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存在问题及保障措施

时间:2022-09-26 14:59:18

粮食安全存在问题及保障措施

摘要:粮食安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我国粮食安全生产现状,分析了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粮食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并提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提高我国粮食生产水平和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安全;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现状;问题;措施

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粮食生产能力不相同,农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局面。农业部门在结合粮食生产实际情况详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大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粮食安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国家给予国民最稳定且数量足够的粮食供应,保证人们都能获得所需粮食。目前,粮食安全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粮食产量和质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为保证粮食安全,我国确立新的战略目标,并对现代农业科技进行创新。只有将农业与技术深度融合,积极创新农业科技,才能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才能有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1粮食安全生产现状

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关注度的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良好,粮食产量逐步提高,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需。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增加。除此之外,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造成粮食减产,使得粮食供应较为紧张。从整体来看,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市场经济状况较为良好,为夏粮丰产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由于国际粮油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动等外部影响,2020年5月至今,国际市场上大豆、玉米等农作物价格逐渐攀升,同时我国玉米消耗大幅度增加,玉米供应链出现缺口,导致玉米粮价出现大幅度上涨,已经从1700~1800元/t增长到2200~2400元/t,再加上近几年受到一些突发性状况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环境存在很多不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要采取一些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粮食生产和发展的措施。

2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

2.1需求快速增长,资源约束趋紧

人口增长与消费升级是影响粮食消费需求的2个变量。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大幅提升,国家对粮食的需求大幅度提高。此外,提升农业生存能力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现有耕地减少,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还不完善,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与应用不充分,技术尚未创新优化。

2.2结构性矛盾冲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从品种结构来看,我国稻谷生产量大于需求量,仓储中稻谷需要进行消化,玉米产量与需求量维持在平衡状态。从质量方面来看,粮食生产的质量与数量存在矛盾,通过政策及技术创新提高单产,但粮食质量下降。

2.3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下降

相关调查显示,2004—2014年我国粮食总成本从5925元/hm2上升到16035元/hm2,人工费用和土地资源投入较高。近年来,为解决价格“倒挂”问题,国家取消玉米、棉花等作物临时储存的规定,并适当变动小麦等谷物收购价格,对农民粮食种植实行补贴政策,但平均投入成本仍在增多,单位面积成本上升造成相对收益下降,使农户失去种植主动性,甚至将耕地抛荒。2.4国际贸易风险增加,相关政策不完善调查显示,要想保障我国农产品供应稳定,最基本的是保证农作物种植面积2.33亿hm2,当前我国没有达到种植面积要求,农产品总量需要通过进口方式实现。由此可知,为保障粮食安全,要综合考虑国内、国外市场。然而,现阶段受疫情影响,各国开始采取粮食储备政策,提高了粮食进口成本,加剧了国际贸易不稳定因素。

3基于粮食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措施

3.1加大选育优质粮食品种力度

采用现代化新型生物科学技术,研究耐寒、耐旱和抗涝的粮食品种,选育优质粮食品种或改良现有品种,提高粮食品种质量,从根本上打破自然条件对粮食品种的限制。另外,针对粮食作物的生长环境和所需条件,合理布局农业生产。针对用水需求状况较多的粮食作物,种植时要保障水源灌溉。干旱山地区需要大力引进耐旱品种或能够保水蓄水的农作物。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要考虑生长规律和所处地区水源、土壤、降雨量等气候环境综合条件。

3.2提高土壤肥力

重点研究农作物根系营养与生长之间的关系,确保农作物调控水资源灌溉和肥料供给,促使农作物充分吸收土壤养分。通过中耕、深翻等技术,保持土壤蓄水能力。微生物可增加农作物对有害病原的抗性和促进农作物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吸收,深入研究微生物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1]。

3.3应用绿色植保技术

绿色植保技术能通过先进施药技术将药剂危害性降至最低。为推动绿色植保技术的应用,应加大绿色植保技术宣传力度,使农民认识到该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农民参与绿色植保活动的积极性,为绿色植保技术推广奠定基础。此外,政府应建立专业绿色植保技术队伍,为农民提供专业服务,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绿色技术推广难题。

3.4加大转基因农业技术研究

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为转基因技术,转基因农业技术是解决粮食短缺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应不断加强研发与优化农业种植方面的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生物育种技术发展,加强科学监管,推动生物育种产业的健康安全发展。

3.5采用节水灌溉创新技术

水资源匮乏,农业用水占比较高,因而需要深入研究节水灌溉技术,要针对不同农作物需水量的最小值和需水时间段进行灌溉,既能保证农作物健康成长,还能节约用水[2]。可采取以政府为主、水利企业为辅的投资模式,解决水利设施资金困难的问题。同时,要注重基础设施的使用与维护,最大限度地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灌溉对确保农业增产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采用喷灌或滴灌方式,节水与促进农作物生长效果明显。政府应积极扶持,完善优惠政策,使基础设施应用最大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果。

3.6加快水污染防治进程

污染水源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必须在农业区防控周围水源污染,减少废水排放,采用先进技术分离废水中的可利用成分,就地回收,达到节约生产投入资金和降低废水中有害物质含量的目的。现阶段,常用的方法有水漂洗、高温蒸煮等。此外,使用微生物消除(分解)土壤或水中的药剂,重复利用经过处理的废水,尽可能地降低废水排放量。此外,应有的放矢地使用农药,做到对症下药,掌握最佳施药时期和用药方法。同时,可采用避毒措施,降低农作物对药剂的吸收,改变耕作制度和栽培制度,减少化肥、农药污染。

4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

4.1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劳动力及土地利用的重要作用,挖掘粮食生产潜力是现阶段的重点工作。挖掘生产潜力主要通过农业生产经营来实现,进行科学合理的生产经营,促进劳动力与土地利用有效提升。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改善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业经营发展。此外,还应鼓励农村土地利用与其他经营项目的合作经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4.2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产业布局

要提升优质粮食品种选育及种植,使用先进技术培育新型、优质的粮食品种,升级和改良现有粮食品种,并依据不同粮食作物的生长习性和需水量等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和布局农业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地进行粮食种植。例如,种植对水需求较多的粮食作物时,应距离水源近一点,以方便灌溉;干旱地区需要引种具有一定耐旱性或能够保水蓄水的农作物。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应合理规划粮食产业布局,依据不同地区农业资源特征、产量增值潜力以及市场实际需求进行研究分析,明确需要发展的重要粮食分布及产业区域,平原地区以小麦、玉米为主,山区主要以大豆、地瓜等为主,整体把控粮食生产区域种植面积。加快建设特色粮食产业带,促进优质粮食品种产业发展,推动商品粮食基地建设,逐步实现非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自给自足。

4.3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应立足实际情况,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对一些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种植方式加以整改,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在保障农民群众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加强对农村沼气池的推广和应用,积极推动有机绿色农业产品和生态农业,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种植和生产加工基地,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减少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打造区域农业发展的特色品牌。

4.4合理进行土地规划

通过耕地开垦,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产量。要根据土地实际情况,开展试验田项目,寻找更适合生长的粮食作物及其他经济作物。合理规划农业生产经营区域,打造新型粮食生产经营模式。同时,必须保障非农业用地中的建设用地,尤其交通、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用地,科学规划,尽量不占用耕地,如新建旧宅基地,鼓励农民建造多层房屋,减少宅基地占地面积,新建工厂、加工企业等要迁到工业区等。

4.5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在农田节水灌溉过程中,应进行事先规划,详细调查当地经济、水资源分布、地势地形、气候水文等情况,因地制宜,使节水灌溉技术适合地区的整体发展情况,减少技术成本,保障农作物质量和产量,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以获取更多的收益。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对人力和物力等有一定要求,要重视前期投资建设和后期运营管理。水利、灌溉等相关部门应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更多精力,使其得到相应的资金保障及规划,正确引导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在后期运营管理方面,要加强对使用与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以满足农田实际需要。

4.6加强先进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

要引进农业、水利类相关高科技人才,组建科研队伍,加强农业先进技术研发,构建信息化农业生产体系,促进农业生产高质量、机械化[3]。通过采用现代化新型生物科学技术,研究耐寒、耐旱和抗涝粮食品种,选育优质粮食品种或改良现有品种,提高粮食品种的质量,从根本上打破自然条件对粮食品种的限制。同时,加强科技力量支持,不断提高粮食产量,以先进科学技术推进粮食综合生产,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制,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发展。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以实现粮食高质量、高效生产。

4.7建立农村基层公益性服务体系

鼓励乡镇、农村发展相关农业服务性产业,打造新型粮食生产经营模式,为农业粮食生产提供帮助。例如,建立农业技术服务站等公益性服务站,加强对相关农业技术的宣传和推广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相关知识的普及,并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帮扶。如介绍有机农药使用量,推荐使用多效抗虫害药剂,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种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质量。

4.8完善粮食生产相关制度

要健全相关农业补贴政策,使农民享受粮食生产经营带来的福利。合理规划农业生产经营区域,构建相应补偿机制,保障农村、农民等各方利益。要建立奖励或补偿机制,对粮食产量高、质量好、效益高的地区给予奖励,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带动整体经济效益。要逐步完善地方粮食生产、粮食安全分级责任制,完善土地管理及生产经营制度,依据相关规定有条不紊地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要推动土地生产经营集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加强对土地的规划和合理利用。同时,农业、水利、环境等相关部门应做好宣传工作,减少粮食浪费现象发生,使人们意识到粮食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4-5]。此外,要保证最基本的耕种土地面积,不断完善耕地补贴的相关政策,做到农田的总面积基本稳定、质量有所保证,且不能用于其他用途。要充分调动农户和相关单位粮食生产及管理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农民受益。

5结语

粮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要实现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战略性发展,不仅要在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还要在确保粮食供应及时充足的情况下,推动农业生态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保证粮食安全,农业技术创新刻不容缓,可以从培育优良品种、改善土壤环境、节水灌溉以及防治水污染等方面进行研究创新,并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先进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完善粮食生产的相关制度,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作者:宋丽丽 单位:滨州市滨城区梁才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