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0:33:02

钢铁业

钢铁业范文篇1

关键词:钢铁业出口退税政策原因

一、钢铁业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

2007年4月1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通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从4月15日起,将部分特种钢材及不锈钢板、冷板、涂镀等高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降为5%;普碳钢、热板、型材、盘条等83个税号的钢材产品则取消出口退税。2007年7月1日起,国家再次降低了部分钢铁制品的出口退税率。

这是自2004年以来我国第五次下调钢材出口退税率。2004年1月1日,国家将钢材产品退税由原来的15%统一下调到13%;2005年5月1日,国家将板材、线棒材出口退税由13%下调到11%;2006年9月15日,国家将板材和线棒材出口退税率由11%下调为8%。另外,在钢材出口退税率不断下调的同时,我国于2005年4月1日取消了生铁、钢坯等钢材半成品的出口退税,并于2006年11月1日对铁合金、生铁、钢坯等钢铁产品加征10%出口关税。

二、钢铁业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原因分析

1.减少贸易摩擦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全年出口钢铁突破4300万吨,增幅高达109.58%,其中,美国、欧盟,以及韩国是中国出口钢材主要目的地。这种冲击引起相关国家的高度警惕。近一段时间,欧美钢铁组织纷纷对中国钢铁举起反倾销的“大棒”。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料,2006年共有11个国家对中国钢铁企业采取了27项有关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这种趋势仍将继续甚至更会严重。

从减少贸易摩擦角度,为了不给欧盟、美国等反倾销、反补贴的口实,中国只有再次调整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率。

出口退税,是为了鼓励企业生产出口创汇产品,根据税负平等、税不重征的原则,即一种产品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纳税后,在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再纳税,如果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对该商品征税,则生产国对企业实施退税。这是一个国际通行的惯例,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率意味着减少出口企业的利润,使国内外钢价保持在同一水平。这样一来,出口钢产品的竞争力将被削弱,我国的钢铁企业在这种形势下,势必会将大量的钢材产品由出口转为内销。随着出口钢产品的大量回流,钢产品的出口增速将减缓,从而降低出口贸易顺差,达到减少贸易摩擦的作用。

2.节能减排的需要

2006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1.2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均未能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2%的目标。为了能完成节能降耗的任务,政府将会下大力气采取一些重要举措,调整出口退税率是其中之一。工业是节能降耗的重要行业,而钢铁业又是工业中节能降耗的重中之重。中国大量出口国外的钢铁产品绝大部分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不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范围。生产这些钢铁产品的企业越多,越不利于中国整个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降低甚至取消部分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减少出口企业的利润,使国内外钢价保持在同一水平,使这些企业出口转内销,加强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让真正有实力的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3.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减轻财政负担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国家安全的内涵发生新的变化,经济安全逐渐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在金融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正确的汇率制度选择,直接关系到国家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是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金融形势,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而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是缓解人民币升值的有效方法。

出口退税的增加实际上相当于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退税的减少则相当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2005年我国商品出口总额为7620亿美元。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2005年我国出口退税3374.66亿元,由此测算,每一美元出口商品综合退税为0.4429元。如果我们为出口贸易做一下减法,完全取消出口退税,就相当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0.4429元。照此估算,2005年底,合理的汇率水平应该为7.7元/美元左右,这与2006年的7.94元/美元升值的空间仅有3%左右。与当时各主要国际金融机构预测的该年度人民币升值幅度的中间值3.5%也相差无几。因此,取消出口退税可为人民币减除升值压力。

此外,由于近几年我国外贸出口大幅度上升,出口退税额也在不断上升,这使得中央财政支付压力加大。据中国税务总局统计,“十五”期间,我国出口退税总额为11944.47亿元人民币。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对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也有积极意义。

4.抑制进口铁矿石的价格

目前,中国已探明铁矿石资储量为581.19亿吨,居世界第四位。但是,铁矿品位低于世界品位11个百分点,平均品位为33%,已探明储量中97%为贫矿,品位大于50%的富矿仅占2.7%。因此,目前中国钢铁企业所需的铁矿石仍然要依赖于进口。据中国产业研究院预测,2007年,中国铁矿石需求量将达到6.5亿吨;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测,2007年,中国铁矿石进口总量预计达到3.55亿吨。据此计算,2007年中国铁矿石需求量的55%将依赖于进口。然而铁矿石价格却年年上涨。2006年6月,宝钢集团宣布,已代表中国钢厂与铁矿石供应商达成价格协议,精粉矿和块矿价格比上一年度上涨19%,这使2006年我国进口铁矿石成本增加了70亿到80亿元人民币。铁矿石价格频频上涨,增加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利润。下调出口退税率后,随着出口量的减少,将会抑制进口铁矿石的价格。

钢铁业范文篇2

利润空间将被压缩

国际铁矿石涨价71.5%,如果按照去年铁矿石的进口量,今年中国进口铁矿石成本将上升260亿元左右,占2004年全行业利润的30%-35%。若按铁矿石成本一般占钢铁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的40%左右计算,总成本实际将上升8%左右。而且由于在钢铁业的生产成本结构中,铁矿石只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其他方面如:焦炭、电力、运输、燃油等原料、燃料价格的持续上升,也将使得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此时企业要取得较好的利润增长,就主要取决于它们的成本控制能力、产品类型及相关的定价能力了。如主要生产高端板材的宝钢、武钢,它们的铁矿石价格大致在400元人民币出头,而国内其他厂商拿到的价格在600元-800元区间。此次涨价将宝钢、武钢铁矿石成本提升220元左右,但仍将低于国内大部分厂商。对于不同类型企业来说,成本上升对它们生产成本的影响苦乐不均。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目前,从钢材价格看,全球和国内价格都将在一个高位区间运行。澳矿的涨价对于中国大部分已经进入市场价格体系的钢铁企业,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据估计,2005年钢铁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幅度也只是在15%左右,不可能出现利润被上涨的成本大幅吃掉的局面。可以说,2005年,中国的钢铁行业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仍将取得较高的利润水平。但并不是所有钢铁企业2005年都能维持盈利。那些没有矿石资源,产品技术含量低,提价能力又弱的钢铁企业,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部分公司的毛利率甚至可能为负。如一些主要生产型材的中小企业,它们可能将被市场淘汰,从而给那些成规模、符合国家各项规定的企业留下更好的生存空间。

下游行业压力增大

铁矿石上涨不仅影响的是钢铁企业,而且会通过价格传导使下游相关产业受到较大影响。由铁矿石上涨引发的钢材价格上涨将对七大行业有影响。如建筑、机械、轻工、汽车、集装箱、造船、石化等行业,其中造船等行业由于用钢的成本比重较大,影响也最为明显。上海沪东造船厂表示,2004年年初船用钢板价格上升100%,使造船成本上升三分之一,两年前接下的订单要亏本才能完成。虽然国家为支持造船业而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但上述好处一下子被钢材涨价全吃掉。据估算,这次的钢材涨价又将使今年中国造船业成本增加约30亿元人民币。家电行业“受的伤”将也不小。以白色家电为例,以钢材、塑料为代表的关键性原材料成本至少占据白色家电整机成本的1/3。如今家电企业2004年10月的采购价与2003年同期相比,钢材涨了70%,塑材涨了74%,铜材每吨也涨了1600元。这对于已步入微利时代的家电业来说显然是不堪重负,今年在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再升压力下,多数厂家决定加价5%。与此相呼应的是国美、苏宁、大中等家电卖场,也普遍酝酿对部分国内外品牌加价。

“钢材成本占冰箱成本的20%,空调成本的10%,而从目前看来,企业内部难以消化如此大的成本压力。他们在新一轮供货合同中向我们提出了涨价的要求。”苏宁电器营销有关人士表示,“对此,也正在考虑是否调整价格策略,但目前由于销售的多半是去年底囤积的家电产品,因此近期不会提价,以后就很难说了。”

综合来看,由铁矿石价格上涨为源头引发的中国多个行业的产品涨价很可能形成社会物价上涨压力,而这在目前已存在较大通货膨胀压力的社会中,无疑值得人们警惕。近日,在国内消费市场出现了小小的家电抢购潮,就是一种值得注意的迹象:国内消费者已对涨价因素十分敏感,在涨价因素持续的情况下,这种预期很容易转化成高通胀预期,由此也将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为此,有必要深刻反思近年来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

内外交困城门失火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原来他们估计的铁矿石价格涨幅为50%,如今突然达成涨幅如此之高的协议,背后肯定有阴谋。

2004年中国由一个传统的钢材进口大国成长为一个钢铁净出口国,这是与中国钢铁企业拥有巨大成本优势分不开的。2005年中国出口钢材预计将超过1000万吨,这将对传统的钢铁出口大国日本形成冲击。日本意识到,如果再不抑制住这种势头,日本钢铁企业的市场份额将减少,而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大幅度提高铁矿石成本,因为目前中国进口铁矿石的数量已占国内整个钢铁业所需量的50%,且在全球不具备足够的话语权。这样一来,中国企业钢铁业制造成本必将大幅提升,从而扰乱中国钢铁企业的正常发展。虽说在这一过程中,日本企业也会付出代价,今年因铁矿石涨价要增加2000多亿日元开支。但以下的三种原因将使日本企业有较好的回旋空间:一是日元对美元的升值作用,使得日本进口成本并不像实际定价的涨幅那么大;二是日本钢铁企业在国外铁矿石厂商中的股权比例显著多于中国,它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以弥补铁矿石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减少;三是日本生产及出口钢铁大部分都是高端产品,这就使得它们比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溢价能力,可以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挤压中国钢铁企业的生存空间,并且打乱竞争对手的正常市场地位。

商务部专家也谈到,这次铁矿石大幅涨价很可能是日本、澳洲、欧盟等国家联合起来对付中国的一个“大阴谋”。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都力促人民币升值。但中国出于各种经济和政治目的,就是在汇率调整方面“岿然不动”。但中国经济也有软肋:粗放型发展,资源过度消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正是利用其对国际重要原材料价格掌控优势,人为推高价格,而由于中国现行的汇率体制,必然造成国内相关原材料价格的同步上涨,而它们又通过价格传导波及多个产业,由此给中国造成输入型通胀,甚至是滞胀。这样的“阴谋”比以往遏止中国的方法更有效、低成本。以这次铁矿石价格大幅度上涨为例,它将殃及众多的下游产业,而且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影响不仅是纵向的,还会通过横向传导机制影响其他的原材料价格。如由于中国进口铁矿石的量已占全球的35%,2005年中国的大量进口,必然会推高全球海运价格,而一旦运输价格高涨,就会进一步推高中国进口石油以及相关原材料的价格,这样中国陷入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增大;而出口方面,由于中国大部分产品不具备提价能力,它们要么自行消化,影响自身效益,要么提价丧失出口优势,而同样是外向型经济的日本自然可以得益。

但也有人士认为,所谓阴谋论可能只是促进铁矿石大幅度上涨的一个原因,更本质的原因应从直接的供需关系来解释,从目前来看,中国铁矿石需求结构过于分散,需求性质不合理以及供给结构垄断是造成这次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钢铁行业利润的增长,从事进口铁矿石贸易的企业逐年增加,现全国约有700多家,他们货出多门,在国际市场各自为战,互相抬高原材料的采购价,使得“洋人”大赚一把,也提高了他们“待价而沽”的欲望。此外,国内外铁矿石的价差也刺激了他们的短期行为,2004年进口铁矿石含税价为600元/吨,而国内铁矿石的价格已达到920元/吨,这样悬殊的价差刺激不少交易商囤积铁矿石,并进行投机性的炒买炒卖。钢铁协会资料表明,2004年中国进口的2.1亿吨铁矿石只消耗了其中的1.84亿吨。正是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国外供应商大幅调高2005年的价格。世界铁矿石涨价幅度之所以超过人们的预期,是因为世界铁矿石生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铁矿石生产量和贸易量占到全球生产和贸易量的75%。它们的谈判能力也因此大幅度提高,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提高价格。而从他们本身的利益来看,也有这种提高价格的动力,因为2002年以来美元大幅度贬值,而巴西雷亚尔和澳大利亚元相应升值。其中巴西雷亚尔从最高的4升值到2.6,而澳大利亚元也从2升值到1.28。由于本币升值,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销售额与盈利滞后于钢铁企业的增长幅度。提高价格无疑能弥补他们本币升值的损失,据中信证券分析师周希增测算,涨价幅度的40%可以由本币升值来解释。

钢铁业范文篇3

可以根据需要接收上端信息化管理系统下达的指令。数据匹配功能的实现,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向上端信息化系统提供数据,一种方式是按照明确的时间节点将匹配好的数据放入数据库,由上端信息化管理系统按照自身业务需要从数据库提取数据,另一种方式是上端信息化管理系统根据企业调度、生产需要实时下达指令到匹配功能模块,匹配程序实时按照指令信息将匹配数据实时返回。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技术特点及业务需求进行选择。通过对实时信息的利用,开发实施完善的数据匹配支撑与展示功能,实现对物料的跟踪、工艺参数的历史数据查询和动态曲线绘制、工艺分析等,可以高效率、高质量的对现场各类实时数据等进行集中整理和匹配,为上端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全面的、实时的数据支撑,彻底打通L1/L2/L3/L4/L5系统通道,实现灵活、直观、多样的信息和展现,使不同层级的用户可以随时掌握现场各个关键节点的生产动态,并相应制定下一阶段周期内的管理方案,真正做到管理部门对生产现状的实时监控、决策以及联动,方便异地办公,实现更高效的管理。

二、实时数据与信息化管理系统业务匹配及数据展示实施要点

1工艺生产实时数据逻辑处理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按照自身需求,灵活地将现场各类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计量仪表、磅秤数据通过隔离网关或者RTU等工业终端进行实时采集,并通过工业以太网上传至实时数据库,通过后台程序控制,对实时数据进行判断、运算、分析等二次处理,然后通过专用数据传递通道转入上端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针对性应用。2生产实绩数据处理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匹配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接收上端信息化管理系统发送的指令,对采集到的实时数据进行定制化处理,分类进行运算、分析等后台加工计算,并将经过加工的数据通过接口,提供给上端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用。3实施生产过程工艺参数采集与监控画面企业可以在实现现场生产工艺数据采集、处理的同时,开发基于Client或WEB的流程监控画面,并对重点生产工艺参数进行整合、共享、,使不同层级的管理用户可以通过企业网内的计算机或Internet随时随地的查看企业生产实时数据库系统的信息。将各生产工序中的生产工艺参数和生产实时数据库系统采集的实时、历史信息,通过程序监控画面到服务器中,为公司的管理、决策及相关的职能部门提供了一个简便、直观的访问途径,便于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直观、实时、全面地了解当前生产状况。4实时数据库管理和数据接口建立完善的数据存取体制。企业对于人工录入信息、自动采集信息、上端信息化系统反馈信息等,要利用高效、安全、稳定的数据库进行分类保存和管理。存储过程及传递过程要注重保证数据链的完整性,读取过程要注重维护数据的安全性、快捷性和稳定性。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定制个性化的数据报表功能、数据查询功能等,并且为其它上端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良好的数据接口,以保证数据匹配展示的应用效果。

三、结束语

钢铁业范文篇4

美国钢铁行业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经历了起步一快速发展一衰退的一个发展阶段。

1.美国钢铁行业的起步阶段:18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英国是现代钢铁行业及技术的先驱,早在19世纪,英国就发明了以高炉炼铁、炼钢为主的冶金技术,使得英国的炼铁、炼钢工业生产远远领先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而美国钢铁行业比欧洲一些国家起步还晚了一段时间。美国最早一家钢铁企业是成立于1795年的标准钢公司(StandardSteel),随后相继出现很多钢铁企业,例如.1810年卢肯斯钢公司、1846年LTV钢管制品公司、1864年卡内基钢铁公司、1901年美国钢铁公司、1902年匹兹堡工具钢公司、1904年伯利恒钢铁公司,1929年国家钢铁公司等等,到20世纪30年代全美有43家主要钢铁企业,此时,美国钢铁行业生产初具规模。在这期间,对美国钢铁产量增长起到关键作用的是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两项重要技术创新:贝塞麦的转炉炼钢法(发明于1856年)和西门子一马丁的平炉炼钢法(发明于1864年)。这两项重要技术创新使得美国钢铁行业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实现了空前的大发展.1890年美国钢铁产量增加至434.5万吨,超过英国而名列世界第一。

2.美国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

美国钢铁行业真正进入高速成长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因为二战后,世界进入重建工作,市场对钢铁需求快速增加,从而拉动钢铁企业的生产。例如,美国钢铁年产量从1940年的10338万吨快速增长至1969年的21659万吨,产量增长了一倍,年均增长3.8%。在这个阶段,美国钢铁行业不仅产量明显增加,而且占世界钢铁行业的市场份额也得到了提高,上升到50%并保持稳定,从而确定了美国钢铁行业在世界的地位,同时也确定了钢铁行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的地位。

3.美国钢铁行业的衰退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末

但是,美国钢铁行业发展的黄金周期很快过去,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西欧等国家的钢铁行业成长和国际贸易发展,美国钢铁行业受到强劲竞争对手的激烈冲击。日本、西欧钢铁行业凭借其“成本低、技术先进”等多方面的优势实现了快速发展,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大大挤压了美国钢铁行业市场空间。因此,美国钢铁产量占世界份额出现快速下降,从60年代的50%下降到70年代的200/0。此后,美国钢铁行业一路下滑,占世界钢铁产量份额直线下降,至2000年仅有10.55%,为30年前的一半。从此,美国钢铁行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二、美国钢铁行业阶段性变化的因素分析

美国钢铁行业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历经起步、快速发展、衰退等阶段性变化过程。引起钢铁行业阶段性变化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原因:

1.行业技术创新

众所周知,技术创新对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每一次重大技术创新都会对行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钢铁行业也不例外。19世纪后半期,随着美国工业化的发展,拉动了钢铁产品的市场需求,同时,钢铁行业也出现了两项重要的技术创新:贝塞麦的转炉炼钢法(发明于1856年)和西门子一马丁的平炉炼钢法(发明于1864年)。这两项技术创新成果大大提高了钢铁行业的生产供应能力,适应了市场需求发展的需要,使得美国钢铁行业实现了空前的大发展。

进入20世纪下半叶,钢铁行业技术创新成果继续出现,几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对钢铁产量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1923年连续热轧技术,1952年的连续浇铸及1950年的氧气炼钢技术。这些技术成果在美国得到了快速应用,使得美国成为20世纪钢铁行业先进生产技术的先驱、先进钢铁生产装置的先导。但是,随着欧洲、日本等国家钢铁行业发展、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等,进入70年代美国钢铁行业的领先优势受到挑战。

世界各国钢铁行业技术创新追赶此起彼伏。从1929年开始,柏林工业大学的丢勒尔教授(R.Durrer)在实验室中研究吹氧炼钢.1936-1939年勒莱普(O.Lellep)在奥伯豪森(Ober-hausen)进行了底吹氧炼钢的试验,1938年亚琛(Aachen)工业大学的施瓦茨(C.V.Schwarz)在实验室用超音速射流向下吹氧炼钢,等等。1949年奥地利沃埃施特(VOEST)公司成功建成氧气顶吹转炉工厂大大提高了钢铁产量和质量。美国麦克劳斯(McLouth)公司也奋起直追,于1954年建成一个35吨氧气顶吹转炉车间并投产。日本更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验顶吹转炉炼钢技术,在改进炉衬耐火材料和提高炉龄、炉气回收技术、用副枪测取冶炼信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分解炼钢操作功能使转炉冶炼更加简化、配合连铸机实现全连铸炼钢生产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成果,使得日本钢铁行业后来居上。

美国逐渐丧失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先驱优势,在钢铁行业新技术应用与创新方面逐渐放慢步伐,尤其是在关于氧气转炉炼钢这个革命性的变革方面,因为应用早、技术路径锁定,反而被西欧和日本追赶。尤其是在日本,钢铁生产的快速发展为建立氧气转炉炼钢厂提供了良好机会。由于新钢厂积极装置氧气转炉,目前日本粗钢的生产率已大大超过美国。

2.国民经济的周期性变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短短几十年间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经济大国”。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既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世纪,也是美国钢铁行业发展的一个世纪。

美国钢铁行业作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钢铁行业是原材料、能源和运输的需求大户,这些行业在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钢铁又是建筑、机器制造、汽车、机电等其他行业的基础行业。钢铁行业的发展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拉动了对钢铁产量的需求。如图1所示,美国各个时期钢铁产量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波动基本一致。说明了钢铁发展,则经济发展;钢铁衰退,则经济不振。

3.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国际贸易自由化

20世纪汽车行业大发展拉动了钢铁行业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汽车行业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全美有上千家的汽车公司,年产汽车平均400万辆左右。经过市场几十年优胜劣汰的选择,最后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公司成为霸占美国汽车行业的三大寡头,他们占全美汽车生产总量的90%以上。图2显示了汽车与钢铁占世界份额的变化曲线,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与联动性已经非常明显。

国际贸易的逐步开放对美国钢铁行业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迅速地进行战后重建工作,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汽车行业和钢铁行业也是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01960年以前美国汽车年产量平均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70%以上.居于世界绝对领先地位。但是进入20世纪下半叶后,日本汽车以其“油耗小、质量好、价格低”的优势赢得了世界的肯定。特别是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石油危机的影响后,日本汽车产量逐年稳步上升。而美国汽车行业则在不进则退的历史潮流下丧失了领导地位。1990年,美国汽车产量仅有978.29万辆,仅占当年全世界汽车总产量4834.6万辆的20%。根据图2我们知道汽车行业和钢铁行业之间存在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正相关关系。美国汽车行业的衰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美国钢铁行业的衰退。与此同时,日本、西欧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对美国钢铁行业市场空间造成了很大挤压。美国钢铁行业逐渐丧失其原有的领先地位。

4.战争等其他偶然性因素

无论是国家经济发展还是某个具体行业的发展,都无法摆脱一些偶然性因素的影响。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对美国经济发展构成了很大的阻碍,但是对美国钢铁行业却起到了促进作用。由于兵器的生产大量增加,牵动了美国钢铁行业的“跳跃式”发展,美国著名的“钢都”匹兹堡因此还赢得了一个绰号——“联邦军械库”。美国钢铁产量从1939年的8001万吨增长至1944年的13763.3万吨。

三、美国钢铁行业重组与发展

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避免的要经历一个起步一快速发展一衰退的过程。当一个行业进入到衰退阶段,就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到结构调整阶段。在这个阶段,结构调整是挽救这个行业的唯一方法。美国钢铁行业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衰退,钢铁行业的情况每况日下,很多钢铁公司因为经营不善,造成成本高、产品单一、产能过剩等情况。进入21世纪,钢铁企业或是为了继续生存下去,或是为了加强自身竞争力,都纷纷加入了兼并重组的行列。2003年1月6日,国际钢铁集团(ISG)宣布收购伯利恒的计划,此后,美国国家钢公司和美国钢铁公司达成收购协议,纽柯钢铁公司也先后收购了趣科公司、伯明翰钢铁公司、斯洛伐钢铁公司、Ambassador钢铁公司和Auburn公司。同时,俄罗斯谢韦尔钢铁集团在2004年正式进军美国市场,在短短5年内先后收购鲁日工业公司、美国综合钢厂、雀点厂、Esmark公司,同时谢韦尔钢铁集团还和Steelcorr合资在美国哥伦布新建一座电炉钢厂-SeverCorr公司,一跃成为年产能达1320万吨的大型钢铁集团。各大集团的兼并重组情况如表l所示。

经过近10年的结构调整,使得美国钢铁公司、纽柯钢铁公司、国际钢铁公司和谢韦尔钢铁集团为首的四大集团(见表1),各自的产能分别达到2480万吨、2115万吨、1410万吨和l320万吨,跻身全球最大钢铁公司之列。这四大钢铁公司无论是在规模效应还是技术创新能力方面较之以前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四、启示与借鉴

美国钢铁行业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经历了一个起步一快速发展一衰退一整合的过程,这其中的经验是我们要学习的,教训是要我们引以为戒的。有几点需要引起注意:①要认识技术装备创新改造的重要性。从美国钢铁行业的发展阶段中可以发现,美国钢铁行业在20世纪初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把握住了钢铁行业技术创新的机会,同时美国钢铁行业在20世纪末衰退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及时地把握住钢铁行业技术创新的机遇,所谓“成也技术败也技术”。我国现在很多钢厂的装备落后,炼钢技术装备才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甚至有些钢厂还存在更落后的装备。我们应该借鉴美国20世纪初的经验,及时地运用最新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水平;②要加快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由于我国特有的历史背景原因,钢铁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绝大多数钢铁公司的设备和流水线都引自国外,以致于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外钢铁公司的限制与约束。要改变我国钢铁公司在国际上的这种被动地位,我们应该加快培育钢铁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我国政府应当支持钢铁企业建立致力于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机构,提高开发创新能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装备技术和产品,支持和组织实施钢铁行业装备本地化,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发、设计、制造水平;③要认识到钢铁行业的发展存在周期性。通过对美国钢铁行业一个多世纪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钢铁行业的发展存在周期性,美国钢铁行业如此,中国的钢铁行业亦然。我们要如此正确对待钢铁行业的周期性。钢铁行业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到一个发展一调整一发展的循环圈当中,我们要吸取美国钢铁行业整合改造的经验,在必要的时候对我国钢铁行业进行相应的整合,以此来提高我国钢铁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④要正确处理钢铁行业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年限比较短,而且钢铁公司大多数都属于国有企业。虽然21世纪是市场经济的年代,但是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市场经济同样也存在两面性,这就要求政府在管理钢铁行业的时候正确认识自身的位置,把握好自己这双“有形的手”,争取与市场这双“无形的手”达成默契,一起为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创造出最佳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史希正.国外钢铁厂[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

[2]冶金部情报标准研究院,国外钢铁统计1997[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

[3]氧气顶吹转炉炼钢[EB/OL].[2008-03-17].

[4]冶金部情报标准研究总所编辑.国际钢铁工业技术经济参考数据[M].北京:冶金部情报标准研究所,1991.

[5]陈光祖.由底特律引发出神奇的汽车数字[EB/OL].[2006-11-06].

[6]2008年度国际钢铁行业年终回眸[EB/OL].[2009.01.05].

钢铁业范文篇5

关键词:定价权议价能力铁矿石钢铁产业

2005年以来,铁矿石进口价格的飙升冲击着中国钢铁业的神经,让国内钢铁公司头痛;更让人不解的是:中国作为世界钢铁大国(产能居世界第一),却没有铁矿石的自主定价权,只能接受日本钢铁公司签定的合同价格。2005年2月22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与日本新日铁公司达成协议,自4月1日起铁矿石国际合约价格将比上一年度上涨71.5%。鉴于日本钢铁企业在亚洲铁矿石进口定价中的垄断地位,世界第五大钢铁公司韩国浦项公司和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宝钢相继接受了这一天价涨幅。随后,世界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商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BHP)趁火打劫,强硬要求其铁矿石离岸价上涨103%——114%。铁矿石价格的爆涨势必增加我国钢铁业的成本,虽然钢铁业可以将成本转移,但最终还是由下游制造业买单。这种不利的局面暴露了中国钢铁产业大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本文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问题:身为世界钢铁巨人的中国为什么只是铁矿石价格的接受者,而没有多大的议价能力?如何才能提高我国钢铁产业的议价能力?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企业(或产业)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取决于双方侃价能力的强弱对比。侃价能力首先体现在产业的集中化程度上,如果供方产业的集中化程度比买方产业高,其在产品定价上将占优势地位。供应商在向零散的买主销售产品时,往往能够在价格、质量及交货期上施加相当的影响。另外,侃价能力也体现在有无替代品上。如果供方在向某产业销售中不必与替代品竞争,则可增强其侃价能力。

从产业集中度方面来看,钢铁业处于劣势。世界铁矿石采矿业处于寡头垄断状态,前三大铁矿石生产企业垄断了目前世界铁矿石可贸易量的70%多,而世界钢铁业集中度则低得多。这就从总体上决定了钢铁业的弱侃价能力。从钢铁业内部情况来看,中国的钢铁业的侃价能力也与其地位不相匹配。自1996年中国钢铁产量首次突破亿吨以来,一直居于世界首位。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04年中国钢铁产量已经达到了2.67亿吨,是世界上唯一年产钢超过两亿吨的国家,2004年进口铁矿石2.08亿吨,比2003年猛增了6000万吨左右。预计2005年铁矿石的进口量将再增加4000万吨,达到2.48亿吨,进口依存度达到50%,中国消费了世界铁矿石增量的绝大部分。这么大的钢铁产量、这么大的进口量为何没有赋予中国钢铁业的强议价能力,甚至也没有获得亚洲铁矿石的定价权?主要原因是中国钢铁业太过分散。我国目前大小钢厂有几百家之多,分散程度很高,最大的宝钢产量接近2000万吨,但是其在国内市场当中占据的份额仍然不足10%。这种集中度不高的局面使中国钢铁行业很难形成统一的认识,用同一个声音说话,谈判能力自然很弱。有进出口权的钢厂、贸易商各自为政,分散地向供应商报价,甚至主动哄抬价格,这就大大削弱了买方的议价能力。相反,日本钢铁业近年来发展走下坡路,在世界钢铁业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但却仍然主导着亚洲铁矿石的定价权,主要原因是日本钢铁业集中度高,只有几家竞争能力很强的大型钢厂,他们很容易形成联盟,增加谈判的能力,所以国外铁矿石企业也更愿意同他们进行谈判。

铁矿石没有替代品。铁、钢是资源转化型产品,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必须依赖铁矿石资源,没有别的可以取代铁矿石,这也就加强了供方的议价能力。

在铁矿石供方议价能力强及世界铁矿石供不应求的背景下,铁矿石涨价是必然的,但凭借我国钢铁业在世界钢铁业中的地位,也不应该只是被动的价格接受者的角色,如果采取一些恰当的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钢铁业的议价能力,近期BHP公司的让步就是很好的证明。

首先,形成统一的矿石采购联盟可以提高我国钢铁业的议价能力。我国一年2亿多吨的钢铁产能,合在一起就能形成一个巨大的买方力量。全球铁矿石贸易有两个市场:一是通过长期供应合约建立的市场,主要的交易方是巴西淡水河谷等矿业巨头和各国一些规模较大的钢铁企业;另一个是现货市场,较小的铁矿石供应商和较小的钢铁企业以现货方式交易铁矿石,价格随行就市。现货市场更能反映供求关系,在铁矿石供应紧张的情况下,现货价格大大高于长期合约的价格。享受长期合约供应的钢铁企业可以获得优惠的价格,而我国钢铁公司只有宝钢等几家大钢铁企业纳入了长期合约市场,占绝大部分产能的众多小钢铁企业只能去现货市场抢夺铁矿石,一些中小贸易商看到有利可图,也纷纷挤入铁矿石贸易市场,造成我国铁矿石进口的猛增。2004年我国至少有1500万吨的铁矿石进口以后没有消耗掉。目前,全国积港铁矿石已经突破3700万吨,这些矿石有很大一部分是贸易商从印度进口的,囤积以待涨价,这就人为地加大了铁矿石供求紧张的状况。同时也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品位和质量比巴西、澳大利亚矿石低的印度矿石的进口价格居然高于前两者,这自然会刺激前者提价。目前我国政府也注意到了我国铁矿石进口的无序状况,开始整顿进口,如出台了新的铁矿石进口许可制度。同时,我国钢铁工业协会也出面协调国内钢铁企业,形成联盟,以宝钢为代表出面与必和必拓公司谈判,在国内钢铁企业空前的团结面前,必和必拓公司最终让步,放弃了加价的要求。我国钢铁工业的议价潜力得到初步体现。如果能更好地协调,形成一股力量,我国钢铁工业的议价能力还能得到更大的提高。

其次,进行后向整合、打入上游供应链也是提高我国钢铁工业议价能力的有效途径。日本钢铁企业只所以能至今主导亚洲铁矿石进口定价权,与他们较早介入上游铁矿石资源、与供应商形成密切合作关系分不开的。我国钢铁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前些年已开始寻求参股国外铁矿石资源,目前更加大了向上游渗透的力度。宝钢集团几年前就在秘鲁买断了当地的铁矿资源;去年又在巴西与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之一的淡水河谷共同建立钢厂,以利用当地的铁矿资源;2004年3月武钢、唐钢、马钢和沙钢,与世界最大的矿产企业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联合宣布成立合营企业,联合经营Jimblebar铁矿山,中国四大钢铁企业各持有Jimblebar矿山10%的股份。这一系列的海外采矿行动,已经使中国铁矿石进口量中,有21%来自于中国钢铁企业在海外参股的矿山。但总的来讲,这种后向整合的力度还不够,无法对供应商产生足够的威慑,难以获得真正的控制力。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已开始谋求对海外铁矿资源的控制权。如2004年4月2日,中钢集团联合国内几家大型企业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拟以20亿美元投资澳大利亚铁矿,并拥有控股权。虽然目前投资铁矿比以前贵了许多,但这有利于稳定海外矿石资源供应,对进口依存度已达50%的我国钢铁工业而言,也是一种必然的战略选择。

最后,我国钢铁工业需要加快整合,以提高集中度,提升议价能力。目前我国钢铁企业数量众多,但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大钢铁企业很少,而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小钢铁企业众多,它们产品档次低,效率低,浪费资源,环境污染严重,仅靠市场自身的力量进行产业整合将比较漫长,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去调控。新钢铁产业政策的出台将会抬高钢铁业的进入门槛,推动钢铁企业的优胜劣汰,加速钢铁行业的整合,从而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地位和议价能力。

参考文献:

1.闫鹏飞,熊靓.中日争夺铁矿石定价主导权.中国科技财富,2005(4)

2.姚峰.铁矿石价格暴涨探源:恶性循环链.21世纪经济报道,2005-4-11

3.姚峰等.铁矿石谈判获得两大胜利.21世纪经济报道,200-4-18

4.许凯.铁矿石涨价:盲目与悲情.国际金融报,2005-3-24

5.贾南.铁矿石涨价引发变局.国际金融报,2005-4-13

钢铁业范文篇6

关键词:定价权议价能力铁矿石钢铁产业

2005年以来,铁矿石进口价格的飙升冲击着中国钢铁业的神经,让国内钢铁公司头痛;更让人不解的是:中国作为世界钢铁大国(产能居世界第一),却没有铁矿石的自主定价权,只能接受日本钢铁公司签定的合同价格。2005年2月22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与日本新日铁公司达成协议,自4月1日起铁矿石国际合约价格将比上一年度上涨71.5%。鉴于日本钢铁企业在亚洲铁矿石进口定价中的垄断地位,世界第五大钢铁公司韩国浦项公司和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宝钢相继接受了这一天价涨幅。随后,世界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商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BHP)趁火打劫,强硬要求其铁矿石离岸价上涨103%——114%。铁矿石价格的爆涨势必增加我国钢铁业的成本,虽然钢铁业可以将成本转移,但最终还是由下游制造业买单。这种不利的局面暴露了中国钢铁产业大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本文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问题:身为世界钢铁巨人的中国为什么只是铁矿石价格的接受者,而没有多大的议价能力?如何才能提高我国钢铁产业的议价能力?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企业(或产业)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取决于双方侃价能力的强弱对比。侃价能力首先体现在产业的集中化程度上,如果供方产业的集中化程度比买方产业高,其在产品定价上将占优势地位。供应商在向零散的买主销售产品时,往往能够在价格、质量及交货期上施加相当的影响。另外,侃价能力也体现在有无替代品上。如果供方在向某产业销售中不必与替代品竞争,则可增强其侃价能力。

从产业集中度方面来看,钢铁业处于劣势。世界铁矿石采矿业处于寡头垄断状态,前三大铁矿石生产企业垄断了目前世界铁矿石可贸易量的70%多,而世界钢铁业集中度则低得多。这就从总体上决定了钢铁业的弱侃价能力。从钢铁业内部情况来看,中国的钢铁业的侃价能力也与其地位不相匹配。自1996年中国钢铁产量首次突破亿吨以来,一直居于世界首位。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04年中国钢铁产量已经达到了2.67亿吨,是世界上唯一年产钢超过两亿吨的国家,2004年进口铁矿石2.08亿吨,比2003年猛增了6000万吨左右。预计2005年铁矿石的进口量将再增加4000万吨,达到2.48亿吨,进口依存度达到50%,中国消费了世界铁矿石增量的绝大部分。这么大的钢铁产量、这么大的进口量为何没有赋予中国钢铁业的强议价能力,甚至也没有获得亚洲铁矿石的定价权?主要原因是中国钢铁业太过分散。我国目前大小钢厂有几百家之多,分散程度很高,最大的宝钢产量接近2000万吨,但是其在国内市场当中占据的份额仍然不足10%。这种集中度不高的局面使中国钢铁行业很难形成统一的认识,用同一个声音说话,谈判能力自然很弱。有进出口权的钢厂、贸易商各自为政,分散地向供应商报价,甚至主动哄抬价格,这就大大削弱了买方的议价能力。相反,日本钢铁业近年来发展走下坡路,在世界钢铁业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但却仍然主导着亚洲铁矿石的定价权,主要原因是日本钢铁业集中度高,只有几家竞争能力很强的大型钢厂,他们很容易形成联盟,增加谈判的能力,所以国外铁矿石企业也更愿意同他们进行谈判。

铁矿石没有替代品。铁、钢是资源转化型产品,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必须依赖铁矿石资源,没有别的可以取代铁矿石,这也就加强了供方的议价能力。

在铁矿石供方议价能力强及世界铁矿石供不应求的背景下,铁矿石涨价是必然的,但凭借我国钢铁业在世界钢铁业中的地位,也不应该只是被动的价格接受者的角色,如果采取一些恰当的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钢铁业的议价能力,近期BHP公司的让步就是很好的证明。

钢铁业范文篇7

关键词:定价权议价能力铁矿石钢铁产业

2005年以来,铁矿石进口价格的飙升冲击着中国钢铁业的神经,让国内钢铁公司头痛;更让人不解的是:中国作为世界钢铁大国(产能居世界第一),却没有铁矿石的自主定价权,只能接受日本钢铁公司签定的合同价格。2005年2月22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与日本新日铁公司达成协议,自4月1日起铁矿石国际合约价格将比上一年度上涨71.5%。鉴于日本钢铁企业在亚洲铁矿石进口定价中的垄断地位,世界第五大钢铁公司韩国浦项公司和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宝钢相继接受了这一天价涨幅。随后,世界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商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BHP)趁火打劫,强硬要求其铁矿石离岸价上涨103%——114%。铁矿石价格的爆涨势必增加我国钢铁业的成本,虽然钢铁业可以将成本转移,但最终还是由下游制造业买单。这种不利的局面暴露了中国钢铁产业大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本文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问题:身为世界钢铁巨人的中国为什么只是铁矿石价格的接受者,而没有多大的议价能力?如何才能提高我国钢铁产业的议价能力?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企业(或产业)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取决于双方侃价能力的强弱对比。侃价能力首先体现在产业的集中化程度上,如果供方产业的集中化程度比买方产业高,其在产品定价上将占优势地位。供应商在向零散的买主销售产品时,往往能够在价格、质量及交货期上施加相当的影响。另外,侃价能力也体现在有无替代品上。如果供方在向某产业销售中不必与替代品竞争,则可增强其侃价能力。

从产业集中度方面来看,钢铁业处于劣势。世界铁矿石采矿业处于寡头垄断状态,前三大铁矿石生产企业垄断了目前世界铁矿石可贸易量的70%多,而世界钢铁业集中度则低得多。这就从总体上决定了钢铁业的弱侃价能力。从钢铁业内部情况来看,中国的钢铁业的侃价能力也与其地位不相匹配。自1996年中国钢铁产量首次突破亿吨以来,一直居于世界首位。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04年中国钢铁产量已经达到了2.67亿吨,是世界上唯一年产钢超过两亿吨的国家,2004年进口铁矿石2.08亿吨,比2003年猛增了6000万吨左右。预计2005年铁矿石的进口量将再增加4000万吨,达到2.48亿吨,进口依存度达到50%,中国消费了世界铁矿石增量的绝大部分。这么大的钢铁产量、这么大的进口量为何没有赋予中国钢铁业的强议价能力,甚至也没有获得亚洲铁矿石的定价权?主要原因是中国钢铁业太过分散。我国目前大小钢厂有几百家之多,分散程度很高,最大的宝钢产量接近2000万吨,但是其在国内市场当中占据的份额仍然不足10%。这种集中度不高的局面使中国钢铁行业很难形成统一的认识,用同一个声音说话,谈判能力自然很弱。有进出口权的钢厂、贸易商各自为政,分散地向供应商报价,甚至主动哄抬价格,这就大大削弱了买方的议价能力。相反,日本钢铁业近年来发展走下坡路,在世界钢铁业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但却仍然主导着亚洲铁矿石的定价权,主要原因是日本钢铁业集中度高,只有几家竞争能力很强的大型钢厂,他们很容易形成联盟,增加谈判的能力,所以国外铁矿石企业也更愿意同他们进行谈判。

铁矿石没有替代品。铁、钢是资源转化型产品,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必须依赖铁矿石资源,没有别的可以取代铁矿石,这也就加强了供方的议价能力。

在铁矿石供方议价能力强及世界铁矿石供不应求的背景下,铁矿石涨价是必然的,但凭借我国钢铁业在世界钢铁业中的地位,也不应该只是被动的价格接受者的角色,如果采取一些恰当的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钢铁业的议价能力,近期BHP公司的让步就是很好的证明。

首先,形成统一的矿石采购联盟可以提高我国钢铁业的议价能力。我国一年2亿多吨的钢铁产能,合在一起就能形成一个巨大的买方力量。全球铁矿石贸易有两个市场:一是通过长期供应合约建立的市场,主要的交易方是巴西淡水河谷等矿业巨头和各国一些规模较大的钢铁企业;另一个是现货市场,较小的铁矿石供应商和较小的钢铁企业以现货方式交易铁矿石,价格随行就市。现货市场更能反映供求关系,在铁矿石供应紧张的情况下,现货价格大大高于长期合约的价格。享受长期合约供应的钢铁企业可以获得优惠的价格,而我国钢铁公司只有宝钢等几家大钢铁企业纳入了长期合约市场,占绝大部分产能的众多小钢铁企业只能去现货市场抢夺铁矿石,一些中小贸易商看到有利可图,也纷纷挤入铁矿石贸易市场,造成我国铁矿石进口的猛增。2004年我国至少有1500万吨的铁矿石进口以后没有消耗掉。目前,全国积港铁矿石已经突破3700万吨,这些矿石有很大一部分是贸易商从印度进口的,囤积以待涨价,这就人为地加大了铁矿石供求紧张的状况。同时也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品位和质量比巴西、澳大利亚矿石低的印度矿石的进口价格居然高于前两者,这自然会刺激前者提价。目前我国政府也注意到了我国铁矿石进口的无序状况,开始整顿进口,如出台了新的铁矿石进口许可制度。同时,我国钢铁工业协会也出面协调国内钢铁企业,形成联盟,以宝钢为代表出面与必和必拓公司谈判,在国内钢铁企业空前的团结面前,必和必拓公司最终让步,放弃了加价的要求。我国钢铁工业的议价潜力得到初步体现。如果能更好地协调,形成一股力量,我国钢铁工业的议价能力还能得到更大的提高。其次,进行后向整合、打入上游供应链也是提高我国钢铁工业议价能力的有效途径。日本钢铁企业只所以能至今主导亚洲铁矿石进口定价权,与他们较早介入上游铁矿石资源、与供应商形成密切合作关系分不开的。我国钢铁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前些年已开始寻求参股国外铁矿石资源,目前更加大了向上游渗透的力度。宝钢集团几年前就在秘鲁买断了当地的铁矿资源;去年又在巴西与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之一的淡水河谷共同建立钢厂,以利用当地的铁矿资源;2004年3月武钢、唐钢、马钢和沙钢,与世界最大的矿产企业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联合宣布成立合营企业,联合经营Jimblebar铁矿山,中国四大钢铁企业各持有Jimblebar矿山10%的股份。这一系列的海外采矿行动,已经使中国铁矿石进口量中,有21%来自于中国钢铁企业在海外参股的矿山。但总的来讲,这种后向整合的力度还不够,无法对供应商产生足够的威慑,难以获得真正的控制力。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已开始谋求对海外铁矿资源的控制权。如2004年4月2日,中钢集团联合国内几家大型企业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拟以20亿美元投资澳大利亚铁矿,并拥有控股权。虽然目前投资铁矿比以前贵了许多,但这有利于稳定海外矿石资源供应,对进口依存度已达50%的我国钢铁工业而言,也是一种必然的战略选择。公务员之家

最后,我国钢铁工业需要加快整合,以提高集中度,提升议价能力。目前我国钢铁企业数量众多,但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大钢铁企业很少,而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小钢铁企业众多,它们产品档次低,效率低,浪费资源,环境污染严重,仅靠市场自身的力量进行产业整合将比较漫长,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去调控。新钢铁产业政策的出台将会抬高钢铁业的进入门槛,推动钢铁企业的优胜劣汰,加速钢铁行业的整合,从而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地位和议价能力。

参考文献:

1.闫鹏飞,熊靓.中日争夺铁矿石定价主导权.中国科技财富,2005(4)

2.姚峰.铁矿石价格暴涨探源:恶性循环链.21世纪经济报道,2005-4-11

3.姚峰等.铁矿石谈判获得两大胜利.21世纪经济报道,200-4-18

4.许凯.铁矿石涨价:盲目与悲情.国际金融报,2005-3-24

5.贾南.铁矿石涨价引发变局.国际金融报,2005-4-13

钢铁业范文篇8

1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钢铁行业在上一次改革后进入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在新技术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成效。不过放眼世界,在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发展水平相比,我国钢铁业资源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这三个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友好发展[1]。在我国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钢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并且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之间存在紧密关联[2]。

2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意义

2.1社会责任。节能减排是为了所有人的共同利益考虑,做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部署。在当今社会,我们钢铁企业应该带头承担起社会责任。在追求企业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应当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企业的未来发展中融合节能减排工作,把节能减排变成企业文化,让节能减排工作获得更大的成效,做起表率作用。2.2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驱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钢铁企业也得到了发展机会。但目前我国的钢铁产能过剩,需求降低以及原料成本增加等原因,钢铁企业利润处于下滑趋势,而面对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能源消耗对我国的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形势不断恶化,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已经是必不可少,必须实施的重要举措了。2.3企业价值当今社会,各个企业的竞争实力不再仅仅体现在资本和设备技术这方面,而是开始发生了改变,现在更多的是体现在企业的社会形象、品牌的公信度和品牌影响力这些方面。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把节能减排任务当做企业自身价值的钢铁企业,会更有社会影响力。

3钢铁业发展面临的新改革

严格控制钢铁产能的增量,提升既有存量的质量与水平。我国钢铁业新改革最需要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能质量。适时适度的淘汰落后产能是目前我国钢铁业急需要解决的任务。作为中国钢铁业最主要的行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也组织行业进行了《2020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愿景及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钢铁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也在筹备和制定之中,这些都标志着中国钢铁业产能格局的重大调整已进入关键的倒计时阶段。

4“十三五”钢铁业节能减排的形势

从现在国家的相关政策看,钢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任务会逐步加强。“十三五”碳排放总量控制和强度控制将会落实到各个钢铁企业中,企业的减碳压力将会增大。同时,新能耗限额标准对企业能耗达标提出了新的要求,钢铁企业面对一直亏损、负债,能够投入到节能减排上的资金也就受到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节能减排仍然是钢铁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重要方式。

5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方法

4.1不断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现代科技的发展不断在创新进步,我国面临的能源紧缺、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些问题都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钢铁企业能源消耗巨大,需要提供能源利用情况,并且使用新能源技术,来减少消耗。而在此同时,生产技术手段的更新和引进更先进的环保设备,通过这些使得钢铁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减少。社会各方面应该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手段,企业自身也应该积极淘汰落后的技术和设备,推动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转换生产模式。通过不断开发新技术、研究新工艺,来提高生产率、能源利用率,降低碳排放,减少污染物排放,发展成低碳企业。4.2出台优惠政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对一次能源回收利用项目给予优惠政策,对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设备等免征进口关税并予以补贴,对符合货款条件、从事二次能源利用的项目,国家财政给予全额补贴。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调整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同时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规章体系、标准体系、检测体系。4.3完善能源管控机制。随着我国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建立并完善了能源管理机制,组建能源管控中心。能源管控中心是负责企业各个资源之间的调配,对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把控,把节能减排的任务分配到企业各个部门,统一管理,形成能源管理体系。4.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一次能源的回收利用钢铁业的能源消耗非常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气废水等,如果加强一次能源的回收利用,不仅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还能创造经济价值,降低企业生产成本。4.4.1更快淘汰落后产能。我国目前的钢铁产业存在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大多数钢铁企业分布在内陆的大中型城市,受到城市周边环境、水资源条件、能源供应条件和运输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大多数钢铁企业都存在落后产能,使得钢铁业总能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通过企业重组,产业布局转向沿海沿江地区,能减轻对大中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更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利用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4.4.2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自从《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并且实施,我国需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企业名单已经从“双超”“双有”企业扩展到重点行业,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冶金行业。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我国各省市需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企业已经按照文件规定逐步展开相关审核工作。钢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以后,可以对企业进行诊断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结果具体实施清洁生产整改方案来进行整改。所以,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有利于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工作。4.4.3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概念是指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进行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钢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有很多,比如提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等资源再利用率,减少钢铁业废弃物排放等。4.4.4采取污染控制技术和在线监控措施。在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之后,还需要钢铁企业采用高效合理并且技术先进的防治污染的措施,并且对污染物实施在线监控。钢铁企业在污染减排方面主要是降低SO2、COD和烟粉尘排放总量这三个方面:(1)烧结机烟气脱硫要按照相关文件要求严格执行,实现SO2减排。(2)通过废水深度处理和回用提高废水循环利用率,实现废水“零”排放来减少COD的排放量。(3)可以通过采用废气净化措施实现对企业外排烟粉尘的控制。4.4.5建立能源体系,完善监管措施。因为我国对电力折标煤系数进行了调整,并且与欧盟、日本等国家的折算系数个别存在一些差异,所以我国不能对跟国际上的先进国家的能耗指标进行比较,如果能够建立统一的能源统计标准和考核体系,就能够和国际上的同行业进行对比。建议建立以吨钢综合能耗、吨钢可比能耗和万元产值能耗三项指标为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统计体系,统一各能源介质的折算系数,实现与国际统计体系的折算机制和统计方法达到同等水平,就能够进行对比来确定我国钢铁企业的能耗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的钢铁企业水平之间的差距,从而能够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钢铁业是能源消耗大户,以前靠能源的高投入来发展企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钢铁企业的发展需求,必须转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现如今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钢铁产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循环经济。中国钢铁业又一次开展了改革。钢铁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只能是节能减排、环保降耗,随着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逐渐增加完善,钢铁行业需要加快绿色制造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丁皓,郭新有.关于我国钢铁工业二次能源利用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0):101-103.

[2]钱津.钢铁产业发展与中国工业化[J].经济纵横,2007(6):11-15.

[3]于勇,王新东.钢铁工业绿色工艺技术[M].北京:冶金工艺出版社,2017.

[4]刘宏强,张福明,刘思雨,等.首钢京唐钢铁公司绿色低碳钢铁生产流程解析[J].钢铁,2016,51(12):80.

[5]严琣洁.超低二氧化碳排放炼钢项目的进展与未来[J].中国冶金,2017,27(2):6.

钢铁业范文篇9

关键词:CI,开放型发展,应对,开展。

1什么是CI

现在的企业组成部分,传统的讲主要有运营、销售、财务三大块组建,但客观地讲,对于一个不断地发展的企业,特别在一个开放型环境中发展,信息是至关紧要的,可以说信息(特别竞争情报CI)是企业组成构件中的第四大块。

可以说,只有由情报武装的企业,才能保证企业的灵活性、主动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才具有不可限量的企业竞争力。事实如此,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包围和爆炸的时代,对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的速度和效率将影响着企业日常工作开展,而对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正是情报的两大特长,尤其是竞争情报CI可以使这两大特长淋漓尽致地发挥,可以说我们正在逐渐迈进一个情报时代。在一个情报时代,对于一个企业,特别是钢铁企业应该做些什么呢?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应该开始认识CI,对其足够重视,并逐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以下是CI的简要特点:

1.1竞争情报阶段的划分

首先竞争情报有四个阶段:

1、企业未曾组建情报组织,大量的信息(包括记忆中的和当前发生的信息),都储存在职工的头脑中,伴随着这些职工的离去,信息也转而消失。可以称之为“婴儿段”

2、企业组建了情报组织,但仅少量的几个员工进行有限的工作,对出现的“缺口”进行分析和常规的数据“统计”,应该说这类工作情报体现了价值,但是体现的价值有限。可以称之为“孩提段”。

3、企业组建了情报组织,企业有真正从事竞争情报的专业人员,能进行定期分析如(天,周);但是缺少规模化的竞争情报网络系统(CIS)进行现时采集和分析,同时缺少和战略管理长期互动,造成现时决策滞后。应该说这类工作情报体现了价值,但无法体现最大价值。称之为“少年段”。

4、企业组建了情报组织,具有规模化的信息采集和分析系统,可以和战略管理层良好互动,使情报得出的建议能被及时实施,避免了企业损失,抓住了市场时机,使企业的竞争力层次明显提升。称之为“青壮段”。

1.2竞争情报的操作流程

情报流程,是对外来的信息,包括相关竞争者、客户、供应商、潜在并购对象、合资对象、战略盟友等信息及外在的经济、政策、政治等影响因素收集后,通过CI系统处理后,得出新闻简报、竞争对手概况、情况分析、战略影响列表、情报周刊,特别新闻摘要等报告手段,来明晰企业的优势、劣势、及现时决策等。其流程控制如图1:

图1:CI操作流程图

2如何做CI

2.1情报信息的存在

当前,钢铁业中存在着大量的情报信息,但处于其中的钢铁企业对情报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处理能力却有差异,主要是传统的企业和具有CI的企业处理方法不同,体现的信息发挥的价值程度也有区别。

实例:

一个钢铁企业获悉同区域的相关沿海同行业企业打算购买一台加热炉,具体原因不明,它通过从安装工人,小型协会,银行人员,证券人员,和对方的营销商,购买人员,企业职工,得到消息,企业是明年新建的200t连铸设备做配套,从而得出结论因竞争企业生产的产品集中在低端,合金化含量低的地方,技术含量偏低,也无相关技术人才团队,和引进技术,那么经过信息处理,分析推测竞争企业要在占据低端形成垄断趋势;联系本企业也有低端产品,但暂时有没能力新建设备,那么尽快做了以下转变:加快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在新的设备投产之前,赢得市场声誉,避免了在低端的竞争损失。

这是一个传统钢铁企业信息搜集,并分析处理后对生产侧重点调整的例子,可以说例子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不可否认同时存在随机性,偶然性,存在缺少竞争情报网络系统(CIS),缺少动态详尽的理论分析支撑,被束之高阁的危险,甚至,被战略层忽略的危险。

具有CIS系统钢铁企业,信息搜集后对处理危机的例子,实例:

一个钢铁企业通过内联网上CIS获悉,两家钢铁企业,阿塞乐和米塔尔要合并,要形成行业控制能力,而长期地查看本企业的CIS系统,得到信息,并具有详尽分析,得知真正意义的合并要很长的时间,而据查看所将要合并的两家企业年报,得知资金已出现紧张,而两三年不会再有大的动作,并且会出售小的公司,减少风险,那本企业就应当充分利用充足现有时间,和充裕的闲置资金,扩大规模,互购股份,投资上游资源,为企业赢得竞争空间。

可以看出CIS系统具有动态、连贯性、必然性,具有显著的优势,具有此系统的企业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钢铁企业中普遍存在情报信息,如何对其进行处理,存在着一个标准化和系统化的问题,应该需要一种长期动态运营的系统,使信息能够被确认,处理后,转化成能被战略实施依靠的资源,这存在着一个钢铁企业CI开展的问题。

2.2CI工作的开展

2.2.1竞争基准的确定

竞争情报可以让钢铁企业明确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牵扯到一个基准问题,即确定企业在市场中位置,明确竞争对手的概况,这对于企业对今后的发展战略做出调整至关重要。

如2005年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做了这方面的工作,将柳州钢铁公司(世界粗钢产量排名第81位)、广州钢铁公司(世界粗钢产量排名第84位)作为定标比超的“基准对象”。通过在经营能力、管理水平、投融资力度和技术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38项指标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竞争情报分析处理得出结论,明晰了昆钢的战略定位和布置,达到了明显的战略效益。[1]

2.2.2竞争情报网络系统CIS的应用

CIS(CompetitiveIntelligencesystem)通常是设置在公司的内联网上,以国际互联网信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对竞争对手和市场进行深层次分析的知识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具体囊括了对许多重要内容的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优势和劣势、市场焦点、销售渠道以及战术。供公司决定时参考,同时能有效的节约情报部门的时间。

规模化的竞争情报网络系统(CIS)进行现时采集和分析。可以改善现有技术统计滞后,信息采集方式缓慢的诸多问题,提升情报结构水平。有以下优点:

(1)、改善企业信息资源流动结构,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

CIS的建立形成了先进的外部、内部情报的收集、处理、检索、分析和共享的信息资源数据库,改变了企业现有信息资源的流动结构,变链式信息传递结构为网络式结构。集中和规范的情报资源的管理,增强了情报的准确性、时效性、针对性、共享性,提高了情报资源的利用率。

(2)、降低信息处理人工成本,减少重复费用支出

据不完全统计,一个情报专题和课题的完成,40%的时间花费在情报资料的采集,20%的时间花费在资料的归类整理。CIS的建立把情报分析人员从繁琐的信息采集解放出来,使他们得以投入更多的精力从事情报分析工作和市场对策研究。

(3)、提供决策支持,降低决策风险

CIS的建立,形成市场营销动态、行业状况、国内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竞争对手等安全、高效的情报收集、传递和储备体系,使部门情报研究人员以情报资源为基础,应用科学方法,快速分析和研究钢铁行业的影响、市场目标及市场细分、竞争对手的策略动向、产品定位、贸易政策调整等,形成市场快速反应机制,及时为领导及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增强企业整体的灵敏性、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从而降低贸易决策风险。[2]

当前CIS在钢铁企业得到应用,如TRS(北京拓尔思)系统应用于宝钢钢贸,百度应用于湘潭钢铁,清华同方竞争情报系统应用在宝钢股份及攀钢钢研院自主研发的“攀钢竞争情报系统”正式建成等。

但很重要一点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以公司内联网为基础的CIS情报采集分析,无法代替与核心用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传统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其使用的意图是为了让竞争情报部门腾出手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并且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好的服务。[3]

2.2.3常规CI方法的介入

图2:竞争情报的增长/份额矩阵[4]

相对市场占有份额

注:圆形图代表业务,方框代表区域类型名称。

基准确定以后,通过CIS系统获取基准对象的大量的数据后,常规CI方法的介入,可以完善竞争情报分析工作,如用增长/份额矩阵一种方法做简要分析:

如图2所示,拿此对钢铁企业进行分析,当钢铁业务处于右下角的(Ⅳ区),市场占有率低,产业增长率也偏低,属于钢铁业衰退阶段,低端资金投入,产生不出效益,应减少资金投用,限制发展。由于(Ⅳ区)产业多处于市场淘汰地位,(Ⅳ区)产业专业称为“瘦狗”产业。

当钢铁业务处于右上角(Ⅲ区),市场占有率低,但产业增长率偏高,属于钢铁业的成长期,投入资金,可能产生效益,但相对量不大,也可能产生的效益并不大带来风险。由于(Ⅲ区)产业可能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Ⅲ区)产业专业称为“问题”产业。

当钢铁业务处于左下角(Ⅱ区),属于钢铁业的成熟期,产业不会变化较大,占有的市场分额较高,投入的资金,可以产生多余资金,是企业收益的主要来源。(Ⅱ区)产业专业称为“现金牛”产业。

当钢铁业务处于左上角(Ⅰ区)的业务,属于钢铁业的成长期,产业变化较大,占有的市场分额较高,如果加大对此部分的投入,增加规模,则有可能转化为现金牛,变为企业收益的主要来源。(Ⅰ区)产业专业称为“明星”产业。

结合增长/份额矩阵和钢铁企业内的真实结构状况,并将分析结果和企业发展战略相互动,钢铁业可以做好结构调整,退出瘦狗业务,缩短资金流,做大做强现金牛业务,扩大规模,使企业占据绝对优势。

如国内太钢,1999年太钢决定大力做强不锈钢产业,即退出普碳等“瘦狗”产业,专于不锈钢“现金牛”产业,当年的不锈钢年产量是13.55万吨,而2006年,太钢的不锈钢产能已经达到了300万吨,稳居世界第一位。它的不锈钢业,一业独大,在2005年,国内共有18家钢铁企业的产量达到500万吨以上,太原钢铁(集团)公司排名第17位,但在钢铁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排行榜上,太钢却分别占据着第5名和第6名的位置。去年太钢产钢539万吨,销售收入达到360.8亿元,实现利税43.1亿元,吨钢经济效益居领先地位。太钢的事例比较好地符合了增长/份额矩阵,对多数产品零散的钢铁企业具有好的借鉴意义。此外注重“明星”钢铁业务,这是钢铁业今后赢利点,今后的承接者,高度密切注意,将会会给企业带来意料外的收益。同时注意“问题”钢铁业务,对其情况,不断适时地跟踪,在适当的时候,对其促使发展拟或加以限制,做出果断的决定。

2.2.4钢铁企业CI价值真正实现

动态的竞争情报和分析后并施行的情报才具有真正价值。其示意图如图3。

图3:最大化CI示意图

只有在动态的基础上,持续的保持钢铁业的竞争情报,是个连贯的过程,以周刊的简报,和月刊的情报摘要的动态流程中,我们才逐渐会认识到钢铁业的整体全面行业情况,在此基础上这有助于我们提高对自己的定位和对钢铁业现状的进一步思考,做好自己的工作,思想上形成对企业方针的理解和认同。

情报的采集后,如得到的信息数据等,它的价值含量偏低,仅仅是数字而已,只有联系到业界情况的竞争对手的概况,并对企业的战略是否造成影响进行分析,才能达到发挥其足够的作用。

例,一家大型钢厂新来的总裁,他将担任运营经理,但履历上显示曾担任财务总监。如果简单的报告这家大型钢厂新来运营经理,曾任财务总监。将毫无意义,只有分析后,有经验的情报专职人员,会做出如下判断,今后一段时间,该钢厂将偏重资金,赢利控制,而对以往的科技信息开发,不会太大重视。

同时,一个信息关键的价值,只有实施(implement)后,才能得以体现。一项竞争情报,当它牵扯关于战术方面的,如新加设备,增加规模,经确信后,可以对此备案,以备查用。当它牵扯关于战略方面的,如企业间签订协议,经确信后,和本企业的战略管理互动后,并对其进行分析,对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对策,报上层管理层后,但如在实施阶段缺少执行,最后,造成企业效益下滑,企业竞争处于被动环境,可以说,此项竞争情报的价值微乎其微。

所以说,钢铁业的CI自由在动态的竞争情报和分析后并施行的情报才更有价值。

2.2.5实施CI后的切实益处

首先,通过系统的应用,能够提供长期动态的竞争情报跟踪,进行深入分析,为企业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为决策者提供支持。

其次,通常的观念企业竞争情报中的简报,不仅是市场部门的事情,而是每个部门,每位员工都应掌握的信息,如做人力资源的看到竞争对手的分析情况,可以从挖人或防止人员被挖的时机上提前考虑;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简报了解竞争对手在客户方的动态后,从资金流转和银行业务上考虑,制造部门可以了解竞争产品的优缺点,进行借鉴和论证,提高自己科研实力。同时增加员工对企业方针的认同感。

再次,通过竞争情报这个工具,加强和改善了评估,明显提升企业的竞争层次,增加了企业竞争优势可以让我们面对风险时,已做到胸有成竹,可以控制节奏和步调,使决策更富弹性和策略,更有主动性,和价值,思路不会被风险的失利面所迷惑,做出果断决定。

3结束语

综合对竞争情报的简要描述,探讨了竞争情报在钢铁企业中的实施的阶段性、层次性,,笔者认为:

1对于钢铁企业,竞争情报是种新兴技术,是企业除运营、销售、财务后的第四大块。钢铁业如采用竞争情报,可以扩展企业视野,明确竞争环境,提高竞争力,为企业更好发展和资金流的良好使用提供帮助。

2对于钢铁企业,事实上,很多的企业,已经投入了企业竞争情报开发和利用,而且有多种竞争情报系统,如TRS和清华同方,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运用常规CI方法的介入,如竞争增长/份额矩阵,竞争情报可以调整钢铁产业结构,寻找新的利润点。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4钢铁产业应该注意竞争情报的实施,只有动态的竞争情报经过分析,并被实施后,才能体现它的真正价值,帮助企业保持在竞争中的主动性、灵活性。

参考文献

[1]、彭靖里等论竞争情报在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中的应用2005年

[2]、2006年P6-P7

钢铁业范文篇10

关键词: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生命周期评价;材料利用率;用户端解决方案

钢铁工业是一个物质质量和能量高度聚集的产业,因而社会对钢铁业的普遍认识是,钢铁工业是“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行业,要节能减排,就要抑制钢铁业的发展。然而,从全生命周期的思想来看,事实并非如此,钢铁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可持续的,在经济发展与环境责任同等重要的绿色经济中,钢铁占据着核心地位。在人类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钢铁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础材料,集强度、成形性和多功能性于一体的独特特征是其他任何材料不可媲美的,钢铁材料仍然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经济性和环保性俱佳的良好材料[1]。也就是说,如果不使用钢铁材料而又要实现同样的功能、达到同样的产量,就意味着有比使用钢铁更高的环境负荷。因此,对钢铁工业目前的处境及发展前景,需要从生命周期视角来看问题,不仅钢铁业内需要重新认识,全社会都有必要重新认识。因为钢铁业的良性发展,需要一个客观、理性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的现状下。

一、生命周期视角与生命周期评价

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思想的提出,旨在通过全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简称LCA)理念下的钢铁工业对全社会节能减排贡献的研究,澄清社会对钢铁工业的误解,体现钢铁工业在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及促进作用,从全生命周期视角来反映钢铁产业升级、品种结构调整的环境效益,以及在全生命周期评价理念下,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方向与发展机遇。钢铁产品性能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一般会增加钢铁制造流程的环境负荷,但从生命周期视角来看,却可能更大程度地减少下游产业及全社会的环境负荷,钢铁行业实际上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制订行业发展规划、出台节能减排政策措施、进行相关决策时,企业应充分认识这一点,从全社会、全产业链角度系统化考虑,做出科学决策。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环境管理和分析工具,其是从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来量化其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排放,并评价这些消耗和排放对资源、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的影响。其特点就是定量化、数字化评价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的各种消耗和排放。生命周期评价提供了一种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扫描的方法,是国际上评价绿色产品的主要标准。LCA可以让每一卷钢材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环境绩效数据档案,是节能减排重要的科学依据。从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可以定义“钢铁绿色产品”是指在产品设计、制造、运输、使用、回收、再利用和废弃等全生命周期内能够节省资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并且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的产品。从绿色产品的用途来看,绿色产品具有如下特征(即绿色产品内涵):——有利于环境保护,指不含有害物质、降低噪音和减少振动等;——提高能源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指产品轻量化、简化加工工艺、低能耗、低资源消耗、提高耐磨性、高吸热等;——提高产品寿命并利于回收再利用,指提高耐腐蚀性、提高耐久性、利于回收、便于再制造与再利用、减少废弃物等;——绿色产品外延,指具有上述特性的钢铁产品及包装、标志/标识、商标等,以及提供给用户的一系列附加利益,包括生态服务、绿色解决方案等。应用LCA研究钢铁产品的环境特性在国际钢铁行业已广泛开展。国际钢铁协会于1995年开始LCA研究,常设LCA项目组,由全球主要大钢企的成员组成LCA专家组,世界钢协LCA专家组会议每年春季、秋季各举办1次。2004年,宝钢加入该专家组。以前是每隔5年更新1次全球钢铁产品LCA数据,目前随着LCA工作在国际上越来越重要,已经提高到每年更新1次。涉及的产品覆盖了钢铁主要的大类品种。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收集并提供全行业的钢铁产品LCA数据;把LCA及相关领域的发展情况通报给会员公司;向用户和市场提供相关信息;通过LCA分析方法证明使用钢铁产品可带来的环保效益;推广LCA应用工作中好的经验。专家组的工作重点是使LCA评价流程中的所有利益相关方都参与进来,以便在市场推广和与替代材料的竞争中更好地利用LCA这一方法与工具。奥钢联、安赛乐米塔尔、蒂森克虏伯、塔塔、新日铁、浦项等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钢铁企业均有各自的LCA团队,并持续开展了多年的研究应用工作。

二、从全生命周期范围看钢铁业节能减排现状与问题

长期以来,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管理模式是将钢铁制造流程分割为若干工序、装置,然后将工序、装置解析的某种化学反应过程,或将传质、传热和动量传输的过程以工序之间的拼接、叠加形成制造流程,这导致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局限于局部、末端。钢铁生产动态运行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协同链接的界面技术往往被忽视,就像是拿着听诊器在各个点上找问题,集中注意的是局部性的“实”,而往往忽略贯通全局的“流”。因此,钢铁企业需要把“听诊器”变为“CT机”,进行全流程的全面精确的扫描诊断,以找到问题。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出,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2050年全球碳排放量需要较1990年减少50%以上。钢铁行业作为最大的工业碳排放领域,排放量占比达25%。据预测,至2050年钢铁需求量将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1倍,而世界钢铁协会制定的碳减排目标是碳排放量减半[3][4],这是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那么,如何解决需求翻倍而碳减排50%的问题呢?宝钢钢铁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分析表明,对于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影响最大的3个因素分别为:成材率(材料利用率)、能源结构和能源耗量。在现阶段能源结构、能源耗量暂时不太可能有太大提升的情况下,提高钢铁产品的成材率和下游材料的利用率是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重点方向。这一结论与剑桥大学JULIANMALLWOOD教授的LCA团队得出的结论一致。剑桥大学LCA团队的研究发现,世界钢铁生产过程中有1/4的钢水未能形成产品而直接变成废钢,其中冲割、剪切和加工工序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而最终回用的废钢量还不及这些产出废钢量的一半。据剑桥大学LCA团队课题组的生命周期统计数据显示:甚至在某些行业,全部板材中大约有一半从未制成成品[2]。从全生命周期视角来看,最终的钢铁产品是最重要的载能体,承载了大量的资源、能源和材料的投入及环境的排放,最后如果得不到有效利用,前面的投入都将浪费。因此,有大量的技术和商业创新成果有待开发,创新成果可以节省大量因废钢产生所浪费的能量。此外,在很多下游行业,对钢材加工完成后,还需要重新进行退火等热处理,以消除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应力,或使产品具有更好的理化性能,而下游很多企业热处理炉分布零散、热效率低下、生产不连续,导致能源损失很大。而这些热处理工作,却是钢铁企业所擅长的。钢铁企业的热处理炉处理能力大,燃料是钢铁厂副产煤气,生产连续,能效高。钢铁行业将下游这些热态工序重新整合,对用户及社会都会产生很大的价值。此外,下游很多用户在购买钢板后,还需进行喷涂处理,因此存在大量“小作坊”式的无序生产与排放,而钢铁企业彩涂板采用大规模集中式生产,可有效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可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减少下游无序生产造成的资源、能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三、全生命周期理念下的钢铁业节能减排方向与发展机遇

从全生命周期视角来看,目前主要有2种可能的途径:一是产业内部解决方案;二是用户端解决方案。——产业内部解决方案,是钢铁业一直在努力做的工作,也是与企业经营成本密切相关的,所以各企业开展内部节能降耗减排的积极性都很高。产业内部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提高能效来实现。但经过全行业对于这项工作的长期努力,剩余的节能空间有限,加之技术创新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业内普遍认为能效提高的极限是20%。因此,如果从最乐观的视角观察钢铁产业的未来,若需求翻倍,即使在现有工艺范围内想尽一切办法,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只能控制在目前的水平。如果无所作为,那么单凭产业内部能源回收量的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将几乎翻1倍。因此,在最理想的情况下,2050年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量将维持在目前的水平,但不可能达到减半的要求。——用户端解决方案,是从全生命周期理念出发的节能减排措施。即在保证现有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钢材的消耗量,提高材料利用效率,从而达到碳排放减少50%的目标。用户端解决方案的核心是提高材料利用效率,从上述当前存在的问题来看,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策略包括:通过全生命周期生态设计减少钢材使用量;减少生产损失(如冲割、剪切和加工等工序的损失、边角料等);废钢转移回用;废钢不熔融直接回用;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减少终端需求。只有产业内部解决方案和用户端解决方案2种方式并用,钢铁行业方能应对需求加倍而碳排放减半的挑战。对钢铁产业而言,为客户减少钢材用量和提供更多服务是未来的发展机遇。目前,钢铁产业制造的是中间产品(材料),而用户需要的是由这些中间产品(材料)组装的制成品。这是钢铁业的一个重大机遇,钢铁产业应关注下游动向,跟踪中间产品被做成了什么,通过整体设计参与到这个过程中甚至到产品结束;或整合下游的一个阶段,提供组件而不是库存产品,那么就可以为客户提供更高价值且用料更省的组件,这也是节省出25%产出损失的方式所在,是创造价值的重要机会。未来,轧钢厂可以通过升级和更新轧制工艺,最终成为开放式产品机构的设计单元,设计其他产品,升级旧产品特征,达到与市场新产品兼容的目标。综上所述,从生命周期视角,对钢铁行业而言,未来的机遇在于:整合下游产业,研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工艺;从铁水到成品部件进行系统优化设计,减少生产过程的损失;研发具备更长使用寿命的产品;钢铁构件的再制造与修复利用,如报废汽车的钢铁配件的再使用;钢铁废料转移回用;提高钢铁的强度。

总之,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理念来看,未来钢铁业有足够多的选项来应对节能减排压力,化解产能、优化品种、调整结构、提高材料利用率是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体现社会责任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何文波.新时代新钢铁[J].宝钢技术,2011(1).

[2]JULIANMALLWOOD.Sustainablematerialswithbotheyesopen[M].Cambridge:UITCambridgeLtd,2012.

[3]WorldsteelAssociation.TheWorldSteel2050Repor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