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4:45:40

古筝教学

古筝教学范文篇1

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弹拨乐器,在我国民族器乐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造型,优美的音色、丰富的表现力,广受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它不仅擅长表现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音乐,同时也能表现各种富有地域风情的现代音乐。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和我国高等教育的日益繁荣和兴盛,有越来越多的古筝学习者希望能考入高等音乐院校进行古筝专业的学习和深造。与时继进。艺术中专古筝专业课的开设,就是为这些古筝学习者搭建了一个可以更加全面、系统的学习古筝音乐的平台。这个阶段的学习不仅可以规范业余弹筝学生的演奏技巧和方法,而且视唱、练耳、乐理等基础课程的同步开设,也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等音乐素养,从而更好地驾驭和表现古筝音乐作品。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与学习进度,更好的迎战高考。艺术中专阶段的古筝专业课学习分三年制与五年制两种学制,有较强的针对性、灵活性和目地性。学生在入校前经过考核和选拔已具备一定的弹奏水平和音乐基础,因他们的年龄在12-18岁之间,学习的主动性和理解能力各有不同,所以专业教师在教学节奏上要做合理、科学的安排,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技巧与乐曲的学习可同步进行,教师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教学:

一、初级阶段。早期的学习,主要是基本技巧的训练。这个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只有打好坚定的基本功,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才能更好的演奏作品,教师应严格按照古筝弹奏方法和规律进行教学,这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宜慢宜稳,根据学生入校时基本功的底子,姿式、手型、触弦方法及滑、按、点、颤等基本技巧都要逐一纠正,讲清要点,反复练习,同样要求学生经过一个相对慢节奏的练习过程,在时间的安排上可略有不同。这个阶段的基本技巧并不是技术难度很大的,教学中可采取两人或三人一组的小组课形式,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并在相互观摩中互相指出优缺点。教材的选用方面应以古筝基础教程为宜,教师在授课前需做好精心的授课准备,对每一种技巧都要有大量的理论依据,还可针对学生的问题,选用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顺利克服各自的困难和毛病,集中解决学生某一技术难点。中国器乐的学习素来有技、艺兼有之的说法,在讲授各种弹奏方法的同时,配以些旋律优美的练习曲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练习中穿插一定数量的乐曲,传统曲目可选择各流派有代表性的,如《天下同》、《河南八板》、《云庆》、《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等;创作曲部分选择一些曲调优美,内容丰富的乐曲,如《纺织忙》、《浏阳河》、《小小竹排》等,使练习的形式和内容更全面,更有生气。

二、中级阶段,中期是古筝学习的提高阶段,也是时间较长的一个阶段。学生经过初级阶段的学习,各自都表现出不同的接受能力,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单独授课的方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不同类型,采用更加实际的情境式教学,针对某些待教的古筝乐曲,先搜集相关的音像资料,反复播放给学生欣赏,同时提供乐曲创作背景资料、人文知识及风格特点等,让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融入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激发自身的灵感,从而对乐曲有更深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扬长补短”,尽力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弥补其生理条件上的一些劣势,调动一切手段来引导学生在技术要求、乐曲内容结构等方面充分思考,注意培养学生的视奏能力,帮助改进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不但能掌握很好的技术,而且还善用技术来表现音乐,把技能、情感、知识与想象结合起来,在情感的体验中培养学生的乐感。从学生的个体差异上来看,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适当加快学习进度,充分发挥学习的天分和智能,多加入一些新的技巧和方法,如扫摇、扣摇,双手分指练习,快速轮抹练习,小复调练习等,为后阶段乐曲的学习做好技术准备。

三、高级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考试的冲刺阶段,学习的技巧难度增大,训练分量加重,所以这个阶段的学习速度一般也比较慢。教学上要侧重培养学生的技术表现和艺术修养,教师要善于引导,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适当的考试曲目。也可在课时计划中把器乐合奏合理安排进来,使学生在合奏的过程中,体会集体合作的和谐和平衡,体会多层次的声部魅力,更完美地表现自己,表现音乐。

作为艺术中专古筝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摸索教学经验,从古筝教学特点出发,尊重古筝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为繁荣古筝艺术,培养新一代演奏人才而努力工作。

古筝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古筝教学;审美教育;教学策略

审美教育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通过审美实践的方式进行。而在古筝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就是要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基于古筝教学的主要内容与方式来对学生的审美观念进行培养。而古筝教学本身有着其所独具的古典艺术审美价值,因此利用其实施审美教育早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方面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古筝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古筝本身是一种解决古典艺术气息的乐器形式,在古筝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在学生的教育培养中主要具备如下意义:第一,古筝演奏能充分利用其优美的旋律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审美意境,而在这一意境下通过对古筝旋律的欣赏能有效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什么感受;第二,古筝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对古筝演奏的技巧有充分的掌握,同时还要求学生对古筝演奏本身有充足的重视,这就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古筝演奏的鉴赏,而针对提高学生自身鉴赏美的能力就有着良好的帮助;第三,古筝演奏是我国非常传统的艺术形式,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往往要求在对演奏欣赏的同时进行内涵情感的体验,并在此基础上来进行音乐形象的创造,这对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具有良好帮助。

二、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实施的策略

(一)以文化为引导开展古筝教学。要提高古筝教学的质量,首先就必须保证学生对古筝的文化有充分的了解,以确保在提高学生古筝学习有序性的同时,为审美教育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针对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教师就必须重视开展相应的文化教学并利用文化作为教学引导,进而再次基础上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与审美能力。所谓古筝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主要指的是古筝作品所创作的背景,以及作曲者的基本信息情况等,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这类知识内容的教学,确保学生对古筝乐的情感内涵有充足的了解,以为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为学生的古筝学习提供更加广泛的渠道,以保证学生在进行古筝学习的同时还能获得更加充分的审美感知,进而促进他们自身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得到充分提升。(二)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演示。古筝演奏中所蕴含的情感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其往往会通过演奏者自身的工作及表情等间接的呈现,因此要在古筝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也要求教师能给予教学演示充足的重视,以确保学生能通过对教师演奏过程中动作和表情来感受其内涵的情感,进而获得相应的审美体验。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古筝演奏的演示,也能有效帮助学生规古筝演奏的技巧有充分的认识,因此在提高学生的古筝演奏技能方面也往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重视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将审美教育充分的融入到古筝教学中,以确保学生在进行学习观察的同时获得审美意识的提升,而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具有良好的帮助,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自身的古筝水平和审美能力得到充分的强化。(三)重视古筝实践教学的开展。在古筝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也要求教师能重视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美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且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还能有效对学生的兴趣加以激发,引导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古筝学习中来获得更深层的审美感受。将古筝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自身所处环境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感受实践中形式不同的美,以充分促进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与此同时,这一方法的实施还能能有效帮助拓宽他们自身的审美视野来获得审美素养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要想将审美教育充分有效的落实到古筝教学中,教师还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古筝演奏的鉴赏,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古筝作品中的审美要点,并确保能利用不同的古筝作品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进而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自身的审美素养和能力得到重复有效的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古筝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对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给予古筝教学在审美教育实施地方面的作用充足的重视,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古筝文化进行学习,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做好相应的演示工作,进而有效通过教学实践的方式在提高学生古筝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自身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得到充分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佳音.略论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大众文艺.2013,04.

古筝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古筝;集体教学模式;探究;策略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大力提升人们的素质文化,而音乐是提高人们素质文化的有效手段。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魅力无穷,演奏的不仅仅是音乐、情操、精神,还有民族的灵魂所在。古筝作为音乐文化的代表,对培养学生素养及情操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对古筝的学习是需要毅力以及耐力的,它是一项长期实践的音乐项目,在古筝集体教学中,教学模式较为多样广泛,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根据个体学生对古筝学习的特点习惯进行融合,从而不断的进行创新教学,增强学生的集体合作感,发挥古筝的优势,并增强学生集体教学的优势,从而提升学生的古筝水平。

一、目前古筝集体课程教学的现状

通过目前古筝教学情况来看,在古筝集体课程教学中寄存在优势也相应的存在一些弊端,想要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古筝水平,就在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对古筝集体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进。(一)古筝集体教学模式的优势。从目前古筝集体教学中来看,虽然是集体教学,但在教学中,教师还是会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高,因材施教,将整体进行分组,将相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分类,从而对其弱项进行提高,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不仅降低了学生之间学习差距,而且针对个体学生,增强了足够的信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合作学习,同时,也增强了对古筝集体练习的效果。同时高校古筝教学课程分为两种形式,通过开始选修对学生进性古筝兴趣培养,让学生认识古筝,教会学生古筝中的基础技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平铺垫。同时在学生接受了古筝的教学并对古筝有所了解时,在学生升级教学中,让古筝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进而提高学生对古筝的学习程度,这样在对古筝进行教学时,将没有选修古筝课程的同学进行针对性的分组辅导,从而在古筝集体课程教学中,将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并且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个人水平,创新出适应现展状况的学习模式,从而满足学生的教学要求。(二)古筝集体教学模式的弊端。但在古筝集体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由于地古筝的学习要靠实践进行练习,所以在教学上就格外突出培养学生的弹奏能力以及技巧应用,对于古筝理论知识缺乏培养,理论基础对于学生学习古筝有很大作用,在理论知识上强调了学生对古筝的了解程度,以及在运用时应该思考注意的问题。同时在教学上很少设置学生的自我展示活动,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古筝学习的态度,制约了学生在古筝艺术上的发展。

二、提高古筝集体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在教学上重视理论与技能的共同培养。在对学生进行古筝集体教学时,应该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高校古筝集体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实践研究古筝之所以能够代表着文化精神长久的发展到如今,就是因为它是在理论之上进行发展和创新,理论作为学习古筝的根基,一定要在教学上重视培养。在古筝集体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古筝力理论知识,通过古筝理论的学习让学生对古筝技能进行总结,并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要在教学上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理论学习方法,及时的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同时通过实践进行巩固。(二)创造学生的展示机会。培养学生的古筝知识及技巧,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学生能够站在舞台之上进行表演展示,所以在谷中集体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展示机会,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一些古筝表演活动,以及比赛形式的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对古筝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表演时的心态,从而使学生在艺术上更好的发挥自己,并将古筝的精神传承下去。(三)增加学生的阅历,培养学生的古筝素养。在古筝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古筝技巧及能力,但是音乐艺术需要情感来丰富,通过不同的情感同首曲子所表达的含义也各不相同。由于学生长期处在校园之中,没有经历太多的人生经历,所以在实践中以及学习中,对古筝中存在的情感难以领会,因此,在古筝教学中,要通过实践以及创新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阅历。教师可以通过社会活动,让学生进行锻炼,例如,去敬老院义务表演,为商业开业进行表演,通过不同时间让学生有不同的感受,从而增加学生对古筝的理解,同时也锻炼学生在不同场合的应变能力。(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古筝集体教学中,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创新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教育上的普遍应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古筝的理论知识以PPT的形式满足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教学,从更好的提升学生对古筝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手段,播放一些古筝歌曲音乐,以及一些古筝和音乐器图片,让学生进行认识,从而扩展学生的音乐体系。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古筝集体教学模式也创新出多样化的形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对古筝了解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从个体到整体,提高学生古筝集体教学效率,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古筝技巧。

[参考文献]

[1]张玲玲.高校古筝集体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实践研究[J].音乐时空,2015,09:74-75.

[2]张玲玲.高校古筝集体课教学的实践研究[J].黄河之声,2015,05:26-27.

古筝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音乐教育;古筝教学;教学改革

对学生进行古筝音乐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因如此,音乐教师应当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加强对学生的古筝教学。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古筝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过度重视教学进度,忽视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古筝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笔者认为应当积极探索解决古筝教学问题的路径,深化古筝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

一、古筝音乐教学现状

古筝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充分发挥古筝艺术对学生的熏陶作用,强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及文化修养。然而现阶段古筝教学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教学目标单一。一直以来,我国音乐教育中的古筝教学都存在过度关注教学进度,忽视了学生对社会科学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诸多问题。这也间接导致了广大学生的古筝演奏技巧较高,但舞台表演经验不足,音乐实践相对较少。如果这一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影响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对学生今后的艺术生涯是非常不利的。其次,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目前,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古筝教学仍然采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仅限于古筝教材中的一些理论知识,机械地要求学生接受教材内容,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古筝课堂上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能独立地开展学习,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造能力。除此之外,由于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于古筝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并不全面,无法在脑海中建构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不能够适应古筝艺术的发展。最后,教学模式单一。集体教学模式或1对1单独辅导的教学模式是现阶段绝大多数学校在进行古筝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过度关注古筝演奏技巧的传授,忽视了相关文化知识的讲解,导致古筝艺术脱离了古筝文化。脱离了古筝文化的古筝艺术,更加难以吸引广大学生,不利于学生深入地研究古筝艺术中的文化内涵。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古筝课堂上师生互动不足,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古筝音乐教学改革探索

(一)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在进行古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当盲目地以提升教学成绩来进行教学,而应当以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取得最大的收获为教学目标。在这一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古筝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体验,要改变单纯的技能技巧教学,向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方向转变。首先,要做到因材施教。在古筝教学中,教师应当着重注意对学生古筝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参与古筝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感悟自己的生活,将乐趣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其次,加强对学生乐感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古筝乐曲的乐感这一目标,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带领学生去找感觉,提高学生的音乐灵敏度,增强学生的听力,通过向学生展示不同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了解不同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在最大程度上达成训练目的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最后,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表现能力。与其他乐器不同,古筝属于一种兼具审美与抒情达意功能的乐器,因此,有必要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做到感性与理性同步,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内在美,将自身的情感投入到古筝表演当中。(二)采取创新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所谓体验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的经历,使学生能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搭建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强化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教师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到古筝教学活动中,要遵循体验式教学的课程设计原则,要使学生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体验式教学中应当包含合作与竞争环节以及反思环节,使学生能够在明确目的的基础上,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不断地加深对古筝教学内容的理解,积累相应的经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三)注重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在提高古筝教学水平这一过程当中,教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广大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古筝的专业引导者应当首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音乐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加强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知识厚度,做到在古筝课堂教学活动中深入浅出。除此之外,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要习惯反思,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后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古筝课程体验式教学实例——以《高山流水》为例

在古筝教学活动中,《高山流水》是经典曲目,在进行该曲目的教学活动安排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在一周内完成对该曲目的练习,充分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发挥想象,甚至还可以在原曲目的基础上完成二次创作。如果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导致单一地重复经典曲目《高山流水》而难以调动学生演奏的激情,也不能够引起广大学生的高度重视。为此,有必要尝试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古筝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在弹奏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第1小组在进行演奏时,可以由一位同学弹奏该曲目的开头部分,然后由其他同学合奏中间部分,最后再由开头的同学将结尾慢慢地演奏出来,通过这种方式给人一种舞台剧的感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第2小组在进行演奏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将不同版本的曲目融合在一起,开始演奏时,可以由两名同学合作进行速度较快的演奏,将节奏比较快的版本演奏出来,紧接着由另外几名同学将舒缓和细腻的曲调演奏出来,最后由全体成员一同用辽阔庄重的音乐情绪进行演奏。第3小组可以在演奏乐器方面进行创新,以古筝为主要乐器,并引入相应的二胡和竹笛等乐器,实现乐器合奏,通过这种方式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第4小组可以将舞蹈同古筝曲目的演奏结合在一起,选一名擅长舞蹈的女生,配合着古筝乐曲的演奏,翩翩起舞,向师生展示生动的形象。

四、教学模式改革对于学生学习古筝所起到的作用

实现古筝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现阶段古筝艺术教育必然的发展趋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个体的创新意识,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上文已经提到,一直以来古筝教学所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被动地接受着教师的讲授,而创新教学模式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古筝课堂教学模式推陈出新。(二)利于唤醒学生个体的创新意识。通过将体验式教学模式等应用到古筝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够将新鲜事物同古筝学习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令广大听众印象深刻的作品,打破以往的禁锢性思维模式。(三)充分彰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彰显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广大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表演一部极具音乐感染力的完整作品,使学生的表现力得到提升,进而达到提升学生音乐能力的教学目标。例如,将其他乐器带入古筝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达到将其他乐器同古筝课堂有机融合的目的,而学生有感而发的舞蹈和体态运动等能够丰富传统的课堂教学,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五、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的古筝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有必要实现古筝教学模式的创新,唤醒学生的专业需求。在传递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达到优化学生素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音乐人才。当然这一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需要广大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马欢.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古筝教学创新探索——评<互联网语境中中国音乐的国际视野>[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4):282.

[2]蔡丹丹,刘赟.艺术类高校古筝教学中民族音乐学方法的融入研究[J].文化月刊,2020,(06):150-151.

[3]杨云.高校古筝重奏课程的训练方式[J].北方音乐,2020,(11):212-213.

[4]王岚岚.情感教育在古筝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J].艺术教育,2020,(04):97-100.

古筝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古筝教学;运用

探究式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并进行具体分析,进而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在古筝教学工作中,能够增强学生对古筝学习的探索兴趣,也能够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古筝学习的能力。

一、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的具体内涵

(一)教师要进行“因材施教”

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应该重视“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设置一些情景问题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也能够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教师设置问题时,不能过于死板,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到非常枯燥,学生也就不能提起对学习的兴趣,教学工作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对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变通,利用教学内容来对学生的思维动向进行把握与开发,使学生不再被教材附属,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应该对教材中的教育观点进行深入的挖掘,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也就知道怎样去学习,将学习效果进行了有效的提高。

(二)学生主动进行学习

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都是比较被动的,他们往往缺乏注重学习的乐趣,对学习有一定的研发部心理,探究式教学方法则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相关要求查阅相应的资料,这样学生就能够对相关的学习资料有所了解,同时,学生还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思考,也能够将自己的理解分享给老师和同学,与同学和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现阶段古筝教学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比较单一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古筝学习的目的就是能够进入艺术院校,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比较一致,就是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专业考试。因此,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只重视学生的专业考试成绩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对古筝的感受,教师只知道对学生的古筝演奏技巧进行培养,却不能加深学生对古筝的理解,久而久之,使得学生的古筝演奏缺少了一定的音乐灵魂。

(二)不重视学生的古筝学习中的自主性差

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引用在古筝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当前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不是出于主导地位的,很多学生致使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也总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自主意识进行发挥,往往想对学生的学习工作进行主宰,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的提高,也就不利于探究式教学法在古筝教学工作中的使用。

(三)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不强

很多教师在古筝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式都是“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这样教师能够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有一个很好的了解,进而能够提出指正,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有着过高的教师成本,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协作意识进行培养。学生单独完成古筝演奏,没有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就使得教学工作没有团队配合,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借鉴。

(四)缺乏充足的实践性教学

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是对学生进行教导,重视的是古筝教学课堂上的讲授,这就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忽视的。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的对古筝研究技巧和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往往只是纸上谈兵。很多学生关于古筝学习的理论知识掌握的都比较全面,但是没有一定的实践训练,就使得古筝教学工作的有效程度不高。

三、古筝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在古筝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学生学好古筝的关键。所以,在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应用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古筝学习兴趣,就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学生针对教师的思路和方向进行思考,为古筝教学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就能够提高对古筝的兴趣,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古筝演奏能力。例如:某古筝教师在古筝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想要学习的曲目进行罗列,并在学生罗列的曲目当中选择适合学生演奏的曲目,这样就有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和上网搜索等方式来进行主动的学习,彻底将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变成了主动学习。

(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古筝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疑难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前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并向老师提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面对学生的提问,也不能直接回答,而是应该让学生之间进行研究与协作,逐渐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成立自己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应该积极进行交流与探讨,让学生能够各执己见,对于一些有创新想法的学生,教师要对其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就有效增强了学生创新积极性。

(三)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

实践教学能够对理论进行丰富与发展。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领会更多的知识点,并在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趁热打铁,开展必要的实践工作,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化理解。例如:某古筝教师选择一名学生来陈述观点,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思路和条理进行理清,这也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探究式教学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实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工作能够对学生所学的古筝理论知识进行强化和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古筝能力和水平,为艺术届培养更优秀的古筝演奏者。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古筝艺术不仅具有感知性还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教师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应用其中,能够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和创新学习,这样就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有效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学会了古筝演奏,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对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有效的提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能够避免古筝学习过程中的弊端,提高学生的古筝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了古筝演奏艺术的发展。

作者:李晨蕾 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慧.探究式教学法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2]徐琦.探究式教学法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2,(01).

[3]刘博娜.探讨古筝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应用[J].通俗歌曲,2015,(12).

[4]谢文超.音乐分析在古筝教学中的重要性[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何芳.音乐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探讨[J].戏剧之家,2016,(02).

古筝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少儿古筝教学心理特点

一、少儿古筝教学必须采取适合少儿心理特点的教育模式

少年儿童处于生理、心理发育尚不完善的时期,他们学习古筝,有的是感到古筝好听,但更多的是家长为孩子选择的一门能够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技能,所以孩子刚开始接受古筝教学时,通常是被动、盲目的,再加上少年儿童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等天性,很难比较配合地进入教学程序。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古筝教学,不能完全采取成人正常的教学程序,而必须采取适当的导入方式和教学模式进行。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在少儿古筝教学中,若利用少年儿童喜欢的游戏将孩子们吸引到古筝教学中,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我曾经在古筝教学中组织了“听音辨高低”的游戏,给予答对的同学一定的奖励;并在一个指法的教学中,奖励弹得准确的同学一朵小红花,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孩子们的各种游戏中,完成了对他们的启蒙教学。在完成古筝启蒙教学后,我又采用了正常教学模式、赏识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因为少儿毕竟年纪较小,理解能力有限,所以不能及时掌握领会一些琴理、乐理,会觉得演奏技法练习非常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少儿练习的自觉性,在教学中我运用了赏识教育的模式。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比较科学的教学模式,它强调的是赏识导致成功,通过学会赏识,更好地学会鉴别,学会批判,学会改变,学会创造。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均给予充分的肯定,培养他们的赏识意识,学会欣赏他人的进步与成功。利用赏识教育方法,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我感到,通过实施赏识教育,许多学习古筝的少儿在幼儿园或小学里进行日常学习和游戏中,自信心也得到极大提高,学习成绩、团结意识和同学关系都得到增强。

二、少儿古筝教学必须注重激活儿童的音乐创造潜能

创造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心理是天真纯粹的,他们有着音乐创造潜能。实现音乐素质教育需要通过音乐自身的特点,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潜能,让孩子们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中,感受音乐的奇妙。(1)淡化识谱教学。儿童的创造往往更多地受自发的、无意识心理尤其是情感的驱动。而过早、过多、过难的识谱,让儿童接触这种枯燥乏味的理性书面符号,不仅使他们丧失了学习音乐的信心,或导致了对音乐功能的无知,更重要的是极大地限制乃至扼杀了儿童音乐创造天性的自然发挥与伸展。因此,很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淡化识谱,强化感受与体验,培养儿童真正“能感受音乐的耳朵”(马克思语),这样,才能为促进儿童音乐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2)诱发自由想象。想象是创造的最重要的手段。古筝是感知、审美以及传情的艺术,为了达到理想、完美的境界,应当做到感性、理性的同步。在少儿古筝教学过程中,我按照“基本乐理弹奏技巧———曲目表达内容———音乐实践”的顺序进行讲解。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曲目,在教学生准确弹奏的基础上,还应当在演奏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艺术与情感,做到以神带心,以心带情,以情带声,以声带形,眼到手到,手停形住。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技巧,还应当充满情感,做到心手合一、情景交融,实现感性、理性的同步演奏。在儿童古筝教学过程中,应当设置儿童喜欢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对歌曲、乐曲展开丰富的想象。(3)鼓励即兴发挥。创造往往是来自于一瞬间的灵感。与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一样,艺术的创造也离不开灵感与直觉。在少儿古筝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用心感知音乐的美好,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与能力,让孩子在无意识中将自己投入到音乐中,体验音乐的美妙,感知音乐的活力,进而激发自己的创造性,产生即兴发挥的冲动。如像鸟儿一样挥动手臂“展翅飞翔”,像风车一样转动手臂“滚滚向前”,像木偶一样摇摆着身体动来动去……甚至还会用动作或打击乐器创作出动听的旋律来。课堂于是就成为这些“小作曲家”自由创造的天堂!(4)促进尽情表达。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而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表现艺术。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它是最能体现人类创造精神的一门艺术。所以,应当高度重视孩子音乐创造力的培养,为此就要对乐曲、歌曲中蕴含的情感进行充分的挖掘,以情激情、以情动情,让孩子们通过表演创造出更加美妙的音乐。

三、结语

古筝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古筝教学;审美教育;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

所谓的审美教育,即以美作为对象,然后开展一系列的审美实践活动,在此活动中能够有效地实现审美教育目标,有效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1]。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审美教育,主要是基于审美这一视觉,根据古筝教学的实际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审美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鉴赏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

一、古筝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价值分析

(一)引导学生感受美

由于古筝采用五声音阶定弦,旋律优美动听,因此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审美教育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美,使其在鉴赏古筝乐曲的过程中深刻地领略到古筝所创造的优美意境,能够体会到古筝发出的优美旋律,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到美的存在。

(二)帮助学生鉴赏美

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地开展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美,掌握古筝弹奏技术,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技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鉴赏美。所以,在古筝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审美教育的开展,要合理地加入鉴赏美的课程,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提升其鉴赏美的能力,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提升其综合素质。

(三)启发学生创造美

古筝的演奏者主要是借助于情感共鸣创造出优美的乐曲,塑造良好的音乐形象,进而在演奏的过程中充分地表达出个人的情感。这样不但能够带给人们视觉及听觉上的享受,而且还能够帮助人们情感的发展。因此,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古筝乐曲的欣赏、音乐形象的塑造以及情感的交流与表达,可以有效地美化人们的心灵,更好地培养人们的思想情感,从而激发对美的追求,提升其创造美的能力[2]。

二、古筝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为学生讲解古筝音乐的文化背景

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欣赏古筝音乐,准确地把握古筝音乐的内涵,在古筝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古筝演奏的技艺,而且还要为学生讲解古筝音乐的文化背景。例如,音乐作品是何时何地产生的、具有怎样的时代特色、音乐创造者的个人简历如何等。这是由于对于每一个音乐作品而言,其并非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假如没有充分地了解音乐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背景,那么演奏者只是能够演奏出优美的音乐,却是无法充分、准确地表达出创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对古筝音乐文化背景的了解,不但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能够了解到音乐作品的内涵,了解到作者在音乐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情感,而且也能够使得学生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投入情感,有效地提升演奏的表现力。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寒鸦戏水》这一古筝作品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讲解此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为其介绍潮州音乐文化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够大概了解此古筝作品的表现风格,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更好地控制个人的情感,充分地表现出音乐作品的内涵以及音乐自身所具有的魅力。

(二)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当前,在古筝教学过程中都比较重视对审美教育的渗透,这对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个人的引导作用,能够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注重审美教育的渗透。作为一种抽象艺术,音乐是无法得以形象具体的参观以及模仿的。所以,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进行反复多次的演奏示范,要能够恰当地展示出节奏的力度以及音色等[3]。如此一来,才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演奏技巧,例如滑、按、颤、勾等。所以,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演奏的技巧,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那么教师就必须要在古筝教学中合理地渗透审美教育,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能力,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古筝学习的热情,有效培养其身体的协调性。而且在多次反复练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个人的演奏风格,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审美教育在古筝教学中的合理渗透,不但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通常,在古筝教育教学中所设置的与审美教育相关的课程主要包括音乐欣赏及技术原理等。这些课程的合理设置不但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审美的要点,培养其对古筝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对其情感的丰富与表达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古筝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采用更加科学先进的教学模式,实现对教学方法的优化,合理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全面地提升审美教育。如此一来,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筝弹奏的技术,使其充分体会到古筝音乐的美好,而且学生也能够结合个人的性格特点,合理地选择一些古筝曲目,根据个人的思想情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古筝音乐。

(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通过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是由于在古筝曲目中会塑造出许多不同的自然景色以及人物形象,每个形象都是一种意象,是一种情境。古筝艺术是抽象的,然而在每部古筝作品当中都会体现着作者的一些思想情感,因此在开展古筝教学时,教师要充分重视音乐语言,要将一些无形的东西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来。要借助一些具有特性的音调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音乐作品的内涵,感受其中所存在的意境[4]。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古曲《渔舟唱晚》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讲解此乐曲的意境,即:夕阳西下,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渔民满载着丰收的喜悦荡浆归舟,这样就能够刻画出一幅渔舟唱晚的情境。然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解演奏的技巧处理方式:在最初时,要以较慢的速度即“慢板”,从而以一种抒情的方式,合理地使用左手的颤以及滑音,进而能够发出优美愉悦的情调;在进入“快板”后,表达的情绪要欢快,旋律要活泼,具有层次感;尾声部分要能够充满着向往以及回忆,要带有一种含蓄深远的情绪。通过如此的指导,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乐曲的内涵,可以在实际弹奏中更好地表现出乐曲的色彩与旋律,准确掌握演奏力度以及节拍等,恰当地表现出音乐之美,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五)帮助学生感受意境美与仪态美

对于每一首古筝曲目而言,其都具有良好的意境。这不仅能够充分地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考方面,而且也会表现在艺术创造方面。所以,许多年来,中国传统艺术也是一种“意象”的过程,我国哲人们都会将其思想体系认定为“境界”。在古筝曲目的演奏中充分地重视“境界”以及“意象”,能够有效地提升艺术的表现水平。所以,在古筝教育教学中,教师也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意境之美。例如,在古筝乐曲《渔舟唱晚》中,其表现出的是一种恬美,即“落霞与孤鹜齐飞,七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美景是恬静的安逸;而在《战台风》当中所体现出来“风狂雨暴,波浪滔天”是一种壮美。两首曲目都是描写水面的美,但是其意境却是不同的。所以,在具体的演奏中,也要根据曲目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意境感受其中所存在的美,进而能够抓住曲目的内涵,表现出曲目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其中所蕴含的意境。在古筝弹奏的过程中,想要真正地感动他人,那么演奏者必须要首先感动自己,这样就必须要用“心”地去感受与表达在乐曲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演奏者要真情流露。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不要点头晃脑或是身体僵硬,而是要在真正地掌握乐曲的意境之后,在实际演奏中做到心随情变,能够动作自然,体现出良好的仪态美。例如,在演奏《战台风》这一古筝乐曲时,为了表现出其中的气势磅礴,那么演奏者的身体动作幅度也要自然而然地加大,进而充分地体现出演奏仪态的自然美,更好地表现出曲目的内涵。

(六)实现古筝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古筝教学的水平,那么教师就要将审美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来帮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充分体会到各种事物的美,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培养其对古筝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其所处的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使其更好地了解人际关系的美好,了解劳动的美好,有效拓展其审美视野,提升其创作欲望,进而帮助其创造出更多优秀的古筝音乐作品,体会到古筝音乐的美妙[5]。而且在古筝教学的审美教育中实现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加强教育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其音乐创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学校组织的文化艺术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地演奏古筝音乐作品,充分展示其弹奏技能,如此一来就能够培养其思维能力,提升其音乐修养,帮助其感受美、创造美,而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总而言之,古筝演奏有着优美的意境以及旋律,其不仅能够有效地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而且对人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也具有良好的培养价值。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古筝的审美价值,就要在古筝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以此来有效地发挥古筝艺术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与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作者:王敏 单位:潍坊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罗燕.论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北方音乐,2016,(06):141.

[2]谢可可.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4,(05):117.

[3]王妮娜.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探[J].北方音乐,2015,(13):118.

古筝教学范文篇8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由此可见,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笔者作为一名古筝教师,在本文中将浅谈如何在儿童古筝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以此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使他们始终保持对古筝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一、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

学习古筝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特别是对那些初学者,更要采用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求孩子在愉悦的情绪下,逐渐提高古筝的演奏水平,并将审美教育贯穿始终。我们都知道,音乐审美教育的起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较弱,还无法感知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等音乐语言要素中的美感,针对这一特殊情形,笔者采取先向学生讲授古筝相关音乐知识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古筝相关音乐知识的时候,笔者是从两方面入手的:一是从古筝的外形和传说入手,二是从古筝作品入手。

任何一个孩子都喜欢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有“东方钢琴”之称的古筝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关于古筝的起源,并有一个古老动人的传说。笔者抓住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先从古筝的传说入手,再详解其外形的来历,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该种乐器的感知,使他们对所学乐器产生兴趣。

另一方面就是关于音乐背景知识的介绍,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个性以及具体作品的创作意图等。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音乐知识,进一步了解和体验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从而更好地弹奏和领会音乐作品。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在给学生传授音乐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式。

二、培养审美感知力

在学生对相关的音乐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之后,再进行学生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主要表现为感知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等音乐语言要素中的美感,辨别生活中各种音乐现象的美与丑,体验音乐享受的感情等方面的能力。古筝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是指学生对古筝音乐的理解能力,这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才能在演奏古筝的同时,在心理上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在头脑中产生美的音乐形象。这样,学生演奏古筝的过程就成为一种直接表现美、创造美的形式,而不仅仅只是演奏技能的简单重复。

因此,在儿童古筝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对古筝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结合典型的乐曲,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去感觉不同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上的不同作用。如在表现激动、热烈的情绪时,往往力度加强;在表现优美、抒情的情绪时,则力度减弱。快节奏表现出热烈、欢快的气氛;慢节奏表现出抒情、忧伤的气氛。

笔者在教授学生《战台风》这一古筝曲时,向学生讲述古筝曲第一部分节奏快速强烈,曲调热情洋溢,表现了码头工人生气勃勃,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第二部分采用左右手在筝柱两侧反向刮奏,发出混乱而强烈的音响,渲染了强台风袭击码头的惊险气氛;第三部分用筝模拟呼啸的台风滚滚而来,描绘工人与台风的博斗,激昂向上,隐含着必胜的信念;第四部分以悠扬的旋律,抒发工人胜利的豪情。最后是第一段的再现,工人们重新投入紧张而热情的劳动。通过笔者的一边讲述一边示范,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了码头工人英勇奋战台风的英雄形象,学生在演练这首曲子的时候也变得激情澎湃,仿佛自己就是正在与台风搏斗的勇士一般。

古筝音乐的表现力是由诸多要素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任何一种单一的要素都不可能形成音乐。同时,相同的音乐要素,不同的学生演奏出来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最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凭自己的感受去明确地体会、理解音乐。因此,培养学生对古筝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古筝教师坚持把对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儿童古筝教学之中。

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想象是审美反映的枢纽,不管是创作音乐还是感知音乐,音乐想象力的培养都是极为重要的。

在古筝教学中应不断引导学生提高对音乐的领悟能力,以此不断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领悟能力,而音乐想象力又是音乐审美领悟能力提升的关键。如《渔舟唱晚》是一首优美、典雅而富有情趣的曲子,它描写的是美景如画的湖面、夕阳西下辛苦了一天的渔民满载而归的情景。在教授该曲时,应当把这种境界讲出来,让学生们去体会,去想象。但是由于学生感性经验的贫乏,思维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音乐学习中,想象的材料也就比较缺乏,想象的空间也会受到影响。而网络资源的介入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想象材料,为展开丰富联想打下了基础。

古筝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古筝教学;审美教育;应用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人民群众的物质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大家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需求。古筝作为我国独特的乐器,其传统审美价值较高,不仅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还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就使得审美教育逐渐发展成高校古筝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古筝教学审美分析的价值,介绍了古筝艺术的美学特点,并研究了高校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

一、古筝教学审美分析的价值

审美指的是人类对美的感受和创造,是人民群众对美的追求和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部门越来越注重审美教育。音乐艺术在精神层面的感知艺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美化人的品质、陶冶人的情操,还能够实现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共同发展。音乐是教育的媒介,发挥着重要的现实价值,而古筝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乐器,其表现出的审美价值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古筝自身的艺术美。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我国音乐形式具有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教师应该注重古筝艺术中的审美教育,将古筝审美分析和艺术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出两者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审美教育理念,将审美教育和古筝艺术教育结合起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力和表现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二、古筝艺术的美学特点

(一)地域特色鲜明。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我国的古筝艺术被广泛流传到秦地,随后扩展到河南、山东、江浙、福建等地区,由于各个区域的政治、语言、文化和风俗存在很大的差异,各个地区的古筝艺术呈现出地域性特点,逐渐形成多流派的形式。例如,山东地区的古筝艺术具有风俗古朴、典雅别致等特点,往往会和山东琴书曲牌演唱进行融合;河南地区的古筝艺术具有高抗粗犷、明朗活泼等特点,常与河南地区的戏曲、民间说唱等进行融合;潮州地区的古筝艺术普遍采用筝多独奏的形式,具有音色柔美、晴朗跳跃等特点。(二)作品题材丰富。我国古筝艺术历史悠久,盛行于宫廷和民间,从陕西秦地风行到大江南北,期间具有多种题材的古筝作品。例如,取材于自然风光、以景喻情的《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演绎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的《昭君怨》《嫦娥奔月》等;展现人文风貌、文化习俗的《闹元宵》《庆丰年》等;展现想象瑰丽、意境幽渺的《山魅》《幻想曲》等。题材的多样化为古筝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依据,通过创新古筝艺术的音乐风格,表现出了各种古筝艺术的民族特色、自然风貌、故事场景。(三)情感表达含蓄。音乐能够反映出人类的精神世界,古筝艺术不仅是我国的古老乐器,还表现了人民的文化特征。我国人民的情感表达比较含蓄,往往会应用暗示、旁敲侧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古筝音乐充分地表现了我国人民的性格特点。例如,古筝作品《高山流水》对友情的高贵和忠诚进行了表达,这个作品的取材是“伯牙绝弦”的历史故事,其在表达的过程中,将人的心灵游荡在高山流水的过程中,将高山流水作为隐喻对俞伯牙和钟子期的交情进行了有效表达,充分表现了两者心心相惜的感情。随后进入音乐的高潮,应用含蓄的方式对需要抒发的感情进行了充分表达。(四)呈流行化倾向。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古筝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应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融入流行音乐的部分,在继承的过程中,创新方需要在保持古筝音乐的同时在历史的发展中源远流长。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人民群众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逐渐从传统的民族音乐中寻求一种宁静。传统古筝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呈现出流行化的特点,能够实现传统古筝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的共同发展。除此之外,古筝中融入现代流行元素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艺术需求,还能够传承并发扬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如,流行歌曲《菊花台》《青花瓷》中融入了古筝元素,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激发了人民群众学习古筝的兴趣。

三、高校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观,教师在开展古筝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将审美教育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并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日常生活、学习练习起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艺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无法形象地进行模仿和参观,因此,教师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演奏示范教学,充分展现出古筝艺术的特点,古筝节奏的张驰度、音色和力度等,帮助学生掌握按、勾、滑、托等演奏技巧。因此,古筝艺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并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建立符合自己特色的演奏风格,提高学生古筝艺术演奏的美感。(二)融合高校古筝教学中的音乐文化。在古筝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表现出学生演奏过程中的乐曲美感,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与演奏乐曲相关的音乐文化和音乐背景,如音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历史文化以及创作人员背景等,帮助学生了解音乐文化背景,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在弹奏过程中,更好地展现出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在音乐作品演奏过程中的审美能力。在学生充分了解音乐作品的相关知识后,才能够演绎出乐曲的风格,充分展现出音乐作品的美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三)加强艺术实践。在实际的古筝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实践演奏活动,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古筝演奏过程中,比较呆板,缺乏一定的情感和美感。而学生的演奏技艺和审美能力是古筝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予以重视。因此,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加强联系,注重艺术实践。例如,教师应该创设古筝艺术作品相关的情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演奏环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演奏机会,这样才能体会到作品的情景,欣赏音乐作品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古筝作品的审美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加强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古筝作品的内容,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音色、韵律及意境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从而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艺术作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并对审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古筝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演奏技艺和审美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古筝演奏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欣赏古筝乐曲旋律的过程中,体会到古筝乐曲带来的美感。在练习演奏技巧的过程中,增强对筝乐美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听众带来听觉上的享受。古筝教学不只是技巧传授的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美、感悟美的过程,将审美教育与古筝教学相结合,既能寓教于乐,又能寓教于思、寓教于情,使学生对音乐之美有更加深入的感悟。反过来说,也只有将审美教育切实地融入到古筝教学中,才能更有助于学生对古筝作品的理解,加强学生对古筝演奏技巧的掌握,二者相互促进,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当大部分普通民众还在为物质忙碌奔波时,是上流士大夫、知识分子、当权者掌握着审美话语权,如今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其实是为学生培养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打开了一条自由的通道。学生需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审美教育,尽可能多地从这样一种精神教育中汲取营养,树立自己对美、对生命本身的判断力。

参考文献:

[1]容邵.高校古筝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艺术评鉴,2017,(23):110-111+99.

[2]崔璨.新时期古筝艺术的文化审美属性探究[J].艺术科技,2017,30(01):209.

[3]卢向忱.高校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J].艺术研究,2017,(01):122-124.

[4]魏军.“MOOC”在高校古筝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研究[J].黄河之声,2015,(02).

[5]宋佳音.略论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大众文艺,2013,(08).

古筝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审美教育;古筝教学;探究

古筝作为我国特有的民族乐器,通过古筝所表现出的艺术形式,在净化人的心灵的同时也熏染着人的情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简单的物质形态已不能完全丰满人们的生活,精神的升华正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1]。古筝作为一门审美艺术而备受关注,审美教育是古筝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审美教育也是有关音乐教育方面的基础。对于平时的审美教学,要如何提升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能力呢?

一、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

进行审美教育的核心是通过了解古筝教学在审美教育有何意义。通过培养学生鉴赏美和促进学生创造美,增强了学生对美的认识并充分发挥了相关人员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这些方式在提升学生技艺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古筝教学中审美教学的理解。

(一)培养学生鉴赏美

培养学生鉴赏美,有利于对古筝教学中审美教学的理解。在古筝艺术教育中,对于美的鉴赏可谓是一种入门课程,知晓以何为美,才能进行欣赏进而创作。鉴赏古筝艺术之美,只是审美教学中的一部分,虽然只是一部分,却也有尤为重要,所以应该增强人们对于鉴赏美的重视程度,在学习鉴赏美的过程中,应更为细腻,理解其内在情感和具体的表达形式[2]。在教学中,增加鉴赏美课程的课节,不仅在精神上进行重视,还需在实际行动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促进学生创造美

古筝艺术也可以认为是一门情感艺术,情感表达作为艺术展现的基础不但给艺术赋予了生命,还使得情感的表现进行了进一步的升华。演奏者在技艺表现的同时,其情感也得到了共鸣,因此所创造出的美好艺术形象表达出了所要展示的特定感情,不仅给人们在视觉听觉上带来了美好感受,也使得演奏者的情感得到释放,身心更加愉悦,丰富了人们所追求的精神生活。在古筝教学中,情感与艺术相互交织交融,完善了人们对美的理解,使得人们的心灵在美的触动下进一步净化,加强了人们在情感上意愿的表达[3]。所以,在古筝教学中渗入审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二、如何在古筝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一)引导学生古筝音乐的相关文化背景的理解

如果要想成功演奏任何种类音乐时轻车熟路,那么就不能仅仅通过简单的教学所得的技艺表达,需要对音乐文化背后的相关背景进行了解。主要是了解音乐产生的背景,音乐在创作过程中的时代背景,文化创造者的相关简介。所以无论哪一种艺术创作都不是空像而来,艺术品中融入了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如果不了解音乐创作背后的多种必要背景,那么无论具有多么高超的文化技艺,也只能表现出单纯的曲调,远不能表达出音乐创作者想要表达出的内心情感[4]。例如在学习《寒鸦戏水》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首先介绍艺术作品背景的写作背景,对写作背景的完全掌握后再进一步阐释出其创作地点,潮州音乐的文化特点,基本掌握作品的写作方向与风格,表面并没有学习到想要学习的内容,但却为之后的学习和理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演奏《寒鸦戏水》时,演奏者通过情感控制所演绎出的作品,释放出了其独有的韵味,进而表现出了音乐最为本真的魅力。

(二)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

在所有教育中,尤其是古筝教育中,教学老师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教学老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教学老师不仅需要有高超的技艺来教学,与此同时,还需要提升学生对音乐文化理解,其中主要表现于教师在教学中演奏细节的准确度,示范动作的到位程度,演奏过程中情感的表达是否淋漓尽致,是否将古筝教学与审美教育完美结合。总而言之,在古筝表演中很大程度上考验了演奏者的技艺,因此教师示范教学演奏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技艺示范准确,情感表达丰富,给学生最好的视觉和听觉上的全面体验,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情感的表现力,进而激发学生对学习古筝的热情[5]。如《渔舟唱晚》是是一首婉转悠扬,典雅而不乏风趣的曲调。在情感的烘托下,它描绘出了美轮美奂的湖面夕阳西下之景,描写了辛苦了一天的湖北襄阳渔民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在这首曲调的教学当中,应当标准的示范演奏出此曲并把这种境界讲出来让学生们进行理解体会,能够丰富情感的表达,达到教学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演奏出古筝的婉转悠扬,表达出其内在的丰富情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在教学老师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受教育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去学习,在教育者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制造出更多婉转悠扬令人回味的经典曲目。在古筝教学的审美教育的教学模式之下,不断的传承并发扬古筝文化。

作者:张钰 单位:丹东市青少年宫

参考文献:

[1]王妮娜.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探[J].北方音乐,2015,35,13:118.

[2]罗燕.论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北方音乐,2016,36,6:14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