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贸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06:01:15

钢铁贸易

钢铁贸易范文篇1

钢铁贸易企业基于市场占有率目标优化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是:为了扩大宝钢产品在区域市场的销售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信用对销售的支持和拉动作用,通过在理念、组织、客户资信动态管理等方面持续改进,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以市场占有率目标为导向,在多目标优化平衡和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有效利用信用交易这一新的竞争手段,从而以有限的信用资金占用,扩大了销售规模、优化了资金效率、提升了客户满意度,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能力。其主要做法是:

北方公司高度重视信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提出了“全员参与,学用结合”的原则,用较短时间将风险管理的理念深植于企业的文化和员工的心中,实现了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战略、行动的统一。

在整体管理框架中,构建严密的双重信用风险管理保障机制:各部门作为信用风险管理的第一重保障,是所管业务风险的责任者;第二重保障是成立了“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小组”和“信用风险管理决策领导小组”,分别进行日常工作的协调、推进、监督和评价。3.制定相关制度,再造业务流程(1)制定相关制度。按照宝钢国际总部要求,建立了《交易对象授信管理规定》、《信用管理制度》、《信用总额管理办法》等制度,包括:信用风险管理的职责、信用标准、总额管理、日常管理、客户档案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商账的催收等。(2)再造业务流程:纵向申报制度和横向通报制度。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再造,实现从申请、评估、授信到监控的全流程管理。

(1)资信调查管理。对于影响公司业务的重大客户,当对其信用状况、风险程度把握不强时,可委托专业调查机构进行调查或购买专业调查机构报告。(2)客户评估管理。信用评估是指根据交易对象相关信息材料,通过一定的流程和方法等对交易对象的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判。(3)客户授信管理信用决策。对客户是否授信,是由公司经营管理层组成的信用管理领导小组进行决策,并按照制度规定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备案或审批。信用下达。由信用管理人员制作“授信通知”,审批后,向相关部门下达授信通知,同时启动监控流程。信用分类。授信分为循环信用额度和临时信用额度,循环信用额度的周期一般为一年,年初授信,循环使用,半年调整一次;临时信用额度,按次申请,一次使用,不能循环。信用标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信用风险标准对已评估客户信用额度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以调整信用额度及监控应收账款管理的风险,并根据跟踪结果不断调整授信政策。(4)授信监控管理。在信用业务执行过程中,进行严格跟踪和管理,对于出现当月或累计平均信用占用总额超过预算目标的情况,详细分析原因并说明拟采取的管理措施,确保年度信用占用总额不突破预算目标。(5)客户档案管理。综合收集客户信息、交易记录以及财务信息,建立全面的客户信用管理档案。

钢铁贸易范文篇2

[关键词]国际钢铁市场统计分析钢铁贸易保护

一、国际钢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全球钢铁产量的迅猛增长,国际钢铁贸易规模也随之扩大。过去五年,全球钢铁贸易额由1999年的1260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3180亿美元,增长了152.4%。该期间除2001年全球钢铁贸易量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都出现较快增长。如表1所示:

2005年全球钢铁贸易额达31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8.0%。过去三年,全球钢铁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30.8%,远远高于同期国际钢铁生产增长率,以及世界经济的增产率。与此同时,钢铁贸易占世界商品贸易和世界制造业贸易的份额也随之增长。1999年~2002年,全球钢铁贸易占世界商品贸易和世界制造业贸易份额约为2.3%和3.0%,2005年该数字分别增长到3.1%和4.3%。图1给出了2000年与2005年世界主要产品贸易结构的比较情况。其中,钢铁、化工、燃料矿物等三类产品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有所上升,分别从2000年占世界商品贸易的2.3%、9.3%、13.7%提高到2005年的3.1%、10.9%、17.2%。而其余七类产品的贸易份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由此可见,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份额,世界钢铁贸易的增长都保持在相对可观的水平。随着全球经济回暖,以及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世界市场对钢铁产品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国际钢铁贸易在短期内还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二、国际钢铁贸易发展不平衡

尽管国际钢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各国钢铁产业在“质”和“量”上的发展却较不平衡。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钢铁贸易“质”的不平衡

尽管发展中国家在钢铁生产规模上迅猛扩张,但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以中国为例,2005年中国生产粗钢3.55亿吨,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但钢铁产业粗放经营的弊端并未改善,2005年钢铁全行业企业多达6686家,企业规模小且分散,其中消耗高、污染严重、工艺装备落后的产能占总产能的30%左右,粗钢产量最大的4家企业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仅为18.52%,远远低于日本和欧盟(75%和72%)的水平,也低于美国(61%),根本无法发挥钢铁行业所特有的规模经济效应。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在螺纹钢、线材、中厚板等多达15个低附加值钢铁品种的生产上供大于求,而在冷轧薄板、镀层板、不锈钢板、电工钢铁等高附加值的钢铁品种上依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反观欧美等钢铁大国,虽然国内市场已趋近饱和,局部甚至出现萎缩迹象,但依然能凭借技术和管理优势保持在国际钢铁贸易中的顺差地位,表2列出了主要钢铁生产国钢铁产品出口情况。从表中不难看出,除中国以外,上述各国高附加值钢铁出口产品的比重都远远超过初级产品出口比重,韩国高附加值钢铁产品出口几乎是初级产品出口量的25倍,德国、美国,以及意大利等国初级钢铁产品的出口比重都保持在个位数的水平上,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却接近或者超过50%。特别是日本和美国,高附加值钢铁产品几乎占到全部钢铁出口比重的60%,远远高于我国的13.4%。短期来看,发达国家在生产成本、技术、管理,以及人才储备等方面处于竞争优势,其国际钢铁市场的主导地位难以撼动。、

2.地区和国家之间钢铁贸易发展“量”的不平衡

2004年全球钢铁贸易量达26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47.0%。但从国际钢铁贸易区域分布来看,各地区之间发展较不平衡。欧洲、亚洲、北美洲分别占据世界钢铁进出口的前三位。如图2所示:2004年上述三个地区分别占世界钢铁进口的85.7%和出口的80.1%,而其他四个地区钢铁贸易额不到世界钢铁贸易总额的20%。从钢铁贸易差额来看,钢铁贸易出现顺差的地区分别为欧洲、南美洲,以及独联体地区,逆差地区有北美洲、亚洲、非洲以及中东地区。其中独联体和北美洲分别为全球最大的钢铁净出口和净进口地区。从国别构成上看,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韩国、乌克兰、美国、中国台湾、巴西及土耳其分别占据全球钢铁十大出口国(地区)地位,共计出口钢铁2255.3亿美元,占2004年世界钢铁出口额84.8%。欧盟、美国、中国、韩国、中国台湾、加拿大、泰国、日本、土耳其及墨西哥分别为全球十大钢铁进口国,共计进口钢铁2158.7亿美元,占全年世界钢铁进口额的76.1%。根据以上统计发现,各地区贸易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严重,主要国家和地区占据世界钢铁贸易的绝大部分份额。

图22004年各地区占世界钢铁进出口的份额

3.国际钢铁巨头的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剧

进入2000年以后,国际钢铁巨头纷纷掀起并购狂潮,世界钢铁生产逐步向“航母型”跨国钢铁企业集中,以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MittalSteel公司为例。通过收购美国国际钢铁集团(ISG),MittalSteel公司超过欧洲的Arcelor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号钢铁巨头。年钢铁总产量从1997年的1090万吨一跃为2005年的6300万吨。2006年6月,MittalSteel公司又兼并了世界排名第二的Arcelor公司,从而成为世界钢铁行业的“巨无霸”。表3列出了2000年和2005年全球十大钢铁企业排名及产量情况。从表中看出,国际钢铁生产向大型钢铁企业聚集的趋势尤为明显。2005年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MittalSteel公司钢铁年产量为6300万吨,是2000年世界排名第一的POSCO公司产量的2倍多,2005年全球最大的5家钢铁企业年钢铁总产量甚至超过了2000年全球十大钢铁企业的总产量。由于钢铁行业规模经济效应明显,长期来看,大型跨国钢铁公司通过兼并重组,生产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小型钢铁企业在与大型跨国钢铁公司的竞争中,生存空间将越发严峻。

表3全球十大钢铁公司产量情况

三、区域内钢铁贸易占主导地位

相对于区域外钢铁贸易而言,区域内钢铁贸易更为活跃。以2004年为例,欧盟以1311亿美元的钢铁出口额占全球钢铁出口的49.3%。其中欧盟成员国内部钢铁出口达1039亿美元,占欧盟钢铁总出口的79.3%,同时占世界钢铁出口额的39.1%。亚洲2004年钢铁出口额为652亿美元,占世界钢铁出口总额的24.5%,其中亚洲内部钢铁出口465亿美元,占亚洲钢铁出口总额的71.3%,占世界钢铁总出口的17.5%。可见,亚洲和欧盟钢铁出口的2/3流向内部市场。从进口方面来看,2004年,欧盟钢铁进口额为1137.92亿美元,占世界钢铁进口总额的42.8%,其中欧盟内部钢铁进口额高达957.66亿美元,占欧盟钢铁进口总额的84.16%,占同期世界钢铁进口总额的24.73%。由此可见,当前国际钢铁贸易中区域内贸易占主导地位。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区域内贸易壁垒已经大幅度降低,而区域间贸易保护不但未明显消除,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势。由于钢铁行业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政府对钢铁产业的保护不会轻言放弃,未来区域内钢铁贸易占主导地位的局面还将持续。

四、钢铁贸易保护愈演愈烈

1.钢铁产业是遭受贸易保护的“重灾区”

由于钢铁产业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且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国家都视其为战略性产业进行保护。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官方统计资料,自1999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在世界各国发起的2743件反倾销案件中有803件出自钢铁行业,占反倾销案件总数的29.3%,位居所有行业之首。同时期,世界各国发起的139件保障措施案件中涉及到钢铁行业的案件就达21件,占到案件总数的15.1%,仅次于化工产业的25件,居所有行业保障措施案发起数量的第二位。再从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实施情况看,自1999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各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1729件反倾销案中,钢铁行业就有572件。占到总数的33.08%,与此同时,在139件保障措施发起案中,实施保障措施的案件68件,其中有10件属于钢铁行业,占总数的14.7%,仅次于化工和食品行业居第三位。以下是1995年~2005年涉及钢铁行业的反倾销案占全行业反倾销案发起和实施比例的统计情况(如表5):由上表得出,钢铁反倾销案无论占全行业反倾销案的发起比例还是实施比例都相当高。1995-2005年,钢铁反倾销案占全行业反倾销案发起的年平均比例为27.6%,占全行业反倾销案实施的年平均比例为31.86%,在各行业中都是最高的,并且从统计结果中我们发现,钢铁反倾销案一旦发起,比其他行业的反倾销案更容易导致最终反倾销措施的实施。这也说明各国对钢铁行业保护的程度可见一斑。

表4钢铁反倾销案占全行业反倾销比例

注:资料来源于/english/tratop_e/adp_e/adp_e.htm#statistics

2.钢铁产业贸易保护实施情况较不平衡

从钢铁行业主要反倾销国,以及受害国的分布结构上看(如表5):钢铁行业反倾销诉讼很不平衡。美、欧等发达国家是运用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手段的大户。无论反倾销案件发起数量还是实施数量,美国、欧盟和加拿大都位于世界前三甲。尤其以美国为最,其钢铁反倾销发起和实施案件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甚至比排在后面的欧盟和加拿大反倾销案件之总数还多。在遭遇反倾销诉讼方面,中国、俄罗斯和韩国受害最大。特别是中国,1995年~2005年中国共被发起了97件钢铁反倾销案件调查,75件被实施了反倾销措施,而同期中国只发起了5件反倾销案调查,这与其世界第三大钢铁进口国和第四大钢铁出口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有趣的是在以上国家中,南非和印度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出现了“双高”现象,他们不仅是主要的钢铁反倾销运用国而且也是其他国家主要的反倾销指控对象,特别是印度,在过去十多年中,其反倾销发起案件总数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运用反倾销最频繁的国家。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再也不是一味地处于被动“挨打”境地,他们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以及保障措施保护本国产业的能力正不断增强。

表51995年~2005年钢铁行业主要反倾销国家

以及受害国家情况表

注:资料来源于/english/tratop_e/adp_e/adp_e.htm#statistics

钢铁贸易范文篇3

为了扩大宝钢产品在区域市场的销售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信用对销售的支持和拉动作用,通过在理念、组织、客户资信动态管理等方面持续改进,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以市场占有率目标为导向,在多目标优化平衡和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有效利用信用交易这一新的竞争手段,从而以有限的信用资金占用,扩大了销售规模、优化了资金效率、提升了客户满意度,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能力。其主要做法是:

建设风险文化,树立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北方公司高度重视信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提出了“全员参与,学用结合”的原则,用较短时间将风险管理的理念深植于企业的文化和员工的心中,实现了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战略、行动的统一。

构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落实组织保障。在整体管理框架中,构建严密的双重信用风险管理保障机制:各部门作为信用风险管理的第一重保障,是所管业务风险的责任者;第二重保障是成立了“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小组”和“信用风险管理决策领导小组”,分别进行日常工作的协调、推进、监督和评价。

制定相关制度,再造业务流程(1)制定相关制度。按照宝钢国际总部要求,建立了《交易对象授信管理规定》、《信用管理制度》、《信用总额管理办法》等制度,包括:信用风险管理的职责、信用标准、总额管理、日常管理、客户档案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商账的催收等。(2)再造业务流程:纵向申报制度和横向通报制度。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再造,实现从申请、评估、授信到监控的全流程管理。4.对授信客户资信状况实施动态管理(1)资信调查管理。对于影响公司业务的重大客户,当对其信用状况、风险程度把握不强时,可委托专业调查机构进行调查或购买专业调查机构报告。(2)客户评估管理。信用评估是指根据交易对象相关信息材料,通过一定的流程和方法等对交易对象的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判。(3)客户授信管理信用决策。对客户是否授信,是由公司经营管理层组成的信用管理领导小组进行决策,并按照制度规定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备案或审批。信用下达。由信用管理人员制作“授信通知”,审批后,向相关部门下达授信通知,同时启动监控流程。信用分类。授信分为循环信用额度和临时信用额度,循环信用额度的周期一般为一年,年初授信,循环使用,半年调整一次;临时信用额度,按次申请,一次使用,不能循环。信用标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信用风险标准对已评估客户信用额度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以调整信用额度及监控应收账款管理的风险,并根据跟踪结果不断调整授信政策。(4)授信监控管理。在信用业务执行过程中,进行严格跟踪和管理,对于出现当月或累计平均信用占用总额超过预算目标的情况,详细分析原因并说明拟采取的管理措施,确保年度信用占用总额不突破预算目标。(5)客户档案管理。综合收集客户信息、交易记录以及财务信息,建立全面的客户信用管理档案。

钢铁贸易范文篇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全球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普遍共识。而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国,已面临着来自国际社会要求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巨大压力。同时,现今的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产出了许多工业产品和初级产品。发达国家出于生产成本、环境保护、规避法律风险等多方面考虑,从中国大量进口初级工业产品和原材料,也将高耗能和高污染留在了中国,仅承担少量的减排义务,也就是所谓的“碳泄漏”。不仅是中国,世界上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对外贸易时也存在着类似的“碳泄漏”问题。为了进一步研究和防范两国之间在进行对外贸易时所发生的“碳泄漏”现象对一方造成的不利影响,国内外诸多学者对于“碳泄漏”问题的研究主要着眼于“隐含碳”的度量及测算方面。对于隐含碳的计算,实际上是对物质流计算中物质隐藏流发展,在Wuppertal研究所比较完善的物质流计算框架中早就包含了进口物质隐藏流这一因子。不过由于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过程的发展,隐含或者隐藏流这一概念最早是在能源研究中提出的。1974年国际高级研究机构联合会(IFIAS)能源分析工作组的会议之后,产生了对能值的研究,以及进一步对水、污染物等的具体研究。实际上,隐含碳就是国际贸易中所没有考虑到的碳消耗,隐含碳实际上就是碳的转移排放。

在隐含碳的度量方面,学者马述忠、陈颖(2010)[2]基于消费视角,发现中国在2000-2009年间保持贸易碳排放顺差,国外消费者消耗了大量来自中国的隐含碳排放,庞大的出口量使中国承受了更大的减排压力。YouLi和Hewit(2008)则运用投入与产出法分析了中国对英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情况。张为付、杜运苏(2011)则运用投入与产出法采用2000-2009年连续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失衡度问题。国内外学者在我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问题上也进行了广泛研究,且主要集中于2006年以后。现有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测算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总的隐含碳排放,二是选择特定贸易伙伴考查我国双边贸易过程中的隐含碳排放。IEA对中国出口隐含碳的评估认为,2004年中国与能源相关的隐含碳排放出口占国内生产排放总量的34%;若考虑扣除进口的隐含碳排放,中国对外贸易引起的二氧化碳净出口可能为国内排放总量的17%左右。Wang和Waton(2009)对我国2004年出口碳排放问题的研究也得到相似结论;Weberetal(2008)提出发达国家的消费需求很有可能是中国碳排放量增长趋势的主要驱动因素的观点;Shui和Harriss(2006)[基于中美双边贸易的视角,研究发现,1997-2003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贸易品中隐含碳排放的增长率高于中国每年碳排放的增长率,而中国约有7-14%的碳排放是由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所导致的。另外国内学者如尹显萍和程茗(2010)、石红莲和张子杰(2011)等也同样对中美双边贸易中的隐含碳问题展开了研究,并得到相似结论。

1隐含碳价比的定义

在《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计算—以水泥行业为例》一文中李丁、汪云林、牛文元,对2006年中国水泥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进行了计算,采用《中国水泥年鉴(2007)》中公布的中国2006年水泥综合能耗142干克标煤进行直接能耗计算,出口水泥在境内的CO2排放达到1003.75万t,其中直接能源消耗生成COz513.05万t,工业过程生成C02490.71万t。根据欧盟当年CO2交易最新价格和当年外汇中间价折算,水泥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析合1.87亿美元,也就是说进口国从中国获取了其中15.8%的利润率,超过中国水泥出口中平均8%-12%的利润率水平。以此为依据,笔者提出了隐含碳价比公式,在此公式中,我们变换了用于度量的参考系,将计算所得与数值“1”进行比较。通过此公式衡量特定行业的隐含碳水平,从而反映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于特定行业出口隐含碳排放所造成的环境福利损失。本文所提出的隐含碳价比公式为:D=TCTP(1)(1)式中D为隐含碳价比;TC是特定行业对外贸易隐含碳的当期欧碳交易价格折合人民币;TP为特定行业出口所获取利润。D的结果有三种,即D<1、D=1、D>1。当D>1,则说明该行业的出口所获取的利润不足以抵消实际产生的隐含碳,该行业出口获得的利润无法平衡隐含碳排放所造成的福利损失。当D=1,说明该行业的出口所获取的利润刚好抵消实际产生的隐含碳,处于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当D<1,说明,该行业的该行业的出口所获取的利润可以抵消实际产生的隐含碳,并有剩余。通过这个公式衡量特定行业的隐含碳水平,实际是以特定行业出口利润来作为参照系,度量隐含碳排放量折价,从而确定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于特定行业出口隐含碳排放所造成的环境福利损失。

2隐含碳价比的计算过程

2.1计算隐含碳排放方法目前对隐含碳的计算学界主要有实测排放量法.物料衡算法.排放系数法、模型法、生命周期法等,权衡各种方法的利弊,以排放系数法作为测算隐含碳排放的方法。排放系数法计算公式为:E=EF产品×产品产量(2)(2)式中E表示排放量,EF产品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时的CO2。

2.2行业分类标准本定义所指行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分类。如钢铁行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行业代码32,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标准,黑色金属冶炼及工业包括炼铁、炼钢、钢压延加工、铁合金冶炼等4个子行业。

2.3行业出口利润两种计算方法①行业出口利润=ni=1Σπi(3)(3)式中π为从事该行业的企业出口利润,可以由其年报中获得②行业出口利润=行业总利润*(行业出口量/行业总产量)(4)大部分情况下(3)式所给出获得行业出口利润的方法并不好找所需数据,故本文使用方法为(4),条件允许情况下(3)式所得行业利润更为精确。

2.4碳交易价格本定义所指碳交易价格为欧洲碳排放交易市场(EU-ETS)的碳交易价格的年平均。在所有通过交易所结算交割的碳交易量中,欧洲气候交易所占82%,是较为成熟的碳交易体系。

3我国钢铁行业出口贸易中隐含碳价比的趋势分析

3.1直接能源消耗产出量2008年,吨钢综合能耗比2007年上升1.70kg/t,达到630.63kg/t。标煤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是1.96t(CO2)/t标煤,2008年,中国进口钢材1554万吨,出口钢材5927万吨,净出口钢材4373万吨。算得2008年钢铁出口直接能源消耗排放量7.32598*10^7t。

3.2工业过程产出量工业生产中排放的碳主要是在石灰石与白云石的受热分解。白云石可以作为炼钢时用的转化炉的耐火内层;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使用石灰石的作为熔剂。故本文以石灰石与白云石受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为钢铁工业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根据行业通用数据:吨钢消耗白云石与石灰石的用量分别为:170kg/t、110kg/t。钢铁出口工业过程使用白云石与石灰石分别1.00759*10^7t、6.51970*10^6t。根据《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中国2000-2008年物质流核算与核算指南》中给出的石灰石的排放系数为0.44,白云石的排放系数为0.477。故得工业过程的总排放量为7.67487*10^6t。

3.3根据上述数据算得总排放量为8.09347*10^7t

3.4以2008年欧盟碳排放交易价格计算隐含碳价格据世界银行测算,2008年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碳排放价格为23欧元/吨。(注:2008年国内碳交易价格低于23欧元/吨,如2008年宝钢股份与以10欧元/吨向英国瑞碳、瑞士信贷集团出售碳排放量。本文以我国碳交易市场完善的理想情况结算,即按照欧盟碳排放交易价格计算)1欧元兑10.2227人民币。按欧盟交易价格和汇率,折算得到:8.09347*10^7t*23褷/t=1.90295*10^11¥。

3.52008年钢铁境外市场总利润从历史吨钢利润趋势分析,2008年行业吨钢利润550元/吨,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的267元/吨。故境外市场利润为3.25985*10^11¥。

3.6钢铁行业出口隐含碳价比为了进一步揭示我国钢铁行业隐含碳价比的走势,引入了2002年至2009年我国钢铁行业的总产量、出口量、总利润、出口利润等指标,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年的隐含碳价比,并给予分析和说明。

4结论

由上述曲线图可看出,2005年是我国钢铁行业隐含碳价比波动的拐点,2005年之后国家对钢铁行业的调控的政策的作用开始显现,具体体现在价比在曲线较低的位置浮动。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钢铁行业出口隐含碳价比在0.3-0.6的范围内波动。即钢铁出口造成的环境成本占据出口利润的30%-60%之间。这是一个很高的比率。今后对于类似钢铁行业这样的高排放行业需要持续的监管、调控。

钢铁贸易范文篇5

活动主要围绕“钢贸业当前面临的困境有哪些?”、“企业目前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行业的未来出路?”等方面,开展了问卷抽样调查活动。本次抽样调查企业包括大中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等,通过走访企业现场填写调查问卷和在钢铁物流专委会官方网站公布《调查表》的形式,共回收问卷537份,回收率为89.5%,其中有效问卷为82.1%。

从调查结果看,当前钢铁贸易行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绝大多数钢铁贸易企业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心,销售量严重萎缩,钢材价格倒挂,企业风险加大,资金严重匮乏,都在最大化的透支了他们的体能,甚至有些企业已经转行或倒闭。虽然面临困境,但行业绝非哀鸿一片,绝大多数企业都在积极开展自救,力图转变经营思路和模式。

一、钢贸企业生存现状

1、企业身陷六大困境

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的钢贸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主要集中在“融资难”、“赢利模式单一,管理方式粗放”、“人才流失严重”、“厂商关系不对等”、“服务意识淡薄”等方面。

(1)“融资难”问题长期存在

在本次调查中,有97.9%的受访者认为,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影响钢贸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作为钢贸企业来说,经营规模较小,自留资金不足,提供质押贷款能力有限,造成其融资难。同时,钢贸企业财务报表随意性较大,真实性差,缺乏审计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银行难以掌握企业家底,增加了贷款的难度,也加大了钢贸企业的融资难度。此外,钢贸行业是高风险行业,经营风险高,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导致银行不敢轻易贷款,加剧了钢贸企业融资难度。

(2)赢利模式单一,管理方式粗放在本次调查中,有84.6%的受访者认为,赢利模式单一,管理结构畸形也是影响钢贸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钢贸行业主要依靠传统的、单一的''''时贱而买,时贵而卖''''赢利模式来赚取价差,而随着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频繁、震荡幅度小,且方向难把握,同质化操作手法,单一的赢利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在当前市场环境中近乎失效。

赢利空间缩小导致无法赚钱。从管理结构来看,受访者普遍反映,企业内部管理粗放,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物流作业效率不高,且大多数企业都存在冒险主义因素,这让企业产生思维定势,不容易接受变化,创建新的赢利模式时,旧的管理结构就成了最大的障碍,导致利润空间缩小。

(3)人才流失严重

在本次调查中,有79.4%的受访者认为,人才流失是钢贸行业目前难以做大的重要因素。钢贸行业模式单可复制、行业门槛低,一些优秀员工在掌握了一定的客户资源之后,便开始自己创业。事实上,行业内绝大部分的小企业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么出现的。对于大中型的钢贸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损失。

(4)服务意识淡薄

在本次调查中,有79.8%的受访者认为,服务意识淡薄是行业顽疾。

钢贸行业从本质上来说,具有服务性行业的属性,其商业价值应该是和服务价值配套的。但钢贸行业产生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总认为有渠道、手里有资源才是硬道理,从而忽略了服务,只向客户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滞后。终端客户对钢贸企业的服务水平的认知主要来自具体的员工,一旦员工辞职,客户的订单也会随着流失。

(5)厂商关系不对等

在本次调查中,有95.3%的受访者对厂商关系不对等这一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表示不满。我国的钢铁产品一直没有一个科学的定价机制,钢厂定价主导行业。当行情上涨的时候,钢厂不发货;当钢价下跌时,钢厂则会把风险全转移到贸易商。

这种做法不仅损害钢贸行业的利益,也损害其行业的正常发展。调查显示,有41.1%的受访者已经退出钢厂协议,有38.4%的受访者表示,融资需要,不会贸然退出钢厂协议,而是减少订货量,20.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加入钢厂协议。

(6)行业集中度低

本次调查中,有63.4%的受访者认为行业集中度低是造成产业链畸形的重要因素。企业规模小,分散,已无法与上下游之间协同发展,钢贸行业被边缘化的情况严重。在行业整体处于''''散、乱、弱、小''''的情况下,国外钢贸巨头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国内生产企业在营销上也不断加大直供比例,也极大地挤压了钢贸企业的发展空间。同时,钢贸行业的羸弱也严重影响了我国整个钢铁行业的发展。2、经营比2008年更困难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62.7%的受访者认为,今年的钢贸经营环境及状况比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时还差,今年基本没赚到钱。

原因主要是:2008年,钢材市场价格有明显的波动。对于钢贸商来言,有波动才能产生获得利润的机会。当钢材价格下降时,钢厂还能给与一定的补贴。而今年,钢厂成本增高,利润减少,在钢价下降时,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对钢贸商进行补贴。而今年的钢材市场价格相对来说,比较平稳,波动不明显,钢贸商利润微薄。

与此同时,今年的资金面明显比2008年紧张,银行收紧银根,钢贸商融资难度大,融资成本增高。另一方面,今年的下游需求偏弱,钢材只是在钢贸商之间相互流通。

在调查钢铁贸易业赢利空间较往年发生的变化时,92.3%认为在''''缩减'''',7.7%表示''''平稳'''',支持''''扩大''''的则为零。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钢铁贸易企业经营成本中,排在首位的就是''''资金成本''''增长最为明显,支持人数占到82%。其次是占到6.7%的''''劳动力成本'''',而选择''''原材料成本''''和''''物流成本''''的分别占到4%左右,其他为管理等方面成本。

由此可见,钢贸行业已经由暴利时代步入微利甚至''''负利时代'''',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在这种环境下,钢贸企业应该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在没找到新的增长点之前,需要把内功做足,成本降低,如人力、财务成本。

3、资金问题成发展瓶颈

90.1%的受访者一致认同,对钢铁贸易企业影响最大的是''''信贷紧缩''''。这在企业财务成本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46.2%的企业表示''''财务成本正在急速攀升'''';30.2%的认为''''仍在可控范围'''';而23%则觉得''''已经高出赢利'''';只有0.6%的受访者觉得''''可以忽略不计''''。

钢材属大宗商品,钢材贸易所需资金巨大,钢铁贸易企业从钢厂拿货,垫资金额动辄上百万。据统计,今年年内央行已连续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6次,达到了21.5%的历史高位。不光如此,今年沪大额银行承兑汇票月贴现率急剧攀升。截至9月15日,沪大额银行承兑汇票月贴现率已创超新高,达8.58‰。而这一数据在2009年大约为1.5‰左右,即使是2008金融危机时也不过才1.8‰左右。

钢铁贸易商做生意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资金融通问题。按照他们的''''1:3''''规则来看,做一单生意就需要3倍的资金(资金密集型行业特点),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资金链条的正常运作。可随着货币政策趋紧,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有所上升,增加利率就意味着企业经营成本增加。

今年的高利率决定了贸易商的资金成本较高。部分企业资金成本甚至暴增3倍,以前1吨钢材资金成本在20~30元,现在要50~70元左右,部分会更高。钢铁贸易行业不仅存在上游资金链劣势,也在下游产业中处处垫付资金。贸易流通企业对钢厂提货需要付全款、对下游企业开出应收款,因此融资成本一直以来都是钢贸商的一大块支出。而近期的急剧攀升实在让其无法承受。

究其根本原因:一是前两年信贷宽松时,部分企业挪用资金进入楼市、股市和大宗商品等市场,货币政策稍微一紧就使其资金回笼压力加大;二是部分企业确实受到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上游原材料成本上升,中间劳动力工资上涨,下游终端销售不畅。另外,多数钢贸企业的运转都存在着冒险主义因素,经营盲目扩张,普遍有超能力举债现象。

而目前传统的银行融资仍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可从调查情况来看,贷款难也成了钢贸企业的普遍问题。对于银行方面,往常资金宽松时还好,现在赶上银根紧缩,他们宁可把有限地信贷资金贷给做实业的企业,也不愿冒险贷给本身社会地位不高、现在又陷入窘境的钢铁贸易企业。即使之前,钢贸企业从银行贷款通过担保方式的也超过了50%。

现在面对银行大门紧闭,排在银行之后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民间拆解等融资方式开始活跃起来。其实,这在行业内已是一种常态。调查中大多受访者认为,一旦遇上资金紧张,为了保障企业资金流不断,就是利息高点也要贷。

这种心理驱使同样助涨着民间贷款利息的飙升。在实地调查中得知,现在民间拆借3%的月利息(年息36%左右)都很难再找到。许多经不起诱惑的钢贸企业投身于''''放贷潮'''',甚至放弃贸易。

如此一来,整个钢贸业的融资潜在风险开始暴露无余。譬如:仓单质押风险、借款企业资信风险、借款企业的业务能力、业务量及商品来源的合法性等。而近期市场频频出现各类''''票据诈骗案'''',还有一些迫于千万借贷无力偿还而选择自杀的案件,均佐证了这一观点。近年来,业内也出现一些新兴融资服务。如网络融资,许多电子商务公司开始投身打造钢材电子化贸易服务平台,凭借网络快捷优势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资金紧张使钢贸业在整个钢铁产业链上的''''蓄水池''''功能基本丧失。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多贸易商手里都没有多少资源,有的几乎是零库存,不备货、不建库、不囤货,出现了''''社会库存量持续降低,钢厂的产能连续释放''''怪象。这对整个钢铁供应链势必形成不利影响。鉴于这一事实,业内专家呼吁应加快钢铁流通领域金融服务创新。

二、钢贸企业的应对措施

在调查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多数钢贸企业在危机面前没有选择逃避,更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采取了应对措施,从危急中寻找机遇,这非常有利于行业的整合和业态的提升。1、近八成企业坚守本行

尽管经营环境日益恶化,赢利空间持续缩小,但是超过78.3%的受访者仍然选择了继续坚守在本行业,12.6%的受访者选择彻底转行,另有不足10%的人放弃选择或正在思考出路。

选择坚守本行业的受访者认为,尽管目前行业景气度不高,但是属于正常的波动情况,尤其是经历了2008年的考验之后,这部分人士对未来的经营环境回暖抱有坚定的信心。同时,还认为,猛然进入另一陌生的领域,会有很大不确定性,属于冒险行为。

针对目前市场正在流传''''钢贸企业大规模逃离''''、''''钢贸行业空壳化''''的传闻,根据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选择转行的比例人群为12.6%,超过十分之一。虽然未达到''''大规模''''的程度,但是比例已经并不低,这部分人正在考虑或已经彻底离开钢贸行业。造成这部分人彻底转行的原因是行业利润率太低,而且占据大量资金。资金利用率低,风险很大,有被受访者形容过去的从业经历如''''刀口舔血''''。

选择离开本行业,最主要的出路为投资金融领域、热点新项目、房地产,都超过了30%的被选率。投资金融领域包括对担保、保险、信托、证券、基金等金融产品进行投资,投资热点新项目种类更多,包括制造业、加工业、以及目前政策扶持的农产品行业、甚至环保、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也有涉猎者。本行业与房地产行业高度相关,因此,在出路选择上,房地产行业也成为重要选择,尤其是经营螺线品种的企业,转行房地产行业更为通畅。不过,目前房地产投资已出现问题,房价面临回调,钢贸商投资房地产积极性已经下降。

2、混业经营成为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选择坚守的人群,并非纯做本行业,立足钢贸、混业经营成为他们的首选,转型不转行成为本行业的常态,这部分人群超过42.7%。钢贸行业能产生强大的现金流,能为钢贸企业跨界投资提供资金保障,因此他们并不愿意舍弃这块''''香饽饽''''。此外,深耕本领域,延伸产业链、发展剪切加工等新赢利点的受访者比例也超过40%,与混业经营的比例差别并不太大。相关专家也分析,钢贸行业在未来会面临一轮又一轮的洗牌,这一群体将成为最后的受益者。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中小企业,正在选择耐心等待或抱团取暖,等待春天的来临。

三、钢贸行业的发展趋势

1、行业期待政策优惠

面对严以的形势,目前企业对政府、协会、钢厂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诉求也越来越多。其中呼声最高的是''''期待政府有更多更优惠的融资政策'''',此项占据绝对比例,高达87.8%。其次是希望钢厂在价格的制定方面,应该给予贸易商更多的优惠。目前的厂商关系不对等,市场钢价与钢厂出厂价格往往形成严重倒挂,因此,贸易商在此过程中也产生利润流失。值得注意的是,厂商关系一直是本行业的老话题,在目前的宏观环境背景下,这一问题已经被融资诉求所掩盖,比例仅为11%。除此之外,也不乏受访者期待协会能发挥更大的职能,助力贸易商摆脱困境。2、三大发展方向呼声高

本次调查还重点对未来钢贸行业的发展出路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了解,从得出的数据结果大致也可以摸出未来的行业走向。

首先,对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上,超过63.5%的受访者肯定了这一趋势。过去钢贸企业队伍庞大,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缺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尤其在与钢厂洽谈价格上,基本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定价的''''话语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钢贸企业集中度,把企业做强做大,增加抗市场风险能力成为业内共同的呼声。同时,集中度的提高可以联合向钢厂集中订货的方式,利用资金、数量等集聚带来的效应,以降低钢材的订货价格。此外,一些受访者认为,钢贸行业处于大整合前夜,有可能会出现3~5年的洗牌期。具有规模实力、现金流良好、创新发展的钢材贸易商会发展壮大。

其次,鼓励全产业链协同服务也得到了37%的认可度,这部分回答主要来自于上述选择坚守本行业的问卷当中。这部分人群认为,过去钢铁供应链上信息不对称,供需之间无法形成无间隙沟通,进而形成了互为博弈的供需现状。同时也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选择了博弈而非合作。这样一来,一方面材料价格上涨时,供应方会借此获取暴利,而当价格下跌时,需求方也会出现违背约定行为。如果能有效融合钢铁物流产业链企业,形成利益联合体,供应链各方能通过各自核心能力的有机组合,通过''''纵向协同''''形成相对于其他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并让产业链上各个行业都有支持其发展下去的必要利润,才能实现真正的产业链健康发展格局,从而彻底解决行业出现的危机。

钢铁贸易范文篇6

关键词:钢铁贸易;出口;贸易摩擦

钢铁行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衡量工业化国家的基础标准,而且体现了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在现有国内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钢铁贸易出口订单数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实现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中国的钢铁行业势必要逆流而上,解决出口和产业结构、规模生产以及技术装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现有的经济环境与形势,采取多元化举措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钢铁贸易的竞争力,避免造成严重的资源消耗,实现产业的优势互补。

一、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升级的必然性

随着国家对钢铁产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作为传统经济的基础根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继续保持着其固有的产业关联性。在工业现代化的驱动下,为了改变产品结构落后的局面,大多钢铁企业都在积极落实宏观去产能政策,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限制钢铁企业的盲目扩张。针对僵尸企业、落后产能出台实施相关政策,营造了良好的竞争环境,有效解决了钢铁市场产能过剩的问题。

(二)资源环境约束

我国钢铁行业开发利用比较困难,综合能源消耗大。从资源约束的角度分析,钢铁产能过剩,存在产能利用率不高问题。此外铁矿石分布区域不集中,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尤其要改变能源结构的单一性,对钢铁行业进行深度约束,按照生产过程监督的导向为主,严格把控钢铁行业的污染排放量。

(三)中美钢铁产品贸易摩擦分析

随着我国钢铁产业的日益壮大,对于欧美钢铁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欧美为了保护本国的钢铁产业,出台了一系列反倾销、反补贴的措施,加之我国自身产能过剩,造成我国钢铁产品贸易受到了诸多的影响。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些企业为了应对危机和困难,纷纷采取了多元自主改革的举措。

二、现阶段钢铁出口贸易面临的困境

(一)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在短期范围内,我国钢铁仍处于出口难度加大的趋势,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获取有利地位,钢铁工业与时俱进地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然而一些钢铁企业仍未摆脱耗能高、污染重的危机,很多环保技术过分依赖于外国,造成企业环保成本持续增加,成为钢铁产品出口不利因素之一。在国际贸易摩擦的挑战下,贸易保护主义纷纷出头,中国钢铁的出口量锐减,价格进一步下跌,由此引发失业人数增多。

(二)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钢铁行业迅速崛起,随之而来呈现出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大多数钢企对于原料进口依存度过高,钢铁行业产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过剩。此外高附加值品种开发相对迟缓,钢铁行业把握发展机遇意识不足,在各方面因素的共同干扰下,钢铁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风险。

(三)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

受钢铁出口贸易摩擦不断以及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双重影响,我国钢铁产品出口效益边际走弱,成本优势变小。与此同时,中国钢铁的“三高”问题尤为突出,技术、管理有待提升,贸易市场相对狭小,清洁生产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任重而道远。

三、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钢铁企业的崛起之路

(一)打破原有生产经营模式

受欧美反倾销、反补贴的影响,我国钢铁行业在短期内必然会降低对欧美市场的出口。钢铁出口贸易格局被打破,国内钢铁产品出口规模急剧下降。面对新的冲击和挑战,这恰恰亦是我国钢铁行业转型发展的有利契机。一些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改变了原有正常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精简人员、节约开支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同时在产业研发方面下功夫,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专攻新产品的自主开发,引入更加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和技术,生产更高质量的钢铁产品,进一步开拓他国市场。此外部分企业将会选择赴美国或全球其他国家进行投资设厂,可以有效转移风险成本。种种迹象表明我国钢铁出口行业正在转变经营模式,朝着新的市场迈进。

(二)推动钢铁产品的结构优化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一些规模比较小的钢铁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很多企业不得已放弃市场份额。而大型钢铁企业危机应对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扩大规模以及提高钢铁产品质量的方式站稳脚跟,不断对钢铁产品进行结构优化,为将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布局。众所周知,钢铁出口既是我国展示钢铁实力的契机,亦是国家经济结构的重要支柱产业。钢铁行业出口贸易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安危和生存,同时也是衡量国家、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在新时期背景下,国家钢铁产品出口需要摆脱以往的思维和定式,在专注于产品技术含量的基础上,不断激发产品的附加值以及质量,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从长远布局的视角开拓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占有率。

(三)提高核心竞争力

钢铁企业为了谋求可持续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在钢铁行业崛起的进程中,不具备竞争实力的企业遭到淘汰不可避免,这亦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在贸易摩擦的冲击下,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给国内钢铁企业造成了阶段性的损伤。但就长远的视角分析,也督促了钢铁企业积极正视自身的不足,唯有努力提升自身技术才会不被淘汰。此外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钢铁出口贸易还需要稳定国内市场,构建良好的多国贸易合作伙伴关系,将市场向多元化趋向转移,逐步实现规模经济,确保中国优质钢铁产品走向世界的前列。

四、我国钢铁出口贸易优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调整对外开放策略

利用“一带一路”的政策辐射,调整对外开放策略,健全钢铁工业体系的产业链,加速钢铁国际产能合作,选拔和培养优秀的钢铁产业人才,持续优化我国的产业布局,不断拓展对外合作渠道。加强与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合作,充分利用我国产业的自有优势进行投资、出口,带动钢铁装备的输出。在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过程中,要树立长远的目光,发挥规模经济的协同效应,积极进军海外市场。通过保税区设立合资企业的方式,确保专业化分工行业内横向的重组。此外,适当采取并借助并购的方式,增强短流程炼钢领域的实力。以巩固市场地位为核心,依托保税区的功能定位,实现海外需求与成本优势的协调同步。以较低的并购成本扩张自身的市场规模,充分释放产品的价格优势、出口份额以及钢铁竞争力。

(二)坚持绿色发展之路不动摇

钢铁企业要明确我国钢铁行业所处的环境,坚持绿色发展为己任,按照资源环境成本的属性划分,利用经济杠杆控制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在现如今资源优势的驱动下,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已经显现,为了增加钢铁生产成本收益函数,钢铁行业要不遗余力地探索节能减排技术,加快环境领域配套设施落实,不断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增加企业减排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利用节能减排设备。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措施,按照现如今行业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制定统一全面科学的交易模式,进一步降低环境外部化成本,强化政府导向机制的引领,培养大量的相关人才,做好碳基金、碳期权的归属划分,凸显交易市场的灵活性和公平性,构建可控的、可量化的消耗规制。

(三)把控低附加值产品出口

在钢铁出口贸易创新发展过程中,减少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增加高端产品的消费结构,探索和分析符合我国国情的出口模式,增强产品结构升级和优化,强化经济效益,减轻资源消耗。继续抬高钢材出口门槛,学习国外工业强国的成果,在设备以及技术创新环节下功夫。了解和掌握国际市场的需求,从价税方面来调控。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不断健全钢铁产品出口税收体系政策,推动产能结构和工艺路线协调发展。控制废钢资源的出口,瞄准高端市场空间。在资源的价格管理水平进行拓展,完善阶梯式的价格水平,激发钢铁企业的自信心,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确保钢铁出口的创新发展。

(四)打一场“去产能”的持久战

随着城镇化进程放缓,社会钢铁需求量势必要稳中有降。在行业调整背景下,坚持杜绝低端化现象,不断提升钢材产品结构和层次,减少政府的干预力度,优化调整产业布局与集中度,增强社会投资力度。平衡能效、质量、水效的关联,建立产能检测体系。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通过产能检测体系的优化促进信息的公开性引导,带来有效的决策依据。与此同时制定一定的技术下限,引导成立专项基金,设置以旧换新的适当比例。行业协会要承担积极的责任和使命,做好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鼓励和支持重大贡献的企业,避免歧视民营钢铁企业,释放自身的协调优势,推动去产能过程处于良性的轨道机制当中。总之,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我国的钢铁企业应该保持理性和清晰的认知,明确中国钢铁产业的现状,深入了解贸易政策和文化,抓住“一带一路”新的历史机遇,多元化布局筹措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利用贸易救济的相关数据,居安思危地加大质量、价格的监察力度,以税收政策进行约束,严格把控节能减排问题,理性正确地面对贸易摩擦,以期实现我国钢铁出口的多赢化格局。

参考文献:

[1]韦建斌,张进.产能过剩下的中国钢铁出口现状与趋势分析[J].金融经济,2016(24):127-128.

[2]王庆炜.我国钢铁出口贸易现状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15):98-99.

[3]韦建斌,张进.产能过剩下的中国钢铁出口现状与趋势分析[J].金融经济,2016(24):127-128.

[4]邓祥征,丹利,叶谦,等.碳排放和减碳的社会经济代价研究进展与方法探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8,20(04):405-413.

[5]邢寒冰,金花.河北钢铁产品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现状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04):32-34.

钢铁贸易范文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行业协会信息不对称

一、解决融资问题的对策:克服信息不对称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经济学文献给出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在笔者看来,该问题可以从社会学信任的视角来看。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说到底还是一个缺乏信任的问题。信任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它包括几个要件:1.在交往或合作的过程中有着不确定性。2.在这种不确定性下,一方因相信对方在未来的善意而敢于冒风险。3.双方的合作是建立在一种自由的可选择的基础上。(详见杨慧宇,2007)信任必定建立在信息之上,只有在对事物有了一定的信息之后,才能作出信任或者不信任的决策。中小企业融资难也就是因为缺乏对于小企业的相关信息而造成的不确定性太大而使银行不敢相信企业在未来有还款的善意,难以建立信任论文。

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我们又可以分为两种: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有限理性的概念是西蒙(H.Simmon,1957)首先提出的,是指人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们无法按照充分理性的模式去行动,只能在有限理性的范围内行动。在诺斯看来,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非个人的交换形式中,由于参加者很多,同一项交易很少重复进行,所以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性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转引自卢现祥,2004)有限理性是从人和环境的关系上来看待不确定性问题的。机会主义则是因为人本身的原因造成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完全,是指人们具有通过投机取巧、欺骗为自己谋求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威廉姆斯认为,机会主义是指信息的不完整的或受到歪曲的透露,尤其是指旨在造成信息方面的误导、歪曲、掩盖、搅乱或混淆的蓄意行为。(转引自迈克尔·迪屈奇,1999)

找到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这种原因的来源,就可以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如有的学者提出了“关系贷款”的策略,代表性的有Berger(2001),他认为关系贷款取决于企业、所有主以及及地方社团多维度密切联系积累的软信息,这些软信息很难量化、检验和进行银行组织的层级传递(转引自史晋川,2003)。国内学者林毅夫(2001)也认为,通过发展中小银行能够克服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为中小银行立足于地方,能和中小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金融服务上具有信息优势,能更多地了解中小企业的情况。这些对策都是旨在获取中小企业的“软信息”,解决由有限理性带来的信息不对称。

而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一些融资方式,如风险投资、钱会、地下钱庄等。在风险投资中,风险投资家的声誉对其融资的影响十分巨大,因为投资家如果不能在一轮投资结束之前及时筹到下一轮资金,那么该运作基金将会自动解体,所以吸引风险投资者的资金就非常重要。市场声誉此时就发挥了监督的功能。此外,西方国家的风险投资一般采取有限合伙制,投资者是有限合伙人,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而风险投资家却要承担无限责任。这样一种机制有效地激励了风险投资家的行为,遏制了其机会主义(赵文绪、胡亦璇,2006)。张翔(2004)从信号发送的角度建立了两个模型分析了温州地区从直接私人借贷到钱会,以及从钱会到民间金融中介组织的模式转变原因,并对民间金融中介的信息甄别机制作了分析。民间金融中介利用血缘地缘的人际关系网络来获取信息,监督借款者,由于借款者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人际关系圈子中,封闭圈子的制裁效应使得借款者倾向于保持善意。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对策都是从克服信息不对称出发,而信息不对称的来源包括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这些对策要么是借助人际关系获取了中小企业的软信息,解决了有限理性的问题;要么是用人际关系的监督作用克服了机会主义问题。而更多的融资方式则是二者兼而有之,建立了信任。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人们会发展出一些具有生命力的、符合企业本身需要的融资模式,而对这些融资实践的研究是我们在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时非常重要的一环。笔者在对南京市下关区行业协会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南京市一些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发展出了一种借助于行业协会平台为成员企业融资的模式,有效地克服了由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效果良好,而人际关系是这种模式运作的中介,人际关系带来信息,也克服了机会主义。本文就将对这种融资模式的运行方式、机制进行分析。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行业协会模式

(一)行业协会的联保基金运作模式

笔者对南京市下关区的两家商会——南京钢贸商会和南京航运商会的企业融资模式进行了调研。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商会,是因为下关区行业协会在南京市是做的比较好的,而钢铁贸易商会和航运商会又在下关区的商会中算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商会,在为成员企业融资、提供信息、协调企业行为、促进行业自律方面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这两个商会被南京市工商联作为市级典范商会加以表彰并对其经验进行推广。南京钢铁贸易商会成立于2005年9月,2009年被南京市工商联评为优秀五星级基层商会。航运商会成立于2007年9月,近年来发展很快,尤其是在为成员企业融资方面做出了不小的成绩。现在这两家行业商会主要是利用商会平台为成员企业融资,这两个商会都建立了旨在为成员企业融资的联保基金。

南京钢铁贸易商会最开始由南京下关区政府牵头组建,旨在促进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为了支持行业内企业的融资需求,下关区政府引导商会成立联保基金。最开始区政府拿出200多万元作为担保基金,然后有贷款需要的成员企业交纳一定的担保基金,组成联保基金,为成员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该联保基金由三方参与,一是钢铁贸易商会,二是江苏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三是钢铁贸易企业的集中地南京生产资料中心批发市场。运作模式如下:成立联保基金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商会会长、副会长、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相关工作人员。该委员会的职责是基金会员的加入、贷款额度的审查、审批等工作,委员会下分设板材类、建材类、优特钢类、型材类四个审查审批小组。贷款程序如下:1.企业提交贷款申请;2.信用社调查企业资质,提出初步调查意见后将企业的贷款资料转交给联保基金审批小组审批。3.联保基金委员会审批小组根据信用社的调查意见,结合审批成员掌握和了解到的情况,会办讨论并签署审批意见,同意贷款的出具《南京钢贸商会担保基金贷款担保书》,一同转交信用社。4.信用社根据审批小组的审批意见通知申请人缴纳担保基金,规定企业需缴纳贷款金额20%的资金加入担保基金。5.发放贷款。(资料来源:《南京下关钢铁贸易商会贷款担保基金实施及管理办法》,2005)

南京航运商会同样也成立了联保基金,运作模式与钢铁贸易商会基本相同(见《南京航运商会联保基金担保贷款合作计划内容》,2009)。一个小企业如果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非常困难,为什么通过商会平台就会容易很多?下面我们将对联保基金担保贷款运作中的信息搜集、信任来源作出分析。

(二)有限理性的克服:商会提供小企业的“软信息”

如前所述,中小企业的“软信息”很难为外界获得。行业协会(商会)作为一个地区同一行业的中小企业共同成立的组织,会对本协会内的企业信息有着更多的掌握。

据钢铁贸易商会秘书长介绍,联保基金运作几年来没有发生过一笔不良贷款,基金管理委员会审批小组由于熟悉商会企业的经营情况,能够很好地给出是否给与贷款的判断。该联保基金委员会审批小组主要靠钢铁贸易行业协会内部的人际网络来获取贷款申请企业的信息,由于所有的企业都在一个集中地,圈子较为封闭,所以哪家企业的情况通过这个封闭的人际关系网络能够得知。而行业协会中的企业出于对自己利益的关注,也会监督其他企业的经营,出谋划策。每家企业又由于考虑到自己的经营情况能否还款不仅仅关系到本身,还影响到联保体中其他企业的利益,就更会谨慎经营。这样的一种关系减少了由有限理性带来的风险,增强了信任。

(三)成员企业和商会的机会主义倾向被克服

也许有人会疑问:虽然行业协会了解本行业企业的信息,但是会不会因为为了帮助成员企业获得贷款而提供不真实的信息给银行?我们从钢铁贸易商会联保基金贷款几年来无一笔不良贷款可以看出,这种情况并不存在。原因是在这样一种运作机制下,成员企业和商会都克服了自己的机会主义倾向。

对于成员企业来说,他获得贷款和对贷款的经营受到来自整个行业的监督,因为贷款是由多家企业缴纳组建的联保基金担保的,如果出了问题,会涉及到其他企业的利益。所以这会形成一种“保证”(山岸俊男,1999)的信任,“保证”是日本学者山岸提出的,他认为在一个封闭的圈子内,当事人由于害怕制裁而保持善意,这是一种由人际关系带来的信任。在一个同行业圈子内,企业间有着较强的互通信息、互助的关系,如果不顾其他企业的利益而有意逃废债务,会使得自己无法在圈子内立足。

行业协会不同于单个的企业,它是一个更大的组织,比企业更具有“非人格化”特征,也更具有稳定性,由它提供的信息便更容易为银行所信任,它实际上是在拿自己的信誉为企业作担保。商会也会因为顾及到整个行业的企业在银行界的信誉和行业协会本身的信誉而避免机会主义倾向。如果企业想要商会的审批小组成员为了帮助企业获得不符合标准的贷款,势必需要进行一定的“公关”,而这在审批小组成员较多的情况下难度较大。如果商会为了某企业获得贷款而出具不实的审查意见,日后出现坏账必定会影响到银行对商会出具的审查意见的信任程度,而在中小企业和银行的关系中,银行处于强势,银行完全可以今后不通过商会而要求企业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这样一来便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贷款难度,吃亏的还是企业。由于企业想长期经营,也需要和银行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商会也不会滥用自己的审查权力而会保持善意,这也类似于“保证”的信任。正如张维迎(2003)指出的,长期的合作关系促使人们保持信誉。

(四)总结:行业协会的信息提供和信誉创建功能

在现代社会中,市场交易依靠的就是信任,信任意味着一种确定性。而由于个体的差异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个人建立起信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何确定一个人的行为会具有善意?人千差万别,而在几乎所有的宗教中都对人的欲望和罪恶有着深刻的认知。个体的生命也是有限的,建立起的信誉也功能都很类似,而其最大的区别在于生成机制。正是因为这一点,本文将行业协会、行业商会认定为相同性质的民间组织,在讨论时不作区分。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终结。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超越个体的事物,比如信仰、品牌、组织,这些事物都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抽象性和超越性,而正是这些抽象性和超越性更容易建立起信誉。韦伯(2004)认为,西方社会的信任是建立在信仰共同体的基础之上的,由于人们有相同的信仰,会按照同样的价值观去行动,自然就建立起了信任,而一个处于此信仰共同体之外的人就很难被人信任。具有品牌的商品容易被人信任,也是因为此品牌具有了超越单个商品的生命力,这个品牌的背后有一系列制度、管理作为保障。有组织的人会比无组织的人更容易被信任,是因为组织会对个人起到一种约束和管理的作用,个人在组织中必然面临着社会关系网络、制度等等约束个人行为的东西。组织会比个体更能够建立信誉,取得信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个人要通过加入组织来建立信誉的原因。有信誉的组织会去寻求更有信誉的组织来提高自己的信誉,这种过程不断进行下去,这个过程最后会进行到一些类似宗教或哲学意义上的“上帝”之类的永恒事物。(孙丽军,2004)

中小企业的信息多为软信息,外界不容易获得。但是在一个行业内部,同行业的企业比较容易获知其他企业的一些情况,因为同行所从事的业务接近、更加了解。正是由于行业内的企业具有彼此知悉信息的便利,所以作为企业联合建立的行业协会也具备搜集本行业企业信息的优势。行业协会建立信息库具有规范本行业企业行为,从整体上协调行业内企业行为、信息共享的作用。

有的地方的行业协会已经建立了本行业的信息库,如深圳市零售行业协会建立了本行业的信息库,包括不良行为信息库、人才信息库、零售企业和相关企业信息库。在不良行为信息库的建设上,自2000年10月19日起,行业协会公布深圳市零售行业协会人员不良记录备案制度,得到了广大会员的支持,2001年3月第一批资料入库,共有人员40名,供应商6名,涉及索贿受贿、侵吞公司财产、盗窃。与业务员串通抬高物价等行为。这份黑名单对从业的个人和公司都有较大的震慑力,起到了行业从业行为的监管作用,是建立商业信用制度的新尝试。在零售企业和相关企业信息库的建设上,行业协会发挥企业间的纽带作用,促进商业企业物流链的形成。促进了信息公开化和信息共享,增加了企业在市场上的透明度,有利于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郑昕、花涛,2001)

中小企业和出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出资者无法确定一家小企业的信誉。但是行业协会是更大的组织,存在的时间更长久,再加上行业协会对企业有监督约束功能,所以出资者更容易信任加入行业协会的企业。这时候,企业利用行业协会的信誉来建立自己的信誉,而由于行业协会本身也有维护自身信誉的需要,便会监督和约束加入协会的企业的行为。再由于行业协会由多家企业组成,一家企业出现了有损信誉的行为,出于维护本行业整体声誉的考虑,其他企业也会通报信息、监督该企业。此时行业协会起到了一种集体担保和彼此监督的作用,创建了信誉。公务员之家

联保基金正是利用了这种信誉创建功能给成员企业贷款提供了便利,联保基金由行业内多家企业共同筹建,一家企业贷款出现了问题,需要用联保基金来偿还,这便会促使企业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的经营。另一方面,企业如果有机会主义动机,会使自己在圈子内无法立足。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由于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行业协会利用自身的平台,有效地克服了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了信任。在现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情况下,实践中利用行业协会平台促进行业内企业的融资是一个有效便捷的途径,其经验值得中小企业借鉴采纳。

注:

1本研究受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探究”(课题编号08SHB003)资助。

2在我国行业协会与行业商会还存在一些不同。行业协会指的是由同业经济组织、相关单位和执业人员自愿组成,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在民政部门登记的行业自律性社团法人。而行业商会专指工商联系统的行业组织,即按照工商联章程成立的同业公会、同业商会等行业组织,其正规的称谓应为“×工商联××(行业)商会”。从本质上来说,行业协会与行业商会的结构和功能都很类似,而其最大的区别在于生成机制。正是因为这一点,本文将行业协会、行业商会认定为相同性质的民间组织,在讨论时不作区分。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永军,2001,“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第1期。

2.李扬,杨思群,2001,《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南京下关钢铁贸易商会贷款担保基金实施及管理办法》,2005。

4.《南京航运商会联保基金担保贷款合作计划内容》,2009。

5.山岸俊男、山岸绿,2003,“美国与日本社会中的信任与承诺”,载郑也夫主编,《中国社会中的信任》,中国城市出版社。

6.史晋川等,2003,《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以浙江温州、台州地区为例》,浙江大学出版社。

7.孙丽军,2004,《行业协会的制度逻辑》,复旦大学博士论文。

8.杨慧宇,2007,《信任·关系·制度——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中的信任建构》,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论文。

9.张捷,2003,《结构转换期的中小企业金融研究:理论、实证与国际比较》,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0.张翔,2004,“民间金融合约形式的信息机制分析”,《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山东人民出版社。

11.张维迎,2003,《信息、信任与法律》,三联书店。

钢铁贸易范文篇8

2002年年初,美国政府在众多国家的反对声中做出对大部分进口钢材征收8%-30%进口关税的决定。除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南美少数国家以外,美国此次所实施的保护性关税几乎涉及全球各种类型的国家。事实上,近年来国际钢铁贸易领域一直摩擦不断,对于一些小的纷争,人们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但美国这一次行动所涉及的范围之广、影响国家之多,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究其原因,大概有三个方面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首先,在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开始谈论美国是不是已经从“车轮子上的国家”转变为“因特网上的国家”的时候,在钢铁这个传统产业中,美国似乎没有理由如此地大动干戈。其次,WTO所确立的全球贸易体制业已有十年,有关钢铁贸易的协议也已经实施了近十年。在这个时候,钢铁领域面临的任务应该是全面提高贸易自由化的程度和水平。然而,美国却逆潮流而动,全然不顾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和其它国家可能采取的报复行动。再者,三年前西雅图会议的无果而终,使得人们期望中的“世纪回合”未能开启。经过两年多的讨价还价和相互让步,多哈会议才避免出现与西雅图会议同样的结果。无论是过程中的曲折还是最终的结果,已经说明了人们对纷争不断的国际贸易问题的担忧和对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期待。但另一方面还必须意识到,多哈会议上达成的妥协和让步都是很脆弱的,多边贸易谈判的前景是很不确定的,在多哈会议刚结束时就有很多人指出了这一点。在这个敏感时期,美国在钢铁贸易领域挑起全面的纷争,有可能影响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开启。美国为什么能够置这样的风险于不顾?

从表面上看,我们确实很难对这些方面提出一致的解释。就美国的这次行动来说,每个人都可以从特定的角度提出特定的解释,如同面对所有其它的贸易摩擦一样。但如果只是孤立地看待问题,那么,每一起贸易摩擦都会有其特定的原因,这往往会掩盖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国际贸易是各个国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渠道之一,贸易摩擦正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因此,我们首先必须结合这样的过程考虑贸易摩擦背后的根源。同时,由于现行的国际贸易活动是在一个相对统一的多边贸易体制下展开的,所以我们还必须结合多边贸易体制的特点来分析贸易摩擦问题。在本质上,国际贸易领域的任何问题都不会是单边的,任何一个国家的行动或政策都会对有关国家产生相应的影响。一个国家的贸易政策会对其它国家产生影响,进而引发其它国家采取相应的对策,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前者的政策效力。无论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运作还是贸易政策的制定、实施,都是众多国家相互谈判、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各国所采取的策略是相互影响的,而且策略本身也是在考虑到这种相互影响之后提出的。因此,这个过程是典型的政策博弈过程。在现实中,考虑到国际经济交往的长期性和连续性,这又会是一个重复博弈过程。各国在特定时期采取的贸易政策是这个博弈过程的结果。作为博弈的均衡解,它受制于博弈过程的条件、特点以及整个博弈过程所处的多边贸易体制的特点。

二、政策博弈过程:理论和现实的差异

在博弈理论中,一次性博弈往往导致非合作的均衡解,即通常所说的“囚徒困境”,这是从个体理性出发所导致的集体非理性。走出“囚徒困境”的办法是增加博弈的次数。在重复博弈过程中,投机行为会遭致其他当事人的报复。这种报复行为或实施报复的威胁有可能抑制某些当事人的投机行为,从而就可能得出一个合作均衡解。但最终的结果究竟如何,还依赖于博弈过程的条件。对于一个无限次的重复博弈,如果当事人对未来收益的评价足够高,也就是当事人有足够的耐心(用δ表示),“任何满足个人理性的支付向量都可以通过一个特定的子博弈精炼均衡得到”。这就是所谓的“无名氏定理”。其中的子博弈精炼均衡,指的是合作博弈均衡。要达到合作均衡,必须存在一个惩罚点。正是由于害怕触发其他人的惩罚行动,参与人才有积极性保持合作,从而避免了非合作均衡解的出现。惩罚点和耐心是当事人进行合作的两个显性条件,除此以外还有几个隐含的条件。要使当事人有兴趣进行合作,合作收益必须大于不合作收益,这是一个激励相容的要求。同时,惩罚还必须是可信的。所谓“可信惩罚”的含义是:给定某一参与人采取了投机行为,其他人的最优选择就是惩罚或报复。具体到贸易政策的博弈过程,要实现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在理论上必须满足上面的这些条件。

以美国对钢铁进口征收保护性关税的行动为例,我们来看看合作所需的条件在现实中能否得到满足。首先是耐心问题,它反映了政府的时间偏好。对未来收益的评价一方面取决于政府的目标函数,另一方面又依赖于政府所关注的对象本身。如同经济个体一样,政府的理性也是有限度的,它的眼光不可能绝对的长远,对未来收益的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很快。在面对钢铁这样的行业时,行业自身的特点将导致政府尤为关注眼前的利益。原因就在于,作为一个传统的夕阳产业,钢铁行业正处于一个深刻的结构调整期。对于这样的行业,当期利益尤为重要,而未来的收益,一方面存在严重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行业在整个经济中的相对地位是下降的,它所带来的直接经济利益(如就业、产出等)是下降的。因此,在各国政府考虑长期内的总收益时,更加偏重于当前的收益。结果就是“耐心”的下降。美国政府在为其行动作解释时,就曾指出“目的是为钢铁行业的调整争取几年时间”。这就说明了,面对处于调整期的钢铁行业,短期利益尤为重要。此外,每一届政府都要面临换届选举的压力,政治利益是其目标函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交织在一起时,政府在评判长期中的总收益时,“耐心”会更低。正如很多人所指出的那样,美国的钢铁行业有十几万的就业人员和近60万的退休人员,这些人的选票是任何—届政府都不能忽视的。选举利益具有更明显的短期性,与经济利益交织在一起,进一步加剧了政府对眼前收益的偏好,这就降低了上面所说的耐心或值。在这种条件下,政府具有了采取投机行为的动力。

在美国政府作出提高关税的决定以后,有关各方都发出了报复的威胁和警告,但是直到现在报复并没有具体实施,同时各个国家都竭力表明这样的事件只是相互关系中的局部问题,都不希望演变成全面的贸易冲突。任何国家和政府,都是在权衡了收益和成本之后做出决定或采取行动的。报复行动能够带来的最大的潜在收益是美国采取合作、放弃加征关税的决定。而报复要发挥效力就必须是“严厉的”。在与美国所进行的博弈过程中,参与人各自的实力和地位是不对等的,为了使美国的投机行为或不合作行为得不偿失,处于劣势的国家就必须扩大报复行动的作用范围。因为,在单一领域中采取行动,最“严厉的”报复行动是彻底禁止来自美国的这类产品,而在美国出口市场相对分散的条件,这也不会对美国产生多大的影响。为此就必须扩大行动的范围,而这又引发与美国的全面贸易冲突。全面贸易冲突的成本是高昂的,往往超出了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所能够承担的范围。这样的“报复”或“惩罚”事实上是不可信的,因为对于实施国来说,这不是可行的选择。另一个办法就是多个国家采取联合行动,但在这样的联合行动中,由于各国的利益存在差异、利益的大小也极不相同,联合行动同样面临投机行为和交易成本,它的影响只是增加了报复行动的成本,而没有增加收益。在现实中,如果没有特定的制度约束,多个国家统一行动也是不可行的。由于可信威胁是抑制投机行为的必要条件,当美国意识到其它国家的威胁是不可信的时候,它就不会主动抑制采取投机行为的冲动。

现实中的政策博弈过程往往是介于有限次重复博弈和无限次重复博弈之间,如果从政府要换届选举这个角度来看,政府间的政策又会是一个有限次的重复博弈。从博弈理论中可以知道,有限次博弈无法抑制投机行为的发生。再结合特定行业如钢铁行业的特点和威胁的不可信问题,博弈的最终结果通常是非合作均衡。

三、多边贸易体制的缺陷:结果对初衷的背离

从上面的政策博弈过程可以看出,政府的个体理性会导致非合作的均衡解,这样的结果不是有效率的。建立多边贸易体制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抑制投机行为,推动合作,最终实现有效率的合作均衡。现行的多边贸易体制是以世贸组织为中心建立起来的。现行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否能够发挥应有的功能?WTO有五个基本功能,它们包括:促进多边贸易协议的实施和运作;为已经涉及的议题或新议题提供谈判场所;执行争端解决机制;执行贸易政策审议机制;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以推动全球经济政策的进一步融合。作为主权国家进行多边合作的机制和组织,WTO本身既不制订任何规则,也不执行任何规则,因为它不具备超越国家主权的强制力。WTO在本质上类似于一个市场,各个主权国家在这一“市场”上相互交换关于市场准入的承诺,交换的结果是共同的行为规则。WT0的各种规定、制度、协议的演变,本质是为了把更多的国家、更多的领域纳入这个“市场”中,同时在规则和机制上促进主权国家之间的合作或“交换”,抑制投机行为。在WTO所奠定的多边贸易体制小,争端解决机制是直接针对各国在政策博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投机行为的。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比GATT更加及时、自动和具有约束力。它一般包括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鼓励成员之间尝试以双边磋商的方式解决争端,WTO可以为这种磋商提供便利;第二阶段是成立专家小组,如果争端方在60天内无法通过磋商解决争端,可以要求争端解决机构成立专家小组;第三阶段是专家小组开始工作并向有关方和争端解决机构提交最终报告;第四阶段是通过决定,争端解决机构应该在60天内通过工作报告,争端方可以就最终报告提出上诉;第五阶段是执行通过的决定,违约方可以要求一个“合理期限”去执行争端解决机构的决定,如果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执行,就必须谈判互相都能接收的补偿措施,否则可以要求争端解决机构授权终止履行对违约方的义务或承诺。

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使得大国不可能阻碍裁决的通过,它的本意是要通过集体或制度力量来增加惩罚的可信性和有效性,这自然有利于抑制投机行为。但相对于博弈过程所需的条件,它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首先,针对有关国家的投机行为,其它国家的报复行为必须得到WTO的授权。WTO在给予授权之前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和步骤,违约方有可能通过影响这些程序而最终影响WTO的授权行为,如否决专家小组的人选。也就是说,违约方可以阻碍其它国家的报复行为。从自主决定报复或惩罚,到必须得到授权后才能报复或惩罚,其可信性事实上是降低了。其次,争端解决机制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有关国家就争端进行谈判和磋商。在开始时,争端解决机构首先会鼓励为解决争端进行双边磋商,然后才会真正开启争端解决机制的程序;在最终裁决通过以后,争端解决机构也要求有关国家就裁决的执行问题和补偿问题进行谈判。只有所有谈判都失败了才会授权起诉方进行报复。由此可以看出,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竭力想避免报复行为。程序性约束与报复的直接成本结合在一起,降低了采取报复行为的可能性。在违约方意识到这一点以后,报复或惩罚就变得更加“不可信”。我们由此可以发现,从推动合作、抑制投机行为的要求出发,争端解决机制应该加强报复和惩罚的可信性和有效性,而事实上,争端解决机制的种种程序性安排既增加了报复的时间成本,又降低了报复行为的主动性,这不利于可信性的提高。

钢铁贸易范文篇9

(一)昆明斗南和顺德陈村花卉市场昆明斗南花卉市场始建于1998年,交易区占地面积74亩,总投资1亿元,拥有功能齐全的综合鲜切花交易大厅、玫瑰交易厅、车花交易厅、精品花交易厅,为全国最大的鲜切花批发市场。顺德陈村花卉世界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中部,亦于1998年启动建设,规划总面积1万亩,集花卉生产、销售、科研、信息、旅游、服务六大功能于一体,被誉为“岭南花乡”和“中国花卉第一镇”。

两个花卉市场的主要特点是:

1、规模较大。斗南市场采取集中交易,分散种植模式开发培育。其交易市场占地不到100亩,但与此相配套的种植面积则达到20.8万亩,去年交易额达21.2亿元,物业管理费(含租金)收入600万元,税收近千万元。陈村市场采取“政府搭台,花卉唱戏”模式,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后再租给客商,起点高,标准高。目前,已开发面积6000亩,进场企业450家,年交易额近20亿元。去年,土地租金收入达4000万元,陈村镇全镇税收收入达2亿元,其中,花卉苗木及相关产业的贡献在50%以上。

2、特色鲜明。斗南花卉市场以鲜切花为主,日上市鲜切花66个大类,300多个品种,如玫瑰、百合、康乃馨、非洲菊等。针对鲜花的需求特性,形成花农,花贩、花商三位一体的交易方式,快进、快出,每天从凌晨左右开始,有近万人进出市场交易,运销鲜花达300吨。陈村市场以苗木为主,荟萃了世界名花异卉,花卉种类既有传统的盆景、荫生观叶植物,又有高档的洋兰、凤梨等,多达5000个品种,任由选购。大宗交易方式多为在市场上去看样,交适度的预付金,然后由基地进行配送。

3、功能齐全。两个市场除具备基本的交易功能外,还具有:一是高品位的展示功能。将花与艺术、花与自然、花与生活、花与科技生动地融为一体。二是生态休闲旅游功能。商业性、专业性、观赏性完美结合,斗南每年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陈村与3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合作关系。三是完善配套功能。市场内配有工商、邮电、金融、消防、治安、进出口检疫、报价、运输等相关服务机构,既按规定收取了一定的税费,又为客商提供了一个保障有序的交易平台。

4、辐射面广。两个市场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斗南的鲜切花,不仅销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还部分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在陈村举办的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吸引了包括美国、荷兰、意大利、新加坡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花卉企业参加。

5、带动力强。“一花带来百业兴”,斗南花卉市场成为昆明农业结构调整的典范,带动花卉种植户10万余户,吸纳下岗职工1500余人,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余人,有力地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和相关产业的发展。陈村以花卉市场为龙头,将全镇上万花农,成千个花场和国内外花商有机连接起来,构筑了庞大的产业群。“户以花为业,村以花出名”,创出了地域品牌,提升了土地价值,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钢铁贸易范文篇10

(一)**和**花卉市场**花卉市场始建于1998年,交易区占地面积74亩,总投资1亿元,拥有功能齐全的综合鲜切花交易大厅、玫瑰交易厅、车花交易厅、精品花交易厅,为全国最大的鲜切花批发市场。**花卉世界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中部,亦于1998年启动建设,规划总面积1万亩,集花卉生产、销售、科研、信息、旅游、服务六大功能于一体,被誉为“岭南花乡”和“中国花卉第一镇”。

两个花卉市场的主要特点是:

1、规模较大。*市场采取集中交易,分散种植模式开发培育。其交易市场占地不到100亩,但与此相配套的种植面积则达到20.8万亩,去年交易额达21.2亿元,物业管理费(含租金)收入600万元,税收近千万元。*市场采取“政府搭台,花卉唱戏”模式,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后再租给客商,起点高,标准高。目前,已开发面积6000亩,进场企业450家,年交易额近20亿元。去年,土地租金收入达4000万元,*镇全镇税收收入达2亿元,其中,花卉苗木及相关产业的贡献在50%以上。

2、特色鲜明。*花卉市场以鲜切花为主,日上市鲜切花66个大类,300多个品种,如玫瑰、百合、康乃馨、非洲菊等。针对鲜花的需求特性,形成花农,花贩、花商三位一体的交易方式,快进、快出,每天从凌晨左右开始,有近万人进出市场交易,运销鲜花达300吨。*市场以苗木为主,荟萃了世界名花异卉,花卉种类既有传统的盆景、荫生观叶植物,又有高档的洋兰、凤梨等,多达5000个品种,任由选购。大宗交易方式多为在市场上去看样,交适度的预付金,然后由基地进行配送。

3、功能齐全。两个市场除具备基本的交易功能外,还具有:一是高品位的展示功能。将花与艺术、花与自然、花与生活、花与科技生动地融为一体。二是生态休闲旅游功能。商业性、专业性、观赏性完美结合,*每年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与3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合作关系。三是完善配套功能。市场内配有工商、邮电、金融、消防、治安、进出口检疫、报价、运输等相关服务机构,既按规定收取了一定的税费,又为客商提供了一个保障有序的交易平台。

4、辐射面广。两个市场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鲜切花,不仅销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还部分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在*举办的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吸引了包括美国、荷兰、意大利、新加坡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花卉企业参加。

5、带动力强。“一花带来百业兴”,*花卉市场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典范,带动花卉种植户10万余户,吸纳下岗职工1500余人,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余人,有力地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以花卉市场为龙头,将全镇上万花农,成千个花场和国内外花商有机连接起来,构筑了庞大的产业群。“户以花为业,村以花出名”,创出了地域品牌,提升了土地价值,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