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01:28:07

互动范文篇1

其二,参与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确立,通过对重难点的讨论和对不同意见的分析,学生主动向教师进行即时反馈,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实现多向互动。这一过程是由“我要学”向“我会学”的转化。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在出示四幅图后,让学生自主观察,想象的基础上,根据图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1、一年四季,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在同学自由讨论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有的说,春天花儿开了,是最美的季节。有的说,夏天我们可以到小溪里洗澡,还可以到小溪里捉小鱼,我喜欢夏天。也有的说,秋天最美,秋天桔子成熟了,黄黄的桔子挂在枝头上多漂亮。还有的说,冬天最美,冬天下雪了,我们在雪地上,追跑,玩耍,堆雪人,滚雪球……多有趣啊,我喜欢冬天。通过学生的讨论,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三,教师要在学完一课之后带领学生参与回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我会学”向“我学会”转化,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后,师生共同反思:师: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好吗?生:畅所欲言。但是,互动教学课堂不应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课堂,所以需要创造一种“双主”和谐、充分参与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钻教材,了解“学情”,搞好教学设计(即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媒体),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为学生架好从已知迈向新知的桥梁。创设好基本事实情境,并启发学生感悟基本原理,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机会,留出空间。组织必要的讨论,对重点、难点进行适时点拨。进行学法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和思维活动指向问题求解的过程。设计好练习,指导实践运用,启发创新意识。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

互动教学中师生、生生交互作用发展过程分三阶段:启动阶段(发动—萌动);联动阶段(调动—主动);能动阶段(助动—自动)。学生在教学互动中行为状态分为七个环节:引发、投入、耦联、加速、深入、强化、拓展。互动发展分为七个过程:准备互动——开始互动——初步互动——充分互动——深化互动——内联互动——发展互动。各阶段、各环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及其与认识过程的对应关系如下:

准备互动——引发:学生开课后即不同程度地被引发互动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目标,产生求知兴趣,进入学习角色,感兴趣,开始引起内在兴奋复习旧知。

开始互动——投入: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推入准运转状态架设桥梁,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唤起学习愿望,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产生问题,引发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从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感受新知。

初步互动——耦联: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外化为互动学习的运行,提出学习提纲,教师指导学法,组织学生自学,运用学法,了解、摄入学习内容,质疑问难,兴奋趋于明显热烈——理解知识。充分互动——加速: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在相应的层次上达到与环境互动的最大频率,以疑难为线索进行比较、分析、组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在讨论中畅所欲言,

主动思考,多向交流,理解、消化知识,情绪高涨,外在兴奋达到最高点——消化知识。

深化互动——深入:形式上暂时降低互动频率,以巩固、内化获得,为更具创造性互动作准备。以反复训练为手段,进行评价反馈,把新知识综合为完整的体系,加深理解,加强练习,矫正错误,把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巩固知识,从外在兴奋再转化为强烈的内在兴奋——巩固知识。

内联互动——强化:学生各自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内在能动式的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现、联想,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有深度的交流。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异同,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出现多向交互活动的冲动,情绪强烈,再一次外在化——掌握知识。

互动范文篇2

游戏

⒈抛绣球(分钟)

准备:提供个小筐(小筐包装的漂亮一点),个气球

游戏规则:一局六名选手,两人一组,一人背筐,一人投球。背筐者努力接住来自投手的球,最后以接球的多少决定最后的胜负。此游戏主要考察两人的配合能力,看谁最后满载而归。

两人一组,一人背筐,一人投球。背筐者想尽办法接住球。接球多的一组获胜。

共三组,每组两人

⒉幸运之星演绎大餐(分钟)原创:

准备:五个各色的气球结花或是呢绒绸结花,共两朵花。每桌出一人站一排传花。

游戏规则:电声乐队有节奏的击鼓,观众传花。鼓点落后,花落谁手,谁出节目。出节目者均有奖品赠送。

⒊夫妻双双把家还(分钟)

准备:十个气球游戏规则:我们邀请十组夫妻选手上台,手手相联,背背相对,齐心协力把夹在背上的气球,从起点运到终点,以用时最少者获胜。让我们看看谁是最默契的夫妻拍档。

手挽手,背靠背从起点到终点运球,比速度。

幸运大抽奖

同时在我们晚会的进行中,我们会有很多的抽奖活动贯穿其中,更多惊喜等着您,相信这个温馨的圣诞之夜会同样有一份好运伴随您。

从始至终贯穿抽奖活动(由主持人掌握)

从三等奖到一等奖

准备:不透明抽奖箱,兵乓球个(用粗笔写号),抽奖号(一式两份,入场观众人手一张),礼仪工作人员,协调抽奖嘉宾。

圣诞老人激情祝福送礼

解说词由主持人做

游戏规则:原创:

女:这么热闹浪漫的圣诞怎么会缺少我们可爱勤劳的圣诞老人呢,如果他经过了您的身边,请无须讶异,尽情接受他给您的满载着美好祝福的圣诞馈赠吧!

男:让我们把祝福珍藏在心中,让我们把礼物紧握在手中,让我们亲身感受圣诞给您带来的这非同凡响的一刻

女:因为相聚,让我们分享了这快乐的时光,因为浪漫的圣诞让我们承载无尽的祝福。愿圣诞老人把我们今晚许下的所有心愿一一实现。

互动范文篇3

关键词:合作、互动学习、学习小组、英语教学

合作互动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于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的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互动学习是以合作互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所以,它重点强调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主体互动合作,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即多维互动,但也不否定其它形式的学习。因此,然小学英语教学中作了一定的尝试。

一、合作互动学习小组划分的科学性

英语学习是一个合作互动学习的过程。孩子所接受的社交活动的质量和数量将会极大的影响他本身成长发展的速度。因此,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应具有合理性、科学性,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的需要。

1、合作互动学习小组划分的原则

合作到动学习小组的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无论是小组成员多少,都应力求在学业成绩、性别、性格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和代表性,要每个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并在新学期树立自己努力的目标。

2、合作互动学习小组划分的形式

第一种:也是较常用的一种,同桌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其优点是随机进行,轻巧便于操作。第二种:四人小组。可由前后位四人组成,也可由相邻两对同桌组成。这种形式同样利于操作,尤其适用链锁问答,对句式的巩固操练有实效性。第三种:以桌子的一竖行分为一组。这种形式在单词复习中更具挑战性、复杂性。如拼单词student,由S1、S2、S3、S4……这种座位次序传换的形式,每人拼一个字母,并且要求不停顿、不重复、无错误,这就无形中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自己熟拼单词,才会灵活顺接。使学生的兴奋点、注意力得到极大的激发。第四种:竞争学习也是合作互动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无论小组、横排、竖排、同桌、四人、或随机叫排、叫组等综合形式的运用,都会收到学生的积极参与、兴趣高涨的良好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各种分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二、合作互动学习的全体性

在合作互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既要让尖子生更尖,也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尽管老师采用了多种形式、多种方式组织教学,班级中也难免有个别学生因为智力、习惯、家庭等原因使他们成为学困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谈心、家访、学生之间“一帮一”活动等形式,引导这些学生跟上教学进程。小学生好动,学习兴趣不持久,难免课上有人溜号,开小差。在课上既顾全大局,但又不能不照顾溜号学生。所以,我常发的指令有:2by2、4by4、rowbyrow、RowOne/Two/Three……GroupA/B/C……即使学生甲溜号,一听到2by2指令,同桌乙马上会拉起他的手,或提醒他注意,随时准备两人齐答问题。课上还要注意纪律、学生精神状态的随时总结,分组竞赛、游戏教学时,做到课堂气氛活而在序、热烈而紧张。

三、合作到期动学习的趣味性

英国语言学家们认为,英语教学中“趣味性”问题是头等重要的问题,它是英语学习变得容易的前提。“趣味性”互动活动能使英语课生动、活泼,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趣味性”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许多,如歌曲、表演、猜谜、画画、说唱、竞赛等。这些都是儿童学习中喜闻乐见的学习互动形式。其中节奏与体态教学更不能忽视。如同桌可配合拍手打节奏,体现节奏与体态语教学的优势。如三年级第二册学生用书中,“long、short、big、small”chat中,我通过体态语,让学生形象表现出long、short、big、small……等词,同桌互相合作,表演各词的动作。正因为合作交流的作用,学生兴趣很浓。

四、合作互动学习的创造性

在合作互动学习中,师生都要发挥其创造性。好的老师,可以将不好的教材变成好教材;不好的老师,可以将好教材变成不好的教材。了就是说,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能力以外,还要创造性的灵活使用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变通、引申及创新。例如,我在教学生数学1—10时,除了多种方法来巩固练习外,还鼓励学生自编“数字韵律操”。边喊边做,学生所编动作千姿百态,课堂气氛也很热烈。在操练过程中,我让学生分别换成……等不同词汇。这样学生能巩固所学词汇。

教材中的情境,我力争较真实再现于课堂并创造新的怀境,如教“What’syouname?Howoldareyou?”时,情境有“小歌手大赛报到处”、“迷路的小孩子与警察”、“结识新朋友”、“医生与生病的孩子”、“自我介绍”等等一些语境,使学生乐于参与,到讲台上锻炼英语表达能力、胆量。生活中点滴能随机运用英语之处,我都不放过,如师生早晚问好、道谢、道别等,学生已经习惯用Hello、Morning、thankyou、Youarewelcone、Seeyou、Goodbye……与我交流。这样就无形中发展学生运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但组织课堂上的语境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表演应在学生学赛马对话并对所学内容的意思准确理解、对语音语调及句式基本掌握后才可进行。否则大部分学生会觉得任务太难而降低参与兴趣。

2、表演每小组不宜超过四人。表演前应让各小级操练准备,鼓励其拓展创新对话内容。

3、表演过程中,除要求学生语音语调正确外,还应让学生注意到非语言交流手段如表情、手势、姿态等。

4、对学生语言形式上的错误应在活动结束时及时改正,当然也要注意改正的策略,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五、评价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合作互动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与他人、小组评组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在教学中要灵活的使用。这样,对学生的评价者全面的、合理的。

互动范文篇4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鹿委办〔2008〕11号),落实“双百”结对联系活动,不断拓宽机关党建工作领域,进一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经研究,决定开展机关基层党组织“互联互动”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开展机关基层党组织“互联互动”活动,是贯彻十七大精神,创新组织活动方式,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组织建设和党员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也是实现共建共享的有效途径。开展机关基层党组织“互联互动”活动,有利于密切机关基层党组织之间、党员干部之间及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促进机关基层党建工作相互对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要通过建立健全机关基层党组织互联互动机制,实现党建工作基础更扎实、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更明显、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更突出、机关基层党建资源整合更优化的目的。

二、活动的基本内容

机关基层党组织“互联互动”活动要努力在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扶贫帮困、人才培养、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相互促进,取得实效。

1、组织建设互促。各级党组织要通过机关基层党组织“互联互动”活动,建立党建工作交流平台,健全交流互动机制,联合开展组织活动,共同提高机关党建和农村党建工作的水平。

2、党员教育互动。通过联合开展党员干部学习经验交流会、党员组织生活会、党课教育等形式,以及党员干部结对互访、互学、互助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机关基层党员干部互联互动,更好地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3、扶贫帮困互助。机关党组织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送政策上门、送科技下田、送法律进家、送信息到户等活动,帮助农村党员群众掌握政策、学法用法、脱贫致富、发展生产。要经常开展老党员、困难党员和群众的走访慰问活动,让党员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受教育。

4、干部培养互补。要经常组织机关党员深入农村、接受锻炼,增进他们对“三农”的感情,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艰苦奋斗、创业创新的精神。要积极开展科技交流、技术培训、组织互访等活动,引导和激励农村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建功立业。

5、和谐社会共建。机关单位党组织要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村,帮助农村基层组织强班子、带队伍,理思路、促发展,抓稳定、保平安,帮助农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共同建设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和谐社会。

三、活动的主要方式

区直各单位机关党支部与部分乡镇农村党支部实行结对联系;区直各单位机关党支部中的区管领导干部同时与该村进行结对。

四、开展活动的工作要求

机关单位党组织要把开展机关基层党组织“互联互动”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取得实效。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单位要把开展机关基层党组织“互联互动”活动,列入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落实工作责任。各党组织负责人要切实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具体抓好落实,推进“互联互动”活动顺利开展。

互动范文篇5

1977年,瓦伦•史密斯(ValeneL.Smith)出版了《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一书。作为旅游人类学的先锋之作,该书确定了“主客关系”这一旅游人类学的核心主题。2001年,史密斯和布伦特(Brent)编辑出版了主客关系研究领域的第二部力作《HostsandGuestsRevisi-ted:TourismIssuesofthe21stCentury》。随后,许多学者对这一研究主题进行了聚焦。Aramberri指出,①在旅游研究中存在三种主要的研究领域,即主客关系领域、②旅游作为非寻常行为的研究③和旅游吸引物的生命周期研究。④Nash特别指出,在所有的人类学研究案例中,研究的中心应该是主客关系。⑤并且Pearce认为,对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关系的研究是个涵盖面广、极富挑战性且越来越有价值的学术领域。⑥正是基于这些认识,McNaughton指出,旅游研究的焦点应实现一个重要转变,即由过去关注旅游和游客本身,转变到关注当地居民(主人)、旅游影响和主客互动上面来。⑦研究表明,民族旅游作为旅游现象的一种,其核心问题是民族旅游中的文化互动,即民族旅游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之间的交往,具体涉及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文化互动。⑧因此,民族旅游中的主客互动应是民族旅游研究的核心。尽管学术界对民族旅游的主客互动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尤其是在民族旅游主客互动的微观过程方面,缺乏系统深入的探讨。

二、民族旅游中主客互动研究述评:基于符号互动论的视角

从目前国内外民族旅游主客互动的相关研究看,学者们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对主客互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正如有学者指出,民族旅游中的主客互动实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互动,并且很大程度上是微观层面的社会互动。那么,根据微观社会学的理论,应重点关注这种人际互动的过程以及这种互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而研究的现实情况是,目前大部分旅游社会学的研究成果都集中在游客和当地居民相互作用的结果上。⑨已有关于主客互动的研究内容多数侧重于从宏观的视角对主客相互影响的结果进行测量,即大量的文献聚焦在主客互动的性质及其结果上面。在民族旅游的研究中也同样存在这样的倾向。①学者们对主客互动结果的研究较多,这种结果表现在主客态度、价值观、行为倾向、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变化,或者由于游客的进入而导致民族地区文化商品化、文化包装、文化瓦解、文化复兴、示范效应、社会矛盾和冲突等文化、社会和经济影响的产生。这些研究往往偏向于对主客互动结果的一种宏观测量,而对主客互动的微观过程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即使有一些研究涉及了主客互动的微观层面,如对于互动内容与互动方式的探讨,但也没有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仅仅是一些零散的描述。笔者认为,如果要对民族旅游中主客互动过程进行微观层面的考察,深入探讨主客互动这种现象中互动控制所涉及的主体的角色、地位与权力等问题,符号互动论是一种很好的研究视角。Colton认为,对休闲、娱乐与旅游等相关行为的解释,只有通过符号互动论等社会心理学理论以及整体分析方法才能实现。

布鲁默指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是一种符号互动,人们通过运用符号来解释或确定相互间的意义。符号互动就是一个通过人们对符号意义的相互理解而激发的一个过程,意义构成了人类社会互动的基石。③符号互动论强调主体行为的产生,建立在主体对于符号意义的主观解读基础之上。对于人类行为和事物背后意义的解释,布鲁默强调,在对人类互动行为进行解释时包含了主观的经验,即从行动者的观点来理解事物。在主客互动之前,对于主体来说,客体本身并没有明确的意义,客体的意义是主体在互动中赋予的,甚至可以说,客体是在与主体的符号互动中被创造、被肯定或被否定的。他认为,符号互动论的特征在于强调人类对彼此行动的解释和定义。个人被卷入一个巨大的互动过程之中,在这里他们必须对不断变化的行动进行相互的调适。个体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既要向他人表示自己的所作所为,又要对他人的行动进行解释。④当个体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时候,个体会理所当然地对他人的行动进行意义的解读,而且认为对方对自己也同样如此。⑤而问题恰恰在于,已有的关于民族旅游主客互动方面研究,大都停留于互动现象的表面,比如互动的结果、特征、方式以及互动交换的内容,而没有深入到互动行为背后主体对于客体符号意义的解读,以及基于这种解读基础之上对行为的控制。当然,这里所说的“主体”与“客体”并不对应主客互动中的主人与客人。因为站在主人的立场,与其互动的“客体”就是客人;而站在客人的立场,与其互动的“客体”就是主人。并且在民族旅游中,与主体互动的“客体”不仅仅是主人或客人本身,还可以包括一切外在的物质或符号,比如主人的民族服饰、建筑、手工艺品、传统器具、特色美食以及文化符号(如纳西族的东巴文与东巴图画等),或者客人的潮流服饰、高科技装备(相机、手机、摄影机等)、露营设施、消费方式等。因此,对于主客互动的研究,必须关注主人或客人对于各种“客体”背后的符号意义是如何解读的,以及他们的这种对于意义的解读是如何影响他们对于互动行为的控制。此外,必须引起注意的是,这种“解读”离不开对具体情境的深入分析。这是因为,任何具有意义的符号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才能具有确切的意义。意义因情境而生,行动者根据他处于其中的情境和他的行动方向来选择、检查、重组和改变意义。

也就是说,任何有意义的人际互动,总是在一个复杂且动态的社会情境中设计并实现的。对于外来游客而言,当他进入民族地区旅游后,就意味着某种特定的主客互动的情境就产生了。这个时候他必须对各种符号进行解释,并对情境进行定义,然后才开始行动。⑦为了理解这些符号并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动,游客首先必须对这些复杂的社会情境进行观察和解释。但也有学者指出,对任何情境的理解,首先必须确定的是参与者自身的角色。⑧因此,在民族旅游的主客互动过程中,当地居民和游客在各种境遇(即托马斯所说的“情境”)中的地位以及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对于理解他们的互动行为十分关键。诚然,主客互动不仅涉及某种具体的旅游情境,而且还将涉及互动过程中双方主体的地位、角色与权力等方面。而民族旅游主客互动双方的角色、地位与权力微观层面的问题,恰恰是民族旅游主客互动的内核,即民族旅游主客互动现象背后的更深层次问题。首先,从角色方面来看,在民族旅游的主客互动中,当地的少数民族居民往往视自己为主人,视外来游客为客人。而这种角色感知可能会发生变化。Aramberri指出,随着民族地区旅游的发展,传统的主客角色关系会发生质的变化。事实上,主人不再是主人,而是服务提供商;游客也不再是客人,而是顾客。①不过Pearce认为,尽管主人的直接目的是获取利益,但他们在与游客的接触过程中,仍然要尊重对方、彼此诚信、开放、友好和真诚。②实际上,这种角色认知的变化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主体对于自己行为的控制,这一点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其次,从地位与权力的角度看,在游客互动的过程中,尽管少数民族居民可以控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以及提供的方式,但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落后的、弱势的。这种看法在很多学者那里得到了印证。Li认为,少数民族往往被认为是一个即将消亡的种群(dyingbreed),③他们给外界的印象总是停留在过去,并且是欠发展的。④而游客作为来自异地的汉族,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先进的、强势的。他们在民族地区以消费者的身份出现,⑤他们可以控制自己,如何使用自己所拥有的货币以及如何消磨自己的时间。但现实情况是,有些游客进入民族地区之后,自己的这种“相对优势感”却淡化了,反而觉得自己受东道主的控制。根据符号互动论的观点,个体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可以获得新的自我,这种自我就是库利的“反射的我”或“镜中我”(looking-glassself)。⑥即个体会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而重新认识自我,并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这一观点,要深入研究民族旅游中主客双方对于互动过程的控制,就必须考察双方如何通过从对方那里获得自我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从目前学界的研究来看,这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

三、民族旅游主客互动研究模型的构建

互动范文篇6

1课堂中的互动和灵动

笔者认为,互动就是以社会学理论中的互动理论为基础的,就是将课堂做为一个舞台,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用语言构成这种特定的交往情境,强调这种交往中突出一种双方的主主关系,也就是一种主体间性的关系。互动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进行交往、沟通,在动态的教学中中形成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此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可以调节师生关系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现象,在此过程中可以强化师生与环境的教师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促进教学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灵动是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注意师生中这种主体间性的关系,要设法把学生带入自己的教学中来,让他们能身临其境,和教师平等对话,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对所讲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而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也学到了知识,课堂也因为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而有了活力与灵性。

2课堂中互动和灵动的关系

笔者认为二者相互联系,不可截然分开。互动是灵动的前提,灵动是互动要达到的积极效果。只有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起来,才可以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灵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解剖自己,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从而得到不断的进步。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走出误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灵感,课堂产生灵动的效果。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中互动是必须的,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哪里要设疑,哪里需要举例,哪里应该小组讨论,哪里可以分开辩论,总之,想方设法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让学生主动参加进课堂教学中来,也即完成互动环节,而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有灵动课堂的出现。

例如“笔者曾在一所学校和几位老师同课异构,执教陈从周先生的《开屏》,几堂课迥然不同。在备课时笔者将其定位于一篇情趣盎然的小品文。在教学时,笔者将语言的赏析、作品的价值乃至作者的人格魅力作为重点来品读。就这一点而言,倒是有一位年轻老师和笔者所见相似。但是最后课堂的呈现,以及学生的反应却又不一样了。

为什么?在评课时发现,差异在于,同样的话,前者学生说出来的,后者是老师说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位年轻老师没能想办法让学生去自己思考。比如赏析语言时,笔者有这么一问:既为‘说屏’已经说清了什么是屏、屏的作用、屏的各类、屏的设置,那么就将这些文字组合在一起,不就是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吗?行吗?学生纷纷摇头,说‘不行!’顺水推舟,追问:为什么?学生急切地说,那么多有味的文字,怎么能删?再追问,有味?何以有味?这时就可以要求学生找一字或一词,并用一个字来评价它的味。学生在思维打开之后,极为精到的评价为‘雅’‘趣’‘妙’等等。而那位年轻老师,自己对语言进行了赏析,虽也是类似的这几个字,但听来就截然不同了。”

可见同为课堂互动,但取得的结果却不一样。从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在互动中达到课堂的灵动,教师的教学方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只有让学生能主动去思考的方法,才能在最后把教师想说的话让学生自己讲出来,从而让课堂富有了活力,达到了我们想要的灵动。

互动范文篇7

一、电子政务环境下政民互动的意义

1、电子政务下的政民互动,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力,扩大民众的参与。政府可以借助电子邮件、电子布告栏、领导信箱等新兴的科技方式,与民众建立一个迅速、有效的沟通途径和意见反馈机制,从而实现和扩大公民对政府公务管理的参与。使民众能够通过互联网等方式随时随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参与政府讨论,充分发表自己要求与意见。使民众意愿得到充分尊重、民众要求得到快速回应、民众需求得到最大满足、民众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2.电子政务下的政民互动,有利于促进政务公开,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实现开放政府。政府通过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利用网络平台公开政府信息,加强与民众的信息沟通,实现了行政管理的准确、快捷和互动。民众通过完整享有自身的知情权,能够把自己的利益和意愿反馈到政府部门中,从而体现自己的政治参与权,这种政府与民众的良好互动是政府提供社会服务成败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也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体现。

3.电子政务下的政务互动,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电子政务下的政务互动有效解决了传统沟通方式下的政府与民众信息传递渠道不通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更进一步拓宽政民交流途径,增进了民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加强民众对政府决策的支持,这对政民关系的和谐稳定,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起到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电子政务环境下政民互动的现状

1、电子政务资源共享整合程度较低。虽然部分地区政府都已经建立了大量的电子政务系统,对政府部门开展城市管理、行政办公、市场监管等业务起到了极其重的支撑作用,但政府网站的信息孤岛现象还比较明显,各个部门网站之间、部门网站与门户网站之间,甚至部门内部不同业务处室之间的信息系统“烟囱林立”的现象仍然严重,系统之间不能互通、信息资源无法共享的情况造成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政府业务协同难以开展等不良后果,政府行政效能大受影响。尽管近年来各极政府门户网站都在打造“一站式”的服务,但由于工作协调、业务协同、流程优化等力度不够,网上服务的状况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形式与内容往往不能同步。同时,政府网站中条块整合仍存在一些机制和体制上的障碍,这就造成目前不少政府网站的协调效益非常差,整体优势难以发挥。

2.公众参与保障不到位。地方政府网站公众参与功能实现程度普遍较差,公众无法在政府网站中自由发表意见、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即使能够提交意见建议,用户留言也往往得不到及时回复,互动效果不理想。以上问题,主要是由于很多政府网站缺乏完善的互动交流保障机制造成的,互动渠道的日常管理、维护机制不健全。如果政府网站流于形式、社情民意、沟通渠道不畅,不仅会导致政府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导致群众的诉求无法向上表达,群众的问题无法向上反映,群众的需求无法向上反映。若群众的信件如泥牛入海,或遭遇多个部门间的推诿扯皮,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度就会降低,政府的形象也会受到损害。

3、电子政务总体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同政府部门、区、县级市之间在信息化的投入方面(包括人员、资金等多方面)差异较大,“一把手”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本部门信息化的发展状况。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的单位进入了良性循环,电子政务水平逐步提高;而对信息化不予重视,投入较小的单位电子政务水平则止步不前。电子政务建设当中的“马太效应”已经出现。

三、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实现政民互动的对策

1、优化政府业务流程,以民众需求确定应用项目。规范和优化政府业务流程是对传统的以行政职能为中心的行政流程进行规范和重组,充分考虑民众的需求和满意度。优化后的政府业务流程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面向民众,以民众满意为目标;二是以事务为中心,跨越部门和职能界限。在确定前台应用项目时,首先要调查民众的需求,把民众最关心而且容易实现的、具有示范效应的项目确定为优先开展的在线服务项目,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在后台整合过程中,需要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加拿大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始终遵循为公众服务的宗旨,通过民意调查确定需要建设的在线服务项目,并在此后继续通过民意调查对在线服务项目不断改进和完善。

2、各级政府加强民众互动的运行保障机制。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网络成了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较量的战场,政府的官员要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管理者,就必须积极地关注网络信息,关注网民的意见,积极地与民众进行交流。一是将政民互动常态化,避免流于形式。各极政府要将政民互动作为一个长期的互动机制加以构建,对互动的内容、互动的时间、互动的规则等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稳定下来。二是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指导政民互动的发展。政府要有一支过硬的技术管理团队,专门处理互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根据埃森哲(Accenture)咨询公司对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排名,加拿大、美国、新加坡多年连续占据前几名的位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都有专门的电子政务管理团队。

互动范文篇8

那么,如何才能消除此类不良现象呢?笔者认为,“上下同欲者胜”,应将社区党组织的意志迅速统一到社区居民意志中来,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实现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良性互动。

就理论角度而言——社会学认为,组织与它的公众之间应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公众的共同需求、共同利益或共同问题受到组织决策和行为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公众因此而产生的共同或类似的意见、观点、态度和行为,又对组织的利益和目标具有影响力和制约力。这种良性互动关系,是组织与公众形成有效关系的基础和关键。所以说,在实施社区党建的过程中,党组织也必须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主动寻求居民合作的基础上,与社区居民保持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

就实践角度而言——其一,社区居民有互动需求。近年来,广大社区居民的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公益心日益增强,守望互助的社区意识和社区认同感、归属感也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居民产生了参与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活动的强烈需求。其二,社区党组织有互动需求。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做好社区党建,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执政为民要求的重要体现。但凡事包办的“全能政府”模式已不能适应社区服务的新要求,没有社区群众参与的管理显得缺乏生机与活力,且将社区居民拒于“门”外的做法使得群众意志无法体现,容易脱离群众。所以说,社区党组织也需要寻求与社区居民群众的互动。

如何才能实现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的良性互动呢?**县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预期效果。实践证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构建社区互动新格局。

1、转变观念,奠定互动“基调”

要实现社区党组织与居民之间的良性互动,首先必须要强化社区党组织自身观念的转变,摒弃“官本位”意识,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角色转变为心系群众的“服务者”角色,变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为上下互动的携手合作。要不断完善社区党员干部培训网络,强化对社区党员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培训;不断健全社区党员干部日常学习制度,强化社区党员干部的集中学习;不断提高社区党员干部自学能力,强化平时的自我学习和教育。在社区党员干部中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灌输“民本”思想,使居民群众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真正成为社区党员干部评判自身工作的标准,努力实现居民群众意愿,满足居民群众需求,维护居民群众利益,形成一种关心群众、体贴群众,以群众意愿为中心、以群众力量为依托的社区党建新理念、新风尚,这是实现互动的前提。

2、构建组织,明确互动“身份”

每一个居民个体的意愿和行为是分散的,只有通过合法的组织形式来集中体现,才能形成合力。所以说,必须尽快为社区群众参与互动提供组织条件,以明确“身份”。一是强化自治组织建设。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的基层组织和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坚持政府指导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相结合,逐步形成民主开放的社区组织体系。以**为例,县委组织部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着力强化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等居民自治组织的建设,借助全体居民的力量开展面向社区老弱病残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仅去年一年,各社区就为****人办理了下岗失业优惠证,为***多人介绍就业,为***户低保对象解决了温饱问题。二是强化联合组织建设。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邀请驻区单位(即以群体形式出现的社区居民)参加,组建社区党建联合工作组织,并明确规定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优化组合社区资源,充分挖掘社区潜能,逐步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调动社区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新机制。**县在“四河七岸”河道整治、美化亮化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均采取了与驻区单位、居民代表共建联席会议的方式,共同探讨,多方求证,兼顾全县大局、驻区单位、居民个体等各个方面的利益,形成了多赢局面。三是强化群团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科协等群团组织,通过它们的作用,将居民意志充分体现到社区党建工作中。另外,在为居民群众提供组织“身份”的同时,应积极健全和细化党的组织体系,为居民组织与党组织的互动提供方便。在这方面,**的“楼院党支部”建设颇具特色,在推进党的监督管理进楼院,推进党的教育活动进楼院的同时,强化“楼院党支部”与社区群众组织的“对接”功能,为组织和引导居民群众更微观、更具体地参与社区党建提供了便利。

3、设计制度,规范互动“动作”

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互动应是一个规范有序的过程,只有坚持“制度先行”,才能确保互动行为的有效性和持久性。这可以通过三“双”制度来实现。一是建立双向联系制度。建立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定期联系的制度,利用驻区单位的物质条件,集中社区居民开展活动;利用驻区单位的人才优势,拓宽社区管理人员的选拔渠道。二是建立双重考核制度。通过制度设计进行硬性规定,在对社区党组织进行年度目标考核及评先评优时,听取和征求驻区单位意见;对驻区单位争先创优工作进行考核时,征求街道、居民区意见;对社区内党员进行民主评议、评先奖优时,街道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要加强沟通,兼听双方的意见。三是建立双重管理制度。制定与社区管理制度相对应的自治组织活动制度,使社区居民在接受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同时,能够通过相应制度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近年来,**按照三“双”制度的精神,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区党组织议事规则》、《社区民主生活会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牵涉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双方的制度,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社区居民与社区党组织互动的有效施行。

互动范文篇9

1.教师承担课负任务重,师生互动流于形式

高职院校受限于经费,教师数量相对少于本科院校,大多数高职教师的时间精力成为稀缺资源。大多数的高职教师不仅需要忙教学,而且需要担任辅导员,甚至还要负责学校的行政工作,处于工作压力大、任务重的状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再密切,教师与学生之间大多数情况下仅是简单的授课与听课关系。师生互动明显不足,学生直接从教师处吸收的“养料”开始变得越来越少。

2.高职高专院校会计教师现状令人担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制约建立良好师生互动环境的情况。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具备“双师型”素质教师的比例远低于高职教育发达的国家,平均比例仅达30%左右。而国外发达国家的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般都是“双师型”素质教师。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就更需要具备“双师型”素质教师。因此,高职高专院校会计教师的现状难以满足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环境。

3.师生比例增加过高,师生难以充分互动

会计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近些年招生人数增长较快。会计教学无法实现小班教学,教师难以顾及所有学生,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沟通机会不多。此外,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差、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各种问题,再加上大部分高职青年教师也是刚刚完成从学生到老师角色的转变,缺乏交流沟通和心理疏导能力的训练,难以完成对学生的有效引导。这些都制约着师生互动机制的创建。

二、高职会计教学推进师生互动的建议

1.高职教师应当树立新型符合高职培养目标的教育观

正确教师观的树立。现代高职教师不应只把教书作为一直种谋生手段来看待,而应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充满使命感、圣神感和爱心感的职业来看待;不应只是为了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将已有的知识简单的灌输给学生,而应是孜孜以求、充满活力的学者;不应只是居于学生之上的管理者,而应是循循善诱的心灵导师;应当成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和良师益友。正确教学观的树立。高职层次的会计课堂不应当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应当改变教学重心,在传授够用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向培养学生会计实践操作及解决一般财务问题能力方面转变;从重视学生继承教师会计职业经验向重视培养学生发展创新能力转变。在正确教师、教学观的指引下设计出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2.积极推进师生互动制度建立

高职院校应建立起有利于师生互动的管理制度,为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提供政策支持。

(1)控制师生比。

高职院校的师生比例逐年增加,教师资源紧张,专业课程教师课负标准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师生互动的开展。高职院校师生比一般应控制在20:1左右,为实现小课堂理论教学提供操作空间。

(2)外聘兼职教师聘任制度。

在高职院校编制教师紧张,特别是会计专业教师年轻化且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应当建立完备的外聘兼职教师聘任制度。聘任有经验的合格的企业财会专业人员担任会计专业的实训兼职教师。在实训阶段采用导师制,对工作量中教学等的构成作出明确规定,鼓励高水平教师担任会计实训导师。

(3)完善教师培养制度。

加强建立新老教师定期培训制度,鼓励会计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实践,不断提高其会计实践教学能力;开设面向教师的心理辅导讲座,提高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等,帮助教师提高教书育人的素质。

(4)完善校企共建实践基地。

高职院校应当与当地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方面高职可以提供社会服务,另一方面,高校通过建立校企共建实践基地,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交流平台,帮助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实践教学阶段建立亲密的师徒关系,加强师生互动。

(5)学生评价体系。

互动范文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师生互动;模式

1挖掘教材内容,在师生互动中发现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再加上学生刚接触物理学科知识内容,因此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意识不足,如果教师不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降低,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制约学生物理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难以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所以,初中物理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主要内容,结合教学内容确定师生互动的方向,在互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分析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如,在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程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凸透镜教学素材,然后与学生共同使用凸透镜观察书面上的文字、书桌上的痕迹等,一起讨论有怎样的变化。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逐渐发现问题,产生对课程内容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导入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在互动教学中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也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2探究疑难问题,在互动中探寻解决问题方法

在物理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探究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在教学指导环节就要注意与学生共同对疑难问题进行挖掘,并通过有效的互动点拨指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进而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物理知识学习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知识创造条件。如,在对《升华和凝华》课程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材料,然后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对“升华与凝华”现象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这部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为学生提出了小组讨论问题,如冰箱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原理的实际应用?在舞台表演中撒干冰形成白雾是什么原理?根据教学问题,教师与学生参与到互动学习和交流活动中,共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在整合相关资料、开展实验活动的基础上,解答这些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此,结合物理教学基本情况,教师积极构建相应的师生互动模式,就能将学生循序渐进的导入到物理知识探究活动中,学生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综合学习效果也会明显的增强,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学生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也能得到锻炼,有助于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3落实反馈矫正,在师生互动中拓展延伸

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对课程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方面,还在于能在师生互动中使教师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状态,发现学生在物理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反馈对学生实施矫正教育,使其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掌握有效的物理自主学习方法,循序渐进的增强学生物理综合学习效果。同时,在反馈矫正的基础上,为了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错误的方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对学生开展针对性训练教学,进一步发挥师生互动教学的效能,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物理教学引导。如,学生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部分知识点过程中,往往会在分析不同受力作用时忽视不明显的力的作用,导致解题时出现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发现学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就要有意识的对学生实施教育和引导,并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训练,使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识点的认识,能合理应用这部分物理知识对问题进行处理,进而在拓展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使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稳步提高学生物理知识自主学习能力。

4优化课堂互动环境,提高学生的互动积极性

只有完备的教学硬件,才能保障互动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条件,利用实验课、实验室,将第二教学现场――实验室打造成优良的互动实践场所。同时,教师要在教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设条件,使得老师与学生在实验中的互动得到有效加强。比如,教学“压强”时,让学生自愿报名组成4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做好备课讲授一部分教学内容。这不仅让学生在备课过程中就能充分学习和思考知识点,而且能锻炼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表达能力。同时,营造互动文化需要在现代教育学观点上的师生角色和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以和谐、民主、科学为原则,以轻松、开放、创意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优良的课堂互动环境。

综上所述,师生互动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进一步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进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物理学习引导,使学生的物理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为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朱艾刚.初中物理教学的探究式与师生互动[J].求知导刊,2013.

[2]汤群英.中学物理课堂师生互动的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1.

[3]张玉.基于“平面镜”为例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互动模式[J].考试周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