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17:13:00

国内旅游业

国内旅游业范文篇1

一、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内旅游是社会公民一种重要的消费形式,其发展是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我国国内旅游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从总的方面看,仍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的状态。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国内旅游尽快发展起来,首先必须提高对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第一,发展国内旅游业具有回笼货币,促进市场繁荣,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居民购买力大大增强。1980年底,全国居民积余购买力仅为804亿元,1985年就增加到2500亿元,1990年则增加到7034亿元。十年内,平均每年增长25%。如此巨大的积余购买力,一方面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稳定市场、稳定社会的隐患。如何引导好居民积余购买力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证券投资、高档耐用消费品消费已成为引导居民积余购买力的重要途径,但都不能完全解决居民积余购买力的货币回笼问题。近几年,居民证券投资有较大发展。但由于投资市场的发育还处于初始阶段,将居民积余购买力引向投资的规模还是有限的,消费品市场中高档耐用消费品对于吸纳居民积余购买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近几年又趋饱和状态。在证券投资、高档耐用消费品都难以完全缓解居民积余购买力的压力的情况下,发展国内旅游业,大量吸纳消费资金,回笼货币已成为引导居民积余购买力的又一重要途径。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0年全世界国内旅游收入达2.4万亿美元,加上国际旅游收入总计达2.65万亿美元,与能源、汽车制造等重要产业并驾齐驱,已成为世界经济中三个最大的产业之一,我国国内旅游业近几年发展也相当快,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七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者共13.9亿人次,年均2.7亿人次,收入753亿元,年均收入150.6亿元。1992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3亿人次,回笼货币则达到250亿元。实践证明,适当引导人们的旅游消费,发展国内旅游业确实不失为一种回笼货币、减少市场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二,发展国内旅游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服务行业。要满足旅游者多方面的需要,就要发展相应的直接间接的提供服务的行业。据测算,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数,社会间接就业人数就可增加5个以上。因此,发展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

第三,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改善国民经济结构。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既建立在一定物质资料生产发展基础上,同时又能促进经济部门的发展,起着改善国民经济的作用。这是因为旅游业的发展能刺激旅游者的消费,从而可以形成和扩大新的消费市场。要满足因旅游业的发展而扩大的消费,就要增加生产扩大服务。由于旅游而刺激的消费,是一种较高水平的消费,对消费品和服务的要求,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说都比较高。在更新换代方面,某些旅游消费品的周期更短,这就对生产和服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消费这种新形式就成了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为其他部门、行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能。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还会促进各种经济信息的交流,为新产业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国内旅游业这些作用都能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善。

第四,发展国内旅游还可以振兴繁荣地方经济。

我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各地都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国内旅游业,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水平较低而旅游资源又较丰富的地区,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繁荣本地经济是一条较好的路子。陕西省汉中地区的南郑县,曾经是一个长期吃国家财政补贴的贫困县,但近年来,工农业总产值却跃居汉中地区之首,成为全省财政收入突破5000万元的县之一。实现这一巨大变化的原因之一,是这几年南郑县新开辟了一个南湖风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业。贵州黄果树瀑布附近的村寨农舍,过去多是低矮简陋的石板房,村民中不少人靠政府救济过日子。这几年随着游客增多,各种旅游服务设施都建起来了,过去与经商无缘的农民,现在也做起了生意,有的还发了大财。1988年该镇储蓄达418万元,成了有名的万元户镇。旅游业不仅对落后地区的经济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对发达地区的经济的推动作用也很明显。如欧美一些大部市、亚洲四小龙的腾飞等,旅游业都起了重要作用。1991年上海对从事国内旅游业的旅行社提出“三个一”的要求,即吸引每一个淤客在上海多住一晚,旅游档次提高一档,多购物一百元。通过工作,1992年上半年国内游客在沪逗留时间达2一3天。大部分住进了二星宾馆,少数还住进了三星宾馆,在沪购物人均达900元。如果进上海的外地人口中有十分之一通过工作能达到这个水平,将会是上百亿的消费,这对上海商业、轻纺工业等将会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第五,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对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有积极作用。

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业,鼓励人们在旅游方面多消费,将会给国家、社会实现更多的利润,从而为国家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同时,由于旅游业具有特殊的产业功能,发展旅游业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对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作用更为明显。按照我国目前国内旅游一年3亿人次的规模,以1991年对赴京旅游者调查测算,以每次旅游消费606元来计算,国内旅游收入则可达1818亿元,约等于我国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17400亿元的10.45%,按目前我国消费水平计算,每1元的直接收入可以产生3.03元的总经济效益,那么1818亿元的直接经济收入将产生5508.5的总经济效益,可见,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确实是一项具有积极作用的重要措施。

第六,发展国内旅游业有利于国民文化交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发展国内旅游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旅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出门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发展国内旅游业就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不可缺少的途径。其次,发展国内旅游业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作用。旅游者游览祖国锦绣山河和名胜古迹,对其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扩大信息交流,增强身心健康都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内旅游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过去开展的“夏令营”学习周等活动,寓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于旅游之中,使青少年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激发了青少年振兴中华的热情,这些形式可以为发展国内旅游所惜鉴。再次,发展内旅游还可以促进思想观念的更新,从而提高人民的素质。国内旅游发展所形成的游客流是信息流、观念流的载体。这些信息、观念、思维、生活方式的传播,可以起着打破当地封闭保守思想、引发思维观念更新的作用。中国社会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塞、愚昧的观念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强化人们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更新思想观念,其意义比因发展旅游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要深远得多。至于国内旅游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前世界旅游组织主席阿瑟霍洛德认为:“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把旅游维持在最高文化水准和精神水准上,我们必须把旅游组织起来,使它不仅成为不错的经营,而且成为一个创造更加文明、更加和平的世界的良机。”这确是一既适用于国际旅游,同样适用于国内旅游的真知灼见。综上所述,国内旅游业是一项具有特殊作用的行业。无论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发展国内旅游业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旅游界的充分重视。

二、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的关系

发展国内旅游业,除了要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外,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关系。

人类旅游行为是由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两大部分构成的。两者的关系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国内旅游是国际旅游的基础和先导;国际旅游是国内旅游的延伸和发展。发展旅游业离不开国内旅游。在这里只要侧重分析一下国内旅游业与整个旅游业的关系,它与国际旅游业的关系就比较明确了。

首先,国内旅游业是旅游业的先导。一般来讲,一个国家的旅游业,首先是从国内旅游业发展起来的。人们的旅游行为,从出游的方向和范围来看,首先是从中短途旅游即国内旅游开始的。当本国或本地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才开始转向国际旅游和长途旅游。尽管我国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了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的道路,以达到刺激经济吸纳外币的目的。但国内旅游的先导作用仍然是不能抹煞的。其次,国内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和主体。据世界旅游组织近几年的统计,国内旅游人数占世界旅游人数的90%以上,其收入也将近占世界旅游收入的90%。美国每年出国旅游人次与国内旅游人次之比为1:100;英国在80年代中期每年的国内旅游人次,也占全国当年出游人次总量的86%。据我国国家旅游局统计,1990年来华入境人数2100万,创汇109亿元,而同期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旅客达2.8亿人次,回笼货币170亿元。1992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上升到3811,5万人,外汇收入39.4亿美元,而同期国内旅游人数已达3,3亿人次,回笼货币252亿元。因此,无论是考察旅游的供求,旅游服务设施的硬件、软件,还是比较旅游人数和收入所占的比例,都充分证明国内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和主导。再次,国内旅游还是调节旅游市场,提高旅游设施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国际旅游市场常常因为政治、经济或季节性的原因而产生波动。国内旅游则可在国际旅游市场发生波动时弥补、调节旅游设施利用率、解决交通工具的闲置和饱和等问题。注意利用国内旅游的调节手段,可以防止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展的比例失调,以免造成旅游经济单纯依赖国际市场而无回旋余地的局面。再就是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以适当控制本国出国人数,缩小旅游收支逆差。美国过去旅游逆差较为突出,近年来,政府大力开展热爱纽约活动,并利用建国200周年纪念活动,吸引本国人在国内旅游。瑞士也是出于同一目的,提出了“还是在本国度假更方便妥当”的口号。

据以上分析,发展旅游业不能忽视国内旅游,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促进整个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三、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条件

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旅游界曾认为,国内旅游尚未形成规模和条件,不宜大力提倡和发展。近十年过去了,我国发展国内旅游的条件已经有了很大变化。首先,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提高,为国内旅游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根据世界公认的经验数据,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美元时,居民就产生了国内旅游的动机;达到1000美元时,就想到近国旅游;达到3000美元时,就想到远国旅游。目前,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约为340美元,虽仅仅是越过产生国内旅游动机的界限,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闽粤、江浙一带以及其他沿海商品经济发达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为显著些。这些地区的国内旅游需求比其他地区必定会强些。同时,从全国的储蓄余额看,至1991年底,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达9100多亿元,已经具备了产生国内旅游动机的基本经济条件。这些情况证明,客观上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其次,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国内旅游业的重要条件。再次,我国带薪假期和每周44小时工作制度的实施,为发展国内旅游提供了闲假时间的条件。产生旅游行为的重要茶件之一,是人们要有足够的闲瑕时间。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实行了带薪假期和每周40小时工作制,加上拥有较多的法定节日,使国民有较多的闲暇时间为外出旅游提供了条件。再有,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具有了足够的发展旅游的设备条件。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我国拥有涉外饭店已2354座,客房35.10万间,床位73.77万张,这些设施为1985年的3,3倍。此外,交通运输方面,到1989年底止,全国运输客运量为791373万人,其中铁路113805万人,公路644508万人,水运31778万人,航空128300万人。通讯方面,1989年全国范围共有载波电报机5306台,电传打字机33379台,传真机2600台,电话交换机容量17-037481门,电话机1083275部。这些硬件,除交通仍为“瓶颈”外,其它方面已经比以前大大改善。许多旅游接待点已经出现了旅游设施过剩和淡季吃不饱的现象。这些设备的接待能力与数量更为庞大的国内旅游设施结合起来,将形成更大的接待能力。最后,经旅行社组织的国内游客人数剧增,说明国内有组织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据国家旅游局对全国2456家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二、三旅行社的统计,1992年共组级接待国内游客2821万人,是上年的6.66倍,与当年全国有组织地接待海外旅游者相比,国内旅游都大大超过了。这标志着我国国内旅游业已从过去基本上自发旅游的状况转向了通过旅行社有组织地旅游,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已经基本形成,我国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业

按照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本世纪末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而根据近几年的情况,很可能要提前三年实现这一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此,我们要积极引导,早作准备,保证国内旅游的健康发展。

第一,加深对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作用的认识。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我国对国内旅游实行“不提倡、不宣传、不反对”的政策,后虽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有关部门对国内旅游的需求仍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必要的计划和切实的指导。今后,应当利用理论研讨会、报刊宣传等形式,宣传国内旅游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条件等,使国内旅游经济发展规划得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切实把国内旅游业作为重点支持的对象;在具体政策上,要对重点旅游基础设施、重点旅游景点的建设和修复以及重要旅游商品的生产,在信贷、资金、利率、税收等方面予以优惠,创造国内旅游业大力发展的条件。

第二,确立适度发展国内旅游业和加强国内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举的方针,积极实现国内旅游的均衡发展。国内旅游需要大发展,但又受到交通能力的制约,以铁路为例,全国有2万多公里的线路“带病”运作;有200O多辆30年代制造的客车仍在超期服役。大部分通往旅游热点城市的铁路超负荷50%运行。交通瓶颈制约的情况还十分严重。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国内旅游的发展要与交通状况相适应。近期内应提倡短线旅游,适当组织长线旅游。另一方面,又要加紧基础设施建设,对短线产业应当采取积极发展的方式加以平衡。

第三,加强宏观管理,积极协调和解决好国内、国际旅游的矛盾。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既是统一的又有矛盾的一面。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境外旅游者涌入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的改善,国内旅游亦呈上升趋势,有的旅游热点国内游人与境外游人之比高达70:1,因而产生了一些矛盾。对这个矛盾应当采取积极的方式加以解决。一方面要加强行业管理和旅游市场管理,主动实现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结合、协调和分流。另一方面,进一步开发当地旅游景点和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路线,提倡近距旅游及新旅游路线,减少旅游热点的压力。

国内旅游业范文篇2

一、当前国内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

1.国内旅游业还处在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阶段,自然增长速度大于市场发育,国内旅游市场的混乱局面在短时期内难以根除。由于国内旅游需求的急剧膨胀超过了企业自身的承受力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手段所能达到的管理能力,我们在迎接国内旅游发展时可以说是准备不够,仓促上阵。各地旅游部门对国内旅游认识的滞后致使行业无章可循,更没有切实可行的行业管理手段来规范和培育国内旅游市场。除对三类旅行社有较强的市场准人管理手段外,对其他从事国内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还没有有效的管理措施。一个没有法律和规章环境的国内旅游市场是滋生一切不正当行业行为的土壤。这就导致了国内旅游市场较为混乱,服务质量低劣;价格竞争和价格混乱并存;旅游安全得不到可靠的保障。虽然《反不正当竞争法》业已实施,但在行业的经营中还未成为调节企业经营行为的普遍准则。而且一部分素质低劣的从业者从根本上违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要求的道德准则。

2.匮乏的人力资源使国内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潜伏着危机。中国未经历过工业革命的洗礼,这个社会的劳动大军总体上没有在工业大生产中和流水线上锤炼出严密的工作纪律,自觉遵守工作规范的风气没有广泛流传。而旅游业恰是需要自我约束和自我修养的行业纪律和行业素质。旅游业在中国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其行业文化积淀比较浅薄,行业培训能力也是极为有限的。所以,和国际旅游一样,国内旅游行业的自身发展已超过了行业所能提供人力资源的能力。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直接从业者都在摸索着适合国情的路子,而谁又能保证在这种没有规范的经营中道德胸威力能随时战胜金钱的诱惑力?如今一部分国内旅游从业者多把自己从事的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便捷的挣钱手段,而不是当作一种需要技能和行业纪律的事业加以追求。一些主管部门成立三类社的目的只不过是为自己增设一个方便自如的小金库而已,因此在经理和其他人员配备上也就按照自己“实用主义”的标准进行设置。

3.“交通瓶颈”问题仍是制约国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交通业的发展速度。可以预见,发展中的中国交通业要从根本上解决迅猛增长的人流问题还有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种局面使旅游业的发展丧失了主动性,也丧失了巨大的现实市场,旅游资源的浪费在所难免,中西部地区的“不可进入性”阻挡了国内旅游者的长距离流动。交通问题由此所产生的关联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交通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旅游旺季因为不能满足旅游者交通票务问题而出现的投诉时有发生,这对一地的旅游形象是极为有害的。二是交通问题的存在为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包装构成了障碍,许多本来可成为黄金旅游线路的产品皆因为交通问题而夭折。可以想见,没有交通作为纽带的旅游产品是极难在市场上立住脚的。

4.国内旅游产品的供给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中国旅游者大多属于初级产品消费者,一些新奇的娱乐场所,海滨避暑,名声较大的观光景点和名胜古迹等较适合旅游者的需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希望花较少的钱和时间经历最多的旅游活动。但由于中国旅游业的总体投入极为有限,所以旅游产品集聚性和规模性较差,而旅游者又不能在时间和费用上支付长途旅行,这使得国内旅游产品的开发有了紧迫感。

二、从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看中国旅游业的内部结构调整

1995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可达5石亿人次,收入可达1170亿元人民币,其总额分别是1990年的2.29倍和7.31倍。国内旅游业的产出水平已达到国际旅游业产出水平的1.68倍。单就经济意义来看,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总体经济效益,国内旅游业为中国旅游业的贡献远大于国际旅游业。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狭隘的经济利益来贬斥国际旅游在国家利益中的重要性。然而,国内旅游对于单体的企业来说应是拓展其市场,增强其生存空间的巨大潜力。企业的最终结算方式全部采用人民币市制后,以前外汇额度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已不复存在,企业的目标应是利润最大化。而且政府现在也不提倡以牺牲企业经济利益来实现创汇,因为中国外向型经济不再把创汇当作唯一的追求目标。这种趋势对旅游业进行内部结构调整提出了要求。

1.国内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普遍历史过程。经历过工业革命的国家,其旅游业的发展大都经历了从国内旅游到入境旅游再到出境旅游的历史进程。当然在世界范围内,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背景相异甚远,这三部曲又不是按照统一的秩序完成的。像中国这样未经历过工业革命的国家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选择了发展入境旅游的方式作为建立旅游业的序曲,这是根据社会的客观需求而确立的战略步骤。中国的国际旅游业,确切地说是入境旅游业,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我们现在不能再用传统的眼光来判断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从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看,迄今为止,国内旅游业仍在整个旅游业收入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以美国为例,1993年外国旅游者的消费为790亿美元,而国内旅游者的消费为3040亿美元,占旅游业总收入的79%。所以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期望,国内旅游和国际游游应是发展未来中国旅游业不可偏废的动力。

2.国内旅游市场巨大潜力的存在。国民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income)和可支配时间(dispos。abletime)的不断增长为发展国内旅游业预示了广阔的前景。有资料表明,当一个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0—700美元时,国民便有产生国内旅游动机的可能性。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远超过这个最低标准。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及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天津、成都、重庆、青岛、大连等地国内旅游发展异常迅猛。十四届五中全会为“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描绘的蓝图使我们每位旅游工作者有理由准备迎接国内旅游发展的新时期。“九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8%,到2000年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为国内旅游的发展预示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如果12亿多人口的中国有50%的人在“九五”期间每年至少出游一次,这个市场的潜力是任何国家也不能与之相比的。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双休日大周未的实施将全面改变人们对工作和休息关系认识,也必将更新人们的生活观念。在人们重新构筑的生活方式中,旅游不再是难圆的梦,而将成为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3.旅游业内部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旅游业的内部结构调整既是一种客观要求也是引导旅游业持速、快速、健康发展的主动选择。尽管国内旅游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发展潮流势不可挡。问题总是在发展中可逐步得到解决的。199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旅游局制定的《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意见》,这标志着国家对国内旅游业的重视。与此同时,国家旅游局又提出了“海外抓促销,国内抓建设,一手抓国际旅游,一手抓国内旅游”的发展总方针。旅游业是极为“敏感”或“脆弱”的产业,特别是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休戚相关。而且中国国际航线的缓慢发展在客观上为我们发展国际旅游设置了难以超越的障碍。为了保证旅游业的相对稳定性,我们不能把旅游业只押在国际旅游业上,而应该全方位地开拓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1989年中国的动乱和1994年“千岛湖事件”给旅游业造成的伤害应成为我们调整旅游业内部结构的长鸣警钟。激烈的世界旅游业竞争也要求我们寻找旅游业的新增长点。三、国内旅游业在未来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1.扩大行业规模,奠定旅游业更为坚实的基础。国内旅游市场的巨大需求客观上要求扩大总体供给。一是旅游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多。以前从事国际旅游为主的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饭店、购物商场、旅游车船公司等)都将调整自己的业务范畴,把国内旅游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一批新的从事国内旅游的企业应运而生,这使旅游业的专业化分工走向成熟。从旅行社来看,我国现有一二类旅行社1040家,而三类旅行社已达到3855家。二是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更趋市场化。国内旅游的发展为全社会兴办旅游注入了空前的活力。由于国内旅游者相对于成熟的国际旅游者来说其要求更易满足一些,所以旅游项目的开发便相对容易一些。只要旅游管理部门认真规划,正确引导,我们便可建立一个多层次旅游产品体系以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

2.解决就业问题。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将大批就业者从传统的生产线上淘汰下来,社会便面临着重新组织他们生产和强大市场压力的两难境地。国内旅游市场巨大的需求和供给对相关行业年产生的带动作用远胜过旅游业自身的直观经济效益。许多劳动者通过适当的培训可进入旅游行业大军,因此,国内旅游业为吸收大量的社会剩余劳动力开辟了新的途径。

3.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我国旅游资源结构纷繁、布局开阔,加上南北气温差距较大,如何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边际效应”(marginaleffect)便是政府部门在运筹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时应考虑的课题。国内旅游的发展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巨大的国内市场产生的各类需求使旅游产品不会太受地域或季节的影响。当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可减弱旅游淡季的负面影响。

4.国内旅游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国民的精神生活需要。社会学家预言,旅游将成为下一个世纪满足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生活的重要途径。中国古代且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那么如今发展国内旅游业引导国民在现有经济条件下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提高国民素质是旅游战线全体人员所应承担的一项社会责任。5.以国内旅游为基础。以国际旅游为导向的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方针。通过在全社会普遍地发展国内旅游,人们对旅游的外在形式和内涵都会有新的理解,这为我们发展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培养了“国民旅游意识”。发展国内旅游对发展国际旅游的另一直接作用是通过扩大行业规模,锻炼了一批旅游企业家队伍和职工队伍,这是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

四、对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几点建议

1.强化宏观调控能力,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行为。国内旅游业近年来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求旅游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并以有效的手段将国内旅游业纳入可管理和可调控的轨道,以纠正目前的无序状态,保证国内旅游质量。要实现行业规范就得有可操作的行业标准可以依循。各地可根据当地国内旅游发展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从旅游过程的各个环节人手,防止不正当行为在行业内的滋生。目前应侧重解决旅游过程中的餐饮交通、卫生、安全、回扣及市场准人等方面的问题。条件成熟的地区可搞国内旅游定点单位管理,并逐步将此项措施与旅游涉外定点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旅游定点制度,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旅游行业实行“国民待遇”做准备。

2.加快国内旅游企业制度改革步伐,建立起激励竞争机制。我国从事国内旅游的企业体制极为混乱,内部管理机制导致短期经营行为。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市场需求选准改革的模式企业制度的改革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问题。但企业制度的改革并不能代替企业内部管理的更新。企业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以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和服务信誉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条件。除此之外,旅游部门还应引导建立规模性的行业组织,尽可能使行业向集约化方向过渡,创造国内旅游企业的规模效应。

3.把国际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引人国内旅游业。巨大的潜在市场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守株待兔。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正由散客独自旅行向通过旅行社组团旅行方向发展(而入境旅游正从组团式旅行向散客型方向发展),我们要针对这一特点直接面向公众促销,沟通旅游者与旅行社间的联系。在国内旅游市场上的投入产出比是相当可观的。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用在国内促销的经费远高于国际市场促销经费。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为我们积累了较多的市场开发经验。国内旅游市场仍需宣传促销方可最大量地激发国民的旅游动机。这在目前历史条件下尤为重要,因为旅游的观念还没在我们的社会扎下坚实的根,在不少人看来,旅游仍然是离他们很遥远的事只要我们选准目标,以国民可接受的方式进行促销,国内市场便会更加活跃起来。

国内旅游业范文篇3

一、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内旅游是社会公民一种重要的消费形式,其发展是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我国国内旅游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从总的方面看,仍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的状态。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国内旅游尽快发展起来,首先必须提高对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第一,发展国内旅游业具有回笼货币,促进市场繁荣,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居民购买力大大增强。1980年底,全国居民积余购买力仅为804亿元,1985年就增加到2500亿元,1990年则增加到7034亿元。十年内,平均每年增长25%。如此巨大的积余购买力,一方面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稳定市场、稳定社会的隐患。如何引导好居民积余购买力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证券投资、高档耐用消费品消费已成为引导居民积余购买力的重要途径,但都不能完全解决居民积余购买力的货币回笼问题。近几年,居民证券投资有较大发展。但由于投资市场的发育还处于初始阶段,将居民积余购买力引向投资的规模还是有限的,消费品市场中高档耐用消费品对于吸纳居民积余购买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近几年又趋饱和状态。在证券投资、高档耐用消费品都难以完全缓解居民积余购买力的压力的情况下,发展国内旅游业,大量吸纳消费资金,回笼货币已成为引导居民积余购买力的又一重要途径。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0年全世界国内旅游收入达2.4万亿美元,加上国际旅游收入总计达2.65万亿美元,与能源、汽车制造等重要产业并驾齐驱,已成为世界经济中三个最大的产业之一,我国国内旅游业近几年发展也相当快,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七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者共13.9亿人次,年均2.7亿人次,收入753亿元,年均收入150.6亿元。1992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3亿人次,回笼货币则达到250亿元。实践证明,适当引导人们的旅游消费,发展国内旅游业确实不失为一种回笼货币、减少市场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二,发展国内旅游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服务行业。要满足旅游者多方面的需要,就要发展相应的直接间接的提供服务的行业。据测算,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数,社会间接就业人数就可增加5个以上。因此,发展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

第三,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改善国民经济结构。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既建立在一定物质资料生产发展基础上,同时又能促进经济部门的发展,起着改善国民经济的作用。这是因为旅游业的发展能刺激旅游者的消费,从而可以形成和扩大新的消费市场。要满足因旅游业的发展而扩大的消费,就要增加生产扩大服务。由于旅游而刺激的消费,是一种较高水平的消费,对消费品和服务的要求,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说都比较高。在更新换代方面,某些旅游消费品的周期更短,这就对生产和服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消费这种新形式就成了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为其他部门、行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能。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还会促进各种经济信息的交流,为新产业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国内旅游业这些作用都能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善。

第四,发展国内旅游还可以振兴繁荣地方经济。

我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各地都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国内旅游业,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水平较低而旅游资源又较丰富的地区,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繁荣本地经济是一条较好的路子。陕西省汉中地区的南郑县,曾经是一个长期吃国家财政补贴的贫困县,但近年来,工农业总产值却跃居汉中地区之首,成为全省财政收入突破5000万元的县之一。实现这一巨大变化的原因之一,是这几年南郑县新开辟了一个南湖风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业。贵州黄果树瀑布附近的村寨农舍,过去多是低矮简陋的石板房,村民中不少人靠政府救济过日子。这几年随着游客增多,各种旅游服务设施都建起来了,过去与经商无缘的农民,现在也做起了生意,有的还发了大财。1988年该镇储蓄达418万元,成了有名的万元户镇。旅游业不仅对落后地区的经济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对发达地区的经济的推动作用也很明显。如欧美一些大部市、亚洲四小龙的腾飞等,旅游业都起了重要作用。1991年上海对从事国内旅游业的旅行社提出“三个一”的要求,即吸引每一个淤客在上海多住一晚,旅游档次提高一档,多购物一百元。通过工作,1992年上半年国内游客在沪逗留时间达2一3天。大部分住进了二星宾馆,少数还住进了三星宾馆,在沪购物人均达900元。如果进上海的外地人口中有十分之一通过工作能达到这个水平,将会是上百亿的消费,这对上海商业、轻纺工业等将会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第五,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对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有积极作用。

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业,鼓励人们在旅游方面多消费,将会给国家、社会实现更多的利润,从而为国家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同时,由于旅游业具有特殊的产业功能,发展旅游业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对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作用更为明显。按照我国目前国内旅游一年3亿人次的规模,以1991年对赴京旅游者调查测算,以每次旅游消费606元来计算,国内旅游收入则可达1818亿元,约等于我国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17400亿元的10.45%,按目前我国消费水平计算,每1元的直接收入可以产生3.03元的总经济效益,那么1818亿元的直接经济收入将产生5508.5的总经济效益,可见,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确实是一项具有积极作用的重要措施。

第六,发展国内旅游业有利于国民文化交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发展国内旅游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旅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出门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发展国内旅游业就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不可缺少的途径。其次,发展国内旅游业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作用。旅游者游览祖国锦绣山河和名胜古迹,对其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扩大信息交流,增强身心健康都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内旅游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过去开展的“夏令营”学习周等活动,寓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于旅游之中,使青少年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激发了青少年振兴中华的热情,这些形式可以为发展国内旅游所惜鉴。再次,发展内旅游还可以促进思想观念的更新,从而提高人民的素质。国内旅游发展所形成的游客流是信息流、观念流的载体。这些信息、观念、思维、生活方式的传播,可以起着打破当地封闭保守思想、引发思维观念更新的作用。中国社会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塞、愚昧的观念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强化人们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更新思想观念,其意义比因发展旅游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要深远得多。至于国内旅游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前世界旅游组织主席阿瑟霍洛德认为:“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把旅游维持在最高文化水准和精神水准上,我们必须把旅游组织起来,使它不仅成为不错的经营,而且成为一个创造更加文明、更加和平的世界的良机。”这确是一既适用于国际旅游,同样适用于国内旅游的真知灼见。综上所述,国内旅游业是一项具有特殊作用的行业。无论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发展国内旅游业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旅游界的充分重视。

二、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的关系

发展国内旅游业,除了要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外,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关系。

人类旅游行为是由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两大部分构成的。两者的关系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国内旅游是国际旅游的基础和先导;国际旅游是国内旅游的延伸和发展。发展旅游业离不开国内旅游。在这里只要侧重分析一下国内旅游业与整个旅游业的关系,它与国际旅游业的关系就比较明确了。

首先,国内旅游业是旅游业的先导。一般来讲,一个国家的旅游业,首先是从国内旅游业发展起来的。人们的旅游行为,从出游的方向和范围来看,首先是从中短途旅游即国内旅游开始的。当本国或本地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才开始转向国际旅游和长途旅游。尽管我国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了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的道路,以达到刺激经济吸纳外币的目的。但国内旅游的先导作用仍然是不能抹煞的。其次,国内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和主体。据世界旅游组织近几年的统计,国内旅游人数占世界旅游人数的90%以上,其收入也将近占世界旅游收入的90%。美国每年出国旅游人次与国内旅游人次之比为1:100;英国在80年代中期每年的国内旅游人次,也占全国当年出游人次总量的86%。据我国国家旅游局统计,1990年来华入境人数2100万,创汇109亿元,而同期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旅客达2.8亿人次,回笼货币170亿元。1992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上升到3811,5万人,外汇收入39.4亿美元,而同期国内旅游人数已达3,3亿人次,回笼货币252亿元。因此,无论是考察旅游的供求,旅游服务设施的硬件、软件,还是比较旅游人数和收入所占的比例,都充分证明国内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和主导。再次,国内旅游还是调节旅游市场,提高旅游设施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国际旅游市场常常因为政治、经济或季节性的原因而产生波动。国内旅游则可在国际旅游市场发生波动时弥补、调节旅游设施利用率、解决交通工具的闲置和饱和等问题。注意利用国内旅游的调节手段,可以防止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展的比例失调,以免造成旅游经济单纯依赖国际市场而无回旋余地的局面。再就是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以适当控制本国出国人数,缩小旅游收支逆差。美国过去旅游逆差较为突出,近年来,政府大力开展热爱纽约活动,并利用建国200周年纪念活动,吸引本国人在国内旅游。瑞士也是出于同一目的,提出了“还是在本国度假更方便妥当”的口号。

据以上分析,发展旅游业不能忽视国内旅游,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促进整个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三、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条件

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旅游界曾认为,国内旅游尚未形成规模和条件,不宜大力提倡和发展。近十年过去了,我国发展国内旅游的条件已经有了很大变化。首先,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提高,为国内旅游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根据世界公认的经验数据,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美元时,居民就产生了国内旅游的动机;达到1000美元时,就想到近国旅游;达到3000美元时,就想到远国旅游。目前,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约为340美元,虽仅仅是越过产生国内旅游动机的界限,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闽粤、江浙一带以及其他沿海商品经济发达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为显著些。这些地区的国内旅游需求比其他地区必定会强些。同时,从全国的储蓄余额看,至1991年底,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达9100多亿元,已经具备了产生国内旅游动机的基本经济条件。这些情况证明,客观上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其次,我国丰富的

旅游资源是发展国内旅游业的重要条件。再次,我国带薪假期和每周44小时工作制度的实施,为发展国内旅游提供了闲假时间的条件。产生旅游行为的重要茶件之一,是人们要有足够的闲瑕时间。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实行了带薪假期和每周40小时工作制,加上拥有较多的法定节日,使国民有较多的闲暇时间为外出旅游提供了条件。再有,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具有了足够的发展旅游的设备条件。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我国拥有涉外饭店已2354座,客房35.10万间,床位73.77万张,这些设施为1985年的3,3倍。此外,交通运输方面,到1989年底止,全国运输客运量为791373万人,其中铁路113805万人,公路644508万人,水运31778万人,航空128300万人。通讯方面,1989年全国范围共有载波电报机5306台,电传打字机33379台,传真机2600台,电话交换机容量17-037481门,电话机1083275部。这些硬件,除交通仍为“瓶颈”外,其它方面已经比以前大大改善。许多旅游接待点已经出现了旅游设施过剩和淡季吃不饱的现象。这些设备的接待能力与数量更为庞大的国内旅游设施结合起来,将形成更大的接待能力。最后,经旅行社组织的国内游客人数剧增,说明国内有组织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据国家旅游局对全国2456家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二、三旅行社的统计,1992年共组级接待国内游客2821万人,是上年的6.66倍,与当年全国有组织地接待海外旅游者相比,国内旅游都大大超过了。这标志着我国国内旅游业已从过去基本上自发旅游的状况转向了通过旅行社有组织地旅游,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已经基本形成,我国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业

按照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本世纪末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而根据近几年的情况,很可能要提前三年实现这一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此,我们要积极引导,早作准备,保证国内旅游的健康发展。

第一,加深对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作用的认识。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我国对国内旅游实行“不提倡、不宣传、不反对”的政策,后虽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有关部门对国内旅游的需求仍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必要的计划和切实的指导。今后,应当利用理论研讨会、报刊宣传等形式,宣传国内旅游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条件等,使国内旅游经济发展规划得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切实把国内旅游业作为重点支持的对象;在具体政策上,要对重点旅游基础设施、重点旅游景点的建设和修复以及重要旅游商品的生产,在信贷、资金、利率、税收等方面予以优惠,创造国内旅游业大力发展的条件。

第二,确立适度发展国内旅游业和加强国内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举的方针,积极实现国内旅游的均衡发展。国内旅游需要大发展,但又受到交通能力的制约,以铁路为例,全国有2万多公里的线路“带病”运作;有200O多辆30年代制造的客车仍在超期服役。大部分通往旅游热点城市的铁路超负荷50%运行。交通瓶颈制约的情况还十分严重。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国内旅游的发展要与交通状况相适应。近期内应提倡短线旅游,适当组织长线旅游。另一方面,又要加紧基础设施建设,对短线产业应当采取积极发展的方式加以平衡。

第三,加强宏观管理,积极协调和解决好国内、国际旅游的矛盾。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既是统一的又有矛盾的一面。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境外旅游者涌入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的改善,国内旅游亦呈上升趋势,有的旅游热点国内游人与境外游人之比高达70:1,因而产生了一些矛盾。对这个矛盾应当采取积极的方式加以解决。一方面要加强行业管理和旅游市场管理,主动实现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结合、协调和分流。另一方面,进一步开发当地旅游景点和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路线,提倡近距旅游及新旅游路线,减少旅游热点的压力。

国内旅游业范文篇4

一、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内旅游是社会公民一种重要的消费形式,其发展是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我国国内旅游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从总的方面看,仍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的状态。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国内旅游尽快发展起来,首先必须提高对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第一,发展国内旅游业具有回笼货币,促进市场繁荣,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居民购买力大大增强。1980年底,全国居民积余购买力仅为804亿元,1985年就增加到2500亿元,1990年则增加到7034亿元。十年内,平均每年增长25%。如此巨大的积余购买力,一方面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稳定市场、稳定社会的隐患。如何引导好居民积余购买力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证券投资、高档耐用消费品消费已成为引导居民积余购买力的重要途径,但都不能完全解决居民积余购买力的货币回笼问题。近几年,居民证券投资有较大发展。但由于投资市场的发育还处于初始阶段,将居民积余购买力引向投资的规模还是有限的,消费品市场中高档耐用消费品对于吸纳居民积余购买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近几年又趋饱和状态。在证券投资、高档耐用消费品都难以完全缓解居民积余购买力的压力的情况下,发展国内旅游业,大量吸纳消费资金,回笼货币已成为引导居民积余购买力的又一重要途径。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0年全世界国内旅游收入达2.4万亿美元,加上国际旅游收入总计达2.65万亿美元,与能源、汽车制造等重要产业并驾齐驱,已成为世界经济中三个最大的产业之一,我国国内旅游业近几年发展也相当快,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七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者共13.9亿人次,年均2.7亿人次,收入753亿元,年均收入150.6亿元。1992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3亿人次,回笼货币则达到250亿元。实践证明,适当引导人们的旅游消费,发展国内旅游业确实不失为一种回笼货币、减少市场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二,发展国内旅游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服务行业。要满足旅游者多方面的需要,就要发展相应的直接间接的提供服务的行业。据测算,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数,社会间接就业人数就可增加5个以上。因此,发展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

第三,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改善国民经济结构。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既建立在一定物质资料生产发展基础上,同时又能促进经济部门的发展,起着改善国民经济的作用。这是因为旅游业的发展能刺激旅游者的消费,从而可以形成和扩大新的消费市场。要满足因旅游业的发展而扩大的消费,就要增加生产扩大服务。由于旅游而刺激的消费,是一种较高水平的消费,对消费品和服务的要求,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说都比较高。在更新换代方面,某些旅游消费品的周期更短,这就对生产和服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消费这种新形式就成了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为其他部门、行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能。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还会促进各种经济信息的交流,为新产业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国内旅游业这些作用都能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善。

第四,发展国内旅游还可以振兴繁荣地方经济。

我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各地都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国内旅游业,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水平较低而旅游资源又较丰富的地区,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繁荣本地经济是一条较好的路子。陕西省汉中地区的南郑县,曾经是一个长期吃国家财政补贴的贫困县,但近年来,工农业总产值却跃居汉中地区之首,成为全省财政收入突破5000万元的县之一。实现这一巨大变化的原因之一,是这几年南郑县新开辟了一个南湖风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业。贵州黄果树瀑布附近的村寨农舍,过去多是低矮简陋的石板房,村民中不少人靠政府救济过日子。这几年随着游客增多,各种旅游服务设施都建起来了,过去与经商无缘的农民,现在也做起了生意,有的还发了大财。1988年该镇储蓄达418万元,成了有名的万元户镇。旅游业不仅对落后地区的经济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对发达地区的经济的推动作用也很明显。如欧美一些大部市、亚洲四小龙的腾飞等,旅游业都起了重要作用。1991年上海对从事国内旅游业的旅行社提出“三个一”的要求,即吸引每一个淤客在上海多住一晚,旅游档次提高一档,多购物一百元。通过工作,1992年上半年国内游客在沪逗留时间达2一3天。大部分住进了二星宾馆,少数还住进了三星宾馆,在沪购物人均达900元。如果进上海的外地人口中有十分之一通过工作能达到这个水平,将会是上百亿的消费,这对上海商业、轻纺工业等将会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第五,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对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有积极作用。

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业,鼓励人们在旅游方面多消费,将会给国家、社会实现更多的利润,从而为国家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同时,由于旅游业具有特殊的产业功能,发展旅游业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对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作用更为明显。按照我国目前国内旅游一年3亿人次的规模,以1991年对赴京旅游者调查测算,以每次旅游消费606元来计算,国内旅游收入则可达1818亿元,约等于我国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17400亿元的10.45%,按目前我国消费水平计算,每1元的直接收入可以产生3.03元的总经济效益,那么1818亿元的直接经济收入将产生5508.5的总经济效益,可见,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确实是一项具有积极作用的重要措施。

第六,发展国内旅游业有利于国民文化交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发展国内旅游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旅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出门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发展国内旅游业就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不可缺少的途径。其次,发展国内旅游业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作用。旅游者游览祖国锦绣山河和名胜古迹,对其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扩大信息交流,增强身心健康都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内旅游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过去开展的“夏令营”学习周等活动,寓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于旅游之中,使青少年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激发了青少年振兴中华的热情,这些形式可以为发展国内旅游所惜鉴。再次,发展内旅游还可以促进思想观念的更新,从而提高人民的素质。国内旅游发展所形成的游客流是信息流、观念流的载体。这些信息、观念、思维、生活方式的传播,可以起着打破当地封闭保守思想、引发思维观念更新的作用。中国社会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塞、愚昧的观念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强化人们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更新思想观念,其意义比因发展旅游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要深远得多。至于国内旅游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前世界旅游组织主席阿瑟霍洛德认为:“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把旅游维持在最高文化水准和精神水准上,我们必须把旅游组织起来,使它不仅成为不错的经营,而且成为一个创造更加文明、更加和平的世界的良机。”这确是一既适用于国际旅游,同样适用于国内旅游的真知灼见。综上所述,国内旅游业是一项具有特殊作用的行业。无论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发展国内旅游业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旅游界的充分重视。

二、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的关系

发展国内旅游业,除了要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外,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关系。

人类旅游行为是由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两大部分构成的。两者的关系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国内旅游是国际旅游的基础和先导;国际旅游是国内旅游的延伸和发展。发展旅游业离不开国内旅游。在这里只要侧重分析一下国内旅游业与整个旅游业的关系,它与国际旅游业的关系就比较明确了。首先,国内旅游业是旅游业的先导。一般来讲,一个国家的旅游业,首先是从国内旅游业发展起来的。人们的旅游行为,从出游的方向和范围来看,首先是从中短途旅游即国内旅游开始的。当本国或本地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才开始转向国际旅游和长途旅游。尽管我国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了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的道路,以达到刺激经济吸纳外币的目的。但国内旅游的先导作用仍然是不能抹煞的。其次,国内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和主体。据世界旅游组织近几年的统计,国内旅游人数占世界旅游人数的90%以上,其收入也将近占世界旅游收入的90%。美国每年出国旅游人次与国内旅游人次之比为1:100;英国在80年代中期每年的国内旅游人次,也占全国当年出游人次总量的86%。据我国国家旅游局统计,1990年来华入境人数2100万,创汇109亿元,而同期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旅客达2.8亿人次,回笼货币170亿元。1992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上升到3811,5万人,外汇收入39.4亿美元,而同期国内旅游人数已达3,3亿人次,回笼货币252亿元。因此,无论是考察旅游的供求,旅游服务设施的硬件、软件,还是比较旅游人数和收入所占的比例,都充分证明国内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和主导。再次,国内旅游还是调节旅游市场,提高旅游设施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国际旅游市场常常因为政治、经济或季节性的原因而产生波动。国内旅游则可在国际旅游市场发生波动时弥补、调节旅游设施利用率、解决交通工具的闲置和饱和等问题。注意利用国内旅游的调节手段,可以防止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展的比例失调,以免造成旅游经济单纯依赖国际市场而无回旋余地的局面。再就是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以适当控制本国出国人数,缩小旅游收支逆差。美国过去旅游逆差较为突出,近年来,政府大力开展热爱纽约活动,并利用建国200周年纪念活动,吸引本国人在国内旅游。瑞士也是出于同一目的,提出了“还是在本国度假更方便妥当”的口号。

据以上分析,发展旅游业不能忽视国内旅游,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促进整个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三、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条件

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旅游界曾认为,国内旅游尚未形成规模和条件,不宜大力提倡和发展。近十年过去了,我国发展国内旅游的条件已经有了很大变化。首先,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提高,为国内旅游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根据世界公认的经验数据,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美元时,居民就产生了国内旅游的动机;达到1000美元时,就想到近国旅游;达到3000美元时,就想到远国旅游。目前,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约为340美元,虽仅仅是越过产生国内旅游动机的界限,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闽粤、江浙一带以及其他沿海商品经济发达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为显著些。这些地区的国内旅游需求比其他地区必定会强些。同时,从全国的储蓄余额看,至1991年底,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达9100多亿元,已经具备了产生国内旅游动机的基本经济条件。这些情况证明,客观上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其次,我国丰富的

旅游资源是发展国内旅游业的重要条件。再次,我国带薪假期和每周44小时工作制度的实施,为发展国内旅游提供了闲假时间的条件。产生旅游行为的重要茶件之一,是人们要有足够的闲瑕时间。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实行了带薪假期和每周40小时工作制,加上拥有较多的法定节日,使国民有较多的闲暇时间为外出旅游提供了条件。再有,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具有了足够的发展旅游的设备条件。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我国拥有涉外饭店已2354座,客房35.10万间,床位73.77万张,这些设施为1985年的3,3倍。此外,交通运输方面,到1989年底止,全国运输客运量为791373万人,其中铁路113805万人,公路644508万人,水运31778万人,航空128300万人。通讯方面,1989年全国范围共有载波电报机5306台,电传打字机33379台,传真机2600台,电话交换机容量17-037481门,电话机1083275部。这些硬件,除交通仍为“瓶颈”外,其它方面已经比以前大大改善。许多旅游接待点已经出现了旅游设施过剩和淡季吃不饱的现象。这些设备的接待能力与数量更为庞大的国内旅游设施结合起来,将形成更大的接待能力。最后,经旅行社组织的国内游客人数剧增,说明国内有组织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据国家旅游局对全国2456家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二、三旅行社的统计,1992年共组级接待国内游客2821万人,是上年的6.66倍,与当年全国有组织地接待海外旅游者相比,国内旅游都大大超过了。这标志着我国国内旅游业已从过去基本上自发旅游的状况转向了通过旅行社有组织地旅游,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已经基本形成,我国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业

按照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本世纪末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而根据近几年的情况,很可能要提前三年实现这一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此,我们要积极引导,早作准备,保证国内旅游的健康发展。

第一,加深对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作用的认识。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我国对国内旅游实行“不提倡、不宣传、不反对”的政策,后虽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有关部门对国内旅游的需求仍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必要的计划和切实的指导。今后,应当利用理论研讨会、报刊宣传等形式,宣传国内旅游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条件等,使国内旅游经济发展规划得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切实把国内旅游业作为重点支持的对象;在具体政策上,要对重点旅游基础设施、重点旅游景点的建设和修复以及重要旅游商品的生产,在信贷、资金、利率、税收等方面予以优惠,创造国内旅游业大力发展的条件。

第二,确立适度发展国内旅游业和加强国内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举的方针,积极实现国内旅游的均衡发展。国内旅游需要大发展,但又受到交通能力的制约,以铁路为例,全国有2万多公里的线路“带病”运作;有200O多辆30年代制造的客车仍在超期服役。大部分通往旅游热点城市的铁路超负荷50%运行。交通瓶颈制约的情况还十分严重。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国内旅游的发展要与交通状况相适应。近期内应提倡短线旅游,适当组织长线旅游。另一方面,又要加紧基础设施建设,对短线产业应当采取积极发展的方式加以平衡。

第三,加强宏观管理,积极协调和解决好国内、国际旅游的矛盾。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既是统一的又有矛盾的一面。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境外旅游者涌入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的改善,国内旅游亦呈上升趋势,有的旅游热点国内游人与境外游人之比高达70:1,因而产生了一些矛盾。对这个矛盾应当采取积极的方式加以解决。一方面要加强行业管理和旅游市场管理,主动实现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结合、协调和分流。另一方面,进一步开发当地旅游景点和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路线,提倡近距旅游及新旅游路线,减少旅游热点的压力。

国内旅游业范文篇5

国内旅游是社会公民一种重要的消费形式,其发展是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我国国内旅游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从总的方面看,仍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的状态。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国内旅游尽快发展起来,首先必须提高对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第一,发展国内旅游业具有回笼货币,促进市场繁荣,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居民购买力大大增强。1980年底,全国居民积余购买力仅为804亿元,1985年就增加到2500亿元,1990年则增加到7034亿元。十年内,平均每年增长25%。如此巨大的积余购买力,一方面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稳定市场、稳定社会的隐患。如何引导好居民积余购买力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证券投资、高档耐用消费品消费已成为引导居民积余购买力的重要途径,但都不能完全解决居民积余购买力的货币回笼问题。近几年,居民证券投资有较大发展。但由于投资市场的发育还处于初始阶段,将居民积余购买力引向投资的规模还是有限的,消费品市场中高档耐用消费品对于吸纳居民积余购买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近几年又趋饱和状态。在证券投资、高档耐用消费品都难以完全缓解居民积余购买力的压力的情况下,发展国内旅游业,大量吸纳消费资金,回笼货币已成为引导居民积余购买力的又一重要途径。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0年全世界国内旅游收入达2.4万亿美元,加上国际旅游收入总计达2.65万亿美元,与能源、汽车制造等重要产业并驾齐驱,已成为世界经济中三个最大的产业之一,我国国内旅游业近几年发展也相当快,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七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者共13.9亿人次,年均2.7亿人次,收入753亿元,年均收入150.6亿元。1992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3亿人次,回笼货币则达到250亿元。实践证明,适当引导人们的旅游消费,发展国内旅游业确实不失为一种回笼货币、减少市场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二,发展国内旅游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服务行业。要满足旅游者多方面的需要,就要发展相应的直接间接的提供服务的行业。据测算,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数,社会间接就业人数就可增加5个以上。因此,发展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

第三,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改善国民经济结构。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既建立在一定物质资料生产发展基础上,同时又能促进经济部门的发展,起着改善国民经济的作用。这是因为旅游业的发展能刺激旅游者的消费,从而可以形成和扩大新的消费市场。要满足因旅游业的发展而扩大的消费,就要增加生产扩大服务。由于旅游而刺激的消费,是一种较高水平的消费,对消费品和服务的要求,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说都比较高。在更新换代方面,某些旅游消费品的周期更短,这就对生产和服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消费这种新形式就成了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为其他部门、行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能。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还会促进各种经济信息的交流,为新产业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国内旅游业这些作用都能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善。

第四,发展国内旅游还可以振兴繁荣地方经济。

我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各地都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国内旅游业,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水平较低而旅游资源又较丰富的地区,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繁荣本地经济是一条较好的路子。陕西省汉中地区的南郑县,曾经是一个长期吃国家财政补贴的贫困县,但近年来,工农业总产值却跃居汉中地区之首,成为全省财政收入突破5000万元的县之一。实现这一巨大变化的原因之一,是这几年南郑县新开辟了一个南湖风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业。贵州黄果树瀑布附近的村寨农舍,过去多是低矮简陋的石板房,村民中不少人靠政府救济过日子。这几年随着游客增多,各种旅游服务设施都建起来了,过去与经商无缘的农民,现在也做起了生意,有的还发了大财。1988年该镇储蓄达418万元,成了有名的万元户镇。旅游业不仅对落后地区的经济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对发达地区的经济的推动作用也很明显。如欧美一些大部市、亚洲四小龙的腾飞等,旅游业都起了重要作用。1991年上海对从事国内旅游业的旅行社提出“三个一”的要求,即吸引每一个淤客在上海多住一晚,旅游档次提高一档,多购物一百元。通过工作,1992年上半年国内游客在沪逗留时间达2一3天。大部分住进了二星宾馆,少数还住进了三星宾馆,在沪购物人均达900元。如果进上海的外地人口中有十分之一通过工作能达到这个水平,将会是上百亿的消费,这对上海商业、轻纺工业等将会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第五,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对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有积极作用。

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业,鼓励人们在旅游方面多消费,将会给国家、社会实现更多的利润,从而为国家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同时,由于旅游业具有特殊的产业功能,发展旅游业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对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作用更为明显。按照我国目前国内旅游一年3亿人次的规模,以1991年对赴京旅游者调查测算,以每次旅游消费606元来计算,国内旅游收入则可达1818亿元,约等于我国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17400亿元的10.45%,按目前我国消费水平计算,每1元的直接收入可以产生3.03元的总经济效益,那么1818亿元的直接经济收入将产生5508.5的总经济效益,可见,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确实是一项具有积极作用的重要措施。

第六,发展国内旅游业有利于国民文化交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发展国内旅游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旅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出门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发展国内旅游业就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不可缺少的途径。其次,发展国内旅游业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作用。旅游者游览祖国锦绣山河和名胜古迹,对其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扩大信息交流,增强身心健康都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内旅游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过去开展的“夏令营”学习周等活动,寓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于旅游之中,使青少年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激发了青少年振兴中华的热情,这些形式可以为发展国内旅游所惜鉴。再次,发展内旅游还可以促进思想观念的更新,从而提高人民的素质。国内旅游发展所形成的游客流是信息流、观念流的载体。这些信息、观念、思维、生活方式的传播,可以起着打破当地封闭保守思想、引发思维观念更新的作用。中国社会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塞、愚昧的观念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强化人们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更新思想观念,其意义比因发展旅游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要深远得多。至于国内旅游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前世界旅游组织主席阿瑟霍洛德认为:“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把旅游维持在最高文化水准和精神水准上,我们必须把旅游组织起来,使它不仅成为不错的经营,而且成为一个创造更加文明、更加和平的世界的良机。”这确是一既适用于国际旅游,同样适用于国内旅游的真知灼见。综上所述,国内旅游业是一项具有特殊作用的行业。无论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发展国内旅游业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旅游界的充分重视。

二、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的关系

发展国内旅游业,除了要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外,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关系。

人类旅游行为是由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两大部分构成的。两者的关系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国内旅游是国际旅游的基础和先导;国际旅游是国内旅游的延伸和发展。发展旅游业离不开国内旅游。在这里只要侧重分析一下国内旅游业与整个旅游业的关系,它与国际旅游业的关系就比较明确了。

首先,国内旅游业是旅游业的先导。一般来讲,一个国家的旅游业,首先是从国内旅游业发展起来的。人们的旅游行为,从出游的方向和范围来看,首先是从中短途旅游即国内旅游开始的。当本国或本地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才开始转向国际旅游和长途旅游。尽管我国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了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的道路,以达到刺激经济吸纳外币的目的。但国内旅游的先导作用仍然是不能抹煞的。其次,国内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和主体。据世界旅游组织近几年的统计,国内旅游人数占世界旅游人数的90%以上,其收入也将近占世界旅游收入的90%。美国每年出国旅游人次与国内旅游人次之比为1:100;英国在80年代中期每年的国内旅游人次,也占全国当年出游人次总量的86%。据我国国家旅游局统计,1990年来华入境人数2100万,创汇109亿元,而同期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旅客达2.8亿人次,回笼货币170亿元。1992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上升到3811,5万人,外汇收入39.4亿美元,而同期国内旅游人数已达3,3亿人次,回笼货币252亿元。因此,无论是考察旅游的供求,旅游服务设施的硬件、软件,还是比较旅游人数和收入所占的比例,都充分证明国内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和主导。再次,国内旅游还是调节旅游市场,提高旅游设施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国际旅游市场常常因为政治、经济或季节性的原因而产生波动。国内旅游则可在国际旅游市场发生波动时弥补、调节旅游设施利用率、解决交通工具的闲置和饱和等问题。注意利用国内旅游的调节手段,可以防止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展的比例失调,以免造成旅游经济单纯依赖国际市场而无回旋余地的局面。再就是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以适当控制本国出国人数,缩小旅游收支逆差。美国过去旅游逆差较为突出,近年来,政府大力开展热爱纽约活动,并利用建国200周年纪念活动,吸引本国人在国内旅游。瑞士也是出于同一目的,提出了“还是在本国度假更方便妥当”的口号。

据以上分析,发展旅游业不能忽视国内旅游,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促进整个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三、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条件

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旅游界曾认为,国内旅游尚未形成规模和条件,不宜大力提倡和发展。近十年过去了,我国发展国内旅游的条件已经有了很大变化。首先,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提高,为国内旅游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根据世界公认的经验数据,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美元时,居民就产生了国内旅游的动机;达到1000美元时,就想到近国旅游;达到3000美元时,就想到远国旅游。目前,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约为340美元,虽仅仅是越过产生国内旅游动机的界限,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闽粤、江浙一带以及其他沿海商品经济发达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为显著些。这些地区的国内旅游需求比其他地区必定会强些。同时,从全国的储蓄余额看,至1991年底,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达9100多亿元,已经具备了产生国内旅游动机的基本经济条件。这些情况证明,客观上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其次,我国丰富的

旅游资源是发展国内旅游业的重要条件。再次,我国带薪假期和每周44小时工作制度的实施,为发展国内旅游提供了闲假时间的条件。产生旅游行为的重要茶件之一,是人们要有足够的闲瑕时间。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实行了带薪假期和每周40小时工作制,加上拥有较多的法定节日,使国民有较多的闲暇时间为外出旅游提供了条件。再有,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具有了足够的发展旅游的设备条件。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我国拥有涉外饭店已2354座,客房35.10万间,床位73.77万张,这些设施为1985年的3,3倍。此外,交通运输方面,到1989年底止,全国运输客运量为791373万人,其中铁路113805万人,公路644508万人,水运31778万人,航空128300万人。通讯方面,1989年全国范围共有载波电报机5306台,电传打字机33379台,传真机2600台,电话交换机容量17-037481门,电话机1083275部。这些硬件,除交通仍为“瓶颈”外,其它方面已经比以前大大改善。许多旅游接待点已经出现了旅游设施过剩和淡季吃不饱的现象。这些设备的接待能力与数量更为庞大的国内旅游设施结合起来,将形成更大的接待能力。最后,经旅行社组织的国内游客人数剧增,说明国内有组织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据国家旅游局对全国2456家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二、三旅行社的统计,1992年共组级接待国内游客2821万人,是上年的6.66倍,与当年全国有组织地接待海外旅游者相比,国内旅游都大大超过了。这标志着我国国内旅游业已从过去基本上自发旅游的状况转向了通过旅行社有组织地旅游,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已经基本形成,我国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业

按照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本世纪末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而根据近几年的情况,很可能要提前三年实现这一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此,我们要积极引导,早作准备,保证国内旅游的健康发展。

第一,加深对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作用的认识。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我国对国内旅游实行“不提倡、不宣传、不反对”的政策,后虽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有关部门对国内旅游的需求仍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必要的计划和切实的指导。今后,应当利用理论研讨会、报刊宣传等形式,宣传国内旅游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条件等,使国内旅游经济发展规划得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切实把国内旅游业作为重点支持的对象;在具体政策上,要对重点旅游基础设施、重点旅游景点的建设和修复以及重要旅游商品的生产,在信贷、资金、利率、税收等方面予以优惠,创造国内旅游业大力发展的条件。

第二,确立适度发展国内旅游业和加强国内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举的方针,积极实现国内旅游的均衡发展。国内旅游需要大发展,但又受到交通能力的制约,以铁路为例,全国有2万多公里的线路“带病”运作;有200O多辆30年代制造的客车仍在超期服役。大部分通往旅游热点城市的铁路超负荷50%运行。交通瓶颈制约的情况还十分严重。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国内旅游的发展要与交通状况相适应。近期内应提倡短线旅游,适当组织长线旅游。另一方面,又要加紧基础设施建设,对短线产业应当采取积极发展的方式加以平衡。

第三,加强宏观管理,积极协调和解决好国内、国际旅游的矛盾。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既是统一的又有矛盾的一面。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境外旅游者涌入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的改善,国内旅游亦呈上升趋势,有的旅游热点国内游人与境外游人之比高达70:1,因而产生了一些矛盾。对这个矛盾应当采取积极的方式加以解决。一方面要加强行业管理和旅游市场管理,主动实现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结合、协调和分流。另一方面,进一步开发当地旅游景点和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路线,提倡近距旅游及新旅游路线,减少旅游热点的压力。

国内旅游业范文篇6

一、当前国内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

1.国内旅游业还处在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阶段,自然增长速度大于市场发育,国内旅游市场的混乱局面在短时期内难以根除。由于国内旅游需求的急剧膨胀超过了企业自身的承受力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手段所能达到的管理能力,我们在迎接国内旅游发展时可以说是准备不够,仓促上阵。各地旅游部门对国内旅游认识的滞后致使行业无章可循,更没有切实可行的行业管理手段来规范和培育国内旅游市场。除对三类旅行社有较强的市场准人管理手段外,对其他从事国内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还没有有效的管理措施。一个没有法律和规章环境的国内旅游市场是滋生一切不正当行业行为的土壤。这就导致了国内旅游市场较为混乱,服务质量低劣;价格竞争和价格混乱并存;旅游安全得不到可靠的保障。虽然《反不正当竞争法》业已实施,但在行业的经营中还未成为调节企业经营行为的普遍准则。而且一部分素质低劣的从业者从根本上违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要求的道德准则。

2.匮乏的人力资源使国内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潜伏着危机。中国未经历过工业革命的洗礼,这个社会的劳动大军总体上没有在工业大生产中和流水线上锤炼出严密的工作纪律,自觉遵守工作规范的风气没有广泛流传。而旅游业恰是需要自我约束和自我修养的行业纪律和行业素质。旅游业在中国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其行业文化积淀比较浅薄,行业培训能力也是极为有限的。所以,和国际旅游一样,国内旅游行业的自身发展已超过了行业所能提供人力资源的能力。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直接从业者都在摸索着适合国情的路子,而谁又能保证在这种没有规范的经营中道德胸威力能随时战胜金钱的诱惑力?如今一部分国内旅游从业者多把自己从事的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便捷的挣钱手段,而不是当作一种需要技能和行业纪律的事业加以追求。一些主管部门成立三类社的目的只不过是为自己增设一个方便自如的小金库而已,因此在经理和其他人员配备上也就按照自己“实用主义”的标准进行设置。

3.“交通瓶颈”问题仍是制约国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交通业的发展速度。可以预见,发展中的中国交通业要从根本上解决迅猛增长的人流问题还有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种局面使旅游业的发展丧失了主动性,也丧失了巨大的现实市场,旅游资源的浪费在所难免,中西部地区的“不可进入性”阻挡了国内旅游者的长距离流动。交通问题由此所产生的关联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交通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旅游旺季因为不能满足旅游者交通票务问题而出现的投诉时有发生,这对一地的旅游形象是极为有害的。二是交通问题的存在为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包装构成了障碍,许多本来可成为黄金旅游线路的产品皆因为交通问题而夭折。可以想见,没有交通作为纽带的旅游产品是极难在市场上立住脚的。

4.国内旅游产品的供给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中国旅游者大多属于初级产品消费者,一些新奇的娱乐场所,海滨避暑,名声较大的观光景点和名胜古迹等较适合旅游者的需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希望花较少的钱和时间经历最多的旅游活动。但由于中国旅游业的总体投入极为有限,所以旅游产品集聚性和规模性较差,而旅游者又不能在时间和费用上支付长途旅行,这使得国内旅游产品的开发有了紧迫感。

二、从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看中国旅游业的内部结构调整

1995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可达5石亿人次,收入可达1170亿元人民币,其总额分别是1990年的2.29倍和7.31倍。国内旅游业的产出水平已达到国际旅游业产出水平的1.68倍。单就经济意义来看,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总体经济效益,国内旅游业为中国旅游业的贡献远大于国际旅游业。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狭隘的经济利益来贬斥国际旅游在国家利益中的重要性。然而,国内旅游对于单体的企业来说应是拓展其市场,增强其生存空间的巨大潜力。企业的最终结算方式全部采用人民币市制后,以前外汇额度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已不复存在,企业的目标应是利润最大化。而且政府现在也不提倡以牺牲企业经济利益来实现创汇,因为中国外向型经济不再把创汇当作唯一的追求目标。这种趋势对旅游业进行内部结构调整提出了要求。

1.国内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普遍历史过程。经历过工业革命的国家,其旅游业的发展大都经历了从国内旅游到入境旅游再到出境旅游的历史进程。当然在世界范围内,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背景相异甚远,这三部曲又不是按照统一的秩序完成的。像中国这样未经历过工业革命的国家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选择了发展入境旅游的方式作为建立旅游业的序曲,这是根据社会的客观需求而确立的战略步骤。中国的国际旅游业,确切地说是入境旅游业,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我们现在不能再用传统的眼光来判断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从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看,迄今为止,国内旅游业仍在整个旅游业收入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以美国为例,1993年外国旅游者的消费为790亿美元,而国内旅游者的消费为3040亿美元,占旅游业总收入的79%。所以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期望,国内旅游和国际游游应是发展未来中国旅游业不可偏废的动力。

2.国内旅游市场巨大潜力的存在。国民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income)和可支配时间(dispos。abletime)的不断增长为发展国内旅游业预示了广阔的前景。有资料表明,当一个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0—700美元时,国民便有产生国内旅游动机的可能性。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远超过这个最低标准。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及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天津、成都、重庆、青岛、大连等地国内旅游发展异常迅猛。十四届五中全会为“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描绘的蓝图使我们每位旅游工作者有理由准备迎接国内旅游发展的新时期。“九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8%,到2000年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为国内旅游的发展预示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如果12亿多人口的中国有50%的人在“九五”期间每年至少出游一次,这个市场的潜力是任何国家也不能与之相比的。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双休日大周未的实施将全面改变人们对工作和休息关系认识,也必将更新人们的生活观念。在人们重新构筑的生活方式中,旅游不再是难圆的梦,而将成为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3.旅游业内部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旅游业的内部结构调整既是一种客观要求也是引导旅游业持速、快速、健康发展的主动选择。尽管国内旅游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发展潮流势不可挡。问题总是在发展中可逐步得到解决的。199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旅游局制定的《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意见》,这标志着国家对国内旅游业的重视。与此同时,国家旅游局又提出了“海外抓促销,国内抓建设,一手抓国际旅游,一手抓国内旅游”的发展总方针。旅游业是极为“敏感”或“脆弱”的产业,特别是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休戚相关。而且中国国际航线的缓慢发展在客观上为我们发展国际旅游设置了难以超越的障碍。为了保证旅游业的相对稳定性,我们不能把旅游业只押在国际旅游业上,而应该全方位地开拓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1989年中国的动乱和1994年“千岛湖事件”给旅游业造成的伤害应成为我们调整旅游业内部结构的长鸣警钟。激烈的世界旅游业竞争也要求我们寻找旅游业的新增长点。

三、国内旅游业在未来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1.扩大行业规模,奠定旅游业更为坚实的基础。国内旅游市场的巨大需求客观上要求扩大总体供给。一是旅游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多。以前从事国际旅游为主的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饭店、购物商场、旅游车船公司等)都将调整自己的业务范畴,把国内旅游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一批新的从事国内旅游的企业应运而生,这使旅游业的专业化分工走向成熟。从旅行社来看,我国现有一二类旅行社1040家,而三类旅行社已达到3855家。二是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更趋市场化。国内旅游的发展为全社会兴办旅游注入了空前的活力。由于国内旅游者相对于成熟的国际旅游者来说其要求更易满足一些,所以旅游项目的开发便相对容易一些。只要旅游管理部门认真规划,正确引导,我们便可建立一个多层次旅游产品体系以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

2.解决就业问题。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将大批就业者从传统的生产线上淘汰下来,社会便面临着重新组织他们生产和强大市场压力的两难境地。国内旅游市场巨大的需求和供给对相关行业年产生的带动作用远胜过旅游业自身的直观经济效益。许多劳动者通过适当的培训可进入旅游行业大军,因此,国内旅游业为吸收大量的社会剩余劳动力开辟了新的途径。

3.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我国旅游资源结构纷繁、布局开阔,加上南北气温差距较大,如何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边际效应”(marginaleffect)便是政府部门在运筹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时应考虑的课题。国内旅游的发展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巨大的国内市场产生的各类需求使旅游产品不会太受地域或季节的影响。当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可减弱旅游淡季的负面影响。

4.国内旅游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国民的精神生活需要。社会学家预言,旅游将成为下一个世纪满足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生活的重要途径。中国古代且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那么如今发展国内旅游业引导国民在现有经济条件下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提高国民素质是旅游战线全体人员所应承担的一项社会责任。5.以国内旅游为基础。以国际旅游为导向的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方针。通过在全社会普遍地发展国内旅游,人们对旅游的外在形式和内涵都会有新的理解,这为我们发展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培养了“国民旅游意识”。发展国内旅游对发展国际旅游的另一直接作用是通过扩大行业规模,锻炼了一批旅游企业家队伍和职工队伍,这是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

四、对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几点建议

1.强化宏观调控能力,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行为。国内旅游业近年来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求旅游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并以有效的手段将国内旅游业纳入可管理和可调控的轨道,以纠正目前的无序状态,保证国内旅游质量。要实现行业规范就得有可操作的行业标准可以依循。各地可根据当地国内旅游发展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从旅游过程的各个环节人手,防止不正当行为在行业内的滋生。目前应侧重解决旅游过程中的餐饮交通、卫生、安全、回扣及市场准人等方面的问题。条件成熟的地区可搞国内旅游定点单位管理,并逐步将此项措施与旅游涉外定点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旅游定点制度,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旅游行业实行“国民待遇”做准备。

2.加快国内旅游企业制度改革步伐,建立起激励竞争机制。我国从事国内旅游的企业体制极为混乱,内部管理机制导致短期经营行为。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市场需求选准改革的模式企业制度的改革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问题。但企业制度的改革并不能代替企业内部管理的更新。企业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以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和服务信誉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条件。除此之外,旅游部门还应引导建立规模性的行业组织,尽可能使行业向集约化方向过渡,创造国内旅游企业的规模效应。

3.把国际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引人国内旅游业。巨大的潜在市场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守株待兔。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正由散客独自旅行向通过旅行社组团旅行方向发展(而入境旅游正从组团式旅行向散客型方向发展),我们要针对这一特点直接面向公众促销,沟通旅游者与旅行社间的联系。在国内旅游市场上的投入产出比是相当可观的。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用在国内促销的经费远高于国际市场促销经费。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为我们积累了较多的市场开发经验。国内旅游市场仍需宣传促销方可最大量地激发国民的旅游动机。这在目前历史条件下尤为重要,因为旅游的观念还没在我们的社会扎下坚实的根,在不少人看来,旅游仍然是离他们很遥远的事只要我们选准目标,以国民可接受的方式进行促销,国内市场便会更加活跃起来。

国内旅游业范文篇7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扣除1989年政治风波因素),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而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沪、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旅游者为主,杭州主

要以江浙沪的旅游者为主,北戴河以京津冀辽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5天~3.5天左右,“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4、自我服务的散客多,有组织的较少。1986年,散客旅游者仍占90%以上。1991年800多家二三类旅行社组织招徕国内旅游者423.623万人,散客仍占86%。旅游过程中,自带饮料、食品的游客较多。5、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6、我国国内旅游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如改善交通、增辟景点、美化环境,修建规格不等的饭店,设立专门接待国内旅游者的二三类旅行社。1992年这类旅行社已发展到1400多家。但是,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为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国内旅游者基本上停留在吃、住、行和安全的基本保障上,距离享受性服务差距很大。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预测

按照全国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的要求,九十年代经济发展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1993年国务院转发了《国家旅游局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的意见》的文件,从“不支持,不提倡,不反对”的“三不”方针到“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稳步发展”到今天的“积极发展”的转变,我国的国内旅游业将愈来愈受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旅游条件的改观,国际旅游业的深入开展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本世纪末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大,我国的国内旅游将维持高速稳定增长的局面,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过渡。国内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将进一步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国内旅游的发展步伐。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说明:1、旅游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逐步向发达国家的旅游消费结构靠拢。

据预测本世纪末我国人均gnp将达到800-1000美元,人们将会产生普遍的旅游动机。目前,我国人均gnp刚达到国内旅游经济条件的要求,因而造成人们的旅游消费水平的普遍偏低。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设施的供给水平的提高,人们出门旅游将要求吃得好、住得好、乘车带空调、坐软卧,有的要求乘坐飞机往返,由基本满足型向舒适型、享受型过渡。

当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的结构中食住行的比重较大,达75%-85%,游购娱占25%-15%。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和香港,旅游消费中游览购物娱乐支出占60%。我国旅游消费资料中,物质消费资料多,精神消费资料少。随着我国旅游产品生产开发的多样化系列化和旅游配套设施投资结构的进一步改观,今后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游购娱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精神消费资料的比重也将上升。

2、旅游人数稳步增长,有组织的团体将逐步增多。

目前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旅游人数将继续增长,并维持高速局面(扣除各种意外因素的影响)。由于负责接待国内旅游者的旅行社增长速度过慢以及经营中的不正之风,服务质量的低劣造成目前国内旅游者多以散客出现。随着旅行社的发展及服务质量的改观,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旅行社旅游。旅行社提供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提供各种旅游信息,也将使一部分旅游者选择它。3、旅行路线由短途到长途发展,人们将不满足家门口的短距离启蒙式旅游,而是向中长途涉足。旅游的区域扩大,热点仍热,温点和冷点将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而逐步升温。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的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眼光逐步投向外面的世界。南方人想领略一下冰城风光,北方人向往亚热带气氛,内陆人憧憬大海的辽阔,沿海人想探寻奇峰异谷的神秘。4、旅游方式上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目前人们的旅游方式一般为观光旅游型,活动内容贫乏单一,有人概括为“白天看庙,夜晚睡觉,白天疲劳,夜晚无聊”。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化,同样要求旅游内容的多样化,人们要体验更多的美好经历。初级的游山玩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乐性的旅游内容会大大增强。今后人们的旅游方式由观光型为主,发展到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学旅游,美食家旅游等等百花齐放的局面。5、旅游人员构成中自费旅游的人数将逐步增加,公费旅游仍将占一定比重。公费旅游中的职工奖励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仍将在国内旅游中占一定比重,只不过份额逐步下降,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将会以自费旅游的方式出现。

6、国内旅游业的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旅行社的数量将增长,饭店业的比重基本平衡,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旅游交通将有所缓解落后局面,但由于我国旅游者人数庞大,紧张局面仍将存在,特别是在热点地区,表现更为明显。7、国内旅游向出国旅游延伸。由于边境旅游口岸的增加,使边境旅游日益成为焦点。中国旅游者到越南、缅甸、前苏联人数日益增长。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一小部分富裕阶层把目光投向州际旅游。

8、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在本世纪末,第三产业比重将达1/3强,国内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将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它的发展,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国内旅游业范文篇8

一、当前国内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

1.国内旅游业还处在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阶段,自然增长速度大于市场发育,国内旅游市场的混乱局面在短时期内难以根除。由于国内旅游需求的急剧膨胀超过了企业自身的承受力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手段所能达到的管理能力,我们在迎接国内旅游发展时可以说是准备不够,仓促上阵。各地旅游部门对国内旅游认识的滞后致使行业无章可循,更没有切实可行的行业管理手段来规范和培育国内旅游市场。除对三类旅行社有较强的市场准人管理手段外,对其他从事国内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还没有有效的管理措施。一个没有法律和规章环境的国内旅游市场是滋生一切不正当行业行为的土壤。这就导致了国内旅游市场较为混乱,服务质量低劣;价格竞争和价格混乱并存;旅游安全得不到可靠的保障。虽然《反不正当竞争法》业已实施,但在行业的经营中还未成为调节企业经营行为的普遍准则。而且一部分素质低劣的从业者从根本上违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要求的道德准则。

2.匮乏的人力资源使国内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潜伏着危机。中国未经历过工业革命的洗礼,这个社会的劳动大军总体上没有在工业大生产中和流水线上锤炼出严密的工作纪律,自觉遵守工作规范的风气没有广泛流传。而旅游业恰是需要自我约束和自我修养的行业纪律和行业素质。旅游业在中国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其行业文化积淀比较浅薄,行业培训能力也是极为有限的。所以,和国际旅游一样,国内旅游行业的自身发展已超过了行业所能提供人力资源的能力。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直接从业者都在摸索着适合国情的路子,而谁又能保证在这种没有规范的经营中道德胸威力能随时战胜金钱的诱惑力?如今一部分国内旅游从业者多把自己从事的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便捷的挣钱手段,而不是当作一种需要技能和行业纪律的事业加以追求。一些主管部门成立三类社的目的只不过是为自己增设一个方便自如的小金库而已,因此在经理和其他人员配备上也就按照自己“实用主义”的标准进行设置。

3.“交通瓶颈”问题仍是制约国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交通业的发展速度。可以预见,发展中的中国交通业要从根本上解决迅猛增长的人流问题还有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种局面使旅游业的发展丧失了主动性,也丧失了巨大的现实市场,旅游资源的浪费在所难免,中西部地区的“不可进入性”阻挡了国内旅游者的长距离流动。交通问题由此所产生的关联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交通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旅游旺季因为不能满足旅游者交通票务问题而出现的投诉时有发生,这对一地的旅游形象是极为有害的。二是交通问题的存在为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包装构成了障碍,许多本来可成为黄金旅游线路的产品皆因为交通问题而夭折。可以想见,没有交通作为纽带的旅游产品是极难在市场上立住脚的。

4.国内旅游产品的供给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中国旅游者大多属于初级产品消费者,一些新奇的娱乐场所,海滨避暑,名声较大的观光景点和名胜古迹等较适合旅游者的需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希望花较少的钱和时间经历最多的旅游活动。但由于中国旅游业的总体投入极为有限,所以旅游产品集聚性和规模性较差,而旅游者又不能在时间和费用上支付长途旅行,这使得国内旅游产品的开发有了紧迫感。

二、从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看中国旅游业的内部结构调整

1995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可达5石亿人次,收入可达1170亿元人民币,其总额分别是1990年的2.29倍和7.31倍。国内旅游业的产出水平已达到国际旅游业产出水平的1.68倍。单就经济意义来看,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总体经济效益,国内旅游业为中国旅游业的贡献远大于国际旅游业。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狭隘的经济利益来贬斥国际旅游在国家利益中的重要性。然而,国内旅游对于单体的企业来说应是拓展其市场,增强其生存空间的巨大潜力。企业的最终结算方式全部采用人民币市制后,以前外汇额度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已不复存在,企业的目标应是利润最大化。而且政府现在也不提倡以牺牲企业经济利益来实现创汇,因为中国外向型经济不再把创汇当作唯一的追求目标。这种趋势对旅游业进行内部结构调整提出了要求。

1.国内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普遍历史过程。经历过工业革命的国家,其旅游业的发展大都经历了从国内旅游到入境旅游再到出境旅游的历史进程。当然在世界范围内,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背景相异甚远,这三部曲又不是按照统一的秩序完成的。像中国这样未经历过工业革命的国家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选择了发展入境旅游的方式作为建立旅游业的序曲,这是根据社会的客观需求而确立的战略步骤。中国的国际旅游业,确切地说是入境旅游业,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我们现在不能再用传统的眼光来判断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从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看,迄今为止,国内旅游业仍在整个旅游业收入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以美国为例,1993年外国旅游者的消费为790亿美元,而国内旅游者的消费为3040亿美元,占旅游业总收入的79%。所以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期望,国内旅游和国际游游应是发展未来中国旅游业不可偏废的动力。

2.国内旅游市场巨大潜力的存在。国民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income)和可支配时间(dispos。abletime)的不断增长为发展国内旅游业预示了广阔的前景。有资料表明,当一个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0—700美元时,国民便有产生国内旅游动机的可能性。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远超过这个最低标准。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及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天津、成都、重庆、青岛、大连等地国内旅游发展异常迅猛。十四届五中全会为“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描绘的蓝图使我们每位旅游工作者有理由准备迎接国内旅游发展的新时期。“九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8%,到2000年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为国内旅游的发展预示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如果12亿多人口的中国有50%的人在“九五”期间每年至少出游一次,这个市场的潜力是任何国家也不能与之相比的。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双休日大周未的实施将全面改变人们对工作和休息关系认识,也必将更新人们的生活观念。在人们重新构筑的生活方式中,旅游不再是难圆的梦,而将成为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3.旅游业内部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旅游业的内部结构调整既是一种客观要求也是引导旅游业持速、快速、健康发展的主动选择。尽管国内旅游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发展潮流势不可挡。问题总是在发展中可逐步得到解决的。199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旅游局制定的《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意见》,这标志着国家对国内旅游业的重视。与此同时,国家旅游局又提出了“海外抓促销,国内抓建设,一手抓国际旅游,一手抓国内旅游”的发展总方针。旅游业是极为“敏感”或“脆弱”的产业,特别是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休戚相关。而且中国国际航线的缓慢发展在客观上为我们发展国际旅游设置了难以超越的障碍。为了保证旅游业的相对稳定性,我们不能把旅游业只押在国际旅游业上,而应该全方位地开拓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1989年中国的动乱和1994年“千岛湖事件”给旅游业造成的伤害应成为我们调整旅游业内部结构的长鸣警钟。激烈的世界旅游业竞争也要求我们寻找旅游业的新增长点。

三、国内旅游业在未来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1.扩大行业规模,奠定旅游业更为坚实的基础。国内旅游市场的巨大需求客观上要求扩大总体供给。一是旅游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多。以前从事国际旅游为主的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饭店、购物商场、旅游车船公司等)都将调整自己的业务范畴,把国内旅游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一批新的从事国内旅游的企业应运而生,这使旅游业的专业化分工走向成熟。从旅行社来看,我国现有一二类旅行社1040家,而三类旅行社已达到3855家。二是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更趋市场化。国内旅游的发展为全社会兴办旅游注入了空前的活力。由于国内旅游者相对于成熟的国际旅游者来说其要求更易满足一些,所以旅游项目的开发便相对容易一些。只要旅游管理部门认真规划,正确引导,我们便可建立一个多层次旅游产品体系以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

2.解决就业问题。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将大批就业者从传统的生产线上淘汰下来,社会便面临着重新组织他们生产和强大市场压力的两难境地。国内旅游市场巨大的需求和供给对相关行业年产生的带动作用远胜过旅游业自身的直观经济效益。许多劳动者通过适当的培训可进入旅游行业大军,因此,国内旅游业为吸收大量的社会剩余劳动力开辟了新的途径。

3.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我国旅游资源结构纷繁、布局开阔,加上南北气温差距较大,如何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边际效应”(marginaleffect)便是政府部门在运筹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时应考虑的课题。国内旅游的发展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巨大的国内市场产生的各类需求使旅游产品不会太受地域或季节的影响。当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可减弱旅游淡季的负面影响。

4.国内旅游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国民的精神生活需要。社会学家预言,旅游将成为下一个世纪满足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生活的重要途径。中国古代且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那么如今发展国内旅游业引导国民在现有经济条件下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提高国民素质是旅游战线全体人员所应承担的一项社会责任。5.以国内旅游为基础。以国际旅游为导向的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方针。通过在全社会普遍地发展国内旅游,人们对旅游的外在形式和内涵都会有新的理解,这为我们发展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培养了“国民旅游意识”。发展国内旅游对发展国际旅游的另一直接作用是通过扩大行业规模,锻炼了一批旅游企业家队伍和职工队伍,这是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

四、对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几点建议

1.强化宏观调控能力,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行为。国内旅游业近年来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求旅游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并以有效的手段将国内旅游业纳入可管理和可调控的轨道,以纠正目前的无序状态,保证国内旅游质量。要实现行业规范就得有可操作的行业标准可以依循。各地可根据当地国内旅游发展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从旅游过程的各个环节人手,防止不正当行为在行业内的滋生。目前应侧重解决旅游过程中的餐饮交通、卫生、安全、回扣及市场准人等方面的问题。条件成熟的地区可搞国内旅游定点单位管理,并逐步将此项措施与旅游涉外定点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旅游定点制度,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旅游行业实行“国民待遇”做准备。

2.加快国内旅游企业制度改革步伐,建立起激励竞争机制。我国从事国内旅游的企业体制极为混乱,内部管理机制导致短期经营行为。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市场需求选准改革的模式企业制度的改革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问题。但企业制度的改革并不能代替企业内部管理的更新。企业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以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和服务信誉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条件。除此之外,旅游部门还应引导建立规模性的行业组织,尽可能使行业向集约化方向过渡,创造国内旅游企业的规模效应。

3.把国际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引人国内旅游业。巨大的潜在市场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守株待兔。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正由散客独自旅行向通过旅行社组团旅行方向发展(而入境旅游正从组团式旅行向散客型方向发展),我们要针对这一特点直接面向公众促销,沟通旅游者与旅行社间的联系。在国内旅游市场上的投入产出比是相当可观的。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用在国内促销的经费远高于国际市场促销经费。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为我们积累了较多的市场开发经验。国内旅游市场仍需宣传促销方可最大量地激发国民的旅游动机。这在目前历史条件下尤为重要,因为旅游的观念还没在我们的社会扎下坚实的根,在不少人看来,旅游仍然是离他们很遥远的事只要我们选准目标,以国民可接受的方式进行促销,国内市场便会更加活跃起来。

国内旅游业范文篇9

一、当前国内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

1.国内旅游业还处在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阶段,自然增长速度大于市场发育,国内旅游市场的混乱局面在短时期内难以根除。由于国内旅游需求的急剧膨胀超过了企业自身的承受力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手段所能达到的管理能力,我们在迎接国内旅游发展时可以说是准备不够,仓促上阵。各地旅游部门对国内旅游认识的滞后致使行业无章可循,更没有切实可行的行业管理手段来规范和培育国内旅游市场。除对三类旅行社有较强的市场准人管理手段外,对其他从事国内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还没有有效的管理措施。一个没有法律和规章环境的国内旅游市场是滋生一切不正当行业行为的土壤。这就导致了国内旅游市场较为混乱,服务质量低劣;价格竞争和价格混乱并存;旅游安全得不到可靠的保障。虽然《反不正当竞争法》业已实施,但在行业的经营中还未成为调节企业经营行为的普遍准则。而且一部分素质低劣的从业者从根本上违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要求的道德准则。

2.匮乏的人力资源使国内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潜伏着危机。中国未经历过工业革命的洗礼,这个社会的劳动大军总体上没有在工业大生产中和流水线上锤炼出严密的工作纪律,自觉遵守工作规范的风气没有广泛流传。而旅游业恰是需要自我约束和自我修养的行业纪律和行业素质。旅游业在中国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其行业文化积淀比较浅薄,行业培训能力也是极为有限的。所以,和国际旅游一样,国内旅游行业的自身发展已超过了行业所能提供人力资源的能力。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直接从业者都在摸索着适合国情的路子,而谁又能保证在这种没有规范的经营中道德胸威力能随时战胜金钱的诱惑力?如今一部分国内旅游从业者多把自己从事的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便捷的挣钱手段,而不是当作一种需要技能和行业纪律的事业加以追求。一些主管部门成立三类社的目的只不过是为自己增设一个方便自如的小金库而已,因此在经理和其他人员配备上也就按照自己“实用主义”的标准进行设置。

3.“交通瓶颈”问题仍是制约国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交通业的发展速度。可以预见,发展中的中国交通业要从根本上解决迅猛增长的人流问题还有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种局面使旅游业的发展丧失了主动性,也丧失了巨大的现实市场,旅游资源的浪费在所难免,中西部地区的“不可进入性”阻挡了国内旅游者的长距离流动。交通问题由此所产生的关联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交通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旅游旺季因为不能满足旅游者交通票务问题而出现的投诉时有发生,这对一地的旅游形象是极为有害的。二是交通问题的存在为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包装构成了障碍,许多本来可成为黄金旅游线路的产品皆因为交通问题而夭折。可以想见,没有交通作为纽带的旅游产品是极难在市场上立住脚的。

4.国内旅游产品的供给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中国旅游者大多属于初级产品消费者,一些新奇的娱乐场所,海滨避暑,名声较大的观光景点和名胜古迹等较适合旅游者的需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希望花较少的钱和时间经历最多的旅游活动。但由于中国旅游业的总体投入极为有限,所以旅游产品集聚性和规模性较差,而旅游者又不能在时间和费用上支付长途旅行,这使得国内旅游产品的开发有了紧迫感。

二、从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看中国旅游业的内部结构调整

1995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可达5石亿人次,收入可达1170亿元人民币,其总额分别是1990年的2.29倍和7.31倍。国内旅游业的产出水平已达到国际旅游业产出水平的1.68倍。单就经济意义来看,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总体经济效益,国内旅游业为中国旅游业的贡献远大于国际旅游业。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狭隘的经济利益来贬斥国际旅游在国家利益中的重要性。然而,国内旅游对于单体的企业来说应是拓展其市场,增强其生存空间的巨大潜力。企业的最终结算方式全部采用人民币市制后,以前外汇额度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已不复存在,企业的目标应是利润最大化。而且政府现在也不提倡以牺牲企业经济利益来实现创汇,因为中国外向型经济不再把创汇当作唯一的追求目标。这种趋势对旅游业进行内部结构调整提出了要求。

1.国内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普遍历史过程。经历过工业革命的国家,其旅游业的发展大都经历了从国内旅游到入境旅游再到出境旅游的历史进程。当然在世界范围内,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背景相异甚远,这三部曲又不是按照统一的秩序完成的。像中国这样未经历过工业革命的国家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选择了发展入境旅游的方式作为建立旅游业的序曲,这是根据社会的客观需求而确立的战略步骤。中国的国际旅游业,确切地说是入境旅游业,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我们现在不能再用传统的眼光来判断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从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看,迄今为止,国内旅游业仍在整个旅游业收入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以美国为例,1993年外国旅游者的消费为790亿美元,而国内旅游者的消费为3040亿美元,占旅游业总收入的79%。所以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期望,国内旅游和国际游游应是发展未来中国旅游业不可偏废的动力。

2.国内旅游市场巨大潜力的存在。国民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income)和可支配时间(dispos。abletime)的不断增长为发展国内旅游业预示了广阔的前景。有资料表明,当一个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0—700美元时,国民便有产生国内旅游动机的可能性。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远超过这个最低标准。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及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天津、成都、重庆、青岛、大连等地国内旅游发展异常迅猛。十四届五中全会为“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描绘的蓝图使我们每位旅游工作者有理由准备迎接国内旅游发展的新时期。“九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8%,到2000年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为国内旅游的发展预示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如果12亿多人口的中国有50%的人在“九五”期间每年至少出游一次,这个市场的潜力是任何国家也不能与之相比的。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双休日大周未的实施将全面改变人们对工作和休息关系认识,也必将更新人们的生活观念。在人们重新构筑的生活方式中,旅游不再是难圆的梦,而将成为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3.旅游业内部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旅游业的内部结构调整既是一种客观要求也是引导旅游业持速、快速、健康发展的主动选择。尽管国内旅游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发展潮流势不可挡。问题总是在发展中可逐步得到解决的。199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旅游局制定的《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意见》,这标志着国家对国内旅游业的重视。与此同时,国家旅游局又提出了“海外抓促销,国内抓建设,一手抓国际旅游,一手抓国内旅游”的发展总方针。旅游业是极为“敏感”或“脆弱”的产业,特别是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休戚相关。而且中国国际航线的缓慢发展在客观上为我们发展国际旅游设置了难以超越的障碍。为了保证旅游业的相对稳定性,我们不能把旅游业只押在国际旅游业上,而应该全方位地开拓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1989年中国的动乱和1994年“千岛湖事件”给旅游业造成的伤害应成为我们调整旅游业内部结构的长鸣警钟。激烈的世界旅游业竞争也要求我们寻找旅游业的新增长点。

三、国内旅游业在未来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1.扩大行业规模,奠定旅游业更为坚实的基础。国内旅游市场的巨大需求客观上要求扩大总体供给。一是旅游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多。以前从事国际旅游为主的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饭店、购物商场、旅游车船公司等)都将调整自己的业务范畴,把国内旅游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一批新的从事国内旅游的企业应运而生,这使旅游业的专业化分工走向成熟。从旅行社来看,我国现有一二类旅行社1040家,而三类旅行社已达到3855家。二是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更趋市场化。国内旅游的发展为全社会兴办旅游注入了空前的活力。由于国内旅游者相对于成熟的国际旅游者来说其要求更易满足一些,所以旅游项目的开发便相对容易一些。只要旅游管理部门认真规划,正确引导,我们便可建立一个多层次旅游产品体系以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

2.解决就业问题。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将大批就业者从传统的生产线上淘汰下来,社会便面临着重新组织他们生产和强大市场压力的两难境地。国内旅游市场巨大的需求和供给对相关行业年产生的带动作用远胜过旅游业自身的直观经济效益。许多劳动者通过适当的培训可进入旅游行业大军,因此,国内旅游业为吸收大量的社会剩余劳动力开辟了新的途径。

3.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我国旅游资源结构纷繁、布局开阔,加上南北气温差距较大,如何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边际效应”(marginaleffect)便是政府部门在运筹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时应考虑的课题。国内旅游的发展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巨大的国内市场产生的各类需求使旅游产品不会太受地域或季节的影响。当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可减弱旅游淡季的负面影响。

4.国内旅游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国民的精神生活需要。社会学家预言,旅游将成为下一个世纪满足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生活的重要途径。中国古代且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那么如今发展国内旅游业引导国民在现有经济条件下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提高国民素质是旅游战线全体人员所应承担的一项社会责任。5.以国内旅游为基础。以国际旅游为导向的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方针。通过在全社会普遍地发展国内旅游,人们对旅游的外在形式和内涵都会有新的理解,这为我们发展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培养了“国民旅游意识”。发展国内旅游对发展国际旅游的另一直接作用是通过扩大行业规模,锻炼了一批旅游企业家队伍和职工队伍,这是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

四、对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几点建议

1.强化宏观调控能力,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行为。国内旅游业近年来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求旅游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并以有效的手段将国内旅游业纳入可管理和可调控的轨道,以纠正目前的无序状态,保证国内旅游质量。要实现行业规范就得有可操作的行业标准可以依循。各地可根据当地国内旅游发展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从旅游过程的各个环节人手,防止不正当行为在行业内的滋生。目前应侧重解决旅游过程中的餐饮交通、卫生、安全、回扣及市场准人等方面的问题。条件成熟的地区可搞国内旅游定点单位管理,并逐步将此项措施与旅游涉外定点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旅游定点制度,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旅游行业实行“国民待遇”做准备。

2.加快国内旅游企业制度改革步伐,建立起激励竞争机制。我国从事国内旅游的企业体制极为混乱,内部管理机制导致短期经营行为。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市场需求选准改革的模式企业制度的改革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问题。但企业制度的改革并不能代替企业内部管理的更新。企业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以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和服务信誉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条件。除此之外,旅游部门还应引导建立规模性的行业组织,尽可能使行业向集约化方向过渡,创造国内旅游企业的规模效应。

3.把国际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引人国内旅游业。巨大的潜在市场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守株待兔。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正由散客独自旅行向通过旅行社组团旅行方向发展(而入境旅游正从组团式旅行向散客型方向发展),我们要针对这一特点直接面向公众促销,沟通旅游者与旅行社间的联系。在国内旅游市场上的投入产出比是相当可观的。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用在国内促销的经费远高于国际市场促销经费。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为我们积累了较多的市场开发经验。国内旅游市场仍需宣传促销方可最大量地激发国民的旅游动机。这在目前历史条件下尤为重要,因为旅游的观念还没在我们的社会扎下坚实的根,在不少人看来,旅游仍然是离他们很遥远的事只要我们选准目标,以国民可接受的方式进行促销,国内市场便会更加活跃起来。

国内旅游业范文篇10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扣除1989年政治风波因素),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年度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

国内旅游人次(亿人次)

回笼货币数(亿元)

2.4

80

2.7

106

2.9

140

3.0

187

2.4

150

2.8

170

3.0

200

3.3

250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沪、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5天~3.5天左右,“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4、自我服务的散客多,有组织的较少。1986年,散客旅游者仍占90%以上。1991年800多家二三类旅行社组织招徕国内旅游者423.623万人,散客仍占86%。旅游过程中,自带饮料、食品的游客较多。

5、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6、我国国内旅游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如改善交通、增辟景点、美化环境,修建规格不等的饭店,设立专门接待国内旅游者的二三类旅行社,1992年这类旅行社己发展到1400多家,但是,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为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国内旅游者基本上停留在吃、住、行和安全的基本保障上,距离享受性服务差距很大。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预测。

按照全国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的要求,九十年代经济发展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1993年国务院转发了《国家旅游局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的意见》的文件,从“不支持,不提倡,不反对”的“三不”方针到“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稳步发展”到今天的“积极发展”的转变,我国的国内旅游业将愈来愈受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旅游条件的改观,国际旅游业的深入开展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本世纪末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大,我国的国内旅游将维持高速稳定增长的局面,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过渡。国内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将进一步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国内旅游的发展步伐。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说明:1、旅游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逐步向发达国家的旅游消费结构靠拢。

据预测本世纪末我国人均GNP将达到800—1000美元,人们将会产生普遍的旅游动机,目前,我国人均GNP刚达到国内旅游经济条件的要求,因而造成人们的旅游消费水平的普遍偏低。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设施的供给水平的提高,人们出门旅游将要求吃得好、住得好、乘车带空调、坐软卧,有的要求乘坐飞机往返,由基本满足型向舒适型、享受型过渡。

当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食住行的比重较大,达75%-85%,游购娱占25%-15%。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和香港,旅游消费中游览购物娱乐支出占60%。我国旅游消费资料中,物质消费资料多,精神消费资料少。随着我国旅游产品生产开发的多样化系列化和旅游配套设施投资结构的进一步改现,今后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游购娱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精神消费资料的比重也将上升。

2、旅游人数稳步增长,有组织的团体将逐步增多。目前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旅游人数将继续增长,并维持高速局面(扣除各种意外因素的影响)。由于负责接待国内旅游者的旅行社增长速度过慢以及经营中的不正之风,服务质量的低劣造成目前国内旅游者多以散客出现。随着旅行社的发展及服务质量的改观,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旅行社旅游。旅行社提供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提供各种旅游信息,也将使一部分旅游者选择它3、旅行路线由短途到长途发展,人们将不满足家门口的短距离启蒙式旅游,而是向中长途涉足。旅游的区域扩大,热点仍热,温点和冷点将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而逐步升温。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的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眼光逐步投向外面的世界,南方人想领略一下冰城风光,北方人向往亚热带气氛,内陆人憧憬大海的辽阔,沿海人想探寻奇峰异谷的神秘。

4、旅游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目前人们的旅游方式了般为观光旅游型,活动内容贫乏单一,有人概括为“白天看庙,夜晚睡觉,白天疲劳,夜晚无聊”。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化,同样要求旅游内容的多样化,人们要体验更多的美好经历。初级的游山玩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乐性的旅游内容会大大增强,今后人们的旅游方式由观光型为主,发展到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学旅游,美食家旅游等等百花齐放的局面。

5、旅游人员构成中自费旅游的人数将逐步增加,公费旅游仍将占一定比重。公费旅游中的职工奖励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仍将在国内旅游中占一定比重,只不过份额逐步下降,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将会以自费旅游的方式出现。

6、国内旅游业的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旅行社的数量将增长,饭店业的比重基本平衡,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旅游交通将有所缓解落后局面,但由于我国旅游者人数庞大,紧张局面仍将存在,特别是在热点地区,表现更为明显。

7、国内旅游向出国旅游延伸,由于边境旅游口岸的增加,使边境旅游日益成为焦点。中国旅游者到越南、缅甸,前苏联人数日益增长。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一小部分富裕阶层把目光投向州际旅游。

8、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在本世纪末,第三产业比重将达1/3强,国内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将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它的发展,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当前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对策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探讨一下制约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的地位摆不正。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急需外汇,因此我国政府提出了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的方针,因而一提到旅游,人们就会想到接待海外游者,全国各地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放在国际旅游上,一方面是热点人满为患,一方面是温冷点的高档设施的闲置浪费,造成“高级宾馆无人住,国内游客无处住。国内旅游业长期从属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国内旅游市场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国内旅游者需求的设施建设,缺乏计划和实际指导,统计资料不全,国内旅游业除了旅游收入和人数的统计,其他方面还是空白。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也处于相当薄弱的地位。

2、对国内旅游业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如自费和公费的纠缠不休,一提起国内旅游业,人们就会敏感地想到“自费”、“公费”问题,“不许到风景区开会”“不许公款旅游”虽三令五申,但收效甚微,如何正确认识自费公费问题现在还没有定论。

3、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国内旅游者“花钱买罪受”,被宰被骗,瘘见不鲜。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容易导致垄断价格,有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自行定价,巧立名目,价格多变,如报纸上披露的庐山、华山垄断旅游景点,旅游者拍照要收费。广西桂林“野马”宰客十分厉害。有的甚至规定只准本地车辆上山接送客,外地车辆严禁上山(如山西五台山)。价格变化多端,乱涨价严重,存在着”质次价高,质价不符”的现象。

4、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跟不上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步伐。(1)交通瓶颈的制约:旅游业依赖交通的发展,交通又经常合理地牵制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交通超负荷运载:从火车看,一般超员50%—80%,全国每天约有80万人站着乘车。长江和沿海航行的客轮经常超员30%,有时甚至高达50-80%,我国航空运输更是爆满,一般人购票都要靠关系。我国公路诅车里程有沥

青和水泥路面的仅占23%。因此,发展我国国内旅游业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交通问题。

(2)旅游景点缺乏规划:我国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但是旅游项目开发缺乏创新性。桂林市1992年同时出现1O家民俗旅游点便属此类。旅游景点到处都是楼堂庙宇,游乐园之类,粗制滥造仿古景点,致使人文景现同自然景观不能融合在一起。

(3)其它问题:有关国内旅游的饮食业,饭店比重太小,我国饭店建设片面追求高档,以致形成“高中低”倒金字塔型。经营国内旅游的旅行社发展速度过慢;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人才匮乏,教育落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的国内旅游业真正向效益质量型过渡,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进一步认识国内旅游业的地位,树立“大旅游”观念。国内旅游业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我国发展国际旅游业必须以国内旅游业为基础。旅游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内旅游业的特点,从食宿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加以统筹规划,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步伐,满足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

2、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由于国内旅游业涉及到交通、饮食、娱乐、园林、商业、文化等部门,如果没有“一盘棋”的观念,就会使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步履维艰。为了使这些部门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地为国内旅游业服务,国家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

(1)经济上要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制定优质优价,特质特价,大众低价,竞争保护价的内容。二是调节淡旺季差价;二是对温冷线实行中档价格,对旅游服务配套优越的城市实行高档价;三是对于特殊吸引力,骑种旅游项目及线路,有限的客源容量的资源,一律实行垄断价格。

(2)利用法律手段,打击不法经营,维护旅游者的正当权益。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法律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出旅游业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细则及配套措施,并不折不扣地贯彻。利用国家颁布的法规如《旅游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管理,改善国内旅游业的经营秩序,使国内旅游业健康发展。

(3)利用行政手段,制定有关的产业政策,指导国内旅游业协调适度发展,在产业布局上,热点要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适当兼顾国内旅游业;冷点要集中力量发展国内旅游业;温点努力促进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花一定力量抓好国内旅游业,引导投资的正确投向,使旅游设施高中档比例协调,物质设施和精神设施比例要适中。

3、正确认识公费旅游,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1)企事业单位的业务旅游,如参加订货会,展销会,采购生产资料过程中的旅游以及对客户的旅游服务,符合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应属于计人成本旅游。

(2)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疗养旅游,工会和党团组织为了丰富职工生活组织的观光旅游,这是合理的,应当提倡,富裕起来的农民利用集体公积金组织旅游活动,开拓农民眼界,增长见识,这都属于福利型旅游。

4、加强国内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服务条件。

(1)加强交通投资,解决瓶颈制约:多方筹集资金,吸引地方,部门、企业合资办交通;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基础设施,加强运输方式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把旅游交通与一般性交通区别开,让旅游交通独立经营。

(2)制定旅游景点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开发步骤和实施方案;做好旅游市场的信息预测,宣传广告及可行性研究的分析工作,以克服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时盲目性。

(3)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要多样化,富于地方特色和纪念意义,吸引不同的旅游者。加快二三类旅行社的发展速度。

(4)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统一国内旅游业的有关的统计口径,加强预测工作。

参考文献:《旅游经济》1984—1992年合订本,1994年第1期。

《消费经济》1988—1993合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