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会议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1:42:36

财税会议

财税会议范文篇1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财税工作进入年终冲刺阶段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目的是针对当前全区财税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形势,查找不足,动员各级各部门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立足超收,全面完成全年财税工作任务,确保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下面,就当前全区财政收入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把握财税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收入进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此基础上,财税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维护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财政收入进度较往年有所好转。截至11月底,全区地方级财政收入累计完成×××万元,占预算的×××,同比增长×××。进度和增幅情况都是近年来较好的。二是工资等重点支出得到了较好保障。各级将保工资放到财政工作的首要位置,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工资发放,对重点建设、社员股金兑付等事关全局的重点支出也给予了有力保证。三是财税改革有了新的进展。“票款分离”改革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农税征管工作扎实有效,政府采购、会计委派制改革等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四是全社会的依法纳税意识有了新的提高。各级财税部门深入学习、宣传新的税收《征管法》,有效维护了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增强了全社会的依法纳税意识。应当讲,在今年大的经济环境并不宽松,财政收支矛盾比较尖锐的情况下,全区财税工作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相当不容易的。特别是财政、税务、行政收费部门的同志们,在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自我加压,勇挑重担,努力克服困难,狠抓收入计划落实,将任务分解量化,责任到人,努力均衡入库,以扎实细致的工作,为地方财政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对此,区委、区政府是满意的。实践充分证明,财税收入征管干部队伍是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全区广大财税征管战线的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区收入完成预算进度依然滞后,与兄弟区市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对照差距,目前收入的关键在区级,攻坚在区级;区级的关键在地税、国土两个“大块头”上。要实现区委、区政府制定的目标,全区尚需组织收入×××万元,区级需要组织×××万元,其中:地税局和国土资源局尚需组织收入分别为×××万元和×××万元。而12月份有效工作日只有20天左右,平均每天需组织收入×××万元。时间相当紧迫,任务十分艰巨。如果不努力完成任务目标,就无法完成保工资、保稳定、保改革的任务,财政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财政平衡也无从谈起。如果不迎头赶上,我们与兄弟区市的差距会越拉越大,就会严重影响新一届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的整体形象。实现今年财政超收任务,当前关键是要克服畏难发愁,无所作为的情绪,解决“无税可收”的思想。一是从我区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远远低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全国的比重为×××,全市的比重为×××,我区的比重为×××,差距明显。二是从目前正在进行的财税收入质量联合检查情况看,仅仅20天的检查已查补×××多万元,偷逃漏税收的现象普遍存在,个别企业偷漏税数额大,问题严重。这些都说明收入还是有潜力可挖的,只要我们统一思想,下定决心,加大力度,确保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以上,是完全有可能的。保不了,就是认识问题、工作问题。因此,作为财税干部职工,每一位同志都要在征管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最大限度地堵塞财税漏洞。要针对税源变化的新情况和财税工作遇到的新问题,认真研究对策,积极探索有效征收的新途径,千方百计把收入抓上去。

全年财税收入攻坚战已到了最关键的时候,确保全年财税收入任务完成是当前最紧迫、最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关键要抢时间,赶紧度。各征收部门、各镇(街)从今天起,就要算好时间帐、任务帐,周六周日不休息,把所剩的任务分解到每一天,并制定措施,明确责任,一天一天的抓调度、赶进度。各征收部门部门主要负责人、各镇(街)镇长、主任,要拿出主要精力抓收入;特别是地税、国土部门要将任务压死,措施定硬;各征收分局要加大征收力度,强化征管措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抓征收。

二、千方百计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克服困难,确保实现全年财税工作目标

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事关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今年,从中央到省市,都对财税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今年财政收入的目标要确保增幅达到×××,这是综合考虑各方面需要与可能确定的,是一个硬指标,没有商量的余地,必须不折不扣地确保完成。各级党政和财税部门都要把抓收入、赶进度、保指标作为当前财税工作的第一要务,拿出有针对性的对策,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要多在找准征管薄弱环节上下功夫,多在清欠堵漏上加力度,多在强化征管措施上抓落实,努力挖掘增收潜力,最大限度地堵塞财税漏洞,狠抓及时入库,确保组织收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全力以赴增加财政收入。

一是思想认识要到位。财政、财政,无财难以施政。只有强大的财政作后盾,改革、发展、稳定才有可靠保障,否则,一切无从谈起。区委、区政府提出完成×××的财政增幅,这是区委、区政府在全面审视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特别是薛×××的经济现状认真分析后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我区来说,这一调整后的任务目标,不仅切实可行,而且也符合客观实际,只要开拓思路,努力工作,完全可以按时完成任务。目前,我们在财政税收工作上有许多优势和有利条件。一方面,我区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孕育着潜力、孕育着增收。另一方面与兄弟区市相比,1—10月份我区在全市完成预算进度位居第六位,同比增幅位居第四位,形势不容乐观。更为重要的是,今年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是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的开局年,我们只有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搞好财政税收工作,才能向党和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才能不辜负全区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综上所述,完成调整后的收入任务,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指标任务。因此,各级党政和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看到财政形势的严峻性、艰巨性,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同时更要坚定信心和决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从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出发,认清形势,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强化措施,不折不扣地圆满完成调整后的财税增收目标。

在这里我特别强调,要做到“四个不”,即今年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全年财政收入任务目标、部门之间收入任务不作调整,任务再重指标不减少,为保证收入质量任何部门的收入都不能空转。不论困难多大、任务多重、时间多紧,我们必须确保财政收入质量的提高,绝不空转税收或搞“数字收入”“数字游戏”,对此不要存有任何幻想。严禁弄虚作假,严禁搞"空转"。这一问题,我们强调过多次,今天我再一次重申,绝不允许任何单位、任何个人,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否则,长此以往,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和恶性循环。对这一危害我们切不可低估,大家一定要把功夫用在抓征管上,用在组织收入上,用在堵塞偷税的漏洞上,使我区的财税收入实实在在、没有水份,真正起到支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作用。财税部门要以讲政治、讲大局、保稳定的高度,从维护党委、政府和部门自身形象的高度以对组织、对全区人民、对事业和对自身负责的态度去积极主动地强化征管,组织收入。尤其是地税、国土部门任务相当艰巨,但是没有任何余地,必须确保完成。这方面国税、财政、水务等部门带了好头,相信其他部门经过近二十多天的努力拼搏一定会迎头赶上,完成或超额完成今年收入目标。

二是依法征收要到位。要坚持依法治税。这是组织收入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的原则,也是财税工作的立足点和灵魂。只有依法治税,才能避免有税不收问题,真正实现应收尽收。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区还有很多税源还没有收上来,还没有完全达到应收尽收。据金库提供的数据表明,1—11月份我区应纳地方税企业×××户,完税企业×××户,占应税企业×××,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企业今年以来没有纳一分钱的税。例如,枣庄购物中心薛城分店销售额占薛城市场三分之一,今年前×××个月纳税×××万元,平均每月不足4千元,简直不可想象。利民矿业、闫布煤矿前×××个月分别纳地方税×××万元和×××万元,而在年底联合检查中分别查补出×××万元和×××万元的应纳税额,偷、漏税问题还非常突出。说明我们在抓收入方面,方法还不够灵活,力度还不够大,措施还没有到位,还存有相当多的税收空白点。不是无税可收,而是潜力巨大。税收征管机关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激欠税”的方针,坚决发扬“铁石心肠、铁面无私、铁的手腕、铁的纪律”的“四铁精神”,发扬“拣芝麻不怕多弯腰”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法、依率计征、应收尽收,切实抓紧抓好税收收入。

首先,强化税源监控,向管理要收入。要坚持税源普查和排查的制度化、经常化,适应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改进征管方式和征管手段,建立健全有效的税源动态监控机制,对纳税户实行跟踪管理、动态管理,随时更新增减对象和税收数额。尤其要及时把握重点税源、主体税种的变化情况,健全协税护税网络,扩大税收覆盖面,形成全社会支持财税工作的良好局面,保证税款足额入库,确保完成全年任务。

其次,加大执法力度,向清欠要收入。各级要把清欠作为增收的主攻目标,区别情况,分类排队,责任到人,采取罚款,扣交,加收滞纳金等强制手段,毫不手软地加大清欠力度。对实现税收不能及时入库的要按照征管法规定,落实税款预储,以票控税措施。从现在开始企业欠税只能减少,不能增加。对于有意拖欠税收的,实行银行直接扣款,并且给予相应处罚。要严历打击税收领域的各种违法行为,严肃税法,防止收入流失。要搞好税法宣传,督导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增强纳税意识,积极主动交纳欠税。无论哪一个企业,资金再紧张,也不能靠无偿占用税款来解决自身经营过程中的困难。要通过《薛城周讯》公布欠税企业名称、法人代表和所欠税款情况,对欠税“钉子户”强制执行,同时要在电视台新闻栏目予以曝光,通过媒体的震慑力促进清激欠税。要把企业纳税情况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同干部的任免、使用和岗位轮换相结合。在全社会树立照章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逃、骗、欠税是违法行为的观念。

第三、规范纳税秩序,向稽查要收入。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人员认真开展好财税收入质量联合专项检查。坚决查处偷、漏税行为,该曝光的曝光,该处理的处理,切实维护国家税收政策的统一性和严肃性。要通过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和纳税大户进行全面检查,对一般行业,一般业户及零散税源进行重点检查,真正把联合检查的过程作为宣传税法,组织收入的过程,作为堵塞漏洞,打击偷逃骗税行为的过程,切实把偷漏税款追回来。对偷漏税款严重的单位,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其法人代表依法处理。各执法部门要继续通力合作,实施社会综合治税,坚决打击偷、逃、骗、抗税行为,确保大税、小税全额入库,切实把查补的成果反映到财政收入上来。要严格税收入库级次,绝不允许转移税收、混淆级次入库的问题,一旦检查发现,要依法追究当事人和领导人的责任。

第四、加强预算外资金的征收管理,向政策上要收入。预算外资金是财政性资金,应当成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财力。特别是在当前预算内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更经重视发挥预算外资金在保工资,弥补事业经费不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财政部门要通过严格审查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加强对预算外资金收入、支出,使用的监督,提高综合财力,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各单位必须将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及时定额上缴国库,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截留,坐支、挪用。否则,一经查出将按有关法律、法规从严处罚,并责成财政部门相应扣减其经费指标。特别要抓好“以地生财”的大文章,实行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大力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招标、拍卖,坚决杜绝任意减免土地收益的现象,实现国有土地收益的最大化,确保土地增值收益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是责任落实要到位。实现全年目标仅有20天多一点的时间,已到了最后的攻坚阶段。各镇街、各征管部门要认真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切实把财税工作放在当前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做到精力到位、征管措施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对收入缺口部分,要认真研究具体的征管措施。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在座的都是落实双过半任务的第一责任人,一定要亲自抓,亲自管,亲自调度。从现在起,要天天一调度,随时掌握收入进度。各征管部门、镇(街)都要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和队伍,要发扬不怕千难万阻,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的四千四万精神,深入到每一个企业,每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一户不漏地搞好税收征管工作,确保不漏一分一户。各经济主管部门都要从全市发展的大局出发,在抓好企业生产的同时,积极督促企业依法纳税,经济发展是政绩,纳税多少更反映政绩和贡献。在完成任务上提倡“三讲三不讲”,即:讲效果不讲过程,讲内因不讲外因,讲主观不讲客观。完不成任务的,星期天、节假日不休息。一句话,要钱不要“理由”,要钱不要“困难”。

四是年底严格考核到位。进一步强化收入调度。12月份上、中旬实行按旬调度,下旬实行一天一调度。同时对收入完成进度进行排名,在薛城电视台和薛城周讯进行通报。没按计划完成当期收入任务的征管部门,其主要领导要于期中和期后一天内向区主要领导报告原因和对欠计划的任务所采取的补救措施。要坚持对“责任人不放过、偷逃税不放过、征管部门不放过、征管人不放过”,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实行收入完成情况一票否决制的有关规定,切实把收入进度与征收部门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干部使用挂起钩来。凡未完成收入任务的单位,一律取消其部门和主要负责人评先树优资格,对区管干部实行诫免。对双管部门要实行收入任务与提退业务费、财政拨款、工资经费挂钩制度,如不能按规定进度比例及时入库的,则相应缓办或缓拨、抵减财政拨款及其经费。

五是节支措施要到位。大力压减非工资性支出,想方设法保障重点支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从简办事,各方面的支出都要严格按预算安排和进度执行,已经安排的支出要精打细算,尽可能节俭,绝不允许超出预算。区政府决定,从现在起,除救灾支出外,各部门不要再打追加报告,政府不再签批追加预算。对此,各方面要理解,财政部门要把好关。压减下来的资金,要严格用于保证今年的增资、社会保障和救灾等关系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支出。

三、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确保圆满完成全区的财税工作任务

做好当前财税工作,完成今年财政增收目标,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各方面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加强对各征管部门的领导,区领导牵头,成立税收督导组,对各征管部门分头实行责任帮包,督促动员各部门立足大局,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按收入计划按时间进度完成任务。

财税会议范文篇2

这次财税会议,既是一年一度的工作大会,更是在全省经济发展处于回升向好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午,我们集中传达学习了苏荣书记、吴新雄省长对财税工作的重要批示,凌成兴常务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省领导的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到实处。按照会议议程,现在召开财政分会,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传达学习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年全省财政工作,把握当前经济财政形势,部署**年财政工作,推动财政事业新发展。关于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主要精神,会上已印发了材料,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厅党组围绕会议主题讲四方面具体意见:

一、关于**年全省财政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三保一弘扬”总体要求,全面落实中央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年初预期,呈现回升向好、逆势上扬的态势。全省财政工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危中求机,危中求进”的决策部署,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为宏观调控抓手,支持项目建设,着力培植财源,狠抓收入征管,深化财政改革,优化支出结构,推进增收节支,迎难而上,奋发拼搏,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总结一年来的全省财政工作,主要有六大进展:

1.财政收支稳中向好。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全省财政总收入928.7亿元,比上年增收111.7亿元,连续三年增收超百亿元,增长13.7%,人均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元;地方财政收入581.2亿元,增长18.9%,高出全国地方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83.7%,从而圆满实现8月份全省财税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增幅两位数、比重82%、不收过头税”的目标,并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收入增幅逐季回升。受益于保增长、扩内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全省财政总收入增幅一季度为5.3%,二季度6.6%,三季度15.8%,四季度27.5%。二是收入质量逐步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一季度为78.2%,二季度84%,三季度85%,四季度86.7%。同时,通过规范征缴,非税收入增长15.8%,较上半年回落22.2个百分点。三是市县收入总体趋好。设区市中,财政总收入增幅超20%的有抚州、九江、景德镇、宜春、上饶和吉安。县级财政总收入增长19.4%,高出全省平均增幅5.7个百分点,其中,余江县、月湖区、湖口县、浔阳区、广昌县、庐山区等增幅超50%;总量超5亿元的县(市、区)47个,10亿元以上的14个,20亿元以上的2个;地方财政收入实现县县过亿元。同时,全年财政支出1548.6亿元,增长28%,增支额达338.5亿元,相当于2002年全年支出水平。这一组组数据充分说明,各地在应对危机促发展中工作有力,把握得当。

2.保增长措施扎实有效。在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保增长、扩内需各项政策举措中取得三个集中成效:一是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坚持从大局出发,宁可不要眼前的“政绩”,宁可财政暂时受些影响,也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全年依法依规为企业、居民减免税收122.4亿元,减免规费16亿元,缓缴社保基金约3.5亿元;加快退税办理速度,为840户再生资源企业退税56.4亿元,为出口企业退税37.5亿元。二是国企改革进一步推进。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3亿元,用于省属国企改革安置职工。同时,由行政事业资产集团公司将42家省属国有企业及市、县属国有企业闲置土地整体打包,向银团融资61.3亿元,统一借给各设区市,用于收储国企闲置土地,支持国企改制。这种“回购”土地筹措资金的模式,既保障了国企改革职工安置资金需要,确保国企改制任务圆满完成;又盘活了改制企业闲置土地,还可增加未来财政收入,运作十分成功,得到改制国企的好评。三是项目投资进一步拉动。按照扩大内需政策要求,积极支持、配合、协调投资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快项目审核、申报和资金分配工作,拨付中央扩大内需基建资金73.9亿元;向中央大力争取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拨付债券资金62亿元,加大高速公路、铁路、水利、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建设投入。四是社会消费进一步带动。“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扎实开展,全省共兑付“家电下乡”补贴3.1亿元,兑付“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2.1亿元,活跃农村市场,扩大和促进了农村消费。同时,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工作平稳实施,成品油价格补贴及时发放到位。上饶、鹰潭等地在应对危机促发展中,着眼长远,固本培源,减税清费政策落实快、成效好,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3.资产运作成果凸显。围绕破解经济发展“瓶颈”,以省行政事业资产集团公司为平台,通过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扩大融资、投资。除统一融资“回购”闲置土地支持国企改革外,还着力办了两件事:一是全省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这85个县市污水处理设施逐步投入运营,其中77个以tot形式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已打捆出让,除管网以外的厂区建设贷款资金约30亿元将全部提前偿还。这种“统一融资、集中建设、建成出让、统一还贷”的模式,属全国首创,成功解决了我省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融资难问题,在不增加政府财政压力的情况下,用两年时间建成原本需要十几年才能建成的项目。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缓解。以省信用担保股份公司为平台,推行联保、企业互保、保理、退税质押、采矿权质押以及政府打捆担保新模式,并严把项目风险,降低担保成本。担保公司全年为561家“四有三不”企业提供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担保,担保金额达50.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省财政还投入1.2亿元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科技、旅游等担保融资事业发展,为相关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南昌、赣州、吉安等地也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打造政银企合作平台,有力支持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4.支农政策落实有力。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一是惠农补贴进一步增加。补贴范围扩大,补贴标准提高,并通过“一卡通”方式及时足额入户到人。全年向种粮农户兑付粮食直补6亿元、农资综合补贴24亿元、水稻良种补贴6.6亿元、农机购置补贴5亿元;新增小麦、玉米和棉花三种农作物补贴,扩大生猪和奶牛良种补贴范围,实现良种补贴全覆盖。二是现代农业投入进一步加大。积极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全省投入11.2亿元推动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促进粮食、柑橘、水产和油茶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省财政以实施“双十双百双千”工程为龙头,安排1.3亿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安排2000万元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安排5000万元支持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了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和带动农民致富能力的提高。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省财政共安排2.6亿元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和专项工程建设,安排5000万元实施1-5万亩圩堤除险加固工程,落实配套资金推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通过直接统筹和衔接统筹两条渠道,全省共筹集17亿元,用于8000个省批新农村点建设,农村人居环境逐步优化。四是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补贴险种从2007年的1个扩大到**年的9个,财政补贴资金达到1.6亿元,较上年翻一番,农民获得保险理赔资金达1.1亿元,促进了农民持续稳定生产。同时,大力推进“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建立森林防火体系,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5.公共财政建设稳步推进。虽然财政收支异常紧张,省财政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积极筹措资金,在连续两年实施公共财政政策的基础上,**年新增安排50亿元以上,围绕夯实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实施60项公共财政政策,进一步向困难群众、农村、基层、公共社会事业倾斜财力,全省用于教育、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环境保护等民生方面的资金达86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6.1%,民生保障水平得到巩固完善提高。其中,重点支持就业和创业,下达促进就业资金15.9亿元,用于工业园区新招员工免费培训2亿元;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扶持范围扩大,拨付贴息资金1.5亿元,全省共发放担保贴息贷款36.4亿元;积极统筹资金,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医疗改革积极实施,基层医疗机构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建立,省财政安排资金2.6亿元,实现乡镇卫生院人员基本工资财政全额保障;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各级财政整合资金1.7亿元,为**年前完成20万例白内障患者和1.2万例唇腭裂患者免费手术治疗任务打下基础。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推进,省财政安排5.9亿元对新建廉租住房进行补助,安排资金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进行奖励,并积极推进城市(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等等。新余、萍乡、抚州等地也积极将新增财力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不断巩固和扩大民生保障水平。

6.财政管理绩效提升。部门预算编制进一步完善,省、市、县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支付质量进一步提升;全省所有80个行政建制的县(市)实行“省直管县”管理方式;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试点范围扩大到61个县(市、区);全年政府采购规模达125亿元,比上年增加21亿元,节支12.5亿元;公务卡改革大力推行,省一级预算单位全部实施,设区市全面启动,县(市、区)积极开展试点;360个省直单位、9个设区市和40个县(市、区)实现票据电子化管理。同时,有四项专项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省财政监督条例》颁布施行,标志着我省财政监督工作迈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省绩效评估中心成立,并制定《**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资金使用绩效得到制度保障;通过大力开展厉行节约,全年做到出国经费压缩20%,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降低15%,公务接待费削减10%,党政机关节电、节油、节水指标降低5%,实现会议费、差旅费零增长,省直单位购置小车均暂停一年;在“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中,全省纳入专项治理范围的部门和单位全面开展了自查自纠,重点检查查出“小金库”251个,治理工作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南昌、赣州、宜春、九江等地“小金库”治理工作力度大、措施实、效果好,财经秩序进一步规范。

在全省财政工作克难攻坚、稳步推进的同时,机关建设成果也得到巩固和拓展。各级财政部门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机关效能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深化“八项服务承诺”内涵,重点推进优化行政项目审批、完善财政管理机制、提高资金拨付速度、提升资金监管绩效、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健全完善服务措施、加快金财工程建设、弘扬清正廉洁风尚、提高干部素质能力等十项工作,形成了权责明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工作高效的运作机制,机关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效率·温馨”财政形象进一步树立。厅机关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机关党建工作特别优秀奖、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先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省特级单位,并由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吉安、景德镇、上饶等地在政风行风评议、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机关效能建设等活动中也硕果丰富,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

**年的成绩,是我们应对严峻复杂经济形势、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情况下取得的,极为不易。我们更加深深感到,财政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热忱关心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广大财政干部职工同心协力、奋发拼搏的结果。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在总结、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要求相比,全省财政收入总量还比较小,收入质量还有待提高;支出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保障民生、保护生态、推进改革等投入需进一步加大,财政收支矛盾仍为突出;财政管理不够科学精细,预算支出执行进度不够均衡,资金使用绩效不够理想,等等。还需指出的是,在去年效能建设评比中,财政的名次有所下滑,这反映出我们的办事效能亟待提升,我们的机关作风亟待改进,我们与其他部门在管理上有差距。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关于**年全省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

准确把握形势,明确目标要求,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作了全面深入分析,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

总的来看,在全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上,我省经济发展也迎来新的机遇,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主要是:国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必将有力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国家将给予财税、金融、重大项目等综合政策支持,必将成为**加快崛起的新引擎;各地项目建设陆续竣工投产,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效应加快释放,工业园区发展壮大,企业效益持续回暖,都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基于以上因素,今年我省财政形势将好于去年、好于全国。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不确定、不稳定、不可预料的因素仍然很多,直接从财政收入上看,就有结构性减免税费政策翘尾减收、增值税留抵税金增加等减收因素50多亿元。另一方面,加大民生工程投入,确保农业、教育、科技支出法定增长,保护生态环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还需要大量的新增资金。今年财政仍将十分困难,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为此,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立足全局,加强分析判断,认识上切不可盲目乐观,思想上决不能有丝毫松懈。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充分考虑不利因素和风险;既要增强忧患意识,趋利避害,未雨绸缪,更要坚定必胜信心,积极应对,乘势而上。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年全省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培植壮大财源,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四个倾斜”,优化支出结构,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公共财政建设;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节约;深化财政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进位赶超、跨越发展作出新贡献。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年预算安排的总体原则有四项:一是积极平衡,尽力而为。努力开辟财源,积极平衡预算。充分整合财政资源,多方筹措资金,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重大政策落到实处。二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兼顾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各方面需要,优先解决困难群众的突出问题,保障法定支出和各项重点支出,维护社会稳定,加大以民生工程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投入。三是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厉行节约的各项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四是深化改革,强化监管。坚持依法理财,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严格财政监管,强化绩效考评,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以上总体原则,**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初步安排1040亿元,比**年增长12%,提前一年实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收入五年翻番目标;地方财政收入651亿元,增长12%;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84.2%,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需要强调的是,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以财政总收入增长16%、完成1077亿元作为奋斗目标。这既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障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更是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只要我们紧紧把握战略机遇,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奋力拼搏,扎实苦干,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围绕年度目标任务,结合近年来的实践体会,全省财政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好一些基本点,概括为“四个持之以恒”:

一是持之以恒创新财政发展理念。理念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全省财政事业取得的成就,财政工作取得的进步,在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上探索出的一系列好方法、成功模式,归根结底,是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的结果。新的形势对做好财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更加牢牢把握财政工作主动性,更加牢牢把握财政政策主导性,更加牢牢把握财政资金调控性,跳出财政看财政,善于把财政资源转化成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善于把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财政收入的增长,善于把财政收入的增长转化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事业的进步上来。探索实践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积极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引导和撬动各方面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解决更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创出更多资产、资本、资金运作的有效模式和典范,努力谋划更多加快发展的好点子、金点子。

二是持之以恒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实践证明,在应对经济波动期乃至危机时,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协调,起到“相对稳定器”效应,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更要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不断推动小财政向大财政转变,消极安排型财政向积极发展型财政转变,被动落实型财政向主动服务型财政转变;更要保持财政宏观调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好积极财政政策,重点在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上下功夫,扶持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推进可持续发展;更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的变化,及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并把握好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保持财政稳健运行。

三是持之以恒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坚持让发展的成果公平、充分地惠及广大群众,是执政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是财政事业始终追求的目标。推进公共财政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财政部门贴近基层、服务社会、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途径,也是增强发展动力、拉动消费的有效途径。虽然今年我省财政仍将十分困难,但我们必须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毫不动摇地坚持民生投入只加大不减弱,坚持困难群众生活水平只提高不降低,坚持民生工程的覆盖面只扩大不缩小,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公共社会事业倾斜,想人民所想,解人民之忧,帮助人民群众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实惠。要进一步在完善政策体系和提高工作水平上下功夫,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可持续实施”的原则,突出“雪中送炭”,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四是持之以恒加强财政文化建设。“服务是金、作风是旗”。规范、高效的工作作风既是推动财政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根本要求。近年来,省财政厅机关以践行“八项服务承诺”为主题,着力打造“效率·温馨”财政文化,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机关效能建设以及文明单位创建等活动中成绩斐然,市、县财政部门在推进财政文化建设中硕果累累,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打造丰富财政文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是我们宝贵精神财富的积淀,各级财政部门务必常抓不懈。要以“心系群众、财政为民”为宗旨,牢固树立全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从领导干部带头做起,从自身岗位职责做起,从服务群众小事做起,着力优化作风,提高效能,在推进财政事业蓬勃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的充实、升华。

三、扎实做好**年各项财政工作

**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衔接“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扎实做好今年各项财政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这里,就做好全年财政工作重点强调五个方面:

(一)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是全力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要求,积极争取国家在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资金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切实完善财政政策体系,强化财政扶持机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抓紧做好县市污水处理设施特许经营权出让,支持“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和农村清洁工程,推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保障性安居工程、企业技术改造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促进重大项目加快竣工、投运、投产,发挥项目投资效益。继续向中央财政争取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并加强债券资金管理。二是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扩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规模,继续对工业园区企业招收员工进行免费培训;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中小企业就业,对下岗失业人员、外出务工农民和退役士兵的职业培训进行补助;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力度;进一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鼓励和促进创业。三是进一步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推进增值税转型和成品油税费改革,促进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实现稳定增长;开展省直单位收费年度稽查工作,对全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增强收费政策透明度。四是扩大和促进消费。加大财政补助力度,重点增加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策,及时审核兑付补贴资金,并积极推广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扩大农村消费;加大对旅游业发展支持力度,促进旅游消费。五是继续支持国企改革。两年基本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任务,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坚定决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全力支持今年“五一”前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收尾工作,并积极配合推进农垦等其他七类企业的改革。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要积极支持有关部门,盘活国有资产,做大做强重点国有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必须把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善待职工,厚待职工。六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将住房保障所需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安排,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大城市、国有工矿、林区棚户区改造支持力度。

(二)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突出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完善和强化惠农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政策,稳步提高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并健全生猪、奶业、油料生产等扶持政策。二是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大幅度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推进重点县建设,使小农水工程配套改造基本完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实施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要内容的农业综合开发,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促进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支持现代农业项目和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加大财政扶贫开发投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四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和落实农垦企业“两田制”,扩大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做到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同时,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先安排中央预算内补助投资、省基建投资、省财政性专项资金等,重点扶持小城镇建设,并坚持把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建设8000个新农村建设点。

(三)完善公共财政政策,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根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总体部署,省财政在连续三年实施公共财政政策基础上,多方筹集资金,继续加大投入,新增72亿元资金,重点围绕十个方面实施56项公共财政政策,加上以前年度出台今年继续实施的项目,省财政投入总量达245亿元,增强政策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巩固和扩大民生工程成果。今年增加安排资金或新出台的56项政策是:社会保障方面,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省属企业改革,提高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部分困难企事业等单位退休职工生活补助标准,为手工业联社大集体未参保退休职工发放生活补助,提高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安排专项资金支援小金县灾后重建,支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保障性住房方面,加大廉租住房建设投入,支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危房改造;国民教育方面,加大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投入,新增安排资金支持中职免费教育试点,继续提高公办高校和普通中专技校生均经费,支持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和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加大省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投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推进“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新增安排资金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和推进区域性乡镇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设,对五大河流和东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做得好的县(市、区)进行奖励,加大节能减排支持力度;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方面,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支持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和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将部分困难企事业等单位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全额资助在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持农村改厕建设,增加安排资金为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全科医生,扩大城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村级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促进计生事业加快发展;农业农村方面,加大农业政策性保费补贴力度,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进行奖励,对农民购买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进行补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国家规划内重点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力推进中央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农林水事业发展;基层保障方面,增加对财政困难县(市、区)财力性补助,安排专项经费在全省全面推行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试点,新增安排资金支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新增安排城镇社区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文化方面,加大农家书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支持力度;公共安全方面,增加安排政法转移支付资金,新增安排招录政法干警培养经费;其他方面,对省级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进行奖励,新增安排资金支持烟花爆竹行业转产,支持农村物流和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县市农贸市场建设,加大外贸发展支持力度,等等。

今年的公共财政政策安排,着眼于巩固、完善、提高,在继续执行原定政策的基础上,着力保障中央出台需我省出资和我省出台需新增安排资金的硬政策,以及其他需重点解决的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这些政策,坚持从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出发,坚持新增财力“四个倾斜”和“雪中送炭”原则,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意义重大。各级财政部门一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实到基层去,体现在群众中;二要集中精干人员加强研究,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抓紧制定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早下达计划、早安排、早实施;三要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积极采用“一卡通”等便捷方式,减少滞留,确保到位;四要统筹兼顾,区分缓急,量力而行,把握节奏,集中资源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解决最困难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真正得到实惠,不搞层层加码;五要加强对资金运行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对弄虚作假、冒领挪用等行为,一经查实,扣减相应的补助资金,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

(四)深化财政改革,增强资金使用绩效

围绕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增强资金使用效益目标,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实行部门预算改革;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努力实现改革单位和资金范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目标;大力推行公务卡改革,建立“使用方便、操作规范、信息透明、监控有力”的公务卡管理新机制;拓展政府采购规模,对节能、环保、自主创新产品实行优先采购;将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试点扩大至全省所有县(市、区);积极推行“一个漏斗向下”的涉农专项资金监管机制。二是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办法,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由点及面、逐步推开”的原则,积极推进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财政投入特别是大额资金的实效性、安全性。在2008、**年连续两年组织实施省级财政大额专项资金绩效考评的基础上,积极扩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范围。各级财政部门要明确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扎实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强化财政监督检查。认真实施《**省财政监督条例》,完善和创新财政监督检查方式,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要加大专项投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加强对扩大内需、国债等新增投资的监管,开展非税收入征缴和财政票据管理情况专项检查,并选择农林水部门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五)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科学理财水平

结合我省实际,为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益,一是要加强预算编制管理。继续完善预算编制办法,细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健全机制和流程,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建立健全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尤其要逐步将在预算外管理的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二是要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推广实施“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建成各级财政机关内部、财政与同级相关部门、上下级财政部门互联互通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财政资金和政府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打造办公自动化网络平台,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加快建立运行维护体系。建立统一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实现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电子化、网络化。同时,努力完成省、市、县三级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任务;在全面掌握全省外债规模、分布、结构及动态变化情况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全省政府外债的统计、监测信息系统,提高政府外债管理水平。三是要加强财政支出均衡性。各级财政部门要努力提高本级财政年初批复预算的到位率和年度预算执行中代编预算的下达进度,并加强资金调度,国库资金要确保预算执行的支付安全;各级预算单位应当加强预算支出的研究分析,提高项目支出用款计划与项目进度管理的协调性,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用款计划的要求以及项目的进度支付资金;要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提高支出的均衡性和时效性,严格防止违规操作和前松后紧现象。四是要强化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加强支出标准和项目库建设,建立财政供养人员基础信息系统,实现人员、编制的动态管理,并研究建立预算单位项目库。认真落实省财政厅《关于推行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意见》,合理界定和充实乡镇财政职能,充分发挥基层财政和万名乡镇财政干部职工就地和就近实施监管的优势,建立健全乡镇辖区内项目管理监督机制,通过建立台账、抽查巡查等方式,对项目实施加强跟踪问效,及时将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实施效果等信息上报上级财政部门。为进一步加强基层财政建设,省厅将组织力量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基层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队伍基本情况,建立基础资料档案,逐步改善财政所办公条件,加强乡镇财政所人员培训,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片区中心财政所改革。

在协同努力抓好以上五个方面重点工作的同时,再强调六个具体问题,务请大家高度重视,一并积极研究落实。

一要进一步处理好营造宽松财税环境和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关系。为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始终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任务,既要坚持实事求是,依法治税、依法征管、应收尽收,保持财政收入合理、稳定增长,不断做大做强做优财政蛋糕;又要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坚持“放水养鱼”,全面落实保企业、保增长政策措施,涵养好税源,增强发展后劲,坚决防止“涸泽而渔”,坚决制止违规收“过头税”、出台收费政策等行为。各地、各部门编制年度预算时,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积极稳妥、收支平衡”原则;在执行预算时,要坚决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各项措施,继续控制行政成本不合理增长,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一切铺张浪费。

二要保障实施民生工程必要的工作经费。近年来,各级财政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统筹资金不断加大民生投入,仅今年筹集的财政性民生资金就达240亿元,使更多老百姓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由于民生工程内容逐年增多,范围逐步扩大,政策性强,操作要求高,在实施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任务,特别是许多基层单位人员少、经费紧,政策落实中遇到很多困难。“钱少办不好事,无钱办不成事”。为确保民生工程顺利、持续实施,确保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各地既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民生工程投入,也要统筹安排,保障部门必要的工作经费,更好地保证各项政策措施操作到位,并形成长效机制。比如,社会救助是帮扶困难群众最直接的方式,工作量大。各级财政要妥善安排社会救助工作经费,支持基层社会救助机构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全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三要稳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实施绩效工资涉及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工作任务重,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有序推进。要积极做好调研和实施前的准备工作,认真测算相关数据,做到心中有数,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统筹管理,堵塞管理漏洞,整合集中各类资金,为全面推进改革提供必要资金保障。

四要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各级、各地在应对危机、支持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积极开拓创新,着力搭建投融资平台,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和解决突出问题;又要坚持适度原则,切不可超出地方财力承受的范围,防止金融风险逐步演化为财政风险,甚至演化为政府风险。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对事业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防范、控制政府债务风险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进一步摸清债务底数,掌握债务运行情况,对政府性债务收支逐步实行预算管理。各级财政决不能为企业融资作担保,更不能参与非法集资活动,要积极为政府化解债务风险当好参谋助手,对于政府承担的债务,一定要讲信誉,按期偿还。

五要进一步加大高中阶段教育投入。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巩固了义务教育办学成果,提高了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加快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相比较而言,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我省高中生均经费标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较多,重视和支持程度有所欠缺,成为制约教育全面发展的“瓶颈”。在中央、省财政主要支持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下,市、县财政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职责,进一步加大高中教育投入,逐步提高生均经费拨款标准,促进我省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要建立健全“小金库”防治的长效机制。各地要巩固“小金库”治理成果,不断深化对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工作责任感。要按照《**省关于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的意见》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原则,在健全法制、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加强监管等方面积极研究,结合实际制定出操作性、制约性、威慑性强的具体措施,建立和完善“不愿、不能、不敢”设立“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实现“彻底清理‘小金库’”的目标。

四、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和机关作风建设

机关作风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要巩固和发扬成绩,更多地征询部门、企业和基层群众意见,更多地查找问题不足,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推进财政机关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开展教育培训,增强能力素质。学习是人生的永恒主题,学习更是工作创新和事业进步的源泉。为浓郁学习氛围,要以打造学习型机关为目标,通过政治学习、业务培训、专题讲座、网上课堂等形式,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要大力开展法制教育,提高财政干部依法理财水平。要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开展分级分类培训,省厅将重点抓好厅内处级干部、县级财政局长和基层财政所长岗位培训班。要积极开展“争创岗位能手”等活动,营造“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竞争氛围。要按照中组部和财政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面落实会计师事务所党的组织建设全覆盖,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会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是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政务环境。要积极投身“创业服务年”活动,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精简办事环节和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优势产业、高科技、低碳经济等大项目、大企业的招商引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培育发展、企业“二次创业”和升级改造、全民创业营造优良的服务环境。要深化“八项服务承诺”内涵,提升财政文化理念,塑造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和谐共处的团队精神,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工作精神。同时,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把群众最关心以及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现象的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逐步推行财政预决算情况公开、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公开、预算执行过程公开、专项资金分配和拨付情况公开、政府采购程序公开。

三是大力开展调研,提高谋划能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谋划全局、做好前瞻性研究的能力,努力当好各级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要继续开展“年度重点课题调研”活动,更多地提出富有前瞻性、实践性、时效性、可操作性的建议,更好地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同时,要加强财政宣传,积极利用各类媒体和财政宣传载体,对当前重大财政政策和财税改革措施进行说明阐释,尤其要加大公共财政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让人民群众更加了解、关心、支持财政工作。

四是推进廉政建设,维护清廉形象。一方面,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总体要求,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严格落实反腐倡廉牵头分工任务,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另一方面,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始终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增强廉洁自律、勤俭节约意识,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确保财政干部安全。财政干部在具体工作生活中,应做到“三不”要求,即:不多事,不惹事,不得好处,时刻铭记职责和义务,严格把握基本原则和准线,切不可因亲属、同学、朋友等关系,在土地出让转让、工程招标、资金分配等方面打招呼、写条子,更不能以权谋私,收受当事人的钱物。

财税会议范文篇3

这次全市财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经济、财政、税务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总结当前财政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今年财税工作,动员广大财税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迎难而上,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市委、市政府对财税工作非常重视,市委常委会确定了今年经济工作财税目标,1月30日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了财政预算和财税工作汇报,市人大龙成主任、市人大财经委高主任、预算工委吴主任也亲临会议指导,今天阮成发市长又专门对财税工作作了重要批示,我们要认真传达学习阮市长的重要批示精神,切实将今年的各项财税工作抓紧抓好抓落实。刚才,福来、先文、会希同志作了专题发言,提出的工作思路明确,措施切实可行,请大家认真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20*年全市财税部门顽强拼搏,圆满完成了各项财税工作任务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增幅创十年新高;固定资产投资1733亿元,增长3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8亿元,增长17.4%;外贸出口46亿美元,增长21.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58元,增长16.2%;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5330元,增长12.3%。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全市财税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财税收入再创新高。20*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634亿元,同比增长26.2%,连续三年净增加额超过1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96亿元,增长27.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22亿元,同比增长24.1%;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9.65亿元,增长28.8%。分部门来看,国税部门完成329.02亿元,增长23.8%。地税部门完成198.86亿元,增长25.9%。财政部门组织收入完成38.56亿元,增长24.1%。20*年各项收入和各部门收入完成额均高于市政府下达的挑战值目标,成绩来之不易。一方面,财政收入连续多年保持25%以上的增幅,在高收入基数上再保持快速增长难度很大。与此同时,为贯彻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去年全市落实增值税转型抵扣政策减收近10亿元,减免高新技术、资源综合利用、下岗职工再就业与各类企业所得税13亿元以上。另一方面,按照全省和全市加快发展的需要,收入目标任务多次调高,各级财税部门变压力为动力,向内使劲,强化管理,扎实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是区级经济保持强势增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区级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区级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年,13个区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309亿元,增长29.4%,高于全市平均增幅3.2个百分点,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48.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对拉动全市财政收入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江汉、武昌、青山、江岸4个区全口径财政收入过30亿元;武昌、东西湖、江汉、江岸4个区区级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黄陂、汉南、江汉、蔡甸、新洲、江夏、东西湖、汉阳、武昌9个区增幅高于全市26.2%的平均增幅;*开发区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62.68亿元,增长46%,东湖开发区完成34.11亿元,增长30.4%,两个开发区继续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

三是征管水平进一步提高。20*年全市税收收入完成513.11亿元,比上年增长24.6%,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1%,税收对全市财政收入增收的贡献率达76.8%,经济增长在财税增收上得到客观充分反映。为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全市各级财税部门严格遵循“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持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征管原则,创新征管手段,规范征管行为,形成征管合力,有效地促进了收入目标任务的完成。国税、地税部门建立完善重点税源企业驻厂管理制度,对年纳税过500万元的重点税源企业实行重点跟踪服务;积极依托税收信息化手段,推进税收精细化管理,完善“一窗式”、“一户式”、“一站式”服务;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秩序,强化税源日常监控,堵塞征管中的“跑、冒、滴、漏”,大力压缩欠税,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财政部门加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及时掌握收入进度,研究协调改进和加强征管的对策,并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企业国有资产经营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收入的征管,促进了财政收入应收尽收。

四是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随着构建公共财政,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财政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财政保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级财政部门统筹兼顾,优化结构,合理安排,严格管理,注重效率,有效地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保障了工资发放和增资政策的落实;保障了农业、科学、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等法定支出的增长;保障了社保、就业等民生资金投入,加大了关注民生和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了“三农”扶持政策的落实,促进了农民减负增收、农业各项事业发展等顺利推进。

五是财税改革取得新突破。按照全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区级执法部门收支脱钩工作,加大对执法部门经费保障力度,全市所有执法部门的罚没收入与预算单位经费实现彻底脱钩。预算编制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完善,改革在全省乃至全国保持领先水平。国税部门积极推广以网上申报、税银联网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申报方式,强化税收基础信息动态管理,有力地促进了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地税部门强化收入目标、征管质量和三级税源相结合的目标考核方式,完善了激励和处罚机制,有效促进税收征管质量的提高。

六是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各级财税部门在依法治税、依法理财,切实履行财税工作职能的同时,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工作,狠抓干部队伍建设,成绩裴然。目前,在全市地税系统中,创省级最佳文明单位达到10家,汉阳区地税局被国家税务总局评为“全国税务系统文明单位”。在全市国税系统中,创省级最佳文明单位达到12个,1个基层单位被评为全国学习型优秀班组。20*年,市财政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最佳文明单位,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先进单位”,在财政系统中有4个区局获得省级最佳文明单位。与此同时,全市财税系统涌现出一批个人先进典型,财税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为顺利完成各项财税工作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0*年全市财税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区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广大财税干部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市委、市政府对全市财税工作充分肯定,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勇于奉献、辛勤工作的全市广大财税干部职工表示亲切慰问和衷心感谢!

二、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财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市财政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困难:一是横向比较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还不够快。从收入规模来看,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来比较,20*年在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收入规模我市排在第14位。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过400亿的第一集团军有6个城市;200亿—400亿元第二集团军有8个城市,我市以221.7亿元排在最末位。从增长速度来看,20*年,我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为24.1%,除上海外,排在第15位,而2005年、2006年,我市一般预算收入的增幅分别居第1位和第4位,增幅呈现逐年下滑的态势。从中部地区6个省会城市来看,我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居第5位,低于长沙7.4个百分点,低于郑州0.6个百分点,这与*作为中部地区特大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发展速度不快是目前我市财政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必须克难攻坚,加快发展,否则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二是落实中部崛起等优惠政策减收因素较多。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我市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享受以增值税转型为主要内容的系列优惠政策,从中长期来看,将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有利于培植壮大财源,但短期内来看,将直接带来财政收入减收,加上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提高等因素,预计今年我市财政收入因政策性因素将减收45亿元左右。三是国家实施一系列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企业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家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银根和地根,给我市投资增长和产业发展带来一定压力。

在正视困难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财政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因素和增长潜力。一是中部崛起的大机遇。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中部地区支持力度,*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在中部地区的战略支点及其区位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将不断显现,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境外和沿海产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有利于*借力发展;二是“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大机遇。国家批准*城市圈成为“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改革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了战略机遇。三是重大项目建设的大机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工业强市、项目兴市”,孕育了我市先进制造业的“集团军”,形成了钢铁、汽车、光电子、烟草食品、石油化工等一批支柱行业,一批重点发展项目将进入投产期,加之航空、铁路等全国枢纽性基础设施开工,对*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四是税制改革的大机遇。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确实影响当期财政收入增长,但我们认真分析,其中有许多政策是增量减免,有许多是税率降了,用于刺激经济,税收总量不一定会降。与此同时,财税增收有潜力。20*年我市生产总值预期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均高于去年预期目标水平。在财税管理上仍存在着较多的跑、冒、滴、漏的潜力,偷逃税的案件时有发生,增收节支的潜力也是比较大的。

因此,我的看法是机遇大于挑战,全市各级财税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继续奋力拼搏,跳起来摘桃子,确保完成今年市政府确定的挑战值目标。

三、瞄准新目标,扎实做好20*年全市财税工作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认真做好今年的各项财税工作,对于促进我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加快“创新*”、“和谐*”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年的财税工作要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和今天财税工作会议的要求,坚定信心,瞄准目标,强化责任,狠抓落实。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收入目标任务

经市委、市政府慎重研究确定:20*年财税收入目标任务如下:

一是预算收入目标。即提请市人代会审议批准的20*年财政预算收入目标:(1)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5.5%;(2)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3%。

二是绩效工作目标。(1)合格值目标:全口径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15.5%;(2)挑战值目标:前述二项指标增幅均确定为20%;(3)在工作安排上,要按照积极进取、跳起来摘桃子的要求,按超过20%的增长来分解落实。

市委、市政府对以上目标体系的确定主要考虑了以下3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保支出预算的需要。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确保机关正常运转和增资政策落实,确保农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重点事业发展,确保就业和社保保障等民生投入增加。二是发挥好*在全省龙头作用的需要。*在全省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经济的加快发展会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增长。今年省里确定全省一般预算收入目标是680亿元,增长15.25%,实际工作是700亿元,增长18.64%,要求我市的增幅目标达到20%以上,体现龙头带动作用。三是赶超其他同类城市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同类城市发展速度很快,在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大部分城市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都超过了30%。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发展,迎头赶上,才能缩小与同类城市的差距。

(二)严格落实责任,强化工作措施

一是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各级财税部门和各区要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将收入目标纳入全市绩效目标管理体系,层层分解落实收入任务,明确责任部门、责任处室和责任人,从年初开始就将组织收入的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抓紧抓好抓落实。要坚持和强化收入分析制度,平时强化收入适时跟踪分析,确保均衡入库。各区要结合本区实际,确定积极可行的、经过拼搏可达到的奋斗目标,在坚持好字优先,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

二是强化征管,应收尽收。各级财税部门要严格落实“依法治税,严格征管,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从严治税,促进税收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继续执行增值税抵扣政策,积极做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和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提高等工作;要强化税源基础调查,掌握税源总量和结构变化,加强税源分级分类调控管理,切实加大对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重点税种的监控力度,挖掘增收潜力,实现税收及时、足额、均衡解缴入库;要强化税收稽查,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税收征管环节全程监控,并对房地产等各类重点行业开展强有力的专项检查,坚决堵塞“跑、冒、滴、漏”,努力实现应收尽收。

三是规范秩序,协调发展。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按照中央、省、市的统一要求,我市基本上建立起比较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和收入管理制度,市区之间、区与区之间税收秩序总体上是正常的。但是,在最近组织的全市财政收入征管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违反现行财税管理制度的行为,要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格按体制规定的级次组织收入入库。同时,要严格税收关系转移的审核工作程序,由财税部门根据相应的工作职能共同研究,依法依规按程序办理。

四是优化服务,提高效率。要切实增强纳税服务意识,营造和谐征纳关系。要切实加强对市级13家保留企业和100家重点税源大户税收情况的跟踪分析和服务,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动态掌握税源变化,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继续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一窗式”管理、“一站式”服务等措施,开展“阳光办税”和“四上门”活动;进一步拓展12366咨询服务热线和税务网站服务功能,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要积极落实“首问负责制”和不间断、延时工作等制度,健全服务目标和绩效目标考核评价体系,着力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三)大力支持经济发展,努力培植壮大财源

大力支持经济发展,培植壮大财源,是实现财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各级财税部门要充分发挥财税工作职能,进一步夯实财源基础。一是要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支持力度。一方面按规定落实相关财税政策,为投资者提供公平竞争的政策基础。另一方面,要把优化财税服务作为改善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加强内部工作衔接,精简服务流程,缩短服务时限,及时、准确、规范地做好税务登记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财政补助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就业专项资金投入,改善中小企业创业环境,鼓励支持自主创业,支持企业做强做大。三是改进和完善科技三项费用、企业挖潜改造等一些切块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集中力量办大事。阮市长在批示里专门要求调整财政资金存量,科学安排增量,要集中财力办大事,这对财政部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重点支持钢铁、汽车及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化“四大支柱产业”和“六个优势产业”发展,如何有效实施市对区激励性财政政策,为打造“千亿板块、百亿园区”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四)研究制定财税配套措施,着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城市圈成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市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市政府将其作为全市的中心工作和首要任务来抓。各级财税部门要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及早准备,掌握主动,大胆探索,勇于突破。要坚决服从市委、市政府对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积极参与总体方案制定,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要积极主动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的联系,了解政策,摸清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措施。在工作协调机制上,要注重与周边8个城市对口衔接,探索建立合作共赢的协作对话机制;要认真研究制定支持配套改革的相关财税政策,支持培育市场主体,促进经济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共享;要积极向上争取中央和省的政策扶持,把改革试验与促进财税经济的长效运行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积极改善民生,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积极改善民生是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也是市委、市政府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全市财税部门要着重在四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首先,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认真落实国家新一轮基本养老保险金调整政策,确保基本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全面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建设,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要确保完成社保费扩面征缴的目标。其次,要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执行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政策,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第三,要大力支持“三农”工作。切实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支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完善专业服务体系,支持农村家园行动计划、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四,要支持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确保资金投入和税费减免等措施落实到位,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做到廉租房对人均住房面积10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家庭应保尽保,经济适用房建设满足低收入家庭需要,切实缓解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的矛盾。第五,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坚决执行财经纪律。在开辟财源的同时,必须加强支出管理,增收节支是财税部门的永恒主题,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把各项财政收支管理工作做好。

财税会议范文篇4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市财政工作会议、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县人大、政协“两会”精神,回顾总结和“十一五”时期的财政工作,分析当前财税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财税工作任务。刚才,县委、县政府隆重表彰了全县纳税大户,目的就是在全县营造依法纳税光荣的浓厚氛围;“一财两税”局长就做好今年工作,作了很好的表态性发言,请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最后请作重要讲话。

一、当前的财税经济形势和对策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总体上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不确实因素仍然较多。因此,认真分析当前的财政经济形势,对于做好今年各项财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机遇多。从国家政策导向看,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国家将继续实施新增投资计划,有利于我县在建和续建项目顺利完成并发挥效益;当前的中原经济区建设、农村综合改革实验区及潢光一体化建设,都将为我县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从财源方面看,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始显现,“两区一城”发展形势喜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增强,一批投资大、支撑带动作用强的优势产业、优势项目落户光山,为光山培植了一批骨干税源。我县的钼资源、石英砂资源将会逐步开发利用,将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动。从财政自身发展看,我县财税各项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健全,聚财、用财的能力显着提高,收入、支出质量明显改善,财政收支规模迅速扩大,财政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财政改革不断深入,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建设基本完成;财政管理趋向完善,建立了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这些都是我们做好财税工作的有力因素。

(二)压力大。首先,政策影响。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已明确,今年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开征地方教育附加及省、市(县区)分成比例,提高县区津贴补贴,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调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扩面,全面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和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这些政策的实行,都需要财政增加支出进行保障,势必增加财政支出压力。其次,在收入方面。我县经济既面临不少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一是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难以根本缓解,经济大幅提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二是国家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调整增值税征收范围、继续对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等,都会减少收入。目前,我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民人均收入、人均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增速等指标均低于全省全市水平。三是受国家政策调控和县内骨干企业停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今年财税收入增幅可能有所回落,财政收入增速压力进一步加大。其三,支出方面,我县是要饭财政,财政支出增幅远高于财政收入增幅,新增财力不能满足刚性需求,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需要将全县新增财力的50%以上用于教育支出,加上保障房建设、扩大内需投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津贴补贴调整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全县推行新农保、全面推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等,需要大幅增加财政投入,财政支出压力特别大。

总体上看,今年我县的财税工作,既存在发展机遇,又面临巨大压力。面对机遇,我们要乘势而上,乘势而为,把发展机遇转变为发展优势;面对压力,我们要有更大的决心,迎难而上,主动应对,积极应对,科学应对。只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变压力为动力,就一定能把今年的财税工作做实做好。

二、全力抓好2011年财税工作

根据县委经济工作会和县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今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较上年增长13%,税收收入增长15%,税收占比达到65%。“一财两税”部门及各乡镇、办事处、园区、管理区的具体收入目标任务,会上已发文明确,各乡镇、办事处、园区、管理区及“一财两税”部门要围绕这个目标任务,紧盯不放,加大力度,确保完成。具体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着力加强税源建设。一要转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利用财政信用担保、拓展公共财政职能来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开展担保、联保、分保、互保、再担保等业务,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全县经济结构调整、扶植和壮大支柱行业和骨干企业,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二要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的原则,大力整合资金。通过整合,增加规模效应,提高融资能力,盘活间歇资金,实现滚动发展。财政资金整合坚持分级管理、分层整合,扎捆使用、项目整合,统筹规划、间歇整合三个原则;搭建财政资金整合平台,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充实担保资本金,做大做强担保体系解决重点工程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合理配置公共财政资源,完善综合预算,实现滚动发展。三要继续加大对产业集聚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对从产业集聚区集中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收入,实行核定基数、超收返还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加快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增强其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要坚决落实对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奖励政策,坚决兑现各项招商引资政策,该优惠的坚决优惠,该减免的坚决减免,确保重大项目落地,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二)严格财税征收管理。一要强化财税征收力度。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征税、协税、护税力度,继续依法组织收入,努力扩大收入总量,提高收入质量,把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总量作为筹集财政收入的主渠道,走上依靠税收增长拉动财政收入增长的良性轨道,提高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严格税收纪律,对税收收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减免、截留和挪用;要严格依法征税,既不收过头税,又必须坚持应收尽收。要加强车辆、房地产等新增税源的征管,一律按照先纳税后办证的规定办理。地税部门要继续加大土地增值税和房屋租赁税的征收力度,二要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的收缴入库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和国库收缴管理规定,及时将各项非税收入收缴入库,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擅自减免、滞留或坐支财政收入。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2011年全县财政收入管理意见》,今年,为切实加强对非税收入这块的管理,县财政将村镇建设发展服务中心这块的规费收入集中调控15%,作为对乡镇非税收入完成情况的奖励。在此,需要向各乡镇讲明的是,调控的这部分,仍是乡镇的收入,完成任务的仍奖给乡镇,县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督促乡镇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管理,切实做到应收尽收。三要继续加强土地出让金收入管理。近年来,我们在全市率先建立起土地出让金联席会议制度,在土地出让工作中探索并实行了“净地出让、详规挂牌、宗地结算、及时清缴、做实基金”的做法,通过加大清欠力度,基本收回了历年陈欠,归集了大量资金,有力地支持、保障了民生支出和重点建设。这一系列制度要继续坚持并完善好。

(三)着力优化支出结构。一是坚持“工资第一、民生优先、稳定至上”的原则,确保大局稳定。对于应由财政负担的公职人员的工资和津补贴,各项惠民措施,离退休干部的离退休金、医疗费,以及其他保障个人的部分,必须足额、不留缺口地予以保障。二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保财政预算的正常执行。对于涉及惠民的资金予以安排,对于其他配套资金,应当按照年初预算盘子安排,一律不再开新的口子。三是严格控制行政成本,要大力压缩人、车、会、话等行政费用,坚决遏制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克服盲目攀比,严格控制公车购置、公款出国、公款考察和新建楼堂馆所,精简会议,降低接待标准,大力压缩行政费用。四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巩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经费保障水平,逐步化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债务。五是落实好对中低收入群体补助政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补助标准月人均增加140元。扩大新农保试点,将试点地区城镇无收入居民纳入保障范围。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和优抚对象待遇水平。增加惠农补贴规模。支持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六是进一步加大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投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鼓励创业的政策扶持范围,做好就业扶持和援助等工作。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120元提高到200元。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支持力度。大幅度增加财政资金收入,落实好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对等、相匹配,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合理划分、调整财政体制,调动各级、各部门加强收入征管的积极性。通过体制调整,解决好各级财政、税收征收秩序,解决好经济发展和稳定大局。二是严格预算的刚性管理,通过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逐步实现细化预算、综合预算和零基预算,使预算科学、规范运行。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实现“数字财政、精细财政、阳光财政”,切实提高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管理。进一步健全财政监督和绩效管理制度,财政资金运行到哪里,监督检查、跟踪问效到哪里。按照全市的统一安排,今年我县将要对十项财政惠民资金进行专项清理检查。涉及到使用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安排惠民资金的部门和单位,主要包括:财政、发改、农业、林业、水利、国土、交通、环保、扶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民政、文化、教育、科技、商务、畜牧、农机、移民办、食品药品监督等单位和部门。这项工作将来还要作具体安排,各牵头单位要提前做好准备,开展自查自纠,抓紧建立健全监管体制和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可靠,确保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

(五)切实加强财税工作领导。县政府今年继续对乡镇财政收入完成情况实行奖罚兑现制度,各乡镇、办事处、园区、管理区要切实加强对财税工作的组织领导,要继续坚持协税、护税制度,做到协税、护税机构健全、人员不散、工作力度不减。“一财两税”部门都要围绕组织财政收入核心任务,充实一线人员力量,加强日常征收管理工作的指导、督查,确保财税收入均衡进度,确保全年目标圆满完成。与此同时,各级各部门都要加强财税、财务工作人员的法纪教育、廉政教育,严防违规违纪违法事件发生。

同志们,财税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工作,做好财税工作,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县长召开财税会议发言三则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的财税工作会是在我县进行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前提下召开的,为我们如何做好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的财税工作指明了方向,开得非常及时,很有必要。会后,我们地税部门将认真研究,采取措施,狠抓落实。

去年,我局共组织地方收入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比年增收万元,增长%,被县委、县政府和省市地税局分别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各乡镇大力支持、各有关部门全力协助和纳税人积极配合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地税局对关心和支持我县地税事业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县委县政府给我们下达的考核任务是万元,任务光荣而又艰巨。为了抓好今年的地税工作,圆满完成税收任务,我们将抓好“四个一”:一是围绕一个中心,力争完成税收计划。我们将围绕税源监控,进行精细化管理,抓住大户,管好中户,控管小户,做到应收尽收。对房地产、建安、货运、房屋出租、娱乐业、饮食业等行业进行纳税评估,促进税源监控。开展有奖发票工作,推进以票控税。用得力的措施做好组织收入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力基础。

二是突出一个灵魂,确保依法治税落到实处。根据岗位责任制和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强化检查,规范执法行为,切实解决执法不严,违反税收政策的现象。加强稽查,严厉打击各种偷、逃、抗、骗税行为,维护税法的刚性。

三是抓住一个根本,凝聚人心促发展。我们将根据这次全县财税会议精神,从思想认识入手,对全体税务人员再动员、再鼓劲、再加压,统一思想,树立必胜信心,在全系统形成一心一意抓收入、聚精会神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四是优化一个环境,强化服务涵养税源。紧紧围绕地税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税干部服务纳税人的宗旨,以“三个满意”(党政部门满意、社会各界满意、纳税人满意)为衡量标准,把“三个服务”贯彻到地税工作中去,全面提升地税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推进地税实现行政执法部门向公共服务部门的职能转变。

同志们,风帆已经扬起,战鼓已经擂响,我们坚信: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各乡镇和各部门的大力配合,有广大纳税人的理解支持,有我们全体财税人员的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和埋头苦干,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的!

县长召开财税会议发言三则

去年,面对艰巨的征收任务和税源严重短缺的严峻挑战,全局上下继续发扬特别能战斗的作风,进一步突出组织收入的中心地位,迎难而上,努力挖潜。全年共组织各类收入9.11亿元,其中市县级工商税收45640万元,教育费附加4117万元,社会保险费34510万元,各项基金43万元,省级收入2824万元。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31.3%;收入总量比上年增收1.73亿元,增长23%,增收额创近年来新高。今年,市委市政府下达给我局的征收任务是市县级工商税收66180万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5830万元,比上年增长35%;五项社会保险费收入37706万元;综合基金收入3300万元。征收总量将突破10亿元,创历史最高。针对上述征收目标,我们地税系统将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努力完成全年收入任务。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实现两个保证,强化三项措施,加大四个力度”。

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围绕组织收入这个中心不动摇,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收入任务放在第一位,在人员上、精力上、时间上、措施上都紧紧扭住收入不放,组织收入始终是地税工作的中心。

实现两个保证。就是保证完成市县级一般预算收入任务,保证完成各项收入任务。

强化三项措施。1、强化乡镇税收征收。我们将从各镇经济特色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地方特色税源管理,使产业优势转化为稳定的税源优势,不断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一是在工业上,重点从小五金加工业、小橡胶工业、小水泥预制业、外贸加工业、电脑绣花业税收上求突破。二是在第三产业上,重点从农村建筑装璜业、农村货运车辆营运业、服务业、农民经纪业税收上求突破。三是在农副业上,重点从农村养殖业、农副产品收购加工贩运业上求突破。四是在其他行业上,重点从各镇工业集中区税收、镇房地产开发税收、民房建筑税收、镇村路桥建设税收、运输税收、农村零散税收上求突破。

2、强化房地产税收征收。近年来,我市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为地方财政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地税而言,房地产税收全部为一般预算收入,因此,各镇、各分局要高度重视房地产税收的征管,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搞好各征管环节连接,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税收征管。我们在对全市重点工程实行“双向控管、专业征管”的同时,将加大和房地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的联系和信息共享,全面进行工程项目登记管理,建立完整的工程项目税源台帐,强化建筑工程项目集中开票管理,实行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双向管理,从源头上堵塞房地产税收流失漏洞,使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3、强化私营个体税收征收。针对个体私营税收偷漏税现象较多的实际,今年我们将着力抓好三点工作:一是大力清理漏征漏管户。组织各分局以所辖范围内工商部门发证户数为基数,集中人力、集中时间与有关部门配合,逐村逐组、逐街逐巷、逐户逐摊进行拉网式清查。二是严格定额管理。各分局要对个体“双定户”的月定额进行全面调整,对纳税信誉等级低的定期定额户可以适当增加核查次数,逐步使“双定户”的税负与实际经营水平相一致。三是加大执法力度。我们将集中力量,对个体私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进行专项检查,并由点到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私营个体税收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做假帐、两套帐等违法行为,防止个体税源流失。

加大四个力度。

1、加大协调力度。一是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来开展组织收入工作。各分局要主动向当地党政领导汇报征收方案和征收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取得理解和重视,各责任人更要加强与所在镇的党政领导的沟通,定期汇报征收进展情况,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争取关心和支持。二是抓欠税大户的资金协调。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对少数欠税较多、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加强跟踪督查,帮助加快资金回笼,从多方面协调资金,保证清欠到位。必要时要采取强有力措施,按规定强制执行。三是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征收合力。主动向公安、工商、交通、金融等相关部门通报地税工作情况,取得他们的协助和配合。

2、加大纳税评估力度。各分局要将日常评估、专项评估与特定评估相结合、案头评估和实地评估相结合,细致地抓好评估工作。一是做细基础准备。纳税评估中确定对象、评估分析、询问核实、评定处理、管理建议五个步骤都要有详细的预案,数据的采集应及时、完整、准确。二是周密实施计划。按照既定的评估的内容和时间安排,明确专人评估,按照市局专项评估计划,实施跨片交叉评估。三是认真组织评估。在评估工作中,要坚持各税统评、业务统一的原则,加强协调配合。要加强反馈,以评促管,在评估的深度上下功夫。通过纳税评估,认真解剖分析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及时反馈给有关业务岗位,以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

3、加大税收稽查力度。一是专项检查抓进度。重点开展房地产业、外贸加工业、化工企业、大批发零售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对各类偷逃骗税行为,除追缴税款外,还要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加收滞纳金,并处以相应比例的罚款,及时按规定将涉嫌犯罪的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二是日常检查抓深度。实行各税统查,全面提高稽查质量和效率,做到同检查、同处理、同入库。三是专案检查抓力度。要突出对举报案件和大要案的查处,加大大要案的查处力度,提高税务稽查的威慑力,最大限度的遏制重大涉税违法行为的发生。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公告曝光,达到处理一起、震慑一方的目的。四是以查促管抓强度。要加强稽查与征管工作的衔接,实施稽查建议制度,对稽查发现的征管的薄弱环节和部位,由稽查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促进征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财税会议范文篇5

这次全县财税工作会议是在我县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抢抓中央和省、市扩大内需机遇,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市财税工作会议、县委十届五次全体会议和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08年财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安排部署2009年财税工作,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确保2009年财税工作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财政是经济的命脉,财税工作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此,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召开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吴县长对做好财税工作多次召开县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了今年的财税工作目标任务。今天的会议,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有禄亲临会议指导,对大家做好今年的财税工作是个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下半段的会议,县财政、国税、地税三位局长还要作大会交流发言,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团结拼搏,攻坚克难,2008年全县财税工作呈现良好局面

2008年是我县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加快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的重重压力和国内外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的严峻挑战,县委、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沉着应对,顺势而谋,正确判断形势,积极采取措施,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全县财税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扩大内需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强化收入组织工作,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努力推进财政改革,着力完善公共服务,确保了全年财税工作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健康发展,为新一届政府实现开好头、起好步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财税收支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008年,全县财税部门紧紧抓住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充分挖掘潜力,积极组织各项收入,财税收支跃上了新台阶。全县完成上划中央、省、市税收10585万元,比上年增长48.39%。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7399万元,比上年增加3633万元,增长26.39%,其中,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279万元,比上年增加5257万元,增长43.73%。地方财政预算支出完成43882万元,比上年增加10232万元,增长30.41%。国税组织税收收入完成10797万元,占年度计划8155万元的127%,比上年增长了47%;地税组织收入14170万元,比上年增长48.56%。财政收入实现了县十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和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的目标,财政收支增幅再创分税制改革以来最好水平。财税收入实现了去年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上县人民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

(二)财政支出保障能力提高。财税收支实现新突破,财政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保民生、保工资、保稳定和促进经济较快发展、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财政支出规模大。地方财政预算支出完成4.39亿元,比上年增加1.02亿元,增长30.41%,其中,县本级支出完成39794万元,比上年增长32.24%,提高10.68个百分点;乡(镇)级支出完成4088万元,比上年增长14.9%。二是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各项重点领域投入加大,其中,支农资金支出5464万元,较好保障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教育支出8993万元,增长9.97%;医疗卫生支出4077万元,增长35.9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051万元,增长46.73%;环境保护支出313万元,增长44.91%。三是公共财政实现“四个全覆盖”。积极筹措资金,切实安排政府“10件实事”资金,全县基本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三免一补”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同时,规范公务员津补贴;筹集安排资金270万元,支持1.1万平方米廉租房建设和实行廉租房补贴;安排资金支持开展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

(三)强农惠农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坚持把推动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着力解决了一批农业最关键、农村最薄弱、农民最急需的问题。全县财政支农支出完成5464万元,增长22.4%,支农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达12.45%。重点支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烤烟生产、畜牧业发展、退耕还林、村容村貌整治;继续落实支农补贴政策,兑付47403户农户的种粮补贴资金支出141万元、48022户农户的农资综合补助资金支出886万元,退耕还林补贴资金支出648万元,兑付率达100%。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争取省、市奖补资金48.25万元,县级财政投入76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奖优免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能繁母猪保险和补贴等得到较好落实。切实安排林改经费62万元,推进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康发展;积极争取上级扶贫资金302万元,重点开展了整村推进、易地搬迁、革命老区28个扶贫项目实施,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支出130万元。

(四)依法理财治税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大动力,着力推进财税改革,坚持依法理财治税,提升财税管理水平和工作绩效。一是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和农村综合等方面的管理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范围覆盖全县预算单位190个,开设县级单位零余额账户109个,将财政性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管理,财政直接支付资金25138万元、授权支付资金8453万元,分别占地方财政支出的57.29%、19.26%,实现了统一运筹财力、统一调度资金、预算约束监管、安全高效规范。启用部门预算指标管理新软件,实现与市级预算编制接轨。二是财政监管力度加大。加大财政收支预测、预算执行分析、资金筹措调度管理,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和优化经常性支出;加强政府性债务清理统计核查工作,积极防范和规避财政风险;认真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专项调研、省市评估验收,为教育工作考核奠定坚实基础;认真清查预算单位“小金库”和银行账户开设,签订“小金库”承诺书,规范账户管理和财务行为;制定非税收入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运用新软件对全县财政票据实行微机管理,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政府采购规范运行;加强各项社会保障、基金、教育“三免一补”、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等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检查,规范财政资金支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积极开展农村合作基金会中央专项借款清收还款工作;规范会计基础、从业资格管理。三是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国税、地税部门积极加强税收的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信息化管理,加强税收组织收入工作领导和考核,通过对重点税源、税收发票、税收稽查、欠税清理、纳税评估、优化服务等不断完善税收征管措施,征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国税部门认真开展重点行业、重点纳税户的重点评估和专项评估,2008年查补增值税税款15万元,冲减留抵增值税8万元,调增2007年企业所得税额800万元。

(五)财源税源工作有气象。地方财政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国税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实现连续7年无新增欠税,地税收入增长速度加快。财税部门与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以培植财源、发展县域经济和优势特色产业重点为抓手,突出抓好矿电、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烤烟产业、“三棵树”产业等方面为重点,提高经济总量,进一步打牢财税增收基础。加大对矿山、土地资源、国有资产盘活,充分挖掘非税收入潜力。财政盘活国有闲置资产497万元,实现了资产向可支配财力的转化。为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及政府性贷款担保1200万元,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强竞争实力。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导向,注重研究政策、体制、机制方面带来的新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13634万元,比上年增加2416万元,增长21.5%。抓住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机遇,引进玉溪城市商业银行项目落地××,经上报农开行玉溪分行确定的海口至县城的农村公路、国开行省分行确定的4万口小水窑贷款项目正在审批中,进一步推进了政府与金融部门投融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六)财税干部队伍建设展新貌。全县财税部门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四项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行政效能建设;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培训;地税邀请云南财经大学教授讲授《企业所得税法》,并进行培训考试;国税在参加全市国税系统第二届“税苑杯”文化周活动和“彩云之韵”歌曲创作活动中取得好成绩;财税改革与发展文章被省市刊物采用达数十篇。加强队伍建设,更新理财治税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改进机关作风,切实履行职责,优化政务环境,强化服务意识,工作水平有效提高,社会形象明显提升。

从总体上看,在去年宏观环境变化大、减收因素增多、支出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财税工作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人民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广大财税干部职工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财税干部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尖锐,预算平衡压力日益加大,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不断向财政集中。二是刚性支出不断加大,特别是行政运行成本居高不下,财力紧张,资金筹措调度难。三是一些单位财务管理不严,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花钱大手大脚,损失浪费现象严重。四是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出台的宏观调控减税政策,对我县重点纳税行业和重点纳税单位的税收收入影响较大,税收减收不确定、不可控因素增多。对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研究生财、聚财、用财的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努力把各种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把握形势,统一思想,坚定做好今年财税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当前,我县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对我县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将进一步扩大和加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的影响,国际经济增长下行的态势尚未见底,全球经济低迷不振,全球性经济衰退持续的时间难以预见。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国内经济运行困难明显增加,外部需求明显收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镇失业人员增多,保持经济增长的压力明显加大。去年以来,我国经济一些重要指标明显回落,经济增速首次回落到10%以内。从我县的情况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对我县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将不断加深、加剧,企业技改投入资金紧缺,扩张规模、提质增效的活力不足;新上项目受环评、用地政策和产业政策调整的限制,工程推进缓慢;储备项目市场分析不透,投资主体不明,很多项目难以及时争取上级支持;磷化工、建材、房地产等主要行业企业经营困难;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就业压力增大,消费需求减弱,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显而易见,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繁重而艰巨。

2009年宏观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各种减收增支因素相互交织,使得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一方面,增收势头将进一步减弱。据预测,增值税转型改革、小规模纳税人税率降低、暂免征收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提高营业税起征点、减免房地产交易环节税等一系列税费减免政策,加之税收政策调整,一次性收入的减少,将导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减少。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财税发展形势将更加严峻、收支矛盾将更加尖锐。另一方面,在财力增长受限的同时,有关民生的各项刚性支出增势强劲,启动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保扩大内需项目实施和配套省市项目资金、保政府举债信用支出、增加公共投资等,县级可用财力缺口增大,各种复杂情况的交织出现,将使财政压力不断加大,实现预算平衡十分艰难。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矛盾叠加在一起,使我县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今年可能是近年来我县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我们有的同志对当前的困难和问题估计不足,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觉得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离我们很远,不会对我县经济形成多大影响,认识上存在误区,思想上有所麻痹,工作上有所松懈。看不到差距是最大的差距,感觉不到危机是最大的危机。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正确分析形势,准确把握大势,把形势看得更重一些,把困难想得更难一些,把措施定得更硬一些,努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但是,越是在形势严峻的时候,越要看到我们的优势,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增强我们的信心。“危”中有“机”,今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利条件不少。一是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出台了“国十条”、“金融九条”等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国今年1月份的经济数据表明,全国经济形势已有回暖迹象,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效果开始显现。省委、省政府迅速做出了“增投资、稳工业、促消费、保民生”4项重要部署、出台了20条政策措施,省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千方百计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全省经济社会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伴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整体经济发展将出现新的积极变化,这对于长期以来受制于项目、资金制约的我县来讲,绝对是一次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二是我县经济发展仍然呈现出较强活力,各种综合不利因素并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全县经济连续几年保持快速增长。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县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非烟产业产值超过烟草产业,县域特色经济迅速发展,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形成了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后劲充足的良好态势,大大增强了全县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三是县委十届五次全会的召开,为做好今年财税工作确立了方向和目标,强化了思路和措施。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道路的认识更加统一,行动更加自觉,凝心聚力谋发展的氛围已经形成,全县正处于一个最想干事、最能干成事的好时期,为我们干事创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2009年是我县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紧迫意识和危机意识,牢固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以求真务实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增强做好财税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前瞻性,毫不松懈地抓好增收节支工作,努力完成今年的财税工作目标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上一层楼。

三、抢抓机遇,多措并举,努力做好2009年财税工作

2009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县财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三届五次全会、县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加快财源培植步伐,依法强化税收征管,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税改革,加强财税科学管理,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县委、县人民政府经过认真研究,提出了2009年财税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以上,达到2.05亿元。从今年的形势来看,完成上述目标虽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但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人民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转变作风、真抓实干,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财税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用新思路破解新难题,用新机制营造新环境,把各项措施考虑得更加周全,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加扎实,确保实现2009年财税工作目标任务。

(一)抓住机遇,确保扩大内需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冲击,我们要牢牢抓住扩大内需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条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一系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坚定发展信念,正确把握形势,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契机。进一步把握好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导向,充分挖掘潜力,扎扎实实做好项目策划、申报和工作衔接,加强向上级部门的汇报沟通,努力争取国家、省、市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把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贯彻好、落实好,把一批多年想办而没有能力办的大事办成、办好,着力夯实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各级各部门必须充分挖掘潜力,整合专项资金安排,足额留够配套资金,优先保障扩大内需项目的落实,充分发挥地方财政资金的引导支持作用。县财政预算也要认真贯彻保扩大内需配套的原则。如果资金配套不到位或没有配套,问题出在哪一级就由哪一级负责。部门专款已涵盖扩大内需项目的,不再新增支出安排。

项目是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总抓手,要树立“项目就是争取、项目就是保障、项目就是发展”的意识,加强项目规划、论证、储备、筛选和编报工作。在新增投入和新上项目中,要重视新上财源性项目,新增投入既要能够拉动经济增长,又要能够有力促进财政增收。要加强对扩大内需项目的监督检查,防止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发生盲目投资、随意增加建设成本的现象,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切实加强扩大内需项目和资金管理,杜绝“豆腐渣”工程,严防“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的现象发生。

(二)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由于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增多,各种减收增支因素相互交织,财政增收困难,支出压力增大,发展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形势十分严峻。今年将是我县多年来财政最为困难的一年。全县上下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牢记“两个务必”,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今年财政支出要坚持有保有控的原则,所谓保:就是重点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优先保证扩大内需项目配套资金;所谓控,就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要正确处理扩大内需与过紧日子的关系,严格实行“四个零增长”,即:对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出国出境经费等实行零增长。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支出和部门一般性项目支出;严格控制会议规模、档次,杜绝非政府的会议费增加。

(三)创新征管方式,保持财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国税、地税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调整对我县税收收入影响的研究,坚持把应收尽收作为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目标,创新方式,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依法强化税收征管。一是以税收执法手段的创新,实现依法治税工作的突破。加强对城镇土地使用税、资源税、车船税、建安工程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的征管,加大欠税清缴力度,提高征管效率和质量,增强地方财政收入。二是以税源盘活方式的创新,实现税收征管工作的突破。树立应收尽收的征管理念,加强税收预测、税源监控、税源基础、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工作力度,加强税法宣传,严格依法治税。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税收大户的税收征管。三是以税收管理方式的创新,实现组织收入工作的突破。国税、地税部门要加强税收征管的协调配合,加强征管领导,落实税收责任制,本着“抓大不放小、大小同时抓”的原则,采取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尽力做到不漏征一户、不欠税一分。

(四)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在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预算平衡压力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整合现有资源,从而集中财力保增长、集中财力保民生、集中财力保稳定。一是以涉农资金为重点,把性质相近、目标相同、用途相似的资金整合集中使用,改变财政资金多头管理、重复安排、使用分散、效益不高的问题,使之相对集中、相互匹配、形成合力,切实保障好实施扩大内需要政策的资金需要,支持好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二是做好项目融资互动工作,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推动投融资平台整合,充实投融资平台资本金,提高融资能力,争取上级政策性贷款,切实解决项目资本金问题。三是强化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管理,建立运转规范、滚动发展的科学机制,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效益,真正发挥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的“蓄水池”作用,推进项目落实。

(五)强化监督手段,不断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加强监督管理,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规范财经秩序、堵塞漏洞、预防腐败的关键环节。财税部门要加强对《税法》、《会计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财税运行机制,强化监管责任,提升监管水平。在收入预算监管上,既要防止收入混库,也要防止收入虚增虚减,杜绝收入水分,合理保持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的比例,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在支出预算监管上,要严格按照《预算法》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意识,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各级财政部门要将中央扩大内需资金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特别是对资金下达、资金使用情况及使用效益做到事前预警、事中跟踪监督、事后问效的全过程监督,坚决查处挤占、挪用、截留资金的行为,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到位,不留死角,发挥效益。强化各级预算单位非税收入管理,将大量长期游离在财政监控范围之外的非税收入,通过法定的方式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综合调控能力。

(六)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近年来,我县各级各部门根据发展需要,争取金融部门贷款和政策性贷款,促进了部分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但是,各级政府举债建设债务风险也不断加大,对财政还本付息产生了较大压力。各级要积极探索“举债有度、偿还有方、管理有序、监控有力”的债务管理新办法,既要充分发挥社会资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又要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当前要抓住国家信贷政策放宽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金融部门支持,切实做好到期贷款的置换工作,增强政府举债信誉,促进债务资金良性循环。各部门、特别是县级各融资平台要加强与金融部门对接,妥善处理好各种历史性欠账,本着“认账、付息、逐年还本”的原则,在友好协商下达成共识,按时兑现承诺,防止债务风险向财政转嫁。

四、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财税工作效能

财税干部是我县经济工作的排头兵,财税改革与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实现财税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是要加强财税干部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财税事业健康发展。

(一)要进一步加强对财税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重视和支持财税工作,做到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练的财税干部队伍。各级各部门要把抓好财税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认真听取财税部门的意见和工作情况汇报,主动帮助解决财税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及时搞好财税运行情况的分析与调研,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地做好财税工作。同时,各级财税部门也要多向党政领导请示、汇报,积极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可靠、分析有力、对策可行的政策意见和建议,从更高的层次争取更大的理解和支持。

(二)要进一步提高财税干部能力建设。各级财税部门要加强思想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增强服务意识,增加责任感,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和强大动力,提高创新思路、创新发展、创新举措的能力,提高执行能力、履职能力、行政能力,认真研究当前和长远的发展问题,提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解决突出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具体措施,主动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认真贯彻落实好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为部门、基层提供优质服务。各级政府和部门领导也要注意学习财税知识,熟悉财税政策,把握财政运行规律,学会运用财税杠杆调控管理经济,进一步规范理财行为,减少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

(三)要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各部门、各单位要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树立大局意识,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特点,大力支持财税部门的工作,形成搞好财税工作的整体合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规范经济秩序与规范税收秩序结合起来,做好协税护税工作,大力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工作。政府各职能部门、各预算单位,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支持和配合各项支出改革,自觉接受财政监督和社会监督。尤其是对非税收入的管理,以及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各部门、各单位都有义务和责任与财税部门紧密配合,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四)要进一步做到廉洁理财。总体上讲,这几年财税部门注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引导财税干部职工树立廉洁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自觉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县人民政府对这支队伍是放心的,是可以信赖的。希望你们继续发扬成绩,时刻牢记为人民聚财、为人民理财、做人民公仆的宗旨,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把握住自己、自觉抵制各种消极腐朽思想的侵蚀,在日常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割断与服务对象不正当的经济联系。做到小事上能够防微杜渐、抗拒诱惑,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财税会议范文篇6

同志们:

县委、政府决定召开全县财税金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市财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回顾总结2009年全县财税金融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全县财税金融工作,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力突破,确保全面完成全年财税金融目标任务。围绕这一任务,我讲四点意见。

一、真抓实干,克难攻坚,2009年财税金融工作成效显著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县经济发展困难最多,财税金融工作压力最大的一年,也是我县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明显成效、财税金融工作逆势而上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财税金融部门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真抓真干,克难攻坚,集中精力抓改革、千方百计促增收、突出重点保支出、统筹协调抓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财政“保运转、促投资、扶产业、解民忧”的能力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实现了财税、金融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收入提升快。2009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突破9000万元大关,达到9226万元,增长26.8%,财政收入总量创历史新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560万元,增长23.8%。财政部门坚持勤调研、勤分析、勤组织,积极调动全县上下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创新思路和举措,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了全县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同时,大力支持民生项目建设,千方百计确保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支出总量快速扩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34亿元,增长24.5%。税务部门紧紧围绕全年征收目标,加强税源管理,强化征管措施,狠抓重点和关键,组织征收工作力度大、效果好。2009年,全县国税累计入库收入5802万元,同比增收1223万元,增长26.71%;地方税收入库8050万元,同比增收1591万元,增长24.64%。各金融机构认真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县金融有效信贷投入不断扩大。2009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5亿元,同比增加3.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15亿元,比年初增加3.1亿元,货币信贷平稳较快增长,信贷投放的均衡性逐步增强。

(二)支出结构优。全县上下始终坚持着眼于好、立足于快,不断优化财税收支结构和金融信贷结构。全县财政总收入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支出中,用于交通、水利、卫生、教育、农业、社会保障、城乡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惠民方面的支出明显增加。其中,教育支出2.17亿元,同比增长24.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5亿元,同比增长34.9%;卫生支出8729万元,同比增长31.8%。在新增贷款中,大力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带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2009年,投放中长期贷款5.16亿元,同比增加2.9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92.94%;新增个人消费贷款7355.99万元,同比增长46.75%,不良贷款得到有效防止和控制。

(三)补贴力度大。全县上下始终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全力支持和推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积极贯彻扩大内需政策,全县基本建设及扩大内需项目支出完成1.76亿元。落实家电、汽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累计完成家电下乡4482件、汽车摩托车下乡4986件,兑现补贴资金532万元,资金补贴率达91%,兑付金额在全市位列第2位,拉动了我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大幅增长;投入支农资金1.73亿元,比上年增长31%,农业农村发展条件得到持续改善;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县共发放涉农补贴3877万元,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全面实施“贷免扶补”创业扶持政策,发放贷款785万元;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争取上级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教育危房改造资金得到落实,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901万元,确保了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顺利实施,兑现了其他事业单位每人每月增发300元临时生活补贴以及城市和农村低保、五保户供养、抚恤、定补、救灾救济资金;投入公共安全支出4908万元,增长46.4%,切实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各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主动加强银政沟通、银企合作、银银支持,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四)改革效果好。一是深化预算改革。强化预算约束,细化定额标准和项目支出,全面推进部门预算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资金分配的透明度,预算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二是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展开,对县城开户的全额拨款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三是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积极开展。四是财税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政府采购积极推进,绩效评价逐步深入,非税收入管理不断规范。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进一步清理锁定政府债务,财政运行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五)服务水平高。县财政部门坚持完善责任考核体系、动态监测重点税源,定期分析收入形势,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县国税部门积极创新收入分析机制、税源管理模式,稳步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加大整合纳税服务资源,加快推进联网电子缴税,积极推行重点税源网络直报系统、一般纳税人网络抄报税平台服务系统建设,服务和征管效率明显提升;县地税部门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主题,打造“阳光地税”、“文化地税”、“规范地税”、“和谐地税”,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进一步融洽了征纳关系。同时,探索改进服务流程,数据大集中系统成功上线,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县人行积极加强金融监管,严厉打击假币犯罪,有力促进了全县金融事业健康发展;县农行、农发行、信用联社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金融产品,有效满足了不同客户需求。

总之,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宏观环境趋紧、自然灾害频繁、减收因素较多、收支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县财税金融工作仍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这得益于全县各级各部门的鼎力支持、密切配合,凝聚着全县财税金融系统干部职工的艰辛努力和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奋战在全县财税金融工作第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财税金融工作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财税金融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今年经济形势虽明显好于去年,但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完全消除,财政形势仍然十分复杂和困难;二是财政资金使用仍很紧张,刚性支出不断增加,交通、城镇、教育、卫生、民生保障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较大;三是地方税收结构还不够合理,财税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对矿产业的依赖性还偏高;四是金融机构放贷规模不能有效满足消费需求。所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把握形势,科学分析,坚定做好财税金融工作的信心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我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巩固经济回升、谋划“十二五”的关键一年,面临的形势极其复杂。从宏观环境看,国内经济企稳回升,但形势仍然十分复杂。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扩大内需政策效应减弱,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强。发展方式转变依然滞后,结构调整压力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仍然缓慢,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从全县发展看,影响经济较快增长的因素依然较多,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非公经济发展不足,资源性实体经济复苏较慢,发展改革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不断暴露和显现。从财税自身形势看,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难度大,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收入方面:财政增收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财源结构单一,对资源的依赖性强,增收压力较大。支出方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启动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财政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加之全县还贷任务较重,财政资金远远不能有效满足支出需要。

在看到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总体来讲,今年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环境有望明显好于2009年。一方面,全球经济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并逐步反弹复苏,我国的国内发展环境将有所改善,这有利于2010年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中央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的不断实施,国内经济呈现消费稳定增长、投资大幅回升、工业强劲增长的良好势头。尤其是国家针对矿产品价格低迷出台有色金属储备制度,将给我县矿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随着招商引资和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我县一批工业、能源、交通、房地产等项目即将启动实施和竣工投产,将带动财税收入增长,为金融发展提供更大空间。面对这些良好的机遇和条件,我们要紧紧抓住、合理利用,科学分析、强化举措,进一步增强信心和决心,努力推动2010年的财税金融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抓好今年的财税金融工作

根据县委十届十二次全会和全市财税工作会议精神,我县今年的财税金融工作目标为:完成地税收入入库9660万元,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6645万元;完成国税收入入库6925万元,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1428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1亿元;各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比2009年末净增加2亿元。围绕完成这一目标任务,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创新思路、超前谋划,强化措施、统筹推进,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财源培育为重点,不断做大经济总量。财源建设是篇大文章,财税工作不能只看收入总量增加了多少,而要立足于生产,服务于发展,最终靠经济的发展来增加财源。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抓住重大项目建设机遇,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积极支持重点行业、企业发展,积极培育多元化、有后劲的财源群和税源群,不断提高财政实力。一要注重项目建设。经济要发展,项目是关键。一是加快项目招商。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强势力量,调动一切可调动资源,强化宣传、分析和服务,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大、带动强、效益好的项目。二是注重项目培育。大力发展矿冶、水电、建材等重点行业,重点培育好奥鑫公司、茂锌公司、长江丝绸公司等龙头企业,千方百计做大做强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三是加快项目推进。继续实行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县级领导责任制,着力加快年产100万吨水泥厂、年产5万吨直流电炉锌粉生产线、年产600万平方米石膏板生产线建设,加强廉租房等民生工程建设,确保项目早建设、早见效、早作贡献。二要加快城建步伐。要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启动新华路三期改造工程,抓好“两馆一中心”建设,积极筹资建设魁阁文化公园,健全完善城市功能。通过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有力拉动土地增值税、房产税等税收持续增长。三要培育第三产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份额会越来越大,对财政的贡献不容忽视。要围绕金沙江漂流和“大药山”生态旅游两张名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扎实推进白鹤花园、龙潭康庭小区项目建设,抓好堂琅鑫苑后续工程,稳步发展房地产业;要加快天力购物广场、堂琅财富中心建设进度,推进物流中心建设。通过扩大第三产业规模,使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新亮点。

(二)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实力。组织财税收入是财税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财税工作者的基本职责。财税部门要围绕全年目标,不断创新举措,加大征管力度,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一要强化任务意识。今年的财税收入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咬定目标,坚定信心、下定决心,以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精神,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推进。特别是财税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财税意识、征管意识,积极开拓和培植财源、税源;要定期分析面临的形势和薄弱环节,建立更宽广的财税信息征管平台。二要强化征管措施。要切实加强重点税源管理,重点抓好矿产、水电、煤炭、服务业等行业税收征管,围绕城镇开发、园区建设、重大项目强化管理,牢牢掌握征收工作主动权。要加强对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跟踪、分析和预测,密切关注一系列税收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积极落实好支持产业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巩固财政增收基础。要强化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加强对土地、矿产资源、水电资源等重点非税收入的征管,提高非税收入对财政增收的贡献。三要强化时间观念。财税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时间观念,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加大评估督查征管补税、清理欠税力度,挖掘增收潜力,全力做好组织收入工作。要狠抓税源户的有税率和税收申报入库率,加大税收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要加强财税政策动态分析,完善税源分类管理体系,强化增收节支,完善财税体制,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税源的监控和调度,依法规范征管,防止财税流失,确保财税收入有序按时足额入库。

(三)坚持以科学用财为导向,不断加强财政监管。科学管理乃兴财之道。财政管理的过程就是发挥财政资金绩效的过程。要坚持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用财管理,实现财政运行效益最大化。一是加大增收节支力度。首先,要争取上级支持。我县财政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自给能力非常弱,对上级补助的依赖程度非常大。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把争取上级支持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历史性机遇,争取上级增加对我县民生工程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转移支付的补助和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抓住实施扩大内需项目的时机,加强与上级的汇报联系,争取更多的项目立项建设。其次,要坚持勤俭节约。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按照建设效能政府的要求,大力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加强部门预算审批、财务管理的资金使用监督,规范和改进公务接待活动,精减会议和文件,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大力压缩一般性开支,从严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经费零增长,会议、庆典、论坛和出省考察经费压缩20%。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政府机关能源消耗。二是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按照建设公共型财政、节约型财政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一,要优先保障改善民生投入。切实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等各类保险,落实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全力支持医疗体制改革,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农村保障性住房建设,优先安排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投入;第二,要加大惠农支农力度。首先保障当前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的各项经费投入,重点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粮食生产、扶贫开发等工作,认真落实强农惠农补贴、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加快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三,要全力支持重点建设。配合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增加政府性投资,保障扩大内需配套资金,保障重点水利工程、通乡油路、通达工程建设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三是切实加强预算管理。要正确把握公共财政改革方向,不断提高预算支出管理的规范化水平。要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改进预算编制方法,细化项目支出,努力推进预算和资金安排的公开、透明、公正和效益,引入绩效预算管理理念,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要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按照扩大改革面和深化预算单位改革级次的要求加快改革进度,在2010年内全面启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将改革面扩大到所有基层预算单位,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改革实施范围;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专户管理,强化预算执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继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要科学制定“十二五”财税改革方案。围绕推进基本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在认真总结“十一五”财税工作经验,全面分析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促进科学发展的财税改革方案;要加大“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力度,加强乡镇财政服务职能和资金监管职能,增强乡镇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规范基层财政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不断推进非税收入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进程。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步伐,做好财税库横向联网工作,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效益化和现代化水平。四是严格实行支出监管。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切实加强财务支出、资金运作、项目审批等方面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要严格执行《预算法》,不乱开支出口子,加强对财政预算和执行的监管;实行财政专项资金追踪问效管理,切实做好扩大内需政策落实及资金监管,尤其要加强对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调拨、大宗物资采购以及涉及民生等重点事项的监督。建立纵横联动监督机制,把监督检查贯穿于资金筹集、分配、拨付、使用、管理的全过程。

(四)坚持以生态创建为抓手,不断创优金融环境。面对国际经济回暖、市场需求扩大的新变化,我们要正确把握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不断改善金融服务、提升金融环境,努力开创县域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的新局面。一是大胆尝试金融生态建设。金融生态建设事关一个地方的金融发展,也事关一个地方的经济建设。各金融机构要大胆借鉴先进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努力开展金融生态建设尝试。县人行要牵头做好相关工作,在县内几家金融机构中选择一家开展试点,逐步建立金融生态建设工作机制。各金融机构也要积极行动,全力支持配合,大力开展金融生态建设的宣传,努力营造金融生态建设的良好舆论环境。二是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推进信贷投放,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要紧紧围绕重点项目、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全力服务好、支持好全县经济发展。一要千方百计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工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撑,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也最明显。要加快工业发展,金融信贷支持非常重要。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的资金注入,尤其是对受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取得发展的一些项目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要给予重点支持,力争在骨干龙头企业的培植上尽快实现大的突破。二要千方百计支持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极大地促进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同时也拉动农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拓展和发展壮大提供广阔的空间。人民银行要结合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和需要,制定一系列既发展金融机构又能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推广和开发一些适合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服务产品,全面服务于我县新农村建设;各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实际和优势,开发创新服务产品,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加大对农村市场的资金投放,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要千方百计支持交通、水利与城市建设。近年来,我县全力实施“交通水利立县”战略,交通、水利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建设资金严重短缺。金融部门要立足县情实际,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多方位、多层次地满足我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需要。要加强与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沟通协作,扩大交通、水利和城市建设资金规模,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的现状。四要千方百计支持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产业是一项朝阳产业,是我县重点培育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我县的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大,但由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景区、景点建设滞后,产业发展十分缓慢。金融部门要发挥“主力军”和“助推剂”作用,积极支持旅游产业资源整合,支持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加大投入;要加大对重点旅游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五要千方百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从目前看,中小企业对我县财政的贡献较大,他们的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财政收入情况。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认真研究和落实深化金融服务的具体措施,用战略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和支持中小企业,适当放宽信贷风险的容忍度,积极向上争取信贷规模,千方百计满足中小企业合理的信贷资金需求。特别是对民营企业信誉很好,或者有些民营企业信誉目前还没建立起来,但是项目很好的,我认为金融机构也可以大胆地放贷。三是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推进自身效能建设,本着“诚心感动客户、耐心服务客户、真心赢得客户”的工作理念,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贴心的服务。要通过改进和完善金融服务功能,搭建资金信贷、支付清算、社会信用、金融信用等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建立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为经济、金融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健全银政、银企、银银合作机制,通过银企合作洽谈会、项目推进会等活动,有效调动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的积极性。要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全面发挥好农村金融机构的生力军作用。

四、强化领导,狠抓落实,努力开创财税金融工作新局面

今年财税金融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已经十分明确,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务必要牢固树立目标意识、责任意识,强化任务观念、时间观念,抢抓有利时机,精心组织,强势推进,确保顺利完成全年财税金融工作目标任务。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抓好财税金融工作,切实加强对财税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经常听取财税金融工作汇报,指导解决财税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财税金融部门主要领导要把抓好财税金融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首要任务,及时掌握财税入库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分管领导要针对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和措施,不断提高驾驭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动真过硬,严格考核。财税金融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动真格抓好落实。一要强化责任分解。今天会上县政府将与相关部门签定目标责任书,将全年重点收入任务作详细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和具体的责任人,形成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的目标分解体系,确保相关部门头上有指标、肩上有任务。二要加强考核评比。扎实做好对各项目标任务的动态考核,按照财税和金融工作考核办法,严格执行各项考核要求,坚决兑现奖惩措施,该奖的及时奖、该罚的坚决罚,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

财税会议范文篇7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省财税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分析面临形势,研究部署今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进一步动员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提高认识,加大力度,扎扎实实地做好财税工作,充分发挥财税杠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调控作用。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2009年,全市财税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去年,在国家宏观形势趋紧、困难加大的情况下,全市各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视困难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目标,坚持“四个坚定不移”,继续突出“三大重点”,团结奋斗,扎实工作,促进了城乡、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持续协调和谐发展。初步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五”计划目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全市财税工作实现了新突破,迈上了新台阶,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持和保障。

(一)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得以充分体现。

据快报统计,2009年全市境内财政收入完成56.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7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完成31.2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收6.5亿元,增长26.3%,是历年来增收最多的一年。这说明全市各级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成果在财政收入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特别是在收入组织工作中,各县(市、区)自觉服从大局,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深刻领会并认真把握市委、市政府实施分类指导的决策,不讲条件、不讲价钱、不计一己之失,特别是新泰、肥城两市和泰山区、开发区自我加压,财政收入增幅均达到30%以上,为全市收入增长、结构改善,最大限度地维护地方和群众利益,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财政收入质量呈现积极向好趋势。

去年,在国家政策调整造成我市地方税收减少2.9亿元的情况下,各级坚持一手抓收入总量扩张,一手抓收入结构改善,特别是各级税务部门自觉服从党委、政府的全局安排,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坚持依法治税,大力改进税收征管手段,取得显著效果。全市国税部门共完成税收收入25.98亿元,增长22.95%,其中地方税收4.75亿元,同口径增长32.48%;地税部门共完成税收收入15亿元,增长28.69%,其中地方税收11.35亿元,同口径增长26.61%;财政部门共完成契税和耕地占用税2.79亿元,增收1.86亿元。通过各级共同努力,全市地方税收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同口径增长40.88%,列全省第4位,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2.1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4.36%,同口径比上年提高6.67个百分点,扭转了近几年税收收入比重持续下滑的局面。特别是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三大主体税种大幅增长,同口径分别增长28.48%、30.26%和31.54%,高于全省平均增幅5.63个、8.33个和3.88个百分点。

(三)财源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以市级工业财源和乡镇财源为突破口,综合运用财税杠杆,进一步加大了财源建设力度。市级拨付资金3500万元,采取财政贴息、奖励、补助等形式,集中支持了重点企业、大项目建设,培育壮大了泰山玻纤、鲁能高开、生力源集团等一批骨干税源企业。筹集资金2.33亿元,用于市直改制企业职工安置。全市共办理减、免、退税6.9亿元,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通过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为全市个体私营业户减轻税负30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此外,市财政拨付资金2100多万元,支持了招商引资和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特别是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组织运转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市县两级财政投入3500万元,重点支持了乡镇财源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财政增长。

(四)支持统筹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优先保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发放,不断提高职工个人收入水平。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人均月收入增加了200元,各县(市、区)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个人收入水平。二是高度重视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市级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达1.33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万元,增长29%。三是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市级用于农业方面的财政总投入达2.26亿元,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新型合作医疗以及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等方面的资金700万元,用于扶贫开发、少数民族帮扶以及解决人畜吃水困难等方面的资金1000万元。认真落实“两减免三补贴”政策(取消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全市农民减负增收3.33亿元,人均减负增收78.43元。四是高度重视基层财政困难问题。省、市两级财政共安排转移支付资金4.4亿元,平均每个乡镇510万元,有效弥补了乡镇财力缺口,确保了基层政权组织正常运转和农村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五)参谋助手作用发挥的更加充分。

各级财税部门立足全市经济发展大局,认真研究财税政策,积极主动地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有的放矢地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去年,我市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4.23亿元、争取上级专项资金9.13亿元,对缓解我市财政困难,保障重点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农业税收政策调整专项转移支付分配中,由于我市政策把握得准、账算得透,多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基数近3000万元,缓解了乡镇财政困难的矛盾。

(六)规范管理取得新成效。

各级财税部门积极创新财税体制和机制,财税管理整体水平有新的提高。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都取得了新进展,财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资金分配更加科学、民主、透明。国税部门积极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了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纳税服务、协税护税、征管质量考核、信息化办税等管理机制,优化了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地税部门在实现规范化管理和信息技术强力支撑的基础上,着力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大幅提升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税收征收率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去年全市财税工作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财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财税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去年的工作,我们要坚持运用辩证的观点,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财政增收的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强势骨干税源少且主要为能源、原材料等传统产

业,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企业或产品较少,新上企业或项目尚未形成规模优势。二是收入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全市非税收入比重虽然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67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38个百分点,改善收入结构、提高“两个比重”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三是县(市、区)间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部分县乡财源不丰、人多债重、运转困难,特别是乡镇间发展更不平衡,个别乡镇陷入了无钱办事、无力管事的困境。四是财政收支矛盾尖锐,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城乡协调发展的压力加大,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收入分配中的一些矛盾和风险不断向财政集聚,整个财政仍处于紧张运行状态。五是一些单位财务管理不严,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花钱大手大脚,损失浪费严重。对此,各级各部门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财税工作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认真研究生财、聚财、用财的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壮大财政实力,为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力基础。

二、充分发挥财税调控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要注重发挥财税杠杆对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财税杠杆是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财税部门要跳出收收支支的“小圈子”,充分发挥财税的职能作用,统筹兼顾地调节好各种经济利益关系,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要全力支持大项目建设,努力培植骨干税源。抓好大项目建设就是抓住了税源经济的“牛鼻子”。各级必须把大项目建设作为培植大财源的重中之重,整合力量,全力支持,争取尽快形成一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税收贡献多的骨干税源企业。在项目的选择上,必须自觉服从国家财税政策的导向,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限制发展的耗能高、污染重的产业,一律不再给予任何形式的支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济效益好、提供税收能力强的行业和产业,要认真落实财政、税收、财务优惠政策,鼓励其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二是积极支持招商引资,广借外力促发展。在完善落实好招商引资优惠和奖励政策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认真研究吃透国家的财税政策,弄清楚引进的项目中是否包含那些能够提供高附加值和对增加地方税收最为有利的关键环节,确保招商引资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绝不能“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是支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税收贡献能力。服务业是现代社会的标志性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大部分属于地方收入,是增强地方财力的有效财源,也是广泛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加快培植旅游支柱产业步伐,大力支持银行、保险、证券和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中介服务、文化娱乐等行业发展,带动和促进全市第三产业上档次、上水平、增效益。四是大力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培植壮大乡村财源。针对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逐步取消的实际,将乡村财源建设的着力点尽快转移到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上来,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扩大招商引资、加强载体建设等综合措施,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长。

(二)要注重发挥财税杠杆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财税杠杆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主要手段。初次分配重效率,主要靠市场来实现;再次分配重公平,主要靠财政来调节。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经济社会进入转型阶段,诸多社会不和谐因素和深层次矛盾随之增多。搞得好就能跨过这个坎,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和谐发展的轨道;搞得不好就会陷入经济衰退、社会混乱的境地。因此,各级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观念,充分发挥财税杠杆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着力解决好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继续加大“三农”投入,促进城乡共同发展。要按照“少取、多予、放活”的方针,继续加大支农财政投入,确保已实行的财政支农政策不能变,支农投入不能减,已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少,而且要随着财力的增加而增加,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二是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着力解决好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牢固树立加快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并重的发展理念,将工作重点由生活保障转移到就业保障上来,认真落实关于就业再就业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积极实施就业援助,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重新获得就业机会。进一步完善社会救济、困难救助、扶贫开发机制,切实帮助解决国有企业离退休职工、城镇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失地失业农民、失学儿童、困难学生和因病因灾致贫户等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今年,市直最低生活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月人均200元,有条件的县(市、区)也要适当提高标准。要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经济和教育等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三是继续加大公共事业投入,确保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健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落实好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继续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完善教科文财政投入政策,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对纯公益的基础教育、基础科研、公共文化设施要确保优先投入。同时,对学校建设项目,要严格把关论证,严格控制教育举债。积极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对公共卫生医疗救助和疾病控制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增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大力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市财政投入1000万元扶持资金,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源头上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生态市建设和“平安泰安”建设,努力营造“蓝天、碧水、青山”和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三)要注重发挥财政对政权建设的保障作用,促进基层财政实力的增强。

财政是“庶政之母”,保障政权组织建设和正常运转,是财政的首要职责。经过积极争取,我市东平、宁阳两县已基本确定进入了国家扶持范围,岱岳区也有望进入省扶持范围。这充分体现了中央、省有关部门对我市的关心和厚爱。但是,应当看到,中央与省制定政策的原则是帮扶与激励并重,将帮扶力度的大小与自主解困的努力程度挂钩,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各级一定要抓住这次难得机遇,采取综合措施,上下共同努力,积极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一是要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各级各部门要把控编减人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一方面要严把入口、放开出口,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经济利益手段调动单位减人、节支的积极性,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过快增长。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也要严格控编控人,防止将来转嫁为财政负担。人事和财政部门要对各县(市、区)财政供养人员进行仔细核查,对财政供养人员特别是事业单位人员增长过快,又享受转移支付仍然反映困难的,要研究财政限制措施。二是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合理界定县、乡财政收入范围,将乡镇实现的工商税收与乡镇财政挂钩,以调动乡镇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组织收入的积极性。进一步改革现行的财政管理体系,积极推行“乡财县管”,监督、规范乡镇的财政收支行为。三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保证乡村运转的基本经费。在积极争取中央、省转移支付的同时,市、县两级也要安排一定数额的转移支付资金。在分配对下转移支付资金时,不仅要考虑其困难程度,还要考虑其主观努力程度,将转移支付额度与地方税收增长、收入结构改善程度、精简机构和人员挂钩,建立起奖勤罚懒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确保完成全年各项财税任务

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工作目标为增长20%。各级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抓重点,抓关键,求突破。

(一)要在提高“两个比重”上求突破。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标志。去年以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努力,我市“两个比重”发生了积极变化,但与先进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各级必须把提高“两个比重”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持之以恒,紧抓不放。一是依法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各级要把增加税收作为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的关键来抓,依法治税、应收尽收。要继续突出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抓增收,对一些税收秩序较为混乱的地方和行业,进行专项整治,着力解决漏征漏管和偷、逃、骗、欠税等问题,坚决查处随意减税、免税、缓税、先征后返等行为。要加快建立财经信息网,切实推进财政、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的信息联网共享,建立完善税源动态监控体系,将大量隐蔽失控的税源变为可控可管的税源。对这项工作,省政府已经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抓好落实,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要大力推行社会综合治税,借助各方面力量,扩大税收覆盖面。二是要切实抓好非税收入。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性资金,要按照规范管理、统筹安排的要求,积极创新非税收入管理模式,既要有效控制非税收入的不合理增长,又要将合理合法的收入收好用好,努力增强政府调控能力。三是要加强对收入工作的分类指导和考核。无论什么时候,增收都要立足于各地财源状况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在工作指导和指标考核上不能搞一刀切。对经济基础好、发展速度快、税源相对充裕的县(市、区),要求要严一点、目标要高一点。经济基础差、财源薄弱、增收难度较大的县(市、区),虽然目前发展也很快,但提高“两个比重”还需要一个过程,现在首要的任务是打好发展的基础。在考核指导上,既要督促其提高增收的努力程度,又要防止盲目攀比,片面求快求大,甚至弄虚作假。有关部门要按上述要求,尽快研究分类考核、激励约束的办法,以更好地指导促进各地的工作。需要强调的是,在收入问题上,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绝不允许超越经济发展和税源实际,无税强收、收过头税或虚列收入,人为控制税收入库等,这要作为一个严肃的政治纪律来对待。要加强财政收入征管质量检查和审计,发现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等问题,要严肃追究责任。

财税会议范文篇8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年全县财税工作,表彰过去一年为财税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振奋精神、树立信心,确保全面完成今年财税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会上,刘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理解,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全面总结,客观估价,准确把握*年财税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克难奋进,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一主三化”和“工业富县”战略,全县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升的良好局面,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8.53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1亿元,同比增长13.6%。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3.6亿元,同比增长13.2%。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61元,达到161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767万元,比上年增长30.3%。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促进了财政收入好转。主要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财政收入实现突破性增长。

全县完成全地域财政收入2388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898万元,社保基金3698万元,省级利息所得税及中央利息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税务行政性收费收入等292万元。剔除烟厂下划税收7892万元、“两路”下划税收781万元,县域实际完成财政收入11225万元,这是我县在烟厂关停后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比年初计划目标9600万元增长16.9%,比工作目标10200万元增长10%,比上年完成9518万元增长17.9%,剔除农业税免征因素,可比口径增长30.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745万元,剔除上级下划收入实际完成6921万元,比上年6108万元增长13.3%,剔除农业税免征因素,可比口径增长32.6%,其中工商税收县域完成3404万元,比上年2809万元增长21.2%。

分部门:国税完成3904万元,比年初预算3500万元增收404万元,增长11.5%,比上年完成数3152万元增收752万元,增长23.9%;地税完成4118万元,比年初预算3700万元增收418万元,增长10.2%,比上年完成数3021万元增收1097万元,增长36.3%。财政完成3203万元,占年初预算2400万元的133%,剔除农业税免征因素后,财政可比增长30.4%。

(二)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共财政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支出预算执行中,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公共财政的理财方向,按照优先保工资支出、保法定支出、保党政机关正常运转和公检法办案经费、保县委、政府重大决策落实的原则,把支出优先安排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科技、环保、文化、广播、计生等事业发展和政权运转、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上,合理安排预算支出,为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年,用于当年财政平衡预算的可用财力总额为40497万元。全县财政总支出完成40496万元,其中:县本级支出32870万元,乡镇结算支出5993万元。上解省州支出1633万元。收支两抵,结余1万元,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在具体支出行为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财思想。去年,将离退休人员46元和在职人员56元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并随工资发放;将零星增资、滚动升级由原来当年不执行次年进预算,改为从批准月份起执行;将人平620元年终一次性奖金改为一个月基本工资标准,确保了工资政策全面落实。加大社保投入,切实帮助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社保投入增加了262.38万元。建立和完善了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了乡镇运转经费标准,村级运转经费按农村税费改革时确定的标准足额落实到位。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足额落实一费制中小学公用经费和州规定的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认真做好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饮水如厕难等问题。积极筹集资金,城乡交通、城市建设、工业园区等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较好落实。

(三)切实抓住财政改革与发展试点县的机遇,财源建设取得新成果。

去年是我县被纳入全省“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新型工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的第二年,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这个机遇,认真研究上级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把培植财源作为财政工作的着力点,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成效明显。红瓦屋、闸木水水利水电枢纽利用世行贷款水电项目1500万美金己经落实;向省财政厅争取的中小企业担保贷款资金500万元已经到位,同时筹措资金500万元,建立了拥有1500万元基金(其中实物资金500万元)的聚信担保公司,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共为19家企业提供担保贷款800多万元,较好的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功申报粮食大县,落实我县粮食直补资金561万元,比上年净增391万元,对农户粮食直接补贴标准由上年每亩3.7元增加到每亩11.29元,中央、省以转移支付形式补助我县奖励基金314万元。积极申报国债、农综、支农和企业等项目27个,共争取资金5380万元。中央、省支持我县综合配套改革专项资金1152万元。通过多渠道增加投入和综合运用财税政策措施加大对骨干工业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生态建设、科技推广、板块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有力的培植了后续财源。

(四)充分利用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试点的良机,加快财政改革步伐,不断完善财政规范化管理。

去年,我县被纳入全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14个试点县(市、区)之一,通过近四个月的工作,我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已正式上网运行,并在全县设立了27个免费查询点,经省考核验收,在14个试点县(市)中成绩排列第四,被评为优秀县市。截止目前,上网查询人次达5万人次,解答群众意见23条,回复率100%。在试点工作中,坚持做到财政改革和规范化管理同步进行。部门预算初步实行,县级116个预算单位(含二级预算单位)全部进入了国库集中收付系统;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批复覆盖面达到100%,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支付率达到100%;进一步规范“收支两条线”规定,财政专户管理率达到99%,政府性非税收入按规定缴库或缴户率分别达到99%、95%。继续落实好公检法、纪检、审计“三保一取消”政策(保工资、保运转、保办案经费、取消罚没收入返还),严格实行收支分离。推行工资直达和社保资金社会化发放,专项资金直达项目单位,村级经费和中小学运转经费实行资金到乡镇和部门,指标直接到村和学校等办法,有效杜绝了挪用、套取财政资金行为。建立举债审批制,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考评制,财政专项资金跟踪问效制等制度,财经管理秩序逐步规范。

(五)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征管办法,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

认真落实《建始县*年乡镇财政管理办法》,实行以奖代补,鼓励多收超收,充分调动乡镇培植财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去年乡镇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353万元,剔除农业税减免因素,可比口径增长2242万元。税收征管职能部门认真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清缴欠税,惩治腐败”的方针,依率计征,依法征税。在税收征管上,大胆改革创新征管办法,使征管也成为“税源”,全力推行煤矿企业税费“一站式”征管,税收从2003年的200多万元增加到去年的1000万元以上;改进车辆税收的征管方式,去年税收达到400多万元,较上年相比净增200余万元;通过试点,非煤矿山税费也实行了“一站式”管理,这些征管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是我县去年税收增长中的“亮点”,得到了省州的肯定。通过表彰纳税30万元以上的企业,调动协税护税部门的积极性等措施,全县尊重纳税人,大家关心财政收入的氛围正在形成。

总结回顾*年的财税工作,虽然我们面临的减收增支因素和遇到的困难较多,但取得的成绩比预期的要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这是县“四大家”高度重视财税工作的结果,是财税金融组周密组织、精心指导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共同奋斗的结果。广大财税干部不辞艰辛、埋头苦干,做出了最直接的努力,广大协税护税工作者和纳税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辛勤工作在财税战线上的全体干部职工和积极纳税协税护税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全县财税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增收的基础依然比较薄弱,骨干税源偏少且主要为能源、原材料等传统产业,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企业或产品较少,新上企业或项目尚未形成规模优势。二是财政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赖性强,抗风险能力弱。三是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高和其他一些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对财政增收带来很大压力。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由于个人政策性增资增长速度快、各项法定支出的范围不断拓宽等因素,财政收入的增长难以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五是历史老债短期内难以消化,乡镇间财政发展不平衡,乡级财政实力薄弱。所以全县上下仍需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必须着眼长远,突出发展主题,注重机制创新,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切实解决财税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明确目标,加压奋进,努力完成*年财税工作各项任务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起步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夯实基础,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加快发展”的战略决策,完成好今年财税工作各项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十五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县财政总收入目标为20773万元,剔除上级下划税收8673万元,实际计划目标为12100万元,比上年11225万元增长7.8%。其中本级一般预算收入10442万元,剔除上级下划税收,县域实际征收任务为7598万元,比上年6921万元增长9.78%。分部门计划:国税4300万元,地税4418万元,财政3382万元。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县域财政收入工作目标是12600万元,分部门:国税4500万元,地税4500万元,财政3600万元。分块计划:乡镇财政收入计划目标6776万元、工作目标7048万元,县直财政收入计划目标5324万元、工作目标5552万元。社保基金征收计划目标4028万元、工作目标4305万元。

为确保财政收入任务全面完成,今年财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实现一个确保,抓好两项重点,做到三个到位,处理好四个关系,促进五个提高。即:确保实现半年双过半和全年完成各项目标任务;重点抓好发展、促增收,抓好节支、增效益;做到依法征管到位,落实政策到位,均衡入库到位;正确处理好培植税源与盘活存量、依法征税与优化环境、发展与成本、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财税征管水平,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提高驾驭财税工作的能力。在具体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

(一)充分发挥财税职能,努力做大财政蛋糕。

紧密结合“工业富县”战略,抓好财源建设,做大财政蛋糕,是有效促进我县财政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

一是培植壮大现有财源,支持发展替代财源。认真落实好财政、税收、进出口等优惠政策,充分运用财政政策、财政资金、财政管理和财政服务等手段,培植壮大烟草、煤炭、电力、建筑建材等现有骨干财源。继续推进工业企业税收“过百、超千、达亿”的财源建设工程,通过贷款贴息、投资补助、招商引资、争取国家支持和启动民间资本等途径,增加对工业的投入,做大做强富硒绿色食品加工、药业开发、铁矿采炼、木材加工等新型工业,着力把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财源优势。抢抓“两路”建设、清江航运、移民搬迁等重点工程机遇,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企业,增强财政发展后劲。

二是全力做好资金争取工作。财税部门及县直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财政改革与发展试点县等政策机遇,搞好对西部开发资金、企业技改贷款贴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板块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促使畜牧、药材、农副产品加工等龙头企业走精深加工之路,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三是支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税收贡献能力。财税部门要通过信用担保、税收政策、调整资金结构和投向等措施,大力支持银行、保险和商贸流通、房地产、现代物流、中介服务、文化娱乐、旅游等行业发展,带动和促进全县第三产业上档次、上水平、增效益。

四是要积极支持聚信担保公司和金建始城镇投资公司发展壮大,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逐步规范聚信担保公司运行机制,扩大担保贷款比例,增大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寻求多家银行协作,不断解决工业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支持金建始城镇投资公司的发展,积极争取开发银行的贷款,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同意县政府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8000万元,其中:用于清江工业园朝阳大道建设和次干道建设5000万元,用于城区排水及广润河综合治理工程、县火车站片区开发道路建设工程、南山路和学苑路工程等3000万元。

(二)创新聚财之道,大力组织财政收入。

组织收入是财税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责,也是增强财力、保障支出、促进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各级各部门务必树立责任意识,全力抓好财政收入。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重点。税务部门要搞好税源调查和掌控,掌握税源在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之间的分布和增减变化情况,特别要抓好重点税源。对重点工程税收、重点企业税收、重点税种税收等潜力大、份量大的税收要摸清家底,加强征管,及时足额入库。各乡镇、烟草及财政部门要抓住烟叶特产税不放松,抓好烟叶生产的服务和管理,积极组织征收入库,努力促使今年全县烟叶特产税实现计划目标1200万元、工作目标1300万元。

主攻难点。一是我县在个体经济税收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征收潜力,国税、地税部门要积极推行公开评议税管理方式,公平税负,跟踪管理,强化征管,真正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地税、财政、房地产、国土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税收、房地产和土地管理的有关规定,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和奖罚措施,严格执行“先税后证”的征收方式,搞好耕地占用税和契税的征管。三是搞好部门配合,加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难点税收的征管,堵塞税收漏洞,实现纳税信息共享。四是要树立社保费及非税收入也是财政收入的观念,加强社保费和非税收入征管,努力增加政府收入。

立足创新。进一步树立抓税费征管方式的创新就是抓“税源”的思想。继续推行煤矿企业税费“一站式”管理,完善管理办法,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合法,在确保安全生产目标实现的前提下,确保今年税收达到1200万元。在车辆税收征管上,去年收入较差的乡镇要向好的乡镇学习借鉴经验,因地制宜,调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使车辆税真正成为增加乡镇财政收入的又一增长点。为促进车辆税和其他税收征管工作的开展,今年县政府仍将从地税征收经费中拿出100万元的资金,作为乡镇的征管经费,由地税考核、政府审批、财政拨款。完善非煤矿山企业税费“一站式”管理,要总结和吸取去年推广执行中的经验,国土、安监、国税、地税等部门要到实地认真测算,加大组织征收力度,确保非煤矿山税收有新突破。

依法治税。认真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工作方针,坚持依法征管,依率计征,据实征收。全面开展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建立电子申报平台,完善金税工程,提高对税源监控的能力。切实加强税务稽查和发票查处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偷、逃、抗、骗税行为,做到以查补收。财政部门要加强非税收入的管理。要通过广泛宣传税收政策促进征收,积极开展便民服务,提高办税质量和服务水平,优化征收环境,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自觉纳税意识。

抓好督办。县财税金融组今年仍将对财税工作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督办检查,了解掌握财税工作的进展情况,帮助解决财税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对财税工作的进展情况在全县进行通报,并将此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

奖罚分明。根据年初签定的责任状,县政府在年底将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兑现,鼓励多收超收,凡是按要求完成了收入任务或超收的,我们都将给予奖励,凡是未完成收入任务的,都必须从经费中予以赔付。

(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财政支出管理。

从我县现实的财政形势来看,财政收入的增幅低于财政支出的增幅,县本级可用财力块头小,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压力大,今年与去年相比,我县新增硬性支出达4844万元,其主要项目是:增加工资和调整“五类管理”人员经费增加650万元;农村合作医疗配套等社会保障增加260万元;福利费增加230万元;招商引资、目标考核等增加180万元;税收和社保基金征收经费增加80万元;畜牧动植物防疫、检疫和卫生监督、防保增加支出150万元;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文件增加支出1848万元;支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需新增支出1446万元。

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始终坚持“量入为出、效率优先、兼顾财力、有保有压”的方针,严格执行预算,优化支出结构,增强保障能力。

今年,县本级财政支出仍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财理念,在支出安排上严格执行“四保原则”,即优先保工资支出、保法定支出、保党政机关正常运转和公检法办案经费、保县委和政府重大决策落实的原则。继续把干部职工工资作为支出的第一顺序,加强工资专户管理,合理调度资金,保证工资及时到位。根据县里已经出台的乡镇财政体制管理办法,按标准落实乡镇、村级运转经费,重点保证党政机关正常运转和公检法司办案经费。按国务院文件要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逐步解决农村中小学学生就学难、饮水难、入厕难和校舍维修改造等问题,保证一费制中小学正常公用经费落实到位。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保投入,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按时发放。支持教育、卫生、科技、环保、文化、广播、计生等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合作医疗、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体系以及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安全生产体系、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确保民生安全。积极筹集资金,支持城乡交通、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等重点工程实施,确保县委、政府重大决策的落实。

乡镇和各单位要牢固树立预算意识,强化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认真算好自己的收入帐和支出帐,严格编制预算,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对因政策调整和重大因素变化确需追加支出的,也必须严格控管。乡镇和各部门要始终把增收与节支、开源与节流作为持家理财的重要手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分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勤俭节约办一切事情,绝不能东拉西扯,大手大脚,互相攀比,甚至搞形式主义。逐步推行事业单位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的财政管理办法。要从严控制人、车、会、话等消费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积极探索和创新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提高资产效益。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加大对已收购(收回)国有资产的管理,按市场化规则运作,全年国有资产收益完成800万元。县直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按照“政府所有、单位使用、统一监管”的原则,维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和完整。前阶段财政部门组织专班已对各单位的经营性资产清理完毕。财政部门要抓紧调研,制定提出具体方案报政府审定实施,今后各单位不得自行出租和随意处置国有资产,凡经营性资产所取得的收入必须按照政府出台的非税收入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乡镇在综合配套改革过程中,要对事业单位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实行资产锁定制。4月10日前,由乡镇组织对转制事业单位资产和债权债务进行清理。4月20日前,县组织督查专班,对乡镇转制事业单位的资产和债权债务清理情况进行核实。事业单位转制后,对原债权债务必须依法依规处理,可以按照“锁定旧债,不增新债,明确责任,逐步解决”的要求,由转制后的服务组织享有原债权,承担原债务,也可以采取一定的形式,对原事业单位的债权债务进行托管。乡镇转制事业单位原有资产的性质不变,由乡镇政府统筹管理,在确保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运营模式,采取国有民营、公开招标、委托经营等方式,由乡镇政府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无偿提供给从事农村公益性服务的组织使用,也可以租赁从事经营性活动。

(五)深化财政改革,不断规范财政运行机制。

按照构建公共财政的要求,今年要继续深化和完善各项财政改革。

一是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加大综合财政预算力度,将单位预算外所有收入纳入部门预算范围,县直预算单位达到100%,增强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加强部门支出政策信息库、项目库的建设,规范和完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的确定办法,细化部门预算编制项目,提高部门预算的准确性;加大预算执行监督工作力度,增强部门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加大项目支出的控管力度,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增强部门预算的透明性。

二是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按上级要求,今年要将预算内外收支、专项资金支出全部纳入规范统一的国库集中收付范围,县直预算单位达到100%。完成国库收付中心与会计核算中心的接轨以及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推动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向乡镇延伸。进一步完善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程序和办法,凡能直接支付的必须直接支付,范围包括:用于工资支出、工程采购支出、大宗物品和服务购买支出、上级对下级的转移支付和其他具有特定用途项目的支出;不能直接支付的采取授权支付,范围包括:未纳入工资支出、工程采购支出、物品、服务采购的零星支出。

三是深化政府采购工作。围绕“规模、规范、效率”三个重点,进一步扩大采购规模,把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工程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财政性资金政府采购规模达到100%。抓好随部门预算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政府采购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等配套措施,加大政府采购监督检查力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四是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深化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收缴分离、罚缴分离、收支分离、规范管理”(即“三分一规”)制度和非税收入管理系统,确保非税收入全额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继续推行公检法、审计、监察“三保一取消”政策,切实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五是不断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经过不断总结和完善,县政府出台了《建始县*年乡镇财政管理办法》,为调动乡镇增收的积极性,今年乡镇财政管理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原则,实行“核定支出范围,收入单项考核,超、短收奖惩挂钩”的财政管理办法。乡镇公用经费支出,仍按基数法和因素法核算到乡镇,保证乡镇正常运转。要按照省出台的《改革和完善县乡财政管理方式的意见》,积极探索建立与行政管理体制相匹配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力争在保持乡镇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方式。积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做好正式启用新科目编制2007年政府预算的各项准备工作,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

(六)加强财政财务监督管理,提高财政监控能力。

切实加强财政监督。重点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业发展、扶贫、社保、救灾救济、支农资金、惠农政策落实、教育、国债等专项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财务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完整。继续推行工资直达和社保资金社会化发放,专项支出资金直达项目单位,村级经费和中小学运转经费实行资金到乡镇到部门,指标直接到村到学校的办法,切实杜绝挪用、套取财政资金行为。财政扶贫资金要严格按照批准的扶贫项目实施,不得挤占、挪用和随意调整。财政专项资金要按照要求及时在建始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公开,乡镇以村为单位进行公示公告,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在偿还历史性债务上,要坚持视财力而定,逐步消化,确定偿还的债务,必须先由审计部门进行债务审计锁定,然后根据审计情况报县政府研究批准后再加以偿还。乡镇要对历史债权债务进行全面锁定,坚决控制新增债务的发生。乡镇政府一律不得举债搞建设和乱开口子增加支出,凡新增举债一万元以上必须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各部门都要坚决执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杜绝举债和挪用其他资金搞项目建设。

审计部门要在去年的基础上重点选择5个乡镇和县直部门进行财务审计,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问题,严肃财经纪律,查处违法乱纪行为,从而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加强领导,搞好配合,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财税工作的合力

一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财税工作是各项经济工作的核心工作,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财税工作的领导,真正把财税工作摆到突出位置,主动关心并帮助解决财税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财税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牢牢把握财税工作的主动权。

二要齐抓共管,搞好配合。财税工作涉及面广,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与配合,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结合本部门的工作特点,认真履行职责,大力支持财税工作。尤其是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以及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地产税的征收等,各部门各单位都有责任、有义务与财税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抓好落实。政法部门要支持财税部门依法理财、依法治税,特别是要大力支持财税部门依法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以维护财税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财税部门也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进一步密切与各部门的配合与协作,真正在全县形成齐抓共管财税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要转换职能,服务农村。全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已正式启动,财政部门一方面要积极支持改革,积极稳妥地搞好与经管站的合并工作,确保乡镇财政工作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要在社会保险等资金的筹措方面加大力度,推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顺利进行。基层财政干部要努力适应基层财政职能由过去收支管理型向管理、监督、服务型的转变,把工作重心放在服务“三农”、落实惠农政策、保障农村公共支出、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上来。

四要切实加强财税干部队伍建设。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财税任务的完成,财税职能的发挥,关键在各级财税干部队伍。要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机关效能建设和行风评议活动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努力打造一支素质全面、作风优良、业务过硬、廉洁高效的财税干部队伍,使广大财税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理财为民的信念,为政府、为人民聚好财、管好财、用好财。

财税会议范文篇9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省财税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分析面临形势,研究部署今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进一步动员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提高认识,加大力度,扎扎实实地做好财税工作,充分发挥财税杠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调控作用。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2004年,全市财税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去年,在国家宏观形势趋紧、困难加大的情况下,全市各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视困难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目标,坚持“四个坚定不移”,继续突出“三大重点”,团结奋斗,扎实工作,促进了城乡、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持续协调和谐发展。初步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五”计划目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全市财税工作实现了新突破,迈上了新台阶,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持和保障。 (一)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得以充分体现。

据快报统计,2004年全市境内财政收入完成56.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7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完成31.2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收6.5亿元,增长26.3%,是历年来增收最多的一年。这说明全市各级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成果在财政收入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特别是在收入组织工作中,各县(市、区)自觉服从大局,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深刻领会并认真把握市委、市政府实施分类指导的决策,不讲条件、不讲价钱、不计一己之失,特别是新泰、肥城两市和泰山区、开发区自我加压,财政收入增幅均达到30%以上,为全市收入增长、结构改善,最大限度地维护地方和群众利益,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财政收入质量呈现积极向好趋势。

去年,在国家政策调整造成我市地方税收减少2.9亿元的情况下,各级坚持一手抓收入总量扩张,一手抓收入结构改善,特别是各级税务部门自觉服从党委、政府的全局安排,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坚持依法治税,大力改进税收征管手段,取得显著效果。全市国税部门共完成税收收入25.98亿元,增长22.95%,其中地方税收4.75亿元,同口径增长32.48%;地税部门共完成税收收入15亿元,增长28.69%,其中地方税收11.35亿元,同口径增长26.61%;财政部门共完成契税和耕地占用税2.79亿元,增收1.86亿元。通过各级共同努力,全市地方税收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同口径增长40.88%,列全省第4位,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2.1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4.36%,同口径比上年提高6.67个百分点,扭转了近几年税收收入比重持续下滑的局面。特别是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三大主体税种大幅增长,同口径分别增长28.48%、30.26%和31.54%,高于全省平均增幅5.63个、8.33个和3.88个百分点。

(三)财源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以市级工业财源和乡镇财源为突破口,综合运用财税杠杆,进一步加大了财源建设力度。市级拨付资金3500万元,采取财政贴息、奖励、补助等形式,集中支持了重点企业、大项目建设,培育壮大了泰山玻纤、鲁能高开、生力源集团等一批骨干税源企业。筹集资金2.33亿元,用于市直改制企业职工安置。全市共办理减、免、退税6.9亿元,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通过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为全市个体私营业户减轻税负30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此外,市财政拨付资金2100多万元,支持了招商引资和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特别是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组织运转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市县两级财政投入3500万元,重点支持了乡镇财源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财政增长。

(四)支持统筹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优先保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发放,不断提高职工个人收入水平。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人均月收入增加了200元,各县(市、区)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个人收入水平。二是高度重视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市级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达1.33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万元,增长29%。三是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市级用于农业方面的财政总投入达2.26亿元,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新型合作医疗以及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等方面的资金700万元,用于扶贫开发、少数民族帮扶以及解决人畜吃水困难等方面的资金1000万元。认真落实“两减免三补贴”政策(取消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全市农民减负增收3.33亿元,人均减负增收78.43元。四是高度重视基层财政困难问题。省、市两级财政共安排转移支付资金4.4亿元,平均每个乡镇510万元,有效弥补了乡镇财力缺口,确保了基层政权组织正常运转和农村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五)参谋助手作用发挥的更加充分。

各级财税部门立足全市经济发展大局,认真研究财税政策,积极主动地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有的放矢地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去年,我市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4.23亿元、争取上级专项资金9.13亿元,对缓解我市财政困难,保障重点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农业税收政策调整专项转移支付分配中,由于我市政策把握得准、账算得透,多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基数近3000万元,缓解了乡镇财政困难的矛盾。

(六)规范管理取得新成效。

各级财税部门积极创新财税体制和机制,财税管理整体水平有新的提高。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都取得了新进展,财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资金分配更加科学、民主、透明。国税部门积极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了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纳税服务、协税护税、征管质量考核、信息化办税等管理机制,优化了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地税部门在实现规范化管理和信息技术强力支撑的基础上,着力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大幅提升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税收征收率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去年全市财税工作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财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财税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去年的工作,我们要坚持运用辩证的观点,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财政增收的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强势骨干税源少且主要为能源、原材料等传统产业,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企业或产品较少,新上企业或项目尚未形成规模优势。二是收入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全市非税收入比重虽然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67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38个百分点,改善收入结构、提高“两个比重”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三是县(市、区)间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部分县乡财源不丰、人多债重、运转困难,特别是乡镇间发展更不平衡,个别乡镇陷入了无钱办事、无力管事的困境。四是财政收支矛盾尖锐,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城乡协调发展的压力加大,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收入分配中的一些矛盾和风险不断向财政集聚,整个财政仍处于紧张运行状态。五是一些单位财务管理不严,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花钱大手大脚,损失浪费严重。对此,各级各部门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财税工作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认真研究生财、聚财、用财的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壮大财政实力,为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力基础。

二、充分发挥财税调控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要注重发挥财税杠杆对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财税杠杆是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财税部门要跳出收收支支的“小圈子”,充分发挥财税的职能作用,统筹兼顾地调节好各种经济利益关系,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要全力支持大项目建设,努力培植骨干税源。抓好大项目建设就是抓住了税源经济的“牛鼻子”。各级必须把大项目建设作为培植大财源的重中之重,整合力量,全力支持,争取尽快形成一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税收贡献多的骨干税源企业。在项目的选择上,必须自觉服从国家财税政策的导向,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限制发展的耗能高、污染重的产业,一律不再给予任何形式的支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济效益好、提供税收能力强的行业和产业,要认真落实财政、税收、财务优惠政策,鼓励其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二是积极支持招商引资,广借外力促发展。在完善落实好招商引资优惠和奖励政策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认真研究吃透国家的财税政策,弄清楚引进的项目中是否包含那些能够提供高附加值和对增加地方税收最为有利的关键环节,确保招商引资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绝不能“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是支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税收贡献能力。服务业是现代社会的标志性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大部分属于地方收入,是增强地方财力的有效财源,也是广泛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加快培植旅游支柱产业步伐,大力支持银行、保险、证券和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中介服务、文化娱乐等行业发展,带动和促进全市第三产业上档次、上水平、增效益。四是大力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培植壮大乡村财源。针对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逐步取消的实际,将乡村财源建设的着力点尽快转移到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上来,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扩大招商引资、加强载体建设等综合措施,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长。

(二)要注重发挥财税杠杆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财税杠杆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主要手段。初次分配重效率,主要靠市场来实现;再次分配重公平,主要靠财政来调节。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经济社会进入转型阶段,诸多社会不和谐因素和深层次矛盾随之增多。搞得好就能跨过这个坎,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和谐发展的轨道;搞得不好就会陷入经济衰退、社会混乱的境地。因此,各级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观念,充分发挥财税杠杆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着力解决好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继续加大“三农”投入,促进城乡共同发展。要按照“少取、多予、放活”的方针,继续加大支农财政投入,确保已实行的财政支农政策不能变,支农投入不能减,已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少,而且要随着财力的增加而增加,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二是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着力解决好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牢固树立加快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并重的发展理念,将工作重点由生活保障转移到就业保障上来,认真落实关于就业再就业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积极实施就业援助,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重新获得就业机会。进一步完善社会救济、困难救助、扶贫开发机制,切实帮助解决国有企业离退休职工、城镇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失地失业农民、失学儿童、困难学生和因病因灾致贫户等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今年,市直最低生活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月人均200元,有条件的县(市、区)也要适当提高标准。要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经济和教育等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三是继续加大公共事业投入,确保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健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落实好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继续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完善教科文财政投入政策,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对纯公益的基础教育、基础科研、公共文化设施要确保优先投入。同时,对学校建设项目,要严格把关论证,严格控制教育举债。积极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对公共卫生医疗救助和疾病控制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增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大力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市财政投入1000万元扶持资金,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源头上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生态市建设和“平安泰安”建设,努力营造“蓝天、碧水、青山”和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三)要注重发挥财政对政权建设的保障作用,促进基层财政实力的增强。

财政是“庶政之母”,保障政权组织建设和正常运转,是财政的首要职责。经过积极争取,我市东平、宁阳两县已基本确定进入了国家扶持范围,岱岳区也有望进入省扶持范围。这充分体现了中央、省有关部门对我市的关心和厚爱。但是,应当看到,中央与省制定政策的原则是帮扶与激励并重,将帮扶力度的大小与自主解困的努力程度挂钩,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各级一定要抓住这次难得机遇,采取综合措施,上下共同努力,积极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一是要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各级各部门要把控编减人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一方面要严把入口、放开出口,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经济利益手段调动单位减人、节支的积极性,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过快增长。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也要严格控编控人,防止将来转嫁为财政负担。人事和财政部门要对各县(市、区)财政供养人员进行仔细核查,对财政供养人员特别是事业单位人员增长过快,又享受转移支付仍然反映困难的,要研究财政限制措施。二是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合理界定县、乡财政收入范围,将乡镇实现的工商税收与乡镇财政挂钩,以调动乡镇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组织收入的积极性。进一步改革现行的财政管理体系,积极推行“乡财县管”,监督、规范乡镇的财政收支行为。三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保证乡村运转的基本经费。在积极争取中央、省转移支付的同时,市、县两级也要安排一定数额的转移支付资金。在分配对下转移支付资金时,不仅要考虑其困难程度,还要考虑其主观努力程度,将转移支付额度与地方税收增长、收入结构改善程度、精简机构和人员挂钩,建立起奖勤罚懒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确保完成全年各项财税任务

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工作目标为增长20%。各级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抓重点,抓关键,求突破。

(一)要在提高“两个比重”上求突破。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标志。去年以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努力,我市“两个比重”发生了积极变化,但与先进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各级必须把提高“两个比重”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持之以恒,紧抓不放。一是依法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各级要把增加税收作为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的关键来抓,依法治税、应收尽收。要继续突出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抓增收,对一些税收秩序较为混乱的地方和行业,进行专项整治,着力解决漏征漏管和偷、逃、骗、欠税等问题,坚决查处随意减税、免税、缓税、先征后返等行为。要加快建立财经信息网,切实推进财政、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的信息联网共享,建立完善税源动态监控体系,将大量隐蔽失控的税源变为可控可管的税源。对这项工作,省政府已经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抓好落实,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要大力推行社会综合治税,借助各方面力量,扩大税收覆盖面。二是要切实抓好非税收入。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性资金,要按照规范管理、统筹安排的要求,积极创新非税收入管理模式,既要有效控制非税收入的不合理增长,又要将合理合法的收入收好用好,努力增强政府调控能力。三是要加强对收入工作的分类指导和考核。无论什么时候,增收都要立足于各地财源状况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在工作指导和指标考核上不能搞一刀切。对经济基础好、发展速度快、税源相对充裕的县(市、区),要求要严一点、目标要高一点。经济基础差、财源薄弱、增收难度较大的县(市、区),虽然目前发展也很快,但提高“两个比重”还需要一个过程,现在首要的任务是打好发展的基础。在考核指导上,既要督促其提高增收的努力程度,又要防止盲目攀比,片面求快求大,甚至弄虚作假。有关部门要按上述要求,尽快研究分类考核、激励约束的办法,以更好地指导促进各地的工作。需要强调的是,在收入问题上,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绝不允许超越经济发展和税源实际,无税强收、收过头税或虚列收入,人为控制税收入库等,这要作为一个严肃的政治纪律来对待。要加强财政收入征管质量检查和审计,发现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等问题,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要在深化改革上求突破。

这是做好今年财税工作的重头戏。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本着规范管理、节约支出、提高效能的原则,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加大改革力度,着力抓好四方面改革。一是要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要求,今年我市农业税税率将再降低2个百分点,明年全部免征;从今年起全面取消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有条件的县(市、区)可以自主决定今年全部免征农业税。各县(市、区)要精心组织,认真抓好政策落实。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和理顺税收征管体制。一方面,要按照依法、精简、效能、规范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体系和征收方式。另一方面,要围绕强化税收征管,加强财政、国税、地税、公安、工商、金融、建设、交通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综合协税、护税体系。最近,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就此出台了文件,希望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文件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形成上下左右齐抓共管的局面。三是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在认真总结去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改革力度,能推向市场的尽快推向市场,财政能退出的要坚决退出。要加快机关后勤管理改革,撤消机关事业单位后勤管理机构,把花钱养人、自我服务变为向社会和市场购买服务。积极推行经费定额包干管理,去年市直部分事业单位已实行了这一办法,在财政节支和调动单位自我发展积极性两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要进一步扩大实行范围。今后,财政资金只用来支持“干事”,不再负责“养人”。四是要继续深化财政管理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今年重点在东平县搞好试点,探索经验,逐步推开。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理顺机构,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扩大范围,提高实效。要改革由政府组织的招商引资、经贸洽谈活动经费管理方式,对租赁活动场所、购买人员机票等探索实行政府采购的办法。加快推进干部职工职务消费和福利货币化分配改革,今年将对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住宅取暖费实行补贴,改“暗补”为“明补”,县(市、区)可根据自身实际搞好这方面的改革。特别指出的是,市直已从2002年开始实行了职工住宅水电费补贴,但至今仍有个别部门和单位负担职工个人水电费,要立即改正。今后,凡是实行补贴的职工福利性和职务消费性项目,各单位一律不准再负担相关费用,这要作为一项严肃的纪律来对待。

(三)要在监督管理上求突破。

加强财政监督检查,既是依法理财的要求,也是源头治理腐败的需要。各级财税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加强监督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经秩序。一是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新出台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把所有的政府收支全部纳入监督检查范围,坚决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监督力度。近几年,通过对有关部门的审计和检查,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问题非常严重。对这类问题,必须紧抓不放,督促整改,严肃处理。我在这里强调,各部门、各单位必须自觉接受财政、税务、审计、监察机关的监督,对查出的问题要认真整改,全面落实处理意见。对那些顶着不改、不落实不处理的,要在媒体上公开曝光,并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二是要改进政府投资管理方式。当前在一些专项资金管理,特别是财政投资项目的管理上,市场化程度不高,不仅效率低、资金浪费大,还容易产生腐败问题。各级、各部门都要积极探索财政建设资金市场化运作的路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今后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型建设项目,都要积极推行基建项目代建制,通过招标,交由社会上有资质的企业代建。财政部门要认真开展政府投资评审工作,确保政府投资效益。三是要创新监督检查方式。强化制度约束,进一步完善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报账提款制、跟踪问效制等管理办法,堵塞管理漏洞。要大力推行监察、审计、财政、税务等执法部门联合检查,增强监督检查的威慑力和严肃性。

四、加强领导,搞好配合,形成齐抓共管财税工作的强大合力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提高执政能力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对财税工作的领导。财税工作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当家要理财,理财要懂财。特别是当前,国家财税政策不断有新的调整,每一项调整都造成利益分配格局的大变动,如果我们不会算账、算不好账,不能把政策精神吃透,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就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同志,都要自觉地学习研究财税政策,学习掌握财税知识,真正成为财税工作的行家里手。只有这样,才能研究好生财、聚财、用财问题,提高当家理财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各级各部门都要积极支持财税工作。特别是当前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改革需要付出成本,稳定需要拿钱,发展需要投入,很多矛盾的化解都需要资金保障。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要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预算一经确定,一律不能再开口子,不能随便花钱,财政部门要严格把关。随着财税改革力度的加大,必然会触及到各级各部门的利益,大家要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对财税部门的工作给予充分的理解、支持,自觉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财税会议范文篇10

新春伊始,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财税工作会议,这也是继县委十五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和人大、政协两会后召开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财税工作的支持和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县委十五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年财税工作,分析当前财税工作形势,安排部署2009年财税工作。会前,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会议听取了财政局的汇报,研究确定了全县2009年的财政收支计划和工作重点。按照本次会议的安排,我代表县委、县政府报告工作,随后,蔺县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集中精力,认真学习领会,并贯穿于全年财税工作的始终。

一、20**年财税工作回顾

20**年,我县财税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全县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税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工作大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狠抓增收节支,深化财税改革,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实现了既定的工作目标,确保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维护了改革、稳定、发展大局,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年,在我县主体税源严重下滑、后续财源尚未形成接续的困难形势下,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7850万元,占年预算7000万元的112%,较上年增长1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373万元,占年预算5200万元的103%,较上年增长19.3%。

全县财政总支出达到47960万元,占到年度支出计划25323万元的189%,较上年增长59.7%。争项目、争资金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20**年财政部门共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15157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政府公共财政的保障能力,促进了改革,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了县委、县政府各项重大工作目标的实现。

㈡注重以人为本与社会和谐,积极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一是切实加大支持“三农”力度。20**年,我县用于“三农”的专项资金投入达7046万元,较2007年增加3286万元,增长87.4%。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水、电、路、沼气、生态建设以及主导产业、扶贫开发全面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全面落实粮食综合直补、能繁母猪补贴、家电下乡补贴政策。20**年,共发放粮食直补资金387.8万元,能繁母猪补贴资金36.96万元,使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二是事关人民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的支出得到较好保证,公共财政普惠广大群众。20**年,全县教育支出12025万元,医疗卫生支出4226万元,社会保障方面支出4822万元,分别较2007年增长47.8%、52.8%和48.5%,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有了新进展。城市低保保障对象达到2489户、6962人,较2007年增加273人;农村低保保障对象达到3630户、11919人,较2007年增加2307人,拨付低保金355.5万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启动建设廉租住房96套4810平方米,为633户保障户发放租金补贴74.2万元。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惠及学生25736人,生均减负837元,财政补贴资金2155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启动实施,参保1578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从40元提高到80元,参合农民达到111807人,较2007年增加5320人,财政补贴资金134.17万元,使经济发展的成果和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惠及广大群众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三是干部职工收入稳步增加。20**年,县财政在财力紧张、收入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兑现了事业单位干部职工2007年4月至20**年12月地方性津补贴和公务员20**年全年地方性津补贴提高标准部分,财政共计增加支出7284万元;同时,对与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金及时补助到位,切实解决干部职工待遇偏低问题。四是支持经济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和中心工作,广开筹资渠道,清理整合各类专项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20**年,县财政共拨付省上确定的“民生八大工程”县级配套资金916.5万元,筹措县上重点项目所需资金3561万元,确保了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

㈢围绕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不断深化财政改革。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促进规范管理。20**年,在完善以前各项资金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制定出台了《**县会务资金管理办法》、《**县民生八大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资金拨付程序》等管理办法,这些办法的出台和实施,不仅细化了操作规程,更重要的是堵塞了漏洞,增强了理财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最大限度发挥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继续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在全县乡镇财政所和乡镇结算组合并的基础上,实行了“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管理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对乡级财政的监督管理。对镇村项目资金账户进行了统管,村级运转资金报账和村干部工资发放实行了村账乡管。通过以上举措,理顺了管理体制,顺应了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的发展需要。三是大力推进非税收入改革。实行“以票管税”制度,确保非税收入管理的规范运行。截止20**年底,全县纳入非税收入统管单位93个,统管资金3801万元,较上年增长31%,调控上解县财政300万元。四是强化财政监督,推进依法理财。进一步加大财政监督力度,认真贯彻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严肃财经纪律,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坚决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行为。共查处违纪违规资金11万元,处罚罚金2200元。五是规范会计结算,提高核算水平。通过不断完善审核报账办法和严格会计结算程序,强化原始票据审核关,推行“五笔会签”报账制度和三级审核签字制度,有效的杜绝了不合理票据的入账和资金的违规使用。全年县乡会计集中结算共受理业务77291笔,拒绝受理各类不合理开支88笔,涉及金额86.45万元;纠正各类报账差错117笔,涉及金额103.27万元。进一步加大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建立财政、用款单位、结算中心三位一体的专项资金管理体系,有效的控制了资金浪费和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全年共受理专项资金业务751笔,审核专项资金支出4359万元。六是政府采购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在具体工作中,始终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和“采管分离”的管理模式,全面贯彻落实“完善制度、扩大规模、拓展范围、规范管理”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适时拓宽政府采购范围,扩大政府采购协议供货范围,对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实行部门集中采购。20**年,共下达政府采购预算资金2521.17万元,实际采购金额2256.38万元,节约资金264.79万元,节支率为10.5%。七是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通过清查,使各单位进一步增强了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建立起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核实了资产数目,有效地遏制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八是全面启动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全年,共完成预算评审项目52个,送审金额10248.88万元,审定金额9069.65万元,审减金额1179.23万元,审减率11.51%;决算评审项目41个,送审金额6596.10万元,审定金额5506.99万元,审减金额1**9.11万元,审减率16.51%。在项目评审上,实现了科学规范、公开透明、有理有据,杜绝了超预算投资和资金严重浪费现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九是实行会务统管。全年共组织召开48次大型会议,统管会议资金77.05万元,较2007年全年会务费88.61万元节约资金11.56万元,节约率为13%。十是积极开展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清理工作。为了杜绝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多头开户、设置账外账等违规行为,对全县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进行了统一清理,对凡是符合进行集中核算的账户,统一纳入会计结算中心进行会计集中统管。截止20**年底,已完成126个单位197个账户的清理批复工作,保留账户150个,清理归并账户47个。十一是积极化解普九、城市建设、政权建设等历史债务。20**年,在财政收支矛盾异常尖锐的情况下,多方筹措化解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部门补助政策,偿还了历年欠账3425万元,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树立了诚信政府的良好形象。十二是全力推进煤炭计量检测站建设。为了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我们在借鉴先进县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成立了**县煤炭计量检测站,并采取多方融资及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投资100余万元,完成了5个检测分站的办公场所及现代检测系统建设,达到了项目建设与财源建设同步推进的效果。

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保证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完整、准确和安全,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和加强廉政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控制手段,更有利于从机制上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财税、财务工作的良好局面。借此机会,我向支持全县财税工作的各级领导,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财税系统的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盘点20**年财税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全县人民的期望仍有很大差距,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更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县财政运行和财税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我县仍然是一个经济不发达县区,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随着公共财政覆盖范围的扩大,财政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中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薄弱环节的任务更加繁重;二是财政收入的增长近期内难以满足支出增长的需求,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三是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新农村建设投入仍显不足,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十分艰巨;四是政府性债务负担增大,各种社会风险进一步向财政转移和聚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压力加大;五是财政预算的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形成,资金紧缺与铺张浪费的现象在少数部门、单位仍然存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亟待进一步改善与提高;六是部门、单位单纯依靠财政的思想仍然比较严重,特别是一些项目建设中,由于前期工作不够深入,向外、向上争取和自筹资金力度不够,造成投资计划失控,既影响了项目进度,又使财政被动应付,给预算执行带来较大影响;七是极少数乡镇、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对县政府出台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不学习、不执行,置若罔闻,随意处置单位资产(固定资产和车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单位干部职工意见大,社会影响负面效应时有发生;八是财政管理水平和能力与形势发展还有差距,财政改革还需不断深化,财政监督有待进一步加强等。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克服,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9年财税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09年,是贯彻实施我县**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全力推进近年谋划的重大项目的承上启下之年。作为财税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五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为全县人民理好财、服好务,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今年财税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五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强力推进跨越发展、努力构建和谐**县的总体要求,按照“果菜**民、油煤强县、开放带动、项目支撑”的发展思路,积极争取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各项政策支持,大力支持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开源节流,建设稳定的财政增收增效保障机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坚持量力而行、量财办事、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继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新增财力进一步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深化财政改革,完善财政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0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计划安排8000万元,较20**年实绩增长1.9%;地方财政收入计划安排6000万元,较20**年实绩增长11.7%;2009年财政预算支出安排37068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46.4%。考虑到影响2009年财政收入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增收空间变小,以及支出压力不断膨胀,刚性支出不断增大,完成这些目标任务需要通过艰辛努力才能实现。因此,财税部门一定要增强信心,振奋精神,团结拼搏,真抓实干,采取得力措施,全力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㈠狠抓增收节支,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在收入征管上,一是财税部门要密切配合,层层落实收入任务,夯实征管责任,确保全年收入目标顺利完成。二是要继续强化征管,严格依法治税。坚持大小税并重、国地税并重、重点税源与分散税源并重、加大征管与打击税收违法并重。各征管部门要千方百计挖掘增收潜力,加大对零散税种的征缴力度,着力在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建安营业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等“小”税种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税收稽查工作力度,确保应收尽收。三是要加强非税收入征缴力度,努力挖掘增收潜力。特别是要继续加大与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和驻县石油开采企业的沟通协调力度,积极争取支持和理解,确保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及时足额征缴。四是要建立和完善协税护税工作机制。财、税、库及相关部门单位要建立有效的联系和协调机制,密切关注财政经济走势,认真分析收入形势和存在问题,及时跟进措施,化解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对今年增值税、资源税、消费税改革和可能出台的环境税及相关税种,应及时掌握信息,及早准备,确保全年收入任务完成。

在抓好征收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加强支出管理。重点保证干部职工工资发放、机关正常运转、社会民生发展和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的资金需要,努力实现“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在预算安排上要精打细算,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吃饭”与“建设”的关系、加快发展与保持和谐的关系,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加大对财源建设项目的投入,科学合理的安排好预算。要硬化预算约束,坚持量力而行、量财办事、勤俭办事的原则,增强节俭意识,始终艰苦奋斗。从各方面来讲,现在的日子确实比过去要好的多,但我县仍处于基础薄弱、资源开发缓慢、财源缺乏的攻关爬坡阶段。我们必须树立胸怀大局、勤俭节约的思想,用好钱财,珍惜民力,树立集中财力办大事是实绩,自主创业,自我发展,不等、不靠、不要是最大实绩的思想观念。要严格控制预算追加,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㈡大力支持经济建设和以民生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和谐**县建设步伐。一是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财政支农、惠农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财政支农投入的各项政策,要在川道产业开发、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给予倾斜,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二是全力保障民生需求。要紧抓省上大力推进“民生八大工程”(教育工程、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公共卫生工程、社会保障工程、住房保障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工程、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的良好契机,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和资金筹集力度,足额安排配套资金,真正使全县群众都能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和公共财政的实惠。三是大力支持经济发展。要按照县委、县政府“果菜**民、油煤强县、开放带动、项目支撑”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科学论证项目,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大投入力度。要依托项目推动产业开发,尽快形成地方财政的接续力。对事关全县经济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要在争取立项、落户、前期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充分运用财税政策及补助、贴息、注入资本金等引导功能,拓宽融资渠道,最大限度的吸纳各方资金投入县域经济建设。四是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要以优化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为中心,积极筹措资金,认真规划和实施以县城和中心小城镇为重点的公用配套设施建设,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㈢强化财政资金管理,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严格按照《预算法》的有关规定,规范财政与各部门单位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事权范围,清理不合理的财政负担。同时,要按照“开大门、关小门”的办法,整合各类专项补助,实行资金拨付“直通车”,杜绝财政资金挤占、挪用等现象的发生。严格控制新设财政支出项目,必须设立的项目要做到资金安排和制度建设同步跟进,真正体现权责匹配的原则。要建立规范有序的财政资金运行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得到合理、安全使用。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合理确定举债规模;完善举债项目绩效评价机制,严格举债项目审批程序,合理有效地使用债务资金,确保举债建设项目发挥效益。

㈣坚持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不断完善公共财政建设。一是推进阳光财政建设。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严格按照财经法律制度约束理财行为,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逐步实现项目申报、审批、资金拨付等环节的公开化,不断增强理财的透明度。二是把握改革重点,拓展财政改革的深度和广度。按照“三个全面、三个细化”的要求,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开展支出预算绩效考评、事业单位定员定额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建立项目申报储备库,清理项目资金账户,杜绝小金库、帐外帐、户外户,项目资金使用实行报账制。拟定出台《**县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和《**县公务车辆购置管理办法》。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提高采购效率,规范采购行为。按照中省市统一部署,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绩效工资制度。三是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积极探索和掌握财政工作规律,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强化财政监督,突出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方式,切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㈤强化财政投资评审和国有资产管理。要把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作为从源头上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规范项目管理、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的重要抓手,抓紧抓好。一是做好财政投资项目预算评审,坚持客观公正、实际实用原则。二是参与到项目的招投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程量增减变化中去,实地勘察,据实核准,要于项目主管单位和建设实施单位及时协调沟通,对全过程实施监督。三是做好项目实施后的决算评审,为政府提供准确的工程量和投资额。四是财政投资项目没有经过预算评审的,一律不许招投标,这要作为一项制度坚持,希望规划局、招标办等有关部门单位密切配合。

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一是乡镇、部门、单位凡是需要处置资产的,必须经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相关手续。资产处置原则上要通过有关机构对房产、土地、车辆等进行评估,按市场化运作,由专业机构组织拍卖、出让,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不浪费。二是凡是需要购置资产的单位,要按照购置的相关规定,上报县政府审批,并通过政府采购管理机构依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办理。今年要把项目建设中的大宗材料采购纳入政府采购范围。三是三月份要组织人员对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地检查、清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在全县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