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实验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6:18

大学实验总结

大学实验总结范文篇1

1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1每学期末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总结报告在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上,我们要求学生在学期末对本学期自己所做的实验进行总结,写出总结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自己做实验的感受,对实验课的建议,可否对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进行改进等。促进学生对实验进行思考,这种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学生各自在做自组惠斯登电桥测电阻实验时,发现检流计灵敏度产生的误差远大于精密电阻箱的误差,因此改善检流计灵敏度可以大大提高实验的测量精度。通过大量调研,他提出了两种方式改善测量精度,一是改善检流计灵敏度,二是完善测量方法。最后利用完善测量方法,达到了改善自组惠斯登电桥测量精度已在《大学物理实验》上发表〔2〕。又例如,在做刚体转动惯量测量实验时,由于该实验内容较多,在3个课时内很少有学生能完成实验。学生在期末总结报告中提出,独立设计接口,实现转动惯量仪与计算机的数据传递,然后编制程序,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大大节省了实验时间。可以看出,期末总结报告方法不仅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且为培养学生以后进行科学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1.2采用互动授课方式在课堂上,我们改变老师授课为主的方式,采用互动授课方式。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由学生讲述,其他同学补充,最后老师总结,老师不进行实验演示。我们将实验中难懂和难理解的部分做成PPT,要求学生课前自学PPT。例如示波器实验,学生普遍反映,看完书后对自己做实验也没有什么帮助。这个问题在于学生对示波器的面板功能键不熟悉上。为此,我们编写了一张PPT,把示波器功能键做较详细说明(见图1)。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并能独立完成实验。类似的其它实验还有很多,比如分光计实验等。

2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2.1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每学期组织学生参观高能物理研究所、科技馆等。另外我校是北京市科普基地,有诸多演示实验。学生也可以利用科普基地平台设计实验仪器和装置进行实验,如学生研究制作的“电动激光李萨如图形演示仪和伯努利综合演示仪”等。极大激发了学生创新欲望。

2.2增加选作实验,扩展实验内容针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紧扣实验内容,相应增加选做实验。例如在示波器选做实验中,我们增加了关于“拍”的选做实验,让学生自己利用示波器产生拍信号,并研究拍信号的特征。增加学生对“拍”的理解。又例如,刚体转动惯量实验,我们增加了选做实验内容,让同学自己研究转动惯量仪的误差来源,并对误差进行定性分析。还例如,自组惠斯登电桥测电阻实验,让学生分析电桥比例臂偏离1:1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等等。尽管有些选做实验课堂完成不了,但很多学生对这些选做实验的积极性很高,主动要求课余时间进实验室继续研究。

3物理实验与专业相结合

我校是石油特色鲜明的工科综合性大学。学校的地质工程、石油工程等在全国属于前列,而创新班的学生也主要来自这些专业。物理实验与专业结合也会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为此,我们建立了创新实验室,现在创新实验室主要有光学仪器和超声仪器等。创新实验室主要为创新班学生提供研究性实验。学生3人一组,根据实验仪器及自己所学专业经过调研,提交研究性实验报告,教师审核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目前学生完成的研究性实验有:超声油管探伤,超声测液面高度,超声测量油水饱和度,全息光弹观测透明材料的应力分布,偏振光观察矿石等。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到物理实验对专业的作用。

4改革考核方式

物理实验成绩的考核是物理实验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考核的目的在于全面考核与评定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对创新班的大学物理实验的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实验操作包括实验操作熟练度、解决问题能力和数据记录规范性。占期末总成绩20%;

4.2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成绩预习报告主要是学生对预习问题的回答好坏。实验报告主要包括实验原理的概述、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包括误差)、实验结果的讨论以及课后习题。该项占期末总成绩20%;

4.3期末闭卷笔试主要考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包括数据处理方法、误差分析、作图等。该项占期末总成绩25%;

4.4期末操作考试选择与学期的实验内容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操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数据分析情况打分。该项占期末总成绩25%;

4.5期末总结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自己做实验的感受,对实验课的建议,可否对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进行改进等。该项占期末总成绩10%。

大学实验总结范文篇2

1现阶段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大学开设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通常都十分单一。教学模式多采用课上教师讲解和演示示范,接着学生自己操作,然后教师总结点评,课后学生再完成实验报告并提交给教师批改。这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以探究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为辅的局面,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和研究的机会,以致在很多大学生眼中,物理实验课程仅仅是重复课本步骤,然后测验数据以及完成实验报告,教学过程枯燥无趣。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容易造成学生不重视实验课,在实验课前预习、课上实验操作、课下写实验报告等环节中都敷衍了事,长此以往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也会因为一味被逼迫的被动式实验教学而备受煎熬,无法充分培养自身的想象力和创新力。1.2教学体系不具有针对性,学生参与度较低,无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现阶段大学物理实验课都是在学校的要求和规定下完成的,而不同大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分层,这种格式化的教学模式,缺少针对性,不能满足不同分层学生的特性和个性需求,也不能很好地挖掘出那些具有创新能力和潜质的学生。这不只是各大高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成为物理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严重阻碍因素。1.3课程考核方式不全面,无法体现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大部分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考核主要包括平时考核和实验考核两个方面,平时考核内容主要有出勤、预习报告等方面,另外部分院校会设置笔试考核;实验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操作、原始数据记录以及实验报告等方面。但是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操作性的课程,笔试本身与操作无关,用笔试来考操作难免有种纸上谈兵的感觉。此外。学生在单纯的实验报告撰写中,盲目抄写教材、抄袭数据处理的现象也是层出不穷,这种简单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够完全反映出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更加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2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理念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2.1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开放实验教学课程,扩大学生可参与教学面。为了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学校应该根据各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不同的理工科专业的特点来开设有创新性、针对性的实验室内容和种类,种类丰富的实验项目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此外,为了满足对科研有较高热情学生的需求,学校通过开设研究性演示实验,让学生学习学科相关的前沿科学研究课题,掌握物理实验的思维与方法,同时,研究性演示实验也培养了学生走上研究领域的浓厚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为其日后从事的科研相关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有机相结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对于实验教学体系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内容,学校理应通过必修课的形式来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和实验内容的学习。此外,为了避免学生思维能力定性发展,学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转变,可以将部分实验课程开设为选修课,采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实验教学,而不过分拘泥于一个课题给学生进行学习。学校通过信息平台把选修课开放给学生,让其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实验教师及实验内容。学生通过按照自己偏好选择的课程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锻炼了其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2改变实验教学模式,开展探究式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应提倡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高校应该改变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接受性学习的模式,大力发展新时代大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模式。在实验教学模式上,高校应该提倡开展探究式教学。通过开放式、研讨式的探究式实验教学方式,以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实验教学目的。在实施探究式教学中,需要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查阅书籍、设计方案、搭建和改进设备、记录分析实验数据以及讨论合作等过程管理,让学生在探索中佐证,在佐证中创新,自主掌握实验原理并总结实验结论。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需要完成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和结题报告,并且写出探究性实验感想,然后将这些内容上传到中心实验管理系统,教师在系统上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教授组织的答辩,以便学生可以及时归纳、总结,进而纠正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式实验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状态,相较其它课程,探究式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也可以提升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优势明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2.3优化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潜力。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考核实施多元化实验考核模式,不同层次的实验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方式,其中基础实验主要还是包括预习、操作和报告三个方面,但是需要增设以下三个内容:第一,预习报告要突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思考,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理解和存在疑问的内容。同时,增设课上提问分值,预先建立密切围绕实验展开的预习思考问题题库,保证问题与预习报告中内容相符。通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提问,就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评分。第二,在实验过程中着重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设置每组2-4名学生的实验小组,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实验后根据自己的实验进行实验讲解,小组成员轮流讲解后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实验讨论的情况,判断出每个学生的实验预习程度和学习积极性,然后给出相应成绩。第三,在实验完成后要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具体的措施可以通过设置和实验相关的较高难度问题,以此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总结,从而获得正确而全面的答案。鼓励学生在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认真总结本实验中最重要的实验思想,写出个人对实验改进思路、实验与实际应用联系、实验应用价值等内容的思考,通过这种考核形式可以督促学生养成课后总结收获、巩固学习成果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需要采取创新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根据整个实验过程(实验选题、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的呈现(实验报告或小论文和简短答辩)来综合评定。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方式,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实验基本功,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结语

“创新教学是不断进步的灵魂”,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推进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理念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需要从丰富教学体系、推崇探究式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考核方式几个方面开展。各高校应该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理念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加强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提问、实验解问等实验综合能力以及实验创新能力,有效挖掘出学生做实验的实践和创新潜力,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明雪.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实验五维一体教学改革[J].高师理科学刊,2015(03).

大学实验总结范文篇3

大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学物理实验和大学物理理论占有同等重要地位,它们既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又有着各自的任务和作用。大学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激发学生科学创新意识方面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物理实验不但把物理理论知识用到实验上,而且更好地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加以科学验证。通过大学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达到以下几点科学实验能力及实验目的: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物理量的测量,能够更好的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定义、定律更深刻的理解;

2.通过对实验仪器的调试和使用,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及临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图像的绘制,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数据的保留与取舍及结果的正确判断与分析;

4.通过实验能使学生以独立或合作的方式设计一些基础性实验,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合作完成工作的意识。

二、做好我国大学物理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课又不同于理论课程,有它自身的独特性,因此,在实验前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实验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验前对实验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做好实验的前提条件。实验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指在实验前要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的熟练掌握,清楚地知道实验的要达到的任务及其所采用的方法,在实验时才能游刃有余地解决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保障实验的顺利完成。

(二)实验设备的准备及调试。在懂得了实验目的及原理的基础上,才知道实验所需要哪些实验设备,及其仪器参数的要求。不但要对所做实验设备准备齐全,而且仪器的摆放也要符合实验要求,并且要对实验仪器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调试。若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可能影响实验效果,甚至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实验前设备的准备及仪器的调试是做好实验的基本条件。

三、做好我国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具体工作

(一)实验仪器的规范使用。不同的仪器设备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及其操作步骤,一定要按照仪器说明书来正确操作使用。要轻拿轻放,要确保仪器设备在安全有效的参数范围内使用。不然,给实验结果会造成较大误差,甚至导致实验的失败。

(二)实验步骤的合理安排。根据实验原理及实验内容来合理安排实验步骤是高效完成实验的关键。对于实验步骤要熟悉掌握,给够给出一个合理的分工安排体系。大学物理实验一般都是小组实验,先测哪些量,测几组数据,谁来测等的分工安排一定要合理明确,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

(三)实验中突发事件的处理。实验课不同于理论课,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很多力学、电磁学、近代物理等实验都会用到高压电,电压可达到380伏甚至会更高,一定要保证学生和实验师的人身安全;也要保障实验室的财产安全。实验中要做好一切安全应急措施,确保万无一失,是做好实验的基本保障。

四、做好我国大学物理试验后的工作

当试验完成后并非一切都结束了,实验后的收尾工作也显得十分重要,这样更有利于下次实验及仪器设备寿命的延长使用。

(一)试验后的检查。试验后的检查主要是指数据是否记漏、设备是否完好、配件是否丢失、开关是否关闭、电源是否切断等事项的检查,以确保下组人员能够继续做实验。

(二)试验后的仪器保养及卫生。由于实验室所使用的是精度较高的仪器设备,不同于其它上教室课时使用的桌椅,对实验室仪器的保养及实验室内的卫生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实验完毕后注意仪器的保养:该擦洗的要擦洗,该涂润滑油的涂;地面该扫的扫,该拖的拖。有些仪器怕强光照射,窗帘该拉的要拉上,好的保养及卫生更有利于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大学实验总结范文篇4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研究

一、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发展现状分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占多数,信息化水平不高

关于信息化的教学已经成为当下学生教学改革的诉求之一,互联网教学更具灵活性、多样性、便捷性,因此也颇受当代大学生欢迎,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开展的模式依然很传统,并且在可视化教学、动态模拟展示等方面的应用较少[1]。

(二)教学内容安排不灵活,教条化较明显

在教学过程中,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有的专业只设置了一个学期20学时。因此,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很显然不能做到全方位涉及,会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扩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赶教学进度,导致教学进度较快,往往实验课上都采用单一的课程内容,教师引导做实验、学生完成实验并进行总结。重复如此整体的课程是较为单一的。

(三)师生互动较少,教师指导欠缺

教师一般上课和班级学生点名互动的次数在2次左右,一般情况下不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互动中来。这将限制一些学生学习问题、实验灵感的表达,导致学生的思想和观点不能得到展示,从而让学生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同时,调查发现,在课外时间教师基本上没有与学生进行实验交流和指导,因此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也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优化。

(四)考核不完善,过于重视期末成绩

在考核方式上,大学物理实验课采用平时考核(70%)和期末考试考核(30%)的方法进行测验,学生做实验的情况为主,辅助以期末考试中理论知识的考察。但在这种传统的平时考核方案中,基本局限于学生的出勤、实验完成情况。对学生平时表现、对实验的感受和课后扩展情况的考核几乎没有,导致学生课后学习动力不高,不能对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总结实验经验。学生在期末考试的时候也容易“临时抱佛脚”。

二、混合式教学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学习又称hybridlearning。它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而是数字领域融入现实教学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学习方法。混合式学习一般是指网上学习和面对面学习相结合的学习体验模式,但实际上如果将混合式学习细分,可能有上千种,在内容、规模、技术、空间上都各有差异。随着中国信息化教学的不断延伸,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为了保证学生的教学不受疫情影响,高校别无选择,只能大规模升级网络教学方式、优化课程结构和尝试网络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都在实践信息化教学的新突破。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将网络与传统课堂教育灵活结合,有效弥补了单一在线学习,不能监督学生及传统课堂学习中学习兴趣不高的缺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发挥了教师教学的指导和监控作用,进而实现了教学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手段的优化[2]。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实验室轮换物理实验室有限,不能同时满足所有学生的应用,尤其是一些专业设备,数量较少更是需要做好优化和安排,通过教师灵活的时间安排,允许学生按照固定的时间表在现场循环,帮助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室的资源,有助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统筹安排。2.项目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完成基于实验项目和探究的学习任务、成果展示及相关内容,这种混合式学习不仅可以学习目标课程,还可以独立访问实现在线扩展学习。这种方式对于考查学生的自主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3.外部混合这种模式主要是布置学习计划,学生的学习计划在校外或网上进行,最后在课堂上进行总结和探讨。这样教室成了一个氛围很好的交流空间,打造了一个学习和分享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表达一些创造性的想法,展示同学间的实验合作成果,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点拨、接收学生的学习反馈。4.远程混合学生的主要学习手段就是在线课程,偶尔或者在有需要的时候,与老师会面。在远程混合学习模式下,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熟悉实验,自己进行实验操作,一旦有问题会在线反馈。

三、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流程管理,优化教学框架

在传统的教学中更重视的是学生是不是学会知识,在新时代背景下也应当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应当做好教学引导,老师的备课和教案不仅仅在讲义上展示,老师的知识也不限于书本知识。教师要善于从教材、网络、多媒体等方面深入了解和研究实验教学的相关知识,学习并运用网络知识进行教学,使用“超星学习通”之类的学习软件作为网络教学辅助,结合传统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化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和任务应该随着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变化而变化,在课前,教师通过预习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课中通过手机签到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管理,然后结合预习视频,进行整体的讲课活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预习中查询的资料,对于课上内容进行优化,对物理实验中的流程进行全面了解,然后有效辅助实验开展。在课后,教师网络作业,学生上传自己的实验视频和实验记录结果,教师针对学生上交的作业进行打分,并对课程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管理[3]。

(二)因材施教严格管理,落实学生科学实验观培养

大学物理实验一般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开设,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较为端正,他们更渴望亲身开展实验操作,在实验的操作上更加渴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一定压力能对学生产生促进作用。教师需要认识到,大学阶段的学生在自控能力上依然有提升空间,尤其是物理实验需要谨慎的测量和数据计算,故而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培养他们规范的学习意识和科学的学习精神。在实验中,教师需根据学生操作能力的差异和学习能力的强弱,教会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引导他们尊重实验数据并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认可和尊重,撰写实验报告中,报告内容应突出实验数据处理的科学性和对于试验报告经验的重要性认识,渲染数据处理,对数据处理持谨慎和严格的态度,这样能让学生受益匪浅[4]。

(三)发挥小组合作优势,转变课堂主体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之下,更应当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有效的小组实验优化整体的教学效果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课堂主体的转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软件,实现小组学习的有效监控。对于班级的学生按照学号分成若干个2~4人的小组,按照每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课下自主完成学习,并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对于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讲解之后,在软件上上传相应的练习题,对学生进行考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相检查,让学生对于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巩固,然后再进行后续的分组实验。小组在进入实验室演练之前,应当讨论并总结出实验安排,分好小组内成员的任务,这样才能保证每个成员都有任务可做,切实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发挥出来。

(四)提升考核的科学性,对学生全面化管理

加强学生的全面化考核,通过对学生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掌握情况的管理,提升整体的管理成效。混合式教学中常见的是线上视频课的教学,因此在考核中也应当将考核的范围拓展开,提升整体考核的科学性。以四川某高校的大学物理实验课考核为例,其将视频课(线上视频课程的完成情况占30%、学习打卡占10%)、实际授课(课堂互动占20%、签到占10%、讨论占15%)、课后总结(作业完成情况占15%)的评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成绩,对于课上实验的操作考核,则可以通过实验操作的完成性、熟练性和仪器整理占60%、数据的记录和计算占40%的比例来考核,这样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化的评价,让学生加强自身规范,对于整体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优化[5]。总而言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教育中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它实现了学生能力的拓展、考察了学生的自制力、协调能力,教师通过线上线下有价值的知识点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提升课程的开展价值,这样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大有裨益。基于此,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当继续深化课程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质量,打造物理专业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林宝卿,林志阳,巫梅琴,等.基于移动端的大学物理实验微课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1,12(1):1-4,7.

[2]周晓红,陈杰,张西平,等.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1(1):148-150,180.

[3]张德钱,黄泽超,张玉芹.适应新工科的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轻工科技,2020,36(12):171-172.

[4]刘正钦,陈超,李万淳,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探究与创新[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0,25(4):534-537.

大学实验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循证医学;实验课程

临床医学作为一个应用学科,对学生要求很高,不仅需要掌握“医学基础”、临床各科以及“医学辅助诊断”的课程,还需要掌握“预防医学”的课程,包括“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和“职业卫生”等课程。预防医学的课程旨在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树立疾病三级预防观念,且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面的知识为学生们在大学和以后工作中从事科研设计和数据分析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而与这些预防医学课程配套的实验课也非常重要,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及实验课程体系存在把重点放在具体实验操作步骤和结果的获得上,而忽视了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利用,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会导致学生今后学习、工作积极性差[1-2]。循证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通过总结他人的成果,发现问题,同时也为制订科学的预防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循证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对临床医学学生通过预防医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开展科学研究以及数据处理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3]。

1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在以往的“医学统计学实验”课中,教师都是重理论轻实践,找一些课后习题让学生计算,巩固理论知识。学生按照教师规定好的实验步骤,计算好数据,不关心自己做的结果有何意义,更没有运用循证医学的思维去总结数据、发现问题。这样的大学生缺乏总结能力,做事只看结果,对结果怎样,以后需要如何改进并不清楚。临床医学系学生最终要走向临床工作岗位,会遇到很多病人,而这些病人中有很多症状相似,重复看病,不会总结数据,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会增加医生的负担,浪费医疗资源。国内外医学上很多著名的发现,都是基于医院的医生会总结,总结后再加工。医学上前人实践累积的数据和经验很重要,因此重复记忆是必需的,但是一味强调死记硬背,照本宣科的缺陷也显而易见。要学会适时总结,及时发现不足,进行自身改进。“医学统计学实验”课就是教大家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应用循证医学可以将数据进行再加工,从中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看问题。循证医学的统计软件REVIEWMANAGER也应该在“医学统计学实验”课程中进行介绍,让学生懂得如何进行循证医学分析,使方法学和实际运用相结合。

2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临床流行病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在临床流行病的实验课上存在着给学生讲解一个案例,让学生计算相关的指标,掌握一些指标的计算方法。至于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利用所得的实验数据怎样系统的论证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等问题,很多大学生都缺乏思考。因此,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潜在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影响其学习兴趣。尤其是循证医学的思想并没有融会贯通到各种流行病学方法中,造成学生看问题单一片面,不会总结,无法通过已有的证据总结新的问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当某一项结果用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得出很多的结果,那么就提出了新的问题,如:同一个因素与疾病的关系;采用的流行病学方法不同,为何结果不同;这些方法间有何差异;在临床工作中到底如何取舍这些结果。传统的医学模式由于缺乏总结这些结果,比较这些结果的差异性,不能科学合理地解答这些结果是否适用当前的病人,教师只能根据经验和书本来讲授,其结论往往缺乏科学性。

3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验课程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能根据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生产、生活实践,利用掌握的知识来进行指导合理营养,预防营养相关疾病,并且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然而,在目前的实验课中存在简单教学生配餐的原理和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基本不让学生发问。这样学生只会被动接受,但是营养和食品问题是存在争议的,标准也是时刻在改变的,应该用循证医学的观点看问题,及时总结更新自己知识。循证营养被定义为:“系统收集来的现有最佳证据,在制定营养政策和营养实践中的应用”。循证营养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其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框架,在这一框架下,所有可获得的证据都被收集和评价,从而帮助制定营养政策与建议,并且有可能为那些存在争议的营养问题提供决定性的证据。在“营养和食品卫生学”的实验课上,食谱编制和各类食物卫生检测是重点实验课内容,但是既往的食谱编制是否正确,是否需要调整,有没有证据去证明确实需要改进。如:三鹿奶粉事件以及阜阳奶粉事件对于奶制品卫生问题的检测,现有的三聚氰胺检测的证据到底准确性如何?奶企业是否已经不添加三聚氰胺,而去添加目前人们忽略的二聚氰胺。由于方法的缺陷,检测不出,及时总结可以发现目前检测方法的不足,并为新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将循证医学应用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验课上,可以让临床专业的学生树立起时刻更新知识理念,改进一成不变的思想。

4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环境卫生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现有的“环境卫生学实验”课程内容在设置过程中,很多实验都是一些在实验室内进行的模拟实验、验证分析或形成物质检测等;对实际存在的现场实验内容设置很少,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在实验检测对象现场的环境基本资料等方面的获取能力培养受限[4-5]。在以往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主要以单一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导致学生所学的实验内容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实际工作脱节,实验操作技能训练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够,造成临床专业学生对环境卫生学实验课极不重视。循证医学在“预防医学实验”课中的运用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在环境卫生学实验课大气采样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去不同地点采样,将每个地点采样的结果作为一个证据,收集整理证据,最后总结比较不同地点空气污染状况的差别,发现问题,为具有争议的相关问题提供依据。例如在“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和“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水中余氯量和需氯量的测定”两个实验中都用到了碘量法,滴定操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二者使用碘量法差别在哪里,作用是什么?让学生总结发问,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对复杂多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针对性、实效性。

5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职业卫生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的研究对象,非常明显地区别于其他医学专业。其主要以职业人群及其作业环境为研究对象。在以往的“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实验”教学中,重结果、重演示,轻设计、轻培养,仅仅在实验室内对传统检测项且按已有的方法开展验证性实验,得到预想的实验数据,无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这种教学方法越来越满足不了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专业的发展要求。如:开展劳动现场空气质量检测、按国际标准进行气象条件测定、大气中SO2浓度测定、空气中铅浓度测定、空气中粉尘浓度测定、粉尘分散度测定等项目,并且强调一定要走出校门,选择合适的现场,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化学性、物理性及生物性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紧张因素及工效学因素,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等,开展实验。运用循证医学的观点就可以很好让临床专业学生去发现和收集很多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实验课上的数据与其他数据的区别,分析整合这些数据发现相同厂房可能由于暴露地点不一样,不同地区职业有害因素的差别,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循证医学的方法在“临床专业预防医学实验”课程的各个部分都可以很好的应用。通过循证医学思想在学生中的广泛普及,学生可以掌握提出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寻找科研证据、解决问题和进行证据评价的必要技能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内容,又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循证医学的理念真正得到了灌输,并且能够将循证医学的理念应用于解决临床问题,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6]。

作者:穆敏 刘国礼 佟媛 白明杰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殷朝阳,钟才高,易露芮.预防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29-230.

[2]韩知峡,甘仲霖,熊炜,等.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2009(10):1868-1872.

[3]李幼平.循证医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李万伟,李晓红,贺圣文,等.《环境卫生学》课堂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5):120-123.

大学实验总结范文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研究

在高中化学教育阶段,随着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逐步深入,学生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尤其是在化学实验的总结阶段,更加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字总结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接下来将主要从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研究的意义、高中化学实验总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高中学生化学实验总结的提升策略等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研究。

1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研究的意义

通过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的相关研究,可以对目前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学生的化学实验总结状况以及能力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发现学生在化学实验总结方面的问题以及一些不足之处,从而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改正,促进学生实验总结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对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高中化学实验总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1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记录不详细:在高中化学实验的总结过程中,必须要对实验过程进行一个详细的记录,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的总结工作,为实验总结奠定一个良好的材料基础。但是由于学生个人能力以及对化学实验分析的不到位,导致学生在记录化学实验的过程的时候,出现各种不科学和不详细的问题,这样就严重影响了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并且不利于学生做出一份合格的化学实验总结报告。[1]因为,对于化学实验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过程的记录,如果不能够详细的记录和总结实验过程,这份化学实验报告就是没有任何重要意义和价值的,因此学生必须要改正自身对实验过程的记录不详细的问题。

2.2学生缺乏对实验总结格式的了解:对于高中阶段而言,学生的学习任务是非常繁重的,这样就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化学学习和实验操作的时候,并没有全身心的投入,这样就会导致化学实验报告的总结问题。[2]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对实验总结格式的了解。很多学生在写完化学实验报告之后发现,自己总结的内容和教师要求的内容根本不一致,这样一来就会使自己的总结时间白白浪费,而且没有达到任何实际的效果。对于化学实验总结报告而言,正确的格式也是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不能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记录和总结,这样也会影响实验总结的最终效果。

2.3学生缺乏独立总结实验的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在进行化学实验学习的时候,不仅仅要具备化学实验的能力,还要具备相应的文字总结能力。因为,对于任何实验成果和重大发现都是需要借助文字来进行阐述的,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应的文字阐述能力,就会出现化学实验总结报告内容不完善、甚至是记录不严谨的问题。因此,面对学生缺乏独立总结实验的能力的现状必须要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进行处理,改变学生的化学学习现状。

3高中学生化学实验总结的提升策略

3.1学生应端正态度,详细记载实验过程: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化学实验总结能力的提高,学生自身必须要端正学习态度,严格的进行化学实验过程的记录,并且对于化学实验的步骤进行科学的记录,保证化学实验总结可以得到科学的记录和总结。所以,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步骤进行详细的记录,为化学实验报告的总结提供详细的实验资料。

3.2学生应该严格规范化学实验的总结要求与格式: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总结的时候,还要严格按照实验报告总结的格式和要求进行,包括对实验的材料部分的记录、实验过程的记录、实验原理和实验反应的记录等等,最后还要根据此次实验过程进行科学的实验报告总结和分析,这样才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报告总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学生通过不断地严格规范自身对化学实验的总结要求与格式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化学实验总结的水平和能力。

3.3学会应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化学素养:学生还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身的化学素养。对于化学实验总结来说,也同样需要学生进行不断的练习和学习,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不断规范自己的化学实验的总结报告,提高文字叙述和总结能力,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化学实验报告总结的质量。而学生通过进行化学实验报告总结,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化学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的化学素养,从而促进化学课程的学习。

4结语

通过本文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化学实验总结能力还有所欠缺,需要在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中进行锻炼,并且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化学学习。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对学生化学实验总结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作者:吴新宇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廖剑强;;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J];中学物理;2014(02):56-60

大学实验总结范文篇7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标准;教学现状

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程发挥了物理理论与实验紧密结合的培养优势,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为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训练,掌握和提升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使知识、能力、素质得以健康协调的发展,培养将来从事实际工作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可以帮助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考核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起着导向作用。

1我院大学物理实验的现状

我院大学物理实验面向全校理工科的学生,目前各个专业开设的实验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统一的,大部分的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不断重复教材的定量和定律,而结合各专业特点设置的应用性实验项目几乎没有。目前主要开设有大学物理实验A和大学物理实验B,主要实验内容包括三种类别,分别是力学实验、电磁学实验和光学实验,如表1所示,其中3个学时的误差理论课程是必修的内容。此外,大学物理实验A主要面向的专业是电子学院的学生,需要修够11个实验(三种类别的实验必修分别修够2个及以上);而大学物理实验B主要面向电子学院以外的其他学院的学生,需要修够7个实验(三种类别的实验必修分别修够2个及以上)。目前开设的实验项目与专业需求是严重脱离的,教学大纲没有针对性,没有根据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定制,各个专业学生安排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也都是完全统一的,考核标准也是一致的,没有根据专业特点区别设置,培养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因此在具体做实验过程中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而我院目前的授课方式主要是实验指导老师在实验室给学生们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操作实验仪器,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然后书写实验报告。这种授课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吸收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完全是被动的接收知识,认真预习的同学还可能有所收获,而没有预习的学生所获得知识和技能就太少了。这样的实验教学,完全不能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思考和创新并重的学生培养目标。如果在做实验前,学生可以提前使用线上的资源进行预习或者使用虚拟实验系统进行线上操作,然后再进行线下的动手操作,必定可以对实验有更深的理解以及对所学的物理知识也有更深的理解。

2我院大学物理实验现行的考核标准

目前我院现行的实验成绩考核,是按照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3个环节综合进行考查的,如表2所示。考核中,即考虑实验结果更注重实验操作的正确和整个实验过程中反映出的实验作风的严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有新的建议和新见解的学生给以鼓励;相反,对实验中随意修改数据弄虚作假的行为坚决给以严肃处理。由于实行了学生在互联网上自主选课,所以学生对课程的进度就很清楚。我们要求学生实验前一定要认真预习,课前填好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和主要操作步骤等栏目,并在实验记录纸上画好实验记录表格,这样避免了实验过程的盲目性,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更深刻的体会认识、有更大的知识收获。实验前教师逐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占该次实验成绩的10%,凡预习报告不合格者不允许做实验。实验中,每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操作。由于我们做到了让学生一人一套实验仪器(实际保证不了),教师可以对每个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技能单独评分,具体过程中的实验操作技能占实验成绩的50%。课后,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正确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分数占实验成绩的40%,而且实验报告的评分是按照严格详细的评分细则统一评阅的。我们采用的这一套计分方法是通过我们长期的教学实践而总结得出的,这充分体现了本课程的实验特点,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从现行的考核标准可以看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要求非常高,在整个考核中占有50%的比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一部分很难严格控制。

3在执行现行考核标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3.1预习报告

虽然在现行的考核标准中对学生的预习报告有非常明确的书写要求和标准,但是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的预习报告写得很粗糙,对实验的原理的理解不到位,对所需要的器材和实验步骤不是很了解,且对需要采集的数据也没有画出相应的表格。但是由于学时的限制,实验指导老师还是允许其参加实验,并且预习报告这部分老师通常给出的分值也比较高。

3.2实验操作

大学物理实验开设了20个实验项目,满足了我校理、工科共20多个专业近2000名学生学习的需要。但是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不能满足一人一套实验设备,而是两人一组。这就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同学会滥竽充数,而老师的实验操作分数,大部分是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是否合理给出的,因此实验操作分数一般打分都比较高。

3.3实验报告

由于预习报告和实验操作两项分数,指导老师通常打分都比较高,因此实验报告指导老师就按照考核标准批阅的比较严格。虽然有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预习报告和实验操作都完成得很好,但是实验报告却写的一塌糊涂,实验数据处理错误,这也说明学生实际没有理解实验原理;或者没有写实验结论和分析等各种情况会出现,因此实验报告的分数是可以拉开等级的。因此,总结上述的问题,由于学时数要求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导致现行的考核标准在实际实行中,最终沦为以实验报告决定实验结果好坏的唯一标准了。因此,现行的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标准需要进行优化,使其更加科学,在促进学生培养质量上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4对现行考核标准进行优化的策略思考

4.1充分发挥线上资源的作用,提高实验预习质量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被不断探索,对于大学物理实验也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线上资源来支持线下的实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进行线下实验操作之前,要求学生预习相关实验的原理讲解视频和操作视频或者学习相关的微课,如果有合适的虚拟仿真资源,学生可以先在线上完成虚拟仿真操作,熟悉实验的操作流程,更深入地理解实验原理以及对所要采集的数据做到心中有数,并最终写出比较完善的预习报告。这部分可以根据学生的完成度,给出相应的分数。并且每一项均可以在网上完成,保证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可控的状态。如果不能按时完成网上预习部分,不可以进实验室。

4.2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我院目前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任务非常重,每个学期要开设近10000人时数的实验,但是受实验条件所限,目前只能是两人一组开展实验,此外随着学校工科专业的扩招,对大学物理实验的需求也越来越强,因此急需改善教学条件,增加现有实验的实验设备套数,保证一人一组开展实验。此外,开发线上实验数据验证程序,可以要求学生实验时将所测量数据输入其中,验证其数据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从而保证学生的实验操作质量。

4.3严把实验报告关,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我院老师们一直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每一份实验报告均认真批阅,并给出合理的实验分数。但是有时实验报告批改不及时,并且实验报告批阅完后,指导老师就直接归档了,没有将实验报告反馈给学生。因此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实验报告在书写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不能及时更改,不利于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上面的建议总结出比较适合我院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方式,如下表3所示。现行的考核标准比较笼统,不利于各个考核环节的把控。而优化后的考核标准,由于把各个环节进行了优化细分,保使得各环节的可操作性更强。优化后的实验标准总分为110分,其中对实验有创新性的思维和见解的,给予标准分10分的奖励!这可以提高学生在进行实验时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总结

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类本科生的必修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次实践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优化细分后的实验考核机制不仅可操作性更强,极大地提升实验考核的效率,并且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沈桓羽,孙宝印.应用型本科物理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的思考与建议.科技风,2020,2.

[2]武小琴,姚晓玲,陈俊斌,赵萍,刘力.大学物理实验阶段化的考核方式研究.物理与工程,2015,25(2):66⁃70.

[3]相国涛,唐笑,江莎,李丽,周贤菊.关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讨.教育教学论坛,2020,9(39).

[4]刘国荣,王青,桑萃萃,朱维君.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学习评价模式优化研究.实验科学与技术,2021,19(3):73⁃76.

[5]刘正钦,陈超,李万淳,谢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探究与创新.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0,4(100):534⁃537.

[6]曹峰,纪纬,邓柏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考核的几点思考.大学物理实验,2019,10,32(5):126⁃128.

[7]沈恒羽,孙宝印.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创新举措与思考.科技风,2021,6.

大学实验总结范文篇8

[关键词]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具体化。其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被普遍认为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越来越成为大学教育者不容回避的关键问题。大学化学实验作为化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主的技能课程,又与相应的化学理论课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联系密切。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积极促进作用,实验课也是衡量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事实上,化学教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忽略实验教学重要性,其次课程内容设置老套,实验内容落后,教师授课方式不能与时俱进,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未能充分和现代科学技术充分结合。目前,社会对大学生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应需要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越来越多,围绕培养高素质大学生这一中心目标。大学化学实验应该在现已取得的教学研究成果基础上,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改革为起点,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扩大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和创造技能,以此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从试图从大学实验课程所面临的问题入手,结合笔者自己的实验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提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要素,改善我国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为培养实践性和创造性的化学人才尽绵薄之力。

1设立实验室小组,改进实验室管理模式

设立化学实验室教学小组:小组成员由学院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教学老师以及课程的助教构成。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设备的日常维护和药品耗材的管理工作,教学教师主要负责教学工作,助教辅助官人人员和教学教师的工作。实验管理人员成为专职人员,也可以多个实验室共用一个专职人员,以节约开支为首选,配备一到两名助教(研究生)可以辅助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结合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实验室耗材实行数据化管理,力求做到对实验室的药品、试剂、耗材的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准确的判断实验室的日常消耗。针对破坏仪器,浪费药品的学生,建立系统赏罚制度,做登记处理,可以采用罚金赔偿模式,对学生进行反思教育,因为良好的化学实验技能素养对化学学科的大学生来说,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每年设立专门的日期,组织学生进入化学实验室进行参观,让学生熟悉基本的大学化学的实验环境,熟悉安全工具如灭火器,沙桶以及急救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办法,并嘱咐安全工具不准移动和挪用。

2利用新型沟通技术组织学生,实行分组制教学

世界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在加速变革,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的沟通方式早就脱离了早期的面对面交流,借助高科技的沟通方式日益增多。首先,以班级的学习委员或者班长作为核心成员,紧跟现代的互联网沟通技术,建立QQ或者微信群,一方面方便学生在课下和老师沟通联系,另一方面有利老师发放相关通知或者作业。其次,结合手机互联网的无孔不入以及现在大学生普遍成为低头族和手机控这一现实,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日益稀少。大学化学实验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协同性很强的学科,比如很多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操作比如搭建实验管路,比较繁琐,需要统一分工,互相协作。所以化学实验是促进学生、老师交流的最好时机。实际中,多人一组无法让没一个人在实际中实践,防止部分同学偷懒,直接使用他人的实验数据,所以比较合理的方案是两到三人构成一组,互相配合,相互协作,既提高了实验效率又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协同作用的必要性。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明确教师职责

有句话说,兴趣使最好的老师,教师作为一门课的领路人,理应扮演好这一角色。知识在专业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老师首先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熟悉满足教学需要的学科专业理论,并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充实教学内容,这是实验教学发展的基础。其次,教学从来不单单是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教师综合能力密切相关,比如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对问题的认知能力,理解力,甚至教师的个人魅力。所以,除专业知识意外,教师应该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喜欢、热爱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寓教于乐,丰富传授知识的模式,讲课做到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幽默风趣,充分利用实验课程的特殊性,在实验中,加强师生互动交流,走入到学生中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来适应社会需求。具体来说,第一点,教师对每节课在实验课之前,针对本次实验的实验内容,筛选出本节实验课的预习关键词,将次关键词告知给学生,学生以此关键词作为起点,有重点的预习实验。第二点,教师要重视提前板书+讲课的必要性,很多有机化学的实验课老师认为有教材,学生只要按照教材走就可以,实际上,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讲课对于促进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建立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两条纵线,两条纵线一一对应起来,这样学生们就明确自己每一步实验操作的意义,而不是机械式的操作。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作进一步的互动,由于实验内容的多样性,化学实验还存在着时间的问题,对某些特殊的化学实验,可以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比如在实验流程设计方面针对一些对水分比较敏感的反应,可以先安排学生进行仪器药品的洗涤,之后放进烘箱烘烤,然后老师再开始讲解实验流程,这样老师在讲完之后,学生在开始动手做实验,统筹的利用了时间,另外还能让学生们加强对这一实验的理解。

4强化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增加实验心得作为成绩考核项,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

实验报告方面,主要分成三大部分,第一各方面是提交预习报告,基于老师提出的预习关键词,学生做参考教学材料,了解实验的实验目的和方案,对实验建立清晰的认知,明确实验所涉及的基本仪器、相关操作,实验内容,试剂耗材的基本性质及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而撰写预习报告,俗话说书读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带着关键词撰写预习报告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实验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二,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实验课是按照,两人一组,协同进行的方案进行,所以实验过程中,一人观察实验现象,另外一人对实验现象进行文字整理,分工合理,减少手忙脚乱。第三,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对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并且回答教材后面的思考题,在实验报告的末尾,附上本次实验的实验总结和心得体会,旨在让学生在本次验结束后,再次回忆本次实验方案流程,加深对实验过程中何种药品,各种仪器以及各种操作的印象,然后对本次实验作出总结性的结论工作,作者在实践中发现,心得部分,大部分同学都对自己的实验过程有了较好的理解,对相关的操作也有较好的总结,比较有意义。很多同学在这一部分也会加入一些个人情感方面的言语,比如感谢老师的付出和指导之类的,这些积极的言语对教师在接下来的教课工作有促进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成绩判定主要由学生的预习报告(30%),课堂实验结果(40%),以及实验报告(30%)三部分的成绩构成,跟实验报告结合起来,三部分成绩的构成和合理分配,能够准确地反映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为下一步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5丰富课程设置,实验课题设定多样化

化学实验这一学科对实验的安全教育和实验操作的要求比较严格。我校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二学年,虽然大部分的学生在大一阶段,接触了一些关于化学实验操作方面的基础培训,但是,通过作者几年的实验教学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基本操作依然存在很多技能不规范的问题。对此,开设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前,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认知学习,将安全教育作为所有实验课进行的前提,并且应该重点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旨在让学生熟悉实验室常见装置,常用试剂如易燃试剂,有毒药品,腐蚀性药品,让学生们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后期实验课的顺利进行,授课模式告别单一的教师念书的枯燥教学模式,采可以取可视化的教学如ppt或者视频展播的模式,对常见的基本实验操进行介绍,让学生认知常见玻璃仪器,比如烧瓶,各种冷凝管等,对相关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用途等建立初步的印象;对一些有机化学实验常见的操作比如分馏,减压蒸馏,薄层分析,柱层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丰富实验课程的设置,按照培养目标分成三大部分:第一,开设基础技能训练型的实验课程,如像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伏安特性曲线等仪器的观摩和使用操作说明,让学生独立实践操作,老师及时发现并纠正部分学生的不规范和错误操作,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实验仪器和掌握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第二,结合化学课程的教学重点,有选择性的开设实验课,比如常见的亲电取代,亲电加成反应基于有机化学课程开设的理论内容,在实验选题方面选择性的对一些重要反应,比如取代反应,叠氮反应等设置相应的课程,可以加深学生相关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对相关的反应做进一步的认知,同时,将相关的实验操作都穿插到整个实验课中,让学生在无形之中,熟悉掌握所有的实验操作。第三,设计部分开放性实验,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手机等现代化信息工具查阅文献,设计并制定实验方案,这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定的课程的模式,相对于课堂上的填鸭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这些开放实验的开设,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既能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能够胜任将来复杂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丰富实验课题的内容,结合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重点,合理的设计实验课题,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通过对大学化学的实验室管理、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的考核办法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让实验室管理更加便捷,充分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共同提升。当然,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代又一代有机化学实验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进福.改革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尝试[J].化学高等教育,2006,1:33-35.

[2]姚利民.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3,8:60-64.

[3]谢和平.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导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国高教研究,2017,3:1-5.

[4]周光礼.教学改革如何制度化[J].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1-5.

[5]孙海翔.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10):129-130.

[6]王云平.国外大学实验室管理及其对国内开放实验室的启示[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0,27(3):149-151.

大学实验总结范文篇9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传统教学;线上线下

一、引言

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提高理工科学生的科学素质。学好大学物理实验,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互联网技术发达,学生人人都有一部手机,通过网络可以学习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同时,网络的普及也给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目前,线上教学主要是大学物理理论课程,关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线上教学资源非常少。肖沛等[1]利用微信平台辅助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但是微信中的文件内容很容易被手机定期清除,不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曹显莹等[2]尝试把学习理论知识放在慕课中,实验操作部分放在传统的课堂中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欧阳建明[3]等利用慕课理论知识、虚拟仿真实验为线上资源,并且与线下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根据河北农业大学理学院大学物理课程的特点,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优化大学物理实验内容,建立大学物理实验网络教学平台,制作实验微课视频,微课视频中不仅讲授物理实验的理论知识,还有详细的仪器介绍和实验操作讲解,并且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既吸收传统教学的优点,又避免传统教学的弊端,各个环节都要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

二、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大多数实验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先演示操作过程,然后学生再做实验[4]。有的学生由于课前没有预习,全凭教师课堂上的讲授,对教师的依赖性非常强,学习的主动性比较差。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反复地对同一个问题做出解答,甚至手把手教,课堂效果不是很好。例如做电位差计测电池电动势实验时,传统的实验课堂上,都是教师一组一组的检查,学生连接无误后才能继续做实验,由于连接线路比较多,教师和学生检查起来非常麻烦,效率非常低。如果学生一开始的实验操作就有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并纠正,一堂实验课下来,学生测得的实验数据误差很大。例如以前做三棱镜折射率实验时,测三棱镜的最小偏向角,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了如何找最小偏向角的方法,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无法准确测量最小偏向角,导致学生做实验非常被动,对实验的学习也失去了耐心和信心。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对大学物理实验内容进行优化组合。首先优化实验内容,重新编写《物理实验教程》。新编的教材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试验、创新性实验和数值模拟实验,试验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仪器设备及时更新换代,淘汰一些旧的实验项目,增加新的实验项目。例如以前的悬丝偶合法测材料的杨氏模量的实验需要测出基点的频率,由于基点不产生共振,需要测出周围点的频率,利用作图法估算基点的频率,因此实验误差比较大。因此及时更换新的实验仪器,利用光杠杆放大法测量材料的杨氏模量,这种方法的误差比较小。同时减少验证性的实验,增加设计性试验,例如增加了铜电阻温度计的设计、利用传感器设计电子秤的实验项目。(二)建立大学物理实验网络平台。平台上包含所有的实验项目,每一个实验项目都有:预习导读、PPT课件、实验视频、预习测试、思考题、实验讲义、实验报告模板、课后拓展等。PPT课件配有语音讲解,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就能了解整个实验的相关知识。实验视频聘请专业团队录制,不仅讲授物理实验理论知识,还有详细的实验操作讲解,学生通过播放视频学习实验内容,如临其境般做了一遍实验,使学生提前熟悉实验的操作过程。预习题紧扣实验内容,如果预习题过关,说明学生基本掌握实验内容。思考题库供学生课堂讨论或课后完成。课后拓展实验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研究、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创新。(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线上教学通过登录大学物理实验网络平台来完成,线下教学以实际操作实验为主。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分为线上学习、课堂教学、线上交流讨论、实验报告、课后拓展、线上测试六个阶段。下面以声速测量的实验为例,介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1.线上预习。教师在课堂实验前几天在网上任务点,任务点包括声速测量的实验视频和预习测试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线上预习。学生通过手机下载学习通,就可以线上预习。教师通过网站的任务点统计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没有预习的同学,教师可以提前一天在网上学习预警,督促学生及时线上预习。这样在课堂操作之前,学生通过观看实验视频、做测试题,基本了解声速测量的实验内容,为下一步的课堂实验做足准备。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首先介绍理论知识,让学生举例说明超声波在各领域的应用,例如冬天室内干燥时家庭使用的超声波加湿器,眼镜店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医院利用超声波体外碎石和B超的检测等,通过交流讨论,既了解超声波的应用,又感受到物理不是空洞的理论知识,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根据学生学的物理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超声波测声速的原理。然后让学生熟悉实验仪器,实验的操作过程不再是教师手把手的教,而是让学生通过观看实验视频,提出问题,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教师及时补充。实验操作过程中,对于一些小的问题,各组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就能够解决。与传统物理实验课堂相比,教师不再“手忙脚乱”,学生不再听不懂内容,记不清实验步骤,教师和学生都实现了“双赢”。课堂效率明显提高。操作结束后,教师与学生总结交流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如利用李萨如图形测波长时,为什么有的学生测得是半个波长的距离,而不是一个波长的距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规律,测得一个波长的距离必须是同一方向的斜直线,如果是不同方向的斜直线,测得的数据实际上是半个波长的距离。通过讨论,既巩固了物理理论知识,又加深了对实验内容的理解。3.线上交流讨论。课堂结束后,为了方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开辟了线上讨论专区。例如,学生学习声测量实验后,教师针对声速的测量提出问题,如形成驻波的条件以及驻波的应用、李萨如图形的特点和应用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于积极发言讨论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加分奖励。或者学生提出问题,互相交流讨论,加深对声速测量实验的理解。4.实验报告。学生根据网站上的实验报告模板撰写声速测量的实验报告,并对本次实验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实验报告最后一项增加了实验过程反思,可以写实验成功的经验,也可以写实验中遇到的困难,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或者实验过程中思考,提出更好的改进声速测量实验的方案。通过撰写实验报告,锻炼学生科学总结实验成果的能力。5.线下课后拓展。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拓展题目或方向进一步研究学习。研究报告可以是对实验相关理论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也可以是对实验方法的改进。例如学习了声速的测量实验,可以让学生设计测量水(或者空气)的体积变量的实验方案,写出具体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步骤,启发学生设计创新性实验,鼓励学生实验创新。6.线上测试。学生学习完本学期所有的实验项目后,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线上测试题,线上测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实验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学生线上提交后,系统自动打分,教师通过分数统计了解学生的实验掌握情况。(四)制定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以前的物理实验成绩主要以学生的课堂操作和实验报告为主。考核方式单一,不仅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还让学生觉得物理实验很好通过,产生对实验课程不重视的心理。因此,制定了比较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成绩评定跟踪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比较准确、真实地反映学生实验能力水平。评定成绩标准进行细化,其中线上学习20%,课堂操作45%,实验报告20%,线上测试10%,拓展创新5%,综合评价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能力。

四、鼓励学生创新实验,举办物理实验竞赛

2020年成功举办第一届“玩嗨物理”设计性实验大赛,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征集创新实验作品,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选题范围也很广泛。有的选题是学生自行设计,也有的选题选自2020年国际青年物理学家竞赛试题。通过举办物理实验竞赛,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五、结语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教师惊喜的发现,以前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大大减少,学生操作不规范或者操作错误的情况基本不存在,基本能够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顺利完成操作实验,实验数据的误差减小,学习效果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对物理实验不再有担心做不好、不知道怎么做的心理。学生越来越喜欢做物理实验,课程网站也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好评。总之,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和实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更专注更主动地学习实验项目,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通过举办物理实验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肖沛,林季资,赵越,等.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物理通报,2018,3:79~80

[2]曹显莹,曲阳.基于慕课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J].物理实验,2016,5:25~28

[3]欧阳建明,彭刚,何焰兰,等.线上线下混合式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以示波器使用实验为例[J].物理实验,2020,4:38~41

大学实验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能够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1]。华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独立开设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面向对象为大一、大二的学生,学生的学科背景遍及理工科各类专业和部分农科专业,每年近六千名学生修读该课程,授课对象极其广泛。大学物理实验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门系统的必修公共基础实验课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内容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思想性和方法性,蕴含着朴素却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其实验过程是人类获得物理知识这一漫长探索活动的浓缩再现,在引导学生掌握理论学习和实验科学相结合的意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2]。而大一、大二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科学素养培育的最佳时期。近年来,我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师在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将育人理念渗透进实验教学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1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课程思政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要求专业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更新教育理念,善于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引领价值有机结合。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我校一方面对专业教师开展系统性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增强教师的思政意识,重新界定并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邀请思政教师对专业教师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指导,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分享交流,帮助专业教师不断提高课程思政能力及教育教学能力。

2找准大学物理实验与思政教育的切合点

课程思政不可能如思想政治理论课那样做到面面俱到,将所有思政元素全部囊括其中,而是需要结合专业课程本身的学科特点找准开展思政教育的切合点。只有找准大学物理实验和思政教育的切合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学生才愿意接受课程思政,传授知识和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才有实现的可能。只有找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才能挖掘具体的思政元素,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将思政教育无痕融入课程教学中。

2.1深入挖掘物理学史中蕴含的典型人文内核,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许多物理实验从实验内容的确定、实验方法的选择到整个实验的设计,其背后都可能含有物理学故事。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物理学史中蕴含的经典人文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更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蕴含其中的典型人文内核,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意识,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3]

2.2全方位拓展实验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同发展

一方面,须拓展实验教学内容的深度,在现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开发出研究性实验课题。具体做法是,在保证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得到培养与提高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深入思考、发现问题,并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形成可供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的具体课题,然后开展实践探索活动,得出研究结论。例如,在测量液体粘滞系数的实验中,学生提出一个研究性实验课题:“如果在小球刚从液面下落时开始计时,对实验测量结果有何影响?请通过理论分析或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在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光波的波长实验中,学生提出一个研究性实验课题:“如何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手机贴膜或冰箱用PE保鲜膜的厚度?”在提出研究性实验课题的过程中,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具有极强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或是通过自己搭建实验平台开展理论研究,或是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开展研究探索,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增强、积极性提高。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加强沟通交流,学会合作分享,践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亲自得出实验结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4]。另一方面,须拓展实验教学内容的广度,使实验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前沿相结合,体现课程的先进性。在授课过程中,课题组将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尤其是与生活实际、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有关的物理学知识,以此挖掘隐性德育素材。例如,在大学物理实验的绪论课中,可以向学生介绍高铁技术、航天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等,激发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极具应用前景的课程,以此引导学生将个人学习、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时代责任感。

3创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构建探究性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应跳出原有的教学模式框架。课题组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建立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共同探讨发现问题—整合问题并形成研究性实验课题——搭建自主探索实验平台——展示新的实验结论——总结归纳并形成实验成果”为主线的大学物理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学生主动实验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善于思考与提问,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验问题。这都为大学物理实验课注入了活力源泉,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以落球法测量液体粘滞系数实验为例,简述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由于小球下落的最初阶段做加速运动,只有在重力、浮力及粘滞阻力三力平衡后才会做匀速运动,而在实验过程中很难观察到小球是否已经做了匀速运动,因此一般需要预留一段距离才开始计时。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共同发现并探讨问题,如“需要预留的距离到底有多长?是否有必要呢?”,进而提出可供探究的研究性实验课题:“小球刚从液面下落即开始计时,对实验测量结果有何影响?请通过理论分析或使用实验数据加以说明。”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分组研究。有的小组通过搭建实验平台自主探究并得出实验数据,用实验数据验证实验结论;有的小组通过查找资料,开展理论研究,得出实验结论;还有的小组运用Matlab进行数值模拟,用形象直观的图形、图像给出强有力的证据。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对各小组实验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并为学生答疑解惑。课后要求学生以研究论文的形式撰写实验报告,同时总结实验心得。在大学物理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性格及心理特征、沟通交流能力都会比常规教学显得更加立体多元,这为课程思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得出实验结论,充分展现出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反思评价能力。学生在实验中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客观翔实地采集数据并大胆质疑反思,善于利用实验室资源分析解决问题,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通过亲手操作实验,学生切身体会到物理实验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秉持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恪守热爱工作、勇于担当的职业道德。这就隐性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诚信”元素,教育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诚实做人、认真做事”。[5]

4采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构建开放立体的教学空间

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实验调研、素材收集、科技小制作、简易实验器材制作、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等课外实验活动,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为解决学时有限以及师生交流存在时空限制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我校在线教育平台建设大学物理实验线上课程,向学生推送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物理实验、物理技术的新动态、新方向。同步建立QQ群、微信群,促进师生的交流讨论。利用网络平台,将课堂从教室内延伸至教室外,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构建开放、立体的教学空间,极大拓展了学生的学科视野。

5构建基于课程思政的形成性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重在对学生的过程性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循序渐进。因此,基于课程思政的课程评价体系,应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的交流互动能力、学习积极性、观察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创新品质、实事求是的精神、敢于发表不同观点的勇气、善于思考质疑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分阶段地纳入考核过程,构建基于课程思政的形成性课程评价体系,从而实现育人目标,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6]。

6结语

在实践教学改革中,通过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在保证教学内容科学性、先进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隐性渗透思政元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反思和评价能力,学生的自信心、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这都为课程教学注入了精神力量和思想灵魂,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同发展,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秀敏.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48):203-204.

[2]唐笑,吴朝文,李登峰,等.《实践论》指导下的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改革理念与模式创新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18(8):107.

[3]黄丽,刘伟龙,赵海发,等.“同向同行”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探索[J].物理与工程,2019(7):37-39.

[4]杨小红,李海,王念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143-145.

[5]刘宝平.“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2):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