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融资十篇

时间:2023-03-18 06:02:29

出口融资

出口融资篇1

一家小型外贸企业拿到了国外的订单,但是由于库存等资金占用,一下子拿不出足够的流动资金用于购买原材料。企业负责人马先生犯了难:该订单并不是信用证结算方式,无法进行信用证融资,同时,企业的可抵押资产较少,达不到银行的要求,到期交不出货岂不是让机会白白付诸东流?后经多方了解,马先生接触到了订单融资,最后在银行的帮助下,企业很快拿到了200万元的短缺资金,解了燃眉之急。

所谓出口订单融资,即在非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国际贸易中,凭出口商提供的有效贸易订单,以该订单项下的预期收汇款项作为第一还款来源,向出口商提供的用于该订单项下货物出口发运前原材料采购、生产等资金支付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

业内人士指出,该产品一方面填补了在赊销贸易项下,以往没有出口发货前贸易融资产品支持的空白;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缺少抵押物,而银行贸易融资往往需要担保物,以订单作为质押物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据了解,该产品期限最长可达180天。出口贸易企业可根据需求自由选择美元、港元、日元、英镑、欧元、人民币等多个融资币种,融资比例最高达90%。

自中国建设银行率先推出出口订单融资业务开始,目前国内多家银行开设了该项业务。另外,9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其中要求拓宽出口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商业银行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增加对有订单、有效益、符合审慎信贷条件的出口企业贷款。这些都降低了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门槛,为其进行出口订单融资提供了支持。

出口融资篇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已经越来越深地融入到了世界经济体系当中,将基于项目自身经济强度的有限追索的项目融资模式引入到政策性银行出口信贷实践中去,构建起基于项目融资理论的政策性银行出口信贷运作模式,突破大型“走出去”项目的融资瓶颈,把政策性银行对国家外经贸的支持和推动作用落到实处,以解决当前我国出口信贷在支持大型境外投资项目中受传统贸易融资模式限制而存在的固有缺陷,最终达到提高我国政策性银行出口信贷对“走出去”项目支持力度的目的。

一、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的含义

出口信贷是一个特定的融资范畴,是对货物出口和境外投资提供信贷资金融通的总称;项目融资是一种特定的融资模式,是对有限追索的具有类似信用保证结构的项目资金运作模式的总称。出口信贷中引入项目融资模式即是要通过项目融资这种特定的资金运作模式来对出口信贷项目进行操作,这一概念是相对于通过传统贸易融资模式对出口信贷项目进行操作而提出来的。项目融资模式下运作的出口信贷项目,贷款人将根据项目本身的经济强度而采取不同程度的追索权,是有限追索的融资模式,贷款人提供授信的主要信用支撑点是项目的现金流量和项目资产,贷款人将与借款人以及其它利益关系人一起在精心设计的信用保证结构框架下,在特定的期间和范围内,分担项目所具有的各类风险;在有限追索限定的范围内,项目一旦因风险发生而最终失败,贷款人将仅以项目资产受偿,其追索权不涉及项目以外的任何资产。出口信贷项目融资模式更适用于那些建设周期长、投资量大、收益相对稳定、受市场变化影响较小的出口信贷项目,最典型的就是境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类的出口信贷项目,非常适用于通过项目融资模式来进行运作。

二、出口信贷项目融资可行性分析与项目投资结构设计

(一)出口信贷项目融资可行性分析

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对项目的基本资格进行审核、对项目技术经济可行性的分析、对项目风险的分析等三方面内容。

1.出口信贷项目基本资格审核。贷款银行受理出口信贷项目后,首先要对项目的政策性准入标准进行审核,确定该项目是否具备取得出口信贷的基本资格。审核借款人资格,根据项目的实际特点,确定是否适于采取项目融资模式安排融资。一般来说,对于一些境外出口信贷项目:如境外承包工程;境外资源开发项目;带动国内设备、技术、产品等出口的境外加工贸易项目、境外投资建厂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提高国内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和出口竞争能力的境外研发中心、产品销售中心和服务中心项目;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境外企业收购、并购或参股项目等,这些项目往往金额大、期限长,除项目自身经济强度支撑外,借款人难以解决有效担保,因而比较适合通过项目融资模式进行安排。

2.出口信贷项目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对于具备申请出口信贷基本资格的项目,贷款银行要对项目投资者所作的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独立论证,对于专业性强、比较复杂的出口信贷项目可聘请有关方面专家参与论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就是指通过对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要素,包括技术、管理、劳动力、市场、原材料、能源、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宏观经济环境等的分析,据以对项目做出综合性的技术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获得项目净现值(NPV)、投资收益率(ROI或ROE)和内部收益率(1RR)等具体反映项目经济效益的指标。需要说明的是,贷款银行在这里所进行的可行性分析是建立在投资者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的,其重点在于对投资者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检验,从而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论进行判断与校正。

如果申贷项目所作的可行性研究存在某些重大遗漏,贷款银行应当要求借款人对可行性研究进行补充修正;对于借款人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数据和参数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科学性,贷款银行应当进行认定,特别是对于资源储量、原料供应、市场预测、定价模型、成本分析、贴现率等关键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进行深入分析与判断,因为一旦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出现问题,将可能导致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完全不可用,以此为依据实施的项目和提供的融资将不可避免失败的结果。通过对借款人可行性研究的补充与修正而得到的项目可行性分析结论,是贷款人进行贷款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3.出口信贷项目风险分析。可行性分析是项目投资者从资本获利的角度出发,侧重于分析项目出现好的可能性和程度,即在各项环境条件、参数等处于理想状态的假定基础上对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内含报酬率和投资回收期等指标所进行的分析预测;而风险分析则是贷款银行从贷款安全的角度出发,侧重于分析项目出现坏的结果的可能性和坏的程度,进而对项目未来的偿债能力做出判断。因此,贷款银行在对出口信贷项目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还必须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对有关的风险因素做出评价,判定项目的经济强度和各种风险要素对项目经济强度的影响程度。出口信贷项目的风险分析是决定贷款银行是否为一个项目提供融资的关键决策因素,并且为贷款银行通过投资结构、融资结构和信用保证结构的设计规避项目风险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二)出口信贷项目投资结构设计

1.项目投资结构设计的基本因素。贷款银行应当在一个出口信贷项目的运作初期就与项目主办投资者进行深入接触,并参与到项目投资结构的设计中去,以为项目的成功运作以及后续的项目融资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国际上较为普遍采用的投资结构有四种基本的法律形式:公司型合资结构、合伙制或有限合伙制结构、非公司型合资结构、信托基金结构。在对项目投资结构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基本因素:项目资产的拥有形式、项目产品的分配形式、项目管理的决策方式与程序、债务责任、项目现金流量的控制和税务结构等。此外,会计准则对于报表合并的规定、对投资可转让性的需要、对项目资金的考虑等也是设计项目投资结构所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

2.项目投资结构设计。贷款银行与投资人就出口信贷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后,应当与投资人共同研究设计与投资特点及融资要求相适应的项目投资结构。目前国际上较为普遍采用的投资结构有四种基本的法律形式:公司型合资结构、合伙制或有限合伙制结构、非公司型合资结构、信托基金结构。贷款银行在介入一个拟申请出口信贷的境外投资项目后,为确保项目运营以及项目融资能够顺利执行,需要与项目投资者(借款申请人)及有关各方就项目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对项目投资者从投资角度出发的需要以及贷款银行从融资角度出发的要求进行综合平衡,并结合项目本身的特点对项目投资结构进行设计。这一步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但关系到项目今后能否成功运转,而且是项目融资信用保证结构的重要基础,是融资能否成功的关键。

三、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的BOT模式设计

(一)出口信贷项目融资模式的选择及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出口信贷项目融资模式选择。对于不同的出口信贷项目,由于贷款银行的不同、投资者的不同和项目自身特点的不同,其项目融资的具体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投资者直接安排融资的模式、投资者通过项目公司安排融资的模式、以“设施使用协议”为基础的融资模式、以“杠杆租赁”为基础的融资模式、以“生产支付”为基础的融资模式、以“黄金贷款”为基础的融资模式、BOT项目融资模式等。其中:投资者直接安排融资的模式、投资者通过项目公司安排融资的模式、BOT项目融资模式是最基本的项目融资模式,对于出口信贷实务操作比较适用,并且其它几种项目融资模式都是在这几种模式的基础上衍生的。

2. 出口信贷项目融资模式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如何实现有限追索。实现融资对项目投资者的有限追索,是投资者寻求项目融资模式的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贷款银行根据专业判断所愿意承担的风险限度。贷款银行看待风险的态度、项目投资者承担风险的能力以及项目所处行业的风险系数、投资规模、经济强度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对项目的追索形式和程度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项目融资方案设计过程中,贷款银行与项目投资者之间将根据各自对风险的判断和承担能力,围绕追索的形式和追索的程度进行反复的权衡与谈判。(2)如何分担项目风险。在项目各有关当事人之间分担风险是投资者寻求项目融资模式的另一个着眼点,其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在投资者、贷款银行以及其它与项目利益有关的第三方之间划分风险。例如:项目投资者一般需要承担全部的项目建设期和试生产期风险,但是在项目建成投产以后,投资者可能只需要以购买项目绝大部分产品的方式承担项目的市场风险;而贷款银行则有可能需要承担项目的部分经营风险。因此,如何分担项目风险与如何实现有限追索其实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的核心都是贷款银行与投资者对风险划分的权衡与博弈。除上述因素外,项目投资者在设计融资方案时还十分关注对项目税务亏损的利用和资产负债表外融资的实现等内容。

(二)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的BOT模式设计

BOT是Build(建设)、Operate(经营)和Transfer(转让)三个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这种融资模式的基本思路是:项目所在国政府或所属机构为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提供―种特许权协议(Concession Agreement),作为项目融资的基础,由本国公司或者外国公司作为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来申请出口信贷,承担风险,开发建设项目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营项目获取商业利润,最后根据协议将该项目转让给相应的政府机构。

1.BOT模式的组成人员。(1)项目的最终所有者(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是项目所在国政府、政府机构或政府指定的公司。在BOT融资期间,项目发起人在法律上不拥有项目,也不经营项目,而是通过给予项目某些特许经营权(例如承购项目产品以保证项目的最低收益)和给予项目一定数额的从属性贷款或贷款担保作为项目建设、开发和融资安排的支持。在融资期间结束后,项目的发起人通常无偿地获得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2)项目的直接投资者和经营者(项目经营者)。项目经营者是BOT融资模式的主体,通常是一个由项目经营公司、工程公司、设备供应公司以及其它投资者共同组成的一个项目公司。项目经营者从项目所在国政府获得建设和经营项目的特许权,负责组织项目的建设和生产经营,提供项目开发所必需的股本资金和技术,并申请出口信贷,承担项目风险,并从项目投资和经营中获得利润。(3)项目的贷款银行。BOT模式中的贷款银行可以是商业银行,也可以是政府出口信用机构、世界银行或地区性开发银行,或是上述金融机构组成的贷款银团。

2.以BOT模式建设项目并申请出口信贷的主要思路:(1)特许权协议是BOT模式的一个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批准项目公司建设开发和经营项目,并给予使用土地,获得原材料等方面的便利条件;二是政府按照固定价格购买项目产品或者政府担保项目可以获得最低收入;三是在特许权协议中止时,政府可以根据协议商定的价格购买(或无偿收回)整个项目。项目公司以特许权协议作为基础向政府出口信用机构申请出口信贷,政府出口信用机构可以将特许权协议的权益作为贷款抵押,并设计专门机构控制项目的现金流量。在一些情况下,政府出口信用机构还可要求项目所在国政府为贷款提供担保。(2)在项目建设阶段,工程承包公司以承包合同的形式(如“交钥匙”合同)建造项目,可以起到类似于完工担保的作用,有利于控制融资风险。(3)进入经营阶段后,经营公司根据经营协议负责项目公司投资建造的公用设施的运行、保养和维修,支付出口信贷本息并为投资财团获得投资利润。(4)项目公司保证在BOT模式结束时将一个运转良好的项目移交给项目所在国政府或其它所属机构。

3.BOT模式的主要特点:(1)从项目发起人(即项目所在国政府)的角度,BOT融资模式是一种有限追索的项目融资结构。项目的资金、经营管理以及各种风险均由项目公司承担。项目发起人承担的只是类似“无论提货与否均需付款”或“提货与付款”性质的经济责任,和一定数额的贷款或贷款担保责任。(2)项目直接投资者和经营者在BOT模式中所取得的出口信贷既可以是有限追索的项目融资,也可以是传统的公司融资。但是多数情况下,由于BOT模式的项目涉及巨额资金,又有政府的特许权协议作为支持,因此投资者会希望将出口信贷安排成为有限追索的形式。

出口融资篇3

关键词:出口参与;融资约束;倾向评分匹配估计

一、 前言

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民营企业出口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据2011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显示,民营企业在2011年前11个月出口总额超过5 70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较2005年增长270%,逐渐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规模较小,融资则更为困难,资金短缺也成为了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研究显示,中国民营企业表现出非常高的出口倾向,并且出口企业与内销企业在公司财务方面的确存在显著差异(韩剑和王静,2012)。那么,民营企业是否能够通过“走出去”缓解金融信贷约束?

众多基于微观金融视角解释国际贸易的研究认为,企业财务状况,特别是融资约束,是影响企业出口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Greenaway et al.,2007;Manova et al.,2009)。与内销企业相比,出口企业往往需要支付更多的沉没成本和可变成本,而企业的融资能力则是影响企业能否支付这些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Chaney,2005;Manova,2010)。然而,经验研究中常常遭遇的一个问题――企业出口行为和财务状况之间因果关系所导致的内生性。除了财务因素会影响企业的出口决策以外,一般认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可以带来公司财务方面的“出口收益”,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出口可使企业销售地域更加多元,有助于减少国内商业周期波动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Campa & Shaver,2002),出口事前投入的沉没成本可以成为公司效率高、具有竞争力的有效信号,有助于降低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市场摩擦损耗(Greenaway et al.,2007)。当然,一些学者也发现了出口能够改善公司财务状况的经验证据(Greenaway et al.,2007)。

若要较为准确地衡量出口的财务效应,需要解决现有文献中存在的两个争议:(1)公司财务状况的变量选取;(2)公司财务状况与出口的内生性问题。首先,在微观金融方面,目前尚未有公认的一组变量可以较为全面准确地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本文采用Greenaway等(2007)的公司流动性、杠杆率以及现金流的一个变量来刻画企业的财务状况。其次,财务状况变量与出口之间的双向因果问题会导致采用简单OLS模型估计结果偏误,本文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来控制这一问题,该方法的基本思路――通过倾向得分找到与出口企业在其出口前企业特征尽可能相似的内销企业,比较该企业与其类似的出口企业在出口后的财务状况,从而考察出口所带来的公司财务状况改变。

二、 数据和估计策略

本文采用的数据是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1年~2007年的数据,包括所有国有企业和年销售额在500万人民币规模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的数据样本。参考聂辉华等(2012)及其他文献的数据清理过程,保留在样本期间都有记录的民营企业,最后得一个平衡面板,企业年平均数为3,3987,出口企业比重约为35.54%,出口进入与退出率分别为3.911%、3.654%。

为了尽量控制企业出口行为“自我选择”引起的内生性问题,更有效地测度出口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本文采用倾向评分配对方法(PSM),将“出口参与”视为实验,对应地将在样本期内从未出口的本土内销企业视为控制组,而在样本期内首次出口的企业则视为是对照组的企业,以企业开始出口年份作为s=0重新构造时间轴。假设 EXSTRi为1则表示企业在s=0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finance1is表示非出口企业i的在时间s时的融资约束状况,上标0,1分别用来表示非出口和出口两种状态。根据Heckman等(1997)微观计量估计的文献,本文将出口的融资约束平均效应(The Average Effect on the Treated, ATT)定义为:

E(finance1is-finance0is|EXSTRi=1)

=E(finance1is|EXSTRi=1)-E(finance0is|EXSTRi=1)(1)

其中finance1is|EXSTRi=1是企业在出口当期的融资约束情况,是可观测的,而finance0is|EXSTRi=1是不可被观测的反事实情况,即如果新出口企业i在时期s内没有出口的融资约束状况,通过两者的比较,得到出口对公司财务状况影响的净效果。首先,我们确定出口决策模型,并以此估计企业“出口参与”的倾向得分。基于公司融资约束(Finance)、LP估计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对数、规模(Sale、Employment)的对数、人力资本(Wage)的对数以及行业、年份虚拟变量,企业出口决策模型设定如下:

prob{EXPSTi,0=1}=?准(financei,-1,TFPi,-1,salei,-1,employmenti,-1,wagei,0,controlsi,-1)(2)

(2)式中的(・)为正态累计分布函数,下标-1表示企业开始出口(s=0)的前一年。基于(2)式估计得到企业的出口倾向得分,根据最接近匹配对象法(The Nearest Neighborhood)将倾向得分与最为接近的非出口企业j作为新出口企业的匹配对象。

由于公司财务状况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简单计算ATT可能导致平均的出口的财务效应估计量方差较大。所以,在利用PSM找到匹配公司后,本文根据Girma等(2004)的模型,用成功匹配后的企业样本估计(3)式,以检验ATT在总体上是否显著:

FIi,s=?琢+?茁i,sEXSTRDUMi,0+?酌i,sXi,-1+?啄i,sDi,s+?着i,s(3)

其中,FIi,s为企业i在新时间轴s时期的财务状况X为企业在出口前一期企业特征的控制变量(包括式(2)中的TFP、规模、人力资本),D为由两位的行业的虚拟变量和年份虚拟比变量组成。而出口状态EXSTRDUMi,0的系数?茁表示新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在公司财务状况上是否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

三、 经验分析结果

1. 公司财务状况与出口决策。表1报告的是PSM倾向得分方程(2)式的估计结果。方程(1)、(2)、(3)分别考察流动性、杠杆率和现金流率对本土企业出口决定的影响。如表1所示,虽然公司杠杆率对出口决策的影响不显著,但是,杠杆率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的,说明短期负债越少的企业越容易出口,也表明了新出口企业较内销企业相比而言,对于外部融资的依赖程度更低。同时,现金流率的估计系数为正的且显著,说明现金流越是充沛的本土企业越倾向于出口,这符合Chaney(2005)对于公司财务对出口决策模型的假设,内部融资是企业支付出口前期沉没成本的主要资金来源。与之相应的是杠杆率对出口决策的负向影响,这与韩剑和王静(2012)使用艾维格数据中心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发现的结果相一致。这一结果也从侧面说明由于国内金融市场效率不高,本土企业难以从国内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机会,民营企业只能通过内部融资的方式来筹集资金支付由于出口而增加的成本。

2. 出口的财务效应。表2报告依据式(2)计算而得的出口倾向评分,采用最接近匹配对象法获得新出口企业(处理组)的匹配对象(控制组),再采用(3)式对新出口企业和其匹配企业进行估计,EXPSTRDUM系数则用以衡量处理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平均差异,由于篇幅有限,汇报EXPSTRDUM系数估计结果。方程(1)、方程(3)、方程(5)分别考察本土新出口商与内销企业在出口当期的流动性、杠杆率、利润率方面的差异,而方程(2)、方程(4)、方程(6)则是考察出口第二期的差异。从表2中EXPSTRDUM系数的可得,本土新出口商在出口当期财务状况较其相似的内销企业有着显著差别,出口企业的流动性更低,杠杆率更高,现金流率也更高了。这一方面表明,本土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后,得以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产品销售,从而可以降低国内市场商业周期和金融信贷政策对其的负向影响,获得更加稳定的现金流。另一方面,新出口企业较内销企业短期债务水平的提高和流动性的降低也证实了出口企业的更倾向于从企业外部获得资金,这表明“出口”成为了有效的市场信号,降低国内金融市场摩擦所造成的识别企业盈利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使得民营企业得以通过银行出口融资工具获得资金支持,增强企业外部融资能力。因此,在中国金融市场市场化程度不高,对私人企业的金融约束普遍存在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的出口前期沉没成本主要来源于内部融资的方式,通过贸易融资、或是“出口”信号使其得以获得更多的外部融资,而内部融资的能力也可通过多样销售市场得以提高,这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民营企业为何具有较高的出口倾向。

3. 稳健性检验。为了验证上述结果是否稳健,除了考察“是否出口”的财务状况的影响外,还需要考察出口量的大小是否也对企业融资状况产生影响。为了确保结果具有可比性,此部分的参数估计方式仍采用(3)式,只是将出口状态的虚拟变量替换成出口强度变量,而出口量的运算则是在出口量加1后在对数化,此定义法好处在于使得EXPORTs参数不只是考察出口量的大小对新出口商公司财务变化影响,而且还可以检验本土新出口商和内销企业的财务差异。表2下部分报告由出口强度测算的本土企业的出口财务效应的参数估计。与EXPDUMs系数相比较,流动性的估计参数方向一致,都为负,而出口对企业流动性的负向效应只有在出口当期显著,表现出出口量越大,出口对于企业流动性的降低程度就越大。在企业杠杆率方面,虽然出口量的估计参数不显著,但其影响方向大致与出口状态估计一直。而出口越多的企业较出口量较少亦或是内销企业而言,其现金流率在出口后的短期内更为充裕,这与出口状态的估计结果吻合。所以,总体上看,利用出口状态虚拟变量估计而得的出口财务效应是稳健的。

四、 结论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本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考察出口对民营企业融资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财务因素对出口决策有显著影响,短期债务越低,现金流越充裕的本土企业更倾向于出口,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部分本土民营企业只能通过公司内部融资的方式来支付出口所需的前期沉没成本。其次,在出口参与对企业财务状况影响方面,与其内销企业相比,本土新出口企业在出口后的短期内,公司流动性下降、短期债务水平提高,这表明“出口”促进新出口企业获得外部资金,“出口”行为本身成为企业盈利的有效市场信号,降低了国内金融市场不完全对本土企业融资方面的负面影响。在出口后的短期内,新出口商的现金流率更高,这说明出口不仅有助于改善企业外部融资困难的局面,还能通过拓展企业销售范围获得更为稳定的现金流。由此可见,鉴于民营企业贷款难状况的存在,民营企业往往倾向于通过出口改善自身的内外部融资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外部资本,而出口本身又进一步的改善企业内部融资的能力。这表明,出口在短期内确实能较为有效地改善本土企业的财务状况。研究结论表明,政府应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善企业,特别本土私人企业的融资环境,从而可使更多的民营私人企业通过出口获得融资约束上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Campa, J-M.and Shaver, J-M.Exporting and Capital Investment: On the Strategic Behaviour of Exporters.IESE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Navarra, Discussion Paper,2002:469.

2. Chaney, T.Liquidity Constrained Export- ers.Mimeograph,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5.

3. Greenaway,D.Guariglia, A., Kneller, R.Financial Factors and Exporting Decisions.Journal of Internional Economics,2007,(73):377- 395.

4. Levinsohn, J., Petrin, A.,Estimating pr- oduction functions using inputs to control for unobservables.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3,(70):317-342.

5. Manova, K.,Credit Constraints, Heterogeneous Firm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Mimeo, Stanford University,2010.

6. Manova, K., Wei, S.-J., Zhang, Z., Firm Exports and Multinational Activity under Credit Constraints.Mimeo, Stanford University,2009.

7. 韩剑,王静.中国本土企业为何舍近求远:基于金融信贷约束的解释.世界经济,2012,(1):98-113.

8. 王宇伟,范从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江苏省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投资中心的考察.现代经济探讨,2011,(4).

9. 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5,(7).

10. 朱希伟,金祥荣,罗德明.国内市场分割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扩张.经济研究,2005,(12).

11. 林毅夫,李志.中国的国有企业与金融体制改革.经济学(季刊),2005,(3).

12. 银温泉,才婉茹.我国地方市场分割的成因和治理.经济研究,2001,(6).

出口融资篇4

上海出口商品企业协会(下称协会)成立于1987年。自协会成立以来,立足于贯彻政策导向、促进企业发展,与广大会员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帮助和推动会员企业扩大了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提高了出口商品生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协会会长冯郑州介绍,为了建立全方位的合作,同时为广大会员企业争取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协会于2010年9月3日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协会负责组织和宣传出口信用保险政策,中国信保则对协会会员企业投保给予额外的保费优惠,进一步降低企业投保成本。同时中国信保在风险承保、融资便利、保险理赔等方面给予会员企业政策倾斜,优先满足企业的保险需求。

美国失业率短期内较难有明显好转,整体经济恢复缓慢;欧盟危机持续演变扩散,欧洲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中东、北非政局动荡,对国际贸易和海外投资影响巨大;日本地震除了对本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外,核扩散还对全球造成了严重污染。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企业的出口面临了更大的收汇风险。据了解,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仅今年一季度就接到企业上报的出险案件30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0%。在风险剧增的情况下,冯郑州很自豪地表示,协会内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的会员,风险得到了很好的保障,2010年共有13亿美元的出口在中国信保投保,在中国信保的帮助下,所有货款均安全收汇,没有发生任何损失。

冯郑州介绍说:“2010年,在中国信保的大力支持下,协会企业对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信心明显提高,对这些地区的出口也逐步增加,对于新兴市场的出口,有效扩大了企业海外销售、增加了销售利润。”上海堂福电子有限公司是生产电子原件的企业,过去业务基本都集中在一些老买家,出于风险控制和资金压力双重原因,销售规模始终很难突破。经协会介绍与中国信保合作,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堂福大胆采用赊销的模式积极开拓业务,一方面顺利地把老买家的业务规模扩大,另一方面在巴西等新兴市场的业务也得到了突破,2010年整体销售规模比2009年增长20%。

出口信用保险除了帮助协会会员规避出口风险、扩大海外销售外,还与银行一起向企业提供了信保项下的保单融资。冯郑州分析如今出口企业融资问题时说:“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一直比较困难,在今年国家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后,企业融资困难凸显,不少企业仅依靠自身资质已经很难在银行获得资金支持。”他认为,通过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在信保与银行的共同支持下,企业提前拿到了应收账款资金,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了经营效率,同时由于信保融资可以提前结汇,还帮助企业解决了远期汇率风险,受到绝大多数企业的欢迎。

搭好信保平台助推出口发展

出口信用保险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一种出口支持手段,是外贸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冯郑州认为,鼓励和支持出口企业用好出口信用保险这一金融工具,对帮助企业积极应对挑战,主动承接出口订单,保障出口收汇安全,推动“走出去”以及获得融资便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外贸出口和经济增长具有良好的拉动作用,是“保增长”的重要措施。

虽然出口信用保险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效果,但冯郑州认为还需做好以下几点,进一步推动信保工作和出口企业的发展。

一是进一步深化合作,支持企业扩大出口、实施“走出去”战略。冯郑州说:“从目前情况看,发达国家需求仍然不足,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需求非常迫切,出口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因此我们更需要和中国信保加强合作,切实帮助会员单位做好出口工作。去年,我们已经在会员企业外贸出口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与中国信保的合作,在继续做好外贸出口服务的同时,扩大合作范围,更多地支持企业海外投资、工程承包等外经业务的发展,真正为会员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二是进一步丰富合作内容,支持企业扩大国内销售。冯郑州介绍,中国信保今年虽然重新开展了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业务,但是工作的重心还是偏向于出口方面,对投保国内信用保险的企业选择比较严格。为此上海出口商品企业协会将积极争取中国信保的支持,优先为我们协会的会员提供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服务,在全面做好出口服务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双方合作内容,给予会员国内销售方面的信用保险支持,帮助会员扩大国内销售。

出口融资篇5

一、出口商业发票融资业务的条件

出口商业发票融资的主要作用是使采用非信用证远期付款方式结算的出口商便利地得到银行融资,加速企业资金周转,规避远期收汇风险,具有流程简单、手续简便、费用相对低廉等特点。

国内银行一般会事先与出口商签订年度出口商业发票融资业务合作协议,对出口商核定一个总的贷款额度,然后在总额度内逐笔叙做。于是,出口商业发票融资业务的条件大体可分为资格认定和具体办理每一笔融资时需满足的条件,资格认定是在银行对出口商核定年度总的贷款额度时所依据的条件。

(一)资格认定

资格认定条件主要包括:(1)出口商须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和经过年审合格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并持有进出口经营权证明文件。(2)以往结算正常,无违法违规和违约等不良记录。(3)应当是独立核算、经营良好的经济实体,有齐全的生产销售计划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出口后如出口亏损有补亏来源或是有能力自行消化的。

银行一般根据以上条件,对出口商资信的审查,通过审查出口商的资本、信誉、经营状况等方面情况,结合出口商以往与买方往来的具体业务情况,包括近期签约情况、付款条件及贸易关系等,以确定交易的真实性后,然后确定一个年度总的信贷额度,这种审查通常由银行的管理层来决定。

(二)具体叙做每一笔融资时需满足的条件

具体条件:(1)必须是出口商采用信用方式销售规定货物产生的尚未清偿的“合格应收帐款”,可以转让且未被质押或抵押给任何第三方。(2)“合格应收帐款”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并能按要求提供相应的商务合同、发票及报关单等证明文件。(3)出口商保证提供的该笔应收帐款代表一笔在正常业务过程中生产和真实善意的货物销售,据以向融资银行转让的应收帐款所涉及的货物销售符合基础交易合同规定的内容且债务人不会依据基础交易合同对支付该笔应收帐款提出任何的抗辩事由。(4)在申请办理融资时,该笔合格应收帐款到期日在180天之内。

银行一般结合出口货物市场行情及该进口商以往资信情况,在按照上述条件认真审查企业提交的各项商业单据后,叙做每一笔额度内的融资业务。这种审查通常由银行具体经办支行和国际结算人员进行。

二、出口商业发票融资业务的运作程序

如上所述,出口商业发票融资业务的运作程序一般也就分为总额度申请及核定阶段和具体融资业务叙做阶段这两大阶段。

(一)总额度的申请及核定阶段

1、企业提出出口发票融资业务申请。需提交印鉴相符的《出口商业发票融资额度申请书》、出口贸易合同复印件(如出口商已与进口商签定合同)、有资格办理国际结算业务的证明文件,如经年审的营业执照复印件、进出口经营许可证等。

2、银行审查并核定额度,一般分三个层面:(1)经办支行对出口商资信进行审查,审查其资本、信誉、经营状况等方面情况,并认真了解出口商以往与买方往来的具体业务情况,包括近期签约情况、付款条件及贸易关系等,以确定交易的真实性和额度的适量性。(2)国际业务部门就有关贸易背景、合格贸易合同条款提出审查意见。(3)信贷管理部门根据经办行送审的资料和国际业务部门的审查意见,对企业资信、还款能力、财务状况等因素进行审查,并根据授信审批权限审批、报批,按照授信办法的有关要求落实出口商业发票融资额度。经各有关部门审查通过后,核定企业该项融资业务总的额度。

3、银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完成额度审批后,经办行与出口商签署《出口商业发票融资协议》,落实好相关担保措施。该协议一般一式四份,由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有权签字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出口商、保证人各保留一份,经办银行执二份。

(二)具体办理融资业务阶段

1、出口商交单。总协议签订后,出口商在提出贷款要求时,可凭《出口商业发票融资申请书》、合同、商业发票、运输单据副本、正本报关单、海关电子口岸IC卡等材料到银行申请贷款,该申请书经过银行批准后成为协议的一部分。

2、单据的审核与寄送。主要包括:(1)银行对商业单据等的审查。这种审查通常由银行具体经办支行和国际业务人员进行。一般需审核的内容有《出口商业发票融资申请书》及商业发票中的有关内容:重点核对进口商名称是否与《出口商业发票融资额度申请书》及出口贸易合同中的记载一致,付款条件、金额是否正确,货物名称是否一致;提请融资的金额是否在融资额度以内:如同一合同项下有多单发票,提请融资的发票金额是否超出了未执行的合同金额;审核各项单据所记载内容的一致性,特别审核提单的表面真实性,如有必要,应要求出口商提供相关提单的正本进行核对;除对单据表面真实性的审查外,银行一般要通过其他渠道核查相关业务的真实贸易背景,如在出口商协助下登陆海关“中国电子口岸系统”抽查拟融资发票项下货物的出口报关情况(如时间紧急,亦可在融资后进行定期抽查)等。(2)单据的寄送。D/A项下,应按照托收业务规定寄送单据;O/A项下,原则上由出口商自行寄送单据。

3、发放融资款。审核无误后,银行一般会在出口商提交申请后三个工作日之内办理融资。融资金额原则上不超过受核准发票金额的80%,期限按融资日至发票到期日的实际天数加一定宽限期(不超过30天)确定。一般银行采取逐笔办理融资,即一笔发票对应办理一笔融资,利息可采取先扣(融资时预扣)或后收(实际收汇还贷时收取)两种方式。企业可择机选择原币发放或按当日结汇价折合人民币发放。自2008年7月14日开展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制度以来,融资发生时融资额须进入待核查账户核查,登陆海关电子口岸扣减企业可收汇额后才能办理结汇或划出手续。若采用人民币形式融资,则在联网核查后直接按当日结汇价发放。

4、收款及还贷。收到进口商付款后,不管贷款有否到期,一般银行都会收回融资本金(如采

用后收利息的融资方式,同时收回约定融资利息),并将剩余款项划入出口商待核查帐户进行联网核查。同时恢复出口商可融资额度。

三、出口商业发票融资业务的主要风险

尽管出口商业发票融资的表面形式是贸易融资业务,但其实质是银行向企业发放的流动资金贷款,它的风险性丝毫不亚于普通的流动资金贷款。银行的许多授信人员对其风险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从而在授信业务中没有事先严格把关,操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了风险的产生,甚至给银行带来巨额损失。它的风险主要体现为:

(一)贸易背景真实性难以确认

由于出口商业发票融资是一种贸易融资,因此,银行在办理出口商业发票融资时,也要求企业提供出口贸易合同、商业发票、提单副本等,但银行仅凭企业的单据是很难判断某笔具体业务的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发票、商业合同都是企业自己做的,一般做融资时候企业都已经将正本单据寄给国外进口商,提交给银行的是副本单据。记载在上面的付款方式很多时候企业会按照自己的资金安排做改动,很多时候贸易背景是有的,但在真实交易中,国外进口商是在提货后立即付款的或者是提单后30天付款的,这时候企业出于自己融资的考虑,把付款期限改成提单后120天,融资的时候企业可能已经正常收汇。甚至有的企业可能拿同一个发票复印件到两家银行做融资,虽然实施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制度以后,对重复融资有遏制作用,但联网核查是总量核查,无法逐笔核对。这样,还款来源就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了出口商业发票融资的潜在风险大大增加。

(二)结算方式可以随意改变

出口商业发票融资相对应的结算方式主要为汇款,汇款的灵活性大,可随时根据企业的要求而改变汇款路径和收汇银行,融资银行难以掌握收款人的收汇时间和金额等信息。银行在发票上虽然要求企业注明融资行汇款路径,但实际企业有否告知国外客户,国外客户是否按照企业指示,都难以把握。笔者在实务中就碰到这样的事情,在给一家企业做了80余万美元的出口商业发票融资后,在融资期限前3天,还没收到国外进口商的付款,我们向企业催收,企业解释说那笔款项前几天国外进口商错汇到企业在交行的账户了,没按他们要求汇,希望能购汇来归还我行融资款项。我们要求企业将款项原币划转到我行,因为在做融资时候我们已经进行联网核查的,而企业却说这笔资金已经在交行结汇了。我行表示,如果购汇还贷,将作为企业的一次不良记录,最后该笔融资以第二天企业其他的收汇款归还了结。虽然最后事情是解决了,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出口商对该类融资处理自主性和随意性较大,对融资银行来说确实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出口收汇款项能否作为还款来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口商的信誉。

(三)企业资金风险转嫁银行

在正常情况下,出口商业发票融资的还款来源为“货到付款”或赊销汇款项下的收汇款,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货物不能按时交付、货物经外商检验存在质量问题、国外进口商“爽约”、进口国外汇管制等等,企业不能正常从国外收回货款,能否还款就依赖于自身的偿债能力,若企业缺乏足够的偿债能力,则很可能因此而造成银行在出口商业发票项下的垫款。这就造成了企业的资金风险转嫁于银行。

四、出口商业发票融资业务的风险防范对策

为防范出口商业发票融资业务的风险,银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由于出口商业发票融资是对应于“货到付款”或赊销汇款这种纯商业信用结算方式的一种融资,出口企业的资信情况及履约能力直接关系融资款能否正常收回,因此,在办理融资前,银行必须事先对出口企业的资信及履约能力有充分的了解。尽可能选择一些信誉佳、经营情况良好、抗风险能力强、与其有多年合作关系的企业办理。

其次,由于“货到付款”或赊销汇款项下的付款依赖于进口商的信誉,因此,必须尽可能了解出口企业的进口客户的资信情况及履约能力,若该进口商为世界知名企业,则可以适当放宽贴现条件,反之,则应从严控制。另外,由于外汇管制的风险,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货到付款”或赊销汇款这种结算方式通常是严格外汇管制时首先拖延付款的对象,因而,需提请出口企业尽早与进口付款人联系,申请外汇额度。

第三,要参照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的条件,根据出口企业的不同情况,适当采取其他担保、质押、抵押等措施,进一步防范风险。按情况不同要求企业提供质押物、抵押品、其他企业的担保或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等,以便万一发生风险时,使出口企业在处理业务时有所顾忌,融资银行也可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出口融资篇6

关键词: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风险;防范

一、出口信用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融资

出口信用保险是各国政府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风险基金的非赢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通过承保企业的收汇风险、补偿企业的收汇损失,保障企业经营安全,使企业能够更放心采用更加灵活的结算方式,更好在竞争中抓住贸易机会,不断开拓新客户、占领新市场,扩大贸易规模。目前,全球贸易额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在一些发达国家,出口信用保险甚至占其本国当年出口总额30%以上,如法国40%、日本39%、英国37%。

1919年在英国最早出现出口信用保险,我国于2001年成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信保),作为我国惟一承办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自该公司成立以后我国的信用保险业务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尤其是2009年,在金融危机暴发的国际大背景下,国家政策鼓励和投保费率优惠的特殊背景下, 出口信用保险保额占我国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18.6%,同比提高12%。2010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1543.3亿美元,同比增长71%,其承保金额已升至全球所有官方出口信用机构中的第一名,出口信用保险成为促进出口和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工具。

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是指境内出口商在出口货物或提供服务并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后,并将赔款权益转让银行后,银行向其提供的短期贸易融资业务,在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信保公司根据《赔款转让协议》的规定,将按照保险单规定理赔后应付给出口商的赔款直接全额支付给融资银行的业务。2010年银行短险融资业务继续保持了稳健发展态势,与中信保公司合作开展短险融资业务的银行共62家,银行融资全年累计46.7亿美元。

二、出口信保融资业务的风险分析

(一)贸易当事人原因导致的风险

第一,贸易真实性风险。《赔款转让协议》中规定出口商保证出口贸易的真实性、合法性,由此可见贸易真实是保险公司赔付的基础。但保险公司在承保时只调查买方资信和财务状况,没有审查出口贸易真实性、合法性的义务,只有收到可损报告后才介入调查整笔交易真实情况。实践中存在出口商、进口商及中间商一方或几方共同出于诈骗、骗贷等目的,虚构贸易背景,这将会降低融资银行获得理赔的可能性。

第二,出口商的履约风险。保险公司主要承保出口商在经营出口业务过程中因国外买方的商业风险和买方所在国或地区的政治风险而导致的收汇风险,而由于出口商原因造成融资款无法收回的风险需要由银行承担。出口商必须完全履行销售合同和保险合同项下的义务,保险公司才会赔付。出口商能否按照销售合同规定按时按质交货,出口商(被保险人)是否完全履行了保单项下的义务,如缴纳保费、完全申报,没有漏报、瞒报等现象。

第三,汇路改变风险。贸易融资的最大特点就是自偿性,即以该笔贸易项下产生的应收账款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但目前由于很大一部分出口信用保险项融资下的交易采用赊销的结算方式,融资银行无法决定性地控制汇款路线,一旦出口商与银行之间发生纠纷,进出口商容易双方协商,擅自改变汇路,无法满足融资自偿性的要求。保险公司保的是出口商不能如期足额收回货款的风险,国外买家将应付给出口商的货款按期足额支付到出口商任何一个账户,保险公司的保险责任即告终止。

第四,中间商风险。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有中间商参与,给出口信用保险风险控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大大增加了银行出口信用保险融资业务的风险。若出口贸易通过中间商进行,国内出口商一般与国外最终买家无直接联系,不直接签订销售合同。而是与中间商直接签订贸易合同,或由中间商代最终买家签订贸易合同。运输单据的收货人一般为最终买方,不同于合同的签署方。由于出口商与最终买家没有直接沟通,最终买家可能对出口商与中间商之间的贸易并不知晓,若中间商在完全未取得授权的情况下私自以最终买方的名义与出口商签订合同,会出现合同买方责任虚置的情况。一旦货物被拒收,最终买家或以合同不是其签署为由,不承认贸易关系存在,或称自己只是收货人,货款应由中间商支付;而中间商则称自己不是合同相对方,没有付款义务;相关各方都不愿提供有利的证据,保险公司亦很难断定损失是否属承保责任范围,使得银行向保险公司的索赔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不确定性更多。若其间涉及中间商商业诈骗,则银行向保险公司的索赔更是无望。

(二)保险公司的除外责任风险

信保的保单有免责条款,保险公司对于由于除外责任造成的损失不承担保险责任,融资银行要对保险条款加以研究,采取相应的控制办法。免责条款包括三方面:一是由被保险人的行为引起的损失。例如,在货物出口前,被保险人明知买方严重违约,仍然继续发货而造成的损失。二是由买方的行为过失引起的损失。例如,由于买方未能及时获得各种所需许可证、批准书或授权,导致货物滞港或遣返,造成的损失。三是由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的行为过失引起的损失。例如,被保险人或者买方的人违约、欺诈以及其他违约行为所引起的损失,或者被保险人的人破产引起的损失。

出口融资篇7

一、外贸企业面临的国际营销风险

据商务部研究院专家估计,中国海外应收账款约为1000亿美元,并且还在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递增。在我国逾期未收境外账款中,拖欠3年以上的占10%,1年至3年的占25%,半年以上的占35%。在发达国家,企业应收账款中的合理期限一般是3至6个月,超过这个期限就会作为坏帐处理。如果按这个规定计算,我国对外出口中的坏帐就更多。为什么单单我国出口会出现这种高欠款的情况呢?因为我们的出口企业没有按照信用管理制度来进行融资,例如由于采用信用证交易和信用保险都需要一笔费用,不少中小企业不愿意背上这样的成本,还是选择传统交易方式,根本就不用信用证。据统计,我国只有20%的出口企业使用信用证,大多数企业还是和熟识的客户赊销赊购。由于我国的出口企业融资方式严重滞后,没有信用管理系统来把好进出口的大门,企业在出口时上当受骗是难以避免的。

外贸企业在国际营销过程中常常发生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商业风险、政治风险、外汇交易风险以及其他一些风险。商业风险主要是指国外的客户资不抵债或是拖延履行偿债责任。政治风险是卖方和买方都难以直接对付的,有时客户其实是愿意付款的,但是政府往往会拖欠,甚至拖得越久越好。外汇交易风险是汇率变动引起的,报价用何种货币主要是看买卖双方在交易中所处的位置,同时也取决于行业中的惯例,如果报价所使用的币种不是卖方的币种,卖方就应该设法规避汇率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损失,这正是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最多问题之一。我们的外贸企业,出口是很少用人民币报价的。

二、国际营销常用的避险方式

1、企业通过向商业银行融资化解风险。由于国际贸易不断增长,所涉及的风险问题越来越多,企业与银行的交往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相当多的高科技出口融资有困难,据一些出口商称,如果没有进出口银行作担保,或是没有过硬的实物资产作抵押,银行是不愿意放贷的。这样只有在服务内容上做文章,许多银行增加了服务内容,比如,电子服务。与银行的关系建立起来以后,银行对出口商的业务有所了解,它们就愿意提供融资,尤其具有一些风险的融资,大银行在海外有营业网点,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营业处请其他银行业务。例如,中国银行在全球各地有许多自己的办事机构,这些办事机构其实就是为外贸企业服务的网络。有些银行为了适应客户市场的扩展,也在通过联盟的方式扩大自己的影响,如中国工商银行、建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都在积极进军海外,这样可以给我国的出口商提供竞争优势。

2、利用买断业务化解风险。买断业务是指银行从出口商那里无追索权地买断由开证行承兑的远期汇票或进口商所在地银行担保的远期汇票或本票的一种融资方式。这种方式最初在欧洲兴起,美国的出口企业只在20世纪90年代才普遍了解这种方式。买断业务起初是欧洲商业银行为与东欧一些国家开展贸易的企业融资的一种方式,后来在全球普及开来,开展买断业务的银行在货物交运的那一刻支付现金给出口商。在一般买断业务中,进口商支付给出口商的货款,是由进口商银行承兑的汇票或本票。出口商可以按照面值将其贴现给第三方,得到现金。第三方对出口商没有追索权,全部风险由买进汇票的一方承担。制定多高的贴现率取决于进口商的资信状况、进口国的国别风险、担保银行的级别以及融资期限的利息成本。这样操作给出口商带来的便利是降低了风险,制单简便,而且能收到全部货款。

3、解决应收账款难题的保理业务。出口商在开展保理业务中,有些企业按贴现价购进出口商的应收款,这样的企业称作保理商或应收款承购者。保理商不仅购入了应收款,而且向出口商提供一揽子融资服务,其中包括信用担保、应收款账目记载、托收业务等,这些都是开展国际贸易业务面临的挑战。不过,这种融资方式一般都是有追索权的,也就是万一买方拒付,出口商要承担偿债责任。有些承购业务不要求追索,但是收取的费用高。开展这一业务主要是大银行的子公司。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获得保理业务,现在美国出现了独立的保理商。在美国,要寻找保理商可以求助于美国融资协会,或是专为客户找寻保理商的营销人员。

4、出口信用保险。企业要想参与出口竞争,赢取出口订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能力提供融资或出口信用。国外购买商品或服务的客户越来越多地希望出口商能够“赊账”。它们不愿意接受信用证交易,或是款到发货交易。一般来说,支付条件对出口商的保障越大,它对国外客商的吸引力就越小。但是,对那些中小型的出口企业来说,向国外的客户提供信用意味着很高的风险,财务负担沉重,尤其是在出口商银行不愿意接受国外的应收款作为营运资金贷款抵押的时候更是如此。在这方面中国企业曾有深刻的教训,前几年四川长虹公司这样大的企业还被美国的进口公司骗去数亿美元的货物。然而直到目前为此,我国出口企业出口商品投保还不到6%,远远低于国外12%至15%的投保水平。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要求进出口银行就保费报价,不用为此支付费用。银行会告知能否获得出口信用保险,费率是多少。进出口银行提供标准格式的保单,有单个客户保单及多个客户保单。这些保单可以满足各类出口商和金融机构的需求,它们都可以成为投保人,保费的收取是按照进口商的性质、偿付期限、进口国的国别风险度,投保人的出易历史以及交易额来确定。

5、担保。担保也是出口商避险的一种选择。在美国,中期担保的对象通常是不超过1000万美元的出易,偿还期限不超过7年,这样的担保使用最多的是商业银行。它们投保是因为不愿意承担某些国家的风险。中期担保帮助债权人百分之百地规避商业风险。长期担保的对象通常是1000万美元以上的出易,偿还期限在8年或8年以上。一个显著的差别是长期担保中交易的币种必须是进出口银行认可的外国币种。这是要求能赚取外汇的外国客户使用外汇来偿还贷款。进出口银行的业务实际上是对商业银行业务的补充和替代。有些风险商业银行不愿意承担,就由进出口银行来对出口提供支持。现在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为了促进出口商拓展市场,也逐步地扩大这种业务,以帮助本国的出口企业。

三、加强出口贸易的风险管理

1、建立出口企业信用征信体系。2006年,我国出口贸易额达到96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2%,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再次雄居全球第3位。与此同时,国外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加剧,欧盟、美国、土耳其等国对我国纺织品启动了上百起调查或实施特保措施;另外,我国遭受的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也越来越多。所有这些都构成我国产品出口的障碍。尽管国外对我国实施的贸易救济手段多是出于贸易保护的目的,但我国企业对外贸易中由于缺乏信用观念而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也随着我国出口额的增长而成正比增长。为了使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我国应尽快建立出口企业的信用征信系统,通过此系统来对我国出口企业的信用进行管理。利用资信调查服务,企业不仅能够建立信用制度保护自己,还可以根据客户不同的资信状况制定相应的付款条件。如果是短期交易,出口企业可以提出能够保障支付的付款条件。如果长期交易,最好的方式是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这样,即使在交易的过程中出现了新问题,也不会影响贷款的支付。合同中应该把支付条款写清楚,并且双方应遵守这些条款。只有完善信用制度,才能有效保护我国出口企业的利益。

2、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担保制度。由于信用在出口贸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许多工业化国家建立各种金融体制来规避出口金融风险。其宗旨就是为本国的出口产品提供国家支持,促进本国的国际贸易。当然我国也要像发达国家一样把出口信用处作为政府贸易委员会(或商务部)的分支机构,出口信用处可以自由行事,企业自身也可以建立这样的信用机构,政府给予适当的支持。参与跨国经营的企业要对其他国家的进出口信用机构进行追踪,了解其组织结构。对出口业务中最具风险的部分提供担保,对出口商难以应付的政治风险和商务风险担保,同时鼓励出口商用优惠的付款条件参与竞争,降低出口风险,开拓潜在市场,优化出口商应收款账户,使我国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强的地位。

3、利用进出口银行对出口企业提供支持。进出口银行在现阶段对我国出口企业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中小出口企业,接受出口订单的最大障碍之一是确立足够的备贷资金。尽管他们的资信状况不错,有一些商业银行还不愿意向他们提供贷款。也有一些是因为出口商已经达到了银行设定的贷款额度,或是不具有银行所需抵押物的数量或品种。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进出口银行可以推出营运资本担保方案,可以为出口商出口商品提供服务融资,按照营运资本担保方案,进出口银行向贷款债权人保证万一遭到拒付,由银行偿债。担保的条件一般是偿还贷款的90%,债权人自己承担10%的风险。许多出口商都希望进出口银行为自己提供这样的保险。

出口融资篇8

关键词:中国制造业企业 融资结构 资本结构 出口能力

一、引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传统的粗放式出口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迫使中国产品的出口结构进行调整,这就需要国内企业革新生产技术以及增强管理能力,从粗放式的出口模式向集约式出口模式转变。根据MM定理可知,融资结构和资本结构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试图从融资结构和资本结构两个方面,为企业革新生产技术和增强管理能力提供具体的实施方案。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关于企业出口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比较多,刘志彪和张杰(2009)从产品供应链关系和产业集聚的角度、张杰、张培丽和黄泰岩(2010)从市场分割的角度、Baier and Bergstrand(2001)从运输成本的角度、Lawless(2007)从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的难易程度,对出口能力进行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融资结构和资本结构主要通过影响企业融资成本、技术创新能力和优惠政策三个渠道来影响企业出口能力。在融资成本方面,康志勇(2011)运用面板Probit 模型发现,财务约束是影响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出口扩张的重要因素之一,外资制造业企业出口行为则不受财务约束的影响;在技术创新方面,Grossman and Helpman (1995)提出的内生增长理论,其中明确指出技术创新在影响出口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官建成、马宁(2002)利用213家工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出口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发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整体提高与企业出口能力的加强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融资结构和资本结构来进一步探究融资成本、技术创新能力和优惠政策与企业出口能力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提高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能力,缩小不同规模企业见的出口能力差异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般看说,债权融资比股权融资的成本低,只要求固定的利息回报,但由于现阶段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发展都极不稳定,提高了债权融资的发现,进而引起债权融资对风险控制的要求增高。股权融资在支持企业提高出口能力方面也有其自身的优势,优质股东的引入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可能为企业直接引入一些新兴技术和管理经验,这都能直接影响企业出口能力。因此假设:

假设1:融资结构对企业出口能力有影响

由于不同规模的企业存在着不同的资本结构,在股权融资前提下,一般资金结构包括国家资本金、集体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港澳台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七种不同的资本来源,不同的资本结构对企业出口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国有资本对企业出口能力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国有资本可以为企业带来政策上的倾斜,获得从国家到地方政府的政策性倾斜和保护,尤其在面临出口能力下降时,可以通过政府扶持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国有资本也会导致人问题,使企业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直接导致企业发展动力不足,潜力挖掘不够。集体资本与国家资本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集体资本控制者没有国家资本控制者对政策的影响力大,从而无法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但是人问题却更加严重。港澳台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出口能力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金支持效应,为企业提供充足和快捷的资金,使得企业能过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而迅速调整自身发展方向;二是技术外溢效应,国外一些先进的技术和专利可能会伴随FDI一起进入投资目的地,提高当地技术的水平,从而影响企业出口能力。但是,外资的引入也可能使我国制造业企业更加依赖于外部技术的模仿和引进,反而降低了自身创新的能力,进而影响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三是资金转移压力加大,由于我国劳动力红利在逐渐下降,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出口产品价格竞争优势下降,直接引起资本流出,由于无法通过政府控制,使得这部分资本的稳定性较差。法人资本和个人资本对企业出口能力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受到拥有资本的法人和个人对于企业发展的态度和实际管理企业的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因此假设:

假设2:资本结构对企业出口能力有影响

从前面的理论部分可知,融资方式对制造业企业出口能力的提高有着显著影响,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在支持企业出口能力方面各有优势。因此,需要通过数据检验来分析中国融资结构和资本效率对企业创新的具体影响。正是由于不同融资结构和不同资本结构在支持企业创新方面的作用存在不确定性,才使得本文的实证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中国制造业业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样本区间为1999年至2007年,其中2004年的数据样本缺失,因此只有8年的数据,为了以中国制造业企业作为分析样本,只取了两位数行业分类代码为13-43的制造业企业数据。共有1901家制造业出口企业,观察样本为8027个。由于部分企业数据为非连续数据,因此为非平衡的面板数据。

(三)变量定义和模型建立 本文选取的被解释变量为制造业企业出口能力,解释变量为各种不同的融资方式,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除此之外,还引入了部分控制变量。i代表企业,t代表时间。下面将建立两个模型对资本结构与出口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模型1:Inexit=C+a1cait+xi?准it+?着it

exit为被解释变量,用企业出口额来代替。cait为企业的资本结构,用资产负债率作为变量。?准it为控制变量,选取了企业成立的年限(age)作为控制变量。同时,把制造企业的规模(sca)分为三等,分别用1、2、3代表小、中、大三种规模的企业(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上的为大型企业,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5亿元以下为中型企业,其余均为小型企业)。C为常数项, 为残差项。模型1主要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对出口能力相对优势的影响,如果资产负债率的影响系数为正,表明增加财务杠杆对提高企业的出口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为了了解不同资本来源导致企业出口能力差异化的原因,本文进一步把股权融资分为国家资本金(govc)、集体资本金(groc)、法人资本金(insc)、个人资本金(perc)、港澳台投资(hkc)和外商直接投资(fdic)七种不同的直接融资方式。?渍it为被解释变量,为上述其中不同的直接融资方式。模型2主要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股权融资内部结构对出口能力的影响,比较不同资本来源的效率差异。需要说明的是模型1采用出口额的对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为半对数模型,而模型2采用的是出口额的绝对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原因在于,模型1的解释变量为资产负债率,取对数可以消除量纲问题,而模型2不存在这一问题。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二)回归分析 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融资结构对出口能力的影响,需要进行定量分析。

(1)融资结构对出口能力的影响。为了考察不同规模企业融资结构对企业出口能力的影响,本文分别对大、中、小三类制造业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表(2)为回归方程1的结果。企业融资结构会影响到企业的成本,对企业产品竞争力产生影响,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出口能力。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采用固定效应的分析模型,还是随机效应的分析模型,融资结构对企业自主创新都显著的影响。三种规模的企业在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是都代表变量都确实显著,说明了融资结构确实影响企业的出口能力。但是不同的企业规模在融资结构影响出口能力上,在债券融资上,可以看到大型企业显著性要优于小型企业,而在股权融资上,情况却恰恰相反,可以说明大型企业可以在融资结构中提高债权融资的比例,可以提高出口能力,而小型企业在股权投资上要加大力度,也能缩小出口能力的差异性,提高融资结构对企业出口能力的影响。假设1得到验证。

(2)资本结构对出口能力的影响。如表(3)所示。模型估计的结果对于资本结构影响出口能力的定性显示并无大的差异,即各项参数的显著性都支持本文的理论假设2。首先,由国家资本主导的大型企业企业对于出口能力的影响,显著高于小型企业,这说明,大型企业需要国家的资金支持时,能更大的影响其出口能力,而小企业由于资金需求量不大,却需要更加灵活的市场反应度,这是大型国有控股企业所不具备,国家在深化改革开发依赖,逐步对于国有企业“抓大放小”,也无形中影响力对于三种规模企业的扶持力度,这直接导致他们的出口能力差异化。在资本结构中,集体资本占主要来源的小型企业影响出口能力更大,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何我国多数村镇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他们不仅具有国有企业的背景,有能灵活的转变生产方式,能满足外部市场的需要,尤其在我国沿海城市中,大量的集体资本企业利用劳动力红利,来生产出口产品,或者进行“三来一补”的生产,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法人资本主导的企业,主要依靠管理者的“企业家精神”,当管理者具有前瞻性的眼光,踏实的作风就能很好的带领企业扩大市场,推动出口能力,所以在表中尽管都有显著的部分,但是都不是很强,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在资本结构中个人资本金占主要来源的企业中,很明显大型企业没有小型企业在对于出口能力影响方面显著,这不仅揭示了我国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迅速,并在逐步抢占大型企业出口市场份额的原因,也揭示了大型企业在有私人资本投资时面对的管理困局,私人资本投资的大型企业肯定会遇到家族传承,近亲管理等问题,目前从我国多数企业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很少有企业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造成私人资本的大型企业出口能力反而不如小型企业。港澳台投资和外商投资尽管都来源于我国的外部资金,但是由于对于中国现状的适应程度不同,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优惠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企业出口能力。在港澳台投资在主体的中型企业是对于出口能力影响最显著的,这很符合我国的现有港澳台企业的出口发展现状,港澳台投资一般都是一个逐步加大的过程,初期投资额很小,属于试水阶段,发展稳定,中期加大投资,进入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期,这直接影响企业的出口能力,而后期追加投资时,由于存在一些管理模式,以及和企业所在地政府的沟通问题,会遇到一定的发展瓶颈,这就形成了在企业扩大的时候,反而出口能力影响下降的问题。外商投资企业由于受到我国改革开发的政策的保护,各个地方政府都积极争取和利用外商投资,所以在这个三种规模的企业中,对于出口能力的影响都很显著,但是我国政府出于保护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加大自主品牌的出口能力,会在一些行业领域的限制外商企业的不断扩张,所以外商直接投资的大型企业对于出口能力的影响程度不是最显著。另外,纵向比较同一类型的企业在不同资本结构时表现,可以发现,小型企业的资本结构中,集体资本和外商投资企业对于出口能力的影响比较显著;中型企业在集体资本和港澳台投资企业时,对出口能力影响最大;大型企业只有在国家控股时,才能体现出对于出口能力影响的显著性。

四、结论

本文利用GMM模型的分析框架,从理论上刻画了融资结构和资本结构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能力的影响,分析了1999年至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数据受到融资结构和资本结构影响而变动的作用机理,并定量估算了融资结构和资本结构对于三种不同规模企业出口能力影响的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1)不论是融资结构还是资本结构都对企业的出口能力有显著影响,因此,可以利用调整不同规模的企业融资结构和资本结构来达到改善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能力的目的。(2)在股权融资中,不同资本结构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能力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可以通过引导集体资本和外商投资进入小型制造业企业,这样不仅扩大了我国企业出口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我国的大中型本土企业。在中型企业中,集体资本和港澳台资本对出口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应该通过政策引导这两种资金来源进入该范围企业,并有效控制其规模,使其能在最显著的程度上影响出口能力。对于大型国有企业应该进一步放松管制和政策扶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依靠自身发展,提高出口能力的本领,在国有控股的中小型企业也不仅要放权发展,更要培养和建立一批具有技术创新意识的管理者队伍,不能离开政府扶持,就无法在出口竞争中生存。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受到国际市场影响在逐渐萎缩的情况下,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融资结构和资本结构来提高企业的出口能力。因此,政府在制定企业发展政策时,可以根据企业规模和性质,引导不同性质的资金进入提高出口能力最高的企业。

参考文献:

[1]何国华,刘林涛,常鑫鑫:《中国金融结构与企业自主创新的关系研究》,《经济管理》2011年第3期。

[2]张杰、张培丽、黄泰岩:《市场分割推动了中国企业出口吗?》,《经济研究》2010年第8期。

[3]刘志彪、张杰:《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出口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

[4]康志勇:《中国本土企业出口增长之谜的再思考——基于企业财务视角的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11 年第10 期。

[5]官建成、马宁:《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出口行为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第2期。

[6]陈勇兵、陈宇媚、周世民:《贸易成本、企业出口动态与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基于中国出口企业微观数据:2000—2005》,《经济学(季刊)》2012年第7期。

[7]Lawless, M. Firm Export Dynamics and the Geography of Trade. MPRA Paper, 2007.

出口融资篇9

一、前言

金融发展主要包括两个人方面,一是金融规模的增长,二是金融效率的提高。金融发展不是单一静态扩张而是在整个金融体系中逐步动态优化的过程,在该过程中金融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不断创新、优化、融合与完善,从而使得金融实现对经济资源的高效配置,同时使得配置成本逐步降低。出口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出口贸易中各个要素之间的比例和经济联系。一般来说出口结构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出口结构指出口商品结构、出口方式结构、出口商品的市场流向结构、出口商品的地区结构等,而狭义的出口结构仅仅指出口商品结构,就是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比例,一般以各类商品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衡量。本文的出品结构是指狭义的出口结构。

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大都将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隐藏于一般理论当中,如金融机构理论、门坎效应、AK模型等。同样地,无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还是内生贸易论,各国、各地区的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都不是很明确。但金融发展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同属于国际经济学的范畴,二者之间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国际贸易理论一般都认为资本的充裕程度、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会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进而决定一个国家的贸易结构。然而金融的发展不仅会使得资本有所积累、技术取得进步,还可以通过对行业的资本的投入形成规模经济。这形成了本文分析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的理论基础。

二、金融发展对出口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

要想使得金融发展在出口结构优化中发挥作用,必须要明确金融发展对出口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对金融发展对出口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金融发展通过资本积累影响出口结构

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的一方面能够动员储蓄,提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资本积累,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来提高资本的边际生产率,降低交易成本。这些会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导致资本比较优势的转变。同时在人力资本方面,金融通过其功能的发挥向教育提供资金从而影响教育效率,降低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促进人力资本的投资。这些都有助于资本禀赋的增加,从而促进比较优势的变化,外贸结构发生转变。金融发展通过影响资本积累效应,导致资本禀赋发生改变,进而引起比较优势的转变,促进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变。

(二)金融发展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影响出口结构

高新技术行业高投入低回报的特征使得其投资风险大、回报周期长。而健全的金融体系通过动员储蓄聚集社会闲散资金,使得一国技术创新得到大量的资金支持。不仅如此,金融部门的支持还会在先进的技术转化为现实生活中有用的生产力过程中发挥很大作用。在经济运行中一国金融部门不仅仅是融通资金,它还可以分散一系列风险、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还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道德风险的逆向选择的问题。所以说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技术密集型行业资金方面的支持,不但会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还会帮助推广和普及新的科技成果。根据动态贸易理论,技术可以作为独立要素影响国际分工的基础和国际贸易。所以当金融发展促进一国的技术取得进步,其贸易基础发生改变,引起比较优势的转变,促进出口结构的优化。

(三)金融发展通过规模经济影响出口结构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是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的行业。规模经济是指扩大生产规模会使得资本投入的规模报酬递增,从而实现单位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生产上的经济节约性。但是只有大规模的生产才会实现产业的规模经济,而大规模的生产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毋庸置疑,金融体系可以提供大规模的融资,使得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能够大规模生产,进而实现规模经济。根据产业内贸易理论,规模经济能促使产业内专业化的产生,使得产业内的贸易实现迅速发展。当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实现规模经济时,不仅会促使该行业扩大生产规模,还会使得行业生产节约生产成本,同时应用高新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最终实现出口的比较优势。所以,金融发展会通过规模经济促进一个国家出口贸易结构的升级。

(四)金融发展通过分散风险影响出口结构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要面临融资风险。一个国家的金融发展程度会影响该国选择进口还是出口具有风险产品,原因在于发达的金融市场拥有健全的金融制度,高风险行业可以通过该国完善的信贷市场较为容易的筹集到资金,这样会使得行业内企业的融资成本有所见降低。所以当一国的金融市场越发达,一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面临的风险溢价和边际成本也越低,最终降低该国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风险。

资本和密集型行业不仅面临融资风险,其在出口的过程中还会面临各种贸易风险,显而易见,这些风险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出口贸易。金融行业的风险管理的特性使得其可以分散企业在出口贸易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比如出口过程中的汇兑和运输风险可以通过保险市场的发展来规避;出口贸易中的商业信用风险则可以通过信用证和出口信贷来化解;

而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能规避出口收汇时的价格和汇率波动等风险。

所以金融市场的发展不仅能为资本和技术密集行业提供资金融通的便利,还可以通过其风险管理功能促进企业的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因此,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利用减弱企业面临的风险来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快速发展,最终实现一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升级。

三、结论建议

出口融资篇10

一、国际贸易融资的概述

由于商业企业的资金实力有限,企业间提供的商业信用资金较小,且期限较短,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贸易资金需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了寻求更多的资金,进出口商开始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寻求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登上国际贸易发展的舞台,国际贸易融资由此产生。

二、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及其比较研究

1.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有很多种,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资信状况往往遭受怀疑,且所需融资的资金金额较小,时间也较短,归结起来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1押汇(NegotiationunderDocumentaryCredit):进出口商将代表物权的提单及其他单据抵押给银行,从而得到银行扣除押汇利息和费用后的垫款。对于出口商而言,这种方式可以加快出口商资金周转,提前收回货款,适合在托收或信用证结算方式下使用。采用出口押汇融资,需要向银行递交具有物权凭证的提单作为押汇单据,否则银行不受理,所以此方式不适用于非海运提单交货的运输方式。此外,只有资信状况和财务状况都良好的企业才能从银行的融资那里通过押汇得到垫付货款,且银行一般采用的是出口信用证押汇和托收押汇,极少提供电汇押汇。融资对于进口商而言,不仅能解决资金周转困难,提前赎单,减少货物的滞港费用。而且能加快进口商品的加工或销售,加速资金的回笼,同时能促进进口贸易。但由于融资期限较短,一般要求专款专用,且逐笔申请,逐笔使用。对于加工贸易类的进口商,后期加工面临的资金短缺很难从银行等金融资机构中得到支持,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1.2打包放款(PackingLoan):出口地银行以出口商提供的开证行开来的信用证正本作为抵押向其发放贷款的融资行为。这种方式主要是出口商在备货期间向银行寻求资金准备货物,以便能按期完成交易。此种方式若能推广,将极大促进中小企业的出口贸易成交量。但这种方式要提防出口商不真实贸易的欺诈行为或者一证多贷的行为,以免遭受损失。出口商与金融机构之间,应突破局限,寻找更加双赢的方式,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1.3出口保理业务(InternationalFactoring):又称保付,是指保理银行为出口商提供的一种兼有担保、融资、销售、管理、催收账款等一揽子综合服务业务,并且能根据客户的需求灵活提供服务项目。这种方式不管从出口商角度还是金融机构角度,无疑都是较理想的双赢方式,但由于根据提供的服务项目不同,收费有所不同。但这种方式能个性化的解决出口商融资及风险等问题,深受出口商青睐。但由于中小企业往往资金实力,企业实力,贸易业务量等问题的制约,面对收费较高的国际保理业务仍是未能推广。采用国际保理,对于进出口双方都有利,对于出口商而言,降低收汇风险,对于进口商而言,有利于资金周转,降低了进口成本。同时,在国际保理业务下,货物比单据重要,若货物出问题,进口商可以拒付,这大大降低了进口商的收货风险。但是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风险较大。1.4福费廷业务(Forfaiting):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无追索权的从出口商那里买断由于出口业务而产生的应收账款。是一种新型的出口贸易融资业务产品,是提前获得货款的一种融资方式。其最大特特点就是无追索权,出口商可以在不占用银行授信额度的基础上,100%的获得资金融通,改善资产负债比率。2.国际贸易融资方式比较研究。2.1出口押汇与打包放款。出口押汇与打包放款两种融资方式都是为出口商解决资金融通问题,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差异。首先,融资的时间不同,出口押汇实在发货后获得物权单据后提交单据到银行,经银行审核无误后发放;打包放款是在货物发运前,具体来说是在出口商备货期间,帮助出口商筹措资金备货时发放的。其次,融资期限不同,出口押汇一般经申请最快的当天就可以完成,晚则几天可以完成,期限较短。打包放款的期限较长。此外,融资费用的结算方式不同,出口押汇的费用是在发放融资款项前在款项里扣除,打包放款的费用是除向出口商收取本金外,费用按利息方式收取,是额外的。2.2国际保理业务与出口托收押汇。国际保理业务与出口托收押汇类似,但也有同。首先,银行是否有追索权;在出口押汇中,银行保留对出口商的追索权;其次,银行是否担保收款;出口托收押汇项下,银行不负责担保收回货款,但是国际保理项下,银行对于一定额度内的风险和坏账是负责担保的。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融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促进贸易成交,加快资金周转,降低融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贸易风险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并没有那么容易,国际贸易融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实现,归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单一。我国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与发达国家差不多,但是真正运用的少。这点与发达国家日益增多的贸易融资方式相比,差距较大。我国主要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目前用的最多是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不仅品种单一,且功能单一。出口买方信贷融资是我国出口贸易业务的核心业务之一,但是自发展以来,融资金额也并不多,使用频率和对出口的支持力度并不高。此外,我国银行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素质不高,对金融工具、融资手段的运用、结算方式的选择等了解不够,专业知识不扎实不全面,在实际操作中不仅不能恰当使用,反而加大融资风险。这也是造成融资方式单一的原因。2.国际贸易融资对象单一。目前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主要针对的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他们企业实力雄厚,资金需求大,是我国经济产业主要支柱力量,理应得到更多资金支持。但是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及加入WTO,许多外资企业,中小企业,三资企业等如雨后春笋版出现,已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中间力量。然而这部分企业由于企业实力不强,经验较少,而被金融机构视为高风险对象,给予的资金支持少之又少。很大程度上遏制的非国有企业及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更好更快的发展。广西钦州保税港区作为国家第六个保税港区,是中国-东盟合作以及面向国际开放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经济区主要以中小外贸企业居多,更需要得到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以促进经济区更好更快的发展。3.金融机构违规操作现象频出。我国银行金融机构为了帮助经验不足的国际贸易的发展,经常违规操作。以信用证结算为例。作为开证行的银行金融机构在收到出口商递交的单据后,应履行审单义务。审核单据是否与合同一致,是否单单一致,是否单货一致,并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然而有些银行缺把单据交给进口商审核,从而导致有些进口商在未付款的前提下,拿到单据,从而提取货物甚至销售。甚至有些进口商在面临产品市场价格下降或亏损的情况下,故意找不符点,甚至偷换单据等拒付货款。等等诸多现象,给出口商带来的巨大的收汇风险,从而也使得我国的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四、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建议

1.加强风险防范和控制。对于国际贸易而言,加强风险防范和控制,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增加贸易机会,扩大贸易。当前各大金融机构针对风险防范和控制,均采用五级分类客户管理,各银行均有自己的风险防范和评估机制,但是若要对国际贸易融资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需加强金融监管,制定专门的授信审查标准,完善金融风险评估机制,政府要参与监管,改善部分金融机构因高额利率放宽准入条件和降低风险防范职能。尤其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小企业居多,应制定出一套针对中小企业的风险防范体系和准入标准,出台专门授信体系或政策,在准入程序中加入政府职能部门的审批,多举措,多形式的加强风险防范,真正发挥风险防范措施的作用,为国际贸易中小企业融资保驾护航,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加强对客户资信状况的调查与管理,采取五级分类管理,对于资信状况或财务状况不好的客户,应加强监控,加强大数据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完善客户档案,完善银行管理体系,调查、提交资料、审查、放款等工作分离开,防止违规操纵和腐败。2.大力发展多种融资方式。融资方式单一问题,主要还是金融机构风险防范体系不完善,不敢采用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尤其针对经济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更是显得畏首畏尾。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考虑中小企业的特点,将授信风险和客户主题风险划分开,多从中小企业的贸易信用和交易实力来综合分析中小企业的风险,风险防范控制从传统的抵押物权控制到从贸易的各环节进行防范和控制,如贸易单证真实性的控制、收发货过程的物流控制、资金回收风险的控制等方面入手,综合的分析和控制风险,更符合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此外,随着贸易竞争日益激烈,延期付款想象频繁,采用福费廷方式融资必将成为融资发展的趋势和必要。3.创新融资产品,帮助中小企业乘“一带一路”东风走出去。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际贸易的发展,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发展建设的需要,呼吁银行等金融机构跟上时展步伐,利用互联网创新金融服务,提高国际贸易融资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流问题,从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好的走出去。五、结语国际贸易融资影响国际贸易的长足发展,尤其是对于企业体量小,经济实力弱,市场竞争复杂的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了阻碍这些中小企业发展的拦路虎。我们应当在加强风险防范和监控、丰富融资方式、创新融资产品的基础上,帮助中小企业更好的走出去,也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献上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熊柳煦.促进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对策和建议[D]西南财经大学.2007.

[2]文燕.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

[3]席高阳.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探讨[D]华北电力大学.2007(12):83-85.

[4]王雪.关于我国外贸企业融资策略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