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7:47:52

国内范文篇1

第二,部级国内期刊,有国内统一CN刊号、国际标准ISSN刊号,通过邮局发行的还应有邮发代号。其标准刊号(CNxx-yyyy/z)由中国国别代码“CN”、报刊登记号“xx-yyyy”和分类号“z”组成。其中“xx”为期刊出版单位所在地区代号,“yyyy”为出版管理部门分配的序号(期刊的序号范围为“1000-6999”),分类号则是用以说明期刊所属的第二主要学科范畴。如,“CN35-1169/C”。国际标准刊ISSNxxxx-yyyy)由以“ISSN”为前缀的8位数字(两段4位数字,中间以一个连字符“—”相接)组成。如“ISSN1234-5678”。

第三,作为内部交流用的边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则应标明“准印证号”,只能用于免费交流,不得公开发行,不得标明定价。

正确识别部级国内正规期刊的方法:

1国内合法期刊与非法期刊

国内期刊分为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正式科技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主编与副主编必须由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对编辑人员的素滞名额都有一定的要求,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列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非法期刊系没有通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批准也没有注册为“内部刊物”的非法出版物,以营利为首要目的,收取高额的版面费,在技术上和政治上不负责任,不能在国内公开发行或内部发行,它们通常是在国外花300元购买一个ISSN刊号来欺骗教师。

2国内期刊刊号问题

凡通过国内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审批的正式期刊均编入了“国内统一刊号”,正式期刊的刊号是由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XN)两部分组成(境外期刊在国内合法发行须经新闻出版署备案并由中图公司等批准颁发书刊编号),“CN”是中国国别代码,缺少“国内统一刊号(或国内批准的书刊编号)”或“内部报刊准印证”都可认为是中国国内的非法期刊,国家不认可,也不准在中国国内发行的。

3识别国内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方法

国内范文篇2

美国的次贷“飓风”,引发了国际性金融危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形势。对国内外经济形势作出判断与预测,并在立足国内外实际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财政政策决策,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从国际角度看,当前的金融危机对各主要经济体都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冲击。受其影响,世界经济已开始告别“高增长、低通胀、贸易流量大幅增长”的黄金时期,经济增长减速、就业压力加大与贸易保护抬头使世界各国步入“多事之秋”。美国第三季度GDP增长-0.3%,剔除贸易的贡献,内需增长率是-1.43%,个人消费、房地产投资以及企业设备投资等降幅都比较大。与美国相似,欧盟经济前景堪忧,日本经济也是内忧外患,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俄罗斯12月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正式登记的失业人数达130万人,实际失业人数可能高达460万人,而且拖欠工资现象也很严重。综合来看,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以及世界经济难以在短期内扭转结构性失衡,全球经济开始走向衰退,各主要经济体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被大为挤压。客观地讲,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远大于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任何一个开放的经济体都不可能置身其外。

从国内角度看,由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已经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制造业规模巨大但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低端等,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出口企业困难、制造业产能过剩致使经济发展减速、失业率上升,加之近十年来形成的主要经济增长点(楼市、车市)形势也不容乐观,迫切需要政府与市场积极主动应对,共克时艰。

一个经济体如何以及何时走出危机或困境,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化解危机的“药方”是否“对症”,二是自身“机体”的综合素质。应该说,与十年前相比,我们在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国有银行体系改革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初步建成等,为我们成功应对此次危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财政政策决策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财政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政策决策时,应具备国际视野,又要立足于我国实际,兼顾近期与中长期的不同需要,充分发挥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各项调控目标。简言之,此轮积极财政政策决策至少需要考虑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1、美国何时能走出危机

金融危机对美国已不是新鲜事。从1857年至今,美国共经历了32次危机,从土地泡沫到铁路泡沫,从一个新兴产业泡沫到另一个新兴产业泡沫,一个泡沫破灭所带来的创伤总能迅速地由另一个新泡沫的兴起来修复,美国经济从一个失衡走向另一个失衡,开创出一条“创造性毁灭”之路。尽管如此,我们还应看到,美国数十次金融危机纵向联系起来呈现出一个共同的趋势,即经济周期微波化,经济周期波动变得越来越平缓。这主要是因为所得税自动稳定器作用的加强、社会保障功能的发挥、就业结构的高级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经济预测能力的提高、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生产的全球化以及成熟的政府政策等因素,使得许多传统的金融和经济风险被淡化与减弱。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整体的资本化、金融化与反危机能力因金融危机而逐步得到增强。基于此,金融危机不可能一直恶化下去,但也很难走出“V”型反转之路,最大的可能是“L”型曲线,底部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美国寻找到下一个新“泡沫”的时间长短。从美国当前的现实状况来看,房地产市场难以在短期内复苏,新能源、生物产业的鼎盛也尚需时日。这时,比较理性的选择是“以时间换空间”,在趋于狭窄的发展空间中可能发生的国际博弈与全方位竞争势必会愈演愈烈,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外部竞争压力也更趋强烈,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积极财政政策要有长远打算

1998年2月,针对亚洲金融危机蔓延之势,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直持续到2004年,我国经济才开始进入新一轮的上升周期。7年间,除减税、收入分配、非税收入等政策调控以外,中央财政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9100亿元,安排国债项目资金8643亿元,拉动银行贷款和各方面配套资金等逾2万亿元。主要投向农林水利和生态建设、交通通信、城市、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农网改造,以及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兼顾了城乡、区域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比较妥当地处理了短期困难与中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当前,我们面临的考验比上一轮金融危机更严重,出口、消费与企业投资都受到明显削弱,培育与发展除房地产和汽车市场之外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不是短期内可以做到的。此轮积极财政政策究竟要实行多久,恐怕不是两三年的事,我们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

3、我国财政的回旋余地有多大

当前,全社会都在热议“4万亿元投资”之事,除此之外还有扩大消费与促进出口等一系列措施,所有政策的核心无非是减收增支。处处要钱,钱从何来?财政收入毕竟是有限的,而且首先要保吃饭与稳定,其次才是建设与发展。从名义上看,我们仍具备一定的发展空间,财政风险也处于可控状态之中,但从现实进一步深入考察,已存在的基层财政困难、多种变相的地方政府负债以及其他隐性的资金缺口等因素,缩小了我国财政的压力承载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出路到底在哪里?我们必须跳出常规思维,求变图新。要点在于:一是将现有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务求取得实效;二是千方百计地撬动社会资本;三是大力挖掘潜在财源,壮大财政基础;四是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与制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五是谨慎对待地方政府发债问题,绝对不能一哄而上。

4、全面准确地理解财政政策的内涵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财政就是“收收支支”,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财政观。实际上,财政是治国理政的基础,“收收支支”只是外在表现。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决策都包含着财政要素,其行为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最终的财政绩效。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大理财观,即政府财政管理每个机构与个人都有责任,而且要借助法律与制度予以贯彻和落实,并基于此实现业务管理创新与财政的良性循环。如果不具备这一视野或理念,很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困难或损失。

综合上述四方面考虑,面对国际经济环境与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应有长期准备与长远打算,对于由此给财政带来的压力需要通过多种渠道予以化解。让政府有效发挥作用,让各部门各单位有效发挥作用,让市场有效发挥作用,是此轮积极财政政策的核心之所在。

三、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财政政策选择

当前,经济增长下滑的威胁正一步步逼近我国。这一局面的形成,既有周期性原因,也有结构性原因;既有国际影响,也有国内因素,是综合因素叠加的结果。通过主动的政策选择,从需求、供给、制度改革等多个角度入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其他调控政策,我们一定可以成功应对当前的考验。

1、适时适度有针对性地扩大政府投资,对冲经济“发动机”的减速美国早期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度,政府极少直接干预某个行业的发展。但是,除教育和科技外,美国政府对交通建设一直情有独钟。1830年美国铁路总长37公里,1840年增至4800公里,1860年增至4.8万公里,超过世界上其他地区所有铁路长度的总和。在铁路建设中,虽以私营为主,但政府给予铁路公司资金、土地、债券担保、税收优惠等大量支持和帮助。20世纪初,美国政府又几乎完全承担了修建各类公路的重担。便利的交通工具与交通网络强化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也促进了区域经济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扩大。随后,美国各地区起初较为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转换为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我国具备后发优势,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巨大的空间,在经济“发动机”面临减速的情况下,适时适度有针对性地扩大政府投资,完善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很明智的选择。

2、下大决心改善投资环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激发市场活力

拉动经济增长,仅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撬动社会资本、带动银行贷款、激发市场活力。在当前困难时期,社会资本缺乏信心,银行贷款畏惧风险,市场活力缩藏起来。通过财政贴息等手段虽然也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不是治本之策,根本所在是项目本身的可行性以及投资环境的易生长性。私人投资者在市场中选择项目面临的风险很多,部分是个人的,还有部分是准公共或公共的,如何避免那些不完全是个人的投资风险,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放宽社会资本投资限制,规范相关税费管理,简化行政管控,改善与强化政府服务,优化投资环境,从根本上吸引与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激发起更大的市场活力。

3、实施促进产业升级、自主创新与延长产业链条的财税政策,培育与壮大民族工业和关键技术行业

通过结构性的财税政策,引导国内重要行业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技术升级与产业链延长,培育与壮大民族工业。通过增加科研投入,实现重大科学技术与关键机器设备的自主研发,重视并推动我国农业、粮食、生物等关键行业的研发与生产。除在全国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外,还要鼓励企业加大职工技术培训投入,允许更多的职工培训费在税前成本列支;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对新能源、新材料、突破性环保技术等研发加大优惠力度;鼓励与奖励国内企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与控制力;将文化创意产业等服务业中的研发投入,纳入允许抵扣的范围内,鼓励现代服务业升级;细化出口产品的税则分项,根据不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含量,给予不同的出口退税率,支持出口结构升级。

4、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正确引导与促进国内消费

此次源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告诉我们,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政府刺激消费的政策必须建立在现实的购买力基础之上,虚拟的购买力必然催生出虚假的繁荣,最终会适得其反。从促进消费角度看,应提高企业职工劳务报酬的税前列支标准,继续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所得,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保障、公共医疗、教育的财政支出,推动与扩大国内消费;继续降低房地产市场虚高价格、降低部分交易环节税收,促进住宅消费回升;调整相关税费政策,鼓励经济型、小排量汽车消费;积极倡导旅游、文化、体育等服务性消费;等等。

5、稳妥有序地转换出口结构及外向型发展战略

在外贸主体多元化的今天,只要国际市场有需求,且出口有利可图,企业就具有扩大出口的动力,因此出口结构的优化调整不是政府单方面可以在短期内实现的,需要坚持以企业和市场为出口结构调整的主体,政府可借助“市场倒逼”机制,给企业和市场适当加以引导,使政策引力和市场压力形成合力。在出口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出现群体性经营困难与大面积失业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危及社会稳定和长期的经济发展,政府有责任予以干预与救助。

6、坚持公共资源公益化,反对泛市场化

我国的房地产物业税尚未开征,很多资源以市场化的形式运营管理,没有被市场化的资源行业的社会分红比重不高,垄断性的公共服务所固有的潜在财政性收入在大量流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财政的实力,也使得社会不和谐因素逐渐累加。总之,我们应坚持公共资源公益化,大力挖掘潜在财源,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物资基础,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公益化。

7、高度重视与有效发挥粮食、石油等重要物资的储备功能,积极应对国际博弈

美国之所以能在全世界建立霸权,主要依赖于四大支柱:军事与科技实力;美元本位制;对全球资源的控制;农业和粮食战略。近现代以来,围绕着石油、粮食等重要战略物资的生产与储备,国家之间上演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博弈。我国应不断增强重要战略物资的生产能力,掌控相关商品定价权,以防受制于人;应深入研究国际博弈背后的客观规律,为我所用,并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起伏开展不同类型的交易,稳定与增加粮食等重要物资的战略储备,严控进口型通货膨胀的输入,为改善政府宏观调控奠定良好的基础。

国内范文篇3

次级债是美国银行针对信用记录较差的客户发放的住房贷款(即次级房贷),是住房抵押贷款发放机构(如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集合组成资产池,经打包定价后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purposevehicle,SPV),特殊目的机构再将其以担保、保险等形式进行信用增强(CreditEnhancement),经过信用评级后以抵押担保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证券每月支付的本息现金流,直接来源于资产池中抵押贷款每月获得的计划偿还和提前偿还的本息金额。

作为近30年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核心在于通过严谨有效的交易结构设计,使资产的客观信用同原始权益人的整体信用相隔离,并提供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本身信用和衍生信用两个层次信用。目前,已在国际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与发展。美国次级债危机发端于2006年下半年,在2007年2月引发世人普遍关注,到2007年8月则升级成席卷全球金融市场的风暴。其影响并不仅仅限于次级债市场,已经蔓延至其他市场。在次级债危机的影响下,道琼斯指数、伦敦金融时报指数、日经指数都在下降。与2003年6月29日相比,道琼斯指数2008年1月30日的市值损失了3000亿美元,去年美国金融行业裁员15.3万人,而2006年整个行业裁员仅5.03万人。截至今年1月底全球因次级债危机而导致资本市场缩水约8万亿美元。

受此影响,中国股市牛市步伐嘎然而止并调头向下,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上证指数下跌2000多点,许多股票被腰斩。我国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这场危机的影响,同样也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如何稳健运行以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提出了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我国金融投资的现状分析

我国金融投资从实物投资中分离出来并发展壮大,是融合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进程之中的,并已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工具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金融投资的发展面临着种种困难,无论是融资工具的发行、流通、交易诸环节,还是资本市场现存的国有股症结、股市结构单一、吸收公司上市标准僵化等特点,以及证券业的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发育不全的金融市场环境和运行扭曲的金融市场运行机制,严重地阻碍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但更现实的则是金融投资环境发育基础的薄弱与其环境要素组合体系的残缺不全。因此,改进和完善我国的金融投资环境已成为我们培育金融市场,完善金融投资体系,发展金融投资的关键。

三、次级债危机给我国金融投资改革的启示

1.加强金融投资风险防范意识,在实践中自我完善金融体系。

(1)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监控水平;

(2)应该警惕国内住房按揭贷款的潜在信用风险;

(3)谨慎加息,避免房贷资金成本过高引发的住房按揭贷款还款风险增加的金融风波;

(4)以美国次级债危机为前车之鉴,事先采取科学论证、试点推广、风险控制等手段,尽快推动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进程,化解集中于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

(5)严格控制并有效阻击银行资金尤其是境外资金非法流入国内资本市场。

2.立足于本国金融资本,积极引导个人投资者参与金融投资,鼓励机构投资者的进入,同时吸收国外金融投资为补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对机构投资者进入金融投资领域的引导,降低其进入门槛,同时注意对其进行投资风险意识教育,树立投资理念。

3.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中介机构民营化,建立规范的行业自律制度和信用制度,强化会员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完善证券交易所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方式,建立严格规范的行业自律制度、信用制度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

4.作为调控主体,政府退出对金融投资过程和投资行为的直接干预,成为整个社会金融投资活动的间接调控者。政府对金融投资的管理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合理确定金融投资活动的宏观调控目标,明确发展方向;

(2)管好、用好政府投资;

(3)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依法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保护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参与金融投资各方的行为;

(4)防范国家金融风险。

5.从实际出发,以切实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为宗旨,既改善金融投资环境中的物质因素,又灵活地运用各种政策措施,改善金融投资环境中的非物质因素。具体而言应从以下方面着眼:

(1)保持政治、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2)建立一个符合国际规范的、成熟而发达的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

(3)建立高效率的证券交易系统和现代化的通讯网络,改进和完善信息传递系统,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4)建立和完善各种证券管理政策及法律,维持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5)加快培训金融投资人才。

国内范文篇4

编号:____

我处下列货物拟向你处投保国内货物运输保险:

┌──────────────────────────────────┐

│被保险人│

├────────┬──────┬───┬────────┬─────┤

│标记或发票号码│保险货物名称│件数│提单或通知单号次│保险金额│

├────────┼──────┼───┼────────┼─────┤

││││││

││││││

││││││

││││││

├──────┬─┴──────┴┬──┴────────┼───┬─┤

│运输工具││约启│赔款偿││

│││年月日│││

│(及转载工具)││于运│付地点││

├──────┼─────────┼──┬────────┴───┴─┤

│运输路线││转载││

││自经到│地点││

├──────┴─────────┴──┴──────────────┤

│要保险别:基本险附加险别基本险费率‰附加险费率‰│

├─────────────────────┬────────────┤

││投保单位签章│

│││

│││

│││

││年月日│

国内范文篇5

会计监督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会计监督集单位内部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三位于一体;狭义的会计监督是指会计人员根据相关法规政策的规定。享有其所赋予的特殊地位和职权,监督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相关的资金运行,以保障各项经济活动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促进实现企业和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有效的会计监督有利于保障会计行为的规范化、会计信息的高质量、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企业行为的合法化,更有利于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的形成。

二、会计监督的重要意义

(一)会计监督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与企业经营活动及其结果息息相关的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管理者以及政府等方面的利益存在一定矛盾与冲突。为了使经济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这些不同的利益集团只能依靠法律、法规和制度约束下的会计信息来协调关系,依靠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来表述经济活动,根据会计提供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样,会计监督就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二)会计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还是国有独资公司,都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进行经济活动,规范经营行为,并且依法设置会计监督。由于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所以没有有效的会计监督和控制,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保证,会计监督如果脱离了会计核算过程,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之中,只有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及时、连续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会计核算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三)会计监督是维护所有者权益的需要

政企分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前提是政府的双重职能分离,即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分离。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所有企业实施宏观调控和间接管理,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的稳定增长。而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则是通过理顺产权关系,行使所有者的终极所有权权力。企业则按照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权责,认真组织经营,正确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达到对所有者的资本保全、保值、增值的要求。

(四)会计监督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成来看,会计监督应该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帮助企业实行最优化的经营管理,合理、有效地组织各项经济活动和运用各项资金,努力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简而言之,就是帮助企业经营者合法、有效地完成受托责任。因此,会计监督不仅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而且其本身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我国会计监督体系所呈现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虽然有着强有力的监督体系,但是由于还有一些缺陷,导致我国部分企业出现了很多会计信息失真等监督不力的情况,具体呈现以下一些问题。

(一)企业财务报表的信息失真

当监管人员进行报表抽查的时候,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临时将报表信息肆意编造,改造,用来掩饰企业一些财务信息的漏洞。一些会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屏蔽财务会计真实信息,甚至用虚假的数据来粉饰会计报表。有些会计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通过粉饰会计报表的办法使其达到业绩考核指标的要求。失真的财务信息的积少成多,会影响到我国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董事会运作缺乏约束机制

在企业中,董事会拿监事会当摆设,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无法得到体现;一些企业管理者为了谋取利益,不惜编造虚假会计报表。因此让企业的资金流动数据缺失严重,虚假数据不断增加,最终影响企业的效益。对企业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比如“红光实业”上市公司的虚报瞒报、包装上市,坑害了广大社会公众股东,部分原因就是对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阻碍了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

(三)对会计监督认识不到位导致会计监督不力

虽然《会计法》强调了单位负责人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主体地位,但有些企业单位负责人法制意识淡薄,不理解什么是会计监督,认为既是监督,应是外部监督,与企业内部无关,导致内部约束机制缺失或不健全。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自己是老板,会计上的事情由自己决定,让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他的意愿办事,甚至让会计人员做出违法行为,如变更原始作证,掩盖不合法的经济内容使其表面合法化。一旦违法行为被发现,更是发挥各路神通,找人代之,减轻自己的责任或是不了了之,这些都妨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也不利于后续的社会监督及政府监督的进行。

(四)企业组织结构不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失调

公司会计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是管理控制和交易控制的基础和前提。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往往忽视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重核算轻管理,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及与现行核算的不配套,使决策层、管理层和业务层间前后不衔接,缺乏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导致内部控制失调,最终影响到企业整体管理效益的发挥。有的单位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目前多数企业的内审机构形同虚设,其构成人员均由部门领导委任。经济利益均受到单位领导人的制约,这自然对内审人员的监督行为构成约束,因此对企业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能起到有效监。

四、健全和完善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内部审计力度,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企业内部必须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使其门,在领导层次选择上要提高内审机构的直属领导层次,直属领导层次越高,其独立性就越强。通过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为出发点。改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明确内部审计责任。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是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的、最根本的保障,应当要求审计人员明确职责,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理念,改善自身应有的知识结构,精通财务知识和审计技巧,具备一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实行季度评分制,将责任归结到个人

许多企业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无法归结到个人,许多时候在调查的时候将根源中断。因此可以将会计人员分组进行管理,对于季度的表现。打分记录,实行奖惩制度。对于资金流动的管理,要将责任归结到个人,实现财务的透明化。

(三)健全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只有通过单位内部、社会、政府三方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会计监督才能真正有所作为,会计行业才能得以继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单位内部监督是整个监督体系的基础。是做好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保障。社会监督以独立的第三方的身份对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进行有效的监察和督促。政府监督是指相关部门(主要是财政部门)、定期对执法情况进行检查,并抽查会计信息质量。采取措施整顿规范会计秩序。从宏观角度为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四)巩固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会计的监督体系需要法律的强有力的支持,让会计监督制度有法可依。我国如今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因此应该出台相应的细则,实现会计监督的可操作性。地区政府应该根据实际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对于违反会计职责的人员要有法可依,加大惩罚力度和执行力度。

(五)建立有效的现金控制制度

企业的生命力在于资产尤其是现金的流动性,控制了企业的现金。等于完全控制了企业的经营活动。控制现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杜绝账外现金循环,所有的现金都进入银行账户体系。(2)保证现金全部能够集中管理。企业可以设立财务结算中心实现集团内部资金的统一管理,及时了解子公司资金运营方向。(3)做好预算结算工作。日常开支做到事前要有预算,事后要做结算。(4)超过一定额度的支出项目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审批。(5)对资金的筹集、调拨、利润分配等重大决策都直接掌握,集中管理。

(六)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

一是严格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增强其业务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二是加强会计人员思想政治教育,严格履行会计监督职能。三是建立具有刚性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理力度,以此为约束和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另外,加强国家监督。国家监督作为一种外部监督主要是指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和会计资料所进行的监督检查,是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主导。国家监督职能落实的如何直接关系到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因此强化会计监督必须加强国家监督。

国内范文篇6

关键词:设计评述;银行标志;标志设计

标志设计的形象大多是简练、概括的,它是一种具有沟通与传播功能的象征性符号,能与人们进行精神、情感沟通。不仅与国家、企业、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在“信息爆炸”“颜值消费”时代,随着人们审美习惯、社会需求的改变,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国内银行标志设计简析

一个优秀的银行标志应当具有强识别性和易于记忆的特性,能向人们清晰、直观地传达自身的经营理念、特征等核心内容。下面通过我国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几家国有银行标志,对它们的设计内涵、特点进行分析。中国银行标志由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设计,面世之时就令世人为之震惊、赞叹,标志由最简洁、基本的圆形和方形组成,象征我国古代钱币形象,极符合银行本身的性质和形象,其中更蕴含“天圆地方”的设计思想,并且这种设计思想对国内其他银行的标志设计影响深远。中国银行标志正中,是“中国”,是“中国结”,是能引起国人共鸣的伟大爱国情怀,标志颜色以红白结合,衬以“中国银行”黑色书法字体,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标志立意明确,形象直观,当中运用的元素既具备中华民族特色所带给人们的古朴感,简化的图形又使其不失现代化和国际化气息。中国建设银行行标的设计以古钱币为原型,明确了其银行属性。图形提取“China”和“Construction”两个单词首字母,通过重叠的设计手法形成立体效果,寓意积累为建设之本。此外,标志外部圆形不再封闭,留有想象空间,是企业与国内、与世界的互通,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观念之间的互融。行标采用给人以理性、文明感受的海蓝色,寓意中国建设银行对人才和资金的包容性就像大海一样。中国工商银行标志形象由古代铜钱形象演变而来,圆形方孔,体现了金融行业特征,并借此表达“方圆的规矩”这一哲理。标志的中心的“工”字图形从中间断开,符合对称与平衡的形式美感,以断带续、既分又合,两者相互强化,相互作用,借此比喻银行与客户之间平等、互信的依存关系。行标对设计手法的巧妙应用,使标志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强化,赋予标志传统与现代之美。中国农业银行则选择了象征农业的麦穗,和象征金融经济的钱币两者结合形成行标。麦穗中部巧妙地形成一个“田”字,阴纹明显形成一个人民币符号,将“农业”和“银行”两个关键词进行了很好的结合,突出其特征。整个图形从圆形正上方开口,正是麦穗芒刺所朝的方向,寓意中国农业银行的事业日益突破更高层次和健康、蓬勃的发展前景。同时,采用饱含生命力、永恒发展、包容的绿色,给人以安全、信赖、可靠的印象。四家银行的标志运用了现代构成的设计手法,让这些标志具有合适的空间比例、有序的黑白关系、形式严谨的艺术特色,同时提取核心设计元素,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紧密结合,使其更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让各银行的特色、不同性质和服务特点得到彰显。

2国内银行标志设计思考

2.1开放设计思维。从几家银行的标志来看,以古代铜钱货币作为基本形无疑是他们之间最大的共通点。设计师通过对图形内部元素的变换,造出了一个新标志。而这种万变不离其宗的做法仍处于“使用中”,就像一个万能标志创作模板,这使得国内银行标志设计差异缩小,银行标志识别功能愈发模糊。向优秀的设计学习,在标志中注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值得肯定的。但要赋予标志恒久的生命力,除了兼顾民族文化,紧跟时代步伐外,更重要的是打破规矩,不断求新。放眼国外银行标志设计,可谓是五花八门,极具创意。具体如图1所展示的国外部分银行标志设计。图1国内设计师也不妨大胆想象,开放思维,跳出“天圆地方”这一设计公式,尝试设计出更具人情味,更贴近人们生活的标志。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同时,兼容并包,吸收国外优秀的经验成果,融入中国千年文化精髓,形成别具一格的中国设计。2.2优化设计内容。基于当前银行标志设计的雷同特点,可以尝试从多方面内容进行优化和创新,增强自身特色。(1)丰富银行标志设计内容。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市场竞争激烈,事物转瞬即逝,只有那些有价值的信息,或经典、新颖的设计才能让人为之驻足。这要求我们的设计与时代同步,对标志进行调整优化。就像可口可乐的标志,一直沿用鲁宾逊设计“Coca-Cola”字样作为标志的重要部分,线条流畅、飘逸、自由,呈现出优雅的动态之美。作为全球知名的饮料公司,发展至今,不同时期的可口可乐标志会有不同的变化,并为人们带来视觉上或心理上不一样的感受。国内银行标志设计同样可以借鉴这样的标志设计优化方法,在不同时代,适应时展潮流,融合新的设计思潮,对银行标志进行不同风格的设计尝试,如当下流行的扁平化设计,或渐变色、装饰图形、立体空间感、阴影效果等在标志中的应用,注重以人为本,以人性化需求驱动设计,表现出独特、新颖的设计风格。(2)创新银行标志动态效果。在全网络、数字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已经无法完全和互联网脱离关系。许多行业,包括各类银行也顺势而为推出了各自的银行APP等。通过观察,发现他们对于标志的应用仍处于传统二维平面之上的静态效果,而在当前交互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领域发展迅猛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标志在动画特效上投入心思,出现了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动态设计,而在国外这已是普遍现象。因此,银行也可以尝试使用这种动态展示效果,为自身注入活力。

3结语

通过对国内各大银行标志设计的分析比较,不难看出中国银行标志设计的几大特点和缺陷。以小见大,不仅国内的银行标志设计,在其他行业的标志设计中也同样存在标志形象大同小异的情况。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中国的设计一直“在路上”,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加快设计思维转变,努力创造一个属于中国设计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朱恬.国内银行标志设计批评[J].中国包装工业,2003.

[3]刘思琴.标志设计的多样统一——银行标志设计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

国内范文篇7

关于我国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思考

对发达国家而言,强制许可制度本身有促使专利权人自愿转让技术的作用,从而促进科学技术传播和应用。对技术和经济还相对落后的中国来讲,强制许可制度的最核心的价值是保护本国和民族利益而非威慑。我国应该充分的利用TRIPS协议和《多哈宣言》中赋予WTO成员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等条款,以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社会公共利益。在我国应该转变强制许可基本价值取向,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明确强制许可制度对我国专利保护的作用,在杜绝和救济滥用专利垄断权的行为方面强制许可制度能发挥重要作用,杜绝出现我国承担了保护专利义务的责任但却没有享受到专利技术权利的情况发生。强制许可制度最初是防止专利权人不实施专利技术,到后来发展为防止专利权人不合理地阻止他人实施专利,无论是哪个阶段强制许可制度目的都是促进专利技术的应用与实施。《专利法》第48条规定的强制许可是不以专利权人没有实施其专利为前提。这样就可能产生强制许可合同与专利权人和他人已经签订的独占或排他实施许可合同发生利益冲突。如果该项专利被强制许可了,专利权人对独占或排他实施许可人是否构成违约?有人认为这明显不符合公平原则,如果因为强制许可的发生使专利权人承担了责任,这反应的是公权力侵犯了私权一种现象。这种情况应该在批准强制许可时,也变更独占或排他实施许可合同性质,使之成为普通实施许可合同,同时要求专利权人依照普通许可合同的标准收取许可使用费,专利权人不得拒绝原独占或排他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提出的要求,这样就能平衡专利权人与被许可人之间对于专利许可的利益。

完善我国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措施

我国为了与TRIPS协议保持一致,强制许可制度采用了高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但这并不利于保护我国社会公共利益,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为此,与本国国情相适应,是我们进行法律移植时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TRIPS协议给予其成员国充分的自主权,我们应该合法合理的利用,使移植到我国来的法律最能与我国相适应,为我国所用。我国自从实施专利制度以来,因为我国的强制许可立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还有就是我国对于涉及到强制许可制度实施中的意识思维存在问题,所以到目前还没有发生过任何一例强制许可使用的案例。我国强调强制许可的实质作用是劝阻和威慑。这种思维意识说明了设置强制许可的实质目的是为了促进专利权人积极实施其技术及传播与推广其技术,同时强调对专利权人的威慑为了防止其权利被滥用。但是我国强制许可并没有真正起到劝阻和威慑的作用。因此强制许可制度目前最重要的作用绝不是劝阻和威慑,而应该是在制定有完善立法的基础上实现其法律价值,保护我国的专利利益和公共利益,成为一把斩断专利垄断的利剑。我国的立法强制许可制度建立时在防止和救济滥用专利垄断权的行为规定上需要更为灵活。因强制许可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更有利于发挥这一制度的保护作用,我国应当在立法中明确规定一些还含糊的问题,对实施应该放宽权限,加强法律在实践上的可行性。我国立法还应该注意配套措施的建立,弥补我国在立法中重要制度如政府使用、制止滥用专利权等的缺位。

本文作者:王媛媛工作单位:兰州大学法学院

国内范文篇8

关键词:广告业;创意;差异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广告业已初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质量和规模,服务门类和媒介种类较为齐全,专门为社会提供经济信息服务的产业。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最新数字表明,2005年,全国共有广告经营单位12.54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0.74%;广告从业人员94.04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2.91%;广告经营额1416.35亿,比上年同期增长12%,我国广告业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广告市场之一。[1]众多的广告经营单位,如:跨国广告公司、本土广告公司、合资广告公司等,全面型的、专业服务型的、媒介购买型的等,构成了一个结构庞大的广告经营环境,这也是我国广告业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和与国际广告业接轨的坚实基础。然而,从本质上看,虽然我国广告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它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同行相比,我国的广告业还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对中西广告业现状进行比较,对照西方广告业的成功经验,分析我国广告业存在的问题,从而探寻新形势下我国广告业的发展之路。

一、中西方广告业的现状比较

由于中西方国家文化价值上的差异,各个国家国情、公众的文化接受习惯、商品消费环境、公众的文化层次以及广告业发展阶段等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广告业的表展也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广告创意、广告效果、经营理念、人才素质等方面。

(一)中西方广告在创意上的差异

广告创意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作品的原创性,优秀的广告创意是国际语言,能在第一时间与受众进行沟通,产生共鸣。我国广告目前还处于一种创意的表层模式,就事论事,以产品、服务为中心,表现手法传统、罗嗦、复杂、趋同性太强,缺乏原创,没有震撼力,广告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做的不够好,很多广告都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送礼只送脑X金”的广告语家喻户晓,到处可见对它的调侃,其口碑虽并不尽如人意,但就是这样一则广告,也成了诸多广告竞相模仿的对象,把“送礼”挂在嘴边上的广告随处可见。而西方广告则以幽默、夸张、简洁、含蓄的创意风格见长。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也导致了中西方广告在创意上存在差异。中国文化强调以“家”为中心的群体价值。中国广告反映了人们的一种群体的共性观念:强调整体,非常重视家庭与亲情;而西方广告则反映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强调个体的独立和主体作用,重个性的张扬。不妨以酒类广告为例,国内几乎所有的的名酒广告都具有极力渲染亲情,友情爱情,讲求一团和气的共性。而英国酒类产品的广告创意则颇具个性,几乎每条广告都大相径庭。MONDARIZ.电视广告中,一个年轻人酒后醒来洗漱时,吃惊地发现耳朵和身上被别人趁醉穿了很多金属环,然后出现广告语:不想喝得太醉,应该选择MONDARIZ.。显然,这则广告暗示其产品MONDARIZ.是一种个性较温和的酒,即使贪杯也不会大醉。

我国广告语幅较长,注重解说词等声音造型,表意性强,往往通过营造一种美好的气氛使观众对其产品产生某种直觉或好感,讲究的是以情动人,比较侧重感性认识:这类广告的往往是充满温馨的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前喝牛奶,广告语:关注您家人的健康,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友之友牛奶广告)。英国广告通常比较客观,广告语精短,强调语言的精准、概括以及画面造型语言的推理和联想,因而理性的成分要偏多,整个广告多为一段有所寓意的画面作铺垫,最后给出画龙点睛般的广告语。如欧美的牛奶广告:首先出现的是牛奶挤到铁桶的画面和声音,然后镜头不断上移,令人意外的是出现的不是奶牛而是一只手在挤盒装牛奶,以此来比喻该品牌的牛奶非常新鲜。

(二)中西方广告在广告效果上的差异

我国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低于欧美设计师,他们思维活跃,紧跟设计时尚,然而有些设计师的作品效果却并不理想,特别是在商业性广告中经常出现消费者的不解与客户的抱怨。这类广告大多表现为:主题模糊难解难识;歧意不断;形式单调千篇一律,制作粗糙杂乱无章。人们总是要费些脑筋去分析研究,可还是常常不得其解,或者表面看懂了,实际却产生歧意和误导。相比之下,欧美的商业广告在这方面要比我们解决的好得多。欧美的广告主题鲜明,设计表现新颖,形象贴近生活,物美价廉实用。所到之处,无论是路牌、车体、报刊等各类商业广告,尽管你外文不通,尽管国情、商情与我们不同,但通过形象你仍可以看懂所要传播的广告信息。

广告特别是电视广告应该学会讲故事。可是,目前我国的多数电视广告仍停留在“告知型”、“展示型”的低水平,多以叫卖为主流,观赏性不强,画外音占的分量大,光听就可以理解,平铺直叙,缺乏悬念。相比之下,西方广告则更注重艺术表现,叙事性强,善于讲故事。情节型广告己经成为西方广告的朝流。西方广告己经把信息、娱乐和艺术这两种成分在广告作品中进行了完美的组合,它通常把商品的独特价值(信息部分),以一种娱乐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达到了一种戏剧化的效果。它通过生动、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吸引受众,制作精良,借鉴多种艺术手法和技巧,产品信息隐藏在故事中,观众不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它重视情感性,或者重点表现商品对人的影响,人因为拥有这种商品而进行某种改变。可以说,西方的广告己经超越了产品的概念,它着重传达一种价值观念,生活态度。

在广告中,产品己经不是单纯的产品,更是感情的载体。优秀的广告作品往往具有艺术性。艺术品是人类的记忆,其价值尺度必然反映着人类的价值发展,但反过来过度的艺术性又会湮灭传播的途径。广告的艺术性必须在非艺术假定或者说社会性的前提下来拓展空间,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换句话说:既要观众看得懂,又要新奇,上口,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广告效果。[2]

(三)中西方广告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

我国的广告业在全球产业链来看还仍然处于低端,在经营理念方面表现出新兴市场的不成熟。我国广告业的经营理念是以产品为中心,围绕产品而展开,突显产品所能给消费者带来的物质利益,强调的是企业“生产——消费”、“生产者——消费者”的营销理念。西方国家的经营理念则伴随着广告业的快速发展在不断更新,随着整合营销传播理念的提出,单纯的广告概念已经淡化。西方广告目前主要采用“精确制导”的经营策略,而中国广告则可以采用“地毯式轰炸”的策略,这种策略是一种很不成熟的经营策略,花费昂贵,效果却不见如人意。西方广告多是围绕品牌而展开,以消费者为中心,强调“消费——生产”、“消费者——生产者”的理念,从满足消费需求出发,更强调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客户的购买力,想方设法为客户提供购买便利,以平等的姿态与客户进行互动式的沟通。针对绝大部分企业和产品面临的买方市场,这种整合营销的理念显然更切实有效。[2]

(四)中西方广告在人才素质上的差异

广告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广告的核心竞争力是广告人。高素质的广告人才是广告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我国广告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关键。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中西方广告业在人才素质上还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西方广告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广告传播被公认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由于受到普遍的尊重且收入颇丰,因而吸引了许多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从事广告业。伴随着广告业的快速发展,西方的广告教育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广告人才,他们具有先进的广告理论知识,同时又有相当丰富的国际广告经验。我国广告业的发展时间较短,较高教育水平较低,但由于近年来广告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使得进入广告业的门槛很低,未受过专门教育半路出家、滥竽充数者很多。一些所谓的广告人才,入行前未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入行后又缺少专业、正规、长期的培训,这样的广告人与广告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极不相称。

当然,随着人才的流动以及沟通的频繁,我国广告业和西方广告业的人才素质差距正在逐步缩小。随着一批批的本地员工在跨国广告公司接受到国际化的专业训练,逐步熟悉和掌握了跨国公司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作业流程,再经过实践的积累,已经拥有相当成熟的经验。他们既了解本土市场,又有专业的经验,这些人才流入到本土公司,为我国广告业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和思想,逐步缩小了我国广告业与西方广告业在人才素质的差距。

二、我国广告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广告业是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产业。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广告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在广告创意、经营理念、管理体制及人才素质上,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严重

广告是通过媒体传播、宣传产品及其相关信息的活动,它对扩大商品销售、树立企业形象、传播经营理念和推广公益事业等具有巨大的作用。然而由于商家逐利的本质和人性中的急功近利,使得虚假广告的泛滥。例如医疗保健广告是我国电视广告的“主力军”,前阶段闹得沸沸扬扬的北京某医院,其广告问题就是典型,我们的广告行为还有许多期待规范的地方。违法医疗保健广告多采用夸大治疗效果、利用名人做广告、宣称“专治疑难杂症、效果显著”,和隐瞒诊疗实情、开大额药方等伎俩欺骗误导消费者。在市场化运作中,一些医疗机构抛弃诚实信用原则和职业道德,利用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违法虚假医疗保健广告,片面追逐经济利益。现有的法律法规又使有关部门取证难、处罚难,对违法医疗广告的处罚也较轻。此外,一些明星、名人为了个人利益,不负责任地向社会传达虚假的医疗服务信息。结果患者贻误病情或上当受骗,这些都暴露出我国广告市场的不成熟。

(二)在设计及管理方面缺乏人才

广告公司管理水平不高,造成很多广告公司职员辞职,原因是他们想到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广告公司,他们现处的公司不适合个人发展,或者说发展空间有限。因为随着个人工作能力的提高,胜任更高职位的需求也在增长,希望有更好的工作环境来熏陶和影响自身。另外,广告业缺乏具有丰富经验的经营管理人才,广告公司往往沉醉于天才的创意,热衷于做艺术、做文化,而不是做企业,没有把企业的持久发展和竞争力放到重要位置。广告队伍鱼龙混杂的现象十分普遍,许多人没有专业技能,缺乏创新思维,致使许多广告一出笼就成了人们视觉的垃圾。

(三)缺乏创新理念

广告行业是一个多元化的行业,是一个社会行业的大百科,小至一个人,大至一个企业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客户,广告公司里同事之间的交流或者工作都需要在一种轻松和/亲密的关系下进行,尤其是面对客户的业务来发表自己意见时,就是广告创意的过程,员工进行创意发想,这种发散性的思维可以说是生产优秀广告的发端,但这种民主的氛围、创新的环境在一些广告公司根本没有,往往是一两个人说了算,扼杀了大家的创造激情。广告行业需要活跃,这是广告本身应有之意,一般来说,广告公司里有两个部门,一是创意部,另一个是客户部,很多时候是由于客户部门的不专业,导致创意部门的专业人才无用武之地。

(四)网络广告泛滥严重影响广告业形象

现在网络广告泛滥现象很严重,打开一些网站就会有几个弹出式广告在等着受众,电子邮件里也会有许多广告邮件,网络广告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目前尚没有专门对网络广告实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关,因此网络广告经营处于自发无序的状态。网络广告经营的无序导致了网络广告市场的混乱,以及广告内容的鱼龙混杂,其真实性、合法性缺乏保障,有些广告还涉及到意识形态、不良文化的问题。网络监管的困难与滞后反过来又加剧了网络广告经营的无序。

三、我国广告业发展的思路

今天,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不能忽视的事实,随着大量的跨国广告公司、跨国传媒巨头进入我国市场,未来广告业的竞争将更加激励。为了更好地适应这股全球化浪潮,我国的广告业应采取积极措施和有效对策,将我国社会的特点和西方世界先进的创意和监管经验相结合,走出一条自强发展之路。

(一)加强对广告市场的管理,遏止虚假广告

虚假广告的泛滥,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虚假广告的大量出现直至泛滥,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市场机制不完善,秩序不规范、不健全和不成熟的重要表征。

要遏止虚假广告,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对虚假广告的治理机构和法律,使打击虚假广告活动有法可依。针对目前虚假广告泛滥的现实,执法机关要加大打击的力度,不仅要严查,更要严处,使打假工作真正能起到查处一个,震慑一批的作用。在《广告法》实施后,我国在宣传广告法律、法规、开展执法监督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有力打击了内容虚假、宣传封建迷信、低级趣味的不良广告的行为。另一方面,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准法制的强化并不意味着德制的弱化,德法兼治是文明社会并行不悖的原则。广告从业人员相对来说受教育程度较高,完全能够通过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来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准。单位的制度监管是必要的,但个人的自律才是根本的。见利忘义,对虚假广告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熟视无睹,有违知识分子的良知,也是与知识分子长期所受到的教育格格不入的。当然,消费者也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使得虚假广告无机可乘。

(二)加强广告业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用新理念武装起来的人才队伍,是我国广告业迅速崛起的关键所在。广告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广告人才素质如何,是决定广告业兴衰的关键。人才是企业之本,在广告这个特殊的行业更是如此。专业人才如果不受重用,无法施展才华,就会采取退而独善其身的方法,结果就会出现可怕的现象:如利用公司的一切便利条件,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关系和资金等,伺机而动,时刻准备另谋高就。而公司花费了大量财力和精力,却为别的广告公司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人才。广告公司无论是决策管理还是系统管理,其核心均是人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才能保证资源培育、资源配置、资源发挥等方面得以有效运行。广告公司应该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发自内心地尊重人才、爱护人才,而不是实用主义地笼络人才、利用人才。同时,要加大对广告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充满活力的人才竞争机制,为广告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多的有用之才。

(三)提高广告创意的水平

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广告创意是对广告作者能力的挑战,它要求广告作者要思考而不能乞求于灵感,要遵循一定的创意原则。表现独特、新意恰人的广告会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而产生如此差别的原因,除了设计、制作方面的因素外,广告创意水平的高低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而广告创意贵在创新,只有新的创意、新的格调、新的表现手法才能吸引公众的注意,才能有不同凡响的心理说服力,加深广告影响的深度和力度。当然,设计师对所做的创意要符合公众的定位公众类型不一,如经历知识、年龄、需求等;符合产品的特性,形成定势色彩的产品心理;广告意境图像应贴切、健康、美观;表现方式富有心理感染力和鼓动力。

广告的第一大功能就是传播信息,玩纯艺术、玩高品味的创意不适合广告传播,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广告用语,广告上不是什么话都可以说的,广告语斟酌不当是要伤害消费者的。我们应尽量防止对作品创意表现时采取的“一语多义”与“一型多义”之间的多元素简单罗列和牵强组合,因为这种缺乏情理的依附关系必然产生歧意,不顾客观条件的随意组合,必然是牵强附会、弄巧成拙,当然在广告中也就无传播、无美感而言。当然,要提高中国广告创意整体水平还要提高中国公众的文化层次,单单空谈提高创意水平将是无源之水,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得不到理想的效果。

(四)加强对网络广告的管理

网络广告的形式非常多样,包括弹出广告、EMAIL邮件广告等,目前广大互联网用户对区域性网络广告最大的抵触就是骚扰性太强,他们不得不被迫接触大量他们根本不感兴趣的广告。因此,必须把广告的有效性放到第一位,让需要的人得到所要的信息,做有效广告而不是骚扰广告。同时,建立完善的网络广告行业管理和自律体系,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不断适应网络广告发展的需要,制定针对网络广告特点的行业管理措施、管理手段和管理标准。

结语

虽然我国广告(具体到创意方面)和美国及西方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中西方创意从整体上说存在各方面的差异,最主要的不在于创意水平的高明与低劣,而表现为一种创意方式和创意风格上的不同。我国创意方式和创意风格的形成以及和西方广告创意的差异有深层次的原因,但这些原因是客观,是历史形成的,是不会以人的意志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的。中西方分属不同的文化区域他们各自的广告受众有其自己的特点;中国的物质消费还不足西方那样的极大丰富,中国的商品也有其独特的消费环境,我国广告还处于广告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当我们的广告业刚刚出世还不分东西南北的时候,美国等国则早已进入到了成熟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经验。所有这些都说明,中西方广告业会必然存在差异,并且这种差异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因此差异的存在具有合理性。[4]

我们需要了解中西方广告创意差异的合理性和客观性,需要对它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深度的分析。但这不是固步自封,并因此停止向外界学习的脚步。与此相反,只有看到中西方广告创意在具体国情下的各种差异我们才能更好的向西方学习,才知道该学些什么,该怎样学,该如何让西方的广告创意思想和创意理论更适合中国的世界,以达到更好的为中国广告业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俊杰.200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丁长有.广告传播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樊志育.广告制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李建立.广告文化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

[5]朱方明.品牌促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6]李景泰.市场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7]汪涛.现代广告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8]陈月明.文化广告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

[9]威廉.阿伦斯.当代广告学[M].丁俊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国内范文篇9

关键词:特色旅游;旅游文化;旅游资源

一、特色旅游的成因与定义

学者们对国内特色旅游的成因的探讨,主要从特色旅游的作用、资源条件、品牌竞争、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的,如梁向明认为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和生命,没有特色,发展趋同,便会丧失竞争力和生存基础。特色旅游就是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气、以奇制胜的原则,招徕游客,繁荣与发展旅游业。叶张煌认为特色旅游是以“产品个性化、专业化、精品化”为主的特色品牌竞争格局满足消费者需求。徐斌认为随着旅游市场呈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旅游方式由静态观光旅游向动态旅游和参与性旅游转变,生态旅游、知识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和休闲娱乐旅游等特色旅游的总需求量增加。

二、特色旅游的影响因素

(一)特色文化与特色旅游研究。文化是特色旅游的灵魂,因此,学者们对特色旅游与特色旅游文化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杨阿莉从丝绸之路文化视野的角度主张,一要重振固有的历史文物古迹文化旅游特色,二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旅游特色,三要构建合理的丝绸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

(二)经济发展与特色旅游研究。经济状况是开展特色旅游的经济基础,马智芳认为发展特色旅游可以逐步形成淡季不淡、旺季拉长的旅游业发展新局面。刘晖认为民族特色旅游对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增加经济收入、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等方面。

(三)资源环境与特色旅游的关系研究。资源环境是发展特色旅游的物质基础和背景条件,梁向明认为特色旅游资源是发展特色旅游的根基和创造名牌旅游产品的重要前提。陈忠祥从文化资源环境分析的角度,认为风情旅游由于能极大的满足现代人的求新、求异、求知、求趣的心理要求,所以一直是特色旅游的重头戏,它与山水风光旅游、文物古迹旅游等并列构成特色旅游的系列产品。

三、特色旅游的分类研究

(一)生态旅游:针对目前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现状,卢小丽主张国内的旅游研究者和管理者应注意到生态研究重点已转向如何教育旅游者和对生态旅游进行规划管理和最小影响等方面,还要在关注旅游扶贫这一目标的基础上将社区受益同旅游影响研究结合起来。

(二)乡村旅游:王秀红论述了国内乡村旅游理论研究方面的问题。方贤寨通过国内外的乡村旅游的比较来探讨中国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赛江涛主张丰富乡村旅游的的理论体系和指导乡村旅游的开发实践。吴必虎对我国大都市郊区乡村旅游地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尹振华对我国乡村旅游中的文化问题进行了研究。

(三)民族风情旅游:丁健认为民族特色与民族知名度、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市场、旅游地民族形象、有无著名风景点或风景区、空间聚集与竞争、决策者行为、当地居民的态度是民族旅游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武魏巍认为发展民族旅游地现实意义在于能充分利用民族区域的自然和社会资源,调整幼滑产业结构、脱贫致富,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当地民族社会进步,提高文明程度。

(四)体育旅游:江涛认为通过文化透视的体育旅游能有效满足现代人审美的需要,体育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有效提高神会效益;文化渗透的体育旅游为社会发展提供健康的人力资源。于素梅建议发挥体育资源的特色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维护与开发相结合。苏肖晴建议制定体育旅游发展规划、协调与相关旅游产业的关系、积极开发国际体育旅游市场、高度重视体育旅游市场的空间范围选择。

(五)会展旅游:王春蕾对会展旅游的概念与内涵、操作方式等若干基础问题进行了梳理;郑四渭阐述了国外会展旅游对国内的启示;王保伦从产业关联的角度研究探讨了会展旅游链的内涵和本质特征;李香华认为会展旅游的积极作用在于它是增加客源、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旅游区增加活力的动力源,能促进服务、交通等软、硬环境的配套发展和社会环境的稳定。

(六)医疗保健游:中医药旅游是依赖于我国丰富的药物资源和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药文化发展起来新兴旅游项目。它的出现是人们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推动的结果,反过来,它又顺应和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旅游消费需求;它的发展有利于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与现代化。中医药旅游的开发为我国旅游产业特色化发展起到推波助澜。

国内范文篇10

一、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内旅游是社会公民一种重要的消费形式,其发展是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我国国内旅游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从总的方面看,仍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的状态。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国内旅游尽快发展起来,首先必须提高对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第一,发展国内旅游业具有回笼货币,促进市场繁荣,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居民购买力大大增强。1980年底,全国居民积余购买力仅为804亿元,1985年就增加到2500亿元,1990年则增加到7034亿元。十年内,平均每年增长25%。如此巨大的积余购买力,一方面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稳定市场、稳定社会的隐患。如何引导好居民积余购买力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证券投资、高档耐用消费品消费已成为引导居民积余购买力的重要途径,但都不能完全解决居民积余购买力的货币回笼问题。近几年,居民证券投资有较大发展。但由于投资市场的发育还处于初始阶段,将居民积余购买力引向投资的规模还是有限的,消费品市场中高档耐用消费品对于吸纳居民积余购买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近几年又趋饱和状态。在证券投资、高档耐用消费品都难以完全缓解居民积余购买力的压力的情况下,发展国内旅游业,大量吸纳消费资金,回笼货币已成为引导居民积余购买力的又一重要途径。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0年全世界国内旅游收入达2.4万亿美元,加上国际旅游收入总计达2.65万亿美元,与能源、汽车制造等重要产业并驾齐驱,已成为世界经济中三个最大的产业之一,我国国内旅游业近几年发展也相当快,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七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者共13.9亿人次,年均2.7亿人次,收入753亿元,年均收入150.6亿元。1992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3亿人次,回笼货币则达到250亿元。实践证明,适当引导人们的旅游消费,发展国内旅游业确实不失为一种回笼货币、减少市场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二,发展国内旅游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服务行业。要满足旅游者多方面的需要,就要发展相应的直接间接的提供服务的行业。据测算,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数,社会间接就业人数就可增加5个以上。因此,发展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

第三,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改善国民经济结构。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既建立在一定物质资料生产发展基础上,同时又能促进经济部门的发展,起着改善国民经济的作用。这是因为旅游业的发展能刺激旅游者的消费,从而可以形成和扩大新的消费市场。要满足因旅游业的发展而扩大的消费,就要增加生产扩大服务。由于旅游而刺激的消费,是一种较高水平的消费,对消费品和服务的要求,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说都比较高。在更新换代方面,某些旅游消费品的周期更短,这就对生产和服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消费这种新形式就成了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为其他部门、行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能。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还会促进各种经济信息的交流,为新产业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国内旅游业这些作用都能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善。

第四,发展国内旅游还可以振兴繁荣地方经济。

我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各地都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国内旅游业,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水平较低而旅游资源又较丰富的地区,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繁荣本地经济是一条较好的路子。陕西省汉中地区的南郑县,曾经是一个长期吃国家财政补贴的贫困县,但近年来,工农业总产值却跃居汉中地区之首,成为全省财政收入突破5000万元的县之一。实现这一巨大变化的原因之一,是这几年南郑县新开辟了一个南湖风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业。贵州黄果树瀑布附近的村寨农舍,过去多是低矮简陋的石板房,村民中不少人靠政府救济过日子。这几年随着游客增多,各种旅游服务设施都建起来了,过去与经商无缘的农民,现在也做起了生意,有的还发了大财。1988年该镇储蓄达418万元,成了有名的万元户镇。旅游业不仅对落后地区的经济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对发达地区的经济的推动作用也很明显。如欧美一些大部市、亚洲四小龙的腾飞等,旅游业都起了重要作用。1991年上海对从事国内旅游业的旅行社提出“三个一”的要求,即吸引每一个淤客在上海多住一晚,旅游档次提高一档,多购物一百元。通过工作,1992年上半年国内游客在沪逗留时间达2一3天。大部分住进了二星宾馆,少数还住进了三星宾馆,在沪购物人均达900元。如果进上海的外地人口中有十分之一通过工作能达到这个水平,将会是上百亿的消费,这对上海商业、轻纺工业等将会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第五,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对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有积极作用。

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业,鼓励人们在旅游方面多消费,将会给国家、社会实现更多的利润,从而为国家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同时,由于旅游业具有特殊的产业功能,发展旅游业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对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作用更为明显。按照我国目前国内旅游一年3亿人次的规模,以1991年对赴京旅游者调查测算,以每次旅游消费606元来计算,国内旅游收入则可达1818亿元,约等于我国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17400亿元的10.45%,按目前我国消费水平计算,每1元的直接收入可以产生3.03元的总经济效益,那么1818亿元的直接经济收入将产生5508.5的总经济效益,可见,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确实是一项具有积极作用的重要措施。

第六,发展国内旅游业有利于国民文化交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发展国内旅游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旅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出门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发展国内旅游业就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不可缺少的途径。其次,发展国内旅游业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作用。旅游者游览祖国锦绣山河和名胜古迹,对其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扩大信息交流,增强身心健康都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内旅游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过去开展的“夏令营”学习周等活动,寓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于旅游之中,使青少年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激发了青少年振兴中华的热情,这些形式可以为发展国内旅游所惜鉴。再次,发展内旅游还可以促进思想观念的更新,从而提高人民的素质。国内旅游发展所形成的游客流是信息流、观念流的载体。这些信息、观念、思维、生活方式的传播,可以起着打破当地封闭保守思想、引发思维观念更新的作用。中国社会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塞、愚昧的观念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强化人们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更新思想观念,其意义比因发展旅游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要深远得多。至于国内旅游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前世界旅游组织主席阿瑟霍洛德认为:“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把旅游维持在最高文化水准和精神水准上,我们必须把旅游组织起来,使它不仅成为不错的经营,而且成为一个创造更加文明、更加和平的世界的良机。”这确是一既适用于国际旅游,同样适用于国内旅游的真知灼见。综上所述,国内旅游业是一项具有特殊作用的行业。无论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发展国内旅游业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旅游界的充分重视。

二、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的关系

发展国内旅游业,除了要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外,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关系。

人类旅游行为是由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两大部分构成的。两者的关系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国内旅游是国际旅游的基础和先导;国际旅游是国内旅游的延伸和发展。发展旅游业离不开国内旅游。在这里只要侧重分析一下国内旅游业与整个旅游业的关系,它与国际旅游业的关系就比较明确了。

首先,国内旅游业是旅游业的先导。一般来讲,一个国家的旅游业,首先是从国内旅游业发展起来的。人们的旅游行为,从出游的方向和范围来看,首先是从中短途旅游即国内旅游开始的。当本国或本地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才开始转向国际旅游和长途旅游。尽管我国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了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的道路,以达到刺激经济吸纳外币的目的。但国内旅游的先导作用仍然是不能抹煞的。其次,国内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和主体。据世界旅游组织近几年的统计,国内旅游人数占世界旅游人数的90%以上,其收入也将近占世界旅游收入的90%。美国每年出国旅游人次与国内旅游人次之比为1:100;英国在80年代中期每年的国内旅游人次,也占全国当年出游人次总量的86%。据我国国家旅游局统计,1990年来华入境人数2100万,创汇109亿元,而同期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旅客达2.8亿人次,回笼货币170亿元。1992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上升到3811,5万人,外汇收入39.4亿美元,而同期国内旅游人数已达3,3亿人次,回笼货币252亿元。因此,无论是考察旅游的供求,旅游服务设施的硬件、软件,还是比较旅游人数和收入所占的比例,都充分证明国内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和主导。再次,国内旅游还是调节旅游市场,提高旅游设施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国际旅游市场常常因为政治、经济或季节性的原因而产生波动。国内旅游则可在国际旅游市场发生波动时弥补、调节旅游设施利用率、解决交通工具的闲置和饱和等问题。注意利用国内旅游的调节手段,可以防止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展的比例失调,以免造成旅游经济单纯依赖国际市场而无回旋余地的局面。再就是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以适当控制本国出国人数,缩小旅游收支逆差。美国过去旅游逆差较为突出,近年来,政府大力开展热爱纽约活动,并利用建国200周年纪念活动,吸引本国人在国内旅游。瑞士也是出于同一目的,提出了“还是在本国度假更方便妥当”的口号。

据以上分析,发展旅游业不能忽视国内旅游,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促进整个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三、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条件

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旅游界曾认为,国内旅游尚未形成规模和条件,不宜大力提倡和发展。近十年过去了,我国发展国内旅游的条件已经有了很大变化。首先,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提高,为国内旅游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根据世界公认的经验数据,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美元时,居民就产生了国内旅游的动机;达到1000美元时,就想到近国旅游;达到3000美元时,就想到远国旅游。目前,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约为340美元,虽仅仅是越过产生国内旅游动机的界限,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闽粤、江浙一带以及其他沿海商品经济发达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为显著些。这些地区的国内旅游需求比其他地区必定会强些。同时,从全国的储蓄余额看,至1991年底,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达9100多亿元,已经具备了产生国内旅游动机的基本经济条件。这些情况证明,客观上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其次,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国内旅游业的重要条件。再次,我国带薪假期和每周44小时工作制度的实施,为发展国内旅游提供了闲假时间的条件。产生旅游行为的重要茶件之一,是人们要有足够的闲瑕时间。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实行了带薪假期和每周40小时工作制,加上拥有较多的法定节日,使国民有较多的闲暇时间为外出旅游提供了条件。再有,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具有了足够的发展旅游的设备条件。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我国拥有涉外饭店已2354座,客房35.10万间,床位73.77万张,这些设施为1985年的3,3倍。此外,交通运输方面,到1989年底止,全国运输客运量为791373万人,其中铁路113805万人,公路644508万人,水运31778万人,航空128300万人。通讯方面,1989年全国范围共有载波电报机5306台,电传打字机33379台,传真机2600台,电话交换机容量17-037481门,电话机1083275部。这些硬件,除交通仍为“瓶颈”外,其它方面已经比以前大大改善。许多旅游接待点已经出现了旅游设施过剩和淡季吃不饱的现象。这些设备的接待能力与数量更为庞大的国内旅游设施结合起来,将形成更大的接待能力。最后,经旅行社组织的国内游客人数剧增,说明国内有组织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据国家旅游局对全国2456家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二、三旅行社的统计,1992年共组级接待国内游客2821万人,是上年的6.66倍,与当年全国有组织地接待海外旅游者相比,国内旅游都大大超过了。这标志着我国国内旅游业已从过去基本上自发旅游的状况转向了通过旅行社有组织地旅游,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已经基本形成,我国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业

按照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本世纪末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而根据近几年的情况,很可能要提前三年实现这一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此,我们要积极引导,早作准备,保证国内旅游的健康发展。

第一,加深对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作用的认识。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我国对国内旅游实行“不提倡、不宣传、不反对”的政策,后虽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有关部门对国内旅游的需求仍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必要的计划和切实的指导。今后,应当利用理论研讨会、报刊宣传等形式,宣传国内旅游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条件等,使国内旅游经济发展规划得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切实把国内旅游业作为重点支持的对象;在具体政策上,要对重点旅游基础设施、重点旅游景点的建设和修复以及重要旅游商品的生产,在信贷、资金、利率、税收等方面予以优惠,创造国内旅游业大力发展的条件。

第二,确立适度发展国内旅游业和加强国内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举的方针,积极实现国内旅游的均衡发展。国内旅游需要大发展,但又受到交通能力的制约,以铁路为例,全国有2万多公里的线路“带病”运作;有200O多辆30年代制造的客车仍在超期服役。大部分通往旅游热点城市的铁路超负荷50%运行。交通瓶颈制约的情况还十分严重。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国内旅游的发展要与交通状况相适应。近期内应提倡短线旅游,适当组织长线旅游。另一方面,又要加紧基础设施建设,对短线产业应当采取积极发展的方式加以平衡。

第三,加强宏观管理,积极协调和解决好国内、国际旅游的矛盾。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既是统一的又有矛盾的一面。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境外旅游者涌入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的改善,国内旅游亦呈上升趋势,有的旅游热点国内游人与境外游人之比高达70:1,因而产生了一些矛盾。对这个矛盾应当采取积极的方式加以解决。一方面要加强行业管理和旅游市场管理,主动实现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结合、协调和分流。另一方面,进一步开发当地旅游景点和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路线,提倡近距旅游及新旅游路线,减少旅游热点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