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权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21:17:40

保障权

保障权范文篇1

一、保障党员权利与加强党内民主的关系

同志指出:“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党员是党内民主的主体。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党内民主建设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重要原则。长期以来,党为充分保障党员权利制定了一系列党内规章制度,比如,1995年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20*年9月22日又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并在进一步保障和扩大党员权利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党的*报告指出:“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机制体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这对于新形势下更好地保障、发展与规范党员民主权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从党的生命的高度,切实保障党员权利。

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发展与规范是党内民主建设的本质要求。关于党内民主的主体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作了深刻阐述。马克思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提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在党章中确立党员的民主权利提供了理论指导。恩格斯曾从保证党员有效监督党的领导干部的角度,号召全体党员“不要再过分客气地对待党内的官吏——自己的仆人,不要再总是把他们当作完美无缺的官僚,百依百顺地服从他们而不进行批评。”列宁指出:“现在整个党组织是按民主原则建立起来的。这就是说,全体党员选举负责人即委员会的委员等等,全体党员讨论和决定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问题”;俄国社会是民主地组织起来的。这就是说,党内的一切事务是由全体党员直接或者通过代表,在一律平等和毫无例外的条件下来处理的;并且,党的所有负责人员、所有领导成员、所有机构都是都是选举产生的,必须向党员报告工作,并可以撤换”。中共*部分修改、20*年11月14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党员享有下列八项权利:(1)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2)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3)对党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倡议。(4)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5)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6)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它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7)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8)向党的上级组织直到至中央提出申诉或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党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都无权剥夺党员的上述权利。

把以上论述联系起来,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党员是党内民主的主体”和“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具体地说,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基层党员直接面对群众,处于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是筑牢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提升执政能力的骨干队伍,是增强党组织的内聚力、凝聚力、影响力、向心力、战斗力、创造力的宣传者、组织者、落实者。党组织要坚持党管党员,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党员,支持和帮助他们做好工作,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基层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类领导机关及其领导人员是党内权利的受托者,其权力来源于党员或党员代表的委托。全体党员作为党内民主的主体,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是完全平等的,这种平等性主要靠党内民主的制度和规范来保证与保障。

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和发展就是政党为了顺应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要求,实现党内民主的生活化而赋予党员更加广泛的民主权利,它是社会和党内生活发展在党员民主权利这一微观层面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广大党员的共同呼声。除了发展问题之外,党员民主权利还需要一定的保障。保障和规范党员权利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地体现为一系列具体的制度、规定,以及把这些制度、规定联系起来,使之真正发挥作用的机制。无论是发展还是规范,都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和维护党员的主体地位。正是由于党内民主的主体是党员,从而使得党内民主的完善与保障直接体为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发展与规范。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发展与规范成为党内民主建设的本质要求和应有之义。

(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颁布的动因。

总的看来,当前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发展与规范是党的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但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党员民主权利的发展与规范还存在一些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广大党员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参与党内事务的愿望不断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开辟和创造党内民主的新途径,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有效管理和切实监督。现在,有些地方党内知情渠道不畅、形式单一,基层的许多真实情况不能及时反映到上面,少数人甚至个人盲目决策、随意决策的问题时有发生,这影响了党员的积极性,客观上助长了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歪风,也是造成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

党员权利在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党员不是缺乏应有的权利,而是缺乏对这些权利的保障。民主必须制度化、规范化,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党内民主建设也不例外。制度所包含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既包括基本制度,比如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又包括具体制度,比如对党的代表大会召开程序的规定。就基本制度而言,问题集中体现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上。党的各级代表大会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拥有最高的权力,但由于没有实行党代表常任制,在党的各级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其职权实际上难以行使,这种状况与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应有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就具体制度而言,则需要不断健全规范各种程序和规则。以党内选举为例,党章规定党员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对于党员参加选举的具体程序,譬如候选人的提名及产生方式、预备人选基本情况介绍、表决及投票方式等却缺乏严密细致的规定。党员民主权利规范方面存在的不足还表现在科学的机制没有完全形成。例如,党章赋予了党员批评权,但却没有相应的机制确保党员充分行使这一权利而不至于遭到打击报复。党章赋予了党员选举权,但却没有相应的机制确保党员的选举权不会因为机关的包揽和过于具体的干预而流于形式。

当前,党员民主权利的发展还有一个迫切要求,就是对已有的党员民主权利进一步细化,加以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在很大程度上对党员主体权利进行了分解、细化,但其中的某些条款实施起来比较困难,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于20*年颁布实施。其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内生活,健全民主集中制原则,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保障党员正常权利的行使不受侵犯。

现行党章规定的八项权利比较全面的涵盖了党员民主权利的各个方面,但仍然有不足,主要是党员代表还缺少质询权。质询即“质疑询问”,本是民意代表监督有关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的一项权利,把它引入到党内来,有利于党员了解党的领导机关及其组成人员执行公务的情况,可以加强党员对党的领导机关及其组成人员的监督。

二、基层组织在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做法与成效

1、以保障党员权利为重点,推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竹溪县水坪镇2005年被中共十堰市委组织部确定为乡镇党代会常任制试点镇以来,在竹溪县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镇党委按照“抓试点、求实效、创特色”的工作思路,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保障党员权利为重点,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代表在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参与监督、议事、决策等方面的作用。

水坪镇的主要作法为:按照“积极、稳妥、有效”的原则,扎实抓好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1)提高素质,奠定代表发挥作用的思想基础,改变“代表意识淡化、不知发挥作用和如何发挥作用”问题。一是进行“常任制知识”培训。从代表中遴选出15名理论骨干,输送到县委党校进行常任制知识培训,培训后组成3个宣讲团,到各代表小组进行宣讲,并将常任制知识资料人手一册发放给代表。二是开展常规性业务知识培训。聘请县委党校教师,对全镇95名党代表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培训期间,还组织代表参观了前进茶场、华康公司等镇办重点企业,促使他们开阔眼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三是开展“三个为什么”讨论活动。试点工作启动后,在代表中开展了“今天为什么当代表?当了代表做什么?不当代表留什么?”的大讨论,通过讨论,帮助代表破除“党代会闭幕作用终止”的观念,树立长期代表意识;破除“党代表就是参与选举”的观念,树立广泛代表意识;破除“党代表只能在党代会上发挥作用”,树立多渠道发挥作用的意识。(2)创新机制,搭建发挥代表作用的平台。试点工作建立了五项制度:一是建立了年会制度。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党的代表会议,听取镇党委和镇纪委工作报告,通过有关决议,通报代表建议征询、受理情况等。二是建立了党代表双向联系制度。每个镇党委委员结合工作分工,联系1—2个代表小组,每个党代表在广泛联系所在地或选举单位的党员和群众的基础上,联系特困户、种养殖大户、个体工商户等,经常了解、收集、反馈党员群众对镇党委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三是建立了代表活动小组制度。按照“集中、利于活动”的原则,成立了10个党代表日常活动小组,同时采取小专题工作的办法,成立了党建、作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农”工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六个专题工作小组,各小组设立正、副组长1名,日常活动小组坚持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活动,专题工作小组每年至少组织2次活动。通过调查研究,座谈讨论,向党组织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四是建立了党代表质询评议制度。结合年度考核工作,由党代表对镇党委班子及成员从德、能、勤、纪、廉等方面进行评议,评议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评议结果进行公布。五是建立了党代表视察调研和联系帮扶活动制度。把党代表视察调研和联系帮扶活动与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开展“三联系五带头”活动为载体,即镇党委委员联系代表小组,党代表联系党员,党代表带领党员联系群众,党代表带头送信息、送技术、送资金、送政策、送法律、送医药,积极开展联系帮扶困难群众活动,初步建立了党群联系帮扶网络。组织50余名党代表对招商引资工作、土地二轮延包、村“两委”换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进行视察,督查镇党委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收集和听取党代表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3)创设载体,拓宽发挥代表作用空间。一是对镇党委中心工作进行评议。围绕“五好”镇党委创建、“平安水坪”创建、党员“设岗创星”活动,分别组织了2次有120余人次参与的党代表评议活动,在全镇引起了很大反响,拓展了党代表参政议政的空间。二是组织党代表对“三重一大”工作进行考查。不定期组织党代表对重大决策、重大招商引资、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的“三重一大”进行考察,使代表真正成为党委开展各项工作的参谋员、宣传员和联络员。三是开展“征求意见月”活动。利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分析评议阶段这个环节,将10月份确定为党代表征求群众意见月,要求党代表进村入户,深入群众,面对面地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增强与群众感情,帮助群众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困难。四是广泛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在抗灾自救保丰收过程中,党代表和党员共筹集爱心捐款资金2.5万元,与此同时,镇直各单位党代表组织党员开展了各种便民服务活动。(4)健全组织,理顺发挥代表作用体制。一是加强代表活动的组织领导。设立了“党代表联络办公室”,重点围绕党代会年会、党代表双向联系、征求意见、工作考察等制度、载体,采取召开会议、座谈、民主评议和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开展活动,使代表及时参与到镇党委工作中来。二是制定了管理办法。为保证党代会在闭会期间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制定了《中共水坪镇委党代表联络办公室工作职责》、《中共水坪镇委关于党代表日常活动和专题工作小组设置及开展活动的意见》,使代表作用发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轨道。三是协调各小组开展活动。在开展代表活动中,坚持日常活动小组与专题工作小组相结合,在镇党代表联系办公室统一组织,既安排各自活动内容,又兼顾统一活动内容,整体推进,保证各项活动扎实、有效、稳妥地开展,使党代表在闭会期间真正发挥作用。

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好处,主要可概括为“四个有利于”:有利于调动党代表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带动广大党员更加关心党内事务;有利于充分发挥党代表大会作为本地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的作用,加强和改善党对地方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发展党内民主,提高党委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加强民主监督,推进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创新力。

2、完善党委全委会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党的全委会对所管的领导干部进行票决制,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进一步发挥党的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同志强调,必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不断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长期以来,在不少地方全委会的职责履行得不充分,次数过少,作用不明显,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常委会代替全委会、书记办公会代替常委会、全委会形同虚设的现象。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全委会的权威,影响了全委会作用的发挥,而且妨碍了党内民主,也是造成在重大问题决策上由少数人说了算,甚至个别主要领导人搞个人专断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适当增加全委会的次数,落实全委会的职责,发挥全委会的作用。凡属贯彻上级重大决策和部署、本地区全局和战略性重大问题,都应由全委会讨论决定。

竹溪县认真落实党委全委会内部的议事和决策制度,树立和维护全委会的领导权威地位。竹溪县委全委会坚持了三项重要制度:一是坚持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围绕党建及其它重大问题及时召开全委会,全委会认真听取委员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讨论后决策重大问题,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二是坚持全委会对常委会的监督制度。在全委会加强对常委会的经常性监督上做出了具体规定,除了常委会的年度总结必须提请全委会委员认真审议外,书记、副书记、每位常委的年终述职报告,也都坚持让全委会委员进行严格评议。同时,界定重大问题标准,及时召开全委会,实施有效监督。三是坚持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在召开常委民主生活会时,吸收全委会委员列席,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坦诚交换意见,为在全委会上更好地统一思想、增强团结、取得共识打下基础。

实行“四差”选任。如何把党管干部、群众公认和依法办事原则有机结合起来选准用好每一名干部?特别是空缺的重要职位人选怎样推荐提名?采取何种方式酝酿、决定?一直是干部选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所在。2005年,竹溪县全委会以市委组织部确定竹溪县为全市领导干部差额选任制试点县为契机,在继续坚持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等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对县委办主任、县政府驻武汉办事处主任、县政府驻北京联络处主任等6个群众关注度高的重要职位人选实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的“四差”办法选拔。根据民主推荐结果和调查了解的情况,按空缺职位人数与初始提名人选人数不少于1:4的比例确定初步提名人选;组织部长办公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依据民主推荐情况,综合分析拟任岗位职能职责特点及干部个人德才特点,按拟任职务人数与拟考察人数不少于1:3的比例确定差额考察对象;根据考察情况,按不少于1:2的比例提供拟任人选名单,进行差额酝酿后,向县委全委会提交任免方案进行票决。在人选的提名、考察、酝酿等环节上,严格按《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操作,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标准。整个操作酝酿过程公开透明,井然有序,党管干部、群众公认和依法办事原则得到贯彻落实。所选配的干部到位之后,能迅速进入角色,工作成效明显,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3、实行党务公开工作和党务公开责任制、责任追究制、联席会议制度和党务公开监督员等系列制度。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思路,紧扣“依规操作、全面真实、改革创新、注重实效、积极稳妥、相互促进”的原则,从探索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时限入手,建立党务公开栏,聘请党务公开监督员。同时,以党务公开为龙头,带动和贯穿政务公开,巩固和提高村(居)务、企务、校务公开。进行党务公开,基层拥护,党员满意,群众欢迎。其主要经验和做法是:(1)界定公开内容,增强针对性和真实性。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本着“全面、真实、具体、合规”原则,确定了党务公开六大项主要内容即全局和中心工作、思想建设工作、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2)拓展公开形式,实现灵活性和多样性。各单位党组织对相对固定的事项,实行专栏公开;对特定的事项进行专项公开;对需要全体党员和群众尽快知晓的大政方针、重大事项等,通过媒体公开。(3)严格公开程序,确保规范严谨。在程序上,把握了审核、预公开、公开和反馈四个环节。(4)把握公开时机,达到及时透明。对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对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对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对重大或复杂性问题,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公开,必要时根据公开后党员群众反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再次公开。

在党务公开的过程中,实行了“党委统一领导,系统工委和乡镇党(场)委主抓,党委组织部牵头协调,纪委跟踪监督,党委宣传部积极配合,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采取以点带面、指导全局的措施,形成了党委——乡镇(场)党委(县直局级单位党组织)——村(居)党支部全面实行党务公开的格局。

为保证质量,建立了党务公开责任制、责任追究制、联席会议制和党务公开监督员等四项制度,并狠抓督查。

试点单位的党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增强了党组织的程序意识。通过公开党组织工作的有关程序,杜绝了少数人决策情况的发生,实现了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推进了党内民主政治建设。二是调动了党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党务工作者的职责、工作目标、工作成绩都公布在公开栏中,面对监督,他们感到了压力,工作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工作中求精求优,积极创新,党建工作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新气象。三是密切了党群关系。实行党务公开,既为群众办事提供了方便,也给广大党员和群众多了一条了解党内活动、参与党内事务、向党组织反映问题的渠道,党群、干群关系也更加密切和融洽。同时,党务公开也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使他们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发生了明显好转,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4、坚持依《中国共产党权利保障条例》,分层分类管理好党组织和党员。党组织既要按照党章和党内法规如《中国共产党权利保障条例》的要求,切实保障党员权利,也要按照党章和党内法规管理好党员。近年来,竹溪县委积极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大力推行分层分类管理制度,切实有效地保障了无职党员、生活困难等类型党员的权利。(1)科学分类分层。按党员是否任职分为任职党员和无职党员。无职党员又按经济收入、生产状况、年龄结构、地域分布等情况,分为一般务农党员、富裕党员、贫困党员、外出流动党员和年迈党员等五类。(2)合理制定目标任务。一是按年龄层次提出不同要求。老党员要凭借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将党支部的决议向群众做好宣传,同时把群众的意见、建议与要求及时反馈给党组织,努力改善党群关系。中青年党员特别是有—定经营能力、有发展经济潜力的党员,要带头学科技、用科技,示范、带动、帮助周围群众发展经济,同时在执行政策、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兴办公益事业、推进基主民主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带好头。二是按行业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务农党员突出一个“引”字。将重点放在高效农业发展上,通过先行示范、提供信息、传授技术和帮助促销,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推动高效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从事私营企业或大户营销的党员突出—个“带”字。正确把握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多雇用些非亲属群众,特别要带头照顾那些弱势群体。在非公有制企业务工的党员突出一个“聚”字。敢于亮明身份,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维护职工的正当权益,协调解决劳资矛盾,把广大职工凝聚在党的周围,同时立足本职,争当业务上的行家里手,为企业发展作贡献。三是认真进行考评。每年根据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结合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对党员进行认真考核,看其工作实绩和现实表现,好的表彰奖励,对未能完成目标任务的批评教育。竹溪县实行党员分类分层管理,增强了党员的先锋意识、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更切实保障了无职党员、生活困难等类型党员的民主权利。

5、建立和完善并落实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以下简称“三项制度”)。竹溪县建立和完善“三项制度”,首先明确其内容,使党员应当知道的事情能及时知道,应当向党组织反映的情况能够及时反映,应当参与的决策能够充分发挥意见。例如情况通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党员向党组织的思想汇报和情况反映,党内思想倾向的反映,工作落实情况的反映,党风方面的反映,党外人士和群众对党员、党组织的意见、建议与要求方面的反映,以及社情民意的反映等;重大决策征询意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定的事项,事关本地、本单位全局性、政策性的问题,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等。同时,规定“三项制度”的时限要求,健全监督保障机制保障党员权利。

三、基层组织在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体制构想

进一步保障、发展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员民主权利,从理论的角度上讲,基层组织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努力。

1、适当进行党员民主权利扩展,充分保障党员权利发挥。在党员民主权利扩展上,可以考虑确立党员代表的质询权。党员是党内民主的主体,党员与党的领导机关及其组成人员的权力赋予与受托关系类似于选民与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的权力赋予与受托关系。因此,不妨把质询权借鉴到党内来,使之成为党员代表的基本权利。现在,由于党员代表没有质询权‘在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上便只能被动地“听取报告”,不能主动地要求党的领导机关、领导人员对执行公务的情况及其他相关问题作出回答,结果不利于对一些领导干部违法乱纪行为的揭露,也影响了党员代表“审议报告”的实际效果。应该指出,质询权的行使必须按照严格的程序,其行使也只能在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上,只有结合实行党代表常任制,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2、结合新的实际,对党章规定的各项党员权利进一步细化。以党员的监督权为例,马克思、恩格斯从建党伊始就提出了党员的监督权,党章也较早地确认了党员的监督权。但长期以来,由于对党员的监督权仅仅只是在原则上予以规定,其行使实际上处于弱化地位。因此,应对党员的监督权进一步细化。比如详细规定党员拥有定期对党的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和测评的权利,党员拥有民主推荐干部和提出撤换不称职干部的意见的权利等。其他诸如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揭发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同样需要根据各自的特点进一步细化,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

3、实行党务工作问责制。本课题研究的问责制,主要是从对党员领导干部在某个问题或事件中应负的责任,采取纪律追究和法律追究以外或与其并举的责任追究制度。

问责首先应坚持权力与责任相对应的原则。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为其权力的行使及其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问责制、纪律追究、法律追究,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责任追究体系。问责是前提,是追究责任的一种快速反应方式,它有利于尽快平息事态,消除民怨民愤,同时,还可以为纪律追究和法律追究铺平道路、扫清障碍。但不能用问责制代替已有的法律和纪律追究制度。

问责必须坚持公开透明。从某种意义上说,问责是民主监督方式之一,民主监督最起码的前提是事情的经过必须公开透明。这是确保问责制发挥作用的关键之一。2005年,黑龙江省松花江污染事件说明了公开透明的重要。

问责规定必须坚持适用性原则。

有不少同志埋怨执纪执法部门执行和落实法规制度不力,其实落实不力存在着深层次的原因是纪律条规或法律法规本身的适用性差。西方法制国家的法规制度看起来宽松,但执行起来却很厉害,很管用,而我国的规定看起来很理想、很完善、很严厉,但执行起来却苍白无力,其主要症结在于适用性差。建立问责制必须彻底放弃理想化的主观偏好,而决不能放弃适用性原则去求完善、求严厉。

问责有范围有程序。

有的人一提到问责,总希望把党员领导干部的所有问题不分轻重大小,统统拿出来问责,这个想法不错,但其结果很可能是什么责都问不成。任何人在生活、工作中都难免会有过失,如果都拿来问责,将出现人人都被问责的局面,这是不严肃和不可取的。这么大的工作量,也是问责受理机关无法做到的。所以,对应受责的问题必须设门槛,对事关全局、比较典型、比较严重、不良影响较大的问题,才能问责。问责必须抓住根本,突出重点,尽可能缩小问责面,扩大教育面。问责是为了教育和挽救党员。

问责的程序可以分为提起、受理、调查、做出决定四大环节。

提起问责后,应该区别情况确定具体的受理机关。对党委任命的干部,应由党委或纪委受理。对党委(党组)受理的问责事项应由纪委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可要求其他相关机关或会同有关部门参加。

问责决定的做出由问责受理机关按照规定集体研究决定。

问责要保证被问责人的申辩和申诉权。问责决定做出后,被问责人在一定时间内享有申诉权。对被问责人的申辩和审诉,有关机关应当及时、认真受理,不得扣压。

问责制不能包管一切。不能用问责制代替法律法规和纪律条规中已有的责任制度。要防止用问责制来掩盖和推脱纪律和法律责任。

实施问责制还必须合理配置和划分权力、明确职责。当前我国党政之间、正副职之间的职责划分不规范,职能重叠,必须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明确机构的职能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否则,责任人难以确定,最终可能使问责制归之无效或不公平,导致责任虚置或责任追究不到位。因此必须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切实转变党员干部的从政理念,形成新型政治文化氛围。问责制不仅意味着党员领导干部出了问题必须负责,还意味着那些政绩平庸、群众不满意的党员干部,也要责令其辞职,直至免职(罢免)。二要加强配套制度建设。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党员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运用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的评价方法,对党员领导干部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为问责制的实施提供依据。其次,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党代表大会制度,将更多的领导干部纳入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范围,为问责制提供制度根基。还应该健全舆论监督制度。当前,当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出现过失或不作为时,很少有舆论压力迫使问责主体对其提出问责。三要加强保障机制建设。实行问责制,必须建立被问责党员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等保障机制,以免其后顾之忧。对于主动引咎辞职的党员领导干部,予以适当安排,并建立跟踪机制,对进步较快、在新岗位上作出成绩的,可根据需要予以提拔使用,努力形成一种党员领导干部既能上又能下的良好局面。

保障权范文篇2

本文作者:张越工作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法学系

农民经济权益的保护是顺应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进入公众视野的。经济权益包括财产权益(主要表现为对土地的财产权益)和市场权益(主要表现为作为市场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家庭联产承包成熟、土地流转的尝试,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市场化的加速进行,市场经济向农村的发展,使得农民更多地参与生产要素中的交换阶段,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到农产品的流通领域。但是农民自身知识结构上的缺陷,经济、法律知识的不足,常常造成他们市场利益的损失。当然,现阶段更受人关注还是农民财产权益的保护,尤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建设要求征用农民的土地,随之而来的是失地农民权益的保护。“由于长期的城乡分治以及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处于被社会边缘化的危险——既不像市民,又不像农民,既有的权益已经失落,期待的保障却不能兑现,成为无地、无岗、无社会保障的“三无”农民”。近些年,失地农民的财产权益保护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这些问题经常与政府的行政行为相联系,农民的合法财产权益的保护与社会的稳定,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都有很大的关系。农民社会权益的保护一直受到诟病。从医疗、保险、迁徙自由、就业等各方面来看,农民的社会权益的保护是极不完善的。受户籍制度影响,我国公民被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也就是常说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具体表现。城乡居民在医疗保障、社会保险、就业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直接造成农民“二等公民”地位。当然,造成农民社会权益保护缺陷的原因是多样的,农民人口众多,而资源紧缺。法律制度的漏洞或者忽视也是原因之一,例如,《劳动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可见,大部分在农村耕种土地的农民被排除在《劳动法》的保护之外,其劳动权益也就无从保护了。农民权益的保护是一个发展的进步过程。诸多原因,造成当前农民权益保护的不完善、落后。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在保护农民权益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农民权益保护是一个浩瀚庞大、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可以从经济、政治、制度、文化等各方面进行路径选择。经济政策的优惠,政治体制的改革,文化教育的发展,法律制度和政府政策的规范,都是完成农民权益保护工程需要改造的任务和内容。(一)政治民主制度的完善和公民意识的觉醒政治权益的保护依赖于政治体制革新和农民公民意识的觉醒、发展。城乡居民选举权的平等是农民平等享有政治权益的前提,平等分配代表数额甚至于向农民的倾斜政策,应当是计划的一部分。建立民主的、完善的、合乎实际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农民政治权益保护的重要方面。村民自治法的颁布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的探索确是没有终止。当前,农民参与村民自治的热情不高,农村劳动力外流给选举制度的实现造成困难,以及基层政权对村民自治的侵蚀,造成村民自治无法完全实现。因此创新村民自治的方式和形式,提高公民的参与民主制度的热情是重要内容。当然,根本意义上的,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公民当家作主权利是最重要的方面。农民政治权益的损害在一定意义上是自身原因造成的。村民怠于行使民主权利的现象在农村很是普遍,这是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不强的表现。农村部落的相对封闭、分散,中国古代专制传统的历史遗留,给农民依旧留下“封建遗留创伤”。农民对于民主选举采取听之任之、事不关己的态度在农村很时尚,因此,强化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意识,鼓励参加民主选举,自觉行使当家作主权力应该是实现农民政治权益的另一重要路径。政治权益的保护,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是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思想的反映,也是民主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因此,占中国三分之二人口的农民政治权益的保护,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集会结社权利的自由实现,民主意识全面觉醒,民主制度的全面完善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大进步,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二)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城镇化、工业化良性互动发展为路径以及失地农民财产权益的切实保障城镇化的建设,工业化的发展一方面造成了大量农民的失地现状,损害了农民的财产权益,另一方面城镇化、工业化的良性互动能够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农民权益的保护提供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因此,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促进城镇化、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同时切实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做到发挥优势,弥补副作用带来的损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当前,新农村建设就是要通过现代农业的发展、土地的合理流转、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村村落的整体规划、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手段来解决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工业生产布局分散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难题,从而提高农业发展的工业化、规模化与集约化、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进而促进农村的城镇化发展,最终推动全国的城市化发展。“通过城镇化、工业化双向互促的作用,全面提升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这样,不仅能更好的促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有效落实,而且能够促进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形成新的城乡关系格局。”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政府保护机制,加大经济补偿力度,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服务,加强政府监管,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才能为失地农民的生存提供基本保障;完善就业保障机制,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失地农民非农就业,加强政府部门对补偿费用分配和使用的监管,才能保证土地补偿安置费和社会保障基金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通过多种手段的运用多种,实现对失地农民权益的全面保护,最大限度的减少城镇化给农民权益的损害。(三)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给予农民国民待遇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形式规定的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保证全体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农民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理应与城市居民一样平等地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但现实情况却是占全国总人口的70%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明显低于城市社会保障水平。因此,国家应该建立起平等、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与市民一样平等地拥有权利和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当然,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规范应当更加完善,对于农民劳动权益的保护,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保护,在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诉求。“农民权益保护的利益诉求机制是促进新农村和谐发展的客观基础。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权益保护的利益诉求机制,并通过健全完善农民权益保护的利益诉求机制来化解各方的利益矛盾,让每个人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福利和成果。”

保障权范文篇3

人权的司法保障,顾名思义,是指用司法途径来保障个人的权利,除了保护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免遭他人的侵害,或权利被他人侵害后,对侵害人进行处分外,还要防止国家公权力机关对公民个人权利的侵犯,比如在司法活动中要对诉讼参与人的权利进行充分的保障。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程度越来越高,虽然司法途径保障人权的范围较为广泛,但人们总是可以有许多方式来解决纠纷,比如双方谈判、行政机关的调解等,诉诸法院仍是万不得已的最后的方式。在诉讼尤其是刑事诉讼中,国家机关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剥夺公民的财产权益、自由乃至生命,众所周知的是,非经正当的程序和适用正确的法律不得剥夺公民的上述权益。诉讼参与人会基于此种理念获得一些权利,国家需要切实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这些权利,这无论对其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而言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人权保障的历史进程

1954年9月,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问世。它的颁布,为我国人权立法工作打开了大门,奠定了基础,意味着我国人权保障事业迈向了新的阶段。它为我国人权立法工作树立了正确的方向,确立了人权保障的基本原则。紧接着,1982年我国的第四部宪法就顺应时代的呼声应运而生。1982年宪法不仅直接规定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还规定了地方立法机关可以制定保护本地方公民权利的地方性法规。这些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让本地公民更加明确自己的基本权利,有利于更好地保障他们的人权。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注重公民人权的保障。在人权立法方面,无论是法律种类,还是法律数量,都创下了几十年间的新高。到现在,我国人权方面的法律规范不能说已经达到了很完善的地步,但实事求是地讲,已经在慢慢地形成体系。

三、我国公民人权的司法保障的新发展

想要更好地实现人权的司法保障,有一个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不可或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作为纲领,加强了各个层级的法律规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我国人权的保障构建好法律基础。(一)完善刑事、行政等公共领域的立法。首先,对刑法进行了修改,取消了9个死刑罪名,确立少杀慎杀的原则,切实保障了被告人的人权。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改,将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增加了一个,就是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法,也进行了修改,具体来说,对行政诉讼原告的资格限制没有以前那么严格和苛刻,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相应变大,加大对行政诉讼案件的法院执行力度。(二)健全社会和经济领域的立法。修改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等与劳动者相关的法律,加大力度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工作、生活中的各项合法权益;修改食品安全法,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者的惩罚力度;落实开放二胎的政策,鼓励夫妻生育第二个子女,保障公民的生育权;修改教育法,对乡村教育提供支持,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公平发展,缩小城乡教育的差异性,更好地保障所有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全面修订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与民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条例。修改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一步明确了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条例,加大了经营者存在欺诈时的赔偿责任,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三)对特殊群体的保护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此次的报告上,就特别对特定群体权利保障加强、完善了相应的立法。制定了反家庭暴力法,具体、有效地保护了处于弱势地位的家庭成员在遭受暴力时的合法权益。对刑法进行了修改,加大了对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的收买方的刑事责任的追究力度,将收买者的收买行为统一纳入刑事责任的追究范围。从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社会方方面面的人权保障事无巨细,不断努力完善保护各类人士的合法权益的制度,人权保障法律体系越来越完善。

四、结语

多年来,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各项法治进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也包括人权的司法保障事业。在今天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跻身世界前列的时刻,党的又一次明确提出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合法权利,凸显了我国对人权保障的重视,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代领下,我国公民人权的司法保障必将走向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N].人民日报,2015-06-08(09).

[2]刘玉民.人权保障在新刑诉法中的体现[J].政法论坛,2012(12下).

保障权范文篇4

第一条为了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内生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增强党的生机活力,保障党员权利的正常行使和不受侵犯,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党员享有的党章规定的各项权利必须受到尊重和保护,党的任何一级组织、任何党员都无权剥夺。

第三条坚持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党员享有特权。

第四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党员应当正确行使党章规定的各项权利,并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同时必须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不得侵犯其他党员的权利。

第五条对任何侵犯党员权利的行为,都应当予以追究;情节严重的,必须给予党纪处分。对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为准绳。

第二章党员权利

第六条党员有权参加党小组会、支部大会、党员大会以及与其担任的党内职务和代表资格相应的会议。党员因故不能到会的,应当履行请假手续。

党员有权阅读按照规定可以阅读的党内文件。

党员有权提出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要求。党员接受教育和培训应当服从组织安排。

第七条党员有权在党的会议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和理论问题的讨论,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党员有权在党报党刊上参加党的中央和地方组织组织的关于党的政策和理论问题的讨论。

党员在讨论党的政策和理论问题的过程中,应当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得公开发表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相违背的观点和意见。

第八条党员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党组织、上级党组织直至中央的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

第九条党员有权在党的会议上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党员以书面方式提出的批评意见应当按照规定送被批评者或者有关党组织。

党员有权向党组织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的违法违纪事实;有权向所在党组织或者上级党组织提出处分有违法违纪行为党员的要求。

党员有权向所在党组织或者上级党组织提出罢免或者撤换不称职党员领导干部职务的要求。

党员在进行批评、揭发、检举以及提出处分或者罢免、撤换要求时,要按照组织原则,符合有关程序,不得随意扩散、传播,不得夸大和歪曲事实,更不得捏造事实、诬告陷害。

第十条党员有权在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时按照规定参加表决。表决时可以表示赞成、不赞成或者弃权。

每个正式党员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除外)。参加选举的党员有权了解候选人情况、要求改变候选人、不选任何一个候选人和另选他人。

党员有权经过规定程序成为候选人和当选。

第十一条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者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其作证和辩护。

申辩、作证和辩护必须实事求是。

第十二条党员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在党的会议上或者向党组织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反映。党员不得公开发表同中央决定相反的意见。

第十三条党员在政治、工作、学习等方面遇到重要问题需要党组织帮助解决的,有权向本人所在党组织、上级党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

党员对于党组织给予本人的处分、鉴定、审查结论或者其他处理不服的,有权向本人所在党组织、上级党组织直至中央提出申诉;党员认为党组织给予其他党员的处分、鉴定、审查结论或者其他处理不当的,有权逐级向党组织直至中央提出意见。

党员的合法权益受到党组织或者其他党员侵害时,有权向本人所在党组织、上级党组织直至中央提出控告。

党员有权要求有关党组织对其提出的请求、申诉和控告给予负责的答复。

第三章保障措施

第十四条党组织应当按照规定召开有关会议,并创造条件保障党员参加其有权参加的各种会议。会议的组织、召集者要将会议的召开时间、议题等适时通知应到会党员。

第十五条党组织应当为党员提供阅读党内有关文件的必要条件。党员因缺乏阅读能力或者其他原因无法直接阅读文件的,党组织要按照规定向其传达文件精神。

第十六条党组织应当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对党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党员素质。

第十七条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以及其他重要会议召开后,党组织要按照规定将会议内容和精神向党员传达、通报。

党组织作出的决议、决定,按照规定及时向党员通报。

第十八条下级党组织应当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安排,积极组织和引导党员参加党的政策和理论问题的讨论,讨论的时间、方式和内容要以适当方式告知党员,以便党员参加。党的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应当认真组织党员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党的政策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党组织要支持和鼓励党员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对于党员的建议和倡议,党组织应当认真听取、研究,合理的应当采纳;对改进工作有重大帮助的,应对提出建议和倡议的党员给予表扬或者奖励。

党组织要认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对于持有不同意见的党员,只要本人坚决执行党的决议和政策,就不得对其歧视或者进行追究;对于持有错误意见的党员,应当对其进行帮助、教育。

第十九条党组织应当鼓励党员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支持和保护党员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和不正之风作斗争。对于党员的批评、揭发、检举、控告以及提出的有关处分和罢免、撤换要求,党组织要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党组织要建立健全保护揭发、检举人权益的制度。对揭发、检举人以及揭发、检举的内容必须严格保密,严禁将检举、控告材料转给被检举、被控告的组织和人员;严禁对揭发、检举人和控告人歧视、刁难、压制,严禁各种形式的打击报复。

党组织对于署真实姓名的揭发、检举人,应以适当方式回访或者回函并告知其处理结果;对揭发、检举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经查证属实的,给予表扬或者奖励。

党组织对于不负责地揭发、检举、控告以及提出处分和罢免、撤换要求的,给予批评教育;对于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对于受到错告或者诬告的党员,应当澄清事实,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第二十条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重要问题,要进行表决。根据不同情况,表决可以采取口头、举手和投票等方式,表决结果和表决方式应记录在案。对不同意见要如实记录。

重要问题主要是指: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事项;重大工作任务的部署;按干部管理规定应该由集体讨论决定的干部推荐、任免、调动和奖惩;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的问题;发展新党员;上级党组织规定应当集体讨论决定的其他问题。

党组织作出重要决议、决定前,应当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征询党员意见。对于多数党员有不同意见或者存在重大分歧的,暂缓作出决定,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提交下次会议表决。

党的委员会及其组织部门、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对下级党组织的表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没有按照规定进行表决的,应当予以纠正。

第二十一条党组织进行选举时,应当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候选人名单要由党组织和选举人充分酝酿讨论,对候选人的情况应向选举人作介绍。对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不赞成票,也可以弃权。投不赞成票者可以另选他人。

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不得以任何方式妨碍党员在党内自主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得阻挠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到场,不得强迫选举人选举或者不选举某个人,不得搞非组织活动妨碍选举,不得以任何方式追查选举人的投票意向。

第二十二条党组织对党员作出处分决定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和处分决定必须同本人见面,听取本人说明情况和申辩。对于党员的申辩及其他党员为其所作的证明和辩护,有关党组织要认真听取、如实记录,并进一步核实,采纳其合理意见;不予采纳的,要向本人说明理由。党员实事求是的申辩、作证和辩护,应当受到保护。

处分决定应当写明党员享有的申诉权以及受理申诉的组织等内容并由受处分党员签署意见。本人对处分决定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申诉;拒不签署意见或者因其他原因不能签署意见的,党组织要在处分决定上注明。

第二十三条对于受到党纪处分的党员,党组织要帮助其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对于受到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留党察看期间确已改正错误的,期满后应当恢复其党员权利;坚持错误不改或者又发现其他应受党纪处分的错误的,应当开除其党籍。

第二十四条党组织要认真处理党员的申诉。对于党员的申诉,有关党组织要按照规定进行复议、复查,不得扣压。上级党组织认为必要时,可以直接或者指定有关党组织进行复议、复查。

经复议、复查或者审查决定,对于全部或者部分纠正的案件,重新作出的决定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宣布。对于处理正确而本人拒不接受的,给予批评教育;对于无正当理由反复申诉的,有关党组织应当正式通知本人不再受理并在适当范围内宣布。

党员对于党组织给予其他党员的处分、鉴定、审查结论或者其他处理提出的意见,有关党组织应认真研究处理。

第二十五条党组织对涉嫌违纪党员的检查和处理,必须既坚决又慎重,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依纪依法进行。

建立执纪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对于在执纪过程中有违纪行为或者其他过错的,应当批评纠正;情节严重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党组织对于党员提出的请求,要及时受理。根据具体问题,有的要及时解决,有的要说明情况,有的要进行说服教育。

第二十七条企业、农村和街道、社区等党的基层组织应注意维护流动党员的民主权利,保障其正常行使。

第二十八条对于确有实际困难的党员,其所在基层党组织或者上级党组织可以给予适当帮助并鼓励党员之间开展互助,为党员正常行使权利创造条件。

第四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九条党的各级组织应当严格执行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方针、政策和党内法规,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和同级党的代表大会关于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决议、决定;明确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在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任务和要求;督促下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切实履行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职责,宣传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方针、政策和党内法规,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正确行使权利。

第三十条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领导下,做好党员权利保障工作,受理有关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检举、控告和申诉,检查和处理侵犯党员权利方面的案件,对党的领导干部和下级党组织履行党员权利保障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党的组织、宣传等工作部门要按照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规定以及上级党组织的要求,结合自身职能和实际工作,抓好党员权利保障工作的落实;研究解决职责范围内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重要问题,向同级党组织提出贯彻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意见和措施,为保障党员权利的正常行使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第三十二条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模范遵守和严格执行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规定;充分尊重和关心党员权利,重视处理和解决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实际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抓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员权利保障工作的落实。

第三十三条保障党员权利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对于在保障党员权利方面失职、渎职的,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责任。

第三十四条对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处理是保障党员权利的重要环节。对于有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党员,其所在党组织或者上级党组织可以采取责令停止侵权行为、责令赔礼道歉、责令作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方式给予处理;情节较重的,按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

对于有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党组织,上级党组织应当对有关责任者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责任。

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处理方式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或者与党纪处分合并使用。

第三十五条对于因侵犯党员权利受到党纪追究的党员或者在保障党员权利方面失职、渎职受到党纪追究的党的领导干部,需要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其他纪律处分的,作出或者批准作出处理决定的党组织应当向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关机关、组织提出建议;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可以根据本条例,结合各自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中央备案。

中央军委可以根据本条例,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或者补充规定。

保障权范文篇5

第一条为了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内生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增强党的生机活力,保障党员权利的正常行使和不受侵犯,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党员享有的党章规定的各项权利必须受到尊重和保护,党的任何一级组织、任何党员都无权剥夺。

第三条坚持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党员享有特权。

第四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党员应当正确行使党章规定的各项权利,并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同时必须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不得侵犯其他党员的权利。

第五条对任何侵犯党员权利的行为,都应当予以追究;情节严重的,必须给予党纪处分。对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为准绳。

第二章党员权利

第六条党员有权参加党小组会、支部大会、党员大会以及与其担任的党内职务和代表资格相应的会议。党员因故不能到会的,应当履行请假手续。

党员有权阅读按照规定可以阅读的党内文件。

党员有权提出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要求。党员接受教育和培训应当服从组织安排。

第七条党员有权在党的会议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和理论问题的讨论,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党员有权在党报党刊上参加党的中央和地方组织组织的关于党的政策和理论问题的讨论。

党员在讨论党的政策和理论问题的过程中,应当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得公开发表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相违背的观点和意见。

第八条党员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党组织、上级党组织直至中央的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

第九条党员有权在党的会议上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党员以书面方式提出的批评意见应当按照规定送被批评者或者有关党组织。

党员有权向党组织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的违法违纪事实;有权向所在党组织或者上级党组织提出处分有违法违纪行为党员的要求。

党员有权向所在党组织或者上级党组织提出罢免或者撤换不称职党员领导干部职务的要求。

党员在进行批评、揭发、检举以及提出处分或者罢免、撤换要求时,要按照组织原则,符合有关程序,不得随意扩散、传播,不得夸大和歪曲事实,更不得捏造事实、诬告陷害。

第十条党员有权在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时按照规定参加表决。表决时可以表示赞成、不赞成或者弃权。

每个正式党员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除外)。参加选举的党员有权了解候选人情况。要求改变候选人、不选任何一个候选人和另选他人。

党员有权经过规定程序成为候选人和当选。

第十一条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者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其作证和辩护。

申辩、作证和辩护必须实事求是。

第十二条党员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在党的会议上或者向党组织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反映。党员不得公开发表同中央决定相反的意见。

第十三条党员在政治、工作、学习等方面遇到重要问题需要党组织帮助解决的,有权向本人所在党组织、上级党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

党员对于党组织给予本人的处分、鉴定、审查结论或者其他处理不服的,有权向本人所在党组织、上级党组织直至中央提出申诉;党员认为党组织给予其他党员的处分、鉴定、审查结论或者其他处理不当的,有权逐级向党组织直至中央提出意见。

党员的合法权益受到党组织或者其他党员侵害时,有权向本人所在党组织、上级党组织直至中央提出控告。

党员有权要求有关党组织对其提出的请求、申诉和控告给予负责的答复。

第三章保障措施

第十四条党组织应当按照规定召开有关会议,并创造条件保障党员参加其有权参加的各种会议。会议的组织、召集者要将会议的召开时间、议题等适时通知应到会党员。

第十五条党组织应当为党员提供阅读党内有关文件的必要条件。党员因缺乏阅读能力或者其他原因无法直接阅读文件的,党组织要按照规定向其传达文件精神。

第十六条党组织应当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对党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党员素质。

第十七条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以及其他重要会议召开后,党组织要按照规定将会议内容和精神向党员传达、通报。

党组织作出的决议、决定,按照规定及时向党员通报。

第十八条下级党组织应当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安排,积极组织和引导党员参加党的政策和理论问题的讨论,讨论的时间、方式和内容要以适当方式告知党员,以便党员参加。党的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应当认真组织党员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党的政策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党组织要支持和鼓励党员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对于党员的建议和倡议,党组织应当认真听取、研究,合理的应当采纳;对改进工作有重大帮助的,应对提出建议和倡议的党员给予表扬或者奖励。

党组织要认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对于持有不同意见的党员,只要本人坚决执行党的决议和政策,就不得对其歧视或者进行追究;对于持有错误意见的党员,应当对其进行帮助、教育。

第十九条党组织应当鼓励党员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支持和保护党员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和不正之风作斗争。对于党员的批评、揭发、检举、控告以及提出的有关处分和罢免、撤换要求,党组织要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党组织要建立健全保护揭发、检举人权益的制度。对揭发、检举人以及揭发、检举的内容必须严格保密,严禁将检举、控告材料转给被检举、被控告的组织和人员;严禁对揭发、检举人和控告人歧视、刁难、压制,严禁各种形式的打击报复。

党组织对于署真实姓名的揭发、检举人,应以适当方式回访或者回函并告知其处理结果;对揭发、检举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经查证属实的,给予表扬或者奖励。

党组织对于不负责地揭发、检举、控告以及提出处分和罢免、撤换要求的,给予批评教育;对于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对于受到错告或者诬告的党员,应当澄清事实,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第二十条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重要问题,要进行表决。根据不同情况,表决可以采取口头、举手和投票等方式,表决结果和表决方式应记录在案。对不同意见要如实记录。

重要问题主要是指: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事项;重大工作任务的部署;按干部管理规定应该由集体讨论决定的干部推荐、任免、调动和奖惩;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的问题;发展新党员;上级党组织规定应当集体讨论决定的其他问题。

党组织作出重要决议、决定前,应当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征询党员意见。对于多数党员有不同意见或者存在重大分歧的,暂缓作出决定,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提交下次会议表决。

党的委员会及其组织部门、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对下级党组织的表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没有按照规定进行表决的,应当予以纠正。

第二十一条党组织进行选举时,应当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候选人名单要由党组织和选举人充分酝酿讨论,对候选人的情况应向选举人作介绍。对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不赞成票,也可以弃权。投不赞成票者可以另选他人。

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不得以任何方式妨碍党员在党内自主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得阻挠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到场,不得强迫选举人选举或者不选举某个人,不得搞非组织活动妨碍选举,不得以任何方式追查选举人的投票意向。

第二十二条党组织对党员作出处分决定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和处分决定必须同本人见面,听取本人说明情况和申辩。对于党员的申辩及其他党员为其所作的证明和辩护,有关党组织要认真听取、如实记录,并进一步核实,采纳其合理意见;不予采纳的,要向本人说明理由。党员实事求是的申辩、作证和辩护,应当受到保护。

处分决定应当写明党员享有的申诉权以及受理申诉的组织等内容并由受处分党员签署意见。本人对处分决定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申诉;拒不签署意见或者因其他原因不能签署意见的,党组织要在处分决定上注明。

第二十三条对于受到党纪处分的党员,党组织要帮助其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对于受到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留党察看期间确已改正错误的,期满后应当恢复其党员权利;坚持错误不改或者又发现其他应受党纪处分的错误的,应当开除其党籍。

第二十四条党组织要认真处理党员的申诉。对于党员的申诉,有关党组织要按照规定进行复议、复查,不得扣压。上级党组织认为必要时,可以直接或者指定有关党组织进行复议、复查。

经复议、复查或者审查决定,对于全部或者部分纠正的案件,重新作出的决定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宣布。对于处理正确而本人拒不接受的,给予批评教育;对于无正当理由反复申诉的,有关党组织应当正式通知本人不再受理并在适当范围内宣布。

党员对于党组织给予其他党员的处分、鉴定、审查结论或者其他处理提出的意见,有关党组织应认真研究处理。

第二十五条党组织对涉嫌违纪党员的检查和处理,必须既坚决又慎重,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依纪依法进行。

建立执纪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对于在执纪过程中有违纪行为或者其他过错的,应当批评纠正;情节严重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党组织对于党员提出的请求,要及时受理。根据具体问题,有的要及时解决,有的要说明情况,有的要进行说服教育。

第二十七条企业、农村和街道、社区等党的基层组织应注意维护流动党员的民主权利,保障其正常行使。

第二十八条对于确有实际困难的党员,其所在基层党组织或者上级党组织可以给予适当帮助并鼓励党员之间开展互助,为党员正常行使权利创造条件。

第四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九条党的各级组织应当严格执行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方针、政策和党内法规,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和同级党的代表大会关于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决议、决定;明确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在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任务和要求;督促下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切实履行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职责,宣传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方针、政策和党内法规,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正确行使权利。

第三十条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领导下,做好党员权利保障工作,受理有关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检举、控告和申诉,检查和处理侵犯党员权利方面的案件,对党的领导干部和下级党组织履行党员权利保障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党的组织、宣传等工作部门要按照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规定以及上级党组织的要求,结合自身职能和实际工作,抓好党员权利保障工作的落实;研究解决职责范围内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重要问题,向同级党组织提出贯彻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意见和措施,为保障党员权利的正常行使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第三十二条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模范遵守和严格执行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规定;充分尊重和关心党员权利,重视处理和解决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实际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抓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员权利保障工作的落实。

第三十三条保障党员权利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对于在保障党员权利方面失职、渎职的,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责任。

第三十四条对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处理是保障党员权利的重要环节。对于有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党员,其所在党组织或者上级党组织可以采取责令停止侵权行为、责令赔礼道歉、责令作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方式给予处理;情节较重的,按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

对于有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党组织,上级党组织应当对有关责任者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责任。

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处理方式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或者与党纪处分合并使用。

第三十五条对于因侵犯党员权利受到党纪追究的党员或者在保障党员权利方面失职、渎职受到党纪追究的党的领导干部,需要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其他纪律处分的,作出或者批准作出处理决定的党组织应当向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关机关、组织提出建议;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可以根据本条例,结合各自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中央备案。

中央军委可以根据本条例,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或者补充规定。

保障权范文篇6

一、为党员行使民主权利提供制度保障

20**年9月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从党的建设实际出发,对党员权利、保障措施以及责任追究等都作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它的颁布实施,是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内生活的一个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为更好地保障党员权利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二、拓宽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这就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进一步拓宽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指明了方向。

根据十六大精神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各级党组织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方法创新,努力拓宽党员行使自己民主权利的渠道。像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突破长期以来党纪案件封闭审理的办案模式,在对违纪党员案件进行审理时,允许当事人本人为自己辩护,落实了党员的申辩权。2003年8月,在全国纪检监察案件审理工作会议上,中纪委副书记刘峰岩特别指出:“要在继续做好纪检监察机关内部公开审理、申诉听证等项工作试点的同时,及时总结试点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目前,浙江、河北等省已经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了党纪案件公开审理试点。截止2007年7月,中纪委和15个省级纪委以及部分市、县级纪委正式开通了网上举报,举报人可以把自己要反映的情况直接在网上发送给有关部门,从而为党员行使权利提供了方便。

三、通过学习贯彻党章,明确保障党员权利的根本依据

党章是规范全党行为的总章程,是保障党员权利、调整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总书记2006年1月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始终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通过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和维护党章来充分保障党员权利的要求,对全党同志增强党章意识和党员权利意识,真正落实党章赋予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鼓励广大党员积极自觉地参与党内事务的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惩处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维护制度权威

保障权范文篇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它是结合国情,将要在农村长期实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社会保险性质的医疗保障制度。从权利的角度看,尊重和保障参合农民的基本权利(生命健康权)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其法理的逻辑渊源和道德支撑。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权利和法律基础

享受医疗保障是广大农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人既为社会之一员,就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并有权享受人权尊严及人格自由发展所必须之经济、社会及文化各种权利之实现。”《联合国人权公约》规定,“本盟约缔约国确认人人有权享有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因此,医疗保障制度是农民人权保障的主要手段之一。

生命健康权是与身俱来的,须臾不可离开的权利,是最重要的人格权,不可以变更、转让、放弃,是人权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人的生命具有最高人格价值,是人的第一尊严;而健康则维持着人的生理机能正常运作和功能完善发挥。拥有生命和健康是个人得以在社会上生存、享有作为人的自尊以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公民享有和实现一切权利的基础。因此,维护和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维持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发展必要的惠及绝大多数人的医疗卫生事业,这也是国家(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

我国宪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上述规定为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宪法基础和立法依据,也是农民生命健康权的宪法基础。同时,国家还制定了相关政策制度,以切实保护农民的生命健康权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下称《决定》)指出,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建立独立的医疗救助基金;政府对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给予支持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提出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和原则、组织管理、筹资标准、资金管理、医疗服务管理和组织实施等。此外,有关部门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组织领导、试点推广,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管理、拨付办法,中央财政资助中西部地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助资金的拨付等问题专门发文,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和办法保障农民的生命健康权利。

(二)影响生命健康权实现的关联因素

虽然生命健康权是最重要的人格权,是人权保障的第一要义,但在现实中,农民在生命健康权利的保障和实现方面存在不平等现象,主要阻却因素表现为:

1.社会保障制度中农民医疗保障权利不平等。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曾有力地保障了农民的生命健康权。但80年代以降,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迅速下降,广大农民对于医疗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民沦为毫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与此相对,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是面向城镇居民设计,基本上没有虑及广大农民。《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言明“国家在农村实行与城镇有别的社会保障办法”;农民的医疗保障主要是“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华社2002年2月25日公布的数据表明,约占中国总人口15%的城市人口享用着2/3的卫生保障服务,而约占85%的农村人口却只能享用不到1/3的医疗卫生保障服务。因此,广大农民陷入医疗保障权利的贫困状态。

虽然国家针对因疾病、残疾,鳏寡孤独,劳动能力缺乏而导致生活困难的人群积极开展社会救助,以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如对农村居民中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未成年人保义务教育)的五保救助;对患大病的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实行医疗救助;对因大病、重残或缺少劳动能力,导致常年生活困难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定期、定量基本生活救助等。农村社会救助当前还面临扩大覆盖面、增加救助资金的挑战。显然,目前以扶贫济困为目的的农村社会救助并没有也不可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医疗保障需求。

2.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影响生命健康权的保障和实现。在公民权利实现的差序格局中,“富者在权利的实现方面具有优势,而穷者则处于劣势”。第一,农民收入增长与其医疗保障支出的不平衡影响农民生命健康权的实现。城乡二元经济使农民处于不利地位,在医药价格猛涨的情形下,农民医疗费用远远超出了其经济承受能力。有数据显示,从1990年到1999年,农民平均收入由686.31元增加到2210.34元,增长了2.2倍;同期卫生部门统计的每人次平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由10.9元和473.3元增加到79元和2891元,增长了6.2倍和5.1倍。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是农民收入增长幅度的2.5倍左右,也即在医疗费用的攀升幅度是农民收入增长幅度的2.5倍左右的情况下,医疗费用的支出远远超出了农民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第二,因病致贫、返贫,因贫致病现象严重。疾病与贫困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数与日俱增。农村2900万特殊困难人员中,因病致贫的比例达到50%多。有农谚称“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因病致贫的罪魁祸首是大病风险,大病对于农户的经济影响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大病治疗直接对农户形成较大的经济负担;二是大病对于农户的人力资本造成影响,对于农户的长期收入与消费会产生影响。贫困农户在大病冲击以后,将近要花8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大病前的消费水平;近要花10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大病前的生产经营投入水平,对收入的影响也是长远的。大病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87年的1.18%上升到2002年的2.84%.此外,因贫致病现象也十分严重。许多农民因难以负担医疗费用,往往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更是无力救治。一些贫困农民小病找村医,一旦确诊是大病,就是好吃好喝准备后事(丧事)。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成为影响其生命健康权利的决定性因素。

在“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大背景下,切实保障“医疗保障权利贫困”的全国半数多国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步骤和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先天残缺的情况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成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主体架构,担负起保障参合农民生命健康权的重任。

第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为农民生命健康权提供了组织、

制度和资金保障。从国务院新型合作医疗的部际联席会议,省、地(市)的合作医疗协调领导小组,县级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到各级专家技术指导组,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施行提供了相对完备的组织保障。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组织领导、试点推广,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管理、拨付办法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合农民每年人均补助不少于20元,农民个人每年的缴费不低于10元;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医疗费用垫付制度,减轻那么资金支付压力。这些为新型合作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采风险型(仅保大病住院)、风险福利型(保大病+乡村基层门诊)、保两头放中间型(保大病+预防保健,保大病+健康体检)等各种保障模式,对农民的大额医药费用或住院医药费用进行补助,既增加了农民对基本医疗的可及性,又拓宽了参保人的受益面,“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科学合理地确定起付标准、补助比例和最高补助限额,有效提升了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和监管能力。

第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范管理,定期公布经费账目,建立家庭账户,简化报销手续,实行资金钱账分离、封闭运行,并设立风险基金防范资金透支或沉淀。向农民宣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参加办法、参加后的权利与义务、合作医疗经费的筹集、使用和报销等实际问题,赋予农民知情权和监管权。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农民代表参与方案设计,接受行政部门财政、审计等内部监督,人大、政协等的独立评估,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监督体系。

第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医疗服务与医疗救助和扶贫开发相结合,解决了参合农民的医疗服务需求问题,各收入层级农民从中直接受惠;新型合作医疗独立于城镇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没有强调参合农民的缴费年限和缴费比例,与社会救助中受助对象的“零给付”义务也有区别,一定程度弥补了我国现行医疗保障制度的不足。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对于维护和实现广大农民的生命健康权具有重要意义,但因沿循合作医疗的旧思路,在试点阶段,相关的制度设计还不够系统和规范。

第一,自愿互助与生命健康权的排他性。自由、独立和尊严是最重要的人格利益,也是保障生命健康权的终极目标。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中,有地方卫生部门产生强烈的冲动和欲望,要求农民积极参加新合,甚至通过强制手段强迫农民参加;有的盲目追求试点数量、赶进度;有的包干、摊派等,违背自愿原则。参保者如果没有生大病住院,那么他所缴纳的保费中的一部分将无偿地奉献给那些生大病住院的参合农民。这里体现的是传统的互助济困的道德规范。然而,这与农民个人筹资的私有财产属性不相符。如果参合农民不愿救助别人,那么这种互助就是非自愿;再如农民参加新合也并非自愿,那么农民的缴费和救助行为就是双重的非自愿!再有,参合农民的个人缴费类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账户,都属于缴费者的个人财产,但参合农民在保障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还肩负救助他人的义务,是悖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二元结构,对农民显失公平。因此,在制度设计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本身就存在缺陷。

第二、关于资金筹集问题。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实际支付能力不高,筹资能力明显不足。一些地方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过程中,参保资金的收取缺乏统一明确的法规和政策,筹资成本由地方卫生部门承担,乡(镇)财税所只负责收费工作,工作态度缺乏主动性,使得筹资工作不仅成本高,而且难度大;而一些贫困地区仍然缺乏有效的多元化筹资手段,筹资效率不高。这些因素又会刺激地方套取中央财政补助的冲动,既不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也使得合作医疗基金不堪重负。同时,地方政府投入不足,资金收取额度也因时因地而异,集体经济投入部分也难以及时足额供应,加之农民缴纳的积极性不高,共同导致财政支出困难,补助经费难以按时发放,造成农村地区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

保障权范文篇8

我国新修订的《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已将税收征管的新理念——纳税服务纳入法律轨道,这使纳税人权利有了相应的法律依据。但是,作为纳税服务的核心——纳税人权利保障问题,无论是在人们的理论认识上,还是在实践运用中,仍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因此,当务之急是依法进一步确立纳税人的权益,并落于实处。

一、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纳税人的权利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一切法律的依据。作为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确立了纳税人权利的原则规定,就会使税法及相关的法律文件中对纳税人权利的规定更具权威性,这是建立纳税人权利保障法律体系的根本点,从而实现纳税人的宪法权利与宪法义务的平等和一致,强化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纳税人权利保障问题的重视程度。

二、出台专门的权利保障法律

纳税人权利保护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主题,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税收管理取得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纳税服务中充分保护纳税人的权利实现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许多国家都有专门的纳税人保护法案、宣言和手册。如:美国于1988年制定了《纳税人权利法案》,加拿大于1985年通过了《纳税人权利宣言》,英国于1986年制定了《纳税人权利宪章》等等,这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国虽然在《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对纳税人的权利作出了规定,但与先进国家有关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立法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们至今没有专门的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法律,一些重要的纳税人的权利,保护纳税人权利的基本原则还没有在法律上作出规定,依法行政口号不能落到实处。因此,建议国家出台专门的纳税人权利保障法律,这样不仅便于征纳双方从法律角度去掌握其享有的权益,而且能更好地执行纳税人权利的保护工作,使纳税服务更上一个台阶。

三、确立权益保护的具体方式

从目前法律的规定来看,税收征纳关系已扭转了过去的监督、打击、强制的方式,而侧重于为纳税人服务,保护纳税人的权利。但是,纳税人权利的保障仍缺乏可操作性,使纳税人权利的落实还有许多困难,为此,我们应学习国外为保护纳税人权利而采取的各种方式和手段。如:西班牙在总局税务司下设服务处,在服务处下有帮助报税部、催报催缴部、法律咨询部等部门;日本以各种媒体宣传、召开纳税人讨论会、提供各种免费信息材料,还在学生中普及税收知识,建立了促进税收教育咨询委员会,给不同的纳税人提供不同类型的税收指导服务;新西兰税务机关还在全国建立了电话咨询中心,纳税人只需将其税号和咨询问题电话告知税务部门,税务部门即予以答复,同时还建立了信息处理中心,直接接收纳税人支票纳税,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等,为保障纳税人权利的实现,我们不仅要将纳税人的权利法律化,而且要将这些权利具体化。一切本着方便纳税人的原则,对纳税人在纳税活动中所享有的知情权、申请减免退税权、陈述申辩权、赔偿权以及检举控告权等权利通过相关的法律手段一一落实,有所保障,使纳税人自觉树立起纳税的意识,保障国家税收征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确立平等观,实施专业化服务

保障权范文篇9

第一条为了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内生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增强党的生机活力,保障党员权利的正常行使和不受侵犯,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党员享有的党章规定的各项权利必须受到尊重和保护,党的任何一级组织、任何党员都无权剥夺。

第三条坚持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党员享有特权。

第四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党员应当正确行使党章规定的各项权利,并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同时必须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不得侵犯其他党员的权利。

第五条对任何侵犯党员权利的行为,都应当予以追究;情节严重的,必须给予党纪处分。对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为准绳。

第二章党员权利

第六条党员有权参加党小组会、支部大会、党员大会以及与其担任的党内职务和代表资格相应的会议。党员因故不能到会的,应当履行请假手续。

党员有权阅读按照规定可以阅读的党内文件。

党员有权提出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要求。党员接受教育和培训应当服从组织安排。

第七条党员有权在党的会议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和理论问题的讨论,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党员有权在党报党刊上参加党的中央和地方组织组织的关于党的政策和理论问题的讨论。

党员在讨论党的政策和理论问题的过程中,应当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得公开发表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相违背的观点和意见。

第八条党员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党组织、上级党组织直至中央的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

第九条党员有权在党的会议上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党员以书面方式提出的批评意见应当按照规定送被批评者或者有关党组织。

党员有权向党组织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的违法违纪事实;有权向所在党组织或者上级党组织提出处分有违法违纪行为党员的要求。

党员有权向所在党组织或者上级党组织提出罢免或者撤换不称职党员领导干部职务的要求。

党员在进行批评、揭发、检举以及提出处分或者罢免、撤换要求时,要按照组织原则,符合有关程序,不得随意扩散、传播,不得夸大和歪曲事实,更不得捏造事实、诬告陷害。

第十条党员有权在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时按照规定参加表决。表决时可以表示赞成、不赞成或者弃权。

每个正式党员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除外)。参加选举的党员有权了解候选人情况、要求改变候选人、不选任何一个候选人和另选他人。

党员有权经过规定程序成为候选人和当选。

第十一条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者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其作证和辩护。

申辩、作证和辩护必须实事求是。

第十二条党员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在党的会议上或者向党组织声明保留广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反映。党员不得公开发表同中央决定相反的意见。

第十三条党员在政治、工作、学习等方面遇到重要问题需要党组织帮助解决的,有权向本人所在党组织、上级党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

党员对于党组织给予本人的处分、鉴定、审查结论或者其他处理不服的,有权向本人所在党组织、上级党组织直至中央提出申诉;党员认为党组织给予其他党员的处分、鉴定、审查结论或者其他处理不当的,有权逐级向党组织直至中央提出意见。

党员的合法权益受到党组织或者其他党员侵害时,有权向本人所在党组织、上级党组织直至中央提出控告。

党员有权要求有关党组织对其提出的请求、申诉和控告给予负责的答复。

第三章保障措施

第十四条党组织应当按照规定召开有关会议,并创造条件保障党员参加其有权参加的各种会议。会议的组织、召集者要将会议的召开时间、议题等适时通知应到会党员。

第十五条党组织应当为党员提供阅读党内有关文件的必要条件。党员因缺乏阅读能力或者其他原因无法直接阅读文件的,党组织要按照规定向其传达文件精神。

第十六条党组织应当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对党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党员素质。

第十七条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以及其他重要会议召开后,党组织要按照规定将会议内容和精神向党员传达、通报。

党组织作出的决议、决定,按照规定及时向党员通报。

第十八条下级党组织应当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安排,积极组织和引导党员参加党的政策和理论问题的讨论,讨论的时间、方式和内容要以适当方式告知党员,以便党员参加。党的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应当认真组织党员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党的政策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党组织要支持和鼓励党员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对于党员的建议和倡议,党组织应当认真听取、研究,合理的应当采纳;对改进工作有重大帮助的,应对提出建议和倡议的党员给予表扬或者奖励。

党组织要认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对于持有不同意见的党员,只要本人坚决执行党的决议和政策,就不得对其歧视或者进行追究;对于持有错误意见的党员,应当对其进行帮助、教育。

第十九条党组织应当鼓励党员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支持和保护党员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和不正之风作斗争。对于党员的批评、揭发、检举、控告以及提出的有关处分和罢免、撤换要求,党组织要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党组织要建立健全保护揭发、检举人权益的制度。对揭发、检举人以及揭发、检举的内容必须严格保密,严禁将检举、控告材料转给被检举、被控告的组织和人员;严禁对揭发、检举人和控告人歧视、刁难、压制,严禁各种形式的打击报复。

党组织对于署真实姓名的揭发、检举人,应以适当方式回访或者回函并告知其处理结果;对揭发、检举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经查证属实的,给予表扬或者奖励。

党组织对于不负责地揭发、检举、控告以及提出处分和罢免、撤换要求的,给予批评教育;对于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对于受到错告或者诬告的党员,应当澄清事实,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第二十条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重要问题,要进行表决。根据不同情况,表决可以采取口头、举手和投票等方式,表决结果和表决方式应记录在案。对不同意见要如实记录。

重要问题主要是指: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事项;重大工作任务的部署;按干部管理规定应该由集体讨论决定的干部推荐、任免、调动和奖惩;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的问题;发展新党员;上级党组织规定应当集体讨论决定的其他问题。

党组织作出重要决议、决定前,应当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征询党员意见。对于多数党员有不同意见或者存在重大分歧的,暂缓作出决定,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提交下次会议表决。

党的委员会及其组织部门、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对下级党组织的表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没有按照规定进行表决的,应当予以纠正。

第二十一条党组织进行选举时,应当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候选人名单要由党组织和选举人充分酝酿讨论,对候选人的情况应向选举人作介绍。对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不赞成票,也可以弃权。投不赞成票者可以另选他人。

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不得以任何方式妨碍党员在党内自主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得阻挠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到场,不得强迫选举人选举或者不选举某个人,不得搞非组织活动妨碍选举,不得以任何方式追查选举人的投票意向。

第二十二条党组织对党员作出处分决定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和处分决定必须同本人见面,听取本人说明情况和申辩。对于党员的申辩及其他党员为其所作的证明和辩护,有关党组织要认真听取、如实记录,并进一步核实,采纳其合理意见;不予采纳的,要向本人说明理由。党员实事求是的申辩、作证和辩护,应当受到保护。

处分决定应当写明党员享有的申诉权以及受理申诉的组织等内容并由受处分党员签署意见。本人对处分决定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申诉;拒不签署意见或者因其他原因不能签署意见的,党组织要在处分决定上注明。

第二十三条对于受到党纪处分的党员,党组织要帮助其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对于受到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留党察看期间确已改正错误的,期满后应当恢复其党员权利;坚持错误不改或者又发现其他应受党纪处分的错误的,应当开除其党籍。

第二十四条党组织要认真处理党员的申诉。对于党员的申诉,有关党组织要按照规定进行复议、复查,不得扣压。上级党组织认为必要时,可以直接或者指定有关党组织进行复议、复查。

经复议、复查或者审查决定,对于全部或者部分纠正的案件,重新作出的决定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宣布。对于处理正确而本人拒不接受的,给予批评教育;对于无正当理由反复申诉的,有关党组织应当正式通知本人不再受理并在适当范围内宣布。

党员对于党组织给予其他党员的处分、鉴定、审查结论或者其他处理提出的意见,有关党组织应认真研究处理。

第二十五条党组织对涉嫌违纪党员的检查和处理,必须既坚决又慎重,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依纪依法进行。

建立执纪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对于在执纪过程中有违纪行为或者其他过错的,应当批评纠正;情节严重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党组织对于党员提出的请求,要及时受理。根据具体问题,有的要及时解决,有的要说明情况,有的要进行说服教育。

第二十七条企业、农村和街道、社区等党的基层组织应注意维护流动党员的民主权利,保障其正常行使。

第二十八条对于确有实际困难的党员,其所在基层党组织或者上级党组织可以给予适当帮助并鼓励党员之间开展互助,为党员正常行使权利创造条件。

第四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九条党的各级组织应当严格执行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方针、政策和党内法规,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和同级党的代表大会关于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决议、决定;明确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在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任务和要求;督促下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切实履行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职责,宣传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方针、政策和党内法规,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正确行使权利。

第三十条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领导下,做好党员权利保障工作,受理有关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检举、控告和申诉,检查和处理侵犯党员权利方面的案件,对党的领导干部和下级党组织履行党员权利保障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党的组织、宣传等工作部门要按照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规定以及上级党组织的要求,结合自身职能和实际工作,抓好党员权利保障工作的。落实研究解决职责范围内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重要问题,向同级党组织提出贯彻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意见和措施,为保障党员权利的正常行使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第三十二条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模范遵守和严格执行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规定;充分尊重和关心党员权利,重视处理和解决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实际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抓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员权利保障工作的落实。

第三十三条保障党员权利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对于在保障党员权利方面失职、渎职的,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责任。

第三十四条对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处理是保障党员权利的重要环节。对于有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党员,其所在党组织或者上级党组织可以采取责令停止侵权行为、责令赔礼道歉、责令作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方式给予处理;情节较重的,按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

对于有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党组织,上级党组织应当对有关责任者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按照规定究有关责任者的责任。

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处理方式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或者与党纪处分合并使用。

第三十五条对于因侵犯党员权利受到党纪追究的党员或者在保障党员权利方面失职、渎职受到党纪追究的党的领导干部,需要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其他纪律处分的,作出或者批准作出处理决定的党组织应当向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关机关、组织提出建议;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可以根据本条例,结合各自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中央备案。

中央军委可以根据奉条例,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或者补充规定。

保障权范文篇10

第一条为了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内生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增强党的生机活力,保障党员权利的正常行使和不受侵犯,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党员享有的党章规定的各项权利必须受到尊重和保护,党的任何一级组织、任何党员都无权剥夺。

第三条坚持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党员享有特权。

第四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党员应当正确行使党章规定的各项权利,并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同时必须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不得侵犯其他党员的权利。

第五条对任何侵犯党员权利的行为,都应当予以追究;情节严重的,必须给予党纪处分。对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为准绳。

第二章党员权利

第六条党员有权参加党小组会、支部大会、党员大会以及与其担任的党内职务和代表资格相应的会议。党员因故不能到会的,应当履行请假手续。

党员有权阅读按照规定可以阅读的党内文件。

党员有权提出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要求。党员接受教育和培训应当服从组织安排。

第七条党员有权在党的会议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和理论问题的讨论,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党员有权在党报党刊上参加党的中央和地方组织组织的关于党的政策和理论问题的讨论。

党员在讨论党的政策和理论问题的过程中,应当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得公开发表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相违背的观点和意见。

第八条党员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党组织、上级党组织直至中央的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

第九条党员有权在党的会议上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党员以书面方式提出的批评意见应当按照规定送被批评者或者有关党组织。

党员有权向党组织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的违法违纪事实;有权向所在党组织或者上级党组织提出处分有违法违纪行为党员的要求。

党员有权向所在党组织或者上级党组织提出罢免或者撤换不称职党员领导干部职务的要求。

党员在进行批评、揭发、检举以及提出处分或者罢免、撤换要求时,要按照组织原则,符合有关程序,不得随意扩散、传播,不得夸大和歪曲事实,更不得捏造事实、诬告陷害。

第十条党员有权在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时按照规定参加表决。表决时可以表示赞成、不赞成或者弃权。

每个正式党员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除外)。参加选举的党员有权了解候选人情况、要求改变候选人、不选任何一个候选人和另选他人。

党员有权经过规定程序成为候选人和当选。

第十一条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者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其作证和辩护。

申辩、作证和辩护必须实事求是。

第十二条党员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在党的会议上或者向党组织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反映。党员不得公开发表同中央决定相反的意见。

第十三条党员在政治、工作、学习等方面遇到重要问题需要党组织帮助解决的,有权向本人所在党组织、上级党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

党员对于党组织给予本人的处分、鉴定、审查结论或者其他处理不服的,有权向本人所在党组织、上级党组织直至中央提出申诉;党员认为党组织给予其他党员的处分、鉴定、审查结论或者其他处理不当的,有权逐级向党组织直至中央提出意见。

党员的合法权益受到党组织或者其他党员侵害时,有权向本人所在党组织、上级党组织直至中央提出控告。

党员有权要求有关党组织对其提出的请求、申诉和控告给予负责的答复。

第三章保障措施

第十四条党组织应当按照规定召开有关会议,并创造条件保障党员参加其有权参加的各种会议。会议的组织、召集者要将会议的召开时间、议题等适时通知应到会党员。

第十五条党组织应当为党员提供阅读党内有关文件的必要条件。党员因缺乏阅读能力或者其他原因无法直接阅读文件的,党组织要按照规定向其传达文件精神。

第十六条党组织应当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对党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党员素质。

第十七条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以及其他重要会议召开后,党组织要按照规定将会议内容和精神向党员传达、通报。

党组织作出的决议、决定,按照规定及时向党员通报。

第十八条下级党组织应当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安排,积极组织和引导党员参加党的政策和理论问题的讨论,讨论的时间、方式和内容要以适当方式告知党员,以便党员参加。党的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应当认真组织党员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党的政策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党组织要支持和鼓励党员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对于党员的建议和倡议,党组织应当认真听取、研究,合理的应当采纳;对改进工作有重大帮助的,应对提出建议和倡议的党员给予表扬或者奖励。

党组织要认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对于持有不同意见的党员,只要本人坚决执行党的决议和政策,就不得对其歧视或者进行追究;对于持有错误意见的党员,应当对其进行帮助、教育。

第十九条党组织应当鼓励党员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支持和保护党员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和不正之风作斗争。对于党员的批评、揭发、检举、控告以及提出的有关处分和罢免、撤换要求,党组织要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党组织要建立健全保护揭发、检举人权益的制度。对揭发、检举人以及揭发、检举的内容必须严格保密,严禁将检举、控告材料转给被检举、被控告的组织和人员;严禁对揭发、检举人和控告人歧视、刁难、压制,严禁各种形式的打击报复。

党组织对于署真实姓名的揭发、检举人,应以适当方式回访或者回函并告知其处理结果;对揭发、检举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经查证属实的,给予表扬或者奖励。

党组织对于不负责地揭发、检举、控告以及提出处分和罢免、撤换要求的,给予批评教育;对于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对于受到错告或者诬告的党员,应当澄清事实,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第二十条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重要问题,要进行表决。根据不同情况,表决可以采取口头、举手和投票等方式,表决结果和表决方式应记录在案。对不同意见要如实记录。

重要问题主要是指: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事项;重大工作任务的部署;按干部管理规定应该由集体讨论决定的干部推荐、任免、调动和奖惩;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的问题;发展新党员;上级党组织规定应当集体讨论决定的其他问题。

党组织作出重要决议、决定前,应当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征询党员意见。对于多数党员有不同意见或者存在重大分歧的,暂缓作出决定,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提交下次会议表决。

党的委员会及其组织部门、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对下级党组织的表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没有按照规定进行表决的,应当予以纠正。

第二十一条党组织进行选举时,应当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候选人名单要由党组织和选举人充分酝酿讨论,对候选人的情况应向选举人作介绍。对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不赞成票,也可以弃权。投不赞成票者可以另选他人。

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不得以任何方式妨碍党员在党内自主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得阻挠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到场,不得强迫选举人选举或者不选举某个人,不得搞非组织活动妨碍选举,不得以任何方式追查选举人的投票意向。

第二十二条党组织对党员作出处分决定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和处分决定必须同本人见面,听取本人说明情况和申辩。对于党员的申辩及其他党员为其所作的证明和辩护,有关党组织要认真听取、如实记录,并进一步核实,采纳其合理意见;不予采纳的,要向本人说明理由。党员实事求是的申辩、作证和辩护,应当受到保护。

处分决定应当写明党员享有的申诉权以及受理申诉的组织等内容并由受处分党员签署意见。本人对处分决定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申诉;拒不签署意见或者因其他原因不能签署意见的,党组织要在处分决定上注明。

第二十三条对于受到党纪处分的党员,党组织要帮助其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对于受到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留党察看期间确已改正错误的,期满后应当恢复其党员权利;坚持错误不改或者又发现其他应受党纪处分的错误的,应当开除其党籍。

第二十四条党组织要认真处理党员的申诉。对于党员的申诉,有关党组织要按照规定进行复议、复查,不得扣压。上级党组织认为必要时,可以直接或者指定有关党组织进行复议、复查。

经复议、复查或者审查决定,对于全部或者部分纠正的案件,重新作出的决定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宣布。对于处理正确而本人拒不接受的,给予批评教育;对于无正当理由反复申诉的,有关党组织应当正式通知本人不再受理并在适当范围内宣布。

党员对于党组织给予其他党员的处分、鉴定、审查结论或者其他处理提出的意见,有关党组织应认真研究处理。

第二十五条党组织对涉嫌违纪党员的检查和处理,必须既坚决又慎重,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依纪依法进行。

建立执纪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对于在执纪过程中有违纪行为或者其他过错的,应当批评纠正;情节严重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党组织对于党员提出的请求,要及时受理。根据具体问题,有的要及时解决,有的要说明情况,有的要进行说服教育。

第二十七条企业、农村和街道、社区等党的基层组织应注意维护流动党员的民主权利,保障其正常行使。

第二十八条对于确有实际困难的党员,其所在基层党组织或者上级党组织可以给予适当帮助并鼓励党员之间开展互助,为党员正常行使权利创造条件。

第四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九条党的各级组织应当严格执行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方针、政策和党内法规,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和同级党的代表大会关于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决议、决定;明确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在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任务和要求;督促下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切实履行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职责,宣传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方针、政策和党内法规,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正确行使权利。

第三十条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领导下,做好党员权利保障工作,受理有关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检举、控告和申诉,检查和处理侵犯党员权利方面的案件,对党的领导干部和下级党组织履行党员权利保障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党的组织、宣传等工作部门要按照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规定以及上级党组织的要求,结合自身职能和实际工作,抓好党员权利保障工作的落实;研究解决职责范围内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重要问题,向同级党组织提出贯彻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意见和措施,为保障党员权利的正常行使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第三十二条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模范遵守和严格执行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规定;充分尊重和关心党员权利,重视处理和解决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实际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抓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员权利保障工作的落实。

第三十三条保障党员权利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对于在保障党员权利方面失职、渎职的,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责任。

第三十四条对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处理是保障党员权利的重要环节。对于有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党员,其所在党组织或者上级党组织可以采取责令停止侵权行为、责令赔礼道歉、责令作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方式给予处理;情节较重的,按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

对于有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党组织,上级党组织应当对有关责任者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责任。

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处理方式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或者与党纪处分合并使用。

第三十五条对于因侵犯党员权利受到党纪追究的党员或者在保障党员权利方面失职、渎职受到党纪追究的党的领导干部,需要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其他纪律处分的,作出或者批准作出处理决定的党组织应当向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关机关、组织提出建议;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可以根据本条例,结合各自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中央备案。

中央军委可以根据本条例,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或者补充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