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商品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3:10:45

出口商品

出口商品范文篇1

传统贸易观念认为,运用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应该在外贸战略上突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但是,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不一定能转变为竞争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已趋饱和,国际消费需求结构以及相应的投资需求结构已向更高层次转换。此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歧视性的贸易政策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到诸多壁垒的阻碍,在国际市场上发展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我国大部分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出口效率不高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我国大部分为加工贸易出口,其所得不过是一点微薄的加工费,有很多企业在为诺基亚、摩托罗拉、英特尔等跨国巨头贴牌加工;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片面追求“出口创汇”,使出口企业竞相杀价“肥水流入外人田”,造成我国出口利润率低下,给中央财政造成沉重压力。因此,我们首先要转换自己的观念,认清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贸易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努力增强商品的竞争优势意识,警防陷入“片面追求贸易顺差”和“强调比较优势”的陷阱。

二、鼓励科技兴贸及扶持出口农林牧副渔产品的政策

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用足国家和省的政策,鼓励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研发资金。针对目前出口商品结构科技落后局面,设立科技兴贸专项基金,在经营许可方面、资金投入方面给予倾斜,并实行重奖措施,对科技兴贸有突出贡献的部门、企业及个人给予重奖,提高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对能增加农民收入的农林牧渔产品出口,要积极扶持。

三、促进工业制成品的升级换代

多年来,发达国家一直把一些劳动密集、污染严重、耗原料能源多的产业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对本国资本密集的行业进行以自动化、节能、清洁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而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是无法快速跟上这些科技实力强大的国家来进行工业制成品的结构调整的。但是,我们要想搞好本国商品的升级换代,也可以从下列两个方面来采取措施:第一,划分工业制成品的层次,建立分市场、分品种的各类加工区,使出口生产企业都能建立以国别出口为目标,来规划对象国需求产品发展,保证实现出口产品的适销对路。第二,增加生产所需的优质原料、配件以及一些关键设备,提高出口商品生产的工艺水平,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发展新品种填补一些出口产品的空白。

四、重视科技力量,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近年来,我国在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中,出口的商品不管是农产品、纺织品、玩具还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出口限制,而且涉及面也在不断扩大。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国际竞争突出地表现为高科技水平的竞争,由此带来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表现在世界贸易格局上就是各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技术、知识密集化。这表明,传统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已有限,高技术产品出口已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由此可见,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我们必须重视科技力量,认清科技对商品出口和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采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大批的专业技术人员,还必须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只有这样,中国外贸才能走出一条拥有高附加值出口商品的效益型发展道路,推动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同时加强领导,成立科技兴贸领导小组。重点指导和研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政府也要积极鼓励外商引进高新技术和资金,我方密切配合出让经营场所、管理费、市场等,使到外商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五、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的作用

尽管欧美等发达国家在2004年末取消了对中国出口纺织品的配额限制,但是,美欧又在2005年4月实施了针对中国服装业的“特保调查”和“特别限制措施行动指南”。面对日益加剧的反倾销调查,我们的企业不能只是抱怨,应该以长远的眼光来树立自己的比较优势。调整劳动密集型产品,重新进行市场定位,以世界市场需求为导向,着眼于产品的纵深发展,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质量和技术层次同时,跨国公司推行全球化战略,需要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来寻找低生产成本的区位,这为我国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发挥“后发优势”提供了机遇。这样既能发挥垂直分工中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又能获得水平分工中跨国公司技术外溢、管理经验等的益处。

六、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应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要提高我国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出口支柱产业(农副轻纺等传统产业)、出口主导产业(机电仪化产业)、出口战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出口产业群,使其呈梯度发展态势,并尽快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转移。与之相适应,逐步形成传统技术、适度技术和高新技术渐进式传导的技术结构,为我国创造新的出口优势和贸易优势提供产业支持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翔,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才能在的问题及其对策[M].2007.

出口商品范文篇2

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我国主要的出口产品,这类产品的附加值普遍不高,出口利润也较低。尽管近几年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说明我国对“高、精、尖”技术产品的出口还缺乏一定的实力。虽然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生产的产品所含技术含量普遍偏低,大部分企业只是把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的劳动密集生产环节转变为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率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出口商品仍然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较低,能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寥寥无几。这样中国的产品就很容易受到国际汇率等成本因素变动的影响,难以应对国际贸易的激烈竞争。

(二)工业制成品科技含量不高且缺乏自主品牌

我国工业制成品就出口总额而言已位居世界前列,但绝大部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例如:我国一些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自己的品牌,只是通过接受外商的委托生产来赚取一点加工费,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和品牌都掌握在外商手中。而另一些企业尽管有自己的品牌但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只能出口一些家用电器、一般机电设备、摩托车等产品,甚至还有一部分企业还以出口手工具、机用工具等小五金、链条、轴承等基础件为主,而对于高科技产品和成套设备的出口量很少甚至没有自己的品牌。尽管近几年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增长较快,但大多以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出口为主,这表明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三)加工贸易附加值低且贸易保护严重

加工贸易占据了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很大一部分,是我国出口贸易商品的主要来源。它不仅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还能够拉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对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我国加工贸易的状况尽管有了一定改善,一部分企业开始逐步从事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加工,但总体而言,其劳动密集度仍然较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比重仍然比较低,很大一部分加工企业只是赚取很少的加工费,处在国际分工链条的最末端。

(四)服务贸易比重有所增长但技术含量低

服务业被称为“无烟工业”,一直具有就业容量大、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少的优点,而服务贸易的发展能有效缓解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服务贸易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中国的服务贸易起步较晚,主要以消费服务为主,其他服务为辅的结构发展。

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对策

(一)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是我国实现外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快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逐步由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向出口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乃至向出口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商品结构进行转化。逐步形成出口支柱产业(农副轻纺等传统产业)、出口主导产业(机电仪化产业)、出口战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出口产业群,并建立梯度发展态势,逐步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转移。

(二)实施出口名牌战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我国应在全国实现有梯度的产业布局,实行多元差别化出口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品牌建设,实现商品结构由粗放、数量扩张型向集约、质量效益型模式转变。目前我国可以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来鼓励企业积极研发科技含量高的技术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树立品牌竞争意识,培育国际化品牌,从根本上优化商品的结构。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可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出口商品范文篇3

(一)中国贸易出口结构的制约和中国贸易出口经济发展的不成熟

中国对外贸易的贸易结构比较单一,出口规模以量取胜,其中多以小商品和手工密集型产品等劳动力产品为主。例如纺织品,小家电,小型手工艺品等等。产品科技含量低,成本低廉,依靠低价出口来获取贸易利润。我国目前的贸易出口结构,依旧是高科技产品出口比重低,主要依靠纺织品和其他劳动力产品的出口来获取贸易顺差。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给予企业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出口商品。令很多企业盲目生产劳动力和生产成本低廉的商品,依托政府的优惠政策,依靠低价出口商品,谋取利润。

(二)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极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批地涌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这些地区也正是中国出口贸易最为发达的地区。在商品生产中,劳动力成本低廉,甚至有些劳动力平均每人每天仅仅只有几块钱的工资,几乎为零的商品成本,为出口企业低价出口商品,提供了强大的生产后盾,使他们在一定时期的出口贸易中占有了绝对的优势。

(三)中国企业的发展受到了自身发展理念的制约

一些中小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没有严格执行劳动、环保、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导致所谓的“生产成本”极低,以这样的成本加低廉的利润来闯荡国际市场。

(四)中国国内商品出口存在的不良竞争

部分企业为了求得一席生存之地,不惜采取低价竞销等非常手段。往往在一国市场开拓初见成效时,开始以低价竞销进行恶意竞争。这样反而容易遭到反倾销而丢失市场,扼杀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商品低价出口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商品低价出口对我国经济的有利影响

1.商品低价出口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国的贸易顺差。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迅速发展,2004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已经超过万亿元,雄居世界第三位,2005年更是有所提高,其中服装出口增长19.9%;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出口增长22.9%;鞋类出口增长25.3%;塑料制品出口增长22.9%,状况喜人。这些商品低价出口,在对外贸易中利用自己的产品优势,为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解决了我国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在商品低价出口贸易中,出口的商品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其生产的加工流程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要求相对较低,从业人员培训周期短但效率和回报高,从而令很多企业争相聘用这些低廉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重要途径。

3.拓展国外市场,增强出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一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如何,重点在于经济竞争力。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低价出口在对外贸易中具有很大的发展和竞争优势,虽然是依靠数量和低价的出口来获得经济利润,但仍然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使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商品低价出口,中国制造的品牌在海外市场上依然取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肯定,经济实力的提升更是带来了我国国际地位的上升,让世界认识了中国的商品。

(二)商品低价出口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1.商品低价出口是非官司多,面临一系列的国外反倾销。商品低价出口在推动我国的出口贸易发展的同时,遭受了一系列的贸易厄运。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贸易规则也更加“苛刻”,各种贸易摩擦频繁发生。统计显示,2004年发达国家对华反倾销新立案件31起,比前两年多出20%。1979年至1989年,国外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主要是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国家,占案件总数的97%以上;而1995年至2004年上半年,发展中国家共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244起,占国外对我国反倾销调查总数的63.2%。在中国商品低价出口中,尤其以纺织品和鞋类出口贸易的反倾销调查最为严重.

2.不利于建立中国商品的国际品牌形象和提高其长远的竞争力。国内部分出口企业低价出口商品,更没有品牌意识,甚至借助国外的某些知名品牌来达到自己的商品出口的目的,淡化了产品的产权意识和品牌意识。同一品牌的产品和同一规格品种的产品同时由许多厂家出口的现象相当普遍。虽然中国的产品现在遍布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但国外市场上对中国商品的品牌仅仅停留在“中国制造”的整体印象上,没有长远的发展前景和竞争优势。

3.低价商品在国内生产原材料耗费、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许多企业发展观念依旧滞后,盲目追求商品生产,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企业的商业利润。这样的企业发展经济,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更污染了环境,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幸福为代价,不利于国家建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中国商品低价出口对策及思考

(一)面对商品低价出口中国政府应该采取的对策

1.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对企业出口加以政策指导和信息帮助。政府在针对商品低价出口这一现象,可以运用退税杠杆、调低税率、征收出口关税等一系列措施从宏观上对商品低价出口现象加以限制。同时,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对外贸易的出口,可以处罚低价出口,意在减少遭遇反倾销的风险。国家应对企业加以政策指导和信息提示,防止企业的盲目竞争和恶性竞争,及时将国际市场动态传递给企业,加强政府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通过提高企业的分析和决策能力,从而令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大增强。

2.国家应该加强立法的完善。完善与国际贸易的相关立法,建立健全与国际贸易活动相关的法律体系,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引导约束中国生产企业的行为,规定相应的标准,并且对企业应对反倾销提供可靠有力的法律支持。

(二)面对商品低价出口中国企业应该采取的对策

1.企业应该建立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企业理念。企业应该转变发展观念,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赢得机遇。出口企业在对发展中国家出口时要提高警惕,改变用低价打开国外市场的习惯,中国企业也要积极应诉国外的反倾销调查,提高抗争意识,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具备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服务意识,但还缺乏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在各国企业都运用国际贸易法规来保护自己的今天,中国企业必须认识到商战即法战,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世界接轨。而中国企业也必须转变落后的企业发展理念,学习现代经济的崭新规则,向世界的优秀企业取经。

2.企业要研究和灵活运用国际贸易发展规则。对于我国低价商品的出口企业来说,目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对国际规范的了解,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当今规范国际贸易规则的最大的多边经济组织,制订和实施的一整套多边贸易规则涵盖非常广泛,几乎涉及了当今世界经济贸易的各个方面,这些规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只有熟悉和掌握了这些相关规则和基本知识,遵守这些规则,才能防止由于不了解规则,而带来的经济摩擦、纠纷和损失,同时要学会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规则,来合法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把出口贸易中遇到的经济损失降到最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3.企业要加强创新能力发展和重视企业专利的发展。在过去的出口贸易中,企业出口往往忽视了商品的品牌效应和商品的专利发展。我国加入WTO后面临更多技术壁垒,需要自主创新努力提升自我技术水平才能跨越。我国的出口企业在专利方面遭受损失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结论

要扩大中国商品的对外出口规模,低价出口依然存在发展市场,但必须从长远发展考虑,认真分析当前的国际市场状态,加强中国绿色贸易和高科技贸易的发展,完善我国的贸易法规,增强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出口贸易利益,使中国的对外贸易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福前.中国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与效应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10).

[2]冯飞.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国际竞争力[J].改革,2005,(7).

[3]鲁建华.加强自主出口品牌建设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N].人民日报,2004-07-05.

[4]艾华.万亿美元买不来贸易强国[J].时代经贸,2005,(4).

[5]卢洪雨.对我国产品出口非正常低价现象的探讨.国际贸易问题,2004,(2).

出口商品范文篇4

贸易结构既是一国经济技术水平、商品国际竞争力等指标的综合反映,也是其产业结构高级化驱动力的源泉之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对外贸易结构比贸易规模更能体现出一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于是,由此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相关研究也成为国际贸易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领域。针对外贸结构的影响因素,国外学者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从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着手研究了各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形成原因。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强调国内市场规模对贸易结构的影响。弗农(1966)、马库森和斯文森(1985)将技术看作外生变量,认为技术差距和转移影响各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巴拉萨(1963)、格鲁贝尔和劳埃德(1975)、赫尔普曼(1981)等人把技术作为内生变量,主要研究技术变动原因以及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的互动关系。坎特维尔和托兰惕诺(1990)、小泽辉智(1992)、邓宁(1993)等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结果均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国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在多数研究指出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母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Ng、Slaughter等学者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不一定优化母国的产业结构,甚至会有不利的影响。FukaoKyoj、IshidoHikari、ItoKeiko(2003)等学者则把产业内贸易理论运用到对外贸易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来,结果表明:国际直接投资对东亚区域内垂直产业内贸易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改变了区域内的贸易结构。目前,国内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作用,该类研究普遍认为FDI不但有利于中国出口的总量增长,还对其结构变化有很大的优化作用。如江小娟(2002)研究表明,跨国投资作为各种要素跨国流动的重要载体,对出口增长与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显著;二是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研究,如张亚斌(2000)、原毅军(2005)等人认为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胡秋阳(2005)、陈元(2007)则认为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三是汇率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如胡均民(2006)、冯正强(2007)等,从“价格”机制角度寻求贸易结构的变化原因;四是关于技术进步与出口结构升级的研究,如易纲、樊纲、李岩(2003)、赖明勇、许和连、包群(2003)等人认为在要素禀赋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可以通过改变要素生产率来影响一国生产函数变化,最终促使产品生产和出口结构发生转变。杜修立和王维国(2007)研究发现中国出口贸易结构整体技术结构在上升;五是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王英和刘思峰(2007)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不仅促进了出口增长,还促进了出口结构的优化。隋月红、赵振华(2008)研究发现:外国直接投资、贸易开放程度、产业结构、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形成有正向作用,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仍不能产生作用;俞毅、万炼(2009)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综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出口商品结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虽然较多,但就某一具体因素单独展开研究的居多,从优化贸易结构视角,对影响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因素进行综合系统分析的却并不多见。因此,笔者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各类影响因素归纳到一个框架内,并结合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最新数据,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因素展开系统研究。

模型的建立与实证分析

(一)指标体系构建1.出口商品结构(ECM)出口商品结构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对于出口商品结构的衡量有很多指标,考虑到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应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不断提高的方向发展,本文试图用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分类中SITC5化学品及有关产品(Chemicalsandrelatedproduction)和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Machineryandtransportationequipment)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作为出口商品结构的量化指标,因为SITC5和SITC7两类产品通常被认为是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该比重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的变化过程。2.产业结构(GL)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一国出口是由其专业分工所决定,因此可以认为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是高度相关的。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分工格局。一般来说,一国出口商品的贸易结构总是从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发展到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最后到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因此,发展产业内贸易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图用GrubelHerbert和P.J.Lloyd(1975)构建的GL指数作为量化指标,用来测量我国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程度。这一指数的计算公式为:GLi=1-|Xi-Mi|Xi+Mi其中,Xi和Mi分别表示某一特定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3.外商直接投资(IFDI/GDP)一般认为,外商直接投资(InwardForeignDirectInvestment)对于弥补东道国资金不足、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中国,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商品的出口,同时也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为确保分析的有效性,该指标选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4.对外直接投资(OFDI/GDP)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贸易大国,其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ForeignDirectInvestment)不仅应当有利于寻求原材料供应和改善管理技能,扩大市场份额,还应当有利于促进国内生产要素向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充分带动货物、技术和服务的出口,从而对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也需要进行探讨并加以实证的支持。为确保回归分析的有效性,该指标选用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5.人民币实际汇率(RER)汇率影响进出口贸易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汇率升值或贬值,改变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从而对贸易结构产生影响。在开放经济中,汇率政策可以用来调节贸易结构。考虑到价格变动因素,本文选取直接标价法下的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来衡量我国的汇率水平。其表达式如下:RER=etCPI1tCPIot其中,et代表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CPI1t代表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CPIot代表中国消费物价指数。各期的消费物价指数以2000年为基期计算得出。6.技术进步(TFP)技术进步指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改进,导致劳动力和资本的效率提高。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技术进步可以在一国要素禀赋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作用于该国的生产函数,最终促使产品产出和出口结构的转变。本文选用生产函数的总量测算法,即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我国的技术进步。TFP=YtKαtLβt其中,Y是产出,K和L分别代表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t代表时间,α、β分别为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对上式取对数,得到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公式为:lnTFPt=lnYt-αlnKt-βlnLt利用上式可以测算出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表示资本投入(K),采用年末就业人口数表示劳动投入(L),以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产出(Y),并借鉴我国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设定我国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为0.6和0.4②。为消除物价影响,以1990年为基期,对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使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价格指数进行价格处理。(二)样本数据来源所有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并根据其数据计算得出(表1)。(三)回归分析本文应用R统计软件进行数量分析。为检验以上各因素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笔者采用如下回归计量模型:ln(ECM)=β0+β1ln(GL)+β2ln(OFDI/GDP)+β3ln(IFDI/GDP)+β4ln(RER)+β5ln(TFP)+∈(1)其中ECM为出口商品结构,GL为产业内贸易指数,OFDI/GDP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占中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重,IFDI/GDP为外商直接投资占中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重,RER为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TFP代表技术进步,∈为随机扰动项。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方程(1)拟合的结果如表2所示。从上述回归拟合结果中可以看出,技术进步(TFP)的拟合系数为1.01530,其所对应的P值为0.00167,即该变量序列在1%的显著水平下是平稳序列,表明拟合效果较好,TFP对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和技术的不断积累会呈现出边际报酬递增的现象。一国知识存量越大,则投资和资本的收益就可能越高,其经济增长率就越快,该国产业结构也会随着产业的资本、知识密集度增加而升级,产业比较优势结构升级,带动出口商品市场的扩张,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也随之升级。人民币实际汇率(RER)的拟合系数较大(1.90649),而且其小于0.01的P值表明在99%的置信度上拟合结果理想,说明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的变化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在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外投入比例不同,制成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对进口投入的依赖在一般意义上要强于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相对要小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从而有利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高级化的进程③。外商直接投资(IFDI/GDP)对应的拟合系数为0.11976,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作用,其小于0.05的p值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上拟合结果理想。产业结构(GL)和对外直接投资(OFDI/GDP)所对应的系数分别为0.19860和0.08360,说明这两个变量与出口商品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由于它们的p值均大于0.1,说明即使在90%的置信度上,拟合结果也不理想。由此,我们应该排除这两个因素的影响。根据后退选变量法,将GL和OFDI/GDP这两个变量在模型中予以剔除(后面单独探讨)。然后,对包含剩余变量的模型做进一步检验,由此得到下列回归方程(2):ln(ECM)=β0+β3ln(IFDI/GDP)+β4ln(RER)+β5ln(TFP)+∈(2)方程(2)回归拟合结果如表3所示:在剔除掉产业结构(GL)和对外直接投资(OFDI/GDP)两个变量后,方程(2)回归结果中的P值表明所有变量拟合结果均比较理想,其调整后的R2为0.9263,也表明In(ECM)的变动中有92.63%可由自变量解释,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外商直接投资(IFDI/GDP)、人民币实际汇率(RER)、技术进步(TFP)与出口商品结构自身(ECM)都是该模型的有效解释变量,方程检验结果符合经济现象,可以说明其有效性。因在方程(1)和方程(2)的回归分析中得到的RER和TFP拟合系数较大,所以笔者进一步考察在去除其他变量影响下,两者和出口商品结构之间的关系,因此得到下列回归方程(3):ln(ECM)=β0+β4ln(RER)+β5ln(TFP)+∈(3)方程(3)回归拟合结果如表4所示。在剔除外商直接投资(IFDI/GDP)因素干扰影响后,方程(3)拟合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汇率和技术进步系数增加,说明其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增加。(三)残差平稳性分析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协整检验方法指出,对回归方程的单位根进行检验以此来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也就是说因变量能被自变量的线性组合所解释,两者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因变量不能被自变量所解释的部分构成一个残差序列,这个残差序列应该是平稳的。鉴于笔者已经完成回归分析,将采用上述方程(2)直接计算对应残差序列,并检验其单位根。检验残差序列∈是否平稳,亦即判断序列∈是否含有单位根,模型估计的残差为:∈=ln(ECM)-β0-β3ln(IFDI/GDP)-β4ln(RER)-β5ln(TFP)(4)因此我们采用R语言中的ur.df函数检验单位根,得到p值为0.08082,说明在90%置信度下残差平稳性检验通过。因此,从长期来看,出口商品结构与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存在格兰杰均衡关系。(四)对GL和OFDI的趋势分析单独探讨产业结构和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商品结构的关系。通过对表1中的产业结构(GL)、对外直接投资(OFDI/GDP)与出口商品结构(ECM)历年数据的移动平均项来实现对他们关系与趋势的判断。如图1和图2所示。图1表明,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衡量的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基本上呈现出正向上升趋势,而且产业结构的改善速度要稍缓于出口商品结构的提升速度,因此,可以理解为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而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又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了促进作用。图2表明,从1990年到1995年OFDI/GDP比值与ECM两者是正向上升趋势,但从1996年到2005年间OFDI/GDP比值在振荡下跌过程中对ECM的变化几乎毫无影响,而2006年到2010年OFDI/GDP比值的快速上涨对ECM的改善也并无明显影响。这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升级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这与目前国内部分学者研究结论也基本相符。

结论与启示

出口商品范文篇5

第一条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是世界著名的国际出口商品交易会,是我市各类进出口企业出口成交的重要平台。为切实发挥广交会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国家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以下简称“外贸中心”)及省厅有关广交会的管理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广交会展位分为保证性展位、招展性展位和分配性展位三类。保证性展位包括保证性品牌展位和保证性名优新特展位。保证性品牌展位是由商务部直接分配给列入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企业及品牌候选企业,保证性名优新特展位是由国家各进出口商会直接分配给达标企业;招展性展位是按商品展区整体由国家各进出口商会、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负责向全国招展的展位;分配性展位是外贸中心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出口实绩切块下达,由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分配的展位。

第三条*市商务局根据省商务厅下达的展位总数,按照各县(区、市)企业上年度出口实绩和上届广交会参展情况,将分配性展位下达到各企业;负责汇总各企业申报保证性展位和招展性展位材料,提出初审意见,上报省商务厅审批。

第四条对企业申报参加广交会资格条件及广交会展位分配方案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广交会展位分配原则上每年申报一次,分配结果两届不变。

第二章参展资格标准

第五条申请参加广交会的企业须是依法取得进出口经营资格、成为国家有关进出口商会或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员、上年度自营出口达到广交会规定标准的企业。

第六条企业申报保证性品牌展位和保证性名优新特展位,由市商务局汇总呈报省商务厅,省商务厅经筛选分别报送国家商务部和有关进出口商会审批。

第七条企业申报招展性展位,须符合国家有关进出口商会招展展区商品要求,由市商务局汇总呈报省商务厅,省商务厅筛选报送有关进出口商会审批。

第八条广办分配的省重点企业标准:“出口大户”系上一年度海关统计出口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品牌企业”系列入“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名单的企业,或入选当届广交会品牌展区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企业”系拥有省级以上科技部门颁发的企业证书、产品被列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上年度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或上年度出口规模在100万美元以上国内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大企业”系上年度出口规模在1000万美元以上国内销售额在2亿元以上,或上年度出口额在2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

第九条拥有境外注册商标、国际质量标准认证、自主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区域特色产业中具有较大出口潜力和发展空间的企业可适当放宽参展资格条件。

第十条为培育有发展前途和出口潜力的中、小生产企业扩大出口,允许不超过参展企业总数10%的不达标企业参展。

第三章分配性展位分配原则

第十一条原则上以企业上年度海关统计的出口实绩为基数对分配性展位进行分配。

第十二条展位分配向生产企业倾斜,生产企业占全市参展企业总量的比重原则上不得低于60%。

第十三条对省重点企业和区域特色产业企业参展给予重点支持保障。

第四章申报审核批准制度

第十四条企业申报分配性展位,需按照河北省交易团及外贸中心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向市商务局报送相关材料,市商务局依据企业申报情况向省商务厅报送分配意见,省商务厅对市商务局分配意见进行最终核准。

第十五条企业申报招展性展位,需按照国家各进出口商会及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要求,向市商务局报送相关材料,市商务局汇总呈报省商务厅,省商务厅筛选报送国家各进出口商会及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根据展位安排情况与各设区市商务局、广办衔接。

第十六条达到申报保证性展位标准要求的企业向市商务局报送相关材料,由市商务局汇总呈报省商务厅。

第五章组织保障

第十七条市商务局加强对广交会参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把广交会参展工作纳入对外贸易工作职能中,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制定广交会展位分配实施细则,报省商务厅备案。

第十八条对违反广交会有关管理规定的企业,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消减展位数量、没收展位,直至取消参展资格的处罚。

第十九条*市参加河北省交易团建立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和协调机制,明确领导成员分工,建立责任制。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第99届广交会起执行,此前凡与本办法相抵触的,均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市商务局负责解释。

附件2

*市关于企业参加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

分配性展位安排的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参加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的组织管理工作,根据《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分配性和招展性展位申请与安排标准的规定》、《河北省参加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暂行管理办法》和《*市参加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暂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分配性展位分配的总体原则是:优化参展结构,规范参展秩序,确保广交会分配性展位申请与安排公正合理、公开透明。

第二章展位申请

第三条参展必备条件:

1.依法取得法人营业执照(有效期内),依法完成外贸经营者备案登记。

2.具有所申请参展展区的国家有关进出口商会会员资格,各商会协调管理的展区详见《广交会展馆商品及展区分类表》。

3.企业上年度广交会统计口径下的出口金额(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项下,需要在广交会上看样成交的商品,不包括大米、大豆、玉米、原油、成品油、煤炭、烟草的海关统计出口金额)须达到广交会规定的参展商最低出口金额标准,具体按广交会《参展准入管理规定》执行。

4.申请参展的商品符合广交会相关展区展品范围的要求。

5.无严重侵犯知识产权、无多次涉及知识产权纠纷或贸易合同纠纷、无违规转让或转租(卖)展位等严重违反广交会各项管理规定的行为。

6.无违法记录。

第四条参展申报程序:

1.凡符合参展必备条件的企业可根据《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参展展品范围》选择参展展区,在规定时限(春交会、秋交会须分别在12月15日和6月15日前)向*市商务局提出广交会展位申请。

2.*市商务局依照企业申报情况,根据广交会参展必备条件对企业进行参展资格审查,按展位分配标准进行评分,以确定相关企业的分配资格,在规定时限内向省商务厅报送分配意见。

3.省商务厅对市商务局分配意见进行核准。

第三章展位分配标准

第五条分配性展位按量化评分和优选原则安排,不采取招标方式。

第六条量化评分按照百分制,具体评分(以下9项分数均为最高上限)标准是:

1.企业上年度出口实绩45分。每届第一期,流通企业出口达到200万美元,生产企业出口达到100万美元,即获得基础分20分;在此基础上,流通企业出口每超过100万美元加1分,生产企业出口每超过50万美元加1分。第二期,流通企业出口达到100万美元,生产企业出口达到50万美元,即获得基础分20分;在此基础上,流通企业出口每超过50万美元加1分,生产企业出口每超过25万美元加1分。流通企业申报相关展区展位须与其主要出口商品相一致,其出口总值不作为分配非主要出口商品相关展位的评分依据。此项累计不超过45分。

2.获得部级奖励(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科技部评定的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高新技术企业),每一项计5分,此项累计不超过10分。

3.获得省级奖励(河北省出口名牌产品、河北省高新技术出口产品),每一项计3分,此项累计不超过5分(同属部级、省级奖励,按最高奖项计分,不重复计分。)。

4.国际通行的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系列、SA8000社会责任标准及与申请展区有关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系列、Oeko-TexStandard100生态纺织品认证、HACCP食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和ISO/TS16949汽车行业质量体系等),每一项计2分,此项累计不超过10分。

5.企业产品列入《中国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目录》的计3分;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每拥有一项发明专利(10项外观专利按1项发明专利折算)计3分,每拥有一项实用新型专利计1分。本项累计不超过5分。

6.拥有海外注册商标,企业为商标持有人方可评分,商标在海外每注册一个国家(地区)计1分。本项累计不超过5分。

7.上届广交会之后新注册境外商标、取得专利、国际管理体系认证,每一项计2分,此项累计不超过10分。

8.企业销售规模在国内、国外同行业中位居前5名计5分(不重复加分,以行业协会统计证明为准)。

9.企业主要商品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20%以上计5分。

以上各项指标均需出具在有效期之内的(无有效期的,自发证之日起三年内有效)证明材料。

第七条展位分配标准量化评分实行一年一评,两届不变。

第八条展位安排优选原则:

1.展位按评分高低依次安排。为促进有发展前途和出口潜力的中、小生产企业扩大出口,允许不超过参展企业总数10%的不达标企业参展。但此类企业需达到下列条件:一是企业自营出口额逐年递增;二是自营及委托其他企业出口总额近三年每年不低于100万美元.

出口商品范文篇6

关键词:出口商品结构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大幅增长的过程中,出口商品结构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它离将我国塑造成为世界贸易强国的要求差距还很远,仍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如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过大、出口工业制成品档次较低、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比重偏低、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出口商品结构趋同化现象严重等。因此,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对于实现外贸出口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再上新台阶至关重要。

如何优化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谈谈对策:

一、转换出口观念,增强竞争优势意识

传统贸易观念认为,运用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应该在外贸战略上突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但是,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不一定能转变为竞争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已趋饱和,国际消费需求结构以及相应的投资需求结构已向更高层次转换。此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歧视性的贸易政策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到诸多壁垒的阻碍,在国际市场上发展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我国大部分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出口效率不高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我国大部分为加工贸易出口,其所得不过是一点微薄的加工费,有很多企业在为诺基亚、摩托罗拉、英特尔等跨国巨头贴牌加工;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片面追求“出口创汇”,使出口企业竞相杀价“肥水流入外人田”,造成我国出口利润率低下,给中央财政造成沉重压力。因此,我们首先要转换自己的观念,认清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贸易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努力增强商品的竞争优势意识,警防陷入“片面追求贸易顺差”和“强调比较优势”的陷阱。

二、鼓励科技兴贸及扶持出口农林牧副渔产品的政策

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用足国家和省的政策,鼓励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研发资金。针对目前出口商品结构科技落后局面,设立科技兴贸专项基金,在经营许可方面、资金投入方面给予倾斜,并实行重奖措施,对科技兴贸有突出贡献的部门、企业及个人给予重奖,提高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对能增加农民收入的农林牧渔产品出口,要积极扶持。

三、促进工业制成品的升级换代

多年来,发达国家一直把一些劳动密集、污染严重、耗原料能源多的产业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对本国资本密集的行业进行以自动化、节能、清洁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而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是无法快速跟上这些科技实力强大的国家来进行工业制成品的结构调整的。但是,我们要想搞好本国商品的升级换代,也可以从下列两个方面来采取措施:第一,划分工业制成品的层次,建立分市场、分品种的各类加工区,使出口生产企业都能建立以国别出口为目标,来规划对象国需求产品发展,保证实现出口产品的适销对路。第二,增加生产所需的优质原料、配件以及一些关键设备,提高出口商品生产的工艺水平,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发展新品种填补一些出口产品的空白。

四、重视科技力量,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近年来,我国在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中,出口的商品不管是农产品、纺织品、玩具还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出口限制,而且涉及面也在不断扩大。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国际竞争突出地表现为高科技水平的竞争,由此带来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表现在世界贸易格局上就是各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技术、知识密集化。这表明,传统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已有限,高技术产品出口已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由此可见,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我们必须重视科技力量,认清科技对商品出口和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采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大批的专业技术人员,还必须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只有这样,中国外贸才能走出一条拥有高附加值出口商品的效益型发展道路,推动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同时加强领导,成立科技兴贸领导小组。重点指导和研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政府也要积极鼓励外商引进高新技术和资金,我方密切配合出让经营场所、管理费、市场等,使到外商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五、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的作用

尽管欧美等发达国家在2004年末取消了对中国出口纺织品的配额限制,但是,美欧又在2005年4月实施了针对中国服装业的“特保调查”和“特别限制措施行动指南”。面对日益加剧的反倾销调查,我们的企业不能只是抱怨,应该以长远的眼光来树立自己的比较优势。调整劳动密集型产品,重新进行市场定位,以世界市场需求为导向,着眼于产品的纵深发展,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质量和技术层次同时,跨国公司推行全球化战略,需要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来寻找低生产成本的区位,这为我国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发挥“后发优势”提供了机遇。这样既能发挥垂直分工中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又能获得水平分工中跨国公司技术外溢、管理经验等的益处。

六、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应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要提高我国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出口支柱产业(农副轻纺等传统产业)、出口主导产业(机电仪化产业)、出口战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出口产业群,使其呈梯度发展态势,并尽快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转移。与之相适应,逐步形成传统技术、适度技术和高新技术渐进式传导的技术结构,为我国创造新的出口优势和贸易优势提供产业支持和技术支持。公务员之家

参考文献:

[1]王翔,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才能在的问题及其对策[M].2007.

出口商品范文篇7

[摘要]对外贸易口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陕西地处内陆,外贸出口额较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也相对较小,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和“一线两带”建设的开展,对外贸易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陕西对外贸易已经进入了一个调整阶段,要想进一步扩大出口必须从出口商品的结构入手。本文通过对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与出口总额的实证分析,说明了陕西省加大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必要性,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陕西、出口商品结构、调整、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

对外贸易口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陕西地处内陆,外贸出口额较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也相对较小,对外贸易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扩大外贸出口是陕西省对外开放的重要任务之一。从近年来出口形势看,全国外贸出口总体增长,而陕西省却存在下滑趋势,成为经济运行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陕西省对外贸易出口的现状

近几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陕西省外贸出口起落徘徊,增势较为缓慢。图1给出了,1996年至2000年五年间(“九五”期间)陕西省外贸出口情况。“九五”期间年均增长5%,低于同期陕西省国民生产总值年均9%的增长速度。2001年,由于受到欧盟、日本经济下滑和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陕西省纺织、服装类等资源原料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出口大幅度下滑,全省外贸出口除了3月份同比增长外,其余月份均为负增长,全年外贸出口10144万美元,居全国21位,西部12省(区、市)第4位,比2000年下降15.24%,与全国出口增长6.3%的形势形成鲜明反差。

图1:

陕西省目前出口增长缓慢的局面表明陕西对外贸易已经进入到一个调整的阶段,进一步的出口增长已无法继续依靠单纯的数量扩张,需要进行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只有进行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逐步由资源原料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化,才能进一步促进出口增长,加大出口对陕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确保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由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发展而来的现代贸易理论认为: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来自其要素禀赋特点,但是要素禀赋特点会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要素禀赋的变化所导致的贸易结构的变化通常按照如下顺序经历四个阶段:如图2所示。

图2:

结合陕西的实际情况,近几年来要素禀赋发生了某些重要变化,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陕西经济新的增长点,陕西省在一定程度上已具备了出口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要素禀赋条件。

二、陕西省出口商品结构的实证分析

根据《陕西省统计年鉴》出口商品分类,为了进一步分析的需要,把陕西省出口商品分为三大类型:(如图3)

图3:

有关产品的分类是按照该产品生产过程中资本与技术、资源原料和劳动投入比例的大小进行分类的,同时也借鉴了国际贸易标准代码〔SITC〕对产品进行分类的方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为了验证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与出口总额的相关关系,对以上数据运用国际流行的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回归分析。为了提高拟合优度,对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X)与出口总额(Y)分别求出其自然对数(如图4)。

图4:1982—2001年陕西省对外贸易出口相关数据

年份出口总额Y(万美元)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万美元)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X出口总额的自然对数LNY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自然对数LNX

198244513690.08298.40-2.49

198353093140.05918.58-2.83

198495444360.04579.16-3.09

1985101769550.09389.23-2.37

19861675320350.12159.73-2.11

19872582143190.167310.16-1.79

19883433660990.177610.44-1.73

19893590059380.165410.49-1.80

19904605990030.195510.74-1.63

199160058146390.243711.00-1.41

199275871192620.253911.24-1.37

199399347235640.237211.51-1.44

1994120718310210.257011.70-1.36

1995127668361210.282911.76-1.26

1996126922372420.293411.75-1.23

1997123120400990.325711.72-1.12

1998117668370570.314911.68-1.16

1999115225369900.321011.65-1.14

2000131003446100.340511.78-1.08

2001101044434990.430511.62-0.90

对二者的自然对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LnY=13.657+1.763LnX……(1)

R2=0.895,R=0.964

残差成正态分布(如图5),回归结果如图6所示:

图5:

图6: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这一回归分析的拟合度较好,显示出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出口额的比例与出口总额高度相关。

对回归方程进行变形分析:

LnY=13.657+1.763LnX……(1)

=>LnY=Lne13.657+LnX1.763

=>LnY=Lne13.657X1.763

=>Y=853413.9534X1.763……(2)

从方程(2)可以看出出口总额(Y)对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X)来说以指数速度增长。

同时,图6中也出现了某些偏离散点,较为明显的为1994年、1995年和1996年。根据原始数据分析,1993年出口总额为99347万美元,1994年则为120718万美元,从1993年到1994年陕西省对外贸易出口额幅度增长过大,使其成为偏离散点。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出高速增长,而作为西部地区的陕西省,1994年以后对外贸易出口才表现出大幅增长趋势。

三、陕西省加大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加大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是陕西省对外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图7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比例不断扩大,并处于上升趋势。到2001年,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比例已高达43.05%,在出口商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图7:

(二)陕西省加大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出口的可行性

1.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到2000年底,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将近100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上10亿元的企业12家,上亿元的企业50多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1995年的90多亿元,增加到406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9%提高到25%。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产值262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64%。

2.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迅速崛起,成为陕西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九五"以来,以西安、宝鸡、杨凌、咸阳、渭南高新区为重点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经济以年均35%左右的速度增长。2000年,开发带技工贸总收入达到400亿元,进区企业共4000余家。西安高新区机制灵活,环境良好,并创建了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光电子等特色园区。

3.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陕西省目前已建成和在建部级工程研究中心7个,重点实验室6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0个,重点实验室36个。这些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陕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和项目储备,以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已组建的大唐电信、西北有色金属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排头兵。

4.一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

在信息、机电一体化、环保、新材料等领域创造条件,积极培育筛选项目,争取各方支持,一批高新技术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这些项目起点高、开发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先后已有50多个项目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40亿元,其中大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10个建成投产。

5.民营高新科技企业和转制后的科研机构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陕西民营科技企业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90%。到2000年底,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已经发展到7800余户,实现技工贸收入230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创汇突破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7%、27.6%和110.4%。增长幅度明显高于陕西省其它经济成份,综合发展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大多数科研机构转变为科技型企业或成为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也将成为陕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三)陕西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其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

图8:

1、陕西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促进了陕西省对外贸易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

(1)把高新技术产业摆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通过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向生产的转化、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促进国民经济总量稳定、快速增长。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对优化全省产业、产品结构,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推动作用,加快产业升级。

(2)重点突破,加快推进。在具有科技优势、经济发展急需、市场容量大、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加大支持。

(3)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激活存量资本。加快一批有实力的传统企业的高技术化改造,提高产品、设备的科技含量,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使其加快向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4)支持一批企业和优势产品实现规模经营,获取较大市场份额。重点在航空、软件、移动通信设备、数控机床、电子元器件、生物制剂等领域,加快规模集聚,发展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产业集团。

(5)加强体制和政策创新。要进一步深化政府管理和企业制度改革,形成按国际惯例和现代市场经济法则运作的制度支撑;努力加强政策创新,创造有利于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良好软环境,从而形成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有机结合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机制。

2、陕西省出口贸易扩张发展到了投资驱动阶段

1991年以来,陕西省的利用外资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领域不断拓宽,规模迅速扩大。1991年至2001年全省共签订利用外资合同3523个,合同外资额80.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45.97亿美元。为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陕西省政府先后颁布了《陕西省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陕西省利用外资实施办法》和《陕西省外商投资企业管理办法》,还确立了"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以存量换增量"的利用外资新思路。坚持"一二三产业并举,大中小项目齐上,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招商引资方针。同时,外商投资的重点主要是电子信息产业、光电一体化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

四、陕西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的建议及对策

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增强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加快建立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竞争相适应的,以传统出口商品为主体,以技术密集型商品为主导,以高科技产品为战略方向,传统市场、传统方式与新市场、新领域、新方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对外贸易体系。以提升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为突破口,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方向,调整出口商品结构。选择一批有潜力、有市场竞争能力、附加值高、对开辟和拓展出口市场有重大作用的产业。通过定产品、定企业、定市场、定目标、定时间的方式,集中政府现有调控手段给予支持,努力培育一批陕西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龙头产业和骨干产品。

(一)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政策环境对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转变政府管理职能,规范部门管理行为,公开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以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吸引各类投资者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求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和动力;加快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的转制,促进科技要素向企业流动。

(二)加强政府组织协调和宏观引导,集中力量实现重点突破。

1、强化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的集中领导。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高新技术产业重大工程,进行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将一批对陕西省经济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成果,通过政府支持,进行工程化和规模化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示范。

2、做好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组织制定与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年度发展计划。

3、疏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信息瓶颈。在陕西省积极构筑资源共享的开放式信息网络系统平台,以实现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集约化,从而达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成本最小化和产出最大化。

(三)结合陕西省科技优势和特点,建立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

通过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使企业具有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压力,促进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或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技术开发中心,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推动部属和省属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研究中心,形成科研开发基地,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将科研基地建设纳入省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每年从基本建设经费中划出一定资金用于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产业化项目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创业服务、高新技术项目评估、无形资产评估、新技术推广等中介机构的建立和完善提高,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建立和完善经济、科技、教育、党政机关等信息网络,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尽快上网,进行信息交流,开展电子商务。

(四)下大力气解决科技与经济整合的问题。

为了加速科技与经济的有机整合,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必须提高认识,转变技术持有人与产业化依托人的观念。尽快建立健全技术市场。建立相应的促进科技与经济整合的政策。彻底打破本位观念,让一大批科研成果走出去为人所用,以不断促进技术创新,使其始终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步伐。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以资金、政策和指令来加速整合过程。

(五)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作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作支撑,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和境外投资的多元化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资本及产权交易市场,积极创造条件,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流动性,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优先安排高新技术企业发行债券和股票,推荐条件成熟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积极争取低息贷款和省外、国外资金,积极推动融资租赁、贷款担保和贴息、买方信贷等多种融资方式的发展。积极争取陕西省高新技术项目对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中长期贷款的利用规模。为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建宽松的资金环境。

(六)大力推动陕西省民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大力支持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民营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除法律、法规规定的之外,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范围与其它企业一样不受限制,给予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上的"国民待遇"。把民营高新技术产业纳入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鼓励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参与陕西省国民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鼓励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兼并、收购、租赁、承包国有亏损企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社会中介组织为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多渠道、多方面地提供技术和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建立科技进步的内在推动机制,增强企业竞争力,鼓励各类人才到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工作。

第四部分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一)通过分析陕西省对外贸易的现状,以及陕西省外贸出口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运用“要素禀赋”学说加以分析,清楚的表明陕西对外贸易出口已经进入了一个调整阶段,需要进行出口商品结构调整。

(二)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与出口总额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出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出口额的比例与出口总额高度相关,从实证方面说明陕西省加大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出口的必要性。

(三)结合陕西省自身的高科技优势,说明了陕西省加大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出口的可行性。

(四)针对陕西省当前对贸易出口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建议。

二、展望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理解,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强调经济发展过程中全球层面上的创新网络联接和拓展,而本地化趋势则是强调区域内创新网络的培育和企业的本地植根。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浪潮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向前推进过程中,任何区域的发展都很难将全球化的冲击拒之门外。所以,陕西省对外贸易的发展要想获得和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充分认识经济全球化和本地化趋势的特征和规律,才能在这一历史潮流中为自己找到适当的位置。

当前,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程度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所以在今后陕西省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更要重视和研究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及本地化的趋势,并在此过程中积极做到:

(一)努力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s),以促进新产业区的形成和发展。正如波特(Porter)所认为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内出现的产业集群可以从三方面影响竞争: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指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度;促进新企业的建立,从而扩大和加强集群的本身。使陕西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积极培育和发展区域的创新网络,不断“黏附”国际上流动的资金、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及其携带载体—跨国公司的入驻,并与之合作和竞争,强化区域内创新网络的创新功能。避免一味地追求国际潮流,盲目跟随,过分依赖于大的跨国公司。

(三)大力营造区域创新的软环境,特别是加强陕西省内制度环境的创新,诸如企业的产权制度、区域的科教体制、区域的内部工业联系等方面的制度调节,从而降低区域内新企业诞生和成长的成本和障碍,在积极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本地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衍生和成长,提高本地企业的学习能力,增强整体区域的学习效应,并加强区外的交流与合作,即不断延伸区域创新网络的联接范围。同时,使各种创新的网络联系植根于本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区域创新系统,以获得区域竞争的优势。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把陕西省的经济融入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去,使陕西省的对外贸易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才能保持陕西省对外贸易出口的快速、稳步的增长,促进陕西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等《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

2、小艾尔弗雷德.丁.菲尔德《国际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

3、《陕西省统计年鉴》1990—2002年版中国统计出版社

4、王耀忠《新编国际贸易》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9

5、钟昌标《国际贸易与区域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

6、陕西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陕西省对外贸易》1996—2001

7、张洁《关于陕西扩大外贸出口的战略性思考》《统计与信息论坛》2000.1

8、钟慧中《对外贸易研究中的数量分析方法》《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5

9、张敬茹《加入WTO与陕西贸易业发展的困难与对策》《统计与信息论坛》2002.3

出口商品范文篇8

20****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20****昆交会或第十五届昆交会)。

二、时间

20****年6月6日至10日。

三、地点

昆明国际会展中心。

四、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推进、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不断深入的历史性机遇,按照信息化、专业化、商业化、国际化的要求,充分发挥联办、协办各方优势,开拓进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办会质量和水平,切实把昆交会办成服务全国、服务东盟、服务各方的区域性国际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五、主办、承办、协办单位

主办:重庆市、四川省、****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成都市人民政府。

承办:****省人民政府。

协办: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联合国工发组织、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中华总商会、澳门中华总商会、泰国中华总商会、马中经贸商会、越南国家工商会、老挝国家工商会、缅甸工商联合会、东盟工商会。

六、组织机构设置

(一)领导机构

设立20****昆交会组织委员会,统一领导、协调、指挥各项筹备、组织工作。由****省省长担任组委会主任;联办省(区、市)各一位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担任组委会副主任;协办单位各一位领导担任组委会顾问;联办各方商务(外经贸)厅(委、局)各一位负责人,国内协办单位各一位司(局)级领导以及****省、昆明市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委员。组委会秘书长由****省商务厅厅长担任。

(二)工作机构

1.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昆交会办公室”),设在****省商务厅。

昆交会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专门负责昆交会日常工作。具体包括:联络、协调联办和协办各方;策划昆交会各项具体活动;起草招商招展、会期业务活动组织等工作方案;编制、印发昆交会会刊、请柬;筹展、布展及展位安排等;协助组委会其他工作机构做好相关工作。

2.组委会办公室

作为昆交会会期临时工作机构,主要负责统筹安排和协调组织会期各项工作。具体包括:组织开幕式、开幕晚宴、新闻会、重要内外宾会见和会谈等重大活动;省级领导的相关活动;国内外重要来宾接待安排;境外客商及来展样品便利化通关;组织会期国内外政务宣传工作;负责管理文秘、财务及会期的卫生、防疫工作。协助做好后勤保障以及其他配套服务工作。

3.组委会业务处

作为昆交会会期临时工作机构,主要负责联络、组织各交易团;协调组织各项外经贸业务活动;维护交易秩序;统计汇总并报送业务成交情况;登录到会客商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4.组委会保卫处

作为昆交会会期临时工作机构,全面负责安全保卫、交通管理、会场安全秩序维护及突发事件处置等相关工作。

5.知识产权投诉办公室

作为昆交会会期临时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会期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工作。具体包括:会期知识产权、商标和著作权保护工作及侵权案件处理等。

七、展馆设置和交易团组建

(一)展馆设置

本届昆交会设信息产业、机电、医药及保健品、农产品、化工矿业、轻工纺织、旅游商品7个专业馆,各专业馆主通道设“中国品牌”展区。继续设置境外来展馆(包括东盟、南亚国家来展和其他国家来展)、投资促进、边境贸易3个专题馆,并增设服务贸易展区。其中,信息产业馆由****省通信管理局、省政府信息产业办牵头筹组,机电馆由****省机械工业行业协会牵头筹组,化工矿业馆由****省化工行业协会牵头筹组,境外来展馆由****省贸促会牵头筹组,边贸馆由****省周边局牵头筹组,投资促进馆由省政府经合办牵头筹组,其余展馆(区)由****省商务厅牵头筹组。

(二)交易团组建

本届昆交会拟组成若干交易团,负责具体的筹展、组展工作。各省(区、市)可由其商务(外经贸)厅(委、局)分别组织交易团参展;不组团省(区、市)的企业共同组成联合交易团参展;国内大型企业可直接报名参展。

八、招商招展

本届昆交会日常招商招展工作由昆交会办公室负责。联办、协办各方和各交易团、各展馆筹组牵头单位及组委会的其他成员单位分别承担相应的邀请工作。****省专业买家的邀请工作,主要由****省工商联、****省国际商会牵头负责,各有关单位协助。

九、业务工作

(一)主要业务内容包括:一般商品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边境贸易、国内外投资促进及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洽谈等。

(二)会前业务由昆交会办公室负责办理,会期业务由组委会业务处统一协调管理。

(三)参展企业(单位)原则上应具有进出口(或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资格,拥有自有注册商标。参展单位资格审查由各组团单位负责并报昆交会办公室备案。

(四)各参展单位要认真准备进出口商品货单和投资促进、经济技术协作洽谈项目,积极联系并邀请客户到会,努力做好各项业务展洽准备工作。邀请客户所需请柬由昆交会办公室提供。

(五)各组团单位要严格履行职责,认真做好参展企业的邀请、审核和管理等各项工作。

(六)各交易团要严把参展商品质量关,杜绝“三无”商品、假冒伪劣商品及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进馆。

(七)禁止转租转卖展位,一经发现将取消转卖展位企业的参展权,收缴转租展位上的一切商品,并通报各交易团。转租展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实行价格欺诈等不法行为、引发纠纷和投诉的,要依法严肃查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会期前3天严禁展品零售,以保持昆交会良好的展洽环境。

(八)会期由组委会业务处牵头,会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组委会知识产权投诉办公室等有关单位,组成昆交会质量监督管理服务站,负责展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十、宣传推广工作

宣传工作分政务宣传和业务宣传。政务宣传由组委会办公室牵头负责;业务宣传由组委会业务处牵头负责。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现代化传媒手段,多形式、多渠道做好宣传促销工作,进一步提高昆交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十一、接待服务工作

各交易团与有关宾馆饭店和供车单位签订租房、租车合同,费用自理。

十二、票证管理

由组委会办公室统一协调。从本届昆交会正式启动实施《商展通专业观众邀请与门禁管理系统》。具体由昆交会组委会业务处、昆明国际会展中心有限公司组织实施。

十三、社会环境整治和安全保卫工作

社会环境整治由昆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会期安全保卫工作由组委会保卫处负责。要以防爆、防火、防盗、防投毒、防破坏、防突发事件以及防疫情传播等为重点,做好昆交会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十四、工作进程安排

——20****年4月底,完成招商招展工作。

——20****年5月上旬,昆交会组委会工作班子到位开展工作。

——20****年6月5日,在昆明举行组委会全体会议,通报筹备工作情况,检查展馆设置情况,审议会期主要活动安排意见。

——20****年6月5日,举行昆交会开幕新闻会。

——20****年6月6日上午,举行昆交会开幕式。

——20****年6月10日下午,闭幕。

出口商品范文篇9

第十五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昆交会”)将于20****年6月6日至10日如期举办。目前,昆交会的各项筹备和组织工作有序进行,为抓紧做好各项筹备和组织工作,确保本届昆交会圆满成功,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州、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办好昆交会作为促进全省和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予以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好。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健全和完善昆交会筹备工作机构,组织精干力量,快速稳步的开展各项筹备和组织工作。

二、本届昆交会设信息产业、机电、医药及保健品、农产品、化工矿业、轻工纺织、旅游商品、服务贸易8个专业馆,各专业馆主通道设品牌展区。继续设置境外来展(包括东盟国家来展、南亚国家来展和其他国家来展)、投资促进、边境贸易3个专题馆。各州、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本届昆交会的《总体工作方案》,切实做好相关工作。一要抓紧投资促进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推出一批重点项目。届时,要组织专门人员负责项目洽谈和投资环境推介。二要广泛动员和组织当地企业按类别进入专业馆和专题馆参展,做好展位预定、分配和展馆布置等前期工作,确保展出规模,提高展会水平。

三、各专业馆、专题馆牵头筹组单位要认真抓好组展、布展的组织、落实和督促工作,确保组展规模,提升布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展会的专业化水平。要切实把好参展企业质量关,大力支持和组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品牌企业参展,推进品牌战略实施,提升展会竞争力。

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做好业务成交准备工作,确保业务成交稳步增长。其中,由省商务厅牵头,做好全省进出口货单的成交准备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省经合办牵头,做好全省利用外资项目签约和国内引资工作;各州、市人民政府分别负责本地进出口商品成交货单和利用外资项目签约准备工作。

五、积极做好重要贵宾的邀请和接待工作。特别要做好东盟、南亚及周边国家政要和国家有关部委、有关省(区、市)领导及重要客商的邀请、接待工作,外宾的邀请和接待工作由省外办牵头,省商务厅、贸促会等单位协助;重要内宾的邀请、接待工作由省接待办牵头负责,省商务厅等单位协助。省外办、省接待办要尽快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并按照规定程序及时发邀。

六、省公安厅、****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公安边防总队以及各出入境口岸查验单位,要抓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为境外客商参展参会提供便利条件和配套服务,确保昆交会安全有序、圆满成功。

七、省政府新闻办牵头负责,抓紧研究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尽快全面启动宣传工作,进一步扩大昆交会的影响力。要积极动员中央驻滇、省属等主要新闻机构,利用多种传媒手段和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出口商品范文篇10

关键词:出口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量的不断增长,贸易纠纷也成正比例上升,主要反映在知识产权方面,如技术壁垒、专利费索取、商标侵权、仿冒名牌等。不仅使一些守法经营的外贸企业深受其害,也极大地损害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形象。由于单个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应对贸易纠纷的能力极为有限,迫切需要由政府有关部门出面,综合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区域性的对外贸易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广大出口企业提供一个了解国内外知识产权信息,掌握知识产权贸易纠纷应对方法,寻求知识产权法律援助的渠道和解决方案,以提高企业的维权能力,增强出口后劲,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此,本文拟结合广州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和知识产权建设情况,提出了通过构建保护、维权、应对三个机制,搭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相关资源的整合,为企业提供务实、便捷、可操作的出口商品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构想。

一、出口商品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功能定位和架构

构想中的“广州市出口商品知识产权保护和应对体系”的功能定位是:在市知识产权局现有网站的基础上,针对企业出口中经常遇到的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搭建起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保护、维权、应对等服务,帮助企业不断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掌握国内外知识产权信息的获取渠道,并在处理国际贸易纠纷时得到有效的帮助,以营造更好的出口贸易环境,促进广州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出口商品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基本架构分为四个组成部分:保护机制、维权机制、应对机制和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广州市出口商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把保护、维权、应对三个机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强有力的服务体系。其中,三大机制中的部分内容是对已有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归纳和总结,也有一些是借鉴国内外开展知识产权建设成功做法,结合广州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新近整理和提炼出来的。而服务平台则是对广州市现有知识产权网站功能的补充和扩展。四个组成部分原来是独立运作的,实现连接后,三大机制在服务平台上可发挥出更大功效,服务平台依靠三大机制的支撑,其服务职能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关于保护机制

建立保护机制的目的是综合企业、行业协会、政府三方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对出口贸易的多方位保护。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作用的发挥。因为行业协会与政府都是为企业服务的,只有调动起企业参与知识产权保护的自觉性、积极性,行业协会的保护和政府的行政保护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二)企业的自我保护

建立对外贸易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最重要的是引导出口企业充分认识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紧迫性,进而增强意识,注重投入,利用信息,反映情况,从各个层面形成企业的自我保护。

增强意识,是指企业要树立明确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如同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一样,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建章立制,狠抓落实。只有人人树立起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事事按有关保护规则办理,才能构筑起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铜墙铁壁,从容应对国内外的知识产权贸易纠纷。

注重投入,是指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要舍得投入。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生、管理、运作、维护、扩展等方面都需要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因此企业要有长远眼光,在人员配置、办公设施、经费保障、市场拓展、企业规划等方面舍得投入,确保知识产权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推进。

信息利用,是指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知识产权信息为对外贸易服务。要想争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主动,就需经常了解相关的知识产权信息,查阅检索、追踪分析与本行业、本企业产品相关的国内外专利、商标、技术使用及市场发展情况,依靠挖掘信息,摸索企业技术创新的捷径,建立预防“知识产权陷阱”的方法,提高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

反映情况,是指企业要及时向政府和行业协会反映在进出口中遇到的各种知识产权纠纷和困惑,以便及时得到指导和帮助。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不断增多,知识产权纠纷形式的多样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政府和行业协会也迫切需要了解进出口贸易一线的最新动态,以谋求对策。

(二)行业协会的保护

行业协会是企业利益的代表者和发言人,在构筑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方面理应发挥重要作用。面对各种贸易纠纷,迫切需要行业协会像桥梁和纽带一样,把分散的企业、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维护商业信誉,提供诉讼援助,开展指标体系评价,组织对外交流合作,以切实发挥行业协会在保护企业利益方面的作用。

维护信誉,是指行业协会应教育企业坚决抵制假冒、仿冒、制假等违法侵权行为,增强企业的打假防范意识,不要因贪图一时利益毁掉企业的社会信誉,损害整个行业形象。同时,对行业内出现的制假、侵权行为,要主动协助工商、知识产权等政府部门进行查处和打击,以维护全行业的社会形象和企业信誉。

诉讼援助,是指行业协会要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国外诉讼、专利、法律援助、案件分析等。当企业遭遇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时,利用协会的影响力,组织协会会员,对企业遭遇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给予声援和帮助,为企业出谋划策,提供法律咨询和业务指导,帮助企业妥善应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

指标评价,是指借鉴国外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做法,定期对企业的知识产权专利项目和自主创新项目进行知识产权指标评价。从项目的科技含量、市场潜力、经济效益、产业收益、环保考评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估,将评估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并作为企业申请政府专项资助的条件之一,以调动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培训交流,是指针对行业特点,组织知识产权专业培训和对外交流。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事业正处于发展阶段,急需大量专门人才,企业家也急需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行业协会可通过与大专院校、中介机构、国外专利组织的合作,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开办知识产权法律知识讲座,组织外出考察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三)政府的行政保护

在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初级阶段,各级政府责无旁贷地应成为知识产权保护和建设的主要推动者和倡导者,努力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大环境。为此,可从提供行政保护方面开展以下工作:

制定保护政策和措施。结合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建设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包括鼓励技术创新、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加快专利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合作渠道,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营造重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环境。

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利用广州科技经费、科技兴贸、技术改造、专利奖励等政府专项资金,着重对企业在海外开展的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实施国际标准、扩大自主品牌出口、参加国外专业展销、建立海外营销网络等,给予扶持和鼓励,增强企业开展境外知识产权保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根据广州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的整体部署,工商、版权、知识产权局将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一年开展1-2次重点打击盗版、制假、仿冒、侵权等侵犯知识产权的专项联合行动,切实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当前应通过抓大型会展的知识产权保护,集中打击进出口贸易领域的违法侵权行为,树立政府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形象。

构建区域执法协作机制。继续扩大“广州、深圳、佛山、香港(3+1)工作联动机制”,完善与上海及周边城市、中南地区7省3市等多城市知识产权执法协议,加大地区间专利案件移送、专利执法协作的工作力度。借助区域合作,为出口企业营造不断延伸的知识产权保护大环境。

三、关于维权机制

积极应对各种知识产权纠纷,需要政府利用自身优势搭建行政维权、司法维权、预警维权的工作机制,把政府大力宣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口号转变为可操作的方法和可实现的路径。建立这一机制的关键要靠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市知识产权局主动作好与各部门的协调沟通,促进部门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机制的运行效率。

(一)行政维权

主要是指知识产权、海关、工商、版权、外经贸等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规定的职权,维护知识产权法律秩序,鼓励公平竞争,及时调解纠纷,查处知识产权的侵权违法案件,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当企业遇到知识产权纠纷时,可根据不同情况,寻求行政维权。

1.当外地产品被本地出口企业侵权时,可采取:企业投诉—外经贸受理—会同知识产权部门实地调查—召集法律专家研究—确定侵权事实,提出维权措施—依法处理;

2.当本地产品被外地出口企业侵权时,可采取:企业投诉—本地外经贸受理—知会外地外经贸、知识产权部门督促处理—本地海关知会外地海关,并在全国口岸通知截堵—本地企业起诉外地企业;

3.国外进口商品、技术被本地企业侵权时,可采取:国外企业投诉—外经贸受理—与知识产权部门共同到本地企业调查—知会国外企业知识产权调查情况—外经贸与知识产权部门提出处理措施—依法处理;

4.当本地商品在国外市场被侵权时,可采取:到当地执法部门投诉—请当地律师协助办理—向当地中国使馆经商处报告,寻求帮助—向本地外经贸和知识产权部门反映,争取更高层面协调解决。

(二)司法维权

指利用司法手段维护各项知识产权权利。主要通过人民法院对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司法审判进行。分为行政纠纷案件、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三类。由于司法维权的专业性较强,特别是在进出口贸易中,各国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不尽相同,为避免走弯路、吃哑巴亏,企业应聘请专业律师应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积极配合律师准备各种诉讼材料。当一审判决对企业不利时,应及时调整策略,提出上诉或和解,将损失降到最低。

(三)预警维权

是对行政、司法维权的补充。如果说行政、司法维权是事件发生后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那么,预警维权就是在事件发生前,通过预警信息和预测分析提醒企业,避免可能遭受的损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信息预警。通过出口商品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服务平台定期对外国内外专利、商标、版权信息,国际技术标准更新变动信息等;

二是贸易动态评估预警。知识产权与外经贸部门随时掌握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重要动态,包括国际市场供需行情变化、大宗进出口产品价格变动、重要事件的发展等,加以分析,评估其影响,提醒企业预防可能出现的危机;

三是在线服务预警。知识产权部门可定期邀请专家、律师、政府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在线解答企业对贸易政策、贸易纠纷、重大贸易事件、相关法律等方面的提问,或以网上座谈的方式对某一事件、贸易动态进行分析、预测、评估,提出应对措施。

四是事件跟踪预警。外经贸和知识产权部门可结合本地区出口特点,采取对重大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事件(如广州虎头牌电池在非洲多个国家遭遇商标侵权的案件)进行连续跟踪报导的方式,提醒广大品牌出口企业注意商标保护和商标侵权的及时处理,谨防因侵权造成客户流失和企业信誉受损。

四、关于应对机制

应对机制主要是指企业为应对知识产权纠纷,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以便通过政府的应对通道寻求帮助。发挥这一机制作用的关键是保持应对通道的畅通,确保企业的咨询、投诉能回复及时、有效,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一)主动应对

是指企业要努力掌握核心技术,重视品牌、专利、商标在海外的注册,练好了内功,才有实力与竞争对手周旋,有底气应付知识产权纠纷。

实施品牌战略。扎实开展创品牌活动,促进出口商品向国际品牌迈进,苦练内功,真正形成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效减少出口商品的知识产权纠纷。

开展海外注册。自觉做好出口商品执行国际标准,在海外市场的商标注册、专利登记等,依法寻求进口国对品牌产品的保护。对已在国内或区域内享有盛名的驰名商标更要做好海外市场保护,尽管有些产品目前还没有进军海外市场的计划,也应防患于未然,警惕被他人在国外抢注,扼杀企业在国外的发展之路。

重视内外沟通。对内是指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沟通,及时获取信息,争取帮助;对外是指通过国际合作,尤其是与贸易伙伴、贸易国行业机构的沟通,增强互信互认,及时了解进口国的贸易情况和政策变化,及早做好应对调整,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麻烦。

(二)案件应对

当企业遇到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纠纷时,一般会处于两种状况,成为被告或作为原告。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企业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

作为原告,事前,要广泛收集各种资料、物证,请好律师,不打无准备之战;事中,要沉着应对,多设想可能出现的不测,并将案件审理情况及时向行业协会、政府主管部门通报,争取得到指导和帮助;事后,要认真总结经验,防患于未然。

成为被告,事前,要坦然面对,积极应诉,迅速与行业协会取得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事中,要沉着应对调查,据理力争,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如一审判决不利于企业时,应及时提请上诉或庭外和解;事后,要认真总结教训,亡羊补牢。

(三)应对通道

是指建立起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全天候通道,使企业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碰到疑难或遇到知识产权纠纷时,能快捷、简便地得到政府援助。应对通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网上通道。企业通过登陆《出口商品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服务平台》,即可查询有关知识产权信息,也可对所遇到的知识产权纠纷进行投诉。网络管理部门可根据查询和投诉内容,迅速将需求转达给有关部门;有关部门1-2天内给予回复;若涉及问题较复杂,应先给予受理回复;

电话通道。知识产权部门设立的24小时投诉电话,随时接听企业咨询或投诉,即时给予解答,或转给相关部门,并做好登记和事后跟踪;

信件投诉。企业可将查询或投诉的内容以信函方式邮寄给市知识产部门或外经贸部门,两部门应在收到信函的当日进行处理,并给予回复;如有需要,应在1-2个工作日内转送给相关部门,并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回复。

以上保护、维权、应对三大机制,既可独立运作,也可协同运作。关键在作为知识产权的主管部门—市知识产权局如何驾驭和操作它们。

五、建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为维系上述三大机制的有效运作,需要搭建一个平台,把各机制连接起来,为企业提供一个完整的保护、维权、应对解决方案。从节省成本和提高效益考虑,可设想在现有的市知识产权局网站基础上,搭建起—广州市出口商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一方面实现已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局作为广州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召集人的作用,统一协调、整合全市相关部门的力量,搞好平台的运营和维护。

(一)平台的主要功能和管理方式

广州市出口商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是:在市知识产权局原有网站基础上,以充分发挥三大机制的作用为重点,开发出预警信息、投诉受理、法律知识介绍、商务和投资指南、知识产权在线服务、专利检索、案例分析、专业培训等多项便民服务栏目。同时连接国家专利网、科技部TBT网、商务部国外技术标准指南网、广州市科技指南网、市外经贸局科技兴贸网,广州海关网,为企业提供多方面资讯和查询便利。

服务平台的管理以市知识产权局为主。为保证平台有效运转,市知识产权局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管理。包括从事知识产权信息的收集、整理、;提供检索各类数据、标准的渠道;在线回复企业咨询;受理企业投诉;负责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各项工作;与各部门知识产权联络员保持经常性联系;熟悉相关部门业务受理途径等,为企业提供多方位、多层面的服务。

(二)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服务平台的最大特色是整合各部门信息、数据资源,建立起快速进入相关部门业务受理渠道的程序和途径,为企业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快捷方法。所以,如何使各部门自觉配合,把本部门的数据资源拿出来共享,以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是一项最为重要且难度较大的问题。受条块分割管理的影响,目前政府各部门都习惯把工作中收集、整理出的信息作为本部门的自有资产,不愿与其他单位分享,更别说无偿提供给企业。致使许多区域、行业内的信息动态、经济数据、运行分析等有价值的资料只为少数部门所有,其社会价值难以体现。“信息孤岛”的状况不仅各委办局之间存在,各单位内处室之间也存在。因此,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是能否发挥出口商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的关键所在。

为实现资源整合,市知识产权局应借助广州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的影响力,在主管市领导的协调下,通过与有关单位签署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议或有偿使用议定书等方式,将市属各部门中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数据资料、动态分析、行业信息、检索途径和服务项目等,通过知识产权部门集中起来,放到公共服务平台上,以方便企业的查询检索和寻求帮助。

市外经贸、工商、海关、版权等部门应打破门户之见,从方便企业、服务社会的大局出发,主动向知识产权部门提供有关数据资料,与知识产权部门共同探索为出口企业服务的方式和途径,同时在信息资源共享中,不断完善和提高本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市知识产权局作为服务平台的牵头单位,应与外经贸、工商、公安、商检、质监、版权等部门加强合作与协调,形成资源共享、定期通报、经常交流、相互配合的格局;通过加强与海关、司法等部门的密切合作,共同构筑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

(三)明确平台建设的资金来源和持续改进方向

由于我国正处于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能推动这项工作的社会力量,因此,目前还必须依靠政府部门的强力推动,直接提供为企业服务的公共产品,让众多企业从中受益。所以,广州市出口商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应坚持政府管理、政府维护的方针。建议以市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的名义,报请市政府批准,由市财政每年拨专款,保证平台维护、设备更新和人员管理费用开支。

随着服务平台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和接受,牵头单位应根据国内外贸易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争创国际名牌,逐渐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使平台在服务出口企业,促进广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知识产权与国际竞争》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中国:直面国际经济摩擦》刘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知识产权学术前沿问题研究》南振兴中国书籍出版社

4.《以制度和秩序驾驭市场经济》洪银兴著人民出版社

5.《WTO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研究》唐民皓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6.《我国知识产权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李浩《国际贸易问题》2005/11期

7.《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式跨越》刘勇《国际技术贸易》2005/3期

8.《跨国集团在华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吕文举《国际技术贸易》2005/4期

9.《知识产权保护的“西学中用”》《国际技术贸易》2006/1期

10.《中国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郑成思《新华文摘》2006/15期

11.《知识产权-民营企业出口绕不过的壁垒》夏瑞林《对外经贸实务》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