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筝教学的审美教育

时间:2022-12-21 03:26:58

浅析古筝教学的审美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古筝作为我国特有的乐器,具有很高的传统审美价值。美育是古筝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重视并采取规范示范、讲述审美文化、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等合理的审美教育方法。同时,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古筝演奏技巧的教学与美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感受到情境的美,从而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新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基于此,本文针对高校古筝教学当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校学生;古筝教学;审美教育;渗透方法;教学策略

古筝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乐器,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民族自信心逐渐增强,传统乐器越来越受到重视。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表演形式,如古筝表演,得到了当地艺术家的认可,高校也开展了古筝表演教学。在古筝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古筝的使用,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古筝的独特韵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体验古筝独特的美感。在以前,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学的开展具有非常强的功利性。在古筝的演奏教学当中,教师通常只重视学生对乐器的使用,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学生在学习乐器的同时,无法享受到古筝等乐器的独特美感,这对教育活动来说是一种遗憾。

一、高校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误区

(一)盲目灌输,缺乏素养培养意识。在高校的音乐教学当中普遍存在着“技艺至上”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在开展古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让学生被动地学习,虽然在弹奏的技艺方面非常了得,在手法方面也非常纯熟,但是通过仔细揣摩之后能够发现,在这样的模式之下,虽然学生具备较强的弹奏能力,但是在整体的乐曲上却缺乏渗透个人的情感,这样就会导致旋律之间存在缺乏张力的问题,表现出来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同样也谈不上创造力和感染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够依照学生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以及爱好和兴趣等进行教学,在学生对古筝弹奏的情境进行感受的过程中,不能够使用相应的方法和形式,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渐渐缺乏一种学科意识。(二)重视理论,教学重点本末倒置。在教学中,教师通常都要求学生在学完知识之后做到学以致用,但是教师的“填鸭式”教学将理论知识的传授当成了教学的重点,这样就会忽视对实践教学的开展,向学生“填鸭式”地灌输理论知识不仅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古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生在舞台方面也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样就会影响学生古筝演奏能力的提升,进而就不能够更加完美地展现出古筝演奏的舞台效果。

二、高校古筝教学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有助于学生理解古筝作品。古筝教学与相关的乐器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艺术是紧密融合的,每个作品当中都包含着较为独特的感受以及相关的审美特征。在演奏时,学生需要用他们敏锐的感知对作品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深刻解读作品的真实情感。例如,学习《昭君怨》时,开始时节奏很慢,突出了悲伤的情绪,给人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1]。后半段的速度突然加快,仿佛屈服于自己的情绪,对自己充满了怨恨。鼓励学生在正规的古筝课堂上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在欣赏不同类型古筝音乐的同时感受情感的变化和发展,掌握在实践中表达不同情感所需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对各类作品的理解和认知。(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感。美感可以使这种艺术形式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使更多的人享受美感,达到艺术熏陶的水平。它还能使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感受到独特的美感,推动他们创作出更高质量的作品。实际上,美感来源于表演者和乐器之间所产生的共鸣和默契,这样的美感主要就是来源于对学生的审美教育[2]。在开展古筝教学的过程当中,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就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古筝演奏所具有的重要内涵,在演奏当中发现潜在的规律,通过创造以及捕捉这样的规律,达到演奏创作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水平,学生首先需要有独特的美感和对古筝的敏锐把握。一般来说,这种能力是通过不断地欣赏古筝音乐的旋律而逐渐形成的。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创造的美好意境,提高对乐器的熟悉程度,增强对乐器演奏的情感共鸣。(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古筝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内心深处体会古筝的魅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古筝的热情,提升学生对相关文化和技艺的理解以及掌握,教学与美育之间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古筝教学开展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在审美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弹奏古筝的时候,更加轻松、自然地去表达作品当中所包含的意境和内涵[3]。通过两者之间的融合,促使学生在表现、欣赏以及体验美的过程当中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创造美。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充分地将作品当中想要表达的内涵以及情感等进行充分演绎,根据作品的特点和风格进行个性化处理,融入更多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在高校古筝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一)掌握古筝教学中的情感审美。古筝本身就是一种充满了情感和美感的艺术,因此,古筝的演奏实际上也是表演者对情感表达的一种心理体现方式。在高校的古筝教学中,不仅应该注重对古筝声音方面的审美,还应该重视对情感方面的音乐表达。对古筝进行演奏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生活美的一种充分表现,这样就要求表演者通过对音乐的充分理解,然后运用演奏的方式将音乐当中的美充分地表现出来。比如,在对《出水莲》这个音乐作品进行演奏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将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人们经常在歌曲中赞美莲花优美的姿态和它纯净优雅的魅力。在进一步了解了与荷花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后,表演者可以在古老而优雅的氛围中,通过自己的表演,展现荷花出水时的清新、雅致、典雅、细腻的气质。通过音乐图像的关联将情感与图像联系起来,然后通过表演来表达这些情感。在古筝的演奏过程中,表演者应该促使观众通过视听融合的方式去感受和体验美,运用古筝的优美音色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充分地表达出对音乐的审美感受。(二)优化古筝教学中的示范演奏。因为音乐是一种相对抽象的艺术,所以没有更直观、更逼真的图像和特征造型。如果想要充分地将古筝的节奏、音色等展示出来,通过表演将其中的美体现出来,这些都是需要教师示范的,由此能够看出,示范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向学生充分示范,通过示范教学的开展,促使学生掌握古筝的演奏技巧,体会其中的情感,提升审美能力,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音乐当中所包含的美,并且还能够在进行演奏的时候将这种美充分地表达出来。比如,在进行古筝演奏的过程当中,手腕的伸曲运动通常都是通过腕关节的运动开展的。如果学生的手腕不够灵活,就会导致演奏不灵活,发音僵硬,缺乏情感的表达,动作比较慢。实际上,在对古筝进行演奏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手指关节的灵活度。因此,教师在演奏古筝时,必须注意指法的正确性和手腕的灵活性,必须注意演奏的细节,以免出现问题,给学生更好地示范,使学生在以后的演奏中不会有太多的问题,更好地表现音乐的美。(三)融合古筝教学中的音乐文化。在开展古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促使学生更加充分地表现出音乐之美,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应该指导学生对音乐相关的背景和文化等进行认识,同时,学生也可以对所学习的音乐相关文化和背景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5]。学生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加体现出音乐作品所具有的真实内涵,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音乐欣赏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比如,在对《寒鸦戏水》进行演奏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了解,这是一首潮州的乐曲,然后,使学生知道音乐文化与地方文化之间的联系。例如,学生应该了解潮汕方言和语音语调对潮州筝的影响。潮汕地区的语音语调相对平和,没有太大的波动,这使得潮州筝的音色相对柔和,波动不大,相应的音乐作品也相对平和、安静、流畅、柔和。学生只有学习这些知识之后,才能够充分地展现音乐的本身风格,充分表达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四)感受古筝教学中的韵律情感。音色一直是我们祖先在音乐表演中关注的焦点。好的音色能够充分地表达出音乐本身的意义。丰富的音色不仅能够充分地把音乐内容表达出来,还能够提升音乐演奏的效果。古筝是传统民族乐器,其较为独特的音色被广大听众所喜爱,它以优美的音色对音乐进行了充分的演绎。因此,在高校古筝教学中,表演者应该加强对技巧的控制,重视每根琴弦的控制程度。同时,乐曲中的色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演奏过程中应该更加注意音色的变化程度,加强技能的运用。演奏中的苦音、颤音、刮奏的使用,为古筝音乐的灵魂增添了重要的色彩。古筝演奏中使用的左手抑制技术使音色丰富多彩,给古筝声音增加了韵律,即“以韵补声”。例如,在古筝音乐《东海渔歌》中,使用了大量的刮板戏。装饰性的抓图创造了一幅海浪在我们身上翻滚的画面,而旋律优美的抓图则延伸了画面,形成了一个流动而清澈的大海。渔民们举起他们的网,就好像他们在东海里观看捕鱼一样。音乐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表达情感,所以关注音乐的内涵就意味着关注音乐所蕴含的丰富生命力。演奏时,演奏者需要充分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以便能够更好地感受歌曲的情感。如果只重视技巧的运用而忽视情感的表达,这样的古筝音乐就会失去艺术价值而变得空洞。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艺术作品越来越重视,对美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古筝艺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演奏技巧与美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欣赏古筝音乐旋律的同时,欣赏古筝音乐所带来的美。在演奏技巧的实践中,要加强对筝乐美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给观众带来听觉享受。古筝教学不仅是传授技能的过程,更是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美、感受美的过程。美育与古筝教学相结合,既可以寓教于乐,又可以寓教于思,寓教于情,使学生对音乐之美有更深的认识。

注释:

[1]李瑜.浅析特殊审美价值在古筝教学中的体现与融入[J].陕西教育(高教),2018(12):22—23.

[2]卢向忱.高校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J].艺术研究,2017(01):122—124.

[3]王敏.论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艺术评鉴,2017(01):109—111.

[4]贺双.浅谈古筝教育中的审美教育[J].大众文艺,2016(23):218.

[5]韩雪.浅谈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黄河之声,2016(15):30.

作者:张亚琼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