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营销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4:42:44

出口营销

出口营销范文篇1

然而在国际中药市场每年的销售额中,中国所占份额却很小。中国作为世界中医药理论最完善、经验最丰富的国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实现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挑战。本文将进行市场分析后做出相应的国际化营销战略决策。

一、中医药出口现状SWOT分析

(一)机遇

1.疾病谱发生改变。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与环境和生活习惯相关的疾病大幅上升,逐渐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主要病种。

2.以食品补充剂“进门”。目前,中医药主要以保健品、营养补充剂、食品补充剂的形式进人外国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由于欧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药品确定程序较为苛刻复杂,旷日持久,申请经费昂贵,而以保健食品、补充剂的名义进人市场后,因其较好的疗效和口碑,中医药日渐受到关注和好评。虽然相对于药品价格较低,但据悉其利润仍为国内市场的四倍以上。

3.现代技术强势。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实现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在中药产业链上应用现代质量控制技术,使中医药在保持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和遵循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和吸纳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和新知识,真正实现“高精尖”技术为疗效开道。

4.中药产业初具雏形。内地已建立44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8个省份规范化种植面积达92万公顷。同时,随着中药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中药企业规模、效益也不断提升,涵盖中药农业、工业、商业的现代中药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发展。

5.外国民众逐步认可中医药。据WHO统计,目前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而且预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和受众。

(二)威胁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中医药知识产权绝大部分尚未进人保护状态。我国丰富的传统中医药资源往往被一些发达国家的医药企业无偿利用,甚至于很多时候需用高价购回被外国一些制药公司抢注的本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瑰宝的经方验方。

2.非贸易壁垒高筑。近年来,国际草药市场不断加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进程。

3、国外洋中药抢滩。我国中药创新薄弱,质量控制和检验水平改进力度不够强劲,而洋中药却以剂型新、单用剂量小、使用简便等优势形成了“后来居上”的局面。

(三)优势

1,增效减毒。中药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或矿物,毒副作用相对化学药品小,加之数千年来中药多以复方治病,通过中药间的相互配伍增效减毒,进一步降低了毒副作用。

2,治疗成本较低。望闻问切的诊断方式,加之原料来源于天然动植物及矿物,与西医惯常使用的药物和大型诊疗设备相较,具有检测手段简便,医疗成本低廉等优点。

3防治重大疾病潜力巨大。中医根据个体差异、病变环节,结合经历数千年的不可计数的临床验证,使用天然的、多成份配合的复方进行多环节、多靶点调整,在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上大有作为。

4.方药资源库。我国具有方药的优势,已查明中药材12807种,现存方剂10多万首,目前生产的中成药已达5000多种,为新药的筛选开发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

(四)劣势

1.文化差异。中医药有着丰富的东方文化内涵,用其他语言表达时很难被理解和接受。另外,中医学的诊断技术、标准和疗效判断标准与世界主流医学存在很大差异,给中医药的传播、交流都造成了很大困难。

2.标准差异。中医药自成一体,标准异于西药,西方国家不加变通地运用西药质量检验标准来衡量中医药,使其在进人国际市场时受到不够客观公正的待遇。

3.缺乏合法地位。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在很多国家都未被承认。

4.出口比例不合理。中药制剂技术在我国整个医药产业中仍是比较薄弱的一环,其研究的相对滞后,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的瓶颈,直接造成我国中药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的药材和提取物为主,出口比例不合理。

二、国际化营销战略

(一)政府职能性引导

在中医药国际化营销战略中,国家从宏观方面的管理、引导和助力作用不可忽视。首先,组织各相关方面力量,众志成城,建立高起点、高水平、更国际化的中医药标准,以保证中医药质量稳定、可控、有效、安全。其次,国家应利用网络平台时时跟踪目标市场国有关中医药出口的法律、法规及其变化,以使出口企业避免因不了解出口国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而产品遭拒。此外,国家应充分利用英特网将我国优质优品的中医药企业、产品、专家推向国际市场,建立起直接面向客户的巨大的医患网络平台,使世界各地的患者在这个平台上能够找到他所需要的中医师及中药产品。

(二)知识产权保护

中医药知识产权指人们在中医药的研究、生产、经营等知识活动中依法取得的权利,包括中医药著作权以及相关权利、中医药工业产权(专利、商标、服务标记、商号名称和地理标志等)及未公开中医药信息保护权三方面内容。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要切实构筑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屏障,否则民族中医药不但难以走向国际市场,甚至连国内市场都无法保留。所以,要尽快形成一个中医药知识产权三维保护体系。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性,形成完整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将民族中医药知识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复合型人才培养

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应根据国际市场变化,配合“以医带药”、“以医代销”的模式,按照行业需求培养多种类、多元化、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培养过程中,本着有利于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侧重角度不同的原则,可以采用两种培养模式。第一,现期型。由于中医药出口进人快速增长期,对中医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应采用团队形式培养,团队中、每个人分工及侧重有所不同,形成不同强势的复合型人才,团队中成员各有所长、各有分工,但并不只懂自己的强势,而是通过互相学习和相互带动,使每个人最终达到体现强势且兼顾其他的目标;第二,远期型。通过招收跨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方式墙养既熟悉西医,又掌握中医药知识并能运用中医药理论辨证施治,还能运用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知识开拓国际市场的宽口径、厚基诫的高素质中医药复合型人才,以使之担当起使“国粹”走出国门的重担。

(四)补缺营销

长期以来,中医药在西方遭冷遇,既因中医药在国外宣传不够,也有西方医学界排挤打压中医药的利益驱动,毕竟每年有大量资金从西医领域流失,如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报道:全美有大约113的医疗费用从主流医学——西医流人针灸、中医、气功等另类医学领域,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增长。这种局面,不利于中医药的国际化拓展。

因此应比较中西医学的差别和优劣势,对西医已占明显优势的疾病治疗,我们应明智避让,集中精力于自身特色上。特色一旦成为优势,就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全力发展自己,真正做到凭借优势特色致胜。

古语言“伺机而动”、“趁虚而人”,在中医药出口营销中,比较分析国外市场及中医药现状得出,以补缺者的形态占领国外的市场空缺是最合适的选择。做别人做不到的,治主流医学无法兼容并治的疾病,达到主流医学手段难以企及的疗效,以补缺营销战略赢得外国民众及主流医学界的更多关注和青睐。

(五)国际专业展会

国际展会是市场走势的指示器,增进东西方了解的纽带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展会中的与会者可利用同一场所共同弘扬文化,其传递经济信息、加强对外交流的效果是其他形式所不易达到的。

出口营销范文篇2

[关键词]经济放缓时期;化工产品;营销策略

1引言

近年来,化工行业飞速发展,化工企业迅速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于行业内的发展而言,化工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如何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迎接外在挑战与自身的挑战,是化工企业下一步发展的关键。从市场营销的层次而言,选择合适的营销策略可以帮助化工企业顺利出口,改善发展前景,是化工企业顺利度过经济放缓时期的有效途径。文章试对化工产品相关营销因素及出口营销策略进行分析。

2影响化工产品出口营销的因素

2.1宏观因素

2020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进程的最后一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由高增速转为高质量,对化工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国内化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市场优势逐步削弱,市场发展空间不断压缩,化工行业努力寻求发展机遇,试图从液体化工产品、合成树脂等多个方面,结合现有的资金政策,改善自身的销售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客户结构,来改善目前发展困境。早在2018年,国内便积极引进外资,投资建设大型炼化项目,但由于外资的大量涌入,使得目前已经竞争激烈的化工行业再次快速扩张,尤其是炼化项目,“油转化路线”提上国家发展日程,强化了国内的炼油产能增量。生产与消费息息相关,我国是世界第二炼油产能大国,同时也是第一大丙烯生产国、第二大乙烯生产国,原油和乙烯的第二大消费国。化工行业在此背景下迅速得到发展,产能增幅大幅提升,吸引大量投资,形成集群化发展趋势。目前化工行业已经初步形成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局面。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复杂,化工产品在出口过程中,需要结合销售市场的实际情况,对相关范围内的进出口政策,甚至是经济文化环境都要做足功课。2020年疫情暴发,全球经济形势雪上加霜,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期,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化工行业出口压力大幅提高,尤其叠加中美经贸摩擦的背景下,我国化工行业产品出口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强,各种不稳定因素纷纷增加,化工行业出口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2.2微观因素

2.2.1企业自身竞争力化工企业的研发生产技术是其自身发展的关键,部分企业技术较为先进,相应的自身竞争力也高。但目前由于相关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化工行业的研发技术流失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厂家利用不正当手段开展恶性竞争,窃取先进企业的研发技术,使其丧失产品的领先地位。在这种背景下,竞争厂家降低价格,客户纷纷转向竞争厂家,原先优势厂家的产品销量受到影响,降低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除了管理制度之外,相关标准体系也存在制度上的缺失,导致化工行业内质量管控不过关,出口的化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对化工产品整体销售产生威胁。关于化工产品出口,与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息息相关,不但体现在产品研发方面,还体现在市场营销方面。部分厂家拥有良好的营销体系,营销策略较为完善,便可以帮助自家企业立足市场优势地位,同时也存在部分厂家即便是拥有良好的化工产品,却没有完善的营销策略,无法及时占据市场优势,丧失市场份额,造成了出口产品差距。2.2.2行业竞争对手冲击近年来,化工行业飞速发展,其中与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有着直接的关系。很多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不惜投入重成本引进先进设备。企业内部的设备更新换代,生产效率较以前有着明显的提高,部分先进设备的生产效率比国内设备高20%左右,化工产品的整体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性能优势也明显增强。如此一来,化工行业内部的市场竞争再次呈现激烈趋势,原先的优势企业与其他企业的距离拉近,产品差距明显变小。除此之外,因为行业规范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行业内部的发展环境存在一定的问题,给相关化工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竞争对手的恶意竞争,给行业内的优势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2.2.3客户要求的提升在全球市场份额紧缩的情况下,伴随而来的是客户要求的提高,尤其是终端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与国外同等水平接近,国内产品质量管控体系却没有及时跟进,导致中国化工产品出口量虽然提高,但相应的化工产品的投诉量也逐渐提高,影响了产品进一步占据市场份额,给我国化工企业整体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化工产品在出口过程中,相关企业的产品与国内企业配套,即便是自身的质量管控并无问题,也难免会受到国内配套企业的影响。假如国内配套企业的质量管控不过关,那么也会影响化工行业的发展。这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过程。

3化工资源、市场与营销的关系

3.1资源优势分析

从化工行业的整体来看,化工产品的资源种类繁多,但细化到具体环节,却仍存在部分问题难以解决。比如化工资源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能够做到有力度采购的又有几种、发展空间较大的是哪几种资源,或者说有哪几种资源的发展前景较好,这些都是化工行业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结合目前化工产品的发展环境,考虑市场缓解的发展培育目标,从中找出切入点,经过反复筛选和考虑,锁定优势资源,开发优势项目,使其成为化工企业主打项目,力求发挥资源的最大化优势,比如区位、投资、政策等。同时也存在劣势资源,使得化工行业的发展存在阻碍,合理建立预警机制,避免劣势资源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有效促进化工行业的发展,比如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劣势区位等。

3.2资源与市场需求匹配度

上文提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开始转变,尤其今年疫情期间,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期,国内化工产品出口市场再度恶劣。石油及化工产品本身种类繁多,且产能增幅一再提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供过于求的问题。资源过剩,市场份额却逐渐缩减,使化工产品的出口陷入尴尬境地。就目前全球化工产品出口体系而言,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供求体系,简单来讲,那就是企业已经有了相应的资源人脉,对应的厂家也已经开展合作多年,形成了深厚的合作关系。新加入市场当中的化工企业,却很难融入其中,即便是有良好的市场资源,却无法精准寻求到匹配的市场需求,导致出现市场与资源不相匹配。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讲,部分产品要想出口,需要经过市场和资源分析,对市场环境进行深入探究,选择合适的营销策略,由简入难、由小到大。通过对接合适的营销产品,经过资源以及市场的培育,逐步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3.3市场要素的有机联系

对市场环境进行深入把握,了解市场营销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推动化工行业产品有效出口,不做无用功,节省各种精力成本,选取最优选择,达成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市场营销所涉及环节众多,需要考虑的因素不仅涉及供货商,还涉及客户,一条龙服务下,如何解决好优化短期利益和长期收益问题,是化工企业下一步发展的重点。通过对市场要素进行有机联系,达成最优解决方案,力求优化采购到销售全过程,提高产品的出口能力。目前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主体存在供货商、商、经营者以及客户,在遵循市场公平的基础上,开展诚信合作,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是化工企业长久发展的必行之策。另外,若想提高化工企业的营销能力,深入把握市场营销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必须要提高营销人员的业务能力。营销人员的业务能力强,有利于处理各项日常事务与危机事务,顺利完成化工产品的资源、市场、出口的衔接,帮助化工企业提高自身的市场营销能力。

4化工产品出口营销的相关策略

4.1海外市场调研分析,产品与市场定位

如今全球化市场发展迅速,各个国家之间联系紧密,成为全球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通过对海外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准备市场定位,为国内的化工产品寻找渠道与市场,实现精准对接,促进化工产品的出口与销售,对扩大我国化工产品的发展市场以及挖掘发展潜力有着莫大的作用。所谓市场定位就是寻求企业或者产品在行业和市场的位置,找自己的目标消费人群和发展方向,根据产品以及市场的实际情况不同,为不同的市场区域推广合适的化工产品。比如部分国家染料化工发达,那就根据其实际需求,推广优质染料化工产品。其一,对全球市场内有进口需求的客户进行实况了解,把握其基本信息和自然情况,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所处区域的经济文化发展环境、进出口经济政策、行业发展特点特性、客户企业发展规模、行业发展环境及人员情况等。其二,化工产品在出口过程中格外受到政策影响,所以在出口过程中需要把握宏观经济形势,深入解读国家经济政策,包括国内以及国外,了解化工行业整体的发展动态,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帮助其提高出口营销能力。

4.2确定营销模式,完善营销体系

在全球市场份额不断压缩的今天,化工企业的发展除了要看重自身产品的发展之外,还要加强对自身营销服务的优化和提高,这也是目前全球化客户所看重的要点。通过增强主动服务,精准定位客户需求,完善营销体系,注重细节把握和掌控,为客户提供想要的服务和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服务,可以有效增强客户的满意度。在化工产品质量相同的基础上,谁能够提供更加完善的营销服务,谁就能够占据更有利的市场地位。化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经销商,开展必要的公关工作,打造行业内营销口碑,强化公关效果,为自家产品宣传造势,扩充市场营销领域,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首先,要制定科学的营销模式,为化工产品的出口提供方向指导。其次,通过各种方法,及时收集国际市场信息,为拓宽海外营销渠道提供数据支持。最后,完善出口售后,设立相关部门,聘请专业人才,为化工产品的出口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提高化工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提高客户体验度。除此之外,化工企业还要加强自身的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为化工产品的出口提供助力支持。人员素质的提升包括但不限于专业技能、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信息应用能力、政策解读能力等,并非要求营销人才成为全能型人才,但以多方涉猎为佳,以复合型人才为佳,为化工企业的出口打造一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覆盖化工企业出口全过程,实现化工企业的高质量营销服务。

4.3与时俱进,与市场行情完美衔接

国际市场并非一成不变,反而因为金融危机、疫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呈现变幻莫测的局势。比如,国际市场行情波动。在合适的时间出口合适的产品,可以最大程度帮助化工企业适应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即使国际市场行情波动,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生存发展空间。除此之外,优化价格策略与促销策略。价格策略是产品行为,采用价格策略也就意味着化工企业从“化工企业的产品卖多少钱”到“化工企业可以生产多少钱的产品”,收集当前市场发展情况,了解当前市场行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与市场行情实现精准对接。如果说价格策略更加倾向产品行为,那么促销策略就是实打实的营销行为,为营销产品推出价格策略,通过促销、打折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出口业务。

4.4完善各环节信息反馈采集,自建大数据库实现改革创新

在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化工企业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完善各环节信息反馈采集,利用好网站建设,深入推广化工企业自身品牌,加强网络营销开展,将化工企业由实际搬到网络当中,通过网络来扩散化工企业的影响力。作为一家化工企业,尤其是化工出口企业,首先,要自建大数据库实现改革创新,打造优化自身的网站,建立搜索引擎,为网络营销提供平台。其次,设立专业的客服部门,保证化工企业的电话和邮件等均有消息回应,通过语音以及其他方式的交流,将企业的信息精准投递到客户手中,帮助其对企业进行全面了解。最后,加入国内现有的行业联网,实现与其他企业的网络联合,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强化网络营销作用,帮助化工企业的出口寻找更多的资源和途径。比如在研发环节应用大数据,提前收集市场信息,提高市场估测准确度,为化工产品的研发提供当前市场行情信息,使其有所求、有所供。

5结论

化工企业若想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帮助产品进行有效出口,需要深入把握当前的市场情况,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以此来引导化工企业的产品选择、产品定位、产品营销等。在全球化经济形势严峻的今天,经济放缓时期下,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是化工企业发展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刘宇.化工产品营销价格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20,46(5):193-194.

[2]刘平尧.从市场营销角度看石油化工产品的销售管理[J].化工管理,2020(10):10-11.

[3]王波.T膜分离技术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9.

出口营销范文篇3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医药的出口营销现状及内外部环境,并提出和阐释了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战略决策。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独特的重要卫生资源,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优势。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使医学面临着一系列尚未解决的困难,如人类身心疾病增加,现代疾病不断出现,老年人的慢性病和退行性疾病逐步增多等,导致了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加之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医源性、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以及生化药品研制成本巨大,医药费用昂贵等现实问题的存在,人们开始把眼光转向更为自然的传统医药领域,把防病治病和健康需求的目光转向了天然药物,更瞄向了具有悠久临床历史的中草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与70多个国家与地区政府卫生部门签订了合作协议,中医药已传播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现已有中医、针灸机构5万余所,中医师两万余人、针灸师10万余人。随着中医药在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医药作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正面临着国际化发展的大好时机。全球现主要有四个中药市场:东南亚及华裔市场、日韩市场、西方市场、非洲及阿拉伯市场。这是一个发展中的庞大市场,也是我国中医药出口的主战场。

近年来,随着天然药物国际市场的形成,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总额呈上升趋势,2006年已超过10亿美元。我国中药产品已出口到五大洲135个国家,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然而在国际中药市场每年的销售额中,中国所占份额却很小。中国作为世界中医药理论最完善、经验最丰富的国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实现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挑战。本文将进行市场分析后做出相应的国际化营销战略决策。

一、中医药出口现状SWOT分析

(一)机遇

1.疾病谱发生改变。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与环境和生活习惯相关的疾病大幅上升,逐渐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主要病种。

2.以食品补充剂“进门”。目前,中医药主要以保健品、营养补充剂、食品补充剂的形式进人外国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由于欧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药品确定程序较为苛刻复杂,旷日持久,申请经费昂贵,而以保健食品、补充剂的名义进人市场后,因其较好的疗效和口碑,中医药日渐受到关注和好评。虽然相对于药品价格较低,但据悉其利润仍为国内市场的四倍以上。

3.现代技术强势。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实现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在中药产业链上应用现代质量控制技术,使中医药在保持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和遵循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和吸纳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和新知识,真正实现“高精尖”技术为疗效开道。

4.中药产业初具雏形。内地已建立44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8个省份规范化种植面积达92万公顷。同时,随着中药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中药企业规模、效益也不断提升,涵盖中药农业、工业、商业的现代中药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发展。

5.外国民众逐步认可中医药。据WHO统计,目前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而且预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和受众。

(二)威胁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中医药知识产权绝大部分尚未进人保护状态。我国丰富的传统中医药资源往往被一些发达国家的医药企业无偿利用,甚至于很多时候需用高价购回被外国一些制药公司抢注的本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瑰宝的经方验方。

2.非贸易壁垒高筑。近年来,国际草药市场不断加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进程。

3、国外洋中药抢滩。我国中药创新薄弱,质量控制和检验水平改进力度不够强劲,而洋中药却以剂型新、单用剂量小、使用简便等优势形成了“后来居上”的局面。

(三)优势

1,增效减毒。中药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或矿物,毒副作用相对化学药品小,加之数千年来中药多以复方治病,通过中药间的相互配伍增效减毒,进一步降低了毒副作用。

2,治疗成本较低。望闻问切的诊断方式,加之原料来源于天然动植物及矿物,与西医惯常使用的药物和大型诊疗设备相较,具有检测手段简便,医疗成本低廉等优点。

3防治重大疾病潜力巨大。中医根据个体差异、病变环节,结合经历数千年的不可计数的临床验证,使用天然的、多成份配合的复方进行多环节、多靶点调整,在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上大有作为。

4.方药资源库。我国具有方药的优势,已查明中药材12807种,现存方剂10多万首,目前生产的中成药已达5000多种,为新药的筛选开发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

(四)劣势

1.文化差异。中医药有着丰富的东方文化内涵,用其他语言表达时很难被理解和接受。另外,中医学的诊断技术、标准和疗效判断标准与世界主流医学存在很大差异,给中医药的传播、交流都造成了很大困难。

2.标准差异。中医药自成一体,标准异于西药,西方国家不加变通地运用西药质量检验标准来衡量中医药,使其在进人国际市场时受到不够客观公正的待遇。

3.缺乏合法地位。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在很多国家都未被承认。

4.出口比例不合理。中药制剂技术在我国整个医药产业中仍是比较薄弱的一环,其研究的相对滞后,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的瓶颈,直接造成我国中药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的药材和提取物为主,出口比例不合理。

二、国际化营销战略

(一)政府职能性引导

在中医药国际化营销战略中,国家从宏观方面的管理、引导和助力作用不可忽视。首先,组织各相关方面力量,众志成城,建立高起点、高水平、更国际化的中医药标准,以保证中医药质量稳定、可控、有效、安全。其次,国家应利用网络平台时时跟踪目标市场国有关中医药出口的法律、法规及其变化,以使出口企业避免因不了解出口国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而产品遭拒。此外,国家应充分利用英特网将我国优质优品的中医药企业、产品、专家推向国际市场,建立起直接面向客户的巨大的医患网络平台,使世界各地的患者在这个平台上能够找到他所需要的中医师及中药产品。

(二)知识产权保护

中医药知识产权指人们在中医药的研究、生产、经营等知识活动中依法取得的权利,包括中医药著作权以及相关权利、中医药工业产权(专利、商标、服务标记、商号名称和地理标志等)及未公开中医药信息保护权三方面内容。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要切实构筑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屏障,否则民族中医药不但难以走向国际市场,甚至连国内市场都无法保留。所以,要尽快形成一个中医药知识产权三维保护体系。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性,形成完整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将民族中医药知识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复合型人才培养

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应根据国际市场变化,配合“以医带药”、“以医代销”的模式,按照行业需求培养多种类、多元化、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培养过程中,本着有利于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侧重角度不同的原则,可以采用两种培养模式。第一,现期型。由于中医药出口进人快速增长期,对中医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应采用团队形式培养,团队中、每个人分工及侧重有所不同,形成不同强势的复合型人才,团队中成员各有所长、各有分工,但并不只懂自己的强势,而是通过互相学习和相互带动,使每个人最终达到体现强势且兼顾其他的目标;第二,远期型。通过招收跨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方式墙养既熟悉西医,又掌握中医药知识并能运用中医药理论辨证施治,还能运用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知识开拓国际市场的宽口径、厚基诫的高素质中医药复合型人才,以使之担当起使“国粹”走出国门的重担。

(四)补缺营销

长期以来,中医药在西方遭冷遇,既因中医药在国外宣传不够,也有西方医学界排挤打压中医药的利益驱动,毕竟每年有大量资金从西医领域流失,如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报道:全美有大约113的医疗费用从主流医学——西医流人针灸、中医、气功等另类医学领域,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增长。这种局面,不利于中医药的国际化拓展。

因此应比较中西医学的差别和优劣势,对西医已占明显优势的疾病治疗,我们应明智避让,集中精力于自身特色上。特色一旦成为优势,就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全力发展自己,真正做到凭借优势特色致胜。

古语言“伺机而动”、“趁虚而人”,在中医药出口营销中,比较分析国外市场及中医药现状得出,以补缺者的形态占领国外的市场空缺是最合适的选择。做别人做不到的,治主流医学无法兼容并治的疾病,达到主流医学手段难以企及的疗效,以补缺营销战略赢得外国民众及主流医学界的更多关注和青睐。

(五)国际专业展会

国际展会是市场走势的指示器,增进东西方了解的纽带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展会中的与会者可利用同一场所共同弘扬文化,其传递经济信息、加强对外交流的效果是其他形式所不易达到的。

出口营销范文篇4

论文摘要:重点介绍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绿色营梢战略。

环境问题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题,以绿色壁垒为代表的技术壁垒已悄然取代日益削弱的关税壁垒,成为限制中国产品顺利出口的巨大障碍。分析了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现状与问题,并为突破绿色壁垒提出了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具体战略。

1我国企业绿色营销发展现状与问题

1.1大多数企业仍未确立绿色营销理念

大多数企业没有树立环保观念,企业的生产经营仍是在追求近期的经济效益理念下进行的,对眼前利益考虑得多,对环境保护和社会长远利益考虑得很少。另外不少企业认为绿色营销必然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增强,绿色营销能更好迎合绿色消费心理、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效用,消费者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企业则赢得更大的利润。因此,企业必须更新成本观念,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模式,提倡可持续发展的全面绿色营销观念,实现消费者、企业和社会的共赢。

1.2企业的生产方式滞后,不能满足绿色产品生产要求

我国企业仍然沿续投人高、产出低的落后生产方式,不仅浪费能源,同时还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旧的生产管理方式,必然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所生产的非绿色产品也将逐渐失去市场。

1.3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不相适应

绿色营销对我国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提出了挑战。首先绿色产品必将取代非绿色产品逐步成为市场营销活动的中心,而我们的企业却普遍缺乏开发过硬的绿色产品的紧迫感,现有绿色产品的绿色含量也有待提高;其次,产品的包装至今仍是一味追求坚固、精美、豪华,很少考虑所用材料的环保性;再次,企业缺少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制度,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费用没有科学地计人成本而制定出绿色产品价格;再其次,在销售渠道的选择上,仍是沿用传统的方式,还没有从产品的绿色特征出发来考虑怎样简化分销环节,如何防止绿色产品在分销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最后,促销方式陈旧,特别是一些先行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还没有负担起绿色信息的传播者、宣传者的责任,缺乏引导绿色消费,开辟绿色市场的时代创意。

2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

2.1注重绿色教育,大力进行绿色宣传,努力营造绿色时尚

我国目前人们的绿色意识淡薄,相当多的人对环境问题缺乏认识。政府必须承担起对全民进行绿色教育的责任,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全民的环境知识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其次,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方式,积极传播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知识,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将眼界,由自身扩展到自然生态环境及整个社会范围,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明确绿色消费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是一种高尚的社会时尚。这样才能培育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绿色需求。

2.2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开发绿色产品,强化绿色质量管理

所谓清洁生产是指生产、使用及处理过程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有利于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的产品生产。绿色产品是清洁生产的产物,要生产绿色产品就必须采用清洁生产方式。这不仅需要观念的突破,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人和技术改造,并且切实付诸实施。我国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但企业必须注意增加绿色科技投人,尽量采用易于回收的低污染材料,不用或少用有毒有害材料;尽量采用先进技术改进工艺与设备,努力减少生产中的各种危险及以废弃物;尽可能节约原材料与能源的消耗,加强对产品的废物处理,减少排污量。

2.3推广环境认证,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事业

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不仅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企业能否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实现利润。我们应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引下,积极建立完善的环境标志制度,加强与其他国家环境标志的相互认证,并通过推动IS014000系列标准的执行,发展环境保护事业,保护环境,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应在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下,通过税收等措施加以调整,并加大对环境成本外在化行为的制裁和处罚,强化企业环境成本内在化的主动性。

2.4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实施绿色营销战略

企业必须在确立绿色营销观念的基础上,在产品、包装、价格、分销、促销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上始终贯彻绿色原则,并科学地予以组合运用。

2.4.1抓好绿色产品的开发

绿色产品的开发是绿色营销的支撑点,面对大量的商机,企业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及时开发绿色产品。生产绿色产品要使用无公害、易分解的新能源、新资源;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节能降耗;要力求资源的回收再生,提高资源利用率;还要考虑产品的使用安全与使用后的废弃物无环境污染。

2.4.2采用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是绿色营销的引擎,要把以促销为主的包装观念转变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的包装观念。绿色包装应该采用组合型、复用型等节料包装物,应选用纸质等易分解、无毒无味材料,应增加对消费者使用和处理包装物的宣传及处理方法说明。

2.4.3合理制定绿色价格

绿色价格是指附加了开发绿色产品的知识、劳动和物质投人而高于传统产品价格的价格。绿色价格的制定要树立“环境有偿使用”的新观念,要合理考虑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因素。在国际市场上,绿色商品的定价要以有利于增强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提高商品的绿色形象度为基本指导思想,主要实行新产品定价策略。在国内市场上,绿色产品的价格定位则必须面向大众消费者,与同类产品的比价要力求保持基本平衡。可灵活采用目标价格策略、心理定价策略和满意定价策略。

2.4.4选好绿色分销渠道

绿色渠道的通畅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选择绿色渠道,要注意选择在消费者心中具有良好绿色信誉的中间商,以便维护绿色产品的形象;要以回归自然的装饰为标志来设立绿色产品专营机构或专柜,便于消费者识别和购买;要合理设置供应配送中心和简化供应配送系统及环节;要建立全面覆盖的销售网络,不断提高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要在选择经销商时注意该经销商所经营的非绿色商品与绿色商品的相互补充性和非排斥、非竞争性,谋求中间商对绿色产品的虔心推销。

2.4.5开展绿色促销

促销是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有着诱导需求、创造需求的功能。绿色促销的核心是通过充分的信息传递,来树立企业和企业产品的绿色形象,使之与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相协调,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

出口营销范文篇5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转内营销

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占全球的四分之一,产能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是世界纺织服装第一生产大国,也是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国。但据今年的数据显示情况不容乐观,今年1—5月,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额达650.8亿美元,同比下降l1.7%。其中,出口588.7亿美元,同比下降11%;进口62.1亿美元,同比下降17.2%。累计实现顺差526.6美元,同比下降10.2%。出口量大量萎缩,出口企业压力突增。而近两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需求逐步放大,内需成为纺织服装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服装出口企业开始调转船头,转向国内市场。

一、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转内的原因

1、人民币不断走强导致出口价格优势丧失。

以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1:8.2765.计算,当前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1%以上。而根据有关部门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业的利润就分别下降3.19%、2.27%和6.18%,人民币的升值改变了进出口纺织服装品的外市价格+直接导致我国纺织服装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削减了出口企业的利润。

2、金融危机影响国际主要进口市场的购买能力。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以美国为主的国际主要进口国家国内居民收入下滑,购买力下降,对纺织服装的需求在近年内都将保持疲软,直接影响了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量。

3、产品档次不高、成本中心转移致使接单困难。

近年来由于受到人民币升值、劳动法等政策调整、原材料成本增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纺织服装行业生产成本普遍上涨了10%以上,企业必须要通过提价来消化成本,这样务必使得出口数量下滑。一直以来,我国的企业出口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以及我国人工成本相对发达国家较低,在加上我国为鼓励出口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是直接赢得客户订单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我国出口企业多数都是做OEM生产.品牌意识和打造品牌的能力有限,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不高.甚至有些企业根本没有自己的品牌,无法显示出品牌的优势。一旦失去价格优势时在竞争中就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因为来自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东南亚国家就会成为订单客户新的合作伙伴。

二、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区别

1、竞争力因素不同。

长期以来.我国出口的主要竞争力来源于我们国家生产产品的低成本,这主要由于我国为了鼓励出口,相应出台了优惠政策特别是在退税、关税、土地等政策方面都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我国在国际竞争中不利的因素就是品牌的缺乏,很多出口企业都是在为国外的公司做OEM的生产,没有自己的品牌。而有一些出口企业虽然有自己的品牌,但是自己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度和美誉度都不高。以上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存在的主要优势和劣势。

2、客户需求不同。

企业经营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这是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要求。由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在地理区域,消费观念、消费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有些企业认为自己之前一直都是为国外的一些大品牌做产品,产品质量非常好,但是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却销售困难。原因在于外销足别人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下单委托企业开发生产、面对的客户足外贸商,而企业在转为内销时则需要企业自身明确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与卖点在哪里,自己再按需求去开发设计生产,面对的将是直接的消费者,这种需求的差异将直接导致了内销、外销的思路完全不同,企业需要从市场来验证产品的适销性.这是一个系统的持续的过程,内销将一定按照国内市场、竞争状况来出牌出招。

3、营销渠道要求程度不同。

出口企业的业务渠道一般有广交会等国际性的产品洽谈交易会、互联网、客户转介绍、国际市场推广等,直接在国外设立销售渠道很少。在转向国内市场后企业将面临着国内复杂的销售渠道。转内后是全国范围去做.还是做一个区域,是自己建渠道还是借用别人的渠道等等具体操作问题

三、出口转内销企业营销战略转变

转向国内市场.由于环境的变化以及面向的市场不同,所采取的营销战略必须调整来适应这种变化。纺织服装业开拓国内市场必须要进一步细分市场寻找产品差异、打造品牌、组建销售渠道、调整组织结构适应市场竞争。

1、进一步细分市场寻找产品差异。

在外销转内销的转型中、没有品牌、渠道、团队来作自己的后盾。要保证转型的成功率,首先的一点要保证产品是否与市场需求相一致、与同类竟品相比在款式、价格、风格上是否具有明显的差异,这将有助于企业产品在市场的快速适应、并降低操作风险。l、做单个细分市场中的领导者。伴随消费心理与结构升级、健康环保意识强化,高科技、设计美观、绿色环保的产品很容易在市场细分的子市场中获得崛起机会.也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从而能带动品牌的提升。2、做同类产品的特色产品。在一般畅销的产品中以其他的方式如面料纤维、款式风格、产品概念上做到差异区隔,在大众化产品中借助单品的差异区隔来成就一个新的市场这种产品将是基于现有需求的转接组合。

2、打造品牌。

目前国内市场竞争越趋成熟化,单单靠产品优势来胜已经非常困难,取而代之是依靠强势的品牌竞争力来获胜。竞争力因素聚集在品牌上,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的核心,没有持续发展的根基。对于外销企业转向国内市场,没有品牌及品牌的影响力是一个很大的弱点。企业前期最好采取以品类带品牌的策略来选择突破,这就要求企业在前期就必须对品牌定位及其规划。(1)核心价值点感性:品牌要给消费者传递的是什么感觉?(2)品牌规划面差异:针对目前行业的市场竞争状况与企业资源,定位于中、高、低的那个层次,同时在主流市场、次主流市场、非主流市场进行有效取舍,定位于哪部分消费群体对接?定位于市场区域的那个层面(一、二级市场、三、四级市场)。(3)形象视觉大创意:对于针织服装,品牌感觉的消费主要取决于终端形象、产品款式、传播视觉得强化,这种感觉消费的强化将是品牌促进销量、提升品牌附加值的有力策略,基于规划的视觉创意(色彩、符号、主题)将是有助于购买诱因的增加、实现品牌记忆点的落地。

3、组建销售渠道。

很多出口企业国外客户较为集中,为外贸商和机构,很少有企业自己开发销售渠道,没有渠道运作的经验和能力。企业外销转内销最薄弱、最困难的环节就是渠道组建。即找什么类型的经销商、如何寻找经销商、如何帮扶经销商做终端销售与区域盈利。(1)从消费者到产品品类到终端网点到渠道逆向来设计渠道:渠道的核心驱动来源于需求与利益的对接,企业首要清楚从消费者到经销商通路结构中的需求与利益,市场需要什么产品,我们的产品与竞争者的产品相比能有什么不同,我们的产品将会在什么区域、什么终端与消费者对接,毛利点有多少?销量有多少?我们给予经销商什么政策支持?经销商的投入能带来什么样的利润与回报?我们将如何协助经销商去运作市场?这将是渠道设计的基础。(2)有侧重点的推广网点:在外销到内销的转型中,企业应采取点代面的区域操作策略,先找重点市场做试点的适应与调整,全国拉网开花往往会因资源、队伍的不匹配而做成夹生,企业可以结合区域市场的布局,选择地缘、资源集中的自身根据地市场来做直营试点,或者选择有潜力、能配合的经销商联合做试点,将有效的资源进行集中投放来强化市场效果,同时通过试点来进行产品、模式的有效调整适应。(3)渠道设计应灵活多变:针对国内众多差异很强的市场,企业可以通过价格的掌控维护来选择不同的渠道模式与区域城市相对接,可以省代、也可以打散地代,以灵活的模式来赢得首批经销商及其网络,尽可能是产品在区域出现并动销,有效的动销盈利将会在更大程度上形成渠道网络潜力释放与张力推介,从而形成稳步扩张的市场格局

出口营销范文篇6

论文摘要:当前,茂名市把大力发展“三高”农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为适应日渐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抓住经济发展新机遇,茂名市“三高”农产品的出。营销需要从营销观念、品牌营销、政府扶持等方面入手将“三高”农产品出口营销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为实现茂名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属热带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高温多湿,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热同季;地势北高南低,背山面海;海岸线长,渔场广阔,港湾众多,滩涂面积大。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使茂名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产业比较优势,尤以高产、高质、高经济效益的“三高农业”享誉全国。茂名市不仅是广东最大的粮食、肉食、花生、蔬菜基地和主要的水产品基地,还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荔枝、龙眼、香蕉、罗非鱼、各种北运菜生产基地。但茂名市农产品的出口量却相当少,约占总产量的1%左右。当前,茂名市把大力发展“三高”农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为适应日渐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实现茂名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巫须谋划新时期“三高”农业“走出去”战略,从营销观念、品牌营销、政府扶持等方面人手将“三高”农产品出口营销转人茂名经济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茂名市“三高”农业基本概况

茂名市各级部门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三高”农业稳步发展,农业总产值连续11年位居广东省前列,实现了“六个第一”。

1.全国第一大水果生产基地

目前水果生产已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的基地化生产格局,构成了东部荔枝、西部龙眼、中部香蕉、北部杂果、南部名优新水果的品种布局。2008年全市水果面积359.11万亩,总产量达217.6万吨。其中荔枝145万亩,年产量30-40万吨,产量占全省的1/2,全国的1/4,全世界的1/5,是世界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龙眼80.3万亩,产量24.4万吨,产量居全国第一。

2.世界第一大罗非鱼生产基地

2008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74.6万吨,居全省第一。淡水养殖尤以罗非鱼著名,年产18万吨,占全省的1/3,全国的1/6,全球的1/120

3.肉类总产量全省第一

禽畜业走上了基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之路,创建了肉猪生产基地、山地鸡生产基地、肉兔生产基地、蛋鸡生产基地、土种猪生产基地和肉鸽生产基地等。2008年全市肉类总产量60万吨,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4.蔬菜总产量全省第一

北运菜远销全国18个省(市、区)的180多个大中城市,是全国最大的北运菜生产基地之一。2008年蔬菜种植面积130.73万亩,总产197.48万吨。

5.粮食总产量全省第一

2008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72.1万亩,总产量131.03万吨,粮食总产量多年来位居全省第一。

6.全国最大的经济林生产基地

2008年经济林面积300多万亩,居全国第一。

二、转变营销观念

由于茂名“三高”农产品长期以来依靠国内市场,虽然近年农产品出口量逐年增长,水果和水产品是出口的两大支柱产品,但出口品种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荔枝、龙眼、香蕉、罗非鱼、虾和海蟹上;出口市场也比较窄小,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加拿大;出口比重仍然很小,且增长速度不快,未能充分发挥“三高”农业的优势。可见,“三高”农产品出口营销观念的“突围”比突破有形障碍更为重要,要转变营销观念,以世界眼光谋划新时期“三高”农产品营销大发展,实现从增长模式转为发展模式。

1.树立出口营销观念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走出去”成为了各个企业和行业市场营销的重要战略。对于茂名市农业企业来讲,大力发展出口贸易,扩大农产品的出口,已成为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茂名本地的农产品市场已经饱和,国内的市场也趋向于饱和,要增加农产品的销售量,就只有“走出去”,占领市场,拓宽销路。

2.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绿色营销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随着世界绿色经济的发展,绿色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开发绿色农产品,打造“三高”,农产品绿色产业,引人绿色营销机制提升“三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将绿色营销观念纳人“三高”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协调“农业—保护环境—社会发展”的关系,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占领和扩大市场。一方面,开发绿色农产品是突破绿色壁垒的唯一手段;另一方面,“绿色化”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差异化战略,使农业企业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获得长远发展。

3.树立国际化经营观念

经济全球化促使企业树立全球化的营销视角。一要积极参加各种境内外的展销等市场拓展活动,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和价格走势,收集到大量的信息,接触广大客商,抢抓出口订单。二高度重视开展有关电子商务工作,建立电子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千变万化的市场,把“三高”农产品通过电子网络渗透到世界各地,扩大出口贸易。三通过网络营销拓展国际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一方面巩固发展欧美市场,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国际新兴市场,使出口市场多元化,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三、实施品牌营销

市场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阶段,进人了品牌竞争时代。“三高”农产品要在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适应品牌竞争时代的要求,构建“三高”农业驰(著)名品牌,开展品牌营销。

1.强化品牌意识,文化打造名牌

①弘扬本土农业文化,打造“三高”农业名牌。利用本土深厚的“农业文化”来提升消费者产品认知度,彰显品牌特色,造就驰(著)名品牌,让强势品牌真正深人人心,以知识产权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各级政府和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召开各级各类农展会、农博会、农交会、洽谈会等一切可以利用的传媒来宣传“三高”农产品名牌产品,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②质量兴贸,名牌带动。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变化,挖掘市场新热点,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增加新品种,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凸显名企、名牌,突出科技产品和绿色产品,提升“三高”农产品质量竞争力指数,合理制定绿色“三高”农产品价格,货真价实,带动出口不断扩大。

2.开发绿色农产品,铸就绿色品牌

①加强与科研单位、农业院校合作,开发绿色农产品。一是优先将“三高”农业的“三优”工程农产品(即优质米、优质果、优质畜禽)开发成绿色食品,提高“三高”农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培植“三高”农业精品名牌;二是名、特、优农产品开发与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产品开发相结合,重点把名酒、名米、名果、名菜和特种养殖产品开发成绿色食品,充分发掘本土农业文化来创建绿色品牌,推进“三高”农业产业化发展;四是开发绿色农场、生态农业旅游,丰富和宣扬生态农业文化,扩大“三高”农业品牌效应。

②尽快建立与实施一套“从田头到餐桌”全程控制的标准体系,严把农产品质量,实行绿色包装,采取切实措施,确保通过IS0900。标准、GMP标准和HACCP标准等认证,提高产品信誉度,树立知名品牌、放心品牌形象。

3.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①在继续发挥荔枝、龙眼、香蕉、罗非鱼等传统农产品出口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与其相关的深加工、新兴产业,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出口格局。

②积极种植(养殖)名特稀优良品种,调整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优化品质和成熟上市时间,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广反季栽培(养殖),使产期不会过于集中,减少农产品价格低迷伤农的现象,既减轻收获集中上市的压力又提高效益,助推“三高”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

四、政府扶持

政府在出口营销管理中起主导作用,应采取足够的措施来支持“三高”农产品出口营销的发展。

1.明确农产品出口规划和目标,创造良好的出口环境①调查研究和预测全球市场需求,审时度势,按照统筹的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农产品出口发展规划和目标。各级政府应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鼓励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积极引进外资进人“三高”农业领域,以提高“三高”农业市场国际化程度及出口营销运作能力。

②加强政策、资金专项扶持力度。送政策上门,指导企业申报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出口品牌资金、科技兴贸资金、扶持产品质量体系建设等,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素质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同时,与企业共同研究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外汇管理政策调整、质量管理政策调整以及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本企业的机遇与挑战,促进企业充分利用政策发展壮大。

③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的投人,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制定具体的奖励措施,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精加工,提高产品的档次、增长产品的保质期。

④完善农业信息网建设,促进市场信息的内外沟通,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建立农产品出口基地,带动“三高”农业国际化发展

①根据地区优势,因地制宜优化产品结构,大力扶持、培育一批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出口基地,着力发展罗非鱼加工片、水果加工业,为扩大农产品出口提供基础和保障。

②加强基地和企业有机联合,推行农业经济发展板块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企业发展园区化,实施不同区域产品出口错位发展。在支持果业发展的同时,应在种植方面培育发展柿子、杨桃、石榴等特色产业,在养殖方面培育发展海鲜、田鸡等产业。

③加大出口基地的信息传递、技术推广、深度加工、贮运销售等能力,增强其牵引力、辐射力和服务功能,带动“三高”农业产业化、国际化发展。

3.培育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推进“三高”农产品“走出去”

①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出口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并在政策、资金方面对出口龙头企业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认证、技术改造等给予重点支持。

②在资金、税收上支持龙头企业实施出口营销战略,选择一批“名、特、优、新”的绿色“三高”农产品加工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根据生产商生产的“三高”农产品的类型、数量以及出口国别(地区)等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

③扩大出口基地的信息传递、技术推广、深度加工、贮运销售等能力,增强其牵引力、辐射力和服务功能,带动和推进“三高”农业产业化发展。

4.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竞争力

①建立和健全“三高”农业技术质量标准体系,实行农产品质量认证。一方面根据国际或国别农产品标准,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对出口基地、市场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检查,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重视产品认证工作,争取尽早获得各种国际市场准人通行证。

②开展技术培训与科技示范,加大农技培训的统筹安排与投人,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农业院校的合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

③推广、普及产品质量标准培训。委托海关、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定期开展农产品生产及加工技术、企业质量监控体系、出口行业标准、获取国际认证、有关国外农产品进口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质量安全意识。

出口营销范文篇7

关键词国际营销日用小商品专业外贸公司对策研究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显现出来,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猛。近年来中国的日用小商品的进出口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发展迅速,这其中专业的外贸公司担当到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加强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顺利开展出口营销,实现日用小商品出口业绩的稳定增长,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1日用小商品出口进出口公司外部经济环境分析

1.1世界经济平稳发展,国际贸易增势较强

21世纪的前4年间世界经济的发展,应该说是由低向高,比较平稳。虽然曾经有过一些小风浪,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还是比较好的。同时,世界贸易将维持扩张,增长势头仍属较强。2003年世界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2004年则强劲回升。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最新预测,尽管国际原油价格飚升,2004年世界贸易量增长率达到8.5%,远超过2003年4.5%的增幅。在世界经济增长步伐加快的带动下,国际市场需求转旺,对原料和燃料等初级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国际市场多数商品价格明显上扬。

1.2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外贸形势喜忧参半

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世界贸易的层面来看,中国是近年世界贸易增长中最突出的“亮点”,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提升得最快。但在外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未来中国外贸的发展步伐可能会减缓。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的汇率变动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的贸易条件变化趋势表现的很不确定;同时,在世界经济复苏和需求扩张的拉动下,国际市场总体上呈现商品价格普遍上升或维持高位波动的态势,对我国的外贸发展带来了挑战;国内市场能源价格的上涨,使出口商品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影响出口竞争力;形形色色新贸易壁垒的门槛正在日益提高,这成为今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障碍。

1.3日用小商品的国际市场分析

日用小商品市场属于较为稳定的消费品市场。这些商品多属生活必需品,受世界经济景气影响较小,经过努力,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是完全可能的。但是,目前中国的日用小商品出口也面临着一些不可回避的挑战;一方面,随着亚洲一些新兴工业国家不断崛起,他们也积极利用本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出口产品与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同构性,使我国中小企业在劳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顿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显萎缩。特别是在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市场上,受韩国、东盟、印度等国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的不断挤占,以及巴西等美洲国家产品的激烈竞争,致使许多产品在美国与日本等地市场的占有份额已开始下滑。

2中国专业外贸公司内部经营环境的变化

中国专业外贸公司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外贸经营权放开。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外贸法》放宽了贸易限制,扩大了对外贸易经营者范围,外贸经营权实现了由审批制向登记制的根本转变。也就是说,只要条件具备,供货商完全可以绕过专业外贸公司这个“二传手”,直接与国外客户从事外贸业务。

(2)出口退税政策变化。自2004年1月1日起,国家降低了一般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低或取消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率。在现行出口结构下,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3%左右,退税率的降低极大地影响了专业外贸公司出口退税这一利润来源。

(3)允许跨国公司建立独资采购中心。2004年2月12日商务部正式公布了《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设立投资性公司从事采购业务及进入物流领域。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跨国公司可能就会选择自建投资性公司,自主从事出口业务。这样,专业外贸公司就不得不面对主要客户源流失的不利局面。

(4)电子商务的发展拉近了客户与供货商的距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B2B)在国际贸易中已经日渐重要。通过互联网,国外客户和国内供货商可以方便地查找到对方信息。如此专业外贸公司的信息优势也就难以维持了。

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专业外贸公司的利润空间,乃至生存空间都在不断压缩。根据自身优势和形势变化转变经营模式已成为专业外贸公司的当务之急。

3中国日用小商品出口行业的SWOT分析

SWOT,是优势(Strength)、弱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的英文缩写。优势和弱势,机会和威胁都不是绝对的,孤立的,SWOT分析就在于提出一种分析相互交织的复杂因素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分析行业自身的具体优势和弱势以及识别环境变化进行处理。

3.1具有的优势

成本优势:日用小商品,属劳动密集型产品,该类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品质较稳定,产品的综合成本得以降低;客户关系: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的专业外贸公司拥有了大量的国际贸易渠道,并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是一种无法估量的财富。良好的客户关系不仅带来了稳定的订单,而且现有的客户愿意引荐更多的其他客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2存在的劣势

不能控制货源,受供应商影响较大:目前,专业的外贸公司还没有实体性的生产工厂,出口产品均来自对其他企业的采购,受供应商的影响加大。一些供应商的交货意识、包装意识相对落后,会导致客户信任度的下降;部分产品采购价格不够到位,致使利润降低:目前由于多种原因影响,外贸公司在部分商品的采购上,价格还不够到位,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下降,使公司的利润降低。

3.3可以利用的机遇

(1)贸易机会扩大。我国目前的进出口规模已经跻身世界十大贸易国家。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我国所有外贸企业面临的贸易机会不断增加,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日用小商品的国际市场发展形势良好,整个出口领域空间巨大。

(2)电子商务和网络的发展又提供了新的空间。目前,电子商务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这种新兴贸易方式的发展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便捷自由的手段和工具,使国际贸易的许多方面都发生了令人瞩目的积极变化。

3.4面临的危机

(1)专业外贸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如前所述,目前中国政府的一些政策导致专业外贸公司当前经营业务环境发生变化,利润空间与生存空间都在不断压缩。

(2)国内原材料价格的上扬。2005年1到9月,国际原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4.9%。原油价格的上涨,直接增加了公司出口产品各种生产资料的生产成本。

(3)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公司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因此,对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出口型行业来说,其业绩的增长将面临一定的汇率损失,短期的冲击将不可避免。

4中国日用小商品外贸公司进一步扩大出口的营销对策研究

4.1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促使营销数字化

目前,中国出口商面临的最主要的障碍是信息、沟通和营销能力屏障。而网络营销几乎就是为中国出口商克服信息、沟通、和营销屏障特别准备的。受互联网和搜索引擎迅速发展的影响,日用小商品外贸公司应该加大国际互联网这一得天独厚地国际市场开发媒体上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获取全球进口商的注意力。通过建立企业网站,建立数字化的宣传窗口;利用搜索引擎的广告统计功能测试不同区域市场的商品关注度;利用商贸网站上各种产品的点击次数发现最新热门产品;利用搜索引擎的各种搜索功能监测竞争对手的营销活动等等。在宣传、广告、情报、沟通等方面,数字化都能带来巨大的利益。

4.2积极再造价值链,拓展外贸空间

目前大多数外贸公司主要销售生产厂家品牌的产品或客户定牌的产品,在客户的心目中只是个“二传手”,替他人做“嫁衣”,因此随时都有被替代的危险。中国日用小商品外贸公司必须延展价值链,向前更贴近市场,如加强市场调研,建立海外营销网络,更快更有效地收集客户需求信息;参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为产品打造品牌,在客户中树立品牌形象,将优质产品和高效服务注入到品牌中去,让品牌进入客户心中,从而实现公司的自主营销。

4.3战略联盟策略

国际市场商机无限同时也危机四伏,任何企业在勇于进取的同时都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垄断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目前的日用小商品外贸公司的实力还过于单薄,单凭自身既有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往往力不从心。这时通过与邻近的相关企业结成各种跨国经营联盟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联盟中的各成员专注于整个产业竞争链中自身最有比较优势的环节,这样不仅可以持续优化配置各成员既有资源,而且有更多机会使联盟核心竞争优势最大化。综合其它国家的成功经验,构建出口策略联盟的主要做法包括:建立上下游联合售后服务中心;设立联合发货仓库;海外零售分销策略联盟等方式。

4.4在出口营销中采用数据挖掘技术

在市场营销中采用数据挖掘是营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迫切要求,是现代营销在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营销效率、降低营销成本。一种产品或服务在制定营销计划之前,营销者必须研究消费者市场和消费者行为。通过收集顾客消费数据,采取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简明地得到这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营销者就能够制定出有效的营销计划,为有效地赢得顾客、创造利润提供了保证。同时,数据挖掘还能对顾客需求进行有效的预期。通过对大量地顾客消费数据进行分析,可知顾客的消费倾向和消费群体分布,从而分析顾客带来的利润分布状况和细分市场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低成本的营销计划,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参考文献

1梁英俊.外贸公司出口营销管理变革的思考[J].对外经贸实务,2005(2)

出口营销范文篇8

反倾销是由产品进口国政府针对产品出口国企业的倾销行为而采取的行政措施,如征收反倾销税。反倾销是WTO赋予产品进口国免受不公平贸易冲击、保护本国经济和产业安全的一个手段,其宗旨是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但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关税壁垒的降低、传统非关税壁垒的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反倾销有越用越滥的趋势。

一、中国商品遭遇I$I外反倾销的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GDP增长创造了连续15年保持7%以上的经济奇迹,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108.9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4221亿美元。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国际贸易更是迅猛发展,进出口总额于2004与2005连续两年突破10000亿美元,其中2005年贸易顺差达到了1018.8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机会与风险并存,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对外经贸磨擦日益频繁,我国产品遭受外国的反倾销愈演愈烈。由图1看出中国出口产品遭受外国反倾销立案调查和被执行反倾销措施的数量从1995年至2005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数量增多的背后进一步分析得出我国出口产品遭受的反倾销呈现以下特点:

(一)发起调查的国家越来越多据中国商务部公平贸易局提供的数字,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仅2005年中国就遭遇15个国家和地区提起反倾销调查,其中印度和欧盟对我国的反倾销呈高发态势。

(二)产品范围不断扩大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的范围涉及动物商品、蔬菜、加工食品、矿产品、化工商品、塑料制品、皮革、纸浆及纸张、纺织品、鞋类、玻璃及陶瓷制品、基本金属、机电设备、车辆、仪器、其它工业制成品等,20世纪90年代被调查产品以低附加值或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近年来一些技术产品也开始遭到外国的反倾销指控。

(三)遭受的反倾销措施与出口贸易量极不相称如图2显示,从2000年至2005年,中国出口产品被执行反倾销措施数目占世界的比重逐年上升,同时看到虽然中国出口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也在上升,但前者始终远远高出后者,二者极不相称。中国出口产品已经连续11年遭受到世界最多的反倾销调查,中国已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而且这一不祥趋势还在延伸扩大。

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直接受害者就是我国出口企业。如欧盟自2006年10月7日起对我国皮鞋正式实施的为期两年的16.5%的反倾销关税,使得温州皮鞋在之后“广交会”上的订单数量锐减了三至四成之多,而中国彩电企业1988年在欧盟遇到的反倾销事件,导致中国企业丧失全球1/4的彩电市场达15年之久。

二、中国企业遭受反倾销主要原因

(一)环境原因外部环境方面,许多国家利用反倾销简单易行和不易招致报复的特点,滥用反倾销作为排斥国外产品保护本国产业的最佳办法;外国对我国出口产品倾销的确定主观性强。外国政府对我国产品实施反倾销的主观不利因素主要有:随意立案,认定构成倾销后采取的临时措施往往致使我国产品丧失打开市场的良机;对我国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歧视待遇,任意选用的替代国价格使我国产品更容易被认定为倾销和被裁定较高的反倾销税率。国内环境方面,我国的出口市场集中、出口结构失衡和外贸体制不顺容易使一些出口产品造成倾销或倾销嫌疑。出口管理和审核权高度集中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仅局限于提供进出口培训等初级服务等功能,不能对违反行业整体利益的出口企业做出惩罚。行业管理主体权力的真空致使行业管理混乱,造成了出口企业以压价为主要手段的无序竞争。

(二)中国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态度和行为中国一些出口企业对国外反倾销认识不足,或错误认为应诉参与与否结果一个样,或认为应诉代价过大、得不偿失;一些企业抱侥幸心理,企图借其它企业应诉之功而享免罚之果,结果形成国内同行大家都不应诉的局面。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支持和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成功应诉的事实表明,企业应诉越积极受益机率越高。

(三)中国出口企业对待国际市场的观念导向

美国营销学者菲利普?科特勒指出,社会中存在着六种竞争的观念,各种组织无一不是在其中某一个观念的指导下从事其营销活动: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顾客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往往是过于注重产品的性能、质量和销量而忽视人性和服务,这些观念在少数落后国家的卖方市场环境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代企业开拓市场时一般采用营销观念、顾客观念或社会营销观念指导自己的活动,靠市场导向的战略来赢得市场,以适应正在加速变化的环境。2004年7月1日起,中国全面实行外贸经营权登记制,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获得了不必使用出口中间商而直接开拓国际市场的资格。但大部分出口企业仅仅把自营权当作替代外贸公司做外贸的优惠,满足于把产品销售给国外进口中间商来获得出口额。他们往往靠低价竞争来获取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但在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后容易遭受外国反倾销调查,极易被进口国认定为产品倾销,最终有可能再失去市场,这也正是生产和推销观念指导下的营销实践所固有的风险。一些国家对我国使用的“非市场经济国家”歧视待遇短期内很难有所改变。1999年中美在达成中国加入WTO协议时,规定自中国加入WTO之日起,美国可以在15年之内把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欧洲虽然于1998年通过理事长会议正式把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删除,但并没有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美国等国家不会主动对我国放弃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条款,在优化我国出口体制、规范我国出口企业经营行为、提高出口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水平等方面下功夫,既有利于推动外部环境的改善,又能有效应对反倾销。

应该看到,我国政府这几年在修改和完善WTO反倾销规则,建立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的外贸出口预警机制,构建国外的反倾销协调网络,加强对出口产品监管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使得我国的出口体制环境逐步改善。同时,在一些企业成功应对反倾销案例的带动下,在一些地方政府和行业的支持和奖励下,我国企业应诉反倾销的态度和行为有了积极的转变。与内部环境的改善和一些企业应诉态度、行为的转变相对比,我国大部分出口企业的营销观转变相对滞后。一些观念落后的出口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盲目跟进和竞相压价的行为往往导致整个行业遭受反倾销报复,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的整体国际市场营销水平刻不容缓。

三、中国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策略

随着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影响日渐扩大,各国企业同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市场营销与国内市场营销的最主要差异是国际营销所面临的营销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这就要求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开展营销活动时,要通过调研详细剖析国际市场营销环境、消费者和营销组合因素,进行国际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策略,这样才可以用可控制的资源有效应对不可控的国际市场环境,才可以避免反倾销、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一)通过市场调研细致深入剖析国际市场营销环境、消费者和营销组合因素对国际市场进行市场调查与研究,是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前提。环境调研和消费者调研主要是为获取国际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的信息,通过所收集的信息来测量市场需求。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可以分为直接营销环境和间接环境,直接营销环境是指那些直接对国际化经营企业的国际营销活动产生影响和制约的因素,通常是指国际市场;国际市场营销间接环境是指那些间接的对国际化经营企业的国际营销活动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的因素,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自然地理、人口等因素。通过研究这些因素,可以帮助出口企业理解国际社会的人群行为和观念、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营销过程,并可以获取市场容量、市场规模、市场类型及增长变动趋势、潜在消费量等方面的数据。取得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测量、理解国际市场现实和未来的需求,国际市场营销组合因素的调研则可以帮助我们全面认识国际市场现实的供给情况。国际市场营销组合因素调研包括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和竞争调研。

由于国际市场调研涉及的范围广、变量多、变量之间关系复杂等原因,使得一般出口企业很难独自承担由此带来的高额调研成本。鉴于我国大部分出口企业规模较小,可以采取加强文案调研、通过行业协会组织调研、几个企业联合聘用国际市场调研等方式开展国际市场调研。

(二)国际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国际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属于目标营销的范畴,即出口企业区分主要的细分国际市场,把一个或几个细分的国际市场作为目标,为每个细分国际市场开发产品和制定营销方案。通过目标营销,出口企业可以把营销努力集中在具有最大购买兴趣的国际顾客身上。国际市场细分时要注意国际消费品市场和国际工业品市场细分标准的不同,我国出口企业在对各个细分市场进行评估后,可考虑从以下五个市场模式中选用适合自身的模式:密集单一市场、有选择的专门化、产品专门化、市场专门化、完全覆盖市场。

如图3,密集单一市场(1)是以单一产品对单个细分市场密集营销的市场模式;有选择的专门化(2)是以多种产品对多个联系很少的细分市场分散营销的市场模式;产品专门化(3)是以系列同种产品对不同细分市场展开营销的市场模式;市场专门化(4)是以一系列多种产品满足某个顾客群体各种需要的市场模式;完全覆盖市场(5)是用各种产品满足多个顾客群体需要的市场模式。我国出口企业往往不重视对市场覆盖策略的研究,沿用“大规模分销”的传统方式,出口主要集中在为数不多的标准化产品上,因而这些商品在进口国市场上所占份额就相对较大,同时我国商品的现实优势又在于价格低廉,这样即使不是有意构成倾销行为,也容易引起进口国同类产品厂商的警戒并引发反倾销申诉。考虑到我国大部分出口企业规模小、国际市场基础不够深厚,密集单一市场(1)和有选择的专门化市场(2)模式较利于我国出口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而且有利于避免国外的反倾销。市场定位就是出口企业确定在目标国际市场要传递的顾客价值,也就是企业或品牌的核心观念。我国出口企业的市场定位要注重价值的差异化,即在设计产品与形象时以目标市场的顾客利益为基础,充分体现自身优势,努力避免与国外竞争者雷同,从而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占有一个独特的位置。定位之后,要通过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的差异化来体现核心观念,从而将出口产品与国外竞争者区分开来。

(三)产品策略国际市场营销产品策略要求对产品标准化与差异化的选择、产品组合、品牌、包装、服务做出协调一致的决策。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出口企业在产品标准化与差异化的选择和国际品牌建设上面临的问题较多。从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来看,近年来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比例开始上升,技术密集型产品主要为满足全球消费者的共性需求,这一特性要求采取标准化策略,而前几年占绝对出口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满足各国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应以采用差异化策略为主。我国出口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尤其应注意标准化与差异化策略的结合运用,如一些标准化产品采用差异化策略,改变包装或品牌名称就可进入不同国家市场,事实上我国出口产品的很大一部分利润就被运用差异化策略的外国进口商转移。标准化策略和差异化策略结合应用有助于企业避免反倾销,例如在1994年美国对我国所生产打火机的反倾销调查中,我国一企业生产的打火机因为多了充气阀特色而免受调查。

品牌的本质是营销者许诺向顾客持续传递特定的属性、利益和服务,品牌是公司战略运作、服务和产品开发的关键驱动力。中国企业国际营销下一阶段的战略是如何真正建立世界性品牌,中国企业建立世界性品牌的真正难点在于如何建立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品牌价值,而非市场份额或销量。在对出口商品的品牌设计时,要考虑同进口国的文化环境和法律环境相适应,同时要加强品牌的维护。

出口营销范文篇9

关键词国际营销日用小商品专业外贸公司对策研究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显现出来,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猛。近年来中国的日用小商品的进出口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发展迅速,这其中专业的外贸公司担当到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加强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顺利开展出口营销,实现日用小商品出口业绩的稳定增长,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1日用小商品出口进出口公司外部经济环境分析

1.1世界经济平稳发展,国际贸易增势较强

21世纪的前4年间世界经济的发展,应该说是由低向高,比较平稳。虽然曾经有过一些小风浪,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还是比较好的。同时,世界贸易将维持扩张,增长势头仍属较强。2003年世界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2004年则强劲回升。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最新预测,尽管国际原油价格飚升,2004年世界贸易量增长率达到8.5%,远超过2003年4.5%的增幅。在世界经济增长步伐加快的带动下,国际市场需求转旺,对原料和燃料等初级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国际市场多数商品价格明显上扬。

1.2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外贸形势喜忧参半

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世界贸易的层面来看,中国是近年世界贸易增长中最突出的“亮点”,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提升得最快。但在外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未来中国外贸的发展步伐可能会减缓。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的汇率变动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的贸易条件变化趋势表现的很不确定;同时,在世界经济复苏和需求扩张的拉动下,国际市场总体上呈现商品价格普遍上升或维持高位波动的态势,对我国的外贸发展带来了挑战;国内市场能源价格的上涨,使出口商品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影响出口竞争力;形形色色新贸易壁垒的门槛正在日益提高,这成为今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障碍。

1.3日用小商品的国际市场分析

日用小商品市场属于较为稳定的消费品市场。这些商品多属生活必需品,受世界经济景气影响较小,经过努力,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是完全可能的。但是,目前中国的日用小商品出口也面临着一些不可回避的挑战;一方面,随着亚洲一些新兴工业国家不断崛起,他们也积极利用本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出口产品与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同构性,使我国中小企业在劳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顿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显萎缩。特别是在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市场上,受韩国、东盟、印度等国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的不断挤占,以及巴西等美洲国家产品的激烈竞争,致使许多产品在美国与日本等地市场的占有份额已开始下滑。

2中国专业外贸公司内部经营环境的变化

中国专业外贸公司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外贸经营权放开。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外贸法》放宽了贸易限制,扩大了对外贸易经营者范围,外贸经营权实现了由审批制向登记制的根本转变。也就是说,只要条件具备,供货商完全可以绕过专业外贸公司这个“二传手”,直接与国外客户从事外贸业务。

(2)出口退税政策变化。自2004年1月1日起,国家降低了一般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低或取消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率。在现行出口结构下,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3%左右,退税率的降低极大地影响了专业外贸公司出口退税这一利润来源。

(3)允许跨国公司建立独资采购中心。2004年2月12日商务部正式公布了《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设立投资性公司从事采购业务及进入物流领域。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跨国公司可能就会选择自建投资性公司,自主从事出口业务。这样,专业外贸公司就不得不面对主要客户源流失的不利局面。

(4)电子商务的发展拉近了客户与供货商的距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B2B)在国际贸易中已经日渐重要。通过互联网,国外客户和国内供货商可以方便地查找到对方信息。如此专业外贸公司的信息优势也就难以维持了。

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专业外贸公司的利润空间,乃至生存空间都在不断压缩。根据自身优势和形势变化转变经营模式已成为专业外贸公司的当务之急。

3中国日用小商品出口行业的SWOT分析

SWOT,是优势(Strength)、弱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的英文缩写。优势和弱势,机会和威胁都不是绝对的,孤立的,SWOT分析就在于提出一种分析相互交织的复杂因素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分析行业自身的具体优势和弱势以及识别环境变化进行处理。

3.1具有的优势

成本优势:日用小商品,属劳动密集型产品,该类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品质较稳定,产品的综合成本得以降低;客户关系: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的专业外贸公司拥有了大量的国际贸易渠道,并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是一种无法估量的财富。良好的客户关系不仅带来了稳定的订单,而且现有的客户愿意引荐更多的其他客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2存在的劣势

不能控制货源,受供应商影响较大:目前,专业的外贸公司还没有实体性的生产工厂,出口产品均来自对其他企业的采购,受供应商的影响加大。一些供应商的交货意识、包装意识相对落后,会导致客户信任度的下降;部分产品采购价格不够到位,致使利润降低:目前由于多种原因影响,外贸公司在部分商品的采购上,价格还不够到位,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下降,使公司的利润降低。

3.3可以利用的机遇

(1)贸易机会扩大。我国目前的进出口规模已经跻身世界十大贸易国家。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我国所有外贸企业面临的贸易机会不断增加,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日用小商品的国际市场发展形势良好,整个出口领域空间巨大。

(2)电子商务和网络的发展又提供了新的空间。目前,电子商务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这种新兴贸易方式的发展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便捷自由的手段和工具,使国际贸易的许多方面都发生了令人瞩目的积极变化。

3.4面临的危机

(1)专业外贸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如前所述,目前中国政府的一些政策导致专业外贸公司当前经营业务环境发生变化,利润空间与生存空间都在不断压缩。

(2)国内原材料价格的上扬。2005年1到9月,国际原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4.9%。原油价格的上涨,直接增加了公司出口产品各种生产资料的生产成本。

(3)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公司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因此,对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出口型行业来说,其业绩的增长将面临一定的汇率损失,短期的冲击将不可避免。

4中国日用小商品外贸公司进一步扩大出口的营销对策研究

4.1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促使营销数字化

目前,中国出口商面临的最主要的障碍是信息、沟通和营销能力屏障。而网络营销几乎就是为中国出口商克服信息、沟通、和营销屏障特别准备的。受互联网和搜索引擎迅速发展的影响,日用小商品外贸公司应该加大国际互联网这一得天独厚地国际市场开发媒体上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获取全球进口商的注意力。通过建立企业网站,建立数字化的宣传窗口;利用搜索引擎的广告统计功能测试不同区域市场的商品关注度;利用商贸网站上各种产品的点击次数发现最新热门产品;利用搜索引擎的各种搜索功能监测竞争对手的营销活动等等。在宣传、广告、情报、沟通等方面,数字化都能带来巨大的利益。

4.2积极再造价值链,拓展外贸空间

目前大多数外贸公司主要销售生产厂家品牌的产品或客户定牌的产品,在客户的心目中只是个“二传手”,替他人做“嫁衣”,因此随时都有被替代的危险。中国日用小商品外贸公司必须延展价值链,向前更贴近市场,如加强市场调研,建立海外营销网络,更快更有效地收集客户需求信息;参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为产品打造品牌,在客户中树立品牌形象,将优质产品和高效服务注入到品牌中去,让品牌进入客户心中,从而实现公司的自主营销。

4.3战略联盟策略

国际市场商机无限同时也危机四伏,任何企业在勇于进取的同时都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垄断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目前的日用小商品外贸公司的实力还过于单薄,单凭自身既有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往往力不从心。这时通过与邻近的相关企业结成各种跨国经营联盟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联盟中的各成员专注于整个产业竞争链中自身最有比较优势的环节,这样不仅可以持续优化配置各成员既有资源,而且有更多机会使联盟核心竞争优势最大化。综合其它国家的成功经验,构建出口策略联盟的主要做法包括:建立上下游联合售后服务中心;设立联合发货仓库;海外零售分销策略联盟等方式。

4.4在出口营销中采用数据挖掘技术

在市场营销中采用数据挖掘是营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迫切要求,是现代营销在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营销效率、降低营销成本。一种产品或服务在制定营销计划之前,营销者必须研究消费者市场和消费者行为。通过收集顾客消费数据,采取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简明地得到这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营销者就能够制定出有效的营销计划,为有效地赢得顾客、创造利润提供了保证。同时,数据挖掘还能对顾客需求进行有效的预期。通过对大量地顾客消费数据进行分析,可知顾客的消费倾向和消费群体分布,从而分析顾客带来的利润分布状况和细分市场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低成本的营销计划,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参考文献

1梁英俊.外贸公司出口营销管理变革的思考[J].对外经贸实务,2005(2)

出口营销范文篇10

关键词国际营销日用小商品专业外贸公司对策研究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显现出来,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猛。近年来中国的日用小商品的进出口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发展迅速,这其中专业的外贸公司担当到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加强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顺利开展出口营销,实现日用小商品出口业绩的稳定增长,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1日用小商品出口进出口公司外部经济环境分析

1.1世界经济平稳发展,国际贸易增势较强

21世纪的前4年间世界经济的发展,应该说是由低向高,比较平稳。虽然曾经有过一些小风浪,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还是比较好的。同时,世界贸易将维持扩张,增长势头仍属较强。2003年世界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2004年则强劲回升。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最新预测,尽管国际原油价格飚升,2004年世界贸易量增长率达到8.5%,远超过2003年4.5%的增幅。在世界经济增长步伐加快的带动下,国际市场需求转旺,对原料和燃料等初级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国际市场多数商品价格明显上扬。

1.2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外贸形势喜忧参半

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世界贸易的层面来看,中国是近年世界贸易增长中最突出的“亮点”,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提升得最快。但在外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未来中国外贸的发展步伐可能会减缓。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的汇率变动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的贸易条件变化趋势表现的很不确定;同时,在世界经济复苏和需求扩张的拉动下,国际市场总体上呈现商品价格普遍上升或维持高位波动的态势,对我国的外贸发展带来了挑战;国内市场能源价格的上涨,使出口商品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影响出口竞争力;形形色色新贸易壁垒的门槛正在日益提高,这成为今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障碍。

1.3日用小商品的国际市场分析

日用小商品市场属于较为稳定的消费品市场。这些商品多属生活必需品,受世界经济景气影响较小,经过努力,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是完全可能的。但是,目前中国的日用小商品出口也面临着一些不可回避的挑战;一方面,随着亚洲一些新兴工业国家不断崛起,他们也积极利用本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出口产品与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同构性,使我国中小企业在劳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顿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显萎缩。特别是在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市场上,受韩国、东盟、印度等国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的不断挤占,以及巴西等美洲国家产品的激烈竞争,致使许多产品在美国与日本等地市场的占有份额已开始下滑。

2中国专业外贸公司内部经营环境的变化

中国专业外贸公司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外贸经营权放开。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外贸法》放宽了贸易限制,扩大了对外贸易经营者范围,外贸经营权实现了由审批制向登记制的根本转变。也就是说,只要条件具备,供货商完全可以绕过专业外贸公司这个“二传手”,直接与国外客户从事外贸业务。

(2)出口退税政策变化。自2004年1月1日起,国家降低了一般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低或取消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率。在现行出口结构下,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3%左右,退税率的降低极大地影响了专业外贸公司出口退税这一利润来源。

(3)允许跨国公司建立独资采购中心。2004年2月12日商务部正式公布了《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设立投资性公司从事采购业务及进入物流领域。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跨国公司可能就会选择自建投资性公司,自主从事出口业务。这样,专业外贸公司就不得不面对主要客户源流失的不利局面。

(4)电子商务的发展拉近了客户与供货商的距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B2B)在国际贸易中已经日渐重要。通过互联网,国外客户和国内供货商可以方便地查找到对方信息。如此专业外贸公司的信息优势也就难以维持了。

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专业外贸公司的利润空间,乃至生存空间都在不断压缩。根据自身优势和形势变化转变经营模式已成为专业外贸公司的当务之急。

3中国日用小商品出口行业的SWOT分析

SWOT,是优势(Strength)、弱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的英文缩写。优势和弱势,机会和威胁都不是绝对的,孤立的,SWOT分析就在于提出一种分析相互交织的复杂因素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分析行业自身的具体优势和弱势以及识别环境变化进行处理。

3.1具有的优势

成本优势:日用小商品,属劳动密集型产品,该类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品质较稳定,产品的综合成本得以降低;客户关系: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的专业外贸公司拥有了大量的国际贸易渠道,并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是一种无法估量的财富。良好的客户关系不仅带来了稳定的订单,而且现有的客户愿意引荐更多的其他客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2存在的劣势

不能控制货源,受供应商影响较大:目前,专业的外贸公司还没有实体性的生产工厂,出口产品均来自对其他企业的采购,受供应商的影响加大。一些供应商的交货意识、包装意识相对落后,会导致客户信任度的下降;部分产品采购价格不够到位,致使利润降低:目前由于多种原因影响,外贸公司在部分商品的采购上,价格还不够到位,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下降,使公司的利润降低。.3可以利用的机遇

(1)贸易机会扩大。我国目前的进出口规模已经跻身世界十大贸易国家。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我国所有外贸企业面临的贸易机会不断增加,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日用小商品的国际市场发展形势良好,整个出口领域空间巨大。

(2)电子商务和网络的发展又提供了新的空间。目前,电子商务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这种新兴贸易方式的发展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便捷自由的手段和工具,使国际贸易的许多方面都发生了令人瞩目的积极变化。

3.4面临的危机

(1)专业外贸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如前所述,目前中国政府的一些政策导致专业外贸公司当前经营业务环境发生变化,利润空间与生存空间都在不断压缩。

(2)国内原材料价格的上扬。2005年1到9月,国际原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4.9%。原油价格的上涨,直接增加了公司出口产品各种生产资料的生产成本。

(3)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公司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因此,对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出口型行业来说,其业绩的增长将面临一定的汇率损失,短期的冲击将不可避免。

4中国日用小商品外贸公司进一步扩大出口的营销对策研究

4.1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促使营销数字化

目前,中国出口商面临的最主要的障碍是信息、沟通和营销能力屏障。而网络营销几乎就是为中国出口商克服信息、沟通、和营销屏障特别准备的。受互联网和搜索引擎迅速发展的影响,日用小商品外贸公司应该加大国际互联网这一得天独厚地国际市场开发媒体上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获取全球进口商的注意力。通过建立企业网站,建立数字化的宣传窗口;利用搜索引擎的广告统计功能测试不同区域市场的商品关注度;利用商贸网站上各种产品的点击次数发现最新热门产品;利用搜索引擎的各种搜索功能监测竞争对手的营销活动等等。在宣传、广告、情报、沟通等方面,数字化都能带来巨大的利益。

4.2积极再造价值链,拓展外贸空间

目前大多数外贸公司主要销售生产厂家品牌的产品或客户定牌的产品,在客户的心目中只是个“二传手”,替他人做“嫁衣”,因此随时都有被替代的危险。中国日用小商品外贸公司必须延展价值链,向前更贴近市场,如加强市场调研,建立海外营销网络,更快更有效地收集客户需求信息;参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为产品打造品牌,在客户中树立品牌形象,将优质产品和高效服务注入到品牌中去,让品牌进入客户心中,从而实现公司的自主营销。

4.3战略联盟策略

国际市场商机无限同时也危机四伏,任何企业在勇于进取的同时都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垄断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目前的日用小商品外贸公司的实力还过于单薄,单凭自身既有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往往力不从心。这时通过与邻近的相关企业结成各种跨国经营联盟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联盟中的各成员专注于整个产业竞争链中自身最有比较优势的环节,这样不仅可以持续优化配置各成员既有资源,而且有更多机会使联盟核心竞争优势最大化。综合其它国家的成功经验,构建出口策略联盟的主要做法包括:建立上下游联合售后服务中心;设立联合发货仓库;海外零售分销策略联盟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