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音乐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10-15 09:35:40

古筝音乐教学

古筝音乐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音乐教育;古筝教学;教学改革

对学生进行古筝音乐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因如此,音乐教师应当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加强对学生的古筝教学。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古筝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过度重视教学进度,忽视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古筝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笔者认为应当积极探索解决古筝教学问题的路径,深化古筝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

一、古筝音乐教学现状

古筝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充分发挥古筝艺术对学生的熏陶作用,强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及文化修养。然而现阶段古筝教学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教学目标单一。一直以来,我国音乐教育中的古筝教学都存在过度关注教学进度,忽视了学生对社会科学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诸多问题。这也间接导致了广大学生的古筝演奏技巧较高,但舞台表演经验不足,音乐实践相对较少。如果这一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影响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对学生今后的艺术生涯是非常不利的。其次,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目前,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古筝教学仍然采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仅限于古筝教材中的一些理论知识,机械地要求学生接受教材内容,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古筝课堂上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能独立地开展学习,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造能力。除此之外,由于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于古筝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并不全面,无法在脑海中建构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不能够适应古筝艺术的发展。最后,教学模式单一。集体教学模式或1对1单独辅导的教学模式是现阶段绝大多数学校在进行古筝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过度关注古筝演奏技巧的传授,忽视了相关文化知识的讲解,导致古筝艺术脱离了古筝文化。脱离了古筝文化的古筝艺术,更加难以吸引广大学生,不利于学生深入地研究古筝艺术中的文化内涵。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古筝课堂上师生互动不足,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古筝音乐教学改革探索

(一)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在进行古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当盲目地以提升教学成绩来进行教学,而应当以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取得最大的收获为教学目标。在这一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古筝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体验,要改变单纯的技能技巧教学,向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方向转变。首先,要做到因材施教。在古筝教学中,教师应当着重注意对学生古筝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参与古筝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感悟自己的生活,将乐趣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其次,加强对学生乐感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古筝乐曲的乐感这一目标,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带领学生去找感觉,提高学生的音乐灵敏度,增强学生的听力,通过向学生展示不同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了解不同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在最大程度上达成训练目的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最后,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表现能力。与其他乐器不同,古筝属于一种兼具审美与抒情达意功能的乐器,因此,有必要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做到感性与理性同步,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内在美,将自身的情感投入到古筝表演当中。(二)采取创新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所谓体验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的经历,使学生能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搭建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强化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教师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到古筝教学活动中,要遵循体验式教学的课程设计原则,要使学生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体验式教学中应当包含合作与竞争环节以及反思环节,使学生能够在明确目的的基础上,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不断地加深对古筝教学内容的理解,积累相应的经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三)注重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在提高古筝教学水平这一过程当中,教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广大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古筝的专业引导者应当首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音乐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加强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知识厚度,做到在古筝课堂教学活动中深入浅出。除此之外,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要习惯反思,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后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古筝课程体验式教学实例——以《高山流水》为例

在古筝教学活动中,《高山流水》是经典曲目,在进行该曲目的教学活动安排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在一周内完成对该曲目的练习,充分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发挥想象,甚至还可以在原曲目的基础上完成二次创作。如果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导致单一地重复经典曲目《高山流水》而难以调动学生演奏的激情,也不能够引起广大学生的高度重视。为此,有必要尝试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古筝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在弹奏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第1小组在进行演奏时,可以由一位同学弹奏该曲目的开头部分,然后由其他同学合奏中间部分,最后再由开头的同学将结尾慢慢地演奏出来,通过这种方式给人一种舞台剧的感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第2小组在进行演奏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将不同版本的曲目融合在一起,开始演奏时,可以由两名同学合作进行速度较快的演奏,将节奏比较快的版本演奏出来,紧接着由另外几名同学将舒缓和细腻的曲调演奏出来,最后由全体成员一同用辽阔庄重的音乐情绪进行演奏。第3小组可以在演奏乐器方面进行创新,以古筝为主要乐器,并引入相应的二胡和竹笛等乐器,实现乐器合奏,通过这种方式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第4小组可以将舞蹈同古筝曲目的演奏结合在一起,选一名擅长舞蹈的女生,配合着古筝乐曲的演奏,翩翩起舞,向师生展示生动的形象。

四、教学模式改革对于学生学习古筝所起到的作用

实现古筝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现阶段古筝艺术教育必然的发展趋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个体的创新意识,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上文已经提到,一直以来古筝教学所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被动地接受着教师的讲授,而创新教学模式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古筝课堂教学模式推陈出新。(二)利于唤醒学生个体的创新意识。通过将体验式教学模式等应用到古筝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够将新鲜事物同古筝学习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令广大听众印象深刻的作品,打破以往的禁锢性思维模式。(三)充分彰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彰显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广大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表演一部极具音乐感染力的完整作品,使学生的表现力得到提升,进而达到提升学生音乐能力的教学目标。例如,将其他乐器带入古筝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达到将其他乐器同古筝课堂有机融合的目的,而学生有感而发的舞蹈和体态运动等能够丰富传统的课堂教学,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五、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的古筝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有必要实现古筝教学模式的创新,唤醒学生的专业需求。在传递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达到优化学生素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音乐人才。当然这一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需要广大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马欢.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古筝教学创新探索——评<互联网语境中中国音乐的国际视野>[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4):282.

[2]蔡丹丹,刘赟.艺术类高校古筝教学中民族音乐学方法的融入研究[J].文化月刊,2020,(06):150-151.

[3]杨云.高校古筝重奏课程的训练方式[J].北方音乐,2020,(11):212-213.

[4]王岚岚.情感教育在古筝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J].艺术教育,2020,(04):97-100.

古筝音乐教学范文篇2

(一)对传统演奏技法的继承和创新

当前我国的古筝弹奏技法虽然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但传统弹奏技法依然居于重要地位。在古筝演奏中,运用较多的仍然是点、揉、吟、颤等传统的演奏技巧,这些传统技巧凝聚了古筝弹奏技巧的精髓,在古筝弹奏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另一方面,传统技法又具有较大的地域性特征,这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多元化音乐艺术需求。因此,古筝演奏技巧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以改革创新,当前古筝演奏在规范基本演奏手型和姿势的基础上,又着重发展了左手演奏技法,使得古筝弹奏更加灵活多变。

(二)借鉴吸收其他乐器的演奏技法

古筝演奏技法的产生和发展都是遵循乐器自身特点和音乐发展规律的,在此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其他音乐元素加以融合,促使古筝演奏更有包容性和丰富性。古筝演奏对其他乐器的吸收一方面表现在对民族乐器技巧的借鉴上。例如吸收利用琵琶的扫弦法以及木鱼的敲击技巧等。另一方面是融合运用西方乐器演奏技巧,例如利用除了中指、食指和大拇指以外的其他手指参与演奏,同时,充分发挥左手在演奏中的功用。

(三)演奏技法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当前的古筝弹奏技法除了继承和创新传统的演奏技巧,还吸收融入其他乐器演奏技巧,同时,还在此基础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传统的点、揉、颤、吟等技巧的基础上,还形成了轮指、摇指、点指和转换音列等技巧,使古筝演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古筝演奏技巧在继承民族性特征的基础上,更加符合当前音乐艺术国际化的时代特点。

二、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古筝音乐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高校古筝;教学创新;民族音乐精神

当前古筝已有较多流派,风格特点千差万别,其演奏方式也不尽相同。古筝教学模式的创新能更好的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前进。在当今经济社会全球化前提下,必须对古筝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拓展,从而更好的弘扬民族音乐精神。

一、古筝教学创新方式

在当代社会下,古筝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乐器,也是一种入门相对容易的乐器,网络上有很多相关课程可以进行学习,这种环境下的古筝学习自然变得比以前方便简单易学的多。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能对自己所学到的内容进行实时分享,让他人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这种方式不仅拓宽了古筝发展的道路,也能很好的提升资源的分享率。借助这种互联网加思维的方式可以更好的通过互联网实现古筝的创新。在现代教育系统中,古筝教学系统也应该借鉴普通的民间教育系统,例如可以引入新的教学系统,创造一种教师引导、建立学生档案、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新模式。而在具体的教学课程中,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或者纪录片等进行综合教育,让学生更加了解古筝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古筝的文化,加强学生对古筝的理解以及在古筝方面的知识修养。同时也可以利用flash技术制作一些有关古筝的动画,通过这些动画学生也能更加深入了解古筝的操作技法。综合上述所说,学生拥有了对古筝较为全面的理解,通过这些理解与其他学生进行互相交流,从中得到对方的学习心得。当然教师也可以选用《高山流水》之类的曲目,通过告知学生乐曲背后的创作故事、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加深学生对该曲目的了解,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技术资源与教育资源能够更好的互融,以此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此外,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中获得古筝弹奏的灵感,从日常生活中收获对生活的体验,再将自我体验融入曲目中,更好的感受古筝曲目所表达的内容。目前,古筝的教学方式普遍是比较单纯的,当前的古筝教学讲究教师教,教完后便让学生自己不断演奏、训练。为了解决这种单纯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应用信息技术营造新的学习环境,并且传播相关知识和加强学生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利用各种媒介进行搜寻,将一些相关的教学内容引入教学课程中,例如王昌元《战台风》的创作背景或赵琴曼“突破八度对称模式”的课题等,促进学生了解古筝发展史中的名人、名事,如现代的程皓如、刘乐等人物。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人引入课题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具体化教学,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入文化交流的因素,告诉学生古筝在中外交流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古筝在中国文化发展中是如何发展的,以及古筝的流传、古筝对外交流输出等之类有关古筝发展的历史,从而促进教学课堂的多元化和丰富性。同时也可以开展古筝的延伸性教学,让学生通过在不同曲目的练习中体验创造文化,在文化中实践学习。同时也需要将古筝的学习联系古今,让古今的古筝文化得以交融,从而拓宽古筝的演奏风格,给古筝带来更大的创新方式,学生也可以从中获得新型内容,从而减少古筝弹奏的枯燥单一性。

二、教育创新引入民族音乐精神

民族音乐精神从根本上来说属于音乐精神,音乐精神重在表达每首不同曲目的情感,但其终归是“快乐的精神”,不论这首曲目表达的是抑郁、忧愁,还是快乐、高昂亦或柔和,这些情绪最终都可以归入“快乐的精神”。在民族音乐之间不存在所谓的鸿沟,每个民族音乐的重点都在于表达各自的情感。音乐重在将自己的情感传达给每个聆听者,只有每个聆听者能够接受并且理解音乐表达的情感,才算是真正听懂了音乐,同时音乐也必须真正表达了演奏者自身的情感,才算是真正的音乐。这种模式可以让所有人更好的认可古筝,让其获得更好的发展。其次,通过教育创新促进民族音乐精神的发展,因为古筝教学属于音乐教学,而音乐教育的重点在于能够让每个演奏者通过曲目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情,让其自身与音乐产生关联,使自己能够获得聆听音乐、感知音乐的能力,从而在曲目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且能够让这种情感传递到每个聆听音乐的人的心中,使其能够获得共鸣。因此,在古筝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个体的教育,让古筝教育的历史文化知识在演奏者身上重现,完成“古代文化现代化”。使古筝身上所继承的弹奏技法、文化遗产、表现方法和情感传导等获得更多人的认识与了解,最终让这种民族音乐精神获得真正弘扬,使那种沉淀下来的“和谐之音”向世界各地传播。而一旦这种“和谐之音”能够传入世界各地,则其代表的音乐精神可以让更多人知道和了解,这样也能更好的传播我们的民族音乐精神,让其能够结合古今获得更好的发展,或者出现改革,让这种民族音乐精神和“和谐之音”被更多人知道,从而让古筝这门乐器被更多人了解和学习,促进其日后的发展。

三、结语

古筝行业需要更多创新因素才能更好的弘扬民族精神。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在古筝中加入互联网,将玩与学、学中玩的模式有效结合。在古筝教学创新中,从民族音乐精神出发弘扬民族音乐,加强高校学生素质锻炼,更好的培养学生演奏与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宇平.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创新探讨[J].北方音乐,2017,37:163.

古筝音乐教学范文篇4

古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秦朝开始流行的古筝,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在中国,古筝作为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近代以来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民族乐器之一。“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谈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古筝是一件极富表现力的乐器,历代众多文人墨客在他们的笔下书写了很多绝美的诗句。古筝弹奏,既能体现出气势磅礴的场景,又能表现出婉转细腻的情感与曲调,它的音色时而纯洁淡雅,时而婉转动听,时而低声沉吟,时而气势磅礴。回顾发展历史,古筝的形态从最初的古筝五弦到十二弦,唐以后加至十三弦,至明代后又变为十五弦,到如今是二十一弦、二十四弦等;演奏方式从弹奏、轧奏、一手弹、滑、揉、按、颤动双手弹到双手摇等一系列的转变,弹奏方式以及形态的变化,证明古筝从古至今一直都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音乐者从传统古筝的临摹到现代筝曲的创新,再次证明了古筝的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古筝分为了多种流派,统称为南北两派,细分为九派,分别是山东筝、陕西筝(秦筝)、河南筝、浙江筝、潮州筝、客家筝、福建筝等,涉及地域广,可见古筝的艺术魅力是源源不断的。该书提出,随着古筝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在实际教育和推广中,古筝教育的弊端逐渐显示出来,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只注重个体演奏技术,忽视了集体演奏的培养。古筝教育往往采用“一对一”教学,这种方式高投入,低产出,而且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一旦与人同台演出,就会手忙脚乱。第二,忽视古筝作品的文化底蕴,一味地训练专业技能。很多古筝乐曲与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如《满江红》《霸王别姬》等。古筝体现了很浓厚的地域文化,古筝艺术博大精深,文化底蕴特别深厚。第三,强调学生呆板练习,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第四,过分注重古筝的考级,忽视学生的领悟能力。古筝不是一两天时间就能学会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需要持之以恒地保持浓厚的兴趣。

二、当代古筝音乐教育传承

目前,人们弘扬古筝文化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一是大型的演出表演,如春节联欢晚会;二是中外大型古筝比赛,主要目的是让古筝这种传统乐器走向全世界;三是古筝艺术家在各地开音乐会、专题讲座等;四是古筝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加入流行元素,融入电音元,使古筝的发展更加多样化。该书提出当代古筝教育存在以下弊端:一是高等学校的古筝专业教学质量不高,内涵建设不足。二是社会古筝教师资质不规范,能力参差不齐。有些教师是专业院校的教师,有些是民间古筝音乐爱好者,民间爱好者往往演奏技巧和理论水平不够。三是古筝音乐娱乐化严重。传统筝乐传播狭隘,在当今宽松的音乐产业化背景下,为了迎合观众对流行音乐的追捧,有些格调不高或者艺术水平较低的古筝音乐登上大型舞台。当代古筝音乐要传承下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加大古筝音乐的宣传力度。政府应该给予支持,鼓励各大媒体对古筝音乐进行宣传。第二,拓宽古筝音乐的传播渠道。相关部门应利用手机、电脑、商场等进行广泛传播,让古筝音乐广泛深入人心,融入大众生活。第三,完善古筝音乐教育体系,加大经费投入,配备足够的师资力量,准备充足的教学器材。第四,号召大众正确认识民族音乐的重要地位。古筝音乐有着几千年的优秀传统,能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中国优秀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五,加强古筝艺术的研究。古筝演奏技法和弦制等方面尚未规范统一,相关部门应该组织人力,搜集、整理、研究流散在民间的古筝音乐文化遗产。这项任务艰巨复杂,需要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第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位置,只重结果而轻过程,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增加学生学习古筝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艺术实践活动。第七,古筝音乐教育要注重教材建设,不能局限于古典的筝曲,应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特点。基础性训练类的教材应主要关注技术性的内容,练习曲的教材应以技术与技巧方面的内容为主,重视对传统曲目的学习与训练,注意教学内容选择的科学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八,古筝教育要注重智力、德育的培养。高校除了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还要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意志力。概言之,该书详细介绍了古筝艺术浓厚的文化底蕴,介绍了基本技巧以及一些代表性曲目,对于不断发展的古筝音乐艺术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古筝音乐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新时期;古筝音乐;传承与发展

21世纪以来,素质教育加速发展,尤其是新时期以来,艺术与审美教育成为了促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突破口。古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一种,古筝音乐经过新时期的发展演变,不仅逐渐完善了传统的技法,还发展出许多特定的流派,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许多学者通过著书来帮助民众了解古筝音乐,探讨如何在新时期做好古筝音乐教育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一、古筝音乐的教育价值

(一)生活化教育

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渗透着很强的学科观念和应试观念,但是一般的专业学科教育很难对学生实施生活化的教育,古筝音乐教育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很多古筝音乐作品都对现实生活做出了诠释,涉及社会政治、道德观念、价值选择、文化冲突等,其中表达的生活化情绪真实但不晦涩。利用古筝进行音乐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还能借机传达教育的价值。

(二)人文化教育

我国近年来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古筝音乐大多都比较重视情绪的表达,在传递思想价值上具有潜移默化的功效。借助古筝音乐教育,教育者不仅可以向当代青少年学生传达优秀作家的个人志愿、理想抱负、美好愿望等积极的价值取向,还能激发学生自身的积极情绪和崇高理想。

(三)情感化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学科知识都是具体的、规范化的,而古筝音乐的学习就不同了。由于古筝音乐的情感表达取向明显,学生们可以突破具体概念的局限,在古筝音乐的鉴赏和学习中发挥个人情感的作用。尤其是在面对不同风格的古筝作品时,学生可以充分调动个人的主观情绪,加强对自我的认知,提升对生活的感悟,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审美化教育

第一,雅俗共赏。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接受古筝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审美体验,不仅可以感受传统音乐艺术的魅力,也能使自身感到身心愉悦。对于普通的古筝学习者来说,接受古筝教育不仅可以当作娱乐,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对于专业的古筝演奏者来说,接受深入的古筝音乐教育还能收获深层次的社会价值和艺术文化价值的洗礼。第二,风格多样。古筝的魅力不仅在于它音色动人,具有美感,还在于古筝音乐本身的风格十分多样。平和安详的古筝曲可以使人感到生活的祥和与幸福,哀恸悲伤的古筝曲可以发泄人们难以言喻的慨叹与惆怅。尤其是在新时期多流派的革新与推动下,古筝音乐的风格越来越多样化,给人们带来的审美体验更加丰富。

二、古筝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宣传方向不准,宣传力度不足

就音乐教育来说,古筝音乐作为我国传统音乐的经典代表,其深刻的教育意义不仅在于乐理和技法,更多的是在于其和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但是当下为了迎合素质教育的话语体系,古筝音乐教育成为了多数培训机构和家长心中可以加以利用的对象。这就导致古筝音乐教育在对外宣传时沾染上了功利性色彩,反而不易激发出大家内心深处对古筝音乐的兴趣。古筝音乐教育的宣传力度也还比较薄弱,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学领域,其中多数采用的是分发宣传册的方式,影响力不强。新时期社会各个领域的新兴文化不断发展,各种流行音乐占据了大量的市场宣传资源,传统的古筝音乐目前还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与新传媒时代的娱乐文化抗衡。

(二)古筝音乐教育的资源不足

第一,从古筝音乐教育的硬件资源上来说,一方面,进行单独的古筝教学的人,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投入,这就在古筝音乐教育的普及上设立了门槛,形成了一个阻碍;另一方面,进行统一教学的单位(无论是培训机构还是学校),都需要足够的硬件设备以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这也给办学单位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第二,从古筝音乐教育的教师资源上来说,首先是专业教师的数量不足。无论是民办培训机构,还是私立或公立学校,开展古筝音乐课程都需要配备具有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古筝音乐教师,但眼下古筝音乐教师明显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其次是古筝音乐教师的待遇目前并不是特别理想,导致古筝音乐教师难以保持较高的从业积极性,并且音乐教师在教师体系中的地位问题一直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第三,从古筝音乐教育的制度安排上来说,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古筝音乐并没有得到重视和关注,尤其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眼中,古筝音乐教育处于边缘地位,导致在政策上限制了古筝音乐的传承以及古筝音乐教育的发展。另外从微观角度上来讲,古筝音乐的教育体系中,相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有待改善。

三、促进古筝音乐教育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一)宣传形式多样化

首先肯定要加大古筝音乐的宣传力度,积极运用多样化的宣传手段,最好能达成政府、社会、学校的多方合作。第一,邀请古筝艺术家进入校园进行专题讲座、举办音乐会。一方面可以激发青少年对传统古筝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活动的专业性。第二,在宣传时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典型媒介,从创作者、演奏者、受众等多角度进行渗透,适当借助商业化的包装,扩大古筝音乐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二)优化古筝音乐的课程安排

第一,完善教育体系。学校和培训机构有必要加大投入力度,在这个基础上把控教学质量,在开展古筝相关课程时坚决以重视古筝传统艺术为宗旨。第二,保证师资力量。最基本的是要为学生们配备专业的古筝教师[1],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教学形式的正规性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只有教师的能力水平达到了一定的水准,继续谈论古筝音乐教育的后续事项才有意义。第三,充分利用教材。对于学生来说,进行基础学习是很艰苦和迷茫的,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要注意把握好简易程度,同时要设置一些技术性问题,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挑战欲。

(三)完善古筝音乐的教学理念

1.发挥古筝的“娱乐性”虽然本文讨论的是古筝音乐的教育问题,其课题的确比较严肃,但不能忽略古筝最原始的意义是“娱乐”。毕竟两千多年前,古筝最初出现时的目的就是作为一种具有娱乐性质的乐器。在进行古筝音乐教育时,教师要注意利用好古筝的娱乐意义,尤其是进入新时期以来,要关注传统乐器具有的文化符号的意义。想要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与热情,教育者就要借助娱乐手段引导学生探究古筝音乐。比如组织学生集体创新乐谱并演奏有趣的网络歌曲,虽然并不一定具有实际的技法训练意义,但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古筝是可以与现代娱乐形式无缝结合的,并不是古板和死气沉沉的。教育者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发挥年轻头脑的活力去创新古筝音乐形式,促进古筝音乐的传承发展[2]。2.重视学生基本训练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人素质,督促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从基本功开始层层递进,为后续的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功底,但不能急于求成。比如带领学生从传统曲目开始训练,引导他们摆正心态,不被当下时代的浮躁气息扰乱思绪。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与功利潮流保持距离,引导学生从经典学起,在经典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四)创新古筝音乐的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讲究一对一的技艺传授。由于学生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重复训练,再加上教学安排上的压力,学生很难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但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进行指法解析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图片定格技术可以详细解析动作要领且便于学生仔细体会,同时还能让教师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点拨和纠错上,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省出时间和精力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与其他传统文化形式相结合为了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个性,教师可以将古筝音乐与其他传统文化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比如让学生们选一首自己感悟最深的诗、词、曲,利用古筝的情感表达方式、独特的音乐属性和传统的韵律来展现自己对该作品的理解,并邀请其他同学发表感想和评价。3.演出模拟式教学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到古筝的情感韵味,同时激发课堂的活力,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比如以古筝为配乐的诗朗诵演奏活动。教师可以运用影像记录技术将学生们的表演作品记录下来,进行深度的剖析,解读每一位同学存在的问题,这也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借鉴。最重要的是,随着审美标准的不断提高,古筝音乐迫切需要提高它的表演吸引力和认可度。带领学生进行演出模拟式教学,不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古筝音乐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帮助古筝音乐逐步适应市场的脚步和观众的品位,争取能在古筝音乐的表演上进行创新。

四、总结

回顾历史,古筝已传承了两千多年,在这一段漫长的历程中,古筝音乐包含了太多深刻的内容。在新时期,古筝音乐这门传统艺术正在谋求复兴和创新,教育工作者要想尽办法帮助古筝音乐艺术维持活力,要加强对古筝音乐的研究,保持古筝教学中演奏技法和弦制等方面的规范。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创新,激发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新时期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另外,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当把握时代的机遇,利用新时期的优势条件,组织人力搜集和整理古筝音乐文化遗产并进行研究,争取推动古筝音乐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

参考文献:

[1]赵岚.当代古筝音乐教育传承与发展现状研究[J].教育评论,2018,(12):163-164.

[2]李莉.传统古筝音乐在现代社会环境影响下的改变[J].四川戏剧,2020,(02):123-125.

[3]陈潇.浅谈古筝的现代音乐教育[J].通俗歌曲,2016,(07):144.

古筝音乐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古筝教学;审美教育;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

所谓的审美教育,即以美作为对象,然后开展一系列的审美实践活动,在此活动中能够有效地实现审美教育目标,有效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1]。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审美教育,主要是基于审美这一视觉,根据古筝教学的实际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审美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鉴赏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

一、古筝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价值分析

(一)引导学生感受美

由于古筝采用五声音阶定弦,旋律优美动听,因此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审美教育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美,使其在鉴赏古筝乐曲的过程中深刻地领略到古筝所创造的优美意境,能够体会到古筝发出的优美旋律,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到美的存在。

(二)帮助学生鉴赏美

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地开展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美,掌握古筝弹奏技术,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技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鉴赏美。所以,在古筝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审美教育的开展,要合理地加入鉴赏美的课程,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提升其鉴赏美的能力,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提升其综合素质。

(三)启发学生创造美

古筝的演奏者主要是借助于情感共鸣创造出优美的乐曲,塑造良好的音乐形象,进而在演奏的过程中充分地表达出个人的情感。这样不但能够带给人们视觉及听觉上的享受,而且还能够帮助人们情感的发展。因此,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古筝乐曲的欣赏、音乐形象的塑造以及情感的交流与表达,可以有效地美化人们的心灵,更好地培养人们的思想情感,从而激发对美的追求,提升其创造美的能力[2]。

二、古筝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为学生讲解古筝音乐的文化背景

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欣赏古筝音乐,准确地把握古筝音乐的内涵,在古筝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古筝演奏的技艺,而且还要为学生讲解古筝音乐的文化背景。例如,音乐作品是何时何地产生的、具有怎样的时代特色、音乐创造者的个人简历如何等。这是由于对于每一个音乐作品而言,其并非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假如没有充分地了解音乐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背景,那么演奏者只是能够演奏出优美的音乐,却是无法充分、准确地表达出创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对古筝音乐文化背景的了解,不但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能够了解到音乐作品的内涵,了解到作者在音乐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情感,而且也能够使得学生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投入情感,有效地提升演奏的表现力。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寒鸦戏水》这一古筝作品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讲解此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为其介绍潮州音乐文化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够大概了解此古筝作品的表现风格,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更好地控制个人的情感,充分地表现出音乐作品的内涵以及音乐自身所具有的魅力。

(二)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当前,在古筝教学过程中都比较重视对审美教育的渗透,这对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个人的引导作用,能够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注重审美教育的渗透。作为一种抽象艺术,音乐是无法得以形象具体的参观以及模仿的。所以,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进行反复多次的演奏示范,要能够恰当地展示出节奏的力度以及音色等[3]。如此一来,才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演奏技巧,例如滑、按、颤、勾等。所以,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演奏的技巧,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那么教师就必须要在古筝教学中合理地渗透审美教育,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能力,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古筝学习的热情,有效培养其身体的协调性。而且在多次反复练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个人的演奏风格,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审美教育在古筝教学中的合理渗透,不但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通常,在古筝教育教学中所设置的与审美教育相关的课程主要包括音乐欣赏及技术原理等。这些课程的合理设置不但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审美的要点,培养其对古筝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对其情感的丰富与表达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古筝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采用更加科学先进的教学模式,实现对教学方法的优化,合理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全面地提升审美教育。如此一来,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筝弹奏的技术,使其充分体会到古筝音乐的美好,而且学生也能够结合个人的性格特点,合理地选择一些古筝曲目,根据个人的思想情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古筝音乐。

(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通过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是由于在古筝曲目中会塑造出许多不同的自然景色以及人物形象,每个形象都是一种意象,是一种情境。古筝艺术是抽象的,然而在每部古筝作品当中都会体现着作者的一些思想情感,因此在开展古筝教学时,教师要充分重视音乐语言,要将一些无形的东西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来。要借助一些具有特性的音调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音乐作品的内涵,感受其中所存在的意境[4]。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古曲《渔舟唱晚》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讲解此乐曲的意境,即:夕阳西下,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渔民满载着丰收的喜悦荡浆归舟,这样就能够刻画出一幅渔舟唱晚的情境。然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解演奏的技巧处理方式:在最初时,要以较慢的速度即“慢板”,从而以一种抒情的方式,合理地使用左手的颤以及滑音,进而能够发出优美愉悦的情调;在进入“快板”后,表达的情绪要欢快,旋律要活泼,具有层次感;尾声部分要能够充满着向往以及回忆,要带有一种含蓄深远的情绪。通过如此的指导,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乐曲的内涵,可以在实际弹奏中更好地表现出乐曲的色彩与旋律,准确掌握演奏力度以及节拍等,恰当地表现出音乐之美,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五)帮助学生感受意境美与仪态美

对于每一首古筝曲目而言,其都具有良好的意境。这不仅能够充分地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考方面,而且也会表现在艺术创造方面。所以,许多年来,中国传统艺术也是一种“意象”的过程,我国哲人们都会将其思想体系认定为“境界”。在古筝曲目的演奏中充分地重视“境界”以及“意象”,能够有效地提升艺术的表现水平。所以,在古筝教育教学中,教师也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意境之美。例如,在古筝乐曲《渔舟唱晚》中,其表现出的是一种恬美,即“落霞与孤鹜齐飞,七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美景是恬静的安逸;而在《战台风》当中所体现出来“风狂雨暴,波浪滔天”是一种壮美。两首曲目都是描写水面的美,但是其意境却是不同的。所以,在具体的演奏中,也要根据曲目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意境感受其中所存在的美,进而能够抓住曲目的内涵,表现出曲目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其中所蕴含的意境。在古筝弹奏的过程中,想要真正地感动他人,那么演奏者必须要首先感动自己,这样就必须要用“心”地去感受与表达在乐曲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演奏者要真情流露。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不要点头晃脑或是身体僵硬,而是要在真正地掌握乐曲的意境之后,在实际演奏中做到心随情变,能够动作自然,体现出良好的仪态美。例如,在演奏《战台风》这一古筝乐曲时,为了表现出其中的气势磅礴,那么演奏者的身体动作幅度也要自然而然地加大,进而充分地体现出演奏仪态的自然美,更好地表现出曲目的内涵。

(六)实现古筝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古筝教学的水平,那么教师就要将审美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来帮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充分体会到各种事物的美,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培养其对古筝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其所处的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使其更好地了解人际关系的美好,了解劳动的美好,有效拓展其审美视野,提升其创作欲望,进而帮助其创造出更多优秀的古筝音乐作品,体会到古筝音乐的美妙[5]。而且在古筝教学的审美教育中实现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加强教育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其音乐创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学校组织的文化艺术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地演奏古筝音乐作品,充分展示其弹奏技能,如此一来就能够培养其思维能力,提升其音乐修养,帮助其感受美、创造美,而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总而言之,古筝演奏有着优美的意境以及旋律,其不仅能够有效地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而且对人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也具有良好的培养价值。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古筝的审美价值,就要在古筝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以此来有效地发挥古筝艺术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与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作者:王敏 单位:潍坊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罗燕.论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北方音乐,2016,(06):141.

[2]谢可可.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4,(05):117.

[3]王妮娜.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探[J].北方音乐,2015,(13):118.

古筝音乐教学范文篇7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由此可见,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笔者作为一名古筝教师,在本文中将浅谈如何在儿童古筝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以此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使他们始终保持对古筝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一、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

学习古筝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特别是对那些初学者,更要采用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求孩子在愉悦的情绪下,逐渐提高古筝的演奏水平,并将审美教育贯穿始终。我们都知道,音乐审美教育的起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较弱,还无法感知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等音乐语言要素中的美感,针对这一特殊情形,笔者采取先向学生讲授古筝相关音乐知识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古筝相关音乐知识的时候,笔者是从两方面入手的:一是从古筝的外形和传说入手,二是从古筝作品入手。

任何一个孩子都喜欢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有“东方钢琴”之称的古筝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关于古筝的起源,并有一个古老动人的传说。笔者抓住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先从古筝的传说入手,再详解其外形的来历,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该种乐器的感知,使他们对所学乐器产生兴趣。

另一方面就是关于音乐背景知识的介绍,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个性以及具体作品的创作意图等。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音乐知识,进一步了解和体验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从而更好地弹奏和领会音乐作品。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在给学生传授音乐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式。

二、培养审美感知力

在学生对相关的音乐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之后,再进行学生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主要表现为感知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等音乐语言要素中的美感,辨别生活中各种音乐现象的美与丑,体验音乐享受的感情等方面的能力。古筝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是指学生对古筝音乐的理解能力,这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才能在演奏古筝的同时,在心理上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在头脑中产生美的音乐形象。这样,学生演奏古筝的过程就成为一种直接表现美、创造美的形式,而不仅仅只是演奏技能的简单重复。

因此,在儿童古筝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对古筝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结合典型的乐曲,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去感觉不同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上的不同作用。如在表现激动、热烈的情绪时,往往力度加强;在表现优美、抒情的情绪时,则力度减弱。快节奏表现出热烈、欢快的气氛;慢节奏表现出抒情、忧伤的气氛。

笔者在教授学生《战台风》这一古筝曲时,向学生讲述古筝曲第一部分节奏快速强烈,曲调热情洋溢,表现了码头工人生气勃勃,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第二部分采用左右手在筝柱两侧反向刮奏,发出混乱而强烈的音响,渲染了强台风袭击码头的惊险气氛;第三部分用筝模拟呼啸的台风滚滚而来,描绘工人与台风的博斗,激昂向上,隐含着必胜的信念;第四部分以悠扬的旋律,抒发工人胜利的豪情。最后是第一段的再现,工人们重新投入紧张而热情的劳动。通过笔者的一边讲述一边示范,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了码头工人英勇奋战台风的英雄形象,学生在演练这首曲子的时候也变得激情澎湃,仿佛自己就是正在与台风搏斗的勇士一般。

古筝音乐的表现力是由诸多要素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任何一种单一的要素都不可能形成音乐。同时,相同的音乐要素,不同的学生演奏出来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最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凭自己的感受去明确地体会、理解音乐。因此,培养学生对古筝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古筝教师坚持把对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儿童古筝教学之中。

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想象是审美反映的枢纽,不管是创作音乐还是感知音乐,音乐想象力的培养都是极为重要的。

在古筝教学中应不断引导学生提高对音乐的领悟能力,以此不断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领悟能力,而音乐想象力又是音乐审美领悟能力提升的关键。如《渔舟唱晚》是一首优美、典雅而富有情趣的曲子,它描写的是美景如画的湖面、夕阳西下辛苦了一天的渔民满载而归的情景。在教授该曲时,应当把这种境界讲出来,让学生们去体会,去想象。但是由于学生感性经验的贫乏,思维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音乐学习中,想象的材料也就比较缺乏,想象的空间也会受到影响。而网络资源的介入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想象材料,为展开丰富联想打下了基础。

古筝音乐教学范文篇8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由此可见,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笔者作为一名古筝教师,在本文中将浅谈如何在儿童古筝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以此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使他们始终保持对古筝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一、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

学习古筝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特别是对那些初学者,更要采用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求孩子在愉悦的情绪下,逐渐提高古筝的演奏水平,并将审美教育贯穿始终。我们都知道,音乐审美教育的起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较弱,还无法感知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等音乐语言要素中的美感,针对这一特殊情形,笔者采取先向学生讲授古筝相关音乐知识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古筝相关音乐知识的时候,笔者是从两方面入手的:一是从古筝的外形和传说入手,二是从古筝作品入手。

任何一个孩子都喜欢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有“东方钢琴”之称的古筝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关于古筝的起源,并有一个古老动人的传说。笔者抓住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先从古筝的传说入手,再详解其外形的来历,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该种乐器的感知,使他们对所学乐器产生兴趣。

另一方面就是关于音乐背景知识的介绍,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个性以及具体作品的创作意图等。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音乐知识,进一步了解和体验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从而更好地弹奏和领会音乐作品。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在给学生传授音乐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式。

二、培养审美感知力

在学生对相关的音乐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之后,再进行学生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主要表现为感知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等音乐语言要素中的美感,辨别生活中各种音乐现象的美与丑,体验音乐享受的感情等方面的能力。古筝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是指学生对古筝音乐的理解能力,这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才能在演奏古筝的同时,在心理上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在头脑中产生美的音乐形象。这样,学生演奏古筝的过程就成为一种直接表现美、创造美的形式,而不仅仅只是演奏技能的简单重复。

因此,在儿童古筝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对古筝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结合典型的乐曲,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去感觉不同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上的不同作用。如在表现激动、热烈的情绪时,往往力度加强;在表现优美、抒情的情绪时,则力度减弱。快节奏表现出热烈、欢快的气氛;慢节奏表现出抒情、忧伤的气氛。

笔者在教授学生《战台风》这一古筝曲时,向学生讲述古筝曲第一部分节奏快速强烈,曲调热情洋溢,表现了码头工人生气勃勃,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第二部分采用左右手在筝柱两侧反向刮奏,发出混乱而强烈的音响,渲染了强台风袭击码头的惊险气氛;第三部分用筝模拟呼啸的台风滚滚而来,描绘工人与台风的博斗,激昂向上,隐含着必胜的信念;第四部分以悠扬的旋律,抒发工人胜利的豪情。最后是第一段的再现,工人们重新投入紧张而热情的劳动。通过笔者的一边讲述一边示范,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了码头工人英勇奋战台风的英雄形象,学生在演练这首曲子的时候也变得激情澎湃,仿佛自己就是正在与台风搏斗的勇士一般。

古筝音乐的表现力是由诸多要素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任何一种单一的要素都不可能形成音乐。同时,相同的音乐要素,不同的学生演奏出来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最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凭自己的感受去明确地体会、理解音乐。因此,培养学生对古筝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古筝教师坚持把对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儿童古筝教学之中。

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想象是审美反映的枢纽,不管是创作音乐还是感知音乐,音乐想象力的培养都是极为重要的。

在古筝教学中应不断引导学生提高对音乐的领悟能力,以此不断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领悟能力,而音乐想象力又是音乐审美领悟能力提升的关键。如《渔舟唱晚》是一首优美、典雅而富有情趣的曲子,它描写的是美景如画的湖面、夕阳西下辛苦了一天的渔民满载而归的情景。在教授该曲时,应当把这种境界讲出来,让学生们去体会,去想象。但是由于学生感性经验的贫乏,思维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音乐学习中,想象的材料也就比较缺乏,想象的空间也会受到影响。而网络资源的介入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想象材料,为展开丰富联想打下了基础。

古筝音乐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古筝;集体教学模式;探究;策略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大力提升人们的素质文化,而音乐是提高人们素质文化的有效手段。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魅力无穷,演奏的不仅仅是音乐、情操、精神,还有民族的灵魂所在。古筝作为音乐文化的代表,对培养学生素养及情操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对古筝的学习是需要毅力以及耐力的,它是一项长期实践的音乐项目,在古筝集体教学中,教学模式较为多样广泛,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根据个体学生对古筝学习的特点习惯进行融合,从而不断的进行创新教学,增强学生的集体合作感,发挥古筝的优势,并增强学生集体教学的优势,从而提升学生的古筝水平。

一、目前古筝集体课程教学的现状

通过目前古筝教学情况来看,在古筝集体课程教学中寄存在优势也相应的存在一些弊端,想要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古筝水平,就在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对古筝集体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进。(一)古筝集体教学模式的优势。从目前古筝集体教学中来看,虽然是集体教学,但在教学中,教师还是会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高,因材施教,将整体进行分组,将相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分类,从而对其弱项进行提高,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不仅降低了学生之间学习差距,而且针对个体学生,增强了足够的信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合作学习,同时,也增强了对古筝集体练习的效果。同时高校古筝教学课程分为两种形式,通过开始选修对学生进性古筝兴趣培养,让学生认识古筝,教会学生古筝中的基础技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平铺垫。同时在学生接受了古筝的教学并对古筝有所了解时,在学生升级教学中,让古筝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进而提高学生对古筝的学习程度,这样在对古筝进行教学时,将没有选修古筝课程的同学进行针对性的分组辅导,从而在古筝集体课程教学中,将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并且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个人水平,创新出适应现展状况的学习模式,从而满足学生的教学要求。(二)古筝集体教学模式的弊端。但在古筝集体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由于地古筝的学习要靠实践进行练习,所以在教学上就格外突出培养学生的弹奏能力以及技巧应用,对于古筝理论知识缺乏培养,理论基础对于学生学习古筝有很大作用,在理论知识上强调了学生对古筝的了解程度,以及在运用时应该思考注意的问题。同时在教学上很少设置学生的自我展示活动,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古筝学习的态度,制约了学生在古筝艺术上的发展。

二、提高古筝集体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在教学上重视理论与技能的共同培养。在对学生进行古筝集体教学时,应该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高校古筝集体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实践研究古筝之所以能够代表着文化精神长久的发展到如今,就是因为它是在理论之上进行发展和创新,理论作为学习古筝的根基,一定要在教学上重视培养。在古筝集体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古筝力理论知识,通过古筝理论的学习让学生对古筝技能进行总结,并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要在教学上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理论学习方法,及时的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同时通过实践进行巩固。(二)创造学生的展示机会。培养学生的古筝知识及技巧,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学生能够站在舞台之上进行表演展示,所以在谷中集体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展示机会,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一些古筝表演活动,以及比赛形式的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对古筝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表演时的心态,从而使学生在艺术上更好的发挥自己,并将古筝的精神传承下去。(三)增加学生的阅历,培养学生的古筝素养。在古筝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古筝技巧及能力,但是音乐艺术需要情感来丰富,通过不同的情感同首曲子所表达的含义也各不相同。由于学生长期处在校园之中,没有经历太多的人生经历,所以在实践中以及学习中,对古筝中存在的情感难以领会,因此,在古筝教学中,要通过实践以及创新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阅历。教师可以通过社会活动,让学生进行锻炼,例如,去敬老院义务表演,为商业开业进行表演,通过不同时间让学生有不同的感受,从而增加学生对古筝的理解,同时也锻炼学生在不同场合的应变能力。(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古筝集体教学中,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创新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教育上的普遍应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古筝的理论知识以PPT的形式满足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教学,从更好的提升学生对古筝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手段,播放一些古筝歌曲音乐,以及一些古筝和音乐器图片,让学生进行认识,从而扩展学生的音乐体系。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古筝集体教学模式也创新出多样化的形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对古筝了解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从个体到整体,提高学生古筝集体教学效率,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古筝技巧。

[参考文献]

[1]张玲玲.高校古筝集体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实践研究[J].音乐时空,2015,09:74-75.

[2]张玲玲.高校古筝集体课教学的实践研究[J].黄河之声,2015,05:26-27.

古筝音乐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古筝教学;审美教育;应用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人民群众的物质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大家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需求。古筝作为我国独特的乐器,其传统审美价值较高,不仅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还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就使得审美教育逐渐发展成高校古筝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古筝教学审美分析的价值,介绍了古筝艺术的美学特点,并研究了高校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

一、古筝教学审美分析的价值

审美指的是人类对美的感受和创造,是人民群众对美的追求和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部门越来越注重审美教育。音乐艺术在精神层面的感知艺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美化人的品质、陶冶人的情操,还能够实现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共同发展。音乐是教育的媒介,发挥着重要的现实价值,而古筝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乐器,其表现出的审美价值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古筝自身的艺术美。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我国音乐形式具有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教师应该注重古筝艺术中的审美教育,将古筝审美分析和艺术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出两者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审美教育理念,将审美教育和古筝艺术教育结合起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力和表现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二、古筝艺术的美学特点

(一)地域特色鲜明。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我国的古筝艺术被广泛流传到秦地,随后扩展到河南、山东、江浙、福建等地区,由于各个区域的政治、语言、文化和风俗存在很大的差异,各个地区的古筝艺术呈现出地域性特点,逐渐形成多流派的形式。例如,山东地区的古筝艺术具有风俗古朴、典雅别致等特点,往往会和山东琴书曲牌演唱进行融合;河南地区的古筝艺术具有高抗粗犷、明朗活泼等特点,常与河南地区的戏曲、民间说唱等进行融合;潮州地区的古筝艺术普遍采用筝多独奏的形式,具有音色柔美、晴朗跳跃等特点。(二)作品题材丰富。我国古筝艺术历史悠久,盛行于宫廷和民间,从陕西秦地风行到大江南北,期间具有多种题材的古筝作品。例如,取材于自然风光、以景喻情的《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演绎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的《昭君怨》《嫦娥奔月》等;展现人文风貌、文化习俗的《闹元宵》《庆丰年》等;展现想象瑰丽、意境幽渺的《山魅》《幻想曲》等。题材的多样化为古筝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依据,通过创新古筝艺术的音乐风格,表现出了各种古筝艺术的民族特色、自然风貌、故事场景。(三)情感表达含蓄。音乐能够反映出人类的精神世界,古筝艺术不仅是我国的古老乐器,还表现了人民的文化特征。我国人民的情感表达比较含蓄,往往会应用暗示、旁敲侧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古筝音乐充分地表现了我国人民的性格特点。例如,古筝作品《高山流水》对友情的高贵和忠诚进行了表达,这个作品的取材是“伯牙绝弦”的历史故事,其在表达的过程中,将人的心灵游荡在高山流水的过程中,将高山流水作为隐喻对俞伯牙和钟子期的交情进行了有效表达,充分表现了两者心心相惜的感情。随后进入音乐的高潮,应用含蓄的方式对需要抒发的感情进行了充分表达。(四)呈流行化倾向。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古筝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应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融入流行音乐的部分,在继承的过程中,创新方需要在保持古筝音乐的同时在历史的发展中源远流长。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人民群众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逐渐从传统的民族音乐中寻求一种宁静。传统古筝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呈现出流行化的特点,能够实现传统古筝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的共同发展。除此之外,古筝中融入现代流行元素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艺术需求,还能够传承并发扬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如,流行歌曲《菊花台》《青花瓷》中融入了古筝元素,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激发了人民群众学习古筝的兴趣。

三、高校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观,教师在开展古筝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将审美教育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并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日常生活、学习练习起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艺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无法形象地进行模仿和参观,因此,教师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演奏示范教学,充分展现出古筝艺术的特点,古筝节奏的张驰度、音色和力度等,帮助学生掌握按、勾、滑、托等演奏技巧。因此,古筝艺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并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建立符合自己特色的演奏风格,提高学生古筝艺术演奏的美感。(二)融合高校古筝教学中的音乐文化。在古筝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表现出学生演奏过程中的乐曲美感,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与演奏乐曲相关的音乐文化和音乐背景,如音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历史文化以及创作人员背景等,帮助学生了解音乐文化背景,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在弹奏过程中,更好地展现出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在音乐作品演奏过程中的审美能力。在学生充分了解音乐作品的相关知识后,才能够演绎出乐曲的风格,充分展现出音乐作品的美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三)加强艺术实践。在实际的古筝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实践演奏活动,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古筝演奏过程中,比较呆板,缺乏一定的情感和美感。而学生的演奏技艺和审美能力是古筝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予以重视。因此,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加强联系,注重艺术实践。例如,教师应该创设古筝艺术作品相关的情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演奏环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演奏机会,这样才能体会到作品的情景,欣赏音乐作品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古筝作品的审美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加强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古筝作品的内容,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音色、韵律及意境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从而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艺术作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并对审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古筝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演奏技艺和审美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古筝演奏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欣赏古筝乐曲旋律的过程中,体会到古筝乐曲带来的美感。在练习演奏技巧的过程中,增强对筝乐美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听众带来听觉上的享受。古筝教学不只是技巧传授的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美、感悟美的过程,将审美教育与古筝教学相结合,既能寓教于乐,又能寓教于思、寓教于情,使学生对音乐之美有更加深入的感悟。反过来说,也只有将审美教育切实地融入到古筝教学中,才能更有助于学生对古筝作品的理解,加强学生对古筝演奏技巧的掌握,二者相互促进,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当大部分普通民众还在为物质忙碌奔波时,是上流士大夫、知识分子、当权者掌握着审美话语权,如今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其实是为学生培养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打开了一条自由的通道。学生需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审美教育,尽可能多地从这样一种精神教育中汲取营养,树立自己对美、对生命本身的判断力。

参考文献:

[1]容邵.高校古筝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艺术评鉴,2017,(23):110-111+99.

[2]崔璨.新时期古筝艺术的文化审美属性探究[J].艺术科技,2017,30(01):209.

[3]卢向忱.高校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J].艺术研究,2017,(01):122-124.

[4]魏军.“MOOC”在高校古筝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研究[J].黄河之声,2015,(02).

[5]宋佳音.略论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大众文艺,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