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5:55:21

健康发展

健康发展范文篇1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殡葬改革健康发展的通知》(渝府发〔**〕7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殡葬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县殡葬改革工作,促进全县殡葬改革健康发展,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殡葬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殡葬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使推行殡葬改革的进度与群众的接受程度相适应;因地制宜,科学划分火葬区和文明治丧示范区,实行分类指导,积极地、有步骤地推进火葬,改革土葬,大力引导文明治丧。

殡葬改革工作的重点:一是城镇居民(非农业人口)死亡后,一律实行火葬;二是各街镇乡抓好农村居民(农业人口)死亡后的遗体土葬管理;三是主城区的棠香街道办事处、龙岗街道办事处、龙水镇和各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及其它中心场镇,抓好文明治丧管理工作,逐步建立文明治丧服务中心,促进全县殡葬改革健康有序推进。

二、依法行政,切实加强火葬区管理

按照**市民政局《关于转达市政府同意大足县“十一五”期间火葬区规划方案的通知》(渝民发〔2006〕11号)要求,批准我县城镇居民(非农业人口)划定为火葬区。火葬区内的死亡人员一律实行火葬。对城镇居民违规土葬的行为,由接埋地政府(办事处)责令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由接埋地政府(办事处)按照《**市殡葬管理条例》和《**市殡葬事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并依法强制改葬。

因患传染病死亡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处理。

三、采取切实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殡葬改革

(一)强化殡葬改革工作目标管理

为推进殡葬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继续将殡葬改革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实行奖惩;由县督查室进行督查。考核的重点是殡葬乱罚款乱收费治理情况、殡葬执法引发的恶性事件查处情况、乱埋乱葬治理情况、城镇文明治丧规范管理情况、火葬区火化率完成情况。

(二)建设城区文明治丧服务中心

规范城区治丧活动秩序,解决主城区乱搭乱占用公共场所、乱设灵棚(堂)、噪声扰民问题,今年在龙岗街道办事处累丰村(原悼念厅)改建大足县殡葬治丧服务中心。

(三)采取多种方式处理骨灰、遗体

积极探索不占地或少占地的骨灰、遗体处理方式。骨灰处理推行多样化,大力倡导深埋不留坟头,不立墓碑;积极推行树葬、草坪葬等生态型葬法;城镇居民死亡火化后,也可以将骨灰存放在殡仪馆骨灰堂或进入公墓安葬。按照《**市殡葬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下列地区建造坟墓:(一)耕地、林地;(二)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三)水库、河流堤坝、水源保护区五百米以内;(四)铁路、公路主干线两侧。土葬区公民(农村居民)死亡后,允许在《**市殡葬管理条例》规定禁止埋葬区域以外地区实行遗体深埋不留坟头。但不得将坟墓固化、硬化。禁止用水泥、石材等永久性建筑材料建坟造墓;禁止建活人墓、豪华墓;禁止在国道、省道视线以内埋葬遗体、垒坟立碑。

(四)建立火葬奖励制度,落实殡葬改革工作经费

对土葬区人口死亡后自愿实行火化的,应当给予积极支持,他人不得干涉。对土葬区自愿实行火化的,各街镇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优惠政策,免收遗体火化费、遗体接运费;对五保户、特困户、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给予遗体接运费、火化费减免照顾。县乡财政对推行殡葬改革解决必要的工作经费。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殡葬改革是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一项社会改革。按照《**市殡葬管理条例》规定,对殡葬管理工作实行属地管理、政府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管理体制。

健康发展范文篇2

一、摸清情况,强化措施,努力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党组织和党员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关键看有没有良好的党建工作基础。公司自成立党组织以来,始终把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作为党组织开展工作的立足点,通过摸情况、建体系、争支持、强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是摸员情况。针对企业一些党员存在“打工者”思想,不愿公开党员身份,公司党组织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工作。在公司招聘录用员工时,在《应聘人员登记表》中专门添置了“政治面貌”栏。对在职员工,采取填写“职工诚信卡”的方式,要求每一个职工都要将自己的政治面貌反映出来。公司董事长唐德江也多次在全体员工大会上作动员讲话,请没有亮明身份的党员主动站出来,向党组织报告。通过党组织的“梳头”式排查,业主动员,党员职工的党员意识得到明显增强,以前不愿亮、不想亮的党员,主动亮出了党员身份。公司先后共有37名党员主动亮出了身份。

二是健全协作体系。公司党委以“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建立了党、政、工、青、妇“五方”协作体系。公司党委成员都兼任中层以上行政职位,其中党委书记任公司总经理,共青团和工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也都由党委委员兼任。在公司党政的带领下,“五方”团结一致,协同作战,共同抓好企业党的建设和企业经济发展,有效地延伸了党组织的工作手臂,牢牢地将广大职工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三是争取业主支持。公司董事长唐德江不是党员,公司党组织一方面做好业主的思想动员工作,积极争取他对党建工作的支持;一方面明确党组织的工作定位,消除他的顾虑。通过多次酝酿讨论,最终将党组织的工作定位在“两个作用,一个榜样”上,即“在政治思想上要发挥核心领导作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企业政治上合格;在生产经营上要围绕科研生产发挥支持和协调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各项工作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员工树立学习的榜样”,从而抓住了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的结合点,得到了业主的大力支持。公司对党建工作经费实行实报实销,近三年来,公司平均每年都拿出20万元积极支持党建工作;专门设立了党员活动室,配备相应的电教设备,使党员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公司党组织建立完善了《中共**药业有限公司党委职责》、《党的组织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和创先争优制度》、《党费收缴制度》等党建工作制度,促进了支部规范化建设。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公司与党组织的“通报制”和“对话制”,通过公司与党组织的定期通报、定期对话,在听取公司决策层对党组织的建议的同时,如实反映党员职工的意见,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年,针对公司所在地与员工居住地相对较远的实际情况,在公司党委和工会的积极建议下,公司购置了2台大巴,每天定时接送员工,得到了广大员工的赞誉。

二、加强教育,严格管理,不断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党的建设中一项经常性基础工作。因此,公司党委下大力气抓好教育培训、党员管理、组织发展等工作,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依托企业党校,加强党员教育。**年1月,合川第一家企业党校在**成立。党校成立后,公司党委充分发挥党校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使之成为了企业党员和员工成才的重要基地。注重丰富培训内容,在狠抓党建知识培训的同时,抓好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既提高了党员和员工的政治思想水平,也提高了他们的业务工作能力。注重灵活安排时间,针对不同工种企业员工工作时间不同的特殊情况,采取分时培训,对企业管理、后勤等岗位党员,利用双休日集中学习培训;对倒班制岗位的党员,利用休班时间分批轮流学习培训。注重延伸培训对象,将教学对象从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拓展到骨干员工,为企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注重培训形式创新,对作业点分散的党员,实行巡回党课,送教到现场;对个别缺课党员,安排专人及时补课;对销售支部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党员进行送学、寄学,通过网络媒介进行网上学习、交流讨论。自党校成立以来,已举办各类培训班12次,培训党员、职工800余人次。

(二)立足工作岗位,加强能力锻炼。公司党委制定了“把企业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生产经营骨干,把党员骨干培养成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的“三培养”目标,通过积极鼓励和组织党员在本职岗位和急、难、险、重的工作中勇挑重担,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能力。近年来,公司选送党员职工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造15人次,到先进地区、优秀企业学习培训80人次;公司内部党员轮岗锻炼35人次,有50%的党员都经过了三个以上岗位的锻炼。通过培养锻炼,党员职工成长较快。目前,公司领导层有党员3名,公司中层干部中,80%以上都是党员。公司还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在人才的录用、重点岗位锻炼和干部提拔中,党员优先。

(三)规范组织生活,增强党员意识。多年来,公司党组织认真坚持“”制度,严格组织生活。充分利用支部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党课等形式,向广大党员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党的宗旨、信念教育,党的方针政策、模范人物教育,以及国情、厂情教育。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用党章规范党员的言行,切实增强了党员的党性意识。在去年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公司党组织还组织大家进行广泛讨论,明确了公司党员的先进性标准。

(四)抓好党员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公司党组织逐步建立起了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发展机制。通过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吸纳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日活动,建立党员联系积极分子制等形式,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工作。对入党积极分子严格管理,要求他们既要从组织上入党,更要从思想上入党。严格实行“双票”制和公示制,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对他们作出客观、正确、公正的评价,在敞开大门的同时严把“入口”。近年来,共发展党员4名。今年,已有13名青年员工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7名同志被列为培养对象。

三、创新载体,搞好结合,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公司员工平均年龄31岁,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60%以上。高学历多、年轻人多的特点,对公司党组织开展活动方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公司党委在继承党建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做到“四个结合”,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

一是结合公益事业开展党日活动。结合公司业主唐德江热心公益事业的情况,公司党委把参与各种公益性活动纳入党日活动的范畴,组织党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年,公司党组织发起了“爱心助学”活动,发动党员和员工仅3天时间就捐资3000余元,资助合川市特困学生马荣峰踏进了西安交大的校门。**年,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20多人到金子镇公司白芷种植基地参加义务劳动,同时对驻地的两户贫困党员农户进行了慰问,给他们送去了农业科技书籍、棉被和慰问金。公司党委还与大石镇石柱村党支部签订了共建协议,积极帮助村党组织强化阵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等。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下,公司上下积极参加捐资助学、捐款救灾等公益事业,近三年来,公司共捐赠款物180万元,员工捐赠11万元,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也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二是结合生产经营开展主题活动。服从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这是企业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所在。公司党委围绕生产经营,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岗”、“做岗位能手,当创新先锋,为群众表率”、技术比武、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等主题活动。如今,公司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正在日益明显地体现出来,在关键危难时刻冲在第一线的是党员干部,在技术攻关、研发新产品的带头人还是党员干部。共产党员黄开志,1997年转业来到**药业,在公司艰苦创业时期,他一人既是办公室人员,又是保安,还是搬运,晚上就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一连睡了3年多时间。五十多岁的老党员罗义钢自愿放弃大都市的优越生活,到合川大石镇的制药车间工作,发挥自己长期从事机电设备管理的特长,对公司机电设备管理进行建章立制,经常放弃休息加班到深夜,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到**市场进行调研,提出了利用冷却塔加快重要提取的浓缩速度的技改方案,大大提高了工效,节约了能源,公司从中受益匪浅。

健康发展范文篇3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领导机制。成立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政府。

2、成立四个工作组,派驻到各村的工作组负责协调督促各村(居)落实好本预案,工作组组长由镇蹲点村(居)领导担任。

二、加强疫苗预防

各村(居)要严格做好禽类病苗调查摸底工作,特别是1000羽以上养殖大户,镇畜牧兽医站具体负责禽流感强制疫苗注射术指导,及时统计上报,各村(居)负责统计各组的零散养殖数统一指导,及时统计上报,各村(居)负责统计各组的零散养殖数统一疫苗,全镇要做到“镇不漏村(居)、村(居)不漏户、户不漏禽、禽不漏针”,疫苗率达到100%。

三、严格疫报制度

全镇疫报工作具职责是收集每日各村情况,填好报表,报送镇、县两级,各村(居)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有关疫情,对于瞒报、谎报、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的,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四、完善应急反应机制

1、建立应急系统:镇政府成立禽流感应急分队,张建国任队长,下设一个疫情处理组,兽医站站长姜长金为组长,全镇以村(居)为单位分十个区,按工作组包干责任制的原则,各区组建相应的应急分队(具体人员见附件)。

2、明确责任,建立监督系统:各村(居)主要负责人是辖区内预防禽流感第一负责人,镇预防禽流感领导小组将对村(居)各项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违规违法行为,依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或法律制裁。

五、加强宣传教育

1、开展社会宣传,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民生命财产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宣传预防禽流感有关政策以及禽流感预防知识,各村将《禽流感防治知识》发放到每家养殖户,镇将举办专题培训班,普及禽流感预防知识。

六、流行时采取措施

1、一旦发生疫情,应立即上报,及时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并实施严格的封锁。

健康发展范文篇4

一、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做法

1、提高思想认识,把企业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近年来,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和个体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非公有制企业党员职工人数的增加,如何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发挥好这部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在新形势面前,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既是保证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新形势下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为了全面掌握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区委多次组织力量在非公有制企业中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确定了“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理顺组织隶属关系,狠抓党员队伍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的指导思想,并成立了企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工作中,我们把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为优化地方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推动非公有制企业经济健康发展的一条重要措施,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保证来抓,从调整理顺关系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狠抓落实,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健康顺利发展提供保障。

2、调整理顺组织关系,夯实企业党建工作基础。我们根据《党章》要求和企业特点,本着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及时改变企业党组织的设置形式,理顺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一是新建。在正式党员3人以上,条件已经成熟的企业设立党组织;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企业,按照行业分布、驻地就近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部分村及村以下的私营企业在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时,党员由其所属村党组织管理。二是规范。企业改制前已设立了党组织,改制后管理体制、隶属关系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企业,我们从保持党组织的稳定性和党建工作的连续性出发,对企业党组织进行了重新公布,这些企业的党组织仍隶属于原部门(单位)党组织。三是挂靠。对投资规模较小、主要是企业或劳动者相互参股组成的企业,党员的组织关系挂靠在股份较多一方的党组织;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将职工中党员的组织关系就近挂靠在相邻企业或所在地党组织。

为了理顺党组织的隶属关系,我们规定,企业党组织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即处于哪个地域的企业,其党组织就归属于该地域上级党组织管理,统一开展党的工作。为了防止管理上的“挂空”和“失控”,对重点及部分特殊企业党组织,我们作了明确规定: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控股企业的党组织,规定由控股企业党组织统一管理,或由控股企业的上级党组织负责管理;对企业经营规模大、党员人数多、一次性整体出售给个人的原乡镇企业,由乡镇党委统一管理。工作中,我们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概括为“模范、凝聚、参与、引导”四个方面。模范作用就是要求党员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凝聚作用,就是要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共谋发展;参与作用,就是要求党组织对关系国家、企业、职工利益的问题积极进言献策;引导作用,就是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同时切实做好企业职工的教育引导工作,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同时,确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的原则是:参与不干预,保证不包办,监督不监视,引导不强迫。各企业党组织按照区委要求,认真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3、向非公有制企业派驻党组织书记或专职副书记。为进一步规范、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促进非公有制企业更快更好发展,我们于去年9月份采取自愿报名、组织推荐、双向选择的办法,从区直部门、单位抽调党员干部到非公有制企业担任党组织书记或专职副书记。区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在乡镇(街道)非公有制企业派驻党组织书记或专职副书记的意见》,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先后有70多人踊跃报名,最终有46名党员干部到企业任职。派出的46名党员干部中,19名是已离岗或退居二线的老同志,24名是单位的中层或业务骨干,3名是区属破产企业的党组织负责人。派驻人员在派驻期间实行“三不变”政策,即工资不变、身份不变、原职务不变。要求派出单位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派驻干部,认真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企业也可以根据工作开展情况给予派驻干部一定的生活补助。区里确定把在企业开展工作情况作为考核在职干部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的年轻党员干部优先提拔使用。还制定了考勤请假、工作例会、定期汇报、检查通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加强对派驻干部的管理、切实搞好派驻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派驻人员主要有四项任务。一是加强党组织建设。对已建立党组织的,开展好党组织活动,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尚未建立党组织的,抓紧建立组织,党员人数少的,有计划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条件成熟时把党组织尽快建立起来。二是加强教育,提高党员素质。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党员素质。对企业负责人,着重教育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带头“致富思源”,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对企业员工党员,重点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理论教育,澄清“给人打工”、“端人饭碗,受人管”等模糊认识,引导他们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四是自觉履行对企业的监督职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维护社会稳定。从一年来的实践情况看,派驻人员的工作赢得了派驻单位的充分肯定,也为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4、创新活动方式,发挥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方式上,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坚持“为企业所需要,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的原则,积极探索灵活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把教育、管理和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活动空间上,不只局限于会议室,尽可能在生产经营现场开展活动,增强活动的直观性。先后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了“党员挂牌上岗”、“争创党员先锋岗”等活动,广大党员带头做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带头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带头完成生产任务,带头学习科技知识,在促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落实,促进企业依法经营,促进职工素质提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活动形式上,把理论灌输与形象教育结合起来。在党员中开展了“手中有股、心中有党”的大讨论,教育党员正确处理“手中有股”与“心中有党”的关系,使企业党员,特别是党员经营者、党员骨干坚定了理想信念,明确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干部职工中树立了自身的良好形象;在组织形式上,灵活多样地安排活动,处理好企业日常生产与开展党的活动之间的矛盾,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避免“有组织无活动”或“有活动无质量”等形式主义的现象。在党员日常管理方面,及时掌握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做好思想宣传教育工作,并帮助企业负责人排忧解难。在发展党员方面,积极吸纳各类优秀人才入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党组织活动,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中形成了一个学技术、钻业务、促发展、增效益、比奉献、创业绩的良好氛围。

二、存在问题

1、对企业党建工作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上有误区。随着企业产权关系的变化,多数企业与上级管理部门的关系由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变成了指导与被指导、协调与被协调的关系。有的基层党组织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党建工作存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的不适应,甚至束手无策、畏难退缩,放松了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有些企业负责同志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发展,轻党建”、“重经营,轻活动”的现象,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生产经营上,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企业党建无关紧要,甚至是没有必要,因而对建立党组织热情不高,对开展组织活动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甚至对在本企业内部发展党员持有抵触情绪。

2、有些企业党组织的地位有所下降,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的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绝大多数都延续了企业改制前的党组织设置,而且往往由是党员的业主书记、经理(或厂长)一肩挑。企业除研究发展党员外,多数企业党组织很少单独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党的工作和活动情况。对企业的重大问题,以党组织形式参与的情况也比较少,企业“寓党于政”的问题比较突出,导致党组织的作用日趋弱化。同时,企业改制后,多数企业成为私人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或私营企业,产权关系的变化,导致有些党组织的地位逐步下降。另外,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有相当数量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缺乏从事党务工作的必备知识和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3、企业党组织力量薄弱,党员比例低、分布不均衡。据统计,全区非公有制企业中共有党员3536人,仅占从业人员的3.58%,占全区党员总数的11.92%。同时,各私营企业之间的党员人数也不平衡,党组织的覆盖面过小,绝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条件。同时,企业党建工作缺人才、少经费、无场所等问题也比较突出,已成为制约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4、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加大,活动方式亟需改革和创新。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员工包括党员员工与企业依存关系比较脆弱,流动性较大,许多党员因工作单位不固定,组织关系仍留在原居住地,造成这类党员无法参加组织生活。有的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形式单一、死板教条,不能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围绕生产经营实际开展活动,仅仅局限于“”,单纯念念文件、读读报纸,缺乏吸引力。有的甚至连“”制度也坚持不好,“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从现状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明显滞后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三、今后的工作重点

1、树立“服务经济、服务发展”的观念,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企业党组织是党在企业的战斗堡垒,加强企业党建工作,不仅是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改革越深化,市场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和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我们将始终把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作为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是否在促进发展上有所贡献作为衡量党组织是否具有先进性的主要标准。同时,继续积极探索党的建设和企业发展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帮助、促进和监督、协调作用,引导和监督非公有制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关心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工作中,要求各级党组织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积极探索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指导和帮助企业党组织围绕经济发展中心,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正确处理好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与尊重经济规律、营造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的关系,切实提高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树立“区域建党、稳步组建”的观念,及时健全和完善党组织。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由于其自发性和市场竞争的严酷性,决定了其发展历程的不稳定。与此相应,非公有制企业中从业人员也具有就业临时性和用工流动性的特点,这在客观上加大了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展党员和组建党组织的难度。今后,我们将从实际出发,走区域建党的路子,以属地管理为主,以相对独立区域为单位组建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建设方面,不搞硬性组建,坚持“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激活一片”的工作原则,稳步推进,切实提高组建效果。为此,我们确定了三方面工作重点:一是抓大户、抓重点,通过重点突破,典型引路,推动在具备条件的企业组建党组织的工作,并为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创造建立党组织的条件。二是抓好社区党建工作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衔接,将个体工商户、规模较小企业中的党员纳入社区管理范围。三是以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为原则,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

3、树立“既是经济人,又是政治人”的观念,不断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针对当前非公有制企业中从业党员存在的思想认识误区,积极帮助企业党组织转变对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党员树立做“经济能人”的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就是党员先进性的体现,只有首先当好一名“经济人”,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上的“能人”、“尖子”,才能体现出企业党员的形象风采。在强调树立“经济人”观念的同时,还要让党员做一名合格的“政治人”。要结合党员先进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党员的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克服“雇佣”思想,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同时,不断提高党员的岗位创新能力,努力把党员培养成为“平时工作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急关头能豁出来”的骨干力量和先锋模范,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本色。

健康发展范文篇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学习创新能力是企业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习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组织为保证,以学习为手段,以管理为依托,以效益为目标,在全公司建立起鼓励学习创新的管理体系,营造鼓励学习创新的良好氛围。

一、要冲破一切影响和阻碍发展的旧观念,旧思维,实现思想创新。观念的滞后是创新的桎梏,提高创新能力,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培训,加强教育,加强宣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解放思想,求真务实,这是我们党重要思想路线。在刚刚闭幕的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总书记对全党同志提出: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全面科学地判断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把加快发展的立足点放到真抓实干上。新的一年,电力企业将全面融入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去,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任务非常繁重,为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必须把求真务实的思想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并做到解放思想与求真务实有机统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解决干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为什么这么干、怎样干。要教育职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精神上来,摈弃一切旧的、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旧观念、旧框框,增强加快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纠正和克服工作漂浮、弄虚作假、追名逐利等错误思想,把心思放在发展上,把精力用在工作上,说实话、出实招,求实效、办事实,扎扎实实地干好各自的工作,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那怎样才能实现思想创新呢?

思想创新要有广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能就事论事,而应全方位、大空间、广角度的破旧立新,主动研究新事物,接受新知识,树立新观念,坚决破除一切与市场经济取向不一致、与改革开放要求不合拍、与发展形势不适应、与人民群众愿望不相符的思想障碍思维方式。思想创新要有深度。必须触及深层次的矛盾,解决深层的问题;思想创新要有力度。领导要带头解放思想,率先转变观念,做到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全方位推动,具有万众之心,纳各方之策,举全公司之力,使解放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二、建立以计划、预算、制度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模式,实现管理创新。创新就是生成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新形象等,并将其付诸实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行为。而这个付诸实施的过程就是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一个又一个阶段的质的飞跃,而管理是一个没有终结的过程。没有管理,再好的创新也得不到实施。因此创新必须与管理结合,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才得到加强,同时只有加强企业管理,企业创新成果才能得到验证巩固和提高。

管理是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没有管理的参与创新不能成功。管理是一种资源,没有管理,各种资源的配置就无法进行。管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既讲原则也讲灵活。管理是生产力管理和生产关系管理的统一,既要见物更要见人。科技管理及创新又包含在管理创新系统中,而且是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之一。各项管理都必须以市场认可为标准并接受市场检验。科技管理也必须体现“重结果,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原则。这是管理创新的动力源泉。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从物的管理进入人本管理,管出全面发展的劳动者,管出最低的成本,最好的效益来。

实现管理创新,就要建立起以计划、预算、制度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模式。全面修订公司各项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规范理顺管理流程,改革“粗放型、分散型”的管理方式,建立“集约型、服务型”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引入实施“T(目标)P(过程)E(效率)”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要加强计划管理,做到应做,能做的工作不漏项,不切实际、不能实现的工作不立项,使生产基建、营销服务、财务审计、科技教培、多种经营、思想政治工作等各项工作列入公司总体工作计划管理,保证计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大计划的考核力度,做到每项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循,杜绝工作的随意性,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要以创新的管理理念优化服务流程,兑现服务承诺。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供电服务人员岗位工作规范和业务申请、咨询服务等服务规范,从制度上规范职工的言行。要不断加强营业窗口的建设,以客户为中心,拓展软件功能,细化管理,创新服务,不断完善“客户代表制”、“首问负责制”等,为客户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要以规范供电所、电工组建设为抓手,落实好“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管理,加强农村供电服务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促进供电所、电工组管理水平的提高。要坚持依法营销服务,建立规范运作的新型营销服务机制,不断提高市场化营销服务水平。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政策以及业扩报装、招投标的规定,严禁违规、违纪问题发生。

要全面改革电力市场营销模式,实现电力营销管理创新。一是要牢固树立电力营销的市场意识,紧紧围绕“守土有责,寸土必争”的思想,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电力营销管理新机制,构建以市场为导向,营销、计划、生产、调度、财务、人事等整体协调运作的“大营销”格局,全面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加快人员素质置换,深入分析研究电力市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电力营销队伍。二是要认真抓好各项增供扩销措施的落实,坚持每月一次经济活动分析会,及时掌握电量变化情况,分析影响电量增长的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快业扩报装进度,增加新的电量增长点;严格计划停电,缩短停电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配电线路的停电条次,减少不必要的电量损失。三是高度重视地方小火电,特别是企业自备电厂发展给电力市场带来的威胁,要依靠市场规律,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管理、控制小火电的无序发展;加大电网投资力度,完善经济园区的电网布局,防止出现“网中网”问题,巩固发展电力市场。要注重潜在市场的开发,深入开展市场调查工作,超前工作,超前准备,积极寻找和培育新的电量增长点,充分利用农网和县城电网建设改造的成果,大力开拓农村电力市场,在深化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的同时,推进电气化乡镇、电气化村建设。四是继续深化计量中心运行管理工作,完成用电MIS的升级改造,实现公司、供电部、供电所的营业管理系统三级联网和数据共享,提升电能计量自动化管理水平。五是全面深化财务预算管理,严格计划控制和审批程序,结合ERP系统的上线运行,全面调整、优化资金分布和配置结构,减少资金沉淀和隐型损失,严格控制预算外开支。

三、引进竞争,最大限度的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建立鼓励人才脱颖而出,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实现机制创新。机制创新主要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行为,形成相互制衡的新机制。

要实观机制创新就必须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给企业换入新鲜血液,为机制创新奠定良好基础。努力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一是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坚定、品行端正、能力突出、廉洁自律、群众公认”的要求,加强干部队伍的理论学习和作风建设,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地位观;要严格干部的选拔任用程序,建立和推进科学有效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坚持用好的作风选拔人,选拔作风好的人,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以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具体标准。二是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改进教培工作,加快专家型和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要全面开展技术比武和技术练兵活动,大张旗鼓地奖励有真才实学的技术专业能手,建立以能力业绩为主导的人才评价标准,鼓励职工干一行、学一行、专一行,岗位成才,全面促进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三是要大力倡导和开展群众性、专业性教育学习活动,教育职工把自身素质的提高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营造为企业发展而学习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大客量、高参数、高可靠性的现代化电网,不断学习和跟踪电力技术的发展方向,更新知识,更新工艺,实现技术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根本。在市场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谁不创新发展谁将会被市场淘汰。技术创新又是企业生存和向前发展的关键。没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是没有能力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与狼共舞”的。我们必须转变创新观念,从被动的要我创新转变到主动的我想创新、我要创新,最后达到我能创新。着眼长远,技术创新活动必须紧紧围绕“高起点的科技发展战略,高平台的科技研发体系,高水平的技术引进项目,高速度的科技创新研发”,形成“四高”格局,在科技创新上走在系统前列,用核心技术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健康发展范文篇6

[关键词]煤炭产业;产业政策;政策研究;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我国煤炭能否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能否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对煤炭实施怎样的产业政策。所以,我国要借鉴历史经验教训,从现实情况出发,确定煤炭产业的方向和思路,制定相应的配套辅助政策。

一、我国煤炭产业政策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1.计划经济时期的煤炭产业政策。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煤炭工业非常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发展国有煤矿,实行了“五统一”的煤炭产业政策。煤矿建设由政府统一投资,煤矿建设和生产所需物资由国家统一供应,煤炭产品由国家统一调配,煤炭价格由国家统一确定,煤矿亏损由政府统一补贴。“五统一”政策对医治战争创伤,加快煤炭产业的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对煤炭的需求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五统一”的煤炭产业政策,限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煤炭长期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2.改革开放初期的煤炭产业政策。改革开放初期,煤炭工业实施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国有煤矿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推动了煤矿现代化建设。

为了缓解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煤炭“瓶颈”制约问题,在“有水快流”思想导向下,国家实行了“两个一起上”(“大、中、小煤矿一起上,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煤炭产业政策,以调动地方特别是农民办矿的积极性。

国家在支持全国乡镇煤矿发展的同时,为了调动煤炭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从1985年开始,又对原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实行了投入产出总承包,以后又多次延续财务承包。这些产业政策,对调动地方、农民办矿的积极性和调动国有煤炭企业的积极性,增加煤炭企业的经营活力,促进煤炭生产和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

3.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的产业政策。我国1993年以后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煤炭产业政策体系。在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1993年-1998年),国家在支持煤炭企业减人提效,鼓励兴办非煤产业的同时,一方面在煤炭总量开始失控时继续沿用鼓励小煤矿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又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急于求成,提出了三年放开煤价、三年抽回补贴、煤炭行业整体“扭亏为盈”的目标;1994年,在由产品税改为增值税的税制改革中,考虑煤炭行业特殊性不足,大大增加了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九五”成为煤炭产业建国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原属中央财政的煤炭企业有2/3的企业亏损。

4.现行主要煤炭产业政策分析。1998年以后,在进一步放开煤价,让煤炭企业进入市场的同时,国家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采取了对煤炭总量进行宏观调控、减轻煤炭企业负担、改善煤炭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等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主要有:以关闭非法开采、布局不合理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各类小煤矿为主要内容的总量调控政策;鼓励煤炭出口政策;整顿煤炭市场经营秩序,实行煤炭经营资格审批制度政策;企业下放后,所得税全额交给地方财政,用于困难煤炭企业的补贴政策;企业利润不再上缴和划转,由此产生的亏损补贴缺口,由中央财政增加亏损补贴基数的政策;对资源枯竭的煤矿实施关闭破产的政策等,煤炭产业状况开始有所好转,并逐步实现扭亏为盈。

二、我国煤炭产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由于历史原因长期形成的煤炭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相当一部分矿井技术落后、安全隐患严重,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资源回采率和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产业发展机制不活,政策措施跟不上,行业管理的政府职能过度分散;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弱,产品技术含量低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导致煤炭企业缺乏自身积累而无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发挥。

而我国目前煤炭产业政策的两个明显特征是:一是缺乏一个完整的煤炭产业政策体系,且政策波动大,累积效应明显,各个政策独立,不协调;二是政府干预过强,市场配置机制较弱,煤炭产业一直处于不公平的竞争地位。

为保证我国煤炭产业的健康、有序和持续发展,急需制定和出台一套系统、完整的煤炭产业发展政策。

三、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方向和思路

近10年,由于市场经济的调控作用,煤炭市场走过了供大于求、供不应求再至供需趋于平衡的路程。由于受前些年煤炭市场需求的拉动,煤炭建设进入新一轮的建设高峰期,目前煤炭市场已进入战略调整期。在此状况下,煤炭工产业的整体发展思路是:

1.在产业布局上。优化煤炭工业布局,总体思路是:稳定调入区煤炭生产规模,加快调出区煤炭开发速度,适度开发自给区煤炭资源。构筑大型企业集团煤炭供应的主渠道,提高国家能源保障供给能力。

2.在产业组织上。国家鼓励建设大基地、大集团,重点建设13个煤炭大型基地和98个重点矿区。通过资源整合,积极推进晋陕蒙宁、华东、东北、西南等地区煤炭企业战略性重组。培育跨行业、跨省区、跨所有制的上亿吨的大型企业集团。严格办矿准入标准,坚持“整合为主、新建为辅”的工作方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继续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全面提升办矿水平。

3.在产业发展上。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加强与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企业的联营与合作,促进能源及相关产业布局的优化和煤炭产业与下游产业协调发展。

4.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升级已成煤炭工业建设的主旋律。国家鼓励推动洁净煤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积极发展煤炭洗选加工,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鼓励煤电联营,建设大型坑口电厂;积极开展液化、气化等用煤的资源评价,稳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等。

5.煤炭企业向集约化、多元化、安全生产自动化发展。到2005年,我国已建成197处高产高效矿井。不少煤炭企业正全力将企业做“大”做“强”,争相打造世界级的“航空母舰”。并将产业链延伸至电力、焦化、铁路、煤化工、电解铝等产业,优化了产业结构,成为煤炭企业引领多元化发展的先行军。

四、发展煤炭产业的政策建议

1.煤炭产业应归属第一产业。自从上世纪20年代澳大利亚学者提出第一产业是从自然界直接取得产品的产业,加工业是第二产业的概念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把采矿业列为第一产业。我国虽然在标准分类中将采掘业和制造业分列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行业,但并未在三个产业分类中按国际惯例把采矿业分在第一产业,而把采矿业划为第二产业。并未按WTO的规定把煤炭产品当成初级产品,也未按国际惯例对初级产品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煤炭产业是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煤炭产品的产业,因此,我国应将煤炭产业列为第一产业。在我国,煤炭长期以来一直是同农业一样对国民经济作贡献的产业,国家的产业政策要像重视、扶持农业、林业、畜牧业一样,重视、扶持煤炭产业。要像重视“三农”问题一样,重视“四矿”问题。

我国也应把煤炭产品像农业、林业、畜牧业产品一样,列为初级产品,对初级产品实行优惠的经济政策。将煤炭产业定位为第一产业,在此基础上,改革和完善煤炭财税体系。

2.改革煤炭产业现行财税政策

(1)改革和完善煤炭增值税政策。按照国务院“既要建立新的增值税机制,又要照顾煤炭行业的实际困难,不增加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税负水平,保持1993年3.35%的税负原则”的精神,建议国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增值税。将煤炭产业列为增值税进一步改革的试点行业,由当前生产型增值税改革为消费型增值税;允许煤炭企业将购进生产用的固定资产、矿井水平延深等井巷工程、矿井接替工程的固定资产和外购材料、电力等支出,按照17%的比例作为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允许煤炭生产企业从农民手中购进的煤矿特殊用料视同农产品准予按10%的进项税抵扣;保留对煤炭企业内部自产自用产品不计税政策,煤炭企业办社会投入中的外购部分准予扣税;同时,我国可以借鉴欧盟部长会议向欧盟各国的建议,实行四档复式税率制度,设定基本税率为17%,低档税率设三挡,13%档、6%档,0%档。出口商品为零税率。煤炭企业可以在总体上保持1993年3.35%的税负水平上,在正常生产期内煤炭生产企业实行6%的增值税率,在衰老期内实行零税率。

(2)改革和完善矿产资源税费政策。矿产资源税与资源补偿费是国家为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和对因开发资源及利用自然资源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进行调节的税费种类。改革和完善矿产资源税费政策的思路是,将矿产资源税和资源费合并为资源税,按企业拥有煤炭储量多少和煤炭资源获利能力的大小交纳矿产资源税。

(3)取消铁路、电力建设基金和港口建设费。行业性建设基金,导致行业间的利益转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利于行业间的公平竞争。煤炭企业每年年交付的经国铁运营的铁路建设基金达150亿元左右。建议国家认真清理和取消各类行业性建设基金。在国家取消行业性的建设基金之前,建议对煤炭企业不再征收铁路、电力建设基金和港口建设费。

3.完善煤炭成本核算体系。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矿务局为独立核算单位为主的体制。现行的煤炭成本核算制度是原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煤炭成本是不完全成本。一是没有考虑煤矿是资源性企业,有一个生命周期,资源枯竭后必须转产,没有建立煤矿转产金。煤炭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煤炭转产金制度,加大折旧,在煤炭成本中提取提足。二是随着煤矿开采范围的增大,因开采造成的农田塌陷、水源破坏、建筑物毁坏等的补偿和赔偿费用越来越高,现有成本核算机制考虑不足。必须建立煤炭企业环保补偿机制,改变煤炭企业形象和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公共关系问题。

4.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煤炭企业用人多、效率低、管理粗放、机制落后的体制还没有根本扭转,煤炭工业整体还没有摆脱困境。目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远远适应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除了要进一步减人提效、科学管理、集约化经营、推行科技进步外,产权制度改革要成为煤炭产业深化改革的核心。通过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来解决煤炭产业投资、管理问题。

5.有序建立矿业权市场和合理节约开发资源。目前国际社会煤炭产业有两个走向,一是煤炭能源的战略地位彰显,二是主要采煤国家的煤炭企业都高度集中。与此相反,我国目前煤炭资源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当前全国煤矿资源综合回收率约35%,小型矿井不足15%,而世界其他主要采煤国家的回采率平均达60%以上。究其原因,表面上是企业急功近利,本质上是煤炭资源的价值没有体现。同时整块的优质资源被分割,不利于整体规划和科学、合理、高效开发资源。为此,建议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法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有关部门尽快制订出相应实施办法,从有利于组建大集团建设大基地,从推动和保障煤炭工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目的出发,建立起煤炭工业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有利于规模和结构效益,有利于资源利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科学、合理、公平竞争的资源交易平台。同时建立煤炭资源价值考核体系,推动资源的科学回收。

6.实施集团化战略,建立可靠的煤炭供给体系。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加快培育和发展若干个亿吨级大型煤炭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平衡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和“走出去”开发国外煤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资源开发由国有资本控股。鼓励发展以资产为纽带,煤炭、电力、铁路、港口等企业联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到境外投资办矿,带动煤炭机械产品出口和技术、劳物输出,提高我国煤炭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对煤炭产业建设大基地组建大集团要给予多方面的政策扶持。

参考文献:

[1]吕政.产业政策的制订与战略性产业的选择[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4).

[2]吕涛.煤炭行业需加强产业政策的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4,(1).

健康发展范文篇7

(一)健全党工团组织,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公司于**年建立党支部,**年12月建立党委,**年建立团支部,**年7月建立团总支,**年成立工会。几年来,通过狠抓党工团组织规范化建设,使其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党工团组织的建立健全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也有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设计职工需求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公司还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工会、共青团组织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同时公司还推选邓祖涛、饶辉剑、杜爱彬等三人,加入县万名宣传员队伍,积极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工作。为此,公司党组织连续三年被评为“镇先进党支部”、“县先进党支部”,工会**年被评为县先进集体,团总支**年被评为市先进团组织。

(二)狠抓学习,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

首先,多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活动。针对理论学习在企业职工中普遍存在的“学不关己”、“学不起来”、“学不深入”、“学不持久”四个问题,积极创新学习方法,狠抓正面灌输,努力使理论学习成为企业党团员、职工的自觉行动。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理论学习中心组,建立党(政)校、《广银报》、广播室、阅览室、阅报栏、黑板报等阵地,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文件、总书记一些重要讲话精神及时事政治的学习活动。去年还根据县委要求,通过讲座、印发学习资料等方式及时开展“三个代表”和“两思”教育,引导广大职工,以实际行动搞好本职工作,积极为企业作贡献。如党员林松来、伍修华等同志,起早摸黑,埋头苦干,经常加班加点,从无怨言,发扬了艰苦奋斗作风,得到员工的好评。

其次,实施员工素质工程。发动员工,学电脑,学外贸知识,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使员工的素质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企业员工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全国十七个省市,很大部份是科技人员和知识分子,公司针对他们的素质比较高,就鼓励他们与本地员工“一帮一”“一对一”,使他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们还坚持每月开展1~2次集中教育,并开展了员工系列教育月活动。在员工中进行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等二十项内容的教育活动,分层次进行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同时公司还开展外来务工青年培训工作,并积极倡导“本地青年、外地青年都是有为青年;第一故乡、第二故乡同为创业之乡”的理念,为外来务工青年的成长成才,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进而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促使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参与第二故乡的两个文明建设。

此外,重视员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七一期间,组织员工参观“中共浙江一大会址”和“浙南挺进师纪念馆”等,激发了职工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其前提是了解人,基础是尊重人,核心是关心人,途径是激励人,目的是凝聚人,因而应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讲求春风化雨、耐心细致,切实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所需,掌握员工情绪,研究员工思想观念的变化,把做好员工的政治思想工作与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讲职业道德,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在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中一定要有人情味,在办实事中贯穿政治思想教育,通过解决员工实际问题、现实问题,引导员工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提高精神境界。

党委成立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关心和解决水泥厂兼并后的退休党员、下岗党员及职工的政治学习和生活问题。党委发出党员联系卡,并委派党委副书记李时超、委员林型雪同志代表党委亲自访问了苍南乌石岭及山门、水头等地退休老党员,还为12名退休党员各征订一份**年全年的《温州日报》,使他们感到党组织的关怀。企业工会还在每年端午、中秋、春节等节日,为外地员工举办会餐,给春节不回家过年的外地员工拜年。每逢员工生日,为员工送上贺卡与生日蛋糕,并为其点歌祝贺。公司团总支还为在广银安家落户的第一对外地员工邓祖涛、刘菊红举行隆重的婚礼。几年来,在党工团组织的倡议发动下,对灾区人民,因病住院生活较困难职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年为灾区人民捐资10120元,衣物600多件;**年为吴后佑、何阳月重病员工捐资13790元;**年员工董文俊、伍修华、林立宁住院治疗,家庭生活困难,党员、共青团员及广大员工踊跃捐资,共捐9165元、13000元、11640元,为他们排忧解难。公司党委在县经委支持下,落实2万元资金,帮助解决下岗老党员的医疗补助问题,把党的温暖和爱心送到特殊困难员工的心坎里。在县总工会支持下,拨出4500元,慰问特困职工。此外,公司党委还为37名在岗党员进行团体人身意外伤害险及附加意外伤害医疗费用保险。

此外,为进一步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沟通党组织与职工之间联系,化解矛盾,使职工切实体会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从去年9月16日开始,党委组织党委委员、工会、共青团负责人利用每周六开展“谈心接待日”活动。此项活动开展到现在共吸纳员工意见、建议90余条,解决员工有关宿舍管理、工资福利、业余生活等方面问题20余件,受到职工一致好评。

(四)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邓小平同志指出:“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并为之服务。要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同经济工作相结合,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实际工作之中。企业成立伊始,就积极秉承“千方百计满足客户需求,千方百计满足员工要求”的经营理念和“立质量之本,走品牌之路”的质量方针,在工作中切实加以灌输,使其在广大员工中形成良好的思想氛围。如孙庆华同志是质检科负责人,对产品从零部件到整机都进行严格的检验把关,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李孝灶同志,为了节约企业开支,一人赴阿塞拜疆进行塑料机械调试,同时传授操作技术,深受国外客商的好评。公司成立至今从没出现过用户投诉,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盛誉。几年来,公司为发展企业生产,实施了一些方案,在出台每一项措施之前,始终坚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如去年企业内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一些员工存在一定的思想包袱,认为企业效益已较好,为什么还要进行内部体制改革,改革后是否意味着下岗。通过党工团组织耐心细致的工作,逐步使员工消除顾虑,改变了观念。公司党工团组织负责人还列席总经理办公会议,及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策略,并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在职工中形成共识。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深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做到思想政治工作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公司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活动:一是开展“十好”评比活动,“十好”内容是:爱厂如家思想好、精心操作质量好、完成任务效益好、精打细算节约好、遵守纪律出勤好、学习技术进步好、爱护设备保管好、按章办事安全好、文明生产团结好、服从调度态度好。同时将“十好”与职工工资、评先及确定党组织发展对象相挂钩。二是开展塑企业形象活动。要求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厂纪厂规,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塑造广银人新形象;制作企业歌曲,学唱《广银之歌》;要求广大员工积极向《广银报》、广播室、社会上报刊杂志社及新闻单位投稿宣传企业。三是开展党员先锋岗、责任区、“青年文明号”工作。在党员队伍中主要开展党员先锋岗和责任区活动。要求关心责任区内员工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困难,以增强企业凝聚力,营造命运共同体。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调解各种纠纷及不安全因素,做到责任区内无次品,无事故,无违纪。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关键工作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在青年队伍中开展“青年文明号”活动,进一步加强岗位练兵,创造一流工作业绩的优秀青年岗位。四是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举办拔河比赛、文艺晚会、自行车慢行赛、象棋赛、篮球赛、“争做新世纪广银人”登山比赛及签名活动等,切实丰富企业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职工思想境界。五是与县委宣传部、县企业家协会、政工师协会联合举办“广银杯”面向新世纪非公有制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征文活动,以开创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公司推荐的论文获一等奖。

几年来,公司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生产发展了,员工精神面貌改变了,企业形象树立了,形成了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思想政治工作几点体会

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我们主要体会是:

(一)非公有制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领导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公司党委一直来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党建工作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领导。一方面规范建设党组织,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有效发挥党组织作用。二方面党委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职工中树立良好形象,以此影响职工,教育职工。三方面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组织联系职工的桥梁纽带作用,利用组织优势,有的放矢,扎扎实实地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非公有制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不断创新。

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新课题。思想政治工作既要继承传统工作经验,又不能照抄照搬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工作中必须坚持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方式和新内容,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不断运用新的工作方法,做到“面对面”“心连心”“实打实”,以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人、教育人、凝聚人。

(三)非公有制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健康发展范文篇8

关键词:教育;城镇化;源动力

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强有力的因素,是城市健康发展的源动力。教育发展水平不仅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而且教育发展还始终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城市发展离不开市民的参与,而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和建设的程度高低,取决于市民素质的高低。

1当前农村城镇化健康发展面临的困境

1.1城镇化健康发展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产业发展是支撑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最为重要的内生动力,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高低。目前多数城镇的产业发展缺少自己的拳头产业,缺乏产业竞争力,城镇发展的后劲不足。1.2城镇化健康发展缺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保障。由于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不完善,就业出路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远不如大中城市,不但引进不来人才,也留不住人才,导致小城镇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潜力。1.3城镇化健康发展缺乏有效的政府引导。城镇化的健康发展需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由市场行为自发形成的城镇扩张造成了城镇发展的无序化,表现在城镇布局不合理、城市基础建设不完备、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产业结构单一等,这些都不利于城镇的持久健康发展。现阶段的城镇化建设,多是在原来乡镇基础上进行的,数量多、规模小且分散,土地利用率不高,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很不完善。1.4城镇化健康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安全保障。长期以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需要,失地农民的补偿、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一直是引发社会矛盾激化和群体性事件的最主要原因。大量人口在城市中快速聚集所带来的就业、住房、教育、保障等社会压力和明显的贫富差距,也埋下了社会动荡的种子,社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2教育是农村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源动力

产业支撑是城镇化建设的基础,社会保障是关键,人的素质的转变则是保证就业、适应城市生活的最重要条件,教育为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持续注入新鲜活力。2.1教育使农民拥有了走出土地的勇气和能力。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城镇化。农民欲离开土地进入到城市中工作、生活,没有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不行。通过各种教育培训使农民掌握了工作和生活的新技能、新本领,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拓宽了农民的视野,改变了农民的思维方式,使农民掌握了在城市中就业谋生的本领,更增添了农民走出土地、奔向新生活的勇气。2.2教育使工农业生产有了高素质人力资源保障。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城镇化过程中,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熟练产业工人,服务业也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集中使用的土地同样需要掌握现代农业科技、适应规模化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职业技能教育立足于市场需求和本地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从而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将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2.3教育为城镇化健康发展培养了高素质的市民。文明城市不仅包括城市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还包括市民的举止文明。一些农民文明素质不高,随地吐痰、丢弃杂物、倾倒脏水脏物等不文明的行为时有发生。通过教育的教化作用逐步提高进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带来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的改变,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道德、行为的知行合一,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生活当中,促进城镇文明和谐发展。2.4教育为城镇化健康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科学文化的不足和思想观念的落后不仅制约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辖制了农民的就业范围。教育帮助农民拓宽了视野,更新了思想观念,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教育使农民知书达礼、懂法守法,使进城农民具备了在城市中生存的技能,安居乐业,生活有了保障;留在农村的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改变了生产方式,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其结果是人心思稳,社会环境稳定。

3城乡教育一体化提升城镇化的品质

健康发展范文篇9

近年来,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关于电视节目制作方向和表现方式的争论从未有停息过。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许多电视观众认为当前的电视节目过分商业化,以商业为中心导致电视节目制作水准低下,思想价值理念发生偏差,与传统优秀文化格格不入,呈现朝着低俗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一些商业选秀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无所不用其极,营造与主流价值理念不符的噱头等炒作方式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甚至出现一些有伤风化,暴力血腥的电视节目,在疯狂的收视率竞赛中,比谁更低俗更露骨更能营造视点的怪异现象尤为突出,导致当代电视节目内容水准呈现下滑的趋势,对电视节目健康发展的方向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不容乐观的电视节目发展趋势,治理庸俗,促进电视节目文化健康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2当前电视节目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以来,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国电视节目的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分以商业化标准去量化电视节目制作的现象尤为突出,这样就导致一些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丝毫不顾及道德底线的电视节目开始出现,并且这样的电视节目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似乎还很受“欢迎”,使电视节目制作方获益不菲。因此其他的电视节目纷纷效仿,致使整个电视节目制作水准和方向迈向低俗化,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1)不顾底线,将传统文化中羞于启齿的“性”放大化,渲染“性”。在传统文化中,性是羞于启齿的,步入现代文明中,虽说“性”已不再是那么神秘不可宣传,但具体的度是应该把握好的,如若不然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纵观当前许多电视节目,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凡是电视节目中涉及一些“性”的话题,往往会引起观众的极大关注。电视节目制作方也似乎发现并摸透了这个规律,在电视节目中故意编造一些“性”的元素,公开谈论“性”,电影、电视剧通常会加入床戏、激情戏等情节吸引观众。这种无底线、无节制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将会给正在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并且违背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发展方向。(2)过分宣人性之恶,展现暴力、血腥镜头。一些电视节目制作方故意以宣传教育为题材,展现血腥、暴力镜头,无限放大人性之恶,违背主流价值理念。例如某电视台利用活体动物做高空坠落“实验”,本想以这种方式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结果其中暴力、血腥的镜头引发人们的普遍反感,收到相反的负面效果。还有一些打着抗战名号的电视节目,其实在剧中并没有展示出什么抗战的团结和悲壮,而是故意渲染暴力、血腥的镜头吸引人眼球,俨然成为了武打动作片和人体血腥“教育”片,这种制作粗俗,社会影响不好的剧片虽被国家电视监管部门多次紧急叫停,但仍然是屡禁不止。(3)无底线恶搞,颠覆传统优秀文化。出于引入关注的目的,各电视节目制作方使出浑身解数,超脱道德底线,无所不用其极,一些电视节目采用暴力、血腥元素,一些采用揭露他们私人隐私,甚至采用恶搞的方式。例如在某电视节目中,把红色题材片恶搞成为校园青春偶像剧,剧中人物三角恋感情;前段时间杜甫很忙,把杜甫的画像在电视节目中恶搞,现代人借古人消遣、娱乐,这种有损传统文化的方式是不应该被提倡的,一定要加以整顿,形成良好的电视节目发展风气,保证电视节目文化的健康发展。

3促进电视节目文化健康发展的措施

健康发展范文篇10

[关键词]福建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所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营经济实现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高速发展,已经在我国经济成分中占据较大份额。目前,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新时代,党中央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问题,总书记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发表有关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讲话。党的就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做出许多新的重大论述,为我国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也标志着我国民营经济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次会议的召开在民营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伴随政府不断加大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纵观国内外,目前针对民营经济的研究逐步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从国外来看,国外部分学者对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原因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多集中在财政联邦制。“民营经济”一词被多次使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法、德等国家为了减轻财政负担采取相应的措施,导致出现了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浪潮。从国内来看,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研究偏重于中国民营经济的概念、特征、作用及发展历程、模式、障碍、对策等方面,少数学者运用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研究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万众创新、稳定经济发展、增加国家税收等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逐步由中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可以大大促进我国经济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福建省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

民营经济(PrivateEconomy)一词最早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经济学家王春圃先生所著《经济救国论》一书中被提出,书中所提到的“民营”与“官营”相对应[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分析,由于对于民营经济概念界定的理解基础及诠释角度不同,目前对于民营经济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定义。本文的民营经济主要是指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主要包括个体经济、国有民营经济、私营经济等类型,但不包括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企业[2]。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经济不仅仅在创造税收、稳定就业、促进进出口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为推进供给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等方法发挥着主体作用。近年来,福建省民营企业数量及规模均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福建省民营企业数量已达114.15万家,占据全省企业数量的92.36%;从经济总量来看,2019年福建省国民经济为4.2万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民营经济占比70.5%。同时,民营企业解决福建省内部近80%的就业需求,政府税收三分之二左右来自于民营经济,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2019年民营投资比上一年增长了19.2%,对投资增长的贡献度达77.8%。由此可见,福建省民营经济正逐步步入高质量发展,且活跃度高。福建省民营企业主要分布于福州市、厦门市和泉州市,参照2019年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三个核心城市占比高达85%。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区域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二、福建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民营经济作为福建省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在其健康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一)福建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面临的机遇

1.政策机遇。以来,总书记多次召开有关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座谈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各级政府部门也积极采取相关行动,解决民营企业税费负担重、贷款融资难等问题,提出一系列针对性解决方案,并进一步优化相关解决对策。逐步加大减税力度,扩大融资渠道。政府将制造业等行业的税率由最初的16%降至现行的13%,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同时加大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数量,从原有基础之上增长30%以上;降低企业商业用电价格等相关政策。这是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难得的政策利好。2.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对民营经济创新驱动的机遇。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历程,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对产业结构产生了重大变化,世界经济前进的历程一定程度上是由一批又一批引领新技术前沿、新的商业理念和产业组织架构的企业家所推动[3]。党的报告指出中国已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速度由中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背景之下,民营企业应尽快完成转型升级,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加快民营企业创新的步伐。抓住这一机遇有利于实现民营企业实现更大的发展,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的效率。3.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机遇。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发展开放型经济,福建省也积极响应国家的战略部署发展开放型经济。近十年来,福建省综合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福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4万亿增至2020年4.4万亿人民币。与此同时,全方位开放格局已经形成。福建省先后创建的厦门经济特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等经济区,“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世界博览会的召开等都为福建省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助力。加之福建省自身所具有的沿海地理优势,并与广东、江西、浙江、台湾相邻,交通设施便利,便于闽台经济合作,吸引外商投资,有利于跨境贸易的开展。综上所述,福建省民营经济面临着充足的发展机遇,只有及时抓住并且有效利用这些机遇就能实现民营企业健康高质量的发展。

(二)福建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面临的挑战

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对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无论从理论界与实务界都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党的以来,中央和各地方频繁出台了一些精准性、创新性政策措施,以鼓励、支持并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也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总体来看,现阶段福建省民营经济实现健康高质量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1.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来提高市场竞争力是关键,也是其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福建省民营企业中制造业占绝大比例,随着我国由工业制造向工业智造进行转换,对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都需要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实践中可以发现,福建省民营企业中有大部分企业依然坚守着传统的经营理念,且多为中小型企业,受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主要通过效仿或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让企业更好发展。福建省莆田市素有“中国山寨鞋都”之称,对于大众所熟知的鞋业品牌,如耐克、安踏、阿迪达斯等山寨产品多为莆田家庭小作坊生产,对于产品只是一味单纯的机械模仿[4]。由于自身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极易受到市场经济波动和国家政策的影响,最终导致民营企业发展创新能力降低,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通过数据显示可以看出,福建省民营企业中绝大部分企业的发展规模较小,产品结构单一,缺乏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加之企业用工成本不断增加,使得企业的发展处于市场竞争的劣势。2.融资存在困难福建省民营企业绝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企业相比,自身规模小、经营周期短、生产技术水平低、信用等级不高等,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为其进行贷款风险较大,也会增加商业银行交易成本,因此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民营资本,不仅融资金额少,成本也会高于银行信贷。投资者很少会选择中小型民营企业进行投资,因其发展不确定性较大。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民营企业拓宽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障碍。2020年由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企业融资方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及自身资金积累;通过商业银行进行贷款所得金额少,审批严格;发行债券和发行股票的融资方式对企业资质要求高,民营企业很难达到企业上市机制的要求。在经济下行发展的压力之下,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将严重阻碍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也就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亟待解决。3.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的健康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人民投资创业的第一步———开办企业,就是改善企业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地方政府对于开办企业、对民营资本进入市场的态度是衡量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准。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民营企业的认知仍保留着传统的观念,认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小,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微乎其微,最终导致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常遭受不公平对待。民营企业对于政府所采取的政策获得感低,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现象;政府在办理政务过程中,仍存在不作为、不到位等问题,且办事效率不高[5]。4.关键技术支撑薄弱肺炎疫情、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的影响,给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重大冲击,传统的经济循环模式被弱化。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开始倡导国内大循环,由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外双循环。这就要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的阻碍[6]。要想彻底打通国民经济发展的阻碍,需要将实体经济与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信息技术相融合。目前福建省民营企业对于关键技术的了解欠缺,仍属于发展的薄弱环节。

三、福建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摆在首位,也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想促进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是根本保证,自主创新能力也是民营经济主要特征之一。民营企业必须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并通过技术创新获得市场优势。技术创新的前期投入非常大,要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及充足的资金,因此在一开始就需要有较大的扶持,并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政策。对于人才的储备要以企业的需求作为导向,可以由地方政府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通过校企合作来引进与企业关联度高、契合度强的科教资源。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注重对企业自主研发新产品的迭代。提高福建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需要地方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共同合作。政府应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如对开展科技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果的企业减免税收、增加优惠政策等。同时企业自身也要不断完善管理模式和机制,吸引高素质人才入驻企业,使自身的发展符合数字经济时代的要求。福建省政府一直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作为重中之重,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政策。民营企业应牢牢抓住这一机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

(二)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

福建省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一直是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近年来,福建省政府不断出台普惠金融等政策来助力民营企业发展,但总体来看,民营企业能从商业银行取得资金的数额占比很少。要不断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提高民营企业融资效率。地方政府要转变好角色,由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加强对民营企业服务,搭建政府与企业沟通平台。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可结合地方发展特色,不断推出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增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扶持力度,实现企业间平等竞争。通过各种方式,用普惠政策为创新企业提供“全成长周期”的针对性服务,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提供相对应的扶持政策与方法,构建有益于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为企业的全程发展保驾护航[7]。由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加快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减少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融资效率,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采取多种形式扶持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进行上市培训,鼓励在“科创板”“新三板”挂牌上市。对于民营企业自身而言,要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与经验,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企业品牌形象,从而获得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青睐。

(三)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

新形势下,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政府应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关注民营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实现政企联合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高效、专业、精准”的服务。经济时代背景下,通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充分利用好“闽政通app”等网上平台,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政府要精简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建立一套标准的审批体系。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切实解决政策落地问题,使民营企业感受到真正政策优惠,为民营企业谋福利,推动民营企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四)突破关键技术难关

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助力实体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需要解决民营经济发展关键技术问题,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经营的内外部成本,还可以拓宽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应大力宣传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引导和促进数字信息技术在民营企业的应用。数字信息技术网络和平台基础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才和资金,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一大难点。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积极响应,提供相应的服务与支持。

[参考文献]

[1]于革.关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三个维度[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4):15-20.

[2]刘玉峰.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探析[J].热点透视,2020(2):136-148.

[3]邹薇.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机遇体现为“三个前所未有”[N].经济日报,2019(9).

[4]林宏山,林旻,朱佳佳.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N].闽南日报,2020(3).

[5]林雪芬,陈仪.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冲击与风险防范[J].新视野,2020(4):32-38.

[6]朱鹏华,王天义.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创新和发展[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0(4):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