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方式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0:57:12

监管方式

监管方式范文篇1

1材料与方法

首先,采用调查法、访谈法,抽样成都市、泸州市分别作为新农合社保部门、卫生部门管理的样本点,对的新农合管理制度、管理模式进行深入了解。其次,将社保部门管理27个县(区)作为社保组,再根据人均GDP、农业人口数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卫生部门管理的县(区)中,选取了与社保组特征值相当的27个卫生组。①对费用控制及住院率控制情况进行分析,②采用Z分数综合评价法对54个县(市、区)不同管理模式新农合保障效果进行综合评价[5]并对2种模式效果进行差异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四川省新农合以卫生部门管理为主导,截止2009年底,有15.1%的地区由劳动与保障部门主管。经调查,以卫生部门主管的泸州市于2008年实现了新农合全覆盖,新农合主要由卫生部门的农村卫生管理行政部门整体规划管理,各区、县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负责新农合的具体经办工作。作为社保部门主管的典型地区,成都市政府于2006-07将“新农合”工作由卫生部门整体划归到劳动保障部门。2007-05成都市成立医疗保险管理局,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属事业单位,统一管理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其中新农合归于综合处管理,新农合管理人员由原来的10多人下降为5人。2009年为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体化,制定《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该办法将新农合予以包含。

2.2新农合管理模式四川省新农合管理呈现条块市管理模式,即每个区县所制定的制度不一致,优点在于管理能因地制宜、较为灵活,缺点在于难以统一规范。经调查,卫生部门主管的样本地区泸州市的各个区(市、县)、各级医疗机构新农合补偿制度不经相同。管理上,泸州市严把控制关口,如医疗机构考评上,推行协议管理、风险保证金管理、执业人员备案登记管理制度;治疗用药上,严格执行疾病诊疗技术规范,准确把握相关治疗项目的使用指征、治疗级别和频次,控制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检查检验上,严格掌握大型设备检查指征,完善常规检查,实行检查互认制度,杜绝以规避医疗风险为借口的滥检查、重复检查。价格费用上,按物价部门规定执行收费标准。监管方面建立以行政监督为主体、社会监督为补充、专家监督为支撑的三个监督机制,并配制相关制度,如入出院报告制度、身份核对制度、动态分析制度、大额补偿报告制度、医疗信息公示制度等。这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医疗行为的监督,推进了新农合管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医社保部门主管的成都市基金筹资及住院补偿水平较高,以多缴多报原则,将筹资补偿制度分为三级,最高级别个人筹资缴纳220元,报销比例乡级定点医疗机构可达90%。由于成都实施的是城乡统筹一体化战略,新农合基金池不再划分为各区、县,因此在新农合报账流程实施了整合,即成都的A县患者到B县就医,其不用回A县结算,在当地医院结算即可。对于门诊报销,参保人员在选定的门诊定点医院发生的符合报销范围的费用,由统筹基金按30%的比例支付,一个自然年度内最高支付限额累计不超过200元。与此同时,成都还实施21种慢性病门诊,对于指定病种按住院等级报销,将3个月报销一次,解决了部分常年吃药但不能住院报销的慢性病患者看病贵的问题。在监管方面,医保局设立稽查科,负责各项监管工作,如对医院进行实地考察,与农民访谈,另外,其建立考核制度,并对医疗机构进行定期及不定期考核;建立专家评审制度,定点聘请医疗机构专家对住院清单等进行审核,每月中旬聘请第三方评审组对费用清单抽审。

2.3费用控制与参合住院率情况次均住院费用是反映费用控制力度的重要指标,参合住院率是衡量定点医疗机构行为的参考性量化指标,由这2项指标可以了解不同模式下的监管力度。如表3所示,抽样地区中,社保模式的次均住院费用高于卫生部门,说明其在费用控制方面不及卫生控制力度。参合住院率卫生模式比社保模式高0.93个百分点,由于两者相差甚小,不能说明卫生模式下,定点医疗机构中存在住院分解等违规操作现象的机率更大。因此,整体情况说明卫生模式对新农合的的监控力度更大。2.4应用Z分数法对新农合保障效果综合评价采用专家咨询法选取参合率、基金使用率、实际补偿比、受益率4项正向性指标,对54个县(市、区)新农合管理中心上报的2009年度全年补偿数据库,采用Z分评价法Zij=(Xij-mean(Xj))/Sj(i=1,2,...,9)(j=1,2,...,10)即计算各指标的均数mean(Xj)和标准差Sj,再求标准化值Zij,消除量纲使之具有可加性。对各县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定。(表2)。统计结果:将Z分数分成4个等级,按照从差到优分1、2、3、4级,卫生组中,15%的地区处于第1级,54%的地区处于第2级,19%的地区处于第3级;社保组中,12%的地区处于第1级,50%的地区处于第2级,27%的地区处于第3级,两组分别有12%的地区处于第4级。采用Mann-WhitneyU法分析两组的差异,如表5所示,由Mann-WhitneyU=249.000,P=0.096>0.05,不能说明社保组与卫生组在Z分数成绩分布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即不能说明社保组在新农合保障效果方面的管理上有相对优势。

3讨论

监管方式范文篇2

一、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大豆的播种方法有:

(1)窄行密植播种法

缩垄增行、窄行密植,是国内外都在积极采用的栽培方法。改60~70厘米宽行距为40~50厘米窄行密植,一般可增产10%~20%。从播种、中耕管理到收获,均采用机械化作业。机械耕翻地,土壤墒情较好,出苗整齐、均匀。窄行密植后,合理布置了群体,充分利用了光能和地力,并能够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

(2)等距穴播法

机械等距穴播提高了播种工效和质量。出苗后,株距适宜,植株分布合理,个体生长均衡。群体均衡发展,结荚密,一般产量较条播增产10%左右。

(3)60厘米双条播

在深翻细整地或耙茬细整地基础上,采用机械平播,播后结合中耕起垄。优点是,能抢时间播种,种子直接落在湿土里,播深一致,种子分布均匀,出苗整齐,缺苗断垄少机播后起垄,土壤疏松,加上精细管理,故杂草也少。

(4)精量点播法

在秋翻耙地或秋翻起垄的基础上刨净茬子,在原垄上用精量点播机或改良耙单粒、双粒平播或垄上点播。能做到下籽均匀,播深适宜,保墒、保苗,还可集中施肥,不需间苗。

(5)原垄播种

为防止土壤跑墒,采取原垄茬上播种。这种播法具有抗旱、保墒、保苗的重要作用,还有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利用前茬肥和降低作业成本的好处。多在干旱情况下应用。

二、大豆的播种技术

播种技术好坏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对大豆的播种要做好如下准备:

1.土壤准备:

(1)播前整地:播前整地包括播前进行的土壤耕作及耙、耪、压等。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整地技术,因此,播前整地工作也有所不同。如平翻、垄作、耙茬、深松等。

(2)播前灌溉:对于墒情不好的地块,有灌溉条件的,可在播前1~2天灌水1次,浸湿土壤即可,以利播后种子发芽。

(3)播前封闭除草:我国东北大豆主产区一些大型农场,大豆栽培面积大,如管理不及时,则杂草为害严重,常在播前采用机械喷施除草剂,进行大田封闭除草。氟乐灵、拉索等除草剂可在播前进行土壤喷雾。用氟乐灵可有效防除1年生禾本科杂草和某些1年生阔叶草。一般在播前亩施浓度48%的氟乐灵135。栅克加水15升,用拖拉机悬挂式喷雾器作土壤表面喷雾。

2.精选种子:具有良好播种品质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高,苗整齐茁壮。所以在播种前应将病粒、虫蛀粒、小粒、秕粒和破瓣粒拣出。同时还要根据本品种固有的典型特征,如粒型、粒色、种子大,小、种脐大小和颜色深浅,剔除混杂的异品种种子,以提高种子纯度。采用人工粒选的效果很好,如果用种量大,可采用螺旋式大豆粒选机,其机械结构简单,便于移动,适合大豆种植专业户应用。精选净度要求达97%以上,纯度98%以上。

3.种子测定和发芽试验:经过精选的种子在播种前应测定粒重和做发芽率试验。这两项工作是计算播种量的根据。将经过精选的种子,随机取样3份,每份随机抽出100粒种子,各自称重并求出平均数,即为该品种的百粒重。其单位用克表示。种子发芽率测定:将上述3份各100粒种子,分别放人3个小蝶或发芽皿中,下垫草纸或河沙。加水至薄水层,然后将种子均匀摆好,放在20℃左右温暖处(灶旁或保温箱内)吸水膨胀发芽。经过5~7天计算能正常长根发芽的种子数,并将3个样本加以平均,即为该种子的发芽率。要求发芽率95%以上。

4.种子处理:为防治蛴螬、地老虎、根蛆、根腐病等苗期病虫害,常用种子量0.1%~0.15%辛硫或0.7%灵丹粉或0.3%~0.4%多菌灵加福美双(1:1),或用0.3%~0.5%多菌灵加克菌丹(1:1)拌种。药剂拌种与铝酸铰微肥拌种同时进行时,需在钥酸铰拌种阴干后进行。要注意采用根瘤菌拌种后,不能再拌杀虫剂和杀菌剂。

5.播种量的确定:

第一步,将已测定的某品种百粒重换算成每千克粒数。如某品种测得百粒重为20克,则每千克粒数为:100粒*1000克÷20克=5000粒。

第二步,计算每667平方米播种粒数。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每667平方米保苗株数,然后按照当地耕作条件和管理水平,加上一定数量的损失率(如机械、人、畜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和人工间苗所造成的损失),一般田间损失率可按15%~20%计算。单位面积上计划保苗数加田间损失率,即为每667平方米(1亩)播种粒数。如某品种计划每667平方米保苗2.5万株,田间损失率估计为20%,则每667平方米播种粒数为:每667平方米播种粒数:25000十25000*20%=30000粒

第三步,计算每667平方米播种量。其公式如下:每667平方米播种量(千克)=每667平方米播种粒数/(每千克种子粒数*发芽率)。例如,计划每667平方米播种30000粒,已测得每千克种子粒数为5000粒,已测得发芽率为95%。代人公式:每667平方米播种量:30000/(50000*0.95)=6.3(千克)。

6.合理密植:种植密度与产量有密切关系。所谓合理密植是指在当地、当时的具体条件下,正确处理好个体和群体的关系,使群体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个体也得到充分发育;使单位面积上的光能和地力得到充分利用;在同样的栽培条件下,能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一个适宜的密度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简单地讲“肥地宜稀,瘦地宜密”,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

(1)品种:品种的繁茂程度,如植株高度、分枝多少、叶片大小等与密度的关系密切。凡植株高大,分枝较多,株型开展,大叶型品种,种植密度宜小;植株矮小,繁茂性差的品种,或植株虽较高,但分枝少,株型收敛的品种,宜采用较大的密度。

(2)肥水条件:同一品种在肥水条件较好时,植株生长繁茂,密度宜小;反之,肥水条件差,密度应较大。试验表明: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与种植密度有密切关系。

(3)品种类型和种植季节:一般夏大豆生育期较长,植株高大,种植密度宜稀;春大豆生育期较短,秋大豆生育期最短,植株也较矮小,宜适当密植。由于各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不同,栽培制度各异,管理水平和种植的品种不一,所以要根据各地的地理条件再确定是否密植。

三、大豆高产的田间管理

1、测土配方科学施肥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与分层施肥相结合的科学施肥方法,根据不同土壤肥力情况和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经过化验与计算,确定化肥施用时间与用量。一般采取分层深施,即底肥施在垄下16~18厘米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60%左右;种肥施在种下4厘米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40%;另外,在站花期至终花期可根据长势进行叶面喷施。这样就满足了大豆在不同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监管方式范文篇3

关键词:市场监管方式创新;指导原则探析

1市场监管方式创新的意义

1.1只有实行市场监管方式的创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才能适应当前市场的发展形势。当前市场经济形态,可分为消费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相对来说,消费品市场所属层次比较低,且结构相对较简单。在一些低层次的市场中,市场经济运行的方式和竞争方式都比较简单,而在高层次市场、无形市场与要素市场中,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与竞争方式都相对复杂多样。我国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经济水平比较低,各地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廉价资源生产投入,市场结构形态也比较简单,而无形市场与消费品市场发育不够健全,市场竞争不激烈。这个时期,市场监管部门主要职能监管属于低层次的,结构相对简单的有形商品市场,其所具备的监管职能方式,基本可以符合当时的市场发展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初级生产要素短缺的问题,逐步呈现出来,价格也出现大幅度升高现象。同时,经济系统的整体性聚合要求越来越强烈,依靠初级要素的大量投入则逐渐丧失主动权,资金、技术管理方式等,则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随着市场经济方式运作的复杂化,政府对于市场的监管难度也进一步加大。而作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面对日趋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就必须加大重视市场监管方式的创新工作。1.2只有实现市场监管方式的创新,才能适应科技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当前世界进入了一个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现代科学技术在市场交易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了新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提供了发展的条件,大大提升了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在市场流通领域,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经济运行方式,主要体现在商流、物流及信息流等方面。然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在推动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如网络信息高速传递中,一些虚假的商业信息也大量出现,一些产品商标也开始被复制、模仿,这就给监管带来了一定难度。为了应对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的多种问题,除了要对当前的法律制度、规范。做出一定的修整外,还要根据当前市场状况,对于市场监管方式进行有效创新。1.3只有实现市场监管方式创新,才能适应新的宏观市场态。势及流通业态多样化的市场运作方式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综合来看,一方面,当前市场经济跨越了温饱阶段,进入到追求满足小康生活的新目标。另一方面,宏观市场态势已经走出了短缺经济格局,从之前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有了一定转变。不同顾客之间不仅对于同一产品,具有不同的要求,而且由传统的单一消费转变为了时间、空间及附加值的消费。而在买方市场新形势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迫使企业对于消费需求市场多变性,有了不断的改进。消费者需求方式与宏观市场态势的转变,所带来直接后果主要体现在流通业态的多样化、细分化与差异化等方面。一些新的流通业态形式开始兴起,如邮购、折扣、自动售货、拍卖、租赁等。一些新的业态组织形式,如超级市场、购物中心、商业街等不断出现。这些新出现的流通业态,其运作方式各不相同,交易过程中,有的商品将所有权、使用权一同转让,也有的只是出让使用权如租赁,有的交易进行方式属于面对面交易,也有的交易只是在网络上进行。市场竞争中,一部分商品以优良的品质吸引消费者,也有些商品依据优质的服务来获得青睐。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作用下,要想切实实现有效的市场监管,就需要面对当前发展形势,对于市场监管方式进行创新。1.4只有实现市场监管方式创新,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发展形势。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化形势转变为国际化,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国际化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在发展中,开放程度也进一步加大,国外的一些经济运行方式及市场竞争方式,如电子销售、数据库营销也逐步走入到国内市场。一些不当竞争方式,也会由于我国当前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而趁机而入。因此,这些新的市场运作与竞争方式,都会存在一些法律争议,对我国市场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如当前一些商品在下单、出单、收货等方面,都是在网上进行,而当前一些监管方式主要针对于传统面对面交易,电子销售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在市场监管上会存留一定真空段。面对一些经济纠纷、消费欺诈等,很难取得有效证据。此外,在网络交易中,会涉及大量的消费者信息,如果这些信息被恶意传播到非法者手中,可能会对消费者的隐私及安全带来一定隐患。为迎合实现经济国际化形势的目标,我国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就需要接受新的挑战,为符合国际形势的市场机制,就需要对于传统的市场经济体制做出调整,在此基础上做出创新。简言之,市场监督管理职能的发展变化,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变化,宏观市场态势及流通业态的变化及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形势等,都要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必须要面对当前形势,并及时进行相关市场监管方式的创新。

2市场监管方式创新的指导原则

市场监管方式在实施中,应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以保证经济效益的最优化。人类的一些经济活动都直接关系着利益,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市场监管方式的创新是需要为市场来服务的,为符合新的市场发展形势,可以制定合理的管理方式来达成目标。市场的监管方式关系着经济的发展状况,因此,也需要讲究市场带来的经济效益。市场监管方式是为实现一定的市场目标服务的,为达到这一目标,则需要在不同的监管体制下采用合理的监管方式来实现。由于监管体制不同,监管成本的费用的支出也各不相同。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指导原则,来实现市场监管方式的创新,就是要在最大实现监管目标的基础上,使监管成本能降到最低。一定程度而言,我们常说的市场监管成本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市场监管部门成本支出,即部门监管成本,它主要包括监管部门由于对市场监管活动,所支出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等成本。我国传统的一些监管方式,如集贸市场中驻场的监管模式,一般耗时基本在四个月,对于一些市场经营情况,对于证件资质采用逐一查询方式,这种方式的监管,将会大大消耗市场监管成本。其中所具有的二层含义,则是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考虑的,也是社会监管成本。它主要包括各市场经济主体为了应付监管,或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支出等。如各监管部门对于企业实行的年审制度,各种重复性的检查行为,企业或者消费者投诉渠道存在障碍等问题,都会大大增加市场监管的成本。通过上面两点含义,我们可以看到,上述所说的市场监管成本,不仅仅指的是降低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而且也包括降低社会的监管成本。市场监管中,我们如果能秉承效益最优的原则,那么对于市场监管方式的创新方式,就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评判标准及选择依据,市场监管方式创新过程中,则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

3结语

总而言之,市场监管方式的创新工作,是保持市场充满活力,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要想做好市场体制监管方式的创新,就需要认识到其在市场中所具有的作用,及在对于监管方式创新中,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在社会监管方式不断完善与创新的实际经验也告诉我们,对于执法调查的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而且对于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及时提出相关对策,敢于破旧立新。只有这样才能在日趋复杂的环境中,能够肩负起巨大的挑战,真正将市场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创新监管方式提升市场监管水平[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12:27.

[2]吴振国.积极创新监管方式更加高效加强市场监管[N].中国工商报,2011-08-20003.

监管方式范文篇4

保险监管,通常是指国家保险监管部门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保险机构及其活动进行强制性的监督与管理。就监管体系来讲,国家对保险机构的监管是最高层次的刚性监督形式。

经国务院批准,1998年11月18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根据国务院规定,中国保监会是中国商业保险的主管部门,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监管职能,依照法律、法规集中统一监管保险市场。

中国保监会的基本职能:一是规范保险市场的经营行为;二是调控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具体分为四个方面:1.拟定有关商业保险的政策法规和行业发展规划;2.依法对保险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维护保险市场秩序,依法查处保险企业违法违规行为,保护被保险人利益;3.培育和发展保险市场,推进保险业改革,完善保险市场体系,促进保险企业公平竞争;4.建立保险业风险的评价与预警系统,防范和化解保险业风险,促进保险企业稳健经营与业务的健康发展。

根据上述职能,我国内地保险监管的主要目标是:加快培育和发展保险市场,努力建设一个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要素完善、具有开放性的保险市场体系。其目的是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公平竞争,监督保险企业规范经营、具有充足偿付能力,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最终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为国家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监管的方式

目前,由于我国内地保险业还处于发展中的初级阶段,市场发育不够成熟,保险法制还不健全,企业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因此,中国内地的保险监管必须实行市场行为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并重的方式,即不仅要监管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对保险公司的市场行为、产品及费率等也要进行必要的监管。可以说,中国内地保险监管采取的是较为严格的实体监管方式。同多数国家一样,目前中国内地的保险监管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一是立法途径。中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10月颁布实施了中国第一部《保险法》,这是一部集保险业法和保险监管法于一体的法律,是规范保险业的基本法律,也是中国内地保险监管的主要法律依据。二是行政途径。行政监管是保险监管的核心环节。国家保险监管部门根据国务院授权,依法对保险业进行日常监管,并根据《保险法》制定了《保险管理暂行规定》等行政规章,规范、引导保险业健康发展。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当前监管的主要任务

针对当前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考虑到保险分支机构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只能在其总公司授权的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中国保监会将监管的重点放在各保险公司总公司,确立了“以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以整顿市场秩序为突破口,完善内控,加强监管,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保险监管指导思想。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一)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一是大力整顿保险市场秩序。主要通过整顿非法保险机构和保险业务活动、坚决制止恶性竞争、清理保险中介市场等,力争使保险市场秩序在今年有一个明显好转。二是引导保险公司树立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指导思想,督促保险公司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三是加强对保险公司内控制度建设的监督指导,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依法经营,堵塞管理漏洞。

(二)健全保险政策和法律体系。一是抓紧制定与《保险法》配套的行政法规、规章,完善保险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对现行的保险法规、规章进行一次全面清理、修改、完善和补充。三是建立健全保险监管指导体系和风险预警系统,完善监管报表格式和管理办法。四是制定《中国保险业中期发展规划》,明确保险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并制定相应的保险产业政策。

(三)积极推进保险体制改革。一是加强中国保监会的自身建设,健全内部运行机制,秉公执法,廉洁奉公,确保公正、公平地履行保险监管职能。同时,抓紧设立保监会派出机构,健全基层保险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量。二是进一步落实分业经营原则,适时成立政策性保险机构,继续深化国有保险公司机构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能力。三是推动保险行业自律组织发展,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目前我国各省已有20多个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也在积极的筹备之中。

(四)进一步对外开放保险市场。自1992年9月国家进行保险市场对外开放试点以来,截至1998年底,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士、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的9家保险公司,在上海和广州设立了12家营业机构。最近,中国保监会又批准4家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实践证明,对外开放中国保险市场的试点是成功的,效果是好的,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监管方式范文篇5

——完善现场检查技术操作规程。现场检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监管业务,建议人民银行制定一套切合中国银行业实际情况,标准化、实用化的《金融业务现场检查操作规程》。《规程》应对检查准备工作、检查实施工作、检查总结及其处理等现场检查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进行全面规范,使监管人员开展现场检查工作能够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其次,鉴于人民银行现有监管人员中很多原先并未从事过稽核工作,对现场检查的内容、程序和方法技术不熟悉,建议组织编写专门的高质量的现场检查教材或手册。

——加强对监管执法工作的统一领导,成立央行执法领导机构。现在具有行政处罚和行政复议职能的各级人民银行相应成立了行政处罚委员会和行政复议委员会等非常设机构,功能相对单一。可以在此基础上成立一个央行执法委员会。该机构可作为人民银行的非常设机构,不占人员和机构编制。该委员会按照监管工作“一盘棋”的思路运作,职能涵盖对监管工作的全面部署和统一安排、监管实施、案件会审、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和组织培训。每年年初各监管部门将全年监管工作计划报送委员会,委员会召开各监管部门参加的协商会议,据此对全年监管工作进行综合安排,制定该分支机构对辖区内金融机构年度现场检查计划。在对外开展检查时,由执法领导机构一个口子对外,统一配置和调度检查人员,杜绝以往的“各自为政、各路出击”的现象

——增强现场与非现场监管工作的计划性。在目前的管理体系下,现场检查工作计划由大区行确定比较合适,总行对一些共性的、突出的、亟待了解的问题,在年底前作为次年的检查计划下达给大区行,大区行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及时确定本辖区次年的现场检查工作计划,然后由执法领导机构统一下达给各中心支行。中心支行再将检查计划进行系统安排,使时间安排、人员调配和检查内容都做到协调一致,避免重复检查、重复处罚和检查碰车等现象。同时,对于非现场监管工作,年初可根据不同时期的监管重点,及时调整报表的格式、内容与报送方式。对需经各级人行审核批准的事项,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点也可有所不同,但是其调整应是自上而下有计划实施的。

监管方式范文篇6

保险监管,通常是指国家保险监管部门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保险机构及其活动进行强制性的监督与管理。就监管体系来讲,国家对保险机构的监管是最高层次的刚性监督形式。

经国务院批准,1998年11月18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根据国务院规定,中国保监会是中国商业保险的主管部门,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监管职能,依照法律、法规集中统一监管保险市场。

中国保监会的基本职能:一是规范保险市场的经营行为;二是调控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具体分为四个方面:1.拟定有关商业保险的政策法规和行业发展规划;2.依法对保险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维护保险市场秩序,依法查处保险企业违法违规行为,保护被保险人利益;3.培育和发展保险市场,推进保险业改革,完善保险市场体系,促进保险企业公平竞争;4.建立保险业风险的评价与预警系统,防范和化解保险业风险,促进保险企业稳健经营与业务的健康发展。

根据上述职能,我国内地保险监管的主要目标是:加快培育和发展保险市场,努力建设一个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要素完善、具有开放性的保险市场体系。其目的是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公平竞争,监督保险企业规范经营、具有充足偿付能力,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最终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为国家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监管的方式

目前,由于我国内地保险业还处于发展中的初级阶段,市场发育不够成熟,保险法制还不健全,企业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因此,中国内地的保险监管必须实行市场行为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并重的方式,即不仅要监管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对保险公司的市场行为、产品及费率等也要进行必要的监管。可以说,中国内地保险监管采取的是较为严格的实体监管方式。同多数国家一样,目前中国内地的保险监管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一是立法途径。中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10月颁布实施了中国第一部《保险法》,这是一部集保险业法和保险监管法于一体的法律,是规范保险业的基本法律,也是中国内地保险监管的主要法律依据。二是行政途径。行政监管是保险监管的核心环节。国家保险监管部门根据国务院授权,依法对保险业进行日常监管,并根据《保险法》制定了《保险管理暂行规定》等行政规章,规范、引导保险业健康发展。

三、当前监管的主要任务

针对当前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考虑到保险分支机构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只能在其总公司授权的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中国保监会将监管的重点放在各保险公司总公司,确立了“以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以整顿市场秩序为突破口,完善内控,加强监管,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保险监管指导思想。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一)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一是大力整顿保险市场秩序。主要通过整顿非法保险机构和保险业务活动、坚决制止恶性竞争、清理保险中介市场等,力争使保险市场秩序在今年有一个明显好转。二是引导保险公司树立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指导思想,督促保险公司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三是加强对保险公司内控制度建设的监督指导,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依法经营,堵塞管理漏洞。

(二)健全保险政策和法律体系。一是抓紧制定与《保险法》配套的行政法规、规章,完善保险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对现行的保险法规、规章进行一次全面清理、修改、完善和补充。三是建立健全保险监管指导体系和风险预警系统,完善监管报表格式和管理办法。四是制定《中国保险业中期发展规划》,明确保险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并制定相应的保险产业政策。

(三)积极推进保险体制改革。一是加强中国保监会的自身建设,健全内部运行机制,秉公执法,廉洁奉公,确保公正、公平地履行保险监管职能。同时,抓紧设立保监会派出机构,健全基层保险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量。二是进一步落实分业经营原则,适时成立政策性保险机构,继续深化国有保险公司机构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能力。三是推动保险行业自律组织发展,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目前我国各省已有20多个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也在积极的筹备之中。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四)进一步对外开放保险市场。自1992年9月国家进行保险市场对外开放试点以来,截至1998年底,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士、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的9家保险公司,在上海和广州设立了12家营业机构。最近,中国保监会又批准4家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实践证明,对外开放中国保险市场的试点是成功的,效果是好的,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监管方式范文篇7

[关键词]经济法;市场监管;创新策略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和市场之间的问题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政府应该正确认识自身职能,从原本的市场管理者,变为现如今的市场干预者。在市场运作过程中,“缺陷”和“失灵”是在所难免的,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单纯依靠自由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也无法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所以,需要政府适当干预和管理。为了更好地处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应该加强监管工作和法制化管理。市场监管主要对市场活动主体和主体行为进行限制、约束等干预行为。在市场监管过程中,主要由有相关权利的机构、团体、机关单位来实施,目前政府机关是最主要的市场监管主体。监管对象普遍为市场活动的参与者。市场监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此为前提,需要先保障市场的安全和稳定,减少市场风险出现。

1市场监管方式的创新目标

市场监管方式创新的核心目标就是提升监管效率,使监管活动能够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不仅明确了重启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指导意见。在市场监管方面,强调政府的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由市场来决定,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与健全,就要严格遵守这个规律,对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监管不足等问题加强重视,并尽快解决此类问题。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市场管理,并不断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大力推行市场化改革,减少了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行为,使资源依据市场规则、竞争等条件进行配置,进而提升配置的合理性,使资源效益最大化。政府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职能,针对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过度干预等问题,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建立明确的权责制度,确保宏观经济稳定发展,同时优化公共服务,避免恶意竞争、违规营销等行为发生,严格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总的来看,市场监管方式的创新目标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使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加深;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做好市场监管工作,保障市场秩序,尽可能地避免市场失灵等问题。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要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就要确保其满足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市场监管应该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边界;第二,市场监管应该以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为主要目的;第三,维护市场环境和秩序是市场监管的重点工作内容;第四,市场监管需要从直接监管转变为间接监管,应该使其具有柔性化的特点,并以事后监管为主,确保监管工作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2影响市场监管方式创新的主要因素

市场监管应该以经济法为基础依据,从经济法的角度来看,我国已经有了明确的市场监管方式创新目标,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市场监管方式创新过程中,监管者需要适应转型和创新后发生的变化,这个过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两个方面。2.1促进因素。促进因素就是促进市场监管方式创新的因素,主要有以下3点。第一,政党政治的引领。目前,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深化改革主要参考《决定》来执行,促进各方改革达成共识并凝聚在一起。除了《决定》之外,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还提出了“十三五”规划建议,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行动方向进行了明确规划,具有指导意义。其中包括了5个发展理念,分别是创新、绿色、协调、共享和开放。第二,经济结构转型。目前,我国经济已经从“旧常态”进入了“新常态”,以此为基础,地方政府应该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升级和转型,大力推行“三去一补”,重新规划和要求市场监管工作。此外,我国经济持续融入全球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在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市场监管方式正逐步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第三,科技创新推动监管创新。在信息时代,各类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商业社会发展。随着“互联网+”模式推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愈加广泛,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使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发展迅速,网联网企业在国际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在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下,市场监管也逐渐实现网络化、信息化创新与完善。2.2抑制因素。要实现市场监管方式创新的最终目标,市场和政府缺一不可,二者需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创新改革过程中,许多抑制创新的因素也难以避免,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市场结构不平衡。我国疆域辽阔、人口密集,不同的城市、区域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不仅行业种类不同,市场运营方式也有所不同,所以市场监管难度较大。从产业划分的角度来看,各个行业的发展规律不同,市场结构特征也各不相同,所以需要采用不同的监管方式。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全国性的市场监管如果针对某一类商品实施,则很容易受到当地经济水平的限制。从监管职能的角度来看,政府经济监管、社会公共服务监管等在某些领域会出现职能交叉、职能冲突问题,需要更进一步地对界定进行清洗和划分。另一方面,政府改革存在阻力。无论市场监管方式怎样创新,都需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不断加强法治化建设。因此,行政机关不仅要简政放权,还要提升监管的科学性,并提高法治化水平,使行政体制机制改革更加全面和深入。但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内部难免会出现一些阻力。

3经济法视角下市场监管方式创新的策略

3.1传统领域市场监管方式创新的策略。市场监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市场准入监管,另一方面是市场行为监管。传统领域的市场分为金融类和非金融类,在市场监管方式创新方面,首先要加强准入监管,然后再做好行为监管。从金融类的角度来看,其实国内管制比较严格的行业应该先明确执业资格,也就是监管营业牌照。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明确经营许可证,为已经得到许可的金融机构颁发金融牌照。目前,我国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负责颁发金融许可证。许可证的审批需要办理多项手续,还要通过严格审核。虽然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正处于改革阶段,但金融产品的格局与品类并没有彻底调整,所以在短期内,金融市场的准入制度依旧以牌照制为主。而在行为监管方面,我国对金融类行业采取分行业经营、分行业监管的模式。依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应该制订多种改革方案,并筛选最恰当的一个。新的监管框架以弥补监管漏洞为核心目标,全面提升分业监管主体间的政策协调性,使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规则能够统一。2017年年底,我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2018年,“两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提出的改革方案,银监会和保监会整合成了银保监会。监管架构改革之后,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金融分业监管体制缺少协调性的问题,促进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使各个部门形成合力,加速了政策出台,促进了金融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从非金融类的角度来看,市场准入监管主要是对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的审核与监管。近年来,我国商业登记制度日益完善,非金融领域的市场准入逐渐转变为“负面清单”制度。尤其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之后,该制度发展更加深入。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计划,2018年,我国已经开始实行全国统一性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其中,负面清单由国家统一制定和,做到全面覆盖、全国统一。其中包括禁止准入类和限制准入类两个类别,也包括禁止准入事项,限制准入事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行业、服务、领域等。在行为监管方面,非金融行业的监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安全监管;第二,政策监管,也就是公文监管;第三,实现简政放权;第四,采取市场化、信息化的监管措施;第五,减少各类阻碍因素。3.2互联网领域市场监管方式创新的策略。互联网领域也可以分为金融和非金融两类。金融类的准入监管创新主要包括金融牌照制度准入标准完善和电信增值服务营运商标准明确两个方面。在市场行为方面,需要采取“穿透式”的监管模式,即重视实质,减少监管中的漏洞问题。加强各个部门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参与,如股权众筹的监管以证监会为首、互联网保险的监管以保监会为首等。在非金融方面,市场准入监管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审核电商平台的资质,明确电商平台的义务。另一方面,对电商平台设立主体所在行业的基本行政许可资质进行审核。对非金融类互联网领域的市场行为监管,应该以强化平台责任为主,主要包括行为监管和产品监管两个方面。行为监管包括消费者保护、电子合同、互联网价格等多个方面。平台监管范围包括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多种商品。尤其要加强广告宣传管理,广告应该具有明确的识别性标志,使消费者能够正确辨别广告,避免消费者盲目消费或上当受骗。

4结语

我国的市场监管方式正在不断创新和完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各个政府部门、机关机构的配合。目前,我国预计到2020年取得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成果,形成一个完备、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使市场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燕.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3).

监管方式范文篇8

关键词:股指期货;监管模式;借鉴

今年年初,我国股指期货自然人合格投资者的开户试点工作悄然启动。这说明我国的股指期货有望推出,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指期货的监管问题随之而来。研究发达国家对股指期货监管的模式和特点,我国可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美国股指期货监管部门对股指期货风险的监管与控制

美国股指期货的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是1974年设立的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除这个主要监管部门外,还有行业自身共同组建、共同管理的组织机构——国家期货协会(NFA),监管股票证券市场的证券与交易委员会(sEC)、美联储、财政部也管理着股指期货市场上的一小部分。

(一)美国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

为规范股指期货的发展,美国行政管理部门对股指期货的监管不同于其它国家,有其自身的特色。

1,对交易所的监管。美国行政管理部门对股指期货交易所要求很严格,虽然有些交易所属于投资公司性质的,但大部分都还是非收益型会员制交易所,也有些会员还是个人。监管层要求交易所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监管场内经纪人活动,负责管理市场秩序,防止出现人为操纵。还要制定各会员单位的业务规则,对于违反规则的会员要进行处罚与制裁,遇到紧急情况,可以针对大崩溃、禁运等采取极端手段终止交易。同时,监管当局要求交易所组织机构要明晰,包括管理层、员工层、委员会等,并允许各会员选出理事会并依次选出理事长管理交易所,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有权命令交易所查处那些违反规章的会员。

2,对合约的监管。美国行政管理当局规定,合约设定部门必须向监管单位CFTC申报新设立的或调整合约的内容。许多金融部门有专门的研究人员开发新型衍生产品,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寻找新的有用的股指期货合约。监管者认为,只要符合条件,所有东西都可以作为股指期货的标的物,这就是说,股指期货合约必须能够有一定的规避风险的功能,使套期保值者或套期图利者从中获利,它必须满足套期保值或套期图利需要,经济意义要明显。同时,如果现货市场面临着威胁,价格经常波动,并且投资者经常面临价格完全相反走势而带来的风险,或者最新的天气期货、思想期货等是无法储存的,即合约标的物的特殊指向,交易所必须订立明确的合约,包括股指期货的交易对现货真正拥有的要求。

(二)行业协会的监管

美国监管的部分职责已转交给另一个期货行业的参与者会员组织部门,通过协会进行股指期货交易的争端调解。如同其它行业的监管一样,美国的行业自律组织是较突出的,如1982年成立的国家期货协会(NFA)是期货行业组织,这个协会最主要定位就是阻止欺诈,确保市场经营符合大众利益,在冲突双方诉诸法律之前进行争端调解。除对期货市场提供服务外,协会有权监督管理交易过程中的违法违章行为,对那些情节严重的符合一定条件的会员与企业可采取罚款或其它制裁措施。这种专业的自律性管理组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它的好处在于减少股指期货交易的摩擦。

(三)交易(结算)所的监管

交易(结算)所是为客户提供担保,保证每一个合约顺利进行,并对各方的支付与收益进行会计结算的机构。交易(结算)所是股指期货交易重要的组成部分,确保了股指期货交易的信息流与资金流的正常运行,离开了交易所运作,客户、经纪公司将面临巨大风险,作为期货交易的中介者,交易所对每日交易追踪清算,包括交易的匹配,买卖数量的记录,保证金数据的登记、每日盈亏结算。作为每一笔交易中互不认识的法律保障中间人,它为交易各方直接或间接在交易(结算)所开设资金账户。非直接会员通过直接会员进行结算,并按一定的品种、会员等项目实施分类管理。如果没有结算所,多头违约,合约内容再好,空头也没有收益,责权利只能是一句空话。交易(结算)所规定每一个会员必须满足一定的资金要求,才能开设一个保证账户。

为有效防范交易双方的违约风险,交易(结算)所对会员的保证金账户分门别类进行管理。实际上有些地区交易(结算)所也只保护那些满足一定条件的结算会员的资金,非直接结算会员得不到结算所的直接保障。但非直接结算会员可以收取投资者的保证金,通过直接结算会员保护投资者的仓位,代表客户的权益,保证交易的运行。除对保证金的收集、管理是交易(结算)所的重要的风险监管与控制手段外,交易所利用分门别类等多种手段保障股指期货市场上的安全性,与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等共同监管金融健康,实际上期货交易所与它们共同努力构建了风险监管与控制的基础,并确保有一个公开、公平、有序的交易市场,使买卖双方在撮合成功后为每笔交易防范风险。

综合而言,美国对股指期货的监管最主要目标是通过对价格的监管来保护大众的利益,如果价格超过某一水准,必须向监管部门报告。并确保股指期货交易的价格信息是公开的,通过公开透明的价格信号来监管市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阻止市场上垄断、操纵等不法行为的发生。建立仓位限制制度,严格限制客户所能持有的股指期货合约的数量。建立大户交易上报制度,对一些持仓量达到或超过交易规定的合约数量的客户,必须向交易所、行政管理部门等报告所持合约的意向、来源等内容。

二、英国股指期货监管部门对股指期货风险的监管与控制

英国也较早地开办了股指期货,其管理(股指)期货是有法律保障的。1986年以前存在着许多法规,有些法规之间相互矛盾,导致监管效率不高。1986年后的法规主要是通过对市场交易活动的一系列控制来保护投资者,总的监管权刚开始授予证券与投资委员会(SIB),后来证券与投资委员会更名为金融服务局(FSA)。1997年,工党执政上台以后,首先对金融监管进行了反思,对一些不合适的做法进行了改革。为进一步规范金融交易,规避风险,英国出台了许多法律。

(一)监管部门的宗旨

金融服务局主要成员由财政部任命,其职责包括监管国内的结算所、交易所的业务活动,对没有遵守规章制度的期货公司予以处罚,加强客户投诉建设,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不法行为予以严惩,以维护股指期货交易的正常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因此,金融服务局的监管活动宗旨为:赋予管理者责任,建立适宜的规则,承担监管创新活动的责任,不滥用控制权限保持国家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减少不公平的现象,加强竞争,在实际工作中,建立与公布相关法令。

(二)监管目标

按照2000年金融服务与交易法律规定,投资者保护就是要强化投资者也是消费者这个观念。同时还要大力加强责任监管的观念,并全方位保证无时不在的风险控制措施。如果有参与方不按照金融服务局监管要求去做,就可能受到强制措施以防范风险。若有客户在投资中受损,金融服务局确保其有正常渠道来寻求赔偿。金融服务局愿意通过对话、说服、教育相关主体,不听劝诫者可通过法律授予的权力处理违法乱纪者。若被处罚机构是有国际背景的大机构,金融服务局将分析该机构所处的大环境,包括英国地区以外的监管条件、要求、性质等。如果其主管部门建立在海外,金融服务局可考虑与海外相关的高层交流,并与海外监管部门通力合作,对相关的交易活动交换信息。

英国的期货交易管理部门的监管目标包括:一是披露信息。监管部门被授予了披露信息以保护投资者的责任,特别对英国的金融市场的交易、结算等部门加强管理。二是投资者教育。为培育公众风险意识,主要是关于各种投资与金融交易活动中发生的收益与风险,有关部门要不定期进行投资者教育活动。三是消费者保护。监管层始终以消费者保护为工作重点,针对不同的投资者,根据不同的风险水平,提供投资建议。四是打击金融犯罪。监管层要求各部门减少金融犯罪获取暴利的可能性,通过识别监管的对象利用金融犯罪获取收益,对其实施“合规”限制,预防并打击犯罪,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三)制裁手段

一般针对以下情况实施制裁:被监管者违反了金融服务法所要求的行为,当事者行为不当,已发现卷入了非正常活动,或金融服务局认定其参与、计划实施非法交易。制裁措施包括:警示,仲裁,褫夺,取消行政许可,禁令,赔偿,破产,对犯罪行为起诉,罢免上一级管理资格等。

三、对我国股指期货监管的启示

(一)多方共抓,多管齐下

我国的股指期货监管,首先必须结合自己的国情,在组织架构上进行调整。在中央一级应设立对期货的专门监管机构。目前囿于条件限制,可在证监会中加重期货监管这一部分,同时,也可参照联席会议的方式,多方共抓,多管齐下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可参照中央一级宏观调控模式,设立省一级监管部门。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保障

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股指期货法律制度,要坚持“以法立市”、“以法治市”,使股指期货的交易能有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2007年4月15日实施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是股指期货推出准备工作的突破,以前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经过修订后,现已在市场上发挥了作用。

监管方式范文篇9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监管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活动的企业,与一般工商企业及其他经营单位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负债经营,即利用客户的各种存款及其他借入款作为主要的运营资金,通过发放贷款及投资获取收益,自有资本占资产总额比率远低于其他行业。这一经营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即是一种具有内在风险的特殊行业。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违约而导致贷款或证券等银行持有资产不能收回本息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水平变化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不能到期支付债务或满足临时提取存款的需要而使银行蒙受信誉损失或经济损失甚至被挤兑倒闭的可能性。

4.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由于外汇价格变动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截至2004年末,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7176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为13.32。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5751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为15.62%。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425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为5.01%。

二、金融监管的概念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总称。从词义上讲,金融监督是指金融主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的全面性、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并以此促进金融机构依法稳健地经营和发展。金融管理是指金融主管当局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施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在上述涵义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内容。

三、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措施

(一)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法律措施

2003年12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并自2004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对完善中国银行业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手段、规范监管行为、提高监管的专业化水平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是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基本法”,是构建完整的银行审慎监管法律框架和体系的核心。

此外,银监会根据我国银行监管实际和国际银行监管最佳实践,在《银监法》和《商业银行法》框架下,系统规划、科学设计审慎银行监管的规章和指引。2003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调整银行市场准人管理方式和程序的决定》、《金融许可证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境外金融机构投资人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暂行办法》、《客户大额授信统计制度和零售贷款违约情况统计制度》、《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等几十项监管部门规章,涉及银行业监管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另外,还有《商业银行授信尽职工作监管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办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正在制定中。在加强金融法规建设方面,今后应重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结合我国实际,并参照国际上对银行业实施管理的法律和各项规定,对我国现有的银行法规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二是各银行机构系统内制定的带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实行向中国银监会报批制或备案制,以保证有关金融法规要求的协同性、一致性;三是结合当前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趋势、特点和业务创新的实际,提前出台有关的法规,使新业务从市场准人的那一天就能够规范运作,监管工作有法可依;四是针对金融电子化、网络化和金融犯罪技术含量高、隐蔽化的趋势,制订并完善相应的法规,规范电子金融技术操作的规程;五是加强与国外金融监管当局和国际金融组织在法律方面的沟通与交流,衔接执法标准。

(二)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技术措施

巴塞尔委员会先后于1999年6月和2001年公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第一稿)和(第二稿)。新巴塞尔协议全面继承以1988年巴塞尔协议为代表的一系列监管原则,继续延续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信用风险控制为重点,着手从单一的资本充足约束,转向突出强调银行风险监管从最低资本金的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约束等三个方面的共同约束。新巴塞尔协议的基本原则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拓展了风险范畴。尽管信用风险仍然是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但新协议开始重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破坏力,并在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中,分母由原来单纯反映信用风险的加权资产加上了反映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内容。

第二,坚持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路,但风险衡量方式更为灵活。银行资本是银行抵御风险的基础,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提出了银行业最低资本金的要求,协议对银行资本的构成进行了界定,其基本精神要求银行管理者根据银行承受损失的能力确定资本构成,并依其承担风险的程度规定最低资本充足率。

第三,强化信息披露和市场约束。在新资本协议中,委员会对银行的资本结构、风险状况、资本充足状况等关键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新框架充分肯定了市场具有迫使银行有效而合理分配资金和控制风险的作用。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银行业监管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监管的有效性受外部环境的制约较大、市场准人监管不够规范、审慎性法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强、持续监管力度不够、监管信息的统一性和透明度尚存在问题、监管者权威性不强、跨境监管的能力不足,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决定了我国银行监管体系建设任务的艰巨性。为完善我国的银行监管体系,提高中国银行业监管的有效性,推进银监会各项工作尽快与国际接轨,银监会将通过建立良好的机制,坚持科学的态度,树立坚定的信心,开展扎实的工作,缩减上述差距,并已经着手制定加快中国银行业监管建设,缩小与《巴塞尔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要求差距的中长期行动规划,计划在今后5年内,使中国银行业监管水平基本达到《巴塞尔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提出的各项要求。实现这一目标计划分两步走:第一步,在2006年以前,建立有效银行业监管的重要基础,使各项监管措施有2/3左右达到《巴塞尔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要求;第二步,在2009年以前,各项法规制度及各项监管措施得到有效贯彻实施,基本上全面达到《核心原则》的各项要求。

(三)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

(1)规范管理,整合机构,强化高端监控。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必须根据其业务性质、发展战略的不同和市场的变化进行最优设计。要始终将效益、客户和市场放在中心位置上,围绕市场拓展和风险控制的目标建立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对承担风险管理的部门和承担市场职能的部门建立起一致的责任和考核机制。(2)内控措施与经营目标相联系,着力于内控机制的建设,制定合适的经营目标。经营目标用于指导每天的经营活动,而经营活动又要受内控制度的控制。控制目标很显然是为经营服务的,但有时又与经营目标之间相冲突,如一味地强调资产安全性则可能造成经营的低效率,相反,一味强调效率,就要承担资产损失的风险。因而内控措施要考虑到与经营目标相配合,做到控制措施服务于经营目标。其中合适的经营目标是指符合市场和竞争实际的、有可能实现的中长期经营指标和管理指标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分步计划。(3)建立员工自我约束机制,切实防范“道德”风险。在众多的内控防线中,最软弱的防线也许就是员工的自我控制防线,但从辩证的角度来说,它其实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约束机制。只要每一名员工都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保证思想到位、认识到位,很多风险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四)我国商业银行外部监管措施

通常认为,银行监管从中央银行分离之后,中央银行就不再具有监管职能。实际上,这是对中央银行职能的一个误解。简而言之,银监会履行的主要是机构监管职能;但是,即使在银行的日常机构监管职能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之后,中央银行依然具有为履行货币政策而进行的货币监管职能。

监管方式范文篇10

一、推行“三书一表”,规范商标工作

(一)商标服务提示书。对已经使用注册商标的服务对象存在的商标许可转让、到期未续展、缺乏显著性、未标明注册标记、商标许可备案、商标注册证遗失破损补证、擅自停用超过两年等七种涉及法律法规规定,虽不属违法但可能影响商标使用效果或容易导致商标争议的行为下达《商标服务提示书》,提高服务对象运用、管理和保护商标的意识及能力,引导服务对象规范商标使用行为,避免商标使用纠纷,提升商标使用效果。

(二)商标策略建议书。对辖区内尚未注册商标或注册商标单一、需要丰富商标的服务对象,根据日常巡查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使用注册商标、注册储备商标、防御商标、国际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争创省著名商标及中国驰名商标的建议,指导企业尽早申请商标注册,防止相关商标被他人抢先注册而蒙受不必要的损失,进而引导企业实施商标战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三)责令改正通知书。对辖区内使用注册商标或未注册商标的各类服务对象,存在的擅自变更注册事项、自行改变注册商标、自行转让商标、使用许可商标不表明被许可人名称和商品产地等轻微违反商标法律法规的行为,按照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积极落实“首违不罚制度”,通过下达附有笔录、物证等证明材料的《责令改正通知书》,强化规范教育职能,引导当事人增强守法经营意识,自行纠正违法行为,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减轻企业负担。

(四)商标维权查询表。对辖区已使用注册商标或未注册商标及计划使用商标的服务对象,由商标专管员定期登陆“中国商标网”、“××商标广告网”,对企业已经使用及拟使用的商标进行查询,填制《商标维权查询表》,并将情况及时反馈企业,避免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及被他人侵权现象出现,切实维护辖区企业利益。

自年初推行“三书一表”以来,已发出商标服务提示书___份,商标策略建议书___份,责令改正通知书___份,为企业进行维权查询____次,引导、帮助__家企业申请商标注册、_家企业争创驰(著)名商标。

二、健全四项制度,夯实“三书一表”基础

推行“三书一表”,离不开各项具体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市工商局在完善监管服务网络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商标管理制度》,健全了一标一档、重点储备、分类指导、协同维权等四项制度,为“三书一表”顺利推行奠定了基础。

(一)一标一档制度。为掌握第一手资料,给企业提出有针对性的商标策略建议、商标服务提示,结合推行市场主体网格化监管模式,集中对辖区商标情况进行了全面普查,摸清了辖区商标现状,完善了辖区商标数据库;对每一件商标,建立了使用情况登记簿和管理明细台帐,完善了静态、动态监管档案。截止目前已完成商标建档____份,其中注册商标___份,未注册商标___份。

(二)重点商标储备制度。商标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作,一方面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建立储备制度进行合理统筹科学规划。××市工商局立足辖区商标发展现状,本着“主动服务、跨越发展”的原则,建立了《引导注册储备库》、《推荐著名商标储备库》、《推荐驰名商标储备库》,构筑了衔接紧密、后劲充足的商标发展、创建梯队。目前有___件商标纳入《引导注册储备库》、_件商标纳入《推荐驰名商标储备库》、__件商标纳入《推荐著名商标储备库》。

(三)商标分类指导制度。推行“三书一表”,为服务对象提供商标提示、建议,要根据企业及商标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情况,做到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市工商局通过对尚未注册商标的服务对象,下达《商标策略建议书》建议使用注册商标,出谋划策、全程服务,帮助尽快注册商标;对使用注册商标不规范的服务对象,下达《商标服务提示书》建议规范商标使用行为,积极帮助完善商标管理制度,全面提升企业商标管理水平;对从商标储备库中筛选出的重点对象,下达《商标策略建议书》建议争创驰、著名商标,安排专人,进行“一对一”式贴身帮扶,增强了指导和服务效能。

(四)协同维权制度。加强与商标企业的联系,增强了企业的商标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建立了工商部门商标管理、企业商标联络员和打假维权“三个网络”,完善了快速灵敏的反应机制;加大维权力度,严厉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推进了“商标维权查询”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延伸了“商标维权查询表”的作用。与辖区商标企业开展__次联合打假行动。

三、突出三项重点,提高“三书一表”效能

××市工商局在推行“三书一表“过程中,结合辖区实际,突出增加商标总量、改善商标结构、提升商标价值三项重点,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职能转变和职能到位,彰显了新制度的优越性和巨大价值。

(一)引导企业注册商标,增加商标总量

企业实施商标战略的基本前提是进行商标注册。为此,××市工商局要求干部职工在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及年检验照过程中,自觉强化商标注册意识,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市场情况,积极主动提出使用注册商标、注册防御商标、备用商标的建议,为搞好商标注册、增加商标总量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推行“三书一表”后,仅____年上半年,辖区就有__户企业的__件商标提交了注册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