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贷款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8 05:00: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校贷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校贷款

浅析高校贷款风险监控

「摘要」高校贷款在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改善高校办学条件的同时,也存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贷款规模过大、财务管理不力、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等问题。为了避免高校贷款引发财务危机,有效监控贷款风险,高校应树立贷款风险防范意识,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完善高校贷款管理,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对高校贷款的风险监控。

「关键词」高校;高校贷款;风险;监控

高校贷款具有期限长、金额大、利率低以及贷款保证形式单一、还款资金来源渠道窄等特点,高校使用贷款资金要承受宏观方面的政策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以及微观方面的市场利率变动风险、贷款规模过大风险、高校内部管理失控风险等多方面的风险[1].为了确保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高校贷款风险防范意识,采取有效措施监控高校贷款风险。

一、提高高校贷款的风险防范意识

1、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高校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从国情实际出发,从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出发,从扎扎实实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出发,既要敢于开拓进取,积极利用银行贷款,实现高校的快速发展;又要正确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事业发展需要与实际经济承受能力的关系,提倡厉行节约,坚持量力而行,确保稳健发展。特别要摒弃“银行是国家的,贷款是银行的”、银行的贷款“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白用谁不用”的错误思想,反对一切追求奢华、超标准的浪费行为,防止脱离实际大搞建设。

查看全文

高校贷款规模分析论文

一、高校大规模贷款的成因

我国制定了加速发展教育的战略目标,高校经过连续五年的扩大招生量(以下简称“扩招”),很多人认为已经完成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任务。扩招需要新增大量的基础设施,增加大批合格师资。但是,政府对高校的投资本来就严重不足,扩招后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并没有明显增长(除教育部属高校和个别地方属的高校外),大多数地方属高校的生均拨款还大幅度下降。准公共产品没有投入也能得到丰裕的产出,肯定隐藏着其他问题和风险。

教育主管官员也承认:“从1998年至今,中国高教毛入学率从9.8%增加到17%,如此迅速的增加,办学资金肯定有缺口。”[1]实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缴费制”向学生收费,实际上就是为了弥补生均拨款不足采取的措施,或者更宏观说是为了缓解教育发展需求超过了经济发展现实水平的矛盾。[2]这是引致“乱收费”现象的根本原因。师资数量不足与平均质量下降则成为整个高等教育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当然,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内容。

我们关注的是扩招所需投入的来源及其引致的风险。全国公立高校近年来普遍扩展校园或建设新校区,保守估计的贷款总额不低于2000亿元。巨额的扩校费用显然不能来自学生缴费,也不是来自政府投资,而基本是来自贷款。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即使没有扩招,公立高校也必然甚至必需适度负债。[3]但是,尽管教育用地是低价征收甚至无效划拨,一个高校(甚至城市重点中学)动辄征地数百亩甚至三五千亩,新增建筑面积几十万平方米,投资数亿至数十亿元,即使不论由此带来的农业问题和失地农民问题,这么大的投资最终如何消化,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

扩校从根本上说是政府行为,教育主管部门实际上正是通过“办学条件评估”,规定高校学生的生均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下达远超过学校承担能力的“招生计划”等方式,诱导和迫使高校扩校。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会最终为教育投资的巨额沉没成本“埋单”,一旦偿债风险凸现,政府和高校将面临极其复杂的尴尬局面。风险估计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进行贷款规模控制,本文即探讨贷款的财务约束条件。

二、扩招前的高校财务成本结构

查看全文

高校贷款困境及应对策略论文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大,教育投入与教育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各高校为接受教育部的教学评估,努力创办一流大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教学投入。在这种发展趋势下,许多高校纷纷与银行建立了“银校合作”关系,从银行获取贷款解决发展中所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然而,银行贷款是一把“双刃剑”,盲目贷款或超规模贷款都易引发贷款风险。本文就高校贷款的风险及其防范进行探讨。

一、高校的贷款特点

高校属于事业单位,与通过采购原材料、生产产品、销售产品获利的企业有显著的不同,其贷款也有明显特点:(1)贷款期限长。高校贷款大多用于基本建设投资,由于教学楼、实验室、学生宿舍、图书馆等建设周期长,因而具有长期占用银行贷款资金的显著特点。(2)贷款利率低。高校具有长期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因此银行往往愿意主动与高校合作,并在贷款利率方面给予优惠,高校获得的贷款利率一般要低于市场利率。此外,高校主管部门往往还能对预算内项目的贷款给予一定的财政贴息。(3)还款渠道单一但稳定。高校的收入渠道主要有教育经费拨款、以及教育事业可用于还贷的资金(主要是教育事业收入中的学费、住宿费收入等),还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同时,高校办学的连续性又保证了高校还款的稳定性。(4)贷款保证形式单一。按照《担保法》、《担保法解释》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作为保证人;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不得抵押。高校作为教育事业单位,其性质决定了其不得为他人提供担保,其他企业也不愿意为高校提供贷款担保。因此,目前高校贷款主要是靠银行提供信用额度,实施信用贷款。(5)变现性差。高等教育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高等学校具有非盈利性的特点,高校的资金支出是一种无法通过自我资金循环和周转予以补偿的消耗性支出。当前高校的银行贷款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条件的改善方面,这些项目不具有流动性,变现性差。

二、高校贷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贷款风险认识不足,缺乏还贷意识。部分高校贷款时并未考虑自身的还贷能力以及潜在的风险,普遍存在学校贷款、政府“买单”的思想,缺乏还贷意识。但事实上,银行贷款是学校筹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渠道,其与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有所不同,在资金性质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对学校来说是自有资金,无需偿还,没有资金成本和偿债风险;而银行贷款属于借入资金,对高校而言是真正意义上的负债,这就迫使学校运用贷款方式筹资时必须考虑贷款的资金成本和偿债风险。目前高校贷款主要是靠银行提供信用额度,实施信用贷款。高校在民事活动中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如果到期不能偿还债务,不但会承担失去信誉的风险,还会造成后续贷款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给学校的发展造成困难。

(二)资金运作不当,导致产生财务风险。部分高校贷款决策过程存在非理性化倾向。表现在确定贷款规模时,高校通常只以“能否满足项目建设需要”作为第一标准,盲目贷款或超规模贷款,对资金成本和自身的还贷能力考虑甚少。然而,我国高等教育是非赢利性的,高校负债资金也主要用于非赢利性项目。虽然近期内不会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但其主要从事非营利性的业务活动,资金一旦消耗则无法收回,若资金运作不当,则有可能出现流动资金短缺、无力发放工资、无法维持日常开支、乱收费和财务违规等现象。过度负债所带来的还贷压力势必造成高校正常财务开支的削减,这种非正常的支付削减又将影响高校教学、科研等活动的正常进行,并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陷入财务危机。

查看全文

高校贷款风险化解论文

内容摘要:公立高校银行贷款制度由于是一种自发的安排,因此难免出现问题。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对已经形成的或被掩盖的不良贷款如何化解,是一个对政府、高校、银行甚至对社会都影响十分重大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化解的方法主要是“四个一块”,即“置换一块、归还一块、转换一块、保留一块”,具体讲:“政进商退”置换一块,就是说伴随着政策性银行的进入公立高校贷款领域,商业银行部分退出;政府和高校共同努力归还一块,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也相应降低财务成本;高校产业贷款转换一块;商业银行继续对高校经营性项目贷款,保留一块。

关键词:公立高校开发性金融公法人公共产品

1999年以来,公立高校伴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贯彻落实,大规模向商业银行贷款,由于约束缺失,出现了公立高校普遍贷款、盲目贷款,甚至部分高校不计承受能力巨额贷款、不计资金成本滥用贷款,致使公立高校出现大面积有问题贷款,其风险之严重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笔者试图初步提出有问题贷款的化解办法。

一、引入政策性贷款部分置换商业银行贷款

政策性银行之所以能够成为支持公立高校的主要力量,理由:

(一)政策性银行属于公法人

查看全文

解决高校贷款危机方案探求论文

【摘要】高校贷款危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西部地方高校为例,从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校等层面分析和探讨了化解高校贷款危机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高校;贷款危机;化解;对策

银行贷款是高校筹资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银行贷款,适度负债运营对于快速发展中的高校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随着高校贷款急剧增加,高校银行贷款已经由合理的历史选择演变成为一个“问题”,特别是2007年3月吉林大学“关于召开征集解决学校财务困难建议座谈会的通知”在网络上公开以来,高校贷款危机问题就成为社会大众、政府、媒体共同关注的焦点。相关文献和政府部门也有了一定探索,形成了浙江、江苏、广东等模式,这些模式对于经济发达省份是适用的,对于西部高校、特别是“经济穷省、教育大省”来说未必完全适用。笔者认为,应建立由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校多方共同参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高校共同分担的高校贷款化解机制。

一、政府层面

政府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既扮演着高等学校资金提供者的角色,又是调整、指导各方行动的宏观调控者,因而政府在高校贷款风险化解和解决高校经费投入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具体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充分运用财税手段,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查看全文

高校贷款风险分析论文

一、我国高校贷款的问题

1.贷款增长过快,贷款存量过大

高校向商业银行借款,大多用于基本建设,高校贷款通常是中长期贷款,利息高于一年期贷款,因此,高校实际负担的利息费用要高于上述计算值。而从高校预算执行结果看,学校将总收入中的10%用于还本付息,已经是相当困难,为此,有些高校只好采取“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用新增贷款支付贷款本息。笔者曾经对江苏省37所高校的财务人员就贷款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当问及“还贷资金来源时”,有11所高校的财务人员选择了“以贷还贷”方式,占被调查高校数量的30%。

2.还款责任不明确

《高教法》明确规定了高校是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独立法人单位,“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换言之,就是高校向银行贷款应当自己还,国家没有义务替学校还债。另外,教育部针对“银校合作”问题,于1999年在10号文中明确要求:“各校必须本着‘谁贷款谁负责’的原则开展银校合作工作,教育部不承担此类贷款的还款责任”。

但是,仍有一些高校对举债建设的认识不足,认为学校是国家的,现有资金来源仅能够满足维持学校日常运行的需要,并没有扩建校园的能力,学校的基础设施等办学条件的投入应该由国家财政投资解决。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导下举债建设,很容易出现贷款超出学校偿还能力的问题,造成财务状况恶化,进而影响学校持续健康地发展。甚至有的高校片面认为,现在高等教育是加快发展时期,各级各类高校都在贷款建设,若不能跟上发展步伐今后将难以立足,但对自己的还款责任却认识得不够充分。

查看全文

高校贷款与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摘要]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在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一定的情况下,许多高校为了缓解学校发展经费的不足,纷纷进行银行贷款,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如今,负债办学在我国己成为高校的一种普遍现象。

[关键词]高校贷款风险研究风险控制

一、我国高校贷款的问题

1.贷款增长过快,贷款存量过大

高校向商业银行借款,大多用于基本建设,高校贷款通常是中长期贷款,利息高于一年期贷款,因此,高校实际负担的利息费用要高于上述计算值。而从高校预算执行结果看,学校将总收入中的10%用于还本付息,已经是相当困难,为此,有些高校只好采取“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用新增贷款支付贷款本息。笔者曾经对江苏省37所高校的财务人员就贷款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当问及“还贷资金来源时”,有11所高校的财务人员选择了“以贷还贷”方式,占被调查高校数量的30%。

2.还款责任不明确

查看全文

高校贷款危机化解的策略探究

摘要:高校贷款危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西部地方高校为例,从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校等层面分析和探讨了化解高校贷款危机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高校贷款危机化解对策

银行贷款是高校筹资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银行贷款,适度负债运营对于快速发展中的高校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随着高校贷款急剧增加,高校银行贷款已经由合理的历史选择演变成为一个“问题”,特别是2007年3月吉林大学“关于召开征集解决学校财务困难建议座谈会的通知”在网络上公开以来,高校贷款危机问题就成为社会大众、政府、媒体共同关注的焦点。相关文献和政府部门也有了一定探索,形成了浙江、江苏、广东等模式,这些模式对于经济发达省份是适用的,对于西部高校、特别是“经济穷省、教育大省”来说未必完全适用。笔者认为,应建立由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校多方共同参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高校共同分担的高校贷款化解机制。

一、政府层面

政府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既扮演着高等学校资金提供者的角色,又是调整、指导各方行动的宏观调控者,因而政府在高校贷款风险化解和解决高校经费投入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具体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充分运用财税手段,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查看全文

透析高校贷款风险与对策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大,教育投入与教育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各高校为接受教育部的教学评估,努力创办一流大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教学投入。在这种发展趋势下,许多高校纷纷与银行建立了“银校合作”关系,从银行获取贷款解决发展中所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然而,银行贷款是一把“双刃剑”,盲目贷款或超规模贷款都易引发贷款风险。本文就高校贷款的风险及其防范进行探讨。

一、高校的贷款特点

高校属于事业单位,与通过采购原材料、生产产品、销售产品获利的企业有显著的不同,其贷款也有明显特点:

(1)贷款期限长。高校贷款大多用于基本建设投资,由于教学楼、实验室、学生宿舍、图书馆等建设周期长,因而具有长期占用银行贷款资金的显著特点。

(2)贷款利率低。高校具有长期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因此银行往往愿意主动与高校合作,并在贷款利率方面给予优惠,高校获得的贷款利率一般要低于市场利率。此外,高校主管部门往往还能对预算内项目的贷款给予一定的财政贴息。

(3)还款渠道单一但稳定。高校的收入渠道主要有教育经费拨款、以及教育事业可用于还贷的资金(主要是教育事业收入中的学费、住宿费收入等),还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同时,高校办学的连续性又保证了高校还款的稳定性。

查看全文

浅析公立高校银行贷款制度

摘要:解决公立高校银行贷款存在的问题,关键是构建新制度,对高校、银行、政府关于高校贷款的行为加以规范。新的公立高校贷款制度,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适度贷款制度,有计划政策性贷款、有条件商业性贷款相结合的银行贷款制度,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银行贷款担保制度。

关键词:适度贷款;政策性贷款;商业性贷款;担保基金

Abstract:Thekeytosolvingtheproblemofpublichighschool’sobtainingloansfrombanksistosetupanewinstitution,normalizingthebehaviorsofhighschools,banksandgovernmentsonhigh-schoolobtainingloans.Thisnewinstitutionismainlycomposedoffouraspects:moderateloan-grantinginstitution;bankingloan-grantinginstitutioncombinedplannedpolicyloanwithconditionalcommercialloans;bankloanriskmanagementinstitutionandbankloanguaranteeinstitution.

Keywords:moderateloan;policyloan;commercialloan;guaranteefund

一、公立高校适度贷款制度

关于公立高校适度贷款制度,我认为所谓适度就是“需要”和“还得起”的结合。虽然需要,但还不起,那不是适度;还得起,如果不需要也不会贷款,因此,适度贷款是“需要”和“还得起”同时作用的结果。具体到高校贷款来说,需要是高校申请、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行为,需要多少或者还得起的贷款数字是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批、高校申请、贷款银行同意的贷款额度。高校中出现的贷款规模过大、高校基本建设支出随意性大、资金使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等问题,是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事实上拥有的财务自主权过大所致。并且,我们在扩大高等学校财务自主权的同时,没有及时地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因此,既要确定高校的贷款规模,又要从制度上限制高校贷款自主权,公立高校适度贷款制度包括:教育部门内部申请审批制度,财政部门监督制度,银行审批制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