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意见范文10篇

时间:2023-05-31 15:20:14

监管意见

监管意见范文篇1

一、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科学监管理念

药品(含医疗器械)安全,关系各族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和谐社会建设。近年来,自治州连续部署开展药品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州直药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当前,我们正处于药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药品安全风险仍存在于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通知》、《实施意见》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对药品安全监管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从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加强领导,统一协调,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药品监管指导思想和科学监管理念,准确把握工作定位,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监管与服务、公众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关系,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维护政府药品安全监管的公信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二、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

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对本行政区域内药品安全工作负总责,要加强组织领导,把药品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工作目标之中,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自治州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定期评估和分析本行政区域内药品安全状况,针对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采取相应措施,切实担负起保障药品安全的责任。要支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不得要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承担经济发展指标和行业发展任务,更不得干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正常监管执法。要完善重大药品安全事件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适时组织应急演练,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药品安全事件,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负责。一旦本行政区域内发生药品安全事件,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应对,有效处置,消除危害,引导舆论。要严格实施药品安全行政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因领导不力、疏于监管导致发生重大药品安全事件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理顺药品监管协作机制,建立部门间的联动机制,整合监管资源,实现联合执法,发挥整体效能。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工商、公安、监察、宣传等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加强协作,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水平。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强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监管,依法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卫生部门要严格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重点加强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医疗机构药品规范管理,确保药品使用安全,促进合理用药;工商部门要严厉查处虚假违法药品广告行为,对违法情节严重的,及时向社会曝光;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要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的制售假劣药品案件,公安机关要加大对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对大案要案要及时介入、依法打击、彻底查办;监察部门要严厉查处有关部门和行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乱纪现象,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宣传部门要做好加强药品安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强化企业作为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严格要求企业切实负起药品质量安全主体的责任。建立并落实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药品生产企业签订“质量责任承诺告知书”制度,强化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责任意识。药品生产企业对所购进的原辅料,必须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验收、入库和使用,对生产的药品必须做到批批全检。大力推进药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强化企业守法经营意识,完善和落实内部管理制度,坚决杜绝不合格原料、药品进厂进店,不合格产品出厂出店。加强对药品质量的监督抽验工作,重点加强对针剂等高风险类药品的监督抽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引导和约束企业诚信生产经营。

三、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力度

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州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州直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伊州政办发〔2006〕148号)要求,抓住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确保在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和广告等环节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建立健全药品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把好市场准入关,确保市场主体资质符合规定要求。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实施全过程、不间断、无盲区监管,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防范重大药害事故的发生。二是继续整顿药品生产秩序,建立和完善药品生产企业跟踪检查制度、企业负责人约谈制度和监督员制度,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动态监管,全面检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执行情况。对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制剂室的质量保证系统、原辅料购进、工艺流程、药品出厂检验等重点项目和环节加强监督检查,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药品进入市场,进一步完善医疗器械生产日常监管体系,组织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三是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开展药品流通领域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对药品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进行全面检查,依法查处和取缔各种形式的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挂靠经营等违法活动,坚决打击药品经营企业出租、出借许可证、擅自变更许可事项及经营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加大药品经营企业执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监督检查力度,规范药品经营主体行为。四是大力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广告,加大对虚假违法广告品种和企业的教育、警示和告诫力度,逐步建立违法广告公告、市场退出、信用监管以及责任追究等制度。五是高度重视农村药品安全工作。要按照州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认真做好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工作的意见》(伊州政办发〔2004〕109号)要求,把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纳入政府责任目标,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工作落实,确保农牧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积极探索和推广促进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与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有机结合,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药店纳入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报销范围,进一步方便农牧民就医购药。要鼓励药品批发企业向农牧区配送药品,对乡镇、村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集中配送,逐步建立面向农牧区的区域性药品配送中心,鼓励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向农牧区延伸网点,使农牧区药品供应网络基本覆盖每一个行政村。六是加强药品使用环节监管,推进农村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规范农村医疗机构药品购销渠道、改善药品贮存、养护条件,提高农民安全用药水平和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完善报告机制、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工作程序。

四、依法行政,完善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保障体系

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特别要围绕正确行使行政审批权力这个关键,完善行政审批制度,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健全内外监督制约机制,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监督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坚决防止滥用权力现象的发生。要建立行政监督制度和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和完善以执法有依据、行为有规范、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控、违法有追究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体系,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及违法违纪案件。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工作制度和听证制度,防止和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畅通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渠道,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五、加大力度,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能力建设

各县市要高度重视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药品安全监管的能力和水平。要大力推进《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的投入,并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改善基层监督执法条件。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通知》(新政办发〔20**〕178号)精神,协调解决好州直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行政办公业务用房建设用地和资金问题。加快药品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加强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有计划地更新、新购检验检测设备,提升药品检验能力和水平;完善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监测网络,不断提高药品安全监测分析、信息通报和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加强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州直的药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实现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和监管资源综合利用,使药品安全问题早发现、早整治、早解决。

监管意见范文篇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8号,以下简称《通知》)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新政办发〔20**〕113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加强我市药品监管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促进和谐首府建设,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认清形势,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药品(含医疗器械)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稳定,关系和谐首府的建设。经过连续几年的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我市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全市药品市场秩序总体好转,但药品安全仍处于风险高发期和反复期,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各区(县)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从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认清药品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抓好药品安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把学习和宣传贯彻《通知》、《意见》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和各项要求,充分认识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首府中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药品安全监管工作重点,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通知》、《意见》精神上来。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药品监管指导思想和科学监管理念,准确把握工作定位,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监管与服务、公众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关系,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维护政府药品安全监管的公信力,让人民群众用上安全有效的药品。

二、健全体系,落实责任,加强药品安全监管

(一)药品安全实行区(县)政府负责制。

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对本区域药品安全工作负总责,要把药品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工作目标之中,始终担负起保障本地区药品安全的责任;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完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把本区域药品安全落到实处;要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制定措施,加强领导,把药品安全工作真正抓紧抓好;要支持药品监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不得要求药品监管部门承担经济发展指标和行业发展任务,更不得干扰药品监管部门正常监督执法;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坚持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切实保障各族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二)积极推动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制落实。

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扎实推进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要建立药品安全评价体系,制定药品安全状况评估分析办法,定期评估和分析本辖区药品安全状况,针对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要严格实行药品安全行政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因领导不力、行政不作为、疏于监管导致发生重大药品安全事件的区(县)、责任部门,要依纪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三)建立健全应急机制。

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重大药品安全事件应急机制,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处置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旦本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药品安全事件,要快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应对,有效处置,消除危害;要建立健全药物警戒制度,加强市、县两级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建设,完善报告、预警、再评价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药品安全事件的早期发现、有效应对和及时处置;在处置药品安全事件过程中,要正确引导舆论,稳定群众情绪,防止事态蔓延。

三、突出重点,加强整治,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一)加强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整治。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乌政办〔2006〕269号)精神,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不断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一是加强对药品生产环节的整治。在药品生产环节,对生产企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促使企业规范生产,确保产品质量,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药品流入市场;要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有关规定,以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责任落实情况、原辅料购进、工艺流程、药品出厂检验情况为重点检查内容,以注射剂生产企业、近期被举报的企业、国家和自治区药品质量抽查中有不合格产品的企业为重点检查对象,加强日常监管和抽验,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整改,坚决纠正,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要按照《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GPT)加强对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管理,重点检查医疗机构制剂是否严格按照审批标准配制,对制剂原辅料的购进、质量检验情况进行检查,尤其要加强对医疗机构民族药制剂的管理,杜绝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进入市场销售。二是加强对药品流通环节的整治。在药品流通环节,要加强对《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通过企业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药品经营质量管理情况,对认证后放松质量管理,未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组织经营活动的药品经营企业,依照《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要积极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工作,药品零售企业要严格处方管理,无处方不得销售处方药;要加强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磷酸可待因制剂和盐酸曲马多制剂及复方地芬诺酯片的管理;要全面清理药品经营主体资格,坚决打击药品经营企业为他人经营药品提供场所、资质证明文件、票据的行为,严厉查处无证经营、从非法渠道购药和购销记录不完备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打击销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加大对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群众投诉多、有质量隐患品种的监督抽验力度;要积极开展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的专项检查,解决“一药多名”的问题。三是加强对药品使用环节的整治。在药品使用环节,要大力推进医疗机构药品规范化管理工作,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和使用的管理,坚决纠正违法违规行为;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规范处方和药品使用行为,不得限制处方外流;要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管理与监督,增强公众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意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及时纠正过量使用抗菌药物行为;要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建立药品安全信息预警机制和控制处理机制,进一步推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建设,提高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意识,及时处理群体性不良反应事件,为药品再评价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二)推进社区、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

各区(县)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药品安全工作,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牧区药品供应网、监督网建设纳入政府责任目标,围绕确保城市社区群众和农牧民用药安全,健全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社区和农村“两网”建设向纵深发展;要加强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点)用药的监管,规范进药渠道,确保用药安全;要积极推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药品规范化管理工作,通过抓好专业人员配备,硬件投入和制度建设,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药品质量管理水平;要加强中药、民族药的监管,打击非法使用中药、医疗机构民族药制剂的行为,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应用中医、民族医在安全用药方面提供保证;要鼓励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向农牧区延伸网点,对乡(镇)、村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药品招标集中统一配送。要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依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深化“两网”建设;要加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药品规范化管理,着力解决部分医疗机构进药渠道混乱、药品储存条件达不到要求、药品养护和质量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提高农牧民安全用药水平;要进一步加强药品监督协管员和信息员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药品监管中的作用。

(三)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要教育和引导企业守法经营,严格自律;要建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诚信档案,评定诚信等级,并根据信用等级评定情况对涉药单位实行分类管理,加大对违法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要加大新闻曝光力度,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氛围;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引导和约束企业诚信生产经营;要加强外埠药品销售人员的管理,依法打击假、假委托、无证兜售药品等违法行为,规范药品购销渠道,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四)进一步强化企业作为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要建立并落实药品监管部门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签定“责任承诺告知书”制度,进一步强化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责任意识;要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教育和引导企业守法生产经营,强化自律意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坚决杜绝不合格原料、药品进厂进店,不合格产品出厂出店;要加强对药品质量的监督抽验工作,凡是在生产企业成品库待出厂的药品,经抽查检验达不到国家药品标准并经复检后仍不合格的,加大处罚和曝光力度,强化企业的质量意识。

四、加强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建设,保障药品监管工作需求

各区(县)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家、自治区的有关要求,加大政府投入,不断提高公众用药安全的保障水平;支持药品监管系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基础,加快药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加强药品检验、药品再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药品安全监测分析、信息通报和公共服务水平;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药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地区和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市的药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实现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和监管资源综合利用;创新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能,使药品安全问题早发现、早整治、早解决;增加对药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快药品监管部门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改善基层监督执法条件;加大对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的投入,逐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五、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不断规范执法行为

强化权力监督和制约,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监督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深化药品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受理、审评、审批“三分离”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监督审批权力的机制;实行审评人员公示制和审评审批责任追究制,加快信息化建设,逐步实行审批事项网上受理、网上审批,建立健全审评审批权力的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形成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促进、运作流畅的工作机制,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防止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现象发生,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考核制度、评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实现权利和责任的统一;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厉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严惩行政执法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犯罪行为;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畅通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渠道,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要加强药品安全监管有关部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教育和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和严格监督,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强化主要负责人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建立健全良好的用人机制,对药品安全监管人员的监督、管理、培养、使用要实行民主决策,做到公开透明;要加强对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干部选拔任用的管理,通过实行定期交流,丰富干部工作经验、提高干部综合素质、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促进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监管意见范文篇3

一、抓党建、促业务,财政监管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形成拥护和支持财政改革的良好氛围。

2000年7月,省级机关率先在全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我市于**年元月成立了市直机关会计核算中心,主要承担市级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一项新生事物,既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这无疑给支部和业务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加之这项改革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也触及到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利益,在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认为把部门的钱集中由中心管理,这是财政部门剥夺了其他部门的权力;另一些人认为这样做限制了手脚,对各部门去争取上级的资金和项目不利,对发展商洛经济不利;还有些人则担心这样做会由各部门的“分散腐败”变为财政部门的“集中腐败”。特别是在少数人的思想上存在“四怕”:即单位领导怕丢权、会计人员怕丢碗、上级部门怕不便、财政部门怕挨骂,因而工作开展之初困难重重。

面对来自多个方面的阻力和片面的认识,支部一班人没有动摇退缩,而是把此项改革作为推进我市财政各项改革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头戏”来抓。一是选调和培训好中心工作人员,搞好政策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二是广泛发动,提高认识。支部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宣讲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拥护和支持财政改革上来;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从而形成了“政府重视、部门参与、群众关心”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支部带头、抓点示范,树立为单位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

支部认为带好一班人的关键是要有个好的领头雁。因此,从支部书记到支委成员纷纷带头,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带动全体职工,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良好形象。一是充分发挥支部成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中心成立初期,在机关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各支委利用双休日和下班时间主动深入核算单位做深入细致的政策宣传、业务介绍和疑问解答工作,帮助单位财务人员理顺帐务。有的党员同志忙于中心的微机网络建设,陪同省上专家,吃住在单位,一连十几天回不了家。由于全体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形成了一个士气高涨、团结奋进的战斗集体;二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带动作用。通过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培养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到目前有13名同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有8人被吸收为中共党员;三是充分发挥支委成员的带头作用。在中心成立初期,支委成员能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态度不积极、有抵触情绪、说风凉话者,采取各种形式耐心地进行宣传、帮助和感化。对业务不熟练的报帐员进行手把手地帮教,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从而适应了工作的需要。

(三)以人为本、教育在先,培养一支高效务实的财会队伍。

支部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思想引导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指导方针,积极开展党建学习教育活动,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硬、作风正、业务精、纪律严的财会干部队伍。

首先,把好选人用人关。支部制订了《市级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选调办法》,对选调人员的条件、程序、人事管理等均作了严格规定,确保了中心人员的总体素质。

其次,搞好综合素质培训。一是以创建“四型”机关为目标,组织职工重点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支部坚持定期举办学习专栏,编办学习板报,开展学习交流,举办财政管理知识讲座等;二是结合市场经济和我国加入WTO后对财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强化业务培训,增强业务技能。制定了《职工后续教育规划》,先后邀请专家讲授了国库集中支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知识、预算管理制度、税务发票真伪辨认等知识。目前已有29名干部参加了本科段的学习教育,有5名干部通过了高级会计师的专业考试,10名干部相继取得了会计专业中级资格;三是加强核算单位报帐员的业务培训。邀请市审计局、税务局等单位的专业人员就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票证管理、报帐人员工作规则、报帐审核办法等知识进行了讲解,提高了报帐员的业务水平;四是围绕业务工作开展调研。有3篇调研文章分别在《财务与会计》、《陕西档案》和《商洛日报》上刊发,一篇还被评为社会科学研究二等奖。

第三,加强职工作风纪律建设。支部认为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有优良的作风和铁的纪律,于是在坚持抓业务工作的同时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支部制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并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实行百分奖惩,使廉政建设寓于日常工作之中,从制度上保证了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在中心的实施;二是支部开展了狠刹“四股歪风”等教育活动,将支部工作纳入单位年度目标责任制,与日常业务工作一并考核;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廉政教育,增强职工拒腐防变能力。一些单位超标准开支或乱开支,报账时被拒报或退回,他们就向有关人员说情,都被中心工作人员婉言谢绝。

(四)创新制度、优质服务,全面提升会计中心的业务水平。

在党建工作中,我们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一是从零做起,创新制度,确保中心业务规范运作。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为此,中心在成立之初就制定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会计业务流程及操作规程》、《内部会计核算办法》等各类规章制度33个,并整理装订成册,方便职工学习和落实。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对制度中不适应部分进行了3次修订和完善。

二是转变作风,树立形象,不断提高职工服务水平。中心要求职工对来报帐的人员主动问好、微笑服务、端茶倒水外,还制定了“工作人员十不准”、“报账业务十条文明用语”、“工作限时办结制度”、“工作人员失职追究制度”和“服务工作首问负责制”等制度,使大家在工作中做到生人熟人一个样,人多人少一个样,迟报早报一个样,账多账少一个样。在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中,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礼貌待人,坚持诚恳服务,坚持公开办事,坚持有问必答,坚持接受群众监督,形成“来有迎声、进有坐声、走有送声”的良好服务态度。在民意调查中,单位对中心的服务态度、提供财务信息、资料保密、报账程序等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发挥监管作用,提高了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针对会计集中核算监督尺度难以把握和服务与监督的关系难以处理的两个难题,支部负责同志创新工作思路,及时设立了内部稽核机构,完善了内部业务稽核和内部业务检查评比两个机制,制定了《内部业务稽核办法》和工作人员职责。到目前,中心稽核科检阅原始凭证1000多本,检查会计报表200多册,为中心领导及时了解、掌握中心业务工作进展和反馈内部科室在日常会计处理中相关信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是以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为载体,将党建工作与单位的日常业务、重点工作和职工业余生活相结合。为了丰富机关党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我们按照贴近工作、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寓教于乐、重在参与的思路,积极开展群众性的党建教育活动。支部以创建省级“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为动力,先后开展了书写阿拉伯数字、钢笔行书书法、汉字输入法、乒乓球、象棋比赛、歌舞晚会和各种健身登山活动,并组织了职工向贫困地区人民和大学生献爱心的捐赠活动等等。据不完全统计,中心职工先后向灾区捐款3000余元,捐献衣物200多件。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又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树立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强化管理、规范运作,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成效显著。

经过几年的规范运作,目前市直机关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是:

(一)加大了财政监管力度,从源头上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腐墙”。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使财务监督权与单位管理权实现了分离,规范了财务管理,强化了会计监督,杜绝了不合理开支,从源头上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中心运行至今,共拒付各种不合理开支875笔,退回和纠正各种不规范票据235张,涉及金额125万元,其中最大一笔涉及金额13万元。

(二)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工资评定权和福利分配权等从各单位分离出来,归市财政局统管,解决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会计人员敢于依法办事,敢于对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监督,有效地制止了过去“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字”的现象,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三)管好用活了财政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中心运行后,各核算单位的资金实行核算单位和会计中心双重管理,减少了挤占挪用和不合理开支,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四)精简了机构与人员,降低了行政成本。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取消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岗位后,市级机关财务人员由原来的305人减少到152人,既节约了经费开支,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规范了财政管理行为,促进了依法理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使单位的财务审批与会计核算分离,会计岗位与出纳岗位分离,改变了过去财务管理混乱,领导职工互相猜疑告状等现象,维护了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制止了铺张浪费等现象的发生,推进了依法行政。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只有与党建工作相结合,才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是搞好党建和业务工作的关键。基层单位要搞好党建和业务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团结和谐的班子。几年来,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始终讲政治、讲团结、讲正气,顾大局,识大体,从而形成了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领导集体,带领广大职工争创了一流的业绩。

(二)党务与政务相结合是搞好党建工作的重要手段。基层单位的党建工作必须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并将党建工作寓于业务工作之中,才能互相促进,否则,就党建抓党建,就显得空洞而乏味。中心成立初期,支部就紧紧围绕抓党务促政务,以政务促业务,把支部工作寓于业务工作之中,同时将支部工作纳入年度业务工作一并考核,从而使党务和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三)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是搞好党建工作的基础。活跃机关文化生活,广泛开展机关文化建设活动,是呈现中心党员干部健康向上精神风貌的重要形式,是增强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有效手段。中心正是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才获得了省级“青年文明号”和“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同时也使党建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监管意见范文篇4

一、依法做好农村药品的监管

农村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地区,依法加强农村药品监管是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保证条件。我县地处山区,经济和交通欠发达,从近两年的检查情况来看,药品的流通、质量状况不容乐观,监管仍有薄弱环节:药品监管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没有到位,少数涉药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部分药品采购渠道不够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药品监管工作中,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药品管理法》、《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执业医师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药品的监管,依法行政,严格农村药品经营的准入条件,规范农村药品销售行为,依法打击农村中非法药品经营活动,确保农村药品的购销行为与渠道规范,确保农村药品质量,严格控制农村药品价格。

二、多种形式建设农村药品供应网络

为确保农村药品质量可靠和价格合理,保证农民健康,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遵照法律规定,规范药品供应网络的建设。要逐步推行农村卫生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规范农村卫生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渠道。要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网络的建设,遵循市场机制,发展连锁、配送等现代物流方式,积极鼓励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连锁企业向农村基层延伸,扩大连锁门店或服务点在农村的覆盖面,增强对农村用药的配送能力,也可因地制宜,采取委托乡镇卫生院为村卫生室代购药品的方式,并逐步建立面向农村的药品配送中心。要加强对农村卫生医疗机构药品储存条件建设的管理,开展规范药房建设工作。购进药品要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不符合规定的不得购进。储藏药品要符合条件,保证储运过程中的药品质量。购销药品必须要有真实、完整的购销记录,确保农村卫生医疗机构采购药品行为规范、渠道合法。

三、进一步规范农村用药

规范农村用药,是实现农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和方便的重要保障。要把规范农村用药与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切实规范农村卫生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要按照《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执行由省卫生行政部门会同药品监管部门制定的个体诊所等医疗机构配备的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目录、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规定的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制度。

乡村医疗机构开具处方必须使用药品的法定名称,并严格按处方管理制度验、配。要积极利用现有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发挥农村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在农村药品供应中的作用。有条件的乡镇也可以通过试点探索农民持定点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外配药品的做法,保证农民能够方便得到质优、价廉的药品。

四、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秩序

药品监管部门要调动社会积极性,健全农村药品质量监督体系,认真总结推广设立药品质量监督乡镇协管员、村信息员形成乡村药品质量监督网络的经验,建立健全农村药品监督网络。

药品监管部门要在推行药品快速鉴别方法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药品的质量抽验;要加强对农村药品经营环节的监督检查,对没有依法获得药品经营许可从事药品销售活动的,要坚决打击;加强对农村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药品储存条件和储存情况的检查,继续加强对过期失效药品、兽药当人药使用清查的力度;要加强对农村药品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药品购销渠道的日常检查,确保农村药品购销渠道规范合法;要严厉打击农村中制售假劣药品行为,加强对农村集贸市场销售中药材的管理,严禁在农村集贸市场销售中药材以外的药品;严禁将受国家保护的濒危动、植物品种作为中药材进入集贸市场销售。

卫生、药品监管和工商部门要加强对在农村中进行的医疗、药品广告宣传行为的检查。工商部门对违法进行广告宣传的,要依法及时予以查处。

物价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药品价格的监督,严禁违反规定层层加价销售,损害农民利益。

各有关部门要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做好农村药品的监督管理工作,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依法予以查处。

监管意见范文篇5

根据保监会的《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试行)》,其对保险集团的概念作出了如下界定:“保险集团是指保险集团公司及受其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合,该企业集合中除保险集团公司外,有两家或多家子公司为保险公司且保险业务为该企业集合的主要业务。”目前我国已有多家保险公司开始尝试保险集团的经营方式,保险集团化初现雏形。保险集团式经营因其规模上和范围上的优势能够广泛地开展业务并降低服务成本来获取利润而大受欢迎,但潜藏的各种经营风险也不容忽视,诸如风险传递、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利益冲突风险等问题,其足以威胁到整个集团的运营安全。因此,在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之下,在保险集团普遍建立将是未来主流的情况下,如何化解经营风险以使保险集团的优势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是一个需要我们积极思考的课题。

二、对保险集团监管的限制

1.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限制世界上已有多国实行了混业经营,而我国也出现了保险集团的经营模式,但摆在面前的事实是在法律层面上我国仍旧处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限制之下。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保险业和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据此,我国保险集团的经营地位并没有得到正式的法律认同。

2.统一监管法律缺失在分业监管的条件下,各个监管部门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制定所属行业应遵循的法律法规,不能做到完整地衔接,涵盖不到的部分就可能成为集团逃避法律的漏洞。而《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试行)》,虽然在现阶段已经算得上是比较全面的监管办法,但是在法律层级上只不过属于规范性文件,实施起来缺乏权威性。

3.监管水平的局限在技术手段方面,保险集团风险的复杂性远超过普通的保险公司,而且风险还会在集团内部相互传递,我国关于风险防范的措施尚不健全,风险的事前预防环节还很薄弱。在人员配备方面,保险集团内部涵盖多行业的子公司,为了更好的执行监管职责,监管人员也应具备各个行业的专业常识,因此急需提升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或引进复合型人才。

三、对保险集团监管的建议

1.建立健全保险集团监管法律法规现阶段我国应当先将《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试行)》进行内容上的扩充和细化,并上升为法律文件,保证监管的立法先行。同时应推出与保险集团监管相关的配套法规,对保险集团的监管做出全面的规定,还可以补充监管细则,提升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金融业其他监管机构也应该对各自的监管法律法规进行升级和完善,对于各个行业之间的监管法律法规存在的冲突要以书面的形式做出解释说明、提出处理办法,并对那些已经不符合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进行清理,最后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公布统一的金融监管法律,构建完整且完善的法律监管框架。

2.以防范保险集团经营风险为监管核心保险集团的经营面临着复杂的风险问题,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是监管工作的重心。为了能够及时地发现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控制,首先需要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由各个监管机构共同选定统一的预警指标,然后按照监管机构的层级进行分级监测,对整个金融行业内的风险进行监控,收集风险信息并通知给各个金融机构。保险集团不仅需要面对多样化的经营风险,还需要时刻警惕可能引起风险扩大化的风险传递。为了有效限制保险集团内部风险的相互传递,可以选择在保险集团内部建立起风险“防火墙”。然而,我国对于“防火墙”的设立还很陌生,具体标准的设定也很难把握。如果设置得过松,“防火墙”就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相反设定得过紧又会削弱保险集团协同优势的发挥,所以现阶段的目标是松紧适度,但在没有完全定论之前可以适当地从紧。

监管意见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种子法》,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推进我县种子管理体制改革,达到政企分开,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完善法制,强化监管,规范种子市场秩序,维护广大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工作重点

1、实行政企彻底分开。政企彻底分开,是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各有关部门在实施过程中,目标要明确,工作要细化,态度要坚决,不留死角。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种子企业,必须完成政企脱钩任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和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种子生产经营机构不得参与和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剥离出去的种子生产经营机构,依照有关规定移交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管理。事业单位性质的种子生产经营机构,应当剥离经营职能,整体转化为种子技术推广服务单位或与种子管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并,不再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年6月初前,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种子企业,必须完成政企脱钩任务。

2、全面推进企业改制。种子企业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政企分开后,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和本地国有企业改制的有关规定,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情况下,通过产权转让、股份改造、兼并、破产、出售等多种形式,加快改制重组。在改制过程中,要做好劳动关系处理工作,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种子企业依法出售自有产权公房、建筑物、土地等收入,应优先用于安置职工和缴纳社会保险费。

3、完善种子管理体制。设立独立的种子管理站,强化其职能。种子管理机构的职能是:贯彻执行有关农作物种子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拟订并组织实施农作物种子发展规划;负责农作物种质资源及农作物新品种的保护和管理;办理蔬菜种子经营许可证;组织农作物品种的选育、引进、试验、登记及推广应用;负责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管理,监督检查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活动,查处违法生产和经营农作种子的行为;农作物种子管理的其他工作。同时,为进一步规范种子市场监管,必须明确种子管理站在种子执法中的主体地位。年5月底前,要将种子执法权统一划归种子管理站。对目前没有办公场所和办公条件差、基本设施落后的种子管理站,农业主管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帮助解决,保证种子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在种子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得平调原有种子管理机构的资产。物价、财政部门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种子管理的有关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合理核定。

4、强化种子市场监管。种子管理站要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切实加强对种子企业的经常性监督;严格商品种子管理,商品种子要符合品种审定、新品种保护、质量要求、加工包装、标签标注等有关规定。实行品种退出机制,发现经审定的品种已不适合农业生产需要或有难以克服缺点的,要及时退出,逐步建立“缺陷种子召回制度”,发现销售的种子有问题的,要及时更换。农业、工商、公安等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依法加大打击力度,及时查处生产销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加强种子质量市场监督抽查力度,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三、实施步骤与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兼办公室主任。

2、加强宣传力度。要把国务院办公厅《意见》和省、市政府《实施意见》精神传达贯彻到农业管理部门、技术人员和全体种子企业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3、加快改革步伐。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意见》和省、市政府《实施意见》的统一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精密部署,认真实施,具体实施步骤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监管意见范文篇7

一、增强监管意识。加强环境监管,是环保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环境监察人员的神圣使命和重要职责,也是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殷切希望,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深切期盼。*的污染源能否监管到位,环境是否安全,不仅是对我们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检验,也直接关系到我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因此,要求每一个中队都要从最近发生的小造纸污染反弹事件中吸取教训,以此为鉴,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到加强环境监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真按照局领导的要求,把加强环境监管作为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坚决克服麻痹松懈、疏忽大意的思想,制定详实的计划,采取有力的措施,确保监管到位。

二、转变监管思路。环境监察的工作内容涉及“三查二调一收费”,排污收费、行政处罚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后应努力走出以罚代管、重费轻管的怪圈,走罚管并重、以管为主的轨道。近期,一是做好整治企业违法排污专项行动工作,首先要抓住废品市场取缔、脱水行业整治、第一批非法废油加工企业关闭等重点,做好列入今年专项行动整治企业督查,同时,结合对全市“十五小”企业关停取缔大检查,做好2005年以来泰州市和我市两级挂牌督办案件的“回头看”工作,逐家过堂,仔细复查,杜绝反弹,巩固专项整治成果;二是做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是完成泰州市挂牌督办的4家水厂的综合整治工作,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的水;三是做好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化重点行业领域环境安全整治,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环境权益;四是做好群众反应强烈环境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特别是处理好兴环委[20*]1号列出的10个具体环境问题,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三、突出监管重点。*地广、人多、企业小,环境监管对象复杂、难度较大,需要解决的环境矛盾又越来越多,面对这种情况,要学会分析,做好排查,着眼于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重点、抓难点、抓热点,对污染源实行分类管理,进行定期监察(名单见附件一)。各中队应对辖区内一类重点污染源及其污染防治设施的现场环境监察每月不少于2次,其中暗访不少于1次,对二类一般污染源及其污染防治设施的现场环境监察每月不少于1次,对三类已发放排污许可证,进行排污申报,但确实基本无废水和废气产生的企业每年现场监察不少于1次。对建设项目“三同时”、限期治理项目现场环境监察每月不少于1次,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对依法取缔、关闭的“十五小”企业和新“五小”企业每月现场监察不少于1次,严防死灰复燃;对群众举报的污染源及时进行现场环境监察,提高办案的时效性。同时,根据实际需要,结合省、市的执法检查、专项行动,对污染严重的区域行业、重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专项监察,根据领导批示、新闻媒体报导等,对具体污染事件进行专案监察。

四、保障监管精力。目前,环境监察要做的工作很多,压力很大,既有排污费征收、行政处罚等经济指标,也有环保专项行动、信访查处等行政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弹好钢琴,统筹兼顾,做好内部分工,合理安排时间,各中队正常都要保证不少于50%的工作精力用于开展环境监察监管,确保对污染源的监管时间、监管力度、监管效果三到位。

五、规范监管程序。环境监管是行政执法的一种形式,依法行政具体到环境监管上,就是要求我们在开展环境监管时一定要注重程序、规范操作。今后,现场环境监察时,要求必须2人以上,出示证件后进入企业并说明检查事项,在现场进行实地勘验查询后,要当场做好取证、询问笔录,填好现场环境监察报告单,写明违法事实,提出处理意见,履行告知制度,要求被监察企业和有关乡镇负责人签字,并备份留企业以便及时按照监察意见进行整改,同时便于上级部门日后开展稽查和检查。需要立案的要及时按法律程序处理,对于复杂疑难或把握不准的案件,要及时向挂钩局长直至局长汇报。现场监察时,不能只坐在企业办公室听汇报,要深入现场,实地检查企业生产及治污状况,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和运行记录,并走访现场操作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力求全面、客观地掌握企业近期的生产和环保活动的情况。

监管意见范文篇8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严肃基金纪律的意见社会保险基金和就业再就业资金(以下简称社会保险基金)是劳动保障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管好用好社会保险基金,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基金管理和监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规范基金管理、防止基金流失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基金规模大、运行环节多、法规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监管能力薄弱以及一些单位和个人法纪观念淡薄等原因,违规违纪问题依然存在,挤占挪用基金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近期个别省市发生的基金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更加暴露了在基金管理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严肃基金纪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对干部职工遵守基金法规政策的教育。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在基金管理和经办机构深入开展遵纪守法特别是遵守基金法规政策的教育,并作为廉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要形成学习相关法规、政策、纪律的制度,经常运用维护基金安全的正面典型进行示范教育,利用违反基金纪律的案件进行警示教育,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严格执行基金法规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法纪观念,牢固树立基金是社会保障的生命线、基金纪律是“高压线”的意识,自觉执行各项基金法规政策,遵守基金纪律,维护基金安全。

二、严格执行基金法规政策。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使用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规定性和严肃性,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关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的各项法规政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变通。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基金管理和经办机构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会计制度,确保基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贪污、截留、挤占挪用、公款私存和违规投资运营。

三、建立健全决策、运营、监督相互制衡的体制机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认真查找在基金监管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结合工作实践和基金违纪违法案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认真研究加强基金监管、维护基金安全的措施,进一步完善法规政策,着力建立健全决策、运营、监督相互制衡的管理体制和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内部制约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控体系,全方位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督,从源头上防止基金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使用要严格执行民主决策制度,在基金征缴、管理、分配、拨付等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要坚持集体讨论、公开透明,坚决禁止个人独断专行,暗箱操作,不准将基金用于违规投资或各种形式的挤占挪用。涉及基金管理使用的重大问题要同时向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现行法规政策未作明确规定的事项要向具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请示,经批准后才可实施。

四、加强基金监督检查。加强基金监督检查是严肃基金纪律的重要措施,具有基金监督职能的部门和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监督合力。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认真履行主管部门的职责,健全监督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加强监督检查,并积极协助财政、审计等部门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监督,发挥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和企业职工等方面的社会监督作用。基金监督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并定期组织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管理使用中的问题,化解基金风险。纪检监察机构要监督检查基金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协助基金监督部门组织基金专项检查,查处基金违纪违法案件。

五、严肃查处基金违规违纪案件。各级基金监督部门和纪检监察机构要坚持原则,对基金违规违纪案件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禁有案不查,瞒案不报。基金监督部门要认真受理群众投诉和举报,经常组织监督检查。对群众反映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组织调查,构成违纪的要移交纪检监察机构处理。纪检监察机构要认真查处基金管理中的违纪案件,严肃追究违纪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发生违纪案件的劳动保障部门要对基金违纪违法案件举一反三,对干部职工进行警示教育,认真剖析发案原因,查找在管理、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加以整改。查办案件的情况要按照劳动保障部的要求统计上报。

六、建立健全基金管理责任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明确领导班子以及基金管理和经办机构在基金监管中承担的责任,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直接领导责任,基金管理和经办机构各负其责,经办人员各司其职,基金监督部门和纪检监察机构负监督责任。对责任制落实情况要加强检查考核,哪个部门和人员发生问题,都要严肃追究其责任。基金经办人员发现威胁基金安全的行为要及时报告,因知情不报造成基金损失的也要承担相应责任。

监管意见范文篇9

一、效劳规范

(一)管道燃气运营企业必需包管所供给燃气的气质、压力、加臭量等目标契合国度现行规范,对用户实行遍及效劳义务,与用户签署供气合同,按商定的工夫、方法供气。对用户用气及拆、改、迁燃气设备请求应实时受理,不克不及受理的,须向用户阐明来由。

(二)管道燃气运营企业要严厉执行物价部分同意的收费规范,不得私自涨价。燃气费收缴应抄表到户。

(三)管道燃气运营企业不得私自中止供气。对过期未缴气费的用户,须以发送缴费告诉单独式提示缴费;对拖欠气费一个月以上,且书面催缴3次以上(含3次)仍不缴费的,经市建委同意,并提早24小时书面告诉用户后方可中止供给。

(四)管道燃气运营企业须在媒体开拓专栏宣传用气常识和留意事项等,实行向用户平安用气奉告和宣传的义务,向用户发放平安用气知识手册,按期对用户燃气设备进行平安反省;设置24小时效劳、抢险值班德律风,实时受理燃气投诉事情。

(五)管道燃气运营企业对可预见性停气和降压供气,须报经市建委同意,并提早24小时布告;对不成预见性停气和降压供气,须在半小时内抵达现场进行措置,还申报市建委并奉告用户;恢复供气时,要进行具体反省并事前有用告诉用户。

(六)管道燃气运营企业应实时向市建委报送用户开展状况、燃气设备建立状况;对市建委交办和当局其他部分转办的投诉,必需在规则工夫内办结。

(七)管道燃气运营企业须树立企业网站(网页),展开网上营业受理、营业征询、气费查询、效劳投诉等营业。

二、监视治理

(八)市建委是管道燃气行业的监管责任部分,公用事业监管中间详细担任管道燃气行业的日常监管。

(九)公用事业监管中间要实行监管职责,设立投诉德律风,受理燃气行业的来访、投诉等;监视燃气供给质量与效劳质量及价钱、收费等。

(十)公用事业监管中间要依照审核规范,对管道燃气运营企业进行年度反省审核,审核执行百分制,得分90分以上的,进行传递表彰并授予标准效劳企业标兵称号,得分80分以上的,发放标准效劳达标企业证书,得分低于70分的,进行传递批判,作废省市年度进步前辈单元评选资历。

(十一)公用事业监管中间要自动深化管道燃气用户小区、用气贸易企业,实时发现宽和决燃气供给与效劳中呈现的问题;问题触及其他部分时,应全力协调停决,不克不及实时处理的须向用户阐明缘由。

(十二)公用事业监管中间要与管道燃气运营企业签署供给保证和效劳规范的和谈,商定平安正常供给、知足遍及效劳、用户称心度等内容;从寓居200户以上的小区延聘5—8名社会监视员参加效劳质量监视,寻求用户对燃气供给和效劳的定见和要求;每年度对效劳质量状况进行一次群众称心度查询,对不克不及到达和谈商定要求,群众称心度低于60%,监管部分责令整改又拒不整改的,在媒体上为不诚信企业,作为运营答应的主要根据。

(十三)市建委接纳明察暗访等多种方法,对管道燃气运营企业和监管人员执行监视。

(十四)管道燃气运营企业应依照监管内容要求,填制响应的出产运营报表,并依照规则上报。

(十五)管道燃气运营企业在出产运营进程中呈现非正常状况时,应以专题申报方式实时上报市建委,市建委会同相关部分进行协谐和处理。

三、罚则

(十六)管道燃气运营企业供给气质和压力不契合国度规则规范,未平安不变供气以及未经同意私自停气的,由市建委赐与正告和责令其限日矫正,还处以1万元—3万元罚款。

未经同意私自中止一个房屋区20%以上用户供气的,由市建委处以3万元罚款,归入企业信誉不良记载,并在媒体上。

(十七)管道运营燃气企业不按同意的价钱执行,私自进步价钱的,由价钱主管部分依法处置。

监管意见范文篇10

充分发挥商标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为地方经济跨越发展作出贡献。

(一)增长商标注册数量。

1、加强帮助引导。各单位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加强对各市场主体商标申请注册情况的了解,切实掌握本辖区内企业的商标状况;利用年检、巡查、培训等契机,下发《企业商标情况调查表》,及时掌握企业的商标拥有情况;与个私、企业注册登记部门联系,对新设立的企业发放《商标申请注册建议卡》,主动与商标机构共同分析本地区商标发展现状,确定为企业注册商标提供服务工作重点。通过商标注册的宣传、引导、帮扶和跟踪服务,使全市国内注册商标总量与我市总体经济规模相适应,确保实现新增国内注册商标1450件以上。

2、加强商标国际注册,大力培育国际品牌。积极引导定牌加工企业和出口企业开展商标的国内、国际注册工作,为企业实施品牌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以外向型出口企业为主体,运用培育指导、宣传引导、政策调动等手段,大力推进全市企业自主国际品牌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国际注册商标20件以上,农副产品商标50件以上,自主商标拥有率达到50%。

3、以地理标志和涉农商标为抓手,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引导、动员有条件的企业及其他组织,积极申请注册农副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以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注册和农产品商标规范使用为突破口,大力发挥商标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帮助扬中河豚等注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2件以上。组织一次地理标志及农副产品商标展览会,全面展示我市“商标富农”工作成果,扩大特色农副产品的影响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提高商标品牌质量。

制定切合实际的高知名度商标培育计划。强化对高知名度商标争创工作的引导与宣传,提高企业争创意识和积极性,增强企业对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帮助企业掌握标准,熟悉程序,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1.开展市知名商标的认定工作,认定市知名商标60件以上,为驰著商标发展梯队奠定基础。

2.进一步做好驰、著名商标的培育和申报工作,力争新认定著名商标件12以上,驰名商标2件以上。

3.打造企业注册商标和企业字号相同高知名度企业群体,推进品牌高端化发展。指导企业大力整合管理、文化、营销和创新等资源,力争形成一批企业商标和字号相同企业群体,丰富商标内涵,增加商标附加值,提升企业商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发放商标注册建议卡,在企业登记注册时引导一批;二是坚持创建与规范并举,在争创驰著知名商标企业中规范一批;三是提升品牌影响力,在品牌培育基地骨干企业中示范一批。

(三)扩大优势产业品牌效应。

1.大力促进传统产业升级。重点围绕制醋、家纺、眼镜、工程电器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提供品牌发展工作的服务和扶持,实行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实现品牌化发展。指导丹阳眼镜注册集体商标,香醋申报驰名商标。

2.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以加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自主品牌建设为重点,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发展新优势。加大新兴产业商标注册情况的调研,着力提高自主品牌的拥有量,切实增强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

3.推进服务业品牌发展。围绕加快推进研发设计、大型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服务业品牌,提高服务业整体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指导1家规模型生活服务业企业开展品牌连锁经营,帮助1家先进技术型生产服务业企业实施商标战略;认定服务业市知名商标3件。

4.加快品牌培育基地建设,提高对地方经济贡献度。加强对品牌培育基地的服务扶持,会同相关部门落实政府采购、税收优惠、土地供给、质押融资、通关便利等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健全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工作指导机构,支持基地企业组建专业行业协会,开展品牌培育基地形象宣传展示,提高品牌培育基地的综合竞争力。积极开展省级品牌培育基地示范基地创建活动,总结品牌培育基地建设经验,探讨品牌培育基地发展路径。加强对新申请市级基地的确认和省级基地指导工作,2013年确认市级品牌培育基地4家,力争1家以上通过省级品牌培育基地认定。

5.扎实开展商标权质押融资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商标质押贷款操作程序和规则,商标作为无形资产在企业融资和生产经营中资本化运作中的作用。各单位要在本辖区内通过全面摸底,认真筛选有融资需求的高知名度商标企业,并主动与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协调,帮助企业与金融机构形成对接,实现融资和盘活企业无形资产价值。

二、加强保护,严格规范,着力营造实施商标战略良好环境

1.扎实开展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2013年1月至3月,继续坚持集中整治与日常规范相结合、整改与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相结合、经营者自律和加强执法检查相结合,行政执法和行政指导相结合,重点加大对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企业商标和涉外商标的保护力度,加大对商标印制企业和互联网上商标使用行为的监管和检查力度,完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要主动与公安、司法部门积极配合,形成执法力量的有机整合,并通过多种媒体及有效形式,加大对商标假冒和侵权案件的曝光力度,或组织相关企业采取以案说法的形式,进一步增强企业商标专用权保护意识,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2.突出保护重点,开展重点商标保护行动。建立重点保护名录,推行重点保护机制。各单位要结合本地区被侵权严重的商标和省、市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内企业维权需求,筛选一批重点保护商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加大对驰著名商标、涉外商标、对涉农商标、地理标志、食品类商标的保护,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以及情节严重等商标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3.扎实开展商标专项整治工作。利用日常巡查监管、经济户口管理等手段,注重行政管理和行政指导的有机结合,加强对企业商标使用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对企业尤其是高知名度商标企业商标使用情况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企业商标使用管理中的失当行为,查处违法行为,提高我市企业商标使用规范化水平。

三、加强宣传,注重服务,提高全社会对实施商标战略的认同感

1.突出宣传主题,强化宣传效果。围绕“实施商标战略,服务科学发展”主题,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时机,开展商标战略宣传咨询活动。深入企业、社区和公共场所,普及商标知识,弘扬以尊重和保护商标专用权为荣的道德观念,引导广大消费者树立尊重品牌、爱护品牌的意识。

2.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主管部门负责、新闻媒体支持、企业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商标战略宣传工作体系。依托省局《商标通讯》、《商标与品牌经济》和电视台《工商在线--品牌之窗》等平台,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开辟专栏、讲座等多种手段及有效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促进全社会商标战略意识的显著提升。

3.结合走访服务,强化宣传推动。各直属局、分局积极发挥牵头作用,推动建立有利于商标战略实施的体制机制。一是要推动当地政府尽快建立和完善商标战略实施意见。已经出台意见的政府要根据市人民政府出台的意见,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完善和推进工作,其他要力争上半年出台意见。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使政府商标战略在每个乡(镇)、街道得到切实落实。市局将开展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乡(镇)和示范企业认定工作,积极推选优秀对象参加省局开展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县(市、区)和示范企业认定。二是加强对企业商标战略的宣传,利用知、著名商标企业走访、回访等时机,重点宣传品牌发展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和现实意义,着力增强创立自主品牌的信心。

4.注重典型引路,增强运用水平。挖掘和培育商标战略实施工作的先进典型,依托市级媒体和网站等多种形式,对全市高知名度商标进行广泛而有影响的系列集中宣传展示活动,力求形成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并计划在年底与新闻媒体一起,通过网上投票、报纸投票等方式,在全市组织一次“我最喜爱的商标品牌”评选活动,指导高知名度商标企业的商标战略实施,加强知名品牌的宣传,提高自主品牌的创意,切实提高其运用水平。

5.发挥商标协会职能,提升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内涵。加强商标协会组织建设,完善各项制度,开展服务会员活动。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规模以上企业或有影响、有特色的行业进行商标情况的专题调研,帮助建立、完善企业内部商标管理机构,制定中长期商标发展规划。加强对企业商标申请注册、使用管理和争创高知名度商标的服务指导,切实体现协会的服务功能。积极组织会员参加省局商标知识竞赛活动,激发社会公众关注商标的热情。下半年,市局计划与市商标民营经济协会共同举办品牌经济发展论坛,邀请品牌知名学者讲课,相关政府和企业介绍实施商标战略的成功经验,提升商标战略的认知水平,为提高企业实施商标战略运用水平奠定基础。

四.加强培训,夯实基础,着力提高商标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以争创“红盾品牌培育示范岗”的目标,加大对商标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商标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夯实商标管理工作基础,进一步适应服务发展和商标监管的实际需求。

1.组织系统市(县)商标管理工作人员培训,提高指导基层企业加强商标工作水平。重点围绕商标监管人员学习能力、指导能力和自律能力,着力提高基层人员商标日常监管和指导服务的综合能力,努力培养一批懂业务,会服务,能办案的商标人才队伍。

2.执法办案专题培训。组织市局及县(区)局监管和办案人员,围绕商标执法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案件定性、法律条款运用等进行商标办案,培养一批商标办案的行家里手具或有较高办案能力的骨干力量。

3.提高商标创意和服务水平。组织商标机构负责人及业务骨干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和交流。建立诚信管理制度,规范商标行为,学习新颁布的商标法规,培养商标人才,提高服务水平。

4.企业商标管理人员及品牌管理师培训。通过学习交流、集中座谈、工作研讨等形式的活动开展,着力提升企业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鼓励已经培训过的品牌管理师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其在推进本单位实施商标战略,打造自主品牌工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