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8 01:09: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大学生消费现状

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篇1

1.资金收支概况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有88%的同学选择了父母,14%的同学选择了贷款,5%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11%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2%的同学还有其他的经济来源。由此可见,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然而随着年级的上升这一比例略有下降,且来源趋向于多元化。由于课程安排和对大学生活的适应等影响,大二表现的尤为明显,有17%的同学选择了打工、7%同学获得奖学金、20%的同学进行了贷款。此时贷款也不再是农村同学的专利了,在贷款人群中约有40%来自城市。一位同学如是说:“父母为我付出了很多,我应该要学会减轻他们的负担了。”“贷款上学”成为可能后,一些持“超前消费”观的学生开始打起了它的主意。也不乏有同学认为,现在贷款有50%的贴息,比商业贷款负担轻,这笔钱可以用来进行投资或给家里购置房产。

大学生这一群体内部在经济消费水平上存在着一定差距。在问及“每个月生活费数额”时,有9%的同学少于300元,55%的同学少于500元,28%的同学少于800元,5%的同学少于1000元,另外有不到2%的同学大于1000元。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8383.96元,其中消费最高的达到1.85万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

手握如此多的现金,同学们是否能把握好自己,合理分配并有计划的使用呢?对于理财能力的结果却令人堪忧。约有74%的同学有超支情况,更有8%的同学总是出现财政赤字。可见,花钱前的考虑及统筹安排应得到我们充分的重视。一位男生说:“本来月初时计算的好好的,但只要同学一起出去玩了就很难控制消费金额了,自己也是处于无奈才透支下个月的生活费的。”另一位同学这样反映道:“书太贵了,有时看到好书就买了,然后超支在所难免。”更有人说:“她的生日就是我的末日。”看来,客观因素也的确是影响收支平衡的重要原因。然而在与其他学校的比较中,交大学生在这一方面要好一些:在总是超支的人群里交大占6%,其他学校则高达20%。

2.消费理念:诠释现性

在消费过程中什么才是同学们最为关注的?下图告诉我们质量一直是学生们关心的重点。虽然在最为活跃的大二同学中,其比重也高达61%。不可否认在经济能力有限的大学生是很难承受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的。虽然其余三个方面都差不多,但价格优势在大一学生心目中远胜于品牌优势。其中,99级的一位同学表示,面临择业与踏入社会,不得不注意自己的形象设计以给自己加大竞争筹码。

常常以走在时代前沿为傲的大学生,其在网络购物及付费方式上却不为最先。仅有18%的同学有时会采用信用卡付费方式,另有4%使用邮购。虽然每人手上都会有一两张信用卡及借记卡,但用它去商场消费还是少之又少,更多的只是把它当作储蓄卡来用。

网络购物来到我们身边已经几个春秋了,可是在大学生之中约60%的人很干脆地否定了它。其原因是觉得网络不安全、太过于虚幻以及售后服务难以保证等,传统观念也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消费项目

诚然,不论用怎样的方式付款、到哪里去购物都阻止不了钱从我们的口袋流入商家的腰包。虽然大都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但大学生始终是消费实力不可小觑的一族。小到大学校园里无处不在的连锁超市,大到方圆几公里内鳞次栉比的卖场、餐饮店,在计算销售额时,都不得不为他们的鼎力相助而心存感激。可以说,大学生对于扩大内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除了伙食费用以外,再让我们看看其他费用的分布情况:学习、日用品各20%以上道不足为奇,而休闲娱乐也以23%与之分庭抗礼,可见大学生课余生活之丰富。不少同学也表示,交大学习太紧张,需要经常调节一下精神。分别占11%和7%的服饰和手机的消费,让我们觉得新世纪的大学生更注重个人形象,更急于跟上时代的步伐。4%的爱情投资(访谈结果显示认为恋爱费用偏高的大学生占六成以上)加上11%的友情投资,表明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人际关系了。

(1)通讯与电脑

在通讯费用方面,平均而言,每位手机用户每月消费76元,每位同学每月要打掉54元的电话卡(包括201卡及IP卡等),BP机则几乎被时代所淘汰。如果要知道各家手机制造商们推出的最新机型,相信你最先想到的应该不会是大学校园吧。但事实却是,几乎一切新宠都能在这里见到。目前,大学生中拥有手机者不在少数,且随年级的上升有明显增长趋势。据网络调查,大一新生的手机持有率约为20%,这个比率在二年级跃升至50%。再看高年级,由于实习等客观因素,超过80%的人已成为现代通讯网中的一员。在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学校这个比率更高,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拥有率还是比较高的,其中有44%的大学生拥有电脑。从对拥有电脑的同学调查得到购买电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其次为休闲娱乐,再者为查资料。当问及对电脑的要求时约70%的同学选择了经济实惠型,20%同学选择了笔记本电脑。总的看来,大学生购买电脑与专业和年级有关,其电脑消费并不是盲目的,主要为满足其发展需要,更与经济实力有关。在现今最想购买的物品的调研中,电脑也以超过50%的绝对优势胜出,其次是手机,接下来有Diskman、Walkman、照相机等等。出现这样的结果也是和现在飞速发展的电子技术,及校园网的开通不无关系,便捷的网络环境是导致同学购买电脑的最主要原因。

(2)网络

忘了是哪个广告的文案,却说出了许多大学生的心声:“e浪淘沙出名人。”不每日触网的莘莘学子仿佛就很难证明自己是信息时代的新人类。有的痴心网虫甚至可以凭对网络的无限热情来抵抗人类几百万年进化形成的自然欲求——食欲、睡眠。当某人迷迷糊糊地在6:30分时醒来,却发现上铺才脱衣服睡觉,也绝不会大惊小怪。同学们给“上网”起了一个昵称,叫“抄机”。可抄的都有什么呢?光怪陆离的电子游戏,牛皮吹到天也不会破的聊天室,更有五光十色的花边新闻。

大多数院校都会在开学时向学生提供一定数目的免费上机时间。但这几十个钟头只可算正餐前的开胃酒。想吃主食仍需掏钱。校内价格最低,每小时仅需1元。但缺点是网速奇慢,chinaren等较有影响的网站是很难登陆的。相比之下,校外的网吧价格翻了一翻,但愿意掏钱“慢慢享受速度乐趣”的是大有人在了。

(3)其他

旅游在大学生消费娱乐项目占有一定比例,但因费用较高,平均每人一年一次左右,其实如果有充足的时间以及合适的价位同学们还是很愿意去旅游的。同时去快餐店的次数也是平均每人一月1~2次。

4结论与对策

1.结论与分析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

(1)价格与质量:注入现代内涵

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质量的影响作用是明显的。大学生对所购商品的质量与价格的重视,使他们的消费方式注入了现代消费的内涵,即注重理性与科学。

(2)品牌与广告:突破现代框架

品牌与广告体现的主要不再是客体的物质性,而是通过一个商品符号来体现象征性和理想性。此外,商品的包装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多数同学肯定了其重要性。但大学生消费经验不足、消费心理不成熟,盲从轻信极易上当受骗。

(3)流行与时尚: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

据调研表明: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而在国外,孩子16岁后父母就不再是他们经济的主要来源,这种做法对孩子日后独立成长必将产生积极作用。没有尝过赚钱的辛苦,却享受着金钱带来的满足感。尤其是那些家庭富裕的,花起钱来更是大手大脚,他们的行为会对贫困学生产生一定压力。因为那些家庭条件不宽裕的学生要和他们交往势必也要多花钱,因此也就不愿和他们交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隔阂。久而久之,会对一些学生的心理及个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更一些学生的家境并不怎么宽裕,也打肿脸充胖子,拿“钱”包装自己。在节约成为难以启齿的话题时,我们在此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不仅仅因为我们爱我们的父母且珍惜他们的劳动,更是为了将来独立生活做好积极准备。花钱前的考虑及统筹安排应得到我们充分的重视。一位男生说:“本来月初时计算的好好的,但只要同学一起出去玩了就很难控制消费金额了,自己也是处于无奈才透支下个月的生活费的。”另一位同学这样反映道:“书太贵了,有时看到好书就买了,然后超支在所难免。”更有人说:“她的生日就是我的末日。”看来,客观因素也的确,影响收支平衡的重要原因。

流行在一定程度上指引了大学生的消费。流行以金钱作为基础,面子更使一些大学生丧失了管理金钱的能力,几乎没有人能逃脱此等命运,为什么钱字头上没有以把刀,让我们看清其中的厉害关系呢?

于是乎,当老教授陶醉于远古诗歌中时,此起彼伏的铃声将悠远的意境打得七零八落。于是乎,一天发四百条短信息,快餐时代的爱情变得更为赤裸而张狂。于是乎,如何从网上下载流行音乐成了机友们最热衷的谈资。于是乎,白花花的银子在一声声“哈罗”与“拜拜”之间“恰似一江春水相东流”。一月300多元的通话费是小case,有的甚至达到四位数。

可是手机在他们的生活中真的如此不可或缺吗?手提电话的作用说到底就是让想找到你的人随时随地地找到你。而提起电话最常闻的一句却是“喂,你在干什么?”这种情况下,手机发挥的是随时随地联络感情的作用。手机的安置也有讲究:藏着不如别着,别着不如挂着。有心直口快者说得明白:“买了就为给别人看的,要不花那冤枉钱干吗。”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又充当了时尚的装饰品。

据心理专家分析,手机以及恋爱消费受示范效应和攀比心理影响较大,但主要还由大学生在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中的特殊定位决定。要解决大学生依附于家庭的特殊消费过高的问题,不仅需要对大学生加强教育,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消费因攀比心理有上扬趋势。

2.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及对策

(1)独立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是物欲在人心作祟,我作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

(2)攀比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去强,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不是有句“谁笑到最后你笑得最好”的俗语吗?其次,一些社会媒体宣传让我们中的某些人头晕目眩起来,过度的宣传让高消费在我们心中种下了种子,我们在摒弃这些夸张的广告的同时,也要督促媒体尽量做适度的宣传。公务员之家:

(3)信用

提前消费对我们已不再陌生,我们需要良好的信用记录,然而对于一个高消费者而言,信用问题显然首当其冲。在不断的“贷”与“还”的过程中,偶尔的资金周转“失误”会给自己今后的信用消费带来巨大的不便。最佳的解决方案也许只有平时适度地紧缩财政支出,为自己建立一个富有弹性的消费习惯;严格控制自己每月的消费上限,也会是个不错的方法。

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篇2

关键词:女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分析

1.引言

女大学生拥有女性和大学生的双重身份,接受着高等教育,拥有先进的知识和理论,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存在着特有的特征。因此,了解当代女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分析其具体的影响因素,探讨提升其“财商”水平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

2.调查结果及分析

2.1数据来源。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本文依托山东女子学院,采用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两种方式对在校女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进行深入调查。问卷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在校女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本文共发放调查问卷256份:网上问卷206份,其中有效问卷206份,无效问卷0份;实地发放问卷50份,其中收回的有效问卷50份,无效问卷0份,问卷回收率100%。面对面访谈主要是为了深入了解在校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观念和理财需求。为确保访谈资料的真实可靠,本文对所有访谈均进行了录音,并对录音资料进行及时整理后又反馈给受访者进行确认。本文取得访谈录音大约300分钟。2.2女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分析。本文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主要从消费来源、消费水平、消费支出结构和消费理念等方面了解和确认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区分经济类专业和非经济类专业)的女大学生的消费现状。2.2.1消费来源分析。调查发现,在校女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呈多样化趋势,有部分女大学生已通过打工(包括勤工助学)、奖学金和投资等手段进一步拓展消费来源,但大部分仍以家庭支持为主,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说明部分女大学生开始有独立意识,但大部分女大学生的经济独立能力较差。2.2.2消费支出分析。调查发现,大部分女大学生的月支配生活费低于1500元(占比86.41%),月生活费超过2000元的仅占3.4%,具体数据如图2所示。济南属于二线城市,女大学生消费支出水平具有现实合理性。另外,数据显示,大部分女大学生的月生活费能满足消费需求,有52.25%的学生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每月都能有结余,仅有10.81%的女大学生经常出现超支现象,具体数据如图3所示。说明大部分女大学生能做到“理性”消费,但不排除有部分女大学生存在非理性消费的现象。2.2.3消费结构分析。对女大学生在校消费从衣食住行五方面进行研究,具体数据如图5所示。调查数据显示:女大学生消费支出占据前三位的是饮食、服饰和化妆品(三者占比达到73.6%),这符合女性“爱美”和“注重形象”的特点。女大学生花费在旅游和社交方面的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15%,说明女大学生开始注重人际交往和精神层面的享受;遗憾的是,女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支出过少(仅占9.4%),显现出重玩乐轻学习的现状,这极不利于女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女大学生消费结构显示出一定的不合理性。2.2.4消费理念分析。为了解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理念,问卷专门对女大学生就消费时更注重品牌还是选择物美价廉做出选择,统计数据显示,选择物美价廉占84.95%,选择注重品牌占15.05%。但访谈进一步发现,不同年级的女大学生消费心理受年龄、环境和社交等因素的影响,高年级女大学生消费时更多的考虑品牌,更多的有超前消费情况的发生;社交需求也可能导致女大学生出现高消费,而且部分女大学生消费时有盲目攀比的现象。2.2.5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分析。为了解女大学生是否有理财意识,问卷首先从“是否有记账习惯”角度进行调研。调查结果表明有68.93%的学生没有记账的习惯,而只有31.07%的同学有记账的习惯。另外进一步通过对不同专业学生“是否记账”的角度调研发现,如图5所示,经济类专业比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具有更强的记账意识,因为不同专业学生的行为趋向受到其知识构成、价值取向的影响,造就了经济专业的学生理财意识相对较好。但总体而言,多数女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记账习惯,缺乏理财意识。图5对每月都有结余女大学生进一步调查发现:结余资金用于投资理财的仅占4.37%;有75.73%的人虽然对结余资金不理财,但有花销规划;19.9%的女大学生完全无规划,如图6所示。说明当代女大学生虽大部分能做到理性消费,但普遍缺乏投资理财意识,“财商”水平较低。2.2.6小结。综上分析知,女大学生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父母,虽部分女大学生开始有经济独立意识,但大部分学生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女大学生消费支出水平基本合理且符合现实,但其消费结构有不合理之处,存在超支消费和盲目消费现象;另一方面,女大学生普遍面临着缺乏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财商”水平较低。

3.影响女大学生消费行为和“财商”的因素

3.1个人因素。女大学生作为尚未完全离开象牙塔的“准成年人”,或多或少存在自控能力弱的问题,从而对社会上不合理消费行为缺乏一定的主观判断,容易产生不明智的消费行为。其次,女大学生相对于男生而言,虚荣心更强,过于强调个性化,更容易出现盲目攀比、互相炫耀,在一定程度上追求名牌,导致不合理消费。3.2家庭因素。父母的消费行为和观念影响孩子,部分家长没有树立良好的消费和理财榜样从而导致孩子未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及理财行为。再者,很多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言听计从,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淡化了孩子对金钱的认识。还有些家长更加注重于学习方面多于个人理财能力的培养,使得家长无法传授给孩子规划自己的钱财和投资理财的知识。3.3社会因素。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女大学生过分追求物质和热衷于品牌消费,从而推动了女大学生的不合理消费。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购物平台的出现,使其消费形式多元化,对女大学生的不理智消费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传统理财方式根深蒂固。人们缺少投资意识,尤其是对于女生来说,社会上普遍认为女孩子应更加注重于家庭方面,不应该注重对金钱的追求,使得现在女性在金融理财方面仍处于相对劣势地位。3.4学校因素。当下学校普遍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对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力度不足,尤其是对非经济专业的女大学生来说,缺少获取消费、理财信息的渠道,没有系统的理财知识体系,因此很难养成良好的理财行为。另一方面,学校理财设施不完备,缺乏对学生进行理财指导的教师,使得学生学习消费理财知识的渠道有限。

4.针对消费行为和“财商”提出建议

4.1学生自身方面。(1)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女大学生要通过记账的方式对自身的消费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总结经验并制定切身实际的消费计划,尽量保持在合理的开支范围内。(2)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女大学生通过查阅书籍和运用互联网以及参加有关理财的讲座增加自己的理财知识,学会适当投资理财,树立投资理财的意识,并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比如选择一些风险较小,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来增加自己的收入来源。(3)正确利用互联网。互联网带来消费便利的同时存在着巨大的诱惑,加之网络店铺的优惠促销,会让女大学生陷入盲目消费的漩涡。因此,女大学生要重视网络消费的弊端,避免盲目消费行为。4.2家庭方面。父母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育观念,要做好榜样,在自己了解理财知识的同时,让孩子对自己可用的资金拥有控制权,并积极教育和鼓励孩子主动学习投资理财知识和技能,培养孩子投资理财的能力。4.3社会方面。社会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营造和谐的社会消费环境,并且通过合理方式进行正确的消费教育,改变传统观念对女性理财的偏见,引导女大学生养成合理消费的观念和“财商”意识。国家和政府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净化网络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女大学生开展理财活动。除此之外,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引导孩子养成合理的消费和理财观念。4.4学校方面。学校要重视“财商”和消费的教育,关注学生的消费和理财现状,针对发现的问题,邀请校外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和开展专题教育,普及理财知识,使大学生更加了解“财商”的内涵,以便后续引导学生参与到更高层次的金钱活动中来。另外,学校要加强对老师在理财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重视老师对学生理财实践的教育,传播与消费和理财有关的知识、技巧和心得,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理财水平,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财商”水平。

参考文献:

[1]徐绍文.高校大学生消费特征及消费心理引导[J].广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35-36.

[2]李梅娥.在校大学生消费现象调查及对策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

[3]鲍守存.当代大学生消费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8):291-292.

[4]劳小燕.广西大学生理财现状研究——来自广西财经学院的调查[J].市场论坛,2015(01)

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篇3

关键词:大学生;网上消费;现状;建议

一、引言

目前的高校大学生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过网购的经历,在所有调研中的大学生都曾经网上购物。大学生一直以来都是走在科技的前沿,随着我国网络的不断普及与发展,大学校园网络日益发达,而大学生又对于新生事物充满好奇,网购成了他们日常的生活一部分,将来他们也是电子商务中网购的主力军。

二、大学生网上消费现状

统计发现,目前的大学生除了基本的学费和住宿费以外,平时的日常花销主要是还是来自家庭,平均每个月的生活开支一般以上的大学生说大概在800-1200元,而且目前的大学生又比较希望在网上购物,在所有调研中的大学生全部都有网上购物的经历,每个月花费在网上购物的钱有一般学生表示大概200元左右,占据了整个月生活费的五分之一左右。对于目前大学生的日常开销来说,网购已经成为其生活中的一部分,而目前高校的大学生主要的生活来源还是来自家庭的资助,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教育,那么对于有些学生来说,钱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就会给学生因为钱的问题出现行为的问题。目前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网购行业也不断的发展,网络购物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隐患。在校园中,我们要加大学生的收入来源,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岗位,通过勤工俭学来获得理想的生活费用,而不能让其误入歧途。目前的高校大学生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过网购的经历,在所有调研中的大学生都曾经网上购物。从调研的各大高校来看,校园中的快递站经常排起长队,尤其是在双十一,双十二这样的电子商务购物节的时候,可见,网上购物已经成为每个大学生的生活日常。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网络购物的便捷性深受广大学生喜欢,但是一部分的大学生由于自制力较差,没能及时的自我调控出现了网购成瘾现象。大多数大学生的网购时间能够在控制的范围之内,但是这一部分学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进入大学,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刚刚开始进行网购物,从调研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开始网购也就是1-2年居多,那么,从这一刻起就要多给网购的学生提高相关的指导意见,帮助其提高网购的自我调控能力,合理消费,提高鉴别能力,减少其网络购物成瘾的可能。

三、大学生的网购影响因素

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现状不仅出现在大学校园,整个社会也呈现出了这样的状况,大学生是所有网络消费的一个小群体,从这个小群体中可以看出,在网购中,大学生也许是将来网购的消费主力军,那么他们消费观念直接影响这将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大学生网络购物中最优先考虑的因素是产品质量,从这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未来网购消费中这是非常值得提升和关注的问题,随后是网友评价。其实网友评价对于网购来说非常重要,也成为第二大影响因素,这也是为什么网络天天爆出刷好评的负面新闻。而在网购中大学生最关心的网络购物除了质量问题,排在第二的就是图片实物有差异。这也是作为网购消费者应该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多看多鉴别才能购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而在对网购商品最能影响一个人购买的因素中,排在第一的就是网友的评价。也这是我们在购物中每个人都会去关注的问题,也是电子商务行业应该完善的地方。而在购物中,最经常使用的网站就是马云的淘宝。大学生一直以来都是走在科技的前沿,随着我国网络的不断普及与发展,大学校园网络日益发达,而大学生又对于新生事物充满好奇,网购成了他们日常的生活一部分,将来他们也是电子商务中网购的主力军。从网购偏好的整体来看,大学生购物中,呈现出了很多独特的偏好。在支付方式上很多人选择了优先使用支付宝的卖家,这也为将来再进行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参考。而在所有网购商品中购买最多的就是服饰鞋包和生活用品,这两项占了到总网购的80%以上。所以这也会为将来的电子商务提供一个方向,如果想创业,可以从服装业开始做网店。而在购物中最希望能够有所改善的就是售后服务,这也是整个电子商务行业需要提高的地方。

四、对于大学生网上购物的建议与思考

网上消费在大学校园中已经非常的普遍,成了大学生活的一部分,校园中快递业也风生水起。而大学生的网络消费状况作为大众网络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存在着很多的自身特点及需求,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问题,对其进行消费引导非常重要,同时可以参考其需求对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会非常有利,目前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购物现状呈现出了很多特点和问题,如果引导其有正确的消费观,并总结其特点,对将来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一)加强网络消费安全引导,提高其安全意识。网上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对其教育还是有很大缺口,部分学生还是出现了网络消费成瘾趋势,缺乏安全意识。在这一方面,学校可以加强相关问题的引导与教育,班级辅导员老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去推广宣传网络购物的安全意识,预防被骗。(二)加强网购消费观念,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在网购中,经常出现很多人购物不是真的需要,而是由于网购快捷而且容易形成风气。例如,每年的双十一或者双十二来临之时,大学校园中最热闹的就是快递站,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快递需要领取。在调研中,几乎所有人都有过网购的经历,而在网络消费中,很多人认为自己的购物状态是属于亚健康状态,有的学生还出现了强迫性购物,这都是没有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大学生是一个人进行自我完善的关键期,也是各种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所以,在大学期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金钱观、消费观的教育。大学期间,学生的主要消费来源还是以父母家庭为主,很多学生不懂得合理的消费就会给家庭,社会带来经济负担。(三)加强购物时间管理,理性购物。目前,大学生在网购时间上有一定程度的失控,部分学生出现了网购成瘾,对其健康的生活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加强时间管理,同时合理的规划网购时间,不让其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辅导员老师是接触学生的一线工作人员,每一位辅导员都要深入了解自己所带学生的网购消费行为,及时发现那些网购成瘾或者网购行为不良的学生,及时给予相关的帮助,并定期为班级开展相关的知识普及与宣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得当代的大学生拥有更加健康的网购行为和网购消费观。(四)积极鼓励学生“互联网”创业。对于目前很多高校设置有相关的专业,例如,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专业等,主要是为网购消费提供服务的。网购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学习这方面专业的学生要积极的开展实践活动,及时了解目前网络消费的需求,积极开展创业活动。目前国家也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通过本次调研可以看出,网购需求是非常大的,而网购环境还有待改善,在网购的过程中,有很多人对于其在网购时的售后服务,运费险或者价格方面有一定的不满意,那么在创业中就要多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对于近期大家消费的热点也要有一定的敏锐性,抓住商机,开展相关的创业活动,对于未来的成功有很大的帮助。从我国目前网购消费的现状看,大学生开展电子商务或者开淘宝店等形式的创业比较多,而且成功的也比较多,只有有需求就会有市场,高校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去积极创业,抓住商机,开展实践活动,为将来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昆仑,汪滢,王豆豆.大学生网上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36):250-251.

[2]王继强,钟名扬,陈天宇,郑晓明.大学生网络行为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以北京某市属高校为例[J].文教资料,2015(22):98-100.

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篇4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

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2003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

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

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00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

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

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篇5

1.家庭平均月收入。经调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18%,1000元~5000元占66%,5000元~10000元占12%,10000元以上4%。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2%,来自农村的占98%。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96%来自农村的占4%。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该数据与中国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中国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一

般来讲,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较少,而特别富裕家庭大学生的生活可能较奢侈,比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购买了20多万元的轿车。

2.月平均消费金额。月平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8.5%,500元~1000元占73.5%,1000元~2000元占13%,2000元以上占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00元的只占5%,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费。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

4.消费方式。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1.5%,有计划消费的占6.5%,想花就花的占36%,选择其他的占46%。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

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5.每月的饮食开支。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的学生占8%,200元~400元占37.5%,400元~600元占41.5%,600元以上占13%。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在目前学校食堂一个炒肉3元钱左右的条件下,意味着这样的学生每顿饭只能打一个菜,每天只能吃一顿肉。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

6.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7.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篇6

关键词:大学生;信贷产品;产品设计

2004年9月,广东发展银行(GCB)和金诚信用联名发行了首张大学生信用卡,至2005年十月,招行在全国同步推出国内首张全国发行双币大学生信用卡“YOUNG卡”,2009年6月底,“YOUNG卡”已暂停申请,取而代之的是父母信用卡附属卡。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兴起丰富了大学生信贷产品,但是其风险有待市场检验。大学生做为低收入群体之一消费潜力巨大,对此金融机构针对大学生开发更多科学合理的信贷产品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信贷消费的积极意义

(一)扩大我国内部需求

2015年,我国在校大学生总数达4018.1万人,据2013年中国教育报刊社的《大学生蓝皮书》,大学生人均年消费达11347元,以此计算,大学生每年消费超过400亿元,随着天猫、京东等大型购物网站分期付款业务的开通以及大学生信贷产品的开发,大学生消费潜力不容忽视。此外,大学生在校期间消费意识和观念将会保留至毕业、就业之后,是我国未来消费主打力量。

(二)培养大学生理财意识,提高个人信用度和个人财产安全

大学生做为受过高等教育群体,既要学好专业知识,也要逐渐培养一定理财意识,信贷产品作为新世纪创新产品可以激发大学生理财思想从而形成一定理财意识。大学生通过使用信贷产品,可以使个人信用从理论走向实际。信用卡的使用避免携带大量现金情况,提高个人财产安全。

二、大学生信贷消费的结构与途径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

由于大多数大学生并未具备一定理财意识,多名学者认为其消费结构缺乏合理性,盲目消费现象在大学生中非常普遍。以天猫代表的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开发“双十一”狂欢购物节后,大学生中不少剁手党在双十一当天疯狂扫货,节后大学校园排队取快递现象比比皆是。大学生除了生活必需品和学习用品外,其他方面消费比例也较高。例如电子产品消费、恋爱消费、社交消费、娱乐活动消费等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林梅,琚迎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90后”本科生消费结构通过问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主要消费支出项目依然是基本生活费,占消费总支出35.9%,零食消费次之,占9.7%,两者合计占总消费支出超过40%,是大学生主要消费流向。占据大学生消费总支出第三位是大学生的形象消费,比例为7.5%。此外,通讯费、交通费、恋爱消费、娱乐消费分别所占比例在3%—6%之间,而社交消费比例超过6%,占6.8%。

(二)大学生信贷消费问题

1.大学生信用卡实际使用比例不高。一些银行为了提高信用卡业务业绩,为客户赠送诱人礼品或消费折扣等优惠,且多数大学生存在着贪小便宜心理,因此大学生办理信用卡也就自然而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信用卡销售人员为了完成个人销售任务,通过关系并提供适当费用给办卡客户,从而完成个人销售任务。基于这两种情况而持有信用卡的大学生,他们在得到好处之后长期不使用,有的甚至丢弃,最后形成信用卡实际使用比例低、银行业绩虚假等不良现象。

2.信用卡发行门槛低,业务风险高。信贷机构为了吸引大学生,占领市场份额,纷纷降低了信用卡申请条件、审批、额度限制等要求,出现了一人持有多卡和持卡人非本人申请的泛滥现象,这为银行风险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银行在开展信用卡业务时,并未全面考虑大学生不理性消费行为以及还款能力调查。有的大学生不了解信用卡情况,使用信用卡透支消费后,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直接丢弃信用卡,这不仅提高银行业务风险,且给个人在银行留下不良记录。

3.信用卡诱发大学生盲目消费。大部分大学生做为“90后”,生理、心理、文化教育和家庭背景决定了其消费观念。“90后”后群体对创新电子产品诱惑几乎没有抵抗能力,他们是新世纪新消费观念倡导者。范银银,于梦男对重庆科技学院大学生电子产品消费消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手机拥有率100%,其次是笔记本电脑,拥有率80.5%,33%大学生使用苹果手机,17.5%使用三星手机,可以看出大学生消费电子产品主要目标是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而且不乏高端产品。大学生消费倾向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在没有独立经济收入情况下,信用卡出现促使了大学生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等行为。

三、大学生信贷产品设计的必要性与优化对策

(一)大学生信贷产品设计的必要性

1、大学生消费需求分析。很多大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收入较低,他们受来自城镇同学影响,也具有较高消费欲望。张妍妍通过问卷调查得出:62.9%大学生认为只要产品设计合理会选择信贷产品;27.1%大学生属于观测周围情况再定,即随着大学生信贷产品规模扩大,超过90%大学生会选择使用信贷产品。2.1%大学生强烈要求推出创新信贷产品,仅7.9%大学生不会选择信贷产品。

2、大学生信贷产品供给分析。目前我国针对大学生推出的个人信贷产品主要有四种:个人助学贷款、大学生信用卡、大学生创业贷款以及互联网金融针信贷产品。个人助学贷款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和商业性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属于国家政策性贷款,用于学生在校期间学费支付及部分生活费支持;商业性助学贷款需要抵押担保且适用人群有限,最低额度为2000元,最高额度为50万元。互联网金融信贷产品不仅在年轻人掀起热潮,而且划分出更细大学生市场,针对大学生的信贷平台或者产品相继推出。融360金融搜索平台整理出了“名校贷”、“我来贷”、“潮贷”是三款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信贷产品,这三款信贷产品月利率均在1%左右,贷款额度最高丝袜产品为50000元。

3、信贷产品市场潜力分析。大学生消费观念超前,是未来消费的主打力量,信贷机构只有全面了解了大学生消费行为和信贷产品需求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长期来看,大学生作为新型信贷产品的潜在客户,只要产品设计符合大学生的需求,大多数将成为该企业的忠实“粉丝”,也将为企业未来经营收益奠定坚实基础。

(二)大学生信贷产品优化对策

1.确定合理贷款额度。银行推出的大学生信用卡授信额度较低,例如目前针对本科生最高授信额度是建设银行发行的龙卡大学生卡,额度为1000元,显然不能满足大学生时尚等高端消费需求。单一授信额度信用卡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消费需求,同时银行也无法获取更可观的业务收益。对此,银行首先通过市场调查充分了解大学生消费观念和倾向,根据持卡人的信誉、学历、家庭经济状况等情况发行不同授信额度的信用卡。其次,银行要严格对大学生信用进行评级,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实行差异化授信额度。最后,银行可以通过客户的消费记录和信誉等级来决定是否变动信用卡授信额度。

2.合理延长信用卡还款期限。作为信贷产品重要要素之一,贷款期限是指客户还清所有贷款期限。互联网金融产品贷款期限较长,且可供选择还款期限,一般可分为12期、24期、36期,可以满足在一定时间内还款能力不同的客户。大学生信用卡还款期限一般在一个月之内,短暂的还款期限给大学生还款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学习上也会受到影响,有的甚至为了还款申请其他其他信贷贷款,造成恶性循环,最终沦为“卡奴”。因此,大学生信用卡应该适当延长还款期限或者开通分期付款业务,降低学生压力,提高信用卡使用率。

3.科学调整贷款利率。利率通俗来说是信贷产品的价格,其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是否决定申请贷款,同时也决定银行利润率。大学生信用卡免息期(50天左右)较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客户还款意识和银行利息收益,适当缩减免息期,提高客户还款积极性降低银行业务风险。互联网金融信贷产品刚刚兴起,未形成规模,信贷额度较低,薄利多销的原则显然不适合大学生信贷市场。因此,虽然年利率约10%的互联网金融信贷产品比银行非信用贷款(年利率约5%)高出近一倍,但也合情合理。互联网金融产品可以适当上浮贷款利率,一方面提高放贷积极性,减少不必要贷款;另一方面提高业务收益。

作者:何展 李富昌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林梅,琚迎.“90后”大学生消费结构的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4(2)

[2]范银银,于梦男.当代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消费和使用状况调查--以重庆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5(7)

[4]金露露,李游.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风险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5]学报,2015,17-93

[6]吴晓明,邹明剑.创新大学生创业信贷稳定增长机制[J].金融实践,2013,0054-0001

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篇7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拜金;价值观

随着物质经济条件的逐步提升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大学生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军,据支付宝所提供的相关消费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高校学生平均消费已经突破4万元,其中高端电子产品、品牌服饰、美妆产品深受高校在校学生的喜爱。另外,据调查显示超过76%的在校大学生会参与“双十一”“618”等购物狂欢节并开展“剁手”性消费。由此可见,当前阶段高校学生消费已经陷入居高不下的怪圈,也为缺乏稳定经济来源的高校学生埋下了众多隐患,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培育理性消费习惯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的非理性状况分析

(一)攀比性消费逐渐增多,并引发了一系列校园问题。以前,高校学生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学业水平、专业能力等方面,但随着大学生关注焦点向物质条件的转移,攀比性消费逐渐蔓延开来。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理性消费,但仍有少部分学生没有充分考量自身家庭条件与实际情况,盲目扩大消费,最终超过了自我经济极限。一些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会通过信用卡、网络贷款等方式获得更多的资金,但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还款能力,最终导致信用失信,为个人与家庭带来严重后果。此外,还有部分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陷入高利贷、裸贷之中,并一步步走向深渊。(二)注重奢侈性消费,思想觉悟逐步下滑。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逐步加深,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逐渐传入到我国,并对在校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产生了物质至上的消极消费思维,商品本身使用价值已经不再是决定其消费的根本影响因素,过度关注品牌等商品符号价值,希望能通过名牌产品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并逐渐沦丧在奢侈性消费之中无法自拔。奢侈性消费不仅会对大学生形成严重的经济困扰,还会对其思想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在奢侈性消费的腐蚀之下,“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高尚品德将逐渐消融,艰苦朴素的价值观基础也将分崩离析,最终迷失了自我,甚至荒废了学业和人生。(三)冲动性消费对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冲动性消费是指在外部环境诱导之下而产生的即时性非理性消费行为。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消费彻底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需要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能够完成,变得更简单,大学生所面临的诱惑也逐渐增多。例如,一些电子商务平台与商家会搜索客户信息并不断发送促销广告,大学生作为尚未完全离开象牙塔的“准成年人”很容易出现自制力失控,引发冲动性消费行为。另外,一些学生在浏览电子商务网站时也会被相关信息吸引,甚至会产生“买到就是赚到”的想法。

二、大学生非理性消费成因探源

(一)社会环境的变迁是导致大学生消费观失衡的重要因素。一是我国的时代环境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自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群众的物质经济条件显著提升,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加之计划生育政策导致部分大学生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从小就享受着父母准备的丰厚物质条件,并逐渐形成了非理性消费的习惯。二是多元文化格局的发展也为大学生消费观培育造成了严重的困扰。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勤俭持家、艰苦节约,非理性消费受到严重抑制。但随着多元文化格局的成型,尤其是在网络普及之后,异种文化的入侵步伐逐渐加速,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标准出现了动摇。例如,欧美文化注重个体体验,并倡导全民消费,部分大学生通过媒体受到了这种思维理念的影响,盲目追求扩大消费。三是信用经济过度宣扬超前消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信用经济逐渐发展起来,一些大学生乐于享受信用经济的便利不断提升自身消费能力,而没有意识到信用经济背后的责任意识。(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停滞不前,不注重学生消费观的引导引导大学生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实际上现阶段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没有结合时代的发展规律创新发展,依然以心理健康、政治以及社会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基准内容,对消费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无法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引导,使得消费主义的浪潮愈演愈烈,对大学生的影响也逐步增加。另一方面,消费观培育必须要全面渗透到学生鲜活的生活之中,以课堂理论教学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生活人文关怀明显不足,无法引发学生生成理性消费的情感共鸣,更不能让大学生培养起理性的消费观念。(三)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弱化了消费观教育的效果。新时代的大学生自小就受到更优质的文化教育,思想活跃、眼界开阔,个人主体意识强烈,也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行事风格,在接受思想教育时这种主体性弱化了大学生对理性消费的情感认同,甚至还会造成逆向效应。尤其是对于一些已经形成了攀比性、奢侈性消费习惯的学生,会不自觉抵触消费观教育的具体内容。

三、引导广大高校学生理性安排消费

(一)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塑造良好的勤俭文化氛围。消费观是一种个体消费理念的内在情感认同,消费观的生成受外部环境与个人基本价值导向的双重影响,既不能通过理论学习习得,更不能通过知识灌输生成,必须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情感与价值的认同。另外,大学生不断凸显的主体性也要求高校必须要以消费文化氛围培育作为消费观引导的着力点。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勤俭文化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为此,高校必须要注重传统文化在学生消费观引导中的应用,坚持以文化“动人”,逐步提升大学生对理性消费观的认同。例如,可以在教室、餐厅等张贴勤俭标语,还可以依托腊八节宣传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形成也有赖于高校的科学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基本学科必须要把握时展的规律与学生的性格特征,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作用。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教育体系。为配合学生消费观教育任务,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应依托二级学院、专业、班级开展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研究,综合评估校内学生实际消费水平,整合校内既有资源,明确大学生消费观引导的目标与路径,并编制教材,逐步将消费观教育提上日程。另一方面,要加大师资力量投入,提升消费观教育的有效性。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要求教师必须要全面深入到学生生活之中,及时发现问题,扑灭非理性消费苗头。为此,应依托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组建消费观引导专业化工作队伍,全面实施消费观生活引导工作,确保大学生消费观的良性发展。(三)引导学生参与到勤工俭学实践之中,锤炼学生艰苦奋斗的品格,自觉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劳动是培养勤劳节俭品格的必由之路,大部分高校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劳动体验,经济意识不强,必须要通过勤工俭学项目锤炼其品格。为此,高校可以立足学校实际发展情况与学生实际能力水平推出适合不同学生群体的勤工助学岗位,引导学生在勤工助学中获得改善生活的机会。同时,勤工助学不能单纯以经济资助为核心,更要注重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引导,让学生明白人生竞争并不是消费的竞争,而在于知识、能力的竞争。(四)优化校园生活配套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消费环境。校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日常消费的主阵地,消费观引导必须要把好校园消费关,为理性消费观的生成提供必要的实践环境。一方面,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诉求,完善校园生活消费机制建设,引导学生消费向校内的转移。例如,可以布设自主售货机、超市等生活消费服务设施。学校还应进一步强化对校内商家的管理,坚决抵制商家诱导学生开展消费。另一方面,要严格监管校园信用卡与校园贷款使用情况,避免学生陷入危机。学校应通过社交媒体、讲座、宣传栏宣传信用卡与网络借贷过度使用的危害,号召学生在经济能力范围之内展开消费。对于确实有需求的学生学校应联合金融机构为其提供合理正规的贷款服务。

【参考文献】

[1]妮格拉•阿不都伟力.新媒体的使用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J].传播力研究,2018,2(31):107.

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篇8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自我意识;从众消费

作为大学生课余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课余娱乐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方式。体现并影响着大学生的三观。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是大学生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获得了大量的自由的同时,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和不够成熟的价值判断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在这个个体化的关键时期很容易产生各方面的问题,比如畸形的消费心理。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消费需求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富有青春活力和激情,喜欢追求潮流和时尚,对于通过自身消费的东西展现自身的独特性有着非常大的热情。大学生对于美有着热烈的追求,并热衷于追逐更加容易吸引目光的外在美。因此他们往往有着很强的消费需求。而大学生更加开放思想和渴望展示自身的独特性使他们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自尊感极强,通过消费提升自信。大学生消费心理经常会受到周围消费群体的影响,一个大学的学生通常来自于全国各地,出身于各种各样的家庭。而家庭环境好的同学的追求品牌化的消费可以满足大学生追求个性的要求,往往会得到周遭同学的赞扬。所以大部分大学生认为高档名牌商品能够展现自尊、提升自信。因此大学生购物满足的心理需要除了实用性外还希望通过选择产品来获得相应的社会形象和象征意义。理性消费占主导,缺乏理财意识。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消费支出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通常大学生最主要的消费仍是基本生活消费。大多数还是理性消费但是理财意识淡薄,开支比较随意。

二、从从众角度下看待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心理尚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在消费决策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种从众的消费价值取向使其获得了“群体成员感”。消费从众行为一般表现为大学生周围的同学同伴消费偏好、价值取向会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大学生在适应校园生活的过程中,为了融入集体,会更加注重其他人对自身的看法。一部分缺乏自我判断意识的学生需要通过与同辈群体的消费认同来获得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盲目追随校园消费大潮,片面追求物质消费而缺乏理想目标。市场化的刺激导致的社会上对于利益的追求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大学生处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受到社会上对于高消费的崇尚的影响,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带着对未来的期待和忐忑,渴望通过消费来装扮自己来使别人认可自己,这是盲目且带有象征意义的消费。而各行业在利益的驱动下希望抢占大学生的客户群使得大学生接受了大量包括自媒体在内的各式媒体对于提前消费、高消费的宣传。由于大学生群体中互联网购物和移动支付是主要方式,而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消费中只看到数字,没有现实的货币交易,这一过程使消费者基于交换而产生的感觉减弱,从而放大获得商品而得到的满足感。使得本身就在消费过程中缺乏理财意识的大学生更加缺少支出的概念。此外,大学生自身的心理成熟程度、家庭的教养方式、父母消费的习惯以及学校的教育宣传也是影响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因素。

三、在实践过程中如何积极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

设立独立个体,加强心理教育。在当前大学生购买商品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商品本身的实用价值,而把商品作为一种体现经济能力、个人品味的符号,忽视了商品本身的价值。应当教育学生在消费主义潮流中保持自我,理性选择。加强自我教育易于内化为学生思想,通过树立大学生对于消费的正确认识,提升对于正确价值选择的甄别能力,自觉地理性认知自我消费行为。教育大学生树立个体的主体地位,提高个体的价值追求,使消费更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使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也可以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能力,形成更加成熟理性的自我评价。重视家庭消费价值观和消费行为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家庭是生活习惯养成的起点,所以也是大学生消费教育中重要的一环。由于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很多大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形成了自身的原始的消费观。但是个体的消费观会随着环境以及教育的引导而进行改变。在进行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家风建设,通过家庭中长辈对于晚辈的言传身教来进行消费观的引导,使大学生形成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的健康消费理念。

注重理财知识教育,消费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相对于很多人担心的大学生产生的高消费的攀比心态来说,很多大学生只是没有养成合理规划的习惯。而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大学校园,所以应当重视校园教育在消费观引导过程中的主要地位。首先,应当在教育课程当中增加消费教育课程,提升大学生消费理财意识,普及健康消费知识,使大学生能够制定消费预算,设定理财目标。其次要有目标的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更加多样的课外形式,比如社团活动、知识竞赛、理财培训等方式来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建立更加健康的消费心理。最后,应当时刻注意学生当中容易产生的不健康消费行为,针对产生过度消费、攀比消费、炫耀消费行为的学生及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勤俭节约积极向上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郑均雷.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与教育引导——基于南京审计大学的个案分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9,(01):84-88

[2]赵晓磊.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05):69-70.

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篇9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西部地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特点及影响消费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体育消费理念,对体育健身作用的理解较为深刻。建议高校改善体育环境与场馆器材,促进高校体育健康发展。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用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活动。大学生体育消费是指在校的大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和健身需要而耗费的体育物质产品、体育劳务产品和体育信息产品。

一、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

调查表明西部大学生对体育消费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广泛的认同性,有89%的大学生认为健康投资有必要其中有56%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必要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参与、体育锻炼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体育消费观念有所增强。总体而言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动机比较单纯。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功能的认识基本正确在体育消费过程中除了满足健身需求,还注重追求快乐的心理体验。这也与一直以来学校对学生传统体育知识的传授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大动机是消遣娱乐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价值理念相对应反映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流方向。

二、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或劳务消费资料的消费数额是用消费的货币数额来衡量。从调查的情况看西部地区大学生2009年参加过体育消费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0%这说明绝大多数西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费中存在着体育消费的支出体育消费观念已普遍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调查显示西部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多在10。元一30。元之间其中男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占8%,100元一20。元的占42%,200元一300元的占26%,300元以上的占24%;西部女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在10。元以下的占20%,10元一20。元的占58%,200元一300元的占12%,300元以上的占10%。

通过调查得知在西部地区有94%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费用是由其父母或家庭提供,大学生生活费用的依赖性就决定了其体育消费行为的非独立性。随着大学生家庭提供的生活费金额数且的增加和自身在校期间创业能力的增强体育消费支出的比重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支出总量基本上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还不高,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大学生一个纯粹的“消费者”还没有什么经济基础.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钱用在除了生活外的其他的消费上。由于经济原因目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还比较有限.但相对已经发生的消费水平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三、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

所谓体育消费结构.是一定体育意识和消费层面的具体反映。体育消费结构的划分方式是将其划分为物质性消费和劳务消费。实物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消耗的实物产品运动参与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休闲娱乐、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而参加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班等各种体育实践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休闲观赏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观看、欣赏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电视转播等而支付的门票费用阅读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学习与掌握体育知识或获取体育赛事、体育明星、知名球队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购买的体育书刊、报纸、杂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费。从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大学生体育实物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so%,与收入成正相关;健身消费和体育信息消费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12%和9%。

四、影响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是消费的基础经济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受其可支配收入决定西部地区大学生的支出主要由其家庭提供,所以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独立性差整体水平偏低。

2.兴趣爱好。消费者在体育消费需求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反映了消费者对体育不同的价值取向而消费者的价值取向除受到不同个体差异影响外,还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体育消费结构的选择。调查了解到普通大学生中对某些体育运动有浓厚兴趣和运动技术水平高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较强品牌要求相对较高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大学生,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品牌要求最强,消费水平也最高,消费结构合理。体育锻炼习惯是影响体育消费结构的显著因素。公务员之家:

3.缺乏体育消费的环境。体育设施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选择该因素的男大学生为40%女大学生为45%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和指导力量等条件不足、体育消费价格过高、也是制约西部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虽然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但体育消费的资金比重仍然很少。

五、结束语

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时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

绿色消费是低碳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大学生作为先进理念及文化的传播者,其观念与行为直接影响群众的表现。经分析可知,当前我国大学生并未形成绿色消费观,其消费行为尚不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对此,应结合实际,挖掘当前大学生绿色消费现状中的不足,加强绿色消费观的构建,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政已经成为当前低碳经济时代的一项必然性发展要求。近年来,我国对气候变化、经济发展趋势的关注度处于逐渐上升状态。从政策变化来看,2007年6月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法案》,将可再生能源及低碳能源纳入重点发展范畴,并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做出了初步分析[1];短短3个月后,我国再次于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明确了发展低碳经济这一目标,并从技术角度入手提出可行的发展方法。而从国际层面来讲,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各国经济增长模式、重点经济产业产生了直接影响,遵循低碳经济要求发展经济势在必行。

二、绿色消费与低碳经济关系分析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对绿色消费与低碳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细化分析。(一)低碳经济是构建绿色消费观的基本要求。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目标,将节能减排作为基本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的发展。给予上述要求,传统的铺张浪费、炫耀型消费等不良消费习惯、消费观念逐渐被低碳经济排斥,与之相对应的是,人们的环保消费、健康消费等绿色消费意识正在逐渐增强。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下,政府通过出台经济政策支持等方式,引导人们逐渐形成绿色消费观。以环保消费为例,企业所提供给的产品包装是否拥有环保标示已经成为人们选购产品的一项重要标准。(二)绿色消费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低碳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绿色消费观的形成能够起到良好的节约能源作用、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消耗作用。从本质角度来讲,绿色消费是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另一种体现。当人们形成绿色消费习惯时,其消费行为的产生也会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低碳经济时代中,促进大学生构建绿色消费观已经成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

三、当前大学生绿色消费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