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10:08:28

船舶工业

船舶工业范文篇1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受到世界各国极大关注,政府机构的改革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我国船舶工业的体制改革也要适应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要与市场结合,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与世界经济发展相结合,与提高竞争力相结合

1.船舶工业改革应有利于提高竞争能力

据国际航运界和造船界专家预测,今后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船舶市场处于兴盛繁荣时期。在今后十年中,每年船舶需求量为3700~4500万载重吨左右,市场极为乐观,这是造船业发展不可多得的机遇。目前,我们还有许多船舶设计技术尚属空白,还不能全面参与市场竞争,还处于幼稚、成长阶段,需要政府扶持、培育发展。政府应为造船业提供与世界各国为选船业提供的优惠信贷、造船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使我国造船业能与世界造船业平等竞争。在国际市场上,我国造船业的竞争对手是日本、韩国、德国等造船发达国家,还面临俄罗斯、美国军转民进入国际市场的威胁。现在世界造船发达国家开始“强强联合”,形成超级竞争力量。我国造船业只有通过改革,握紧拳头,组建超级竞争集团,形成强大的竞争实力,才能同世界发达造船国家开展市场的争夺战。

2.船舶工业改革应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船舶工业是技术、劳动、资金密集的产业,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出版的《中国投入产出表》分析:在国民经济116个产业部门中,船舶工业对97个部门的产品有直接消耗。现代舰船技术复杂、精度要求高,涉及导航、水声、光学、物理、电子等360多个专业技术领域,上千台套设备、仪器,近千家配套企业,船舶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机械、电子、冶金、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开辟容纳度很高的国内市场的产品随船出口创汇,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船舶工业改革应有利于海洋资源开发

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岛屿、海礁和海域,是一个海洋大国。在30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破产资源,已经探明海上石油储量14.48亿吨,天然气储量3313.54亿立方米。海洋的开发与建设,必须要有相应强大的工业作支撑,船舶工业就是支撑工业之一,没有强大的船舶工业,就不能对海洋资源进行全面开发和利用。

4.船舶工业改革应有利于水运事业发展

我国拥有2000多万吨各类运输船舶,整体装备技术水平保持在70年代水平,急待更新。近几年来,我国船东在国外订购了大量的船舶。船舶工总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的组成部分,造船产量只占全国造船产量的40%左右,在国内市场造船订单极少,更谈不上垄断。所以,我国船舶工业的改革,要面对新的形势,要面对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要面对国内造船市场存在着散、乱竞争无序状态,还要面临日本、韩国的进攻,必须理顺关系,走联合发展道路,形成强在的力量和实力,占领国内外市场,发展民族工业。

5.船舶工业改革应有利于海军装备建设

我国海军装备建设,经过广大造船职工几十年的奋斗,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由于舰船研制涉及部门多,产品配套复杂,技术要求高。在舰船研制过程中需要高度协调和统一,从保障舰船研制质量、提高研制水平和战时能迅速组织恢复军船生产的角度来讲,历史证明:没有强大的船舶工业,就没有强大的海军。军船与民船技术在许多方面都能达到通用。军船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可提高军船技术水平,带动相关行业技术发展。所以,船舶工业的改革要形成强大的有生力量,既有利于海军装备建议,又利于“以民养军”,还有利于节约科技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

6.船舶工业改革要有利于自我发展

在国际市场上,船舶总公司花了20年的时间,占领了一席之地,打出了“CSSC”的品牌,享有很高信誉,具有很高的含金量,是一大笔无形资产。船舶总公司面临着2000年后船厂晒船台的危机,更面临着我国造船业将被挤出国际市场的危险。我国船舶工业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和困难阶段,在保留“CSSC”牌子的前提下,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强管理,抓好科技创新,做好机构精减、减人数增效以及人员分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之路。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有政府政策的支持,有几十万造船职工的奋力拼搏,就一定能走出困境,战胜困难,度过难关。

7.党中央、国务院为船舶工业改革指明了方向

几十年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船舶工业的发展,主席指示:“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邓小平同志指示;“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经过广大造船职工不懈努力,实现了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的宿愿。今天在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总书记对船舶工业指示:“开拓进取,再创辉煌”,“面向世界开拓前进,努力发展船舶工业”。朱总理、吴融总理、李副总理都指示:要把船舶工业作为一个更大的产业来发展,这都为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船舶工业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改革开放的成就

八十年代初期,中国船舶工业遵照邓小平同志“中国的船舶要进入国际市场”的指示,在国务院领导下,率先实行了体制改革,在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之后,使船舶总公司的力量得到了加强,并把发展的目标定位在国际市场上。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国际市场上占领了一席之地。同时,也带动了地方船舶工业走进国际市场。

1.确立了国际地位

在国际船舶市场的竞争中,我国造船业的造船产量从80年代初期的34.2万吨提高到1997年的220万吨;造船份额从1980年占世界总量的0.6%,提高到1997年的6.7%;造船地位从世界第17位提高到第3位,从而进入了世界造船大国;造船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的各类船舶进入了德国、挪威、英国、美国等50多个国家;出口船的吨位从2万吨级发展到15万吨级;出口船的品种从单一的油船、散货船发展到多用途货船、成品油船、LPG船、化学品船、自卸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

2.发展成为出口产业

20年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产业。“七五”完成造船产量344万吨,其中出口船154.8万吨。“八五”造船产量676万吨,其中出口船306万吨;承接新船订单873万吨,其中出口船615万吨,出口船订单达到70%。1995年,承接船舶订单246万吨,98%都是出口船;1996年建造船舶190万吨,其中出口船舶161万吨,占造船产量的85%。1995年船舶工业出口创汇11.7亿美元,1996年13亿美元,1997年达到16.3亿美元,出口创汇居机电行业之首。船舶工业的发展,正如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的“现在,我们唯一能够称得上出口产业的就是造船。”

3.提高了经济运行的质量

在国际船舶市场大萧条时期,欧美造船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日、韩造船企业大幅度亏损,而船舶总公司在这一时期,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4%,利税年均递增11%。“八五”期间船舶总公司实现利税比“七五”期长220%,利润增长150%,是军工行业唯一盈利行业;“八五”期间船舶总公司对船厂投入相当于韩国造船企业半年的投入,但造船产量却高于日本19%,韩国14%的增长速度,达到26%。年均销售税率达到7.1%,最高年份达到8.6%,超过日本韩国;百元固定资产实现利税和销售分别高出两倍和一倍。经济增长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促进了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船舶总公司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大力开发新产品,推进产品结构的调整,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项目。船舶产品从一般的油船、散货船发展到与高附加值船舶相结合的产品结构。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船的比重从“七五”的5%,上升到1997年的17%;民品的比重从20%上升到80%;修船上升到10%左右;非船舶产品的比重从“六五”初期的14%,上升到30%左右。军品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按照中央军委要求,做到了“军民结合,以民养军”。研制的新型导弹驱逐舰出访美国和南亚4国,扬了国威,振了军威,赢得了世界好评。改革开放的成就

八十年代初期,中国船舶工业遵照邓小平同志“中国的船舶要进入国际市场”的指示,在国务院领导下,率先实行了体制改革,在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之后,使船舶总公司的力量得到了加强,并把发展的目标定位在国际市场上。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国际市场上占领了一席之地。同时,也带动了地方船舶工业走进国际市场。

1.确立了国际地位

在国际船舶市场的竞争中,我国造船业的造船产量从80年代初期的34.2万吨提高到1997年的220万吨;造船份额从1980年占世界总量的0.6%,提高到1997年的6.7%;造船地位从世界第17位提高到第3位,从而进入了世界造船大国;造船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的各类船舶进入了德国、挪威、英国、美国等50多个国家;出口船的吨位从2万吨级发展到15万吨级;出口船的品种从单一的油船、散货船发展到多用途货船、成品油船、LPG船、化学品船、自卸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

2.发展成为出口产业

20年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产业。“七五”完成造船产量344万吨,其中出口船154.8万吨。“八五”造船产量676万吨,其中出口船306万吨;承接新船订单873万吨,其中出口船615万吨,出口船订单达到70%。1995年,承接船舶订单246万吨,98%都是出口船;1996年建造船舶190万吨,其中出口船舶161万吨,占造船产量的85%。1995年船舶工业出口创汇11.7亿美元,1996年13亿美元,1997年达到16.3亿美元,出口创汇居机电行业之首。船舶工业的发展,正如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的“现在,我们唯一能够称得上出口产业的就是造船。”

3.提高了经济运行的质量

在国际船舶市场大萧条时期,欧美造船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日、韩造船企业大幅度亏损,而船舶总公司在这一时期,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4%,利税年均递增11%。“八五”期间船舶总公司实现利税比“七五”期长220%,利润增长150%,是军工行业唯一盈利行业;“八五”期间船舶总公司对船厂投入相当于韩国造船企业半年的投入,但造船产量却高于日本19%,韩国14%的增长速度,达到26%。年均销售税率达到7.1%,最高年份达到8.6%,超过日本韩国;百元固定资产实现利税和销售分别高出两倍和一倍。经济增长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船舶工业范文篇2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受到世界各国极大关注,政府机构的改革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我国船舶工业的体制改革也要适应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要与市场结合,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与世界经济发展相结合,与提高竞争力相结合。

1.船舶工业改革应有利于提高竞争能力

据国际航运界和造船界专家预测,今后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船舶市场处于兴盛繁荣时期。在今后十年中,每年船舶需求量为3700~4500万载重吨左右,市场极为乐观,这是造船业发展不可多得的机遇。目前,我们还有许多船舶设计技术尚属空白,还不能全面参与市场竞争,还处于幼稚、成长阶段,需要政府扶持、培育发展。政府应为造船业提供与世界各国为选船业提供的优惠信贷、造船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使我国造船业能与世界造船业平等竞争。在国际市场上,我国造船业的竞争对手是日本、韩国、德国等造船发达国家,还面临俄罗斯、美国军转民进入国际市场的威胁。现在世界造船发达国家开始“强强联合”,形成超级竞争力量。我国造船业只有通过改革,握紧拳头,组建超级竞争集团,形成强大的竞争实力,才能同世界发达造船国家开展市场的争夺战。

2.船舶工业改革应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船舶工业是技术、劳动、资金密集的产业,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出版的《中国投入产出表》分析:在国民经济116个产业部门中,船舶工业对97个部门的产品有直接消耗。现代舰船技术复杂、精度要求高,涉及导航、水声、光学、物理、电子等360多个专业技术领域,上千台套设备、仪器,近千家配套企业,船舶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机械、电子、冶金、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开辟容纳度很高的国内市场的产品随船出口创汇,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船舶工业改革应有利于海洋资源开发

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岛屿、海礁和海域,是一个海洋大国。在30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破产资源,已经探明海上石油储量14.48亿吨,天然气储量3313.54亿立方米。海洋的开发与建设,必须要有相应强大的工业作支撑,船舶工业就是支撑工业之一,没有强大的船舶工业,就不能对海洋资源进行全面开发和利用。

4.船舶工业改革应有利于水运事业发展

我国拥有2000多万吨各类运输船舶,整体装备技术水平保持在70年代水平,急待更新。近几年来,我国船东在国外订购了大量的船舶。船舶工总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的组成部分,造船产量只占全国造船产量的40%左右,在国内市场造船订单极少,更谈不上垄断。所以,我国船舶工业的改革,要面对新的形势,要面对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要面对国内造船市场存在着散、乱竞争无序状态,还要面临日本、韩国的进攻,必须理顺关系,走联合发展道路,形成强在的力量和实力,占领国内外市场,发展民族工业。

5.船舶工业改革应有利于海军装备建设

我国海军装备建设,经过广大造船职工几十年的奋斗,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由于舰船研制涉及部门多,产品配套复杂,技术要求高。在舰船研制过程中需要高度协调和统一,从保障舰船研制质量、提高研制水平和战时能迅速组织恢复军船生产的角度来讲,历史证明:没有强大的船舶工业,就没有强大的海军。军船与民船技术在许多方面都能达到通用。军船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可提高军船技术水平,带动相关行业技术发展。所以,船舶工业的改革要形成强大的有生力量,既有利于海军装备建议,又利于“以民养军”,还有利于节约科技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

6.船舶工业改革要有利于自我发展

在国际市场上,船舶总公司花了20年的时间,占领了一席之地,打出了“CSSC”的品牌,享有很高信誉,具有很高的含金量,是一大笔无形资产。船舶总公司面临着2000年后船厂晒船台的危机,更面临着我国造船业将被挤出国际市场的危险。我国船舶工业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和困难阶段,在保留“CSSC”牌子的前提下,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强管理,抓好科技创新,做好机构精减、减人数增效以及人员分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之路。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有政府政策的支持,有几十万造船职工的奋力拼搏,就一定能走出困境,战胜困难,度过难关。

船舶工业范文篇3

从灌河河岸到灌河入海口,恒成船业、红旗船业、宏冠船业、名洋船业、五洲船业和利通船舶、海中洲船业、东方船业等16家船舶企业依次排列,原来寂静、荒芜的河滩海岸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嬗变。在这里,船舶工业实现了由零到百亿元投资的汇聚。

船舶工业从零起步

船舶工业包括船舶建造、修理、拆解三个方面,是大型装备制造业,具有技术先导性强、资本与劳动力密集等特点,同时,也是航运业、港口业、渔业、海洋工程、军工海防的重要基础。因此,无论国外还是国内,船舶工业常常被作为沿海城市发展临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战略重点。

但令人遗憾的是,作为有着170公里海岸线的沿海港口城市,我市的船舶工业起步较晚。在2006年5月灌河恒成船业第一艘万吨轮造建开工之前,近海船舶制造企业仅有1家,内河造船企业只有5家。造船总吨位2.4万吨,在建最大船舶仅5000载重吨,年造船仅数十艘,产值仅几千万元。

此外,作为全国重要枢纽大港,在今年3月连云港中远船务启动之前,我市港口尚无一家成规模拥有干船船坞的船舶修理厂,进出港3000吨级以上的2000多艘船舶更不能及时就近进坞修理,不仅流失了至少8000万元以上的维修费用,更削弱了港口服务功能,影响并制约了港口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多项优势支撑船舶工业破题

“船舶是当代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运输工具之一。”市经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船舶工业除了具有其重工业的投资巨大、投资回收期长、劳动力和资金密集等共性外,还具有产品不可替代性、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等特点。船舶工业对相关产业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拉动达到1:8,直接涉及钢铁、机械、电子、化工等50多个产业,而船舶工业技术涉及导航、通讯、数控、水声、光电等360多个专业,有许多属于高精尖层次,要融合大量高科技产品。发展船舶工业对我市破题临港工业、提升重工业结构、完善装备制造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我市也具备发展船舶工业的优势和基础。

市经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市处于世界船舶工业热点的中日韩工业三角带,区位优势明显;我市沿海岸线较长,加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体两翼和组合港的发展战略,为布局我市船舶工业提供了广阔空间;连云港港区吞吐量的快速发展,对修造船业形成强有力的拉动;而位于我市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716研究所,在研究、开发船用导航等设备上具有强大实力。

船舶工业百亿投资初汇聚

船舶工业范文篇4

八十年代初期,中国船舶工业遵照邓小平同志“中国的船舶要进入国际市场”的指示,在国务院领导下,率先实行了体制改革,在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之后,使船舶总公司的力量得到了加强,并把发展的目标定位在国际市场上。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国际市场上占领了一席之地。同时,也带动了地方船舶工业走进国际市场。

1.确立了国际地位

在国际船舶市场的竞争中,我国造船业的造船产量从80年代初期的34.2万吨提高到1997年的220万吨;造船份额从1980年占世界总量的0.6%,提高到1997年的6.7%;造船地位从世界第17位提高到第3位,从而进入了世界造船大国;造船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的各类船舶进入了德国、挪威、英国、美国等50多个国家;出口船的吨位从2万吨级发展到15万吨级;出口船的品种从单一的油船、散货船发展到多用途货船、成品油船、LPG船、化学品船、自卸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

2.发展成为出口产业

20年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产业。“七五”完成造船产量344万吨,其中出口船154.8万吨。“八五”造船产量676万吨,其中出口船306万吨;承接新船订单873万吨,其中出口船615万吨,出口船订单达到70%。1995年,承接船舶订单246万吨,98%都是出口船;1996年建造船舶190万吨,其中出口船舶161万吨,占造船产量的85%。1995年船舶工业出口创汇11.7亿美元,1996年13亿美元,1997年达到16.3亿美元,出口创汇居机电行业之首。船舶工业的发展,正如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的“现在,我们唯一能够称得上出口产业的就是造船。”

3.提高了经济运行的质量

在国际船舶市场大萧条时期,欧美造船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日、韩造船企业大幅度亏损,而船舶总公司在这一时期,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4%,利税年均递增11%。“八五”期间船舶总公司实现利税比“七五”期长220%,利润增长150%,是军工行业唯一盈利行业;“八五”期间船舶总公司对船厂投入相当于韩国造船企业半年的投入,但造船产量却高于日本19%,韩国14%的增长速度,达到26%。年均销售税率达到7.1%,最高年份达到8.6%,超过日本韩国;百元固定资产实现利税和销售分别高出两倍和一倍。经济增长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促进了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船舶总公司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大力开发新产品,推进产品结构的调整,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项目。船舶产品从一般的油船、散货船发展到与高附加值船舶相结合的产品结构。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船的比重从“七五”的5%,上升到1997年的17%;民品的比重从20%上升到80%;修船上升到10%左右;非船舶产品的比重从“六五”初期的14%,上升到30%左右。军品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按照中央军委要求,做到了“军民结合,以民养军”。研制的新型导弹驱逐舰出访美国和南亚4国,扬了国威,振了军威,赢得了世界好评。

二、船舶工业的改革要有利于经济发展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受到世界各国极大关注,政府机构的改革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我国船舶工业的体制改革也要适应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要与市场结合,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与世界经济发展相结合,与提高竞争力相结合。

1.船舶工业改革应有利于提高竞争能力

据国际航运界和造船界专家预测,今后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船舶市场处于兴盛繁荣时期。在今后十年中,每年船舶需求量为3700~4500万载重吨左右,市场极为乐观,这是造船业发展不可多得的机遇。目前,我们还有许多船舶设计技术尚属空白,还不能全面参与市场竞争,还处于幼稚、成长阶段,需要政府扶持、培育发展。政府应为造船业提供与世界各国为选船业提供的优惠信贷、造船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使我国造船业能与世界造船业平等竞争。在国际市场上,我国造船业的竞争对手是日本、韩国、德国等造船发达国家,还面临俄罗斯、美国军转民进入国际市场的威胁。现在世界造船发达国家开始“强强联合”,形成超级竞争力量。我国造船业只有通过改革,握紧拳头,组建超级竞争集团,形成强大的竞争实力,才能同世界发达造船国家开展市场的争夺战。

2.船舶工业改革应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船舶工业是技术、劳动、资金密集的产业,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出版的《中国投入产出表》分析:在国民经济116个产业部门中,船舶工业对97个部门的产品有直接消耗。现代舰船技术复杂、精度要求高,涉及导航、水声、光学、物理、电子等360多个专业技术领域,上千台套设备、仪器,近千家配套企业,船舶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机械、电子、冶金、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开辟容纳度很高的国内市场的产品随船出口创汇,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船舶工业改革应有利于海洋资源开发

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岛屿、海礁和海域,是一个海洋大国。在30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破产资源,已经探明海上石油储量14.48亿吨,天然气储量3313.54亿立方米。海洋的开发与建设,必须要有相应强大的工业作支撑,船舶工业就是支撑工业之一,没有强大的船舶工业,就不能对海洋资源进行全面开发和利用。

4.船舶工业改革应有利于水运事业发展

我国拥有2000多万吨各类运输船舶,整体装备技术水平保持在70年代水平,急待更新。近几年来,我国船东在国外订购了大量的船舶。船舶工总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的组成部分,造船产量只占全国造船产量的40%左右,在国内市场造船订单极少,更谈不上垄断。所以,我国船舶工业的改革,要面对新的形势,要面对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要面对国内造船市场存在着散、乱竞争无序状态,还要面临日本、韩国的进攻,必须理顺关系,走联合发展道路,形成强在的力量和实力,占领国内外市场,发展民族工业。

5.船舶工业改革应有利于海军装备建设

我国海军装备建设,经过广大造船职工几十年的奋斗,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由于舰船研制涉及部门多,产品配套复杂,技术要求高。在舰船研制过程中需要高度协调和统一,从保障舰船研制质量、提高研制水平和战时能迅速组织恢复军船生产的角度来讲,历史证明:没有强大的船舶工业,就没有强大的海军。军船与民船技术在许多方面都能达到通用。军船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可提高军船技术水平,带动相关行业技术发展。所以,船舶工业的改革要形成强大的有生力量,既有利于海军装备建议,又利于“以民养军”,还有利于节约科技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

6.船舶工业改革要有利于自我发展

在国际市场上,船舶总公司花了20年的时间,占领了一席之地,打出了“CSSC”的品牌,享有很高信誉,具有很高的含金量,是一大笔无形资产。船舶总公司面临着2000年后船厂晒船台的危机,更面临着我国造船业将被挤出国际市场的危险。我国船舶工业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和困难阶段,在保留“CSSC”牌子的前提下,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强管理,抓好科技创新,做好机构精减、减人数增效以及人员分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之路。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有政府政策的支持,有几十万造船职工的奋力拼搏,就一定能走出困境,战胜困难,度过难关。

船舶工业范文篇5

八十年代初期,中国船舶工业遵照邓小平同志“中国的船舶要进入国际市场”的指示,在国务院领导下,率先实行了体制改革,在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之后,使船舶总公司的力量得到了加强,并把发展的目标定位在国际市场上。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国际市场上占领了一席之地。同时,也带动了地方船舶工业走进国际市场。

1.确立了国际地位

在国际船舶市场的竞争中,我国造船业的造船产量从80年代初期的34.2万吨提高到1997年的220万吨;造船份额从1980年占世界总量的0.6%,提高到1997年的6.7%;造船地位从世界第17位提高到第3位,从而进入了世界造船大国;造船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的各类船舶进入了德国、挪威、英国、美国等50多个国家;出口船的吨位从2万吨级发展到15万吨级;出口船的品种从单一的油船、散货船发展到多用途货船、成品油船、LPG船、化学品船、自卸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

2.发展成为出口产业

20年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产业。“七五”完成造船产量344万吨,其中出口船154.8万吨。“八五”造船产量676万吨,其中出口船306万吨;承接新船订单873万吨,其中出口船615万吨,出口船订单达到70%。1995年,承接船舶订单246万吨,98%都是出口船;1996年建造船舶190万吨,其中出口船舶161万吨,占造船产量的85%。1995年船舶工业出口创汇11.7亿美元,1996年13亿美元,1997年达到16.3亿美元,出口创汇居机电行业之首。船舶工业的发展,正如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的“现在,我们唯一能够称得上出口产业的就是造船。”

3.提高了经济运行的质量

在国际船舶市场大萧条时期,欧美造船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日、韩造船企业大幅度亏损,而船舶总公司在这一时期,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4%,利税年均递增11%。“八五”期间船舶总公司实现利税比“七五”期长220%,利润增长150%,是军工行业唯一盈利行业;“八五”期间船舶总公司对船厂投入相当于韩国造船企业半年的投入,但造船产量却高于日本19%,韩国14%的增长速度,达到26%。年均销售税率达到7.1%,最高年份达到8.6%,超过日本韩国;百元固定资产实现利税和销售分别高出两倍和一倍。经济增长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促进了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船舶总公司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大力开发新产品,推进产品结构的调整,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项目。船舶产品从一般的油船、散货船发展到与高附加值船舶相结合的产品结构。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船的比重从“七五”的5%,上升到1997年的17%;民品的比重从20%上升到80%;修船上升到10%左右;非船舶产品的比重从“六五”初期的14%,上升到30%左右。军品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按照中央军委要求,做到了“军民结合,以民养军”。研制的新型导弹驱逐舰出访美国和南亚4国,扬了国威,振了军威,赢得了世界好评。

二、船舶工业的改革要有利于经济发展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受到世界各国极大关注,政府机构的改革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我国船舶工业的体制改革也要适应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要与市场结合,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与世界经济发展相结合,与提高竞争力相结合。

1.船舶工业改革应有利于提高竞争能力

据国际航运界和造船界专家预测,今后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船舶市场处于兴盛繁荣时期。在今后十年中,每年船舶需求量为3700~4500万载重吨左右,市场极为乐观,这是造船业发展不可多得的机遇。目前,我们还有许多船舶设计技术尚属空白,还不能全面参与市场竞争,还处于幼稚、成长阶段,需要政府扶持、培育发展。政府应为造船业提供与世界各国为选船业提供的优惠信贷、造船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使我国造船业能与世界造船业平等竞争。在国际市场上,我国造船业的竞争对手是日本、韩国、德国等造船发达国家,还面临俄罗斯、美国军转民进入国际市场的威胁。现在世界造船发达国家开始“强强联合”,形成超级竞争力量。我国造船业只有通过改革,握紧拳头,组建超级竞争集团,形成强大的竞争实力,才能同世界发达造船国家开展市场的争夺战。

2.船舶工业改革应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船舶工业是技术、劳动、资金密集的产业,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出版的《中国投入产出表》分析:在国民经济116个产业部门中,船舶工业对97个部门的产品有直接消耗。现代舰船技术复杂、精度要求高,涉及导航、水声、光学、物理、电子等360多个专业技术领域,上千台套设备、仪器,近千家配套企业,船舶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机械、电子、冶金、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开辟容纳度很高的国内市场的产品随船出口创汇,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船舶工业改革应有利于海洋资源开发

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岛屿、海礁和海域,是一个海洋大国。在30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破产资源,已经探明海上石油储量14.48亿吨,天然气储量3313.54亿立方米。海洋的开发与建设,必须要有相应强大的工业作支撑,船舶工业就是支撑工业之一,没有强大的船舶工业,就不能对海洋资源进行全面开发和利用。

4.船舶工业改革应有利于水运事业发展

我国拥有2000多万吨各类运输船舶,整体装备技术水平保持在70年代水平,急待更新。近几年来,我国船东在国外订购了大量的船舶。船舶工总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的组成部分,造船产量只占全国造船产量的40%左右,在国内市场造船订单极少,更谈不上垄断。所以,我国船舶工业的改革,要面对新的形势,要面对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要面对国内造船市场存在着散、乱竞争无序状态,还要面临日本、韩国的进攻,必须理顺关系,走联合发展道路,形成强在的力量和实力,占领国内外市场,发展民族工业。

5.船舶工业改革应有利于海军装备建设

我国海军装备建设,经过广大造船职工几十年的奋斗,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由于舰船研制涉及部门多,产品配套复杂,技术要求高。在舰船研制过程中需要高度协调和统一,从保障舰船研制质量、提高研制水平和战时能迅速组织恢复军船生产的角度来讲,历史证明:没有强大的船舶工业,就没有强大的海军。军船与民船技术在许多方面都能达到通用。军船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可提高军船技术水平,带动相关行业技术发展。所以,船舶工业的改革要形成强大的有生力量,既有利于海军装备建议,又利于“以民养军”,还有利于节约科技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

6.船舶工业改革要有利于自我发展

在国际市场上,船舶总公司花了20年的时间,占领了一席之地,打出了“CSSC”的品牌,享有很高信誉,具有很高的含金量,是一大笔无形资产。船舶总公司面临着2000年后船厂晒船台的危机,更面临着我国造船业将被挤出国际市场的危险。我国船舶工业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和困难阶段,在保留“CSSC”牌子的前提下,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强管理,抓好科技创新,做好机构精减、减人数增效以及人员分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之路。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有政府政策的支持,有几十万造船职工的奋力拼搏,就一定能走出困境,战胜困难,度过难关。

船舶工业范文篇6

我国船舶工业具有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诸多有利条件,应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正确处理与产业发展相联系的几个重要关系,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建设世界造船大国强国的宏伟目标,需要船舶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科学发展、做大做强的要求落实到企业发展的实践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以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国船舶工业作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发展优势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建设世界造船大国强国,是我国船舶工业肩负的光荣使命、面临的艰巨任务。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此作出了全面部署。作为我国船舶工业的主要力量,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规划》部署,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做大做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增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做大做强船舶工业,建设世界造船大国强国,是在深入总结世界造船业发展规律和准确把握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战略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船舶工业是为国防建设和航运、海洋开发等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基础工业,具有产业先导性突出、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产业关联性强等特点,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船舶工业,对于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带动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探开采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劳动力就业以及出口贸易,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船舶工业具有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诸多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为我国船舶工业做大做强奠定了雄厚基础。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五”以来,我国造船产量以年均28%的速度增长。年,我国造船产量达到1400万载重吨,是年的4.3倍,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从新世纪初的不足6%跃升到18%,连续12年居世界第三位,与排名前两位的韩国和日本造船业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并且涌现出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等造船年产量超过300万载重吨、排名世界前十的骨干造船企业。与此同时,船舶工业产品结构也由中小型散货船、油船发展到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万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30万吨级超大型油船以及被誉为“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的大型液化天然气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

世界造船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为我国船舶工业做大做强带来了难得机遇。造船中心从先行工业化国家逐步向后起工业化国家转移,从劳动力高成本国家逐步向劳动力低成本国家转移,是世界造船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船舶工业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高低成为决定一个国家造船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因素之一。进入新世纪,世界造船业向劳动力和资本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区域转移的步伐正在加快。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同时又具有其他发展中国家尚不具备的技术、资金和工业基础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处于产业快速成长阶段的我国船舶工业凭借着日益增强的综合竞争优势,承接国外产业转移的步伐也在加快。

旺盛的国内外市场需求为我国船舶工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广阔空间。现代船舶工业历经近300年的发展而始终保持长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船舶工业有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据统计,国际贸易中90%以上的货物运输是通过海运进行的。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海运量的稳定增长,对船舶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年以来,受新增需求和更新需求的双重推动,国际造船市场进入高度繁荣期。预计在未来几年,世界新船订单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同时,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国内市场对船舶产品的需求空前增长。此外,正在兴起的世界海洋经济,不断带来对海洋工程特别是海洋油气开发装备的巨大需求,这也为船舶工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为我国船舶工业做大做强创造了新的契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船舶工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适宜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在这些方面大有可为。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上海、广州等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带来国内一批骨干船厂调整搬迁的机会。这是我国造船企业加快现代化改造、实现体制机制创新、赶超世界一流水平和我国船舶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契机。

>正确处理科学发展、做大做强中的几个关系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我国船舶工业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做大做强,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处理与产业发展相联系的几个重大关系。

发展军品与发展民品的关系。船舶工业的战略地位,首先体现在其国防功能上。坚持军品第一,确保军队需要,历来是船舶工业的首要任务。同时,船舶工业作为军民结合型产业,应始终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促进军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应充分考虑武器装备研制供给与产业发展的双重需求,加强军民结合的统筹和协调,继续调整和优化结构,建立健全军民互动合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寓军品发展于民品发展之中,在确保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前提下,促进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在我国船舶工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通过高起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产业发展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船舶工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形成长期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应把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与着力加强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为船舶工业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速度与质量,做大与做强,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船舶工业是规模效应明显的行业,规模是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建设造船强国必须以相当的产业规模为基本前提。因此,我国船舶工业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发展,尽快实现产业规模跨越式发展。但是,没有竞争力支撑的大规模扩张是难以长期维持的,甚至可能成为产业发展的包袱。真正的做大是在尊重市场规律前提下形成产业的规模效应,而不是违反市场规律的盲目扩张。我国船舶工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具有相当基础的情况下,更要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把规模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建立在产业素质、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的基础之上。

造船与配套的关系。主要船用设备基本立足国内,是一个国家船舶工业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船舶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的经验表明,没有发达的船舶配套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造船业。做大做强我国船舶工业,迫切需要加快船舶配套业发展。船舶配套业应紧紧抓住我国船舶工业迅猛发展的机遇,积极推进船用设备本土化生产,实现造船与配套的协调发展。

把科学发展、做大做强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实现建设世界造船大国强国的宏伟目标,需要船舶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科学发展、做大做强的要求落实到企业发展的实践中,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将认真贯彻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努力为实现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目标尽责出力。为此,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规划》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战略措施,是指导未来10年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基本纲领。船舶工业企业应认真学习《规划》,深刻领会《规划》精神,按《规划》的要求调整和完善发展思路,把《规划》指标落到实处,在贯彻落实《规划》中实现自身发展,通过自身发展促进《规划》贯彻落实。

船舶工业范文篇7

一、*市船舶工业概况

(一)总体概况

2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船舶工业总产值5.80亿元,其中:游艇1.2亿元,修造船5.44亿元,拥有船舶工业企业15家;其中分布在九龙江流域有7家,占总数46.7%,*县5家占总数33.3%。目前主要船舶工业企业有:国安船业、友联船厂(*)有限公司、*新胜海船业有限公司、*一帆重工有限公司、*神舟造船工业有限公司、*毅宏游艇工业有限公司、源通(*)玻璃钢船艇制造有限公司等。

主要钢渔船、小型钢质渔船、玻璃钢执法艇、海监船、玻璃钢交通艇等全市拥有3万吨级以下造船船台5座,其中最大的船台为新胜海船业有限公司3万吨级船台。主要建造采砂船、散货船、客船、趸船、集装箱货船、驳船等;17m-32m玻璃钢渔船、小型钢质渔船、玻璃钢执法艇、海监船、玻璃钢交通艇和40呎—100呎玻璃钢豪华游艇、木质游艇;拥有2万吨级以下修船船坞20座,坞容量5万吨,其中最大的船坞为*友联船厂的举力15000吨浮船坞,主要修理2万吨以下各类船,

配套企业的产品主要有船舶分段、钢结构、小型柴油机、轴承、阀件、电焊机、电焊条、船用油漆、渔具等。

(二)发展优势

l、资源优势。*拥有优越的临港资源优势,港口水深条件好,内港天然掩护条件佳,*市海岸线北起九龙江口,南至与广东交界的*,规划码头岸线总长50公里,其中深水(万吨级以上)岸线32公里;可建各类泊位221个,其中深水(万吨级以上)泊位123个;港区陆域总面积约4603万平方米。十分有利发展船舶工业。

2、区位优势。一是具有承接台湾游艇业和修船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港距台湾高雄港仅185海里,是距台湾最近的沿海开放口岸之一。台湾游艇业比较发达,有大舟、唐荣、神舟等10多家名牌游艇制造企业,*世纪*年代末最高年产量达到1700艘,出口额近2亿美元,九十年代以后,受台湾经济萧条和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的冲击,游艇产量锐减,最近几年台湾游艇制造商热衷到大陆特别是厦门、*投资办厂,其中已有神舟造船落户*赤湖。另一方面,台湾的修船业受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的冲击,修船成本日益提高,台湾船舶(以渔船居多)纷纷到*沿海修理,为*的修船业发展提供很好的商机。二是厦漳两地修造船业的合作前景广阔。九龙江下游“船舶工业走廊”,历来与厦门市的船舶工业联系紧密,互动双赢,对提升*民营造船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建造质量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厦漳两地修造船业的全面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3、产业发展空间大。我国船舶工业已经连续十三年稳居世界第三造船大国的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船舶市场出现了有史以来罕见的需求高峰,船价大幅攀升,船舶工业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专家预测,到2015年前,世界船舶市场年需求约为4400万载重吨,是继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又一个造船高峰期。从国际上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快,世界经济和海运量的稳定增长,以及大量老旧船舶需要更新,国际造船市场受到新增需求与更新需求的双重推动,世界新造船舶成交量将保持较高水平。从国内看,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量的大幅增加,中远等国内主要船东对新船的需求十分旺盛。从修船市场看,大型油轮和散货船规模的扩展以及集装箱船队的迅速扩大将使修船需求稳步增长。总之,国内外市场旺盛的需求,为我国船舶工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必将带来我国船舶工业大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国家对发展船舶工业高度重视,已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并出台相应扶持政策,省政府也把大力发展船舶工业作为我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为*船舶工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空间。

4、产业基础好。九龙江下游*河段两岸船舶修造工业已初具规模,建有1000吨级以上修船坞13座,最大修船能力达到8000吨级,修船能力跻身*三强,成为闽南地区的修造船中心,创造了数亿元的工业产值。*游艇工业虽然起步晚,但近几年引进的神舟造船、毅宏游艇和日产游艇规模大、产品科技含量高,神舟造船是20*年大陆地区游艇出口最大企业,造船业是*市乃至*省船舶工业的新亮点。此外,友联船厂拟开发“石油钻井平台模块”产品,将成为*船舶工业新经济增长点;*、*、*等县引进修造船项目都取得可喜的进展。现在*修造船企业已出现国有、民营和外资共同发展的局面。

(三)存在问题

1、民营企业竞争不强。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差,不规范,大部份属于家族式的企业,形不成规模经济。大多数船厂的生产经营还处于粗放型状态,船舶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

2、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作为*市船舶工业集聚地的九龙江沿岸以传统的修船业为主,沿九龙江从紫泥镇西良村至海澄镇下楼村,至今没有对船舶工业用地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工业区与居民区混杂,工厂与农民住房相互交错,致使绝大多数船厂难以实现封闭式管理,环境卫生、排污均存在问题。

3、基础设施配套差。如*紫泥修造船园区交通不畅,通往各船厂的主干道,年久失修,交通不便,原材料运输困难,缺乏工业园区应有的配套,企业难以承接高附加值船舶,极大地影响了船东订船和外商投资的积极性。受九龙江沿岸水域浅、河道淤积及后方陆域纵深的限制,难以发展3万吨级以上的中型修造船厂,不利于企业扩大规模。

4、高附加值产品不多。九龙江下游船舶修造基地主打商船和运输船舶维修,仅限于1000吨级以下小型船舶建造,主要是采砂船、散货船、客船、趸船等,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与市场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几家游艇制造企业大部分还处于建设阶段,我市配套能力又十分薄弱,游艇等高附加值船舶产品还不多。

5、岸线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修造船业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有限。

二、船舶工业发展目标

(一)发展定位

发挥*市自身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条件,努力把*建成海西最具国际竞争力船舶产业基地之一。到2015年,基本形成适应海峡西岸航运枢纽需要的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组织高效、配套齐全、布局合理的船舶工业产业体系。一是建立世界级豪华游艇生产基地,形成与“长三角”、“珠三角”并驾齐驱格局;二是建成海上石油平台模块专业化生产中心,加速发展形成产业链;三是建成海西大型造船、修船产业基地;四是建成*省船舶产业配套基地。

(二)发展目标

预期到2010年船舶工业总产值达40亿元,是20*年产值的8.6倍,占全省船舶工业总产值的17.6%。其中:造船产量20万吨,120艘,造船产值15亿元(含渔船),游艇产量200艘,销售收入10亿元,修船200艘、产值8亿元,海洋工程船及海洋平台模块产值5亿元,船舶配套业产值2亿元。预期到2015年船舶工业总产值达300亿元,其中:造船产值200亿元(含渔船),游艇产量300艘,销售收入30亿元,修船260艘,产值30亿元,海洋工程船及海洋平台模块产值25亿元,船舶配套业产值15亿元。

三、发展重点

根据*市船舶工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条件,突出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游艇工业及大中型造修船业和船舶配套业。

(一)突出发展游艇工业:重点生产60-100呎豪华游艇,建设部级游艇生产基地(产量、产值占全省一半以上),形成与“长三角”、“珠三角”竞相发展的格局;

(二)大力发展海洋工程业:重点发展海洋石油钻井装备的模块、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超大型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深远海潜水器等;

(三)发展造船业及船舶配套业

发挥我市港湾多,深水岸线资源丰富的自然优势,抓住国际船舶市场需求高峰的难得机遇,积极开展内联外引,加快*、*、*等5个大型造船项目的前期工作,开发建设10万吨级以下大中型造船厂,重点发展30m-32m玻璃钢渔船、深海渔船、金枪鱼延绳吊、活水鱼运输船、远洋冷冻船等;海洋工程船、海洋石油平台模块;发展集装箱船、油船、化学品船、海洋工程船等高技术性能、高附加值船舶;带动船舶分段制造、舾装件、管子加工、电缆配送、船舶机电设备及物流运输等配套企业发展,形成船舶产业集群。

(四)做精做大修船业

近几年,随着厦漳两港吞吐能力的不断提升,进出港船舶数量迅速增加,加上修船价格的不断攀升给修船企业带来丰厚的效益。为此,要抓住机遇做精做强修船业,加快建设大型修船厂,填补厦漳两地无大型修船厂的空白,不断提高修理技术含量,扩大修理类别,提高修船经济效益。

四、产业布局

以*、*、*、*、*为船舶工业发展重点区域,规划建设5个游艇工业园区[*赤湖将军澳(含佛昙湾)、*毅宏游艇工业城、*浮宫、*湖塘和*陈岱艇工业园];8个修造船基地(*船舶工业走廊、后石修船、梅岭修造船、*六鳌造修船、古雷造船、*城垵造船、*下垵造船、*青径造船);4个船舶配套工业园区(*六鳌、*城垵、*梅岭、*列屿)以及海洋工程开发中心、渔船修造中心等。

——*市

1、整合“船舶工业走廊”布局

*的九龙江“船舶工业走廊”聚集着以国安造船、新胜海船业为龙头的十多家民营修造船企业,形成紫泥中小型修造船产业密集区,是*市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根据*市“一江两岸”城市发展规划思路,在该规划中仍然明确提出了“船舶工业走廊”的布局,从*城市长远发展需要看,建议对该“船舶工业走廊”布局做出适当的调整和重新规划布局,禁止在紫泥乌礁岛新建船舶工业项目、并对小型船厂进行整合重组,合理使用岸线资源;在招银、后石港区和海澄玉枕州规划新的修造船工业园区,鼓励有能力扩大规模的修造船厂落户。应制订相应政策加以引导,促进船舶产业健康发展。

2、在浮宫片区规划游艇产业园。重点发展游艇制造和游艇俱乐部。

3、招银港区重点开发以友联船厂为龙头的船舶修造产业区,发展船舶修理及海洋工程船建造,重点开发石油钻井平台模块。

4、后石港区重点发展游艇工业城;开发建设以*海洋船舶十万吨级大型修船厂和中海油五万吨级修船厂项目为龙头的大型船舶修理及修船服务产业区。

——*县

1、加快赤湖将军澳3平方公里的游艇制造工业园区建设。以神舟造船、日产游艇为龙头,重点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高级豪华游艇。把佛昙湾纳入赤湖将军澳游艇产业园区,重点建造仿古木船、木质豪华游艇、玻璃钢游艇等项目。

2、在六鳌半岛规划建设大中型修造船基地和船舶工业配套园区。以*一帆重工有限公司为龙头,进一步引进其他修造船项目,重点发展5-10万吨级船舶修造和船舶分段制造等产品。

3、在古雷港经济开发区规划大型造船基地预留区。古雷半岛西测港区以北约2平方公里的区域具备建设大型修造船项目的优越条件。重点发展10—20万吨级大型船舶修造项目。

4、规划建设将军湾船舶配套产业园区。为*乃至全省修造船业提供配套。

——*县

1、建设城垵大型造船基地。以南通华浮港务有限公司为龙头,在城垵临港工业区建设大型造船项目,建设大型船坞2座,舾装码头6座,材料码头1座,年造船能力80—100万载重吨;主要生产海洋工程,包括钻井平台模块,年生产能力10万吨。

2、规划建设*渔业船舶修造中心。*市是*省海洋与渔业经济较发达地区。*和*浯屿是*市主要的渔船建造地区,渔船船队规模较大,渔船建造在整个造船市场占据了71%以上份额,具有一定规模,在该区域建设渔业船舶修造基地,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3、规划建设*西埔弯南堤湖塘游艇制造工业园区。开发面积1000亩左右。

4、规划建设龙屿下垵修造船基地。预留深水岸线9公里,做为修造船岸线。

——*县

*毗邻广东,距离汕头港近,国道324线和厦深铁路贯穿全境,梅岭作业区可供规划建设大型修造船厂和船舶工业配套园区。

——*县

*港区位于*湾内侧,具有优良避风港,便捷交通条件(铁路、国道、省道、疏港公路互通),具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和宽阔的内陆腹地,具备发展船舶工业项目的良好水深条件。可在青径港口工业预留区规划建设船舶修造基地,在列屿规划建设船舶配套工业园、渔船修造中心,在陈岱规划建设游艇制造工业园区。

五、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船舶工业的协调和指导

成立*市船舶工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对船舶工业发展的调控与服务,协调解决船舶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成立*市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强化行业协调、指导、监督和服务,在船舶行业管理、制定行业规划和发展政策等方面发挥参谋咨询作用。

2、制定鼓励船舶工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从资源配置(特别是岸线、陆域土地等资源)、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研究出台鼓励发展船舶工业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3、加强船舶工业发展各项规划

要高度重视船舶产业发展规划和各专业园区规划。按照本指导意见提出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要求,编制*市船舶产业发展规划,并注意与城市及相关行业发展规划的衔接;沿海各县(市)要按照全市的船舶产业布局做好各专业园区规划、基地的的编制工作;市交通局、港口管理局、国土资源局、海洋渔业局等部门要做好船舶工业园区预留区域的岸线、土地、海域资源的规划和保护工作。

4、提高船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实施资源整合,培育骨干企业。根据企业现有资源(包括岸线、海域、土地、交通、设施、管理、技术、人才等)和可开发利用资源的总体状况,引导和鼓励企业按照自愿和双赢的原则,实施整合重组,优化配置资源,构筑修造实力;坚持择优扶强的原则,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通过技改、扩建或易地改造,壮大实力,完善配套,提升产品档次,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有重点地选择若干家企业,运用市场调控手段,实行强强联合,组建企业集团,带动中、小企业形成专业配套生产,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二是发挥后发优势,实施高起点定位。引导和鼓励船舶造修企业,特别是骨干和重点企业,实施高起点定位,按照造修船舶向大型化、高技术性能、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发展思路,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三是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力度。建立和完善的修船服务体系,提倡总装造船,避免重复建设。通过对老企业的重组改造和新企业的规划引导,逐步形成以造船总装厂为核心,区域内统筹建设分段制造、船用舾装件、管子加工等配套企业,形成以造船为中心的企业集聚模式。在造船管理模式方面,逐步引入先进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包括在船舶建造中逐步采用信息密集型的“集成制造”模式,“数字造船”模式,实现数字化、信息化、产业化,以达到现代化造船技术管理水平。

5、扩大船舶产业的融资渠道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4·9”、“6·18”、“9·8”、“11·18”等平台,积极吸引国内外、尤其是台湾游艇制造企业与船舶工业大企业(集团)到本市投资。采取产业链招商,引导关联企业投资修造船行业。二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应为修造船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信贷融资环境。三是政府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鼓励船舶工业发展。四是积极争取国家国债投资、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高新技术船舶发展基金和政策的支持。

6、合理开发使用岸线

海岸线是包括一定水域与陆域的特殊资源,是优化沿海生产力布局的重要载体,应当根据其资源条件和开发价值,加强分类调控,确保合理使用。要研究制定海岸线使用管理意见,规范和完善岸线使用管理,促进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提高开发建设的综合效益;对于列入省、市重点造修船项目,土地、岸线、海域优先给予安排,并提供相应的交通、水、电等基础配套设施。同时,为保护有限的岸线和土地资源,对于不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按照有所不为的原则,严格限制不符合布局规划总体要求的项目布点。

船舶工业范文篇8

元信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所产生的产物,在整个信息管理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改革了现有的企业的数据信息管理模式。元信息精密化的数据传播特点使得其在船舶、飞机、卫星以及更多精密仪器上得到大量的使用,成为了现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所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元信息由6大富有特色的功能组成,成为了信息化建设领域的中坚力量。包括对于信息资源的描述,资源的确认和检索,资源的选择以及评价功能,资源的管理,系统功能与执行以及系统建模6大功能,将这6大功能的特色表达以及信息技术进行良好的掌握,可以提高企业信息化的进程,通过不同功能的特色模块组合,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选择。①资源描述是指将业务数据中的不同数据属性以及格式表达形式进行元数据的信息处理,通过改变信息的格式将不同的对象进行元数据的格式转换;②在整个资源处理上进行功能的检索以及确认,将数据进行组织以及重新再利用,使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建立,提供多层次的检索方式;③元信息平台可以对业务经营中进行完整的检查,浏览整个数据的信息,使自己的数据得以充分的利用;④元信息可以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信息平台对于数据资源进行管理;⑤元信息设计之初以良好的系统功能以及执行功能著称,可以迅速地对整个描述过程进行程序的执行;⑥元信息可以对整个数据进行抽象建模,抽取整个数据的关键信息属性,进行挖掘、重组以及目标匹配等功能实现强大的支持功能。

2元信息结构设计

2.1设计理论

元信息是指数据中的数据,是最小的结构化数据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从信息之中抽取出业务活动所需要的数据,以集合的形式进行体现。元信息的出现,搭载了资源的关键属性信息,可以将信息以少量储存空间的形式安装在资源之中,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以整个船舶工业在生产的过程中的经营数据以及业务流程为基础,按照部分、单元、组合元素、元素4层模式进行整体的架构设计,包括了DC元信息的15个主要元素的描述以及船舶业务的具体描绘。以现在有的DC元信息的整个原理以及XML技术,进行船舶工业信息化平台元信息体系的结构设计,开具有独立性、可通用的通讯协议、灵活的数据交换格式、可靠性以及开放性5大特征的数据结构。同时,元数据根据以XML为载体进行整个信息架构的形成以及体现。

2.2技术实现平台

XML技术是“可扩展标识语言”的英语缩写,是进行网络传输的通用程序语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迅速成长为一个较为成熟的开发语言体系,包括主要的语法以及文体结构,有DOM和RDF,XSL等多种样式。XML技术的运用与元数据的表达内含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着极高的相似性,因此,使得XML技术可以进行元信息数据的传输以及存储。将元信息的表达以XML标签的形式进行建立,利用XML的样式实现元信息的交换,实现数据的交换以及操作。因此,元信息利用XML语言进行属性信息以及关键信息的储存,建立网络的信息查询以及交互模块的实现等,符合了分布系统的数据传输功能以及要求。因此,运用XML技术建立元信息体系是最佳的方式。

2.3元信息平台结构设计

在整个船舶工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保证每个部分层次含有独立性的特点,支持现有的大多数工业软件的应用,建立统一的通信标准协议,使不同的软件接口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对接机制,提高软件的可移植性以及健壮性。在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中,建立不同数据之间相互转换的机制,使不同的数据有一个统一的接口进行联系以及交换,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以及不会泄露。实现通用的可编辑的元信息平台规则。建立统一的内部评价指标,以一定的规则建立整个数据库系统。根据服务器提供的应用平台整个网络上的所有元信息资源,找到所有资源的共同点进行嫁接。运用XML语言进行架构的模板对整个数据表进行重造,根据网络协议的标准将整个元信息以XML的格式存储起来,便于其他程序的调用。以用户的需求以及企业的经营业务范围和原则建立不同的单元模块,打造系统内部核心的模块团队。见图1(模块化设计图)包括整个系统中的设计、计划、预算、采购、文控、生产、质检、调试、后勤、售后等不同的部门。以不同的部分作为设计的单元,进行模块化的设计模式,使整个元信息平台的构建符合企业的经营需要。在不同的业务元素进行层次划分的过程中,尊重不同的业务体系,进行简单代码的编写,使整个代码通俗易懂,后序容易修改。同时,根据不同的行业业务进行相应功能的划分,符合业务的发展需要,建立可扩展性的结构,使整个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后续升级成为一种可能。以XML为技术载体的元信息平台构建通过互联网Web技术实现整个信息的上传、下载以及共享。整个信息化平台的体系构建过程是:以企业经营的业务需求作为整个系统的出发点,通过网络服务的功能,将收集到的元数据化为网络节点的方式统一储存在后台数据库中,以元数据中心的构建模式统一管理所有分布的元数据,使所有的元信息通过统一的规范进行联系,以B/S即客户端、服务器的模式进行访问。对于元信息以及前台界面之间的联接建立友好的交互界面,使用户能在远程登录,对于软件信息软件进行操作,利用HTTP协议进入整个服务系统,设立完整功能的对应按钮,通过触发事件的反应进入整个程序的操作。运用网络技术建立元信息数据库以及服务器,通过网络连接的方式将网络的整体建设和XML技术相结合,使整个分散的元信息进行联系,实现不同的元信息之间的连接。注意整个元信息的数据库建立是基于元信息的服务器,也是储存其他数据端的中心节点的基础。运用Z39协议将不同的通讯设备以及协议之间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完美的元信息与数据库、服务器网络,实现不同元信息之间的连接,体现分布式管理的核心,形成了整个信息共享的平台,节约了企业的信息成本。根据企业经营业务的不同建立不同的功能模块层。以元信息的使用范围、形式以及状态等进行后台管理器的查询、增加、修改、删除等基本业务的操作,基于底层的编程软件将前台应用程序的界面以及功能与后台的元数据服务中心进行关联,实现元信息的访问机制以及通过XML技术实现操作。

3结论

船舶工业范文篇9

一、船舶工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20*年以来,我国船舶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造船产量快速增长,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前列。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已经具备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以下称三大主流船型)自主开发能力,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也实现了突破,大型船舶企业造船周期和质量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但是,船舶工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重复投资、产能严重过剩、船用配套设备发展滞后、海洋工程装备开发进展缓慢等矛盾日益显现。20*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航运市场急剧下滑,造船市场受到很大冲击,新船订单大幅减少、企业融资出现困难、履约交船风险加大,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

应该看到,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船舶工业已经形成了原材料配套强、劳动力素质高、制造业体系完备等综合竞争优势,世界造船业正逐步向我国转移,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当前,我国船舶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机遇,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巩固和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地位,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通过采取积极的信贷措施,稳定造船订单,化解经营风险,确保船舶工业平稳较快发展;通过控制新增造船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大型船舶企业综合实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通过加快自主创新,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建设造船强国和实施海洋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稳定造船订单,保持生产增长。积极应对推迟接船和弃船风险,防止出现大量撤单问题,力争船舶企业按期完成订单任务,保持生产平稳较快增长。

加强政策引导,扩大船舶需求。调整优化运力结构,淘汰落后老旧船舶,扩大船舶市场需求。

推进结构调整,整合造船资源。实施兼并重组,整合造船、修船、海洋工程装备生产资源,发展大型企业集团,促进船舶制造业和配套业协调发展。

加快自主创新,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强关键技术和新产品研究开发,提高船用配套设备水平,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规划目标。

1.船舶生产稳定增长。今后三年船舶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力争2011年造船产量达到5000万吨,船用低速柴油机产量达到1200万马力。

2.市场份额逐步扩大。2011年造船完工量占世界造船完工量的35%以上,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市场占有率达到20%,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占有率达到10%。

3.配套能力明显增强。三大主流船型本土生产的船用配套设备的平均装船率达到65%以上,船用低速柴油机、中速柴油机、甲板机械等配套设备的国内市场满足率达到80%以上。

4.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在高端船舶市场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若干个专业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初具规模,一批船用配套设备生产企业发展壮大,环渤海湾、长江口和珠江口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

5.研发水平显著提高。三大主流船型研发设计实现系列化、标准化,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船型,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开发取得突破。

6.发展质量明显改善。骨干船舶企业基本建立现代造船模式,三大主流船型平均建造周期缩短到10个月以内,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三年累计降低15%,钢材利用率显著提高。

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一)稳定船舶企业生产。

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大型船舶企业和航运企业按期履行合同,积极应对推迟接船、撤单、弃船等经营风险。指导船舶企业加强生产管理,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造船质量和进度,保持生产连续性。

(二)扩大船舶市场需求。

加快报废更新老旧船舶和淘汰单壳油轮,积极发展远洋渔船、特种船、工程船、工作船等专用船舶。

(三)发展海洋工程装备。

支持造船企业研究开发新型自升式钻井平台、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海洋工程作业船及大型模块、综合性一体化组块等海洋工程装备,鼓励研究开发海洋工程动力及传动系统、单点系泊系统、动力定位系统、深潜水装备、甲板机械、油污水处理及海水淡化等海洋工程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

(四)支持企业兼并重组。

支持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及其他骨干船舶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推动大型船舶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引导中小船舶企业调整业务结构,发展中间产品制造、船舶修理、特种船舶制造等业务,开拓非船产品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并购境外知名船用配套设备企业、研发机构和营销网络。

(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制定《船舶工业科研开发重点项目目录》,支持优化升级三大主流船型,开发适应新规范、新标准和节能环保要求的船舶,提高大型液化天然气船、大型液化石油气船、大型汽车运输船、科学考察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设计开发能力,加快新型船用柴油机及其关键零部件、甲板机械、舱室设备、通信导航自动化设备的自主研发,加快现代造船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基础共性技术研究。

(六)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制定《船舶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及产品目录》,支持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专用生产设施项目建设,支持填补国内空白、节能环保效果显著以及产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及配套产品的技术改造。

(七)积极发展修船业务。

鼓励造船企业利用现有造船设施开展修船业务。加强修船技术研究,增强大型船舶、特种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修理和改装能力。规范发展拆船业,实行定点拆解。

(八)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制定并完善相关措施,巩固我国船舶工业在三大主流船型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的国际市场份额;鼓励船用配套设备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带动产品出口。

(九)加强船舶企业管理。

引导船舶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内部改革,推进管理信息化,全面提高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推进数字化造船;加强国际造船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的研究,积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推广节能节材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钢材利用率,降低能耗物耗;增强市场分析和预测能力,加强合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控制财务成本,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创新型研发设计人才、开拓型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等专业人才培养,强化职工培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生产经营信贷融资支持。

各相关银行对船舶企业在建船舶和有效合同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要确保按期到位;对船东推迟接船的,要适当给予船舶企业贷款展期支持;对信誉良好的船东和船舶企业要及时开具付款和还款保函。加强银企合作,对在建船舶实行抵押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船舶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加快建立船舶产业投资基金。

(二)增加船舶出口买方信贷投放。

鼓励金融机构增加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帮助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和其他骨干造船企业稳定现有出口船舶订单。

(三)鼓励购买弃船。

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骨干航运企业购买远洋船舶的弃船,鼓励金融租赁公司购买出口船舶的弃船。

(四)努力扩大国内船舶市场需求。

对国内企业向国内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销售海洋工程结构物,继续实行增值税退税政策。加大预算内资金投入,提前实施纳入国家规划的政府公务性、公益性船舶建造。

(五)加快淘汰老旧船舶和单壳油轮。

研究鼓励老旧船舶报废更新政策。抓紧出台单壳(包括单壳双底和双壳单底)油轮强制淘汰政策,严禁超龄船舶改造、运营。

(六)严格控制新增产能。

除《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15年)》内的造船项目外,各级土地、海洋、环保、金融等相关部门不再受理其他新建船坞、船台项目的申请。新建大型海洋工程装备专用基础设施项目需报国家核准。今后三年,暂停审批现有造船企业船坞、船台的扩建项目。

(七)完善企业兼并重组政策措施。

制定出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妥善解决富余人员安置、企业资产划转、债务合并与处置、财税利益分配等问题;采取资本金注入、融资信贷等方式支持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实施兼并重组。支持骨干船舶企业兼并重组其他船舶企业,优先核准其技术改造项目,鼓励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八)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投入。

增加高技术船舶科研经费投入,支持高技术新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重点配套设备研发,支持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加快船舶工业标准体系建设。支持开展船用配套设备、海洋工程装备以及特种船舶制造专业化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技术改造,支持大型船舶企业兼并重组后进行信息化建设和流程再造,支持中小型造船企业符合相关产业政策要求的调整转型。支持船舶企业和科研机构研发条件建设。

五、规划实施

船舶工业范文篇10

公司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公司党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厂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在发展生产、改革调整、科技进步、企业能力建设、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以坚实的步伐向着“三步走,翻三番”,建设现代化企业的战略目标迈进,为落实兴企报国战略,特别是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公司党委认真组织实施,全面推进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过去六年的实践证明,公司党委是一个勇于开拓、勤奋进取、团结务实的领导集体。

公司第七次党代会的召开是公司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将对进一步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创造和谐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借此机会,我对即将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党委提出三点希望:

一、坚持“四个坚定不移”,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今年6月25日,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四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做到这四个坚定不移,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公司党委要认真组织学习并深度解读提出的“四个坚定不移”精神实质,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凝聚在党组织周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积极探索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与途径,努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进一步坚持“”制度,更好地发挥“”制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热爱党务工作的党支部书记队伍。

二、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目前,公司正处在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应对复杂局面,经受严峻挑战,抓住发展机遇,实现公司新一轮发展战略目标,要求公司各级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最突出的就是要承担改革、发展工作的共同责任,承担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对此务必要有强烈意识。要创建党建工作新机制,重视执政党基层组织的政治工作资源,遵循政治工作规律,体现政治工作的应有价值。公司党委应以主要精力研究重大方针政策问题,把领导公司发展作为战略任务来推进,支持行政领导充分行使职权,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提高经营管理的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妥善处理新情况、新问题的创造力,创造和谐环境。要从全厂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把积极改善群众工作生活条件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三、扎实苦干,为实现建设集团化、国际化、现代化企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几年来,公司党委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和广大职工,大力实施企业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全面超额完成“十五”规划目标,顺利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为公司全面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希望公司的同志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公司工作大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学习、融汇世界一流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树立创新思维,加快发展步伐,为早日把公司建成集团化、国际化、现代化企业做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