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现状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0:11:51

出口现状

出口现状范文篇1

【论文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国际市场对中国毛毯的需求非常旺盛在频繁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下,我国毛毯出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结合我国毛毯产业实际情况,对毛毯出口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毛毯出口存在的问题,阐述毛毯的发展前景,提出提高毛毯出口的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毛毯出口现状分析

(一)我国毛毯出口现状

毛毯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如燎原之火,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毛毯的生产基地,全国共拥有毛毯生产企业600多家,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据初步统计,2009年我国生产出口各类毛毯2.6亿条,出口额约22.8亿美元,占全球毛毯贸易量的60%左右。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人WTO,国际市场对中国毛毯特别是拉舍尔毛毯的需求非常旺盛,虽然有不少国家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设置了种种贸易壁垒,但我国的毛毯出口仍呈增长趋势,并且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2008年年末,当全球经济危机来临时,毛毯行业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产品价格有所下降,但企业靠不断推出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订单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以30%的速度增长。山东中奥毯业有限公司就是毛毯企业的一个代表,2008年毛毯出口与上年相比增长了158%,2009年又增长了107.46%。企业的高速发展构筑了整个毛毯行业的稳定发展。

我国毛毯销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是阿联酋、南非、西班牙、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德国、日本等。目前,中国产品以其价格低、质量好、毯面花型别致、色泽艳丽、手感丰厚、滑爽,赢得国内外客户的欢迎和青睐。并且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已逐步向高档毛毯产品转型,欧美客户明显增多,产品供不应求。

(二)毛毯出口现状分析

毛毯质量不断提高。出口毛毯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对涤纶丝、睛纶丝、染化料、助剂等原材料进行严格检测和定期验证,对成品毛毯定期检测禁用偶氮染料含量,耐酸汗渍色牢度、耐碱汗渍色牢度、耐水色牢度、甲醛、PH值等检测项目,内在质量符合国际标准。同时,加强外观质量的检验把关,规格、重量等符合合同要求。

生产工艺不断改进。企业生产工艺尤其是后整理工艺不断改进,提高了毛毯的风格档次和产品价值。剪花毛毯毯面经精剪,花型凹凸明显,立体层次丰富,完美的机械加工再加上精湛的人工技艺,尽显剪花型毛毯的华贵风格。超柔双花毯则花型叠加,风格迥异,超凡脱俗。

产业链不断完善。从毛条到纱线,从纱线到坯布、从坯布到染色直至成品,毛毯行业多年来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格局。一些毛毯大型企业如山东新光集团、山东中奥集团等都在产业链经营方面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尝试。完整的产业链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了毛毯行业的稳定发展。

品牌不断推出。毛毯企业对于品牌的重视也让他们在经济危机来临时受益匪浅。上海凤凰、浙江真爱、中奥锐泊等品牌,依靠自己多年积累起来的信誉和质量,订单非但没有减少,反而以30%的增速出口。

二、当前我国毛毯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依赖程度较大

我国毛毯主要出口到非洲、中东国家,约占其市场份额的60%,主要是中、低档产品,产品结构为涤纶毛毯、加棉毛毯、睛纶毛毯和睛涤混纺毛毯。欧美国家主要进口中高档毛毯,但是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加,欧美对纺织品进口设限技术不断提高,出口企业压力逐渐增大。

(二)成本上升,利润缩小

睛纶、涤纶等原辅料和水电煤等生产能源的大幅涨价,使得毛毯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环保要求的提高,新劳动法的实施又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劳动成本和管理成本。人民币升值更是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削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毛毯的附加值和出口价格都较低,企业的主营收人虽然提高了,但大大影响了净利润。

(三)企业自主生产性不强

由于我国毛毯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规格在中低档产品市场有优势,所以毛毯出口的利润率较低,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的微薄利润,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50%以上的毛毯出口是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来进行加工,自主品牌仅占10%~20%左右。而且设计开发水平不高,不能自主设计、生产适合销路的产品。

三、毛毯出口贸易中的应对措施

(一)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的应对之策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自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以来,毛毯乃至纺织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家三次调整纺织品退税率,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为进一步缓解毛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压力,刺激出口,改善出口赢利状态,国家应加大对毛毯企业扶持力度,在立项、审批、货款等环节要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减轻企业负担。

2.开展国际公共信息服务。由于生产企业自己搜集信息方面的渠道比较狭窄,所以主管部门要帮助企业拓展信息渠道,挖掘信息资源,保证企业及时了解动态。针对国际市场业务的要求,建立定向的信息采集,为毛毯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原料、产品、技术装备、价格等行情信息。

3.推进毛毯行业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交流。我国是毛毯生产和出口大国,但我国的毛毯企业与韩国、意大利等国家比较在技术水平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例如:中东毛毯的进口市场主要来自中国和韩国,高档毛毯大部分是韩国的产品,其份额约占整个毛毯市场的30%以上,其特点为毛高低、密度大,经过远途运输和长时间挤压后不倒毛,光泽好,价格也远高于中国产品。所以开展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活动,是扩大毛毯交易渠道,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二)企业自身的应对之策

1.加强技术创新能力。面对国际经济新形势,企业要在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加强自主研发能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推动毯业向精加工方向发展,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只有切实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才能争取更为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建设是中国毛毯行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必须选择。目前,我国的真爱、凤凰、昆庆、红豆等众多品牌已在国际享有声誉,对于一些创新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通过技术人股、购买关键技术或引进人才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使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3.推行产品多元化。我国毛毯出口以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也较低的中低档产品为主,毛毯生产企业应将生产重点向中高档产品转变,除了非洲、中东市场以外,应该努力开发欧美等新兴市场。同时,通过市场竞争方式,以技术和产品的优势加快低成本扩张,一旦时机成熟,可考虑组建跨地区及至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

四、毛毯出口前景展望

(一)出口市场前景广阔

自2000年起,毛毯出口每年都以20%~30%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国约有50家大中型毛毯生产企业,广东美雅、湖北迈亚、上海海欣年生产能力都超过1000万条。近几年,毛毯企业在河北、山东得到迅猛发展,形成规模化生产基地,在国外市场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日本、南韩、匈牙利等国家的毛毯产业逐步在衰退,使得中国毛毯称雄世界。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能力的扩张,国外越来越多的进口商越来越青睐中国毛毯。

(二)毛毯应用领域广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毛毯的用途正在悄J哨地发生变化,从原来单纯的保暖性转向追求时尚性、装饰性、功能保健性上,并促使毯业进一步发展。工艺毛毯厚实挺括,踩踏柔软舒适,适合家居客厅、卧室地面装饰使用;卡通地垫造型形象生动,色彩亮丽,适合儿童房间作床头地垫;经编仿裘皮服装面料顺应崇尚自然和生态保护的潮流,手感柔软爽滑,不脱毛,立毛感强,不起皱,防虫防霉,不怕雨淋,是不可多得的毛皮服装材料。

(三)功能性、环保型毛毯不断涌现

在注重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人们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相继开发出仿貂皮、超柔、阻燃、负离子、远红外、吸湿排汗、芳香抗菌、纳米功能等多种功能毛毯。阻燃型仿貂皮毛毯选用进口超扁平阻燃纤维,具有阻燃特殊功能;抗菌防臭柔丝毯以进口抗菌细旦纤维为原料,轻薄便携,抗菌防臭。艾蜜克防蜡床毯以Amicor防蜡抗菌纤维为原料,能有效抑制蜡虫的滋生,是高科技与日常用品相结合的完美结晶。

(四)毛毯原料日趋优化

毛毯生产企业越来越注重所使用原料的改进。使用棉花、山羊绒等天然纤维和天丝等编织的毛毯,具有手感柔软、光泽柔和、保暖性好等特点。随着生产工艺的进步、技术的提高,毛毯原料的使用趋向超细柔软、功能性和环保性的新型睛纶纤维和涤纶纤维。

出口现状范文篇2

关键词:山东省;蔬菜出口;现状

山东省蔬菜出口一直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山东省在蔬菜基地建设方面,在农业技术引进方面,积极投入,逐步提升了蔬菜产品质量与品牌声誉。

一、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的国内地位分析

山东省蔬菜产业一直为外向型发展,并且山东拥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事实上,从2004年开始,山东省蔬菜在行业整体规模、出口总额增长等方面都一直高居我国首位。正因为如此,对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情况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的发展,更能够为其蔬菜基地建设、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依照《2014中国蔬菜产业发展报告》统计数据来看,我国蔬菜出口额超过l亿美元的地区共10个,即山东、福建、广东、河北、北京、江苏、浙江、辽宁、黑龙江及吉林。无论是出口量,还是出口额,山东省都位居榜首,是中国蔬菜出口名副其实的“第一大省”。

二、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的国际地位分析

在国际贸易中,国际市场占有率是衡量某一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数。它主要是指某产业、产品出口总额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例大小。比例越大,表明该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地位越高,竞争优势越明显,竞争能力越强。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我们可以看到山东省蔬菜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地位和整体竞争力。以2014年为例(见表2所示),山东省蔬菜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2.11%,虽然比例数值较小,但从其发展变化趋势上看,还是有明显好转,2009-2014年期间,山东省出口蔬菜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由2009年的1.66%提高到2014年的2.11%,表明山东省蔬菜出口与在国际市场上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贸易地位也在不断加强。山东省蔬菜出口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山东省蔬菜出口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发展,山东省涌现出了如青岛万福、莱阳龙大、山东裕鲁、潍坊外贸等一大批国际型蔬菜产销企业,以品牌带动发展,以明确的目标定位开拓国际市场。同时,这些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辐射作用,带动了周边中小型蔬菜企业的整体发展。政府不断通过这些大公司来引进蔬菜加工技术,提升管理层次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带来的蔬菜出口冲击。

三、山东省蔬菜出口结构分析

从整体来看,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种类与总量在持续加增。以蔬菜种类为例,2004年山东省蔬菜相关出口种类为124个,而到了2014年,蔬菜及相关产品出口种类达到431个,增长率为248%。山东省主要种植蔬菜类别有大蒜(金乡大蒜、苍山大蒜)、生姜(莱芜大姜)、大葱(章丘大葱)、芋头(莱阳孤芋),以及洋葱、牛蒡、芦笋等名特优新蔬菜。这些蔬菜种类多,栽种面积广,其从种植到技术管理,再到营销出口等,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集中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是山东省蔬菜出口的主要产品和特色产品。其中,大蒜出口增长迅猛,属于山东省特色蔬菜品种,出口额占山东省蔬菜整体出口额的35%以上。占全国大蒜出口金额的比重在50%左右,极大地拉动了山东省蔬菜产业出口。从蔬菜制品出口结构来看,其主要种类有冷冻蔬菜、保藏蔬菜、干制蔬菜和盐渍蔬菜、加工调理蔬菜、蔬菜汁等。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山东省积极适应各国对蔬菜原产品及制成品的卫生检测、技术评价等条令,改善行业状态,提升科学蔬菜种养技术,加强监督管理和检验检疫,开发出一系列直接进入超市的各种蔬菜制品,满足了国际市场对蔬菜制成品的需求。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是我国经济贸易出口的必然趋势,蔬菜出口也不例外,山东省在蔬菜产业发展上已经将目光投向深加工产品,其行业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都非常可观,因此,山东省蔬菜商品的多元化发展是重要趋势。

四、山东省蔬菜出口企业情况分析

从山东省目前蔬菜行业现状来看,其蔬菜加工出口企业呈现“数量剧增,规模缓慢增长”的势头。2014年,国家农业发展委员会专家刘洪在《山东省中小企业农业公司发展解构》中指出,截至2014年9月,山东省拥有蔬菜出口企业3513家。其中,在山东省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局注册登记的有442家企业,已通过商检认证的企业则为318家,占全国商检认证企业总数的34.6%。可以说,山东省蔬菜加工出口企业的发展趋向于“区域一体化”和“产业集群化”。长期的规划式发展逐渐形成了山东省四大加工出口集中区,分别是:以莱阳为中心的“鲁东蔬菜工业基地”、以安丘为中心的“鲁中蔬菜工业基地”、以苍山为中心的“鲁南蔬菜工业基地”及以菏泽为中心的“鲁西蔬菜工业基地”。与此同时,在这些加工出口企业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如莱阳龙大食品有限公司、牟平九发食用菌集团、苍山神大有限公司等。整体来说,山东省蔬菜出口加工企业发展相对平稳,且都在积极培养自身的技术优势与品牌优势,这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不过,一些蔬菜企业对不同出口国家的蔬菜检疫要求与限制性壁垒,难以作出针对性的“布防”与“自我改造”,这点对其发展限制较大。综上所述,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近年来稳步发展,无论是在出口总额上,还是出口结构以及市场分布上都在不断地完善,并且为山东省经济发展和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山东省蔬菜出口依然存在着一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为山东省乃至全国蔬菜出口贸易提供更好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庆山.山东蔬菜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建议.山东省经济战略研究,2013,5(28)

[2]郑焕芹.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发展潜力分析[J].甘肃农业,2004(10):54.

[3]2014年中国山东蔬菜行业市场专项调研报告.

出口现状范文篇3

【论文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国际市场对中国毛毯的需求非常旺盛在频繁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下,我国毛毯出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结合我国毛毯产业实际情况,对毛毯出口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毛毯出口存在的问题,阐述毛毯的发展前景,提出提高毛毯出口的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毛毯出口现状分析

(一)我国毛毯出口现状

毛毯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如燎原之火,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毛毯的生产基地,全国共拥有毛毯生产企业600多家,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据初步统计,2009年我国生产出口各类毛毯2.6亿条,出口额约22.8亿美元,占全球毛毯贸易量的60%左右。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人WTO,国际市场对中国毛毯特别是拉舍尔毛毯的需求非常旺盛,虽然有不少国家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设置了种种贸易壁垒,但我国的毛毯出口仍呈增长趋势,并且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2008年年末,当全球经济危机来临时,毛毯行业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产品价格有所下降,但企业靠不断推出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订单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以30%的速度增长。山东中奥毯业有限公司就是毛毯企业的一个代表,2008年毛毯出口与上年相比增长了158%,2009年又增长了107.46%。企业的高速发展构筑了整个毛毯行业的稳定发展。

我国毛毯销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是阿联酋、南非、西班牙、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德国、日本等。目前,中国产品以其价格低、质量好、毯面花型别致、色泽艳丽、手感丰厚、滑爽,赢得国内外客户的欢迎和青睐。并且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已逐步向高档毛毯产品转型,欧美客户明显增多,产品供不应求。

(二)毛毯出口现状分析

毛毯质量不断提高。出口毛毯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对涤纶丝、睛纶丝、染化料、助剂等原材料进行严格检测和定期验证,对成品毛毯定期检测禁用偶氮染料含量,耐酸汗渍色牢度、耐碱汗渍色牢度、耐水色牢度、甲醛、PH值等检测项目,内在质量符合国际标准。同时,加强外观质量的检验把关,规格、重量等符合合同要求。

生产工艺不断改进。企业生产工艺尤其是后整理工艺不断改进,提高了毛毯的风格档次和产品价值。剪花毛毯毯面经精剪,花型凹凸明显,立体层次丰富,完美的机械加工再加上精湛的人工技艺,尽显剪花型毛毯的华贵风格。超柔双花毯则花型叠加,风格迥异,超凡脱俗。

产业链不断完善。从毛条到纱线,从纱线到坯布、从坯布到染色直至成品,毛毯行业多年来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格局。一些毛毯大型企业如山东新光集团、山东中奥集团等都在产业链经营方面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尝试。完整的产业链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了毛毯行业的稳定发展。

品牌不断推出。毛毯企业对于品牌的重视也让他们在经济危机来临时受益匪浅。上海凤凰、浙江真爱、中奥锐泊等品牌,依靠自己多年积累起来的信誉和质量,订单非但没有减少,反而以30%的增速出口。

二、当前我国毛毯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依赖程度较大

我国毛毯主要出口到非洲、中东国家,约占其市场份额的60%,主要是中、低档产品,产品结构为涤纶毛毯、加棉毛毯、睛纶毛毯和睛涤混纺毛毯。欧美国家主要进口中高档毛毯,但是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加,欧美对纺织品进口设限技术不断提高,出口企业压力逐渐增大。

(二)成本上升,利润缩小

睛纶、涤纶等原辅料和水电煤等生产能源的大幅涨价,使得毛毯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环保要求的提高,新劳动法的实施又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劳动成本和管理成本。人民币升值更是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削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毛毯的附加值和出口价格都较低,企业的主营收人虽然提高了,但大大影响了净利润。

(三)企业自主生产性不强

由于我国毛毯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规格在中低档产品市场有优势,所以毛毯出口的利润率较低,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的微薄利润,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50%以上的毛毯出口是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来进行加工,自主品牌仅占10%~20%左右。而且设计开发水平不高,不能自主设计、生产适合销路的产品。

三、毛毯出口贸易中的应对措施

(一)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的应对之策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自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以来,毛毯乃至纺织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家三次调整纺织品退税率,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为进一步缓解毛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压力,刺激出口,改善出口赢利状态,国家应加大对毛毯企业扶持力度,在立项、审批、货款等环节要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减轻企业负担。

2.开展国际公共信息服务。由于生产企业自己搜集信息方面的渠道比较狭窄,所以主管部门要帮助企业拓展信息渠道,挖掘信息资源,保证企业及时了解动态。针对国际市场业务的要求,建立定向的信息采集,为毛毯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原料、产品、技术装备、价格等行情信息。

3.推进毛毯行业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交流。我国是毛毯生产和出口大国,但我国的毛毯企业与韩国、意大利等国家比较在技术水平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例如:中东毛毯的进口市场主要来自中国和韩国,高档毛毯大部分是韩国的产品,其份额约占整个毛毯市场的30%以上,其特点为毛高低、密度大,经过远途运输和长时间挤压后不倒毛,光泽好,价格也远高于中国产品。所以开展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活动,是扩大毛毯交易渠道,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二)企业自身的应对之策

1.加强技术创新能力。面对国际经济新形势,企业要在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加强自主研发能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推动毯业向精加工方向发展,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只有切实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才能争取更为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建设是中国毛毯行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必须选择。目前,我国的真爱、凤凰、昆庆、红豆等众多品牌已在国际享有声誉,对于一些创新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通过技术人股、购买关键技术或引进人才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使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3.推行产品多元化。我国毛毯出口以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也较低的中低档产品为主,毛毯生产企业应将生产重点向中高档产品转变,除了非洲、中东市场以外,应该努力开发欧美等新兴市场。同时,通过市场竞争方式,以技术和产品的优势加快低成本扩张,一旦时机成熟,可考虑组建跨地区及至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

四、毛毯出口前景展望

(一)出口市场前景广阔

自2000年起,毛毯出口每年都以20%~30%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国约有50家大中型毛毯生产企业,广东美雅、湖北迈亚、上海海欣年生产能力都超过1000万条。近几年,毛毯企业在河北、山东得到迅猛发展,形成规模化生产基地,在国外市场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日本、南韩、匈牙利等国家的毛毯产业逐步在衰退,使得中国毛毯称雄世界。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能力的扩张,国外越来越多的进口商越来越青睐中国毛毯。

(二)毛毯应用领域广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毛毯的用途正在悄J哨地发生变化,从原来单纯的保暖性转向追求时尚性、装饰性、功能保健性上,并促使毯业进一步发展。工艺毛毯厚实挺括,踩踏柔软舒适,适合家居客厅、卧室地面装饰使用;卡通地垫造型形象生动,色彩亮丽,适合儿童房间作床头地垫;经编仿裘皮服装面料顺应崇尚自然和生态保护的潮流,手感柔软爽滑,不脱毛,立毛感强,不起皱,防虫防霉,不怕雨淋,是不可多得的毛皮服装材料。

(三)功能性、环保型毛毯不断涌现

在注重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人们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相继开发出仿貂皮、超柔、阻燃、负离子、远红外、吸湿排汗、芳香抗菌、纳米功能等多种功能毛毯。阻燃型仿貂皮毛毯选用进口超扁平阻燃纤维,具有阻燃特殊功能;抗菌防臭柔丝毯以进口抗菌细旦纤维为原料,轻薄便携,抗菌防臭。艾蜜克防蜡床毯以Amicor防蜡抗菌纤维为原料,能有效抑制蜡虫的滋生,是高科技与日常用品相结合的完美结晶。

(四)毛毯原料日趋优化

毛毯生产企业越来越注重所使用原料的改进。使用棉花、山羊绒等天然纤维和天丝等编织的毛毯,具有手感柔软、光泽柔和、保暖性好等特点。随着生产工艺的进步、技术的提高,毛毯原料的使用趋向超细柔软、功能性和环保性的新型睛纶纤维和涤纶纤维。

出口现状范文篇4

(一)从优势方面看,主要有:

1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我国大豆的资源优势体现在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两方面。从土地资源情况看,大豆在我国的分布很广,除青海外,全国各省市都适合大豆种植,其中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的自然环境优越,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之一。2001年这两个地区的种植面积已达1.18亿亩。从劳动力资源角度看,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据农业部统计,到2006年底我国农业的剩余劳动力为1.8亿左右,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能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贸易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因此,我国大豆的生产、加工都有比国外更有利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2有一定的质量优势。我国大豆具有高蛋白和低含油优势,蛋白质含量一般比国外大豆高两个百分点,而含油率则低两个百分点。目前,我国东北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种植高蛋白大豆,为高蛋白大豆的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绿色、有机、非转基因是我国大豆突出的质量优势,发达国家正大力发展大豆植物蛋白替代肉类动物蛋白,而且对食用非转基因大豆的需求较大。欧盟、日本和韩国正努力寻求非转基因大豆的进口。仅日本每年用于食品加工的非转基因大豆就达94万吨。而且几乎都靠进口。2005年我国对日、韩的非转基因大豆出口高达21.6万吨,充分证明我国大豆的质量优势。近年来,我国已培育成功一批高油、高蛋白、高产的“三高”优质大豆品种,只要实现优质品种的推广和成片种植,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也将随之提高。

3有一定的产量潜力优势。我国大豆的产量优势包括总产量的稳固增长和单位产量提升潜力大两方面,从产量方面看,我国大豆的产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970多万吨,到2000年上升到1500多万吨,近几年也呈上升趋势,2005年总产量达1690万吨,仅居美国、巴西、阿根廷之后,排名世界第四。2006年为1700万吨,仍保持世界第四的地位,产量一直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在单位产量方面,我国大豆目前的单产水平虽然低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世界大豆主要生产国,甚至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但一旦我国实现技术突破就可快速提高产量,而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大豆生产却很难在技术上突破和实现单产水平的大幅提高。

4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亚洲是世界上进口大豆最多的地区,2006年达5800万吨。从2002年开始,世界大豆进口量超过百万吨的国家除我国、日本外,还有比利时、法国、葡萄牙、意大利、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可见,在世界大豆贸易中,亚洲大豆进口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世界大豆的主产国相比,我国与亚洲各国运输距离和时间都明显短,运输较方便。因此,对亚洲市场出口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二)从不利的方面看,主要有:

1生产成本高。首先,从大豆生产成本的构成看,我国劳动力成本约占总成本的一半。机械费用占11%,而美国两项合计只有35%。可见,我国大豆生产成本远高于美国。同时,我国大豆亩均生产成本呈不断增长趋势。从2000年到2005年,我国大豆生产成本从215.24元/亩增加到270.54元/亩,年均增幅为4.68%。从2003年起,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大豆单位生产成本急速上升,2003年达1.8元/kg,从2003年到2006年,我国大豆单位生产成本平均比美国高32%。其次,我国的大豆生产不具规模效应,大豆种植户一般只有1到2亩的种植规模,即使在土地资源丰富的黑龙江省,农户的规模也只有150亩左右。而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都是农场生产的方式,种植规模远超过我国。2单产水平低。我国对大豆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我国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远低于其他主要大豆生产国。从世界各主要大豆生产国2000年到2005年的单产平均水平看,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每公顷产量分别为2627.8、2520.4、2549.1公斤,我国则为1736.7公斤,分别为美国、巴西、阿根廷的67.1%、68.9%、68.1%。世界平均产量为每公顷2264.1公斤,也比我国高23.3%。

3政策保护不力。1998年,我国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大豆退出粮食收购保护价的范围。完全走向市场,随后我国出现粮食供大于求的情况,市场价格下跌,保护价高于市场价,为保证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国家以保护价格收购粮食,而大豆不在保护范围内。在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国,国家对种植大豆的农民都给予大量补贴。

4销售困难。随着我国进口大豆的不断增加,国内大豆的销售也越来越成为豆农烦恼的问题之一,尽管1996年我国大豆的国内需求已超过产量,进口大量的国外大豆补充了国内需求,但国内大豆价格却并未因需求的增加而出现上涨,反而下跌。

三、进一步发展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建议

1充分发挥非转基因大豆优势。非转基因是我国大豆的突出优势,应充分发挥。目前,许多国家都对转基因产品进行限制,特别是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在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中,我国的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量超过生产总量的95%,与印度相当,高于巴西70%的比例,更高于美国和阿根廷32%和50%的水平。因此。我国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宣传和推广非转基因大豆,为国产大豆争取更大的国外市场空间,以推进大豆对亚洲乃至世界市场的出口。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加大对大豆的科研资金投入。科研机构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大豆科研有一个突破性进展。在大豆的育种上,改变过去一直强调高含油率和高蛋白兼容的育种方向,走高含油率和高蛋白品种单独选育的道路,健全和加强大豆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高产大豆优良品种的推广。要积极采用成熟的配套栽培技术,对育成的新品种,如高蛋白或高含油量品种,加大推广力度,用成熟的配套栽培技术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发挥新品种的增产潜力。

出口现状范文篇5

生产方企业的好处

相对于购买方而言,供给方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然而,采用OEM方式仍然是有利可图的。

1.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近年来,国内家电等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趋于饱和,某些国内制造企业为了能开拓市场,而为国外品牌做代工。增强了企业的全球意识。

2.规模生产,降低成本

现代化生产中普遍存在着规模经济效应,即随着产出规模的扩大而呈现出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来自于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固定成本的分摊。如果企业本身就存在这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成本下降的效果将更加明显。参与OEM供给,意味着产出规模的扩大,不但增加了产品的销路,而且降低了成本。

3.学习经验,完善管理

提供OEM的企业往往在OEM购买方的产品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OEM购买方可以在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等方面具备较强实力,在合作过程中,OEM供应方可以在产品质量控制,成功控制,经营效率控制等的管理上按照购买方的要求组织生产,以先进的组织控制,来自于“干中学”经验积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4.产品创新,提升能力

如果OEM产品属于创新产品,供给企业除满足购买方的需求外,还可以以自己的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或者增加产品线的长度,推出新产品;或者加深产品线的深度,增加现有产品的品种,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

OEM方式对买卖双方而言,除了共享产品整体竞争优势外,还具有一个最有特色的优势,那就是买卖双方进出市场的灵活性。只要买卖任何一方发现了更有利可图的途径,就可以随时终止合同。从这个角度而言,OEM市场是高度有效的。

5.节约销售投资

当企业面对国外市场时,由于地域广,各国商业习惯不同,很难建立完全的独立流通网。但是如果借用外国公司的销售力量,那就便利多了。如富士,理光等都对其在欧美的厂商和经纪采取了OEM方式,这样就减少了企业间运转时的摩擦,消减了企业本应投入的大量销售资金,使企业能够适应在海外经营。

二、生产方企业的弊端

中国从事加工生产和出口的企业,多数是在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所以,其市场的绝大部分在海外。现在,随着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下降、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这类企业都普遍面临利润率下降、发展速度减缓等问题,许多企业正在作二次发展方面的尝试。但是,这类企业在思考和尝试战略发展时,潜伏着三个亟待引起高度重视的不良症状。

1.规模扩张———壮大背后的虚弱

部分加工出口型企业认识到多元化发展的陷阱,明确提出现阶段仍然在原行业内继续谋求发展,不搞多元化。关于如何在原行业内谋求发展问题,这些企业的高层经营者的回答几乎都是“扩大生产规模”。但是,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加工出口型企业的生产利润趋于下降,生产环节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地位也同时趋于下降;相反,市场环节的利润率和竞争地位在相对上升———所有的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都会出现这种现象。如前几年的家电行业就已经遇到这种情况,迫使家电生产企业最后不得不实施市场一体化战略,来实现对市场环节的渗透和控制。

扩大的生产规模,虽然可以改善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但由于并没能提高在产业链里的地位,而且还会造成对市场环节的进一步依赖,地位可能会更加被动。加工出口型企业考虑在原行业内发展时,对扩大生产规模问题不能做简单处理,在考虑生产规模扩张的方式上,尤其需要谨慎,否则,不仅不能提升竞争力,还会加大企业转型或退出成本。

2.成本优势———成功背后的乏力

中国加工出口型企业成功发展的关键,在于其显著的成本优势。在形成成本优势的因素中,中国劳动力价格比较优势是主要的形成因素。但是,随着国内该行业的发展,加工出口型企业的成本优势正在受到一些相反因素的抵消:

首先,劳动力价格优势对一个具体的企业而言,不具可持续性,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比较优势肯定日趋减弱。现在,由于劳动力价格上升,很多企业已经受到利润率下降的困扰;其次,由于源于劳动力价格的成本优势,是中国加工出口型企业相对其它国家同类生产企业的优势,而不是中国某个具体企业的独特优势,所以,在国内竞争者范围内,这种整体性优势不构成具体企业的竞争优势。

现在,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具体企业的发展开始受到缺乏独特竞争优势的制约。显然,对具体企业而言,必须通过其它方式形成自身独特的、不易模仿的竞争优势。就成本而言,通过高效的生产组织能力、物流系统改善能力以及工艺创新能力等,获取的成本优势才可以持续支撑企业的发展。加工出口型企业长期依靠劳动力价格优势,不重视这类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这类加工出口型企业来说,这一带来成功的要素,同时也反过来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隐患。

出口现状范文篇6

关键词:出口贸易;出口竞争优势;贸易摩擦;一带一路

一、中国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

1、从出口规模来看,出口总额不断增长,但增速放缓

2009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额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因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出口出现了负增长,增速为-16%。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我国的出口大幅度的增加,2010年和2011年的增速分别高达31.3%和20.3%。之后因受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贸易成本不断攀升,出口增速明显放缓。2014年,我国出口额为23427.47亿美元,增长6.1%。从表1的数据不难看出,中国的出口总额不断增长,但是增速明显放缓。

2、从出口商品的结构来看,出口的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转方式、调结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从2008年的5.4%下降到2014年的4.8%;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从2008年的94.4%上升到2014年的95.2%,其中,化学品及有关产品的出口比重分别从2008年的5.5%上升到5.7%。具体的出口商品结构见表2。

3、从出口分贸易方式来看,出口贸易方式调整成效显著

从出口分贸易方式来看,2008年、2009年、2010年出口中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超过一般贸易,但从2011年开始,一般贸易出口超过了加工贸易的出口,出口贸易方式调整成效显著。2014年一般贸易出口占比恢复到一半以上。进出口企业从代工生产、贴牌出口向自创品牌、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转变,努力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2014年,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增长10.7%,占出口总值比重为51.4%,二十多年来首次超过一半,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87.8%。加工贸易出口8843.6亿美元,增长2.7%。新型贸易方式蓬勃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型贸易方式顺应个性化的全球消费潮流,也契合了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发展外贸业务的市场需要,正逐步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增长点。2014年,跨境电子商务增速高达30%以上。相关数据见表3。

4、从出口主体来看,民营企业对出口的贡献度明显提高

从出口主体来看,中国出口主体日益多元化。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所占的比重呈现递减的趋势,而民营企业出口所占的比重明显上升。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分别从2008年的18%和55.2%下降为2014年的10.9%和45.9%;2014年私营企业的出口比重高达40.8%。从表4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对出口的贡献度明显提高。

5、从出口的国内区域市场来看,出口布局继续优化

从出口的国内区域市场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出口布局继续优化。历年来东部地区的出口比重在不断的降低,中部和西部的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东部地区的出口比重由2008年89.8%下降到83%,而中部和西部的出口比重分别由2008年的5.6%和4.6%上升到2014年的7.8%和9.3%。2014年,东部地区的出口额同比增长了3.9%,中部地区的出口额同比增长了12.8%,西部地区出口额同比增长高达22%。具体的区域出口情况见表5。

6、从出口的国际市场来看,出口市场逐步向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中国对发达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出口市场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中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的出口额占比从2008年的46.2%下降到2014年的39.1%。而对新兴经济体出口额总体增长较快,2014年中国对东盟出口较2013年增长了11.5%。2014年全年,中国对非洲的出口额达到1061.47亿美元,增长了14.4%,高于我同期外贸增幅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同比增长13%。2014年,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比重如图1所示。

二、中国出口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

1、国际需求较难回升

在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背景下,各国消费、投资需求普遍不振,国际贸易增长动力不足。部分跨国公司出于贴近消费市场、避免供应链过长易受冲击等考虑,从离岸生产转向近岸、在岸生产,产业链全球布局有所收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贸易深入发展。在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全球化进入调整阶段。2012年以来,全球贸易量增速连续3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2015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4%,增速比2014年提高0.9个百分点,但仍明显低于1990年以来5.1%的平均增速,且这一预测仍面临下调的可能。2015年前2个月,世贸组织监测的70个主要经济体出口额同比下降9.1%,为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2、中国出口竞争力较弱

不论是中低端产业领域还是高端产业领域,中国出口竞争力“青黄不接”,出口产业竞争力较弱。在中低端产业领域,周边新兴经济体凭借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低廉的优势,出台优惠引资政策,主动承接加工制造业转移,促进出口快速增长。过去五年间,印度出口额年均增长14.2%,东盟出口额年均增长9.8%。当前我国中低端出口产业一方面面临周边新兴经济体追赶,另一方面一些在华投资企业产能向发达国家回流和向周边新兴经济体分流,使得我国出口竞争优势有所弱化。在高端产业领域,发达经济体利用科技、人才优势抢占新兴技术前沿,促进“再工业化”,开拓国际市场,已取得明显成效。中国高端出口产业更是遭遇了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压力,过去五年间,美国出口额年均增长9%,欧盟出口额年均增长8.2%,均超过全球出口总体增速。

3、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

2014年世界经济低速增长,贸易保护主义继续升温。2014年,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97起。其中,反倾销61起,反补贴14起,保障措施22起,涉案金额104.9亿美元。此外,中国产品还遭受美国337调查12起,欧盟发起的反规避调查和反吸收调查各1起。其次我国的高科技产品成为摩擦的新热点。中国输出光伏产品、风力发电机组、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相继遭到贸易救济调查。例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另外贸易摩擦涉及的产业范围不断扩大。五金矿产、化工、机电、轻工、纺织、医药保健、食品土畜类产品遭受调查案件分别为38起、23起、17起、13起、3起、2起和1起,其中,涉及钢铁和钢铁类产品的案件是最多的,有27起,涉案金额23.2亿美元。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监测,全球保护主义措施中有超过1/4的保护措施对中国出口产生影响。

三、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1、借力外贸政策优势,促进中国出口贸易发展

一是继续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贸易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以开放的态度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发挥自贸区对贸易投资的促进作用。二是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贸区,加快形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三是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等优势产品对沿线国家出口,抓住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带动大型成套设备及技术、标准、服务出口。四是顺应沿线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加快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五是加快与相关国家开展农产品检验检疫合作及准入谈判,扩大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

2、加快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培育出口产品新竞争优势

长期以来,中国出口贸易发展以数量扩张为主,在国际贸易分工中出口竞争力较弱,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资源能源消耗等方式参与国际竞争。因此,要加快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培育出口产品新竞争优势,支持出口企业建立自主知识产权、创建自主品牌,培育自主营销渠道,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等发展方式;鼓励出口企业通过环保、节能、低碳等绿色技术和手段,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还要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推动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

3、积极妥善应对贸易摩擦,促进中国出口贸易良性发展

当前贸易摩擦多发高发是中国成为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后的一种伴生现象。我们要积极妥善应对贸易摩擦。首先,要加快建立和不断完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和快速应对机制;其次,政府要对重要行业、重点出口产品和重点出口市场进行实时全面监控,进一步完善反补贴、反倾销和特殊保障措施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并符合中国现实的贸易摩擦救济体系。最后,要继续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开展对外交涉和磋商,坚持通过业界对话与合作化解争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务实、有效地做好贸易摩擦应对工作。

4、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扶持跨境电商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和交易规模。首先,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企业加强与境外企业合作。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企业可通过规范的“海外仓”、体验店和配送网店等模式,融入境外零售体系,逐步实现经营规范化、管理专业化、物流生产集约化和监管科学化。其次,扩大快速消费品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应尽快颁布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相关条例与政策,选择具有实力与资质的电商企业,建设跨境电子商务运营网络体系,从而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沛豪、马莉莉:基于投入产出法的中国出口贸易碳结构测算[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4).

[2]王恩胡、杜婷:加入WTO以来中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的演变[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1).

[3]王银龙: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中国对外贸易现状研究[J].知识经济,2013(20).

[4]寇宣丽: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国际商贸,2012(9).

[5]梁明:中国对外贸易当前形势:分析与展望[J].国际经济合作,2012(4).

[6]王荣:金融危机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2).

出口现状范文篇7

关键词:水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对策分析

1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1.1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入世以后,随着中国关税水平的降低和市场逐步开放,中国的水产品出口贸易额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增幅巨大。2016年中国水产品出口额达到1358.35亿美元,同比增长3.42%,水产品出口贸易量一直稳居世界首位。中国的水产品进口量也在不断地增加,2016年的进口额是2006年的4.2倍。1.2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MS)。表示i国家j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指数;表示i国家j产品的出口总额;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总额。指数表现的是一国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或竞争地位的变化,值越高,表示该产品所处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中国水产品的指数在2006—2016年从7.57%提升到12.53%,中国水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呈稳步上升趋势。1.3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其中,表示国家j出口产品i的出口,表示国家j的总出口值;表示世界出口产品i的出口值,表示世界总出口值。我们将一国的作为判断一国竞争力大小的一个标准,通常来说,接近1的值表示的是相对优势,既没有明显的优势,也不存在明显的劣势。图12006—2016年中国水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数据来源:TRADEMAP,经作者整理所得。图1是中国2006—2016年的指数情况,中国自2006年以来指数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都在0.8以上,但是也没有超过1太多,低于1.25,只要指数超过了0.8就表明中国的水产品出口是存在竞争优势的,所以发展出口贸易是正确的行为,但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并不高也意味着中国的水产品出口贸易并没有很明显的竞争优势。1.4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CA)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是将进口的比较优势从一个产业出口的比较优势中减去,从而获得一个国家产业的真正竞争优势。本文将计算我国水产品的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用公式表示:其中,表示国家i在j产品上的进口,表示国家i在某时期的总进口,表示j产品同期在世界市场上的进口,表示世界市场在同一时期的总进口。我们以一国的指数为0作为标准,来判断一国的服务贸易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并判断优势的大小强弱程度。数据来源:TRADEMAP,经作者整理所得。图2是中国2006—2016年水产品出口贸易的显示性竞争指数(),从2007—2011年,是呈现上升趋势的,说明这些年中国的水产品竞争优势是上升的,但是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水产品显示性竞争指数()虽然一直维持在0以上,但是呈现下降趋势,说明中国的水产品竞争优势下降了,这对出口贸易的发展是有不利影响的,这个现象值得注意,并且需要找出问题的原因,加以解决。

2中国水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2.1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近年来,中国的水产品质量不达标的现象在我国屡见不鲜,中国的水产品经过药物残留检查为不合格,就会被多个国家拒之门外,对中国的水产品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的水产品生长环境被污染,近年来渤海湾、黄海北部、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等近岸海域的水质都受到污染,水产品的生长和繁殖环境被污染,会造成质量不达标的问题。2.2水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中国水产品的出口贸易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国水产品的出口是未经加工或仅进行简单加工的初级产品,但是深加工的高附加值的深度加工品占比小。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点:其一是中国的水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多以个体私营为主,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其二是中国的水产品加工技术还不能达到国际标准,国内的装备水平也略低,中国的水产品加工技术设备与世界的最先进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甚至还存在一部分不能达到现有的世界平均水平。其三是中国这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也存在着短缺的现象,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2.3频繁遭遇贸易壁垒。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为了刺激本国的市场和经济,一些国家纷纷设置贸易壁垒。中国是世界水产品出口第一大国,必然要受到严重的贸易壁垒影响,为了应对壁垒,中国水产品出口成本必然增加,出口企业的积极性以及出口量都会下降,水产品的出口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各进口国对中国的水产品进口实行关税壁垒,主要是提高关税,取消特惠关税政策。除了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也常常被用来限制进口,中国的水产品多为初级加工品,是易腐商品,一旦在贸易过程中产生争议,拉长了贸易时间,造成产品积压,对中国水产品企业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3对策与建议

3.1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为了解决水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解决水产品现存的安全不达标问题,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监管作用,加大监督力度,建立系统科学的质量监督评价体系,与国际接轨。企业也需要加强对自身的管理,尽到应尽的义务,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把控质量,杜绝一切可能发生的质量安全问题,对待政府有关部门的抽查、监控不能存在抵触心理,与政府形成良好的分工合作关系。3.2优化水产品贸易结构。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存在成本上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必须优化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一是要提高加工技术的水平,增加产业附加值,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改变中国现在水产品出口中主要依靠价格优势打开市场的局面,维持和提高中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二是要扩大水产品的产业规模,改变现有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分散且规模小的局面,发展大量具备健康发展潜力的现代化水产品生产深度加工企业,提高国内水产品生产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弥补成本上升带来的利润损失。3.3应对贸易壁垒。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有很大的阻碍作用,除了影响当下的贸易量,甚至对接下来的出口口碑造成严重损害,有长远的影响。首先,必须要提高水产品质量,提升本国水产品的知名度,形成知名品牌,将国际市场占有率提高。其次,面对各色贸易壁垒,要灵活应用WTO的TBT协议,可以应对遭遇到歧视性的技术贸易壁垒的情况。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监测体系,通过专业的研究机构对中国水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量、贸易争端进行实时分析,形成分析报告。此外,中国应对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还有继续建设自由贸易区等。

参考文献

[1]山世英,姜爱萍.中国水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出口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5).

[2]周井娟,林坚.中国水产品出口增长的源泉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5).

[3]佟继英.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特征及动态波动研究——基于修正的CMS模型的因素分解[J].世界农业,2017(02).

[4]李焱,王孟孟,黄庆波.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3).

[5]秦琼.中国水产品国际贸易及影响因素研究[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7(3).

[6]郭芳,王咏红,高瑛.技术壁垒影响中国水产品出口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11).

出口现状范文篇8

关键词:湖北;农产品;出口贸易

一、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基本情况

湖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地理优势明显,不仅有肥沃的江汉平原还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农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优势和潜力。由于湖北省的主要农产品产量高、种类多,有许多都在我国农产品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湖北省各地抓住机遇,加大出口力度,增加出口的种类,打开了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的新局面。(一)湖北省农产品出口增减情况。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湖北省的农产品出口总额开始有了增长的趋势,农产品出口总额从2004年的2.38亿美元上升到了2016年的23亿美元,翻了接近十倍,在全国的农产品出口额也由第20位上升到了第8位。而湖北省再接再厉,一直保持在中部六省的第一名,出口总量达到了中部六省总出口量的30%以上。湖北省的蜂蜜、小龙虾、蛋类、食用菌和大闸蟹这五种产品的出口量在我国多年稳居第一,当前,我省已具备7个部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区,22个省级示范区,产品的总量占到了我省农产品出口总量的80%,合格率保持在99.98%以上。(二)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种类。作为全国食用菌生产大省之一,湖北省在2009年食用菌产量已超过106t,相关数据分析农产品中仅食用菌一项,其总产值可达40亿元。2010年全省食用菌生产量和出口量再次刷新历史,食用菌的生产总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出口创汇超过4亿美元。湖北省的淡水产品总量一直以来都位居各省首位,淡水产品作为湖北省的农产品支柱产业,具有种类全、品质优等特点,在很多出口国深受消费者喜爱。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的奶制品和畜牧品特别是湖北省的鲜活产品,一直以来都是我省最具有出口优势的产品。湖北省的畜牧产品和临省湖南省出口产品的比例相比呈下降趋势,并且竞争力相对来说也较小。但是,因为主要的贸易出口国都对中国实施贸易壁垒,导致我省的贸易出口额连续下滑,造成重大损失。(三)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的市场结构。总体上来看,我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洲地区,近几年随着我国外交的扩大,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我省农产品出口的目标市场,但是占比重最大的还是亚洲市场。在2015年,我省出口的农产品占到了亚洲市场农产品的70%,其中澳门、香港和日本是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这说明湖北省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地理优势和区域化合作优势为本省的农产品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在近几年,湖北省加快农产品出口的转变升级,将市场转向俄罗斯,早期湖北省向俄罗斯出口的农产品总额在2005年仅为73万美元,这个数字在2016年上半年翻倍增长,达到了2.3亿美元,这对我省来说是一次成功的实践。

二、影响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

(一)科学技术指导。当前,湖北省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农产品缺乏科学技术指导。首先是农业的标准研究人才缺失,因为我们的农业标准化起步得很晚,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有些人知道农业标准化但不知道农业,有些人知道农业却不知道农业标准化。这种现象是常态并且一直存在,目前我省的各大高校都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农业标准化专业,也鲜有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二)“绿色壁垒”。日益增长的贸易壁垒是抑制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各国限制和增加的WTO规则,农产品出口受到部分关税、配额等的限制。其中,典型案例是日本对进口农药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即实施“肯定清单”制度。734种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最高允许残留检测标准的主要内容,出现残留超过规定标准的进口食品,将禁止进口到国内或限制大规模流通。相反,在中国质量检测标准的范围仅限于477项137种农药和98种农药,这658个标准之间的差距限制了出口到日本的几种产品。许多国家限制我国产品出口不仅通过质量和安全标准,而且还增加关税,提高更严格的技术壁垒,然后限制农产品出口。(三)质量安全水平。长期以来,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是人们最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发展迅速导致我省耕地面积大范围流失,当地的生产者为提高经济效益,大规模实用化肥和农药,直接破坏了生态系统。而种植的农产品没有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把关,农药、化肥含量都超标,无法达到国际农产品贸易出口的标准。网络上也经常出现对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报导,往水果中注入增甜剂来提升口感,在橙子和橘子表面打蜡让水果看起来更新鲜,随后又有什么人造蔬菜、瘦肉精之类的新闻,屡见不鲜。

三、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策

(一)优化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充分发挥湖北农业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水产品、蜂产品、食用菌、鸡蛋、油菜、优质蔬菜深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板栗、柿子、金银花、茯苓、苍术等经济作物和中药药材对制作的技术要求较高。因此,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运用科学的种植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产量。倡导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出口更加符合国际需求。与此同时,以市场为主导,促进出口农产品的区域化,加快农业生产基地的建立,加快组织运作过程,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延伸,加强基地精细化管理。(二)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有利于农产品生产的规范化、规模化,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从而扩大生产规模。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产品出口的竞争力。我国当期仍处于优势产品原料基地建设的初级阶段,要想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还需要建立健全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培育基地和广泛地宣传,带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湖北省应当借鉴周边省市的成功经验,同时我们的政府也要加大对优秀原料基地建设的支出,定时组织专业培训和操作演示,从根本上去解决原材料基地建设的不足。(三)发展有机农业产品,实施品牌竞争战略。一方面要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增加农产品的种类,促使产品种类多样化,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产品发展策略,从而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促进出口企业的增长、扩大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的出口,重点扶持有潜力的企业,扩大企业规模,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与技术装备水平高,具备大企业市场开发能力的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可以主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第一,结合产品安全生产和质量问题以及产业基地建设,从原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源头把关,加强原材料生产经营规范和检验标准。第二,要推进绿色农业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打破国际农产品技术壁垒,监管工作将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全部交给农业管理部门。第三,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和检验体系不仅要符合我国的安全和质量标准,而且要符合出口国有关质量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雨.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问题分析[J].商,2016(27).

[2]张曦.黑龙江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01).

[3]张侃,郭雪萌.亚洲金融危机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6(05).

出口现状范文篇9

提要:不得不指出除了烟、酒、茶等传统产品有奢侈品牌外,其他产品领域都被外国品牌占据。因此,研究我国奢侈品行业进出口及消费现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我国的奢侈品市场正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增长率稳居全球之首。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统计,2007年我国奢侈品消费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3%,规模达到80亿元,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达到18%,是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截至2008年10月,我国奢侈品消费比2007年消费总额递增8%~10%,达到86亿美元。而因为经济危机,日本和北美奢侈品消费额剧降35%。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奢侈品的第二大消费国。

一、奢侈品的定义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成为非生活必需品。在经济学上讲,奢侈品指的是价值/品质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奢侈品又是指无形价值/有形价值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

(一)奢侈品的概念是不断延伸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就是“奢侈品”的代表,此后又渐渐演变成了电视机、冰箱和电话。奢侈品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代表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奢侈品的范围更加广泛。

(二)奢侈品的受众是少数人群,即社会的财富精英。奢侈品的这种炫耀性特性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在我国的普通工薪阶层中,尤其是年轻女性白领阶层中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攒上几个月甚至半年的工资就为了买一件如LV、GUCCI等奢侈品的服饰,然后吃泡面、挤公交车,就为了得到心理上的炫耀满足。

(三)奢侈品代表的是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稀有、限量、珍贵、身份品味的象征。

二、我国奢侈品进出口及消费现状

(一)我国奢侈品进出口及消费现状。据美国媒体报道,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奢侈品贸易也受到很大冲击。有关数据显示,在危机期间,日本和北美的奢侈品消费额下降35%。反观中国市场,不仅没有受到危机影响下降,反而保持22%的高速增长。

在欧美消费者还捂金钱包对抗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却进入了黄金时期。Gucci集团行政总裁接受采访时曾说,“2008年仅中国内地富豪,就买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奢侈品。”

(二)我国奢侈品消费特点

1、我国奢侈品消费者年龄年轻化。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奢侈品的消费者往往更加年轻,他们大多为二十多岁的年轻白领,也包括有钱有闲的“富二代”。据调查研究显示,登喜路dunhill在我国的消费者最低年龄大概为25岁,比其他国家平均低5岁。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年轻人创业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他们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较高;二是由于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我国大多数人都认同“一份价钱一分货”的道理,而奢侈品的定价正适应了我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心理,其次就是奢侈品的炫耀性及年轻一代的购买趋同性心理。

2、我国几乎没有自主品牌参与竞争。目前,我国的奢侈品市场几乎都被外国品牌包揽,主要来自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包括水晶、银器、铜器、皮革及传统的护肤品、化妆品和服饰箱包等。比如,瑞士军刀、ZIPPO打火机令许多年轻男士着迷,而施华洛世奇的水晶则为年轻女士的挚爱。再看我国自主奢侈品牌,主要集中在烟、酒、茶等少数传统行业,而且为数不多,也不为大多人所熟悉,与外国奢侈品牌相比无竞争优势。我国的奢侈品消费实际上就是西化,这与我国几乎没有自主品牌有关,也与我国消费者的传统观念和外国奢侈品牌强大的宣传和营销战略有关。

3、境外旅游消费占我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比例逐年上升。在传统奢侈品消费中,消费者大多通过市区商业中心或大型购物商场购买。随着国际交流的逐渐增多,我国许多消费者喜欢在香港或是在境外旅游时购买奢侈品。一方面由于我国高关税的原因,奢侈品牌在香港或是国外的售价较国内便宜很多,而且节假日打折的优惠幅度更大,在价格方面吸引了大批境内消费者。

4、我国购买者未必是最终消费者。受传统习俗的影响,我国人民有一种“送礼办事”的习惯,很多人购买奢侈品并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是为了送礼,所以,对礼品的品质及包装更加讲究。这时,购买奢侈品更加注重的就是其品牌知名度,最好是世界级品牌,众所周知,才能恰到好处地起到“送礼”的作用。

三、从我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状况看我国自主奢侈品牌的发展

其实,我国并不缺少自主奢侈产品,比如高档的红木家具,还有那些在我国历史上专供皇家的贡品,但由于我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落后、收入水平偏低,缺乏品牌经营战略,奢侈品并没有得到适当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由于缺乏“走出去”的战略和品牌宣传手段,使得我国自主的奢侈品不被国际熟悉和认可。如今,我国奢侈品市场快速发展,这对我国自主奢侈品牌来讲既是一个挑战,又迎来了发展机遇。

(一)扩大奢侈品牌产品范围,突破传统产业限制。我国奢侈品购买的主力军是年轻一代,年龄大概在30岁左右,而我国奢侈品传统产业主要集中在烟酒茶行业,并非年轻一代喜爱的购物产品。所以,为了创立具有广大消费人群的自主奢侈品牌,必须从消费量大的产品入手,主要包括服饰、鞋包、化妆品、首饰等产业。

目前,世界上知名的奢侈品牌主要源于欧美,包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这不是我国短时期内能够学得到的。我国自主的奢侈品牌必须包含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这样才能形成其区别于其他产品的特色,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二)对奢侈品应实行少量且差异化生产。追求奢侈品牌的年轻人大多追求个性,不喜欢大众化的产品。对奢侈品厂家来讲,设计出的任何一款产品都不应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并不属于奢侈品牌追求的。即使一款产品非常受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也绝对不能因为贪图一时的经济效益而大批量生产,这样就丧失了奢侈品存在的意义。大部分奢侈品消费者看重的并不单纯是奢侈品所代表的品质,而是奢侈品代表的独一无二性,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如果一款奢侈产品做到了大多数人群都能够消费的话,那就不能称之为奢侈品了。

(三)注重包装及宣传战略。对于奢侈品牌来讲,要更加注重其包装及宣传。要注意的是,奢侈品并不是为大多数消费者生产的,而是以少数消费者为目标群体的,这就要求其包装要有个性,看起来就必须具有品质,而且很多中国人购买有一部分是为了“送礼”的,包装必须满足购买者及最终消费者的“面子”。

在奢侈品的定价,也要采取高端定价的方式,这样才能符合奢侈品的身份。奢侈品代表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希望一款奢侈品就能烘托出其经济地位,进而代表其生活品质。一款为消费者所挚爱的奢侈品不会因为降价而给厂家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反而会由于高价及一物难求而更加抬高其身价,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比如说LV这样的世界级奢侈品牌,价格并未因经济危机而下降,反而愈加上升,但这样不但没有影响其销量和效益,反而更加显示出了消费者的经济实力,达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而派克钢笔这样一个曾经的奢侈品牌,却因为连续降价,适应了大众消费而导致被挤出了奢侈品行列。可以看出,奢侈品定价的方面并不能遵循传统的“低价带动大量消费”的观念。

就奢侈品宣传方面,一定要注意其宣传渠道的选择,不能是中低端的渠道,应该多在高档杂志、高端消费人群经常出现的场所进行宣传。

四、发展我国自主奢侈品牌对拉动我国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一)奢侈品调节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贫富差距日益悬殊,迫切需要政府调节来改变这种状况。奢侈品一般价格较高,主要为富人所喜爱消费,如果对奢侈品征收较高的税费,一方面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对调节贫富差距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我国政府希望通过对奢侈品征收较高的税费来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并且希望能通过这项措施间接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

(二)奢侈品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和财富。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并不仅仅是追求其品质和功能,更主要是因为奢侈品代表了其身份地位,这就形成了奢侈品的一个特性,能够引发人们额外的需求和购买欲望。由于奢侈品消费市场和生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并且大多数奢侈品完全由手工打制而成,这就为生产地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很多奢侈品公司都是大型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拥有生产基地和销售公司。如果没有这些奢侈品,就没有这些奢侈品公司,那么将有更多的人失业。正是由于奢侈品行业的存在和发展,才使更多的人获得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社会财富。

(三)奢侈品产业的发展刺激消费。当前,我国经济的突出问题就是结构性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而我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的消费。所以,奢侈品产业的发展刺激了消费、创造了就业机会,也促进了财富的积累。

主要参考文献:

[1]吕向晖.解读中国奢侈品消费及其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10.9.

出口现状范文篇10

【摘要】审计实务中,发现不少人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计算和会计处理一知半解,导致会计处理不正确,本文针对此进行了分析阐述。

审计实务中发现很多会计人员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含义、计算及其会计处理的理解一知半解,导致会计处理不正确,出现少缴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情况。下文就免抵退税的含义、计算和会计处理进行解析。

一、免抵退税的含义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目的在于鼓励各国出口货物公平竞争的一种税收措施。我国的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对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在国内各生产环节和流转环节按照税法规定已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或免征应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按照现行规定,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方式主要有免、退税,免、抵、退税,免税三种。免、退税方式主要适用于外贸出口企业;免、抵、退税方式适用于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货物。

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和视同自产货物,免征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和视同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的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和视同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经过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对未抵顶完的税额予以退税。

二、免、抵、退税的计算

1.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2.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注意事项:出口货物离岸价格为截至当期已收齐单证销售额,包括本期销售本期收齐单证销售额和前期销售本期收齐单证销售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3.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免、抵税额的计算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公务员之家

注意事项:“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税额”。

4.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注意事项:出口货物离岸价格为当期报关出口货物离岸价格,不论是否收齐单证。

三、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

在进行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时,企业需要涉及“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两个明细科目。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一)货物报关出口后,按时收齐单证的会计处理

1.企业报关出口货物后,根据当月报关出口有关单据和外销出口发票等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2.根据经主管税务局批准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计算出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根据经主管税务局批准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计算出的“应退税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根据经主管税务局批准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计算出的“免抵税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注意事项:部分会计人员认为免、抵税额因为不影响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的余额可以不作会计处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根据财税[2005]25号文件规定,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后,经国家税务局正式审核批准的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应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征范围,分别按规定的税(费)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二)货物报关出口后,逾期没有收齐相关单证的,须视同内销征税。

1.本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

(1)冲减出口销售收入,增加内销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

(2)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税税率计提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注意事项:

①单证不齐销售额计提销项税额时,销项税额=单证不齐销售额/(1+征税率)×征税率。

②对于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在账务上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冲减出口销售收入。

③对于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的,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该货物,所以在账务处理上可以不对该货物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冲减“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

2.上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1)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税税率计提销项税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冲减进项税额转出。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3)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退税率冲减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红字)

注意事项:

①对于上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在账务上不进行收入的调整,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也不进行调整。

②注意在填报《增值税纳税人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单证不齐出口货物应冲减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

③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的〈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考虑上年单证不齐出口货物应冲减的“进项税额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