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18 21:47:59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1

一、 把握课改精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和评价的重要依据,教材是完成课程目标的途径或媒介。教师应根据课程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进行深入了解,并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对教材进行整合,补充和调整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完成课程标准提出的任务”。 我们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学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二、 以“学案”为切入口,营造自主、合作、创新的课堂教学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改,我校领导深入思考,充分考察借鉴,创造性地提出在全校开展以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方式。我们之所以搞学案教学,是基于以下方面的考虑:

(一)对传统教学的思考

每当教学实际过程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要实行新一轮课改。应该说,凡是用心在做中学教育的人,特别是对中学教育有过深入思考的人,会发现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被动学习,班级教学差异性太大等等。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找到一个突破口,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

新课程理念是无数的专家学者,站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高度,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提出的,并且经过了充分的认证。应该说新课程理念有相当的高度,其培养人的目标也是非常科学的。但是我们说科学的理念还需要实践的支撑。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把握新课程理念才是最关键的。而我校因为长期定位在子弟学校,招收的生源素质较低,要达到新课标的素质培养要求,需要探求一种新的培养方式。

为了使学案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我们的学案的制作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集体备课。

为了做出某一课的学案,我们英语备课组会在讲授这一课的前一周集体备课。在这次集体备课活动上,有一名主讲老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来讲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学案制作的初步设想。其它老师听完这名主讲老师的讲解后,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形成这一课学案制作的初步意见,并由一位老师做好记录。

2.形成初稿。

由一名老师根据集体备课的记录,广泛的搜寻资料,了解别人在这一课时做出的研讨,同时结合集体备课的所得,制作出学案的初稿。

3.审稿.

当某位老师制作出学案的初稿时,交给我们学科的学案指导老师进行审稿,指导老师经过仔细审稿后,提出修改意见,反馈给制作学案的老师进行修改,最后定稿。

在既遵循学校学案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打造英语学科特色的前提下,我们备课组经过反复的尝试终于确定了英语学案的体例。

每一个单元分做三个学案,分别是Reading、Grammar 和 Language Study。每一份学案主要由【Preview】【Notes】【Jottings】【Practice】【Extension】这几个部分组成。每份学案会提前几天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教材。学案的【Preview】【Notes】部分引导学生对教材需要掌握的知识有一个了解,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也是学生思考和学习文本的触点。学生可以根据学案上的提示,自主的对教材进行学习和思考,并把他们的疑问写在【Jottings】部分,以便课堂上讨论解决。【Practice】【Extension】部分让他们能够及时检测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

此外,学案内容也是分层次的。当学生在结合课本使用学案的过程中,有些问题是一个人无法解决时,他可以围绕学案上的某个问题,和同学展开充分的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解决学案上的某些问题。学案也加强了师生合作,因为教师是依据学案进行备课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使用学案时遇到的问题,通过课堂上师生的对话合作,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在师生共同使用学案教学完某一内容后,师生可对课文进行反思总结,将心得体会记录在学案上,以便自己更好的掌握好相关内容。更重要的是,学案除了在课堂教学的使用之外,还可以成为复习使用的教材。一个单元学习完,学生将学案进行整理,提炼单元学习的要点和技能,形成单元学习的知识网络。一个模块修习完后,学生将这一模块的学案进行整理,形成模块知识体系,提炼学习要点。甚至说当高中阶段必修和选修模块都修习完后,也可以将学案进行整理,为高考复习使用。学案成为学生复习迎考的最好资料。

应该说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学案成为学生共同学习的方案。学生之间围绕学案有了共同探究的话题,并且能够互相帮助,无形中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

学案是教师依据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的学情,认真专研教材,为学生设计编写的学习方案。学案成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围绕教材进行思想碰撞的媒介。在知识面前,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都可以进行自己的探究,营造了一种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2

【关键词】课改;快乐课堂;学生课堂

改革是各项事业发展的灵魂,新时期的教育亦如此。近几年,梅江区各学校对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城北中学的课改进行了三个春秋。而我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伴随着课改一起成长,坚持课改我收获到很多快乐和自信,而我的学生也在课改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无限快乐,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谈谈如何创建一个精彩的快乐课堂:

1. 精彩的快乐课堂,来源于学生学案的建立和学生对学案的充分预习 学案的建立和学案的预习,是快乐课堂形成的最重要的前提。我们学校每周都有集体备课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相互讨论,共同完成学案的制作,并将最好的学案呈现给我们的学生。例如,为了给成绩优异的学生一个更好的提升,在学案的内容中可以设置一些相应有难度的题目,让他们在学习中挑战自己寻求自信心,而对于简单一些的题目,教师可以分配给成绩相对不理想的学生,让他们卸下心理负担,快快乐乐的学习。此外,对于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还应鼓励和欢迎他们加入到学案的分配工作中来,让他们的学习内容也加入到学案当中去。另外对于学案的充分预习是学生成功展示的前提。细节决定成败,学生的预习有懒于习惯的养成。鉴于如此,我在小组里面挑选有责任心且成绩较好的学生,由他们负责监督检查本小组的学案,教他们做学案的方法。养成好的预习习惯时,学生们的学案质量也同时得到了提高。对于极个别不交学案的学生我们可以单独地帮助他们,或者由他自己来选择请教的对象以帮助其完成学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现在学生们都基本上可以按要求完成学案了。

2. 精彩的快乐课堂,来源于学生学习意识和小组合作意识

首先课堂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理的分组分配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内部都可以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不懂的问题都可以在同学的内部得到解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另外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结识抛物线这一节中,这一节内容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抛物线的图形与性质,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可以跟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及小组内部的成员的学习水平来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及展示的形式。这样学习内容的分配,在小组内部就形成了一个良好合作学习的氛围,而教师的加入讨论,不但增强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同时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

3. 精彩的快乐课堂,来源于学生对知识的展示及展示内容的提问和评价 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探究后,自然对自己的展示会比较自信,同学们认真的倾听,无疑会给他们增加自豪感。而在展示过程中,其他学生对相同的知识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个时候,对小组展示内容就会提出补充或者疑问,这也是对知识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让课堂内容更加的丰富。例如讲到你在生活中还能找到有抛物线图象的其他动物或植物吗?小组成员讲的时候可能不能全部举出来,或者有些是错误的例子,那其他学生就问你在这个图形中找到的抛物线能够画出来吗?这样就将原来简单的问题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使学生对抛物线的形状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又如学生自我评价,及其他学生的评价都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让他们能够在同学的主观评判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了解自己的优势。

4. 精彩的快乐课堂,来源于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及对学生的肯定的评价   教师好的语言评价,如同和煦的阳光温暖学生的心田,教师好的语言,如炎热夏天的一阵清爽的风,所以教师评价语言的建立,对课改的实施会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快乐课堂的建立。例如,学生在举出现实中含有抛物线的例子时,有些学生可能会举一些很奇怪的例子,当然是跟学习有关的,那么教师应该鼓励他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对他们树立信心,因为他逗乐了学生,也为课堂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而对于有些学生他很想表现那么教师应该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而有些学生不愿意表现自己,那么教师应鼓励他可以跟其他同学合作,一起完成展示。我觉得爱表现都是学生的天性,只要教师给他们一些机会,对调皮的学生多一点关爱,用积极的语言多鼓励表扬,与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学生自然都会更加配合你,达到教与学都受益的良好效果。

5. 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课改的一些见解,反思教学,课改让学生课堂更加活跃,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了。都说不管是黑猫白猫,能够抓到老鼠的都是好猫,这里我要说,不管是好方法的使用还是“坏方法”的尝试,只要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就是好方法。为了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我都时刻准备着,以作为一个学习型的教师为自己的目标,所以对于教育的改革,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只要是对的,我都愿意去尝试,不敢说做得最好,但愿时刻保持一颗探索的心。

参考文献

[1] 《杜郎口课改模式》.崔其升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3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新课改;误区;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041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任务需要完成。作为数学课,更应该体现的是数学味,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思考。反思当前课改的一些做法,我们迫切需要走出课改的一些误区。

回归平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每一个教师都在思考着如何进行课堂改革才能适应当代的学生。上个学期南宁市教科所在南宁三中举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优秀课例展示课活动。我校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观摩学习,聆听了来自区内外的教育专家关于高效课堂改革的专题讲座。通过培训,许多教师都纷纷行动起来:教室多了几块黑板,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来进行学习,学生也都在尝试着用新课改的方式上课;学生们对新生事物的出现是很感兴趣的、很乐意接受的;尤其是教师们给了学生们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有说话表达的机会,让许多学生有上台做题的机会,教师们不再强调鸦雀无声的课堂了,不再搞一言堂的课堂了。学生们感到很新鲜也很兴奋,都想上台过一把板演的瘾,当小老师的欲望也很强烈的,想迫不及待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同学、教会同学;学生们表达的胆子大了,表达的能力提高得很快,他们其实是很聪明的、很想表现的、很想通过自己的学习学会的,只是以前教师们没有给他们创设展示自我的平台、表现自己的时间。长此以往,学生们就逐渐变得有点麻木、有点无所谓。教师们就有点恨铁不成钢、怪学生不求上进、不动脑筋、不聪明了。这一切的一切的根源其实还是由于我们灌输式的教学造成的,它严重伤害了学生的上进心理,是教师自己霸占课堂和讲台行为才让我们的学生不敢“轻举妄动”了。所以,现在开放式的课堂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了,一节课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不再有“度日如年、如坐针毡”的感觉了。但是课改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在实行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我们的教师在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如下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以为把课桌摆成了几组,就是课改,教学模式还是老样子。

有些教师还是照以前的灌输式的方式上课,滔滔不绝地一个人在台上讲,学生们的任务依然是听或一问一答。

误区二:教师从原来讲45分钟,变成了现在的不讲、讲几句话;全部由学生做导学案的习题,然后在黑板上书写。

不是说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吗,那好,我全部交给学生,由学生来说、由学生来做,教师只负责看,布置学生做哪些题目就行了。教师不说话,或者说几句话就行了。

误区三:把数学课上成了习题课,仅仅是告诉学生做题,即教学生的只是“是什么”,而不让学生明白“为什么”。

我看到上课铃声响了后,许多学生就跑到黑板上做题,批阅后,许多学生又上台做题,整堂课就是做题再做题,教师的职责就只变成了要学生做哪些题了。

误区四:把导学案和教师的教案混为一体,要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题目,就算上了一节课了。

有些教师编的导学案也是教案,上面写的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然后再把教材上的概念、例题一字不变地搬到导学案上,或者在网上下载一些题目,不管难不难,符不符合学生的学情和教材的要求,结果学生不会做,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讲解了,学生还是弄不明白。

误区五:从数学题出发,而不是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学习的是纯数学,学生感受不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很多教师不注意设置教学背景,从生活中引入新课,而是从一个个的数学题出发,要学生除了做题还是做题。

那么,如何走出课改误区,打造真正的高效数学课堂呢?

学校领导要求把桌子搬成几组的形式坐,但很多教师的思想还是不能转过弯,也不想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改变自己多年已经养成的教学习惯。即教师霸占课堂的行为习惯,开放课堂,很多教师还真地不习惯和不放心,担心学生不会自学、不会思考、不会做,“保姆式”的教师已经当惯了,所以要面面俱到地由教师讲,依然不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作主张的。在这里,务必请我们的教师要用敏锐的眼光看清蓬勃发展的形式。此次的课改号称“废除讲台”的革命,我们学校也从“撤除讲台,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问题引领,建立开放学习体系”、“搭建平台,提供愉悦体验机会”、“创新机制,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几个方面入手,依托导学案创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4

贯彻新课改中提出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改变过去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老师的引导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彻底改变传统教育给我们的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根据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点中下功夫:

一、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明确各自的责任

校领导应高度重视课改工作,成立课改领导小组,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任务。构建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学科教师的四级管理体系、分工明确、合作有效。领导带头反思课改、营造课改反思的良好氛围。课程改革是新生事物,反思是课改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程序。课改在反思中积累经验,只有认真反思,课改才能少走弯路,在反思中前进。

二、建章立制和课改实践并行

“课改是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课改是实实在在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学会知识。”我们一直坚信这个理念。我们把“杜郎口教学模式”作为课改的起点,组织教师听课学习、交流研讨,先模仿,再创新。可以骨干教师带动,强势学科先行。扎实有效的开展听评课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时听评课。组织开展优质课大赛,并录成视频,放到校园网上供全体教师进行研讨交流,使每一位教师都在课改中不断的完善自己。

三、精心备课,将导学案与课本有机结合

导学案是学生前置自学即课前预习的资料。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但由于现在的学生学习能力及习惯都欠缺,所以有的学校提倡预习要在课上进行,学生依据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完成有关问题,同时可以生成新问题,教师也可以在指导学生自学中了解学情,根据情况二次备课。当然,在引导学生课上预习一段时间后,根据情况也可由课上引上课外。因此,导学案是教师课前准备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备课时,先认真阅读教材,再深钻细研导学案,并对其进行梳理,还可以适当进行批判刑的修改。没有意义的、重复的或脱离课标的内容删掉;不符合自己教学思路的可以前后调整;重点内容不够突出的需要添加。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总之,就是让设计的问题有层次、梯度性,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导学案上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细致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充分利用导学案,让柯本与导学案有机结合,让它们在课堂上相得益彰,指导学生依据导学案的“设问导读”环节深入本节课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简单易懂的内容一带而过,重点难点问题一到学生讨论交流,再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精讲释疑。并且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课堂检测题,当堂纠错,直接获取了课堂教学反馈的信息,查漏补缺,做到堂堂清。我们都清楚“教无定法”,怎样课本与导学案有机结合,让它们在课堂上相得益彰,每个人都有自己得心应手的办法。

四、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没有学生参与的课改是毫无生命力的。如何让学生一起参与到课改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是课改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因此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合理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激情;引人入胜的教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五、大胆的让学生去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5

关键词:学案导学四课型(自主课、展示课、总结课、训练课);做法;课改收获;思考与存在问题

曾经有这样一句话“课堂,是学生自我关照、自我修正、自我成长的地方,而非教师表演的舞台。”我想它完美的诠释了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角色的如何转变。我校推行“学案导学四课型”教学模式在一年来,在学校领导和同人的努力下,目前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都形成了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四课型教学模式。就我本人而言,深有感触,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1四课型做法

我们高二化学组在主管校长的带领下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大力推进学案导学四课型教学:自主课、展示课、总结课、训练课。

自主课---下发学案,学生自主学习,写学习报告。化学学科多数章节如果只看课本是不行的,要能够做题还欠缺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制做学案时必须花费一番苦心,在知识梳理环节引导学生将每个概念记住并且必须深入挖掘:从内涵到外延再到适用范围都要在学案中体现出来,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能应用。

展示课学生主管课堂,是真正的课堂主人。要想上好展示课需注意的有如下几点:①一定要打破单一的汇报形式的教学,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实实在在落实展示交流课。②我们不要作秀,根据具体的实际内容确定展示的内容,以发现的问题为目的来进行展示,学生内容不易理解或理解错误的要让学生展示,错误多的要重点展示。③采取组内讨论、组间询问的方式,每个小组力求将分到的任务人人都弄明白,必须人人都能上台去讲,各组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询问,没问题的就必须放过以免浪费时间,有问题的就展示,。④教师选择的要展示的内容并不一定适合学生,要把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展示的方式和内容,学生之间的思维比较接近,老师在展示课上起的作用是适时点拨,适时纠正学生讲不对的地方。⑤学生反映有的学生讲时声音非常小,另外就是学生只是把学案上的东西照搬来讲,讲不出新意,拔不到一定高度,有些学生趁乱唠嗑。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组织语言,避免出现学习能力较强的、比较外向的爱展示,频繁展示,通过讲一遍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学习能力不强的,对知识理解不到位的羞于展示或无机会展示,就可能造成两级分化的现象,这是需要我们想办法解决的。⑥我们也不走形式,无需每个小组都展示,每个小题都展示,该展示的展示。所以有些内容要边展示边板书,这样能清楚地展示知识的层次关系以形成驾驭基础知识的能力。

学生进行一章的知识结构总结--总结课,写学习报告,使学生对本章内容有个整体把握。总结内容,如何总结,需要确定一中总结的模式。本着学生动比老师动更有用原则,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不够。我觉得总结课教师主导应该多一点,教师的作用在于一定要让学生准确理解知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强调解题思路、步骤、方法,补足展示课中遗漏的问题,强调表述的规范性,书写的规范性。教师一定要将知识进行升华。

训练课应该以单元小测为主。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巩固自主课、展示课成果的呢?关键是上好训练课。其实教书也好、学习也罢,是没有创新的,不就是将知识掌握得熟练,熟练、再熟练吗?要想成为好老师,好学生,巩固知识,就必须不断的小考,在考试中发现问题,在训练课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展示,达到熟练即熟能生巧之目的。

2收获:

2.1真正的达到了教师的角色转换,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以前的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一人堂的教学模式,只是通过提问几个同学来了解学生掌握的好与坏,这能全面的掌握教学情况吗?课堂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效果能好吗?显然不好,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也可以说教师就是导演、而学生就是演员。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教师的导,也更决定于学生演,导合演是分不开的。学生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讲解评价了对一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2.2学案导学四课型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的气氛活泼有效。

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使部分学习兴趣不浓的同学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能代表小组发言和展示,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我和自信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这样一来,好学生更加努力了,差学生被带动起来了,课上不再有睡觉的了。(如12班的一位同学,以前一天8节课,他可以趴桌子6节课,同学们给他起个外号:“觉主”。但自从课改后,上课基本看不到他再睡觉了,而且抢着展示,查阅资料,真是形成了你争我夺的局面了。

2.3提高了课堂效率,学习效果。

这种课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学习效率也就高了,也正如我校长所说:自主课学生看了一遍书,写了一遍学习报告,展示课小组又交流展示一次,然后各组又展示了一次,这几次下来,只要是用心的同学,他的记忆效果难道不比以前老师教给他的要好的多吗?。通过对学生的跟踪分析,好多以前的差生的成绩明显提高了,他们自己也感到非常的高兴。16班的一个是个美术生,第二单元的化学测验结束后高兴的对我喊:老师我比以前强多了。我问他比以前进步了吗?他说进步了。我问这种教学方法好吗?他说好,起码我以前老是睡觉,现在很少睡了,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并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3思索:

万事开头难,四课型的推行刚一年,难免的存在一些问题:

3.1关于学案的问题

(1)学案质量的保证。没有高质量的学案,就注定了事倍功半,而且会导致师生没有了信心,所以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的设计学案,特别是学案如何体现本节的教学内容,知识点如何分化和问题如何递进。现在化学的自主课是前30分钟做学案后十五分钟讨论且多放在晚自习,学生反映没有时间讨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去向老师问问题。实验班和普班用的是同一套学案能行吗?是不是有可能耽误实验班的学生。要求实和普班的要分开,实验班的要加大难度和容量,老师反映化学自主课的反馈卡没法写因为学案上内容不多且多为选择题。建议将知识点转化成可问题进行呈现。

(2)备课组老师的参与度。使用学案的老师能否真正走进备课老师的思想,能否体会设计的动机和目的,能否有效的使用,这几点是很重要的。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集体备课是非常重要的,要集全体老师的智慧为一体,创造一张高质量能体现全体备课组老师的教学思想的学案,已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教师在使用学案过程中能否进行创新:使用中要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意识,灵活的运用,把握好课堂。因为学案是一周之前编订的,在编订过程当中由于时间问题,不可能像在讲课之前的备课那么周到,所以真正使用时有时会临时改正一些问题,不能拿了就用。要做到游刃有余。

3.2关于多媒体问题

在这种课型教学中有的老师认为多媒体就没用了,我认为多媒体式教学的辅助工具,要用到实处,这种课型不能排斥多媒体教学,尤其是有些课应该必须给学生一些该展示的东西:如高中化学教学中一些危险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的一些视频片段等等。

3.3学生讲课的深浅问题

决定学生讲课比较浅显,是学生的时间、精力、理解能力等等。有些知识点是学生不能讲出来的,这时候我们老师就要给讲出来,老师要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但并不能说学生讲课就不行,只是他的能力有限。事实证明,只要给他充足的时间,学生不一定比老师差。

3.4老师的负担问题

老师都感觉太累了,一天下来筋疲力尽,一天备课、上课,做学案,批改报告。几乎没有多少休息时间。

3.5实验教学要重视小组合作探究

“学案导学四课型”的教学模式,不仅促进了师生、生生互中,提高了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还把被动的学习改为主动探究。而探究性学习更适应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应该把理论探究变成实验探究,这是一个引起我们注意和改进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加强实验教学的高效性。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课本中演示实验应尽可改为探究实验。二是把一些训练课的习题改变成探究实验。三是开发生活、生产中的资源,创设实验情景。

3.6学生抄袭学习报告

学习报告是对学案不懂的知识点的汇总,是教师二次备课的基础,同学们对写学习报告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时有抄袭现象,因此造成了一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报告几乎都是一样的,如何是学生认识到学习报告的重要性,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总的来说学案导学四课型教学模式为我校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课堂模式,为学生创造了自自学发展的空间,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创新精神、意识,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新事物的诞生,没有没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坚定课改的信心,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实践证明,新课改的确可以消除大多数学生的茫然,增强学习兴趣,我相信,通过学案导学四课型的不断成熟,一定会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为他们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兴. 化学学案导学“四段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05).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6

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下面谈谈我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1.让科学探究走进课堂,给学生广阔的探究空间

创造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创造潜能,创造潜能开发的关键在于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及求知欲,使学生不再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师不以课堂内容限制学生,应启动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对未知的探究性兴趣和欲望,让他们积极去想、去假设、去实验、去探究、去验证。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教学内容、学习结果,还要让学生知道产生结果的过程,还要让他们了解知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还要让他们亲自实践操作。例如在学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时,首先带领学生复习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种方法,同时让学生比较这两种制法在实验装置上有什么不同,同时提出为什么会有此不同呢?通过学生寻找答案的过程,也就解决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学生马上能认识到制取该气体所用的方法;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大胆地想象和讨论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并让他们练习画出简图(能画多少种就画多少种,最后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画的简图又多又可行),因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学文化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生有氧气的制取做参考,就会探究出许许多多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然后教师按照每一个小组设计的装置分别配备相应的实验仪器,让他们进行实验,之后请同学们讨论并比较所用装置的优缺点,最后确定最合适的装置。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学习过程,在逐一设法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既复习了氧气的制法,又设计了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方案,还进行了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同时进行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最后评价出较合理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在此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教师只有通过科学探究的手段,才能充分挖掘学生个体潜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活用教材――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

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所有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任何方面的材料都可做为教学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因为教科书仅仅是众多教学媒体的一种。更何况,今天的教学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网络系统支撑的庞大的知识世界,为师生提供了无可限量的资源。所以说教学内容远远大于教材。例如对燃烧与灭火的教学我改掉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出了一条新的课内外相融合的改革之路。首先,我布置调查作业――火可以造福人类有时也给人类带来灾难,请同学们课后回家查询火对人类的利、弊。该作业紧贴学生实际,并且使具有不同才能的同学得以发挥其特长(爱搜集资料,爱交际,爱交流探讨等),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带着自己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进行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接着请同学们讨论火是如何产生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人类埋下了隐患,请同学们谈谈从自身做起,怎样避免火灾?如何灭火?怎样自救等等。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正确对待自我和周围,能够提高生存能力,自我防护能力等等。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知识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

3.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每章知识学习完,教师总要归纳、小结,若总是由教师一人归纳,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能否变换一下形式让学生自己来小结呢?于是我采取让学生写小论文的方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兴趣,也调动了他们的创造欲望和动机,无疑使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同时又显示了本学科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

4.重视实验教学,改进探究实验方案,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真实过程

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实验,可见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课本上的一些探究实验如果稍做改进,就更能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真实过程。如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相等的探究实验我是这样改进和教学的:事先准备好五种探究实验方案(共分为14小组)及相应的药品和仪器供学生进行选择,请小组组员共同讨论确定选哪一种方案,之后派组长向老师领取该方案所需的仪器和药品, 然后进行实验探究。我在设计这五种实验方案时故意设计了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有相等也有不相等的,因为以往见过的教材、教案中所设计的实验在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都是相等的,这样会造成学生有疑惑――这些实验的结果是不是巧合呢?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完毕,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并简要分析原因。发现有些组的实验结果是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有些组的实验结果是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相等。针对某些组探究的结果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方案进行再分析、再讨论并修改实验方案,之后根据修改的实验方案再次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得出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的结论。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逐步建立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守恒的。

5.构建"课前参与,课中合作,课后延伸"的综合教学模式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7

学案导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主题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地说,学案导学是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有助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为逐渐丧失生命力的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那么,为什么要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呢?

一、历史课堂实施学案导学的原因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 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我们主要基于以

下三点考虑:

1.“学案导学”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和时代感

“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学案导学”,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学案导学”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解决的是“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学案导学”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编制“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综合的探究性活动,它不是原有教案的翻版,而是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

中去,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3.“学案导学”,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案导学”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过去依靠教师灌输、消极等待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积极参与。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学案导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实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那么,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怎样才能使学案导学在历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二、历史课堂学案导学的实施

实施学案导学,使历史课堂教学体现新课程理念,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学案导学立足知识基础,着眼提高能力,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问题激起思维,以探究产生共鸣,以争辩掀起高潮,以问题解决实现目标达成,高效地完成初中历史教学任务。教学的环节设计要做到教法设计与学法设计并重。教学环节主要分以下六个环节: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创设历史情景并将它引入课堂是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的。历史学习的知识是较为久远的,学生仅靠抽象思维,有时是很难理解的,要尽可能引入历史情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以多种生动形象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活动,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创造条件。创设历史情景的方法很多,如可通过与本课有关的歌曲、音乐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可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景氛围。

2.学案引导,自主学习。用创设情景把学生引入历史课堂后,就要组织学生结合学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自学梳理一下课文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本课的基础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概念)自学解决。

自主学习并不是不需要教师指导的学习,不是不需要合作交流的学习;对自主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小组成员可以讨论、相互理解、交流、检查,这个过程实际也就是所谓“兵教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在教室内巡视,给予相应的指导。小组不能解决留待下一环节,由其他小组帮助或教师引导解决。看似简单的“学案引导,自主学习”,实质上就是学生对本课知识梳理的过程,对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掌握基础知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教师点拔,释疑解难。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学生们可以提出来,由其他小组学生回答或老师回答。在本环节中,教师除帮助学生释疑解难外,还要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加以点拔,引导学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加深学生理解。

4.拓展延伸,合作探究。学生在情景导入或自主学习结束之后,进入合作交流探究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可针对本课教学中重点、难点进一步突破。也可结合现实进行探究,如“热点聚焦”、“以史为鉴”。此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知识拓展的重要途径,所以应精心选题,也可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探究,或布置学生课后延伸,写作历史小论文、人物传记等。

5.当堂练习,巩固提高。当堂练习指的是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利用学案中的课堂练习、小测、竞赛活动等对刚领悟的知识通过运用达到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的作用。题目设计最好是学生易错或中考重要知识点。

6.及时总结,收获反思。总结反思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与进步。在要求教师自己反思的时候,也要求学生反思。看到自己的收获,为自己喝彩和自豪;认识到自己的知识漏洞,以便查缺补漏,自我提升;记下自己的不足,寻求解决的办法,让自己未来的学习更加顺利。总之,总结反思是师生课后都必需做、坚持做的一件事情。

三、历史课堂学案导学的注意事项

历史课堂实施学案导学要坚持“三为主”:即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赛为主,有效合作,达到快乐、高效的课堂效果。

1.以学为主:就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小组学习的整体效果。

2.以练为主: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是主线,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组互动。教师仅起主持人的作用,环节的导入,时间的控制,争议的评价等等。

3.以赛为主:单位时间内要给学生以积极参与的动力与适当的压力,生生之间,组组之间要引入恰当的竞争机制,以调动学生快速高效的学习情绪。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8

小学教学常规情况调查研究报告

小学教学常规情况调查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教学常规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范要求,是学校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制度,它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规定和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次第展开。近两年来,教研室因势利导,广泛宣传现代教学理念,全市上下积极地呈现出整体推进课改的态势。在此课改过渡时期,新的教学观念势必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常规执行过程中有了哪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否影响已有的教学常规条例的落实?学校该如何突破率由旧章的限制,实现科学有效的常规管理?教育管理部门又该怎样根据新的课改精神调整、修订教学常规?基于以上思考,围绕我局今年争创素质教育示范县这一工作重点,我室小学组三位同志深入各所小学进行调查,了解各小学常规教学执行情况。从三月份开始,我们先后前往集里、荷花、赤马、淮川、太平桥、镇头、关口、永安等八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听课,所到的十多所学校中既有城区的(黄泥湾学校)、也有边远山区的(赤马学校)、既有中心完小(田坪学校)、也有片完小(升田学校)、村小(罗直学校)。由于时间、人手的限制,这次调查以了解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状况为重点,同时对常规教学中备课与作业批改这两个重要环节的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座谈、走访、听课、查阅资料等方法获得了许多一手的材料。二、现状调查分析1、关于上课按照“争创素质教育示范县”的要求,课堂教学质量与否是衡量当地素质教育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本次调查活动共听课118节,包括部分乡镇组织的课堂教学赛课36节,随机抽查常规课76节,教学研讨课6节,涵盖小学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社会、自然等多个科目。依照常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结合新理念中的发展性评价观点,我们听课评价后统计出以下数据:优秀课22节,优秀率为19.5;合格课83节,合格率为69.2;不合格课13节,不合格率占11.3;有突出教学改革意识的创新课12节,占10.2,能充分使用电教手段(含录音机、幻灯、电脑课件等)且有教好效果的电教课37节,占32;此外,有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教学效率低下的课11节,占9.8,出现知识传授错误课8节,占6.9。根据以上统计分析,我们总结了目前我市小学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⑴、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正在逐步更新,慢慢开始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少有训斥、批评、挫伤学生的现象,老师们正努力做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面向全体,尊重差异的学生观在课堂教学中仍没有建立,由于班额人数过多,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根本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在课堂上没有任何的进步和发展。⑵、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能自觉地进行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互动的过程。注意学习方法的渗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一些创新课上,有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趋向。但是,这些教学观的变化更多地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没有真正地把新的观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因此,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是老套套,以讲解为重点,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重结论,轻过程。课堂上教师启发不够,学生参与不够,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对学生反馈注意不够,影响教学效率。⑶、绝大多数教师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方案设计能体现学情与教情。老师们能依据自己熟悉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具体内容确定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有效处理,根据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容量和进度,突出重点。但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使用的各科教材每年均按新的课程标准作了很大程度的调整、删减、增补,这给我们这些尚未进入课改实验区的教师教学带来很多问题。很多乡镇学校还没有组织教师进行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有的教师根本没见过任教学科的《课标》,见过的也理解不深,这就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现行的教材给予了教师很大的创造空间,但农村学校教师课业负担重,对教材钻研不深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教材的处理和知能结构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出现了不了解教学要求,把不准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的现象。如学习课文不敢串讲又不知如何感悟?数学习题不能机械练习又不会设计情境训练。在教学改革的新思潮冲击下,部分教师感觉课堂教学无法定位,不知如何进行教学,这说明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离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⑷、部分教师有了进行学科间知识渗透的意识,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重要。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学条件的简陋,有些课程中安排的综合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不能落实。美术、音乐、自然等学科的教学无法体现其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特点,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5)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学习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重要性。很多教师也很努力地在教学实 践中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本次调查活动中,荷花、集里等办事处的课堂教学评比课,有80以上教师自制电脑课件、利用音像材料,投影灯片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常规课堂中的现代化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有近一半的教师反映学校没有现代教学设备,或没有投入使用,或有质量问题。加上使用极复杂,教师的操作能力不强,有了设备,使用率也很低。2、关于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大多数教师备课重视学情的研究,教学方案的设计讲究科学性、实效性。各学校对教案编写的考查管理均比较明确,很多学校明确规定:“上课必须要有教案,没有教案不能进教室。”从抽查情况分析,95以上的教师备课认真,教案编写规范、完整,约有60的教案有教学后记的记载。根据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熟悉程度的不同,出现了详案、简案、摘要式编写等多种形式的教案。兼任多门学科的教师,灵活采用了备好“主科”,简写“副科”的方法,既减轻了教师繁重的写教案负担,又达到了备好课的目的。备课不是抄教案。虽然老师们均有此共识,但我们仍在赤马、镇头、荷花等不同地区看到了同一学科同一课时的完全相同的教案。虽然《常规》中对教案编写有了科学合理的要求,但仍没有改变备课就是抄教案的现实状况。一些教师为了应付检查,一味追求形式,忽视备课的本质,并且单纯依赖教参,不去寻找其他源头活水。从教案抽查中不难看出,教参仍是教师放之四海皆准的备课法宝。很多教师教案写的是一套,上课教的是另一套。把大量时间放在毫无意义的抄教案上。虽然有些好的教案编写得很科学,但操作过程中受条件制约,执教者本身素质限制,教案也很难执行。3.关于作业布置与批改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工作在我市小学阶段已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通过座谈,走访,查阅材料,我们了解到目前各小学作业批改情况良好。体现在:①作业量适当。95的学生认为教师布置的课外家庭作业量不多,练习本大都能在课内完成。②作业形式灵性多样。过去的那种机械性重复抄写作业减少了,受学生喜爱的实践性、开放性作业增多。③作业批改认真负责。大部分学校坚持进行每期两次的常规检查,很好地保证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数量和质量。85的教师每天都给学生批改作业。尽管老师们感到每天批改作业工作量大,但大部分老师认为每天的批改是必要的,充分体现了多数教师良好的敬业精神。此外,作业批改形式逐渐体现出新的教学思想,作业批改中描述性评价增多,有的学校(如镇头田坪完小)还出现了分层批改、发展评价等真正促进学校发展新形式。在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部分家长为教师不布置或少布置、不批改或少批改学生作业有看法,担心孩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同时也因此质疑部分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可否认,有些老师借作业改革之机放松懈怠,没有真正落实好常规教学。许多活动性、实践性的作业,只布置不检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没有在这种开放性的作业中得到培养。三、几点建议(一)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增强责任感认真执行教学常规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常规工作是为了应付检查,是处于一种迫不得已的境地,甚至还有7.9的教师说如果不要检查教案可能不会备课。备课是教师的职业劳动,有些教师虽然检查时有教案可查,但同样没有备课,其教案是来自于教学参考资料或教案集中,没有经过自己的比较分析、深思熟虑、全盘照抄,以致于进教室后随心所欲另搞一套。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持这种不负责任的常规教学观的教师必将受到淘汰。教师必定要走出封闭、狭隘的视野,在新课程环境下重视塑造自己。新课程将会让教师们认识到:认真执行教学常规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定位,教学重在如何促进学生“学”的重心转换,将使得教师在常规工作中产生强烈的紧迫感。广大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责任感。(二)根据课程改革精神,对教学常规的内容和要求作新的调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一次根本性变革。新的课改观念中将渗透到我们教学常规的每个细小环节中。我市现行使用的《常规》是经过1997年和20xx年两次重新修订颁发的。在过去的实践中,《常规》对规范我市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新的教学需要新的常规。“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所以新的教学常规制定一定要指向学生的发展,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新的常规量化指标和管理条例的制定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教育和管理部门准确把握课改精神,深入了解教学现状,综合课改实施过程中具体问题科学制定,以保证《常规》条款的正确有效。我们本次调查只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前的一次“小分队行动”,针对目前教学常规执行状况作以下建议:⑴、备课首先要坚持“不备课不得上课”的原则,任何人是任何课都得备课才能进教室授课。其次,要正确理解,处理备课与编写教案的关系。我们要强调备课的内容。备课中心任务应是钻研教材和撰写教学过程,主要精力应放在明确教学目的,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备课是教师个性智慧的结晶。不要机械使用固定教案模式,而要设计符合学科特点、渗透新教学理念、体现个性的教案。要废除假教案,力求多一点实质少一点形式。⑵、上课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地,是学校工作重点。在执行教学常规中,全体教师要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应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应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实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几个转变:重视讲授知识结论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由重视学生记住现成知识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再现和重组知识;由重视书本知识转变为重视让学生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和灵活地解决问题;由重视单科独进、单个知识点的教学转变为重视学科间和知识之间的综合贯通;由重视统一要求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差异资源和个性发展。⑶关于作业布置和批改。提倡练习性的作业在课内完成,课外以活动性、实践性作业为主。作业的设计既突出学科特点,又注意学科综合,培养学生实践运用、操作能力,以及探究、合作、创新意识。作业要求要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实行分层练习、分层作业。作业批改与评价注意过程评价,习惯养成,促进学生的发展。批改形式灵活多样,引导学生参与,师评、立评、自评相结合。分数量化与描述性评语相结合。(三)、改革教学常规管理督查的方式方法常规工作的管理以学校为主。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工程。学校要实现科学有效的常规管理,一方面要重视常规管理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学校要营造开放,宽容的氛围,促进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各学校要根据本校教学实际出发,在常规教学管理上形成特色。要充分尊重教师,对敢于打破常规,有教强改革意识并注意实效的教师,实行免检、奖励。总之,要用有创造性的管理机制保证教学常规活动的生命活力。中心学校要加强对教学常规工作的督查,加强对教学常规工作新的发展的指导。一般采取不定期抽查。抽查的项目重在上课、备课、辅导与作业批改,抽查的形式以听课、走访学生为主。学校检查与中心学校抽查的情况要及时通报、反馈,真正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此外,教研员在下基层开展教研活动的同时,要随时了解、督查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及时发现教学常规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被督查教师的常规工作作出客观的评价并通报学校。(四)常规工作必须与教学研究紧密地结合常规为本,教改取胜。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工作是开展教研教改的有力保证。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执行常规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这也就是提倡教师在常规工作中进行“行动研究”,即不脱离教学实际而是为明确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常规工作中“行动研究”意识的树立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对重视在常规工作中进行行动研究的教师,学校应树立典型,大胆激励,给予奖励。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9

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美术;教育情怀;教学案例

一师范专业认证与教育情怀概念的提出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了“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师范类专业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理念,构建了“纵向三级递进、横向三类覆盖的分级分类认证标准体系”。“教育情怀”这一概念也成为认证标准之一。《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认证标准的第三级也同样有)“二、毕业要求”包含“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大的方面,其中“践行师德”又包含“师德规范”与“教育情怀”两个方面。“教育情怀”是指“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1]”教育情怀首先体现为对教育事业的情感,即具有从教意愿,热爱教育事业,是一个人对教育职业的高度认同;教育情怀其次体现为对学生的情感,即愿意做学生的引路人;教育情怀最根本的作用在于能够赋予我们的工作以意义。有情怀与没有情怀是不一样的,情怀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教师职业发展的可能性。没有教育情怀的人,只会把教师职业当作一个可以维系生存的手段,其发展的可能性会大大减低;而一个具有教育情怀的老师,绝不仅仅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个人及社会的发展,因此,教育情怀的有无,对于教师来说意义深远。“显然,教育情怀不是操作层面上的技术特征,更不是肉眼可见的‘量化’指标,但它的存在却丝毫没有被怀疑过。它是一种超验的‘行动意识’,是渗透于教育者教育行动过程中的意念,是对教育者的行动产生深刻影响的精神力量。”总之,培养合格与优秀的教师,教育情怀的有无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而如何培养未来教师的教育情怀成为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2]。

二当前高师学生美术教育情怀的现状调查

据一项调查显示,地方高校的美术学专业中只有41.7%的学生愿意在毕业后从事美术教师职业,这种择业心理除了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外,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也是影响其择业心理的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教师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一些学生认为教师从事的是单调乏味的重复性劳动,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变化和新意,更谈不上乐趣。对事物的认识是决定一个人对待某事物的态度与情感的主要因素,有一种认识我们称之为陈见,那就是当事物已经发生了改变而我们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以前的位置,缺乏对这一事物现状的调查与了解。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校后,接受的多半是专业训练,学生更多关注的是发生在专业领域的事情,比如画展、画家等,而对于教育领域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关注很少,除了自己对曾经的中小学经历的记忆外很少接触到这方面的信息,因此很难形成对基础美术教育的正确认识。这样就成为了学生今后从事教育职业的一种障碍,消除这一障碍已经刻不容缓。改变学生头脑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成见,重新认识新环境下的教师工作特点,激发其成为教师与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意向应该成为美术教师教育的首要目标,而最有力的武器即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应该是那些在教改浪潮中涌现出的优秀的教学案例,事实胜于雄辩,这些课例是基础美术教育最形象的代言人。正如艺术的本质规律体现在一系列标志着人类艺术最高成就的经典名作之中一样,美术教学的本质规律也必然体现在那些优秀的经典课例当中。读经典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在相同的时间里,其得到的收获和进步要大得多,多读经典才能形成一个人高层次的品味和追求,进而在行动中以高标准来塑造自我。

三优秀教学案例对培养美术教育情怀的作用

教学案例是指“在教学实践、作品(论著、电影和小说)中存在的,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事件或教学故事。[3]”好的教学案例一般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特征,所谓“有教育意义”是指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师范生能够从中理解和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方法或技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专业要以引导师范生‘做学生成长引路人’为目标,通过参与式课程学习、示范性榜样熏陶、反思性案例分析、主题性教育活动、行动性实践体验、激励性成长评价等养成途径和形式,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观,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在于创造条件促进学生自主和全面发展,加强自身修养,丰富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养成积极向上的情感,端正奋发的态度和持续努力的行为。[4]”其中“示范性榜样熏陶、反思性案例分析”都可以通过优秀的教学案例对师范生进行教师观、学生观的引导,所以,优秀教学案例对培养未来美术教师的教育情怀具有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师范生形成对基础美术教育现状和教师工作价值的正确认识

观摩学习优秀的美术教学案例,有利于师范生形成对基础美术教育现状和教师工作价值的正确认识,一方面是因为:优秀的教学案例首先是充分体现出了当前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改革意识的教学成果,代表当前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普遍现状与趋势,是优秀的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体现,因此能形成学生对于基础美术教育现状的正确认识。基础教育改革以来,《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发以及新版教材的编写和应用,使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精神的学习和教学研究,涌现出了一堂堂精彩的教学课例。笔者有幸到中小学观摩现场美术教学,对一些优秀的教师和课例感受很深:那活跃而有序的课堂气氛,结构谨然流畅的教学组织,踊跃表达丰富情感体验的快乐学习的学生,教学姿态与风度游刃有余的老师,还有孩子们创作出的一幅幅充满童稚和无穷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作品,无不体现出教学已经成为了艺术,聆听一节美术课犹如欣赏一件精彩的艺术作品,使人神情舒畅而愉快。另一方面是能让师范生重新认识美术教师的劳动特点与工作价值。为什么传统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留给大家的是单调乏味的印象,而如今课改后的美术教学则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工作乐趣与价值呢?那是因为教学中的一系列因素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新课程观念给予了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广大空间,这种空间的获得使教师的工作更具有创造性特点:首先,课程标准只对学生某一学段之后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并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与建议,教师与学生为达到这一结果的途径是多样的、不确定的,这就为教师提供了选择方式与途径的自由空间;第二是教材观念的转变,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其作用只是起到沟通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联系的媒介,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并不局限于教材,可根据学生与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甚至重新设计教学方案,课程设计能充分体现教师的创意,其他教学资料的收集与运用能体现每个教师的特色,这样,同一个课题由不同的美术教师上其效果都是不同的,都深深地打上教师本人的烙印,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第三个转变是教学过程的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是单向传授式的,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灌输式教学是最贴切不过的:“人都成了哑巴,只有真理在说话。”教师即是真理的代言人,而学生都被剥夺了话语权。新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索的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智慧等智力因素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情感、感受、态度、意志、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过程。课堂成为师生交流的场所,从而产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远离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课堂教学的呆板与乏味,而充溢着师生情感的交融与共鸣。还有一个转变是教师的作用与师生关系的改变,过去的师生关系是控制与被控制、灌输与接受,而现在的师生关系强调民主、平等、合作,这种转变也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中过分的严肃与冷漠,而增加了浓厚的情感色彩,使课堂充满愉悦与乐趣。总之,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广泛的自由空间,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营造生动的课堂。通过学习优秀的教学案例,师范生能重新认识教师的劳动特点与工作价值,对教师工作价值的肯定将增强他们毕业后从事教育职业的意向,从而在读书期间注重自身教育知识的储备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态度将得到极大的改变:从不得不学到不能不学和乐于学习。正如有一位同学在学习了一系列优秀教学案例之后写道:“在我看来,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原有的单一的教条式教学模式被打破,师生互动,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吸收与学习他人优秀方面的能力,而这次的《优秀教学案例赏析》课程,正是以这样的新式教学,让我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在老师的教学和引导下,我这次课程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教学案例赏析的知识,也见证并学习了许多优秀教师的课是如何上好的。……在还没有上这个课之前,我其实打算毕业后不从事教育类工作的,我总觉得小孩子太调皮了,我不想去引导和教导他们,但现在我看到这些优秀教学案例后,我觉得教师是一个很幸福的职业,当你把孩子们都教育好,你们相处如一家人,那该是何种成就感能够比拟的呀!所以,我现在应该提高自我意识,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自我与职业认知,树立高尚的教师专业价值观,向做一名好老师奋斗。[5]”

(二)有利于师范生反思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

《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二、毕业要求”中的第四点是“学会发展”,包括“学会反思”与“沟通合作”两个方面,“学会反思”是指“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尝试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6]”一切的教育最终要变成自我教育,而反思正是自我教育的主要形式。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与获得进步。学习优秀教学案例能让师范生了解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使其产生紧迫感,从而激发学习动力与改变学习态度。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绘画功底不错,已经足够胜任中小学美术教学了,而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绝非仅仅是能教学生画好画这么简单。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有创造性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广泛地开发和利用新的教学资源,引导、启发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质,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和反思,而这一切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只教学生画好几幅画,而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人格完善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当师范生认识到这一点时便会在心理产生紧迫感和差距感,这种紧迫感能激发学生抓紧在校时间努力学习的动力,也会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一位学生在赏析了一系列优秀的美术课堂教学案例后,产生了这样的反思:“由左斌老师上的那堂《品析父亲》的鉴赏课,课程内容的丰富程度让我惊叹,环环相扣的环节设计,生动的语言表达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储备让未来会成为教师的我深感不足,同时也激发了我加强理论知识与专业外知识的心理……还有一堂小学美术课《傩戏面具制作》开始导入的环节也让我眼前一亮,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常见的导入方式,但这种表演式的导入方式一下子将我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7]”优秀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优秀的教学案例也是一种美的熏陶,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教师的价值与使命,从而产生乐于从事教育的情感与意向。

四以优秀教学案例培养美术教育情怀的方式与途径

学习优秀教学案例的方式与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来自于教学实践的教学案例,另一种是来自于文艺作品如论著、电影和小说等中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案例

对于美术教育而言,实践中的教学案例主要是指美术教学的课堂实录,学习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现场观摩,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师范生到附近中小学观摩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现场观摩的好处在于身临其境,感受真切而深刻,课后还可以与上课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二是通过多媒体观看教学录像课。比如各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美术教材,教师教学参考书往往都配有教学视频,一般都是由有经验的老师就教材中的某一课题上的一堂完整的美术课。另外还有全国或各省份举办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比赛的一些录像课,都是来自实践中的教学案例。由于时间与空间条件的限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观摩录像课是我们进行教学案例赏析的主要方式。录像课具有可重复观看的特点,因而可以对某一课例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研究。互联网与现代数码摄影摄像技术的发达为我们进行录像课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优秀的教学课例,也可以自己深入基础美术教学的现场进行拍摄和录制,高校教师应密切关注基础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与之保持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得到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实践中的教学案例师范生能生动直观地学习其中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很多同学都表示优秀教学案例的学习对其微格训练很有帮助,微格训练课程的安排是让师范生学以致用的平台,让她们能从在这些案例中学习到的优秀教学形式灵活改变借鉴于自己的上课训练中,通过优秀教学案例的学习,师范生能知道教师应该如何朝着正确的方向培养学生,如何教育、管理学生,及老师教学的不足之处应该怎样避免,这对她们将来的教育实习也能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由于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经典熏陶,学生在进入教育实习后会自动地以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来要求自己,使其教育实践在开始阶段即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为其毕业后选择教师职业提供优势。通过实践中的教学案例学习,还可以让师范生领略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一位师范生在赏析了人教版八年级美术教材配套视频中黄静老师的一堂课后,发表了这样的感慨:“其中我最喜爱的优秀教师黄静老师的教学案例,她给我的印象与众不同,上课风格独特,深深吸引了我。她上的是八年级美术《中国古典园林欣赏》这一单元,老师的声音很好听,使我觉得她去配音一定也不差。从她上课的内容、谈吐可以发现黄静老师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她例举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引用了许多中国古典诗词,就连她说话时的肢体语言也如此优雅,板书上的字体也刚劲潇洒……[8]”从中可以看出,优秀的教师往往具有很大的人格魅力,会为师范生学习与前进提供榜样力量。当然,学习优秀教学案例并不意味着盲目崇拜和模仿,优秀的课例也会有其不完美之处,在赏析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学知识、教学案例赏析知识对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发现其不足之处,并提醒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和改进。

(二)文艺作品中的教学案例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与浓缩,如果说美术课堂教学案例能使学生学习美术教学的技法技能、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领略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等,那么文艺作品中的教学案例则能更多地使学生感悟身为教师,如何以自身的教育情怀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个优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绝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更重要的是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去过好自己的一生。如美国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美术史教师凯瑟琳,她在美术史课的教学中一改传统的教学大纲,以现代派的先锋画家作品入手,引导女学生们分析思考什么是艺术,艺术有何标准等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在引导女学生们思考什么是人生,我的人生究竟谁说了算等人生观与价值观问题,提醒女孩子们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活出自我。“从前很多的时候,人们对于教师的刻板印象,是教师们辛苦传授我们书本知识的人,他们能教给我们的只是专业知识,但是通过几次教学案例赏析,我发现教师的作用,绝不仅仅只是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还有更为重大的关于人生的影响。[9]”通过文艺作品中生动活泼的教学案例能引导师范生学习如何育人。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10

关键词:创新备课;改革结构;小组合作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课堂教学的实效又是这根生命线的中枢神经系统,这个中枢神经系统健康运作,教学质量生命自然就旺盛。

一、创新备课,为课堂提供高效载体

使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有机的统一,真正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实现教学合一,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具体实施情况是:

1.反复研讨

学校明确要求,各教研组教研活动时的主题就是共同研究如何编写学教案。与此同时,学校还专门组织老师去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经验,并在教师大会上作经验交流。每周开展两节尝试教学研讨课,并根据学教案的使用情况,查找问题、研究对策、不断反思。

2.备课流程

将备好的学教案交给组长和同组的老师研讨审议,然后,将修改后的定稿交教务处把关,然后打印,以备查和今后使用。

3.备课要求

第一,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学教案编写模式编

写;第二,学案编写的字号、页边距、大标题小标题统一格式;第三,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第四,提供适当的学法指导;第五,提供课前预习的基础性作业,紧扣本课知识的当堂练习和课后巩固提高的练习题;第六,学教案编写按课时进行,一课一备。

二、改革结构,积极打造高效课堂

邱学华尝试理论的精髓就是“先学后教”,我们要尝试把“教”的过程真正转变为“学”的过程,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打造快乐高效课堂。

1.独立自学,完成预习

也就是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其实质是独立学习。学生根据老师发放学教案的时间不同,选择不同的时间、学习方式、学习环境进行学习。

2.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合作探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学习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

3.当堂练习,巩固提高。

学教案的练习题都是经过教师们深思熟虑、精心挑选编写而成的,一般遵循二个原则:

一是“缓坡度、低台阶、小跨度”,去掉偏、难、怪题,减少难度,增加梯度,分层推进,让学生做“精”基础题,做“通”中等题。

二是因材施教,分层推进,既让学困生能学会,也给予优等生更好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各有所得,学有所成。层层优化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得。

三、小组合作,让课堂生命涌动

在我看来,只要是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我们具体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分组时,应该注意“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小组人数要合理,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

2.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

3.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