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析

时间:2022-11-02 09:19:13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篇1

档案管理是社会管理系统中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具有高度的服务性、管理性和政治性。当前社会已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打破传统机制和手段的束缚,更新理念、创新方式、规范制度等已势在必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重要的民生部门,关系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就业、养老等诸多事项,是推动“六稳”“六保”任务完成的重要抓手,是营造和谐稳定社会大局的重要力量,因此,更应把档案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理清发展脉络、夯实发展基础、形成发展动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政府重要组成部门,工作人员数量多,与老百姓接触密切广泛,有着数量较多的档案。这些档案在机构改革、人员升迁、业务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既是部门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推动工作前行的重要动力。如何管理好这些档案,让其发挥的作用最大化,对于保障百姓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建立对档案以及档案管理科学系统的认知,深入当前工作存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对于促进档案管理工作高水平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档案的概念

档案,简单来说就是对过去工作和历史情况的记录,是各类机关或者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是工作中重要参考和备查依据。尤其可见,档案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具有可靠性。档案不是凭空而来,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是对事实的客观记录,而不是杜撰编造,因此,就能够真实可靠的反映历史。二是具有备查性。一个单位或者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历史,对于过去的工作方法、制度、理念等进行合理的应用,即可避免走弯路,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想要知道历史,那么就离不开档案。三是具有教育性。随着档案室、档案馆的建设的日益增多和免费参观的日渐推行,人们从档案中可以看到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原始资料,也受到了更为强烈的教育。因此,做好档案管理既是发展前提,也是现实需要。

二、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是单位或者企业围绕档案所开展的一系列业务工作,是按照科学的原则、严谨的制度、合理的方法对档案进行管理,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事业服务的工作。机关档案管理是机关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历史基础,是提高工作质效的必要条件和科学手段,是保存和延续机关历史和真实面貌的核心工作。档案管理并不是单一的,而由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服务等诸多环节组成的系统工作。当前计算机、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由传统的手工协作发展为多方面有机融合而成的复杂管理系统,层次划分法也应运而生:即第一层分为实体管理和信息开发两个管理系统,并以此为核心和基础,发展出多个层次的小系统。实体管理系统按照工作内容,可以划分为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等环节;信息开发系统按照实际需求,可划分为信息加工和信息输出两部分,信息加工顾名思义就是对原始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比如,分类整理、编制目录、文献汇编等;信息输出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使档案提供多种服务的过程,主要包括提供阅览、复制、咨询、函调、外借以及出版、展览等工作内容。各环节之间并不孤立存在,整个档案管理系统与核心管理系统、核心管理系统与子系统之间都有相互关联的反馈机制,使整个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平稳有序运行,实现最大化的工作效益。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其作用和效能也日益凸显,还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结构产生新的影响。无论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就必须使档案管理系统的结构与之匹配,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档案管理系统中的每项工作都必不可少,并有一定程序。它们之间按照可续的规则运行,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为促进和实现整体系统发挥贡献自身力量,比如,档案保存工作为目录编制、提供服务等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又检验了档案保存的有效性。

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现状

(一)核心内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档案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对档案文献管理并提供服务的工作和过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内容丰富、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基础档案,如报刊杂志、教育培训资料、影响资料、会议记录、组织沿革、领导签批以及奖状证书等;管理档案,如人员信息、日常管理涉及的规章制度、制定出台的政策文件等、推动工作相关记录等;服务档案,如企业劳动用工备案登记、劳动者维权记录、就业服务活动记录、劳动者就业档案信息、离校未就业大学生档案等。它们是工作推动过程和取得成效的真实记录,是劳动者享受权益、获得保障的依靠,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对象。

(二)存在问题

1.缺乏统一性。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统筹协调不足、缺乏统一规划,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各自为政,缺乏行之有效的沟通联系机制,导致资源和信息共享不足的问题。比如,就业局管理下岗失业人员的档案信息,农保中心负责管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于同一名劳动者来说,查询自己的就业档案和养老保险则需要涉及两个部门,即便如今大部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立了自己的服务大厅,但是劳动者还是需要通过两个窗口才能查询到这些信息。再比如,市、县两级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联系指导机制,档案存在标准以及信息共享不及时,导致部分劳动者违规申请保险、补助或者享受的政策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出现。2.缺乏先进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管理档案各类繁多,数量较大,档案管理的工作量相对更大。但是,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使用的档案管理设备却十分落后,有些部门仍旧使用传统的人力管理的方式,这样便容易造成归档不及时、归档混乱,甚至出现错误和丢失的现象;有些部门受办公条件限制,没有独立档案室,直接把在日常办人室内,管理上松懈不合理,委容易出现档案被损坏或是污染的现象,以致于丢失其原有价值。3.缺乏规范性。现代信息技术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建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已是大势所趋,但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档案管理数据信息化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是标准不统一,研发的软件通用性、兼容性差,这样便增加了系统间资源互连互享的难度。另一方面是对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程度都较低,只是简单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目录检索,仍旧需要人力去档案调取档案。4.缺乏专业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档案管理任务较重的政府部门,但是受人员编制、业务工作等原因的限制,呈现作人员不足、专业性不强的问题。档案管理工作本身具有很高的专业性,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保密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专业技能等,才能真正实现高水平的档案管理。此外,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建设方面也比较薄弱,导致部门之间沟通难,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四、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更新管理理念,提升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信息技术发展变幻莫测,人社业务不断拓展丰富,人民群众的新问题、新需求不断涌现,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做好时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及时更新管理理念,以法制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精准思维、创新思维为基础,着力突出档案的历史价值和服务价值,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档案管理工作。具体应该做到:一是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积极改变以往档案管理工作被动局面,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部门职责和工作大局,围绕劳动者权益保障、就业服务、人才发展等工作,深入档案信息价值挖掘,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保障。二是建立档案管理工作团队。改变过去档案管理以个体为单位,且缺乏补充人员、水平不高的情况,着力培养具备更高的素质和更高的专业水平的档案管理工作团队。三是强化教育培训。加强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部门之间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相互借鉴;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工作水平;结合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教育学习活动,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搭建平台,提供实践锻炼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

(二)建立完善制度,确保档案管理规范有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是确保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工作应以《档案法》《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为基础和依据,对相关工作流程、方式方法以及制度规定等进行逐一完善。具体应该做到:一是夯实制度基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应根据自身业务特色,建立《档案管理工作业务手册》《服务流程标准》《办事指南》等,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遵循;二是细化相关制度和流程。比如,针对档案室的日常管理等,要在硬件配备、人员进出、防火防潮等方面建立相应的规范制度;针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工作职责规范等;针对档案日常管理,应建立档案存放、查阅登记、保管规定等方面的工作制度;三是做好风险防控。定期归纳总结档案管理工作情况,及时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点和漏洞,避免档案管理杂乱无章、丢失损害、作用无法发挥等现象出现等,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流程连贯完整有序,不断提高效率,提供优抚服务,有效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三)创新管理手段,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效

仅仅依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程序繁琐,工作效率低且不够严谨规范。因此,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力度,引入现代管理手段,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中的一些问题,延长档案使用寿命,节约人力、物力,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从而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是促进工作高质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具体应该做到:一是以档案数字化为依托。将传统的档案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建立统一的档案数字化标准和操作流程,将传统的档案信息扫描录入信息系统,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二是以建立管理系统为核心。建立和开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节约目录编辑、借阅查询、分类排序等工作程序和时间,推动服务便利化、管理规范化、效用最大化。三是以促进数据共享为突破。坚持“互联网+档案管理”,打破信息壁垒和障碍,促进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档案数据与其他服务资料间的协同开发、交互共享、创新发展,不断拓宽档案资料服务的覆盖面和应用渠道,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为新时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在市场经济中有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就业创业发展、人才吸纳流动等一系列重要民生工作,且社会化程度、任务量明显高于其他部门,档案管理现状及未来努力方向有着极强的代表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实践在继承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也必须力求创新,才能够使档案管理工作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各种人才大量涌入、先进的基础设备层出不穷,这些都为解决档案管理工作难题提供了方便。因此,以传统模式为基础不断发展创新,与新模式综合运用是做好新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和强劲动力。

作者:苗歆悦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篇2

一、“1+X”证书制度提出的政策背景及含义

(一)政策背景

目前,我国大批本科生毕业难以寻找到合适的工作,其中重要的因素有两点:第一,本科生的理论水平高,但是缺乏相应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第二,本科生对于职位的体面度要求较高,认为本科毕业生应该在办公室工作,而不是进入基层实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如果一大批本科型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顺利转变,那么不仅对我国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有一个很好的改变,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

(二)含义

2019年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提出了“1+X”证书制度。1是指高职院校或者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X是指专业或技能资格等级证书,以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呈现。每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所以获得的证书也有数量与质量的不同。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方案

目前,我国已经认识到社会缺乏的不是纯理论的办公室人才,而是应用型、实践型的技能型人才,“制造强国”和“创造强国”的背后都应该有创新型、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经过近几年政策的研读以及文献理论的翻阅,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更加注重拿更多的技能证书,理论型本科院校更加注重毕业证书和书本上纯理论的获得,属于两个极端。但是由于毕业以后工作的薪资待遇、社会地位以及退休后的待遇不同,更多的家长倾向于让自己的孩子从理论型本科院校毕业。而应用型本科院则属于两者结合的产物,其既有效避免了只注重技术,又有效避免了只注重理论的狭隘局面,形成技术与理论相结合的良好局面。就目前的就业状况以及社会需要的人才而言,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其将高校的理论知识进行升华,综合一些实战性的科目进行考核,并全部纳入考试范围,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通过参加等级考试,获得等级证书以适应“1+X”证书制度的发展。目前,我国国内的“1+X”证书均采用企业+学校的培养模式进行考核。在考试范围内和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形成专业性与理论性均满足要求的考试考核[1],其全面涵盖了专业知识、文化素养、专业技能,使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实现课证融通,校内外联合培训,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中国的社会保障是更大范围的保障名词,而西方社会的“社会福利”是更大范围的保障。通过专业课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上的社会保障就是西方所提出的社会福利,其发展程度更高、体系更加健全、模式更加成熟。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那么,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讲授社会福利的发展历程。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积极总结国外发展的经验,避免走国外的老路、错路,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提供丰富的经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讲述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历史,虽然我国并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保障这个名词或是最早制定社会保障这个制度,但是我国从古代就有关于社会保障的历史,如政府的开仓放粮、大善人的施粥以及某地发生洪涝灾害后来自朝廷的救济等,这些都足以说明,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社会保障的影子。任课教师要注重与时俱进,因为时展变化的速度很快,制度也在不断调整更新,这就对劳动与社会保障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在讲授专业知识时,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更新自己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或许在那个时代被认为是正确的事物,但是在这个时代变得不正确,所以说,我们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的传授应该做到紧跟政策、制度、条例的变化脚步。任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除了要做到与政策变化同步,还要注重对学生实践的考察,比如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期的时间前往当地的社保基层机构去进行实习锻炼,勇于对社会上特别是基层部门存在的社会保障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关于社会保障的问题引导他们去积极思考,从而真正把所学习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向外面社会上的一些软件开发公司提出购买有关社会保障实操的软件,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走向工作岗位可以更快地适应,实现和工作的无缝对接。

(二)教学目标

第一,技能。任课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考取有关社会保障专业的证书,如人力资源经济师资格证书、初级会计资格证书、社工证书、计算机资格证书。虽然证书并不能说明一些太过绝对的东西,但是可以证明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样,进入工作岗位,即使一开始不太熟悉工作,但是会因为之前考取各种类型的资格证书使其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也能够更快、更容易地上手工作且效率还会不断地提升。第二,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保障专业的功能与分类,以及社会保障下设的子科目如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区别于西方的社会福利)等。

(三)过程与方法

第一,开设模拟课程,以班级或者学院为单位进行社会保障处理相关事务的模拟,以提高实操技能。第二,学校进行推荐信的撰写,建立相关的对口支援的政府单位或组织,推荐学生暑假、寒假去实习。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消除学生对社会保障专业认识的神秘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全局思考方案的态度,使其养成协作学习处理问题的习惯,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就是学生对社会保障专业学习的态度,因为态度决定成败。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尤其关注学生这一方面的培养。

(五)学生分析

很多学生并不是非常了解社会保障这个专业,所以在学生初次学习这门专业之前,不要急于对学生进行社会保障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应该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了解到社会保障并不是高悬于天空中的楼阁,而是实实在在在我们身边的民生事件,使本专业的学生认识到社会保障关系国计民生,从而,就会对社会保障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笔者认为这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学前准备。在学习这门专业课时,学生要注重对历年政策的解读,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得以及历年的政策变化,预测出未来的政策走向。而这些都要求本专业学生绝不能仅仅立足于课本和纸质版的政策文件,而应该利用暑假、寒假时间去基层社会保障部门进行学习。为了给学生足够的激励,应将其纳入大学的学习课时,使之成为毕业的必要条件。在毕业之际即专业课全部研习完毕之后,学生会对社会保障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不同于以往没有学习过该专业知识。

(六)教材分析

第一,章节的主要作用与地位。每一章节都应该阐述该章节的研究视角、研究范围,以及在本书中的作用与地位。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对于该章节的内容应该学习和掌握到什么程度。第二,章节的主要内容。教材应将基本的内容进行梳理,并在每一项主要内容的下方阐述该内容提出的前因后果,即为什么要提出、提出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内容的实施又会引起怎样的问题,并在章节的最后提出“实战”的内容,由学生利用寒暑假完成作业。第三,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根据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能力,自主地概括出该章节的内容。教师应强调哪部分是易错点,哪些政策已经发生改变,哪些政策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情况发展,还有哪些是有关部门正在做出改变的。教学难点:先让学生自行学习,然后结合一些真实案例进行针对性讲解。学生基本掌握理论知识后,再设置模拟课堂,学生分担角色,教师一旁观看记录。课堂模拟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此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双师”型教师。

(七)教学环境

模拟课堂、真实社会案例的课堂讲解、基层社会保障的实操系统练习。

三、结合中职院校教学设计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的问题

黄海琴在《浅谈〈电子商务数据分析〉1+X证书教学实践研究》中通过进行分析和做实验得出SPOC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能够实现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的结论[2]。同时黄海琴认为,SPOC作为MOOC的一种有效补充,实现了在线学习与实体课堂的有机结合。刘中胜在《基于1+X证书制度的教学诊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一文中提出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的衔接融通[3]。乔琪、杜文龙在《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策略研究》一文中通过设计问卷调查的方式制定了激励措施,如学分置换方法、奖学金制度、推荐就业[4]。赵盼红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教育课证融合研究》一文中阐述了课证融合的内涵、实施思路[5]。贺彩玲、王永莲在《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试点的困境与应对策略》一文中提出了稳步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的策略[6]。应用型本科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第一,难以做到课证融合。第二,“双师”型队伍建设有待完善。第三,情景式教学尚因条件限制难以达到标准。第四,校企合作范围狭窄,且带有一定的金钱性质,应使校企合作正规化。第五,局限于课本的知识教学,并且只是利用课本来自主制作PPT,来完成教学工作。网络平台、信息系统、视频录像等手段使用较少。

四、总结与展望

2019年《方案》的提出,开启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征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1+X”证书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是一种新型的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也是学习成果的认定[7]。希望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集合高职院校与理论型本科院校的优点早日建设成“1+X”证书的标志性建设工程。

作者:张金玲 马学平 王宇琪 耿碧霞 罗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篇3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的涉及面十分广阔,人力资源档案包括人员的学籍学历档案和升职迁移档案,是记录人员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而人社局档案管理档案内容则更为复杂、繁多,其管理效果直接关乎国计民生。自步入信息时代以来,档案数量剧增,传统的手工、电脑录入已经无法满足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优化档案管理体系,注重数字化、信息化档案库的建设,实现信息资源互通共享、统一管理,全面提升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已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事档案管理的主要课题。在此形势下,人社局档案管理部门要及时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积极与时代接轨,创新档案管理理念,加大数字化、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以切实保障档案管理的有效性。

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的现存问题

(一)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性不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是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能够为人社局提供大量的人员背景、学历背景、工作背景等原始数据。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部分社会保障局逐渐将发展重心偏移,在内部服务、档案管理等后勤类工作上逐渐懈怠,久而久之,领导人员也就逐渐降低了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性,不仅不注重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的招纳,也不注重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管理设备的建设,最终使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在认知观念上,部分领导认为档案管理无法提供较为直接的效益,仅仅将档案管理视为“资料保存”作用,在档案管理意识、认知上存在较大偏差,这是导致人社局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二)人力资源档案种类繁多且归档复杂。随着当代社会保障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再加上信息时代的来临,档案材料不断增多。在档案当中,既包含人员的基本个人信息,如人员的考核、培训、晋升等内容,也涵盖社会各领域,如军队、学生、农民工等,档案名目众多,内容繁杂,难以实现其收集、整理以及归档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社局档案管理的有序展开。也有部分管理人员在松懈的档案管理体制下,被动、不及时地进行档案的充实,对于档案材料不重视整理,造成材料混乱,无法实现对其有效索引。(三)人社局档案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得以有条理、有层次展开的保障。就当下人社局档案管理的情况来看,部分部门仍在采取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制度,在管理制度上十分笼统、松懈,缺乏针对性,长期如此,极易造成档案遗失、遗漏甚至恶意篡改等现象,既不利于档案的高效、有序管理,也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档案信息的安全性[1]。也有部分人社局虽然制定出了较为系统的管理体系,但是却没有得到有力执行,使其成为一纸空文,档案管理流于形式的现象较为突出。(四)先进的管理人才较为匮乏。先进的档案管理人才不管是在档案的高效管理,还是在社会保障局的可持续发展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就具体情况来看,部分人社局在选拔档案管理人员时所设置的标准并不统一,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也不高,这就使得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一,或许其具备一定的档案管理经验,却不具备先进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法律法规意识,也没有符合时代需求的先进管理理念,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五)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不足。在新时代背景下,档案量的快速递增也意味着对人社局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具体来看,仍有部分人社局仍未步入现代化发展轨道,在档案管理层面依旧停留于原始手工记录、存档当中,既限制了人社局本身的发展上限,也降低了人社局的“软实力”[2]。尽管也有部分社会保障局已经在建设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但在档案管理设备、软件的投入上不高,缺乏高效、简捷的管理软件的建设,其操作步骤繁杂、实效性较低,也极大地影响了档案管理效率。(六)档案管理安全性较低。不管是纸质档案还是现代数据档案,都需要在管理过程中保障其安全性,然而部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更多地将重心置于档案的存档、排序、存放,对于一些容易对档案造成危害的因素并未引起重视,如纸质档案被恶意篡改、盗窃问题,在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上,也会出现被黑客攻击或者被电脑病毒影响而出现的档案信息泄露问题。档案管理人员只有加大对档案信息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档案的安全。

二、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档案管理的重视度,保障档案管理效益提高对档案管理重视度是切实提升档案管理效益的基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的影响范围较广,关乎民生,也关乎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记录全党、全国人民从事活动和个人信息的真实信息,既有效服务于人民,也能帮助为党中央制定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因而,档案管理虽然并非社会保障局的一线工作内容,但是其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人社局领导人员要对其引起高度重视,摒弃“用起来需要、不用时废纸”的不正确思想,并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的提高,只有引起充分重视,才会在档案设备投入、档案管理体系构建上做出更大努力。(二)整合人事档案材料,增强档案材料的有序性。在信息时代这一新的社会形势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材料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了管理效能,为有效规避这一问题,人社局档案管理人员需要采取措施使得档案材料更为规范。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收集要及时、鉴别要仔细、整理要认真的态度办事,及时处理一些不符合归档要求的部分档案[3]。通过对档案材料的规范化整理、整合,有效降低档案管理的复杂度,以此实现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高效地展开。(三)注重档案管理体制的建立,保障工作的有效展开。管理体系是保障档案管理效果的前提,在新时代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必须要加强促进档案管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研发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科学合理的机制和政策,构建出全新的信息化、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可以结合现代档案管理的内涵、特征,构建出一套完整的档案管理体系,以实现档案信息的连接、互通,既提升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也能够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梯度性展开。(四)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理念。管理人员自身的观念同样决定着档案管理的最终效果,在新时期,部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管理能力,然而由于部分管理层缺乏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构建出全新的档案管理体系依旧困难重重。因此,在新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部门要想解决传统档案管理的弊端,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管理人员的工作观念。广大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接收时展的思潮,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充分意识到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体系已经难以符合时展需求,意识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是时代所趋,清晰地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便捷性和灵活性,只有管理人员具备正确的发展观念,才能真正促使人社局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变革[4]。(五)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其综合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效率的核心在于管理人员,当代人社局档案管理人员除去要具备信息素养、计算机操作能力等,以有效适应新时期的档案管理需求。就当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两少”和“两多”问题,“两多”即低学历人员较多、非档案管理人员较多,而“两少”则体现在专业管理人员少,具备专业管理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人员更少,为有力解决这一问题,人社局要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专业教育、数字化教育,让人员既具备专业档案管理知识,也能够通晓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信息技术。只有通过培训、招纳出一批“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实现档案管理人员从“保管员”到“信息员”的转变,也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档案管理效益。(六)注重信息化档案管理,全面实现档案管理的优化。要想实现走出传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人社局必须要和时代接轨,构建出智能型、数字化、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所谓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即以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数字摄影技术、数据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档案管理形态,能根本上规避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加大基础设备建设。首先在管理设备上,新时期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要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具备一定的智能性、数据性和前瞻性,构建一套围绕计算机技术灵活结构化布线系统,只有基础设施到位,才能为人社局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更加广阔的运用空间[5]。同时,人社局在选择相关技术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先进性,要综合考虑到档案数据的复杂性,要以档案数据的录入、保存及检索为中心。与此同时,为方便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展开,档案库还应配置扫描仪、打印机等基础设施,以更加方便档案的输出和利用。2.整合档案内容。为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部门同样要充实档案库,根据人社局档案管理特点进行改革,这些内容不仅包括局内基本的人力资源,还需要涵盖各阶层人民的基础背景资料,这些资料要能真实且全面的反映出人员的真实情况。通过档案的有机整合,为后续档案信息的完整录入奠定基础。3.加大数字化资源开发。数字化资源建设是人社局能够有效构建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必备前提之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上要基于内部资源、社会资源两大层面。档案建立时要注意编制目录,便于后续的检索和查询,也有助于相关人员及时阅读和下载。通过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信息进行有序整理,并将其录入到网络系统当中。4.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录入。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录入是构建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的关键点。对于以往的纸质档案,管理员可以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将其录入到网络数据库中,也可以利用扫描仪等现代设备进行录入,通过数字化录入,实现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的共存,从根本上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其次,对于各个档案,要做好备份,人社局既可以建立多个数据库,也可以选择多台计算机,通过对档案信息的备份,切实保障档案信息安全,且对于一些重要档案,也便于随时跟进。(七)构建安全管理体系,保障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不管是纸质管理,还是信息化档案管理,其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极易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疏漏出现档案信息泄露。因而,在纸质档案管理上,要建立防火、防水、防盗为一体的档案库,实现按卷分放。在信息化管理上,由于网络信息具备一定的开放性,极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入,工作人员要对档案管理过程进行实时监管,建立网络防火墙。对于一些重要资料,人社局要严格设置权限,实现分区加密,如此一来,档案信息就难以发生丢失和泄漏。且为防止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人社局要在各个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排查。

三、结语

综上,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大,传统的管理办法、模式都将不再适应于新的需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加大档案管理的重视度,积极实现管理工具和方法的转变,并加大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全方位实现档案管理的优化,最终切实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作者:许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