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热钱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06:24:51

国际热钱

国际热钱范文篇1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伊始,大规模热钱开始涌入中国。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热钱涌入中国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攀升,呈现出流入数量多、短期流动速度快、流动渠道多和进入领域广等特征。热钱的大量涌入以及它无法规避的投机性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隐忧,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的风险。

那么,究竟什么是国际热钱呢,简单来说,国际热钱是以短期投机来实现保值、增值或纯粹追逐高额利润的短期国际流动资本。国际热钱流动性很强,表现为现金、活期和短期存款、短期政府债券、商业票据、衍生产品、基金等形式。外汇、股票、房地产是国际热钱投资的主要对象。逃避政治风险,追求汇率、重要商品价格变动等带来的高收益是国际热钱投机性移动的主要原因。

一、国际热钱流入我国的渠道

(一)通过经常项目流入

第一,国际热钱通过国内的企业与国外的投资者虚报进出口价格、预收货款、延迟付汇、伪造供货合同等方式流入。第二,通过收益项下的职工报酬流入,例如珠三角地区的来料加工企业以发工资为名义,通过货柜车夹带港币进出粤港两地。第三,借道海外捐赠和侨汇等经常转移项目流入。

(二)通过资本项目流入

第一,国际热钱通过FDI的名义流入,FDI的外汇既可在银行开立现汇保留,也可通过银行卖出,通过银行兑换成人民币之后,再借助某些方式投资于股市及楼市。这些方式包括高报企业所需的资本金、改变资金用途或纯粹虚假投资、在项目审批时化整为零或利用增资扩股、境外并购等时机和方式逃避监管。第二,通过购买具有QFII资格的海外金融机构未使用的投资额度流入中国。

(三)通过地下钱庄流入

这是2008年以来国际热钱流入的新兴渠道。通常是先将外汇打入地下钱庄境外账户,地下钱庄再将等值人民币扣除费用后,打入境外投资者的中国境内账户,不需要外币形式上的实际流入。

(四)通过个人渠道流入

国际热钱还可以通过内地居民每人5万美元结汇额度、香港银行每天8万元人民币电汇限额、现金携入、亲友间直接兑换、香港兑换店兑换以及外籍人士一次性购房结汇等个人渠道流入国内。

二、国际热钱流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由于国际热钱具有逐利性和投机性,所以必然会给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系统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冲击。

(一)对外汇市场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预期是吸引国际热钱流入的重要因素,而大规模的热钱流入,增加了外汇市场的外汇供给,使人民币升值预期得到强化,形成了“人民币升值预期一套汇资金流入一外汇供给增加一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强一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的循环机制。

一旦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市场预期使套汇资金投机成功,将引发短期资本的大规模流出,对人民币汇率产生贬值压力,使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股市不断创造新高,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的1000点攀升至2000点,耗时近18个月,但从3000点到4000点,只用了32个交易日,从4000点到5000点也仅用了25个交易日,这一现象跟国际热钱的大举入市有很大的关系。

以投机为目的的国际热钱具有灵活和高超的投资技巧,数量巨大的国际热钱进出股市的速度非常迅速,如果一旦退出股市,必然引发大批资金跟风退出股市,导致上市公司的股价非理性的下降,大大增加了我国股票市场的不稳定性。

(三)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一线城市房价屡创新高,房地产业成为国际热钱投机的重点,这进一步滋生了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

当泡沫积累到一定程度而破裂时,首先将导致国民财富的缩水,这会严重影响社会消费和产出水平;其次会导致信贷紧缩,因为资产泡沫破裂所形成的大量不良资产会时银行从安全角度出发收缩信贷规模;第三,资产泡沫破灭通常伴随着货币替代和资本外逃,容易引发信心危机,造成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第四,热钱的大规模外逃对本国汇率、利率和资本市场会造成强烈冲击。

(四)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当中央银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而提高市场利率时,国际热钱就会大量涌入,迫使我国被动增加货币投放,抵消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应,反之亦然。

此外,当国际热钱大规模流入时,中央银行的外汇冲销操作将直接导致基础货币投放量的增长,这会使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削弱中央银行的物价调控政策。

三、我国在国际热钱监管措施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外汇管理政策存在漏洞

首先,在政策法规制定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进而导致管理出现漏洞。其次,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机构,目前我国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涉及到国家计委、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各部门之间基本没有有效的协调机制,这一状况无法适应新的监管要求。

(二)监管技术不成熟

目前,尚未形成全面的国际热钱监测系统。各外汇业务系统重在对“点”的统计,而缺少“面”上的监测预警;各金融机构数据格式、类型没有统一的规定;个别金融机构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工作主动性不强、监测投入不大;国外先进的监测规则和软件很难掌握和获取;执行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制度缺乏有效的技术保障。

(三)资本管理不全面

外汇监管部门对外资银行的直接境外融资不进行管理,却将其对境内机构发放的外汇贷款作为外债进行管理;缺乏对跨国公司内部资金往来行为的管理;对境外投资资金和利润汇入的监管松散,基本无跟踪监管;对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特别是实物形态的资本缺乏管理,对其利润汇出或以境内利润进行的再投资,也没有纳入正常的管理范围。

四、完善国际热钱流入监管措施的对策

(一)对国际热钱流入渠道进行监管

1、经常项目下的流动渠道监管

针对进出口价格虚报,海关和物价部门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对进出口价格作合理的修正,把虚报的部分要实际化;对于预收货款,主管部门要在合同规定的收货日期或期限内检查相当于货款的货物是否到境;对于延迟付汇,有关部门应做出与预收货款监管相反的检查和督促;虚假贸易合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热钱流入方式,对这一项的检查需要经济侦查部门作详细的追踪,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2、防范外贸差价漏洞

要重点审核关联公司的经营行为,严格审查外资公司的账目和合同履约情况,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对跨国关联企业转让定价形成的扭曲交易行为进行收入与费用的重新调整。

3、防止国际热钱通过直接投资渠道流入

在资金过境时加大审核力度,加强对资本进入我国结汇后的经营方向的监管,要求必须按约定的条款经营,对资本结汇和使用的目的和项目的真实性也要进行适当审核。

对于非货币形式的外商直接投资,可以规定与之对等的资金额的合理的流出时间表,如果外资在进入后马上流出,则要严格规定与业务相关的的额度,并严格审查公司的财务报表和实物状况。

(二)征收外国资本流入登记费

短期外国资本流入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外国投资者会随时将其短期资本撤出,征收登记费可以增加外国资本流入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国际热钱的流入。

(三)逐步放宽对居民个人境外投资的限制

目前,我国还没有开放境内居民个人对外直接投资或者是间接投资,在国外投资的居民回调资本金时,往往只能混在经常项目下汇入,这为境外的一些投机资本以经常项目名义进入我国境内寻找投资机会找到了出路。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放宽对境内居民个人外汇投资的限制,在审核资金来源合法的基础上引导居民进行合理投资,并尽快完善居民个人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法律法规。

(四)加强国际合作

从源头上控制热钱流入有待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应积极参与制定国际金融市场游戏规则,积极参加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工作,合理利用各项权利,与各国银行和国际金融组织共同建立一个有效、稳定、和谐的金融大市场,这有利于约束投机行为,使国际资本在我国境内的短期投资转化为长期的投资,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五)调节国际收支政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1、调节国际收支,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由于经常项目的长期顺差和引进外资的战略,我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不平衡,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太多,客观上造成了我国资金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压力,而我国资金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又是国际“热钱”大量进入的根源。

调节国际收支必须从调节国内国际经济结构失衡出发,采取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政策,通过扩大内需,促进部分外贸向内转化,进而达到逐步缩小我国贸易顺差,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此外,还要鼓励国内资本积极参与国际投资,这要求外汇投资管理机构拓宽外汇投资渠道,实施多元化、多层次的外汇运用方式。

国际热钱范文篇2

热钱源于英文的HotMoney,又称游资(RefugeeCapital)或叫投机性短期资本,指为追求最高报酬及最低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短期、套利和投机。2002年以来伴随着人民币升值的激烈争论,热钱成为讨论的焦点。时至今日,我国经济在经历人民币逐步升值,股市、房市跌宕起伏之后,热钱问题俨然已经成为国内无法回避的一个经济社会热点。

2热钱的流入途径

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没有完全放开,境外资本进入的我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度相对较低,因此目前国际热钱流入方式和途径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2.1通过贸易方式进入

这里所说的贸易方式并非是正常的对外贸易。国际热钱持有者通过和国内的外贸出口公司合作,通过伪造不实的商品贸易合同将境外资金输入国内。例如,事实上出口了2000双鞋,每双15美元,却谎报出口了20000双,每双50美元,通过这样的方式,就有超过实际出口额32倍的国际热钱以表面合法的途径进入内地。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缩短流入时间。如订单货款通常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支付,但为了增加资金流动的频率,只要订单一到,货款就直接打进国内帐户。

2.2伪装成直接投资潜入

由于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对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国各地政府对外商直接投资(注,ForeignDirectInvestment,简称FDI)的限制和监管力度都相对比较轻,甚至是持欢迎和积极争取的态度。因此有大量的热钱利用了这种“求资若渴”的心态,伪装成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国内,有关部门在项目审批、资金运作方面一路绿灯,有些甚至避开监管,违规操作放任资金流入,而这些资金入境后若被挪用将会很难监管。

2.3通过“地下钱庄”汇入

“地下钱庄”外汇交易方式在国际上被叫做替代性汇款机制,它通常的操作手法是当换汇人需要将资金输往境外,事先和地下钱庄商定一定的汇率,把人民币汇到钱庄所控制的合法人民币账户上。钱庄通过境外合伙人把外汇打到境内公司指定的境外账户上。资金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双向流通,即境内提现的是人民币资金,境外提现的是外汇资金。这样的钱庄业务能力非常高,几乎平均每3分钟就能成交一项业务,同时它们也非常隐蔽,监管机构很难对此察觉。境外热钱便可通过这些地下钱庄轻松快捷地把投机资本直接输入到国内。

2.4通过个人渠道进入

个人直接从事国际贸易或贸易中介所获得的佣金报酬、境外工作职工报酬和赡家款、境外亲朋好友捐赠或遗产,旅游携带等等都可以成为境外热钱流入的假面具,通过这些渠道进入的资金在结汇后便可以直接投资于股市房市,同时也不易被监管部门察觉和控制。

3热钱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个国家如果有大量短期性投机资本进出,它必然对该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产生一定的破坏性影响,有时甚至可以摧毁和颠覆整个地区的经济格局。

3.1助长经济虚假繁荣,威胁国家经济安全

“热钱”的根本目的就是短期套利。在目前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会有大量的热钱为了可以毫无风险地赚取升值的收益而迅速流入。这些潜伏在国内的投机资本还会在房地产、股票等市场寻找套利机会,使这些行业资金供求关系在原来已经失衡的基础上,助推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从而诱导国内其他资金迅速涌向这些行业。当市场集中导致投资过度膨胀,将会形成房地产和股市的泡沫经济,增加金融风险。同时由于热钱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和投机性,在获取利润后会迅速撤离。如果政府没有足够的准备和能力来应对热钱的抽离,甚至会导致该国的金融崩溃。如1997年那场横扫东南亚的金融风暴使经济萧条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迅速蔓延,泰国等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3.2弱化宏观调控效果,影响经济政策独立

随着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各国宏观经济管理受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越来越大,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经济体也概莫能外。首先,对流入市场的热钱规模难以调查和计算,决策层在制定相应宏观调控政策时无法进行合理的定量,影响了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其次热钱的流动方向和货币政策目标通常呈现异向运动,当央行为抑制通货膨胀而提高利率时,热钱会大量涌入,迫使该国被动增加货币投放,对冲了相关货币政策的效应。当央行调控措施产生效应时,具有高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的热钱可能随时调转方向,使货币政策失效或适得其反。再次热钱流入加剧了我国本币对外升值的压力。频繁大量的热钱进入,将形成短期内的非正常外汇供求,直接冲击外汇储备和汇率的稳定,严重影响经济政策的自主性。

4防范热钱的对策建议

4.1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降低热钱套利空间

热钱流动的最大动机是为了追逐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变动利益差额,因此,只有降低人民币升值的心理预期,才能阻止这种投机性资金的流动。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在保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扩大汇率的浮动空间,破坏热钱对人民币的无风险预期;二是协调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减少本外币的利差,降低国际游资的获利空间;三是在对外贸易中追求国际收支的动态平衡,降低进口贸易中的各种壁垒,缓解汇率升值的国际压力。

4.2完善相关政策,减少热钱投机漏洞

首先应该调整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取消外商企业在我国的超国民待遇,规范外资登记注册、项目审批、注销清算等程序,严格把好各个外资运作流程,杜绝违规操作。其次要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考核标准由量的多少转化到质的优劣上,预防热钱通过盲目引进外资的漏洞流入。三是要完善外汇管理政策,对大额长期预收货款、延期付汇、外汇应收应付款的管理进行完善,将其全额纳入备案管理范畴。

4.3加强联合监管,建立热钱预警机制

热钱的监测管理是一项需要各部门联动配合的工作,加强工商、海关、税务、外汇、公安等部门的密切配合,改进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个人等渠道资金流入监管,继续严格控制短期外债增长,严厉打击地下钱庄和违规进入股市楼市的行为,为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争取时间和空间。完善国际收支统计监测预警机制,对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反馈,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形势逆转,提前制定应急措施,不断增强对扩大开放过程中防范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

4.4加强我国金融体系建设,强化应用外资的能力

在国际经济金融动荡,不少发展中国家面临形势逆转的环境下,国际资本持续流入我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积极培育创新金融工具,健全完善金融市场,增强资本市场消化外资的能力,将热钱转化为国家经济发展的资源,把对国际热钱的被动防御变成主动防御将是更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姚慧丽.热钱流入我国的经济影响及对策[J].财经界,2008,(1).

[2]谢梓平.热钱流入渠道解析[J].浙江金融,2007,(7).

[3]张庭宾.我们该如何反击热钱[N].证券日报,2008,(8).

[4]文亮.热钱规模竞猜:一场无谓之争[N].中国证券报,2008,(7).

[5]常春凤等.国际游资涌入我国的原因与对策[J].山东经济,2005.

国际热钱范文篇3

关键词:热钱;汇率;本外币利率差

热钱是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乃至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热钱的冲击。当时,由于墨西哥和东南亚国家放松了对国际热钱的警惕,允许资本自由进出,使得大量国际热钱流入国内兴风作浪,投机套利得手后迅速撤离,导致这些国家陷于严重的金融危机,国内经济遭受重创。

一、何谓“热钱”

“热钱”一词源于英文的Hotmoney,也称游资,是逃避监管为追求最高报酬及最低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这些资金流动速度极快,一旦寻求到短线投资机会,就会涌入;一旦获得预期盈利或者发现投资机会已经过去,又会迅速流走。热钱主要由跨国公司掌握的流动资金及暂时闲置过剩资金,国际银行拥有的短期资金及外汇、信贷业务资金,各国国际储备资产保值性运用的部分资金,各种投资基金及其他专项基金等无特定用途的短线资金构成。

总之,热钱就是那些从国外未经合法核准进入中国内地的国际投机资本,利用各种敏感信息从事金融投机活动,其目的是寻求短期高额回报。热钱的特征是:

第一,高收益性与风险性。追求高收益是热钱在全球金融市场运动的最终目的。当然,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因而热钱赚取的是高风险利润,它们可能在A市场赚而在B市场亏、或在此时赚而在彼时亏,这也使其具备承担高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高信息化与敏感性。热钱是信息化时代的宠儿,对一国或世界经济金融现状和趋势,对各个金融市场汇差、利差和各种价格差,对有关国家经济政策等高度敏感,并能迅速做出反映。

第三,高流动性与短期性。基于高信息化与高敏感性,有钱可赚国际热钱便迅速进入,风险加大则瞬间逃离。表现出极大的短期性、甚至超短期性,,在一天或一周内迅速进出。

第四,投资的高虚拟性与投机性。说热钱是一种投资资金,主要指它们投资于全球的有价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以便从证券和货币每时每刻的价格波动中取得利润,即“以钱生钱”,对金融市场有一定的润滑作用。如果金融市场没有热钱这类风险偏好者,风险厌恶者就不可能转移风险。但热钱的投资既不创造就业,也不提供服务,具有极大的虚拟性、投机性和破坏性。

二、热钱如何流入我国

我国一直实施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短期国际资本不能自由进出我国,但这并不妨碍国际资本借道各种途径进入我国。国际热钱进入内地的流入途径主要通过企业直接投资和个人购汇。如伪装成贸易顺差:一般与外贸出口公司合作,伪造并不存在的出口商品,或者夸大出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

热钱还可借助地下钱庄流入。地下钱庄转移资金的主要途径包括:通过境外投资机构转移资金,通过出入境双牌车私带现金,这种做法在我国的珠三角一代比较多。境外资金若要通过非法途径进入境内,只需在境外交给地下钱庄外币,地下钱庄在收到外币后,在境内按委托人指定的账户存入相应量的人民币,这样,境外资金就进入境内了,地下钱庄从中收取手续费。

另外,PE(私募股权,PrivateEquity)和VC(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也是近年来热钱流入的渠道。开放这两种资本项目的本意是让其帮助我国工商企业升级进步,但很多资金一旦入境便方向失控。如国外的投资方动辄对我国内一个小网站一掷数千万美元,实际双方却极有可能为逃避监管而签订了秘密协议——投资的少部分真正地用于网站的建设,绝大部分投资归投资方自由使用,那么这些钱就极有可能流入国内股市或楼市。

热钱流入在企业方面的主要途径是“高报出口、低报进口和虚假对境内直接投资”;在个人方面则主要通过两个“合法”漏洞进行:即内地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香港每天2万元(港币至人民币)兑换额度及每天可向内地汇款8万元人民币的制度安排。

为了有效监控热钱的流入,我国央行已经将“逐利外汇”进入的合法渠道归结为七种:一是货物贸易;二是FDI项下和FDI“差”(即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差额)的外债直接结汇;三是个人项下结汇;四是企业和金融机构境外股本融资渠道;五是服务贸易;六是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FII);七是利用黄金交易、期铜等大宗商品交易操作为达到套利目的进行融资。

当今,渠道多元、合法与违规渠道交叉已成为热钱流入的重要特征。虽然外汇局在不断加强对资本跨境流动的监管,但国际游资也创造出了不少变通手段,跨境的货币互换就已成为游资利用的工具之一。而且由于对境外货币互换监管存在难度,因此,权威机构也很难估算从这一渠道进入的热钱到底有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三、热钱流动的时机与原因

国际热钱一般流向两个热源:一是短期利率正处在波段高点或还在走高;二是短期间内汇率蓄势待发正要升值。只要符合以上两个要件,热钱就源源流入。热钱会在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其他市场不断寻找赚钱机会。在热钱流入时会炒高东道国的股票、房价等等,进而通货膨胀;当热钱大规模迅速流出时,又会引发房地产价格迅速回落、股票市场大幅震荡等不良后果。

国际热钱的目标一般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在起飞,国民所得正在成长,股市正待上扬,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正在上涨的市场,只要相对于别国符合以上条件,就能吸引八方热钱而来。随着大量热钱涌入,该国经济就逐渐变得炙手可热,股市和房地产将形成一浪接一浪的疯狂泡沫,直到最后泡沫破裂。同时热钱毫无忠诚可言,它们会一直待到东道国相对于别国:一是短期利率已然回档下跌;二是短期间内汇率正待走贬,热钱就会再度流出。热钱流出就是变卖本国货币计价资产,如外资拥有的股票、国债、投机性土地等大量变卖,换成他国货币之后倾巢汇出。一进一出,如果时间短而流量大,将造成本国股市、债市、房市暴涨暴跌。

国际热钱流入我国,首先是受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美元的贬值的影响。自2002年以来,美元不断贬值,美元的贬值使得国际资本离开美国,而我国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成为国际资本流入的主要地区之一。其次,中美利差倒挂。相对较高的人民币利率水平以及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的确定性,给热钱带来套利机会。第三是资产价格的膨胀。从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周期,GDP年均增长都超过或接近两位数,并带动了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的繁荣,各类资产价格不断膨胀为大量境外热钱涌入我国逐利提供了机会。

四、热钱涌入带来的危害

热钱大量流入我国,首先严重冲击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大量热钱以隐蔽的方式流入中国,为寻求高额利润四处流窜,主要攻击目标是国内房地产市场、股市、债市和期货市场等,对经济健康发展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威胁。近年来,国内房市楼价脱离实际价值飚升,与热钱不无联系。期货市场中燃料油、煤炭、钢材、期铜等价格的大幅涨跌波动,也明显可见热钱的身影。但热钱终究不是有效资本,进入我国就是为了牟取暴利,撤走之后将会引发股市、楼市大跌,增加了国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其次,增大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近几年,中国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势头强劲,国际收支出现较大顺差。与此同时,美、日等西方国家对华贸易逆差较大,其国内经济又不景气,便极力鼓吹人民币升值,企图压制中国出口,转嫁困难。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让美、日等国抓住口实,竭力鼓吹人民币升值。在这种情况下,热钱不断流入中国投机套利,使国家外汇储备的数量、规模剧增,既给美、日等国鼓吹的人民币升值论提供了直接支持,增大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同时又进一步扩大了人民币升值预期,使中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受到严峻挑战。

再有,增大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难度,不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我国资本项目仍然管制的条件下,热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汇率的冲击上,央行为了保持汇率稳定,在热钱不断涌入的情况下,不得不大量买入外汇资金,货币供给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为了抑制热钱的流入,加大其成本,需要压低人民币利率。两者的结果使得市场上的流动性大大增强,这又有可能造成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为保持汇率稳定,国家必须购买交易市场上溢出的外汇,在外汇管理局账目上的对应反映就是外汇占款。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外汇储备的增加无异于投放基础货币,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供应量,热钱进入国家外汇储备越多,人民币的发放增长就越快。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使得流通中的人民币迅速增多。这不仅增大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弱化了央行对货币供应量调控的能力及效应,不利于央行宏观调控目标的顺利实现。

最后,热钱流入极易造成金融动荡或金融危机。如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热钱——“量子基金”冲击下,泰国被迫宣布泰铢大幅贬值,并废除泰铢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实行自由浮动,使泰国陷入金融危机之中。

五、结束语

虽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热钱撤出了我国,但并不排除重新流入我国的可能。因为在新兴市场中,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加之近期欧美金融危机已开始缓和,美欧政府的大幅注资和信用担保也有效地缓解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短缺。随着金融海啸告一段落,以及金融领域“去杠杆化”的结束,国际热钱势必将再次流入新兴市场。并且有统计表明,2009年上半年流入香港地区的资金,已经达到2007年牛市高峰每周流入的资金量水平,可是香港市场本身却容纳不了那么多的流动性。而香港正是国际热钱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内地的最佳中转站。

参考文献:

[1]张庭宾.反热钱战争[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邓旭.境内房企融资难成热钱流入机遇[N].国际金融报,2008-06-05.

国际热钱范文篇4

关键词:热钱;汇率;本外币利率差

热钱是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乃至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热钱的冲击。当时,由于墨西哥和东南亚国家放松了对国际热钱的警惕,允许资本自由进出,使得大量国际热钱流入国内兴风作浪,投机套利得手后迅速撤离,导致这些国家陷于严重的金融危机,国内经济遭受重创。

一、何谓“热钱”

“热钱”一词源于英文的Hotmoney,也称游资,是逃避监管为追求最高报酬及最低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这些资金流动速度极快,一旦寻求到短线投资机会,就会涌入;一旦获得预期盈利或者发现投资机会已经过去,又会迅速流走。热钱主要由跨国公司掌握的流动资金及暂时闲置过剩资金,国际银行拥有的短期资金及外汇、信贷业务资金,各国国际储备资产保值性运用的部分资金,各种投资基金及其他专项基金等无特定用途的短线资金构成。

总之,热钱就是那些从国外未经合法核准进入中国内地的国际投机资本,利用各种敏感信息从事金融投机活动,其目的是寻求短期高额回报。热钱的特征是:

第一,高收益性与风险性。追求高收益是热钱在全球金融市场运动的最终目的。当然,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因而热钱赚取的是高风险利润,它们可能在A市场赚而在B市场亏、或在此时赚而在彼时亏,这也使其具备承担高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高信息化与敏感性。热钱是信息化时代的宠儿,对一国或世界经济金融现状和趋势,对各个金融市场汇差、利差和各种价格差,对有关国家经济政策等高度敏感,并能迅速做出反映。

第三,高流动性与短期性。基于高信息化与高敏感性,有钱可赚国际热钱便迅速进入,风险加大则瞬间逃离。表现出极大的短期性、甚至超短期性,,在一天或一周内迅速进出。

第四,投资的高虚拟性与投机性。说热钱是一种投资资金,主要指它们投资于全球的有价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以便从证券和货币每时每刻的价格波动中取得利润,即“以钱生钱”,对金融市场有一定的润滑作用。如果金融市场没有热钱这类风险偏好者,风险厌恶者就不可能转移风险。但热钱的投资既不创造就业,也不提供服务,具有极大的虚拟性、投机性和破坏性。

二、热钱如何流入我国

我国一直实施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短期国际资本不能自由进出我国,但这并不妨碍国际资本借道各种途径进入我国。国际热钱进入内地的流入途径主要通过企业直接投资和个人购汇。如伪装成贸易顺差:一般与外贸出口公司合作,伪造并不存在的出口商品,或者夸大出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

热钱还可借助地下钱庄流入。地下钱庄转移资金的主要途径包括:通过境外投资机构转移资金,通过出入境双牌车私带现金,这种做法在我国的珠三角一代比较多。境外资金若要通过非法途径进入境内,只需在境外交给地下钱庄外币,地下钱庄在收到外币后,在境内按委托人指定的账户存入相应量的人民币,这样,境外资金就进入境内了,地下钱庄从中收取手续费。

另外,PE(私募股权,PrivateEquity)和VC(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也是近年来热钱流入的渠道。开放这两种资本项目的本意是让其帮助我国工商企业升级进步,但很多资金一旦入境便方向失控。如国外的投资方动辄对我国内一个小网站一掷数千万美元,实际双方却极有可能为逃避监管而签订了秘密协议——投资的少部分真正地用于网站的建设,绝大部分投资归投资方自由使用,那么这些钱就极有可能流入国内股市或楼市。

热钱流入在企业方面的主要途径是“高报出口、低报进口和虚假对境内直接投资”;在个人方面则主要通过两个“合法”漏洞进行:即内地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香港每天2万元(港币至人民币)兑换额度及每天可向内地汇款8万元人民币的制度安排。

为了有效监控热钱的流入,我国央行已经将“逐利外汇”进入的合法渠道归结为七种:一是货物贸易;二是FDI项下和FDI“差”(即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差额)的外债直接结汇;三是个人项下结汇;四是企业和金融机构境外股本融资渠道;五是服务贸易;六是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FII);七是利用黄金交易、期铜等大宗商品交易操作为达到套利目的进行融资。

当今,渠道多元、合法与违规渠道交叉已成为热钱流入的重要特征。虽然外汇局在不断加强对资本跨境流动的监管,但国际游资也创造出了不少变通手段,跨境的货币互换就已成为游资利用的工具之一。而且由于对境外货币互换监管存在难度,因此,权威机构也很难估算从这一渠道进入的热钱到底有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三、热钱流动的时机与原因

国际热钱一般流向两个热源:一是短期利率正处在波段高点或还在走高;二是短期间内汇率蓄势待发正要升值。只要符合以上两个要件,热钱就源源流入。热钱会在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其他市场不断寻找赚钱机会。在热钱流入时会炒高东道国的股票、房价等等,进而通货膨胀;当热钱大规模迅速流出时,又会引发房地产价格迅速回落、股票市场大幅震荡等不良后果。

国际热钱的目标一般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在起飞,国民所得正在成长,股市正待上扬,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正在上涨的市场,只要相对于别国符合以上条件,就能吸引八方热钱而来。随着大量热钱涌入,该国经济就逐渐变得炙手可热,股市和房地产将形成一浪接一浪的疯狂泡沫,直到最后泡沫破裂。同时热钱毫无忠诚可言,它们会一直待到东道国相对于别国:一是短期利率已然回档下跌;二是短期间内汇率正待走贬,热钱就会再度流出。热钱流出就是变卖本国货币计价资产,如外资拥有的股票、国债、投机性土地等大量变卖,换成他国货币之后倾巢汇出。一进一出,如果时间短而流量大,将造成本国股市、债市、房市暴涨暴跌。

国际热钱流入我国,首先是受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美元的贬值的影响。自2002年以来,美元不断贬值,美元的贬值使得国际资本离开美国,而我国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成为国际资本流入的主要地区之一。其次,中美利差倒挂。相对较高的人民币利率水平以及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的确定性,给热钱带来套利机会。第三是资产价格的膨胀。从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周期,GDP年均增长都超过或接近两位数,并带动了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的繁荣,各类资产价格不断膨胀为大量境外热钱涌入我国逐利提供了机会。

四、热钱涌入带来的危害

热钱大量流入我国,首先严重冲击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大量热钱以隐蔽的方式流入中国,为寻求高额利润四处流窜,主要攻击目标是国内房地产市场、股市、债市和期货市场等,对经济健康发展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威胁。近年来,国内房市楼价脱离实际价值飚升,与热钱不无联系。期货市场中燃料油、煤炭、钢材、期铜等价格的大幅涨跌波动,也明显可见热钱的身影。但热钱终究不是有效资本,进入我国就是为了牟取暴利,撤走之后将会引发股市、楼市大跌,增加了国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其次,增大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近几年,中国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势头强劲,国际收支出现较大顺差。与此同时,美、日等西方国家对华贸易逆差较大,其国内经济又不景气,便极力鼓吹人民币升值,企图压制中国出口,转嫁困难。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让美、日等国抓住口实,竭力鼓吹人民币升值。在这种情况下,热钱不断流入中国投机套利,使国家外汇储备的数量、规模剧增,既给美、日等国鼓吹的人民币升值论提供了直接支持,增大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同时又进一步扩大了人民币升值预期,使中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受到严峻挑战。

再有,增大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难度,不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我国资本项目仍然管制的条件下,热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汇率的冲击上,央行为了保持汇率稳定,在热钱不断涌入的情况下,不得不大量买入外汇资金,货币供给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为了抑制热钱的流入,加大其成本,需要压低人民币利率。两者的结果使得市场上的流动性大大增强,这又有可能造成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为保持汇率稳定,国家必须购买交易市场上溢出的外汇,在外汇管理局账目上的对应反映就是外汇占款。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外汇储备的增加无异于投放基础货币,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供应量,热钱进入国家外汇储备越多,人民币的发放增长就越快。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使得流通中的人民币迅速增多。这不仅增大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弱化了央行对货币供应量调控的能力及效应,不利于央行宏观调控目标的顺利实现。

最后,热钱流入极易造成金融动荡或金融危机。如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热钱——“量子基金”冲击下,泰国被迫宣布泰铢大幅贬值,并废除泰铢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实行自由浮动,使泰国陷入金融危机之中。

五、结束语

虽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热钱撤出了我国,但并不排除重新流入我国的可能。因为在新兴市场中,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加之近期欧美金融危机已开始缓和,美欧政府的大幅注资和信用担保也有效地缓解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短缺。随着金融海啸告一段落,以及金融领域“去杠杆化”的结束,国际热钱势必将再次流入新兴市场。并且有统计表明,2009年上半年流入香港地区的资金,已经达到2007年牛市高峰每周流入的资金量水平,可是香港市场本身却容纳不了那么多的流动性。而香港正是国际热钱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内地的最佳中转站。

参考文献:

[1]张庭宾.反热钱战争[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邓旭.境内房企融资难成热钱流入机遇[N].国际金融报,2008-06-05.

国际热钱范文篇5

关键词:热钱人民币升值经济影响

一、热钱定义

热钱(HotMoney)又称“逃避资本”,指在国际信贷中“部分高流动性的资本或异常资金”,在现有浮动汇率制度下,包括跨国公司手中掌握的流动资金及一些暂时闲置或过剩资金,国际银行拥有的短期资金及其外汇、信贷业务资金,各国国际储备资产的保值性运用的一部分资金,各种投资基金及其他专项基金。从热钱的定义可知,热钱的基本特点包括:高流动性;专业化投机性;交易的杠杆性;活动领域的非固定性;低透明性。

二、热钱流入中国的现状分析及影响

1.流入中国热钱的规模

由于热钱具有高流动性和低透明性,其规模多大,结构如何,很难说清楚。

中国热钱规模从1995年开始剧增,从2003年开始净流量的流向由流出转为流入。1990-2002年,中国一直存在着热钱流出(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资本外逃),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这种流出达到顶峰(1998年,其流出额达最高值,为838.65亿美元)。其后,中国热钱流出额逐渐减少(2002年流出额为89.27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2003年开始,中国热钱流向发生逆转,2003年,此类资本净流入额为378.71亿美元,2004年达到1139.54亿美元,2005年净流入额下降为466.10亿美元。从1999年以来的月度数据看,2002年末期以来月度热钱流量波动较大,2005年7月以后热钱的双向流动变得比较明显。从1999年1月到2002年12月,除了2001年2月和2002年1月存在稍微显著的热钱净流入外,其余月份均为净流出,这种趋势在东亚金融危机过后的1999年、2000年表现比较明显。从2003年1月至2005年7月,除了3个月存在热钱净流出外,其余月份均为此类资本净流入。热钱流入在2004年初和年底特别显著。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汇率改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在8月份出现热钱净流出,而9月份热钱又大量涌入,10月份热钱又纷纷撤离。

2.国外热钱流入中国的动因

近几年国外大量“热钱”涌入中国不是孤立和偶然的,有着很深的经济背景,是多重国内外因素形成的综合反应。

(1)良好的资本市场

“热钱”对崛起的中国具有很高的逐利趋向。大多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纷纷涌入中国投资办企业,从事资本运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引资国。

(2)人民币升值预期

人民币汇率解冻后,两年多来升值的速度和幅度较大,外资大多看好人民币升值的空间和预期,纷纷把“热钱”投向中国。炒作人民币,企图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回报。这是外资“热钱”涌入中国的主要原因。

(3)近年美国经济受次贷危机影响出现衰退迹象

美国在防紧缩,中国在防通胀,相反的政策导向,使美元大量流向中国,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68万亿美元。凡此种种都为大量“热钱”涌入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客观因素。

三、热钱大量撤出的恐慌

热钱不会大量流出中国。只有对强势的经济金融体系和货币严重丧失信心时,才可能触发资本外逃,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资本投资收益率仍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外加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中美利差,美国金融危机,对于热钱来说呆在中国是最好的选择。

热钱流出对人民币汇率无法造成贬值压力。中国有着很高的外汇储备,而目前较权威估计热钱规模在2000—3000亿美元之间,即使全部完全一瞬间撤离,中国也完全可以以外汇储备应付,维护人民币利率水平。

热钱流出对于国内流动性不会造成冲击。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高达17%,热钱流出时,央行完全可以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有效抵消其负面效应。

外汇数据也不支持热钱大规模撤离。自去年9月以来,美元(USD)对人民币(CNY)一路贬值,最近出现阶段性反弹。如果仅仅从趋势的角度出发,图中已经不止一次出现美元对人民币走强之势,而且最近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反弹几天之后,立刻遭遇市场平滑。

四、应对之策

热钱对经济的危害显而易见,热钱往往在预期一国货币升值或资产价格上涨时流入,同样也会在预期一国货币升值停止或资产价格下跌时流出。因此,国家应该在我国经济基本面未遭破坏之前率先采取相关措施遏制住热钱的进一步流入和在国内的投机性行为,控制热钱造成的危害。

1.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防止经济泡沫产生。在货币政策保持适度紧缩的同时,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同时运用税收优惠的导向作用。

2.加强对资本项目的管理,预防短期投机资本的冲击。除了限制热钱流入以外,监管当局还应对业已流入国内的投机资本进行清理和查处。

3.逐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自身结构问题。国际热钱之所以大量流入,与我国自身的经济结构问题有关。应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财政资金用于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就业等有关民生领域的投入;加强外资进入我国房地产等市场的监控管理;继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4.进一步加强人民币汇率的调控和机制建设,采取稳定的汇率政策,降低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为防止热钱的流入,货币政策应更多的采取公开市场操作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加息手段的采用应在防止热钱流入和抑制通货膨胀两方面之间进行权衡。

5.加强部门间联动,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各部门应建立更为密切的协作关系,及协调联动机制,发挥合力,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监管,共同引导资金流向。同时,既要考虑如何减缓国际热钱的进一步流入,又要考虑如何防范已流入的热钱大规模突然撤出,应早做准备,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黎友焕.国际金融[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经济过热、经济恐慌及经济崩溃——金融危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国际热钱范文篇6

热钱源于英文的HotMoney,又称游资(RefugeeCapital)或叫投机性短期资本,指为追求最高报酬及最低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短期、套利和投机。2002年以来伴随着人民币升值的激烈争论,热钱成为讨论的焦点。

时至今日,我国经济在经历人民币逐步升值,股市、房市跌宕起伏之后,热钱问题俨然已经成为国内无法回避的一个经济社会热点。

2热钱的流入途径

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没有完全放开,境外资本进入的我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度相对较低,因此目前国际热钱流入方式和途径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2.1通过贸易方式进入

这里所说的贸易方式并非是正常的对外贸易。国际热钱持有者通过和国内的外贸出口公司合作,通过伪造不实的商品贸易合同将境外资金输入国内。例如,事实上出口了2000双鞋,每双15美元,却谎报出口了20000双,每双50美元,通过这样的方式,就有超过实际出口额32倍的国际热钱以表面合法的途径进入内地。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缩短流入时间。如订单货款通常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支付,但为了增加资金流动的频率,只要订单一到,货款就直接打进国内帐户。

2.2伪装成直接投资潜入

由于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对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国各地政府对外商直接投资(注,ForeignDirectInvestment,简称FDI)的限制和监管力度都相对比较轻,甚至是持欢迎和积极争取的态度。因此有大量的热钱利用了这种“求资若渴”的心态,伪装成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国内,有关部门在项目审批、资金运作方面一路绿灯,有些甚至避开监管,违规操作放任资金流入,而这些资金入境后若被挪用将会很难监管。

2.3通过“地下钱庄”汇入

“地下钱庄”外汇交易方式在国际上被叫做替代性汇款机制,它通常的操作手法是当换汇人需要将资金输往境外,事先和地下钱庄商定一定的汇率,把人民币汇到钱庄所控制的合法人民币账户上。钱庄通过境外合伙人把外汇打到境内公司指定的境外账户上。资金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双向流通,即境内提现的是人民币资金,境外提现的是外汇资金。这样的钱庄业务能力非常高,几乎平均每3分钟就能成交一项业务,同时它们也非常隐蔽,监管机构很难对此察觉。境外热钱便可通过这些地下钱庄轻松快捷地把投机资本直接输入到国内。

2.4通过个人渠道进入

个人直接从事国际贸易或贸易中介所获得的佣金报酬、境外工作职工报酬和赡家款、境外亲朋好友捐赠或遗产,旅游携带等等都可以成为境外热钱流入的假面具,通过这些渠道进入的资金在结汇后便可以直接投资于股市房市,同时也不易被监管部门察觉和控制。

3热钱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个国家如果有大量短期性投机资本进出,它必然对该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产生一定的破坏性影响,有时甚至可以摧毁和颠覆整个地区的经济格局。

3.1助长经济虚假繁荣,威胁国家经济安全

“热钱”的根本目的就是短期套利。在目前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会有大量的热钱为了可以毫无风险地赚取升值的收益而迅速流入。这些潜伏在国内的投机资本还会在房地产、股票等市场寻找套利机会,使这些行业资金供求关系在原来已经失衡的基础上,助推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从而诱导国内其他资金迅速涌向这些行业。当市场集中导致投资过度膨胀,将会形成房地产和股市的泡沫经济,增加金融风险。

同时由于热钱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和投机性,在获取利润后会迅速撤离。如果政府没有足够的准备和能力来应对热钱的抽离,甚至会导致该国的金融崩溃。如1997年那场横扫东南亚的金融风暴使经济萧条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迅速蔓延,泰国等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3.2弱化宏观调控效果,影响经济政策独立

随着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各国宏观经济管理受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越来越大,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经济体也概莫能外。首先,对流入市场的热钱规模难以调查和计算,决策层在制定相应宏观调控政策时无法进行合理的定量,影响了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其次热钱的流动方向和货币政策目标通常呈现异向运动,当央行为抑制通货膨胀而提高利率时,热钱会大量涌入,迫使该国被动增加货币投放,对冲了相关货币政策的效应。当央行调控措施产生效应时,具有高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的热钱可能随时调转方向,使货币政策失效或适得其反。再次热钱流入加剧了我国本币对外升值的压力。频繁大量的热钱进入,将形成短期内的非正常外汇供求,直接冲击外汇储备和汇率的稳定,严重影响经济政策的自主性。

4防范热钱的对策建议

4.1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降低热钱套利空间

热钱流动的最大动机是为了追逐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变动利益差额,因此,只有降低人民币升值的心理预期,才能阻止这种投机性资金的流动。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在保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扩大汇率的浮动空间,破坏热钱对人民币的无风险预期;二是协调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减少本外币的利差,降低国际游资的获利空间;三是在对外贸易中追求国际收支的动态平衡,降低进口贸易中的各种壁垒,缓解汇率升值的国际压力。

4.2完善相关政策,减少热钱投机漏洞

首先应该调整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取消外商企业在我国的超国民待遇,规范外资登记注册、项目审批、注销清算等程序,严格把好各个外资运作流程,杜绝违规操作。其次要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考核标准由量的多少转化到质的优劣上,预防热钱通过盲目引进外资的漏洞流入。三是要完善外汇管理政策,对大额长期预收货款、延期付汇、外汇应收应付款的管理进行完善,将其全额纳入备案管理范畴。

4.3加强联合监管,建立热钱预警机制

热钱的监测管理是一项需要各部门联动配合的工作,加强工商、海关、税务、外汇、公安等部门的密切配合,改进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个人等渠道资金流入监管,继续严格控制短期外债增长,严厉打击地下钱庄和违规进入股市楼市的行为,为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争取时间和空间。完善国际收支统计监测预警机制,对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反馈,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形势逆转,提前制定应急措施,不断增强对扩大开放过程中防范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

国际热钱范文篇7

【关键词】热钱人民币升值经济影响

一、热钱定义

热钱(HotMoney)又称“逃避资本”,指在国际信贷中“部分高流动性的资本或异常资金”,在现有浮动汇率制度下,包括跨国公司手中掌握的流动资金及一些暂时闲置或过剩资金,国际银行拥有的短期资金及其外汇、信贷业务资金,各国国际储备资产的保值性运用的一部分资金,各种投资基金及其他专项基金。

从热钱的定义可知,热钱的基本特点包括:高流动性;专业化投机性;交易的杠杆性;活动领域的非固定性;低透明性。

二、热钱流入中国的现状分析及影响

1.流入中国热钱的规模

由于热钱具有高流动性和低透明性,其规模多大,结构如何,很难说清楚。

中国热钱规模从1995年开始剧增,从2003年开始净流量的流向由流出转为流入。1990-2002年,中国一直存在着热钱流出(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资本外逃),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这种流出达到顶峰(1998年,其流出额达最高值,为838.65亿美元)。其后,中国热钱流出额逐渐减少(2002年流出额为89.27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2003年开始,中国热钱流向发生逆转,2003年,此类资本净流入额为378.71亿美元,2004年达到1139.54亿美元,2005年净流入额下降为466.10亿美元。从1999年以来的月度数据看,2002年末期以来月度热钱流量波动较大,2005年7月以后热钱的双向流动变得比较明显。从1999年1月到2002年12月,除了2001年2月和2002年1月存在稍微显著的热钱净流入外,其余月份均为净流出,这种趋势在东亚金融危机过后的1999年、2000年表现比较明显。从2003年1月至2005年7月,除了3个月存在热钱净流出外,其余月份均为此类资本净流入。热钱流入在2004年初和年底特别显著。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汇率改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在8月份出现热钱净流出,而9月份热钱又大量涌入,10月份热钱又纷纷撤离。

2.国外热钱流入中国的动因

近几年国外大量“热钱”涌入中国不是孤立和偶然的,有着很深的经济背景,是多重国内外因素形成的综合反应。

(1)良好的资本市场

“热钱”对崛起的中国具有很高的逐利趋向。大多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纷纷涌入中国投资办企业,从事资本运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引资国。

(2)人民币升值预期

人民币汇率解冻后,两年多来升值的速度和幅度较大,外资大多看好人民币升值的空间和预期,纷纷把“热钱”投向中国。炒作人民币,企图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回报。这是外资“热钱”涌入中国的主要原因。

(3)近年美国经济受次贷危机影响出现衰退迹象

美国在防紧缩,中国在防通胀,相反的政策导向,使美元大量流向中国,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68万亿美元。凡此种种都为大量“热钱”涌入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客观因素。

三、热钱大量撤出的恐慌

热钱不会大量流出中国。只有对强势的经济金融体系和货币严重丧失信心时,才可能触发资本外逃,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资本投资收益率仍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外加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中美利差,美国金融危机,对于热钱来说呆在中国是最好的选择。

热钱流出对人民币汇率无法造成贬值压力。中国有着很高的外汇储备,而目前较权威估计热钱规模在2000—3000亿美元之间,即使全部完全一瞬间撤离,中国也完全可以以外汇储备应付,维护人民币利率水平。

热钱流出对于国内流动性不会造成冲击。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高达17%,热钱流出时,央行完全可以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有效抵消其负面效应。

外汇数据也不支持热钱大规模撤离。自去年9月以来,美元(USD)对人民币(CNY)一路贬值,最近出现阶段性反弹。如果仅仅从趋势的角度出发,图中已经不止一次出现美元对人民币走强之势,而且最近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反弹几天之后,立刻遭遇市场平滑。

四、应对之策

热钱对经济的危害显而易见,热钱往往在预期一国货币升值或资产价格上涨时流入,同样也会在预期一国货币升值停止或资产价格下跌时流出。因此,国家应该在我国经济基本面未遭破坏之前率先采取相关措施遏制住热钱的进一步流入和在国内的投机性行为,控制热钱造成的危害。

1.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防止经济泡沫产生。在货币政策保持适度紧缩的同时,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同时运用税收优惠的导向作用。

2.加强对资本项目的管理,预防短期投机资本的冲击。除了限制热钱流入以外,监管当局还应对业已流入国内的投机资本进行清理和查处。

3.逐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自身结构问题。国际热钱之所以大量流入,与我国自身的经济结构问题有关。应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财政资金用于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就业等有关民生领域的投入;加强外资进入我国房地产等市场的监控管理;继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4.进一步加强人民币汇率的调控和机制建设,采取稳定的汇率政策,降低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为防止热钱的流入,货币政策应更多的采取公开市场操作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加息手段的采用应在防止热钱流入和抑制通货膨胀两方面之间进行权衡。

5.加强部门间联动,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各部门应建立更为密切的协作关系,及协调联动机制,发挥合力,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监管,共同引导资金流向。同时,既要考虑如何减缓国际热钱的进一步流入,又要考虑如何防范已流入的热钱大规模突然撤出,应早做准备,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黎友焕.国际金融[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经济过热、经济恐慌及经济崩溃——金融危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国际热钱范文篇8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伊始,大规模热钱开始涌入中国。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热钱涌入中国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攀升,呈现出流入数量多、短期流动速度快、流动渠道多和进入领域广等特征。热钱的大量涌入以及它无法规避的投机性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隐忧,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的风险。

那么,究竟什么是国际热钱呢,简单来说,国际热钱是以短期投机来实现保值、增值或纯粹追逐高额利润的短期国际流动资本。国际热钱流动性很强,表现为现金、活期和短期存款、短期政府债券、商业票据、衍生产品、基金等形式。外汇、股票、房地产是国际热钱投资的主要对象。逃避政治风险,追求汇率、重要商品价格变动等带来的高收益是国际热钱投机性移动的主要原因。

一、国际热钱流入我国的渠道

(一)通过经常项目流入

第一,国际热钱通过国内的企业与国外的投资者虚报进出口价格、预收货款、延迟付汇、伪造供货合同等方式流入。第二,通过收益项下的职工报酬流入,例如珠三角地区的来料加工企业以发工资为名义,通过货柜车夹带港币进出粤港两地。第三,借道海外捐赠和侨汇等经常转移项目流入。

(二)通过资本项目流入

第一,国际热钱通过FDI的名义流入,FDI的外汇既可在银行开立现汇保留,也可通过银行卖出,通过银行兑换成人民币之后,再借助某些方式投资于股市及楼市。这些方式包括高报企业所需的资本金、改变资金用途或纯粹虚假投资、在项目审批时化整为零或利用增资扩股、境外并购等时机和方式逃避监管。第二,通过购买具有QFII资格的海外金融机构未使用的投资额度流入中国。

(三)通过地下钱庄流入

这是2008年以来国际热钱流入的新兴渠道。通常是先将外汇打入地下钱庄境外账户,地下钱庄再将等值人民币扣除费用后,打入境外投资者的中国境内账户,不需要外币形式上的实际流入。

(四)通过个人渠道流入

国际热钱还可以通过内地居民每人5万美元结汇额度、香港银行每天8万元人民币电汇限额、现金携入、亲友间直接兑换、香港兑换店兑换以及外籍人士一次性购房结汇等个人渠道流入国内。

二、国际热钱流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由于国际热钱具有逐利性和投机性,所以必然会给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系统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冲击。

(一)对外汇市场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预期是吸引国际热钱流入的重要因素,而大规模的热钱流入,增加了外汇市场的外汇供给,使人民币升值预期得到强化,形成了“人民币升值预期一套汇资金流入一外汇供给增加一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强一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的循环机制。

一旦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市场预期使套汇资金投机成功,将引发短期资本的大规模流出,对人民币汇率产生贬值压力,使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股市不断创造新高,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的1000点攀升至2000点,耗时近18个月,但从3000点到4000点,只用了32个交易日,从4000点到5000点也仅用了25个交易日,这一现象跟国际热钱的大举入市有很大的关系。

以投机为目的的国际热钱具有灵活和高超的投资技巧,数量巨大的国际热钱进出股市的速度非常迅速,如果一旦退出股市,必然引发大批资金跟风退出股市,导致上市公司的股价非理性的下降,大大增加了我国股票市场的不稳定性。

(三)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一线城市房价屡创新高,房地产业成为国际热钱投机的重点,这进一步滋生了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

当泡沫积累到一定程度而破裂时,首先将导致国民财富的缩水,这会严重影响社会消费和产出水平;其次会导致信贷紧缩,因为资产泡沫破裂所形成的大量不良资产会时银行从安全角度出发收缩信贷规模;第三,资产泡沫破灭通常伴随着货币替代和资本外逃,容易引发信心危机,造成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第四,热钱的大规模外逃对本国汇率、利率和资本市场会造成强烈冲击。

(四)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当中央银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而提高市场利率时,国际热钱就会大量涌入,迫使我国被动增加货币投放,抵消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应,反之亦然。

此外,当国际热钱大规模流入时,中央银行的外汇冲销操作将直接导致基础货币投放量的增长,这会使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削弱中央银行的物价调控政策。

三、我国在国际热钱监管措施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外汇管理政策存在漏洞

首先,在政策法规制定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进而导致管理出现漏洞。其次,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机构,目前我国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涉及到国家计委、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各部门之间基本没有有效的协调机制,这一状况无法适应新的监管要求。

(二)监管技术不成熟

目前,尚未形成全面的国际热钱监测系统。各外汇业务系统重在对“点”的统计,而缺少“面”上的监测预警;各金融机构数据格式、类型没有统一的规定;个别金融机构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工作主动性不强、监测投入不大;国外先进的监测规则和软件很难掌握和获取;执行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制度缺乏有效的技术保障。

(三)资本管理不全面

外汇监管部门对外资银行的直接境外融资不进行管理,却将其对境内机构发放的外汇贷款作为外债进行管理;缺乏对跨国公司内部资金往来行为的管理;对境外投资资金和利润汇入的监管松散,基本无跟踪监管;对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特别是实物形态的资本缺乏管理,对其利润汇出或以境内利润进行的再投资,也没有纳入正常的管理范围。

四、完善国际热钱流入监管措施的对策

(一)对国际热钱流入渠道进行监管

1、经常项目下的流动渠道监管

针对进出口价格虚报,海关和物价部门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对进出口价格作合理的修正,把虚报的部分要实际化;对于预收货款,主管部门要在合同规定的收货日期或期限内检查相当于货款的货物是否到境;对于延迟付汇,有关部门应做出与预收货款监管相反的检查和督促;虚假贸易合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热钱流入方式,对这一项的检查需要经济侦查部门作详细的追踪,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2、防范外贸差价漏洞

要重点审核关联公司的经营行为,严格审查外资公司的账目和合同履约情况,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对跨国关联企业转让定价形成的扭曲交易行为进行收入与费用的重新调整。

3、防止国际热钱通过直接投资渠道流入

在资金过境时加大审核力度,加强对资本进入我国结汇后的经营方向的监管,要求必须按约定的条款经营,对资本结汇和使用的目的和项目的真实性也要进行适当审核。

对于非货币形式的外商直接投资,可以规定与之对等的资金额的合理的流出时间表,如果外资在进入后马上流出,则要严格规定与业务相关的的额度,并严格审查公司的财务报表和实物状况。

(二)征收外国资本流入登记费

短期外国资本流入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外国投资者会随时将其短期资本撤出,征收登记费可以增加外国资本流入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国际热钱的流入。

(三)逐步放宽对居民个人境外投资的限制

目前,我国还没有开放境内居民个人对外直接投资或者是间接投资,在国外投资的居民回调资本金时,往往只能混在经常项目下汇入,这为境外的一些投机资本以经常项目名义进入我国境内寻找投资机会找到了出路。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放宽对境内居民个人外汇投资的限制,在审核资金来源合法的基础上引导居民进行合理投资,并尽快完善居民个人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法律法规。

(四)加强国际合作

从源头上控制热钱流入有待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应积极参与制定国际金融市场游戏规则,积极参加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工作,合理利用各项权利,与各国银行和国际金融组织共同建立一个有效、稳定、和谐的金融大市场,这有利于约束投机行为,使国际资本在我国境内的短期投资转化为长期的投资,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五)调节国际收支政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1、调节国际收支,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由于经常项目的长期顺差和引进外资的战略,我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不平衡,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太多,客观上造成了我国资金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压力,而我国资金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又是国际“热钱”大量进入的根源。

调节国际收支必须从调节国内国际经济结构失衡出发,采取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政策,通过扩大内需,促进部分外贸向内转化,进而达到逐步缩小我国贸易顺差,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此外,还要鼓励国内资本积极参与国际投资,这要求外汇投资管理机构拓宽外汇投资渠道,实施多元化、多层次的外汇运用方式。

国际热钱范文篇9

热钱(HotMoney)又称“逃避资本”,指在国际信贷中“部分高流动性的资本或异常资金”,在现有浮动汇率制度下,包括跨国公司手中掌握的流动资金及一些暂时闲置或过剩资金,国际银行拥有的短期资金及其外汇、信贷业务资金,各国国际储备资产的保值性运用的一部分资金,各种投资基金及其他专项基金。

从热钱的定义可知,热钱的基本特点包括:高流动性;专业化投机性;交易的杠杆性;活动领域的非固定性;低透明性。

二、热钱流入中国的现状分析及影响

1.流入中国热钱的规模

由于热钱具有高流动性和低透明性,其规模多大,结构如何,很难说清楚。

中国热钱规模从1995年开始剧增,从2003年开始净流量的流向由流出转为流入。1990-2002年,中国一直存在着热钱流出(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资本外逃),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这种流出达到顶峰(1998年,其流出额达最高值,为838.65亿美元)。其后,中国热钱流出额逐渐减少(2002年流出额为89.27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2003年开始,中国热钱流向发生逆转,2003年,此类资本净流入额为378.71亿美元,2004年达到1139.54亿美元,2005年净流入额下降为466.10亿美元。从1999年以来的月度数据看,2002年末期以来月度热钱流量波动较大,2005年7月以后热钱的双向流动变得比较明显。从1999年1月到2002年12月,除了2001年2月和2002年1月存在稍微显著的热钱净流入外,其余月份均为净流出,这种趋势在东亚金融危机过后的1999年、2000年表现比较明显。从2003年1月至2005年7月,除了3个月存在热钱净流出外,其余月份均为此类资本净流入。热钱流入在2004年初和年底特别显著。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汇率改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在8月份出现热钱净流出,而9月份热钱又大量涌入,10月份热钱又纷纷撤离。

2.国外热钱流入中国的动因

近几年国外大量“热钱”涌入中国不是孤立和偶然的,有着很深的经济背景,是多重国内外因素形成的综合反应。

(1)良好的资本市场

“热钱”对崛起的中国具有很高的逐利趋向。大多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纷纷涌入中国投资办企业,从事资本运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引资国。

(2)人民币升值预期

人民币汇率解冻后,两年多来升值的速度和幅度较大,外资大多看好人民币升值的空间和预期,纷纷把“热钱”投向中国。炒作人民币,企图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回报。这是外资“热钱”涌入中国的主要原因。

(3)近年美国经济受次贷危机影响出现衰退迹象

美国在防紧缩,中国在防通胀,相反的政策导向,使美元大量流向中国,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68万亿美元。凡此种种都为大量“热钱”涌入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客观因素。

三、热钱大量撤出的恐慌

热钱不会大量流出中国。只有对强势的经济金融体系和货币严重丧失信心时,才可能触发资本外逃,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资本投资收益率仍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外加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中美利差,美国金融危机,对于热钱来说呆在中国是最好的选择。

热钱流出对人民币汇率无法造成贬值压力。中国有着很高的外汇储备,而目前较权威估计热钱规模在2000—3000亿美元之间,即使全部完全一瞬间撤离,中国也完全可以以外汇储备应付,维护人民币利率水平。

热钱流出对于国内流动性不会造成冲击。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高达17%,热钱流出时,央行完全可以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有效抵消其负面效应。

外汇数据也不支持热钱大规模撤离。自去年9月以来,美元(USD)对人民币(CNY)一路贬值,最近出现阶段性反弹。如果仅仅从趋势的角度出发,图中已经不止一次出现美元对人民币走强之势,而且最近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反弹几天之后,立刻遭遇市场平滑。

四、应对之策

热钱对经济的危害显而易见,热钱往往在预期一国货币升值或资产价格上涨时流入,同样也会在预期一国货币升值停止或资产价格下跌时流出。因此,国家应该在我国经济基本面未遭破坏之前率先采取相关措施遏制住热钱的进一步流入和在国内的投机性行为,控制热钱造成的危害。

1.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防止经济泡沫产生。在货币政策保持适度紧缩的同时,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同时运用税收优惠的导向作用。

2.加强对资本项目的管理,预防短期投机资本的冲击。除了限制热钱流入以外,监管当局还应对业已流入国内的投机资本进行清理和查处。

3.逐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自身结构问题。国际热钱之所以大量流入,与我国自身的经济结构问题有关。应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财政资金用于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就业等有关民生领域的投入;加强外资进入我国房地产等市场的监控管理;继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国际热钱范文篇10

【关键词】热钱人民币升值经济影响

一、热钱定义

热钱(HotMoney)又称“逃避资本”,指在国际信贷中“部分高流动性的资本或异常资金”,在现有浮动汇率制度下,包括跨国公司手中掌握的流动资金及一些暂时闲置或过剩资金,国际银行拥有的短期资金及其外汇、信贷业务资金,各国国际储备资产的保值性运用的一部分资金,各种投资基金及其他专项基金。

从热钱的定义可知,热钱的基本特点包括:高流动性;专业化投机性;交易的杠杆性;活动领域的非固定性;低透明性。

二、热钱流入中国的现状分析及影响

1.流入中国热钱的规模

由于热钱具有高流动性和低透明性,其规模多大,结构如何,很难说清楚。

中国热钱规模从1995年开始剧增,从2003年开始净流量的流向由流出转为流入。1990-2002年,中国一直存在着热钱流出(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资本外逃),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这种流出达到顶峰(1998年,其流出额达最高值,为838.65亿美元)。其后,中国热钱流出额逐渐减少(2002年流出额为89.27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2003年开始,中国热钱流向发生逆转,2003年,此类资本净流入额为378.71亿美元,2004年达到1139.54亿美元,2005年净流入额下降为466.10亿美元。从1999年以来的月度数据看,2002年末期以来月度热钱流量波动较大,2005年7月以后热钱的双向流动变得比较明显。从1999年1月到2002年12月,除了2001年2月和2002年1月存在稍微显著的热钱净流入外,其余月份均为净流出,这种趋势在东亚金融危机过后的1999年、2000年表现比较明显。从2003年1月至2005年7月,除了3个月存在热钱净流出外,其余月份均为此类资本净流入。热钱流入在2004年初和年底特别显著。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汇率改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在8月份出现热钱净流出,而9月份热钱又大量涌入,10月份热钱又纷纷撤离。

2.国外热钱流入中国的动因

近几年国外大量“热钱”涌入中国不是孤立和偶然的,有着很深的经济背景,是多重国内外因素形成的综合反应。

(1)良好的资本市场

“热钱”对崛起的中国具有很高的逐利趋向。大多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纷纷涌入中国投资办企业,从事资本运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引资国。

(2)人民币升值预期

人民币汇率解冻后,两年多来升值的速度和幅度较大,外资大多看好人民币升值的空间和预期,纷纷把“热钱”投向中国。炒作人民币,企图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回报。这是外资“热钱”涌入中国的主要原因。

(3)近年美国经济受次贷危机影响出现衰退迹象

美国在防紧缩,中国在防通胀,相反的政策导向,使美元大量流向中国,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68万亿美元。凡此种种都为大量“热钱”涌入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客观因素。

三、热钱大量撤出的恐慌

热钱不会大量流出中国。只有对强势的经济金融体系和货币严重丧失信心时,才可能触发资本外逃,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资本投资收益率仍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外加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中美利差,美国金融危机,对于热钱来说呆在中国是最好的选择。

热钱流出对人民币汇率无法造成贬值压力。中国有着很高的外汇储备,而目前较权威估计热钱规模在2000—3000亿美元之间,即使全部完全一瞬间撤离,中国也完全可以以外汇储备应付,维护人民币利率水平。

热钱流出对于国内流动性不会造成冲击。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高达17%,热钱流出时,央行完全可以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有效抵消其负面效应。

外汇数据也不支持热钱大规模撤离。自去年9月以来,美元(USD)对人民币(CNY)一路贬值,最近出现阶段性反弹。如果仅仅从趋势的角度出发,图中已经不止一次出现美元对人民币走强之势,而且最近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反弹几天之后,立刻遭遇市场平滑。

四、应对之策

热钱对经济的危害显而易见,热钱往往在预期一国货币升值或资产价格上涨时流入,同样也会在预期一国货币升值停止或资产价格下跌时流出。因此,国家应该在我国经济基本面未遭破坏之前率先采取相关措施遏制住热钱的进一步流入和在国内的投机性行为,控制热钱造成的危害。

1.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防止经济泡沫产生。在货币政策保持适度紧缩的同时,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同时运用税收优惠的导向作用。

2.加强对资本项目的管理,预防短期投机资本的冲击。除了限制热钱流入以外,监管当局还应对业已流入国内的投机资本进行清理和查处。

3.逐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自身结构问题。国际热钱之所以大量流入,与我国自身的经济结构问题有关。应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财政资金用于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就业等有关民生领域的投入;加强外资进入我国房地产等市场的监控管理;继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4.进一步加强人民币汇率的调控和机制建设,采取稳定的汇率政策,降低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为防止热钱的流入,货币政策应更多的采取公开市场操作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加息手段的采用应在防止热钱流入和抑制通货膨胀两方面之间进行权衡。

5.加强部门间联动,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各部门应建立更为密切的协作关系,及协调联动机制,发挥合力,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监管,共同引导资金流向。同时,既要考虑如何减缓国际热钱的进一步流入,又要考虑如何防范已流入的热钱大规模突然撤出,应早做准备,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黎友焕.国际金融[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经济过热、经济恐慌及经济崩溃——金融危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