利用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情感情境进行高效教学的能力。而对于语文教育这一情感性极强的活动而言,语文教师的情感智慧尤为重要,它对打造诗意课堂、学生人格的培养以及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尤为重要的价值。

一、对欠发达地区语文课程的价值

(一)有助于欠发达地区语文情感资源的挖掘。首先,语文教材所选的范文都是情意深远的美文,蕴含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理解与体验。而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编者也必然会掺进自己的意志与情感,这些都将使得教材内容蕴含大量的情感因素。只有教师对教材文本感情有了深刻的体验感情,与作者产生了真正的共鸣,并懂得将课文中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他在课堂中表达的情感才是真挚感人的,也才能触发情感,感染学生,营造情感交融的语文课堂。而在欠发达地区,语文教师备课往往过度依赖教参,有的学校甚至整个年级的语文教师同用一份教案。这样,语文教师自然很难挖掘教材中宝贵的情感资源,更不用说能在课堂上感染学生。情感智慧还是帮助语文教师发现欠发达地区课程资源的一双慧眼。自身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智慧的教师也必然是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的。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其更能敏锐地发现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就如潮汕地区虽是属于广东省的欠发达地区,但却有着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民俗,而潮人对国学、古文化、文学艺术,以及海洋文化的推崇更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化财富,这些都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源。但情感智慧的缺乏却会蒙蔽教师发现这些课程资源的双眼!(二)有助于欠发达地区语文情感教学的开展。情感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情感教学,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理性把握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样的教学,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和谐的统一。富有情感智慧的教师能够敏感地捕捉课文的动情点,并针对学情进行设计,借助它的唤醒功能,激活学生的情感参与,使他们的认知过程变得更加生动、丰富和深刻。而欠发达地区的语文教学,正好可以借助这样的智慧来改善应试教育中学生情感陶冶和精神建构严重匮乏的现状。情感智慧还是一种多模态的表达智慧。语文,不是像科学学科那样可以通过理性、客观的分析来学好的。语文素养往往是在听、说、读、写、思、行等多种信号交织的具体语文情景中通过内隐性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激活文字、图像、表情和姿态、言语、音量、语调等丰富的信息模态,使之在多种信号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来体悟语感,提升语文能力。而富有情感智慧的语文教师正是善于将自身和作品的情感化为绚丽多彩的情智语言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仅在朗诵范读时,能根据作者的感情变化抑扬顿挫,引人入胜。还能以富有情感的慧眼去发掘文本诗意,唤醒师生的诗情,通过巧妙的语文活动促成师生的诗思与诗语。从而创造出一种适合学生理解和想象,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沉浸于诗意氛围获得诗意感悟的语文教学境界。(三)有助于欠发达地区快乐课堂的打造。自古以来,学习本身就被认为是一件快乐的事。西方教育者认为,当一个人投入学习时,他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是一种强烈的热情、积极、满足、愉悦的情绪情感状态。这是一种治学的最高境界。“乐学”总是比“好学”更能体现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激励作用,它能使学习者达到一种陶醉其中的高峰体验境界。而在欠发达地区,由于长期以来缺失智慧的教学引导,有些学生甚至从未获得过这样一种体验。教师的引导激不起学生的思考,教师预设的问题学生没反应,这在欠发达地区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学习以情引情——以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用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充满激情的教学言语带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又智慧地借助情绪的感染功能反过来触发自己的教学灵感,使课堂形成良性循环的师生同乐氛围。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学习快乐的源泉。师爱具有激励功能。当教师的满腔关爱通过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是一句激励的话语而有效传递,学生心中就会升腾起一种被关注被重视的满足情绪,进而大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专注度。同时,师爱还具有情感的正向迁移功能。通常,学生总是因为自己爱与依恋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自然也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巨大的兴趣。当由教师的情感智慧营造的课堂达到了寓教于乐、寓教于爱的效果,满足了学生情感的需要,教师就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实现欠发达地区语文学习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切实转变。

二、对欠发达地区学生人格培养的价值

(一)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学生的情感智慧的培养。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成长应该是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的。但在欠发达地区,许多家庭中家长知识贫乏、观念陈旧,不注重孩子情感智慧的培养。而学校教育又过于偏重认知训练,情感教育同样缺失。这样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仅使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严重拖了认知能力发展的后腿。因此,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情感智力的培养,努力帮助他们更多地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心理安全,形成一种以认知与情感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基本动力的教学模式。要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智慧的目的,语文教师的情感智慧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方面情感智慧赋予教师理解学生情感的能力,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给予妥善的引导,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情感智慧让教师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个性。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样的人,教师自己就应当是什么样的人。只有教师对自己的人生与教育事业满怀热情,在教学交往中才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对生活投入热情。(二)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学生审美情操的陶冶。培养学生正确地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进一步塑造他们美的心灵,这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的与任务。语文教材文本是集思想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于一体的宝库。但欠发达地区的语文课堂过度注重应考训练,而忽视用语文之中美去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导致相当多的学生感受能力低下、情感世界苍白、想象能力贫乏,进而制约了其语文素养及整体人格的全面发展。学生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产生精神愉悦,必须摆脱直接功利性目的束缚,以自身心灵自由解放、多种感觉因素充分激发为前提。而富有情感智慧的教师总能用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自由宽松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解放心灵,增加审美感受与体验,使他们的审美情操得到自然地发展。审美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它是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识别、想象、理解并由此而产生的直觉性情感活动和形象性情感活动。因此,要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想象。在教学中,富有情感智慧的语文教师能够在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能够触发的审美联系,给学生开辟审美想象的通道。这样的教师能够细心察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变化,并按照美的规律,通过语言、声音、仪表和行为来传达美的信息,从而激发、引导学生的审美心理和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获得愉悦,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健美的心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分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在语文审美教学中,学生的审美体验来自教师审美体验,而教师体验的美则来源于教材、生活和人生经历,这种体验越深邃,传达时就越能引发学生更深刻的美感。富有情感智慧的语文教师总是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他们对教材中的美的感受,对欠发达地区生活中的美的发现,都会在审美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去发现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和自己的作品中去创造美,从而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三)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学生创造性智慧的开发。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对问题的探究与解决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鲜明个性、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它表现为学生对问题认识视角的独特性,解决问题手段的新颖性等方面。当今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几乎都步调一致地把培养人的个性、发掘人的潜力和创造性作为教育追求的首要目标。创造性也是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语文教材中课文的意义解读是处在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任何读者的理解和解释都是站在自己所处的特定历史位置,以特定时期的观点和视界去理解历史事件与文本意义,这种创造性的阅读和理解就会为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多元化奠定了认识基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增强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而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模式却跟这样的标准相去甚远。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方法上,教师总是优先满足考试指挥棒的要求。灌输式教育、题海战术,一成不变的“流水线”课堂同样充斥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此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成为千篇一律、整齐划一的教育“产品”,最终必然导致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缺失。怎么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创造能力的健康发展?罗杰斯提出了两个心理条件:心理安全,即摆脱周围人的排斥、歧视和心理上的威胁,处于和谐、宽松的气氛;心理自由,即无拘无束地从事创造性活动。而教师情感智慧的发挥正是创造这两个心理条件的关键。拥有情感智慧的语文教师总是能够洞察情境、洞悉事态,因而不急不躁,对学生充满关爱,而这,正是让学生获得一种心理安全的必由之径。在获得心理安全的条件下,学生则敢于积极合理地表现自我,更愿意打破桎梏,接受新知。从而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充分施展的空间,个性化创造力也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

三、对欠发达地区教师的职业专业化发展的价值

(一)发展教师的整体教育智慧。语文教师的教育智慧是由情感智慧、生命智慧、认知智慧、审美智慧和创造智慧等一系列的品质和能力互相渗透而共同构成。首先,他须具有敏感的、能够读懂他人内心世界的灵性;其次,他应理解他人内心情感的心理及社会意义,尊重他人的尊严和主体性;再者,他表现出良好的分寸和尺度感;最后,他还具有道德直觉。可见情感智慧不仅是语文教育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其生成及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动态体系,它由两个系统组成,即情意系统(或者称非智力系统)和认知系统(或者称智力系统),语文教师的教育智慧是这两个系统的同步或交叉协同作用的过程。经常保持正面积极的情绪能帮助语文教师更容易接收外界信息,思维变得格外灵活、敏捷,头脑显得尤为清醒、明晰,并且提高记忆效果。其次,丰富的情感赋予语文教师相当高的表情能力以及情感感染力,使得教师授课生动传神,能更好地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再现课文中所表现的意蕴。再者,情感智慧还有助于语文教师创造性智慧的生发,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下语文教师才能涌现大量的发散性思维、横向思维和各种灵感。(二)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在情绪上发生的消极反应变得逐渐增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长期卷入需要感情投入的情境之中,导致人在身体、情感和心理上处于一种耗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当前,由于欠发达地区教师薪水太低,缺乏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学生学习基础差、纪律差、厌学等问题又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致使不少欠发达地区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而且现象日趋普遍。这直接制约着教师的工作热情及工作效率,对教学、学生乃至学校均产生了消极影响。虽然欠发达地区客观环境的不利因素难以一时消除,但教师完全有可能通过自身的情感智慧来克服职业倦怠症。情绪和情感有很大的帮助人类适应环境的价值。[5]当教师难免会有因工作不顺而情绪低落时,而富有情感智慧的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情绪调控能力,懂得通过一些途径进行合理宣泄,正确疏导不良情绪。情感智慧使得教师懂得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既不盲目自大,又不自暴自弃,且懂得欣赏自己,悦纳自己。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积极的心态,缺乏必要的自信,不懂得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中品尝快乐。富有情感智慧的语文教师不会盲目地攀比,而是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他人,从而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和幸福观,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丰富的情感智慧,还能赋予语文教师提高专业品质的动力。只有热爱语文学科的教师才会不断地鞭策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广见闻、多阅读、勤实践,不断发现语文的智慧、情趣和美;也只有热爱语文的语文教师,才会不断反思总结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不断地磨砺教艺,苦练内功,努力寻找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品质。改变用旧知识、老经验去应对新问题的“吃老本”现状。(三)和谐师生间的教学交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快乐学习、老师快乐教育的基本前提。在欠发达地区,许多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或忙于打理农业,学生从小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长大,因此缺少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形成孤僻而不爱与长辈沟通的性格,待到上学时,又演化成与老师沟通的障碍。另外,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情感生活的丰富,个性的心理也会越来越体现出封闭性的特点。教师、学生是展开教学具体工作的主体,他们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对语文教学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由于在师生的人际关系中,教师是较为主动的一方,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情感智慧。师爱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富有情感智慧的语文教师应该有一颗赤诚火热的爱生之心,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倾心投入,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子女那样与学生交往。同时,利用自身的情感智慧去识别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生心灵相通,想他们所想,忧他们所忧,喜他们所喜。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分忧解难。在这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语文教师亦能收获良多。当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学生同样也会回报给教师真挚的爱。当学生以成长和进步来回报教师的关心和信任,教师还会收获一份辛勤付出之后的快乐和满足,那是一种教师专属的精神享受和成就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反过来还会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平时交往中情感交流状况,不仅会对教学中的情感交流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也会影响课堂中学生对认知信息的接收和教师授课技能的发挥。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的情感智慧对欠发达地区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的人格培养,以及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和心理健康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其实在很多时候,老师的一种情绪、一份情感就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可以说,对情感智慧的重视,决定的不只是孩子的心理、未来和命运,还有整个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曹明海.语文教育智慧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2001.

[3][加]马克思•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岑国桢,吴声远.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道德培养[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教学情智范文篇8

关键词:“1+N+分层”教学模式;培智学校;新三生教育

在培智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结合培智学校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以“新三生教育”为指导思想(即基于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生命常识、生存技能和生态发展为主要任务),从智障学生的学情出发,在学生真实能力水平上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情感,积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他们不同程度的提升。

一、培智学校智力障碍学生特点分析

培智学校的每个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育障碍,如认知能力差、感知觉弱、注意力分配能力差,记忆功能弱等,且每个学生的残疾类别不同、障碍不同、智力等级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年龄不同,发展程度不同等。如何满足智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生存技能,促进其生态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1+N+分层”教学模式的内涵

“新三生教育”教学主要包括生活技能的传授与生活技能的应用两个基本环节。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课堂上生活技能的传授,而忽视生活技能的迁移应用。“1+N+分层”教学模式,是以一种教学模式为主,运用N种教学方法为辅,再配以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即在一节课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先选择和学生现实发展需要相契合的教学模式,配合培智学校教学的方法,再穿插分层教学,以此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1]

三、“1+N+分层”教学模式在“新三生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目标、内容、条件、资源、学生需要等,因地制宜地选择一种教学模式,如生活化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模式、协同教学模式等,再融入多种教学方法(N),如示范法、操作法、游戏法、信息技术法等,最后穿插分层教学。1.以情景教学模式为主,融入示范法、操作法教学,期间根据学情穿插开展分层教学。例如,在《折叠袜子》一课教学中,教师根据学情先选择和学生最近发展区相契合的情景教学模式,先创设袜子洗完晒干后收拾袜子的情景,导入新知学习;其次,选择融入示范法、操作法等教学方法,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掌握折叠袜子的步骤后,教师分层操作练习,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掌握折叠袜子这一生活技能,学会生活,进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体生态发展的需求。2.以生活化教学模式为主,融入实践法、体验法教学,期间根据学情穿插开展分层教学。例如,在《选购洗漱用品》一课教学中,教师根据学情先选择生活化教学模式,先开设生活小超市购买洗漱用品,导入新知学习;其次选择融入体验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通过体验教学,让学生掌握购买洗发水、沐浴露的步骤后,教师分层实践练习,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掌握购买洗漱用品这一生活技能,学会生存,进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体生态发展的需求。3.以协同教学模式为主,融入信息技术法、游戏法、练习法教学,期间根据学情穿插开展分层教学。例如,在《体育活动》一课教学中,教师根据学情先选择协同教学模式,利用主教+助教的模式,由主教先用信息技术导入新知学习;其次选择融入游戏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游戏法教学,让学生了解常见的体育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体验后,教师分层练习活动,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认识常见的体育活动和参与体育活动技能,学会休闲娱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体生态发展的需求。4.以社区融合教学模式为主,融入操作法、体验法教学,期间根据学情穿插开展分层教学。例如,在《过马路》一课教学中,选择生活化教学模式,融入体验法,让教师带学生外出观察大家是如何过马路走斑马线,体验生活;再回到课堂讲解知识,认识红绿灯、斑马线等,让学生掌握过马路的步骤后,教师分层体验练习,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最后,再次回归社区实践,让学生自己过马路走斑马线,掌握过马路这一生活技能,学会保护生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体生态发展的需求。[2]

四、“1+N+分层”教学模式在培智学校“新三生教育”中运用的效果反思

1.不同程度地调动了智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1+N+分层”教学模式运用中,智障生的积极主动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重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参与度提高,参与课堂活动的次数提升,有时能主动回答问题等;中度生的专注力变强,课堂参与度变高,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等;轻度生思考能力变强,积极创新课堂活动,回答问题的思路变宽等。2.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智障学生生活技能的掌握在“1+N+分层”教学模式运用中,学生掌握生活技能的能力变强,重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基本能掌握简单的生活技能;中度生简单的生活技能掌握速度变快,复杂的生活技能在提示或轻度辅助下也能掌握;轻度生能轻松地掌握复杂的生活技能,并能迁移应用。[3]3.提高了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在“1+N+分层”教学模式运用中,教师能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同时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需求,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果,让教师在有效的教学中逐步成长。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学生人数多、程度多,无法保障每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量,由于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是十几个,每个学生的程度、障碍各异,虽然有效提高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率,但因为要顾及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量自然而然就会偏少。2.学校办学条件的不足,无法保障全部教学目标的达成,由于学校小,很多设施、设备、功能室等都不完善。比如没有烹饪室,就无法进行基本生活技能的教学活动,学生这方面的教学目标就无法达成;没有洗发躺椅,就无法进行职业技能的教学活动,自然学生这方面的教学目标就没法完成等。3.部分家长的配合度差,导致部分学生课堂掌握的生活技能无法迁移运用,由于部分家长的不配合,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无法获得巩固和练习。得不到迁移应用,学生就容易忘却,也容易退化,久而久之就丧失了本来拥有的技能,造成家长老抱怨自己学生没学到东西的现象,同时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为此,在“1+N+分层”教学模式运用中,应注意加强家校配合,动员家长配合学校教学,巩固自己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加以迁移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有效促进学生个体生态发展。

参考文献

[1]左远桥.“1+N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2):247-248.

[2]张晓芹.基于“1+N+1”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5):66-68,74.

教学情智范文篇9

一.制定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案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是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制定出来的。同样,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初中数学的教与学。学情,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的客观过程,它又可分为本质学情和具体学情。本质学情,指的是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实际情况;具体学情,指的是一个学生或一类学生甚至一个班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所反映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体的学习特征。教师在钻研教材、按新课标要求进行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基础设计教案,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克服教学工作中的主观盲目性。

二.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上课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教什么,学生就死记硬背什么。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不一定吸引每一个学生,对讲授内容已经掌握的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这样很容易开小差。而自控能力差、基础差、听不懂的学生更改变不了上课说话、睡觉或看小说的状况。学生在这样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情境中,养成了不动脑、不动手、不爱看书,过分依赖老师的被动学习的习惯。这既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是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

因此,我们不应当把课堂当成教师的一言堂,而应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自觉主动地观察、思考,并让学生动手做、动口说。教师应鼓励和启发学生打破常规,对一个问题要从多方面、采用不同的方法寻求答案,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应有的培养与发展,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学情智范文篇10

【关键词】特殊教育;音乐教学;方法研究与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中设置了多种对学生智力培养的课程,音乐教学就是其中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审美能力,还可以进行其它各能力如语言发音能力、沟通交往能力、肢体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是特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教育的重要部分。最主要的是,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面对学习和人生的态度,并且通过音乐来感受情感和表达情感,对于特殊学生来说,能够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且通过音乐感受情感及表达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一、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1.以音乐教学中的心理教育角度分析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活动可以美化心灵,陶冶情操,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可以起到愉悦身心、强健体魄的功能,特定的音乐可以舒缓心情、安抚情绪,尤其是对于自闭症学生或者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其内心得到安宁与和谐,从而缓解由于生理及心理引起的情绪障碍。就目前的教育形势分析,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越来越走向正规。但是现阶段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学大多是更加重视学生的行为能力的培养和纠正,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有些不足。据了解,我国当下特殊教育学校对教师师资力量的配备来看,接受过专业心理学培训的音乐教师较少,甚至有些学校在教学期间完全忽视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这样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又因为智力或其他限制无法沟通的时候,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疏导导致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长此以往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其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发展。还有发现,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多是进行课程中的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满足学生对音乐审美及情感抒发的心理需求并不到位,这样的音乐教学在面向特殊学生的授课过程中发挥不了其应有的教育价值。所以,在进行特殊学生的音乐教学时,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需求也应当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以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学角度分析当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工作还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过程中,特殊教育的音乐教育需基于特殊学生学情进行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的创新。特殊教育音乐教学的教学对象是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的学生,面对不同的障碍类型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为了保证教学可以达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性,在教学过程中极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容易造成教师对学生个体发展的缺少了解,不利于学情把握,导致音乐教育千篇一律,缺乏个别化教育。视力障碍学生对于音乐非常敏感、节奏感及乐感普遍较好,但是对于肢体动作及表演有较大的困难,因此对于盲生的音乐教育应以音乐基础知识、演奏及演唱为主,在教学模式上以口传心授为主。听力障碍学生的音乐教育以培养肢体表现力及节奏感为主,教学时可采用音乐律动设备进行音乐教学。智力障碍学生一般会存在智力低下、情绪障碍、沟通障碍、认知障碍。因此,智力障碍学生的音乐教育应当以音乐感知融合游戏及律动为主,弱化音乐知识教学,可在教学中多融入奥尔夫音乐模式、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模式。作为一名特殊教育音乐教师,既要对特殊学生一视同仁,也要认识到这些学生的与众不同,发现学生的特点并且进行创新的个别化教育及教学研究,开展积极地教学活动,形成具有人文气息的关怀型音乐课堂,这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特殊学校音乐教学应该十分注重教学资源的利用,依靠丰富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在目前特殊学校音乐教学形式上看,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的教师还是少数,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上依旧是单调教学。教学过程大多是以说教方式教授音乐课本上的既定知识,没有拓展知识也没有引起学生深刻思考,缺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媒介,没有创造性的课堂无法更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音乐素养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我国传统模式下的特殊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跟唱教学模式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反复跟唱除了让学生跟随教师学会教材上的歌曲,几乎很难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及情感的表达。学生不能真正的感受音乐、融入音乐,就会逐渐丧失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欲望,同时降低课堂参与度,游离于课堂之外。3.从音乐教学中的硬件设施角度分析特殊学校音乐教学作为特殊学生全素质培养教育实施的重要课程,要摆脱长期以来口耳教唱的简单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特殊音乐教学大多都是简单的练歌词及跟唱,以此来学会教材上的歌曲。这种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既简单枯燥又缺乏创新性,在学习期间学生可以学到的音乐相关的知识极少,同时更缺乏美的感受。音乐课是一门美育课程,这种不符合现代教育背景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特殊教育音乐教学的发展。以教材为基础的音乐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就是配套的硬件设备。这不简单的仅仅是局限在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上,还体现在乐器的配备上,许多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各方的原因都没有配备多种多样的乐器。其实,在音乐教育期间配备鼓、奥尔夫乐器、口风琴等简单的乐器来加强音乐课程的多样化和多元性是很有必要的。甚至是学校可以搭建相应的表演舞台给学生作为锻炼展示的机会,这对于特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样,这种心理教育要在长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不断地积累和培养的。

二、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方法分析

实践是求得真理的唯一方式,在音乐教学的探索之路上也依旧如此,教师想要提高特殊教育音乐课堂上的综合质量,就必须要立足于理论教学方法,着眼于通过教学实践来求得方法。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以教师角度分析,强化教师专业水平特殊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将歌曲演唱、乐器演奏中融入音乐游戏、音乐律动,需根据学生不同的障碍类型,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视力障碍及听力障碍学生的教学目标在以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进行补偿性教学。如,视力障碍学生听觉与普通人相比听觉较为敏感,因此对音乐的感知力也较强,但是由于视力障碍,肢体动作较为不协调,因此在音乐表现上极为欠缺。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可以在完成歌唱、演奏及鉴赏学习的教学目标上,循序渐进地加入肢体动作学习。智力障碍学生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当弱化音乐知识学习,加强音乐感受从而调节学生情绪,加强律动教学从而增强肢体协调性,加强音乐游戏从而提高沟通能力。由此看来,这就需要特殊教育教师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教学能力及跨学科知识,如特殊学生心理学、音乐治疗知识。相对来说,特殊教育学校在音乐教师的培养上,应更加注重音乐治疗相关知识的培训,创新教师知识体系和学生学习模式,使学生感受音乐的同时达到一定的康复目标。因此,政府机构或者学校应当多组织教师进行阶段性培训,加强教师的教育体系完善,提高教师创新教学意识,时时加强教师知识的更新程度,不断丰富教师的教育内容,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素养,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审美的同时进行一定的康复治疗。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便利的网络条件自身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注意网络信息多样化,努力成为一个新时代具有创新学习精神的优秀特殊教育教师。2.以教学内容角度分析,体现教学意义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包含演唱、演奏、欣赏、音乐实践与音乐创造。特殊教育音乐教学内容需根据学生不同的障碍类型,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殊教育音乐教学也有专门的教材匹配,立足于教材的教学是有基础有保障的教学。但是,随着特殊学校学生学情的不断变化以及时代的发展,特殊教育音乐教学的内容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许多特殊教育学校制作了适合当下教学的校本教材。在特殊教育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中,要坚持传统教学模式中可取的部分。但,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简单的仅仅满足于依赖教材的教学,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改革,争取在教学过程中带给学生更多的快乐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学目标与康复目标,同时再结合本班学生的个性特点,立足学情进行教学创新,制定相应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因此,在长期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将简单的教学模式进行丰富和多元化的创新,将音乐教学与音乐治疗紧密的结合起来。比如,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在立足于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型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学情添加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歌曲,如将《隐形的翅膀》这首歌曲引入课堂教学。这首歌的歌词非常积极向上,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这首歌曲的学习,既能够避免使用既定教材所带来的单一感,又能够对学生积极向上生活与学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更好的体现了音乐教学的德育意义所在。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还要注意同一障碍类型不同学段学生的成长特点,选择适合该学段学生认知特点及学情的教学内容,避免出现教学内容高于或低于学生能力的问题。如,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智力障碍学生音乐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学段的学情特点进行教学内容选择。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分支,以音乐发展为主线,展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更好地让智力障碍学生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可根据智力障碍学生的认知特点分为义务段学生及高中段学生(以下简称为培智义务段学生及培智高中段学生),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选择。培智义务段学生与培智高中段学生均存在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沟通障碍、语言障碍及行为障碍,不同的是,由于不同年龄的认知特点,培智义务段学生相较培智高中段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多以发展能力为主,如语言发音能力、认知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选择旋律线条明显、歌词较短、发音简单、节奏简单的音乐作品,如简单的古诗词歌曲《春晓》、学堂乐歌《送别》,歌词简单易学,歌曲旋律朗朗上口。在音乐欣赏时多以感受音乐、拓展视野为主,如在欣赏《京调》时了解脸谱,拓展音乐视野。培智高中段学生的音乐基础及各方面能力一般高于培智义务段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适当的增加难度,歌词内容可以略微深奥,篇幅可以略长,风格可以更加丰富,如感受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及汉族音乐风格的不同、会唱一两首代表作品,在发展能力的同时感受音乐魅力,拓展音乐知识。3.以教学手段进行分析,提高教学效率目前社会发展迅速,教育水平也随之快速发展,且教学手段在不断丰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教学手段注入了新的生命。这就为我们的特殊教育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帮助教师更加顺利地开展教学工作,促进教学效率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在针对特殊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结合特殊学生学情,融入体态律动教学,使学生能够融入音乐的同时并起到一定的康复作用。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的欧洲音乐教学,随后最早传入的是日本,我国的音乐教育也在很早的时候就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特殊教育音乐教学融入体态律动教学对于学生的康复治疗也有非常好的效果。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和实践例子都为该教育方法在我国特殊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提供了依据。但是教师要明确体态律动和舞蹈之间是具有本质上的区别的,体态律动的核心依旧是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及情感。体态律动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更加注重以身体为乐器,根据音乐的速度、节奏、力度、分句、感情等变化,有控制地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听到的乐曲及情感。既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又有助于对音乐的全面感受,加强自信心。舞蹈需要精确规范动作并接受系统训练的一门艺术表现形式。教师可以从概念和实践两个角度将两者区分开来,立足于自身教学特点将体态律动教学融入特殊教育音乐教学,对于有效地提高特殊教育音乐课堂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和康复效果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总而言之,特殊学校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进行不断的学习和创新,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充分了解学生的特殊性,并接受客观条件带来的各种制约因素,保持积极的教学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教学的开展上来,以此来帮助特殊学生在知识掌握、头脑发育、心理建设等多个方面提供最有力的教育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晓春.浅谈律动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77.

[2]余根花.特殊教育学校唱游与律动课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科幻画报,2020(10):171.

[3]郑艺娟.静默聆听——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价值及现实困境[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0(09):20-21.

[4]田如心.微视频在培智学校音乐康复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5]单铎.音乐教育中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的再认识[J].赤峰学院学报,2019.(12):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