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们的学习读后感十篇

时间:2023-05-06 18:15:31

改造我们的学习读后感

改造我们的学习读后感篇1

关键词:习作教学;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7―0070-02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交际的重要工具,写作是运用文字记录人的思维过程进而予以交流的重要方式,而人的语言发展过程究其实质而言,其实是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笔者认为,习作教学就是引领孩子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享受快乐,放飞想象,让心灵自由飞翔的过程。

一、让学生有兴趣,乐于习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都明确提出了学生习作兴趣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那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习作有兴趣、乐于习作呢?

在《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又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为教师们指明了调动学生习作兴趣的方向――突出主体体验。当学生有了自己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与认识,有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热爱,就能对习作产生兴趣,就能“乐于习作”。

所以,笔者一直非常注重让清新的空气吹进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走进广阔的空间。每年都有不同的秋天,每天都有新的太阳,每时都会有新的发现,当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搜寻、去发现,并逐步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有了诸多感受与体验后,他们天生的表现欲会促使其打开各自的话匣子,使之思如泉涌、情从笔流,最终实现“我手写我心”。

二、让学生有方法,善于习作

教给了学生好的写作方法就如同为他们找到了打开智慧宝藏大门的金钥匙,也犹如为他们串起了美丽珍珠的金丝线。那么,好的写作方法从何而来呢?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生活是思维的源泉,教材文本只是思维产生和诱发的凭借或诱因。《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因此,应该将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阅读。

我们目前使用的课改教材,单元训练主题鲜明,单元目标明确,安排的不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其内容均不仅有语文基础知识的要求,也有人文素养的落实,更有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要求。所以,在引领学生品味这些优美的文学大餐时,教师就应注意捡拾和积累其中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使之掌握表达方法。

1.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因为每个学生的出生环境不同、人生经历各异,性格气质有别,他们对生活体验感悟自然也不同,所以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作出自己的体悟,对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突发奇想”,将自己的感受与文本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及表达另行设计等。

这样,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而是在积极主动地发现、构建,甚至创造。他们通过入情入境的体验阅读,感受到了文学作品丰富的情感,作品中生动的情趣,丰满的形象,优美的语言,不仅引发了他们探求真知的热情,唤醒了他们的创造潜能,而且对于培养语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探索精神,提高审美能力和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要重视语言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中强调“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从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学语言,学习语言首先要有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更高的层次就是创造。

“积累―模仿―创造”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而积累主要是靠对语言的直接感受。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学生通过诵读直接感受语言,并受到感染,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景,走进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时,书本语言就会变为学生自己的活的语言,成为他们的储备和财富。所以,在小学阶段,只有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忆优美的诗篇和散文诗,才有利于他们不断增强自身的语言能力。

3.要学会自主修改作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语文课程标准》从第二学段起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语”。第三学段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我当过老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的体会,无自修自改便徒劳无益……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就为我们指明了修改作文的方向。

近年来,笔者尝试并坚持让学生完成习作后首先自己认真阅读修改,然后生生之间互相评改交流,最后全班师生共同评改交流,这样就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享受到习作修改中获得的成功愉悦。

三、让日记成为一种习惯,勤于习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素材的积累,一方面可以从阅读书籍中获得信息,另一方面要重视对生活的阅读,从生活中摄取感受与体悟。这就需要开放学生的感受系统,引领学生感悟生活的情趣。日记是积累生活素材的最有效途径,因为生活是活生生的,充满生机的,生活是有情趣的,等待我们发现与尝试。

当学生寄情山水时,他们会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关注国家大事时,他们会谈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和看法;父母的亲情,长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周围人们的交往,这些都是学生每天要经历的。只有留心,才会有体验,有收获,而日记就是学生这些体验、收获的最好的收藏夹。

改造我们的学习读后感篇2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想写作时有素材就得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并加以积累领悟。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我把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课外书籍介绍给他们,平时加强阅读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对精彩的语段让学生熟读成诵。随着阅读量的增多,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发现不同文章的结构风格,接触到大量优美语言。长期阅读,可以使优秀作品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融合在一起,模仿优秀作品的语言并加以创造;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语言通顺流畅,出现了新鲜活泼的写法,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写作知识。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作文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写作需要思维有条理性,对现实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要求学生具有反映客观世界的创造力。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作文教学必须激发学生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教师运用别出心裁、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熟知写作内容及要求,引导学生认识所要写的人、物或事,引起他们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例如,我指导学生写一种小动物,我首先向学生提问:“你准备写哪个小动物?它的什么生活习性让你最感兴趣?”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学生说:“我要写鹦鹉,鹦鹉学舌很有意思。”有的说:“我想写乌龟,它翻身、逃跑很有趣”。有的说:“海狮表演让人赞不绝口。”学生说得非常起劲,我让学生上讲台向全班学生讲述,最后学生相互评价,比一比谁讲得具体生动。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相互评价中受到启发,提高了写作水平,所写文章条理性强,内容深刻;学生的思路各不相同,写法标新立异,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自身的创造力。

三、树立学生作文的自信。

语文知识薄弱的学生认为作文是一件很难甚至很可怕的事情。对于这些学生,我给他们创造一些实践活动的机会。课堂上启发他们的思想,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及时给予肯定与补充。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尝试写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强求有华丽的词语,生动的语汇,只要做到写自己的所思所想。发现学生作文有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写作并不可怕,写作文的自信心随之增强。

四、发挥想象,培养写作能力。

想象作文是在新教学大纲指导下探索出来的教学模式,想象是关键教学环节。教师可采用不同方式,有效引导全体学生自由想象,启发学生思维,丰富内心世界。他们就会感到有话要说,产生表达欲望,争先恐后地发言,并且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如:我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续编童话故事《狐狸和乌鸦》。让学生想象乌鸦受骗以后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学生想象的故事过程和结果各不相同,然而都合情合理,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引导学生多练多改,探索写作方法与技巧。

1.多练是训练习作的有效方法,我鼓励学生写周记。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喜好决定周记写什么内容。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作为周记素材,让学生从生活中有所发现。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生活的习惯,捕捉到的事物越来越多。这样,写日记就成为学生写作的练武之地,也成了他们宝贵的资源。

2.教会学生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不断提升写作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火花会迸发,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随文练笔,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一点记下来,写成读后感。写完后,让学生互换批改作文,从标点符号、错别字、句子、段落到篇章结构。教师根据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将作文归类,然后指定互批对象,一般是优差交换,让作文差的学生在批改优生作文过程中以学习欣赏为主,力争发现对方的不足;让优等生在帮助“差生”修改时,力争从细微处发现闪光点。最后,把修改的作文交给老师批阅。老师对批改认真、有水平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较差的学生提出改进意见。这样,既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又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六、注重批语的撰写。

1.指导型批语。教师批改作文,不应该是大量的修改,而应起到指导作用,明确指出不妥当的地方及原因,指导该如何改。学生习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语病,我们不能简单地写“语句不通”,学生读完这样的批语仍是不知如何改。指导型的批语应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指出修改的方向。

2.赏识型批语。学生习作中有的字迹工整,结构完整。老师可以给这样的批语:“你的字写得真漂亮,让人看了是一种享受。”一些学生阅读面广,写作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优美词句,从而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老师可以送上一句:“你的知识面真广,老师佩服你,阅读你的文章是一种荣幸。”学生读到这样的批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自然而然就增强了写作信心。

改造我们的学习读后感篇3

一、必须全身心沉浸在语文这一美丽的世界中

语文的内涵涉及现实生活、纷繁社会、人生命运、思想情感。她是所有学科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其独特的美。当我们步入语文的世界,就步入了一个美丽的世界。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在不断地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和丰富美。我们说话、我们写字、我们阅读、我们作文,就是一个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和丰富美的过程。语文,似乎是在教诲人去如何完成那光辉灿烂的人生之路,而这种教诲却是潜移默化的,是对人生的一种熏陶和感染,完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永远和人生相伴。人生的路有多长,语文的路就有多长。人类的路有多长,语文的路就有多长。

二、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使之成为广泛学习语文的平台

新教材强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语文能力,编排体例也变成了用人文话题来统领的一个个专题,希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简单的只学习一些语文的知识。新教材中的课文,绝大多数是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和伟人或名人佳作中精选出来的,这些课文里本身就含有许多语文知识点,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过程。如果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学习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就真正成为了教材的使用者、研究者和改造者。

三、必须持之以恒地做好积累工作,练好语文基本功

一个人的语文修养的高低,取决于其语文基本功是否扎实。同学们进入高中后,首先,要努力使自己学会说一口流利而较标准的普通话。平时在听老师示范朗读,听电台的广播以及看电视台的节目时,留心学习他人正确的发音及朗读的技巧;早读时大声朗读课文,并请老师、同学帮助自己纠正错误的发音。学习语文,既要重视书面语言,又要重视口头语言。朗读,可以锻炼口头语言,帮助你学好语文。朗读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控制声调的高低,最重要的要理解课文的词句,边读边思索,边读边体会它的思想感情。朗读得好,就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就能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其次,要努力使自己写一手端正而潇洒的字。第三,要努力使自己养成“我手写我心”的写作习惯。写作的过程,其实是创造的过程,创造出新的语言,新的形象,新的境界,新的观点,甚至于新的表现形式和作者全新的思维方式。

至于借助于语文笔记做好语文知识的整理工作,这是传统的学习法,在新课改中也是万万丢弃不得的。有关知识点、运用实例、高考(高考新闻,高考说吧)例题、病句典型、文学常识、诗词名句、写作技巧、阅读要领、错别字、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义显著不同等等,这些都永远值得我们抄在自己的语文笔记簿上。

四、在互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辩论,以便提高自己立足社会的综合素养

语文新课改或者说高中所有学科的新课改,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同学们,是要求同学们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如果同学们还像过去一样满足于教师的“满堂灌”,习惯于“题海战术”,沉醉于“书本知识”,那么,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变革中,你无疑是一个落伍者和失败者!像江苏版和全国版语文教材,每个模块都提出新的学习方式,如体验式学习、问题探讨及文本研习等,这绝对不是形式主义。传统的学习就是文本研习,而现在强调感悟体验,形成语文素养,在活动中学语文!细心的同学可以发现,老师的课堂在渐渐发生变化了,比如文言文教学,过去老师是串讲,现在有不少老师则先让学生充分预习,提出问题,课堂上则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改造我们的学习读后感篇4

新课程改革针对小学教育,更多的提出了建立快乐课堂的目标导向。通过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要求老师精心的备课,及时进行反思,抓好常规教学是不容置疑的。针对语文教师来说,要想实现有效教学,需要认真备课,熟悉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并仔细钻研,认真探究,采取恰当的方式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由于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不同的,甚至会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需要老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然后结合教学内容,用恰如其分的方式和方法教给学生,力争把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学生理解老师课堂所讲的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进行语言训练必不可少。为此,应该以课本为依托,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教他们品味语言的方法,最终达到使学生运用语言素材的目的,进而拓展到课外。古人云:“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语言材料的积累是基础,是量变,才能质变。以课内文章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使学生感悟到作者的情感,感悟到整个作品的风格和情调,理解作者观察问题、描述现象、分析现象的角度和方法。由于每个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角度不同,他们会个性化地感悟事物、体察社会和人情,创造性地表达人生。学生只有对语言文字具有敏锐而又丰富的感悟能力,才能心领神会,引起情感共鸣。

品味语言还要关注课文的表达方式。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话已成为理解语言的口头禅,也成为理解语言一大原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要在读上下功夫,相机点拔,因此我让学生以读的多种方式自主触摸文本,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语言是一种工具,品味语言是一种享受,教师只能教给方法,学生只能在成长中不断丰富并反思过程,才能提升品味语言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应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课内、外文章精美的语言,以增强语感。

二、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构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积极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交流学习,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在老师的指导和家长的配合下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年纪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教师、家长在此时要为他们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首先学校要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努力使学生身边拥有他们最感兴趣并适合各种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凭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我们还要巧妙地运用班级的黑板报、学习园地引导学生阅读生活内容。同时,动员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阅各种故事、童话、寓言、诗歌等,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让他们在课外阅读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增强对阅读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改变。

兴趣的推动往往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一个学生一旦对本门课程产生了兴趣,其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会增强,学习效率也就相应的提高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突出知识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多下功夫,吃透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水平。如教师在设置问题,请同学回答时,就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在语文课上,对于知识点的学习,突出引导作用,让学生找到学习的闪光点,激发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就能够更加生机勃勃,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三、以“读”为主,感悟文本

“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言韵律。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质疑引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课文时,我让学生首先质疑,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想。以朗读为突破点,我采用“读中品、品中悟”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朗读文章,才能让他们加深感悟文本,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领会到语言的无穷魅力。课文大多较为浅显简明,多数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坚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充分品读文本。宋代朱熹曾经说过:“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意也。”通过重点句子的品读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定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乐于探索。引导学生从对文字的初步感知到欣赏画面,再到有感情地朗读。教学中以读为主,采取多种形式,有默读、齐读、个别读,使学生百读不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章的重点语句,一般是文章或文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或是文章的主旨,我们把握好对这种关键句的理解,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词语的使用看,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词语来品读句子,最后品味语言。要善于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去揣摩,领悟美好的人生境界,感受美从而在读中感悟美的境界,从而提高学生的品读能力。

改造我们的学习读后感篇5

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化。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一

自高效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开始以后,我认真聆听了与数学课堂有关的课,深深体会到:

1、快乐是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有兴趣学习,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

试想一堂让学生索然寡味的课堂,一门让学生毫无期待的学科,怎么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求呢?

2、人文是内涵:数学课和其他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具备"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应该通过数学课堂让学生学习数学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数学知识,更要通过数学的学习来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

3、高效是方法:只有高效、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

脱离"高效",一切教学都是徒劳的,一切口号都是苍白的。所以,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语文教师永远放在首位的指导方针,永远坚定不移的教学宗旨。

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预习流于形式目标不明确。学生"课上"除了听讲还是听讲,"课下"除了做作业还是做作业。学生课堂上"精力流失率"较高,"题海战术"学生成了"做题机器",教书和与育人冲突,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冲突,素质教育与及格率冲突……遇到了很困惑,课堂怎样才能高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上周六在听完课堂教学标兵的引路课后,老师在点评课中说的一个观点,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学会"与"会学","学会"与"会学"是数学课的基本要求。所以我觉得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堂教学的每个行为都应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提供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呈现各种刺激、各种音频、视频,激励回忆,讨论总结、练习作业、反馈信息、迁移应用、实验操作等,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

并且我还觉得在数学课堂上要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要做到适时调控,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为此,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给以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查资料、动脑思考、动手操作、集体讨论、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控,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其次,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是数学课堂高效的切入点。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仓库,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自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验研究、竞赛、提问、讨论、交流谈话、音乐动画、网上查寻、问题答辩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次,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设置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实验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分析形成结论,学生学习兴趣浓,自主空间大,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广开思路,大胆创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成了自我锻炼,互助研究的过程。

总之,高效课堂中师生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数学意识、留下数学思想、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一些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在课改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首先,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liuxue86.com。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三

两天的高效课堂公益培训,我们的共同感受就是心灵震撼,实施新课改、打造高效课堂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只有进行课改,才能真正建立起改变学生生命状态的“新课堂”,才能真正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培训中,各位专家传递了几个信息:

1、课改不是改技术、改方法,而是改人、改观念。

2、课改并非课堂的创新,而是一种回归,回到正常的教育规律上来。

3、课改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点燃、唤醒、激励、服务。

4、课改是从油锅里捞孩子,是拯救与放生。

5、高效课堂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亲身经历。

6、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师生的民主平等,而平等是民主的前提,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平等对待学生是导学案设计的核心理念。

7、课改的目的是利用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做好进入现实社会的一切准备。

对于本次培训,我有如下感受:

一、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中国传统教育是以教为中心,以控制学生、满足教师的表演欲望为主,忽略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消弱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学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新课改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度为主,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说,课改是对学生的拯救与放生,是在解放学生的过程中自我练就能力,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谋求资本,是势在必行的一项工程。

二、更新观念,拉近师生距离,建立民主的课堂气氛。

高效课堂中,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师生关系,真正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可以使学生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让学生在教师这里获得尊重和认可,让学生在班级获得归属感,从而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气氛。

三、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打造高效课堂,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备课方面要准备更加充分,每节课上课前,要自己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我打算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我怎样知道学生达到了要求?这课前四问能够让老师对于课堂有了大概地了解,准备就要更加充分,做到不上无准备之课。在上课时,应该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什么时间学生自己学,什么时间老师开始讲,什么时间开始练,这些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师要有明确的学法指导,要对自己的设计了然于胸,课堂上还要进行二次备课,并在学生疑惑处、知识重点处重锤敲打,精讲点拨,着力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学会思路、学会方法。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四

通过对高效课堂有关内容的学习,我懂得了,作为一名班主任,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无论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从高效课堂的理论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语文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读”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三、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范文五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课改观摩课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_老师、张敬老师及刘悦老师的课。之后,聆听了教研员对三位老师三堂课的分析,收获颇多,尤其是她们对文本的深入理解的剖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当我听着这三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走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_老师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电影片段,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身临其境的情怀。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_老师在《草船借箭》一课中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不仅仅烘托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更深入的了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_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他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带着学生有声有色地学习,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_老师所执教的《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

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如在第一阶段自读感悟时,_老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在文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_老师在出示了一组组以课文线索重新排列的词语后,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读读这组词语,这些词语在你脑海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由这些词你又能想到什么词?第三个阶段的自读感悟,_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读了全文后看看板书,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_老师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x_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x_师在处理课文时分别采用了“说”、“读”、“画”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最精彩的是学生画船的授箭步骤。充分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的方式理解课文。x_师则找准了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是什么使他们深深感动?”从而也给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极大空间,学生的讨论有理有据、精彩纷呈;此外,x_师还善于开发课程资源,在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联想与欣赏,适时进行迁移。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

改造我们的学习读后感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

0、引言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灌输的器皿,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1.1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自主性是主体独立自主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力,并具有这种能力的特征。主动性是主体在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性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积极主动的状态。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动参与,教育就有可能蜕变成“驯兽式”的活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把他们切实当作有生命、有头脑、有情感的生命体,充分相信、尊重、发挥、发展他们的自主性,把他们潜在的智慧和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主动去学习。如:执教《鲸》时,可采取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己选择学生伙伴,在自学基础上进行些习成果汇报的教学方法。学生或谈话,或讨论、或列表、或绘画,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各环节中,应努力创造惰趣,为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学生不断感受到积极主动参与的满足,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不断得到培养,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主人。

1.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表现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新与活。新,要求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立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大话、空话,有自己的观察,有自己的想象,有自己的语言和真情实感。总之,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活,在理解表达时,在思考问题时,思路要宽,不局限于某一点某一方面。思维不应是直线性的,而是发散的,放射性的,做到在广阔的背景下,沿着多条路径思考。

1.3重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新大纲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主导作用,为学生服务。成功的教学,体现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潜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明确目标”,对目标的编制,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或师生共同讨论拟订。

1.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要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具体体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既是主导,又具有辅,学生是主体,具有自主性。树立平等的师生观、主导观,教师信任并尊重学生,理解和支持学生,启发和鼓励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培养主体意识的最佳教学情境。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教学,促进学生以丰富的情感学习,以教师的善教促使学生乐学。如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重视对学困生的解疑释难。在质疑研讨中,教师要认真听取,热情鼓励,具体引导,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1.5阅读过程应是学生的语文实践

过程新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因此,阅读过程应成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成为学生阅读实践活动和口语交际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对课文这一语言文字材料有所感受而领悟,或者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或者联系经历、见闻加深认识。在这过程中,让学生反复练习语言,逐渐形成技能,习得语文知识,掌握语言规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文字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得到语言积累。在这过程中,让学生用不同形式读书,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情有所感,领有所悟,发展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

2、课后练习策略

为了突破传统语文作业中字词练习的单调模式,我在提高学生的独立的阅读能力,实现读与写的结合上进行创新。为此,我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拓展,使课后练习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2.1加强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可以是文章写法之类宏观的内容,例如:可以是抓住特点写景状物、按照一定顺序记事等内容。更多的可以是微观的内容,例如: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启示、续编故事,把文中概括的内容写具体,为写景的课文拟写导游词,为写人、记事的课文增加细节描写等形式,这样做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教材的理性的思考,又能培养学生联系社会生活,进行语言的再创造,增强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素质。读写结合,真正体现“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的理念。

2.2引导课外阅读

要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读各种各样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让阅读成为自己的需要,让阅读使自己的精神高贵起来。课外阅读内容以学生的自主选择为主,以教师推荐为辅,鼓励学生用自己掌握的自主读书方法去感受、理解,要求写读书笔记,保存所读书名和读后感,以此来培养学生爱读书、勤动笔的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3开展相关语文活动

定期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如:故事会、读书汇报会、读书笔记展、朗读比赛等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张扬个性,激发他们学语文的热情,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3、总结

总之,在理解与表达中,体现灵活与机智。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在“关心习作”中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根据大纲要求,在教学中努力发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实践中概括了四点做法:一是培养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二是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三是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造;四是体验创新乐趣,使学生爱创造。

参考文献:

[1]方桂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9,(02)

[2]王涛.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改造我们的学习读后感篇7

[关键词]文本 语感 生活 想象

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书面语言表达基础,然而在很长时间里我们研究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路比较狭窄,造成了这一“老大难”的局面。那么,我们如何解决这一“老大难”,把学生领进习作的大门呢?

一、 走进文本,强化语感训练

我们使用的现行教材中有许多名篇佳作,它们的语言规范,生动优美,无论是在谋篇布局、过渡衔接、表情达意方面,还是在用词准确、句子通顺连贯、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因此,我们要反复阅读、吟诵、品位、内化,从中熟悉各种各样的句式、段式、篇章的结构方法,了解句与句、句与段、段与篇之间的关系,记诵一些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段,并力求学以致用,应用到写作中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读范文、读习作。训练时,教师应把读的要求看清楚,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机会,尤其是读的不好的学生,反叫他们读,都要读好以形成良好的语感。绝大多数的学生把课文和写作分离开来,认为课文就是读懂,理解就行了。为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的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教师还要善于将有限的课文化为无限的教学,在课后的作业处理上,结合课文布置同类型的作文片段写作,有效的将课文和写作联系起来

1.仿写

模仿别人的文章进行习作训练也是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学生可以在结构、写法、修辞等方面与原文类似,根据自己熟悉和了解的内容,有所改变,有所创造。提高习作能力,为今后独立习作打下基础。

2.续写

这种方法就是在学生学完课文以后,指导学生再次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继续把文章往后写。如续写《凡卡》,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和想像能力得训练,还可使学生对封建社会得罪恶认识得更加清楚,表达出自己的美好愿望。

3.缩写

对于教材中那些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进行提炼,抓住重点,简要叙述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快速阅读的同时,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对文章中重点内容的理解。这样,既提高了阅读的速度,也保证了阅读的质量。如缩写《西门豹》等文章。

4.改写

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如对古诗进行改写。通过改写《小儿垂钓》,想象儿童在河边自由自在钓鱼的情景;用叙事的方式改写儿童诗《渔夫和金鱼》

二、借助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荀子曾经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语言积累,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可是农村的孩子,因为家住山区,没有书店,也就没有了一个阅读的空间。各家各户经济不同,认识不同。学生的藏书量不是很多。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每天早自习都留出半个小时晨读时间,自己的书看过了,就可以借阅别人的书籍,从而达到增加阅读量的目的。鼓励学生看电视,听广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有利于写作。

1.推荐好的读物

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我常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课外读物。趣味浓厚的科普读物、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催人泪下的战斗故事、意义深远的抒情散文。此外,还给学生推荐相关课本知识的拓展阅读材料。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班上设立了图书角,开展阅读竞赛活动,定期评选“读书之星”。这样一来,为了争当“读书之星”,全班掀起了读书热潮。

2.指导学生作好读书笔记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不作笔记,如过眼烟云,无踪无迹。阅读笔记常见的类型有下列一些:(1)做摘记:根据对读物的理解和需要,把读物中的重要观点、典型事例、精彩句子或段落、名言妙语、谣谚典故和史实等,及时分类摘抄在笔记本上。(2)写提要:把读物的内容、要点、基本情节归纳缩写。(3)写心得:写出感想和收获、疑问和评价…学生的读书笔记老师坚持批阅,并定期开展“讲、展、赛”活动,以此来激励学生多读、深思、勤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改造我们的学习读后感篇8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小学文化教育的需要,小学语文教育正是改革的重点之一。自古以来课堂教学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效率,新课改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来完善传统的教育模式,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不仅需要引进科学技术,而且需要教师不断地对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创新。小学低年级语文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教师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应该提高重视程度。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改革才能在语文素质上健康和谐的发展?下面谈谈本人对小学语文课改的看法。

一、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鼓舞和推动学生不断学习的动机,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为今后学生的学习之路打开了一扇门。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课文教学过程中紧抓文章的经典之处,并带领学生充分领略其中奥妙。例如,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船长》一文,它主要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两艘轮船相撞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不畏生死将全船的乘客成功救出而自己却随船沉落大海的故事。我在讲述这篇文章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大海的声音及船长激动到怒吼的声音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体会在生死存亡之际,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不仅深入到了课文的情境中,还激发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学习热情。学生不仅总结出了本文融情人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探究作品的兴趣被激发了。

二、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一切创新都依赖于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能力如此重要,就需要我们从培养娃娃的创造性思维抓起,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丰富的想象,想象是创造的灵魂。创造力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想象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哪吒闹海》这篇文章在学习时,可以充分运用现有的教材,拓展学生的想象。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故事中哪吒“手套金镯,腰围红绫,脚踏风火轮”的俊俏男孩形象画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良好的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自由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古今中外有无数的优秀文学作品需要我们去品味、赏析。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学开始培养,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时刻。新课改的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通过积累丰富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首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课上教师要引领学生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对文章产生共鸣。良好的阅读氛围是阅读的首要条件,只有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才能积极地思考,去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情感、赏析文章中的美景。例如,学生在阅读英国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时,文中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使学生体验到了鲁滨逊丰富多彩的冒险生涯。不少学生都被他的坚强意志以及不向命运低头的高贵品质所感动。

语文阅读教学是非常复杂,涉及面极广的一门教学,我们对它的研究与认识是永无止境的。新课标的实施,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应该抓住这次机会,认真领会新课标的实质内容及要求,从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出发,注重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努力开创语文教学的新思路。应该承认,对语文教学的研究,我们的认识还是很有限的,尤其是当今世界,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我们对知识的学习需要更有选择性。随着手机、电脑的不断创新,使我们学习文化更加方便快捷,但是也对系统性学习文化知识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对人们的语言文学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刘冬亚.探寻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5.

[2]程贵盘.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课堂充满魅力[J].神州,2014(5).

改造我们的学习读后感篇9

1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张扬学生个性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均衡发展。一花一世界,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创造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可供选择的学习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及学习习惯进行个性化学习。引导学生原原本本地读,平心静气地读,整体联系地读。通过读书,让学生在课文中“走个来回”,完成对文本语言的玩味、赏析和内化,方法的历练和提高,情感的体验和熏陶。小学生正是记忆的最佳期。因此,积累语言应该是小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要求之一。要通过阅读让学生积累精彩而又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一些语言模式和语言图式,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我们倡导的是“活记乐背,主动积累”:一是熟读成诵,水到渠成。二是演诵结合,寓趣于诵。即根据文体的特点,可以通过讲故事、当导游、演课本剧等不同形式,激发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既使学生享受到背诵的乐趣,又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情的感染。

2启迪灵感启发心灵共同分享思考

个性化阅读,教师要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理念、情感和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启发学生进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做到有读,有议,有答,有反驳,有争辩。点拨贯穿讨论的全过程。我备课时把握住每节课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和学生的重、难点所在,在讨论中适当点拨。学生不理解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到语言文字中去揣摩并讲透。教师站在教材的最高点统帅讨论的全过程,并随时有机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文道统一”。

3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进行自我评价

改造我们的学习读后感篇10

工作报告主要是在汇报例行工作或临时工作情况时使用,是报告中常见的一种。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校园读书文化活动工作汇报范文,欢迎阅读!

校园读书文化活动工作汇报范文一

我校首届读书节在同学们轰轰烈烈的读书活动中,悄然落下了帷幕。儒雅人生,从阅读开始。同学们在年级主任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读书活动,同学们与大师对话,与高尚为伍;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校园里书香弥漫,同学们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本届读书节呈现以下特点:

一、创新——这是一次智慧和谐的交融

根据学校要求,政教处提供活动初步方案,设计各种活动形式,各年级筛选制定了适合自己的年级活动方案,七年级的课本剧汇演,夸张的动作,惟妙惟肖的的表演,引得会场掌声如潮,同学们的智慧才情得到充分展示。八年级的图书超市,热闹非凡,同学们淘到爱书也培养了能力,超市上独到的广告创意,热情洋溢的叫卖,让我们置身书的海洋。

二、展示——记录书香飘溢的难忘时刻

“儒雅人生,从阅读开始”,我们意图通过读书节成果的展示,共享读书的快乐,交流读书的收获,展现同学们的个性风采和精神面貌,掀起读书高峰,营造洋溢着人文底蕴的“书香校园”。“最是书香能致远”,校园里因为有同学们的精心布置而书香弥漫。7年级2班的图书角成了教室里一道亮丽的风景,8年级1班、7年级4班的图书登记造册,粘贴标签,管理规范,建立了较完善的流动机制。主题班会上,八年级一班的模拟法庭,八年级二班的书签制作评比,七年级三班的好书推介,八年级六班的远离垃圾食品等等,记录了同学们因读书而收获的快乐。各个班级出好了一期全新的黑板报,布置着同学们在读书节活动中的作品,有手抄报、优秀习作等。而教室外的走廊里更是满溢着浓浓的书香。一条条长廊、一面面墙壁成了同学们发挥了聪明才智的舞台,我们的墙壁文化也成为本届读书节的一大亮点。大家在活动中忙碌着,快乐着,收获着。

又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在日照市“历史的选择”读书征文演讲比赛中,征文有2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5人获三等奖。演讲一人获一等奖。我校获优秀组织奖。

世界读书日征文比赛中,1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我校获优秀组织奖。展示了同学们的实力和读书节活动的巨大成果。

各年级根据制定的读书节方案,深入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的系列活动,评选出14个书香班级。

三、展望——将读书进行到底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无论是各项活动还是评比,都是同学们成长的一个过程。通过本次读书节活动,同学们提高了阅读兴趣,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积累了更丰富的知识,懂得了更多的道理。活动中所产生和形成的书香氛围,让我们每个老师,每个同学受益非浅。虽然读书节的各项活动和我们暂时告一段落了,但同学们仍是手不释卷。我们有理由相信,同学们与书交友的行动不会就此中断。

四、改进之处

1、班主任对“读书节”各项活动的落实力度差异较大。

2、年级、班级系列活动还需进一步探讨如何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

3、浓厚的读书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

读书学习活动是一项长期、有效、文明、健康的教育工程,今后,我们要在全校进一步深入开展读书学习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在全校形成人人读书的良好风气。

校园读书文化活动工作汇报范文二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领导同志有关学习和读书的重要指示精神,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文明风尚,全面构建学习型社会。根据教育局统一安排,九月份我校开展了争当书香校园、争当读书标兵“兰台读书月”活动,为总结经验,开展今后的读书活动,特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组织发动,宣传“兰台读书月”活动的精神实质,使每一位教师都切实领会活动的目的、要求及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针对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需要,学校根据上级统一安排,开放了图书室,配备了一些教育专著、专业知识方面的书籍,使教师能够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 功底、了解教改动态,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的本领。在读书的基础上,学校定期组织的读书心得交流和研讨活动,使教师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解惑。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晚自习自学的活动,让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每天都有学习任务,从读书中增长知识,成长起来。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和奖罚细则,确保活动持续有效的开展,防止“一阵风”刮过的不良倾向。

有活动制度的约束和指导,使教师普遍感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做起来易行。

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议,明确“兰台读书月”活动的主旨是“倡导全民读书,共建文明钟祥”。引导教师认识、体味、畅谈读书与社会发展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倡导“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气。制定了教师读书活动计划和具体实施步骤,鼓舞教师大量阅读经典书籍,使教师素质得到升华。

三、建立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网络。

学校负责整个活动的资料、资金、场所保障;教研组负责组织教师参与、实施;各位教师积极响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阅读、研究、撰写论文等各项工作。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读书征文活动,学校在语文、数学、英语、政史、理化五个教研组中评选出了五篇优秀征文,挂在学校开办的洋梓中学兰台读书月活动交流博客上,由老师们推荐评选出两篇征文《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坚强的面对一切》作为活动的一等奖征文。

四、各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先后开展了读书笔记展评、开辟了读书心得体会网上专栏、好书推荐活动等。教师共推荐好书50多本,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80多篇。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读书活动,教师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感受教育大师的风范,领悟素质教育的真谛,提高文化知识素养,增强教育管理的水平,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课题研究的水平逐步提高,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这项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

校园读书文化活动工作汇报范文三

我校的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从20____年12月25日开始至20____年3月20日结束,在这紧张而激动地90天里我在学校领导组的安排下,认真学习,积极查摆问题,深入剖析,整改提高,参与测评,做好总结,现将我个人学习师德师风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认识方面

在政治思想方面,在教书的同时,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 法》、《彝良县师德师风建设暂行规定》、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昭通教师十不准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并用身正为师,学高为范的要求自己,努力做到让家长认可,学生喜欢,学校放心的教师。在教学之余,不断地反思如何让教书育人,如何做人,无论在校内、校外时时要求自己,处处要求自己,展现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

二、学习认识教育阶段

20____年12月28日在乡中心校领导主持召开全乡动员会上,把教师们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了师德师风作风建设的自觉性。学习教育活动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采取相对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的方式。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重点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 法》、《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彝良县师德师风建设暂行规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昭通教师十不准等。

通过学习我做了八千余字的读书笔记,近两千字的的心得体会。此阶段我认真完成学习活动。

三、征求意见,查摆问题阶段

对照检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和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我与同行们教师之间的谈心,对照自己的过去,检查自己在工作上的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向老师们畅谈,通过学校召开的活动大会上,开始自查自我批评,态度诚实,虚心接受教师们的批评,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加以纠正,以便今后工作上的开展,根据征求意见。我认真撰写了个人师德师风分析材料,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纠正错误,明确今后的方向。

四、深入剖析,整改提高阶段

根据自己对照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根据自己在师德师风方面突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接受领导、教师监督检查,力争让自己问题得到明显的改善,整改工作,生活上的问题,然自己全面符合一名合格的教师。

五、群众满意度测评阶段

根据学校的安排,在开展测评活动中,我各方面得到参评人员的的满意。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以学无止境为动力,加强各方方面的学习,切实提高政治思想和工作水平。二从严治教,加强自身建设,进行教学上的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