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2 06:36:30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篇1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

一、背景

大学生已步入青春期,大学时期是人生黄金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中国教育的现状,初高中拼命学习,不少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大学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学习压力也相对减少,由于各大学生家庭背景、还有教育不均衡,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责任感、道德观念和处理恋爱与学习关系处理都是各不相同。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而由此引出的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也开始频频出现。大学恋爱已经从个别现象发展成普遍现象。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恋爱现象。从态度上说,有人想谈,有人不想谈;从恋爱经历上来说,有的人谈过多次,或者正在进行,而有的人则没有谈;从年龄上来说,大学生恋爱日趋低龄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恋爱观需要有正确的引导,毕竟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生活既能陶冶情操培养优良个性,也能满足大学生的情感需求,消除他们的孤独感。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

大学生谈恋爱有什么特点呢,主要表现为:

(一)恋爱动机简单化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是简单的、快速的。社会在快节奏的生活,大学生的恋爱也开始简单化,从思想上没有了以前固有的“审时度势”,恋爱观简单了起来。男生们已经不喜欢欲言又止,欲进又退的恋爱花招,他们想爱就爱、想恨就恨,嘴上不明说,行为却很直接,遇到心仪的女孩,他们就会很快表示自己的爱意,追求的手段也由以前的“飞鸽传书”到现在的电话、短信、网络。女孩子们也变得直接、奔放,毫无保留的接受对方的爱意。

(二)盲目追逐爱情至上

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他们赞成大学自我身份为学生,学生应以学业为重,学习是学生的职责,大学阶段应该以学习为主,爱情应当服从学业;而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首位,把爱与被爱视为首要任务,一旦恋爱,在恋爱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消极心理,有的浪费时间、分散精力、耗费体力,从而成绩下降,造成情绪暴躁,有的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有的大学生整天如痴如醉,沉浸在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语中;很多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于学习变得慵懒,成就事业的热情一天天冷却,爱情成为生活中的首要。一旦失恋后,变得一蹶不振,精神萎缩,食欲下降,身体和心理都受到极大的影响。

(三)恋爱观念逐渐开放,传统道德渐渐削弱

所谓道德,首先指事情具有排他性,脚踏几只船的爱情是要受到谴责的。大学生由于心理不够成熟、有时容易被别的异性吸引。爱情的道德是指爱情的纯洁无私,有些大学生为了爱情追逐名利,同样是让人觉得不道德。同时,传统的观念在大学生中影响越来越弱。大学生对待同居问题都表示赞成或者无所谓的态度,多数大学生将同居生活当成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而并非道德问题。

(四)“网恋”成大学生新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宽带的出现,以及网络设备的增加与使用,许多新事物层出不穷。大学生处于青春年龄,对一切事物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各种网络联系方式的便捷,对大学生交友方式创造便利的条件,双方通过QQ、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交友社交范围的扩大,网恋成为恋爱的一种方式,甚至部分大学生相信网恋有成功可能性。

(五)独立性缺少,心理易创伤

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个性较突出重感情、易冲动,许多大学生在自己情感问题上缺乏独立性,喜欢听取父母、朋友、闺蜜以及家人的意见,在恋爱方面没有自己的主见。只要父母或者身边朋友说好,至于自己喜欢与否都勉强接受,而勉强的爱情不利于爱情长久,从而造成心理的创伤。

三、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谈恋爱非常普遍,但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不仅需要心理咨询、辅导员的关注,更应该引入其他方法。而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爱与学业的矛盾

当代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恋爱中的人,往往神魂颠倒,为爱情冲昏头脑。大学生为了追求恋爱带来的幸福感,忘记自己的学业。“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因此,当爱情来到大学生身边时,胸怀远大抱负、肩负繁重的学习任务的大学生不由陷入对美好的爱情憧憬之中,从而导致学习能力的丧失,学业水平的下降。

(二)恋爱带有明显功利性

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涌来,商品意识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新价值观念已经渐入人心,追求的爱情方式逐渐由精神转向物质。一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爱情与金钱是相互存在的。大学生在择偶过程中将对方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家庭背景、或者今后的就业、升迁等考虑在内,似乎爱情的目标不是对方而是些除了家庭出身。有一部分女大学生在择偶时是先通过旁人了解对方的家庭背景而托人介绍认识,表达爱情基本建立在金钱与地位之中,而忽视对方恋爱需要感情基础。

(三)恋爱缺乏稳定性

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很多学生对于人生目标没有一定的认识和规划,造成对待爱情不理智、不成熟,在加之经济尚未独立,恋爱过程感情和思想易变,出现三角恋、多角恋,朋友之间的善变、父母的反对、恋人之间的矛盾以及环境、经济的影响,造成感情的纠葛。

四、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具体思路

(一)制定方案,开展服务

针对高校大学生恋爱问题,从整体设计而言,辅导员应处在与学生心理咨询相配合的位置,如果心理咨询更注重事后性问题解决,或者在事后性解决中更强调与学生的沟通,那么辅导员可以及时跟学生家长、老师、同辈群体沟通。而在学生事先问题的预防中,辅导员要做好个案管理工作,及时与辅导员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常见问题,具体方法上,则可以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学校学生心理服务工作进行调查,定期了解学生的需求、期待,评估学校心理服务工作的效果,并进行及时改进。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运用个案和小组工作的方法。个人认为一般心理问题可主要采用个案,相对复杂、难以处理的心理问题可转介学生做心理咨询。小组工作的方法可以利用学生班会以及学校素质拓展的平台,更加注重成员的交流互动,从而增强学生技巧、能力、信心,并充分发挥学生所学所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

(二)形成一般性的解决问题思路

高校学生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具体为前文提到的以辅导员老师的身份,与心理咨询配合开展工作。当然,毕竟因为人员有限,为了更好发挥社工介入的效果,要充分构建并利用好学校心理支持网络,比如许多学校都有意识建立的班级心理委员这一资源,以及专业的心理社团、心理专业学生,从而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实现学生问题介入无孔不入。除此之外,同辈群体本身就有一些作用社工以及专门的心理咨询无法代替。当然,因为当前我国心理咨询和社会工作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人对于心理咨询和社会工作认识片面,这直接导致很多人出现了心理问题虽然有强烈的想法寻求改变,但是仍然害怕被大众贴上“精神病人”等标签。在这样的情况下,运用小组工作方法是非常恰当而且有效的。当然,小组工作的魅力仅仅这样运用还是非常不够的,我认为在学校团委工作过程中,也可以运用小组工作。当前,我国开展团委、党委的活动形式僵化,效果不是很好。如果能够将小组工作的方法运用其中,每次小组活动就是一次团建活动,有专门结合热点,结合学生诉求的主题和巧妙的活动设计,那么党建团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原有基础上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也能改变学生对于党建团建工作的认识,增加他们的积极性,真正能够实现学生提升,向党组织靠拢的目的。

五、总结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篇2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谈恋爱越来越普遍,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以及今后的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关注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也成为是高校工作的重点。本文将从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及及形成原因入手,探讨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心理 动因 对策

自古以来爱情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以独特的魅力牵动人们的心。爱情让我们人性中最温暖,最热烈,最细腻,最温柔的部分得以充分的展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古代文人墨客对爱情做了大量的描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当今的大学校园中,牵着手在校园中散步的情侣随处可见,大学谈恋爱成为了很普遍的事。

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

1. 不切实际,追求浪漫,不顾后果。

爱的权利增强而爱的责任降低。只在意恋爱过程本身对恋爱的结果不太在意注重 。大学生不在以结婚为前提恋爱,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做感情体验,及时行乐,记忆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还有一些大学生为了充实课余生活,解除寂寞空虚,把恋爱当做一种消遣活动。

2. 自主性强,盲目性大,不负责任。

一方面大学生在年龄上虽然已经度过了心理反抗期,但由于形成与父母,长辈,老师的成年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依然存在这种心理隔膜,使他们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异常敏感,经管感情迫切需要抚慰,渴望理解期待有人能分担自己的烦恼,但为避免自尊受到伤害,而不愿向别人敞开自己的心里内心世界,形成了相互之间的闭锁心理。在着不少人考入大学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远大的理想追求缺乏学习动机,感觉学习和生活枯燥无味,精神空虚,加之他们受爱情观念的影响,易产生攀比,从众心理,于是选择在恋爱中消磨时光,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3. 恋爱方式公开化,表面化。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日益开放,而传统道德逐渐淡化。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常常处在理智与感情矛盾的漩涡中,在理性认识觉得自己应该保持纯真,应该遵守传统伦理道德观。但在爱的刺激下又不愿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恋爱方式公开化,在公共场合公开恋爱。

大学生恋爱心理动机:

1. 自身生理因素: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生殖系统成熟,性激素分泌影响生理平衡,对异性特别敏感。同时,大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成熟期,性意识增强,心理极度浮躁波渴望与异性交朋友,恋爱意识强烈。

2.自身心理需求:

缺乏安全感,自我意识不完善,渴望他人肯定,易产生从众,攀比心理。大学生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奋力。拼搏进入大学校园,中学阶段由于升学负担而暂被压抑的情感因此得到爆发,自我形象逐渐清晰,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情感需求渴望满足,而恋爱则是其情感满足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当今舆论自由思想开放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刚进入大学就开始恋爱,生活在集体的大学生经常会把自己和同学作比较,由于群体和他人产生的压力产生了从众心理,导致了不正确的恋爱动机,使得大学生盲目追求恋爱,这种不认真不负责的恋爱动机是很多恋爱缺乏真正的感情基础。同时,大学生对自我缺乏充足的信心,产生攀比心理,通过自我比较,觉得自己能力不行,身边的人都恋爱了,自己却没有恋爱,会产生无能力的错觉,导致降低自尊,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会加入恋爱队伍,甚至有不少学生以恋爱次数的多少来衡量自身的价值,恋爱关系是他们得以满足青春期所期待的来自他人的肯定。他们关注自我价值,来自异性的,特别是自己爱的人的肯定和欣赏是自我认同的一部分,在恋爱关系中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满足。

2. 学校教育因素影响:

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可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但学校更注重学习成绩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人格培育较为忽略,教师没有正确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恋爱的动机,致使有的大学生因人际相处困难,学习考试,就业等产生很大的压力,有的大学生因对信念价值和自我把控不定,而产生茫然沮丧和没有归属感的情绪,故而通过恋爱,找人分担从而起到缓解压力和摆脱孤独的作用。

3. 家庭环境因素:

现代社会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多数的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或因为工作等因素导致孩子很少或无法与父母进行正常的交流,由于家庭缺乏情感来源,导致有的孩子会通过恋爱来寻求感情支持。同时,多数父母忽视对性的教育,从未给予之正确的引导,导致孩子树立错误的恋爱观。

但是,近年来随着高校在校人数的增加,大学生恋爱在高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且已成人数增多年纪偏轻的势头。大学生恋爱的出现便for偶然,既有其内在心理因素,也有外在环境的影响,随着高校大学生恋爱所影射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大学生恋爱以后会特别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家长的普遍关注。

大学恋爱引发的心理失调:

1.单相思与爱情错觉

单相思与爱情错觉都是恋爱心理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失误,单相思使得某些大学生陷入痛苦的境界,处于空虚烦躁甚至绝望之中,处理不好,会影响学习,生活,甚至对以后的恋爱婚姻都有消极影响。

2. 多角恋。

多角恋是爱情纠葛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质上是比单相思更为复杂更为严重的异常现象。在恋爱时,一些大学生因心理不够成熟,有时被别的异性动人之处吸引而动心,同时与几个人相恋,因此多角恋有极大的危险性,一旦理智失控就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恶果。

3.失恋。

失恋是指一方否认或终结爱情关系后,给另一方带来的一种心理挫折。失恋是大学生最严重的挫折之一,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如难堪,羞涩,失落,悲伤,孤独,虚无,绝望和报复,这些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和转移,容易导致失恋者忧郁,自卑的情怀,严重者甚至会采取报复或自杀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抑郁。

调适措施:

1. 单相思的自我调试。

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客观理智对待爱情问题,学会用理智战胜感情,及时的移情移景。

2. 恋爱纠葛的自我调适,

大学生应正确积极的调试,认清爱情的选择性与排他性之间的区别,重新评价自己与恋爱对象之间的关系,学会明智理性的退避。

3. 失恋的自我调节。

克服爱情至上的观点,爱情是重要的,但它不是全部。进行环境的转移,失恋后换个环境暂时与痛苦的回忆隔绝。多为对方着想,既然对方觉得幸福,那就让他离开吧。

正确的大学生恋爱观:

1. 自身:

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改善,树立正确人生观,恋爱观。在选择恋爱对象时应追求志同道合的高尚爱情,使其建立在共同兴趣爱好和人生理想之上,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双方只有在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负责的情况下,才能创造和谐的恋爱关系,才能共同进步。因此稳定的人生观和恋爱观密不可分。

正确理解爱情本质。爱情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念,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最强烈稳定和专一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大学生若不清楚爱情的本质,那么恋爱便会产生各种困惑和问题,也不能很好把握真正的爱情。爱情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爱情的权利和责任的统一是恋爱生活的基础。

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在谈情说爱上而放松了学习。恰如其分的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培养恋爱中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尊重平等人格。恋人之间彼此尊重的人格的表现,主要是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视双方的平等,恋爱双方在人格上是独立的。自觉承担责任,自觉的对对方承担责任当爱情。本质的体现,无论对方处于逆境还是顺境,是富有还是贫穷,是健康还是双瞳,爱一个人或接受一个人的爱,就意味着始终不离不弃,自觉的为对方承担责任。责任的担当不仅是单纯的,我心中有你,而是需要付诸行动的自觉。同时,我们要文明相亲相爱,文明的恋爱是指双方采取含蓄谦恭且羞涩的态度,而我们要讲文明,不然会有损大学生的美好形象,通过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操守,使得双方在指高层的人格和外面行为下发展感情,这种感情才经得起时间的挫折和体验。

2. 社会:

社会要优化舆论环境,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社会是个大环境,大学生每天都生活在社会里受社会影响,所以社会方面应该建立正确合理的主流思想,各种新闻媒体的舆论媒介,应当确保宣传正确的恋爱价值观,在善恶美丑前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教育,发挥其营造社会健康文化氛围的功能,我们需要形成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得大学生的行为有章可循,为他们的恋爱行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防止不健康的恋爱观污染大学生心理。

3. 学校教育:

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对恋爱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使学生有机会在各种有利身心的活动中学会正确与异性交流,通过讲座,心理辅导等方式为大学生讲解恋爱问题。对于因恋爱产生的心理障碍或问题的同学应当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与之交流排解心理。

4. 家庭环境:

父母要以身作则,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和心理学理论,避免盲目教育,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父母的感情是子女以后爱情标准。有所以父母间有良好的感情,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性启蒙性教育和恋爱教育。

结语:

我觉得大学可以谈恋爱。爱情与学习如书离黄花彼此托扶,爱,充实着学习,学习美化着爱情。这是一促具有双向作用的良好循环,恋爱中的大学生生活充满阳光,甜甜蜜蜜,心情愉悦。相伴去学习,取长补短。不懂的问题在相互讨论中得到解决,共同进步,更上一层楼。恋爱中的大学生不由于男女性格与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此时此刻得到互补互谦,互让宽容大度的优良品质在恋爱中自由成长。

爱情是美好甜蜜的,当代大学生应讲究恋爱心理健康,最大程度促进心理发展和人格完善,获得爱情的甜美和家庭的幸福,促进社会文明。大学生准确认识爱情,正确对待爱情,培育健康的恋爱观,养成良好的恋爱行为,努力创造良好完美的爱情。

参考文献:

[1]. 对高职生恋爱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

《职教论坛》.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8期.吉梅.

[2].大学生恋爱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0年10期.张建英.侯大寅.

[3].大学生恋爱观现状与对策.

作者:梁晓珍.基础心理学河北师范大学

[4].大学生恋爱心理成熟度的测量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作者:李壮.应用心理学上海师范大学

[5].大学生婚恋观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苏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西南大学

[6].大学生情侣间赠送礼物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作者:周惠.应用心理学曲阜师范大学

[7]大学生社交效能感与自我同一性关系的研究.

宋江宁.沈建建,2010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

[8]大学生恋爱宽恕问卷的编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有中介的调节作用.

张田,2011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9]自恋与浪漫关系:恋爱风格与伴侣选择.

梁钰苓.周晖.封春亮,2010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篇3

关键词:高职学生 婚恋观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b)-0143-02

1 高职院校学生婚恋观现状

随着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逐渐成熟,学生心理上渴求能与异性接触并且互相了解,加上高职院校的学习压力较中学有所减轻,这些条件为恋爱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正确的恋爱观能够促进恋爱双方的共同进步,但是部分高职学生对于恋爱的认识仍存在一定的误区。

1.1 对于恋爱存在盲目性

此类学生更加看重恋爱的过程,对于爱情的理解非常单纯并且趋于盲目,在他们看来,大学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已经足够,不在乎这类爱情是否能够维持下去。一方面,随着学生步入大学校园,由于脱离家庭的约束,学生缺少亲人的关爱,他们在心理上渴求得到他人理解,从而满足自己内心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觉得大学生活枯燥乏味,恋爱正好弥补了这类学生的心理问题,加之部分学生的从众心理也使他们步入行列。

1.2 对于婚姻趋于现实性

我国传统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而在当今社会中演变为一种物质上与条件上的攀比。与上述所说的盲目性相比,这类学生并不注重双方感情的培养,爱情在他们看来贴上了物质化的标签,他们注重生活中的物质享受而忽略精神生活。对于婚姻,他们更加看重结果,即认为恋爱的最终目的就是结婚。这类学生更偏向于对于爱情的索取,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这些群体目前最为缺乏的就是人类最低层次的需要,即生存与安全的需要。这类现象用社会上最为流行的一句话概括便是:“宁愿坐在宝马中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

1.3 对于性认识的开放性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网络信息时代,人们能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与掌握自己需要的信息。对于性与婚姻的认识,学生更加趋于早熟状态,彻底的摆脱了祖辈“不以婚姻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的恋爱观。对于“性”这个我国传统教育上一直很避讳的话题,他们通过自己的了解,自身仍处于一种对“性”懵懂的状态,思想上缺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西方国家强调个人中心主义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性问题方面,西方思潮对于我国传统思想造成了巨大冲击,青春期的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更加容易接受前者。对于婚前,部分学生渴望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追求自我,不考虑结果而提前尝试禁果。高校思修课对这个问题应该对此引起足够重视,积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与处理性问题。

2 高职院校学生婚恋观教育对策――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高校思修课谈论爱情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还需要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去体验,对自身进行爱的反思,以此树立健康的婚恋观。

2.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形成正确婚恋观的基础

作为一门融合了各类学科长处的思修课来说,它所承担的意义非常深远,教师在课堂上和生活中可以积极观察学生的动向,与学生形成良性的互动,在互动中能够发现一些不合理的信念,通过合理引导使学生放弃原有不合理的想法,与学生进行交流使之正确认识我国的婚恋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婚恋观。

2.1.1 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对于学生婚恋观的塑造

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综合了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旨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婚恋观方面,高校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教会学生妥善处理婚恋方面遇到的各类问题。譬如在处理学习与恋爱的关系方面,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使之意识到校园中学习应该摆在恋爱的前面,坚持学习事业第一,爱情第二的基本原则,在恋爱中坚持恋爱的原则与相关的道德准则,不随意违背,坚持自尊自爱,学会正确处理恋爱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等。这需要高校教师不断进行摸索,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找到学生情感的敏感点,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摒弃传统填鸭式说理式教育,从而使学生从内心接受教师的观点。毕竟,高校道德课程的目的就在于此:通过理论教学,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2.1.2 法律基础部分对于学生婚恋观的塑造

法律基础是思修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法律必定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婚恋观方面,青春期的学生对于与之相关的法律可谓懵懂,相关的法律意识相对淡薄,这直接决定了学生在处理婚恋问题方面的价值取向。随着我国新的《婚姻法》的出台,作为大学生有义务去主动了解相关的法律政策,比如:婚姻自由、性道德、生育问题、财产分割问题、离婚等。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教师必须使学生意识到恋爱与结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处理感情问题,谈论的是个体的幸福问题,而后者牵涉到是家庭责任问题。这涉及到对配偶,对子女,对长辈的相关的法律责任,比如:夫妻双方的性道德、养育子女、赡养父母问题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典型案例来触动学生,引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索,还可以通过讨论来加深学生对法律问题的理解,使学生以此来构建自己合理的婚恋观。

3 结语

高职学生婚恋观既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同时也体现着时代的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化,高职学生的婚恋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而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与日趋成熟,他们对与异往的要求日趋强烈,同时也面临着婚恋相关问题的困扰。由于进入高职院校学业的压力减轻,父母和老师的管束减少,一些自控力较弱的学生甚至容易在爱情面前迷失自我。该文通过对高职学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全面了解把握高职学生的婚恋观现状,从而科学指导学生理解恋爱、婚姻与责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婚恋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帮助他们走上成人成才之路。

参考文献

[1] 弗洛姆.爱的艺术[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 埃利斯.控制焦虑[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篇4

关键词:大学生;失恋;心理调节;心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80-02

一、对大学生失恋现象的认识

大学校园是一个适合恋爱的环境,大学生所处的年龄同样是一个适合恋爱的年龄,但大学生对恋爱的心理准备却往往是很不充分的。我们经常看到不少大学生由于寂寞而盲目跟风加入恋爱大军,建立恋爱关系后才发现双方不太合适;由于毕业工作、双方父母反对、生活环境变化等客观原因而劳燕分飞;由于一方或者双方移情别恋而反目成仇。无论是前人的调查研究还是我们的亲眼所见,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恋爱的很多,失恋的也不少。人无完人,真挚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同样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热恋时轰轰烈烈,失恋时冷冷清清,失恋无疑会给恋爱中的一方或者双方造成负面心理影响。大学生涉世未深,如果不能正确及时的化解失恋的心理打击,将会给自身的身心健康以及学习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严重者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反之如果处理得当,失恋会成为大学生成长中的一笔财富。作为一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笔者在工作中也经常遇到因遭受失恋的心理挫折而需要心理辅导的大学生。对大学生失恋现象的研究和对失恋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都是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合理应对大学生失恋造成的心理影响,应从前期心理准备和后期心理调节两方面入手。前期心理准备主要是指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并使其对爱情婚姻建立基本的合理认识,这需要通过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等方式来加强。但由于大学生出于青春期的末期,心理和思想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加之不少大学生进入大学时仍然缺乏恋爱经验,所以大学生对恋爱的前期心理准备往往是不充分的。所谓后期心理调节,也就是失恋后怎么办,通过哪些心理治疗方法可以缓解失恋后的心理不适,这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二、大学生失恋心理调节的基本方法——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主要通过谈话技术,使前来咨询的大学生认识到自身思想观念中的矛盾或不合理之处,从而改善情绪和行为。在高校心理辅导中认知疗法被广为采用,其特点是简便可行、风险低,大学生接受程度高。失恋心理调节的认知疗法,应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展开。

大学生较其他同龄群体具有理性更强的特点。经过一定的引导和解释,大学生对恋爱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和理念可以很好的理解。比如现代社会中的“恋爱自由”原则。“恋爱自由”的真正含义并不是提倡大家随随便便自由自在地恋爱,而是指每个人都有爱或不爱任何另一个人的自由,恋爱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和后果,只要没有触及法律底线,就只能由当事者自己承担。所以说,“恋爱自由”就是给每个涉足恋爱的人的一条“风险提示”,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谁的恋人都可以不需任何理由而随时终止爱情,也可以随时随地移情别恋,可以言而无信,也可以始乱终弃。当然恋爱双方都可以这样做,这就是“恋爱自由”的代价和真正含义。无论出了什么事情,只要不违反法律,都要自己承担一切后果,享受权利就要承担相应的义务,敢做就要能当。这些恋爱的基本常识,对于大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但有时当事者却并不愿意承认。这时需要辅导者给予当事者充分的支持,使其放下心理压力,进而进行合理的面质,使其回到理性上来。

大学生的思维具有理想化的特点。常常听到许多大学生初入大学时对现实中的大学条件和环境非常不满,认为和自己想象中的大学相差太远。恋爱又何尝不是如此,涉足恋爱前把恋爱神圣化、理想化、完美化,恋爱之后才知道有苦有甜,但仍然不能放下固执的关键,导致双方痛苦不堪。梨子的滋味只有尝过了才真正知道,对恋爱益处的盲目夸大和对恋爱可能带来的痛苦的一味忽视,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通过认知疗法改变大学生过度理想化的心理倾向,是大学生失恋心理调节的重要着眼点。

大学生的思维同样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发展性。生活中常说“劝和不劝离”,通过认识疗法进行大学生失恋心理调节则不能简单的以“劝和”或者“劝离”作为调节的标准。“和”与“离”只是表象,只有使大学生建立对爱情与婚姻的理性认识,才能保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大学生身心的长远发展。

三、大学生失恋心理调节的其他方法

(一)满贯疗法

赵本山、范伟和已故小品演员高秀敏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过一个小品,名字叫《心病》。在这个小品中,赵本山(所扮演的角色,下同)充当心理咨询师来给范伟看病。范伟因为受不了中奖的消息刺激而变得疑神疑鬼,总觉得自己身患重病,一听到“病”字就吓得浑身抽搐。赵本山和高秀敏尝试了许多方法,最后用“崩溃疗法”解决了问题。所谓“崩溃疗法”,简单的说就是“越是他不想要的,越要加倍地给他”。告诉身体健康的范伟他确实患了重病。没想到范伟听到自己身患重病后反而来了精神,并表示要认真面对生活。

小品中提到的崩溃疗法,在心理学中叫做满贯疗法。满贯疗法属于行为主义治疗方法的一种,其原理就是“物极必反”,来访者越害怕某种刺激,就越要给他(她)高强度的该种刺激,使其不再敏感。

面对失恋,不少大学生采取刻意回避的态度:双方恋爱时的信件撕掉,对方赠送的礼物扔掉,还要告诉身边所有的朋友不要再提起那个人和那场恋爱,所有这一切无非是想把有关双方恋爱的一切痕迹都抹杀掉。但是有些东西越想忘越忘不了,也许这一刻你忘记了,下一刻它又悄然出现在你的心里。与其如此,不如坦然面对,甚至可以采用满贯疗法。失恋者可以花上一天时间,好好地回忆和思考,把能想起来的关于失恋的林林总总全都想清楚想彻底,回想相恋时在一起时的所有快乐和痛苦,回想分手时的是是非非。这个过程肯定会很痛苦,但是只要想清楚了,失恋者就对这次失恋有了一定的免疫力,再想到以前的恋人也就不会那么敏感了。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失恋者对“失恋”这两个字(或者说这个符号)的恐惧,让失恋者直视失恋的具体结果而不附加其他空洞的恐惧与痛苦。对失恋这件事情能够坦然接受,失恋者的心理问题也就好了一半。值得注意的是,满贯疗法也有相当大的风险,实施时一般需要当事者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好有专业心理人士的指导。

(二)抹黑疗法

“抹黑”源于一种政治手腕,加以引申之后对治疗由失恋引起的心理问题同样有效。抹黑疗法具体是指双方分手后应该尽量想对方的“不好”,也就是尽量给对方的形象抹黑。在分手以后,失恋者如果想到的都是对方的好处和优点,那自然会万分痛苦悔恨,但是如果能客观的来看待对方,甚至有意地多想对方的坏处和缺点,那心里自然会好过一些。有的失恋者会认为这是自欺欺人,确实这种方法有些“以毒攻毒”的意味,其实如果失恋者真能看开又何必“自欺欺人”呢?爱情本来就是双方自愿的,双方都已经分手了,如果失恋者还看不开,本身就是自欺欺人的表现。

(三)比较疗法

确立恋爱关系以后,恋爱双方在一起的时间急剧增加,相应的与外界接触的时间和机会就急剧减少了,眼中也就只有对方一个人存在了。双方分手以后,这种惯性依然存在,这也是造成很多人走不出失恋阴影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失恋后当事者仍然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双方的关系里面,局限在对方身上,看待问题非常片面和极端,甚至仍然以恋爱时的思维来考虑问题。这时候如果能打开眼界,多多观察和比较,就能使自己的思维走出封闭的“小黑屋”。有些大学生失恋以后觉得整个天都塌了下来,那只能说明其恋爱时对对方太过依赖,变成了井底之蛙。身处恋爱或者失恋中,有时难以认识到人世间并不只有恋爱这么一件事,世界上的好男孩(女孩)也不只对方这一个。建议这种类型的大学生多观察其他人恋爱和失恋的例子,就会对恋爱和失恋看淡一些,进而发现自身的遭遇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当然,比较疗法并不是教人幸灾乐祸或者朝三暮四,而是通过比较帮助当事者开阔眼界和心胸,站在客观的立场来认清事物的本质。正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失恋的痛苦说到底大多还是来自自身欲望的不满足,学会放弃才能实现升华,当大学生不再只把眼光局限在一己之私上面时,自然就容易走出失恋阴影。

参考文献:

[1]兰宏.大学生的失恋心理危机及其干预[D].武汉理工大学,2005.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篇5

【关键词】微信;恋爱观;道德教育

1、微信对大学生恋爱观影响指标体系的建立

1.1恋爱观的内涵及其评价标准。恋爱观是指人们对爱情的认识和理解、在择偶标准、情感处理和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看法和认知以及对待爱情的行为倾向方面的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肯定了“现实中的个人”是一切社会历史的出发点,也是有关社会历史理论的出发点i。恋爱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社会价值体系们彼此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关系”。

1.2微信对大学生恋爱观影响指标分析。研究微信聊天工具对大学生恋爱观影响与道德教育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对恋爱观的维度进行分析。

(1)对爱情的认识与理解。爱情与道德是相伴而生的,爱情是基于的道德之上的,在中国具有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就是道德观念了。通过微信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可以在用户在不见面的情况,使双方能够自由的交流。从理论上讲,这时候双方的对爱情的认识和理解更纯粹,由于微信信息沟通功能的便捷,彼此的关心与问候得以实现,更容易建立起双方之间的精神依赖。

(2)恋爱对象的选择条件。从文化程度的角度来说大学文化还是比较高的,其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深度还算比较高的。微信作为社交网络交流工具,其重要特点是“社区化”,对某一话题的探讨与共同关注,是双方有进行继续交流意愿的基础,而这其中往往是对品德、兴趣、性格的考虑。

(3)恋爱目的。作为新时代的文化人,由于学习的压力,心理和生理各方面逐渐趋于成熟,大学生对恋爱的目的也有很大的改变。少了以恋爱为游戏的态度,对恋爱的目的也趋于单纯化。在利用微信添加好友时,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通讯录或者手机QQ上的好友,这样添加的好友都是自己认识的,对于大学来说无论是出入寻找“比翼双飞”的“小伙伴”,还是学习与人相处的目的,这些功能帮其实现。

(4)婚姻家庭观。传统的恋爱观认为,恋爱是以结婚为前提的。因此,对恋爱观的考量必须包含其婚姻家庭观。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其他人相比还是较多的,其对婚姻家庭观大学生更趋向追求结婚为目的、对待婚姻男女双方更要忠诚。在目前的微信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网页发图片、附文字记录自己的恋爱生活,这些内容也可以分享到微信朋友圈。而这些文字图片资料会成为记录,这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婚姻观的形成,即婚姻意味着忠诚和责任。

2、微信对大学生恋爱观影响的现状调查分析

2.1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分为两部分,一是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针对A市3所高校的四个年级的大学生发放问卷,而研究对象必须是有过通过微信交友成功经历的大学生,从对爱情的认识与理解、恋爱对象的选择条件、恋爱的目的以及婚姻家庭观四个方面来调查微信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二是选取A市对应的3所大学高校的男女大学生和从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为调查对象,采用访谈的方式来了解老师对微信对大学生恋爱观与道德教育问题的看法。

2.2调查结果

2.2.1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针对大学生总计发放500份问卷,回收了470份,回收率94%,剔除回答不完善的问卷后,有效答卷456份,问卷有效率达97%。调查结果如下(见表):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认可通过微信对大学生恋爱观的积极影响,总体赞同比例占74.08%,而在恋爱观的四个维度当中,大学生认可微信对大学生恋爱观影响最大的是对恋爱对象的选择,占82.38%,其次是赞同对爱情的认识的影响占73.91%,而认可微信影响大学生对婚姻家庭观以及恋爱目的表示赞同的比例分别是73.89%和66.13%。从二级指标来看,对性格合拍的恋爱对象表示赞同的大学最多,这个比例高达91.23%,其次是有共同志趣这一恋爱对象的选择条件占89.62%,对寻找学习的动力这一选题表示赞同的最少,只有58.13%。

3、道德教育视角下引导大学生的恋爱观的措施

3.1通过微信互动平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随着微信时代的到来,各方面的信息的传播和传递不再是单项式模式,它已经被一种精心搭建的互动和分享的平台所代替。在此平台上,媒介的接触越来越人性化。因此,微信作为聊天工具中的一种,其对道德教育信息的传播与传统的道德教育信息的传递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微信平台,利用微信传输图片、文字的功能向学生传输教育的思想,无面对面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自然的交流环境,以减轻面对面交流的压力。在微信环境中,思想教育者也可也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生活状态、个人的恋爱观等信息,为学生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利用微信从“大众”向“聚众”转变,针对学生遇到的个人为题通过微信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分享,增强大学生对特定的道德教育信息的信赖度,使微信作为载体传播和推广思想教育工作。

3.2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在谈论大学生恋爱观的时候我们也是否真正想过怎样才能改善和完善现在大学生的恋爱观,在现在大学生的恋爱中,大学生懂得恋爱是志同道合的人的一种相互欣赏,在双方互相谅解与彼此忠诚的前提下真正的做到文明爱情。所以在现在大学生的恋爱观的教育中我们真正做得是需要对大学生恋爱观的一种引导。把现在大学生恋爱观与恋爱道德融入平时的思想教育之中,以传统灌输与现在的教育方式相结合这样对于大学生来说会起到很有成效的效果。在这种教育中不仅要让大学生们感觉到恋爱的严肃性,更需要在这种引导之下使得现在的大学生们懂得恋爱不单单是一种权利,更要使现在的大学生们懂得恋爱需要两个人要以高度谨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爱情。爱情双方是平等的,所以在恋爱的过程中,现在大学生需要懂得自由不等于放纵,恋爱不等于束缚,在恋爱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天长地久不单单需要两个人无尽的厮守,更需要在正确的实践做正确的事,认识到学习为学生的本位,今天的学习是明天厮守的保障。

注释:

i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域[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29.

【参考文献】

[1](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潘光旦,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429.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篇6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观 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82-02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恋爱是大学校园里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大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具有渴望与异往、建立亲密感的强烈心理需求。但恋爱对大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大学生心理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它又带来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恋爱观,正确对待爱情,适时地进行自我调试,摆脱恋爱危机至关重要,。

一、关于恋爱

1.爱 情

心理学描述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一种形式。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具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2.恋 爱

一对相互倾慕的男女共同追求、培育及实施爱情的过程,是情感升华和体验欢愉的心理过程。

3.恋爱观

就是一个人对恋爱和爱情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恋爱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学生恋爱的不良心理特征

大学生的恋爱除了具备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具有以下不良特征:

1.恋爱华而不实

大学生的恋爱,一般只谈爱慕之情,很少交流对学习,对人生的看法,甚至根本不讨论结婚、建立家庭、举办婚礼、生儿育女等具体问题,但却带有很浓的浪漫色彩。

2.自控与耐挫力较弱

大学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则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分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一旦恋爱受挫,就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对学习、精神甚至身体造成严重影响。

3.缺少成熟性与稳定性

由于他们社会阅历不深,在选择恋爱对象标准上,重外表轻内在;在恋爱方式上,重形式轻内容;在恋爱行为中,重过程轻结果,重享乐轻责任,所以他们的恋爱分分合合。

三、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的恋爱是单纯的、美好的,但是他们的恋爱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要想获得幸福美满的爱情,需要有正确的恋爱动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理性的个性特征。而在这些方面,大学生却存在很多不足,所以大学生的恋爱存在很多问题。

1.“爱”地盲目不谨慎

据调查,某高校中平均有30%以上的学生在谈恋爱。大学生普遍恋爱过早,甚至出现恋爱动机不明确,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恋爱等盲目恋爱现象。

2.“爱”的方式不妥当

校园中无论在花园里、小湖边、树荫下、大路上,还是在食堂、教室、图书馆或是宿舍前,随处可见一双双、一对对,即使在众目睽睽之下,也敢旁若无人,大胆示爱。同时爱的世界过于狭窄和自私,把恋人视为私人财产,不允许与其他人交往。

3.“爱”的态度不严肃

有的学生把恋爱作为一种游戏,“要么在寂寞中变态,要么在寂寞中恋爱”,“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更有甚者置校风校纪于不顾,行为越轨,非法同居。

4.“爱”的动机不纯正

有的学生把恋爱作为一种调味剂,恋爱是为了玩一玩,排解寂寞,获得暂时的心里温暖,寻求刺激、获取钱财资助等等。

5.“爱”的虚幻不安全

有的同学沉溺于网恋中,不但影响学业,也不利于身心健康,因为网恋缺少与人交流,使之变得性格孤僻,甚至造成人格分裂。“网恋”的对象身份隐藏,不法之徒利用网恋骗财劫色,甚至有的被害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6.“爱”的结局不佳

有的学生因为恋爱脱离了集体,疏远了同学,学习不努力,考试不及格,经济上捉襟见肘。有的恋爱不成,以仇相见,采取极端的处理方式,甚至出现以身殉情等现象。总之,不佳的结局都会给当事人带来悲伤、痛苦、绝望、忧郁、焦虑等身心的伤害。

四、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青春的代言人,要懂得爱、理解爱、学会爱,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从意识上要懂得爱情的真谛是什么,为什么爱,从行为上应该学会怎样去表达爱。

1.培养正确的恋爱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所以培养正确的恋爱意识,了解爱、懂得爱,才能很好的去爱,享受到爱的甜美,同时促进学习和事业的成功,完善个人的成熟、成长。

(1)要懂得爱情的本质。爱情的本质是无私奉献,是承担责任。爱不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一种奉献和责任。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献给伴侣,为他(她)缔造幸福。爱还意味着一种责任,人具有两方面的责任,即对社会的责任和对家庭的责任。这两方面的责任是人高尚的道德修养。无私的奉献和崇高的责任,使爱情变得高尚、纯洁和美好。

(2)要树立正确的恋爱动机。大学生恋爱应把具有共同的信仰和追求作为恋爱的动机,把心灵美好、情操高尚、心理相融作为择偶的第一标准。莎士比亚曾说:“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缠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因此,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思想品质、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大学生的恋爱应该抵制如赶潮流、满足虚荣心等不良动机,因为这样的恋爱动机常常导致恋爱失败,甚至带来不良的后果。

(3)要处理好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爱情是美好的,它是人生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它应该服从于学业,促进学业的发展。一个人只有学业取得了成功,其爱情之花才会开得更加鲜艳芬芳。所以,应该把学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不要把宝贵的时间全部用于谈情说爱上而放松了学习。只有爱情与学业相结合,爱情才有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

(4)要懂得尊重对方、用情专一。爱情是互爱的统一,相爱的双方都有着各自的人格和精神世界,但是一定要尊重对方、用情专一,这是爱对方的体现。双方一旦建立了恋爱关系,就要忠贞专一、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这也是恋爱中尊重对方的体现。尊重就要相知、相敬、相让,不能欺骗。不懂得尊重对方、搞三角恋爱、多角恋爱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

2.学习健康的恋爱行为

恋爱过程中,男女双方的言谈举止是其道德修养、人格特征和心理成熟度的反映,也是促进或阻碍恋爱成功的重要因素。许多恋爱纠纷或失败往往起因于恋爱行为的不当。为此,提倡健康文明的恋爱行为。

(1)恋爱言谈要文雅,讲究语言美。交谈中要诚恳、坦率、自然,不要为了显示自己而装腔作势,矫揉造作;不能出言不逊,污言秽语,举止粗鲁;相互了解,不要无休止地盘问对方,否则只会使之厌恶,伤害感情。

(2)亲昵动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高雅的亲昵动作发挥爱情愉悦感的心理效应,而粗俗的亲昵动作往往引起情感分离的消极心理效果,有损于爱情的纯洁与尊严,有损于大学生的形象,同时对旁人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刺激,给学校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3)恋爱过程中要平等相待,相敬如宾。不要拿自身的优点与对方的不足相比,以此炫耀抬高自己,戏弄贬低对方。也不宜想方设法考验对方或摆架子,这些都可能挫伤对方的自尊心,影响双方的感情。

(4)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对恋爱中的性冲动,一方面要注意克制和调节,另一方面要注意转移和升华,与恋人一起多参加学习与文娱活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艳文.大学生婚恋现况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32):644~647

2 宇业力.论大学生的恋爱道德[J].理论界,2006(11):107~108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篇7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行为;心理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7(C)-0176-01

新时代大学生来说,社会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自由的环境。大学校园成为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然而,恋爱问题也是大学生最感困扰的问题之一,因为恋爱问题处理不当,导致心理痛楚、人格扭曲,甚至引发精神失常的例子在大学校园里时有发生。

一、大学生谈恋爱因素分析

1、从众心理。很多大学生看到周围的同学都渐渐有了异性朋友,无论是上课还是吃饭,总是成双成对,同出同进,情意绵绵地在一起。看到人家平常互相照顾,寂寞时有人陪伴,认为大家都有的东西我也应该有。2、认同心理。很多大学生把有异性朋友作为是证实自我价值的一种表现,自己有人爱,说明自己有魅力,值得人爱。不是有首歌里唱嘛“女孩没人追,多可悲”,男生也是如此,没有人希望自己成为他人眼中“另类”。3、好奇心理。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8―24岁,这个年龄段的青年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已经成熟,对于异性的好奇心理是每个青年男女都有的一种心理特点,对于异性有神秘感渴望了解的心理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同时心理上也渴望得到异性的认同,成为一种潜在的想投入恋爱的渴望。4、依赖心理。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成为他们“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易受挫,在女生当中普遍存在。认为男朋友就可以无限制地要求对方为自己做任何事情。5、排解寂寞心理。很多在校大学生都感到大学学习没了高考的压力,空闲时间多了,感到业余生活没有乐趣,尤其是到了周末或是特殊的节日,看到同学们各忙各的,自己一个人在宿舍里实在是空虚、无聊,难免心生寂寞,谈恋爱就成为一种排解寂寞的方式。6、倾诉心理。大学生活里,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由于年龄相仿本应该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但由于同一专业、同一班级或同一宿舍的缘故,使他们有了共同的利益冲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自然不可避免,所以当他们有了烦恼、苦闷,更倾向于找个异性朋友。

二、恋爱中遇到的问题

1、不知道应不应该谈恋爱。这部分大学生应首先树立对爱情的正确态度。如果自己还不知道该不该谈恋爱,那说明在你的心里还没有自己喜欢的异性,只是因为看到许多同学都在谈恋爱,才产生了自己是否谈恋爱的想法。2、自己爱上了别人,但不知道对方是否也爱自己,想表白心迹,又怕遭到拒绝,左右为难。对于这样的困境,首先要学会正确认识对方对自己的情感。3、不知道如何拒绝对方的求爱。面对他人的求爱,当你不准备接受时,一般应当在不伤害对方自尊心的情况下,委婉地拒绝,如果对方进一步追求,而你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接受对方的爱情,那就应该明确地拒绝。4、在恋爱的过程中发现对方不适合自己,而对方还依然爱自己,不知道如何提出分手才不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在这种情况下,要明确爱情是不能强求的,如果一方发现对方不适合自己而准备结束恋爱关系,也无可厚非。5、能做恋人的异性朋友难寻。这种恋爱心理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友情和恋情的认识还很肤浅,并缺乏对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科学认识。

三、恋爱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个没有理智的大学生很难驾御恋爱的航船,两个人都没有理智的爱情肯定是一塌糊涂。在你准备进入恋爱时,请思考下面问题,这是成功爱情必须考虑的:

1、谈恋爱理由。解除孤独、寂寞;希望得到关注与承认;缺乏父母之爱的转移;群体压力,从众心理;对异性的好;来源于某种补偿……如果你是出自以上的心理,那么最好不要太着急;在一面爱情大旗后有多种动机,不完全是来源于爱情本身,你分析过吗?爱情问题是青年阶段最重要的问题的,会对你的一生产生影响,冒着可笑的危险来谈,将得不偿失。2、人格成熟度。爱情是一种人际关系,最密切的人际关系;恋爱,是你的整个人格状态面对另一种人格状态,爱情成功与否,与人格状态有关,过分的自我中心、内心缺乏安全感都是健康人格的大敌。人格发育成熟进入恋爱才会顺利,因为成熟的人了解自己的感受也了解别人的感受,成熟的人能够自信的把握住爱情的航船。3、爱情的误区理解。如果有以下种种观念,最好自己冷静思考。爱情是我的全部!爱能改变一切!你爱我,你应该给我一切!真爱只有一次!一看见对方缺点,爱就消失了!恋爱中有冲突是坏事!4、爱情相关因素思考。爱情与学习、爱情与家庭、爱情与性关系、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子女、爱情与友谊等是爱情的矛盾,会在恋爱的过程中向两人提出挑战,只有处理好才会有更好的关系。

如果你能恋爱前很好地思考上述问题,那么恋爱将变成美好的事情,因为大学里,你不仅能够很好地学好专业知识,也能真正地发现真爱,用无限地爱情力量互帮互助,大学的精彩将会演绎。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篇8

1.1恋爱观的内涵及其评价标准。恋爱观是指人们对爱情的认识和理解、在择偶标准、情感处理和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看法和认知以及对待爱情的行为倾向方面的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肯定了“现实中的个人”是一切社会历史的出发点,也是有关社会历史理论的出发点i。恋爱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社会价值体系们彼此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关系”。

1.2微信对大学生恋爱观影响指标分析。研究微信聊天工具对大学生恋爱观影响与道德教育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对恋爱观的维度进行分析。

(1)对爱情的认识与理解。爱情与道德是相伴而生的,爱情是基于的道德之上的,在中国具有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就是道德观念了。通过微信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可以在用户在不见面的情况,使双方能够自由的交流。从理论上讲,这时候双方的对爱情的认识和理解更纯粹,由于微信信息沟通功能的便捷,彼此的关心与问候得以实现,更容易建立起双方之间的精神依赖。

(2)恋爱对象的选择条件。从文化程度的角度来说大学文化还是比较高的,其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深度还算比较高的。微信作为社交网络交流工具,其重要特点是“社区化”,对某一话题的探讨与共同关注,是双方有进行继续交流意愿的基础,而这其中往往是对品德、兴趣、性格的考虑。

(3)恋爱目的。作为新时代的文化人,由于学习的压力,心理和生理各方面逐渐趋于成熟,大学生对恋爱的目的也有很大的改变。少了以恋爱为游戏的态度,对恋爱的目的也趋于单纯化。在利用微信添加好友时,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通讯录或者手机QQ上的好友,这样添加的好友都是自己认识的,对于大学来说无论是出入寻找“比翼双飞”的“小伙伴”,还是学习与人相处的目的,这些功能帮其实现。

(4)婚姻家庭观。传统的恋爱观认为,恋爱是以结婚为前提的。因此,对恋爱观的考量必须包含其婚姻家庭观。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其他人相比还是较多的,其对婚姻家庭观大学生更趋向追求结婚为目的、对待婚姻男女双方更要忠诚。在目前的微信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网页发图片、附文字记录自己的恋爱生活,这些内容也可以分享到微信朋友圈。而这些文字图片资料会成为记录,这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婚姻观的形成,即婚姻意味着忠诚和责任。

2、微信对大学生恋爱观影响的现状调查分析

2.1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分为两部分,一是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针对A市3所高校的四个年级的大学生发放问卷,而研究对象必须是有过通过微信交友成功经历的大学生,从对爱情的认识与理解、恋爱对象的选择条件、恋爱的目的以及婚姻家庭观四个方面来调查微信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二是选取A市对应的3所大学高校的男女大学生和从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为调查对象,采用访谈的方式来了解老师对微信对大学生恋爱观与道德教育问题的看法。

2.2调查结果

2.2.1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针对大学生总计发放500份问卷,回收了470份,回收率94%,剔除回答不完善的问卷后,有效答卷456份,问卷有效率达97%。调查结果如下(见表):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认可通过微信对大学生恋爱观的积极影响,总体赞同比例占74.08%,而在恋爱观的四个维度当中,大学生认可微信对大学生恋爱观影响最大的是对恋爱对象的选择,占82.38%,其次是赞同对爱情的认识的影响占73.91%,而认可微信影响大学生对婚姻家庭观以及恋爱目的表示赞同的比例分别是73.89%和66.13%。从二级指标来看,对性格合拍的恋爱对象表示赞同的大学最多,这个比例高达91.23%,其次是有共同志趣这一恋爱对象的选择条件占89.62%,对寻找学习的动力这一选题表示赞同的最少,只有58.13%。

3、道德教育视角下引导大学生的恋爱观的措施

3.1通过微信互动平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随着微信时代的到来,各方面的信息的传播和传递不再是单项式模式,它已经被一种精心搭建的互动和分享的平台所代替。在此平台上,媒介的接触越来越人性化。因此,微信作为聊天工具中的一种,其对道德教育信息的传播与传统的道德教育信息的传递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微信平台,利用微信传输图片、文字的功能向学生传输教育的思想,无面对面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自然的交流环境,以减轻面对面交流的压力。在微信环境中,思想教育者也可也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生活状态、个人的恋爱观等信息,为学生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利用微信从“大众”向“聚众”转变,针对学生遇到的个人为题通过微信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分享,增强大学生对特定的道德教育信息的信赖度,使微信作为载体传播和推广思想教育工作。

3.2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在谈论大学生恋爱观的时候我们也是否真正想过怎样才能改善和完善现在大学生的恋爱观,在现在大学生的恋爱中,大学生懂得恋爱是志同道合的人的一种相互欣赏,在双方互相谅解与彼此忠诚的前提下真正的做到文明爱情。所以在现在大学生的恋爱观的教育中我们真正做得是需要对大学生恋爱观的一种引导。把现在大学生恋爱观与恋爱道德融入平时的思想教育之中,以传统灌输与现在的教育方式相结合这样对于大学生来说会起到很有成效的效果。在这种教育中不仅要让大学生们感觉到恋爱的严肃性,更需要在这种引导之下使得现在的大学生们懂得恋爱不单单是一种权利,更要使现在的大学生们懂得恋爱需要两个人要以高度谨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爱情。爱情双方是平等的,所以在恋爱的过程中,现在大学生需要懂得自由不等于放纵,恋爱不等于束缚,在恋爱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天长地久不单单需要两个人无尽的厮守,更需要在正确的实践做正确的事,认识到学习为学生的本位,今天的学习是明天厮守的保障。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篇9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婚恋观 影响因素 指导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149-02

婚恋观是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也是个人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因此,对“90后”大学生婚恋观进行分析和思考,引导“90后”大学生正确对待婚恋观,对其健康发展和创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调查对象为南京市部分高校的“90后”大学生,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0,有效问卷173份。问卷设计题型为单选和多选,内容包括四部分,共18题。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恋爱观调查,第三部分为性观念调查,第四部分为婚姻观调查。

一、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对象中大一29名,大二24名,大三66名,大四54名;男生68名,女生105名,分别占39.31%和60.69%。其中文科生占56.65%,理科生占43.35%。独生子女101名,非独生子女72名。

(二)调查对象恋爱观

1.恋爱趋势上升,恋爱年龄年轻化。受访人群中谈过恋爱的占78.03%,仅21.97%的受访对象目前为止未谈过恋爱。由此可见,如今大学恋爱趋势上涨,问题增多,值得全社会去重视。对大多数“90后”而言,中学时期已萌生对爱情懵懂的渴望,家长、老师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其恋爱的冲动。但一旦进入大学,离开父母,生活在青春张扬的大学环境里,使之重拾了内心对恋爱的渴望,爱情的气氛如同水蒸气一般弥漫开。

被调查对象初恋年龄发生在18周岁以下的共计56名,19―21岁的57名,相比“80后”初恋的年龄略早,合理推测,未来青少年恋爱年龄将呈现提前趋势。“90后”恋爱年龄年轻化追根究底是由于社会发展、教育思想变化和环境的影响,“90后”逐渐被外来文化所吸引,加之青春期的叛逆,致使部分“90后”早恋。

本文调查对象中,67名处于恋爱中,58名有恋爱经验,失恋者占6.94%,36名未谈恋爱。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恋爱呈现普遍化,青涩时期的爱情40%不稳定,致无疾而终。此外,38%的恋爱人群对目前的恋情持不确定口吻,未谈恋爱人群的22%也表示恋爱是未知数,恋爱失败率居高不下。打个比方,大学恋爱如同一门热门选修课,但挂科率却极高。

2.恋爱动机多元化、择偶条件动态化。笔者调查问及恋爱动机,反馈结果良莠不齐。“彼此被对方的优点所吸引”“为以后寻找伴侣”为主要原因,“弥补空虚寂寞”“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跟风”等诸多原因为部分“90后”大学生恋爱的补充理由。透过数据表面深究结果得知:“90后”大学生恋爱观不够成熟理智,恋爱随大流,某些恋爱动机不当。

调查发现“道德品质”“感情”“相貌”成为大学生择偶的首选条件,这表明“90后”大学生择偶时不仅注重内在,同时看重外在。在调查中,大三大四的学生的择偶标准较大一大二学生,更偏向“学历”“能力”“地域”“亲友意见”以及“家庭背景”这些因素,考虑问题较长远。因此表明择偶的标准随着年龄、阅历、社会接触程度不同而变。

3.大学恋爱迷茫、婚恋观理想化,应严格区分恋爱与婚姻。在回答针对大学的感情生活是否会继续的问题时,85名受访对象选择“只要感情好,就可以继续下去”,51名选择“现在还说不清楚”,27名坚信“大学后仍会在一起”。这表明“90后”大学生对大学恋爱较为迷茫,同时大学恋爱成功与否大部分只建立在感情之上,过少地将感情同金钱联系。

(三)调查对象的性观念

发生年龄段年轻化、性思想呈开发趋势。就性这一话题,“90后”对此态度较80后更开放。61.85%的同学不曾有性经历,19―21岁之间发生性经历的占17.34%,18周岁以下有性经历的占4.05%。往年“80后”在结婚之前性经历的数据几乎为零,“90后”数据相加性经历占到38.15%,数据显示性经历年轻化。最集中的是19―21岁这一年龄段,是高中毕业后刚迈入大学期间。究其原因,主要源于父母较之以往管教的少,较之高中繁忙枯燥的生活,中国的大学环境给90后以放松的感觉。涉及未来婚姻中可否接受另一半有过婚前的问题,56.65%表示可以接受。

(四)“90后”大学生婚姻观

1.恋爱时不考虑婚姻、爱情价更高、择偶理性。关于“恋爱和婚姻关系的理解”这一问题,调查发现36.42%的被调查者对恋爱与婚姻关系说不清楚。去深究一下,在恋爱的时候不想婚姻,一部分因为未到婚龄,一部分原因是害怕,一部分是他们对婚姻和恋爱已有定义:恋爱是恋爱,婚姻是婚姻,年轻谈恋爱,不谈婚姻。35.26%的人认为“只有通过恋爱才能有美好的婚姻”,认为婚姻是相爱的结果,婚姻的维持靠爱情的滋润。12.72%的人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升华”,恋爱可有可无,恋爱不是必需品,可在婚姻里培育、升华爱情。4.62%的人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就“什么是婚姻的基础”这一问题,48.55%的人认为是爱情,对“80后”的人经济比爱情更重要,若生活窘迫,爱情就好比海市蜃楼。可对于未迈入社会的大学生,无需为生计发愁,享受来自父母的经济支持。因而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大部分的婚姻理念为“爱情价更高”。

选择配偶时,“80后”婚姻基本不能自主。“90后”大学生大部分更多选择“结合自己的和父母的意见”,27.75%选择“完全根据自己的感觉”。“90后”大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主张,更提倡自主婚姻。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90后”仍会考虑父母的意见。极大部分“90后”比较理性,决定前考虑各方意见。

2.婚龄依性别差异而不同、强调婚姻忠诚、强调平等。由于本次调查女生占比例较大,65.32%的同学选择在25―30岁结婚。20―25岁年龄段结婚和毕婚一致。男生选择结婚的年龄和女生相比较晚,男生认为在自己事业稳定后再考虑结婚,若太早结婚会束缚自由而且负担较重,不适合结婚。

问及“对另一半哪些行为不能接受”的问题,83.24%不能接受精神和肉体出轨。仔细分析,“90后”大学生重视婚姻的忠诚度。大学生的这一点价值观值得肯定,说明在新一代的社会,伦理道德是正面的。

在科技发达的社会里,“90后”大学生比“80后”更多考虑婚检、财产公证、倾向男女平等、提倡家务均担、AA制,法律、健康意识增强,强调男女平等,女性强调独立,收入自理。较“80后”,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改变。

二、“90后”大学生婚恋观概况及建议

(一)“90后”大学生婚恋观概述

当代“90后”大学生婚恋观总体健康,呈开放趋势,在婚恋上有非理性的观念和行为。

未深涉社会的大学生普遍的婚恋观是恋爱原因多元化,大学期间恋爱不稳定;恋爱和婚姻关系模糊,年轻谈恋爱不谈婚姻;普遍;择偶时综合父母及自己的意见,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经济其次,看重婚姻忠诚,关注夫妻双方健康、财产问题,收入自理,强调男女平等自由。与社会接触程度较高的大学生婚恋观,区别在于恋爱以结婚为前提,看重经济条件。

极少数同学恋爱动机不纯,开放,性观念缺失,消极对待恋爱与婚姻,游戏人生。

(二)对“90后”大学生婚恋观的指导建议

为正确看待和引导“90后”大学生健康成长,现有以下指导建议:

首先,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育及其他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理解恋爱和婚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其次,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确立大学阶段的目标,使其能将学习与恋爱的关系处理好。

其次,要帮助大学生保持健康的恋爱心理:①就恋爱问题,展开专题讨论;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生理卫生、心理咨询方面的教育,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对大学生各种心理疾病进行治疗,同时,对大学生的生理卫生及性知识开设选修课,进行系统教育,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③要切实展开性教育,让学生树立健康的性观念,给予学生“性心理”及“性生理”方面的知识,使之学会自爱的同时爱别人,此外,在校园的宣传栏里宣传性方面的安全知识;④要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陶冶美好情操。

最后,家长应对孩子采取关心爱护的教养方式,解决好关系冲突,注重言传身教。不仅要教育孩子成才成人,还需要补充性方面的知识,教会孩子保护自己。对孩子传输正确的婚恋观,使他们正确对待恋爱和婚姻。

三、结语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最美好的时期,也是一个大学生婚恋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积极对待婚恋观对“90后”大学生日后美好的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社会的和谐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齐越,涂涛.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研究[J].卫生软科学,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篇10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 爱情观 引导方法

“90后”在青春期特有的好奇心强、盲从心理以及攀比欲望强烈等特点对其恋爱行为和恋爱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恋爱的懵懂和感情上的困惑让缺乏正确爱情观的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感到困扰。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找出问题所在,如何进行正确的爱情观念引导以及应采取怎样的引导方法等问题都迫在眉睫。

一、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爱情观

(一)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恋爱特点分析

大学生的恋爱特点大致可从以下方面分析:

1.盲从恋爱心理与择偶的理想化

大学恋爱已经越来越普遍,甚至在大学期间没有恋爱经历的同学会受到其他同龄人的调侃和嘲讽,很多大学生的恋爱的动机越发凸显了盲从之风。很多大学生认为“单身”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而“非单身”显得很有面子,甚至不少“90后”表示大学恋爱只是一种过程的完成,而不是“因爱而爱”。并且由于社会的恋爱风气影响,大学生对的爱情观越发显得现实。其中,大部分艺术类的大学生对恋爱对象家庭背景和个人形象的标准和要求都逐渐趋向于理想化。艺术类大学生对恋爱对象的经济实力和形象气质较高,恋爱心理趋向于完美主义,而随着对方缺点的逐渐暴露,他们便会有失望之感。

2.矛盾的恋爱心理与较差承受力

90后的艺术类大学生个性较为张扬,对于新鲜的事物都有着好奇的心理,他们在思想上欠缺深思熟虑,在行为上容易冲动。在爱情的诱惑面前,他们渴望体会恋爱中的美好和激情。而在追求刺激的同时,却对恋爱中对于这份感情能否长久,是否现实的问题过于纠结,恋爱心理十分矛盾。并且很多大学生无法面对失恋的痛苦,难以走出失恋阴影,在分手后对之前的恋爱对象进行苦苦纠缠的现象也有不少。当爱情的美好变成泡沫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脆弱,容易陷入感情的困境而误入歧途。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常见因素

《非诚勿扰》等电视相亲节目的兴起,对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爱情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一,这类相亲节目对大学生造成了不正确的引导,拜金主义和梦幻主义与传统的爱情价值观念相冲突。其二,节目中类似于“心动环节”和“以貌取人”等内容对大学生的审美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其三,闪电式的恋爱现象以及离婚率的逐年增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婚姻的认知,让大学生对传统婚姻观念产生疑问。另外,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爱情观也产生了明显的冲击。由于网络和传媒的发展,各类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生活中不同的爱情价值观念和恋爱行为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另外,我国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中一直以学习为主,而艺术类的学生更是偏向于对其艺术天赋的培养,忽略了在爱情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

二、对艺术类大学生爱情观引导方法的思考

(一)找出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爱情观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文对当代艺术类大学生恋爱特点分析,当代艺术类大学生在爱情观大致存在一下三个较为明显的问题:(1)恋爱动机多元化,恋爱过程简单化。思想不成熟的学生们抱着各种各样的心态恋爱,闪电式恋爱非常之多,而QQ和微信等网络交友平台都成为了追求对象的方式之一。(2)恋爱存在明显的波动性。由于男女双方的个人条件不同,一些在恋爱中出现的自卑心理以及感情上的困惑求助无门等因素,都会对一个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造成明显的影响。(3)对爱情抱有太多幻想。对爱情的完美主义以及对童话故事中美好的爱情有着过分憧憬,而现实中和理想形成落差,让爱情出现裂纹。

(二)在和谐校园环境中体会爱情本质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与恋爱问题讲座

很多大学生恋爱的真正原因是处于大学生活的孤独感、寂寞感和空虚感,这也是导致大学生盲目追求爱情的重要原因之一。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以及举办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是培养良好的校园环境风气以及帮助学生排除寂寞空虚感的有效手段。大学年龄阶段的人已经具备了对爱情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作为老师,在正视大学生恋爱现象的同时,不能对学生不正确的恋爱行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其中,开展大学生恋爱行为讲座也是一个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引导的不错的方法。

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与培养爱的能力与道德责任感

很多大学生一旦陷入爱情便开始沉沦,而迷失自我,因此,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正确对待爱情尤为重要。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过程中应该学会找准爱情的位置,不要误把友情当爱情,并且功利化地和片面地对待爱情。同时要处理好爱情与学习、亲情、前途和理想之间的关系。大学的恋爱中应以彼此共同的理想、追求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为前提,以学业为重爱情为辅,做到对爱情严肃认真、忠贞专一。当代艺术类大学生在恋爱中的主动性很强,经常无法在爱情中真正做到尊重、包容和理解。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对恋爱中健康心态的保持和正确爱情价值观的树立十分重要,恋爱的过程应该体现出一个人良好的道德素质修养。因此,在培养他们爱人的能力和学会怎样表达爱,学会如何为对方着想的同时,也需要他们懂得爱是一种责任。

三、总结

生活的压力和各种社会现状让当代人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社会舆论导向和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爱情观的负面影响,也间接导致了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和恋爱行为与传统的爱情价值观大相径庭。除了学校和老师对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和恋爱心理作出正确的引导,社会的舆论环境以及新闻媒体的导向也应该担起应有的教育职能和责任。

参考文献:

[1]倪秀娟. 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探析及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