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20:59:14

反思会

反思会范文篇1

国际局势一度紧张。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朝鲜近期宣布进行核试验成功。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主席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文中提到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决定。对于我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一个国家坚持何种发展观往往会对整个国家的民生、经济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国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科学发展观应该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前段日子,谭卓事件”让整个杭城为之震动,这一不幸的交通事故暴露出来的交通执法部门的工作漏洞以及现代年轻人的飙车一族法制观念的缺乏、安全意识的淡漠,可以说不是第一次,但普通民众对此事件高于以往的愤慨与关注,不仅体现出国民法制意识和舆论监督观念的发展,对完善交通执法体系,遏制城市飙车现象有一定推动作用。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反思会范文篇2

要通过反思,及时总结、记录自己的成功之处。配班子、选干部、育人才,组织部长每天从事着关系党事业兴衰的重要工作。客观分析,每项工作都会有成功之处,要把工作中的独到、创新、精彩之处及时记录下来,不断加以充实、改进和总结,使以后的工作更趋于完善。

要通过反思,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或败笔中汲取教训。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工作完成得无论多精彩,疏漏与缺憾也在所难免。要客观分析事由,并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加以调整和改进。

要通过反思,从组工干部的成功和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在组织部长的队伍中,有公道正派、清廉为民的好干部祁爱群,也有因收受贿赂获刑的江苏省委组织部原部长徐国健。组织部长要善于从他人的人生轨迹中得到启示,使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得到进一步完善。

反思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思”,更在于“反”。这个“反”,一是对自己的行为和观点“回头看”,另一个意思是“跳出来”,即换位思考。二者相互融合,使自己扬长避短,博采众长,始终保持组织部长的先进本色。

组织部长应每一天都抽出时间好好反思自己,看是否树立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形象,具体做到“五要”:

一要反思角色定位准不准。组织部长既是组织部的“一把手”,又是党委班子成员之一,在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的情况下还分管一些部门。组织部长要通过反思,使党委常委和部长的职能统筹兼顾、相得益彰。

二要反思党性原则强不强。组织部长应按“党性最强”的要求,反思自己政治上是否坚定;是否带头模范学习和遵守党章、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纪律;是否服从真理、坚持原则,抵制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做到公道正派。

三要反思道德品行正不正。职位的特殊性要求组织部长应以自己的道德情操去感染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人,做到任何情况下都不失信、不失品、不失节,不断提高自己的非权力影响力。

四要反思业务本领硬不硬。组织部长要经常反思自己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政治鉴别、政策运用、知人善任、组工业务、拒腐防变能力能否符合新形势、新时期的需要;能否不断通过学习补充知识、强化业务能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对待工作。

五要反思服务基层亲不亲。组织部门在服务党员、干部和人才,联系各界群众上有独特的优势,组织部长要在服务基层、联系群众上做表率,经常反思自己对待党员干部人才方面是否以人为本、真诚公正、尊重理解、关怀体贴;对于在基层埋头苦干的同志,对犯过错误的同志或因多种原因“不得志”的同志,是否真心实意地帮助。

反思对于组织部长的成熟、成长乃至成功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努力养成习惯。

反思需要勇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组织部长处于社会矛盾的交汇点,面对社会上对吏治清明、风清气正的强烈呼声和干部群众对选贤任能、公平公正的殷切期待,面对新形势下各领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面对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思想的变化和多元诉求,在决策、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和偏差。组织部长要有“刮骨疗伤”的气魄和光明磊落的胸襟,勇敢地面对错误、客观地否定自己,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在总结教训中获得经验,通过反思使隐患不会变成事故,小错不会影响事业,并确保以后不再重蹈覆辙。

反思会范文篇3

由此看来,社区居委会的“减负”问题仍是目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那么,社区居委会的负担到底有多重?繁重负担来自何处?如何走出“减负”困境?这是笔者在下文中试图描述和讨论的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负担现状

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区居委会实际上主要都在做些什么工作呢?为彻底弄清这个问题,笔者调查了湖北、江西的近50个社区,以下是笔者根据湖北C、D两社区二00三年度全年的原始工作记录整理统计的社区居委会的主要工作任务情况(见表一)。

表一:二00三年C社区、D社区工作情况统计表

工作类别

C社区

D社区

频数(件)

占全年工作百分比(%)

频数(件)

占全年工作百分比(%)

公共治安

291

15.71

455

24.13

环境卫生

62

3.35

260

13.79

医疗保健

141

7.61

167

8.85

社会保障

88

4.75

159

8.43

人口管理

68

3.67

106

5.62

公共设施

112

6.05

97

5.14

其他行政事务

493

26.62

412

21.84

文体公益

507

27.38

56

2.97

居民求助

90

4.86

174

9.23

合计

1852

1886

从表一的统计结果不难看出,目前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任务是相当繁重的,C、D两社区二00三年全年的工作量分别达1852件、1886件(这还不包括许多没有写入工作记录的临时性工作),平均每天分别要完成5.07件、5.17件工作。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工作涉及许多个行业,很多是专业性非常强、居委会工作人员无法或不能很好地完成的工作,这也在无形中有增加了居委会工作的负担。

虽然,目前居委会工作的任务已经相当繁重,但在笔者的调查中,几乎100%的社区居委会负责人都表示目前居委会任务仍在不断增加,而增加的工作主要是政府交办的行政性事务。

二、社区居委会负担探源

根据有关规定,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居民开展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社区自治;二是协助政府工作。从理论上来讲,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当花在社区的自治事务之上。但实际情况又如何呢?我们仍以湖北C、D两社区为例,将两社区二00三年度完成的工作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行政性事务和社区自治事务)后再行统计(见表二)。

表二:二00三年C社区、D社区全年工作情况分类统计表

工作类别(服务单位)

C社区

D社区

频数(件)

占全年工作百分比(%)

频数(件)

占全年工作百分比(%)

行政性事务

市级单位

201

11

99

5

区及单位

238

13

149

8

街级单位

665

36

1292

69

其他单位

151

8

116

6

社区自治事务

597

32

230

12

表三: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对居委会工作任务的评价(N=92)

问题

答案

频数(人)

所占比例(%)

您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居委会承担的主要事务是

政府交办的事务

78

85

居民求助的事务

10

11

居委会自主开展的事务

4

4

表二的统计结果清晰地表明,目前,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负荷主要来自政府,两社区二00三年完成的工作中,行政性工作分别高达88%、68%且呈现出越是基层的政府向社区下派任务越重的现象,而社区自治事务只占12%、32%。这也可在笔者对92位社区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见表三)中得到印证,高达85%的社区工作人员表示,社区居委会承担的主要事务是“政府交办的事务”。显然,目前的社区居委会实际上仍是基层政府的“一条腿”,而非社区居民的“头”,角色发生严重错位,其造成的结果必然是“种了别人的天,荒了自己的地”。这种角色的变异,必然会影响到居民对社区居委会的认同和信任(见表四中笔者对96位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从而造成居民对社区事务的漠视和“用脚投票”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从长远来看,这些对于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和社区的可持续性发展都是相当不利的。

表四:社区居民对居委会的信任情况(N=96)

问题

答案

频数(人)

所占比例(%)

您认为社区居委会能否代表社区或居民的利益

18

19

基本能

29

30

基本不能

38

40

不能

11

11

三、“减负”对策

社区居委会“减负”问题实际上就是社区居委会角色回归本位的问题,这也是提高社区居委会自治程度乃至社区自治水平必须切实加以解决的一个基础性关键问题。虽然我们明确了社区的负担现状及其来源,但在目前这种改革处于攻坚阶段、社会转型还未到位的情况下,要想标本兼治、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简单地采取“行政全能主义”和“社区自治主义”都是不可取的,而应该从微观和宏观、机制和体制以及近期和长远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也就是不但要考虑“长久之策”,而且要有“权宜之计”。

反思会范文篇4

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影响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然而,许多教师至今却还并未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以致于对学生心灵的关怀一直以来漠然而无知,由此所引起的心灵伤害也就断然不可避免了。曾经有一位探索教师对学生心灵的伤害问题的探研者,对325名教师和653名学生就教师伤害学生一事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表现,年龄越小,年级越低,学生受到的伤害越大。有的学生被老师骂,有的教师甚至随意举手打学生;还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颜面,故意贬损学生的人格,等等。在学生遭受的伤害中,被调查者认为,体罚是表面的,而心罚所受到的伤害则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

曾经有一位这样的学生,他的英语成绩很差,他自己很想学好,但又不知道怎样学,有一天上课时,英语老师按顺序叫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眼看就要轮到他了,他心里很激动,因为那道题他能做出来,但还是有点紧张,然而,英语老师却没有叫他,而是叫了他后面的同学,这时,这位学生感到侮辱,后来升高中时,英语才考了48分,使他进不了重点中学。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例子,尤其是在老师讲公开刘课、观察课、优质课、示范课的课堂上更为多见,客观地讲,英语老师没叫他回答问题是无意的,而是认为英语老师可能一时疏忽,但对于这个学生来说却不是无意的,他认为是英语老师看不起她,嫌她英语太差才不让回答问题。从此例中,英语教师的无意伤害极大地改变了这个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心理状况。她不仅放弃努力学习英语的动机,而且发展到害怕上英语课。这直接导致了她升学的失败和对未来的焦虑。当然,引发无意伤害的根本原因也应归之于这个学生,归之于她的无中生有和过度自尊。但是,这并非说老师没有任何责任,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老师的言行任何时候都应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漫不经心。

二、心灵关怀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心灵

事实上,许多教师行为偏差,也正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而造成的。“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我们常说,教学要获得应有的实效或效果,必须依赖于我们对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的遵循。一条是,教育的内容符合社会的要求。这是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的,教育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必须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才会有安身立足之本,因此,教育要紧紧地随时代的脉搏,时时关注重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另一条就是,教育还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即,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都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样,教育才会成为儿童自身的需要,并为儿童所接受。而这一条主要是从教育与人的关系出发来看的,这就是说,教育还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如果教育脱离了人的身心实际,那么,就很难言人的身心发展了,因此,教育中的有关年龄特征的问题,是不能被忽视的。在这两条规律中,就教师的工作性质而言,主要应该是对第二条规律的把握。原因有两点:第一,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往往是被子政府部门的大政方针所决定的,教师并无权利随意更改教材的内容,但怎样把时代精神、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教材内容中的规范与要求有效地落实到学生身上,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本身的研究了;第二,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促进人本身的身心素质的发展,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幸福而服务的;同时,社会的要求也只有凝聚为人的个体的一种内在的,永恒不变的身心素质之时,教育的效果才会真正显露出来,我们才可以说教育是成功的,而教育要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外在教育影响要凝结为人的内在素质,则又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现有身心发展水平与特征的了解和遵循,也就是说,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轻视的,否则,就无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心灵具有可塑性,同时也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向上的心灵,一颗善于学习的心灵。所以教育的效果,并不在于教育内容本身的正确与否,而主要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是否贴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同时,符合儿童身心实际的教育,又首先是建立在对儿童年龄特征的尊重与了解基础之上的,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要使教师真正具有一种富有实效的教育行为,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心灵关怀的策略:掌握教育的方式与艺术

反思会范文篇5

一、引言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地建构知识、建构信息意义的过程,知识的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来进行的。学习过程的核心认知活动是深层理解和高水平思维(反思思维)。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要求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来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学生要不断的思考,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转换,基于新旧知识进行综合概括,解释有关现象,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并对自己的想法和他人见解进行反思性的推敲和检验、批判地吸收。因此,反思性思维是建构主义的核心内容。

二、建构主义观点下的数学反思性思维

1。反思是建构主义的核心特征之一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不应被解释成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将知识单向地传授给学生。教学应当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组织、监控和调整自己的活动。学习从总体上看主要是一个“顺应”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在数学学习中,学生要构造自己理解的概念,达到学习的目的,关键是皮亚杰提出的“反省抽象”。皮亚杰认为:“数学抽象的特殊性在于它的自反抽象性,”不仅在数学学科自身发展的历史上,一些数学知识的产生正是源于数学家对已有数学活动的反思所谓“反省”,而且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不断建构、反思的过程。特别地,学生在学习及知识建构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如何去纠正学生的错误(更为一般地说,就是如何去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更新)在数学教学中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过程。由于这一“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因此,建构主义特别强调主体的自我反省,“教学活动的规范性就是要有效地去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建构,特别是,能够建立在清醒的自我意识、自觉的反思和理性之上。”因此,反思是建构主义的核心特征之一,是建构性学习的灵魂,是建构学说在教学实践中的主要体现,它是对主体建构活动的再建构,即二重建构。

2。建构主义观点下的数学教师的反思

1)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景的能力,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及其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教学主体通过这种自我解剖,不断发现、探究并解决教与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促进自我职业水平的发展。

2)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即“对数学教学的反思性活动,是指教师借助于对自己教学行为的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对经验的认识,发展自我职业水平,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的活动过程。”数学教学反思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数学教学反思以探索和解决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为基本的出发点,以追求合理的教学实践为最终目的。

数学教学反思贯穿于数学教学全过程,是教师对数学教学的元认知。

数学教学反思是数学教师学会教学的过程,是其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

3)数学教学反思的水平

数学教学具有不同的水平层次,由低到高可以分为:一般水平、理论观念水平、社会文化伦理道德水平。一般水平的教学反思,反思的对象一般是外显的,反思比较直接、简单,反思的力度不太强,反思的程度不深。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况、自己教学情况的简单回顾、对教学经验粗略的总结等,就是一般水平上的教学反思。理论观念水平的教学反思比一般水平的教学反思更为深入。这种水平的反思一方面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思想、理论、方法、模式、原则等的审视,另一方面是指对支配自己教学行为的教学观、学生观、学习观、数学观、教育观等的反思。它既体现为对数学教育教学的理论、方法、模式等的研究、批判、运用和改进,对教学现象内因的深究,又体现为对教学行为所体现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批判性思考。社会文化伦理道德水平上的数学教学反思,是指从社会,文化、伦理、道德意义上审视数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这种水平的反思,不囿于学科教育、学校教育,而是一种更广泛的、更一般意义上的反思,因而居于数学教学反思的最深层。如对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数学教育与文化传承,考试文化与数学教育教学的关系,学校数学教育教学中相关伦理道德规范问题等的思考。

3)数学教学反思的过程

借鉴杜威等人关于反思或教学反思过程的观点,数学教学反思的过程可分为:发现问题、研讨探究、解决问题三个阶段。

发现问题阶段—教师在对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观察、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到需要探讨的问题。研究探讨阶段一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探讨深究,形成问题解决的框架或计划等。解决问题阶段—教师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计划,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本身得到发展。当教师的这种反思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过程。数学教学反思的过程是以发现问题作为相对起点、研究探讨为中间环节、解决问题为相对终点的一个无限循环上升的过程,对反思行动的评价诱发了新的一轮的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教师形成了新的理解力。新的理解力是教师得到发展、提高的标志。

三、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方式

1、在教学中注意揭露数学思维的特点

在教学中注意揭露数学思维的特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思维的特点,了解数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概括性和符号化等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活动的特点,在教学上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和解题的过程中充分揭露自己的思维过程。

其次,反思是思维活动,它具有隐蔽性,教师和学生是如何反思的很难从外部行为观察到,要使学生从模仿到学会反思,教师须用心准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通过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观察反思过程,模仿学习。课堂是教师暴露思维过程示范反思的主阵地,所以我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1)暴露对概念的理解过程

数学中的主要概念的形成几乎都经历了对已有概念的批判性反思、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创造的漫长过程,其形成都是阶段性的,因而学生的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反思己有的概念,逐步的理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暴露对题目解法的发现过程

数学题目都比较抽象,综合程度高,即使学生在课堂或课外掌握了一些解题的方法,但遇到具体题目时,有时候还是用不上,不知道该怎样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暴露自己对题目的思考过程,其中包括解题的困惑以及反思的过程,从而起到示范作用。公务员之家

(3)暴露纠正偏差的过程

许多老师将学生犯的观念错误或计算错误看成是罪恶,或单方面责怪学生不注意、不努力。这是不可取的。学习上的错误应该视为学习本身的一部分,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的错误是难免的。在教学中,企图完全避免错误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因为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发现的方法,就是试错的方法。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过程。在某种情况下,有意识地去让学生犯错误、让学生试错、让学生暴露思维的薄弱环节,再让学生在错误中反思,从错误中受到启迪,学生理解原因后,当初的错误可以同化到现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这样,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一个探索区域转变成既知区域。在错误中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加深对知识、方法的理解大有裨益。所以学生的错误应该视为学习过程的潜在助益。利用学生犯的错误学习,有助于反思能力的发展。

2、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反思

有这样一句话我感触颇深:“告诉我,我会忘记。引导我,我可能还是记不住。让我参与,然后我就会理解。”用到数学教学中,这句话就是说,数学的学习并不总是“做”出来的,不管教师设计多么好的活动,“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在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并不是教师讲解透彻、条理自然,教师感到水到渠成,学生就能接受、就能掌握。经常有教师说:“这个问题我强调过多少遍了,怎么还不明白?这个问题我讲解多少次了,怎么还不明白?我多次提醒你们不要犯这样的错误,怎么还错?”这说明教师的“教会”和学生的“学会”是有很大距离的。学生学习需要自己去反思、体会、感悟。教学中和学生的思维产生共鸣才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最佳时刻。在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思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的异同,反思新知识的增长点,反思新知识的推广过程。学生的学习也要尽可能沿着知识的形成轨迹,逐渐发展、逐渐推广、逐渐形成知识网络体系。教师应抓住探究新知识的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新的数学观念形成后,学习者就会试图用新的观念去重新认识已经积累起来的解题技巧、方法和规律,把它纳入刚刚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这是一个反思过程。

3、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反思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对比是学生学习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思想方法是在原有思想方法基础上的提高和升华,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发现其内在的联系;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寻找新知识、新方法的生长点;只有通过比较,才能使知识、方法形成新的系统和结构。让学生在比较、对比中反思,有益于学生反思意识、反思能力的提高,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在学习向量的运算性质时,让学生将向量的运算性质和实数的运算性质进行比较,哪些性质在实数中适用?在向量中不适用?哪些性质是实数和向量共有的?哪些性质是向量所特有的?它们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优越性?通过比较、对比、分析、归纳,学生对所学知识可以有选择、有规律、有条理地纳入原有知识的系统之中,从而形成更加宽阔的体系。

反思会范文篇6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助于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反思。幼专院校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加入到教学改革的行列中去,都要勇于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通过新的教育理念,增强反思意识,提高反思效果,从而加速自身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幼专院校,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现状堪忧。幼师重视技能课轻视文化课,语文课也是学生认为最不重要的课。学生认为语文课从小学就学习,没有什么难学的,而且毕业后语文知识的用处不大,愿意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舞蹈、美术、音乐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好多学生在语文课上要么做手工,要么玩手机。很多语文教师上课积极性大大受挫,认为精心准备的课堂,认真听讲的很少,时间一长,多数语文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不愿意花费更多精力备课上课,认为只要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工作即可,没必要认真反思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意识淡薄,懒得查阅大量资料,懒得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反思都是在每学期交教案时草草补上,根本不会认真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不能坚持不懈地进行有效教学反思,就不能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就不能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无法形成个人教学实践智慧,自己的专业成长也受到极大限制,因此,幼专院校语文教师完善和改进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教学反思与幼师语文教学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认真地分析、探讨、反省、思考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或困难,使教学实践趋于合理,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我国著名学者张立昌认为,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他认为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批判地考察,及时肯定教学的成绩,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修正,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我们认为,教学反思是语文教师从语文教育教学的理念、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语文教学效果等方面来研究自己的语文教学,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思考,从而改善教学策略,完善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活动过程。教学反思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理念上,有助于语文教师重新梳理自己的教育理念,再度思考自己的语文课堂是否以人为本,是否把素质教育和人格养成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学实践中,有助于语文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认真思考,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策略上,有助于语文教师选择符合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规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评价上,有助于语文教师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使其教学效果更好。可见,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学反思。语文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思考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思路,保证语文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激发语文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视程度

学校领导要制定相关制度,加强语文课堂管理,让学生想上语文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语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只要上课学生认真听讲,语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自然会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也会提升,也会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应该制定严格的文化课堂管理制度,对于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严肃处理,给予适当处分,并与其学分挂钩。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语文教师教学积极性。学校督导室应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案,定期对语文教师所使用的教学反思手段及反思水平进行评定,对于较好的教学反思策略,应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表扬,倡导全校教师向他们学习,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其教学反思的积极性,还能提高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视程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二)学校各部门领导带头进行教学反思,增强语文教师的反思意识

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怎样,与学校领导者的管理息息相关。“创设一种鼓励公开揭示个人错误的氛围,关键是那些掌握象征性权利或掌握权利的人们做出自我揭示的典范。”这表明学校领导如果带头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反思教学的不足之处,愿意承认他们不是全能的,并请求教师们帮助他们了解一些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学校的老师也会以学校领导为榜样。在学校领导的影响下,语文教师都会效仿领导的揭短行为,积极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制定专家引领制度,帮助语文教师有效反思

很多语文教师虽然能够看到自己课堂上存在的不足之处,但大都没有接受过撰写教学反思方面的培训,不能真正了解教学反思,更不会写教学反思,希望进行教学反思时,得到专家指导与帮助。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引进一些教学反思方面的专家,针对语文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中遇到的迷茫与困惑,及时地加以培训指导,并教授一些反思的理念及有效的方法,帮助语文教师进行有效反思,使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深化。

(四)利用每周三的教师集体备课,大力开展集体反思活动

集体反思通常是同学和教师对某一问题,集体交流探讨,集体反思教学的活动。集体反思有利于语文教师形成不同的教学观,有利于语文教师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因为,教师个人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个人反思与“个人理解”会不够全面,如果有同教研室的同事参与集体讨论、共同分析教师教学实践的成功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并提出“多种意见”、“不同看法”,就可以促使语文教师借助大家的智慧,不断改正自己理解的偏颇,更好地进行深刻、全面的反思,从而克服个人惰性。语文教师以这些共同反思的成果为基础,重新设计和完善教学过程,会有很大收获。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自我反思的同时,要大力开展集体反思,多听听同事的建议,弥补自身教学的不足。集体备课是语文教师集体反思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帮助语文教师解疑答惑、提供问题解决的良好对策,强化反思效果。所谓集体备课是指以教研室为单位,由备课组全体任课教师参加、备课组长组织实施的,事先制定好备课计划、针对同一主题进行集体讨论的集体活动。它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集体对教学中存在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更好地促进教学的一种备课方式。教育博客也是语文教师集体反思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自己的博客,然后就可以利用论坛发表和张贴个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看法,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其他语文教师可以针对问题谈论自己的经验,交流自己的解决策略。教育博客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交流平台,为语文教师交流反思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五)语文教师要多阅读教学反思的专业书籍,提高反思技能

语文教师能够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树立反思理念,要在教学之余,加强理论学习,阅读教学反思方面的专业书籍,学会反思方法。语文教师只有坚持读书学习,多与语文教育专家、教育理论对话,不断积累反思知识,还要勤于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读书的感悟,及时整理记录下来,并将反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科学合理的反思方法和策略,进行不断的反思训练,才能真正提升语文教师的反思技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语文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可以写教育日志,把自己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等记录下来,结合一定的理论,分析、回顾和研究自己的教育活动,提高反思技能。可以写教育叙事,即以讲故事的形式表达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改实践活动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阅读故事后,让读者能够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其叙事形式有故事、口述、日记、访谈、总结报告等。也可以写教后记,这是教学反思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是教师在每节课后把上课的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及时地记录下来,是一种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最好方法。写教后记一定要及时写,及时反馈,不断改进。等到学期末再补写教后记,毫无意义。

四、小结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语文教师成长的重要历程,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重视教学反思,学会反思的方法,不断增强反思技能,逐步提升教学水平,在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

作者:魏爱玲 单位: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张菁.在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发展学校”中教师的反思[J].教育研究,2004,(8).

[3][美]StephenD.Brookfield著.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反思会范文篇7

摘要:服务学习来在美国发展迅猛,成效颇丰。反思是服务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服务学习的始终。它的实施促进了服务学习目标的达成,有利于参与者在学术课程学习、个人发展和公民意识及责任感形成等方面的发展,也对我国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实施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服务学习反思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服务学习起源于2O世纪前美国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目前,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及我国的香港和台湾等地都在开展不同程度的服务学习活动,其中在美国的实施较为完善。1990年美国《国家和社区服务法》将服务学习定义为:学生或参与者通过主动参与精心组织的服务进行学习并得到发展,这种服务在社区中进行并满足社区的需要,与小学、中学、高等教育机构、社区服务计划以及社区相协调,有助于形成公民责任。它与学生的学术性课程或参与者参与的社区服务计划的教育因素相整合,发挥促进作用,同时为学生或参与者规定时间,对服务经验进行反思。反思是服务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的实施促进了服务学习目标的达成。在服务学习中,反思应在服务学习的全过程中进行,即在服务前、服务中、服务后三个阶段进行,并且内容涉及广泛,从表层的事实、体验反思到原因分析再到深层的应用思考。

一、反思的理论基础

反思在教育中应用的理论基础源于杜威。杜威认为反思有助于发现行为与结果之间的特别联系,能帮助学生从经验中学习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学习中的反思使得思考、有价值的教育经验、行为、进一步学习之间相互联系。杜威的理论为大卫·科尔柏的“经验学习”模式奠定了基础,在此模式中,反思是引导改变、发生学习的基本要素。金(King)和凯迟纳(Kitchener)的“反思判断”模式对反思进行了的探究。他们认为学习者的反思可分为三个阶段:前反思阶段,准反思阶段和反思思维阶段。在前反思阶段中,学习者把知识与简单的观察相联系,将知识视为绝对确定或是暂时不确定的。在准反思阶段,个人开始理解知识,认为知识是不确定的,问题也是不容易解决的。他们开始运用证据,但很难证明他们自己的想法,也很难得出明智的结论。最后,在反思性思维阶段,知识不再被看作是被给予的,而被看作推理调查和问题解决的基础。

认识到解决方法和推理判断是建立在数据和调查基础上的,并会根据新证据进行改进。

在服务学习的反思中,通过多元参与,让学生明白不同看法与意见存在的原因,明晓他人的立场,而不是局限在自我狭隘的圈子里,学生高级思维技能因此得到了提高。当高级思维技能融入到反思行为中,服务学习的经验对学生来说就会变得更深入且更有意义。

二、反思的过程阶段

服务学习中的反思应在服务学习的任何时候进行,所用时间可以从十几秒到几小时。在具体的服务学习项目中,反思至少要在三个阶段进行:服务前、服务中、服务后。

1.服务前的反思

当学生选择服务项目,准备进行服务时,学生检验他们有关该服务项目的信念、假设、态度及需要用到的知识、技能。例如,学生对即将提供服务的社区机构的一位客人(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在采访之前,学生需要设计一些问题,以方便讨论。在客人离开之后,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你从对社区工作人员的采访中了解到了什么以前不知道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否改变了你对即将一起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先前的看法?如果有,改变是什么?它们会怎样影响你的服务计划?你下一步该怎么办?通过与教师、同伴、社区代表交流,学生也可以从多角度了解服务。把新了解到的情况运用到服务项目计划中。学生成为主动信息搜集者,而不是被动的旁观者。

2.服务中的反思

学生可以在服务的过程中通过讨论和撰写心得等方式来参与反思,在反思过程中,学生总结和评价他们的经验,理解同伴的想法,并把所学运用到服务项目中。反思使学生有机会向同伴学习、进行评价、获得反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评价学生的工作并给予反馈。例如让学生在日志中记录服务体验,然后在班上分享这些体验。反思过程随着学生叙述他们的体验、分享彼此的观点看法而推进。教师在服务活动和基本技能(例如写作)等方面给予学生反馈。

3.服务后的反思

学生通过回顾他们最初的信念、假设和态度来评价自己的发展。同时也要评价服务项目,利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反思活动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通过简单陈述、写作:角色扮演、讲演、录像、书信、论文、音乐、舞蹈等。

三、反思的内容

服务学习中反思不是浅层次的报告,要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公民责任感和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按照反思程度可以将反思内容分为以下三类。

1.参与者叙述细节。不加判断和解释

叙述内容包括:发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服务主题是什么,哪些人得到了服务;项目的结果是什么;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件;有什么特别值得注意:有什么感想;倾听他人不同的意见。

2.参与者讨论他们的感受、看法。分析服务经验

这里又分为三个方面:①关于参与者的反思。你是否学到了新的技能:是否听到或感受到了让你惊奇的事:有哪些重要的感受和想法:你的经验与你所预期的有哪些不同之处,及其影响。②关于接受者的反思。服务是否增强了被服务者自身生存能力;在服务的社区中学到了什么。③关于社区的反思。社区中最需要什么:服务项目如何满足这些需要:会对社区有什么影响;给社区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④关于机构团体的反思。机构团体怎样合作;咨询了哪些问题;其他人是如何帮助你的;如何做决定。

3.参与者思考服务经验更广泛的意义并应用于学习

应考虑以下问题:这个服务项目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社区经常发生哪些与服务项目相关的活动;是什么促进了该服务项目的成功:什么阻碍了成功;怎样运用所学:有什么经验可以和同伴及社区参与者分享:如果由你来负责项目,你会在哪些方面改进它;如果你能再参加一次这个项目,你会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四、反思的成效

1.在学术课程学习方面的成效

反思有助于学生思考服务与学术课程的联系,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所学到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能提高学生的技能,如:阅读、写作、交流和高级思维技能。比林在2002年的研究中发现,服务学习中的反思能提高学生在学校的参与度、考试分数,改善作业完成情况,并能减少留级率。服务中的反思能鼓励学生处理根源复杂的问题,学生学会综合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2.在个人发展方面的成效

这方面的影响包括:对自身变化的意识、社区感:对个人生活的掌握。另外有研究表明,影响还包括:对差异性和所有人的尊重,胜任感、乐观的态度,与成人和同伴形成更好的人际关系。对服务进行反思有助于年轻人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自信,增强自我权利意识,更好地完成目标。另外,对没有产生积极成果的服务学习项目进行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

3.在社会活动参与方面的成效

1999年艾勒(Eyler)和贾尔斯(Giles)研究发现,反思能打开新思想,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使学生运用公共政策,系统地分析解决问题。1996年艾勒(Eyler)、贾尔斯(Giles)和施密德(Schmiede)研究发现,参与批判性反思的学生更易于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并解决社会问题。反思也使学生在服务的背景中形成认同感,尤其是对社会机构、社会关系和道德政治意识。

五、启示

事实上,我国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反思的重视。这种缺乏反映在没有特定的反思环节安排,反思只存在于交流总结阶段,且这种反思总结限于学生的收获,忽视了深层次的分析等。

反思会范文篇8

2.抓反思,深入查隐患。我们根据路局关于开展“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的安排,在路局规定的9个方面反思检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确定了安全意识、安全管理、设备质量、职工素质、干部作风、现场作业、责任落实、施工管理、道口及安全防护设施、轨道车安全、防洪措施落实11个重点。5月3日至15日,全段分层召开了安全反思会,组织干部职工结合实际工作,围绕11个重点进行反思。

为确保反思会效果,要求车间安全反思会必须由段包保领导组织,车间全体干部、工长参加,工区安全反思会必须由包保干部和工长组织,全体职工参加,并形成书面反思材料,要求职工不少于1000字,由工区工长和包保干部共同审阅,干部不少于2000字,由各科室和车间负责人审阅,中层干部不少于2500字,由段主管领导审阅,做到人人过关。同时,我们印制了《安全生产大反思、大检查活动专项记录簿》,对反思的问题,分a、b、c三类登记入库,并逐项制定整改措施,按轻重缓急制定整改计划,限期整治消号。

在深入宣传发动,充分了解基层反思问题的基础上,5月15日召开了班子成员安全反思会,对段当前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认真反思,从思想认识、干部作风、安全管理上深入剖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活动开展以来,全段共召开安全生产大反思、大检查活动专题会议260场次,反思各类问题514件,其中车间工区有能力解决的460件,正在分轻重缓急逐步解决;报段解决的54件,段相关科室进行了分析,其中能解决的35件已向有关车间进行了答复,并限期进行解决。针对暂时无力解决的19件问题已上报路局,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保安措施。

3.抓整改,活动求实效。为确保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取得实际效果,我们建立了活动日报周汇总制度,每天及时收集检查发现的问题,编发《安全大反思大检查督办专辑》,段主要领导及时掌握活动开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亲自调查落实,亲自协调各部门制定整改方案,亲自跟踪落实。

反思会范文篇9

一、培养学生的解题反思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化的课堂是以兴趣为基础的课堂.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自主创新、学习.兴趣的来源可以是学生反思后的进步.数学教学不只是课本上的文字,还包括许多实践和操作.正因如此,它给了学生犯错误、纠正错误、反思错误的机会,而这个机会能不能把握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堂上的引导.反思,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反思教学是一种能够加强和巩固知识的方法,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加深对问题的横向理解和纵向探究,拓宽知识面,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反思解题能力.

二、指导学生进行解题反思,促使学生掌握反思思维方法

刚开始,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进行反思,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提高反思能力,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初中生还不够成熟,要想他们一次性准确全面地处理问题比较困难,那么此时保证他们处理问题的准确性就需要反思.通过反思,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加熟练地解题.在解题反思的过程中,学生心中所想的不再是题目本身,而是与题目有关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维,看问题的角度提高了一个层次,从单纯地解题到深层次地思考,总体思考能力得到提高.

三、鼓励学生进行错题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思维能力

反思会范文篇10

[关键词]教师;反思;自我培养

反思型教师的培养有多种途径,但最为有效的途径还是自我培养;因为自我培养较之其他方式而言,更为经常、具体且具有针对性,能伴随着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而进行。反思是与自我的概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反思是自我反思,决不是他人所能代替的。没有反思的经验是偏狭而肤浅的,是不能使教师得到很好培养与发展的。只有通过自我反思,教师把经验与自己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学生、社会的期待结合起来,才能促使自己逐步成长。可见,培养反思型教师的有效途径应该还是自我培养。那么,如何进行自我培养呢?

一、在教学反思的实践中自我培养

反思型教师的自我培养只有在反思教学的实践中进行,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为,“感性的东西是个别的;而对其中的永久性东西,我们必须通过反思才能认识。”要认识解决教学问题的“永久性东西”,就要进行教学反思;这既是自我培养的需要,也是探索教学规律的需要。教学反思主要是对教师选择运用教学策略的反思。怎样选择运用教学策略才是合理有效的呢?研究认为,反思时要依据两条规律。

(一)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不同学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对教学策略的适合程度就不一样。如:写作教学,第一学段称为写话,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乐于作文,主要应采用看看、做做、想想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我手写我看,我手写我做,我手写我想;第二、三学段称为习作,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自由作文,主要应采用想象作文的策略,让学生写自己的联想、幻想、梦想,甚至是异想天开;第四学段称为写作,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个性作文,主要应采用自主作文的策略,让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生活,找到自己的独特感受,自主拟题,写自己心灵深处的生命之歌,少写命题作文。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如果发现采用的教学策略不适合学生的学习,不管他人运用得如何有效,不管这策略多么高超巧妙,都要及时进行调整,迅速换用新的教学策略,以适合学生的学习,因为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二)遵循学科学习的规律

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学习内容的教学,需要选择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阅读,应主要运用朗读与默读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写作,应主要运用自主写作的策略,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提高自己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口语交际,应主要采用情境互动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如若不顾学科学习规律,也不管学习内容的异同,一味地赶时髦或所有学习内容都唱“同一首歌”,学习效果决不会好。通过反思,必须在教学中迅速改进,在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的前提下,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适合学习内容的教学策略,教与学才可能“双赢”。

可见,不管何种教学实践,教师都应该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和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与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只有遵循这两条规律,教师才能在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教学,才能在教学反思实践中提高自己。二、在学习表现反思的实践中自我培养

教师的教作用于学生的学;教师教得如何要通过学生学的表现来检验。因为,“儿童是天生的表现者,学生是表现的中心,教师是表现的促进者。”只有反思学生的学习表现,才能考察教师促进与引导的教学决策是否得当。

反思学生的学习表现,先要看学生的学习选择。马克思早就指出:“选择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是这同时也是可能毁坏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因此认真地考虑这种选择——这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不愿拿自己的事业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可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选择,既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行为的首要责任,也是教师反思学生学习行为的首要责任。学生面对广阔无际的知识海洋,该怎样选择呢?实践证明,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必须选择重点学、选择内容学、选择方法学,才能学有所获。

反观学生对学习重点的选择。如果发现学生对学习重点的选择存在问题,教师就要联系学情多方设法引导,最后由学生自己选定。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一看是否紧扣学习目标;二看是否适合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学习追求。如果在这两方面存在任何一方面的问题,都要引导学生重新选择,以合乎学生学习的实际。

反观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如果发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存在问题,一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选内容。因为学习重点受学习目标的制约,落实了学习重点,就意味着学习目标的达成。二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需要选内容,因为需要与兴趣紧密相连,选择了自己需要的内容学,自然兴趣盎然地乐学不倦。三要引导学生结合学习资源选内容。因为学习资源既是学生的学习环境,也是学生的学习内容,如能正确选择,就能生成和丰富学习内容。

反观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应注重学生是否遵循了自己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学科学习的规律。因为学习方法是作用于学习对象与学习内容的,一定的学习方法只适合一定的学习对象与学习内容。如果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不当,要么是方法与对象不相匹配,要么是方法与内容不相匹配;这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或者选择适合相应学习内容的学习方法学习。

反观学生的交往情况。因为交往不仅仅是教学对话的外在活动形式,而且是教学对话的内在本质。“教学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如何反思学生的交往情况呢?一看学生是否平等参与。因为交往就意味着平等参与、平等对话、平等合作建构意义;如果还是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支配学,学受控于教,教师就必须摆正位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二看学生是否能多向交流。多种对话关系必然导致多向交流,多重对话;如果学生羞于开口,不善于交流彼此的看法、体验与情感,教师就要进行心理疏导、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另外,还要看学生的思维创新。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思维,反思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表现,主要看学生在学习思维上有无创新。形象思维,能否通过回忆重现思维的表象、通过联想由此及彼、通过想象化实为虚;抽象思维,能否通过分析分解事物事理、通过综合整合事物事理的各个方面、通过概括抽象出事物事理的规律。总之,通过这些方面的反思,教师通过反观学生的学习表现,既反省了自己的教学,也学习了如何反思,不失为一条自我培养的有效途径。

三、在教学反思之反思的实践中自我培养

反思型教师的自我培养,除了进行教与学的反思实践外,为什么还要进行教学反思之反思实践呢?这是因为教与学的反思实践侧重于某一具体内容的反思,反思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虽然也是自我培养的重要途径,却明显地具有单一性和局限性。如果在教学反思实践之后,分别从自己的心理动力、实施条件、实践操作等方面再进行教学反思之反思,那么,教学反思就不再是侧重于单一的操作层面,而是从内到外全面地反省了自己反思的全过程,在找出规律的同时,自然提高了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

(一)对反思心理动力之反思

首先要考察教师的道德责任感。道德责任感强的教师,会自动地进行教学反思,在提高学生的同时促使自己的专业不断发展;得过且过的教师,是不会“自找麻烦”的。其次,要考察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不是自觉的。教学反思有主动与被动之别,自觉进行教学反思,说明教学反思是主动的、不受外力左右而自动为之的,反思动机是强的;不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说明教学反思是被动的、受外力支配不得已而为之的,反思动机是弱的。再次,要考察教学反思态度是不是积极的。积极地进行教学反思,就会津津乐道地研究改进,乐此不疲、坚持不懈,就有找到规律的可能,反思态度是端正的。消极地进行教学反思,就会毫无兴味地应付差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反思态度不端正。最后,要考察教学反思行为是不是长期坚持的。教学反思也可以说是自找苦吃,不仅要花费时间与精力,甚至有时会感受到再揭伤口的痛苦。但是,如果反思意志坚强,坚持不懈地反省、改进、超越自己,就能感受到不断提高的喜悦。相反,只会重复自己。如果在进行教学反思之后,能在道德责任感、动机、态度、意志方面反省自己并扬长补短,教学反思的心理动力就会大大地加强。

(二)对反思实施条件之反思

主要考察教师的知识、技能与方法。首先,需要考察教师的参照性知识(指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没有参照性知识,就无法进行判断与评价,也无从收到反思的效果。因为,没有本体性知识,就无法考察学科知识的教学是否正确;没有条件性知识,就不能考察教学行为的依据是否科学;没有实践性知识,就难以考察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因此,反思中如果发现参照性知识不足,必须尽快地补充。

接着,需要考察教师的反思技能。反思技能是指教师在反思中运用专业理论和经验顺利完成反思任务的活动方式;也反映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熟练程度与水平。教师运用反思技能的水平越高,就越有可能取得理想的反思效果,如果没有反思技能,即使想进行教学反思,也不知如何进行,是不可能有效果的;因此,反思技能是实施反思的重要条件之一。对反思技能进行反思,主要是看反思技能的运用水平和熟练程度,如果没有达到相当的水平与程度,就要不断地提高;提高了反思技能,也就在技能上优化了反思的条件。

另外,还要对反思方法进行反思。反思方法是解决教学问题和教学反思问题的门路、程序等。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为此,培根深有感触地说:“没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就如在黑夜中摸索行走。”显然,对反思方法进行反思是十分必要的。思必有路,这路就是看反思方法与反思内容是否相适应。方法适应内容,为正确方法;反之,则不正确。

(三)对反思实践操作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