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21:46:21

改造设计

改造设计范文篇1

从民意实态调查分析:当前居民住宅改造需求,一种是套内格局设备不动,仅进行装修;另一种是改变原有的平而布量和空间组合格局.增加作更新新型设备和设施,重新装修,而第二种需求有上升发展趋势。第二种改造需求一般多是:①改成大厅小卧居住形态摸式。(2)扩大卫生问面积.扩大完善卫生间功能,如增加洗而、洗浴、洗衣区。③改善更新增设配套的厨用、卫生用设备和家具,如设排烟罩、连续操作台、厨房下柜和吊拒、热水器、采暖器、蹲便器改坐便器、化妆合、砖砌炉灶改为煤气台等。(1)设置进自前室.前室设有衣帽柜,鞋拒和雨具框。(5)增设各类物品贮存空间.洁污分存.食品物品分存,衣用品杂用品分存,如设置洗涤用品、用具柜.食品贮存间(用于严寒地区)等。(6)把小方厅与卧室合起来形成起居厅。(7)装修考究.情趣不一。如哈尔滨市不少居民室内装修;木吊顶,木制或锦缎墙而.木地板,木制花饰博古架,木制酒吧台等。上述改造项目不胜枚举。

笔者认为住房改造设汁应重视如下几个!司题。

1.目前的改新设计多是向功能专一化方向发展。故设计中挖掘空间潜力,充分利用空问,量人而出.精打细算,那怕是1cm也要算

计到,使得各功能区区域恰当合宜。如图2中的鞋柜,热水器用的汽化缸位置,洗澡用品空间、书柜空间、洗衣机空间都是精心计算安排得来的。

2.优化组合.在改造设计中,一般原有结构体系、管路系统不允许改变。除此之外,根据用户的需求,在相同的面积条件下,可以作出多种布局方案,某一种格局组合都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这一长一短,在户主的心里取舍不一,设计中应尽力完善不同的方案。如

图2,3均为不同住户的满意和实施方案。

改造设计范文篇2

绿色可持续理念可分为“绿色”和“可持续”两个层次来理解。绿色理念是一种旨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指不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会影响后代人发展,“可持续”是“绿色”的必然结果。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们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城市的稳定发展,主要针对的是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生产结构的改变,人们逐渐把目光转向了城市更新发展中,提出了绿色城市,生态城市等。在绿色可持续理念指导下,对城市中旧厂区进行有效的景观改造,则是顺应当代社会发展的方式。以更加合理的改造更新方式,使旧厂改造具有优良的景观、环保和经济效应,达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城市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可持续理念在旧厂景观改造中的融合运用

旧厂区作为一个较大的开放空间,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厂区自身内部环境得到改造更新的同时,也要与周边环境相适应,与城市功能结构相适应,从而顺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潮流。让旧厂景观改造与城市空间、功能、结构紧密相连,达到景观环境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推进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在旧厂景观改造设计中,对基地原有的工业景观,如工业建筑、机械设备和厂房仓库等设施的处理,是景观设计的重要一环。对于这些沉睡在城市中,逐渐失去意义的废旧场地,设计者们运用保留与再利用方式来实现对原有资源的循环利用,使城市空间环境重新焕发引人驻足的魅力。现在为解决环境问题,许多新科技、新材料应运而生,如:在厂区改造时太阳能路灯,LED灯的应用等。这些新科技、新材料利用了阳光、风等大自然的力量,体现的是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消耗,注重可再生材料的使用。这样对高科技的合理运用,减少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推进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可持续理念的体现。不同的旧厂区有不同的建筑特征和价值,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厂区内留存的工业建筑、设备,表皮痕迹和景观是厂区文化的物质载体。在旧厂景观改造设计中,结合厂区历史文脉,发掘厂区独特的文化元素,在注重形式美的基础上结合生态,对厂区文化元素加以保护和利用,凸显厂区文化和场所精神。这是对厂区历史文脉的延续,推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案例分析

汉阳特种汽车厂厂区旧址位于汉阳汽厂旧址位于武汉江汉一桥汉阳桥头下与前身是汉阳鹦鹉磁带厂现改造为创意园的“汉阳造”毗邻而居。周边还有一些人文艺术氛围浓厚的地方,如古琴台、琴台大剧院等。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区区域内完好保留了“汉阳造”的主碑和界碑,老厂房坚挺的矗立在大片梧桐树下,像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者。厂房呈现上世界建筑经典样式,层高十二至二十米,还存放着行吊、机床,以及当年维修的大炮,坦克等,工业资源积淀丰硕,为汉汽厂进行艺术创新留下了充实的发挥空间,是发展创意园产业的理想选择。1.汉汽厂景观改造设计构思本方案主要以“艺术、绿色”为主题对旧厂区进行改造,城市就像一台常年运转的机器,我们的城市都在迎新弃旧或是用新的形势来改造城市里的“旧事物”。空间形成需要时间的积淀。因此,城市空间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在改造的同时保护城市的历史文脉。在改造过程中,保留旧厂房历史文化符号的同时,并结合现代生活符号进行设计,既有保留,又有新生,做到“扬弃”。废旧厂区景观改造研究的目的在于将历史与现代空间相融合,创造出与当今时代相结合,独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园。既具有创意厂区特色,也有城市开放空间的特色。根据人与社会需求,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设计,激发当地的创意工业,赋予汽车制造厂新的生命力。为艺术和创意创造一个生动难忘的生长肩颈,利用场地独特结构,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营造出美丽且绿色的公共景观。创意园功能定位和形式:利用现有的场地禀赋及可再利用的建筑设施与景观元素,让汉汽厂成为一个融艺术、文化、生态及休闲娱乐的独特场所。将沉睡在城市中的废旧厂区及与之相交融的历史,以新的方式被唤醒,创造出与当今时代相结合的新厂区,让厂区重新融入到城市中,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保留部分建筑的同时,以整合、延续、相互联接的方式进行改造,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功能需求。在厂房区中加入艺术、娱乐休闲和创意工作室三类功能区,形成一个纵横交错且清晰的交通网络,并融入视觉与多媒体的现代艺术元素,使体验与感受变得更为丰富与真实。2.汉汽厂景观改造设计策略(1)旧元素的加与减:保留工业建筑、设施,重新组合留有基地原有的部分厂房,以及工业构筑物、集装箱和局部绿植,使厂区工业生产的魅力在改造后仍可得到体现。部分厂房的改造:在保留空间布局的前提下,对原厂房进行改造,划分为阳光房、集装箱创意集、文艺工作室、小剧院等功能区域。部分保留:保留老旧厂区中有价值的景观片段,对它们进行必要的修饰,使这些景观片段能够体现出工业历史文脉的特色。利用历史时代感较强的部件,让人们回首重前的光景,例如保留老火车头组件和旧轨道构架。构建保留:巧妙地运用工业构筑及构架,为创意园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代设计新思维。工业符号的引入,也为创意园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主题语言。保留构建可以看到曾经工厂的痕迹,引起人们对岁月的追思。厂区里的一些旧元素是无关紧要的,不能体现汉汽厂时空感、历史感,破坏厂区整体效果,要果断舍弃。(2)新元素的设计:建筑、道路、绿化当旧的景观片段不能满足现代功能的需要时,就要创造新的元素来体现现代生活氛围。现代材料的加入:厂区设计中加入了现代设计材料,如玻璃幕墙和不锈钢,以反映时代感。道路的重设:道路需合理布局,连接不同的功能分区,以便不同的空间独立与连接。绿化的合理布局:在绿化配置中,有必要实现绿化量和景观的协调,结合人文进行布局,形成融合生态、艺术、科学和文化美的绿化。以绿植为主体,创造出异彩纷呈的特色景观,让人们领略到绿化所呈现的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体验与感受。使人们生活在情景相融之中,互相关联,呈现出景观的实用性,并实现其应有的价值。(3)新旧元素的融合旧元素的保留和新元素的添加,既体现历史感又紧随时代。做到既非凡又不俗套,使园区变为一个赋有内涵的空间。厂区厂房的改造:保留原有的钢铁架构和反映历史印记的红砖。工业元素符号:提炼厂区工业元素符号,创造出新的形态与符号,体现不同的景观片段。色彩的运用:厂区的色调相对简单,大胆运用亮色:黄色和橘色,使建筑更加跳跃与突出。在厂区改造的根基上,在新旧元素的对比下,冲撞出新的火花,体现出改造中独具特色的历史感,缔造出迥然不同的使用空间和观感体验。3.设计展开这次创意园的设计在尊重自然和旧厂区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对旧厂区进行生态改造的同时也要解决采光及改造那些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部分。在保持原有的分区基础下,进行更加合理的改造。如改造建筑表面材料,加入玻璃幕墙和钢架结构,让采光更好,甚至可以利用厂区现有的钢材资源,进行改造重组,碰撞出新的火花。既有新意又绿色环保,紧贴园区设计“艺术、绿色”的主题。利用汉汽厂原有的集装箱进行改造重组,成为现在的集装箱创意集。集装箱适应建筑模块化、工业化的需求,其组合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能够创造出多种组合模式。加上撞色的运用,充分显示出园区的艺术特色。这样的设计既有创意,又可以资源循环利用,经济绿色环保,符合本次设计“绿色”的主题,实现回收再利用,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体现园区活力、向上的一部分,为园区设计了运动休闲区,能过吸引年轻人的到来,可以进行轮滑、滑板等极限运动。在此区域还设置了休息座台,为运动疲乏之后的人们,提供了休憩的地方。在场地上还可以看到齿轮造型的雕塑,是一种工业元素的体现,并与中心水景区的造型相呼应。剧院建筑外墙仍保留原有的复古红砖,通过在原有建筑外部延续突出的体块墙体和竖向的加高,来打造新与旧的碰撞,有保留有新生。为融于园区的建筑中,工坊的外立面造型仍是对几何图形的切割得来的,与艺术工作区、剧场的建筑外立面造型相呼应。厂区内有一些勾起人们回忆的地方,留下了厂区内的老式火车,来一趟时间旅行。这里有一个让人对厂区历史浮想联翩的名字:“追•忆”,追寻汉汽厂的历史,也是在这座钢筋水泥之森中,人们可以休憩心灵的地方。对厂区遗留下的铁道,进行景观化改造,再一次呼应了“绿色”的主题。

四、结语

体验过工业文明带来的好处,后又认识到工业发展下出现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等问题,而今在绿色可持续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旧厂景观改造成为了旧厂改造的一大发展趋势。绿色可持续理念下的旧厂景观改造不仅是改造一片荒废的土地,保留景观遗迹,更是为解决旧厂遗留下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和以前重拆重建的方法相比,绿色可持续理念下的景观改造是可以尽量减少材料和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同时在一定层度上重拾和发扬了城市历史文脉、场地精神。在绿色可持续理念下进行旧厂景观改造不能仅作为一个趋于时展的时尚口号,更需要付诸于实践中。

参考文献:

[1]陈薇薇.城市更新过程中旧厂房的再生设计--以广州为例[J].艺术评论,2015,(11):99-102.

[2]尹璐,李晓静.旧厂改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景观设计思考[J].大众文艺,2015,(12):81.

[3]查金荣,黄春.旧厂房改造中的绿色实践探索——以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生态办公楼改造为例[J].建筑学报,2011,(7):104-110.

[4]王怀忠,余小荔,刘海英等.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旧瓷厂改造的传承与创新[J].艺术科技,2016,29(12):63.

[5]张毅.旧工业区的传承与创新——以首钢工业区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1).

改造设计范文篇3

关键词:付费自习室;乡村改造;学习体验;共享空间

一、设计课题概述

据统计,从2019年10月起,短短几个月从一线城市从20家左右的付费自习室数量激增。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沈阳、西安、天津、北京、成都、上海等城市的付费自习室均超过50家,其中沈阳付费自习室超过100个。该课题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南丁村,附近有两所大学、一所中学、两所小学,周围学校资源丰富。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传统的学习精神在现在这个时代不断被放大。很多大学生之所以不选择去自习室学习是因为距离宿舍太远,如果想要长时间学习,自习室的休息又仅仅能实现小憩,不能短时缓解疲惫。不管是精神还是身体上的体验都是不舒适的。所以针对目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不便,展开了此次乡村自习室改造的课题。

二、课题的展开设计

(一)新型共享付费自习室的形成原因。根据《2019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半年度数据报告》显示,在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下,网络大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学习考试等等进行自我提升。以大学校园内为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希望通过考研或者自己未来就业去向的相关资格证书来提升自己,这就导致了很多问题,诸如图书馆开放时间有限,并不能够满足部分使用者通宵学习的要求。使用需求过高导致位置不足,没有位置成了很大的困扰,其他地方又不能很好地提供类似的学习环境。环境与室内设施并不完善,光线昏暗,室内拥挤或者室温过高过低,都是需要改善解决的。除大学生考研外,也有很多在职工作人员希望能够利用休息时间丰富提升自己,这也就让24小时自习室具有很高的呼声,很多人都希望能有这样一个学习环境,能够花费有限的金钱,将自我的时间最大化利用。(二)付费自习室市场调研。付费自习室为新时代的产物,据人民日报报道,有不少开设付费自习室的创业者,也正是从自己备考的经历中萌生了开店的想法。有人说,来付费自习室能提高自习的效率,花钱买来的时间更高效。但其实付费自习室更多的是卖环境。不少商家都希望能为顾客的自习提供一条龙的服务,包括保证自习环境、休息、就餐等,减少他们自习的后顾之忧。将咖啡厅的休闲洽谈,餐厅的饮食,培训中心的专业课程,图书馆的自习阅览功能等综合在一起,满足人们的阅读学习需求的同时,更好地提升用户在使用之余的休闲体验。

三、课题设计说明

该题选址区域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田独镇南丁村,自习室选址位于三罗村,南丁村,封塘村的交界处。环境安静,景色优美,周边较少大型建筑,主要为南丁村委与南丁小学。有两条通道课进入选址区,一是由G98海南环岛高速高架处与学院路重叠位置进入,或从学院路与荔枝沟路中连接的乡道进入大院。大门口以及院内的绿植规划存在很大问题,需要整体进行重新规划,整理修剪。建筑体整体为一栋三层建筑并在一层北侧连接一处厂房,厂房无承重,需要增加,三层建筑并无大碍。自习室包含种类多样,总体来说还是以读书学习为主,那么在遇到问题与困难能够得到老师的指导快速解决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室内设有单独的教室与讨论室,即可咨询问题,为使用者答疑解惑,也提供专业培训课程。讨论室分为大小不同种类,大型讨论室提供一定6-8人的讨论空间,而小型讨论室也可为双人学习室,为有需求的使用者准备,提供一个绝对安静相互督促的学习环境。此次学习中心的设计融入了住宿的使用功能,使得想要熬夜刷题读书的使用者能够有良好的休息环境。(一)设计创意与表现。在改造功能设计上,自习与阅读是使用需求的核心需求,整体环境简洁无干扰是首要目标,空间分区直接明了。光线明亮避免眩光,周边安静,为读书学习营造一个良好适宜的环境。不同的人对于温度有不同的需求,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在温度上出现不适是十分不舒适的,在室内温度上,自习区域因为公共空间,中央空调又只能均衡在一个温度,于是将自习室分隔两块,通过冷气大小上不同分布,给使用者更舒适的环境。自习与阅览区相结合,两者功能较为相近,两区域功能大体相似。建筑入口处布置服务台,服务功能是该综合空间设计的目标,是各项使用功能的核心保障,优质的服务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除此以外,入口处内部大厅布置沙发桌椅提供休息区域,并布置有文具售卖,饮食小吃等服务于使用者。(二)建筑一层分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使用者选择是否使用的主要标准,建筑一层入口处公共空间,将静空间与咖啡厅用交通流线分隔开来,提供多样化的功能空间还要保证互不干扰。开敞式吧台集储物、服务、缴费等多功能于一体。咖啡厅设置数量不同的座位,不管使用者是一人、两人或是多人都可以找到适合的座位。咖啡厅玻璃外墙面,白天可以看到满院绿色,夜晚时在淡黄的灯光渲染出安静祥和的画面。在一楼与二楼连接处,楼梯旁布置大台阶,既可以为提供使用者提供休息座位,又可以当作一种休闲式的阅读空间,大台阶顶的二楼楼板打通,保证光照充足明亮,让阳光得以洒向室内。一层的另一侧则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整体肃静简洁,主要提供功能就是自习空间,调节成不同室温区分为两个空间,让使用者可以有多种选择,同时室内提供电脑区域,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资料查阅是必不可少的。自习室门口长条通道,一侧连接餐厅,提供餐食,便利的服务从而提高用餐体验,餐厅外部景色优美,绿植环绕,仿若花园餐厅一般。通道另一侧尽头处外部连接露天阳台,背书是很多使用者选择的学习方式,这样的空间供给,既不会打扰到其他使用者,也让背书的人可以大声朗读背书。(三)建筑二层分析。二层主要是提供教室以及教师办公区域,按照类型区分为大教室、讨论室、教师办公室以及服务办公室。在自习室内学习出现困难无法解决或是需要突击学习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这也是促使消费的主要动力。本设计中提供辅导培训的功能空间,单独辅导,按课程集中辅导或单独辅导都是不错的选择。针对目前不同于市场现状额外增加了两处空间,光线充足的艺考生绘画用房,或是隔音性较好的声乐房间。(四)建筑三层分析。建筑整体三层,三层也是最为安静的区域,人员流动最少,主要区域都是休息区。单人隔间提供临时休息,不同于小旅馆休息的方式,仅提供短时间休息,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下,长时间休息会使人懒惰,长沙发配上定时的叫醒服务是最为合适的。在服务上很多使用者也是希望有这样的空间提供,单人的自习室也放置在这一层,单人隔间免除一切打扰,给使用者绝对完美的学习体验。最内侧设置员工休息区域,与三层主要通道尽头处连接,这样的整体自习空间对于服务要求较高,服务人员数量也是有一定需求的,更好的休息才能提供更高的工作效率。

四、结语

将学习与生活相互连接,以读书学习空间为载体,提升使用者的体验感和归属感,在数千平方米的空间内,完全颠覆传统,清晰的逻辑线索,完美实现阅读空间与生活需求的设计策略。整合一切可以相结合的资源,打造一个多元化的复合型综合空间。快节奏的生活无形之间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样的一个学习综合空间能够在满足功能使用需求的同时,额外激发社会交往人与人的接触,将多种功能叠加,发展出更深层次的方向,给想学习的人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社会平台。

参考文献:

[1]赵敏婷.实体书店经营模式探析——以言几又书店为例[J].出版广角,2019.

[2]孙发.图书馆自习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0.

[3]周文超.高校图书馆内部设计人因评价研究--以中北大学图书馆为例[D].2017.

[4]魏晓凤.高校图书馆考研自习室管理的几点建议——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J].办公室业务,2019.

[5]李奉真.24小时自习室经营可行性分析[J].纳税,2018.

[6]桑胜高.为付费自习室创造发展空间[N].北京经济日报,2019.

[7]方圆.网络时代下实体书店的定位及发展策略研究[D].

[8]尚葛婧.基于用户体验的阅览空间天然采光与节能优化研究[D].2018.

改造设计范文篇4

关键词:旧厂房;艺术工作室;改造利用;空间营造

1旧厂房改造的整体思路

相比从零开始建造一个新的艺术工作室,改造旧厂房建筑更富有挑战性,因为旧厂房已经具备了建筑的总体框架,要在此基础上去设计艺术工作室,将艺术工作室建筑的要求融入到旧厂房的原有建筑当中。因此他在构建过程中需要把握很多特殊的问题,我们应该整体把握这两类建筑的特性,对此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点内容。1)旧厂房从文化属性上看,属于工业文化的遗产,在改造过程中从文脉传承的角度看,不应全部抹去这种特性。在改造过程中应当保留旧厂房通常风格独特。2)旧厂房作为工业建筑,体量较大。依照工作室的规划大小应当适当进行剪裁。旧厂房外形大多老旧,因此应当考察其结构的安全性。3)旧厂房在改造过程中,其结构设计应当服务于工作室的建筑功能需求,因此其功能空间需要从新设计。将旧厂房改造成艺术工作室,其改造过程中,既要使其具备新的建筑文化性,同时也应保留其原有的建筑文化特点,即应是一个保护建筑与传承文化的过程。在建筑的功能空间设计、风格设计上,应当以改造后的建筑需要为准;另外还要考量结构的稳定性,保证改造后结构的安全性.

2旧厂房改造艺术馆的设计策略—以东京高桥裕子艺术工作室为例

2.1东京高桥裕子艺术工作室概况。日本艺术家高桥裕子为了工作需求,选取了一栋位于东京押上地区的老旧废弃厂房,意在将其打造成自己的艺术工作室。该厂房为钢结构,与东京晴空塔接近。该改造项目的改造由Schemata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接手。本次项目准备设计层一个三层建筑,底层准备构成一个一个多功能的办公场所与艺廊空间,底层与中间层设置一个夹层,作为一个舒适、可供观赏的休闲空间,中间层则设计成和服的陈列室,同时需要具备承接其他的各种各样的活动的功能。顶层则作为艺术家的私人空间,包括办公室和植物温室。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多功能的艺术空间,不仅承担着展览的功能,还包括了办公、设计以及绿化。设计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2.2东京高桥裕子艺术工作室设计理念。艺术设计包括建筑的装饰设计以及空间设计,要求不仅能够创造一个舒适、美观的空间,同时其设计还能对建筑或者自身展示的展品进行解读,使艺术的主题更加突出。术的环境设计必须要与其主题相协调,在建筑空间、装饰中无不体现着这一主题。但实际上,很多艺术工作室的室内设计都达不到这个标准,或是设计与主题不搭调;或是设计太过精致,以致喧宾夺主;还有的甚至完全相冲突等。因此在设计中,务必要严格按照弱化装饰,突出主题的要求,做好背景色彩的合理搭配、选取合理的材料等,使其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现代艺术工作室的设计还要做到符合一些基础的功能,包括方便参展者和工作员的流动和集散。不同的高、宽、长尺寸的室内空间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低矮的空间会给人压迫和紧张,宽大的空间则容易让人感到辽阔和陌生。艺术工作室作为一个工作和展陈空间,从使用性质上来说属于静态空间,设计时并不能一味追求宽大,也不能过于狭窄,因为过于高大的空间,容易给人产生一种渺小、陌生的感觉,使空间的感染力下降。过于窄小的空间,则让人感到压迫和不适,同时太过拥挤不利于参观者停驻欣赏。在设计中,尺寸设计应当结合人的使用需求和心理尺度。使展品成为空间的主体,让参观者能够尽情、自由地参观。

3旧厂房改造成艺术工作室的设计方法

3.1内部划分空间及界面。在旧厂房改造成艺术工作室的室内空间设计时,可对原厂房内部空间形态根据艺术工作室的需求进行改造,重构空间形态。在改造时通常遵循以下的设计方法:另外改造过程中,原先厂房的路径的作用已经不在,因此随着建筑功能的改变,路径也因进行变化,艺术空间中,艺术家、展品、游客等的进驻,使得面向于工业生产的道路转向多元化。因此必须就其廊道空间与及路径进行改变,使其符合艺术空间的需求。设计师在改造高桥裕子工作室的过程中,将旧厂房分为了三层,底层是一个多功能的办公场所与艺廊空间,底层与中间层还有一个夹层,是一个舒适的休闲空间,中间层则设计成和服的陈列室,同时承接其他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单口相声表演。顶层则作为艺术家的私人空间,包括办公室和植物温室。3.2朝向与采光。光是一个空间环境表达关键因素,光线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规划空间界限、营造特色的空间感受等。因而这旧厂房改造成艺术工作室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合理的设计光线,提升艺术工作室的品味与情趣特点。高桥裕子工作室所用的整栋厂房的朝向为西北、东南朝向。自然采光条件优越。光照设计分为自然光照和人工照明这两者。自然光照可采用顶部采光和垂直采光。前一种即为院内空间的上方,光线垂直而下。垂直采光则是通过门窗侧面空间照射进自然光,两者都要考虑自然光线能够达到的照明深度、光线强度,当在光线较弱是,就必须开启人工照明。比如说下图高桥裕子工作室的顶部采光设计。另外按照改造的规划,侧面的墙体除去剪力墙以外,整体换为玻璃幕墙。窗口能够直接照射或者漫射进光线。与自然采光相比,人工照明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它能够稳定、全时段地供应灯光,且能够主动去营造空间氛围。人工照明对于现代建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设计要点。对于艺术工作室的设计来说,照明方式的选择、灯具形态的选择、光线、色彩的选择等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他们以独特的组合,能够通过色调、明度与形态营造一个极具魅力的空间环境。因此,旧厂房改造过程中,人工照明需要在考虑基础照明功能的基础上,清晰地照亮室内设施,另外还需采用特殊的灯具、灯光色彩,烘托出环境氛围。3.3空间色彩设计。色彩是人们感知空间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环境设计中,对于色彩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色彩并不体现在某一个方面,并不只是说墙体、地板、顶棚这种结构的色彩,还包括了内部家具、装饰、门窗、灯光以及植物的色彩。这些事物都是有色彩的。整个空间中,其环境色与重点色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两个点。就艺术工作室的室内色彩选择上,应当结合建筑自身的风格、艺术工作室的具体功能,对于新旧部分的色彩关系进行调整,选取一个主色,再加多个辅助色彩,让内部一切的陈设、灯光等都围绕这些色彩进行搭配,使得色彩的主次得当,令人惊艳。高桥裕子工作室采用的主色为白色,对于支撑的构架,原本建筑的框架、防火板及其他的板材,全部采用白色这中中立色彩进行处理,白色是一个白搭的背景色,几乎能与任何色彩相配,同时又不争夺其光明,并大面积的白色给人洁净、高雅的感觉。对于地板、展示台、椅子和部分隔墙,则采用了浅黄棕色,这种颜色贴近自然,且比较低调,与白色一起很好地构成了整个空间的背景色彩,给人温柔、舒适的感觉。3.4空间材料的选择。不同的材质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因此在室内的环境设计中,材料选择与搭配合理与否关系到整体空间给人感受的好坏。一个合适的材料设计,应当是与建筑主题相呼应,能够让人感受到温馨、舒适,并对建筑内的事物起到衬托的作用。比如说对于历史艺术馆而言,一定要突出其历史性、文化性,因而采用传统的木质就非常的合适。而旧厂房改造还具有另一种特殊性,因为建筑内有些材质是已有的了,各种室内材料的选择,往往会受到原有建筑的影响,且通常原有建筑材料与新加入的材料在结构、特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在改造高桥裕子工作室时,考虑到了旧厂房已有的各种材质,为了使新加入的各种材质需要与之相融,在搭配上避免材料之间的突兀。改造设计中,我们可以挖掘旧厂房建筑本身的材料特性,比如说废弃的管道、桁架、砖墙等,将其作为设计元素带入到艺术馆中,营造一种独特的空间魅力。3.5功能与动静分区。平面布局要从使用者赋予的功能出发。作为一个及展览、工作与休息的建筑空间。为了将工作与休闲分开,大致可以分为静区和动区,减少展览与工作、休息之间互相干扰,在设计上,将一层作为艺廊空间,中间层作为陈列室,顶层作为艺术家的工作休息空间,有一个中间的陈列室,很好地将喧闹的底层和顶层隔开。

4结语

现阶段,我国对旧厂房改造成艺术工作室的实践案例还比较少,但也有一些优秀的改造成果。就当前整体的改造情况来说,很多改造的规划存在思路不明确、方法不恰当等问题,使得改造过程花费过多、改造成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本人对于旧厂房改造成艺术工作室进行系统地分析,其中包括设计的思路、改造的具体部分以及环境设计等几大要点。并对空间布局及界面设计、光照设计、空间色彩设计和空间材质的选择也进行了浅在分析。最后通过对优秀的旧厂房改造成艺术工作室实例进行分析,挖掘出旧厂房改造的现实问题和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潘冬东.福州旧厂房改造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J].福州党校学报,2017(1):75-80.

[2]肖冰,赵园生.基于“城市触媒”的旧厂房改造研究——以鄂尔多斯康巴什热源厂改造为例[J].建筑技艺,2016(11):99-101.

[3]郑美艳,王正伦,耿文光.旧厂房改造为体育设施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8):127-132.

[4]任高鹏.旧厂房改造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

[5]艾萌,范桂芳.旧厂房改造节能技术体现——以乌海市青少年创意产业园为例[J].建筑节能,2016(3):106-109,118.

[6]任庆昌,汤燕良,黄开华,等.城市旧厂房改造规划探索——以广州黄埔区旧厂房改造专项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5(8):100-104.

[7]程智力,任高鹏.浅析旧厂房改造设计中各界面的处理手法[J].艺术教育,2015(7):271.

[8]张磊.楼梯在旧厂房改造中的革新设计[D].青岛科技大学,2015.

[9]武乾,余晓松,武晓然.旧厂房改造项目的进度影响因素分析——以西安某创意产业园改造项目为例[J].项目管理技术,2015(3):9-14.

[10]罗鹏.广东省“三旧”改造中旧厂房更新改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11]王春生.旧厂房改造、利用的环境艺术设计方法探析[D].云南艺术学院,2012.

[12]柳红梅.基于旧厂房改造的盈利模式分析——以大华纱厂为例[J].能源与节能,2011(10):68-70.

改造设计范文篇5

关键词: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路径

旧城改造是对城区中的道路、水电、通信、建筑等进行局部或整体的改造和更新,将老城区的物质生活环境从根本上加以改变的过程,既能反映城市的发展变化过程,又能不断完善城市空间规划及社会福利,彰显城市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但如今部分旧城改造工程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建筑规划不合理,与城市整体发展格局不相适应,导致城市改造结果不尽如人意,最终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由此可见,旧城改造的根本工作就是要对城市建筑进行合理规划,而不是外在层面的城市改变,否则,旧城改造则无法体现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1旧城改造中建筑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对旧城区的更新改造就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老城区的建筑、相关设施进行更新和完善的过程,由于旧城改造中会涉及诸多内外因素,因此在实际执行中会有较多阻碍。实施旧城改造工程应当考虑到周边住户的利益、建筑风格的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历史文化的传承等相关因素,需要考虑旧城改造设计方案具有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从而对改造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予以规避和解决,提升改造质量和效率,确保城市改造前后氛围的稳定与和谐。

1.1城市经济重心的转移

在当前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原有城市规划建设与如今的城市形态发展需求已经无法匹配,加之城市经济战略和发展政策的变化,城市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因此只有进行旧城改造才能重新定位城市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与方向。而且在城市经济发生转移的过程中,老城区的经济催生动力显然无法与新城区相比,会延缓城市经济发展进程。一些老城区的建筑和基础设施由于使用年限较长,损坏或破坏情况较为严重,越来越无法满足大众日常生活和城市生产需求,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旧城改造。

1.2城市建筑规划不合理

当前许多老城区在规划建设中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整体规划布局存在安全隐患和制约经济发展的隐患,因此在旧城改造中需重视老城区的整体规划建设布局。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城市扩张现象明显,部分农村已被规划为城市改造建设范围,并计划发展为新城区,但相关单位在改造过程中还未协调处理好违规建设情况,也未及时处理农民土地所有权相关问题,使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部分建筑格局不够合理。因此,需进一步强化城区改造设计体系,科学合理地对旧城改造进行设计规划,促进城市高效发展。

1.3古建筑文物需保护

旧城改造是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实施旧城改造能够改变城市内生发展动力,带动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其中文化是维系城市命脉、彰显城市内涵价值的重要元素,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底蕴,旧城改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保护这些文化内容的基础上挖掘利用好文化元素,为城市建设增添竞争优势。然而,早先的旧城改造规划对历史风貌造成极大破坏,导致城市历史建筑濒临绝迹,许多古城门和古文物建筑被城市道路发展规划所取代,不仅损害了企业的长期利益,而且对城区的人气和竞争力也造成负面影响。

2旧城改造中的建筑规划设计策略分析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众的生活品位与质量不断提升,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建筑设计要求越来越个性化。为满足不同群体的高质量生活需求,需制订旧城改造计划。旧城改造能使城市体现时代特性,凸显城市的文明和进步程度。但随着旧城改造工程如火如荼地开展,城市建筑规划不合理、开发商盲目加盖楼层、忽略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等问题接连出现,极大影响了旧城改造项目的实施进度及成效。对此,相关单位需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从旧城改造原则出发,注重以人为本、整体规划、生态环保、配套设施的完善,在空间上做好旧城改造的总体布局规划,使城市建筑设计更具时代性。

2.1注重以人为本

旧城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出行等提供良好环境,这一目标决定了旧城改造的第一原则是以人为本,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中体现人本元素,如此才能使旧城改造发挥其现实作用。相关部门在旧城改造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居住环境、交通条件、配套服务设施、景观环境等因素,满足大众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需求。如建筑物布局要多采取常规的坐北朝南走向,尽量不采取“一梯四户”布局;在室内建筑设计中,需充分考虑主要房间的设置,如卧室、客厅的采光、开窗面积等,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2.2注重整体建筑规划设计

旧城改造虽然是对城市中的老城区、旧城区、城中村进行改造,但实质上是要让城市更具现代化和时尚感,更好地彰显城市文明程度。因此,在旧城改造中需对城市建筑规划进行全面控制,注重从功能划分、服务设施建设、绿地环保建设、整体局部建设等方面进行科学分配,如此才能实现旧城改造目标。1)注重城市功能区域的划分旧城改造时应当注重城市功能区域划分设计,在城市行政划分界限范围内,实行合理的用地分区规划、城市用地规划、建筑物设计规划、基础设施设计规划。比如城市中心区具有功能多元、高端引领的作用,旧城改造过程中需重点对此区域进行划分设计,将其中的学校、医院、金融、商店、交通等内容进行合理规划,不能减少街道数量和面积、一味追求利润较高的商业项目开发,而是应当尽量保留中心区域不同品质的建筑,同时增加中心区域的环境绿化保护建设项目,在满足城市区域视觉整体效果的前提下形成合理的功能区域设计形态。再比如步行系统的构建,许多老城区自带的商业项目已经积累了固定的客户群体,如果进行笼统改造,会打破这种传统商业交流关系。对此,相关部门可在旧城内增添步行系统或天桥系统,不仅可保留传统营业产业链条,而且还能增强大众生活、出行的舒适性和便捷性。2)整体与局部的有效衔接旧城改造中要注重城市整体布局与现代布局的有效衔接。一般而言,旧城改造往往只对城市中较为老旧的建筑进行翻修和整改,一定程度上属于局部改造。但局部改造的范围、改造程度、改造风格都应与城市整体环境风格相匹配。因此,在旧城改造中需控制好城市局部规划与整体规划,如城市绿化景观设计应与现有建筑物的外墙颜色、建筑材料等相协调,城市中心区域、高端商业区、休闲娱乐区、历史文化区等不同区域建筑风格都要与区域整体建筑规划气质相协调,历史文化区应保留传统老街区的人文气息,休闲娱乐区应打造舒适的绿化清新气息,高端商业区可融入较多现代时尚建筑元素,进而确保城市整体建筑规划的多元化。3)注重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旧城改造中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和建设也十分重要,不仅对整个城市和谐环境的营造具有衬托作用,而且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旧城改造中需对不同区域内的相关配套设施进行规划设计,比如,对城市原有的不合理道路交通设计进行重新调整,增设红绿灯、扩宽道路及道路两旁绿植,在人流量大的区域增加过街天桥等,还可将地下供水供电管道设计进行重新规划,对旧城改造前的线路进行变更和疏通,确保新城区水电的正常供给。4)注重的绿地合理规划宜人的生态环境有助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旧城改造中需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要求,对建筑和环境进行生态化设计,重点的绿地规划。比如,在城市中心区进行改造时,要注意留足绿色植被与绿化面积区域,或者设置隔离绿化带,增加绿化面积。在历史文化区域要注意对文物古建的生态保护,古建周边可增设生态保护区,绿地形状、图案等风格设计要与文物古建相映衬,使整体区域与生态格调相符。

2.3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旧城改造并非对现有建筑全部否认,而是有针对性地对旧城区进行适当的改造。通常情况下,老旧城区长久以来积累了诸多特有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在旧城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有可能会对其中的文化元素造成冲击,使城市文化形象大打折扣。因此,在旧城改造中需尽量还原历史风貌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在具体建筑规划设计中,尤其要注重旧城的整体文化历史格局。比如,在历史文化区域中要对文物古建进行拓建和翻修,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对城市文化遗产进行修复和开发,以此增强城市整体的历史文化底蕴。

3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筑规划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和个性化,这对旧城改造设计规划也提出了新要求。在具体的旧城改造建设中,需基于城市整体建筑格局、未来发展方向、预期社会效益等多重因素,将老旧城区格局进行重新设计规划,使其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对符合城市现代规划的建筑进行调整和更新,在调整旧城区结构和布局前提下,优化城市整体建筑资源,促进城市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博,刘芳舟,房蕾.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3):80.

[2]黄祺.关于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2):90-91.

[3]王俊.旧城改造中城市规划的角色转变及应对策略[J].城市住宅,2020,27(12):126-127.

[4]陈默.对商业建筑规划设计要点论述[J].居业,2018(7):32,34.

[5]罗广荣.浅析旧城改造居住区的建筑公共空间设计[J].知识经济,2012(4):115.

改造设计范文篇6

关键词:旧城改造;规划设计;理念

1旧城改造现状及建筑规划设计概述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逐渐加快,旧城改造如雨后春笋般“袭来”。从一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甚至于县级市,旧城改造已经成为各大中小城市建设的工作重点内容之一。不可否认,旧城改造对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旧城改造而爆发的一系列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这对我们的旧城改造“工程”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其中,建筑规划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就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地方政府、开发商等利益相关者为了谋求政绩或者是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在旧城改造中往往不考虑建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盲目地增加楼座、加盖楼层,忽视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或者是盲目地投入巨资,导致旧城改造工程问题频频出现。实践中,旧城改造首要的就是要做好建筑规划设计,绝对不能单纯的为了“造城”而进行旧城改造,否则,旧城改造就极易“迷失方向”。

2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策略分析

2.1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要“以人为本”

旧城改造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这就决定了“人”必然是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以人为本,开展建筑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居住环境、交通便利、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景观环境、空间尺度等要素的影响,满足“人”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需求,这样才能够确保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赢民心、顺民意,旧城改造的目标才能够顺利的实现。另外,旧城改造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目的,还必须要考虑到环保与节能规划设计要求,宏观层面,建筑物布局尽量采取常规的南北朝向布置,尽量不要采取“一梯四户”的布局设计;微观层面,要充分考虑主要功能房间(比如,卧室、客厅)的采光要求,控制好开窗面积,这样既能够满足居民居住环境的需求,也能够有效地降低“生活”能耗。

2.2加强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总体控制

“总体控制”是旧城改造中建筑规划设计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好建筑规划的“总体控制”,旧城改造的预期目标才能够得以实现。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总体控制关键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城市功能分区设计。旧城改造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发展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一般而言,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建筑物(包括居民住宅、商住房、办公房屋等等)、道路交通、配套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等,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必须要符合城市功能分区设计要求,绝对不能为了“增收”而盲目地提升容积率,否则,旧城改造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比如,目前,部分城市旧城改造并不是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而是盲目地提升城市的“美观度”,所以建设了一座座高楼,但是,绿化、配套设施、建筑质量、交通规划等配套服务却远远滞后于居民生活需求,严重的甚至于成为一个个“烂尾楼”。(2)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也是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一部分。宜人的景观环境设计有助于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因此,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景观的整体规划设计与局部规划设计的“衔接”,确保旧城街区的空间尺度、景观设计等与整座城市融为一体,这就需要将旧城改造的景观规划设计纳入到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来,讲景观与建筑物进行整体设计。(3)配套服务设施规划设计。配套服务设施规划设计、建设是旧城改造中规划设计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旧城大多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道路交通设计、市政供水排水管网设计等等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现有场地条件的限制,这就对建设部门的配套服务设施建筑规划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考虑好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优化建筑规划设计,尽量地完善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居住的满意度。(4)做好建筑物规划与设计。建筑物规划、设计是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的“主要对象”。旧城改造中的建筑物规划设计要尽量符合改造区的“特色”,比如,现有的建筑物的风格、建筑外墙颜色以及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等等。在符合城市发展整体规划设计的前提下,能“修建”的尽量不拆除“重建”,能“改建”的尽量不要“扩建”,即使需要扩建、拆除重建的也尽量不要改变原有的空间景观特征,确保现有的历史建筑物以及其它特色建筑物能够被正常使用。另外,旧城改造区域内的建筑物规划、设计,还必须要考虑到与外环境建筑物的“衔接”的问题,这样才能够确保整座城市建筑“浑然成为一体”,满足居住、审美的“双重”需求。

2.3注重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

旧城改造不是要否定现有的一切,而是应该在综合评估、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实施旧城改造。一般情况下,旧城区都不同程度地承载着现代城市“新陈代谢”进程中保持特定的生活习惯、维持原本的文化风格的“功能”。因此,旧城改造在赋予其新的“名片”、更为全面的功能的同时,还必须要保留其固有的、鲜明的“特色”———历史文化、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地标”,是这座城市的“品牌代表”,这就要求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要注重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尽量保持“历史风貌”的相对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运用现代化的、先进的设计“手法”来规划设计“新城”,达到与现有历史文化、物质遗产相互映衬的目的,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在具体的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保护旧城的整体历史格局、挖掘“本土特色资源”,尽量与片区、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格调”相符。

作者:彭嘉敏 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规划局安源分局

参考文献:

[1]刘宣.旧城更新中的规划制度设计与个体产权定义———新加坡牛车水与广州金花街改造对比研究[J].城市规划,2009(08):18-25.

改造设计范文篇7

【关键词】风貌美化;历史文化重现;老旧建筑屋面改造;装配式概念

1概述

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的以“提升建筑外观形象、城市街区环境品质”为主的风貌改造设计过程中,建筑屋面的改造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其不仅有基本功能的需求,更有风貌性美化的历史文化意义。建筑的屋面改造,首先要做的是恢复其防水、隔热等基本功能。但这一功能实施到老旧建筑中,问题就显得相当棘手。老旧建筑建成于不同的年代,甚至同一栋楼分不同时期建设,建筑结构形式不一致,防水的做法区别也很大,建筑的常年损坏情况更不一样。具体改造设计过程中,需针对具体情况一一调查清楚,形成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很多情况下需要在一个项目中设计出多个施工做法和解决措施。最后,更需要在施工阶段落实每种设计方案的具体点位,才能保证屋面改造达到基本功能恢复的可靠性。但这样“点到点”的设计和施工方式无疑是与全国提倡的装配式概念相违背,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可以形成“装配式”的解决方案。在坡屋面的改造中,解决好基本功能后,利用其坡度风貌,很快就可形成其原有风貌。但在平屋面的改造中,情况就复杂很多,需要设计师研究更多的设计策略。

2前期策略

被誉为“明星御用设计师”的关天颀说过,脱离系统创新,而空谈形式创新,只能是过渡时期的表演[1]。建筑最重要的还是结合其基本功能进行创新,这才是建筑设计的正确方向。在老旧建筑改造中,如何结合屋面基本功能的改造,形成屋面的统一风貌,为不同时代、不同结构、不同损伤的屋面改造提供另一种解决思路,一直是设计师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长久以来,老旧建筑屋面可谓是五花八门、千姿百态、多种多样。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种:1)预制板结构屋面。预制板楼房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产物,因为预制板有利于大规模建造标准房,1998年以后的商品房根据新建筑规范都要求现浇板。预制板施工速度加快,a项目设计图b工程考察参观图图1工程项目设计及施工示意图造价低,但整体抗震性和抗渗性较差,屋面容易从楼板缝里漏水。2)现浇结构屋面。现浇结构屋面比预制板结构屋面的整体抗震性和抗渗性好很多,但因建筑建设年代的久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更有露筋的情况,急需开展改造工作。3)“菜园”形式屋面。此种屋面结构形式不一,但大多的情况是屋面存在较多的杂物、垃圾、小屋、菜地等,这些均是居民私自堆放和搭建的,这些情况严重破坏了屋面防水构造。4)彩钢瓦防水屋面。彩钢瓦均是各栋楼宇自行搭盖,显得格外凌乱不堪,且不满足防水的规范做法要求,存在大量锈蚀和渗漏情况。5)“设备”屋面。很多的建筑设备选择放置在屋面,极大地影响了屋面防水,在屋面改造过程中更是一大难题。以上是当前建筑屋面的几种形式,改造设计过程中首先应现场调查清楚,一一归类,并进行针对性的恢复设计,如清除屋面违章杂物,现有屋檐更新涂刷。但只是对建筑屋面的基本功能进行恢复还不够,需要重视建筑屋面风貌性的美化设计。如前文所说,这种施工方式与全国提倡的装配式概念相违背。因此,需要在对所有屋面形式进行调查、归类的基础上,研究出一个整体的改造手法,并将这种手法向屋面风貌性美化方向延伸,从而更好地表达风貌性美化的历史文化意义,让全国各地区历史文化真正得以重现。

3建筑设计策略

在“提升建筑外观形象、城市街区环境品质”的风貌改造设计过程中,屋面改造的要求尤为重要,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这个“建筑第五面”的观感效果,其是设计师们形成设计统一风格的首选项。在当前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有关“建筑第五面”的观感效果的解决措施。1)预制板结构屋面。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建筑多为多层建筑,解决其基本功能后,在其屋面铺设假绿植,形成屋面绿化的美化景观。2)现浇结构屋面。这种屋面做上防水保护层后,基本改造为上人屋面,可形成多种用途。3)“菜园”形式屋面。违章乱搭乱盖全部拆除,为避免再有类似情况发生,需管控上屋面的出入口,并定期检查,屋面也多采用铺设假绿植来进行美化。4)彩钢瓦防水屋面。彩钢瓦屋面的拆除难度较大,且局部会有被占用的情况,改造过程中先进行局部漏雨点的修补,再针对屋面彩钢瓦挑檐进行美化处理。5)“设备”屋面。设备均为建筑的必要设施,先对屋面防水、隔热等基本功能进行恢复,然后在建筑的女儿墙上做装饰百叶对设备进行遮挡,使在街面上仅能看到百叶的美化效果。这些改造策略在解决屋面风貌性美化改造过程中,都无法在不同屋面形式中形成统一的风格,改造活动受拘束较大,难言展示老旧建筑的历史文化。在“装配式”解决方案形成前,应对不同屋面进行统一标准的处理,这才符合整体、通用的简单标准。然而,在屋面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屋面防水、隔热的基本功能,然后才是屋面风貌性美化的体现。综合二者情况,原屋面可以采用统一的形式处理,为其他功能做铺垫,屋面轮廓简单情况下可形成坡屋面效果,与周围其他建筑形成一致风格;屋面轮廓复杂情况下可与时俱进,往实现各种科技方向延伸。3.1屋面轮廓简单改造策略。在屋面轮廓简单改造策略中,可采用合成树脂瓦对平屋面进行满铺,达到Ⅱ级屋面防水的要求。利用钢制作三角屋架,形成坡屋面。屋架上固定合成树脂瓦,瓦与平屋面间形成隔热空间。在此种策略下,原平屋面只用简单清扫,处理好屋面露钢筋等情况。改造过程中,应注意新增屋面的耐火等级,如有些地区开展“装配式”屋面进行建筑平屋面的改造,采用了大量木材替代三角屋架,并外挑至建筑轮廓外(见图1)。一般现有平屋面建筑均为二级耐火建筑,但采用木屋架后,建筑成为三级耐火建筑(甚至四级耐火建筑),此时,需重新定义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等是否满足要求。3.2屋面轮廓复杂改造策略。屋面轮廓复杂改造是针对重要性建筑、区域景观节点建筑和复杂形式建筑等要求,进行的一种大尺度的改造设计策略。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改造后坡屋面尺度高,内部空间大。此大空间在两端开设防雨百叶通风窗后,空间内可容纳空调、风机等设备。该改造方式可为很多屋面有较多设备的公共建筑提供改造方向。2)改造后坡屋面形式复杂,屋面风貌特征性强。针对国内外既有建筑改造的严峻形势,利用坡屋面这一“第五面”形象,考虑不同建筑风格的变换策略,如仿古、现代、欧式、新中式等,且还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提供不同造价形式,本着经济、安全、使用、可靠的原则,因地制宜,到达最佳效果。3)改造后坡屋面运用新科技,使建筑适应新时展。坡屋面设计中结合光伏节能板,在向阳侧面上加设。节能板与坡屋面同时调节坡度,以最有效的太阳光采集方式放大支架的角度[2]。坡屋面设计过程中,通过采用收集屋面雨水再利用技术、光导管技术等,使建筑满足既有建筑改造三星标准、健康建筑三星标准,让老旧建筑焕发“第二春”。4)改造后坡屋面实现装配式概念,形成扩大化生产。可考虑活动式坡屋面,其能适应各种形式屋面。同时,根据屋面功能形成雨伞状、凉棚状、伸缩门状等各种需求形式,形成定制化的装配式屋面改造模式。

4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的肌理是由地域形成的,而地域的肌理则是由特定的历史文化活动所产生的,旧改建设最重要的一点是尽量挖掘遗承的历史文化美学,根据现状需要选择或新或旧的适宜材料,根据既有材料肌理、色彩等条件进行设计。经历了城市大发展时期,我国的既有建筑存量数字惊人。国家领导层面已经多次强调要关注旧城的更新工作,并已做出了大量的政策部署。设计师应当肩负起这一责任,从基础文化做起,从点滴入手,切身实际地把握旧城建筑的文化脉搏。

【参考文献】

【1】关天颀.关天颀作品[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9(1):125.

改造设计范文篇8

【摘要】针对国内一些城市大拆大改、“千城一面”的状况,文章强调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应以旧城规划调整后的功能为依托,在调整用地结构的全过程中塑造城市空间体型环境。特别在旧城改造的实践中,要拓宽对城市设计的认识:城市设计的含义有两个层次,一是塑造优美的城市环境,二是有利于经济发展;城市设计的内容虽有“工程设计型”和“政策过程型”之别,但均要保证物质空间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协调;城市规划是城市设计的前提和依据,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充实,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是主次、从属的关系。对于城市设计众多的构成要素,更重要的是寻求和构造要素之间的关联框架,用以支撑要素的共同组合和存在,其中特别需要关注涉及土地使用的相关问题。在城市设计的实际操作中,要保持城市设计的连续性,发挥城市设计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建构城市整体空间景观,注重历史地段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旧城;旧城改造;城市设计

【正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我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旧城改造的速度、规模、尺度和再开发强度在历史上是无与伦比的,但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不能不看到,在众多的旧城改造中,由于缺乏精心的整体设计,大拆大改,出现“千城一面”的倾向,致使城市失去原来的特色。可喜的是,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都提出了城市形象的塑造问题,并且引入城市设计理念,重视旧城环境的建设,以提高城市文化品味上的传统功能。基于这一时代背景,本文试就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作一探讨。

一、旧城改造的城市设计要以旧城功能为依托

旧城之所以要改造,并非仅仅是房屋破旧,而是有内在的城市发展综合需要。一般来说,现在的旧城即为原来的整个城市,原有的居住、商业、行政、工业等各种城市功能都集中在旧城内。过去在经济水平和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旧城作为城市中心区对于生活和工作仍相对方便;旧城作为城市有机体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核心,其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良好的社区邻里关系和深刻的人文因素也有十分巨大的吸引力。旧城的这种强“磁场”作用,对其本身保持长久的生命力非常有益。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旧城除了原有物质设施的水平低下和自然老化外,更为严重的是旧城功能的过于集中和用地结构的不合理,使旧城人口膨胀、居住紧张、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越发难以解决,而且在工业离开市中心、居住向外疏散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旧城出现功能和结构的衰退问题,亟需进一步配置商业、服务业、金融业及必要的交通和市政设施,提升城市中心区的服务功能。同时自我国实行国有土地批租重大改革后,旧城的土地使用和功能配置要受级差地租的支配,也需要进行优化。因为城市中心区的地租高,只有利润较高的商业、服务业、金融业才能承受。在住宅商品化条件下,广大中低收入的家庭难以购买昂贵的住房,只能购置非中心区域的较低价格的住宅。从工厂来说,单位用地所产生的工业利润也不可能支付市中心昂贵的地租,只能在地价较低、交通便利、靠近劳动力聚居、发展余地大的市区空间发展。我们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到,旧城改造是按照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合理调整旧城功能和用地结构的过程,也是按照土地级差地租优化配置旧城土地资源的必然。显然,改造旧城并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改造危旧房屋并不是改造旧城的着眼点,而是突破口,即通过旧城改造调整原来不尽合理的用地结构,增强旧城在整个城市的功能作用,实现旧城土地的最大价值。

众所周知,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规划设计,它实际是在城市规划对城市总体、局部和细部进行性质、规模、布局、功能安排的同时,对城市空间体形环境在景观美学艺术上的规划设计。因此,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要依托规划调整后的功能。因为城市不是艺术品而首先是动态的经济社会的实体,虽然旧城中纪念地、纪念建筑在精神上的功能很突出,但它们的纪念性功能本身也是一种社会效益的需求,因此城市设计就是依托于功能的一种城市环境艺术创体。正是基于这种有机联系,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第8条有这样规定:“在编制城市规划(注:当然包括旧城改造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应当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对城市空间环境作出统一规划,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的艺术水平。”由此,我们对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与城市功能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看作是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与内容要达到完美统一的结合。我们很难设想,对旧城的功能未作科学的布局,未把握旧城功能和用地结构调整的本质,在不合理的旧城功能上能够进行旧城环境的艺术创作。这就是前一段时期国内许多旧城改造出现“千城一面”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

城市设计并非新事物,而是古已有之。中国明清的北京城、15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17世纪的巴黎改建,直到后来美国华盛顿中心区、澳大利亚堪培拉的中心区等等,都是高水平的城市设计杰作。现代对城市设计的重视,是在西方城市规划更多地向经济社会综合性规划,更多地研究城市经济社会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城市空间体型环境注重的背景下出现的,它实质上是对现代城市规划在完成经济、社会等方面功能的同时,重新实现城市规划在空间体型环境塑造,以提高城市文化品味上传统功能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设计的出现,是经济技术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城市,对艺术、文化、生态相结合的城市的呼唤。

二、在旧城改造的实践中拓宽对城市设计的认识

(一)城市设计的含义

城市设计对于城市规划的深入和创造适用、优美、宜人的城市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城市设计的内容是广泛的,对于城市设计含义的理解也是广泛的,国内外不少研究者对城市设计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但都涉及到城市的环境问题,而环境是由城市物质实体和空间这对互为依存的因素而组成,具有三维的概念。由空间和物质实体所组成的环境是显性的,可被感知的。

不应忽略的是,城市设计应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应以有利于经营活动为出发点。城市希望通过改善自身的形象以吸引更多的人投资、购物和工作。城市设计的目的在于经济的振兴和发展。同时,城市设计也是为了管理控制城市发展,使新的发展与原有部分和谐融合,以维护城市环境的质量和特色。显然,传统的观点一般认为,城市设计涉及的是城市“美”,而上述的观点则表明,当今的城市设计涉及的环境质量内容,除城市“美”外,正越来越扩展其他方面,进一步地涉及到城市的经济、发展等,尽管这种影响也许是间接、潜在的,但这种观点无疑为我们开拓了视野和思维。

因此,现代城市设计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首先,城市设计关心的是城市环境的建设问题。在城市环境的创造过程中,空间和物质实体组合而成的空间实体环境是其重点处理对象,这种空间环境的设计思想着重强调的是“公共性”和“公众性”。因为城市设计的着眼点是城市,而城市是公共的,城市设计应该使公共空间资源的创造和维护得到应有的位置。其次,城市设计创造的空间实体环境不仅直接改善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质量,而且通过城市形象的改善,刺激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现代城市设计含义的理解可使我们意识到不应为做城市设计而设计,城市设计应有更深刻的含义,特别是对第二层含义的认同,将有助于解决当前城市环境建设的观念问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的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尤其是旧城,成为人流、车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交换场所,优美的城市环境将吸引以上各种流源源不断流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相反,环境不好的城市,原有的各种流会倒流出去。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重视城市设计,塑造优美城市环境就是很好的佐证。

(二)城市设计内容的基本类型

牛津大学P.Murrain教授曾经说过,“城市设计的对象是:从窗口朝外所看到的一切东西”。城市中一切看到的东西,如建筑物、道路、建筑小品、植物、照明、广告等都是城市设计要关心并处理的对象,对城市设计的客体构成要素的分类与归纳是重要的。然而,首先对城市设计基本内容从性质上进行类型分析与讨论,或许更有利于我们对城市设计的认识。

现代城市设计内容大体上可归纳为两大类型,即工程设计型和政策过程型。工程设计型即以空间实体环境为设计,它以具体方案设计为主,一般以规模较小、内容较具体的空间地段为设计对象。政策过程型则偏重于城市空间设计在指标体系、导引、政策方面的制订,一般是指规模较大地区乃至整座城市为对象。

毫无疑问,城市设计要关心的是城市空间实体环境的处理问题,创造良好的空间及环境实体是城市设计的首要任务。城市设计合理地处理好骨架空间、象征空间和目的空间,使之协调发展,并予以艺术上的考虑,不仅有“质”的要求,还有“量”的概念。具体涉及范围包括城市总体空间形象设计、城市中心和广场空间设计、城市干道和商业步行街设计、居住区空间设计、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地下空间设计、旧区改造与保护及更新空间设计、建筑小品和细部空间设计。这八个方面基本反映城市整体、分区和建筑群体三种不同范围和层次的空间实体环境设计。

同时,城市是时时刻刻连续不停处于新陈代谢中的有机系统。城市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制订相应的指标体系、引导原则、政策去指导城市设计的运作,适应城市有机有序的不停发展。因此,设计城市并不等于设计建筑。由于城市的形成是受社会、政治、文化、技术、人等各种“力”的影响,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受所有力综合影响的结果,所以设计师要与城市行政部门、私人开发者,社区组织者共同合作,了解城市社会各种力量并引导这些力量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城市设计必须了解实践的复杂性,设计师应接受广泛教育,如法律、公共行政、房地产、城市社会学、环境心理学等等。一个美好城市环境的形成是受社会、政治、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社会文化的背景、经济的状况、时间的连续、政策的决定与执行、各阶层的合作与协调的过程都是影响城市设计的重要因素。

由上可见,城市的内在需要和外在条件时刻都在变化,城市总是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的变化之中,所以城市设计不仅要为建立完美的终极环境提供一个理想蓝图,而且更应注意城市连续的变化,制定城市成型的运行规范和重要原则,促使城市设计本身成为一个既有创意又富弹性的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哪一类型的城市设计,都要同时考虑物质空间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协调,当然在具体的城市设计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规模、性质的设计对象,在两种类型设计中有所侧重;也可将两种类型的工作平行地运用于同一城市设计中,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设计城市环境。

(三)旧城改造中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相互关系

1.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旧城改造的城市规划,重视从理性出发,对旧城再开发进行宏观的控制,较多考虑土地使用功能的组合和合理布置,以两度空间为主,在土地的使用性质、建筑密度、高度、容积率等方面进行控制,以提供管理依据。事实上,这样的改造规划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城市空间形态景观等问题,而且超出两度空间设计的范畴,在一定意义上大体决定了城市的环境形象。然而这种形象是一种概念性的,是不确定或模糊的景观形象与空间态势,但是也只有在完成(或提出)规划意图的情况下,才有进行城市设计的前提与保证,城市规划是城市设计的理论依据。

旧城改造的城市设计,更趋向于从人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出发,偏重于城市的艺术部分。考虑空间形体艺术和人的知觉感受,是具有实体艺术形象的城市三度空间设计。它所关心的不仅是单纯的技术造型能力,而且也冠之以信念和对自然与历史环境的肯定或忍耐。从这个意义上看,城市设计与一般的改造规划相比,内容比较具体而细致,具有较多的文化和审美的含义,以及使用舒适和心理满足的要求。环境效益是城市设计追求的主要目标。如在旧城内拆迁一片旧建筑,会给人们产生什么影响?尤其是给人们心灵上带来什么后果;又如道路拓宽后,居民心理上要求道路两旁配以什么形式的建筑,采用什么色彩,是附属于环境形成还是支配环境形成,等等,这些都是城市设计要关心的问题。当然,在城市设计的环境、型体创造中,会发现如建筑性质、环境性质的不合理之处,这应及时反馈给城市规划,以作合理的调整。

总之,旧城改造规划主要解决土地如何使用和造什么建筑,城市设计主要解决建筑怎么造的问题,城市规划是城市设计的前提和依据,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充实。

2.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

城市设计,是在旧城较大空间范围内进行功能组织和美学组织,从高一层次宏观拟定建筑设计前提与规定措施,以此指导具体的单体建筑设计,而不是代替单纯的建筑设计,也不是规定旧城改造最后形成的样子,而是表示其发展过程,既有控制,也有引导。

城市设计是从旧城的整体出发,将其所设计的对象作为旧城空间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设计,或者说,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进行联合,使其成为有机整体。所以,城市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物体本身的要求,而且要考虑这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建筑设计一旦接受城市设计的指导或制约,即明确自身在整体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所起的空间景观作用,那么它便成为城市设计的延续和组成部分。所以城市设计与单体建筑设计有主次、从属关系。

(四)旧城改造的城市设计构成要素

在城市设计领域中,设计构成要素一般多指城市中一切看到的直观产品,如建筑物、道路、小品、广告等。需要指出的是,影响城市环境的不仅只是物质的要素,更重要的是要素之间构造的关联框架,用以支撑要素的共同组合和存在。旧城改造的城市设计要素包括土地、建筑和建筑群、地下空间、开敞空间、道路交通、步行街、市民活动、标识系统等。这里,着重对土地要素进行讨论。因为土地使用是城市设计关注的基本问题,土地决定城市空间形成的二度基面。土地使用功能布局的合理与否,其影响开发强度、交通流线组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效率和环境质量。土地使用设计过程有三个步骤,第一,根据基本目标和预先的分析研究,建立土地开发设计的特定目标;第二,为所需要的土地使用建立特定标准,特别应注意实施的可行性和使用的充分性;第三,规划设计,依据目标和标准确定土地使用格局。当然,以上三个步骤在规划中均应被考虑到,在城市设计中,还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土地的综合使用

时间和空间是土地综合使用的基本变量,城市设计必然从人们社会生活、心理、生理及行为特征出发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尽量避免和减少土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使用“低谷”。林奇认为,“一条设计有望的街道,由于涉及现存的城市,所以它应是一种对于不同的空间使用、时间及对于所需活动重新适应的探求,我们可以将这种街道设计成游憩场地,开发利用屋顶、出空的商店、废弃的建筑、不规则的用地等……,也可以找到新的转换方式。”特定地段中各种用途的合理交织,即要求土地使用过程中任何时刻都要有较高的使用率,这是土地综合使用要求的一个层面;另一层面,就是要求对地上、地面、地下的各层次空间综合开发,以充分提高土地、空间的利用率,特别是地下空间的开发已成为城市空间的发展趋势之一。

2.自然生态和环境协调的保护

土地开发使用的不当会造成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不和谐,以致破坏土地原有的格局与价值。因为土地是自然环境的载体,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整体系统,对其要素的不当运用会导致结构失调。如在杭州西湖周围大规模建设高层建筑,不仅造成高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同时由于增加西湖周围的居住、活动等容量,势必造成对西湖风景区自然生态的影响。可见,土地的合理使用对城市环境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基础设施

从目前看,基础设施已成为旧城改造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基础设施是比形体空间设计预先的建设步骤,基础设施的容量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城市的空间配置量,这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要有预见性,整体考虑,特别是一些基础设施的用地(如停车场等)及未来将形成的景观效果要在建设之前有预先的对策和考虑,以免产生基础设施建设与其它建设相脱节的现象。

4.历史地段

在人们习见的观念中,保护(保存)主要指对历史古老建筑和遗存而言。但今天的保护工作已涉及到更广义的建筑、空间场所、历史地段乃至整个城镇。无论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只要它们还具有文化意义和经济活动就有保护的价值。这对城市设计来说,应主要关注作为整体存在的形体环境。

三、提高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的实施操作水平

(一)城市设计的连续性

从现象看,城市设计是作为联系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的有力桥梁,城市设计把城市规划的意图转化为有形的概念直接指导城市环境的建设,并由此产生创造整体完美的城市空间环境的可能。从学科角度看,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专门分支,城市设计不仅含有上述的直接作用,它更是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各个层面,在各个层面都起着引导和控制城市环境的作用。不难想象,任何一个局部都设计得非常精彩的城市会给人以清晰的印象?城市规划师对街道一树一灯都能给予具体的设计?一个连当地市民都不能接受的设计会是好的方案?显然答案都是否定的。完成一个好的城市设计是需要城市各个层面的人士来关心和参与,它可能包括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城市规划师、城市设计师、建筑师以及当地的市民,即城市设计不应仅存在于建设城市的某个阶段,而应贯穿于整个建设的始末,具有连续性。

那么,在城市规划的阶段中,城市设计又是扮演什么角色呢?城市设计应和城市规划并行参与对城市的作用。具体而言,就是贯穿于城市规划的诸阶段。如果说,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对一区、一片、一街的局部设计,那么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较详细规划阶段更宏观、站得更高、整体性更强的城市设计,它是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将各分区、片、街坊统一考虑的城市设计。至于区域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则是更应考虑区域中城镇体系的综合效果,并通过研究区域总体关系,确定区域中各个城镇城市设计的主要任务,确定各城镇的主要景观性质,研究各城镇的特色,以指导下一阶段综合性更强的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是连续的,在各阶段有相应的特征和任务。

(二)城市设计引导与控制的必要性

我国在较长一定时期内,规划的主要分工是按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两个层次来分的。详细规划在一定条件下对投资落实、建设项目确定的近期成片开发是行之有效的规划方式,特别是在表达建筑空间群体布局、环境等城市设计要求方面具有相当形象、直观的优点。但随着城市建设投资渠道、土地开发方式等的变更,详细规划表现出其不适应建设计划变化,不适应土地有偿使用等方面的缺陷,也就产生“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目前运用过程中,较多注重道路与地块的定位、土地使用的定性、土地开发强度的定量,并制定相应的规划文本进行对土地开发的指导与制约。

那么,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是否也应该存在着相应的“控制性详细(城市)设计”呢?笔者认为是必要的。如前所述,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制定出使城市设计成型的运行规范和重要原则。也就是,城市设计要有引导与控制的功能,去指导城市的具体项目的建设,并由此促成良好的效果。在当前城市建设的条件下,特别是旧城改造,它具有相当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一方面,目前运用较广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的要素主要为土地的使用性质和土地开发强度,其中开发强度的指标,如容积率、建筑高度、绿地率等虽在一定程度从总体上决定城市建设的环境效果,但基本还是对建设技术经济指标的反映。而相同的容积率、建筑密度要求,通过不同设计思想的引导与控制,却会形成效果迥异的城市环境。另一方面,目前的开发方式多为开发商投资,从本位利益出发而较少考虑社会、公众环境的效益。所以也就要求设计者预先从整体角度出发,制定促成良好城市空间环境的引导与控制。

(三)设计整体空间景观概念的建构

城市设计整体空间景观概念,从具体城市的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对城市设计客体组成要素的分析取舍,抓住最主要的设计构成要素,融入城市设计师的想象与创造而综合形成的主观产物。概念建构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城市自然、人文历史条件的辨析,融合设计意图,把城市设计的主要显性构成要素进行组合设计,从而概括城市设计的思想和意向,建立城市设计的最基本的空间景观整体构架。把握城市设计的灵魂思想可直接作为进一步深入设计,特别是进行引导与控制的依据。

1、整体空间景观概念的建构原则:

①注重落实城市总体空间结构并以其为指导依据。即分析设计对象在城市总体空间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包括对总体结构空间的理解与遵循,针对具体环境特征和开发功能的特点形成反馈信息,深化总体空间结构,做到空间结构的整体与统一。

②注重城市地理脉络与相邻环境的关系。即强调对具体设计对象所处的环境的分析与研究,重视与周围相邻区域的关系的处理,重构城市有机脉络。

③建立城市空间秩序、创造城市景观体系。即对具体主要设计构成要素的组合与设计,建立良好的城市空间与景观。该原则是建构概念的主要内容。

④建立交通体系。交通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功能之一,与城市的环境、建筑和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应在建立景观与空间体系时配以交通体系,与城市总体交通系统接轨,形成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2、建构要素及相应的空间景观层次:

①自然要素,包括地形、地貌、山体、水体和绿化。通过对设计对象内在的自然要素的挖掘、分析、评价与创造,从自然形态的宏观层面,建构城市主体空间的支配构架。

②空间要素,包括界面、空间通道、开放空间、广场、步行道、地下空间等。由空间要素的相互组合,形成城市或局部区域的系统空间和景观构成关系。

③人工构筑物,包括城市地标建筑、高层建筑区、多层建筑区、低层建筑区、建筑过渡带、标识物及城市重要出入口等。此类要素涉及视觉效果及确定设计对象区域内人工要素形成的空间景观关系。如城市天际线效果的创造(有时也包括对自然要素的综合考虑)。

建构城市设计的空间景观概念所确定的建构要素,要针对具体的设计对象而定,而具体的建构更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充分发挥设计的创造力,以上罗列的要素多为通常情况的考虑范围。

(四)历史地段城市设计工作方式

总的,要在力求保护旧城原有结构的前提下,嵌插一些小型的改造的建筑。首先,要十分强调深入研究城市历史,注重调查现状;同时,有层次地进行“城——区——街坊——组群——单体”的分析,重新评价旧城综合价值构成。其次,要尽量与社会科学工作者合作,对旧城的历史演化、文化传统、居民心理、行为特征及价值取向等作出分析。只有在这两项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开展进一步的旧城改造工作。应该认识到,城市保护、改造和更新工作是一代代人永续的事业。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熊明等:《城市设计学——理论框架•应用纲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第1版。

〔3〕阮仪三:《城市建设与规划基础理论》,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第2版。

〔4〕凯文•林奇、加里•海克:《总体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第1版。

〔5〕陈为邦:积极开展城市设计,精心塑造城市形象,《城市规划》,1998年第1期。

〔6〕邹德慈:有关城市设计的几个问题,《北京规划建设》,1998年第1期。

〔7〕陈秉钊:试谈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城市规划汇刊》,1992年第3期。

改造设计范文篇9

1酒店改造的问题分析和规划定位

1.1酒店改造的问题分析

闽江饭店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建的三星级酒店,其建筑规模,结构,空间尺度,造型和配套功能等各种条件都不能满足现在的高级商务接待需要,各种问题具体分析如下:⑴室内装修风格过时,档次太低,各项设备设施陈旧;⑵酒店流线不合理:一层公共区域的服务流线,物品流线,宾客流线相互交叉,彼此干扰,客人在酒店内的活动路线不明,导向标识性差;图2西餐厅⑶各功能区域面积分配不科学:由于酒店多次无规划地改造营利与非营利区域的分布情况,使平面布置零乱无序,不符合市场对酒店规模和规格的需求;⑷各项服务功能缺失或不完善:一层大堂缺少等候区,标准客房的家具和设备配置落伍,无高级套房(包括至少3个开间的豪华套房),餐饮空间对外无独立和专用的出入口,中式大宴会厅面积太小,自助餐厅厨房太小,与餐厅的位置关系很差,送菜距离太长,无专业明档台,缺少无障碍电梯和客房,无商务楼层;⑸不满足建筑节能要求和智能化的管理要求;⑹室内人居环境不舒适:从客人的身心感受角度出发认为该酒店的室内空间感,空气质量,声音,光影,温度,湿度,气味等各方面因素与高端酒店的高品质的环境要求差距很大,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安全,舒适,心情等具体内容;⑺酒店内涵缺乏符合时代的文化观,审美观,价值观,不具有对深层文化意境美的追求。

1.2酒店改造的规划定位

规划设计是一个过程,它在预期目标的指导下,为将来的行为提供一系列的解决方法,酒店所有的成功应当先从规划设计开始,包括功能规划,建筑装修设计和文化定位三项内容。

⑴闽江饭店地处福州五四路商务CBD区位,有大量中高端商务客人,此次改造的目标是升级成四星级城市商务酒店,通过整体性的服务质量和市场经营方面的评估,对原有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全面改造,缔造重生一个全新的酒店;

⑵酒店的整体品质优良,功能区域划分合理,装修高档精致,设施完善,综合服务质量提高,讲究室内环境艺术,增加整体舒适度等,使客人不仅能够得到高级的物质享受,也能得到更好的精神享受。对于酒店的核心区域如前厅、客房和餐厅等必须强化要求;

⑶通过历史的,地域的,艺术的各种文化元素的运用,赋予酒店深刻的文化内涵,适应人们审美意识的发展与变化需求。

2酒店改造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

在分析了闽江饭店区别于其他酒店的问题特点之后,我们相应地制定设计理念及设计原则,以确保设计的正确方向和方法。

2.1酒店类型方面,闽江饭店是中旅集团旗下的旅游接待型酒店,承担着政府的各项接待任务。她地处福州五四路商务CBD区位,对外经营一直以商务接待为主,所以从酒店类型上应定性为具备政府接待功能的城市商务型酒店;

2.2建筑结构方面,它是在原有酒店的建筑结构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造,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根据四星级酒店的标准和酒店升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要求进行的局部有针对性的改造,许多空间会存在新旧共存的现象,必须将新旧部分处理得和谐统一。图3行政楼层电梯厅

2.3设计理念方面,强调绿色生态,健康环保,科学经济,美观大方,温馨舒适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2.4装饰风格方面,它是新式酒店,整体风格表情应当是现代简洁,精致高档,在这种基调上,适当地使用混搭的装修手法,恰到好处地结合一些其他元素,丰富了酒店文化内涵,同时将福州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符号进行适当地体现和表达,形成酒店自身的主题文化;

2.5价值,功能与成本方面,以满足功能为前提,以降低成本,提高价值为目的。对酒店重要的地方(如大堂、宴会厅等),其价值观还应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品味、个性特征等。以功能分析为核心,通过功能分析,确定改造成项目必须具备的功能,排除不必要的功能,在实现必要功能时用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最大的成效。

3酒店改造的设计途径和方法

在酒店林立的城市中心,我们的酒店要想为他人所关注,就必须打造自身特点,创造惊喜,与周围各色酒店拉开差别,形成自己的优势,这是这项全面改造工程必须面对的问题。

3.1从建筑主体改造入手,利用现有结构丰富空间变化

⑴对大堂空间的改造对大堂空间的改造是拆除部分非主体结构的柱子和提高吊顶高度来取得空间的宽敞效果。原先大堂空间很局促,是因为主体建筑始建于30年前,建筑结构技术水平有限,柱子大,柱距小,使整个空间被柱子占据,与酒店大堂所需要的理想的空间有较大的差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与原建筑设计单位协商,对原主体结构进行了精确的计算与论证,由专业部门对局部结构进行加固,拆除掉入口的两根非主体结构的柱子,使大堂中间区域形成了宽敞的空间。为了提高大堂的空间高度,我们重新组织了吊顶内部的设备排列形式,避免因为设备原因影响吊顶高度。对原先咖啡区空间进行了调整和扩大,布置在两面都临窗的最佳位置,使得从室外看进来也足够吸引人。总服务台改到与电梯厅靠近的地方,使宾客服务流线更加顺畅,与柱子的结合也顺理成章,比旧的格局更合理有序地利用了现有的空间结构。空间的重构带来了一举数得的成效,达到了不同反响的效果。

⑵对餐饮空间的改造对餐饮空间的改造是在餐饮区增设对外独立出入口和一二层上下连通的电梯,使宾客流线更加顺畅便捷,通过加强空间的互动性营造餐厅的氛围。原先餐饮区是通过大堂进出人流,因为人数太多,使大堂显得很嘈杂,气氛不够高雅,影响了住店客人,因此在建筑里外空间都允许的情况下在建筑的侧面增开了一个餐饮区专用出入口,同时也更有利于消防疏散。餐饮区分一二层使用,一层为大厅,二层是包厢,中庭是两层通高的空间,为了让上下更好地联系,在中庭靠近采光天井处增设了玻璃观光电梯,形成一条纵向的动态轴线,使交通更加方便。大宴会厅举办大型中餐宴会需要高大宽敞和对称方整的格局,但是原先的情况很不理想,平面不规整,面积太小,在综合了业主和酒店管理公司的意见之后,在原建筑结构基础上,将边上几个中包厢拆除,重新分割整合平面布局,形成了理想中的宴会厅空间。自助餐厅保留在原来位置,因为所处地方是在公共通道旁边,既要避免受到干扰又不能封闭空间,就通过升高自助餐厅地面结合屏风围合的方法来界定空间范围,使顾客在半开放式的西餐就餐环境里享受到舒适和温馨。

⑶对“山水吟”中庭空间的改造对“山水吟”中庭空间的改造是利用原建筑结构特点重构自然采光的中庭空间。位于餐饮区中庭的“山水吟”景观是闽江饭店的一个文化符号,其建筑空间的特点是大跨度的无柱结构,梁呈十分规则的藻井形式,藻井中间透空可以直接采自然光线,建筑师原本的意图是在此空间里创造一个生机盎然的室内景观,但历经多次改造,这种富有特色的空间形态和自然采光已被无谓的表面装饰所掩盖,本次设计将破坏建筑形式的所有物件进行拆除,并在原有藻井梁上重新设计了钢结构和玻璃相结合的采光屋顶,同时考虑到建筑节能的需要,在钢檩条下方安装了铝合金遮阳百叶,经过百叶过滤后的光线漫射在室内各个角落,均匀而柔和,取得良好的光影效果,“山水吟”景观在此光线的作用下显得更加自然和精致。

⑷对于标准层客房空间的改造对于标准层客房空间的混凝土箭力墙进行局部改造,使房间面积增加,使用起来更加灵活。酒店三层以上是客房标准层,四星级酒店要求70%的客房面积(不含卫生间)不应小于20m2,于闽江饭店的标房都达不到这个标准,由于房间隔墙局部是箭力墙,无法轻易拆除,这使得改变客房面积比较困难,但是保持原样也不方便使用,经过对结构的安全评估,考虑拆除部分箭力墙将部分标房改成2开间或3开间的套房,另外布局不变的标房则通过改动卫生间和过道做法将空间变得更宽敞,如卫生间原有20cm厚的砖墙改为薄的玻璃隔墙,视觉的通透性带来了宽敞的效果。过道上的衣柜柜门改用镜面,利用人错觉改善人的空间场所感。

3.2从功能布局调整入手,结合空间特点完善区域划分

酒店具有盈利性主体功能和非盈利性但必要的配套功能,根据酒店功能定位进行细分和组合,最终根据市场需求决定不同功能在酒店设计中比例与分布。酒店经过多年的局部零散改造,造成原有的多个功能区域散乱交错,如何合理安排是此次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结合现实情况,合理规划功能区域,突出改造亮点,调整和完善了几个功能,从实质内容上提高了酒店的档次。⑴增加商务楼层,商务套房及豪华套房,满足商务酒店的硬件要求。所谓商务楼层,是指具备接待中高端商务客人的各种设施和服务的楼层,设有独立服务台,简餐区,能直接办理住店等一系列手续,具有高级的商务会谈会议安保设施及措施,以及各种满足全天侯24小时的通讯,互联网,传真等高效快捷的现代办公设备。室内设计风格简约时尚有现代文化内涵,能符合商务人士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按照四星级酒店有关客房类型的要求,商务楼层设置了商务吧,商务餐厅,2个开间的商务套房若干间,4个开间的豪华套房一间,商务套房由两个独立空间组成,功能互不影响。豪华套房的设计做到安全私密,舒适方便,装修考究,格调高雅,配置完善。⑵完善自助餐厅的功能配置,使功能更加专业化,档次更高。原先的自助餐厅是与中餐宴会厅结合在一起,没有独立空间,环境格调与自助餐厅所追求的西式气氛不配,作为自助餐厅的配套设施也不够齐全,无明档台,酒水吧台和装有专业设备的布灰台,本次改造对这些问题均予以解决。首先,将其设置在大堂通往餐饮区的必经区域,位置绝佳,流线顺畅,交通便捷,用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金属屏风围合,动静咸宜,舒适温馨,酒水台与收银台结合,与明档台统一成一体,看起来更加整体大气,使用更加方便⑶调整大堂功能分区的位置和面积,最大限度地做到人性化服务现代的高端酒店强调人性化设计,要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受,特别是大堂区域,是接待客人的第一站,要留下美好的印象首先从大堂开始。增加等候区和咖啡区面积的座位数量,是考虑到尽量关照到更多的客人。座椅采用各种形式和材质进行组合,是为了满足各种人群的生理特点的差异。将总服务台设置在靠近电梯的位置是考虑到缩短客人的行走路线,更加快捷方便,处处细节体现了人性化的考量。⑷完善客房的各项功能,符合四星级酒店要求。标准客房是酒店的主要功能,面积也最大,在设施上均按照四星级酒店标准予以补充完善,如客房面积,客房类型,客房卫生间,电气设备,软装布草,家具配置,遮光隔音,文具用品等方面都做了一一处理⑸增加商场面积,最大限度地增强酒店创收能力作为盈利区域的商场和精品店是方便住店宾客而配置的附属性服务功能,是高星级酒店必须具备的功能空间,以销售宾客日常用品位主,兼营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地方特色商品等,所以也是反映酒店文化和所处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3.3从完善技术措施入手,提升室内人居空间的环境质量,达到建筑节能的要求。

人居环境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硬环境指室内空间形态,比例尺度,材质,家具,陈设,绿化等,软环境包括空气,声音,光影,温度,湿度,气味等元素。因此对于建筑空间和室内装修的体验不仅是视觉上的,还需要以其他的感官去品味细微转折之处,更需要用心灵去感官体验,正是全方位的体验使客人感受到酒店品质的高下。⑴尽可能利用自然资源改善人居环境酒店的室内环境也是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它应该是绿色的,生态的以及可持续的。我们在功能布局和房间内部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并借助科技手段把其控制和最优化的应用。如“山水吟”空间扩大采光顶面积,把自然界的光色引入室内,并使用可开启和闭合的构造让建筑做到可自然呼吸。空调系统也为整个建筑设置了新风系统,加强与室外空气的交流,客房也增加了开窗通风的面积,使室内空气质量得到提升,使人更加亲近自然,呼吸自然。一层外墙均改为大面积落地玻璃幕墙,利用借景的方式将外界景物引入室内,使室内与室外自然环境联系更加密切,同时在室内多处设置自然景观,引进自然绿化和水体,利用庭园绿化和自然的水声来满足人们接近自然的愿望。也改善了室内的微气候。⑵通过节能设计使酒店节能降耗,降低运营成本在建筑材料上使用保温,隔音,节能,防水等新型材料,如隔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门窗采用保温节能塑钢门窗,玻璃采用热反射中空玻璃,外墙加设保温隔热材料等。在空调系统上在人流进出频繁的地方安装专用设备以阻断内外气流交换,减少室内冷暖气的消耗。在照明方面,采用节能光源,用光设计采用目的性重点照明方式,并合理设计照明控制回路,客房内采用插卡取电开关。供水系统在设计中选用节水用具和设备,如采用变频恒压供水设备以提高供水质量和减少能源消耗,公共场所采用感应式自控温度水龙头等。

3.4从装饰风格改造入手,传承地域文化创造理念更新

酒店除了是对商业的经营,也是对一种文化的经营,酒店文化是酒店设计的灵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创造独具特色的酒店文化将成为品牌优势的基础。如果客人充分享受到了该酒店文化,将形成客人对酒店的忠诚度。从文化内涵和传承历史着手,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将文化融入酒店设计,使现代酒店不只是佳肴美食与舒适居住的简单组合,更是文化品位的美学载体。打造自身的装饰特点,把握独特的设计风格,是使其从周边众多高档酒店中脱颖而出的关键。⑴“闽江水”地域元素的融入闽江是福州本地的母亲河,又作为酒店的名称,所以闽江水是可以被采纳的反映地域特征的设计元素,而且,“水”在福州民俗文化中寓意着“发”,在企业文化中也是一种吉祥的意义。于是各种形态的水的图案就自然而然地作为一种设计元素被使用在各个装饰界面中,如大堂总台背景是一幅不锈钢板透雕的水纹巨画,冲天的涛涛江水体现了奔腾向前的气势,自助餐厅地面地毯图案表现了浩瀚的江面中的水流,吊顶的水晶吊灯也相应地呈流线的水形,客房层电梯厅地面地毯纹样则用柔顺的曲线象征着江水的气度,以一种静美表达了大气包容的境界。甚至连酒店用品,床上用品和软装的图案都与水相关联。⑵本土民居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具有30年悠久历史的酒店本身已浸透了本地古老的历史,我们做的设计必须要把这种优势延伸和加强,于是我们选择了能够被装饰所使用的最具福州地域特色的几种元素来表现。一是民居建筑文化特征,如烟熏色的杉木门板,白色风火墙的飞檐造型,门窗的花格图形等。二是当地民间工艺品,如寿山石雕,脱胎漆器,磨漆画,陶瓷画等。共同来营造具有福州地方特色的室内空间。⑶运用多元文化打造符合时代审美需求的特色现代设计为了寻求一种丰富的装饰效果,会采用一些混搭的手法,就是将多种风格跨越时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设计既能表现作为西方文化产物的酒店具有西方艺术和国际化的高品位,又能反映当地风情的文化精髓。这种现象普遍出现在许多空间的不同构件里,如在墙面的造型之中,将蕴含着不同文化信息的符号通过解构的手法组织在一起,搭配使用的材质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质,而各种风格的成品家具和灯具看是随意摆放却是经过精心的挑选之后才共处一室,彼此互补了内容与性格上的不足,使设计看起来更加饱满和丰富,更有情趣和充满张力。⑷符合现代的审美观和精神内涵当所有的风格揉在一起之后,我们最终呈现的是简洁现代的表象。因为是高端商务酒店,她所服务的对象是高层次的社会精英,追求欣赏的文化必须是内在而具有深度的。因此设计的文化内涵不是浮在表面,而是浸淫在骨子里头,反映了最本质的美和精神内涵。

改造设计范文篇10

关键词:城市公园;地域文化;景观设计;景观改造;衡水市人民公园

1引言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与人们日常休闲、活动、游憩密切相关的城市空间,同时具有城市防灾避难的功能。公园是“城市记忆”的物质载体,其本身就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脉络,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1]。在景观设计中,常采用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将其文化特征通过设计语言进行提炼和归纳,符合城市文脉与发展方向,使其与场地本身的“场所精神”达到一致和相互加强,再现当地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等风土人情,展现地域特征之下深厚的历史文脉[2]。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一些早期建造的公园景观功能退化,设施老化,景观功能分区不合理等问题进一步突显,急需进行改造提升,在景观改造设计中如何更好地融入和发扬地域文化,为周围人们提供高质量的休闲环境,营造出一个具有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园,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3]。本文以衡水市人民公园的景观改造设计为案例进行探讨。1项目位置及现状衡水市人民公园(见图1)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市区,西至榕花街,东与居民区相连,北至人民路,南至胜利路,现状公园占地面积12.7hm2,其中水面面积4.12hm2。人民公园始建于1988年,是在一片废弃水洼地上修建的,衡水市最早的一座综合性公园。经过时代变迁,公园内的绿地、道路、建筑、小品及附属设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破损现象,亟待改造提升,以满足周围居民休闲娱乐的需要。2019年市政府提出对人民公园进行全面提升改造。

2项目主题

衡水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溯源至周,成于儒士,得名于褉礼。儒家文化已经成为衡水重要的城市名片,汉代大儒董仲舒、唐代大儒孔颖达都是衡水人,而当代衡水更是国内著名的儒学研究高地,因此,拟选定“儒家文化”作为人民公园改造的主题理念,赋予城市公园人文精神,使公园更具活力和生命力[4],传承和延续衡水地域文化,把地域文化融入到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塑造出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和地域特色的公园景观,同时唤起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3]。

3项目总体设计

3.1场地现状分析。通过现场调研发现,公园内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例如现状道路系统混乱并且与周边道路连通性差,南侧出入口景观单一,公园内的水系基本枯竭,水岸线景观较差,古亭需要修复,断桥需重新修葺,公园内中心岛屿已荒废需要重新设计。总体上虽然人民公园问题比较多,但是其具有良好的生态基底,适宜赋予公园新的文化内涵,建设成以“儒家文化”为主题,集城市形象及文化展示、休闲游乐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园。3.2设计方案。本项目的规划设计兼顾城市发展与城市风貌的现状,对公园内的土地使用功能、城市空间形态、交通组织、水系设计、滨水游憩活动空间、环境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坚持“以人为本,生态可持续发展”策略,打造滨水休闲、文化娱乐、亲水平台等空间,供游人观、游、赏、用。此次公园改造提升项目将全园分为“一带、两心、三区”。“一带”是公园西侧邻水区域,“两心”是现有古亭景观、新建儒乡园景观区,“三区”是南北入口区域、公园内中部山体区、西南侧湿地区域。建园风格为中式传统园林,充分挖掘衡水市儒家文化,融于园林建设中。1)对公园内的交通组织进行重新梳理,贯通公园内的道路;2)为保障消防的需要,将主园路拓宽至4m;3)对公园内破损严重的种植池、木平台、园路、园桥、景观亭及存在安全隐患的栏杆进行改造提升;4)改造硬质水体驳岸;5)将林下裸露地面根据游人需求进行铺装,增加游人的活动空间;6)新增监控系统、音响广播系统、紧急求救系统;7)新建儒乡园、五孔桥、南入口牌坊等。3.3主要景观节点改造提升人民公园景观节点改造提升主要分为五部分:1)贯通全园交通组织游线;2)新建儒乡园;3)南广场区域改造提升;4)新建五孔桥,修缮园内其他园桥;5)利用废弃物修建木亭1座。3.3.1贯通全园交通组织游线。通过实地勘察,贯通了园内的道路交通体系,拓宽主园路,公园西侧沿水体道路改造成木栈道,并且使其与园内主环路(一级路)连通,形成回路。公园中心儒乡园区域的园路,通过对景观桥进行改造提升与主路相互连通。对公园内次路、支路进行修缮、靓化。为了达到景观效果的一致性,全园风格形成中式园林风格,在次路、支路两侧设置低矮竹篱笆栏杆,突出公园的园林特色。3.3.2新建儒乡园。儒乡园位于人民公园中心区域,公园主山南侧,公园内中心岛屿。原位置建有仿古建筑中心大殿,此殿已荒废成危建,为了重新利用该区域,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修建儒乡园(参见图2、图3),充分展示衡水的儒乡文化。儒乡园包括寒门习礼区、书院致知区、归园田居区三个区域:寒门习礼区缘起儒家少年寒窗求学、习艺明礼的典故,以松竹为背景,展现学子求学的场景;书院致知区是儒乡园的核心区域,围绕池水布置厅堂、亭廊、水榭、山石,展现衡水的大儒风貌;归园田居区取义归田合道的儒家思想,利用草堂、柴扉结合微地形和植物种植(芦苇、观赏谷、小菊等),形成田园归隐的环境氛围。主要的园林景观有:寒门习礼、礼正厅、明礼山堂、禊手榭、临溪草堂、知水亭、乐山亭、书卷墙。书卷墙法帖图案均由衡水学院美术学院老师根据儒家文化亲自画稿,交由专业师傅雕刻而成。园内的铜像组合、花街铺地、建筑匾联都经过了仔细的推敲定夺。3.3.3南广场区域改造提升。南广场位于儒乡园南侧,与胜利路相接,以前景观单一,现对此处进行了景观改造,与新建儒乡园形成统一的整体,南广场的形状由“鼎”演化而来。南广场入口新设有石牌坊一座,该牌坊作为人民公园南广场的标志,凸显中式造园风格与儒乡园的整体风格统一。3.3.4园桥。新建五孔桥(见图4)。五孔桥位置原是公园水体内的断头路,现修筑五孔桥打通了园内与公园西侧绿地的联系,成为市民进出公园重要的交通节点。五孔桥材质为汉白玉,其造型经过精心设计,柱头石狮子形式多样,体态变化丰富。图4五孔桥对公园内所有的园桥均进行了翻新修复,更换栏杆,刷漆,桥栏板的纹样由衡水学院美术学院老师设计,标志以桃花为底,中间以“园”字为形,成为人民公园特有的标志(见图5)。3.3.5修建木亭。原人民公园中心大殿废弃木材经过重新打磨,从中选取可用的,新建一座极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木亭,取名“陋亭”,选意于孔子“何陋之有?”(《论语•子罕第九》)。陋亭对面是浣溪叠石,叠石水坝层层流水,别具田园风情。

4结语

本设计对衡水市人民公园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出了准确判断,在对衡水市的地域文化诸要素深刻剖析的基础上,掌握公园的发展脉络,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景观要素,引用衡水的儒家文化元素,营造出具有典型特征的园林景观氛围,实现了公园的功能提升、景观优化和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樊蕊.老公园景观提升改造设计探讨——以西安市莲湖公园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6(05):154-155,220.

[2]朱建宁,马会岭.立足自我、因地制宜,营造地域性园林景观[J].风景园林,2004(12):52-55.

[3]袁冬颜,闫慧,徐森森.基于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中的设计研究——以许昌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09):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