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十篇

时间:2023-03-19 17:54:46

钢铁企业

钢铁企业篇1

“2斤钢材不抵4两猪肉”―武汉钢铁集团(下称武钢)总经理邓崎琳的一句话成了今年两会最热的话题之一。钢铁行业步入微利时代已是不争的事实,只是面对行业“寒冬”,众多钢铁企业又该如何自处?

3月以来,有关钢铁企业大力拓展“非钢”业务的消息不绝于耳,先有武钢养猪种菜,后又传出广州钢铁集团卖腊肠、矿泉水的消息。有人质疑,钢铁企业这样的做法未免有“不务正业”之嫌,然而发展“非钢产业”的背后,是中国钢铁业大而不强的艰难困境。

2月中旬,全球三大矿山巨头陆续公布了2011年业绩报告,与往年一样,他们再次赚得盆满钵满。与上游矿企的无限风光比起来,位于产业链下游的钢铁企业普遍陷入微利泥潭。

过去一年,我国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875.3亿元,而销售利润率仅为2.4%,尚不足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除了有钢铁产业链上的“贫富分化”持续压榨钢铁企业利润空间之外,由于产能过剩而造成的钢铁产业供需矛盾,也令整个钢铁行业陷入微利运行的尴尬。

在2011年年底的一次钢铁行业论坛上,一位河南民营钢企老总诉苦道:“作为一家钢铁企业,如果生产亏1个亿,不生产全部停掉就得亏2个亿。”面对这样的开工悖论,钢铁企业只好纷纷转向“非钢业务”用以支撑盈利。因此,当舆论纷纷将矛头指向武钢,一位武汉大学教授在微博中这样表示,在我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今天,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无可厚非。

然而无论钢铁企业的“非钢版图”如何壮大,却始终是权宜之计。

面对钢铁产业的发展窘境,两会期间,企业代表纷纷献言。其中,德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丁立国认为,共生模式是钢铁企业的过冬良策,企业应与上下游供应链建立长久的战略合作关系,从而将生产模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与此同时,太原钢铁集团董事长李晓波也提出建议:“钢铁行业应当坚持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着力向上、下游产业链拓展。”

在目前矿价虚高、钢价疲软的局面下,没人能够预料,这个冬天会持续多久。钢铁行业的市场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角逐,只有调整产业机构、促进转型升级,立足于强势的产业链,真正实现由大变强,才有可能扭转钢铁企业微利运行的困局。

钢铁企业领导者眼中的非钢产业

“十二五”期间,武钢将规划投资300多亿元发展相关产业,涉及海外资源开发、钢材深加工、国际贸易、高新技术、煤化工业、物流产业、后勤服务等,这将是武钢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 邓崎琳

钢企发展非钢产业实属迫不得已,2011年,宝钢五成利润来自非钢业务,虽收入远不及钢铁主业,但是利润贡献较高。

―宝钢集团董事长 徐乐江

钢铁企业篇2

【关键词】物流;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125-2.5

今年来,物流问题越来越收到国内外各大钢铁企业的重视,已经被作为决定一个企业兴衰和发展的战略问题来考虑。物流问题的研究目的是以企业物流为着眼点,在宏观市场环境下,通过优化企业的物流系统,使得企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一、钢铁企业物流概述及现状

生产、物流和消费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最主要的三大组成部分,其中物流是贯穿生产与消费的必然环节,没有物流的中间催化作用,任何商品都无法实现其自身价值。钢铁企业物流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的一个分支,对整个钢铁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的活动。通过物流管理使得企业实现最佳组合,在保证物流服务水平前提下,实现物流成本最低化,这是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的根本任务所在。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流通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7年稳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钢铁供应和销售物流总量约为40-50亿吨,钢铁生产企业的生产物流总量约为80亿吨。两项合计我国钢铁物流总量则高达120亿吨,涉及海运,水运,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从我国铁矿石的进口看,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的比重为50%。

钢铁工业是物流密集型产业,从原料的运入,到产品的运出,费用很大,物流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钢铁企业物流管理成本构成中,运输费用,仓储费用,管理费用等支出比例比较大。在日益竞争的全球化时代,一个钢铁企业不取决于能生产多少满足消费者和市场,更取决于现代物流的能力。因为任何一个产品只有通过物流环节,才能进入消费者手中。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穿心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纷纷把目光投向了被称作是“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如何优化钢铁企业物流流程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是钢铁企业当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钢铁企业物流面临问题

中国钢铁物流企业在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远。中国的钢铁企业,在减少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充分发挥中国现有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和信息化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需求,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实现中国传统钢铁企业向现代化钢铁物流企业的转变。

钢铁物流缺少全国市场的统筹规划,没有形成把物流变成干线运输、加工配送两个层次的格局,把多对多的网络理顺,找到合适的结点,结点之间是干线运输,结点周围是区域配送,把全国的网络变成这种构架,物流的布局就成功了。在整个钢铁流通行业中,制造厂商缺少物流外包理念,缺少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商,致使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很难形成,缺少专业服务商这个问题要逐步解决

应该说,当前中国物流的成本相当高。虽然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例在继续下降,但比重仍然偏高。据统计显示,200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为 24974亿元,同比增长13.6%,较同期物流总值27.5%的增长速度低13.9个百分点。其中,运输成本为14028亿元,同比增长15.1%;保管成本为7376亿元,同比增长15.1%;管理成本为3570亿元,同比增长7.3%。

1.物流管理观念淡薄

钢铁企业的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往往意识不到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意义,缺乏现代物流意识,只强调物流部门服务的被动性,而淡漠了其通过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思想来参与提供服务的主动性。往往造成物流部门成为企业的薄弱环节,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库存大、周转慢,物流成本高

钢铁企业为防止原材料供应中断,不得不加大保险储备。同时运输过程中的野蛮装卸、货物丢失等现象,大大增加了在途损耗。由于社会物流能力不足或收费不合理,使许多钢铁企业的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库存都有超储积压现象。

3.自动化、专业化程度和物流生产率较低

目前钢铁企业的物流专业化程度低,运输和仓储设施、设备状况也较差,无法适应现代物流的要求。因而钢铁企业物流的实际生产率水平普遍不高。在利用率方面,企业自备卡车、火车的利用率仅50%左右,装载效率只有约70%,时间利用率只有75%左右。由于物资存放不尽合理及仓库自动化水平不高,现有仓储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绝大多数钢铁企业不能实现真正的信息化管理,也是其实现现代物流一大障碍。信息化程度低,现代营销和经营水平不高。目前,钢铁企业大多处于电话联系、手工操作、人工装卸较低层次的运作阶段。绝大数钢铁企业是靠纸为媒介来传递信息,这显然无法实现钢材的现代物流;同时也与现代物流系统所要求的--物流信息在相关企业进行广泛的交换,在相关交易者之间进行网络连接还不衔接。

近年来,钢铁企业的物流管理已越来越多收到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这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方面是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物流管理若仍保持现状必然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瓶颈之一,会表现出企业要求的发展规模明显不适应。另一方面是企业管理者看到在原料供应和产品市场竞争条件下,降低物流成本必然会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竞争力,是提高发展的一个重点。

三、钢铁企业物流管理内容及目的

从钢铁物流活动诸要素的角度分析物流管理内容包括:1.运输管理。主要包括运输方式(铁路 汽运 海运)及服务方式的选择;运输路线的选择。2.仓储管理。主要包括原材料以及半成品和成品的储存策略;储存统计,库存控制,库存盘点等。3.装卸搬运管理。主要包括装卸搬运系统设计,设备规划与配置和作业组织等。4.包装管理。主要包括包装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包装技术和方法的改进;包装系列的标准自动化。5.流通加工管理。主要包括:加工厂选址;济公器械配置;加工技术与方法;加工作业区流程指定和优化。6.配送管理。主要包括:配送中心选址和布局;配送机械合理配置与调度;配送作业流程指定和优化。7.物流信息管理。主要指对各种钢材产品内容和信息,物流要求,物流信息搜集加工处理过程。8.客户服务管理。主要指对物流活动相关服务的组织和监督。

钢铁企业物流管理的目的一般有五点:一是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为了保证正常生产供应和产品销售渠道畅通。三是通过规范进厂物流,厂内物流,出厂物流,全面提高企业投入产出的总体运营效率,降低库存,盘活资金;四是通过供应链物流管理提高企业的市场反映速度,提高企业竞争力;五是为了树立企业良好内外部物流形象。

四、降低钢铁企业物流管理成本的方法

1.建立稳定原材料供应系统

钢铁业需要的原材料主要是铁矿石和能源,这就要耗费企业大量的采购、运输成本。一般而言,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在国内外都有自己的矿山,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铁矿石通过海运的方式运回生产基地。具体操作上,是由大型海运巨轮将矿石运回国内港口,然后在港口进行分拨,再通过内河运回企业的生产基地。为了预防意外因素,企业还会囤积大量的原材料,仅这一环节就需要耗费企业高昂的采购、运输、库存成本。在国际矿石和海运价格普遍上涨的背景下,如何降低原材料成本是国内钢铁企业物流部门每年都很头疼的事情。(1)与境外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合作或者合资,建立长期牢固的生产供应基地。同时可取得相对低的价格,有效降低原料的采购成本。(2)与国内其他钢铁企业联合在国外投资矿山,如武钢 马钢 沙钢 唐钢联合与BHP公司合作开采矿山,是矿石采购价格下降一半左右。(3)原料从采购到生产一线,经过长途运输,存在一定的途耗,少数运输企业利用它弄虚作假,因此钢铁企业应采取检验手段,加强计量方面管理,加强钢铁企业职员的技能及思想教育,也是保证原材料供应的保障。

2.优化改善物流运输管理体系

钢铁物流流程优化必须以钢厂自身为中心,按照为自身创造价值的目的,设计和组合流程。因而物流流程要方便钢铁企业对物流效果的认识和对过程的监控。具体要求就是反映快速,运作高效,物资损耗率低,服务收费低廉。要达到这些目标,还是要顺应自身采购与订单处理流程的特征,加强订单,配送,仓储和采购的一体化,形成一体联动的流程,加强集成化和柔性化管理。对厂内生产物流实行专业化统管。以服务于公司生产经营为宗旨,对厂内大宗原料生产倒运环节,钢坯钢渣等废弃物外运等生产物流,打破横向分隔等重叠巨大消耗现状,实行专业化管理。(1)与运输公司签订长期运输合同,因为大多数钢铁企业物流的运输过程都是由运输公司承担,与运输公司合作,签订长期运输合同有利于享受总体上的运输价格优惠,(2)当运输规模达到一定的时候,可以采取大吨位运输工具,从整体上降低运输费用。比如在国外采购铁矿石,若采购数量加大,可租用10万吨级以上的运矿船,从而降低海运费用。(3)尽量减少原材料的周转次数。因为原材料每周转一次,将增加装卸费用和仓储管理费用。目前新建的钢铁企业选择海边城市就是这方面考虑。(4)是尽量降低车辆的空载率,提高车辆利用率。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在物流运输现代化方面水平较低,很多新技术还没有运用到,比如条码技术和射频技术。

3.开发物流信息决策网络化,使企业信息畅通无阻

由于钢铁企业涉及面广,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和仓储的配比使用环环相扣,如果不能准确地掌握物流信息,就不能很好的进行决策,不能有效的降低成本,造成整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因此,开发钢铁企业信息网,实现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比如国内首屈一指的河北钢铁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钢铁航母,河北钢铁集团近期将目光投向现代物流业。河北钢铁集团国际物流公司制定了构建数字化、专业化、网络化、国际化的现代钢铁物流服务体系,围绕钢铁主业,打造服务钢铁全产业链最具竞争力的现代钢铁物流服务企业的战略规划。信息是物流系统的神经中枢,只有做到有效的处理并及时传输物流信息,才能对系统内部的人.财.物.设备和方法等五个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物流是企业的基本流,它的运动进程产生各种运动信息,物流的网络化使企业管理者针对这些信息能够做出及时的决策,从而规划调节目标。

物流信息网络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是物流系统的灵魂,更是主要的发展趋势。物流系统的运行,关键在于“流通”上,“流通”顺畅与否关键在于合理的计划安排上,让占有较大资金的物资长期处于静止状态,是一种浪费,理想状态物流是“零库存”。

钢铁行业在我国是一个基础最好的行业之一,技术和资金都是最雄厚的,企业信息化基础是最好的,集约化程度也是相对较高的,因此我们有道理相信,钢铁物流通过专业化管理,一定能用最少的运力走最少的路径,经最少的环节,花最少的费用,使物流系统作用发挥在“创造利润”上,进一步去顶物流系统是企业“第三利润源”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王国华.中国现代物流大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杨艳玲.钢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方法探讨方法[J].物流技术,2004(7).

钢铁企业篇3

福州市长乐区位于闽江口南岸,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也是贡茶“方山露芽”和“贡盐”产地。2017年11月长乐市撤市设区,成为福州市“东进南拓”城市空间扩展的重要载体和福州滨海新城建设的主战场。长乐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对外交流密切。长乐仅有72.9万户籍人口,却拥有30多万海外华侨[1]。民间甚至流传着“世界怕美国,美国怕长乐”的传说,足见长乐籍华人在海外的巨大影响。“大洋两岸,皆有长乐乡音;四海之内,皆有长乐乡亲”[2],这就是长乐海外文化和对外经济交流的真实写照。

钢铁产业和纺织业是长乐两大主导产业,此所谓“一黑一白”。根据福州市侨商会不完全统计,长乐人在全国各地投资的钢铁厂超过500家,其中年产量超过500万吨的钢铁厂有6家,产量达到200万吨的钢铁厂超过40家[2]。历史上,长乐人远赴重洋,在海外辛勤打拼,创业成功后将大量的资金带回家乡,导致辖区内民间资金存量异常丰富。长乐产业发展不依靠正规金融渠道的融资。独特的血缘和地缘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间融资模式。一旦某一个长乐商人拥有一个良好的投资项目,基于特殊的信任关系,不仅亲朋好友会纷纷出资,不认识的陌生人也会通过间接渠道参与融资。长乐的民间融资不同于股份融资,因为小股东并不知道自己在企业中的持股比例,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经营过程也不过问。长乐的民间融资也不同于债券融资,因为企业并不向投资人承诺支付固定的利息。

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政府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为长乐钢铁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在以国有大型钢铁企业为主导的钢铁市场中长乐系钢铁企业主要生产螺纹钢、槽钢和线材等产品,不仅分得了钢铁市场的一杯羹,还培养了大批钢铁产业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长乐的吴航钢铁厂是该区最早成立的钢铁企业,号称长乐系钢铁产业的“黄埔军校”,为长乐系钢铁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的钢铁企业投资人和职业经理人。经过近30年的市场洗礼,一些长乐系钢铁企业脱颖而出[3]。由李景云、李景忠兄弟执掌的山西晋钢集团年产能超过1,000万吨,跻身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行列。2011年宝钢集团以70%的股份入主长乐福建德盛镍业有限公司。大型央企青睐长乐系钢铁企业,侧面说明了长乐系钢铁企业在中国钢铁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中国钢铁协会估计,全国范围内长乐系钢铁企业产能大约为2亿吨[2]。

2015年11月中国政府针对经济增长的新常态特征,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巨大压力下,长乐系钢铁企业开始分野。一部分使用中频炉生产低端钢铁制品(地条钢)的中小型企业难以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经营困难,逐步退出了钢铁市场。一部分已经具有规模优势,采用高炉和更加环保设备生产的钢铁企业填补了中小型钢铁企业退出后留下的市场空白,获得了进一步发展。2017年6月30日是中国政府部门取缔“地条钢”的最后期限。分布全国各地的生产“地条钢”的长乐系钢铁企业被断水断电、拆除设备、清理厂房、没收生产资料和违规产品。大批小型长乐系钢铁企业老板返回家乡,处于“无所事事”状态。长乐冶金行业协会会长吴华榕透露,该协会会员数量已经从2016年的110家下降到2017年的50多家,一半以上的会员企业在2016-2017年期间遭到了关停[2]。在全国范围内的长乐系钢铁企业遭到关停的背景下,处于资本链末端的小股东也遭到了巨大损失,长乐地方民间融资环境恶化。

在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一些长乐系钢铁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在异国他乡进行直接投资,并布局全球市场。根据长乐冶金行业协会会长吴华榕的介绍,目前在海外投资的长乐系钢铁企业数量至少有200家。越南、印尼、东非、西非、阿富汗、摩纳哥等国都出现了长乐系钢铁企业的身影[2]。

钢铁企业篇4

1.钢铁企业环境治理是改变我国环境现状的迫切需要。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工业制造出来的各种环境灾难: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尤其是钢铁工业的迅猛发展,不断排放的废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工业废水、废渣得不到有效处置与利用,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从2013年开始,我国各地雾霾天数逐渐增多,尤其是华北、华东区域污染程度最为严重。根据环保部与绿色和平组织共同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中,河北省占了7个,大气污染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钢铁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等,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诱因。

2.钢铁企业环境治理是国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钢铁业作为典型的重污染行业俨然成为治理重点,国家对钢铁业环保问题的治理力度正在加码,意图加快钢铁行业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除了已经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外,环保部还了《钢铁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新的《环境保护法》已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国家已经开始重拳出击,严格监管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指标,控制污染排放,对一些重大污染项目要求零容忍,对钢铁企业加大考核力度,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3.钢铁企业环境治理是钢铁企业打造绿色钢铁的高标准。

近年来,我国钢铁产量与日俱增,产能明显过剩,钢铁企业冶炼工艺先进与落后并存,一些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落后钢铁企业,已严重制约了钢铁行业环境治理的进程。作为国有大型钢铁企业,邯钢实行“恪守环境法规,坚持持续改进,贯彻污染预防,实现清洁生产,创建绿色邯钢”的环保方针,坚持资源高效利用,加强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深入推进公司环境绩效管理,强化环保设施管理和重点环境因素控制,不断提高环保体系运行质量。

二、邯钢环境治理的应对策略

1.贯彻学习法律法规是环境治理的执行利器。

新《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现行法律中最严格的一部专业领域行政法,其多项规定将对钢铁企业带来较大的影响,并进而可能对企业的生产形成制约。第一,钢铁企业为了使生产行为中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环保法规,可能会主动减少产量;第二,由于新的法案对污染企业的罚款是“上不封顶”,显示出国家对于污染的惩罚力度进一步加大,而很多钢铁企业为了避免罚款,预计将主动加大环保投入。但是在钢铁行业近来经营形势一直不见好转的情况下,一些环保成本高于生产效益的企业,可能会迫于压力而主动退出市场。这均将有助于化解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缓解市场供应压力。此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钢铁企业既提供了有效指导,又对企业是一种约束。

2.成立环境保护小组,落实领导责任。

公司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公司环境保护工作,传达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法令、指示精神,监督检查集团公司对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执行情况,介绍、推广同类型企业单位环境保护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方法。结合公司规定的各单位职责,各单位环保管理按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实行单位和责任人双罚”的管理原则,厂部长、党委书记对本单位环境保护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分管环保的副厂部长负主管领导责任,生产或设备副厂部长对分管工作的环保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3.增强全员环保意识,层层分解指标。

邯钢围绕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两型企业目标,每年编制下达年度生产经营计划时,列入环保指标,要求必须达到省、市政府部门和集团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二级单位围绕公司目标细化分解减排指标,从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治理,结合本单位实际,细化制订环保工作内容,制订完善应急预案和责任体系,不断提升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职能部室定期监测环境质量现状,跟踪环保指标,对二级单位给予考核。全公司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保证年度目标完成。

4.当前邯钢环境利用水平情况。

近年来,邯钢以“绿色邯钢”为抓手,不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避免废水、废气、环境噪声和固体废物违规和超标排放,减少和控制生产中各类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大力实施循环经济、低碳技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并开展厂区环境综合整治,绿化、美化厂区,实现了资源充分利用、能源高效转化、环境持续改善,让职工尽情享受绿色环保生活,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2014年全年COD、SO2排放均完成向省、市承诺目标。深入开展厂区环境综合整治,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8%,厂容厂貌不断改善,企业形象持续提升。坚持资源高效利用,全年回收利用含铁含碳物料133万吨,吨铁利用量达到104千克,超额完成攻关目标。加大转炉煤气回收利用,焦炉煤气、高炉煤气、氧气保持零放散。加强发电、节电攻关,狠抓设备运行方式优化及避峰就谷等措施落实,利用二次能源发电35.5亿度,同比增加1.5亿度;自发电比例52.7%,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开展系统节水攻关,吨钢耗新水降至2.46立方米。

5.积极推进清洁生产。

钢铁企业篇5

关键词:钢铁企业;审计风险;利益驱动;风险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国有企业的审计工作和由此产生的审计风险,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防范审计风险也日益引起审计界的广泛重视。作为国家经济支柱的钢铁产业,由于其行业特点:如一般为大型或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部分钢铁企业属于跨区域经营;钢铁企业一般具有投资规模大、工艺流程长、物流环节多等特点,使审计工作面临的风险较多。为此,有必要对钢铁企业财务审计面临的风险进行剖析,找准钢铁企业审计风险成因,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审计风险。

一、钢铁企业审计风险的涵义

钢铁企业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企业,由于其细分行业较多(涉及采选业、炼铁业、炼钢业、钢材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钢丝及其制品业等),使得生产经营中不确定的因素较多,这种不确定因素往往会导致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中产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审计师认为公允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即已经证实的会计报表实际上并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或以被审计单位或审查范围中显示的特征表明其中存在着重要错误而未被审计师察觉的可能性;二是审计师认为的错误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是公允的。由于审计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审计所面临的任务日趋艰巨;审计也需支持成本效益原则,这些原因的存在决定了审计过程中存在审计风险。这在客观上要求审计师注意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风险和控制风险。

二、钢铁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风险

1、大宗原燃料消耗量大,易成为调节成本的“高危区”

对于产能达到千万吨级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其主要入炉冶炼原料如铁矿石由于含铁品位不同、产地不同采购的品种就有40多种(包括国内矿、进口矿),年消耗量按平均60%的含铁品位就需1700万吨金额150多亿(估算)。炼焦用的原料如煤也有十几种,品质不同,价格相差较大。

个别工序单位为了部门利益,易从此纷繁复杂的大宗原燃料下手来调节成本,而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实地盘点来确认盈亏的方法限于审计人员知识、技能等局限性难以发挥作用,现行的审计手段不足以核查清楚。铁矿石、煤等大宗原燃料在料场通常都是按堆堆放的,主要目的是可以区分不同的品位、质量和供应商,日常进出量非常大,即使生产停止,让内部审计人员使用目测、过磅等原始手段来盘点一堆堆长相相似实则品质不同的原燃料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何况假借场地受限或人为作假将不同品质的原料掺杂、混堆以乱视听等作弊行为。笔者曾经遇到过人为调剂原燃料品位、质量的事例,某些二级单位为了完成考核指标,通过消耗好的原料来改善经济技术指标,造成优质高价的大宗原料亏损,而劣质低价的实物盘盈,虽然实物量上没有亏损,但是价值量却亏损了,损害了企业的整体利益。

2、特定的工序易导致调整产量进而调节成本

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涉及的工艺流程很长,主要工艺流程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炼铁炼钢热轧冷轧钢材深加工,辅助生产工艺:焦化、制氧、燃气、自发电等,上道工序的完工产品成为下道工序的原材料,工序间衔接紧密。正是由于长流程、各工序独立考核、各工序考核指标难易不同的特点,使得工序间串通舞弊成为可能。例如A、B为上下工序关系,如果A工序当期考核指标完成很好,又恐今后下达的考核指标“鞭打快牛”,而B工序恰好不能完成考核指标,此时A工序可通过少结产量或称作借产量给B工序来达到“互相帮助”的和谐状态。钢铁企业各工序在制品(没有到最后的产品钢材,会计核算都将其纳入在制品科目)周转量非常大,工序之间如果只调节一个班时(8小时)甚至2~3个小时的产量,内部审计人员很难通过分析性复核发现其异常波动情况。

3、评价的标准难以确定

按照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的执业要求,内审对某一事项进行评价时,首先应确立评价的标准(standard),然后通过现场工作找到被评价事项的真实状况(practice),最后通过对比标准与真实状况发现差异(gap),进而得出审计结论。

影响钢铁企业效益的关键环节在供销两头。内审工作的难点在于确立评价的标准,例如原材料(矿石、煤、辅助材料)采购环节,品种种类多达几十万种,内审人员由于标的的标准不容易确定,在采购程序合规的情况下(不排除窜标的可能性)很难评价采购价格是否高或低(性价比是否最优);又如产品销售价格,也很难评价其是否真正的“卖了个好价”。

三、钢铁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根源分析

1、绩效考核指标设定不尽合理是产生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钢铁企业篇6

近年来,我国部分钢铁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在企业内部大力执行。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钢铁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效果不明显,风险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全面。由于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钢铁企业对风险管理认识还不全面。风险管理并不是某一部门的专门职责,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共同参与。然而目前许多企业将风险管理工作分派给审计、管理等部门负责,但是这些审计、管理部门日常的工作侧重点各不相同,从而就导致由不同部门执行的风险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同时,由单个部门负责风险管理工作不利于企业内各部门的协调合作,因而使得企业风险管理丧失系统性。

第二,缺乏有关风险管理的健全的组织结构体系。当前,虽然我国企业普遍采用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设置了董事会、经理层等多层机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某一层次“一家独大”的现象,从而造成企业民主决策形同虚设,企业决策缺乏有效监督,管理工作水平不高。混乱的企业组织管理也就使得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无从谈起,企业风险管理难以顺利实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第三,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为确保企业生产经济的正常进行,杜绝企业存在偷税漏税等违法想象,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对企业进行一定的监督管理。然而,在实际中,由于监督管理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监督管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因此造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混乱,风险管理也就无从谈起。除了外部的监督管理之外,企业也需要进行内部监督管理,但是当前企业的内部监督管理的主要工作是“找错”,而对于其他的却放任不管。这种缺乏全面性的监督管理方法很难满足企业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从而使得企业难以对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造成企业风险管理难以取得效果。

第四,企业风险管理过于偏向财务活动。当前,我国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时过于偏向企业的财务活动,只对自身的财务报表、资金转入转出等进行管理控制,却忽略了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管理控制。这使得企业难以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造成企业经营业务活动混乱,最终会影响企业财务活动效果,从而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

二、如何构建钢铁企业风险管理机制

(一)钢铁企业风险管理机制构建原则

第一,综合性原则。钢铁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应该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覆盖企业各个部门的具体业务,同时对企业进行全面监督评估。因此风险管理机制要具备一定的综合性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二,针对性原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一项庞大的工作,虽然风险管理机制可以对其进行全面监督管理,但是仍然要有急有缓。我们要找出会给企业带来重大风险的关键点,然后针对这些关键点构建风险管理机制以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控制,从而使风险管理效果更明显。

第三,适应性原则。企业采用的风险管理机制只有适应了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因此钢铁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要能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企业外部经济市场的发展以及企业内部经营的具体要求不断进行修订与完善,从而在任何时候都能发挥最大作用,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二)钢铁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第一,优化组织管理结构。钢铁企业要在内部进行组织管理变革,理清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经理层等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同时明确各层次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效率,进而为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打下基础。

第二,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钢铁企业要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负责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并且这一风险管理结构要与企业各生产部门联合组成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体系。对此,钢铁企业可以将风险管理的总责任归于董事会或者总经理,由它们负总责;同时将审计、管理等部门作为风险管理的主要执行者,并要求其他部门对风险管理继续协助;另外,钢铁企业还要明确各子公司或分公司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从而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工作效率,确保风险管理能够取得预期效果。

第三,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合理的制度是工作执行的保障,因此钢铁企业要制定一套有关风险管理的制度。钢铁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修订企业风险管理办法,并且针对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各环节分别制定专项办法。另外,钢铁企业还要规定风险管理的具体工作操作流程、方法手段等。

第四,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保证,因此钢铁企业要在现有内部监督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对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控制。企业需要定期收集与风险管理有关的各种信息,并结合信息对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估,针对不足之处对风险管理进行修正以确保风险管理能够发挥最大作用。

三、结语

钢铁企业篇7

摘 要 钢铁企业是我国工业的支柱产业,在国家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我国钢铁企业从创办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在发展过程中,钢铁企业形成特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凝聚了钢铁工人的心血,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从钢铁行业入手,简单分析一下钢铁企业管理中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 钢铁企业 管理 企业文化

引言:钢铁企业是我国经济中的传统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国有企业,受传统影响,钢铁企业在管理上有着明显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在新时代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钢铁企业要想突破传统,走上快速的发展道路,在企业管理中充分运用企业文化的力量,是非常好的一个手段。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所以要管理见成效,必须要在管理上突出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钢铁企业的影响

钢铁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国人都是有目共睹的,在风风雨雨的发展中,钢铁企业历经艰难也获得荣耀,一路走来,凝聚了几代人的钢铁企业形成了一种精神,并且将这种精神融入了企业文化中,变成了催动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可以这样说,企业文化,将几代钢铁工人的心聚集在了一起,使得他们为了钢铁行业的发展,孜孜不倦着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活力。因为钢铁企业是在计划经济时展起来的,而企业文化就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所以钢铁企业的企业文化带着明显的集体主义思想,这是在今天社会特别需要的。也是当下钢铁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 钢铁企业发展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钢铁企业也加入到了市场竞争的行列,但是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钢铁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发展是不顺利的。也正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独立性开始显现,钢铁企业内部的员工,思想开始发生转变,过去的集体主义思想在钢铁企业中分分崩离析,钢铁企业的发展出现人心不齐的现象。为了应对此现象,确保钢铁企业的正常快速发展,企业内部过去优秀的集体主义文化必须得到弘扬。同时因为现阶段各行各业都在着力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来增强自身的团结力和凝聚力,以提升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在国家以“文化立国”的背景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扬钢铁企业优秀的自身企业文化,是具有可行性的。 钢铁企业建设和培育企业文化的措施 重视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培养

钢铁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拥有自己的的企业文化,但是在企业内部,部门繁多,由于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不同,用同样的企业文化熏陶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企业内部,要在把握企业整体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各个部门进行不同的文化培养,针对各部门的不同特点,培育部门文化,这样在钢铁企业主体文化基调不变的情况下,发展各部门的文化,使得各部门在自己的文化氛围中努力发展,共同为企业服务。这样的文化培养方式,使得企业文化朝多层次、全方位的方向发展,是文化繁荣的有效手段。 营造有助于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氛围

创新是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动力,更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为了钢铁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得以持续发展,企业内部必须采取财务措施来营造有助于创新精神发展的文化氛围。在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氛围营造中,企业可以多开展技能创新大赛,以大赛的形式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从而形成企业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所以要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培养非常重视。在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中,要对他们进行重点的文化熏陶,企业人力资源是要为企业后续发展而服务的,所以一定要培养他们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的思想观念。在这样持续不断的熏陶中,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内部一直向前,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这样的文化熏陶,才能培养出钢铁企业未来社会的接班人,才能让企业员工在文化的影响力下上下齐心、众志成城。 建立与时俱进的文化机制

企业文化的培养是需要与时俱进的,一成不变的文化只会成为一潭死水,被社会所淘汰。中华文明五千年之所以能够传承,与与时俱进是分不开的。在现代钢铁刚也在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时,一定要将自己同社会,同国家牢牢结合在一起,这样培育出来的企业文化才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才是符合时展特色的文化。也只有在不断地改变中,文化才会长存,也就是说钢铁企业要根据时展的特色,适时地在自己的文化内涵中加入新的符合时代特色的文化内容,才能使自己的企业文化历久弥新。

参考文献:

[1] 魏星.我国钢铁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钢铁企业篇8

国内许多钢铁企业上了ERP项目以后,期望在成本管理方面有显著改善,但是效果却不如人意,纠其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对原有的成本管理模式不能够进行创新,不能使之与ERP顺利接轨。因此,研究成本管理模式(包括预测,计划,核算,分析,考核等诸多方面)如何与ERP所蕴含的成本管理思想相互兼容的问题,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ERP的含义

ERP的正式命名是在1990年,美国GarterGroup公司在当时流行的工业企业管理软件MRPⅡ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估MRPⅡ的内容和效果的软件包,这些软件包被称之为ERP。最初ERP只是一个为企业服务的管理软件。之后,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公司SAP在20多年为企业服务的基础上,对ERP的定义提出了革命性的“管理+IT”的概念。ERP虽然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但是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地定义。比较有代表性地定义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简称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地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地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

ERP经历了从MRP(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到闭环MRP,到MRPⅡ(ManufactureResourcePlanning),再到ERP的发展历程,从闭环MRP发展到MRPⅡ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把财务和成本管理纳入到系统中来。

目前对ERP厂商的评价,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国外的高端,台湾的实际,国内的一般”,基本上描述了企业对不同ERP产品的观点。现在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国外ERP厂商有:SAP、ORACLE、PEOPLESOFT、BAAN、IFS等,技术好,价格也很高昂;台湾的有天心(SUNLIKE)、汉康(NETUP)、鼎星、宝盛等,国内的有用友(UFSOFT)、金碟(KINGDEE)等。

ERP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企业的事务处理由相对封闭走向开放,信息处理由事后控制走向事中控制,为企业减少库存,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最终提高企业的全面竞争力。所有的努力最终都直接或间接的体现在成本上。

2、ERP系统的成本管理原则

ERP成本管理的原则事管理会计的原则,与财务会计相关联的成本核算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而已。管理会计侧重于为其余内部提供信息,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

现代会计学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分,其中财务会计的事务处理更多的受到各国、各地财务法规、管理的影响,比如我国的财务核算体系与西方就有很大不同。ERP的一个重大的改进就是实现了财务系统和生产系统的同步,也就是资金流和物流的集成。面对当今动态的市场,越来越短的产品周期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ERP不是停留在仅仅能够完成计算机化的成本记录、归档等传统任务,更多的事贯穿于ERP成本管理中管理会计的原则和思想。

(1)从系统本身来看,ERP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部曲”的统一,一套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也体现在成本管理中;

(2)从具体的管理方法来看,常见的ERP系统都强调能够实现标准成本的预先确定,实际成本发生后的成本差异的分析,成本中心为主题的责任成本管理等功能,而这些都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

(3)从国内的应用环境来看,过去引进的MRPⅡ软件中的管理会计部分曾被认为是不适合国情,但随着我国财务制度与国际惯例的逐步接轨、新的财务准则的不断出台以及企业科学决策意识的增强,管理会计在事前控制的舞台上将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

3、我国钢铁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目前钢铁产品市场较好,但是原材料市场价格的大幅上扬和客户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使得利润空间日益狭小。因此,为了增强竞争能力,唯一的出路就在于控制成本。邯钢,宝钢,武钢等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渐各自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我国其它大型冶金企业入鞍钢、首钢、攀钢、包钢等目前的成本管理李模式在沿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在学习邯钢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它们在成本核算上基本采用的是内部计划价格分步骤核算,逐步分配结转各步骤成本差异的成本控制和责任成本考核。从报表角度来看,主要是在每月末,由各个分厂(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用报盘形式(或者内部局域网)将有关成品的成本要素的消耗量上报,由公司成本科统一分配价格差异,得到总成本分析报告,供领导决策。这在冶金企业目前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导致数据交换周期较长,数据准确性较差,没有数据综合分析,缺乏预测性和控制性,使得成本管理处于被动状态。

一般来说,我国钢铁企业成本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成本核算数据不准确,主要表现间接费用的分摊方法不科学,在产品和产成品的核算不准确,以及分品种成本核算数据混乱,同一个产品单位产品成本忽高忽低;

(2)标准成本(计划成本,定额成本,目标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科学性、动态性较差;

(3)成本管理方法老化,体系单一,偏重于事后控制,忽视事前的预测和决策;

(4)成本管理预测分析和决策支持的只能较弱,对计划的控制能力较弱,现有预测数据不准确,不能进一步对预测和实际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

(5)ERP环境下,原有系统计算的成本数据与ERP系统数据如(成本报表)无法对接。

4、关于ERP条件下钢铁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构想

鉴于ERP为成本管理模式实施提供的优秀平台,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思路对钢铁企业成本管理模式进行构建:

4.1钢铁企业标准成本制度的建立

标准成本制度将成本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改进有机的结合,形成一个成本管理的科学过程,符合ERP的系统成本制度十分必要。

ERP进行成本管理的基础是标准成本体系。在成本发生前,制定出未来某个时期内各种生产条件(如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能力利用等)处于正常状态下的标准成本;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控制和调整差异;在成本发生后,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有效控制成本,同时动态调整标准成本。

ERP为标准成本理论方法的应用以及标准成本法与其他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应用提供了操作平台,解决了繁琐的计算。

ERP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出产品的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并将差异自动结转出来,还可以将差异细分为材料价格差异,材料用量差异等差异项,还可以实现把各项成本差异直接落实到各部门甚至个人,为企业构建责任成本体系提供了基础。

目前宝钢成本管理的核心就是标准成本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2作业成本管理思想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成本核算的对象,而不是产品,同时改制造费用单一分配标准为多元分配标准,对间接费用的计算更加精确。其基本原则就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由此可见,作业的转移同时伴随着价值的转移,最终产品是全部作业的集合,同时也表现了全部作业的价值集合,可以说,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也是价值链的形成过程。而ERP系统则是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核心进行设计的,并沿着作业链条归集、分配成本数据,来支持成本管理中的各项职能。

更为重要的是作业成本计算法不只是对最终产品成本进行控制,就成本论成本,而是把着眼点与重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反映,对最终产品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组也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所以说作业成本计算法不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法,更是一种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系统。

因此,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确定各级作业中心,每个作业中心做进一步的作业划分,确定每一作业耗费哪些资源(人工料等),结合标准成本实现核算和控制的统一。

4.3成本核算与ERP的结合

一般我国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方式是采用全部成本法,把固定间接费也分摊到生产成本中去的一种计算成本的方法。成本核算不仅费时、费力、误差大,滞后时间长,这样的成本资料对企业管理的参考价值不太大。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借助于ERP这个技术工具来改进上述缺陷,本着“费用对象化”的思想重新设计成本核算流程,同时在核算中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流程,期末再根据我国会计制度的规定调整为全部成本数据。

不把固定间接费列入生产成本的方法称为变动成本法,这是从总成本的变化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来考虑的。变动成本法是指可以明确分辨出用于某个具体的物料项目的费用,与生产数量有关,其突破了全部成本法观念,细化了责任中心的成本分摊,为企业的管理开辟了新的途径。它能为企业预测和决策提供正确反映每种产品盈利能力的信息,有利于企业加强管理;能够更科学地进行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业绩考评,有利于部门利益与企业利益的一致;有助于防止企业盲目生产,转而注重产品销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变动成本法更能符合权债发生制原则,并且避免了固定费用的分配,从而简化了成本计算工作。

4.4建立新型责任制成本制度

ERP系统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核心,对企业从供应商到客户的供应链(价值链)进行管理。在这样的条件下,成本责任中心的划分就要以价值链的结点为依据。就是说,要以相同增值目标的作业区,作为成本责任中心,对它们的价值增值和耗费进行计量,确认和考核。原先以部门、单位和班组为单位的成本中心已不能适应这种需要,因为同一个部门可能分属于不同的作业中心,具有不同的价值增值功能。将它们划分到同一个成本责任中心,只会造成成本考核指标的不一致,失去了成本中心的控制功能和意义。

钢铁企业篇9

关键词铁矿石物流优化

1引言

随着中国钢铁行业的飞速发展,钢铁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量迅速攀升,对国外铁矿石资源的依赖程度也日益提高。自2001年以来,我国进口铁矿石正以每年20%以上的幅度在增长。对铁矿石的巨大需求导致了铁矿石的价格水涨船高,从而给中国的钢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国际三大矿业巨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和力拓公司掌握着世界铁矿石交易量的近80%,铁矿石价格的主导权还掌握在这三大巨头手中。在这种形势下,我国钢铁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除加大力度掌握更多国外矿山资源,加强自身实力以增加铁矿石定价的主导权外,更应注重从内部结构下手,降低成本,赢得优势。

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显示,各种商品的物流费用百分比最低占10%,而最高可达32%。对生产大宗物品的钢铁企业而言,原料、产品的运输成本占总成本比重更高,因此钢铁企业竞争的优势中很特殊的一个方面是降低运输成本。在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商品生产总体过剩的大环境下,物流管理水平将成为影响企业产品成本和市场竞争力重要的直接因素。满足区域市场需求,减少运费支出是钢铁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因此,对进口铁矿石物流进行优化,进一步降低进口矿物流成本,挖掘企业第三利润源泉,对于我国钢铁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是一个相当有效的途径。

2我国进口铁矿石物流现状

目前,我国的进口矿物流还很不完善,物流运输还是钢铁工业发展的限制环节,在进口铁矿石采购成本中,江海运输、仓储中转等环节物流成本已超过了50%。大量进口铁矿因卸矿能力不足,压港严重,到港铁矿卸港后,由于铁路运力不足,有的港口不得不靠汽车长途转运,增加了运输成本。使我国钢铁企业在得到低成本原料的基础上,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

国内港口和铁路运输仍然紧张。专业化的大型铁矿石码头严重不足,长江区域内的港口装卸能力的增长主要靠南通港的10万t级码头建设和沙钢工业港口的建设,增长能力有限。而北仑、青岛、日照、天津以及大连港口虽在扩大产能,但其外部铁路运输已经超负荷,成为铁矿进口的瓶颈。2004年一季度以来,由于铁路动力不足,加上重点确保电煤、粮食、石油、化肥等物资运输,导致铁矿石等原材料压船、压港增多,钢铁行业受到极大的影响,铁路装车满足率只有50%左右。

另外,我国铁矿石专业运输船型偏小。目前承运中国进口铁矿石的最大船型在16万t左右,有的还用7万t的巴拿马船型承运,这对于从巴西和西澳进口的铁矿石航线来说,绝对不是经济型船型。随着铁矿石装卸港口大型专业化泊位改造的完成,发展与之配套的铁矿石运输的大型专业化船型势在必行。

3进口铁矿石物流优化方法

3.1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西方国家的物流业实证分析证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至少占社会的50%。所以,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资金的有效手段,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大型的钢铁企业而言,与运输企业签订长期合约,有利于在运输价格上给予优惠,从总体上降低运价。以国际海运行情为决策面,与国际、国内航运业联手,进行船型的动态优化选择、通过现货与COA承租等方式,锁定运输成本,是使运输成本最小化的有效途径。尤其对于大型钢铁企业而言,进口铁矿石量大而且稳定,适时与大型船公司签订长期合同,有利于锁定成本与降低风险。我国许多钢铁企业早就与航运企业签订COA运输合同,锁定了运输费用,在合同期内不受当前市场运费变化的影响,保障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如2004年3月22日,宝钢与中远正式签订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中远在宝钢新一轮的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将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运价和一流服务。同时,宝钢还与日本商船三井签订长期运输协议,采用30万t级大型矿船承运巴西进口矿。这些措施均有效地降低了运输费用,为稳定宝钢原料供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联合采购

联合采购是指对同一产品或服务有需求的许多买方在相互合作的条件下合并各自需求以一个购买商的形式向供应商统一订货,用以扩大采购批量,达到降低采购价格或者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联合采购能将多个不同企业的分散订单集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体向外界采购产品,积小单为大单,使采购方拥有更大发言权。这种方式在欧美等国已被广泛采用。其体现的是一种规模效益,一方面通过标准化降低产品品种,提高采购批量来取得价格的折扣,另一方面通过联合采购小组共同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和管理使得分摊到每个买方的费用减少,降低了采购系统成本,各合作伙伴也相应获得收益。

物流成本与装运的规模、距离直接相关。一般而言,运输规模越大、距离越长,则单位成本越低。因此,应该尽可能把进口矿石集中起来以实现整合运输。当进口铁矿石达到一定规模后,可采取大吨位的运输工具,从整体上降低运输费用。在海运市场上,充分利用批量优势,联合租拼船舶,降低海运成本。如在国外采购矿石后,若采购数量增大,可租用10万t级以上运矿船,使海运费比5万t级运矿船每吨单程运费节省4美元以上。当企业一次不需如此吨位时,可几家企业协作运输。

由于产业集中度不高,中国各钢铁企业原材料采购体系相当分散,致使整个铁矿石进口、谈判与运输等处于无序和被动状态。中国企业应该及时地转变国际采购模式,以整体力量加重在国际市场的谈判砝码,同时提高采购透明度,保持供求匹配,这样才能在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形成最佳的获利结构。尽管矿产市场处在卖方垄断条件下,但只要形成能共同进退的采购联合,还是有和国际供应商讨价还价余地的。

3.3物流信息化

在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中贯穿物流和信息流两个运动过程。物流是企业的基本流,它的运动进程产生各种运动信息,而企业管理者针对这些信息做出决策,以决策信息再控制物流运动,规划调节物流数量、方向、速度、目标,使之按一定目的和规划运动。企业信息化工程应充分考虑物流系统的特点,满足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为物流系统搭建一个技术平台。借助企业计算机信息网,实现物流信息电子化。

物流信息化带来的好处就是将人力成本降低到难以想象程度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是物流系统的灵魂,更是主要的发展趋势。企业物流信息化的任务就是要根据企业当前物流过程和可预见的发展,对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流通的要求,选购和构筑由信息设备、通信网络、数据库和支持软件等组成的环境,充分利用企业物流系统内部、外部的物流数据资源,促进物流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市场化,改进现存的物流管理,选取、分析和发现新的机会,做出更好的物流决策。

由于企业的物资管理一般较为规范,有章可循,建立企业的物流管理系统对企业信息化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行的。新的管理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物流过程,为物流信息化提供了条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业务中的物流信息加工、存储、汇总、传送、反馈,能够大大加快物流信息处理的时间,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大为提高。

在物流信息化的研究方面,日本的钢铁企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神户炼铁厂开发了原料运输船运行计划系统,该系统采用最优化方法,考虑与船只相关的条件,编制原料运输船运行计划,确定每只船运输货物种类、数量及各船在港口内装卸顺序,从而提高原料运输船的工作效率,降低运输费用,更有效地利用原料场地。3.4运输方式与运输路线的优化

运输是物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运费成本在物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也最大,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用在其中占接近50%的比例,有些产品运费高于产品的生产费,所以节约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选择最优的运输方式与运输路线,减少运输数量,缩短运输距离,避免交叉迂回运输等浪费,对于减少物流成本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对来说铁矿石的价值本身不是很高,客观上造成了运费在铁矿石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更大,运输环节在整个物流系统中的重要性益发明显。再加上进口铁矿石的量非常巨大,比一般原材料要大很多,而且涉及到海运、铁路、公路、内河航运等多种运输方式,这些特殊性导致在进口铁矿石物流中,对其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进行优化变得尤为重要。

在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的选择上,首先要尽可能的减少铁矿石的周转次数。因为每周转一次,将增加装卸费用和相关的仓储管理费用,同时也会增加铁矿石的损耗。目前新建钢铁企业选择海边城市就有这方面的考虑。对于老的钢铁企业,可采取江海联运的方式,将原燃料运到离企业最近的堆场后再转运到厂内。另外,选择合适的装卸和减载地点,最高限度的利用现有运输能力,将铁矿石迅速及时地送达企业,避免压港、压仓现象,也是需要仔细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在资源配置形成一定板块的条件下,尽可能在现有的运输环境下,有效把握和配置好运力和运量,以实现物流运作畅通,才能达到经济效果最佳的目的。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全球经济调整及产业不断升级,这都必然引起现代钢铁企业物流技术地位和作用发生深刻变化,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动钢铁企业工艺技术、总体布局的技术进步。物流技术必然成为现代钢铁企业蓬勃发展的重要载体。现代钢铁企业管理者清醒地看到物流技术可提升管理水平,作为挖掘"第三利润源泉"的有效途径。如何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长期、稳定、可靠的铁矿石资源供应基地,以及最优的运输、装卸、配送体系,最大限度地确保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发展对铁矿石的需求,是值得我国钢铁企业投入人力、物力去研究的一个更大课题。

参考文献

1苏雄义.企业物流总论--新竞争力源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韩乐.钢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11)

3彭前元.几种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的方法[J].管理工程师,1997(4)

钢铁企业篇10

关键词:钢铁工业;厂房;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由于钢铁企业对于钢铁生产工艺的要求较高,钢铁企业的生产车间多设计为单层的工业厂房结构,其具有明显的特点就是相比较其它工业厂房而言跨度大、柱子高,由于生产车间具有高温的影响而多使用钢结构。我国一些大型的钢铁企业在近30年来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的国外的生产设备,对于工业厂房的建筑设计提出了高要求,对于厂房的空间要求主要是空间扩大了,从而要求柱距和梁跨度增大,吊车的起重量增加,生产车间的温度较以往升高了,需要提高车间的空气流通环节,并加快厂房的建设速度,加强厂房建筑的整体美观性等要求。

1钢铁企业钢结构厂房的特点

现代钢铁企业的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的发展趋势多呈以下特点:一是厂房的维护结构轻型化发展,一般的厂房多使用铝合金型板或者是彩色压型钢板;二是现代的钢铁企业生产车间的厂房面积都超过10万平米,结构内部的跨距、空间呈现更大更高的趋势,热量发射更多,所以厂房结构的整体趋向大型化;三是现代钢铁企业工业厂房的柱距基本都在12m以上,这样既能够满足工业厂房的生产空间需求,也能够在厂房投资上更显经济性,更能够在厂房生产工艺设备改造中具有适应性;四是现在国内的钢铁企业的钢材生产工艺上,大多采用国外的轧制H或T型钢,这种生产工艺可以更加节约原料;五是厂房结构中连接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在制造车间中,多以焊接为主,钢材的现场连接则根据各种情况而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或为焊接,或为高强螺栓连接,而铆接则几乎被技术人员所弃用了,其中高强螺栓连接在现代钢铁企业中应用最为普遍。

2 钢铁企业工业厂房钢结构设计

2.1 厂房柱子系统设计

柱子与厂房骨架各主要系统相连接,关系复杂.而且整个厂房的建筑面积与横向刚度和柱截面高度有关尸因此,柱子的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排架分析与柱截面的选取,确定排架的汁算简图时,必须考虑摹础沉降量、跨数、厂房刚度和施工要求等因素过去我国较多采用刚接排架,而且上段柱与下段柱延刚度的比值K偏大,这对减少下段柱的弯矩有利.下段柱截面高度较小,厂房建筑面积亦相应有所减少,但却增加了上段柱和尾架的负担,而厂房柱的侧向变位将受到排架横梁变形的影响。其次是厂房横向刚度的限值,在我国规范中,对厂房柱在吊车梁顶面标高处的水平位移作了具体规定.而西方国家的规范中却无此内容,由各设汁机构凭经验自行掌握.因此有所差别总的来说.比我国的规定要宽。再次是柱脚的设计和选择下部为格构式的柱子一般采用分离式柱脚,这种柱脚的耗钢量约为柱重的10%~15%。当地再次基条件较好时.亦可采用插入式柱脚,以进一步节约钢材过去习惯于将整个柱脚埋入地坪以下,以尽量少占使用面积,不仅多耗钢材而且检修调整亦不方便其实.除工艺有特殊要求外,可以将柱脚置于地坪以上。最后还需要结合柱间支撑的设计进行考虑,

当柱趴较大时,下部柱间支撑一般采用门架式或人字式(上端与吊车梁相连,竖向可以滑动),在轻级工作制车间亦可采用隅撑式:上柱支撑一般为隅撑式或v字式(下端与制动梁相连,竖向可滑动)。

2.2 厂房屋盖结构体系设计

在钢铁企业的厂房设计中,厂房的屋盖结构设计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而厂房屋盖结构的设计方案形式多样,在进行屋盖结构体系设计时一般考虑下述几点因素。首先是屋面材料,先进的压型钢板的屋面坡度较大,通常可达1.0~1.2,做好搭缝的工艺可以做好防渗漏工作,这种材料自重较轻而需要在设计时多考虑风荷载对结构的影响;其次是天窗型式,通常又纵向和横向两种天窗布置型式,横向天窗适宜排除大量的热量而构造较为复杂,纵向天窗风荷载更大;屋盖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屋架的间距以及支撑结构和檩条,屋盖结构的支撑结构与檩条、屋架间距的相互关系较为密切,对于屋架而言,间距越大导致耗钢量降低,而屋架梁的耗钢量则加大,结构设计中不应仅看耗钢量指标,还应综合考虑结构的力学效应和运输费用、施工造价等指标;五是考虑屋架结构空间感,包括屋架结构的坡度、跨度等。

2.3 吊车梁系统设计

在进行厂房的吊车梁系统设计工作时,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吊车梁和吊车析架,由于钢铁企业的吊车大部分属重级工作制,所以常用焊接工字形截面的吊车梁.较少采用吊车析架。当跨度大、荷载秉时,梁截面将加厚。如宝钢某厂28m跨吊车梁,吊车起重量为440t,梁翼缘厚达80mm甲腹板厚36n:m.对这种厚板的焊接,为防止层状撕裂.我国亦进行了试验研究,对钢材材质、供货状态以及焊接操作等方面均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对跨度较大或吊车荷载较重且下部净空又有要求的吊车梁,宜设计成焊接箱形截面。二是制动结构,钢铁工厂多数为重级工作制厂房,制动结构主要采用制动梁,仅当宽度较大时才采用制动析架,在腹杆上铺设局部的走道板。但根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以及我国的试验研究结果,在采取一定构造措施后,亦可采用电焊连接。三是垂直支撑及吊车梁下部水平支撑,吊车梁系统中的立撑虽然容易损坏,但设置了立撑可增加吊车梁的整体抗扭刚度。故国内外的设计多数仍保留了立撑,立撑的位置宜在三分之一跨度处以尽量改善受力情况。四是吊车梁上翼缘与柱子的连接,当吊车梁上翼缘与上段柱的距离较大时,可采用板铰或斜撑杆的做法:当距离较小时可采用在上段柱和制动板之间用楔块挤紧的连接方式。五是轨道连接,实践证明吊车梁上翼缘部分以及制动结构的受力情况,与使用寿命、吊车轮压的偏心和冲击作用关系甚大,因此轨道连接构造措施主要应着眼于减轻轮压的冲击和偏心作用。

2.4 墙皮、支撑结构体系的设计

对于钢铁企业的单层工业厂房钢结构设计中,墙体的结构通常为独立的系统,由于其构造较为简单,独立设置可以防止由于吊车梁的支撑架、落水管及柱间支撑等结构配件碰撞。钢铁企业厂房外墙由于对通风的要求或出入口设置等原因,而需要作出较大的敞开空间,一般采用吊挂式的墙皮在工艺上较为简单有效。

钢结构厂房的一般的支撑结构体系包括屋盖的支撑结构和柱间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在厂房中设置的主要作用就是:确保钢铁企业厂房在施工装配以及运行过程中的结构稳定与安全,且每个生产区段之间的空间结构具有整体稳定性;支撑结构可以提高厂房结构的整体刚度,从而为生产提供足够的作业空间;将上部荷载传递至柱子基础、地层;防止受压杆件发生侧向失稳,避免受拉杆件出现过大的挠度和振动。

钢铁企业厂房的支撑结构设置的基本原则为:屋盖体系的支撑结构应为封闭型;柱距增大时,需要提高支撑的整体刚度;支撑结构的传力途径应简短、可靠、稳定、明确;支撑结构的杆件的刚度应随吊车梁的荷载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3 结语

钢铁企业工业厂房由于其作业空间要求较高,散热量较大,吊车荷载大,对于工业厂房结构设计人员提出了较多的问题,需要结构设计人员根据本文所述的设计要点进行详细的布置和严格的计算,才能确保厂房符合钢铁企业的生产需求。

参考文献

[1] 陶少军.基于钢结构的工业厂房结构体系设计思路浅析[J].科技资讯. 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