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1:20:25

改革建设

改革建设范文篇1

一、中心城市公共供水现状

运城市中心城市公共供水系统由4个水源、6座水厂和5个独立的城市供水管网组成。分属水利和建设两个部门管理,归属两级四个政府领导。4个水源的实际供水能力为5.5万方/日,6座水厂总的制水能力为10万方/日,市区管网总长度约160公里。综上所述,中心城市公共供水系统的供水能力为日供水5.5万方。,实际供水总量1633万方,日平均供水4.4万方,最高日供水5.4万方。根据预测,2012年中心城市日需水约为7.5万方。

二、中心城市公共供水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公共供水缺少统筹规划

随着中心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水资源供求状况的变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我市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的统一管理,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水务管理体制,对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由于中心城市的城乡水务管理涉及水利、城建两个部门,几个供水企业各自为政,统筹规划性差,人为造成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无法统一调配,水质与水量管理相分离,服务标准不统一,水资源调配与城乡供水不相衔接,削弱了城市供水综合功能的发挥,制约了中心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具体问题体现在:

1、没有城市供水专项规划。多年来,供水专项规划报告编制落后,无法指导供水工程统一建设。

2、供水水源过度依赖外部调水。我市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但供水水源缺乏科学合理配置,一味地考虑外部引水、调水,没有充分利用城市中水和雨水等资源。

3、供水企业分散经营,供水管网建设滞后。由于中心城市供水业务由几个企业分别负责,形成了划区域管理模式。加之财政资金投入不足,造成现有新建、改建街道不能同步配套供水管网的状况,这不仅加重了城市“拉链工程”问题,也造成自备井的无序开采。截止底,市区6条新建街道约21公里,尚未配套供水管线,涉及新建及改造道路12条,长度约18公里,尚未安排供水管网的配套建设。

(二)中水回用系统建设滞后,中水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中心城市中水回用管网建设没有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在城市中尚未建立中水回用系统,制约着中水的回用,同时雨水的利用系统也完全没有考虑。

(三)新区供排水问题

1、自备井过多。新区的供水水源为深层地下水,抽取后直接进供水管网。据了解,个别企业还在新打自备井、甚至是地热井。

2、雨污不分流。新区城市排水管网没有将雨水管网与生活污水管网分离,导致大量雨水进入污水管网,这样的直接后果是给污水处理增加了处理量,既浪费了资金,又造成水资源浪费。

3、污水处理费没有征收。新区由于招商引资等方面原因一直没有征收污水处理费。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办法

(一)水务改革势在必行

实施水务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当前城市供水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比较多,现在不改,错过时机,机会就会失去,所以水务改革势在必行。据悉,临猗县已经在城乡供水一体化方面迈开了步子,引用外部资金搞供水工程,将原有的4个供水单位进行整合,采用租用的方式,由北京首创投资来搞,建立覆盖全县城乡的供水系统;而盐湖区在城乡供水一体化方面已经走在全省前列,其投资一般采用水利部门专项资金和区政府贷款相结合的方式。

所以,应将中心城市供水事务统筹管理,尽可能的减少行业间的交叉管理,能统一的统一,能授权的授权。

(二)积极倡导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是解决水危机的主要对策之一,它不仅可以缓解缺水的矛盾,而且相应的减少污水的排放,降低污水处理费用。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手段,实行计划用水,杜绝用水浪费。

具体措施是:

1、合理调引地表水。在统一规划、加强管理的前提下,合理调配引用外部的地表水源,如水源、夏县泗交水源和尊村引黄水源。

2、限制开采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危害,一是破坏市区地质构造和生态平衡。市区已形成40平方公里的永久降落漏斗,导致地基下沉、水质污染、墙体裂缝等恶果;二是作为饮用水源水质很差。市区内地下100米以下淡水中氟化物、总硬度、硫酸盐、氨氮、亚硝酸盐等平均超过国家标准50%以上。其中氨氮超标平均高达300%,最高达850%。全省10个地市地下水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运城地下水质最差,不适宜人畜饮用。另外地热资源的破坏性开采会加重城市排污压力和处理难度,增加处理费用。所以除留有必要的城市公共应急井和地下水检测井以外,中心城市要继续实施关井压采工作,限制甚至禁打自备井。

3、充分利用中水雨水。目前两个污水处理厂全部投入运营,市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配套相应的设施,充分的使用中水,尤其是用水量大的企业,如盐化、关铝电厂等,这样既能减少中心城市过度依赖外部水源,减少外调水量,相应减少对引水工程的投入,又能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增加污水厂的收入,减轻财政负担,促进其正常运转,同时也促进了节约用水。

4、加大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要加大对所有使用自备井单位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重点是使用双水源的单位(同时使用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备井水源)。

5、尽快执行阶梯型水价。要拉开水价档次,让少用水的家庭和单位享受低水价,用水多的就要支付高水价,用价格政策来推动节约用水工作。我们预计对高耗水行业采取经济杠杆大幅提高水价后,其用水量会直线下降,以此达到节能减排、节约用水的目的,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三)尽快实现分质供水

为解决中心城市缺水问题,应开源节流,把中水回用和雨水利用当做开辟城市新水源来抓,加快中水回用系统建设,尽快实现分质供水。将优质水(如和夏县泗交水源)作为城市生活饮用水,而将低品质水作为非饮用水,用于园林绿化、清洗车辆、冲洗厕所、喷洒道路、景观用水以及工业冷却等。具体讲: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加快建设全城中水回用系统。

1、规划部门立即出台中水回用相关规划,统一考虑,协调一致。

2、市政府出台中水回用相关政策。对于中水回用系统主干管网的铺设,由建设部门在城市新建和改建街道过程中,同步建设。同时要将配置中水回用管道设施作为强制审批项目之一。要求新建居住区和集中公共建筑区必须将中水回用和与其他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使用。

3、有可能的话由规划部门牵头,制定城市雨水利用规划,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四)加强供排水管理

1、限制开采地下水,加快其外部引水工程项目建设。

2、雨污分流。对新建道路雨污分流一次到位,对原有雨污合流管道要限期完成分流改造。

3、立即开始征收污水处理费。

(五)近期急需明确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1、加快城市供水规划

规划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加快城市供水专项规划的编制速度,专项规划既要考虑目前建设现状,又要着眼长远。对近期城市供水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原则是:统一规划、统筹调配、分工建设、分质供水、节约用水。

2、水源建设

(1)盐湖区政府负责盐湖区城乡供水水源项目建设。该水源工程近期重点保障城区铁路以北区域的原水供给,鉴于去年夏季个别时段出现水源短缺问题,要求盐湖区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力争于今年月底前建成,并与北城水厂、董家营水厂和舜源水厂所属管网联网,保障盐湖区供排水总公司所属供水范围的原水供应,确保夏季高峰期用水。同时要解决好高铁新区供水和城市管网的配套建设。

(2)管委会负责新区的供水项目建设。该水源工程近期重点保障新区范围供水,按其原有思路继续操作。

(3)盐湖生态建设开发区的供水工程可由市水务改革和建设领导组直接负责实施。该项目重点保障南山开发区范围的供水,资金来源拟由城投公司融资解决。

(4)水源扩建工程项目由水源公司负责实施。具体有三种方案可供比选:

改革建设范文篇2

从宏观上说,中央近年来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大政方针基本不变:即

(1)德育的性质不变。就是始终坚持学校德育的社会主义性质;

(2)培养目标不变。即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德育的基本任务不变。即执行中央《通知》中提出的德育基本任务,就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4)德育的主旋律不变。即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从微观说,新时期中小学的德育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加强学校德育体系的建设。要从大学、中学和小学相互衔接来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根据德育的总体目标,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分层次,成序列。

(2)加强中小学德育法规、制度建设。中小学德育工作要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一项重要建设就是建立德育工作法规、制度、包括建立新的法规、制度、评价标准等,以保证德育的地位、任务,主要方针和原则要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

(3)加强德育网络的建设。中小学校内要建立和完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网络;校外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德育网络。随着社区的发展,要重视研究发挥社区在网络的德育功能。

改革建设范文篇3

“十一五”时期,既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为适应“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在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意见》(渝府发〔2006〕43号),结合我县实际,经县政府研究,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企分开

(一)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以贯彻实施《重庆市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为重点,力争在建设领域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推动交通、水利、农业、环境、资源等领域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今年重点抓好建设领域管理部门在项目立项、规划、用地、设计、验收五大环节并联审批,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

(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取得突破。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制度。要认真摸清家底,结合市政府《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单位分类、人事、工资、财务、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三)探索界定和区分行政管理、行业管理、资产管理、社区管理职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二、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和内容

(四)完善行政管理体制。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理顺事权、财权、人事权关系,将财政供养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比例控制在1:50左右。结合乡镇换届工作,统筹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在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整合事业站所、妥善分流人员三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确保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和社会稳定。

(五)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以实施《大足县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定》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集体讨论、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决策跟踪与评估、决策失误责任追究五项制度,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重点推进各项规划的科学民主决策,坚持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群众参与相结合,通过媒体、公示牌公开和规划展览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避免规划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六)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开展信用评定、信用公示、失信惩戒。要加快制定实施《大足县政府信用管理办法》,建立行政机关和公务员两类信用体系。

(七)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强化农民工服务和管理、社区社保平台建设、义务教育、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监管等职能,完善重大疫情、灾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利益矛盾。

三、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八)稳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围绕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的行政执法体制,不断完善文化、交通、城市管理和农业领域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九)完善规范性文件审查登记制度。撤销纠正一批不合法、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存在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内容的规范性文件。

(十)提高公务员法律意识。在各级领导班子中逐步充实具有法律知识的人才,依法促进经济发展,依法协调社会矛盾,依法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全县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四、健全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政务公开

(十一)完善政府公开制度。加快推进政府公开评议、备案、考核、信息目录管理和备案、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建设。加强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建设,全面、正确、及时、主动地面向社会介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情况,提高政府网页更新频率和网上服务比例,加强与市民的沟通互动。严格财政预算管理与约束,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增强预算公开性和透明度。

(十二)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政务公开。试行在网上公告送达行政审批文书,做好网上投诉、网上公示审批结果、网上解答问题等工作,着手编制《大足行政许可、非许可类审批和非许可审批类备案项目库》,公开许可、审批、备案项目的实施条件、办理程序和标准收费。

(十三)实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重点抓好就读、就医等热点、难点领域的政务公开,围绕收费、资金运作和价格问题,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公开的合法性、合理性。

(十四)切实创新和规范各类行政执法。以贯彻实施《大足县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和规范行政执法的实施办法》(足府发〔2006〕30号)为重点,今年上半年完成对全县行政执法主体、依据、权责、文书、人员的“五清理”,下半年完成对执法主体、程序、文书、用语“四规范”,改善行政执法形象,强化执法监督。

(十五)加强行政复议监督。今年重点推行县政府和政府工作部门领导出庭应诉和参加复议案件公开审理制度,加大政府层级监督力度。

(十六)逐步健全行政问责体系。拓宽人民群众提交问责建议渠道。今年要研究建立县级部门、街镇乡政府(办事处)副职和中层干部问责制,积极做好行政首长问责制与党委、权力机关、司法机关有关追责规定的衔接。

五、建设节约型政府,加强政府机关作风建设

(十七)建设节约型政府。各级各部门办公场地建设严格控制规模和标准。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切实降低公务用车油耗。努力节约办公用品开支,大力实施政府节能采购。建立资源消耗统计制度,制定政府机关资源节约的定额和标准,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改革建设范文篇4

[关键词]政府改革服务型政府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西兰、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公共部门针对传统的管制型政府暴露出的种种弊端及政府的“失效”症状,掀起了引用“企业化”运作模式,运用市场力量来改造政府绩效的运动。紧接着,日本、加拿大、荷兰、法国等经合组织的其他成员国也纷纷效仿,被称之为“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一些国家纷纷提出了“政府再造”的口号,以通过“政府再造”来改善公共物品的供给质量,重新赢得公众对政府的信心。正是在“新公共管理”运动蔚然成风的背景下,很多国家提出了创建“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一、国外一些国家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

1.英国政府的改革

面对世界经济的衰退和国内经济的滞胀,执政的保守党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节约政府开支、政府机构改革、服务承诺和竞争求质量,力图改变整个英国乃至整个世界的面貌。经过20多年的实践,英国政府的管理新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其影响遍及全世界。英国政府改革包括四个步骤:

(1)雷纳评审雷。雷纳评审是对政府部门工作特定方面的调查、研究、审视和评价活动。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两个,一是政府开支过大问题,二是政府工作效率低下问题。合理的政府开支中,业务开支与行政之间应有一定比例,一般说来,前者应大于后者。

(2)“下一步”行动方案。“下一步”行动方案提倡采用更多的商业管理手段来改善执行机构,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方案建议把整体的部委分解成若干机构,这些机构在主管的部委指导下,履行公共服务和有效管理的职责;以管理主义的技术和程序培训职员,并且所有活动都是在一位高级主管的领导下进行。

(3)公民宪章运动。公民宪章,就是用宪章的形式把政府公共部门服务的内容、标准、责任等公之于众,接受公众的监督,以达到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的目的。各公共部门可以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制定宪章内容,但是要以满足公民对公共服务的合法要求为宗旨,主要包括对公民的承诺和实践承诺两个方面,有四个具体内容:①服务内容和工作目标承诺;②服务标准承诺。服务标准做到明确化、具体化和公开化;③服务程序和时限承诺。实行合理的办事程序,达到公众满意。对公众公开服务时限,接受公众监督;④违诺责任。表明了承诺者没有达到既定服务标准时对顾客作出的补偿,是承诺部门对公众做出的单方面的承诺,这种补偿可以是精神上的,比如道歉,也可以是物质上的。

(4)引入竞争机制。竞争出质量,竞争出效率,竞争机制的引入与完善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根本之道。扩大竞争的实质就是引入私营部门的经营原则。为此,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私营化引入竞争;打破垄断,鼓励竞争;政府干预,维护竞争;市场检验,激励竞争。竞争求质量运动可以说是竞争观念的进一步确立和竞争机制制度化的尝试。

2.美国政府的改革

20世纪的美国政府改革和英国政府改革明显不同。美国的政府改革没有明确的起点和目标,但是带有更明显的管理主义倾向。

政府收缩的第一项主要职能就是政府的社会职能,推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包括以下内容:(1)提高接受福利者的资格,以减少福利支出。(2)福利项目市场化,借鉴私营部门的管理经验来克服公共部门的浪费和低效;逐步采取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三级管理体制,转移联邦财政负担。(3)明确财政收支,划分管理权限,分权管理社会福利项目,使管理者接近受益者。(4)将社会福利改为“工作福利”。(5)适当加重个人负担份额。(6)老人老制度,新人新制度。(7)将福利项目的直接供给者(职业性利益群体)与福利的接受者分开。

政府收缩的第二项主要职能就是放松管制。收缩政府的经济职能,减少政府干预的范围和程度,实行更大的市场化。1981年2月,里根政府了第12291号行政命令,其中有一条规定,在一般情况下,政府不应当对企业的开设和经营方式、产量及物价等经济行为施加管制。

美国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的价值取向是,在公共服务输出领域引进市场机制,一是决策要和执行分开,二是公共服务的供给必须要多元化、竞争发展。这样使政府权威与市场交换的功能优势有机组合,提高政府功能输出的能力。

3.新西兰政府改革

新西兰的行政改革在当代西方行政改革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行政改革的典范。开始于80年代初期的新西兰行政改革,先设定了总体框架,与其他国家相比,更多、更明确地采用了管理主义的模式。

新西兰改革的主导思想是,明确政府、部、皇家实体机构和公务员的目标,避免责任和职权的冲突、交叉,政府不介入市场和社会能够有效运行的领域,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尽量减少成本。改革几乎涉及所有公共部门以及公共部门的组织、过程、角色和文化等方面,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结构变革、分权化、商业化、公司化、私有化等,主要内容有:国有企业从事原本生产“私人物品”的政府部门的活动,在市场机制下将国营企业民营化,重组政府部门结构,设置提供公共服务的新架构,缩减政府预算。

由此看来,这些国家采取的措施不同、侧重点也不同,但是都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职能,以求使政府管得少的一点,但是要管得好一些;第二,尽可能地实现社会自治,鼓励社会自身的公共管理,也就是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来提供公共服务,以弥补政府自身的财力不足;第三,改革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甚至尽可能地在一些部门中引进竞争机制,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为社会服务的质量,从而使政府彻底走出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的困境。

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2005年12月20日下午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我们看到我国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正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

目前,我国同西方国家都处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及世界性的政府改革浪潮的国际背景之下,分析、学习国外尤其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的政府改革经验,借鉴其理论、方法及模式中的合理因素,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第一,构建服务型政府要根据本国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本国发展的改革方针、策略体系。任何一个国家的行政改革措施都是承前继后、自成体系的。英国的改革同样如此,虽然很激进,但又具有系统设计、稳步推行的特征。从雷纳评审、“下一步”行动方案、公民宪章运动、竞争求质量运动一直到后来的政府现代化白皮书,可以看出在不同的阶段,改革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追求的目标有所不同,改革的主要形式不同,但不同阶段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且对每一重大改革措施都进行独立的评估,以保证下一步改革具有坚实的基础。这点与我国行政改革分阶段走有相似之处。

第二,引入严格、科学的管理程序。雷纳评审是来自政府内部的改革,旨在促进、鼓励、协调、指导有关部门在现存的文化及传统中开展改进工作,发挥各部门革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量避免由上或者由外强加的成份。当前,公众对于我国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还有诸多不满意的地方,当务之急是相关管理部门要在绩效评估上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本文以为,不妨引进雷纳评审的严格和科学程序,对政府公共服务进行解剖,从而为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找到更好的办法。

第三,注重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公民宪章”运动改革力度较大,效果比较明显,在政府和社会关系上,体现了政府退却、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等理念;在政府内部管理上,体现了公民为中心、服务导向、结果为本、市场机制为基础等理念。“公民宪章”运动中,英国政府把行政管理的重点放在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上,主要手段是新的管理原则、新技术、新方法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据1996年的官方报告,英国的“公民宪章”运动在提供公共服务质量和公民满意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而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许多国家纷纷效仿。据统计,1996年,全世界共有5个国家推行了与英国“公民宪章”运动相类似的服务承诺制度,很多国家的代表团到英国考察“公民宪章”制度的执行状况和效果。英国政府内部行政改革的侧重点是管理层次,这与我国行政改革的侧重点是机构改革是不同的。

改革建设范文篇5

成都市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将实行重大改革,《成都市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方案》将于明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此次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的亮点之一就是将以前需要建设单位跑21个之多的部门变成了6个。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简单地讲,这就是通过实行‘内转外不转’,让建设单位不需要再面对其中的15个部门,而由政府工作人员通过内部衔接,帮建设单位跑路、递材料、拿材料,让建设单位从繁琐的‘跑路’中解放出来。按照有关程序,这是全国各大城市中最为完整、效率最快、实施最早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日前,成都市建委主任黄平向记者作了上述表示。

记者了解到,此次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的实施,将节约建设者近一半的办事时间。根据成都市现行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一般流程统计,到目前为止,建设工程项目从选址立项到竣工验收,需要经21个行政部门审批,审批环节达30个,审批时间为157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为168个工作日)。实施并联审批后,84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所有手续,所需要的时间是全国最短的,而且流程是全国最完整的。而像这种‘完整版’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成都市是全国第一个实施的城市。

如何确保按设计实现并联审批流程?政务中心实施了分色预警效能管理机制。“从计算机录入建设单位资料的那一刻开始,电脑就开始自动计时。当办结时间临近时,电脑像管家一样,会通过不同的颜色进行预警提示。比如倒数第三天是紫色提示,倒数第二天是粉色提示,而办结最后一天就是红色警报了。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内部监督管理机制,有效提高办结率。”市建委法规处有关负责人介绍。

这一举措深得建设单位的欢迎。一个项目管理公司负责人说,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的实施,让我们看到了服务型政府的崭新形象。

改革建设范文篇6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企业发展之道,员工立身之本。诚信理念及其建设要求,已随着经济的发展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域和方面,为各界所重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涟先生曾说:信用关系市场大局。长江实业总裁李嘉诚先生也说: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事业做大?答曰:无它,一字而已—“信”。那么诚信对于我们供电所的农电员工来说就是忠诚于企业,热爱本职工作,奉献社会;热诚勤地做好岗位工作,精益求精。在客户面前讲信用,信守诺言,实话实说,树立良好的信誉,创建个人诚信品牌,提高公信力,让客户信服;自己溶入到企业中,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心。树立农电员工的诚信意识是新时期农电管理的要求,笔者就供电所诚信文化建设做一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加强品牌建设。对外要规范使用“国家电网”品牌标识。要重点加强办公、营业和生产场所等标识使用的管理工作,要做到从常规服务到精益服务、从普遍性服务到个性化服务的转变,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塑造供电企业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良好形象。加强营销服务的考核奖惩力度,杜绝营销服务行为中的不足造成对公司诚信美誉度的影响,比如抄表错讹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诚信形象。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坚持以“规范的服务、合理的流程、优良的秩序、优美的环境、文明的礼仪、创新的活动”,向客户展示诚实守信的形象。

对内要通过培训教育、企业内部活动、内部媒体宣传等,大力宣传公司品牌形象的价值内涵和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大力加强“主人翁”教育,增强企业员工对公司品牌的认知,提升品牌意识,要重视客服人员服装、劳保用品,宣传标语等方面的规范管理,打造公司统一的品牌形象,提升农电员工为电力事业奉献的荣誉感。

重视领导示范的作用。任何一个单位的上层领导的言行举止足以影响其下属的行为,影响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名人品德言行录》上有这么一个“曹操割发代刑”的故事: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去打仗。沿途的老百姓因为害怕都躲到村外,麦熟了也没有人敢回家收割小麦。曹操立即派人告诉老百姓他是奉皇上旨意出兵讨伐逆贼为民除害的。士兵如有践踏麦田的,立即斩首示众,请父老乡亲们不要害怕。果然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慢行,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一日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的鸟儿惊吓了他的马。他的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求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要自刎,众人连忙拦住。这时,大臣郭嘉说;“古书上说,法不加于尊。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曹操沉思了好久说:“既然有‘法不加于尊’,的说法,我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免一死吧。但我不能说话不算话。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曹操又派人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头发替罪。现在的人觉得剪头发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古代人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还是不孝的表现。曹操就这样给三军做了一个示范,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信任。对于供电所来说其是供电企业的一个直接服务于客户的团队,供电所长就是这个团队的核心,是诚信价值观的示范者,供电所长应该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带动这个这个团队的诚信文化建设。对上,要做到经营业绩数据真实,不弄虚作假,不隐瞒营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高度负责,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模范遵守执行公司规章制度,带头开展自我道德修养教育。对下,和员工多沟通交流,做到相互了解和理解,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要在员工间营造诚信的坦诚相待氛围。结合本所实际,解放思想,创新诚信教育建设工作思路,深入贯彻公司《企业文化守则》和《员工守则》,把诚信价值观根植于员工思想深处。

建设一个和谐的团队。现阶段农村的供电所主要力量是农电工,他们的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归属感不强,影响企业与农电工的和谐发展,因此,如何从心理上加以引导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以目前的发展水平,想大幅度的提高收入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应该从心理上做到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乃至家庭,淡化“农”字影响。在工作上尊重他们,通过对社会提供有偿劳务来增加收入,通过办理养老和医疗等保险来解除后顾之忧,通过提拔优秀的农电工来实现其对自身价值的追求,让员工看到前进的希望。着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倡导团队精神。设立农电工会,和当地政府协调,接受其党员关系转入,让其有自己的家,有说话的地方,自然调整好心态,员工与供电所之间也自然会产生感情,有利于增加农电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改革建设范文篇7

党要不断增强内在活力,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发展党内民主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条件。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只有发扬民主,党才会有旺盛的活力;只有坚持改革创新,党内民主建设才会有不竭的动力源泉。

第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是时展的迫切要求。民主是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和共同追求,建立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社会反霸权、求民主、促合作的呼声日趋高涨,各国人民希望独立自主决定本国的事情,世界各国要求平等协商解决世界的事情,发展中国家争取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已经成为时展的鲜明特点,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势不可挡。我们必须自觉地把握世界民主发展大势,用时展的要求审视自己,继续高高举起民主的旗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勇于革除与时代潮流不相适应、与党内民主原则不相符合的观念和做法,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第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是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党的建设要改革创新,党内民主建设尤其要改革创新。这是因为,党内民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生命工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设好党内民主这项“生命工程”,党的团结统一才有可靠保证,党的创新活力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建设其他各个方面的改革创新才会更加富有时代气息、更加富有实际成效。进一步说,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更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唯一正确的途径,就是要使包括党内民主建设在内的党的建设更加符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的要求,尤其要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加强党的建设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让一切有利于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创新理念得到尊重、创新举措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最大限度地激发全党的创新活力,广泛凝聚全党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形成全党齐心协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局面。

第三,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内在要求。发展党内民主是我们党的一贯追求,重视党内民主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在建党80多年、执政50多年的历程中,始终注重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任务加强自身建设,党内民主建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党内民主建设坚持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主动回应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的新期待,大力推进,不断完善,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率先垂范,全党参与,开拓前进,党内民主建设在改革创新中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同时,党内民主建设中也还存在一些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相符合、与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迫切愿望不相适应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依然需要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求真务实,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以开阔的眼界、开阔的思路、开阔的胸襟,深刻认识党所处环境的发展变化,深入分析各种社会思潮对党内民主建设的影响,以改革创新精神攻坚克难,不断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坚持科学态度,坚持正确方向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围绕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来展开。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必须敏锐地观察和了解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对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学、认识民主,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党内民主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发展党内民主的新思路新办法。与此同时,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创新与继承传统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创新与借鉴吸收的关系,既要发扬光大党内民主建设的优良传统,借鉴吸收其他政党于我有用的经验、作法,又必须坚决抵制照搬西方式民主、搞“精英民主”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创造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模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之路。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这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基石。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一切活动的主体。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程度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的重要标尺。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原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在党的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反映了发展党内民主的内在要求,深刻揭示了党内民主建设的根本动力,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保障党员各项权利,激发党员主体意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共同推进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出发,进一步加大这方面工作的改革创新力度。

第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内民主制度。这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根本保证。民主集中制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准则,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动摇。动摇了,党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党内民主建设就会失去遵循。必须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统一。既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又要加强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统一思想认识,防止和反对极端民主化。必须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逐步建立起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使各项制度相互协调、相互衔接,不断提高制度的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体系的整体合力和综合效用,确保党内民主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第四,坚持积极稳妥的方法,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这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正确选择。党内民主无论作为观念,还是作为制度,最终都是由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党内民主建设与党的各方面建设相互推动、相互促进,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制约。、中亚地区的“颜色革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正视缺乏党内民主的教训,不坚定积极地推动民主建设,是错误的、危险的;仅有推进党内民主的良好愿望,却缺乏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甚至把党内民主的进程想得过于简单、过于理想,也是有害的、危险的。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决心要大,但步子一定要稳,既不能等、不能慢,又不能偏、不能冒,要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战略性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结合起来,把自上而下的指导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结合起来,把鼓励实践创新与及时总结规范结合起来,按照中央确定的目标和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保证党内民主健康有序地发展。

第五,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员的政治参与热情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党内民主的状况直接影响人民民主的状况,党内的和谐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先导作用。党的高度组织性与纪律要求,使得党内民主既能充满活力,又不至于失控。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共同发展。

统筹谋划,攻坚克难,在改革创新中开创党内民主建设新局面

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这项工作,要求我们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充分估计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知难而进,锐意创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这项工作,还要求我们认真领会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的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选择广大党员干部最为关注且有一定实践基础的方面,作为切入点,通过以点带面,实现整体推进。

第一,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上有新的进展。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最根本的就是要认真落实党章及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党内规章赋予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民主权利,让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一是要经常地、持续地对党员进行权利和义务的教育,切实增强党员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参与党内事务的素质,履行责任义务的能力。二是积极拓宽党员行使权利、发挥主体作用的渠道和方法。在广开言路中集中智慧,在民主讨论中凝聚共识,打造党员行使权利、发挥作用的平台,使党员的创造活力在健康宽松的党内生活氛围中得到充分体现。三是不断完善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制度和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机制、党内监督机制、党员激励约束机制、侵害党员民主权利的责任追究制度等,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激发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在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地方委员会工作机制上有新的进展。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委员会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在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中的集中体现。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这两项制度,在继续坚持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的同时,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制定和完善实行党代表任期制的具体意见。二是继续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三是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四是健全党委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五是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

第三,在改革党内选举制度上有新的进展。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重要标志。推进这一工作,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力求取得突破。一是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进一步完善上下结合的提名方式,采取组织推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将大多数群众的意愿作为推荐候选人的基础。二是规范选举程序,改进选举方式,完善候选人介绍办法,适当扩大差额的比例和范围。三是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精心组织好在基层党组织进行的“公推直选”试点。

改革建设范文篇8

一、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

中国的改革从什么地方什么领域突破并逐步发展起来,谈到这样的问题,可能有些同志会首先想到农村的联产承包,想到城市里的扩大企业自主权,想到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等等。不错,这些都是中国在经济领域实行的最早的改革。但只要我们看看这些现象背后的变化,我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改革,是以党的自身建设的改革作为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的。我们今天回顾总结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说起,毫无疑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公认的转折点。为什么说它是一个转折点,就是因为在这次全会上解决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问题,解决了党的实事求是路线的恢复问题。而这正是党的建设的重大改革。可以说,如果没有党的建设方面的这种重大改革,如果党的工作思路还停留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上,如果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不到恢复,还坚持两个“凡是”的做法,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不可想象的。

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开放必须从党的自身建设的改革做起?邓小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刻的回答。他指出,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之所以走了弯路,之所以发生了像“”这样的悲剧,根本原因就在于两个重大问题没有搞清楚,一个是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一个是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前者使我们在很长时间忽视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教条式地搬用别人的模式,套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一百多年前的欧洲所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某些具体论点,脱离了中国的国情;后者使我们在执政以后很长时间内依然沿袭革命时期的某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搬用革命时期的某些已经不合乎执政要求的工作经验,而且把这些东西教条化。这两个问题有着内在的联系,当着一个问题找不到答案或没有着手解决的情况下,另一个问题是无法真正解决的。比如,我们已经明确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发展来实现共同富裕,但如果我们搞不清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在党的工作思路上依然停留在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中心任务的老路上,那社会主义的本质也就无法体现。所以,必须先解决党的工作思路的转变,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两个重大问题之间的本质联系,决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必须从党的建设的改革做起,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真实历史,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逻辑。如果说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话,那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则告诉我们,没有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改革,就没有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

二、改革开放的目的之一就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对于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我们过去的理解都比较侧重于这里讲到的前两个方面,即解放发展生产力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对于第三个方面,我们过去理解得还很不够。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实现前两个方面的前提和保证。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而建设好党,则必须以改革的思路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所以,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进行党的建设的改革。这是因为,我们党的一整套组织形式、领导方式、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制度架构、以及党员和党的干部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等,都是在过去革命时代、在过去的计划经济和相对封闭条件下形成的,虽然这中间有很多东西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但如果原封不动地拿到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中,则是很难适应的。

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为改革开放的目的之一,说明我们党在自身建设问题上的高度清醒和自觉。正因为这样,在整个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我们党在自身建设方面不是被动地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而是积极主动地探索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展自身,保持先进性,走在时代前列的途径和方法。正因为这样,在整个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我们党才能够使自己始终担当起领导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重任。

三、推进改革开放的关键

这些年来,在党的建设与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关系方面,我们党不断提出新的思路,如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党内监督是最重要的监督、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等等,这些思路都建立在一个基点上,那就是党的自身建设改革,是推进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

首先,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的。党的这种地位,决定了党的自身建设状况会直接影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状况。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广大党员在现实生活中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情况,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作风和廉洁自律状况,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和党内和谐的构建水平,等等,都会直接关系到党所领导的事业的发展。而要在这些方面真正做得好,真正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党就必须根据发展变化中的社会实践所提出的要求,不断进行自身建设的改革。

改革建设范文篇9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6]30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06]63号)以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方案》(延政发[2011]70号)文件精神,按照全市基层农技体系改革推进会议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全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以健全体系、充实基层、理顺管理体制、优化机构设置,创新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为重点,结合我县实际,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全面实施,努力提高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共服务水平,为促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坚持以乡镇农技体系改革为重点,加强基础条件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实行以县为主,县建县管;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全面提升政府公益性服务职能,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利于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业务职能发挥;坚持统筹兼顾,与县乡机构改革相衔接,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三)目标要求:根据现代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基层农技体系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公益性职能、健全体系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制度、改善装备条件、提升服务能力。通过改革与建设,在县建成职能综合、分工明确、协调一致、充满活力、服务到位、工作高效的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逐步形成以县、乡(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村级技术服务站点为补充,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科教单位和涉农企业积极参与、分工协作、运转协调、服务到位、农民信赖的多元化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任务

(一)明确公益性职能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现代农业科技指导和生产经营技术信息服务的公益性组织。其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承担全县果业生产开发技术服务指导;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承担全县蔬菜生产开发技术服务指导;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承担全县新型农业机械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农业技术、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农情信息服务,农业生态环境和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监测及使用技术推广等工作;植物保护检疫站承担法律法规授权的植物检疫执法工作,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与防治工作;能源办负责农村能源建设与技术服务工作;农业市场与信息中心负责全县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营销,村级信息服务站管理等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负责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农村经营管理站)负责农资市场监管,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指导,农业生产统计,农民经营收入核算及经营指导等工作;农业广播学校(农民教育培训中心)负责宣传普及农业新技术,开展农民培训教育,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培训和安全宣传教育等;农机监理站负责组织实施农业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种子管理站负责负责种子质量检验和监督及承担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及品种管理等工作。

(二)合理设置机构

1、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机构设置。根据我县产业结构特点、农业技术推广业务关联度和农业事业单位改革现状,遵循利于促进产业发展,利于综合职能效应发展,利于管理指导的基本要求,机构设置如下:

①将县果业局更名为县果业技术服务中心。

②将县蔬菜局更名为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

③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更名为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④按照延政发(2011)70号文件精神,成立县农业市场与信息中心,取消加挂于农业局的农业信息服务站。

⑤保留省农业广播学校县分校,加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牌子。

⑥保留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

⑦保留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与农经站一套人员,两块牌子。

⑧保留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⑨保留县农机安全监理站。

⑩保留县种子管理站。

改革后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调整为10个。

2、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

①依据中省市乡镇机构改革政策规定和方案,结合我县实际,整合乡镇农技、农机、农综、果树、蔬菜、能源、信息、农产品安全监测等职能,设立农业综合服务站,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牌子。撤销原14个乡镇农综站和7个果树服务站,成立砖窑湾、高桥、招安、建华和坪桥五个区域农业综合服务站和沿河湾、真武洞、化子坪、镰刀湾四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服务站地点设置在乡镇所在地。

②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依据延政发(2011)70号文件规定,不再列入农业技术推广系列,原职能、职责、人员整体划归乡镇政府,纳入乡镇机构改革中统筹考虑。

改革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由21个调整为9个。

3、村级技术服务点建设。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点(站)是社会化农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每村落实2名农技推广协理员。人员选聘以现有村级科技带头人、信息员等为主体,由乡村推荐,县乡业务部门考核聘用,接受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指导、培训,以为本村群众示范指导服务为职责,动态管理。村级农技推广协理员服务指导报酬按照村级防疫员标准,每人每年补助960元,纳入县财政预算。

(三)理顺管理体制

1、设置的果业技术服务中心、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业市场与信息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农广校、农机监理站、种子管理站等均为独立事业机构,隶属县农业局管理。

2、乡镇(或区域)农业综合服务站实行以乡镇为主的管理体制,即人事、劳资、资产统一由乡镇管理。业务上在县农业局的管理下受蔬菜技术服务中心、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机技术服务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业市场与信息中心的指导。

3、改革后的10个县级事业单位除农业市场与信息中心为副科,农机监理站为股级外,其余均为科级建制,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均为副科建制。

(四)科学核定编制

按照延政发(2011)70号文件要求,编制核定要以确保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的需要为前提,以按职能设岗位,以岗位定编制,原有职能未变,岗位编制不减,新增业务增岗增编,整合机构职能编制整体转移为原则。县级机构编制除新成立农业市场与信息中心增加6个编制外,其余单位不作编制增减变化,即县级机构编制由144名增加到150名。乡镇机构本着精干高效,科学合理原则,参照陕编(1993)62号文件,结合产业规模、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农户数量、农机拥有量和地理条件、交通状况等科学测算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员编制,在此基础上增加信息、能源、综合执法、农产品监管等岗位,综合核定编制,按程序报批(详见附件1)。改革后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由改革前的231名调整到127名,减少编制104名。

(五)创新管理制度

改革用人机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度。由县农业局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编办组织公开招聘。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人员来源:优先从现有乡镇农技人员中进行考试考核重新聘用上岗,择优聘用,剩余部分由所在乡镇(社区)自行消化。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逐步实行农技人员准入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是涉农大中专院校毕业,或经县级以上业务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并长期从事本专业技术业务工作的人员。建立县乡农技机构人员轮岗制度,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技人员不低于全县农技人员总编制2/3。完善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机制,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3,每三年轮训1次。

(六)健全考核考评制度

县农业局要制定具体考核办法,明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职责、任务和要求,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对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要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群众代表三方共同进行,特别要注意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其主管部门考评分值不能超过40%,乡镇政府和群众考核分值分别不低于30%。要严格按照工作业绩考核,建立考核结果与个人工资、职称评定挂钩的收入分配与职务晋升制度,确保基层农技人员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要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对连续三年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继续聘用。要加强农技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七)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要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纳入基本建设规划,做到改革与建设同步推进,以建设促进改革,巩固改革成果。乡镇农技体系基础条件建设,必须优先安排在重点镇,建设项目要纳入重点镇建设总体布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乡镇站业务用房面积不得少于200平米,区域站业务用房不得少于300平米。乡镇(区域)站建设须有必要的监测仪器、信息、办公设备、培训场地和交通工具(详见附件2、3)。在争取中、省基层农技体系建设补助资金的同时,县财政先行列支专项预算,保证建设资金。可以利用原有乡镇站资产置换,或调拨撤并的乡镇中小学闲置场地房屋等方式解决乡镇站建设用房。在争取市财政今年重点投资支持33个重点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建设的同时,县政府也将加大投资力度,全面抓好乡镇站和非重点镇的区域站建设。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以技术装备、能力提升建设为主,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改造提升。对新设单位尽可能利用整合职能机构的闲置资产,设施设备坚持填平补齐,达到有场所、有设备,保证开展工作的要求。严禁超规模、超标准、超能力建设。基础条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所有单位达到办公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监测有设备。

(八)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机制,加快构建物化、虚拟两个推广平台。物化平台着重示范辐射带动,虚拟平台着重对千家万户技术咨询与指导服务。物化平台建设上,以现代农业示范园、示范区、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农业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为重点,构建农技人员工作平台,让新技术新品种直接进入基地示范推广。加强村级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和村级科技带头人队伍建设,建立了解农民生产经营需求与农户零距离对接的便捷通道,有针对性地做好技术推广工作。虚拟平台构建上,整合农业信息网、农业网上庄稼医院、12316热线、电子农务、农信通、农技110联网与电视、星火科技12396以及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实现信息共享。构建以中省农业产业专家团队、市县农业科技专家组、“科技特派员”、乡镇农技骨干、农村土专家相结合的农业服务专家队伍。鼓励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以技术入股、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大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合作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可以收取服务报酬,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基层农技人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性,加快技术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九)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

要积极稳妥地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承担的农资供应、种子销售、能源沼气运行维护、苗木良种繁殖生产,农产品加工、营销等业务分离出来,按市场化方式运作,推进与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子、种苗生产企业、研究开发等其他经济实体依法进入农业技术推广行业和领域,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产品基地、种子种苗生产基地等产业经营方面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并按市场化机制运营,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涉农产业开发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

四、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

(一)加强组织领导。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县政府决定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县编办、经发局、人社局、国土局、住建局、财政局、监察局、农业局、畜牧局、科技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为成员的基层农技体系改革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县农业局下设办公室,负责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具体事宜。

改革建设范文篇10

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必要性,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腐败是私有制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痼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社会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容易滋生和蔓延。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始终与腐败现象作斗争,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的危害性是全方位的。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如果不坚决防范和惩治腐败,任凭腐败现象蔓延,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文化颓废、社会混乱,导致党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到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他还强调,整个改革开放过程都要反对腐败。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们党对改革开放过程中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必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同志指出:“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经历一个艰难的新旧体制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也会给腐败现象滋生以可乘之机。”“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对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和任务的认识更为清醒,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夺取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胜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第一,坚定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和决心。正确认识形势,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我们必须看到两个方面:一是成效比较明显,必须坚定信心。通过这些年来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党员违纪案件有所减少,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提高,要继续坚定反腐败必胜的信心。二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形势仍然严峻,必须坚定信心。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消除。反腐倡廉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既要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又要坚定信心,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

第二,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夺取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胜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不同,反腐败的模式也不尽相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渐形成的反腐败模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体制下建立的,本质上是政党主导型的反腐败模式。这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