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1:15:51

教学

教学范文篇1

教经典以我的理解,校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同的意义,作为校内阅读应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其实,也就是教材的选文应该经典)。所谓的经典,应该是能经得住时间和空间变化,经得住意识形态变换考验的,是人类与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人类精神文明的凝聚点。引导学生从经典阅读入手,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从人生一开始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经典阅读会影响学生终身的学习和精神的发展。也许经典的阅读对学生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扶助,其实这也真是阅读教学的意义所在。现阶段,小学语文的选文不够精美,即使选择一些名家作品也多有简化和改动,改动的原因是为了小学生更好理解。但是许多改变的文章失去了原文的灵韵,名家作品原汁原味存于小学教材中的有多少?

教联系从创造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创造,不是他的信息储存“从无到有”的简单过程,而是“从有到新”的复杂的综合加工的过程,人们获得的信息量愈多,创造的可能性也愈大。阅读教学其实并不是简单的“文本”解读的过程,在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发现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文本提升和升华了经验世界的无意识,使它自觉纳入学习者的有意识的规律性的认知领域。同时阅读者也可以发现自身信息的短缺、理解力的薄弱,唤醒再学习、再积累的需要。

这样一个过程并不是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自然经过的,期间需要教师的引导、搭桥,让学生从阅读的自然世界过渡到自觉世界。教联系有多重含义,与文本的联系、与自我知识经验的联系、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和材料的联系、与未知世界的联系,与进一步学习的联系。阅读教学成为一个辐射源,学生智力的触角,在它的触发下,敏感伸向各方。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教研室高启山老师及实验小学张宏伟老师在小语论坛上发表了一个阅读教学的案例:《一个以“白洋淀”为主题的开放式阅读教学案例一兼谈《采蒲台的苇》的教学》,在这个案例中,他们引导学生搜集、阅读、交流关于“白洋淀”的有关资料,形成“关于白洋淀、关于采蒲台、关于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的知识与情感的铺垫。根据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老师为学生列出了“风景、地理、特产、历史、人物、其它”等五个专题,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搜集材料的特点,按照专题分组。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将本组交流的专题内容丰富起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交流各自的“信息”。之后,以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做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采蒲台的苇》,学完课文以后,张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如下活动:

1.告诉学生《采蒲台的苇》选自孙犁的《荷花淀记事》,其中还有好多白洋淀人民的抗战故事。

要求学生借阅或从网上下载有关的故事阅读,然后召开了一次“白洋淀抗日英雄故事会”。

2.办一期以“我所了解的白洋淀”为专题的手抄报,其中的一篇文章为自己阅读了关于白洋淀的文章以后的心得体会。

这个案例就是非常生动的,以课文为辐射源展开的多重阅读形式。课内与课外,原有认知与新的信息交互作用,形成了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教技能虽然“语言文字训练”由于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肢解和琐碎了“文本”内在的灵韵,但是知识与技能仍然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果学生缺乏解读文本的基本能力,缺乏基本的语感,怎么能与文本平等对话。阅读教学一定要教学生必要的阅读技能,语文训练,重要内容之一是语文技能的训练。技能必须纯熟而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这其间确实不免必要的知识性的艰苦而略显枯燥的训练,苦学和乐学就是这样融为一体,学生智力增进的快感也是艰苦学习的深层快乐。不能怕批评意见就放弃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训练是方法,训练是过程,训练是阅读教学手段的一部分,不要夸大也不要贬低它的作用。适度、适当应该是原则。事实上,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能缺乏必要的训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这些阅读的必要能力,一定是阅读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学习的。学习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不一定就是枯燥的试题。

教学范文篇2

忽略细节全盘旨输"细节能够左右整体与全局,美术教学注意细节的益处多多佃各举数例"

1.借疑解意

学贵疑问疑问能出善境;故美术教学要知机识变,巧妙置疑,让学生疑云片片妙趣重重使得学习空间生动活泼胫松愉快;解疑之后水澄珠莹云散月明能够解粘而释缚,可以去昏暗达光明;让所有学生都能掌握美术学习的精要牌内容洞彻,义理昭融"

2.学需自然

让学生自主交流肠所欲言朋辨慎思开物成务;学习即是欣赏,也是模仿也是娱乐最为主要者,就是进行创造;学生相互沟通,师生一起交流赴美术学习成为文化的创造,成为生活的演绎,成为生命的描摹,成为J清感的铺陈掌生讲授净相表演其乐融融"

3.教学相长

师生之间互动取消专制,提倡民主课堂"大家一起交流,互通有无去粗取精分享体验"

4.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课堂上关于原始美术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肩的同学说起源于巫术有的同学说起源于劳动肩的同学说起源于游戏,莫衷一是"经过讨论后来大家总结说池有可能起源于这几点的综合,因为万事万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几点彼此促进相互连带洪同创造出来了原始美术"大家讨论得你来我往热火朝天掌习气氛浓烈芬芳掌习效果之好难以言说"

二、拓展美术教学的范围

教学美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根据未来教育具有终身化大众化民主化与社会化等基本特点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发展定位是/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发展双翼美术教育,即双手双足同时进行美术实践与创作"在此基础之上本着美术与写字不分家的特点我将-字.纳入美术学习范畴,以期获得汉字艺术的发扬光大和辉煌所谓书画同源"以美术校本教研为载体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形成以美术多元发展的艺体教育特色发展格局焙养一批有道德有品位有创新能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好苗子,通过创新培养模式,实现课程设置的多样化使课程具有选择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推动美术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三、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根据未来教育具有终身化大众化民主化与社会化等基本特点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和小学生的实际状况,提出美术校本课程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思路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美术教学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多元育人和谐发展"发展定位是/改革美术教学焙养美术特长发挥美育特色"发展目标是分层推进,分步发,培养一批有道德有品位有创新能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1.己女革美术教学

逐步构建以基础性课程为主干,以美术模块选修课与校本课程为两翼的适合佳木斯中小学校的合理的有效的课程体系"

2.培养美术特长

教学范文篇3

教法展示

1.宣布训练重点①理清全文的层次,重点了解古今语汇的演变;②用本文阐述的道理解释古汉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

2.整体感知布置学生速读全文,概括文章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即完成练习一。

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时,教师可作如下小结:课文第一部分以《邹忌讽齐正纳谏》为例,从总体上展示语言演变的概貌,说明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着的。第二部分以语汇变化为重点,阐述语汇变化的种种不同,说明语汇变化最快、最显著的特点。第三部分用举例的形式简要说明了语法和语音的变化。

3.点击“重点”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尽量用“原文”回答练。教师在讲析“答案”(参见《教师教学用书》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分类、比较、举例、引用等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增强感性认识。

4.心领神会在梳理课文内容特别是研究课文第二部分的基础上,经过讨论,要让学生自我感悟,达成以下共识:①古今语汇变化较大,阅读古文既不能以今律古,也不能以古非今。②社会上出现的已经约定俗成的新的语汇和新的表达方法,要认真掌握和使用。③语言的演变具有阶段性、规律性,因而有些词义、有些说法、有些句式要区别对待。④学习语言是一辈子的事,要下真功夫才能学好。

5.迁移训练围绕练习三,先由教师提供一些实例给学生分析;再分小组编辑手抄报,手抄报的内容要求从不同角度展示语言在演变这一现象。

示例(注意加横线的词语):

①语音——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i,今读shuai)。(贺知章《回乡偶书》)

②语汇——小大之狱(诉讼案件;今多指监狱、官司或罪案),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③语法——不吾知(即“不知吾”,宾语前置;今很少有这种用法)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屈原《离骚》)

④现代汉语中保存古代汉语的意义和用法:a.疑惑是载着黄昏,沿途散下它阴暗的影子,遂(于是;今很少单用)又自近至远地消失了。(何其芳《黄昏》)b.有一时,就是民国二三年时候,北京的几个国家银行的钞票,信用日(名词直接作状语,一天一天的意思;现代汉语里名词不直接作状语)见其好了,真所谓蒸蒸日上。(鲁迅《灯下漫笔》)

⑤社会上出现的新词语——作秀(意思是炫耀,做作,故弄玄虚,含着诙谐调侃的味道,带有轻微讽刺的倾向)、酷(形容一切有个性、有特点、与众不同的事和物)。

教案点评

《语言的演咬》尽管属于节选,但它的篇幅较长,涉及的知识点也多,适宜长文短教。即根据本单元的教学总要求确定该文的训练重点,力争在两课时内攻其“重点”,不及其余。

(设计B)

教法展示

1.用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导语:常听说,高考卷中出现的似曾相识的作文,被评卷教师说成是由考生“克隆”出来的;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也往往被人们戏称为是如何如何“克隆”的。由此可见,“克隆”这个新词已不单指无性繁殖了,它的使用范围在扩大,它的涵义在发生变化。对于这种现象,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如是说:“世界上万事万物却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

2.由《邹忌讽齐王纳谏》引文切入要求学生齐读或背诵引文之后,阅读分析文字,并作标记、思考、归纳,总体上了解语言演变的概貌。

3.引导学生完成统所设计的结构提纲可以逐段朗读,逐空填写,适当补充和解释古汉语中的类似的语言现象。

4.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大致了解语法和语音的变化情况。

5.比较阅读用一节课的时间要求学生将《语言的演变》和《语言与文学》作一比较,列出发言提纲,谈谈两文的异同。通过比较阅读,希望一石三鸟:加深对两文的理解,培养鉴赏能力,训练口头表达。如果课业负担不重,可以让学生课外将“发言提纲”整理成文。

教案点评

《语言与文学》和《语言的演变》,共同的话题是“语言学”,且都是从语言的三个要素——语音、语(词)汇和语法——切入的。有所不同的是,前者侧重论证“语言与文学”的关系,后者着重阐述“语言的演变”。基于此,教学时既要注意两者的共性,又要突出它们的不同,通过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C)

教法展示

1.一读课文,弄清“大小分类”,完成练。朗读时要求全面仔细,逐字逐句。

小结:课文第一部分从总体上举例说明古今语言是不断变化的,并分“三种情形”进行说明。第二、三部分把语言的演变分为三大类:语汇、语法和语音。大类之中分小类,如将语汇的消长分为旧词消失、新词出现、外来词渗透等,将古今词义的变化分为词义缩小、扩大、转移、弱化等,将事物名称的改变分为词语替换和忌讳引起词语的变化等。公务员之家:

2.二读课文,了解三种举例类型。重点朗读课文一、三部分,以默读为主。

小结:课文中出现了三种举例类型:一是假设举例,如第一部分假设孔子与颜回、子路谈话,朱熹闯进去完全听不懂说什么。二是典型举例,如为说明古今汉语差别大而举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例。三是列举举例,如用形声法说明汉字无论声母、韵母、声调都已有很大变化时,就列举了“江、潘、泣、提、通、路、庞、移、谅、悔”等例字。

3.三读课文,领悟比较和引用说明方法的妙处。为节省时间,可单以第二部分为例进行朗读,渐渐领悟。

小结:没有古与今的比较,就无法说明语言在不断变化;不引用文献资料,就只好空对空地发一番议论而已。课文很好地运用了这两种方法,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4.课外完成练习三,方法参见设计A。

教学范文篇4

一、培养严谨的读谱习惯是钢琴练习法教学中的首要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学生在弹奏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音高看错,把谱表或调号看错,忽视临时的升、降记号;时值不准确,过长或过短;音乐表现上忽视音的连断及乐句的划分,忽略表情记号甚至文字说明等等,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不会读谱,不懂得读谱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入门时就严格要求,养成学生严谨的读谱习惯,应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乐谱不仅仅是音符的罗列,乐谱上记载的所有符号是它所传递的信息,只有依赖这些符号才能将一首乐曲从陌生弹奏到精通,在弹奏之前“阅”读是学生首要的、必做的一个功课。读谱就像阅读书籍一样,不是简单的浏览,而是要读懂音乐符号的含义:第一,“阅”读乐谱上记载的一切———浅层要求;第二,“阅”读乐谱背后蕴藏的内涵———内在要求;第三,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应想象音乐的实际音响效果———深层要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看谱视唱与节奏训练的内容,以促进学生读谱能力的提高。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严谨的读谱习惯,这是入门阶段教学的首要问题。

二、科学的慢练,培养耐心和意志力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练习法

在钢琴课上,学生往往会因为乐曲弹奏的不熟练而被教师要求放慢速度去练习,但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中真正可以放慢速度练习的学生少之又少,而进行慢练的学生却又不得其法,“慢练”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教会学生如何科学的慢练,让学生学会慢练的方法,养成慢练的习惯,培养耐心及意志力,是一个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科学的慢练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

(一)在视谱阶段即确定最佳的指法进行弹奏;

(二)在练习中把乐谱的节奏放大,放慢一倍至两倍去练习;

(三)正确的划分乐句,慢练分句中音乐的语气,语调及呼吸;

(四)在慢练中确定弹奏的基本动作走向,即把整个弹琴的动做当做是慢镜头,以锻炼手指的机能,协调全身的动作;

(五)慢练是一种有目的训练手指的机能的方法,练习时头脑要清醒,并需要足够的耐心及意志力。

三、分解细部练习是提高弹奏水平的有效途径

课余走在琴房里,经常可以听到学生们不断地一遍又一遍从头到尾弹奏一首乐曲,并不流畅熟练,错误的音符和技术不过关的片段以及音乐表现力不到位等等问题却不知道去改正,盲目地反复弹奏,这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练习上的误区。到了学生学习的中级阶段,要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更要在教学中加入一定量的练习法内容,而这时的最有效的练习法就是分解细部练习,即把音乐分成细小的部分,先是一小块一小块的练习,再连到一起,就好像组装一部精密的仪器。

(一)分手练习法: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任何乐曲在完成读谱练习后,一开始都要分开左右手练习,即便是一首非常简单的练习曲。不但在熟悉曲子的初步阶段要分手,当对曲子已经基本了解、处理也基本趋向成熟时,仍然要穿插适量的分手练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二)分声部练习法:要让学生养成把音乐中的各个声部、各个层次区分开来练习的习惯,并做到把每个声部、线条与层次的音色,可以用耳朵和手指区分优劣,表现出它们各自的独立意义并完美地连接起来不仅仅是在进入复调练习时才做分声部的要求,在主调音乐中就应开始建立学生对声部的听觉与感知能力。

(三)分乐句练习法:修正学生忽略细节,从头至尾的练习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以最大的耐心仔细练习,要求每个细节的正确弹奏方法都必须分开乐句,一句一句的无数次的反复练习,感知。

(四)分段落练习法:音乐其实与文章有着相似之处,不同的乐曲按照不同的方式可以划分成一个个段落,要培养学生划分音乐段落的能力,并在曲子的提高阶段按照事先划分好的段落练习,再连起来,把音乐表现做到从心到手的抒发与流露,这也是一个乐曲演奏的较高层面。

四、练习快速跑动的最好方法

当教学内容进行到中高级阶段时,学生会接触到快速练习曲,或是技巧性极强,速度要求极快的华彩乐段。学生们遇到这样的段落时要么弹奏得含糊不清楚、漏音,要么弹奏得漂浮无根、音质不集中,究其根源就是没有找到练习这样片段的科学,有效的方法。首先,应该让学生理顺乐曲的指法、乐句的划分及动作的走向,把每一个音符弹结实,手臂和手腕配合自如,音与音连接的平滑均匀,这是快速弹奏的基础;第二,训练学生进行低指贴键的手指练习,即手指不离开键盘表面,全部动作只在键面与键底之间交替进行。这种方法是获得集中而流畅的圆润音色的法宝,在于控制住每一个手指,使之活动于从键面到键底的有限距离内,依靠微小而精确地的动作,把音弹得结实有力,集中并均匀。第三,要求学生进行变化节奏的练习,把乐曲中每一小节之内的节奏进行变化,或是伸长或是压缩,并变换速度去练,从慢速到快速,变速练习是提高手指连续跑动速度的有效手段。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学生就能够把琴键严密的控制于手中,乐曲就会弹奏得准确无误,出神入化。

教学范文篇5

1确定明确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课件制作的关键环节。在课件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制作者分析学习者的特征,确定教学的目标,建立教学内容知识结构。整个课件的制作应遵循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明确教学的目标,细化教学的目的、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具体到法学专业的CAI课件的制作,必须明确其目的何在?为的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还是谋求解决某一法律问题;为的是扩展学习者的知识面,还是谋求培养和提升法律实务能力,等等。心中有数了,制作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制成的课件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进而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果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制作者的教学目的不明确,必然使课件成为各种素材的简单堆积,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更无法提及教学效果。

2有效组织各种媒体文本、静图、动画、音频、活动视频等是构成CAI多媒体课件的信息表达元素,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良好的CAI课件必然选择合理、生动、形象的表达素材。为此,各种报刊杂志、书籍、图库、音频库、专业影视资料、互联网等均成为搜集课件制作相关素材的有效路径。特别是针对法学CAI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庭审的现场录像或影视剧的庭审片段更是不能或缺的。课件制作蓝本在设计时,必须围绕法学专业课程教学目的,合理规划屏幕布局、图文比例、色彩对比、音乐节奏、交互方式等,更为重要的是要注意筛选好有价值的素材,搭配好各种媒体。CAI多媒体课件不能是黑板和粉笔的替代品,多种信息表达元素需要有机组合,否则其功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切忌游戏化,否则会使学生眼花缭乱,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妨碍实现教学目标。

3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常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CAI多媒体课件制作时,一定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所以不能将所有的教学内容一揽子地呈现在学习者的面前,要适当地留有余地和设置问题情境。对问题的分析要逐步深入,相关提示也应逐渐展开,切忌直接显示问题的答案。否则,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无异。只有如此,方能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启发学习者独立思考,培养学习者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法学专业的CAI多媒体课件教学而言,不仅要充分激发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其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的结合,而且要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实现理论知识与直接经验的结合。教师通过实务案例的引入逐步分析推导出法律评价,不仅有利于学习者对法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利于学习者法学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二、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认识误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提升,多媒体教学在法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业已成为一种潮流。但是,如何更好的运用,尚需要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包括一些认识需要澄清。

1多媒体教学的功能并非万能多媒体教学所具有的明显优势,引来部分教师对它的膜拜,多媒体教学的功能被无限夸大。CAI的英文原意是计算机辅助课件,实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和技术。多媒体课件在法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模拟法律事务处理的整个流程,但它终究不能替代实践教学。例如,运用多媒体进行法学教学时,教学场景的设计至关重要,如何选择适当的案例和呈现案例发生的过程是关键所在。法学院(校)的教师们大多数局限在象牙塔内与实务接触受限,加之学术背景等要素的限制,教学场景设计过程中就有了限制。况且实务中的具体案例常因个案差异,经常出现不同的裁决结果。所以,法学学习者综合素质的提升,除了专业理论学习、模拟法庭训练以外,还要给学习者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而不能仅通过CAI课件观摩庭审的过程。目前,国内部分法学院(校)开展的“诊所式”法律教育就是有益的尝试。通过诊所内的教师指导学习者全程参与法律实际运用,并关注细节,势必锻炼了学习者的综合素养特别是法律的运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是较难实现的。

2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并非仅处于辅导有人认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削弱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而将使得居于传统教学模式中主导者地位的教师逐步演化为教学的辅导者。此种认识存在偏差。倘若多媒体教学过程淡化了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师生间的互动,无疑此种教学的失败几成定数。缺失教师引导的学习将会成为漫无目的的探索,同样的互动也必将演化成没有边际的漫谈。假如实务案例的探讨与分析中没有了教师的引导,很有可能无法形成共识而作出相对准确的法律评价。进而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使其将会事倍功半且不得要领,甚至可能步入无法自拔的歧途。即使在当下逐渐为人们所知悉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习者的直接讲授逐渐减少直至取消,但教师对学习者的启发与引导,对学习全过程的监控作用却在逐渐增强。学习者倘若要想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取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是绝对无法离不开的。所以,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并未削弱。

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尤其是对于教学条件和教学理念都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来说,如何在新时代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农村地区的小学挖掘地方特色,结合地方优势,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不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升作文写作能力与水平。

1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存的问题

1.1写作训练模式低效。随着我国新课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生写作质量相比以前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受教学条件、教学观念的限制,我国农村地区小学作文教学都还以传统的讲方法、讲技巧为主,这样的写作训练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不论是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是对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都极其不利。1.2学生写作兴趣不高。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仍然重技巧、重方法,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提升学生写作成绩有所帮助,但是这种机械、枯燥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小学生爱探索、喜欢挑战的特点,结果导致小学生在写作课上打不起精神来,要么走神,要么表现的很不关心,甚至对作文课感到厌烦。

2挖掘本地写作资源创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新模式

教学范文篇7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重庆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9和2010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共93人。分为实验组47人,对照组46人。

1.2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任务型双语教学。参照美国康复专业课程教材,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以情景模拟和仿真训练为主的实践教学任务,课堂用英语交流,具体内容包括:①教师根据《诊断学基础》设计并提出任务:用患者参与实验(patientlab),患者损伤部位包括胸椎、腰椎、盆部、髋部、膝部、踝部;②学生课下准备:主要记忆相关医学术语及步骤;③课堂实施任务:学生一般2人一组,询问病史、查体、治疗,时间为1h;④小组讨论:讨论任务完成情况;⑤教师评价:给每位学生量化计分。对照组采用传统双语教学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用英语讲解理论与实践。

1.3评价方法①以赖昌贵教授的《学生学习方法测验》”为基础设计“任务型双语教学学生学习综合情况量表”,各条目按好、中、差3个层次分类,统计人数;②使用任务型双语教学1个月后,通过测试检验《诊断学基础》理论与实习成绩;③通过问卷调查93名学生和4名双语教学教师,分析实施任务型双语教学的困难因素。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检验和f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任务型双语教学的学生学习综合情况”两组间除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外,均有显著性差异(尸<0.05)。见表1。两组考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尸<0.05)。见表2。康复教师的外语水平有限,学生外语基础差,教材缺乏,实训基地设施不完善等都是制约任务型双语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

3讨论

在医学院校进行双语教学改革时,首先要明确我国医学教育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整体突出预防、诊治和保健为一体的目标,关注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提升学生的素质。我国康复医学行业大多有效信息来自国外,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对于高校毕业的康复医学专业的学生,如不能用专业英语进行交流,就难以适应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现有的康复医学双语教学是以学科为中心,课程数与教学内容不断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的养成。且大多数学生进入医学院校时对医学学习认识模糊,在文习之前没有足够的信心解决临床t遇见的基木问题。为了使我国康复医学双语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与国际接轨、使用国际接轨的语言,让学生更适应西医的“语境”,我们参考美国的康复医学课程设置,其课程科目专业性强,且重视医疗道德与专业态度、沟通能力、心理等知识,同时在课程设置中要体现我国传统医疗特色。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要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学习:接触临床前移,能推进早期接触临床与保健和健康促进;医学问题前移,能在基础医学学习中,全面推行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系统整合教学。康复医学任务型双语教学以解决某一交际任务为中心,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可操作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在解决某个医疗问题中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在完成医学任务中不仅掌握了实际的医疗技能,而且在整个技能操作过程中和团队协作中使整个语言学习自动化和自主化。学生们普遍认为,以病例为中心的“实战”可以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升临床操作能力。任务型教学特别强调“做中学”,更为重要的是,任务使得教学活动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从而能够突}H意义的第一性,有效避免语言学习为形式而形式。

康复医生的能力包括对诸多医疗卫生问题的解决方法,对辅助医学和替代医学等有恰当的理解和评价,并且有团队协作能力和与同事、患者和雇主沟通的能力;同时要配合相关的政府机构并开展普及工作,让其充分认识到适当的康复治疗能帮助他们的功能恢复并改善生活质量。康复医疗是现代医学的一个专业分支,需要由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组成团队来实施。在团队中需要每名医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

教学范文篇8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课程教学不仅是传承知识和拓宽基础的途径,也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手段。因而,加强研究生学位课程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锻炼研究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目前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程体系“本科化”、“学术化”色彩较浓,与本科、学术型硕士课程的区分度不高;各高校培养目标雷同,缺乏自身特色,且缺乏可操作性;课程结构不合理,基础性、理论性课程过多,课程内容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要求脱节;课程实施方式单一,学生主体性缺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评价主体单一,以总结性评价为主。[1]鉴于此,研究生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教育部文件《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中明确指出,“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教育部文件明确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指出研究生课程要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教育部在2015年5月份出台了教研[2015]1号文件《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中,为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培养质量,指出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强调要把案例教学作为专业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的重要内容。研究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来源于论文的写作和专业实践,同时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锻炼。教育部文件明确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改革中的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实践也表明,当今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最直接并最有效的方法即是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

二、案例教学的优势与现状

案例教学法是指把案例作为师生互动和新的教学方法,即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让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3]也就是说,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切入,通过典型而生动的个案的描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分析、讨论,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采用讨论法,一般包括四个环节,即个人学习阶段、小组讨论阶段、集体讨论阶段和教师点评阶段。案例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案例的收集、概括、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指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能力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对案例教学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方式上,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教学模式单一。在能力培养方面,仍片面强调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对专业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在教学内容方面,专业性和学术性的课程内容不分,多数情况是很多课程合上,教学内容创新意识不强。即使已试行案例教学的单位,案例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从已有的案例教学的情况看,案例教学存在诸多困境,如案例教学重视度不够、本土案例较少且质量不高、案例缺乏系统性、缺少专业案例教学教师等。[4]二是从各专业方向案例教学的实施情况看,案例教学的学科分布不平衡,教育、思政两门学科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语文、英语学科,而历史学科所占比例较低,只有3%,这说明案例教学在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的运用研究较少。[5]三是课程案例库建设严重滞后。目前研究生案例库建设的课程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课程案例开发的教材少;即使有,质量也不高。

三、《中国史前沿问题研究》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案例

《中国史前沿问题研究》是贵州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使学生在系统了解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和基本史实的基础上,熟悉中国历史的相关研究动态与研究史料,掌握中国历史研究的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方法,理解中国历史争论的热点问题,揭示中国历史研究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分析资料以及逻辑分析的能力,把握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学术前沿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奠定较为坚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中国史前沿问题研究》是一门既强调理论又关注实践,既注重历史又联系现实的课程。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特色,如何选择案例,就成为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关键。(一)《中国史前沿问题研究》课程案例选择的原则典型案例的选择是案例库建设的关键。《中国史前沿问题专题》案例库素材的选择应突出以下原则:一是典型性,案例呈现的问题要具有代表性,即关注典型教育素材和有普遍意义的历史问题。二是前沿性,关注历史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案例呈现学科发展最前沿的成果与研究动态。如大数据史学、环境史学、新文化学等。三是区域性,处理好区域性和通史性的关系。我们在选择案例时,关注西南或贵州本土的民族历史文化,精选在全国有影响、有说服力的特色案例进行教学。这样的案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们感到亲切、乐学,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也有利于配合以后中学乡土历史教学,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和亲切感。四是现实性,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生态文明建设和反腐倡廉等。五是实践性,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研究生面向中学培养人才,因而《中国史前沿问题专题》案例库素材应紧密联系中学历史教学实际。(二)《中国史前沿问题研究》课程案例的基本类型《中国史前沿问题研究》课程案例包括经验型案例、实践性案例、理论性案例和综合性案例等。1.联系实际古为今用的经验型案例。历史的重要功能是借鉴功能,即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历史经验。案例选择可借鉴历史成功的案例指导当前的社会发展。如当前我国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历史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或教训,这些案例至今仍有现实意义。2.历史发展构成的实践性案例。以精选和优化的中国史具有经典性、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现象作为对象,有利于以其案例说明论证理论知识,也有利于从实践中总结和升华理论,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以指导实践。如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对今天倡导的“一带一路”有重要指导意义。3.史学理论案例。注重对史学理论和方法的案例的选取,为理论知识教学寻找理论依据和理论辨析例证。特别是针对古今中外的一些史学家提出的观点、命题、概念范畴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亦可针对一些理论问题的讨论热点、学术前沿的理论信息与成果、新出现的一些理论问题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这些案例可精选史学名著或名家观点。如美国学者孔飞力《叫魂》为我们了解清代社会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堪称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典型案例。4.综合性案例,即史学活动所构成活动案例。史学研究、批评、传播等活动环节构成的案例。科学发现的过程往往比发现的结果更重要。田野调查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展现了问题发现的过程,因此,很多田野调查发现历史或纠正历史记载错误的案例生动而有启发性。(三)《中国史前沿问题研究》课程案例的结构1.引言:介绍案例背景,导入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对象,说明案例的个案价值和典型意义,这是理论分析的切入点和突破口。2.案例内容:教师概述案例情节,围绕主题展开描述,将抽象复杂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启迪和引导学生思考和联想。3.问题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案例进行阐释和分析,做出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提出问题启迪和引导学生思考与联想,这个过程体现案例教学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4.案例解析:教师针对案例和讨论做出总结性的概括归纳,并对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阐释。5.教学建议:说明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以及本案例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6.参考文献:交代案例的来源以及相关成果,引导学生课后阅读。

四、《中国史前沿问题研究》课程案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专业是培养掌握扎实的历史学科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较强的教育实践和研究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承担基础教育阶段历史学科教学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从培养目标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突出了专业知识、基础理论、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以及人文素养。事实上,自高中试行新课程标准以来,普通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理念,加强“知识与能力”的新要求,同时还有培养“人文素养”的新目标。因此,加强主干课程的案例库建设,实行案例教学,对于作为主要以培养高中历史师资为己任的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至关重要。学术性、实践性、职业性共同构成非学术型硕士的质量特质。[6]《中国史前沿问题研究》作为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的必修课程,实施案例教学,可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提升。这些可概况为“学”、“才”、“养”等三方面。“学”指专业知识、基础理论。案例选择的原则是典型性和前沿性,关注学术前沿,关注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发展趋势;其类型包括史学理论案例和综合性案例,这些案例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增长学识的历史见识,培养正确的历史观。这些案例突出了中国史案例的知识性和理论性。“才”指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能力的培养是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改革意在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拓宽学生的研究视野。《中国史前沿问题研究》课程案例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课堂、引导讨论归纳。启发性是案例教学的首要特点,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启发性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型学习,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终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养”指即人文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或“价值观”。中国历史文化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思想。《中国史前沿问题研究》课程通过精选中国历史典型案例,使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历史智慧,培养各种能力,健全自己的人格,引导学生自强不息。“学”、“才”、“养”等方面的培养贯穿于案例教学各环节。另外,重视课前准备,是案例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的保证。教师在课前布置参考书目,学生在课前阅读相关参考资料,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写出案例分析的发言提纲。

参考文献:

[1]陈兴荣.教育硕士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第3辑)[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5.

[2]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典[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402.

[3]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7.

[4]于欣华,王涛.我国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未来与发展,2013,8.

[5]段晓战.案例教学法在高师院校历史专业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5,3.

[6]高桂娟.打造与职业准入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8(8):39-41.

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教学、多媒体技术、校园网络、资源共享、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实验

一、实践教学的提出

邓小平同志从国家民族未来命运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高度,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

近几年来,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我国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起来了。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然而,纵观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或者学生高分低能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是由于在学校信息技术课时安排不可能太多的情况下,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赶出来的结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技能作了一些探索,发现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利用计算机优势,进行实践教学,对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行之有效的。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二、实践教学效益的探索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坚持一个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而实践教学就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中操作计算机,通过不断地实践,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于是他们也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地,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实践教学的作用。

(一)、可以揭去学习计算机的神秘面纱

计算机是一门新兴学科,属于尖端技术,电脑设备相对较昂贵,大多中学生(来自农村)对于计算机的了解是通过广告,或者是道听途说,以至于一些同学对电脑产生了一种神秘感觉。采用实践教学法,可以使他们明白,电脑不过是受人控制的机器而已,电脑的操作也是非常简单,一般地操作键盘或鼠标即可,这样他们就很自然地走近了电脑,一些诸如键盘、鼠标、显示器、软盘、光盘、硬盘等名词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也就消除了学习计算机的恐惧心理。

(二)、使教学过程具体化、直观化

教学过程是非常实在的过程,忌的是教师空谈。自然科学的教学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就是这么个道理。你说氢气能燃烧,学生可以接受,但并不一定认同,除非你给他看一下实验的结果;你介绍电脑的各种种功能时,他会觉得你可能在吹牛,演示一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们不得不相信。在计算机系统组成中,让学生面对计算机,解剖整台计算机也会非常自然的,硬件、软件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了;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语句写得对不对,程序能否实现所要求的功能,在机器上运行一下,马上就能知道。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错误、疑点当堂就已经解决,也不会留到课后,或者是下一次课。

(三)、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结合,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利用的媒体也多是粉笔、黑板和幻灯,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因人制宜,因材制宜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城区的学校已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而在偏僻的学校连一台计算机都没有,且电脑的档次相差很远,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尤其是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曾出现过优等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失去信心的现象。采用实践教学法进行个别化教学就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因为在个别化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进度,充分调动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有能力的教师最好根据学生的情况自制一些教学课件进行个别化教学,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并可充分利用校园网的网络资源,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的教学,适当开放服务器的部份资源,让学生自己上校园网获取各自所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学生的自学能力,追踪新技术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实验

不同学校计算机资源的配置是不一样的。笔者以为,教无定法,根据不同的计算机配置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方式。

(一)、边讲边练

这种模式就是整个教学过程在机房进行,教师可以随时让学生练习。具体做法就是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制作一些适合于本课的演示教学课件,适时控制进行上课或上机;教师讲课时能统一控制学生用机,学生练习时能开放学生用机。这种模式具有实效性,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过程是双向的。但是这种模式机房一般地需要配置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需要配专门的软件,如腾图等软件,可用于控制台(教师机)控制工作站的使用情况,统一锁住或开放工作站;而且机器的放置也以按照教室里课桌的位置横放为佳,学生既面对"黑板",又面对机器,便于听课又便于操作。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不低的,教师应该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否则,就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的作用。但是这种模式相对农村中学来说配置价格不菲;有时边讲边练,也会由于学生程度的不同而造成在时间上的等待,而减少了课容量,降低了课堂效率。一般可适合于上复习课、基础知识课和练习课,因为这些课,教师可自制一些操作简单的课件进行演示或让学生自行练习,不造成课堂资源的浪费。或适当开放服务器的部份资源,让学生自己上校园网获取各自所需。

(二)一堂讲,一堂练

目前,不少学校为信息技术教学配的是单机房或者是无盘工作站的网络机房,还有一个或几个为各科教学而设的配有大屏幕实物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在这种配置情况下,整个教学过程若在机房进行,边讲边练,会产生以下的问题:由于学生的操作不能统一管理,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就自顾自的操作,课堂纪律较差,教师的讲授效果甚微。对于这种配置笔者推荐一堂讲、一堂练的模式,这"一堂"并不是一个量化的概念,将课时一分为二,一半上机,一半上课,而是根据实际需要,有时在教室上课,有时在机房练习。需演示教学课件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课,就在大屏幕多媒体教室实施教学过程,而操作性比较强的DOS命令、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课,教师讲授在大屏幕教室进行,学生练习在机房进行。进行面向过程的程序编制讲解并演示(大屏幕投影仪能够将计算机上的信息直接送到投影屏上),再叫一个或几个同学演示操作,第二次课就给学生一些任务,让他们上机完成。这样一来,在第一节课上,学生通过听、看基本掌握命令的格式、功能等,第二次课通过自己实践,进行巩固学习。这样,教学过程既集中又个别,教师既传授了知识,在练习课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完成任务后,可深入学习其它知识,而后进的同学,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教师也可花较多的时间用以辅导后进同学,既保证了课容量,又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这种方式也有一个缺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实时操作,不易发现教与学中的问题。尤其目前信息技术课时量很少,两次课的间隔时间较长,学生易忘,会造成教学过程的重复。当然,不管是采用哪一种模式,教师都应精心准备论题;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结合其它教学法,如问题教学法、课堂讨论等形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必须加强机房内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外,笔者在组织实践教学时,还随意指定一些"辅导员"(不一定是成绩很好的同学),让他们解答同学的问题,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总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我们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能,真正把素质教育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数学教学;中小学教学

一、什么是数学游戏教学法

数学教育教学里面的游戏教学法就是将一些数学知识点与数学思想和一些有趣的小游戏结合在一起,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方法让中小学生们在游戏中自主的去发现并索取数学知识与思想,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之为数学游戏教学法。

二、游戏教学法应用到中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及意义

在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把游戏教学法引入到课堂中是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关键的一步,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优化老师的数学教学方法。那么在数学中游戏教学法需要注意呢些问题呢?数学游戏教学法就是要注意把“有趣”和“实用”结合起来,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个游戏背后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教师精心设计出来的那些教学游戏既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又要与学习内容相联系,要达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下文就通过结合一些具体的中小学游戏教学的实例来探讨游戏教学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达成教学目标的。首先,爱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所以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要想学好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玩”中学会数学知识。因此,运用寓教于乐的方法进行数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开阔思维和眼界,但同时也要注意要有足够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其次,课堂游戏应该多多贴近实际生活,这样可以便于学生们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坐火车,大家应该差不多都坐过,或者在电视里边也看到过,这样教师如果用火车做游戏的话就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听接下来的内容,也便于教师对课堂的控制。例如: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一些算式卡片,然后把自己当做火车头开始开火车,第一次先把火车随意开到一个同学的面前,向他出示手中的卡片,让他进行快速的计算,如果计算正确则可以拿着卡片登上火车,跟在教师身后,可如果计算错误,则不能登上火车,要等待下一次火车的到来。由此可以看出,多样的游戏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不至于让他们感到厌烦,而且通过游戏可以适当地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例如:教师在讲授频率的稳定性这一节,可以提前通知大家第二天来的时候拿一个硬币,然后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让大家几人一起分成小组来完成实验,并在黑板上进行记录,先让小组中自己进行统计,然后把每个组的结果告诉教师,教师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这样反复做十次,然后大家看看黑板上记录的结果会发现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基本上是一样的,这就说明频率具有稳定性,接下来教师再进行新课的教授。

三、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法的正确运用

每一个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则,所以游戏教学时,每一个游戏活动都应该是有规则的。有规则的游戏可以使课堂可以顺利的进行,提高课堂效率。即我们首先要对游戏设计一个合理的有效的规则。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自身的各方面发展程度不同,在实行游戏教学法时就有必要根据各个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游戏方式与不同的游戏内容,把学生按一定的方式组成不同的能力集体,对于不同水平不同能力集体的学生来区别教育,从而让大部分的学生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满足该阶段的素质要求。同时也要抓好“两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设置简单易懂的游戏,以防过难的游戏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对能够完成规定学习内容并且还有时间与能力的学生,教师要主动的为他们营造更加优越的条件,使他们可以在众多学生中凸显出来,适当让他们这类学生的游戏变得相对困难和意义更加深刻,可以很好地提高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

课堂中的游戏教学法是为教师能更好的授课服务的,因此,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游戏类型的搭配与时间的安排。类型的搭配是为了保证可以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至于让他们感到厌烦,应经常有新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可以对未知的课堂充满期待;注意控制游戏时间,避免时间过长或过短影响教学节奏。

作者:梁炜炜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桂文通.游戏进入课堂数学更加好玩[J].数学教学,2004(11):23-28.

[2]王幼军.数学中的游戏因素及其对于数学的影响[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34-39.

[3]李艳莹.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7:25-28.

[4]郝秋生.快乐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于实现[J].学周刊,2012(01):13-19.

[5]曹丽萍.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的探讨[J].西藏科技,2011(12):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