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方式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05:34:25

管理方式

管理方式范文篇1

【关键词】拉动模式;生产;创新

1创新亮点

①围绕价值链流动增值,从供应链开始寻找改进空间,实现浪费最小,价值最大化,协同供应商进行改善,实现供应链协同。②以需求拉动为核心,实施计划管理与物料控制。③用精益库存管理方式控制原材料库存。

2主要做法

目前大多数企业对信息的利用多表现为订货驱动的供应形式,对于供应商来说,得到的仅仅是顾客如生产商的订货信息反之亦然,而不知道其他有关信息。这种缺乏信息共享,也更无从实现合作的供需方式,难以主动、准确地了解市场,也难以有效地计划和组织经营生产。A公司从内部突破,外部寻找机遇。A公司有221家供应商,具备战略合作意向的供应商33家。通过快速反应,供应链可以保持甚至扩大市场份额,在快速有效地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获利。目前A公司附近已有配套供应商22家,外协加工商7家,通过资源引进,外地供应商在A公司附近设厂2家。信息共享是达到协同的工具和手段,通过建立信息协同的信息广度和信息深度,形成信息共享的协同模型。主要做法如下:

2.1围绕价值链流动增值,推进精益管理

A公司精益管理从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流转为切入点,以“订单管理进行整体规划、全面推广、价值链延伸、体系构建、持续变革”为推进路线,将公司“坚持改善与创新,稳定前进求发展”的工作思路落到实处。围绕由供应商、外协加工商、制造商、客户构成的价值链主体,以质量、安全、效率、能力、改善五大类精益绩效为导向,充分利用价值流分析、看板、标准作业、IE改善等先进管理工具,系统化、模块化推进,实现客户需求拉动的同步化生产,促使价值链“增值”并快速流动,开创性构建具有A公司特色的生产模式,以价值链协同为导向的精益生产管理体系。

2.2改变采购战略,构建新的采购系统

为响应A公司提出的“稳定的质量,快速的交付”,A公司及时调整采购战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注重早期参与、注重供应商的关系发展、致力于专业人员的队伍建设、致力于采购信息平台(SAP系统、电工装备制造交易平台、MES系统)的构建、采购的角色由被动执行到主动参与。

2.2.1早期参与机制一方面采购早期参与主要包括五个内容:新技术、新材料、新货源、价格的趋势以及供应市场的竞争形态。凭借这些内容,提供给研发人员更多更好的选择。另一方面业务需求确认:采购在日常业务需求确认中的早期参与,就是指合同管理部门接到需求或者提出需求之后,要同时传递给采购与生产部门。

2.2.2早期参与的具体形式

一方面供应商早期参与到新产品设计中来(如计量方案,壳体设计等),供应商对于供应市场的发展变化更加敏感,为后续长期合作和实现持续配套提供便利;另一方面需求确认的时候,采购部门与供应商同步参与到日常需求的确认之中,以实现更加无缝的合作,有利于缩短采购周期,还可以降低供应商的库存。外协加工商早期参与的形式是直接参与到A公司计划双周排产会议中,直接获取他们需要的相关信息,转化为外协加工商的内部生产信息。

2.2.3供应商的关系发展

供应商的选择、认可、评估与激励都规范化,制度化。依照“评估是手段,目的是改善”的原则,进行供应商绩效改善的方法有四种:①建立供应商的绩效指标;②鼓励供应商早期参与;③加强对供应商的沟通与反馈,尤其是供应商参加例会;④实施供应商改善项目。

2.2.4专业人员的队伍建设

先进的采购系统致力于将采购组织培养成专业与专家队伍,这既涉及采购组织的整体设计,也包括了采购组织的内部分工,以及采购人员的能力建设。

2.2.5致力于采购信息平台的构建

先进的采购系统还将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建设相匹配的信息系统,以利于电子采购的实现。A公司目前使用的SAP系统、MES系统实现了订单实时传递,加快了信息流动。

2.2.6采购的角色由被动执行到主动参与结合A公司

“四统一”活动的开展,引导大家都从事后参与转变到事前参与,采购中的质量控制,降本等要求,都需要采购主动参与到产品前期阶段,为了鼓励决策前移和业务需求确认争取到更多的前置期,A公司形成了一系列的绩效考核评价方法,从外部环境促使大家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参与。

2.3以需求拉动为核心,实施计划管理与物料控制

2.3.1以市场为源头的拉式生产系统

A公司坚持以市场为源动力的工作原则,加快“市场”和“生产”两个现场建设,逐步建立以运营为主体,市场为源动力,技术为驱动力的一体化组织运行体系。A公司采取由合同管理部门传递市场四周发货需求,市场需求由内部生产计划转为四周排产。生产计划只下给最后一道工序总装,由总装向前工序领取装配需要的零部件并要求“需要什么取什么”,“何时需要何时取”,“需要多少取多少”,一直上溯到原材料的供应部门,从而真正实现了按需生产。A公司定期实施价值流改善,对产品从计划、制造到满足客户的整个过程的物流及信息流进行分析,识别存在于整个价值流中的浪费,寻找改善机会,结合公司战略目标,确定公司生产运营价值流图改善方案及行动计划,以装配为定拍工序,以“看板”(后工序向前工序传递生产信息)为拉动工具,对供应商、外协加工商、总装车间等全流程的拉动生产。

2.3.2以需求拉动为导向,实施面向内部客户的精益物流配送

推进实施面向内部客户的准时化物流配送,一是从装配工作中心的角度优化数据管理,细化包括物料相关信息和配送路径信息并导入MES系统。二是实施以装配工作中心为核心的精益物流配送组织,通过呼叫补料系统以AGV智能配送小车,利用看板、物流箱等拉动工具,实现需求拉动的成套循环配送,全程实行二维码管理,实现单据,物料的电子化管理。三是创新以内部物流中心作为“第三方物流”,按照JIT模式将物料配送至生产线,实现总装车间、外协车间与供应商协同的供应链库存管理,降低供应链运营成本。

2.3.3引用精益生产的方法来控制在制库存

“拉式生产”方式大幅减少车间各工序原材料库存,每个工序节点都是按照后道工序需要生产。由于JIT从某一点倒排计划,且各工序间密切相关,保证了在制品库存水平低,需求与生产一致,使工序间问题反应敏感,有利于现场的改善。

2.3.4用精益库存管理方式控制原材料库存

A公司将“拉式生产方式”延伸到部分供应商,对于总装物料采取“准时化(JIT)”。对于路途较远,制造周期较长的器件,采用“寄售”,部分通用件采取“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由供应商来为客户管理库存,为客户制定库存策略和补货计划。A公司的库存控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确保库存精细化管理。

3结果评析

以客户需求为拉动,实施计划和物料按节拍控制和管理的模式,使配套率由原来73%提升到90%以上。通过精益的库存管理方式和拉动的模式,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和成品库存降低40%左右,原材料库存周转速度加快一倍,提升了A公司的运营能力。供应链的协同管理,优化了整个价值链流程,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对供应商和客户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管理方式范文篇2

关键词:教育管理;工作方式;行政管理方式

一、行政管理方式概述

作为常见的教育管理方式,行政管理方式一方面来说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将国家的教育意识以及教育利益对教育教学进行宏观的控制与调节,可以说行政管理要求管理教育的机构必须依法行事。从另一方面来说,行政管理是学校为了维持自身正常秩序的运行模式,学校内部依据国家现有的行政管理进行适当的变形,使之更加符合学校自身的发展状态以及运行趋势,可以说,正是行政管理模式的出现,使得学校能够稳固地发展。

二、行政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1.国家以及社会发展

就人类发展来看,不难发现,管理是人类基于社会发展的本能产生的,行政管理大多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甚至于在程序上与过程中都没有一定要遵循的。很多时候,行政管理的制度取决于管理者自身对于实况的研究以及预测。而这种状态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媒介是基于信任,甚至发展到后来这种模式也一直被延续下来。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彼此的信任在相互处理管理问题过程中越来越不能适应,行政管理应运而生。到了后来,行政管理慢慢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2.教育管理与学校管理的促进

随着人们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学校数量也越来越多,学校内部的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专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诸多的组成使得管理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原有的管理模式下凭借经验的管理方式不能满足其发展,在这种状态下,合适的行政管理方式显得尤为必要,而设置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3.法制制度的建立与形成

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管理越来越集中体现了国家的主体意识,可以说,行政管理的形成是为了教育系统的平衡,正是基于此,行政管理方式成为众多学校机构所集中的管理模式,而正是因为现代教育法规的建立与我国依法治国国策的共同促进,行政管理在教育过程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确定与发展。

作者:陈旭 单位:重庆市垫江县斜滩小学校

管理方式范文篇3

【关键词】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管理模式

一、财政预算管理基本理论分析

1、财政预算管理概念的界定

财政预算管理是在整个财务预算编制以及财务预算具体执行中各种业务工作活动的总称。通常来说,财政预算是通过收支一览表的形式来体现政府财政计划管理的活动,财政预算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政府支配财力规模,与此对应的预算支出则反映着政府有关财力分配使用的原则以及构成。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财政预算合理安排收入和支出的计划,从而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这种根据计划事先安排并在执行过程进行控制的财政管理活动便可称之为财政预算管理。

财政预算管理是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根据事先计划统筹分配资金的管理活动,这种概念的界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财政预算管理政府可以进行有计划地分配和再分配财政资金,这样可以从基本财力上确保地方政府职能作用的实现;另一方面,财政预算管理也是政府的财政计划活动,它集中体现了政府在财政统一分配中的主体地位。

2、财政预算管理的特点

财政预算管理涉及面比较广、综合性以及政策性比较强,它既是政府财政管理的中心环节也是在整个国民经济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集统一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管理,具有消息比较灵通并且反映比较灵敏的特点。通过掌握和运用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在实际的财政预算收支活动中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全面掌握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而后及时采取解决办法,不至于影响全局。此外,在调节方面,财政预算管理也具有干预性的特点。也正是基于这种特点,政府的财政预算管理活动可以在区域生产、流通、分配以及消费中,起到十分重要的杠杆调节作用。

3、财政预算管理的目标

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监督这三个主要环节贯穿于整个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求政府的财政管理职能部门,在具体筹集预算资金、分配和使用资金的过程中,要严格贯彻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的方针政策,在开源节流以及增收节支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财政资金预算管理效能,努力做好财政资金的综合平衡工作,从而确保预算编制的顺利执行,以此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新型财政预算管理模式的构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财政预算管理要体现公平和效率的原则。作为社会公共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总体目标要与公共财政改革的总目标相统一。地方财政预算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寻求合理的改革切入点,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手段,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监督等三方面着手进行系统的改革,从而建立起具有约束有力的现代政府财政预算管理模式,最终保证政府财政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1、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目标模式研究

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目标模式必须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预算管理体系,要建立起与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预算管理模式,根据财政的实际情况,可以有以下的改革思路:一是进行全面彻底的整体改革;二是着眼于解决目前的现实问题,进行问题导向式的改革;三是采用过渡模式,对改革进行总体谋划,分步实施。在目前的政治体制下,第一种改革模式的牵扯面很大,一些思路与实际情况不能相适应,很可能会产生改革事倍功半的效果;第二个思路只是注重于当前表面问题的解决,没有制定长远的改革构思,因而难以触及现行体制中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最终建立的财政预算管理模式也难以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目的;第三个思路与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有很强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应当作为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首选模式。

2、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具体方案

依照以上指导思想,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组成形式、计划的决策方法以及预算监督控制体系等几个方面。

(1)建立合理的编制组织结构,提高管理的效率

对组织结构模式进行改革是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基础性内容,要建立合理的预算管理运行机制,一定要将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这三个环节划分清楚,使之相互分离。在财政预算管理中,这三个环节彼此的关系既是一脉相承又是彼此相对独立的。于是在财政部门的内部,必须对原来行使管理职能的机构进行全面的调整,将其合理划分为预算编制、执行以及监督这三个大的组织层次,并且保证各个部门不直接介入其他环节的管理工作,同时,保证这些部门在行政管理上相互制约,以此来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率。

(2)采用科学化、标准化的预算编制方法

其一,收入预算可以采用“标准收入预算法”。相关的宏观经济学理论表明,一定量的税基或者一定量的GDP才能提供一定量的财政收入,它们在彼此间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比例,基于这个比例作为测算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的方法便可称为为“标准收入预算法”。

因此,对于地区财政收入预算的编制,可以在调查研究地区税源发展变化的情况基础上,参照本地区的GDP发展水平,依据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在GDP所占比重的要求,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以及管理因素的影响,进行科学、客观的测算和预计。

在实践操作中彻底改变以领导意志为决策主体的情况,要采用符合科学管理要求的方法与标准进行决策。

其二,在支出预算中实行彻底的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本身是预算编制方法的一种创新,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改变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以往年度“既成事实”不能影响预算项目及其金额的确定,每个项目以及项目所涉及的金额都被看作一项备选方案,并且按重要程度来确定各个备选方案的先后次序,以此来确立资金的停止供应点,对于已经选定的低于停止供应点的项目不再提供资金。

实行零基预算必须基于科学化、标准化管理,相关的基础工作必须完善,在政府财政预算管理模式中实行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需要引进计算机规范化管理,并且建立财政支出基本信息库,借助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平台,对财政编制预算的基础数据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建立的项目支出项目库是把所有与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有关的各个部门单位上报的项目支出的内容置入相关的计算机数据库。对于日常政府部门单位的具体项目支出,可以依照项目名称、项目内容以及项目资金预算内容进行分类录入与分类管理。此外,在年度政府财政项目预算编制计划中,可以依照项目的类型、重要程度系数、项目审批部门、政策准确性程度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多项基本要素对数据库中的项目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并且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实际的项目进行综合评分,而后结合当年的政府财政实际承受能力进行必要的选择平衡。同时,可以实行滚动编制,对于当年没有考虑的项目,在下年的财政预算中将优先考虑安排资金。这种项目预算编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各个部门单位在项目预算编制中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发挥,各个部门可以根据轻重缓急对与所涉及的项目支出进行合理自主的排序,相关的财政部门也可以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择优选择项目进行扶持。

其三,在财力分配方面实行综合预算。在实践中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以及“票款分离”的管理方法,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政府的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可以在部门预算的编制上采用综合预算的形式,对部门和单位的各项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彻底解决预算内外“两条腿”走路的现象。而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不到位,也会对管理的整体性、科学性以及公正性产生影响。

在制定财政预算计划的时候,要将各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内外拨款、财政专户核拨资金以及其他财政收入统一作为部门预算收入进行管理,对于财政部门核定的部门支出需求,可以首先通过财政专户核拨资金进行安排,另外不足的部分再考虑由财政预算内拨款。采用这样的综合财政预算收支的方式,就使得预算收入的内容更加规范,它包括了财政预算内收入、应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这不仅全面扩大了资金范围,也同时增强了财政预算的规范性。

在预算支出的问题上,相关部门可以按照先部门预算外资金后进行预算内资金的顺序,对个人部分、公用部分以及事业发展支出进行核定,这种做法全面加强了对预算外支出的管理,使得预算外资金的多少不能作为片面提高单位的支出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支出预算编制的公平性。

(3)建立完善预算管理监督模式

在理想的预算管理模式中,组织管理结构,行政权力的划分逐渐趋于合理,这就使得优化预算监督管理成为可能。

预算监督指的是对预算编制、执行以及决算等过程进行的监督。

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层次:一是人大的监督;二是政府审计部门的监督;三是财政监督;四是部门内部监督;五是社会大众的监督。人大主要监督预算执行的法制性意见规范性情况;审计部门主要监督预算的合法性、真实性以及准确性;财政监督主要是监督预算的科学性、适用性以及效益性;部门监督主要是监督下属单位对预算的执行情况;社会大众的监督首先要求政府的财政预算必须公开、透明,以此提高政府行为的有效性。通过这五个层次的协同共同合作,才可以真正建立起内外结合、与部门专职监督、相互分离和制约的多方位立体式的财政监督新模式。

在本文构建的预算管理模式中,采用了部门预算、零基预算的方式,并且做到早编预算与细编预算,这就使得财政资金无论安排到哪个部门、哪些项目以及对相关资金使用有何要求,都能比较清楚地得到直观的呈现。同时,财政部门可以在初始环节对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管理,即时监督资金的具体使用。

(4)优化内部管理环境,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伴随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在财政预算管理模式研制开发涵盖管理各个预算管理的环节的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可能。在新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中,要优化内部的财政预算管理环境,依靠网络数据模块的支撑,创建出基于部门预算细化的,财政收支统一即时管理的模式。财政预算指标、用款的计划进程监督、采购定单、相关的财政政策的效果评价以及对经济运行态势的跟踪分析为都可以在预算信息管理系统中体现,这种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政府的财政预算管理效率,同时也增强预算管理的透明度。

三、结论

本文结合了一些新型的预算管理方法,比如部门预算、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及政府采购等,从组织结构、计划编制、计划执行以及执行监督等方面,对财政预算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但是,要构建出一套完整系统的新型财政预算管理模式,仍然需要在具体的预算管理实践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詹姆斯R.麦圭根等:管理经济学:应用、战略与策略[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方荷生:财政管理学[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

管理方式范文篇4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运行之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群体参与社会保险的意识十分薄弱,缺乏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对互助互济和健康意识缺乏概念,因此,在部分的农村地区存在着少子老龄化的现象,健康的人数较少,但是生病的人数较多。各级政府和中央政府每年对参保的农民提供一定数量的补助,但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政府财政存在着很多困难,无法将筹集资金的可持续性落实到实处,因此,一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救助基金出现不足,很容易产生难以为继的现象。一些地区的补偿体制还不完善,报销的比例和报销的起点不相同,甚至基本药物的使用范围也有一定的差距,有的地区将住院作为标准,有的地区将看病的总费用作为标准,划分出不同的报销比例。减少补偿水平较低的现象,补偿的水平应该在农民住院总花费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如果补偿额和收益面积都较小,不能对绝大部分农民的看病困难的问题进行解决,长此以往,会影响农民参与到新型合作医疗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管理的过程之中很容易产生漏洞。

将大病治疗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核心,使农民整体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根据相关政策的规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着重于对大额的住院费用和大额的医疗费用进行补偿,对于在一年之中没有生病的参保者,应该安排常规性质的体检,因此,参保农民的收益面只局限于发生大病的情况,使农民参与社会保险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在运行之中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现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之中,对农民补偿报销的过程十分繁琐,很难对实际的问题进行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程度和运行程序有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以便于群众进行结报手续,减少核查、审批和申报等环节的复杂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基金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现象。基金的管理主体过于复杂,有的将县级医院作为主体,有的将卫生局作为管理的主体,有的将卫生院作为管理的主体。这些管理部门本身就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管理者,因此一旦管理行为出现了偏差,很难进行纠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应该将基金的收入设置专门的支出账户,设置具体的操作规范,减少在处理基金财务过程中不规范的现象。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运行之中建议和对策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的过程之中,应该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运营模式,在农村之中推行全面的合作医疗模式,不断提高医疗保障的水平,减少农民因病返贫和因病致贫的现象。提高医疗救助的水平,通过社会捐助、集体支持和政府投入等方式筹集基金,建立起完善的合作医疗救助资金。提高各级政府的补偿标准,不断扩大和充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水平,使用财政政策对农民参保的积极性进行调动,使集体经济的扶持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个人和团体的资助进行鼓励。地方政府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之中,要保持可持续性,对政府筹集资金的长久性有深入的认识,克服在筹资过程之中的艰巨性,通过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政策考核之中的重要部分,不断完善合作医疗的运行机制,对于保证救助基金的安全性。制定合理的管理主体,对管理的责任进行明确的认定,避免管理混乱现象的发生。不断完善合作医疗的报销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减少在管理运行之中使用的成本,使报销的运行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明确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和收取标准,对合作医疗的相关情况及时如实的统计和等级,及时对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进行上报。要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监督力度,实行监督、管理和征缴相分离的制度,将基金的使用落实到实处。审计和财政机构要及时的进行检查和监督,在基金使用和征缴落实到整个过程之中。通过科学、严格和规范的管理,使农村的合作医疗工作不断向系统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医疗机构要对患者住院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避免大处方和人情处方的现象,不断创造积极的条件,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联网,对补偿和结报进行改革。使用自动化的方式处理结报的过程,便于农民报销药费,建立快捷、方便、公平和公开的管理机制,使农民的参保热情得到极大的提高。对从业医生的职业水平和职业道德进行管理,不断加强合作医疗机构的建设。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加强对从业医生的管理,政府采取资金上的支持,完善医疗站点的医疗设备,对医疗场所的状况进行改进,禁止使用个人承包的形式,不断完善药品的质量监管,将药品的安全性落实到实处,对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规范,合理的使用药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工作,使成本不断降低。

三、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对象和转诊手续的管理

一些地区城市化水平加快,使很多非农业人人口在农村之中居住,甚至存在着在一家之中不同的户口属性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一些地区允许非农业人口才参加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中,针对居民的实际情况,使用多种方式解决筹资难的问题。在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管理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保护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利益。如果外来务工人员在外地住院之后,应该及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进行通知,在出院之后对住院的花费情况进行申报,及时和医院机构进行沟通,在一些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地区,还可以制定一些医疗大为,及时对务工人员进行医疗补助,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范围。

各级医院应该将合理住院落实到实处,对收费、用药、治疗和检查等过程及时监管,创造信息化的手段,做到城乡之间医疗保险的联网,对在结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总结,使用自动化的方式对补偿过程进行处理,实现及时的报销。为了减少在生病之后才参加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中的现象,一般各地都规定了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截止日期,但是应该允许婚嫁、退伍和新生儿加入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中。为了保证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可以规定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若干段时间之后,才开始领取住院的补助金,但是由于是在中途参加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中的,缴纳的费用应该由个人全部负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人员,会受到就医地点的限制,必须在规定的医院或者行政区域之内的医院就医,才能够享受相应的待遇。

管理方式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要求,改革现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促进乡(镇)依法组织收入,确保乡(镇)人员和公用经费支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强化乡(镇)财政监督管理职能,维护农村基层政权运转和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乡(镇)政府管理财政的法律主体地位不变的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规定,在推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中,要坚持“三个不变”原则,即乡(镇)政府管理财政的法律主体地位不变,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乡(镇)政府享有的债权和承担债务责任不变。乡(镇)政府要在县财政部门指导下,做好财政管理工作。

(二)坚持从改革全局出发,同步推进的原则。实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是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各乡(镇)要按照全市及县里的统一部署,积极创造条件,保证各乡(镇)同步推进。

(三)坚持强化管理,提高效率的原则。强化乡(镇)财政收支的监督管理,规范乡(镇)政府收支,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积极化解乡(镇)债务,减轻财政负担。规范县对乡(镇)财政工作的管理程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水平。

三、实施范围

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实施范围,包括各乡(镇),经济开发区、生态旅游经济区及各经济园区。

四、改革内容

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县乡“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县乡联网”,由县财政部门监督和管理乡(镇)财政收支。

(一)预算共编。县财政局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结合乡(镇)财力实际,兼顾需要与可能,明确各乡(镇)预算安排顺序和重点,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报县政府批准。乡(镇)政府根据县财政部门经县政府批准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报县财政部门审核后,按法定程序报批。在年度预算执行中,县财政部门对乡(镇)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乡(镇)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应报县财政部门审核后按法定程序审批执行。各乡(镇)财政还要对本级政府实行综合部门预算管理,按照乡(镇)政府年度收支预算盘子,编制乡(镇)政府的综合预算。

(二)账户统设。实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后,保留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职能应由乡(镇)财政所履行,并由乡(镇)财政所统一管理和核算乡(镇)各部门及单位的财务收支。一是设置乡(镇)财政国库,户名为法库县***乡(镇)地方财政库款,办理预算内资金收支业务。二是设置乡(镇)预算外资金账户,户名为法库县***乡(镇)预算外资金专户,办理预算外收支业务。三是设置工资账户,户名为法库县***乡(镇)工资专户,办理发放工资业务。四是设置乡(镇)专项资金帐户,户名为法库县***乡(镇)专项资金户,办理专项资金收支业务。五是设置乡(镇)政府经费账户,户名为法库县***乡(镇)政府经费户,办理乡(镇)政府收支业务。六是设置村级资金账户,户名为法库县***乡(镇)村级资金户,办理村级资金收支业务。同时,各乡(镇)在金融机构开设的其他财政账户一律撤销。

(三)集中收付。乡(镇)财政收入由乡(镇)政府按年初预算组织征收和缴库,乡(镇)财政预算内资金入库后,要全部上划县国库。预算外收入入库后要定期全额缴入县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乡(镇)根据年度收支预算,参照收入入库数额,按月或支出进度向县财政提出支出计划和申请。县财政要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严格审核。对符合要求的支出,将预算内资金拨付到乡(镇)财政国库或财政专户,将预算外资金拨付到乡(镇)预算外资金账户,并按规定程序支出。县乡(镇)总预算会计核算按照《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辽宁省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总预算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的通知》执行。

(四)采购统办。凡纳入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的乡(镇)各项采购支出,由乡(镇)提出申请和计划,经县财政部门审核后,交县政府采购办集中统一办理,采购资金由县财政部门直接拨付提供货物、工程和服务的供应商。

(五)票据统管。乡(镇)使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由县财政部门统一建账管理,乡镇现用现领,票款同行。

(六)县乡(镇)联网。实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后,乡(镇)财政要与县财政联网,对各项财政支出均实行网上申请、审核和查询。

五、实施步骤

(一)筹划部署阶段(20*年4月—5月)。一是具体改革工作由县政府统一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财政、人事、审计、国税、地税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省、市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我县具体实施细则。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改革工作的具体实施和协调指导,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二是召开各乡(镇)长及乡(镇)财政干部参加的动员大会,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和我县制定的实施细则进行部署安排。

(二)清理、清查阶段(20*年5月)。一是由我县财政局和人事局负责理清乡(镇)财政供养人口情况。对在编人员经人事局认定后,由财政局建立财政供养人员数据库;二是由县、乡(镇)财政部门负责清理乡(镇)行政事业收费票据,对到期未使用的空白票据,经县财政局和相关部门核实无误后统一销毁;三是由县、乡(镇)财政部门负责清理乡(镇)银行账户,除按规定可设置的账户外,其他账户一律撤消,并按资金性质做好资金划转和账务处理;四是由县、乡(镇)财政部门负责对乡(镇)的债权债务进行核实登记,并报县政府备案;五是由县、乡(镇)财政部门负责清理乡(镇)政府和事业单位资产,并与固定资产账核对,对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按照《*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暂行管理办法》进行审批和账务调整。

(三)准备运行阶段(20*年6月—9月)。一是要做好网络设备安装调试工作;二是要做好核算软件的安装培训工作;三是要做好账务移交、账套设置、账目初始化、撤销银行账户、新建银行账户等工作;四是制定《乡镇财政会计业务操作流程》、《乡镇财政支出审批程序》等管理制度。五是进行网上审批业务模拟运行。

(四)启动和检查验收阶段(20*年10月—11月)。一是20*年10月1日,全县各乡(镇)正式启用县乡网络,按新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核算;二是由县审计部门对县与乡(镇)财政相关交接事项进行监交;三是由县工作小组对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进行验收;四是由县财政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各乡(镇)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五是接受省、市财政部门检查组检查验收。

六、相关要求

(一)加强改革工作宣传和指导。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是适应农村综合改革的新形势、新变化,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农村的税费改革成果,统筹城乡发展而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各乡(镇)要深刻理解改革的重大意义,加强宣传,消除误区,统一认识,为改革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认真履行乡(镇)财政管理职责。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由我县财政部门负责,实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后,要履行好如下职责:指导乡(镇)财政年度收支预算编制;实时监督乡(镇)预算执行情况;审核乡(镇)政府预算拟调整方案等。

实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后,乡(镇)财政管理职能不变,乡(镇)财政要在县财政局的指导下,继续做好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管理、乡(镇)金库管理等工作;做好管理和核算乡(镇)各部门及各单位的财务收支、会计核算、会计人员培训工作;做好本级政府所属单位国有资产的购置、登记、使用和处置工作;做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各类专项资金和村级财政补助资金的核拨和监督管理;做好乡(镇)税源、乡(镇)政府财力资源、乡(镇)政府债权债务监管以及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等工作。

(三)保证乡(镇)财政管理干部配备。各乡(镇)要建立财政干部任职资格制度,要求所有从业人员持证上岗,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的专业化水平。会计人员不得轻易更换,如必须更换,需事先告知县财政部门,乡(镇)财政干部实行双重管理。各乡(镇)要根据财政管理方式改革需要,设置预算会计、稽核和出纳岗位,按《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90号)要求配备乡(镇)财政干部,为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提供组织保障。

(四)强化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制度建设。要以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为契机,建立全县统一的财政监督管理机构工作规程、财务管理规定、财政资金流程、支出业务审批流程、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出纳岗位职责及业务操作规程、县乡(镇)网络和计算机管理操作规程等,提高办事效率,为乡(镇)提供优质、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

管理方式范文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创新;管理方式

现阶段,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着忽视现象,往往是将企业的发展重心都全部集中在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谋求中,这导致了企业管理方式严重落后,从而让整个管理水准大幅下降。这其中,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有效地创建新时代背景下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财务管理体制,可以更好地助力提升企业的综合财务管理效率,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准。由此可见,现代化企业必须积极地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

1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没有树立正确的企业管理理念。从时展的角度来辨析,科学化的管理理念可以更好地提升企业综合工作效率,从而进一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反之,落后的管理理念会限制企业的整体发展。就现阶段我国企业的整体内部管理现状来看,往往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财务管理理念,企业的核心完全放在了经济效益的谋取以及进一步减少经营管理成本中。相关企业在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任用以及选拔方面,往往都有“关系户”的选拔潜规则存在,将企业的管理与人情世故混为一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财务管理的相关体系无法得到全面开展。与此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将财务工作的重心放在了账目审核方面,严重忽视整体财务的管理工作。此外,因为企业日常财务业务主要包含账目录入与管理等,并没有深入展开财务管理的有关工作,例如财务整体的管控与监督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无法有效展示出企业财务管理有关作用。总体而言,财务管理的相关环节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严重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开展和提升,所以,相关企业需要进一步树立科学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1.2企业内部财务管控体系相对不完善。企业内部管控作为企业管理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准方面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不过,就现阶段的实际发展状况而言,绝大部分的企业内部管控体系相对落后,不论是在人员设置环节,还是管控机制的构造环节都存在诸多问题。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往往将财务工作人员视为内部管控人员,所以,在开展相关业务的进程中往往存在“自管自查”的失衡现象,从而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效果。同时,针对企业部分重要的财务决策来说,因为忽视了有关探讨以及审核流程,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决策失误的风险性。大部分企业在实际应用和工作开展进程中,并没有将相关监察工作有效地落实到财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同时因为责任追究体系构建不完善等众多方面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有效提升。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会计数据作假,造成了利润虚报,刻意避税等状况频频发生。1.3企业财务内容作假问题发生频率陡升。在企业日常管控工作中,应对不同的信息进行科学化整合,其中,财务信息在企业决策环节起到了关键的辅助作用,财务信息可以有效地为公司制定相关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同时,财务信息的录入、保持和应用等都应有效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来开展。不过,在实际开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财务内容作假问题。例如,基于现实层面的显示,企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不过,财务内部数据的显示却与之相反,如果企业在如此的财务报告下开展相关决策,往往会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投资后果。企业财务内容的作假问题核心体现在企业财务、收入以及总资产的相关环节的账单作假,其中,财务表格严重造假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财务作假问题。同时,企业财务内容的作假还引发多方面的问题,严重阻碍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相关行业市场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1.4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建立可以有效促进财务管理充分发挥自身价值,而很多企业往往对财务管理制度的构架没有非常重视,同时再加上企业的管理层没有充分地意识到财务管理的真正作用,所以,在财务管理制度的构造方面往往都属于滞后阶段。财务管理体系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不仅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同时还需要拥有完善的操作体系以及工作开展的执行力,以此为基础,企业应有效构造具有针对性的奖惩制度,对积极开展工作且勇于发表个人工作建议的员工,应该给予极大肯定,并给予一定物质上的奖励,从而有效激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专注度。

2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模型的针对性方法

2.1针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理念进行综合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创新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可以说这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特征的工作。所以,相关企业需要充分依据于诸多环节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进行有效深化改革。通常来说,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创新主要包含了3个板块的内容,具体的体现如下。第一,形成动态的管理意识。现阶段,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提升,企业发展却受到了多方面的约束,同时因为现阶段市场环境变化速率非常高,所以,这也就要求相关企业财务管理形成动态化的开展模式,根据市场竞争的现实情况,针对现实情况进行全面调整、对比、解析以及选择;应用科学化的财务管理行径,从而更好地促进财务管理理念有效动态化实现。第二,形成风险理财的意识。因为现阶段的市场环境可以说是风险和机遇并存,所以企业相关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风险意识,从管控风险的角度来有效开展相关财务管理工作。在相关工作开展前,需要预先评估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处的不可控环境,并依托大局分析,创建科学化的防范对策,从而更好地防止突发事件产生。第三,形成信息化的管理意识。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普及,特别是在大数据全面施行的时代背景下,相关互联网技术在诸多领域都得到了深入应用,进而有效促进了相关行业快速发展,这其中当然也包含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如今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断趋向于信息化的方向快速发展,所以,这就需要相关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有效地形成信息化的管理意识,将高效率的信息处理以及反馈方式应用到日常财务工作中,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2.2创建有效的企业内部财务管控体系。企业内部财务管控体系的有效创建需要从多个环节来开展,首先,需要充分创建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机制,内部规范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全球经常使用的方式,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相关机构所颁发的法规中有明确规定,如果企业员工存在违法行为,相关企业也需要受到相应处罚,此项法律规定的开展在当时的美国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现阶段,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化体系开始逐渐创建。依托企业内部管控规范化体系的构架不仅可以让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具专业化,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防范风险意识以及财务管理效率。其次,针对企业内部开展强硬性的审计方式。企业内部管控所应用的强制性的审计方式往往以规范化操作为核心,当内部规范化管控体系全面创建之后,借助外部的审计支持可以让企业财务管理行径更具有标准性。企业需要先针对自身的管控状况创建专业化的评估分析报告,然后通过第三方机构对评估报告进行相关审计意见发表,最终有效创建出一套完善的财务内部管理体系。2.3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的培训活动。有效地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一大关键就在于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从表现来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含了制作各项财务表单等,不过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是解析企业资金情况、经营状况等重要依据。所以,企业需要有效地改善财务管理人员的选拔方式,通过工作中的实践以及相关培训活动的全面开展来选拔和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同时,相关企业财务工作人员还需要掌握相关会计工具以及有效应用财务等方法来对经济事项进行全面解析。企业定期开展专业的技能培训是极为关键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有效促进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3结语

伴随着现阶段信息化的不断提升,想要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就需要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制度。同时,企业财务管理在提升资金有效利用以及建设企业经济成本投入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部分企业没有制定明晰的财务管理标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通过动态管理模式来有效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何金开.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8).

[2]杨阳.“互联网+”驱动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5).

管理方式范文篇7

一、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促使干部管理方式从职务管理为主转向以职责管理为中心

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既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成效,也遇到了一些工作困惑。这些困惑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的提高。

一是如何处理好职务和职责的关系。选配干部首先要依据领导岗位的职责,干部管理也应紧紧围绕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来进行。长期以来,由于干部激励主要依靠职务晋升,容易导致在干部人事管理上出现重个人职务和级别、轻职能和责任,重干部个人利益调节、轻职位和人才资源配置效率的现象。在干部管理中论资排辈、重文凭、重年龄以及靠关系、靠感情等现象难以从根本上避免。以职责管理为中心,才能坚持用人上的政治标准和能力取向,真正让领导干部认识到做官首先要承担责任、面对风险、付出代价,而职务只不过是履行职责的必要条件。

二是如何建立不同岗位的职责标准,为推进民主奠定科学依据,协调推进干部工作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多年来,在推进干部人事工作民主化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干部能力评价和实绩考核缺乏具体科学的标准,导致参与干部推荐、评价、决策的人员看问题的目标不一致、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对称,使得民主缺乏科学基础。有的掌握干部管理权限的干部没有完全摆脱“我说了算,按程序办,程序保证我说了算”的思维方式,利用正当程序达到个人的目的。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将促进干部工作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紧密联系起来,用充分准确的信息、科学的评价标准、科学的程序和科学的方式方法来保证民主的实现和民主的效率,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的效率,真正使民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三是如何做到用人公正与保证干部政治忠诚、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机统一。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如果离开干部岗位职责,不建立科学的职务标准,简单地追求干部个人利益的公平调节,不仅难以保证真正的公平,而且往往容易影响领导职位与领导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不仅难以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干部选用上存在的问题,而且不利于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以职责管理为中心,才能做到把促进发展作为干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真正着眼于事业的发展和岗位职责的需要,因“事”择人,保证干部队伍对党、国家和人民事业的政治忠诚,保证领导职位和领导人才资源配置效率,保证干部选用上的社会公正。

四是如何实现管人、管事的协调一致。干部管理以职务管理为主,就会使管人与管事、任用管理与职责管理联系得不紧密,往往使组织人事部门不能很好地审“事”度“人”,管人不管事。只有以职责管理为中心,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岗位职责规范和管理制度,形成管人与管事的部门的协调制衡机制,使信息渠道畅通,“不争说了算、共求说的对”,才能提高干部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引导干部自觉在成就事业中发展自己。

五是如何在干部工作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科学发展观引导正确政绩观。同志指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靠思想政治教育,二靠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科学、明确的岗位职责规范是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的基础。制定并实施符合岗位职责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标准,选准用好干部,才能引导和激励干部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

上述问题的存在,核心问题是干部管理尚未完全摆脱传统人事管理的方式,职务管理与职责管理不够统一,干部的职务与职责、职责与能力、责任与权力、业绩与利益的协调机制不够健全。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按照中央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职责管理为中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二、建立以职责为中心的干部管理方式的初步设想

按照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精神的要求,结合北京实际,市委提出要建设干部管理的“两个系统、四龌啤?即干部管理信息系统和干部管理决策系统,干部发现选择机制、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领导职位和领导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和干部监督激励机制),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以职责管理为中心的干部管理方式。

一是建立完善干部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全面采集、分析、梳理、汇总和传递干部基本素质信息和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工作实绩等方面的信息,包括思想、工作、学习、生活、作风以及群众反映等方面的信息,切实解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信息不充分、不全面、不准确、不对称的问题。

二是建立完善干部管理决策系统,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集体决定”的要求,“不争说了算、共求说的对”,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程序,逐步形成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和党委其他工作部门统分结合、有机联系、密切协同的党委用人决策工作机制,提高选人用人的效率和决策水平。

三是建立完善干部发现选择机制,就是研究优中选优、广泛发现领导人才的渠道和手段,按照科学的人才观和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原则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要求,确定不同层次、岗位领导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标准;采取组织推荐、公众举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扩大选人视野;研究建立人才评价的专门组织,按照岗位职责标准的要求,运用现代科学的人才素质测评手段,对党政领导干部人选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领导能力、心理素质和职业倾向等进行测定和评价;经过组织考察,确定干部的任职资格。探索考任分离的办法和途径,进一步拓宽发现选择党政领导干部的渠道;组建人才开发与评价组织,集人才发现、评价、推荐、考试、遴选、储备等职能为一体,形成为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选人用人服务的支持“平台”。

四是建立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就是根据岗位职能和职责,研究建立干部岗位职责标准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岗位职责标准,积极探索主体明确、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建立部门主导与机构配合相联系、上下定性评价与统计定量评价相融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统一的多元化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引导干部有效地履行职责。

五是建立完善领导职位和领导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就是把领导职位和领导人才作为重要的政治资源,坚持注重效率、保持公正,需要优先、兼顾安排,逐步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留能转的机制,按照岗位职责标准,把最优秀的干部配置到最需要的岗位上,同时调动和保护好各方面干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领导职数资源的效益。

六是建立完善干部监督激励机制,就是以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加强事前防范为监督的基本途径,积极探索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着力加强对领导干部履行职务情况和行使权力过程的监督,并切实加强对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同时,研究探索完善干部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制度等具体的措施和办法,进一步完善干部激励保障机制。

三、在建立以职责为中心的干部管理方式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

近年来,按照干部人事制度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改革目标,北京市稳步推进干部管理方式的转变,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收到了一定成效。

1.制定领导干部岗位职责和胜任标准,试行“两书”制度。“两书”,指职位说明书和干部推荐书。

2.规范“两考”,考任分离,积极探索干部资格准入制度。“两考”是指领导干部职位任职资格考评与组织考察。改革干部选任制度,在组织推荐、自荐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考试和素质测评,取得任职资格,然后根据需要和职位标准要求,优先从取得任职资格的人选中提出拟任人选,由组织部门进行政治考察。

3.积极探索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职责绩效管理制度。一是初步建立了区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二是积极探索构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职责体系、考核指标体系、评价管理体系。

4.探索职数资源优化配置的具体制度和办法。充分发挥职位资源在改善领导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活力、调动干部积极性方面的有效作用,一方面通过区县换届把最优秀的领导人才配置到最需要的岗位上,让有限的职数资源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利用非领导职数资源,对年资较长、工作勤奋敬业、干部群众拥护的干部做出了适当安排,有效地保护了各方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5.健全干部监督激励机制。**年我市积极稳妥地推进了机关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收入,探索建立综合体现工作职责、能力、业绩、年功等因素的工资体系,取消各单位自定的津贴补贴奖金项目,建立工作津贴和绩效奖金,体现工作效率和职责要求。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管理监督制度,着力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

6.推进干部分类管理。近年来,我们根据党政领导干部岗位的不同特点,研究科学的职位分类,建立了不同的管理制度。

7.建立完善服务支撑体系,为干部管理方式的转变奠定基础。先后组建了北京市党的建设专家顾问组、北京市领导人才考试评价中心、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等。

尽管推进干部管理方式转变的试验刚刚起步,有些制度和措施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但在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的积极推进和共同努力下,这一探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以职责管理为中心的干部管理方式在实践探索中得到了党员干部的认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职责意识明显增强,领导职位和领导人才的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形成了选人用人的良好导向,一定意义上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矛盾,很大程度上避免和遏制了“跑官要官”等方面的不正之风,干部工作的正确导向进一步确立。

以职责管理为中心,转变干部管理方式,推进“两个系统、四个机制”建设,是我们紧紧围绕干部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中央精神,从整体上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体现。今后我们将结合北京实际,进一步贯彻中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具体工作,力争用几年的时间实现干部管理从以职务管理为主向以职责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方式转变,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本文核心词汇何谓以职责管理为中心的干部管理方式

以职责管理为中心的干部管理方式,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职能和职位要求,明确领导干部岗位职责;围绕领导干部岗位职责,建立具体的干部胜任标准和相应的选拔任用机制;根据领导干部承担的职责、任务,建立领导干部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围绕干部履行职责的状况和工作绩效,健全监督激励机制;根据岗位职责,对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相关链接以职责管理为中心的干部管理方式的部分试点

职位说明书制度试点:**年,通州区、市发改委、市工商局等12个区县局级单位开展了制定局级党政正职岗位职位说明书的试点工作,目前已制定出19个岗位的职位说明书。通州、昌平、崇文等6个区县在部分处级单位实行了职位说明书制度。

市委已经决定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干部职位说明书和干部推荐书的试点范围,研究提出规范职位说明书格式和内容要素的意见。

管理方式范文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管理方式;研究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阳光体育”口号的引领,“体育大课间”的教育活动如雨后春笋一般,阳光体育运动究竟是否只是一句口号?相信这是当前许多关注“阳光体育”的人会问到的问题,而当前“体育大课间”的活动形式可谓是五花八门,形式多样的活动会减轻小学生的疲惫感,能够从侧面激发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而在阳光体育运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简单的动作,也可以给学生安排与体育教学相关程度较高的活动,让学生在阳光体育开展的过程之中学习体育运功的技巧。

二、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的重要性

对小学体育教学而言,阳光体育运动是体育教学的关键环节,这就是说当前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提升大课间教学的效率,这需要小学生在大课间活动教学过程之中,积极培养自己对大课间活动的兴趣,通过教师对大课间体育运动重点动作的讲述,学生会掌握大课间学习的技巧,从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大课间的训练方法,在进行小学大课间活动教学策略的规划中,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以及接受程度来选择更加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三、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的内容

(一)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贯穿于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所有环节,安全管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回避的话题,当前农村小学自然也不例外,而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涉及以下方面:首先在活动之前,需要保证所有学生处于安全的环境下,在学生做运动的过程之中,也需要严格保证其始终保持安全的状态,而且在运动的过程之中,不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从而不会在超出学校规定的范围以外进行活动。

(二)课堂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管理,要求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的几个点:首先是学生对此次开展的活动是否感兴趣,其次就是需要确保教学管理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管理过程之中,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之中,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遇到突发问题以及事件的时候,能够采取更为合适的应急处理方式,将问题所造成的影响降低。

(三)课堂活动管理

课堂教学活动的管理需要结合当前的体育教学的整体进度和活动安排。课程教学的内容主要包含:首先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目标的确定,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活动时间及学生的能力设计活动方案。其次是大课间体育组织活动的设计,教师可以选择本次活动的开展形式,具体是以单独学习还是团队合作的形式展开。

四、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在管理大课间活动方式中仍然面临诸多的问题,假设这些问题一直存在在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之中,就会成为制约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明确当前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方式中面临的这些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调,导致学生活动缺乏创新

在小学体育教学的管理过程中,当教师给学生安排的具体活动内容总是不断地重复,这样就会导致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吸引性,学生就会对当前的体育教学感觉到失望。比如,某位教师连续三周的大课间只引导学生学习某一项运动技巧,再利用一周的课间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的运动技巧进行练习,最终的结果必然会招致学生的反感。其次是活动管理方式缺乏创新,因为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小学教师对于许多运动的入门知识总是讲述过多,而对班级中的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吸引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的兴趣。

(二)管理制度空洞导致学生活动效果下降

目前,部分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的过程之中,会存在一定的刻意性,这样就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只是在走一个固定的流程,课题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就会显得比较零散,从而严重地干扰学生学习体育的心情,由此可见,当前管理制度的空洞就会导致学生大课间活动的效果直线下降。

五、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方式的优化策略

既然目前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在活动管理方式中存在上述问题,要想更好地确保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从如下几个角度出发,优化管理方式。

(一)注重兴趣培养,强化大课间活动管理教学中学生参与积极性

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教学,具体包括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身体状况、性格特点等的方面内容,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接受水平,在进行小学大课间活动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培养,从而强化大课间活动管理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课程教学的环节中,教师需要严格按照大课间活动管理教学的目标与原则对教学的任务进行具体的设计,以此激发小学生学课间活动管理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大课间活动管理的教学中来。比如,在对小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管理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大课间活动管理教学过程不能是平铺直叙的,应该充满挑战,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增加对大课间活动管理的兴趣,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需要在进行教学实践的环节中,注重对学生的大课间活动管理技巧的训练与培养,让学生在进行大课间活动管理的训练过程中,更为快速地掌握实用性的大课间活动管理技巧,进而可以提升学生学课间活动管理的质量。

(二)立足学生特点,加强游戏手段在大课间活动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师开展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利用游戏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进行大课间活动管理游戏的环节中,并不是以大课间活动管理的教学为核心,教师需要结合热衷于大课间活动管理或者大课间活动管理比赛的学生特点进行大课间活动管理的教学。教师在设计大课间活动管理游戏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小学生的现实情况对游戏进行动态的调整,假设教师在进行大课间活动管理游戏的设定时,仅仅是针对大课间活动管理游戏在最终成绩中起到的作用,那么教师在进行大课间活动管理游戏的过程中就没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在设计大课间活动管理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教学目标,进行游戏的设计。

(三)注重情感引导,激励学生直面大课间活动管理学习中的困难

在进行大课间活动管理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小学生的情感引导,因为情感上的引导能够使学生直面大课间活动管理学习中的困难,这一点与大课间活动管理运动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球类管理游戏大部分都是让小学生快速地跑动以及大课间活动管理场的带球等动作,教师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大课间活动管理技能水平,就会要求学生在每一节课都进行这种实战型的训练,而小学生对自身的安全问题并不重视。这就容易导致小学生在进行大课间活动管理游戏的过程中,出现运动伤害的事件,因此这就要求大课间活动管理教师需要对学生以及其课堂表现进行严密的监督,而且要求学生在大课间活动管理的过程之中,严格遵守大课间活动管理比赛的各项规定,从而避免大课间活动管理运动给学生带来的伤害。

(四)借助多媒体功能,为大课间活动管理教学开展提供有效辅助

随着信息化与技术化的不断进步,在小学大课间活动管理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凭借多媒体的教学方式,首先是因为多媒体教学能够向学生动态地展示更多的大课间活动管理方面的资料,学生凭借此种教学方式,能够清晰地、直观地领略到大课间活动管理运动的魅力,也更加明确大课间活动管理运动的技巧与方法,因此,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大课间活动管理课程的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课间活动管理的兴趣。在进行小学大课间活动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让学生观看国内与国际的体育赛事,学生就可以通过对大课间活动管理视频的观看,能够掌握更多的大课间活动管理技巧,让学生在大课间活动管理课堂上学到更多的大课间活动管理技巧,来提升大课间活动管理学习的质量。

(五)注重评价激励,增强学生大课间活动管理学习的内在动机

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喜欢的运动多种多样,小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运动的认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教师在进行大课间活动管理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结合评价激励的方法,来增强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对于评价激励机制的确立就需要结合学生学课间活动管理的情况,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后,对小组的成员进行打分,然后以分数的形式将每一位同学的表现呈现在班级的老师与学生的面前,以打分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学课间活动管理的兴趣与热情。

六、结语

文章聚焦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对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的内容进行简述,具体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为安全管理、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活动管理,然后对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得到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方式的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黄恒标.推进大课间活动模式实践与创新探究:以重庆市江北区鸿恩实验学校为例[J].进展,2020(1):149-150.

[2]鲍昕.学校体育竞赛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以武汉市部分中小学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20,39(2):181-184.

[3]刘雪.争分夺秒,让课间活动具有价值:小学大课间体育运动的开展策略[J].小学时代,2020(1):90.

管理方式范文篇9

关键词:艺术管理创新趋势管理方式结构创新

扣果从原始艺术算起,人类的艺术活动已有数十万年的历史,人类的艺术史同人类的文化史一样r:老,然而艺术管理却是刚刚正式提出的一门新学科普通艺术的研究对象,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美术、文学、建筑等,国内学者彭吉相把艺术进行如下分类:实用艺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实用工艺、书法艺术)、造型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表情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综合艺术伐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艺术管理学就是借鉴相邻学科的成果,以揭示文艺规律的文艺学为基础,以研究一般管理和方法的现代管理学为指导建立起来的研究文化艺术产业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兼有理论性和应用性,主要属于应用学科根据1989年东方国版社翻译出版的日本日下公人的专著《新文化产收论》,”文化艺术产业”概念,可分为三类:其一,是生六与销售图书、报刊、雕塑、影视、音像制品的行业等。其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艺术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的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等)。其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艺术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满、装饰、形象设计、广告、文化旅游等)。

一、加入WTO后国外艺术经营公司对我国艺术管理的影响

加人世贸组织后,国外艺术机构对我国艺术管理的影响,可概括为“六个有利因素”和“四个挑战”。

1、六个有利因素

一是有利于我国艺术发挥自身优势,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求得发展。我国优秀的艺术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加人世贸使我国艺术管理更规范,信息灵通,人的观念更新,增强了艺术品消费能力。

二是有利于学习吸收国外艺术生产与制作的先进技术、艺术管理经验和营销方式。开放我国文化艺术类零售和批发市场,我国艺术机构有了进人国际市场的机会,国外艺术机构也可以进来经营。这有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及时调整思想观念,部署新的营销策略,使我国艺术类产业在市场竟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三是有利于促进我国艺术管理科技信息化进程。当今世界,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加速艺术管理的科技信息化进程,已成为制胜的关键,“人世”有利于提高艺术管理的科技手段,及时掌握全球艺术的最新信息。

四是有利于深化艺术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形成全国统一的竞争有序的艺术市场。

五是有利于完善艺术品、古玩文物法规和政策,依法管好艺术市场。“人世”后有利于进行修改,促进加速地方性法规和措施细则完善补充、修订,有利于健全各级行政执法机构,依法管理,以适应“人世”后艺术产业发展的需要。

六是有利于艺术管理人才的竞争培养,提高行业员工队伍素质。重视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知识结构,懂技艺,善管理的员工队伍,这样才能在国际和国内文艺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四个挑战:

一是对人的思想特别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造成一定影响。外国艺术产品进人我国市场,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他们宣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群众尤其青少年会有消极作用,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乘机进行思想艺术文化渗透,我们对此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二是对我国传统艺术创作、发行体制冲击较大。我国艺术创作、发行长期沿用老体制,市场经济思想行为不够,加之艺术创作、发行市场分工不明确,法律法制意识不够强,要走出现有艺术品流通体制的局限,还须下一番功夫。

三是对我国艺术创作、发行市场影响较大。由于发达国家科技的发展,资本的积累,艺术创作、发行市场已经比较成熟。他们有雄厚的资金和最新科技的支撑,电子艺术出版物价廉物美,已称雄于国际市场。我们的电子艺术出版物从数量到质量没有形成优势,“人世”后,我国电子艺术出版物市场面对的形势更加严峻。

四是对我国网上艺术品发行和电子商务形成一定制约。我国网上艺术品处于初建阶段,交易较少,电子商务应用还不广泛。国外网上艺术品发行运作较好,已有成功经验,电子商务早已应用,比较配套。“人世”后,国外艺术品经销商会想方设法以独资或合作方式建立网上艺术品发行和艺术品电子商务,这对我国网上艺术品发行和艺术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既促进又制约。

二、知识经济信息社会我国艺术管理的创新趋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具体的竞争压力“赋予企业管理新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不仅体现在对科学管理的继承和完善上需要更新岗位设计和工作流程,更体现在对经营观念、经营战略、组织结构、组织行为、管理规范、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以至在公司文化整合上进行系统性的调整。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艺术管理应如何进行变革以适应这种现状,未来艺术管理将怎样发展创新来满足环境的要求,这里提出六个创新范畴:

1、艺术管理信息化

所谓管理信息化,就是利用艺术产业资源系统(ERP)、管理信息系统(MIS)等现代手段,提高经营管理素质,提高经济效益。在艺术管理方面,通过建立统一的文艺产品数据库并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加工,为艺术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实现辅助决策;通过对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的整合,提高艺术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艺术部门核心竞争力。

“人世”以后,中国艺术企业将面临具有高信息化水平的国际企业的挑战,拼的就是获取信息的速度。谁先抢到有价值的艺术品定单,谁就抢到了市场;谁能有效、快捷地掌握、利用信息,谁就会取得各种竞争资源,在商战中取胜。其次,竞争的本质是创新的速度。而信息资料是艺术企业进行创新的依据,没有信息资料的迅速获取,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者,艺术企业如果不尽快加强信息化建设,没有一整套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资源管理、艺术生产管理、电子商务管理、供应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艺术企业就无法实行有效、快捷的管理,就不能降低成本,就会失去商机。因此,一些专家在分析“人世”以后我国企业的发展时,将信息化作为艺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并断言:只有大力推进信息化的企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改变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目标是,五年内我国大企业全部信息化。具体目标:到“十五”末期,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基本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大多数大中型企业至少实现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力争绝大多数企业在“十五”期间建立企业网站及主页,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开展网上营销。我国艺术部门在改进和做好传统方式艺术管理的同时,着力在网络艺术管理、电子商务艺术管理、信息流通、编印发大众电子艺术品管理等领域谋求新的发展,并争取与国外一流艺术集团合作,创办中外合资的大型艺术机构。

2、艺术宏观管理科学化、法制化

管理机制是指各组成部分相互推动、协调、制约而形成的管理运行的具体形式,从功能看,可分为目标机制、激励机制、调控机制和约束机制等。利用科学管理的目标原理、价值原理、人本原理、系统原理、实践原理,高效实现艺术管理的职能,包括从确定目标到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控制,激励个人和组织、领导和指挥全体成员使各个环节在内的整个过程总体目标最优,以提高效率为手段,最大限度地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法制化运作有利于艺术行业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没有法律、法规的引导、规范和制约,市场机制难以有序运行。因此,艺术行业要实现法制化运作,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已出台的有关文化艺术管理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进行管理,只有实现依法管理,艺术行业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据媒体披露:一些省市在艺术市场管理中既发生过将世界艺术珍品当作黄毒清扫,让无辜的大学生受辱的事件,又出现过将艺术骗子当神接待的闹剧,暴露出的就有识别手段、艺术管理法制不健全方面的问题。法制化运作有利于规范艺术经营行为,艺术管理要想得到健康的发展,必须靠法律、法规对艺术品生产经营进行引导、规范和调整,否则,艺术行业难以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

3、艺术原创人员的个性化创新管理

文化艺术企业要把人力资源管理放在重要位置,企业文化建设更要在这方面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流动是客观法则,现在很多企业注意在分配上向人才倾斜,认为薪酬多了,人才就不走了。这当然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以动态的目光着眼于吸引、发现和发挥人才的作用,而不仅仅只以静止的目光着眼于留住人才,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对人才理解才是第一位的。不管是在国内的还是在国外的,我国知识分子、优秀人才都有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事业心,艺术企业应当唤起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依靠他们,为他们搭建一个在祖国实现他们自我价值的平台,在艺术产业内部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为企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艺术管理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既能充分发挥艺术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又能保证画院、文化馆、博物馆、制片厂等机构的有效运转。对于艺术原创人员,尊重他们的个性、创作习惯,在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本部门瞥理员工的规章制度、明了单位的发展规划与最基本的工作任务的前提下给他们自主权,最大程度地调动其能动性、创造性。对艺术原创人员不必要求每天打卡上班,而是充分尊重个人,相信他会管理好自己,同时让他知道信任不等于放任,要让他感觉是他自己在管理自己。

具体来讲,每年的艺术原创人员工作评价包括两部分:一、由艺术家自己完成的,包括:①一年中都做了什么?②拿到了什么创作奖项?③对所参加的创作的贡献是什么?④帮助别人做了什么?⑤参加了哪些社会活动?二、由管理者指出他的优点与不足,以及今后该做些什么。对于新加入人员的管理,建议他先了解别人都在做些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的创作方向;并且每一个新加入者,管理者都应使他尽快熟悉与适应单位的环境,并在他作选题的过程当中随时观察引导。

4、艺术管理民主化

赫塞尔本在其主编的关于管理趋势和变化的专著—《未来的领导》中对“扮演新领导角色所需的新技能”提出了新的假设:员工的利益可以和组织的利益结合起来、生产活动中人们能够完全支配自己的劳动。这样就能够使得劳动者和组织更密切合作,既增加了劳动者的效用又有助于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他指出:如果一个项目肯定会有益于自己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将会满怀热情地投人到这一项目之中。如此,领导角色的工作重点将会由指挥和命令转移到提供便利条件和授权上,培养人们的工作兴趣,以此作为领导的基础,实行民主。领导者必须能够熟练地扮演以下五种角色:促进者、评估者、预测者、指导者、最终帮助者。”艺术组织管理的作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计划、控制、组织、人事等;同样,艺术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也超出了今天传统的领导范畴,而转向预测、协调和激励。今后艺术组织管理人员必须增加以下三项职责:其一,明确艺术组织地位,指明艺术组织前进的目标;其二,调动员工的能动性,使艺术组织充满创造力;其三,力争诚实正直,建立相互信任,并以此作为艺术组织管理的基础。

5、艺术管理柔性化

艺术人力资源管理要柔性化。所谓柔性化,就是在新时代,劳动者文化素质日益提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知识差距日益缩小,整个劳动市场上双向选择,劳资双方(组织与受聘者)的关系,从“契约关系’旧渐演变为“盟约关系”。原来金字塔式的逐级刚性管理柔性化,就是说,以原来的命令方法越来越难以奏效,权威的维系,越来越难以凭借权利。同时,信息的网络化,大家可以处于一个信息平台上,改变了过去一项信息逐级下达,上多下少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出现新的特征: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

艺术机构往往实行宽容型管理,这样一个开放性系统,能营造出有利于艺术机构人员创造的环境、条件。艺术机构不把近期经济利益作为判断决策管理水平的标准,亦不以此作为对部门、员工考核评价的最高标准,而将创造性、能否发现危机、化解危机、抓住机遇、争取机构的长远经济利益作为最高标准。为达此目的,有时甚至牺牲近期利益也在所不惜。艺术机构的决策与管理结构不是高度集中统一的“垂直型”、“金字塔型”,而是充分发挥各层次各部门和授予员工、艺人创造性权力的分散结构的管理模式。

宽容型管理绝不是削弱机构的凝聚力,恰恰相反,强有力的凝聚力形成,必须在开放性基础上的宽容型管理中才能实现。因为只有这样,艺术机构才能吸收新鲜的思想和理念才能广纳人才和培养新人,才能设计创作出新的艺术品,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更新艺术机构的成分和提高艺术机构的品味。

6、艺术管理意识整体化、管理效果最优化

管理方式范文篇10

1.在研究生招生方面,必须严格管理,根据研究生的本科专业和学习能力,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合理的招生。要保证研究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并具备相应理论知识,进而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教学,使研究生的能力提升一个层次。

2.在理论教学方面,要斟酌课程的安排。要考虑跨专业研究生与本专业的冲突,在难度上要有不同的需求,是由浅入深还是继续深入,成为课程安排的难点。二是要考虑学术型与专业型的冲突,其需求也大有不同,这又加大了课程安排的难度。合理的课程安排可以保证研究生基础扎实,确保其能力稳步提升。

3.加强研究生考核制度,使其时刻保持紧迫感。有利于激发研究生学习热情。我们现有的研究生考核制度,实行的是学分制度,经过多年的实践,能够很好的对研究生阶段学习进行考核。但在研究生阶段主要依靠研究生自我管理,很多研究生个人约束能力差,容易被各种事物诱惑,导致没能在研究生阶段得到能力上的提升。严格的考核制度,能督促研究生将大部分精力用于科研方面,对其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二、从研究生教学管理角度出发,提升研究生能力

1.知识的积累是研究生能力提升的重要前提,知识学得多、学得深入,思维才能开阔,创新才有依据,实践才有胆量。在教学管理角度,要保证研究生的知识积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研究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课程安排以研究方法为主,配合导师对其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进行辅以其他方向课程安排,拓宽学生知识面。二是对跨专业或基础较差的研究生,要求他们参加本科生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知识,并进行考核,从而提升其在本专业的研究能力,为下一步导师培养阶段打好基础。三是要求研究生进行大量最新文献的阅读。阅读文献可以了解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状况,这是科研创新的基础。很多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积极性不高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导致研究生并没有可以做科研的阅读量。因此,必须从教学管理角度出发,制定相关的审查制度,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文献进行总结性报告,并对报告格式进行规范化,将文献阅读纳入考核内容。

2.要规范研究生导师的培养方式,加强导师培养能力。在导师培养阶段,由于导师的研究方向、个人能力、性格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对研究生教学方式大不相同。因此,规范导师的培养方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一是要为研究生制定短期的阶段性目标,现有的管理模式是由导师制定一个较长的时期阶段目标,达到一个比较完善的结果,忽略了过程的控制,导致很多学生在阶段末期进行突击,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甚至出现无法顺利完成的情况。制定短期的阶段性目标,虽然加大了导师及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但利于整体把握。督促研究生积极完成阶段目标,既使可以研究生在完成阶段目标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主性,同时,也有利于最终目标的完成。二是对导师培养方式进行经验总结,并对导师进行相关培训。年轻导师具有新思想,有朝气,能够对研究生培养方式有新的启发,但由于经验不足,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会不知所措;而年纪较大的导师,具有多年的研究生培养经验,但其教学方法陈旧,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增强导师间的教学交流至关重要,应要求年轻导师对教学提出建议,年长导师总结经验,定期进行交流,并从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培养方案。第三,要规范导师考核制度。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至关重要,可以避免学生走过多的弯路、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引导学生搞研究、做创新。加强导师考核机制,要求导师制定短期的阶段任务,并由教学管理人员考核任务完成情况,根据考核结果,判定导师教学质量,建立导师奖励和惩罚制度。

3.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对促进研究生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各高校普遍实行的是奖学金制度,能够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奖励机制采用环环相扣的形式,少数已获得奖励的研究生,在评选其他奖项时更具竞争力,而大多数研究生由于缺少奖励加分,无法与之竞争。二是奖励覆盖率普遍较小,对于大多数研究生起不到激励作用。因此,应该探索新的奖励机制,提升研究生的竞争意识。首先,进行奖励设定阶段化和多样化。建立阶段性奖励制度,即其评定仅与本阶段任务完成情况相关,不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建立多样化的奖励,促进研究生在不同方面进行竞争,目的在于提升研究生独特的个人能力。其次,扩大奖励覆盖面,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奖励的竞争。第三,激励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的相关竞赛,加大研究生参与各种竞赛的相关支持,并参与建立竞赛团队,邀请相关老师进行指导。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