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中心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2:42:03

公共服务中心

公共服务中心范文篇1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根据**委组通[**]32号文件要求和今年区委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安排,区委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在5月中旬对**年规划建设的52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开展一次自查和督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开展自查工作

村级公共服中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对进一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丰富农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街道党工委、镇、乡党委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相关要求,落实专门人员,完善工作措施,认真开展自查工作,自查工作要求在**年5月25日前完成,并形成自查报告报区委组织部组织科(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792****,电子邮箱:****@)。

二、自查内容

(一)**年规划的52个(其中:新建30个、改扩建22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没有完成的,要说明具体原因,并提出完成的时限。

(二)每个活动室应随自查报告附三张能反映该活动室建设及使用情况的照片(数码文件),作为完工验收和拨付工程款依据。

公共服务中心范文篇2

今天,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总结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去年以来的建设情况,部署下阶段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创新思路、落实举措、强化管理,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努力把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刚才,××同志回顾总结了一年来的建设工作,并就加强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继续把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把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高点定位,强势推进,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基本建成,并开始发挥作用。总结去年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即组织推进有力度,化解瓶颈有办法,建设管理有特色。从组织推进来讲,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把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作为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和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专门班子,创新工作思路,整合各类资源,实施挂图作战,协力组织推进,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新路。目前,234个村已经完成建设任务,建筑面积全部超过400平方米的市定标准,73.4%的村建筑面积突破500平方米,××、××、××等村的建筑面积甚至超过1700平方米。从化解瓶颈来说,各乡镇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方设法破解土地、资金等难题,按照“不增加村级负债、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动用集体积累”的原则,通过盘活资产、能人捐资、结对共建等多种形式,筹措建设资金,据统计,全市237个村先后筹得建设资金8700万元,平均每村筹资超过36万元,最高村超过200万元。从建设管理来讲,各乡镇坚持集发展经济、服务群众、推进民主、促进和谐等功能于一体,较好地发挥了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在完善管理中,使服务中心成为党建的主阵地、育民的大课堂、便民的服务站和和谐的新平台。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推进不平衡。乡镇与乡镇之间、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存在不平衡,有的建设起点不高,有的推进速度缓慢,极少数村至今未见动静。二是设施不配套。少数镇村仅是主体建筑建设完工,大量的配套设施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功能的发挥。三是作用不明显。部分村没有很好地开展后续管理,甚至存在铁将军把门的现象,服务中心成了空壳摆设,成了形象工程,这与建设的初衷背道而驰。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抓好推进,完善功能,强化管理,力求把这一为民、惠民的工程全面建设好,作用发挥好。

二、加强管理,延伸服务,把发挥作用作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大楼的落成,只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更重要的任务在于如何发挥其作用。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建设的思维定势,严肃认真地思考其规范化管理问题,赋予服务中心新的内涵、新的功能。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清推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认真思考功能定位,精心研究制度内容,仔细策划整体布置,真正使公共服务中心内外兼修、相得益彰,真正成为展示组织形象、为民服务的平台。

1、贯彻建管并重原则,在科学谋划中做好后续建设。坚持建管并重是推进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做当前基础设施逐步到位的情况下,如何按照序时进度做好后续工作是当务之急。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及功能配套工作。各项已建成且已投入使用的村,要积极拓展服务功能,紧紧围绕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各项为农服务活动。基础设施已经建成的村,要加紧内部配套设施设备的完善,确保本月底之前能正常开展活动。因种种原因基础设施尚未建成的村,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加快建设进度,确保上半年投入使用。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以及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对照建设标准,扎实抓好服务中心竣工验收工作。对建设达标的,要按照新建村每村5万元、扩建改建村每村3万元的标准尽快将市级补助发放到位;对达不到建设要求的,必须在整改达标后兑现补贴。二要建立完善日常管理机制。按照“管理规范、效益明显,常开常用、常用常新”的总体要求,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重点做好规章制度、值班接待、资产管理、卫生保洁、安全保卫等日常工作,确保中心管理有序。各村党组织、村委会作为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管理主体,承担着日常管理的职责,要深入思考、动足脑筋,围绕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制定出符合本村实际的工作规章。镇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要对全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三要积极探索市场化管理新路。各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不断拓展村级集体增收的渠道。要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经济特色等状况,积极探索以商兴村、以企带村、合作富村的路子,努力使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成为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2、突出公共服务根本,在发挥作用中造福广大群众。按照“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优化”的要求,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多地享受经济发展和先进文明的成果。一要让服务中心成为党组织活动的基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为民的阵地和平台。要利用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良好条件,大力推进“阳光党务”、“阳光村务”和民主管理,不断提高村级办事效率,增进干群关系,夯实基层基础,努力把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成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各类村级组织发挥作用、服务群众的有效平台。二要让服务中心成为致富农民的桥梁。要按照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充分发挥好公共服务中心“六所学校”(农技学校、法制学校、人口学校、文明礼仪学校、就业创业培训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学校)和远程教育平台的作用,加大涉农政策的培训宣传,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普及,积极开展医疗卫生或农技农资服务,努力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综合性、多功能的服务。三要让服务中心成为繁荣农村文化的舞台。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中心“三室五家”(阅览室、乒乓室、室、青年之家、民兵

之家、妇女之家、老干部之家、党员之家)功能,使之成为农民群众活动、体育健身、看书读报的主要场所。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雅俗共赏的文化娱乐活动,有效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让农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广泛参与。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送戏、送电影、送书籍、廉政文化下乡、文艺纳凉晚会等活动,积极扶持“农家书屋”建设,开展“农村文化节”、“农村邻里节”等活动,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促进农村健康文明新风尚的形成。

3、强化部门服务职能,在共建共享中打造服务品牌。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是机关部门服务“三农”的重要窗口。市级机关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管理活动,努力为基层提供优质服务。一要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提供服务。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项目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外向化和标准化进程。要加大技术服务的力度,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办法,帮助农民掌握发展现代农业所必需的技能,提高农民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增收的本领。要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准确把握上级财经政策的发展动态和扶持方向,用足用好省、市财政扶持政策和国家产业政策,积极上报各类投资项目,力争得到更多的政策性投入。要加大财力支持的力度,充分体现财政向“三农”倾斜的力度,逐步加大农村教育、交通、社会保障、农业基础设施等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财政支持力度,让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农村大地。二要为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孵化器”作用,浓化创业氛围,优化创业环境,积极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农民群众自主创业,加快形成“人人搞经济、家家忙创业、户户上项目”的生动局面,逐步实现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的转变。特别要激励和指导农民通过创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当农民经纪人等途径,积极参与农副产品流通,切实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三要为整治农村环境、改善农村面貌提供服务。通过多年的整治,农村环境正日益好转,但农村整体落后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各部门要以改变农村面貌为己任,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打造“村更美”。积极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快形成以公共服务中心为龙头的农村新社区,进一步发挥公共服务中心的辐射作用。大力推进农村路网建设,加快实现农村道路逐步由“路路通”迈向“埭埭通”。继续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完善农村水环境和生活垃圾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环境小康建设成果。

三、强化领导,强势推进,全面提高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管理水平

公共服务中心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不断满足我区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为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市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相关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政府、农村基层组织、民间组织及广大农民在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中的作用,整合各种资源,强化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农民。着眼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特别是对农民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提供服务,为农民排忧解难。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根据各镇、村的地域特点,统筹农村产业发展、村庄改造及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全面科学合理规划,其项目的建设应力求相对集中。

3、整合资源、举力共建。按照“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的总体要求,着重对村内现有的生产、生活等设施进行资源整合,并加以必要的改建和扩建。注意引导农民和社会力量支持、参与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

4、分类指导、规范建设。按照市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区分不同类型的生产、生活服务项目,实行分类指导,规范建设。

二、建设内容及推进范围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内容包括:以村级事务室、村级标准卫生室、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为农综合服务站、便民农家店为重点的“三室一站一店”,村委会(党支部)办公室,综合办公(档案)室,警务综治(值班)室,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多功能活动)室,阅览(宽带网浏览)室,乒乓球室,老年人活动()室,篮球场,村务公开栏,村民户外活动小广场等设施。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基本建设标准为:有一幢(或相对集中的)综合业务用房;一个硬覆盖的标准篮球场;一块不少于800m2的村民活动广场。有条件的村可适当扩大面积。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推进的主要范围:蕴藻浜以北的基本农田A类保护区内的独立行政村。其他的农村地区视实际情况选择性推进。

三、申报要求、办法及资金设施投入

1、申报要求。申请村首先应整合原村委会办公用房,闲置的村办小学、厂房以及仓库等资源改造、扩建成公共服务中心。确实需要新建的应按规定程序进行专项申请。

2、申报办法。符合申报条件的村必须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一事一议”,对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进行表决通过;申报村所在镇镇政府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建筑设计单位对改、扩建或新建进行设计和投资概算,并负责将申报材料报区新农村办公室;由区新农村办公室负责召集区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审核申报材料,对建设方案审议指导,按正常程序进行报批后,由各镇组织实施。

3、建设资金拨付。由区新农办、区财政局、区规土局、区纪监局核定建设内容,确定补贴资金。

每新建一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由区、镇两级财政按6:4的比例补贴,补贴总额不超过投资总额的50%。具体操作上分三次拨付:第一次,凭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施工中标通知书,拨付补贴总额的50%;第二次,在项目完成过半,经区相关部门质量检查合格后,拨付补贴总额的20%;第三次,在全部完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后,由区验收工作小组进行验收和审计,根据结果,再拨付剩余的30%补贴资金。

对通过整合资源,改造、扩建成一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由区、镇两级财政按6:4的比例补贴项目总投资额的70%,不足部分由村自筹解决。

4、设施、设备配置。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专业设备,由各条线按现有的专项建设配置标准统一采购,统一配置。

**年区各有关部门新推进的农村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必须安排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内。

四、工作目标及推进任务

我区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年全面推开。

“三室一店一站”建设三年具体推进任务:村级事务室**年已建成24家,**年建成50家,**年建成37家;村级标准卫生室**年年底前已建成69家,**年建成3家完成全区覆盖;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年年底前已建成101家,**-**年建成10家;“农家书屋”**年已建成45家,**年建成40家,**年建成21家;农村文化活动分中心**年年底前已建成17家,**-**年建成8家;为农综合服务站**年建成4家,**年建成3家,**年按照合作农场建设情况推进;便民农家店**年已建成3家,**-**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推进数量。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1、成立宝山区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指导小组。

工作指导小组正副组长分别由宝山区分管副区长和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由区商务委、区农委、区文广局、区民政局和区卫生局等单位分管领导组成。区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2、成立区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下简称联席会议)。

联席会议由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牵头,区各相关委办局与各镇政府等单位(部门)参加。其主要职责:(一)负责在本领域贯彻落实联席会议决定事项,适时研究解决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中的问题,积极推进本领域的工程实施;(二)依据市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相关标准,研究制定本领域的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三)按规定时间及时沟通在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中的各种工作信息。

3、区各职能部门职责分工。

根据市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要求及相关标准,按照单位(部门)职责,本着“谁主管、谁负责”和单位(部门)落实目标责任制相结合的原则,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中的各项建设任务分解到区各职能单位和各镇政府。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总牵头,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各职能部门、各镇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相关工作,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确定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村、项目建设方案;监督检查工程进度及质量。区委宣传部、区文广局负责为建成的综合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按标准同步配置文化活动设施。区建交委、区规划局负责组织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平面、功能布局、村民活动场所规划设计及与之配套的村庄改造建设项目典型方案设计,制定《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规划设计导则》。区农委负责指导村级为农服务站的建设,并负责接入、使用农业信息网。区商务委负责指导和规范便民农家店建设和运作工作,逐步改善农村购物及产品消售环境。区经委(区信息委)负责实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统一规划建设农村信息网络、电脑设备及其他信息基础设施。区民政局负责制定村级事务室设施配置标准,并为建成的村级事务室同步安装标识、村务公开栏,配备老年人活动设施。负责指导镇、村加强对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管理和维护。区卫生局负责指导村级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加强对镇、村医生的业务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区体育局负责按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标准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配置体育设施。区财政局负责按计划拨付区、镇两级年度建设补助资金,对政府采购进行监督管理,对工程预结算进行审核。区监察局负责监察各有关部门工作落实情况,对招投标和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查处违规行为。各镇政府负责建设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设计委托工作及初审上报,组织建设项目实施,负责工程质量、进度,加强建设资金管理,严格按规定使用拨付资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将列入**年区委、区政府对各镇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考核。

六、时间进度安排

按照全市统一要求的时间步骤,结合我区各行政村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推进。

1、调查准备阶段(**年3月至5月)

(1)成立机构,落实责任。区级成立区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指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镇、村成立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明确分管领导、工作责任人的工作职责。

(2)调查摸底,掌握实情。区工作指导小组成员深入村组调研,全面了解各行政村生产、生活基础服务设施现状,谋划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发展思路。各镇按照我区推进要求,确定并申报推进名单。

2、启动实施阶段(**年5月至**年12月)

(1)制订计划,协调推进。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部署推进计划及年度实施方案,形成合力推进的氛围。

(2)因地制宜,按需建设。根据各行政村现有基础生产、生活设施,进行资源整合,按照“填缺补齐”、完善功能的原则,对所缺项目因地制宜、科学立项、合理配制、按需建设。

(3)集中力量,稳步实施。区各职能部门、各镇政府按照各自的责任分工,落实项目,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按实施计划稳步推开,顺利实施。

3、长效运作阶段(**年5月~)

(1)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长效管理、服务机制。

(2)建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长效运作基金保障机制,确保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正常运转。

(3)实现“一人对多事项”的服务模式,通过培训上岗,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七、具体工作要求

1、加强项目建设的管理。在项目建设和管理上,要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内容、统一设计项目,实施招投标制,落实监理制度,规范日常运作。

公共服务中心范文篇4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升全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保证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公共服务中心)规范、高效运行,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镇公共服务中心为镇党委、镇人民政府设立的面向社会公众办理行政服务项目和履行具体管理事项的综合协调机构。统筹镇便民服务中心、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农村财务管理中心等五大中心。

第三条镇公共服务中心遵循“便民、公开、公平、依法、高效”和群众自愿的原则。

第二章职责范围

第四条镇公共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责:

(一)办理各类行政审批事务。

(二)负责对进入中心的行政服务项目确定、调整,对项目运转情况进行协调、监督。

(三)对涉及多个中心行政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事项,组织联合或确定一个中心牵头负责。

(四)负责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五)负责对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考核。

(六)受理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对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投诉。

第五条镇公共服务中心主要履行八项管理职能及六大服务事项。八项管理包括中心集镇管理、人口计生管理、民政事务管理、国土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管理、综治信访管理、农村财务管理和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六大服务事项包括农业技术服务、惠农政策服务、项目协调服务、教育医疗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和税收征管服务。

第三章工作程序

第六条镇公共服务中心的工作程序由受理、承办和回复三个环节组成。

(一)受理:中心工作人员根据公开承诺的服务事项范围,按要求审查服务事项所需的材料,并进行登记受理。

(二)承办:中心人员受理服务事项后,根据事项内容及办理权限,及时办理服务事项,建立规范管理台帐,并向社会公开办事结果。

1、即办件:中心人员办理程序简便的事项,当场办结。

2、限时件:对程序简便但因客观原因不能当场办结的申请事项,必须在最短时间内限时办结。

3、承诺件:对需实地调查了解或其他原因不能立即办结的申办事项,实行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办结。

4、特办件:因特殊原因需要及时办理的特急事项,要特事特办,明确专人专项办理。

(三)回复:服务事项办结后,中心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向申请人回复办理结果。不能办理的事项,应给予明确答复,并按照政策规定进行必要的解释;对超越服务范围的事项,办理人员要指导申请人到相关机构进行办理。

第七条镇公共服务中心实行“五公开、两管理和三办理”的运作模式。“五公开”指对办理事项的审批内容公开、办理程序公开、政策依据公开、申报材料公开、承诺时限公开;“两管理”指对即办件、上报件的管理;“三办理”指对一般事项实行即时办理制,上报事项实行负责办理制,不符合规定或不具备批准条件事项实行政策说明答复制。

第四章运行机制

第八条建立领导工作机制。镇公共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由镇委书记、镇人民政府镇长兼任,相关班子成员任副主任,涉关班子成员及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工作组织协调和检查督办,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及时解决管理服务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主任一名,一般由镇领导班子成员兼任,副主任1至2名,负责中心日常具体工作。

第九条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制定管理服务工作考核评价、奖惩兑现制度,对不按规定办理或不按规定收取费用的,无正当理由导致服务事项不能正常办结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十条建立委托代办机制。对边远地区群众申办事项,实行由村干部或中心工作人员代办,及时高效地为群众办理好有关事项,需要上级行政部门审批的事项按期上报,并负责办理回复。

第十一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内容、目标及措施、便民服务指南及流程、管理服务工作督查、通报、回访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第十二条各服务部门依照规定对进入镇公共服务中心的行政服务事项进行调整、变更的,应及时报告镇公共服务中心管理机构,提出意见并报经镇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五章派驻管理

第十三条在镇公共服务中心设立办事服务窗口的各部门,应向窗口派遣代表本部门负责行政审批事务及服务事务的工作人员。派驻代表在服务时间必须确保在岗。

第十四条各服务部门对进入镇公共服务中心的行政服务事项,应依法制定相应的办事流程,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授予服务窗口服务人员相应的审核、批准权限。

第十五条派驻代表应政治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本职业务精通,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并由本部门正式派遣和授权。

第十六条派驻代表在窗口工作期间接受本部门和镇公共服务中心的双重领导,以公共服务中心为主。

第十七条派驻代表职责:

(一)代表本部门在镇公共服务中心办公窗口行使授予权限范围内的行政管理职权与行政服务事项办理,兼任窗口服务人员职责,并对本部门负责。

(二)代表本部门在镇公共服务中心服务窗口负责即办件的审批办理,负责上报件的协调、督促和办理。

(三)负责本部门与镇公共服务中心管理机构的联络协调工作,代表本部门做好服务工作。

(四)负责本部门在镇公共服务中心办公服务窗口审批专用章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八条派驻代表不能胜任工作或有违纪、违法行为的,除按有关规定处理外,派遣部门应及时按要求调换窗口服务人员。

第六章责任奖惩

第十九条积极开展“双评双比”活动。实行每月考评考核制度,每季度评选红旗窗口和服务标兵,对窗口及中心工作人员全年4次以上被评为红旗窗口和服务标兵的,给予奖励,并纳入年度考核、评先表模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条对不履行或不正确执行行政审批职责,影响行政管理秩序和效率,损害行政审批相关合法权益的窗口服务人员,镇公共服务中心及时提出批评并追究责任。

第二十一条对未实行“法律依据、办理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公开的,由镇公共服务中心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改的,予以通报。

第二十二条窗口服务人员因服务态度、服务质量问题被投诉并经查证属窗口服务人员过错的,由镇公共服务中心给予行政效能告诫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由所在部门调离公共服务中心,并交有关部门按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镇党政办和镇纪委设立投诉点和举报电话,负责受理服务对象对窗口及其窗口服务人员服务质量和违规违纪行为的投诉举报,并配合镇公共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开展窗口服务人员的考核工作。

第二十四条对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并构成违纪的,由相关部门依法依纪予以查处。

第七章附则

公共服务中心范文篇5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内容及试点范围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是适应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要求,通过整合村级管理职能和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搭建的面对村民的公共服务平台,是构建基层政府与农民新型关系的重要基础设施。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包括:村委会(党支部)办公室、综合办公(档案)室、警务民调(值班)室、党员远程教育(多功能活动)室、阅览(宽带网浏览)室、乒乓球室、老年人活动()室、儿童活动(学前教育)室和篮球场、村务公开栏、村民户外活动小广场等设施,是村政治、文体活动中心。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基本建设标准为:有一块不少于1500m2的村民活动广场、一个硬覆盖的标准篮球场和不少于300m2的综合业务用房,以便安排各种功能设施。有条件的村可适当扩大面积。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在新民市、辽中县、法库县、康平县进行,结合《关于抓紧解决部分村级组织无活动场所问题的通知》(沈组通字〔2006〕22号)中提出的105所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通过整合资源,同步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同时,在4县(市)各选择一个环境整治优秀村,利用现有资源改造建设1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要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满足不同群体层次村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为重点,以整合资源为基础,因地制宜,扩大试点,逐步推进。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一)统筹规划,统一功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要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与村屯改造规划统筹安排。要统一设计标准、统一功能要求。

(二)整合资源,合力推进。要注意整合、利用现有房屋资源,统筹市、县(市)对村公共事业的各种投入,集中扶植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试点村。通过整合资源,使各项建设同步到位。

(三)因地制宜,务求实效。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在确保基本建设标准的基础上,人口较多、有条件的村,可视情况增加建设规模;人口较多、经济有困难的村,可按人均0.6-1m2的标准预留、规划文化活动广场,做好中心用房扩建方案,待有条件时实施。

三、试点村申报及资金、设施投入办法

(一)试点村申报办法。

1.申请试点的村必须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申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试点村进行表决通过,并承诺由所在村利用机动地或调整承包土地安排不少于1500m2的建设用地,整合原村委会办公用房用于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也可承诺利用闲置村办小学等资源改造建设公共服务中心。

2.申报试点村必须由乡(镇)政府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建筑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申报材料由各县(市)发改局初审后,统一汇总上报市发改委。

3.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建委联合审核申报材料、建设改造方案,确定试点村名单。

(二)建设资金筹集办法。

1.村民文化活动广场。由乡(镇)、村负责落实建设用地。篮球场、亮化、绿化建设所需资金通过市小城镇建设资金安排。

2.服务中心用房。列入试点建设计划,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每个村通过市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安排10万元,通过市财力基建资金安排10万元,两笔资金整合,建设不少于300m2的服务中心用房,接入供暖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部分由县、乡、村自筹解决。利用闲置村办小学改造建设的,由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核定建设内容,按建设内容确定补助资金,通过市财力基建资金安排,每个村最多不超过10万元;4个环境整治优秀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改造项目,通过市财力基建资金安排,每个村不超过10万元。

3.设施设备配置。试点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家具及办公用品配置,由市财政按规定统一采购,统一配置。电脑、图书、文体设施、老年活动设施、学前教育设施等,分别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体育局、民政局、教育局提出配置标准,落实资金来源,并按标准为建成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配备相应设施和设备。

四、时间进度安排

(一)2007年3月15日前,确定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设计方案,健全工作机构,下发工作方案。

(二)2007年3月23日前,完成试点村的申报及审核、确认工作。

(三)2007年3月23日至4月15日,完成试点村公共服务中心初步设计审查、确认及施工图设计工作。

(四)2007年4月15日至6月15日,完成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用房基础设施建设。

(五)2007年6月15日至6月25日,完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相关设施、设备配置工作,确保7月1日前投入使用。

五、工作要求

(一)建立工作协调管理机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是跨多个行业部门,涉及市、县(市)、乡、村四级的系统工程,市成立由市领导挂帅、市直相关部门参加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财政局、建委牵头,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试点工作的统筹和协调。

新民市、辽中县、法库县、康平县也要指定一名政府领导负责本县(市)试点工作,县(市)发改局为工作协调机构。

(二)明确各部门职责。通过市直相关部门密切合作,统筹行政资源,形成合力,全力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市委组织部:负责协调村级组织办公用房、党员远程教育系统与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同步实施。检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家具及办公用品配置落实情况。

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负责制定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文化设施配置标准,并为建成的中心同步配置文化设施。

市发改委:负责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办公室日常工作,会同相关部门确定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试点村、项目建设方案;监督检查工程进度及质量。

市建委:负责组织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平面、功能布局、村民活动场所规划设计及与之配套的绿化、亮化建设项目典型方案设计,制定《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规划设计导则》,报市政府相关部门审定。负责按标准实施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

市财政局:负责按计划拨付市级年度建设补助资金,对政府采购进行监督管理,对工程预结算进行审核。

市民政局:负责制定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老年人活动设施配置标准,并为建成的中心同步安装标识、村务公开栏,配备老年人活动设施。负责指导县(市)、乡(镇)、村加强对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管理和维护。

市体育局:负责制定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体育设施配置标准,为建成的中心配置体育设施。

市教育局:负责制定学前教育设施配置标准,为建成的中心同步配置学前教育及儿童活动设施。

市农委:负责指导试点村接入、使用农业信息网。

市档案局:负责指导建立村级档案室(柜)。

市审计局:负责依法对项目的建设和决算进行审计。

市监察局:负责监察各有关部门工作落实情况,对招投标和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查处违规行为。

各县(市)政府:负责试点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设计委托工作及初审上报,组织建设项目实施,负责工程质量、进度,加强建设资金管理,严格按规定使用拨付资金。

(三)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各县(市)、试点村所在乡(镇)、村必须保证市级补助资金全部用于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不得挪用。市建设补助资金分两次下拨,项目确定后拨付70%,项目竣工后拨付30%。对出现的各种违规行为,除扣减市级补助资金外,要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并严肃处理。

(四)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市发改委、建委分别组织项目监管小组,聘请专业监理公司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理,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建好惠民工程。

六、建成后的管理

(一)明确产权归属。建成后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用地属村集体所有,地上建筑物属国有资产,使用权归村集体,村级组织要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不得对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进行出租、抵押、抵债、变卖。

公共服务中心范文篇6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以及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原则,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为创造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宜居环境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2019年8月1日,中心机关率先实行生活垃圾分类。2019年11月1日,全面启动辖区范围内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体系、设施体系和工作体系,垃圾分类工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明显提高。

二、分类要求

1. 公共机构、相关企业。公共机构、相关企业的生活垃圾分类,以“三分法”为基本要求,即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类垃圾作为强制分类对象。建筑(装潢)垃圾、大件垃圾,原则上与生活垃圾分开,单独分流处理。

2.居民小区。居民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以“四分法”为基本要求,即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餐厨垃圾”四类垃圾作为分类对象。居民小区内有餐饮业的,应当将“餐厨垃圾”纳入分类。建筑(装潢)垃圾、大件垃圾,原则上与生活垃圾分开,单独分流处理。

3.餐饮企业。餐饮企业的生活垃圾分类,以“四分法”为基本要求,即将“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类垃圾作为分类对象。

三、分类方式

1.“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垃圾的主要品种和投放暂存、收运处置方式,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执行。

2.生活垃圾分类标识颜色、分类投放容器的配置要求,按照《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导则、《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标准(试行)》执行。

3.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管理责任人的职责按照《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导则》执行。

4.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公开招标引入专业化服务公司,或者由社区和物业公司直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四、重点工作任务

(一)强化宣传教育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党政办、各社区)

利用新闻媒体,持续普及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报道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情况和典型案例。充分发挥相关职责部门和社区作用,组织开展入户宣传,发放垃圾分类手册、一封信等资料,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责任单位:各社区)

发挥机关和社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的作用,并积极与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单位等协调对接,协同推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设立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经统一培训后,持证上岗,负责各单位(小区)垃圾分类的宣传、指导、监督、服务和统计等工作。

(三)建立健全非工业源有害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责任单位:城管科)

根据中心实际,合理规划设施场所建设,安全处置分类后的家庭源危险废物。垃圾分类后的有害垃圾,根据区有关部门要求,使用交通部门统一指定的专业危废运输车辆进行运输,送到指定的危险废物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四)扩大餐厨垃圾收处能力和覆盖面。(责任单位:城管科)

配合区有关部门,规范餐厨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建立完善以饭店、宾馆、食堂、农贸市场为主要收运对象的餐厨垃圾收运体系。逐步在实行垃圾分类好的居民小区引导开展居民厨余垃圾分类,将分类出的厨余垃圾集中装入厨余垃圾桶,由餐厨垃圾收运公司送至指定餐厨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置。

(五)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城管科)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配足配齐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转运车辆、容器的采购和设置,并于每年12月底前,完成下个年度的分类车辆和容器购置工作。对现有生活垃圾收集点、转运站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可回收物和各类其他垃圾分类收集、计量、中转等功能。

(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活动。(责任单位:执法中队)

加强执法检查,依法查处非法倾倒生活垃圾行为,非法倾倒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从严打击各类违法现象。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公共服务中心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中心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以及社区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公共服务中心范文篇7

一、总体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依法依规操作,强化班子建设,加强基层治理,从严正风肃纪,大力选拨优秀人才进入社区“两委”班子。中心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从2018年5月底开始,到9月中旬前基本完成。

二、选配规定

(一)规范职数设置。社区党委一般设委员5至9人;居委会设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5至9人。中心将根据规模大小、人口数量、党员人数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逐个明确各社区“两委”班子的职数。

(二)明确标准条件。教育引导党员群众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办事公道正派、热心服务群众、廉洁奉公守法,有公心、有责任心、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人,选进社区 “两委”班子。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能作为社区“两委”换届候选人:(1)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公开发表违背党中央决定的言论,制造、传播政治谣言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言论的。(2)被判处刑罚或刑满释放(缓刑期满)未满5年的,近2年受到两次以上行政拘留处罚的,存在涉黑涉恶13种重点情形之一的。(3)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及以上党纪处分、撤职及开除政务处分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因问责)组织处理,尚未超过所受处分或处理有关任职限制期限的,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立案调查处理的。(4)煽动、组织群众非正常上访造成群体性事件的,参加邪教组织、参与非法宗教活动、带头搞封建迷信活动的,以威胁、暴力、欺骗、贿赂等手段破坏或妨碍选举的。(5)在民生、“三资”管理等领域,有严重危害集体利益和群众合法权益行为的。(6)道德素质不高、群众普遍反映不好的,有失信行为被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且尚未撤销的。(7)长期不履职的,不具备正常履职身体条件的。(8)《区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办〔2018〕31号)中规定应该退出的情形。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宜作为社区“两委”换届候选人:(1)受到警告、严重警告党纪处分或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政务处分尚未超过所受处分有关任职限制期限的。(2)受到调离岗位、降职组织处理的。(3)近3年有考核不称职或被评为不合格党员的。(4)个人存在严重违法用地、损害生态环境等行为尚未整改的。(5)在重点工程和中心工作中不支持、不配合,或因主观因素导致工作推进不力的。(6)拉帮结派,搞小集团活动或其他非组织活动,闹无原则纠纷或破坏班子团结的。(7)存在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关系的,不宜在同一社区内同时提名。(8)其他不宜提名的情形。

(三)优化班子结构。社区“两委”成员以35-50周岁为主体,一般要有1名35周岁左右成员。在社区注重选拔优秀男同志进入“两委”班子。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原则上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推动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担任居民委员会主任,切实提高“一肩挑”的比例;提倡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社区“两委”成员依法兼任居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和配套组织负责人;书记、主任“一肩挑”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不低于上一届。设党委的社区设纪律检查委员会。

三、时间安排和基本步骤

(一)做好准备工作(5月底前)。按照“六个摸清”要求,深入社区做好调查摸底,逐一进行选情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预案。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以及重难点社区,做到先整顿再换届。扎实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社区“两委”成员逐人审计,及时公布审计结果,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按有关规定及时妥善处理。

(二)成立工作机构(6月上旬)。中心成立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党工委成员及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党政办,负责换届日常工作。

(三)制定工作方案(6月上旬)。根据区委统一安排,制定换届选举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换届选举的实施阶段、重点任务、时间进度及具体要求;根据社区不同实际,做到一居一策,分类指导先进社区、一般社区、后进社区。社区要进一步细化工作安排,确保每个环节、每个步骤的工作有序推进。重点难点社区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方案。

(四)抓好动员培训(6月底前)。中心、各社区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逐级进行换届动员,正式启动换届工作。换届动员原则上要在6月底前完成。加强教育培训,采取分级培训的方式,中心党工委重点培训本级换届工作机构人员、社区现任“两委”成员和选举工作人员等。培训内容重点是换届工作有关法律法规、章程条例以及换届选举的工作步骤、操作程序、具体要求等。

(五)按章组织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6月底—8月20日前)。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要严格执行操作程序,按照部署启动,党员和群众推荐,中心党工委推荐,组织考察和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党员大会选举五个主要步骤进行:

1.部署启动。中心党工委按照区委制定的工作方案,研究制定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推荐产生办法。社区党组织召开委员会议,结合实际制定社区推荐办法,并向党员群众公布。在此基础上,中心党工委形成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推荐考察工作方案。

2.党员和群众推荐。中心党工委指导组织召开社区党员和居民代表会议,听取本届党组织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委员的述职报告,对现任党组织领导班子及成员进行民主测评,测评结果作为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重要参考依据。推荐下届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参加推荐的党员和居民代表超过应到会人数一半以上,推荐有效。推荐票要当场唱票、计票,公布推荐结果。社区党组织在得票数超过推荐票一半以上的党员中,按照不低于委员职数20%的差额比例,确定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缺额人选在未列为候选人初步人选且得票多的被推荐人中另行推荐产生。社区党组织向中心党工委报告推荐结果。社区党组织推荐的初步人选,经中心党工委全面审查认为不能或不宜列入的,向社区党组织进行反馈,缺额人选由社区党组织根据推荐结果确定上报。

3.中心党工委推荐。中心党工委召开会议,按照不低于委员职数20%的差额比例,推荐下届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将名单通报社区党组织。

4.组织考察和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社区党组织召开委员会议,结合“两推”情况,按照不低于委员职数20%的差额比例,研究确定下届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考察名单,报中心党工委。中心党工委将候选人预备人选考察名单报全区社区和村“两委”换届工作领导(指导)小组办公室,在区级联审的基础上组织考察。考察结束后,将考察情况和区级联审情况反馈社区党组织。

社区党组织召开委员会议,结合区级联审情况和中心考察情况,研究确定下届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并在全社区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后,社区党组织向中心党工委上报确定下届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的请示,中心党工委作出批复,并与候选人预备人选签订遵守换届纪律承诺书。

5.党员大会选举。社区党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召开党员大会,党员人数在五百名以上或所辖党组织驻地分散的,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以召开党员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听取和审议本届党组织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选举结束后,新一届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向中心党工委书面报告选举情况,中心党工委及时作出批复,并将新当选的社区党组织书记报区委备案。社区纪委换届选举流程参照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流程操作。

(六)依法组织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7月上旬—9月上旬)。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按照推选产生居民选举委员会、确定选举方式、制定选举办法、做好选民登记工作、推选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做好候选人资格条件把关工作、组织好投票选举工作七个主要步骤进行:

1.推选产生居民选举委员会。居民选举委员会由主任和委员组成,由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或者居民小组会议推选产生。选举委员会成员一般7-11人,以奇数为宜。居民有近亲属关系的,不宜同时担任选举委员会成员。选举委员会任期自推选组成之日起,至新老居民委员会工作移交后终止。

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被依法确定为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不得再担任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退出或因其他原因出缺的,按照原推选结果依次递补,也可以另行推选。提倡将不是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社区党组织书记推选为居民选举委员会主任。居民选举委员会产生后,要在换届选举前及时改选居民代表,并予以公布。

2.确定选举方式。居民委员会由全体有选举权居民直接选举产生。稳步提高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中本社区居民比例。积极创新居民委员会选举模式,全面推行观察员制度和定岗选举制度。

3.制定选举办法。加强对社区的指导,引导居民选举委员会依法依规制定好本社区选举办法。对社区干部任职资格条件、职数、选举程序、选民资格认定、委托投票、不当或非法选举行为裁定、有效选票认定以及回避制度等作出规定,经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并以适当方式公布。

4.做好选民登记工作。针对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性增强、户籍制度改革等新情况,支持保障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参与居民委员会选举。把握好关键环节,全面、准确地做好登记工作,防止错登、重登、漏登,保证居民的选举权。登记参加选举的居民名单,应当在选举日20日前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5.推选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提名方式原则上有:社区党组织提名、居民小组会议提名、有选举权的居民20人以上或者居民代表10人以上联名提名、个人自愿报名。社区选举委员会对被提名人和报名人进行资格审查,经社区选举委员会对被提名人和报名人资格条件进行初审、区中心联审后,由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充分讨论,依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采取投票方式民主产生居民委员会成员正式候选人。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候选人人数应当分别比应选人数多1至2人。

6.做好候选人资格条件把关工作。建立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资格联审制度。居民选举委员会对候选人资格条件进行初审;中心进行全面审查;报区级联审。审查情况逐级反馈。

7.组织好投票选举工作。坚持“选举居民委员会,有登记参加选举的居民的过半数投票,选举有效;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居民的过半数选票,始得当选”的原则,积极动员、组织群众亲自投票,确保选民的投票权。选举时,应召开选举大会集中投票或设立中心投票会场和若干投票站投票,设立秘密写票处,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应当场公布。严格控制流动票箱使用,依法办理委托投票手续。切实维护投票现场秩序。

(七)健全居务监督委员会(9月中上旬)。按照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社区 “两委”换届,进一步健全居务监督委员会,委员会一般由3-5人组成,设主任1名,提倡由非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或党员担任主任,原则上不由党组织书记兼任主任。委员会成员由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在居民中推选产生,任期与居民委员会的任期相同。居民委员会成员及其近亲属、社区报账员不得担任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

(八)做好社区 “两委”换届后续工作(9月中旬)。中心指导社区“两委”新老班子及时进行工作交接,做好公章、文档、资金、办公场所等移交工作,健全共青团、妇联等配套组织,完善换届选举工作档案。关心关爱离岗离职干部,做好落选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及时开展新一届社区干部、居民代表的培训工作。健全完善社区组织运行机制,全面落实居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居务联席会议和党务、居务、财务公开等制度。

四、组织领导

(一)落实领导责任。中心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履行直接责任人职责,亲自部署亲自抓;党工委班子成员实行分片联系、全程指导。建立健全社区 “两委”换届工作责任追究制,对领导不力、处置不当引发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负面网络舆情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强化部门协作。建立中心党工委统一领导,有关科室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协同机制。党政办负责指导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做好政策宣传和网络舆情监测引导;纪检监察室狠抓选风选纪,查处贿选行为;其他各科室要为换届工作做好全面保障。

(三)加强一线指导。建立换届工作联系指导制度。党工委班子成员靠前指挥,每个社区都要有1名班子成员对口联系指导,对矛盾突出、选情特别复杂的社区,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直接指导,对每一个环节步骤都要听取工作汇报,确保换届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公共服务中心范文篇8

2015年中心经济考核任务: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41亿元,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亿元,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业单位数20个,新增重点服务业单位数9个,重点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43.8亿元,实现地方税收任务8351万元,招商引资参照其他政府文件。为完成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要点如下:

一、经济工作

1、各社区关注辖区内沿街商户、楼宇企业入驻变更情况,收取辖区内新开业企业资料,每月27号前上交经管办。

2、由经管办每月反馈给社区的新开业企业情况,按时收集资料,每月27号前上交经管办,不能解决及时和经管办沟通。

3、各社区配合经管办对辖区内亿元以上大项目的上门服务和资料收集。

4、各社区每月反馈辖区内新开业限额以上商贸服务业单位,配合上门服务和资料收集。

二、协税工作

分四阶段完成经济全年工作

第一阶段:摸底登记、税收宣传

(1)摸底登记。各社区居委会以税务部门提供的经营户目录及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过程中登记的商户信息为依据,对辖区内的经营户进行一次自认和复查,摸清其基本情况,形成详实的资料,报中心经管办公室审核备案。

(2)税收宣传。积极配合税务机关、扎实开展税法进社区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税法宣传氛围,提高广大居民和企业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为今后经济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征收巩固、奖励引进

(1)组织征收。中心经管办公室根据税源摸底登记的情况,排查有可能达起征点但未交税商户,请工商税务部门协同开展税收核定工作,对核定后达到起征点的商户统一组织征收。对一些经宣传解释仍不配合缴纳工作的经营户,及时发放有关法律文书,并会同有关部门联合执行,以维护税收的权威性与严肃性。

(2)巩固加强。中心经管办公室每周与工商税务部门及辖区网格员联系一次,及时了解辖区内商户变动情况,尤其是楼宇内企业经营情况。对新开业商户及时管理,最大限度控制税源流失。

(3)奖励引进。认真研究税务征收政策,结合中心实际,考虑对新迁入我中心交税的企业大户给予一次性税源引进奖励。

第三阶段:总结冲刺

公共服务中心范文篇9

一、坚持抓牢政治建设,着力打造学习型党组织

1. 把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切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高标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广泛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2. 抓牢抓实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充分利用党建实体阵地和网络阵地,建设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主流舆论,旗帜鲜明地开展思想舆论斗争。

3.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持之以恒抓好经常性学习教育。用好“学习强国”、 “爱党建” 等学习平台,开展好“先锋充电站” “我是旗手”等线上线下互动式教育活动。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史学习教育,宣传展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坚定机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宗旨。组织动员党员干部开展以“我与我的祖国”为主题的征文、演讲、歌咏、知识竞答等群众性系列活动。

二、坚持提升组织力,压实基层党建基础

4. 层层压实党建工作责任。突出党工委抓党建主责、主业意识,党工委每季度至少1次专题研究党建工作。中心党工委抓好社区党建,统筹协调辖区内各领域党建工作,整合调动各类党建资源,强化“龙头”带动;社区党组织落实上级党组织部署的各项任务,兜底管理辖区内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制定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对研究确定和部署安排的事项,各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年度党建工作计划,贯彻落实中央将出台的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办法,认真制定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时间表,加强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确保任务落实。

5. 全面完成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支部优化组织设置、配强党务干部、深化星级评定、加强分类指导,开展“先锋支部”创建,推动党支部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6. 从严从实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着力解决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不高、发挥作用不够明显的问题。重点加强“”、组织生活会、党员活动日等制度落实。加强党员参加党内政治生活全覆盖指导和经常性检查,切实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好党员入口关。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按照党务工作规程做好党费收缴使用管理等日常党务工作。

7. 切实加强党员管理。贯彻落实中央将出台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和党员教育培训规划。改进党员发展总量调控方式,做好产业工人、高知识群体、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的处理处置。用好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做好退役军人党员党组织关系接转工作。

8. 抓实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扩大新兴领域党建有效覆盖。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依托物业服务企业、产权单位、骨干企业等建立楼宇党组织。开展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找党员建支部”“亮身份抓活动”“争达标强支部”三个“百日行动”。探索在人力资本产业园等非公企业集中区设立党建工作指导分站。开展“双强六好”“双比双争”以及党建示范点创争活动。打造非公党建示范“一带一区”,即以金色阳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为基础,以人力资本产业园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站,打造沿滨江党建工作示范带。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由“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提升。

三、坚持加强统筹协作,发挥区域化党建作用

9. 加强组织共建,提高思想认识。充分发挥共建委员会作用,在辖区各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建立共同参与、共同协商、共同管理的工作格局,努力形成党建共商、事务共管、资源共享、文明共创、难题共解、活动共办、服务共推的区域化党建工作良好局面。

10. 积极探索“三个共建”抓手。一是建立“共建沟通机制”。从中心层面召开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商议制定“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推动共建工作从临时性、随机性转变为经常性、长效性。二是完善“共建工作机制”。继续坚持辖区单位党组织、党员到社区报到的做法,请各驻区单位共同参与区域内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三是探索“共建载体机制”。在组织联设、活动联办、制度联建、保障联筹等四个方面,搭建更多的工作载体,努力形成工作共推、党员共带、服务共担、难题共解、资源共享的良好工作格局。

11. 坚持“交叉”依托区域化党建。“纵向”依托行业协会、“横向”依托社区党组织,通过分类指导、分楼指导,把楼宇党组织建起来,由楼宇党组织推动入驻单位建立党组织,持续统筹推进“两新”组织区域化党建工作。进一步凝心聚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区域化党建整体效应,提升各单位与中心社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能力和水平。

四、提升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工作水平

12. 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以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居务监督委员会为基础,完善协同联动的社区治理架构。探索在业主委员会中建立党组织,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兼任业主委员会成员。通过发展党员、引导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招聘党员员工、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延伸党的工作手臂。建立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形成社区治理合力。

13. 领导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坚持党建带群建,党组织通过给群团组织派任务、提要求,促进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资源共用、功能衔接。健全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机制,培育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队,引领各类社会组织专业规范运作、依法依规办事。加强美好社区志愿者协会组织建设,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14. 做实网格党建,促进精细化治理。根据地域、居民、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等情况,调整优化网格设置,整合党建、综治、城管等各类网格。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或党小组组长,建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随时随地了解群众需求和困难。加强网格资源配置,把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下沉到网格,精准投送到千家万户。

五、坚持服务中心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15. 推动落实区委区政府部署。对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要及时传达学习,认真研究部署,积极推动落实,主动检查督促,决不能在落实过程中推诿扯皮、拖延懈怠或者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仔细审视应尽的职责是否真正尽到位、具体的工作是否真正抓到位,特别是对一些没有落实到位和落实效果不够理想的工作,认真剖析原因,举一反三,认真做好整改落实工作。

16. 加强社会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聚焦工作重点,加大依法打击力度,确保专项斗争打稳、打准、打出成果。注重统筹兼顾,标本兼治、防治结合,有效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六、坚持加强作风和纪律建设,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

17. 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实开展“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为主要内容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三查三问”,扎实开展大排查大起底,深刻剖析问题成因,分类施策、精准施治,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加强对贯彻上级重大政策部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定精神及省市区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结合中心全年重点工作,盯住不落实的人、追究不落实的事。严肃查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确保令行禁止。

18. 确保社区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加强对社区的工作支持和资源保障,统筹上级部门支持社区的政策,整合资金、资源、项目等,以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位。采取向社会组织、市场主体、民办社工机构购买服务等方式,丰富社区服务供给,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对社区内有关重要事项决定、资金使用等,要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主导作用。依法确定社区工作事项,上级科室不得把自己职责内的工作转嫁给社区。

19.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上积极作为,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时间节点,采取集中检查,专项督查、明查暗访等多种形式,全面加强日常监督;多举措划出“高压线”,加强对招标采购、滥发津补贴、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纪工委从多渠道搜集案源线索,充分发挥党的纪律在管党治党中的根本性作用,推动党员干部加强对党规党纪的学习,划出思想红线、明确行为界限,对无视纪律、破坏规矩的行为要动真碰硬、敢于亮剑,持续释放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

七、坚持以党建带群建,充分发挥统战与群团组织作用

公共服务中心范文篇1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抓住全省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试点县(市)的机遇,向改革要动力,进一步加强全市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公共服务水平,整合现有农业公共服务资源,不断探索和推进我市农业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

二、目标任务

整合乡镇现有林业站、水利站、农技服务中心、农机服务中心、畜牧服务中心,组建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为乡镇管理为主、部门业务指导的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所需人员经费及办公业务经费由市财政按核定的标准预算到乡镇,乡镇拨付到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全市核定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编制110名,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主任按副科级干部选配,编制内中心人员的职称由相关市直部门评定、乡镇聘用,工龄连续计算。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在全市范围内可适当交流。

新成立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加挂原林业站、水利站、农技服务中心、农机服务中心、畜牧服务中心牌子,内设林业、水利、农技、农机、畜牧办公室,负责对上的业务对接、项目争取和对下的技术服务,形成设立一个中心、统一加强管理、人员相对固定、工作相对独立、开展综合服务的格局。通过组建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进一步解决农业公共服务后继乏人、农业公共服务不到位、农安执法人员不具备身份、“以钱养事”人员退休后工资差距大等突出问题。

三、方法步骤

1.将现有10个乡镇(处)林业站的人员编制、职能划入各乡镇(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统一管理。鉴于全市林业系统混岗问题突出,在这次组建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时,林业系统暂时按现有模式运行。

2.将现有10个乡镇(处)水利站的人员编制、职能划入各乡镇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核编19个,实有18人)统一管理。

3.将现有从事农技服务的44人、农机服务的18人等在职的66名(含文化中心4人)“以钱养事”人员通过统一考试考核,优先招录纳入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统一编制管理,办理进编手续。在一年内即将退休的人员,可参照事业单位标准提前办理退休手续。

4.将现有从事畜牧服务的10人、水利服务的14人、林业服务的20人等44名“以钱养事”人员继续保留为“以钱养事”身份,纳入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统一管理。

5.将现有各站、中心资产,由各乡镇(处)根据实际调整处理,现有4个农机服务中心资产,由市财政验资后,按属地原则划归乡镇使用。

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组建,要求2013年9月底完成,10月份确保正常运行,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政策,制定工作方案

1.加强政策宣传。各乡镇(处)、市直相关部门要深刻认识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组建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重要意义,弄清有关政策,以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做好相关人员宣传解释工作,形成人人参与改革、个个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

2.制定工作方案。市委编办要制定好编制工作方案,将人员编制确定到乡镇,将职能职责确定到中心;市人社局要制定好招录考试工作方案;市委组织部要做好人员招录考核工作方案;市综改办要制定好经费预算方案;其他相关部门要制定好服务中心人员合理搭配分配方案,确保定编前先定岗。

第二阶段:核编核岗,明确中心职责

1.核定乡镇编制。市委编办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将全市110名编制核定到各乡镇(处)。市综改办根据各乡镇(处)核定的事业编制数和核岗的“以钱养事”人数,将经费预算到乡镇,从2013年10月开始执行。

2.明确中心职责。市委农办、市委编办根据市直相关部门提供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职能建议,综合各乡镇(处)的意见,由市委编办行文明确到各个中心。

第三阶段:考试考核,确定中心人员

由市人社局负责,对现有农技服务中心44人、农机服务中心18人包括文化服务中心4人做好招录考试工作;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做好招录考核工作;各乡镇(处)和市直相关部门全力做好配合,确保9月底以前人员全部到岗到位。

第四阶段:建章立制,确保正常运转

按照“乡镇管理为主、部门业务指导”的原则,各乡镇(处)要安排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并将职责明确到人;市直相关部门要指导各个乡镇服务中心建立业务工作制度;市委农办要建立考核制度,形成中心考核到人、乡镇(处)考核到中心、市委农办组织农口部门业务考核到乡镇(处)的考核机制。

四、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这次改革顺利进行,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顺利组建,市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副市长、市长助理任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分管负责人、市委农办、市委编办、市综改办、市文化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局、市农机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乡镇(处)也要成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