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4:33:16

钢铁企业

钢铁企业范文篇1

关键词:钢铁企业;节能减排;余热回收;供暖

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也逐渐加快,但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过度使用化学材料导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可利用资源不断减少,因此节能减排和资源的二次利用成为钢铁企业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1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

1.1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

当今世界,中国已成为钢铁产量大国,但是对于钢铁工业的消耗也位居世界前列,因此对于钢铁工业的节能减排的实施势在必行[1]。可是就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来看,情况并不乐观。第一,我国钢铁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没有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水平,由于炼铁的技术和设备落后,使得我国钢铁资源的利用率不高,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我国只有少数钢铁企业可以掌握先进的炼钢的核心技术,其他中小型的钢铁企业都没有涉及这一领域。第二,钢铁企业规模小且分散。现阶段,我国的钢铁企业多以中小型为主,大型钢铁企业很少,而且中小型钢铁企业分分布较分散,没有形成整体的产业结构,这就造成了生产钢铁的资源浪费与环境大面积被污染,产业集中率低也不利于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节能减排措施的有效实施[2]。第三,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够,节能减排的实施不能仅仅依靠我国钢铁企业的自觉实现,政府更应该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用强制的手段促使企业对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力度,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情况,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才能创造更好的节能减排的效果。

1.2钢铁企业能源的二次利用分析

节能减排不只在于注重减少资源的使用量,更重要的是对二次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二次能源指的是在一次能源加工利用后所产生的例如煤气、废水、蒸汽等一些能源。钢铁企业增加对这些二次资源的利用率能减少能源的消耗量,增加钢铁产业的单位生产量,以及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钢铁企业中所指的二次能源的利用主要是指余热、余压以及可回收利用的副资源。

2钢铁企业的余热回收供暖

2.1钢铁企业余热回收技术概述

钢铁企业中的余热回收技术主要有:高温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以及高温产品和炉渣的预热[3]。这其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技术有很广的温度范围,上至几千度下至几百度,而高温烟气余热在整个余热资源中占据的比重最大,越有百分之五十,其温度主要在500摄氏度以上。相对于高温烟气余热来说,冷却介质余热的气温较低,其目的就是为了带走大量的热量。但是在这三种余热资源中,冷却介质余热和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的资源回收难度高,操作较为困难,因此,现状的钢铁企业多运用高温烟气余热作为资源回收的主要方式,它的使用方式较为简洁,利于操作且对资源回收的利用价值也在不断增高。

2.2余热回收供暖的现状分析

就我国现阶段余热回收技术的现状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因为我国的技术水平并不如发达国家般先进,设备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改进,很难对余热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进而将其运用到供暖领域[4]。总而言之,我国的余热供暖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科技人员进行不断的探索,才能将余热资源回收利用在供暖的领域,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2.3余热回收供暖技术的创新

在利用余热资源的回收进行供暖时,我们主要是用高炉冲渣水进行采暖。因此对于提高余热回收供暖技术的水平就必须对高炉冲渣水的采暖方式进行改造与创新。高炉产生的炉渣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因其有很高的温度,所以它有很高的余热资源,具有很高的可开发和利用价值。在我国北方,由于冬季十分寒冷,对于供暖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所以大部分人会采取烧锅炉进行供热取暖,但是这一方式对于煤炭资源的开采量需求很大,同时对资源的浪费也十分严重,由于烧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硫越来越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不利于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所以我们要充分开发高炉冲渣水的技术利用程度,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与节能减排的目的。但是高炉冲渣水存在碱度低、硬度高、水内具有腐蚀性与悬浮颗粒物等缺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对高炉冲渣水进行工艺改造,我们可以将高炉冲渣水中加入混凝剂来减少高炉冲渣水中的腐蚀性,增加其中的碱度含量,同时也可以运用过滤池将高炉冲渣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去掉,使高炉冲渣水的水质得到提高。之后再利用高炉冲渣水进行供热取暖[5]。在供热取暖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采暖泵,来增加供暖循环的速度与效率。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供暖水换热器的清洁程度,以免造成采暖过程中因腐蚀而造成的管道堵塞,减少成本的投入,促进节能减排的进一步实施。

3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需要不断进行资金的投入、技术的开发以及设备的改良,才能是节能减排对我国钢铁企业做出贡献。同时对于余热回收供暖的研究也应加快步伐,通过对技术革新,增加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更好的实行节能减排措施在我国钢铁企业的利用。

作者:卢长鹏 单位: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白华夏.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分析及余热回收供暖的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

[2]张晓峰.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分析及余热回收供暖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27):291.

[3]寿业亭.大型钢铁企业汽轮机余热用于集中供暖的技术改造与运行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4.

钢铁企业范文篇2

关键词:钢铁企业;排放源;主要物料品种

1引言

钢铁企业具有流程长,生产工艺复杂和物料消耗繁多的特点,并且钢铁企业是各省市的碳排放大户,企业和机构盘查清一个钢企的整体碳排放量对企业和地方的碳排放水平的评估具有决定作用,盘查的关键就在掌握一个企业的碳排放源到底有哪些,消耗的物料品种具体有哪些。本文对碳排放源和主要物料品种识别分析的依据主要是《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5部分:钢铁生产企业》,不在指南和标准中的能源和固碳品种不在本文分析,例如烟气和高炉渣等。文中分析阐述的主要是典型钢铁联合企业的生产工序,包括焦化工序、烧结工序、球团工序、炼铁工序、炼钢工序、轧钢工序、石灰工序、发电厂和附属生产系统。

2排放源识别和主要物料品种

焦化工序输入端物料品种主要为洗精煤、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和电力,输出端物料品种为焦炭、焦炉煤气、蒸汽、焦油和粗苯。洗精煤经备煤和配煤由贮煤塔经装煤车装入焦炉炭化室,洗精煤在炭化室中高温干馏;消耗的煤气主要是焦炉煤气和高炉煤气,煤气在焦炉燃烧室燃烧,为炭化室提供1300~1350℃的温度;焦炭是由炭化室推出的红焦经干熄炉与循环气体热交换后冷却排出,循环气体在锅炉热交换后产生蒸汽发电或自用;来自炭化室的荒煤气经冷鼓电捕工段产生焦油,脱硫的煤气经过终冷脱苯后产出粗苯。具体排放源和物料品种见图2-1。图2-1焦化工序排放源识别与主要物料品种烧结工序输入端物料品种有无烟煤、焦粉、焦炉煤气、高炉煤气、石灰石、白云石和电力,输出端主要是蒸汽。无烟煤和焦粉作为燃料,石灰石和白云石作为溶剂,燃料和溶剂与矿粉混合铺于烧结机台车上进行烧结;焦炉煤气和高炉煤气在烧结机头点火器点燃烧结料层;环冷机或带冷机经鼓风冷却后高温废气加热锅炉内的水产生蒸汽,用于发电。具体排放源和物料品种见图2-2。球团工序有三种工艺:竖炉焙烧法、带式焙烧机法和链篦机-回转窑法。应用最早的是竖炉焙烧,只能使用气体燃料:焦炉煤气和高炉煤气,若企业无焦化工序的就只使用了高炉煤气;采用最多的是带式焙烧机法,燃料可以使用煤气和重油;出现较晚的是链篦机-回转窑法,该方法燃料除了可以使用煤气和重油外,还可100%使用煤粉。企业或第三方等机构可根据企业所采用的工艺判断能源使用品种。图2-3主要以竖炉焙烧法为示意。图2-3球团竖炉排放源识别与主要物料品种炼铁工序输入端物料品种包括煤粉(无烟煤、烟煤或二者的混合煤粉)、焦炭和石灰石,输出端物料主要有铁水和高炉煤气。焦炭作为燃料、石灰石作为溶剂按照一定比例与烧结矿和球团矿配料送入高炉,煤粉和热风(1000~1300℃)由高炉炉腹送入高炉内,协助焦炭在炉内燃烧,产生的高炉煤气由炉顶导出。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高炉煤气会供热风炉使用,属于内部消耗,高炉煤气外供量是在产生总量扣除了热风炉自用量,TRT发电也按照内部消耗使用,因此炼铁工序消耗的电力要扣除TRT发电。另外需要考虑铁水罐烤包器会使用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具体排放源和物料品种见图2-4。图2-4炼铁工序排放源识别与主要物料品种炼钢工序输入端物料品种主要包括铁水、废钢、冷铁、合金(按照指南里要求合金只列出了镍铁合金、铬铁合金和钼铁合金,企业若有使用其他合金,如锰铁合金等,且量比较大,可列入输入端)、白云石(也有企业使用石灰石)和电力,输出端物料品种有转炉煤气、蒸汽和粗钢(钢坯)。铁水是转炉炼钢的主要原材料,一般占装入量的70%~100%,废钢占10%~30%,冷铁占0%~5%;白云石作为造渣剂加入转炉脱磷和脱硫,这里需要注意轻烧白云石(主要成分CaO•MgO)不作为碳排放物料消耗,只算生白云石(CaCO3•MgCO3)的消耗量;转炉煤气是铁水中的碳在高温下和吹入的氧生成一氧化碳和少量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经降温和净化后供用户使用,其中转炉烟气在经过汽化冷却烟道时产生蒸汽,蒸汽到汽包再输出到蓄热器,减温减压后到低压管网供用户使用;最后作为输出端的粗钢是指连铸工段将钢液用连铸机浇注、冷凝、切割而得到的钢坯。在炼钢工序除了上述主要碳排放源和物料品种外,还要考虑混铁炉、合金炉、钢包、中间包等所用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和焦炉煤气,同时若企业有采用电炉和LF炉还要计算电极消耗量。具体排放源和物料品种示意见图2-5。图2-5炼钢工序排放源识别与主要能源品种轧钢工序输入端物料品种主要有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和电力,输出端主要是蒸汽和废钢。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有的企业也有使用焦炉煤气)主要用于加热炉加热钢坯,加热炉汽化冷却产生蒸汽,废钢是指轧钢过程中钢锭开坯,连铸坯轧制时的切头、切尾,钢材轧制的边角余料及废材。企业自产废钢都会进入炼钢转炉冶炼。具体示意见图2-6所示。图2-6轧钢工序排放源识别与主要物料品种目前钢铁企业都建立了自备电厂,降低了企业能耗和碳排放量,自备电厂的排放源和物料品种比较简单,输入端是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和电力,输出端是电厂发的电力。需要注意的是算自备电厂碳排放要扣除电厂自用电量,如果电厂是煤发电,还需考虑煤的消耗量。评价一个企业电厂能力,可以看企业的自发电比率,做的好的企业可以达到80%~90%,不好的企业只有30%~40%。自备电厂示意见图2-7所示。图2-7自备电厂排放源识别与主要物料品种除了上述主要的7个工序流程外,有的钢铁企业还有石灰工序。目前冶金石灰窑采用比较多的是竖窑和回转窑,回转窑在我国运用比较成熟,大型钢铁企业都有生产线。竖窑生产线的所用能源主要是煤气和电力;回转窑生产线所用能源主要是煤粉或煤气,还有电力。在附属生产系统,主要考虑厂区车辆所用汽油和柴油,生活所用电力、蒸汽以及食堂所用液化石油气或天然气。附属生产系统在部分省市不在计算边界内,企业核算和第三方核查时要注意。综上对各个工序排放源识别和主要物料品种的梳理,基本形成钢铁企业排放源和物料品种体系,企业和第三方等机构可根据表1所汇总的排放源和物料品种进行查漏补缺,使企业的碳排放数据更加准确、完整和有效。

钢铁企业碳排放源以及主要物料品种的识别,为企业和第三方等机构提供了一个参考评价的体系,当然不是企业和第三方等机构运用上述识别体系就能准确计算某钢铁企业的碳排量,上述识别主要是针对钢铁企业典型的工艺流程的识别,每家企业由于生产组织、产品规格和设备装备等的不同,会出现多种的差异,因此企业和机构要以上述识别体系为基础,根据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最新指南和标准要求,灵活判断企业各碳排源和物料品种,有效反映钢铁企业的碳排放水平,当然只要按照识别体系的关键环节进行判断分析,出现大的疏漏的概率就会低很多。

参考文件

[1]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S].2013-10-15.

[2]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5部分:钢铁生产企业[S].2015-11-19.

[3]叶匡吾.三种球团焙烧工艺的评述.烧结球团[J],2002,(1):5~7.

[4]黄卫国,张海珠.回转窑生产冶金石灰的探讨.有色金属设计[J].2013,(4):25~28.

钢铁企业范文篇3

关键词:钢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探讨

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环保和安全形势逐渐严峻,规模小的钢铁企业因不符合环保、安全、质量等原因,纷纷被淘汰掉,行业集中度在提高,能生存下来的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企业生产所需的原燃料、生产出的成品的外运量、存储量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物流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越来越大,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成本差异巨大,怎样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成为当前及未来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物流成本的内容及分类

物流成本是企业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包括货物在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等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以及与存货有关的流动资金占用成本、存货风险成本和存货保险成本。”该定义的物流成本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直接在物流环节产生的支付给劳动力的成本,耗费在机器设备上的成本以及支付给外部第三方的成本;另一方面包括在物流环节中因持有存货等所潜在的成本,如占有资金成本、保险费等。

二、钢铁企业物流成本现状及问题

钢铁企业物流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一)各企业物流成本的组成内容和计算口径不一致,无法计算出单位物流成本,也就无法衡量出物流的绩效,不能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对比。(二)当前,在钢铁企业设立物流管理部门的企业不多,大多企业的物流管理职能都散落在企业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手中,缺少统一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形不成合力,效率低下。(三)钢铁企业大都缺少物流方面的人才,特别是能站在企业战略高度进行物流规划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社会上指导企业物流规划的研究所或公司也很少,物流方面的创新只能靠企业自我摸索。(四)钢铁企业物流设施和装备老化,很多企业物流还依靠的是国三排放标准的车辆,甚至有些企业内部还在使用80年代生产的拖拉机在进行内部盘运,尾气排放不符合环保标准,工作效率也不高。(五)企业物流信息化系统没有深入使用,资源配置不合理。运输车辆空驶率高,运送原燃料和销售产品的车辆很多都是单程行驶,空驶率高,造成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六)内部物流成本高,具体形式表现在:(1)原燃料进厂后堆放在原料场内,使用时需要一次和多次短距离盘运和装卸,增加了盘运费和装卸费。(2)因堆放场地有限,为了堆放更多的原材料,就要进行加高操作,增加了机械成本。(3)生产过程中,半成品、固体废弃物、污水等从一道工序向下一道工序传递时,有的企业还依靠汽车和拖拉机运输,这些车辆过多,都运行在厂区道路上,造成道路拥挤,内部物流效率很差;甚至内部运输单位以车辆不够为由,还要增加内盘车辆,造成新的拥堵。(4)内部输送皮带和辊道在没有送料的情况下,不能及时停止运行,增加了运行成本。(5)产品生产出来后,有的企业需要经过复杂的精整工序,工序之间能力不匹配,造成产品在某道工序滞留,不能及时入库,影响销售交货期;产品入库后,因堆放不到位,要经常重新倒换货位。(6)产品销售过程中,交款、发货、货物装车速度过慢,严重影响出库效率。(7)部分钢铁企业在市区内生产,物流车辆不仅受厂区道路状况限制,而且还要受到市内各种交通管制,严重影响了物流效率。

三、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

针对以上钢铁企业物流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降低的方法有:(一)钢铁企业要统一物流成本的组成内容和计算口径,企业财务部门要制定出各项物流成本的具体归集和计算办法,把分散于企业采购、存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物流成本分类统计,与企业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与同行业指标进行对比,找出物流成本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降本增效。(二)钢铁企业要对现有的物流机构、资源进行重组,建立专门物流管理部门,级别要高于生产厂,直接对总经理汇报工作。专司企业内部物流方面的规划、管理、协调、调度,接受物流方面的投诉、建议。(三)对于物流人才短缺的现状,可以通过面向社会招聘,也可以面向大中专院校招聘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到企业后慢慢培养;对于高端战略人才,企业也可以高薪聘用现有物流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然后由他们为企业培养一批物流方面的人才。(四)面对当前的环保形势,企业要对现有的物流设施和装备进行梳理,对不符合环保要求装备进行改造,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可继续投入运营;对没有改造价值的进行淘汰处理。新购入的车辆要充分考虑今后的环保要求和企业的购买能力,尽量购买国四以上排放标准的车辆。(五)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解决车辆单程行驶、自动集中计量、车辆GPS定位、网上找车、运费比价、寻找配送信息等功能,解决运输车辆运送效率低下。通过自动集中计量能提高车辆入、出厂的效率;车辆定位能快速查询到货物所在的位置;网上找车功能无限扩大了企业可选择的物流企业或运输公司的家数,有利于通过比价降低运输成本。(六)优化内部物流,降低物流成本。具体方法有:(1)发挥物流管理部门的作用,找出厂内物流的运行瓶颈,制定规划方案和管理办法,提高厂内物流运转效率;厂内设置24小时举报电话,接受涉及物流方面的投诉及快速处理。(2)摸索内部车辆承包办法,按工作量进行结算,多劳多得,提高车辆驾驶人员的积极性,争取在不增加车辆的情况下,完成厂内盘运、装卸任务。(3)对厂区道路进行治理,增加线路指示牌,明确各货场位置,让外地司机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对厂区道路上堆放的杂物进行清理,减少障碍物;对在道路上进行施工作业严格管理,限期完成;杜绝员工私家车进入厂区道路上行驶,减少运行车辆;在车辆运行多的路口也要设置红绿灯,让厂内车辆有序通行。(4)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用皮带、辊道输送方法替代内部的原料、钢坯等汽车或拖拉机运输;用汽体管道输送方式运送企业固体颗粒废弃物,用管道运送炼钢污泥等,避免这些物体运送过程中对环境的二次污染,这些方法虽然前期投入较高,但后期运行成本低,对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内部物流效率效果明显。(5)提高内盘车辆工作效率。建议在所有内盘车辆上安装GPS定位或行车记录仪类仪表,对工作异常的车辆进行监控,找出工作效率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七)另外,利用第三方物流为企业服务,可以大大降低物流设施和设备的投资成本,也是现在流行的一种降低物流成本的一种方式。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独立出来为销货方和收货方提供物流运输、配送等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多,形成了第三方物流产业。第三方物流更专业化,综合成本更低,配送效率更高,已经成为国际物流业发展的趋势。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社会化分工和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在国外,第三方物流已经是现代物流产业的主体。据调查,欧洲的大型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高达76%,而且70%的企业不只使用一家。在欧洲,第三方物流所占市场份额,德国为23%,法国为27%,英国为34%。美国、日本等国家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都在30%以。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仅为10%,比较成功的案例有马云的阿里巴巴公司利用第三方物流获得了业务大发展,销售收入逐年升高。

四、总结

物流成本的范围很大,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从原材料采购为开端,一直到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所发生的全部物流费用,要想降低物流成本,不光要降低运输成本,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利用人力资源、信息化、网络化、GPS定位、大数据等技术为企业提供信息决策服务,另外,钢铁企业还要关注厂内物流,降低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成本,才能把企业整体物流成本真正降下来。

参考文献:

[1]王继奇.电厂建设项目大宗物资采购管理及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9):2407-2407.

[2]洪文忠.电厂物资采购环节效益优化探讨[J].能源与环境,2017(2):106-107.

钢铁企业范文篇4

一、钢铁企业铁路运输发展的时代背景

1.何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2.低碳经济是钢铁企业铁路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其中能源使用而造成的碳排放问题是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面对生存的挑战和压力,我国提出可持续性发展理论,这对于气候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向和目标。钢铁企业铁路运输要积极顺应时展和理论导向,务必在生产和运输中认真执行节能减排政策,全力部署低能耗、低污染的技术,实现低碳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钢铁企业铁路运输发展低碳经济,首先积极承担环境保护使命,全力实现企业节能减排指标的部署;其次要转变经济结构模式,加强能源使用效率,创新运输方式,搭建绿色运输平台。促使传统粗放型运输模式向现代集约型增长模式转变。钢铁企业铁路运输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既是符合时展潮流的选择,又是企业符合自身发展和转变的必然趋势。

二、钢铁企业铁路运输实现低碳化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1.节能减排原则。钢铁企业铁路运输要确保在运输中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要想实现运输低碳化就要对现有运输方式进行改革,添加新技术的应用,优化运输结构,使铁路运输和能源消耗降低,从而逐步实现节能目标,以达成节能减排的效果。2.良性循环原则。钢铁企业铁路运输中要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首先要降低能源损耗。在确保运输能力的情况下,合理制定运输路线,实现运输流动效率的提高,尽量减少空车的现象发生。其次要加强运输检修及运输管理,强化精准的检修方式,确保运输中实现最佳工作状态,促使燃烧状态和机车性能保持在良性状态。最后要加强废弃物管理工作,对运检修期间的废油等能源并做好循环利用准备工作。3.成本控制原则。钢铁企业铁路运输要提高集约化经营模式,重点凸显绿色运输经营。在运输实际操作上,改革技术创新,运用电子化管理和指挥手段,实现运输过程的效率最大化,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标。成本控制是实现低碳理念的重要措施。

三、钢铁企业铁路运输发展实现低碳经济的措施

1.鼓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钢铁企业铁路运输要想实现低碳经济,首先要提高铁路运输与低碳技术的结合与研发,通过实验分析和实际调查找到运输中降低碳排放的方法和技术,并逐渐提升在实际运输的应用功能。其次积极鼓励员工参与低碳技术的研究和讨论,开发员工的低碳创新意识,并根据效果合理推广及应用。最后要加强向低碳研究部门“取经”,以取得先进的低碳运输管理经验和理念,这对于企业提升自身管理和经济效益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提高运输效率。钢铁企业铁路运输要坚持内涵扩大再生产方式,提高运输技术新突破,重新调整运输产业布局,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运输效率,进而优化运输资源配置。而且还要改革创新运输结构,确保车循环、轮乘制,最大限度地利用铁路资源整体能力。在运输中还要加强钢铁企业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加强工人的定期培训,使员工具备在运输中面对不同问题的处理能力,从而在运输工作中情绪高涨地高效完成运输任务。3.改善能源利用结构。钢铁企业铁路运输实现低碳的首要目标就是降低能源消耗和废气的排放。所以在运输中要及时更新现有运输工具,逐步淘汰传统的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等重污染机车,而且还要加大对运输设施的升级改造。4.将低碳经济行为纳入绩效考核标准。钢铁企业铁路运输中低碳行为的实现,离不开员工的工作热情,只有让员工真正参与到企业低碳经济目标中来,才会促使运输中低碳经济的全面实现,所以钢铁企业可以将低碳经济行为纳入到绩效考核中来,使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增强,确保工作的可持续开展。5.设立低碳运输专项管理机构。钢铁企业铁路运输要建立低碳运输专项管理机构,负责对运输环保进行监督,并制定相关政策以保证低碳和环保政策的宣传和贯彻。钢铁企业管理层要加强对低碳经济运输的重视,使专项管理机构能够真正发挥功效,使企业运输中逐步完善低碳行为。

总之,可持续发展观明确地指明了钢铁企业铁路运输未来发展的方向,那就是实施低碳经济运输,钢铁企业要加强认识,合理改革,通过积极的手段部署改变现在对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状况。只要坚持发展原则,稳定实施低碳改革方案,在运输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合理解决,相信钢铁企业铁路运输实现绿色进程将很快会实现。

作者:靖玉利 单位: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运输部

参考文献

钢铁企业范文篇5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厂行政向一届一次职代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2005年工作总结

2005年,是我厂的开局之年,第二炼轧厂在安钢“三步走”快速推进中应运而生。2005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面对行业形势变化带来的重重困难,我们统筹生产建设,建立完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2005年是收获之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有关精神,围绕“两大工程”,合理分工,克难攻坚,发挥优势,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期”工程成功投产。8月29日,120t转炉炼钢连铸热试一次成功;9月12日,成功拉出3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250mm宽铸坯;9月30日,炉卷轧机轧出第一块钢板;10月20日,竣工投产仪式隆重举行,120吨转炉—炉卷轧机生产线顺利贯通,省、市、公司各级领导亲临现场慰问指导,对工程高度赞扬。

“二期”工程稳步推进。9月6日,150吨转炉—1780mm热连轧工程奠基,“二期”工程建设序幕正式拉开;目前,厂房柱基基础施工紧张进行,并于12月18日立起了第一根厂房立柱;炼钢连铸主体设备订货全部完成,热连轧主体设备订货完成80%以上,转炉、连铸机、以及轧机等关键设备正在加工制造;其它相关工作也在有序开展。

机制建设效果显著。成立了各级组织机构,完善了各类管理制度,推出了切实有效的管理举措,形成了“制度规范管理、管理推进工作,工作有效开展”的良好局面。

职工培训扎实有效。分阶段、有计划、针对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职工培训,为定岗定员奠定了基础,为生产组织提供了保障。

产品产量节节攀升。120吨转炉炼钢连铸热试投产后,首月完成月产计划的113.58%,成功实现首月生产“开门红”;并呈现出每月都有大跨越、每天都有向上攀升的势头。截至目前,累计钢产量近18万吨,轧材6万余吨。

技术质量管理不断加强。实现了一、二级质量事故为零;钢水化学成份和温度控制稳定,铸坯表面质量和钢板力学性能逐步提高;铸坯一次合格率达90%以上,钢板成材率不断改善。先后冶炼出6大系列10多个品种,并开发冶炼出大纲以外的一些高强度优质钢种;分别轧制出10多个不同规格的板材。

设备运行日益稳定。设备管理制度相继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初步形成,点检、维护、维修工作全面开展,设备运行日益稳定。

安全环保实现零目标。建立完善了安全环保机制;实现了重大设备事故、工亡重伤事故、环境污染事故为零;主要环保设施相继投入使用,逐步实现清洁生产。

降本增效深入展开。“对标挖潜、降本增效”工作深入开展,各类指标奖罚措施相继制定,降废减损、节能降耗和备品备件、材料工具消耗等指标得到改善。

定置管理抓出成效。整条生产线窗明几净、整洁漂亮,初步实现了职工、岗位与现代化生产线和谐共处的局面,为十里钢城再添新亮点。

精神文明建设振奋人心。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夯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取得实效,党员意识明显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得到贯彻落实,效能监察工作顺利展开;群团组织职能得到有效发挥,并取得了振奋人心的好成绩。

回顾2005年的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组织工程建设,成功实现“一期”工程竣工投产。

2005年,120吨转炉—炉卷轧机工程进入冲刺阶段,设备安装调试全面铺开,主体厂房收尾施工与之交叉并进,整个施工现场错综复杂,组织协调难度十分艰巨。面对火热的施工现场,广大干部职工严格监督、检查、验收,精心协调组织,积极参与各个环节。特别是投产前的关键阶段,全厂干部职工常常十几个小时不休息,以工地为家,日夜奋战,全方位跟踪施工过程,全身心组织热试投产。

在此期间,工艺专业完成了大量的方案论证、技术交流、谈判和考察工作,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合理修改工艺方案,认真组织工艺监督,积极组织生产准备。设备专业高效进行订货和监制催货,积极参与安装调试,及时沟通协调存在问题,全力确保转炉、轧机等大型设备的运输、安装,先后协调安装完成各类设备3万多吨。“三电”专业精心分工,科学组织,协调安装盘柜2000余面、变压器60多台、仪表1000多台、计算机100多台、敷设电缆800多千米,并严把供货质量关,多次将不合格设备、材料退回供货厂家。公辅专业快速高效完成了几十种、上千台阀门及种类繁杂的公辅设备订货任务,并克服考古、交叉施工等困难,积极协调组织,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了能源介质和各类公辅设施的及时到位。土建专业在人员少的情况下,同其它专业一样,经常泡在工地,连续高负荷运转,为现场协调解决了大量问题。与此同时,各专业人员默契配合,做好各种协调监督工作,编制“三大规程”,编写设备安装指导书和质量标准,制定热试方案,为热试投产做了充分准备。

120吨转炉—炉卷轧机工程建设的过程,是广大建设者同困难做斗争的过程。在公司上下的鼎力支持下,全厂职工密切配合、顽强拼搏,克服了设计上的困难,克服了材料供应上的困难,克服了设备制造中的困难,克服了现场交叉施工中的困难,牢牢把握了工程进度、质量、资金、安全等关键环节,保证了工程建设稳步推进,确保了整个工程的成功热试投产。

二、管理机制不断建立完善,各类管理举措适时推出。

建立与现代化生产线相匹配的管理体制,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在紧张繁忙的工程建设时期,我们根据工作实际,相继建立了考勤制度、图纸资料管理、职工管理、劳资培训等管理规定,开展了各类人才评选,加强了全面预算管理,保证了各项工作有效开展。2005年6月10日,第二炼轧厂成立后,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迅速成立了科室、车间及各类党群组织机构,逐步进行了明确分工,并克服人员构成复杂、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等实际困难,合理进行了定岗定员,稳定了职工队伍,为工作开展提供了保障。

为适应设备大型化、工艺现代化、产品专业化的要求,根据市场规律和实践经验,我们充分体现人本管理理念,把“成本决定生存,质量决定市场,品种决定发展,人才决定成败”作为打造特色管理模式的方向,进一步推进了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8月份,按公司要求,积极开展“三类人才”和“优秀操作技能人才”评选活动,为职工施展才华搭建了舞台。为全面激励职工干劲,我厂独辟蹊径,开展了“合格岗位人才”评选工作,为职工注入了无限活力。在工资制度改革上,我厂结合生产建设实际,稳中求进,不断推向深入,10月份,在“有所侧重、拉开档次、兼顾公平”的原则下,结合新生产线岗位特点,彻底打破原有分配模式,合理制订岗薪制方案,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在全厂顺利推行。

与此同时,各项日常管理制度也不断建立完善,先后制订修改了请休假制度、定置管理、接待工作管理、公文管理等200多项综合管理和各类专业管理制度;系统整理了职工档案,完善了职工信息库,重新签订了《劳动合同》,实行了操作岗位持证上岗,并在狠抓制度落实、迅速发挥制度效能的同时,为2006年综合、专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提前进行准备。

职工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今年,先后对四轧、三轧、二炼、一炼轧等单位分流和抽调职工进行培训,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合理制定培训计划,恰当安排培训内容,先后组织了41个培训班,培训职工达2410人次。并多方协调,力所能及地联系外培单位,组织了8个工种128人先后到马钢、梅钢、攀钢、酒钢等地进行了外培;还组织32名职工到职工大学进行了专业培训。同时,还充分利用供货厂商提供的培训机会,先后到荷兰、加拿大、德国、意大利以及国内相关厂家对关键专业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培训。投产前,结合设备和岗位特点,一边参与安装调试,一边熟悉设备性能、掌握操作要领;投产后,结合生产和岗位要求,边调试边培训、边生产边培训,组织外方专家讲课、指导实操练习,不断提高职工实操技能,并定期组织班组之间进行总结、交流,寓培训于生产之中,逐步培养出了管理、技术、操作等各方面的骨干队伍。

2005年,分流到我厂职工1300多人,我们根据职工来源状况,结合岗位要求,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目前,我厂职工总数1928人,其中高中级职称177人,初级职称165人,在合理进行定岗定员的基础上,针对生产线技术含量高、新技术多等特点,我厂立足“人才决定成败”,坚持人本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尽可能为职工构建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12月1日,我厂成立科协分会,为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及开展各项科技工作进一步提供了保障,为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职工建立了“科技之家”;各项科技工作的同时展开,有效调动了职工学知识、练技能、干好本职、增创效益的积极性,并促进了我厂职工素质的整体提升。

三、生产组织逐步理顺,生产势头稳步攀升。

热试阶段,设备需要磨合,职工需要配合,一些问题难以预料,部分事故难以有效控制,同时,还要克服铁水供应不足等外部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立足公司大局,在公司统一调配下,适时调整生产节奏,不断优化生产组织,逐步实现了稳定生产。

为提高生产组织水平,从8月9日开始模拟炼钢,按照正常生产模式,全方位展开生产练习。生产组织中,及时对影响生产的单位和生产中的问题进行通报,并根据生产完成情况,严格兑现考核,做到了责任明确、奖罚分明;对职工掌握操作规程、岗位作业制度情况进行抽查,督促职工熟悉岗位特点、熟练操作规程;建立管理网络,形成快速高效反应机制,及时发现、整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工艺工序,修改、完善操作要点,不断消除设备、人员及工艺工序对生产造成的不利因素。我厂生产组织是全公司生产组织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集团公司整个铁水系统的平衡,同时还承担着中板厂部分坯料的供应。因此,即使在部分设备未能及时投用的情况下,我们采取灵活、有效措施,不断探索、改善操作方法,因地制宜创造条件,保证生产正常运行。目前,炼钢连铸生产已逐步正常,日产钢最高突破3800t,中包连浇最高12炉,并实现了中包快换;轧钢在边调试边生产的情况下,产量也在逐步攀升。

四、质量控制力度不断加强,技术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工程投产后,我厂发挥技术优势,凝聚各方智慧,建立了工艺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贯标体系管理等管理制度,成立了工艺监督小组,规范了质量控制程序,加大了质量管理力度,技术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工艺技术管理上,制定、完善了工艺技术规程、岗位作业制度和钢种操作要点,并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在规程和操作要求的规范指导下,先后调试冶炼出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桥梁钢、锅炉钢、船板钢、压力容器钢等6大系列近20个钢种;炉卷轧机自热试以来,通过跟踪轧制情况,及时调整工艺参数,积极配合外方专家,优化轧制控制模型,成功轧制出16—50mm之间的10多个不同规格的钢板,整体性能不断改善,部分指标超过同类型企业的同期水平。

质量管理上按照贯标体系要求,严格进行规范,先后制订出按炉送钢、设计和开发、产品质量事故、生产过程管理等管理制度10多项,并经过多次修改、完善,满足了质量管理的实际需要。

工艺监督中,自7月份组建工艺监督小组以来,坚持记录审核与现场审核相结合,对生产工艺过程进行监督,及时向生产车间反馈监控信息,不断进行工序工艺调整,产品质量不断改善。我厂还制定质量事故、工艺违规等考核办法,对质量事故分出一、二、三级进行考核,月月汇总考核结果,有效保证了各项制度的落实执行。

另外,针对铸坯表面裂纹、气泡及钢板性能不合等质量问题,通过技术攻关,分析问题症结,跟踪生产过程,及时采取措施,使质量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

五、设备管理相继规范,设备运行日益稳定。

目前,我厂完成了大量的设备基础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了设备点检维修、备品备件管理等制度,先后完成“三大规程”、设备运行点检表等编制,有序开展设备点检和维护维修工作,做到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初步形成了以点检为中心的设备管理体系,促进了岗检、专检、巡检三级点检全面开展。

随着生产节奏的加快,相继制定了详细的设备点检细则和考核办法,对点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处理,把设备隐患消灭在了萌芽状态,仅炼钢区安排点检计划400多项,点检率达到95%以上,成功完成了转炉旋转接头更换、处理了烟道和活动烟罩漏水等问题;先后对lf炉喂丝机无法喂丝、拆炉机液压配管易碰坏等问题进行了改造和完善;并对加料跨、浇铸跨等大吨位天车进行重点保护,保证了关键设备正常运行,有效保证了公司整个生产系统的平衡。

工作中,设备维修人员以服务生产为中心,分区域对设备进行维护,提高了设备运行质量。设备管理人员不断完善备品备件的申报、供应和管理工作,保证了备品备件供应,满足了生产需要。同时,在仓库紧张的情况下,把原无缝厂旧厂房重新整修利用,建立了备件账目和制度,使仓库管理走向了规范化。

六、建立安全环保长效机制,全线实现安全文明生产。

安全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和生产组织全过程。在工程建设和生产准备中,严格按照“三同时”的要求,确保各类安全防护措施、安全警示装置,能够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用。在设备安装调试展开后,针对现场人员越来越多的情况,我厂从内部治安保卫、技术保密等角度综合考虑,推行全厂封闭管理,实行凭证进出现场,要害岗位、部门还实行登记制度。并针对施工点多、作业面广、职工到岗时间短等情况,及时整改安全措施、设置安全标志、加强监督教育,顺利渡过了特殊时期。

2005年7月1日,安全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制定了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制,相继制定了安全操作规程、重点岗位预知预控、特种设备、放射源点管理办法、消防管理、环境管理等安全环保规章制度;建立了三级安全教育卡、班组安全管理台帐、个人安全信息表等各类安全管理的台帐和报表;并督促科室、车间细化、落实相关制度,初步形成了我厂安全环保工作的基本框架,建立了安全环保长效机制。

我厂还狠抓制度落实,在各项安全任务安排后,督促各单位认真落实执行,确保“自上而下”无障碍;对职工实施安全信息管理,不断收集、整理职工建议,与职工建立沟通渠道,使各种安全信息、意见的反馈快速有效,保证“自下而上”无障碍;形成了“安全双向无障碍管理通道”。

工程投产后,从厂部到车间,不断加大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先后组织了安全操作规程、天车手势、哨音规范等培训和考试,增强了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组织车间安全员每周进行定期、不定期安全大检查,配合公司相关部门组织专向大检查,先后查出安全隐患50多起,纠正违规行为100多次,都及时进行了整改。在危险源点、特种设备的管理上,除制定应急预案和岗位预知预控外,还挂警示牌、穿防辐射服,全面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努力为职工打造安全屏障。

认真开展“安全环保月”、“火灾消防”、“节假日安全小分队”等活动;加大劳动保护督查力度,强化安全巡视,做到隐患曝光与限期整改相结合;调试、生产阶段通过开展保卫巡逻,先后抓偷盗13起共计31人,有力保障了国家财产安全;全年安全事故2起,千人负伤率为0.1‰,低于公司规定标准。同时,发挥环保设备优势,减少噪音、环境污染,不断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实现了全线安全文明生产。

七、统筹安排生产建设,“二期”工程有序推进。

面对边生产边建设的实际情况,我厂合理分工、统筹安排,确保生产建设两不误。自去年开始考察论证、方案讨论后,到去年12月底,招标确定了中冶南方负责该项目的工厂设计任务。随后,与一重和二重进行了多次技术交流和谈判,元月份,同一重签订了轧线机械设备供货合同;3月底,召开了热连轧技术设计审查会,从工厂设计、工艺、土建、机械、流体、电气、公辅等各专业分别进行了讨论、审查、确认;4月份,招标确定了中冶京诚负责双流板坯连铸机的设计、供货和调试,同月,完成了2座加热炉的招标任务;5月份,完成了150吨转炉主体设备和炼钢区4台大吨位天车的招标工作;6月底,连铸区12台天车招标也顺利完成;其它单体设备技术交流、谈判、招标也有序展开,并在6月份召开了150吨转炉—1780mm热连轧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对初步设计进行了评审、修改和完善。9月6日,150吨转炉—1780mm热连轧工程奠基后,一冶、宝冶、十九冶、安钢建安公司等主要施工单位于9月中旬相继进驻现场,北京赛瑞斯、武汉威仕、中国国际咨询公司等监理单位11月中旬也到位工作,又一场激烈的工程大会战全面打响。

八、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全面促进降本增效。

面对异常严峻的市场形势,工程投产后,我厂迅速成立对标挖潜领导小组,把“对标挖潜,降本增效”作为工作的一条主线,按照先进、可控、逐级保障等原则,对各科室、车间成本进行逐项细化分析,瞄准同行业先进指标,全方位提出挖潜指标和考核办法,并把指标分解到工段、岗位和个人,做到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全面掀起对标挖潜、降本增效的热潮。

尤其是热试阶段,围绕降本增效目标,深层挖潜,细算成本,在对入场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的同时,加强工艺监督,谨慎安排批量生产,保证上道工序为下道交合格产品,最大限度地降低热试中的废品量。并及时修改操作规程,重点分解降废减损、节能降耗和备品备件、材料工具消耗等指标,找出差距和潜力,制定超赶措施,改进技术和管理手段,促进成本消耗的降低和主要指标的改善。

同时,狠抓生产过程控制,强化责任成本和各种消耗指标的考核,严格奖罚兑现,有效调动广大职工降本增效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产品质量和成材率。全厂干部职工还立足本职岗位,结合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控制每个资金支出口,加强成本及各种费用管理,全面促进降本增效工作。

九、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为各项工作开展增添后劲。

今年,安钢“三步走”全速推进,整个钢铁行业形势令人担忧,在这样的关键时期,为稳定队伍、树立信心,我厂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大力夯实思想政治工作基础,加强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抓好职工思想稳定,特别在人员岗位变动、工资改革等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引导,促进了职工队伍团结稳定。二是扎扎实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职工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并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实行党员挂牌制度,党员意识不断提高。三是宣传力度不断加强,先后报送宣传材料200多篇,制作电视专题片一部,保证每月不少于两篇电视新闻报道,树起了二炼轧的崭新形象。四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效能监察工作,制定完善了废钢、炉料、合金料验收制度,加大了监管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杜绝了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五是坚持贯彻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工资改革、职工代表换届等工作中,切实加强了“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管和民主决策”。六是狠抓定置管理,整治现场卫生死角,遏制与现代化生产线不和谐现象,职工工作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七是群团职能得到有效发挥,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三八”节才艺展示、“五一”节拔河比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活动、“庆国庆”文体比赛和青工技能大赛等活动,虽是临时组队,但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绩:健身操比赛获公司团体第二名,篮球赛获团体第五名,炼钢技能大赛两位选手分别获得第一、第二名。他们作为我厂1900余名职工的代表,展现了二炼轧雄厚的实力和靓丽的风采。

各位代表、同志们!2005年,无论是在工程建设中还是在生产组织上,我们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是全厂广大职工立足本职、拼搏奉献、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各单位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厂党政领导,向工作奋斗在各个岗位的广大干部职工,向关心、支持我厂发展的集团公司领导和职工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是可喜的可贺的,但是,大家已经认识到,2006年,我们面临的困难和任务将更加艰巨,我们的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边生产边建设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行业形势还可能发生新的变化,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科学分析,认真对待,准确把握,正确处理。

各位代表、同志们!

分析面临的形势,对于我们正视困难,理请思路,明确任务,有着重要意义。下半年以来,市场持续低迷,钢材价格一跌再跌,生产经营举步维艰。从目前的形势看,明年,随着钢铁企业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产能将进一步释放,市场形势将更加严峻,竞争会更加残酷,效益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目前,安钢正处在高投入、相对低产出的发展阶段,后续规划项目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新上项目达产达效需要一个磨合过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待进一步改善。在“三步走”战略未完成之前,在已建成项目没有发挥应有能效之前,无论从产能规模、产品档次等各个方面,我们与其它强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就我们第二炼轧厂来说,明年面临着120吨转炉—炉卷轧机生产线达产达效和150吨转炉连铸建设投产以及1780mm热连轧线建设的紧迫任务,能否尽快发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优势,对集团公司的影响十分重大。明年,我厂分担了130万吨钢的生产任务,并把75万t的炉卷产品作为安钢拓展市场空间的“拳头”产品,可见,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以积极的姿态,全力组织生产,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增添公司的生产后劲;要确保“二期”工程按期投产。因此,我们要加强管理,稳定队伍,保持昂扬斗志;加强管理,优化组织,实现安全稳定生产;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加强管理,统筹协调,保证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同时,我们还要抓好教育培训,采取多种形式,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各单位、各专业要强化生产、技术、质量、设备等专业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理顺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加强沟通与协调、协作与配合,确保各项政令上通下达,各项工作扎实有效。要千方百计降低各种消耗,严格控制各种费用支出,把工作重点切实调整到降本增效这一中心环节,努力追求效益最大化。

面对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必须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渡难关。虽然市场形势不容乐观,但我们仍有许多优势。一是明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民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钢铁产品的需求还有很大空间。二是今年集团公司销售收入在全省工业企业率先突破200亿元,并站在新的高度,勾画出了安钢“十一五”发展的宏伟蓝图,这必将鼓舞广大职工的干劲、增强职工的信心、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三是“三步走”发展战略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初步实现了工艺现代化、装备大型化、产品专业化,产品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安钢发展后劲越来越足。四是120吨转炉—炉卷轧机工程建设中,我们磨炼了一支善打硬仗、甘于奉献的干部职工队伍;我们培育、养成了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自强不息的实干精神,执着无私的奉献精神,勇闯难关的拼搏精神,永往直前的创新精神;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直面困难,充满必胜信心,团结拼搏,积极进取,实现我们的全年目标。

各位代表,同志们:无论困难大小,都要坚定信心,相信前途是光明的。2006年,我们要认认真真,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干好每一天。

2006年工作安排

2006年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2006年工作会暨四届一次职代会精神,坚持人本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实现安全稳定生产,确保工程稳步推进,全力实现达产达效,塑造品牌形象,抓牢降本增效,不断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结合明年形势及公司要求,2006年的主要任务目标是:

产量目标:炼钢130万吨,铸坯125万吨,板材75万吨。

成本目标:铸坯预算成本2555.89元/吨,钢材预算成本2890.38元/吨,综合成本在预算成本基础上降低率不小于1.7%。

质量目标:一、二级质量事故为零,严控三级质量事故;铸坯合格率98%,钢材合格率9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全年钢铁料消耗指标1102kg/t;连铸钢水收得率98%,全年综合成材率93.5%。

设备利用率:主要生产设备利用率80%,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98%。

工程建设目标:150吨转炉炼钢连铸10月底竣工投产;1780mm热连轧完成土建、钢结构施工及设备安装,并进入调试阶段。

安全环保目标:全年工亡重伤、重大设备事故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为零,岗位粉尘合格率90%,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100%。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不断优化生产组织,促进生产水平稳步提高。

明年,首要任务是尽快达产达效,力争在一季度实现边际贡献为零的目标。各车间、科室要服务生产大局,合理安排检修,强化时间管理,充分发挥调度中心作用,紧密结合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优化生产组织,实现稳定生产和均衡生产的同时,力争早日实现达产达效。炼钢生产要以连铸为中心,强化工序管理,稳定生产节奏;连铸要把提高连拉炉数、提高连铸作业率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连铸顺则生产顺”这是几个月的生产总结;轧钢要不断优化轧制工艺,提高轧制水平,稳定提高轧钢成材率。

同时,产量要服从质量和效益,全盘筹划,科学配置资源,保持生产稳定高效。并认真组织、全面分析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在调试和生产中,及时修正生产管理制度、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继续做好工艺、设备性能、各项指标的验收、考核。同时,要协调好生产与建设的关系,减少相互影响。结合经济责任制,使各项工作考核到位。并做到生产组织与技术、设备、安全保障等有机结合,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促进生产水平稳定提高。

二、强化过程控制,稳定提高产品质量。

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一次质量问题,可能失去大批客户,质量问题关系到我厂和安钢的声誉。因此,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品牌意识,靠质量开拓市场,努力打造精品板材生产线。

在达产达效过程中,全厂工艺技术人员,特别是科室人员要深入生产现场,了解设备性能,提高管理水平,丰富专业经验,尽快使新设备达到设计性能。要不断消化吸收相关技术,攻克出现的技术难题。进一步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寻找影响产品的关键因素,对生产中出现的质量事故和质量问题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完善工艺参数,修正操作要点,以确保产品质量。特别是对连铸出现的漏钢、套眼事故、铸坯纵裂及内部缺陷,以及钢板出现的裂纹、气泡、性能不合等质量问题,都要作为重点,深入研究解决。要围绕生产稳定顺行,加强技术质量管理,实现产品质量稳定、技术经济指标稳定。

要加强质量过程管理,抓关键工序、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用规范的操作行为有效控制工序质量。相关单位要深入现场,做好质量跟踪、信息反馈工作,及时掌握、反馈生产情况,动态了解前道工序的质量状况,找出原因,促进前道工序及时整改,改善和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废品损失,稳定成材率、综合性能合格率等指标。

三、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明年是实现达产达效、发挥生产线潜能的关键时期。在完成产品大纲中各大钢种开发的同时,重点放在锅炉钢、容器钢、汽车大梁钢、管线钢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生产上,在产品规格上向薄、厚、宽的方向努力,并且品种钢的比例要占50%以上。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统一部署,修改完善工艺工序,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及时调整生产节奏,多生产适销对路的“双高”产品,使二炼轧早日成为安钢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

四、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为稳产顺产提供强力支撑。

明年,重点抓好制度的落实与考核,不断修改完善现有制度,建立责、权、利挂钩的考核机制,发挥各岗位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制定检修计划,提高检修质量和效率,尽可能减少设备停机,为生产赢得时间。进一步规范设备点检工作,建立完善“责任点检”和设备区域承包制度,完善设备点检体系,逐步推行预知性、计划性设备定修。严格考核,完善方式,细化备品、备件、材料、工具等管理,做到既能保证生产供应,又不过多积压。

力争早日推行tnpm管理模式,提高设备维护维修管理水平,避免重、特大设备事故发生,确保设备稳定安全。积极做好后区设备安装投用工作。做好设备小改小革、技术改造,及时修改设计不合理、频繁发生设备故障的部位。并不断探索大型装备条件下的设备管理新模式,为稳定顺产提供强力支撑。

五、强化全面预算管理,优化指标降成本,力求效益最大化。

对标挖潜、降本增效是一个系统工程,全面预算管理也是明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各单位要制定阶段性和长远目标,深入开展对标挖潜,细化成本指标,进一步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尽快制定完善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努力实现降本增效。

一期工程在生产成本上做文章。钢铁料消耗占吨坯成本的80%以上,对降低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有关科室、车间要从炉料验收、入炉结构优化、杜绝喷溅和出钢不净、减少大包、中包浇余等环节入手,抓好基础管理,提高操作技能,合理分解指标,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要加强物资管理,把好物资、材料采购关,杜塞漏洞,减少流失,降低维修成本和备件采购成本。做好能源管理和节能降耗工作,采取多项措施,有效降低电耗在吨钢成本中的比例,并严禁“跑冒滴漏”等与现代化生产线极不和谐的浪费现象。二期工程建设合理配置设备及备品备件,尽可能保证与现有生产线的设备互换,并从各个环节入手,降低工程投资。

同时,尽快建立完善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加大考核力度,以成本管理为中心,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手段,理顺各项费用审批和支付程序,规范各项收入管理,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管理作用,对比先进企业最优指标,制订灵活、有效的考核奖励办法。各类指标考核办法一旦实施,必须到岗到人、落实兑现。

另外,要尽快掌握备件消耗的规律性,积极推行探索备件管理新举措,还要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逐步建立单体设备跟踪考核、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全面降低运行成本,努力打造节约型的现代化生产线。

六、汲取精华创新工作,全力推进“二期”工程建设。

“二期”工程建设要借鉴120吨转炉—炉卷轧机工程中的好思路、好经验、好方法,提前考虑,少走弯路,从设计、材料、设备、施工等多环节着手,保证质量,加快进度,控制资金,确保安全。按工程计划要求,完成各种设备的设计联络和审查,坚持“先进、经济、适用”原则,把好工艺技术质量关,把好设备选型订货关,把好设备监制关,把好施工、安装质量关,积极协调组织,高质高效开展技术交流、谈判、设备考察、订货、监制、催货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明年,部分工程将进入紧张的安装调试阶段,要全力以赴参与其中,提前组织好生产准备,保证第一座150t转炉10月底投产、其它配套工程按期投产。

七、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实现职工素质整体提升。

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是保证“一期”工程早日达产达效的关键,也是决定“二期”工程能否掀起高潮、顺利投产的保障,更是影响企业今后生死存亡的根本。

针对边生产、边建设的实际情况,明年,要继续分阶段、有计划、针对性地开展职工培训。把专业培训和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融入到生产建设中去,尽早掌握相关技术,熟练操作技能,把握技术诀窍,为热试生产、达产达效提供保障。

同时,还要全方位打造一个思想素质好、技术水平高、富于开拓创新的干部职工队伍,为我厂生产建设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对每一位职工而言,更应珍惜机会,主动加强学习,掀起学习热潮,争当学习型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八、强化安全环保管理,创造安全、文明、和谐工作环境。

面对新的形势,各车间、科室要以“安全稳定生产”为中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提升对生产的支持力度。做好制度修改完善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全方位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增强自我安全防护能力。充分发挥安全委员会的作用,让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安全环保科要加大对车间安全督促管理,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监督、考核车间、班组,形成安全管理网络,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不断完善教育、防控、整改、督查、追究机制,畅通“安全双通道”,实现安全文明生产。

进一步制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逐步开展“安康杯”、“党员身边无事故”、“青安岗”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调动起广大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全体职工要自觉提高安全隐患的识别能力,积极查找身边的安全薄弱环节,实现“零隐患”目标。要围绕类似“转炉喷渣”、“漏水放炮”等重点危险因素分析排查,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杜绝恶性事故发生。要结合季节、生产检修等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针对性地做好冬防、防暑降温、雨雪天安全工作,并加强检修期间的安全管理和监护,保证检修期间安全。同时,要抓好环保设施的维护维修工作,确保各种环保设备正常运行,并结合定置管理,搞好环境治理,进一步向和谐企业迈进。在保卫工作中,特别是设备安装调试高峰期,要加强设备管理保卫力度,确保每台设备、每个零部件的安全。

九、扎实做好精神文明建设,为生产建设提供动力保证。

钢铁企业范文篇6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钢铁企业;运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一种高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在很多产品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企业只有不断的提升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而电气自动化的技术水平与科技的现代化水平是密不可分的。钢铁企业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多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钢铁企业中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大幅度提升钢铁产品的质量,同时也会让钢铁生产的效率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得到提升,与目前我国倡导的绿色环保生产理念不谋而合。因此钢铁企业必须不断发展,淘汰落后的产能,运用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强化自身,让科技进步在钢铁行业的生产和技术创新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电气自动化简介

现在电气自动化已经广泛的运用到了钢铁行业、采矿业以及机械制造等行业,尤其自身是在精密零部件的生产设计和控制方面,电气自动化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常电气自动化与系统的研制开发和操作以及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程序息息相关。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越来越成熟,已经广泛的运用到了各种行业和领域,尤其是在钢铁企业的生产中,电气自动化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不管是大型的机械设备还是小型的设备元件,都必须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为依托。在钢铁企业的生产中,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现在的自动化技术已经不再局限在简单操作控制方面,而是转化为整个生产体系统的控制,包括对钢铁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操作、设备系统调试和维护等层面。同时结合市场对于钢铁产品的需求进行设计,采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来加强对企业设备的监控。现在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很多采用的PLC与HMI界面控制,这样有利于对设备进行维护、操作和处理。电气自动化现场的监控系统包括了监控点、监控系统、变频器以及中央控制器等,可以说现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越来越成熟和高效。

2电气自动化在钢铁企业中的运用

2.1钢铁企业电气元件。电气元件在钢铁企业中使用较多,尤其是应用到钢铁企业的生产线检测程序和工序程序中。比较普遍使用的电气元件有断路器、变频器、继电器和传感器等。首先是断路器的使用,包括高压断路器和低压断路器,是一种可以在正常或异常条件下切断电路的开关装置,其作用是避免短路电流造成的冲击,在发生短路时也可以将负荷电流切断,自动切断电闸,从而能够确保断路器设备和电气线路的维修安全。切断电源以后就可以对设备的绝缘性进行分析,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确保钢铁企业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其次是变频器,这是一种在钢铁企业很重要的控制设备,能够根据使用要求来调整电源的频率从而实现电机速度的调节,是一种理想的高效率、高性能的调速手段。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提倡绿色节能背景下,钢铁行业一些高耗能设备基本都实现了变频器改造,例如高炉鼓风机、大型除尘风机、炼钢转炉倾动及氧枪设备、轧钢轧机以及大吨位行车等都使用变频器进行调速、控制,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提高整体控制水平,企业节能效果明显。继电器运用到钢铁企业能够保护电路,实现安全调节和自动控制,本质上继电器就是一种用来控制电路电流的开关,包括了输入和输出两个回路,如果电路发生问题就可以利用自动化控制装备将出现故障的线路快速关闭,避免事故的进一步扩大,确保钢铁企业连续供电和系统的稳定运行。最后是传感器的运用,钢铁企之水平业采用的传感器一般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两种,是一种重要的检测装置,目的是为了对被测量信息进行采集,然后将采集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转化成其他形式的信息或者电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例如在钢铁生产过程中物料的计量,各种介质状态的检测,都可利用传感器对信息进行控制、记录、存储和处理等,从而实现钢铁企业生产运营的自动化控制和检测。2.2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PLC和检测设备。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PLC是自动化在钢铁企业应用广泛的一种控制器,它是控制系统的大脑,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随着PLC产品更新换代,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学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及通讯网络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在过程控制中起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因此在钢铁企业的高炉出铁、转炉炼钢以及带钢轧制等环节PLC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逻辑控制器能够大幅度的提升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让炼钢的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使轧制精确度得到保障。在节能减排方面逻辑控制器发挥的效用更加明显,能够帮助钢铁企业节约大量的能源,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钢铁产品被广泛运用到工业和建筑业中,因此对于钢铁产品的质量要求和出厂标准都有严格的限定,钢铁企业在生产、加工钢铁产品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生产,同时要做好规格检验和测试工作,而这些都可以利用电气自动化来实现。通过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了对钢铁企业加工制造的动态监管,从而确保了钢铁产品的质量。钢铁企业的生产环境对产品的品质有直接的影响,而采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对工作条件实行动态的检测,比如实时的检测在加热过程中废气元素的含量以及释放的气体元素含量等,从而减少环境污染,规范生产流程。2.3过程控制和生产管理控制系统在钢铁生产中,利用电气自动化过程控制,包括跟踪逻辑控制和模型计算,对物料跟踪以及实测数据采集和处理,通过一系列数学模型和控制算法,实现各种控制参数的优化设定,并传递给基础自动化实现对生产的直接控制。让钢铁企业产品生产运营中不但能够保护好环境,还能实现产品质量的监督和对物流的跟踪,全面动态的控制钢铁产品的质量、监测钢水的纯度和温度,同时可以进行钢铁生产的烟尘和固体废弃物检测控制。在生产管理控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同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流程模拟,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改善钢铁企业的运营模式,让制作程序更加标准和规范,同时还可以不断加强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为新产品和新工艺奠定基础,最终实现钢铁加工的智能化和规范化。同时在钢铁加工生产制造的管理和控制环节,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网络设计、产品研究和推测等,可以提升钢铁企业的制造实力,加快钢铁加工制造的速度。同时结合企业自身在生产流程中的各种参数比,不断优化钢铁制造流程,解决钢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结语

钢铁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钢铁企业都意识到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优势,通过在钢铁生产加工流程中不断优化生产技术,提升产品效率,不断探索和创新,让钢铁企业的生产越来越高效和智能。

参考文献

[1]于莹.钢铁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及其应用[J].民营科技,2018(9):13.

[2]冀兵.关于电气自动化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3).

钢铁企业范文篇7

摘要:由于钢铁企业的生产是化学加工和物理加工相混合的长流程生产模式,其内部的生产物流管理具有很强的行业特点。从钢铁企业生产运行实际出发,具体分析了钢铁生产物流管理的要点,提出了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基本构成和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

一、前言

制造业物流管理主要包括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等。由于钢铁企业生产周期相当长,从原燃料入库到成品出厂的整个生产组织过程至少在60天以上,故钢铁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交货周期、在制品库存、生产运行成本等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因此,在全球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状况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钢铁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依照钢铁企业供应、生产、销售等固有的业务特点,构筑高效的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体系,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就显得格外重要。关于企业生产管理,特别是物流的概念、物流活动的基本构成及物流管理的内容详细介绍。

鉴于钢铁企业的生产是化学加工和物理加工相混合的长流程生产模式,它的生产物流管理具有很强的行业特点,一般论著涉及不多;在管理方式上,它与传统的基于MRP/BOM展开的物流管理策略有很大的不同。故本文将按照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的具体特点,结合宝钢多年的物流管理经验,就钢铁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模式作些探讨。

二、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要点

2.1钢铁企业的生产运行特点

要了解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要点,首先要搞清楚钢铁企业的生产运行特点。现代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工厂布置都是按钢铁生产的工艺流程来设置的,一般的生产流程,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从工艺流程上看,钢铁企业属于典型的、流程型的生产类型制造企业,因此只有大量大批的生产才能使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客户需求的日趋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致使对产品的要求已是多品种、小批量,要解决大量大批生产与需求要求多品种、小批量的尖锐矛盾,有必要对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细分。按照钢铁企业各工序的工艺特点和管理特点,可将钢铁企业的生产流程分为两大部分,见图1中的虚框1和虚框2。

虚框1是高炉冶炼区。生产任务是向下道的炼钢工序提供合格的铁水。由于高炉炼铁所固有的工艺特性,并且追求的是高产、稳产和低成本,因此,高炉炼铁是按标准铁水成分生产单一的产品,这一生产过程属于典型的连续的流程型生产类型。虚框2是炼钢、轧钢、成品生产区。合格的钢铁产品包括内在质量(理化性能)和外在质量(表面及外观),内在质量的关键部分是由炼钢工序决定的(化学成分),产品的其他质量属性是在轧钢和再处理工序形成的。因此,要生产满足客户需求的钢铁产品,炼钢及以后的各道工序必须采用按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的方式,也可部分依对市场需求的预测以存货生产方式组织生产。

2.2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要点

介绍了生产类型的概念和分类方法,而通过对钢铁企业生产运行特点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钢铁企业内部存在有不同的、甚至是混合型的生产类型,对于不同的生产工序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如图2所示,对于不同的生产工序,其管理对象是不同的,因此,不同工序对应的管理要点、管理项目也不一样。面向生产流程的管理,是生产过程的日常管理,它的管理对象是各种不同的物料,它们可能是散货状的矿石、煤炭;也可能是高温的液体铁水、钢水;或者是单件管理的钢坯、钢板。显然,不同的实物对应不同的运输、加工、仓储方式,它们的计划管理、物流控制的要点也就各不相同,但其管理实质是相同的,即通过生产计划管理和质量管理强化对物流的控制。通过对生产过程的严格管制,从而确保物流的畅通,最大限度地实现各主体生产线的连续一体化作业,获得最大的规模效益。这对于高炉冶炼区域的管理尤为重要。钢铁企业存在的理由就是要能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钢铁产品。围绕这一目的,为满足用户需求,换一个角度,从业务的角度来看,企业的主业务流程管理内容与面向生产流程的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其要点及管理项目。面向主业务流程的管理,它的管理对象是客户订单、以及对应于订单的实际材料(材料与订单的关系),物流管理的目标就是向客户按时交付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按客户订单生产的经营思想在炼钢工序就要充分体现。综合图2和图3也可以看出,面向生产流程的物流管理与面向主业务流程的物流管理,其交叉点是从炼钢工序开始的按客户订单生产(或部分产品依对客户需求的预测进行生产)。

三、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关键问题

由上述分析知道,可以将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的管理模式分为两种类型,即一种是以高炉炼铁区域的面向生产流程的物流管理;另一种是从炼钢开始到成品发货为止的面向订单的物流管理,它采用面向生产流程与主业务流程相结合的物流管理模式。由于在流程的不同环节,其管理对象不同,致使管理的要点和管理项目也不完全相同,这也就决定了在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中,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和方法。

3.1高炉炼铁区域:面向生产流程的物流管理该生产区域连续一贯性的生产特点、管理对象、管理要点和管理项目,决定了其物流管理的本质是实施对物流的严格控制。由于高炉炼铁是采用按标准铁水成分法生产单一产品的生产方式,因此,该区域的物流管理需重点解决的问题有以下2个方面。

(1)矿石及煤炭配比优化技术、全球的优质铁矿石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地,为实现高炉炼铁的高产、稳产和低成本,象日本的新日铁、韩国的浦项和我国的宝钢以及台湾省中钢等,都采用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铁矿石进行生产。低成本及稳定优质的铁水取决于铁矿石的质量、价格及配比结构,同时,矿石的配比还受高炉的寿命、操作条件等限制。因此经济合理的矿石配比成为高炉炼铁的一项核心技术(简称“配矿技术”)。同样,煤炭配比优化技术(简称“配煤技术”)也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各钢铁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实践经验,在不同时期,依全球的矿石和煤炭的资源供应、运输等条件的变化来调整和优化配矿和配煤方案,一般多采用专家智能分析与支持系统。配矿、配煤方案是钢铁企业编制原燃料采购清单的重要依据,是形成采购供应方案的基础。由于矿石、煤炭等是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料,因此对这一类的物料供应需要进行战略性规划,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构筑相对稳定的物流管理。

(2)原料输入、输出及料场的优化。原料的输入、输出管理是对配煤、配矿方案实施的过程管理。原料的输出系统是企业内部的运输系统,依散货的特点,一般都采用皮带运输,管理的重点是从不同的料场所输出原料的配比与批次。输入有水运和陆运两种方式,对于主要依靠进口原料生产的企业,如新日铁、浦项、宝钢以及台湾省中钢等,平衡船舶、码头和港机的能力是物流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结合企业内料场的分布和存量,上述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建有料场智能化管理系统和输入、输出系统决策支持模型。

3.2炼钢、轧钢、成品区域:面向生产流程与主业务流程相结合的物流管理该区域的生产特点是实施连续化的大生产,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能力,取得企业效益最大化。大规模定制是这个区域生产组织的基本思想,因此钢铁企业在炼钢—轧钢区域的生产必须采用内部主业务流程与生产流程相结合的物流管理模式,其管理模型如图4所示。为构筑高效的钢铁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如图4所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下。(1)需求管理功能①需求预测模块:管理和预测客户需求、规划战略性客户等;②销售计划模块:价格管理、销售计划、产品组合优化、利润预测等。(2)订单谈判及签订功能包括客户询单/订单管理、动态产能管理、交货期应答及承诺等。(3)订单排程功能包括订单优化组批模块、订单优化排序模块、材料匹配模块、动态产能优化模块等。(4)生产制造控制①连铸—热轧一体化计划:关键是制订炼钢的出钢、精炼、浇铸及热轧轧制一体化生产的“火车时刻表”,并使物流按“时刻表”移动;②材料的组批生产:在炼钢及以后各工序的生产中,材料是按客户订单进行加工的,为增加加工批量,需要对材料进行组批生产,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5)成品发货管理根据储存和运输的能力以及客户订单的交货期、运输方式、产品交付地点等,对发货成品进行优化组批,建立成品的物流运输模型,实现经济批量运输。

3.3其他

(1)铁水调度优化在钢铁企业的生产流程中,如图1中虚框1与虚框2所示,其交接点是高温的液态铁水,高温物流的特点是连续的不可间断性。为确保炼钢的正常生产,铁水的优化调度和铁钢的优化对应非常重要。

(2)实时的物流跟踪技术钢铁企业生产的另一个特点是大规模的物流,物流的信息量非常庞大,必须依靠现代的信息技术才能支持高速的物流,实现信息流与物流的同步。因此,建立制造执行系统(MES)是实现钢铁企业内部高效物流管理的基础。

(3)生产事故应急处理钢铁企业在日常生产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故,对应各种事故要有应急对策,依长期实践经验建立企业的专家决策支持应急处理系统。

四、结语

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衡量生产物流管理是否高效,关键看能否充分适应包括外部市场的要求。各企业依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构筑各自的物流管理体系,针对不同的管理要点和所需解决的问题,选择不同的物流管理解决方案。从我国宝钢等部分钢铁企业的成功经验也可以看出,依据钢铁企业生产运行的特点和管理要点,设计完善的生产物流管理体系,并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同步,这对于改造传统企业、提高传统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钢铁企业范文篇8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期权与实物期权的定义,分析了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并购的现状和并购价值评估的原理以及不足,从而进一步进行了钢铁企业并购中的期权分析。介绍了并购的期权性质,研究了并购中隐含的实物期权,最后引出了钢铁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实物期权方法。深入剖析了该理论在钢铁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建立了钢铁企业价值评估的总体框架。

在过去100多年间,西方国家先后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有迹象表明,第六次并购浪潮正在酝酿之中。每一次并购浪潮,都迅速而激烈的改变了公司的价值和经济全局。一位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曾说过:“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近年来,由于全球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竞争日益加剧,为了应对不利环境,增强竞争力,国际钢铁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联盟合并,成为国际钢铁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它们利用多种形式,加大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以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它们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为目的,通过一系列的并购活动,整合资源以达到更经济的生产规模、更合理的专业分工和地理布局,形成强大的、更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甚至组合成跨地区、跨国界的世界钢铁企业巨头,以便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更大的发展。

钢铁企业并购,不仅可以使企业间的资产和相应的生产能力得到补充和调整,还可以使单位生产成本下降。同时,单位的经营成本也因调整后,原分散的市场营销网络、管理人员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优化组合而下降。通过并购,钢铁企业规模扩大后,可以使优势企业积聚的管理和技术优势向整合后的企业辐射,使企业在更宽的平台上,组织生产线的专业化分工和技术研发。因此,我国现有钢铁企业只有进行战略性的产业整合,才能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从宏观上来看,大规模的并购,有助于中国企业壮大规模、实现产业更替和升级,推动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我国钢铁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的并购步伐明显加快,并购已成为钢铁企业大势所驱。钢铁企业并购能否取得预期的成功,关键要看是否能够合理评估并购中目标企业的价值。

1期权概述

期权是一种选择权,是一个合约,它赋予合约者在某一时期内,以事先约定的价格买进或者卖出的权利。而实物期权,是以期权概念定义的现实选择权,是指公司进行长期资本投资决策时,拥有的、能根据决策时不确定的因素改变行为的权利,是与金融期权相对的概念,属于广义的期权范畴。

期权具有三个特征:①着眼于未来的高收益。投资者购买期权,是为了能在未来对应资产价格发生有利变化时行使期权获利,有利变化的幅度越大,获利越多。②损失有限。期权的购买者只有权利而没有义务,对应资产的价格在未来发生有利的变化则行使期权,对应资产的价格在未来发生不利的变化则放弃执行,投资者损失有限。③不确定性。投资者购买期权能否获利,由于环境的变化事先难以确定,但获利的概率可以通过对应资产价格的历史变动中分析得出。

2并购的期权性质

理论上讲,并购具有以下特征:①并购收益的不确定性。兼并收购产生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协同效应的大小、市场前景的好坏等,都会对并购收益产生较大的影响。收益的不确定性越大,用收益的期望值替代收益产生的误差就越大。②并购的可延迟性。并购的机会不一定马上消失,并购方拥有购买被并购方的机会时,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保留这一机会并等待观察,根据现有经济状况决定最佳并购时机,灵活选择最为有利的并购决策,以付出较低的并购成本,降低并购风险。③并购过程中的可转变性。在并购中,可以采用债转股、分期购买、分期报价、可转换债券等方式灵活的进行并购,并购方可以在被并购方形式不佳的情况下,中止并购,减少损失。

并购的这些性质说明,并购具有类似期权的性质。并购机会相当于并购方拥有买方期权,并购发生相当于执行期权,并购方一旦执行期权,这一并购机会所具有的价值就消失了,转化为并购成本,这称之为机会成本。传统用于并购价值评估的方法(如NPV发法),忽视了并购方拥有的并购中隐含的期权价值,从而进一步低估了并购的价值,进而可能错过了有利的并购机会。

3并购中隐含的实物期权分析

并购具有期权性质,并购主要着重于企业合并后所能产生的、可使企业获得在未来取得巨大收益的机会,而并不是指当前就可赢利,并且它可以推迟或取消。在开始时刻,并购方要做出是否进行兼并收购投资的决策,这一兼并收购决策,将给并购方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市场地位以及进入新的业务领域的权利,其持有者可以通过并购投资行使期权。并购方如要对此并购做出决策,此时他就拥有这一并购的买权,使并购方可以得到在将来进行并购行动产生的相应收益;当并购方拥有购买被并购方的权利后,企业还拥有推迟一段时间进行并购的权利,即并购具有延迟期权;如果市场状况非常之差,以至于继续执行并购将会对并购方不利时,他可以放弃该兼并收购,即放弃并购的效果比继续执行更为有利,也就是说,他拥有这一并购的弃置期权。

这些灵活性给并购增添了价值,只用传统的并购价值评价方法对并购价值进行评估,就不够准确,忽视了并购中隐含的期权价值,从而低估了并购的价值。这样就有必要通过实物期权方法,对兼并收购中隐含的期权价值进行估价。按照期权理论,兼并收购的价值可以由两部分组成:静态净现值和具有灵活性的期权价值。并购中隐含实物期权价值,并购方要开展业务,就必须行使权利。打算取得这一权利的一方,应支付与期权价值相等的费用,于是并购的期权价值是为了取得权利而支付的期权费。利用实物期权方法,可以确定并购中隐含的期权价值,然后将实物期权价值加入到传统评估方法计算出来的静态净现值中去,这样才是对并购后的价值的完整评估。

4钢铁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实物期权方法

实物期权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并购后的企业价值。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如账面价值法、折现现金流法等,都被用到了钢铁企业并购中,但没有认识到:任何的钢铁企业由于其拥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而拥有一些投资机会,这些投资机会无疑是有价值的。我们可以利用期权思想进行识别,找出其中存在的期权,并且用期权方法进行评估,帮助企业行进行决策。因此,传统的方法忽略了钢铁企业拥有的实物期权价值,低估了企业的价值。从期权的角度看,一个投资机会是一个买方期权,投资额相当于约定价格,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总现值,相当于基础资产的当前价格。根据现有业务情况,我们可以估计其波动率(风险),再估计投资距离现在的时间和无风险利率之后,就可以利用期权方法估算投资机会的价值。

针对我国的具体实际,在我国未来的钢铁企业并购中,目标钢铁企业的价值评估,应该包括两个层次:首先,把目标钢铁企业的价值划分为资产价值(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和期权价值两部分,分别进行价值评估。前者可以运用一般的资产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后者则利用期权思想对目标钢铁企业拥有的投资机会和期权进行识别,再用期权方法进行评估,两者之和即为目标钢铁企业的价值。其次,把并购附加价值也考虑在内,用实物期权理论方法计算,是该目标钢铁企业的一些选择。让我们在下面一桩实际的钢铁企业并购中,考虑了实物期权的价值分析。一般来说,目标钢铁企业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NPV方法计算的钢铁企业价值,其表示方法为:

式中:表示公司并购现金流贴现值;CF表示计算期内第t年企业的现金净流量;n为并购投资期;i表示反映预期现金流风险的折现率,即资本成本率。

钢铁企业价值的第二部分,为收购所产生的增长期权的价值。我们假设收购成功后,目标钢铁企业将有新的投资,但并不一定发生,而只是收购钢铁企业所持有的一种投资的权利。因此,不能将投资后产生的现金流,折现作为钢铁企业价值,但根据实物期权原理,这种权利是有价值的,体现为一种收购钢铁企业持有的增长期权的价值,即并购附加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欧式看涨期权价格;S为标的资产价值;r为无风险利率;X为执行价格;T为到期日;N()为标准正态分布的累积概率分布函数。d、d则分别如下给出,为标的资产价值波动率。

我们在考虑了实物期权的基础上得出的并购钢铁企业的价值,能够真实地反映并购的现状和未来。以往单纯应用账面价值法,或单纯应用折现现金流法,在进行银行或企业并购价值评估时,往往忽略或无法计算由并购所产生的附加价值,从而会低估并购投资的价值,错过一些具有潜在成长机会的并购项目。

5案例分析

例如,某钢铁企业要并购另一钢铁企业,报价为6000万元,预计并购4年后,被并购方原有项目A的效益开始下滑,但被并购方有项目B可以投资。并购成功后,被并购方原有项目的现金流量如表1所示。

为计算方便,考虑原有项目A为5年投资回收期,经风险调整后的资金成本率为20,不考虑项目残值,按照NPV计算的净现值为一5.o8万元,净现值小于0,说明并购不可行。按照传统的并购价值评估方法,公司的并购及多元化战略无法实现。但是项目B在目前还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假定资产波动率为5,即年标准差为5。显然,考虑转换项目后的净现值大于0的可能性很大。如果钢铁企业并购了另一钢铁公司,那么他就获得执行项目B的机会,并购方除了得到项目A的被并购方现金流外,还有一个半年后执行项目B的机会。故整个并购的价值应该是项目A的被并购方现金流量贴现值V加上附加价值。。我们提出以下假设条件:期限为半年,约定价格为1270万元,标的资产当前价格为1200万元,那么现在

钢铁企业范文篇9

关键词:大数据;钢铁企业;物流管理

为了跟上时展步伐,我国大量钢铁企业在内部经济管理方面实现了数据化转型。物流成本核算是钢铁产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大数据创新,以云会计为主的钢铁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出现在了大众面前。云会计能迅速收集和分析钢铁企业的运营数据,并按照规范的会计准则,及时处理数据和分析常见的会计问题,如货币化、汇率计算以及成本流程监督等。这种技术能够深入挖掘钢铁企业运输中的成本管理,对于处理非结构化信息,及时分析运输最优路径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分析我国钢铁企业运行现状

在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急速转型的同时,我国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也由盛转衰,逐步放缓了发展步调。在钢铁能源严重过剩的背景下,作为基层工业发展的钢铁产业也面临着资源和生产力、成本、销量等问题。为了提升生产质量,促进产量,对应的钢铁企业需要缩减经费,减少销售价格,实现均衡生产,保证销售产量和质量。对此,物流费用作为一个可调节的成本项目,得到了大量的钢铁企业的关注。通过加强物流成本管控,能够优化运输航线,改变物流运输途径,优化运输方式,让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运输更多的产品,却降低物流成本,这也是很多企业迫切所需。通过大数据的合理运算,在云会计的处理下,能够为钢铁企业物流成本处理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二、目前钢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途径

(一)成本核算方式。就美国经济学家德鲁克认为,企业物流成本定义较为模糊,会计准则中,没有针对物流成本进行专业的定义,缺乏优化物流成本管理的必要方式。这也表达了物流成本管理作为新的成本管理内容,依旧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日本经济学家西泽修表示,钢铁企业的核算方式较为单一,更注重生产环节,对于物流成本管理没有深入研究,仅仅是探讨了类似损耗的成本影响。可见,在钢铁企业中,物流占据费用对比运输产品的产值来说存在差距,这也让很多企业只重视成品价格,忽视运输成本。且物流成本的内容和影响因素多,企业在会计做账时,也存在混合记录的问题。大多数钢铁企业采用的会计成本管理方式是传统成本法。在物流方面,该方法将其和运输产品的产值联系在一起,仅是对物流间接法进行分摊缺陷在于对物流运输成本的判定存在主观臆断性,久而久之,让物流成本的记账以及管理变成了“费用估计”,也阻碍了企业获取有效的物流成本信息。(二)信息核算方面。对于物流成本核算,钢铁企业始终将其归结于产品生产成本的一种,采用间接费分摊。很多国有钢铁企业依旧采用我国2016年《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中的标准规范。该标准设计内容少,且知识点不深入。在物联网建设背景下,这一规定没有灵活性。面临着物流成本的改革,依旧存在部分企业“按图索骥”,按照传统计算方式和对物流成本的局限理解“摸着石头过河”。导致物流间接成本的计算结果对企业成本分析无用,丧失了管控物流成本,抓住经济建设发展的先机。(三)项目处理方面。传统的钢铁企业成本计算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很多企业不知道将物流成本记在“生产成本”还是“制造成本”“材料采购”中。会计科目的理解不明确,处理不灵活,最终让企业的成本管理和费用处理出现了很多问题,而物流数据的准确性也影响了产品成本分析,后期定价决策问题,成为了钢铁产业崛起的绊脚石。(四)会计协调性差物流管理是一项多方面的运营活动,对应的企业要注意多部门信息综合利用。传统的成本分析法仅仅是将物流信息归结于成本一类,没有将员工的工资、运输工具折旧以及人员责权建设起来,导致“成本法”变成了“成本一锅乱炖”。这种缺乏协调性的成本处理方式,不利于责任会计制度的推行,也为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和资金运行埋下祸端。

三、对于优化钢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措施建议

(一)因地制宜,按照钢铁企业物流性质分析成本。钢铁区的物流发生在于工艺原材料工艺加工或者成品运输进出库阶段。常见的物流活动包罗了钢铁原材料分类运输工作,如将成品运输到焦化厂等。经过高炉冶炼,初加工材料经过连铸等方式处理后再送往轧机处理成型,实现工艺生产流程(如图1所述)。完成生产周期的产品,已经从原材料变为可直接利用的钢材,而销售的流程如下:产品销售前需要接受入库检查,接到订单后,再出库,分配运输,送往客户。整个生产运输流程涉及了库存、装卸以及损耗等成本。这些费用都属于间接物流成本之一,对应的钢铁生产单位要注意物流成本的分类,将其和传统的成本计算方式分离开来,并按照现有的企业生产模式和订单处理要求,实现物流管理。(二)数据维新,基于大数据建设处理下的钢铁成本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化大数据的影响下,很多企业得以解脱生产力,用计算机技术代替人工,获得更为高效和精准的成本分析结果。传统的会计体系不能够分析隐性成本以及非货币化业务。大数据能够探寻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从物流这一特殊工作性质出发,有效解决日常会计结算的货币化数据,并能够根据部门之间的综合物流信息,处理各种资源的共享。通过云会计分析方式,深度挖掘物流运输成本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运输成本的数据分析和及时处理,其具体的实施处理方式如下。首先,做好数据采集工作,按照钢铁企业供销平台,以云会计为处理工具,分析整个供应链的全流程管理。及时分析物流企业的数据运行,针对供产销三个环节的数据运行,并针对数据的多作业因素以及产量权衡优化,选择最佳处理途径。其次,做好数据分析,钢铁企业的数据分析环境是对企业的数据信息进行集中且多元分析。通过确定资源、作业动因量和资源成本确定处理,对产品环境进行及时优化,最终按照企业的物流功能以及费用支付形态再进一步分析总物流成本。最后,完善定价策略,根据钢铁企业的需要,输出物流控制决策、物流预算决策、物流部门绩效、产品定价决策等。通过云会计平台对各物流成本数据的结构和变化趋势分析,找出对钢铁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产生重要影响的要素,如对运输费用的控制,对库存管理环节的优化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下云会计的时代,钢铁企业可以很便捷地采集、选取企业所需的大量物流信息,经过对其进行挖潜、处理、分析与输出,使得企业物流活动各环节产生的成本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控制,满足了成本法对物流数据量和准确度的需求。基于大数据建设的云会计成本法是钢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最准确的核算方法,将大数据及云会计与成本法结合得出的物流成本是最接近实际情况、最具有使用价值的数据。

参考文献:

[1]基于用户最佳体验的钢铁企业财务共享2.0价值创造服务体系建设[J].冶金财会,2018,37(01):210-217.

[2]樊鹏.钢铁物流发展新形势与策略分析[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8(03):112-113.

钢铁企业范文篇10

关键词: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建设

1能源管理系统建设的概述

能源管理系统是借助各种技术手段,有机整合和连接企业的各种工业单元,如自动化控制设备、能源仪表、环保检测站等,从而形成数据信息网;根据业务管理的需求,进行数据的实时获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样化能源生产控制数学模型与管理模型;然后以软件系统作为载体,进行数据的计算、展示及其管理,最终以不同的信息形态来展示企业、厂房、车间等区域的能源配置情况,使得用户能够全面、立体、清晰地了解企业能源的使用、设备的运行、环保的管理等情况。同时,通过能源管理系统,用户可以即时调整企业现阶段的生产形式,同时,可以以系统中的信息作为参考依据,确保下一段工作组织方向决策的可靠性。另外,能源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优化能源配置、提高环保质量、减少人工成本。能源管理系统建设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2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2.1构建和完善能源管理系统网络。为了充分利用能源管理系统,需要构建能源管理系统网络,从而发挥系统的重要作用。在使用该系统网络前,应将其放置于现场自动化工业网络中,使得两者得到有效融合,确保数据采集的安全性。在厂区分布情况复杂、工业网络设施部署冗杂等条件下,钢铁企业要想成功建立能源系统,则需要熟悉现场的具体情况,掌握实际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构建。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可通过建立专业的能源网络,保障数据的完整性。总之,能源管理系统的成功构建和长久稳定运行需满足以下要求:①合理规划网络技术路线和环境,为系统构建提供支持;②将现场工业网络与能源管理网络有效隔离的高性能设备进行合理布设;③防止病毒和非法信息的闯入和传输,特别是要保障现场工业网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1]。2.2能源数据采集体系的规划和监控系统的实施。钢铁企业存在多个生产工序,各个工序间的设备及其应用方式也不相同,因此,需要进行数据采集体系的规划,从而保障现场管理数据的有效性、可靠性。其中,在建立数据采集单元时,应全面考虑生产工艺、组织、设备等多个方面,熟悉和掌握不同生产工艺下生产组织的现状、设备的运行与检修现状、数据管理现状等。同时,要根据能源介质计量的不同,灵活地进行数据采集设备的连接,使设备能够成功接入现场。为了满足数据采集的需求,保障能源管理系统和现场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应配备专业的数据存储、处理服务器。此外,在选择数据采集对象时,应以工艺监控要求为基准,并结合能源管理精度和力度的要求、能源工艺体系输配和平衡的要求等,从而保障数据采集对象选择的科学合理性。另外,为了实现能源管理系统的信息整合、集中管控、统一,则需要借助监控系统(SCADA系统)平台。因为该平台具有高效、稳定、高性能等优势,能够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数据组合和综合展示技术、数字化模拟运行技术、数字化调度技术等多项手段,实现上述目的,从而满足系统用户的需求。2.3能源管控调度大厅的建立。能源管控调度大厅是一个多模块、高度集成、集中统一的管控调度平台,其在企业日常生产组织及过程监控方面起到了辅助作用,是能源管理系统建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管控大厅的实际建设过程中,须集合和利用多项技术,即供配电技术、视频监控管理技术、大屏显示技术等,从而实现现场数据的有效采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以虚拟动态图、趋势模型等方式展现出来。同时,结合企业重点能源的环保信息,从而真正达到实时数据统一监管的目的。2.4构建能源基础信息管理系统。为了满足各能源管理业务处室之间的需求,应建立一个基础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在该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多个功能模块,如指标考核模块、设备管理模块、环保管理模块等,从而对能源管理环节的过程影像进行实时再现,进而提升能源管理的整体性能,使得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安全可靠地运行。能源管理系统实现的基本功能和对应的用户如图2所示。2.5能源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有效集成和信息交互。为了实现能源管理的全部功能,则需要完成能源管理系统与MES系统、ERP系统之间的无缝集成。上述系统的无缝集成也是能源成本系统核算管理功能实现、MES系统/ERP系统信息完整的重要保证。就系统间的无缝集成来说,能源管理系统实现了大量能源数据的分析,并获得相应的结果,该系统可以将结果提供给MES系统、ERP系统;而MES系统(或ERP系统)能够向能源管理系统提供钢铁企业的生产计划、生产实际信息、检修计划等内容,从而满足能源管理和趋势预测分析的需求。通过系统间的信息交互,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能源评价体系中的不合理问题。基于此,企业领导层可以根据现阶段生产组织的实际情况,结合能源配置和消耗情况,实现环境评估的合理性、有效性。2.6能源管理方式的优化。受钢铁生产工序多、规模大的影响,大多数钢铁企业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为能源生产管理层次多、生产与能源管理脱节、业务职权比较分散等。因此,在构建能源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应以精细化、集中化管理为原则,构建与能源管理系统相匹配的管理体系,不断改进和优化人员、组织机构、业务等方面的管理。同时,还要优化调度机制,简化能源业务的流程,明确责权范围,消除管理盲区,从而使得钢铁企业的环境得到改善。通过优化能源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促进钢铁企业实现结构合理化、操作制度化、流程标准化的目标,从而推动钢铁企业的持续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能源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提升钢铁企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而且能够优化企业组织结构、降低吨钢的能耗、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环保质量,从而促进钢铁企业的稳定和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