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规章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07:40:16

班主任规章制度

班主任规章制度范文篇1

班主任绩效考核主要分为月考核和学期考核。

月考核

1.年级部每天组织常规检查,每周五将检查结果报德育处。

2.德育处对各班队进行常规抽查,同时向值周校长、教导处、总务处等了解相关检查结果。

3.年级部的检查结果和有关部门的抽查结果相结合(各占50﹪),计算出各班主任的月考核得分(满分为100分)。

4.月考核进行等级评价:合格、不合格。

5.每周每个年级部评选出3个“优秀班级”,每月每个年级部推出1个“窗口班级”,分别颁发奖旗、奖牌。

6.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月考核视为不合格:

⑴家长举报班级管理混乱或师德失范且经查属实的;

⑵班级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经调查班主任确应负有主要责任的;

⑶本班学生有严重违纪行为的;

⑷其他经学校校务会认定应列入的情况。

7.班主任因事因病请假期间,年级部与学校协调安排其他老师代班主任。学校扣除原班主任请假期间的津贴,由代班主任领取。

8.考核津贴发放方法:每年每班班主任有十个月的津贴,月考核合格发放当月津贴200元,如出现一次不合格当学期津贴减半发放。

学期考核

班主任工作学期考核主要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一、月考核成绩汇总

学期末,德育处对每个班主任的月考核得分进行汇总,算出一学期的总分。

二、奖励加分

班队、班主任、本班学生参加县级以上(含县级)各类竞赛获奖,班主任撰写的德育方面的经验论文、学生的习作、书画作品在县级(含县级)以上报刊发表,适当进行奖励加分(获国家、省、市、县、校级奖或在国家、省、市、县级报刊发表文章分别奖励5、4、3、2、1分;同一项目以最高级别计分,同一级别不累计加分):

1.学生在县以上(含县级)竞赛中获等级奖;

2.班队在县以上(含县级)竞赛中获团体奖或受表彰;

3.学生撰写的文章或书画作品在县以上报刊上发表;

4.班主任撰写的班队工作总结、论文或活动方案设计在县以上会议上交流、获奖,或在县级以上报刊上发表;

5.参加学校、县、市班会课比赛获奖。

三、评选“合格班队”、“优秀班队”、“标兵班队”

德育处根据班主任月考核的总得分,加上奖励加分,算出每位班主任的综合考核得分。学期末在每个年级部中综合考核得分前四名的班队,且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两项可以评为“优秀班队”:

1.有学生受到县(含县级)以上表彰。

2.积极完成学校交给的突击性任务。

3.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等级奖。

4.班队在有关竞赛中获团体奖。

“优秀班队”中的前两名,且具备以下条件——低年级具备条件中的1、5;中、高年级具备条件中的1、2、4、5或1、3、4、5的,方可被评为“标兵班队”:

1.语文、数学、外语学科合格率达100%,优秀率一、二年级达90%以上,三、四年级达80%以上,五、六年级达70%以上。除上述学科外,其它各学科合格率均达98%以上。

2.学生在县以上(含县级)竞赛中获等级奖。

3.班队在县以上(含县级)竞赛中获团体奖或受表彰。

班主任规章制度范文篇2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班级管理; 创新与实践

一、概论

班主任老师应及时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及生活需求,对每个学生的性格有所了解,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规范,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主任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及学生需求,班主任老师应与时俱进,随时改进和更新班级管理的理念及策略。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性实践策略

1.规范班级制度。在很多小学尤其是一些农村小学中,班主任没有根据教学需求来制定班级制度或规范,学校大多会用《小学生守则》等比较泛化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这些笼统的规则与小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不符,让学生意识不到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常常发生一些不合规定的事情,像逃课、课堂上说话或做小动作、作弊、欺负低年级学生等,这些行为与学生准则严重不符,也会严重影响学校风气和班级环境,对学生产生极不利的影响。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何时都应该遵守一定的制度和规范,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制度和规范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适度的约束和规范有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同时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这些都会让小学生受益终身。班主任应根据班级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以此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为他们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除制定好规章制度以外,班主任老师应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同时,根据规章制度的行使情况来适当制定奖惩制度,每月进行评比,对于当月内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那些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应该根据他们触犯规则的情节给予相应的惩罚,小惩大诫,让小学生在每一次惩罚中积累经验和教训,以规范他们后续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习惯。2.增强榜样的力量。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一般比较多,他们可能不会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这就对班级管理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更好的管理好学生,老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相较于成年人而言,小学生更重视老师或学生对于他们的认同感,因此,班主任老师可以定期在班级中选举出学习和生活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和鼓舞学生,以此进一步促进班级管理。班主任老师可以在教室的某一个角落设置“光荣榜”,每周或每月进行班级评比,选出当周或当月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表现极为优秀的学生,把这些优秀学生的名字、照片贴在光荣榜上,同时给予他们一些实用的物质奖励。在好胜心和“攀比心”的驱使下,小学生之间会快速形成良性的竞争局面,在相互比赛相互赶超的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都会有明显的进步,班级管理工作也由此变得更加轻松。除此之外,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建立流动小组,并建立相应的机制,让光荣榜中的学生轮流担任各个流动小组的组长,以此带动组内成员一起学习和进步。3.提高沟通效率。高效沟通是提升班级管理效率的重要基础。班主任老师不仅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更是一个班级的引导者,其对于学生的尊重、包容的态度直接决定了班主任同学生间的沟通效率。所以,在日常同学生进行沟通时,班主任老师应放低姿态,用友好、平等的语气和态度来关心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在感受到班主任的尊重、信任之后,自然会对班主任敞开心扉,交流效果便会事半功倍。在学生犯错的时候,班主任更应该注意同学生沟通的态度,老师应先让学生明确一点,无论何时何地,班主任都是相信并包容学生的,在此基础上再来分析学生的错误,尝试着询问学生,在某些事的处理上,能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这样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认可和包容,以此为基础,学生会更加诚恳、积极的配合老师,而通过询问的形式,更容易同学生之间产生互动,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反思。由此不仅能够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其引以为戒,避免后期再犯同类错误。又能让学生通过此事而更加信任和尊重班主任老师,在后续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同班主任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便会更加顺畅。

三、结论

建立规章制度、重视榜样的力量、提高沟通效率等方式都是班主任老师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策略,实际班级管理的策略远远不止文中提到的这几种,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同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日常行为习惯等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班级管理策略,并在日积月累的管理过程中,科学的总结出更高效的班级管理策略,在已有的策略上进行适当创新,以此进一步提升班级管理质量,为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班主任规章制度范文篇3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问题;措施

班主任与其他教师的区别就是其承担着班级管理的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的职责主要包括组织班级活动、管理班级秩序以及进行课堂教学等,对促进学校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时期是学生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这一时期的班主任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还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一、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班主任总认为自己是整个班级的领导者,学生的一切都应该听班主任的,没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很多时候即便是班主任犯了错误,学生也不敢公然指出。长此以往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的主动性就慢慢下降了,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下滑。除此之外,有的班主任总以自己为中心,很少与其他任课教师进行配合管理,导致班级管理太过主观、片面,使管理效率不高。

(二)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高考制度出现以来,高考就成为改变命运的重要稻草,高考升学率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在升学压力的影响下,班主任通常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上,不注重学生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育,也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这些都极不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还给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使其产生不爱学习的逆反心理,更不利于学习的进步。

(三)管理水平太低

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地区,各种教学设备、师资力量都不够完善。此外,很多班主任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具备管理好一个班级的能力。所以,在处理班级问题时,大多数班主任都采取比较传统、落后的管理的方式,即打骂惩罚式的管理模式,这样就导致班级管理的效率低,常常事倍功半,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措施

针对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有效性的方法。

(一)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管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无论何时班主任都不能忘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的利益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同时,注重学生课外兴趣的培养,积极开展才艺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及时对其进行辅导,并且经常鼓励他们,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另外,对那些性格比较叛逆的学生,班主任要给予更多的关爱,首先要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再想办法让他们自己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更自主地去改变。只有这样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一步一步地引导管理,学生才会更加地信服班主任,从而更加地服从班主任的管理,管理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二)加强师生的沟通,增进师生感情

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要想很好地管理学生,就必须足够了解学生。因此,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是班主任成功管理班级的前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建立一个师生沟通平台,让老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彼此了解,从而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提高管理水平。不仅如此,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也非常重要,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特别是一些父母工作繁忙的家庭,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心程度不高,班主任更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提高家长对学生管理的重视,从而减轻学校管理的负担。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班级精神与集体意识

班级精神和集体意识是一个班级能够团结的重要基础。班级精神就是一个班的灵魂,如同一面旗帜引领着学生共同前进,它的存在可以让整个班级充满生机与活力。集体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对班集体守则及目标的认可,对班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并积极主动地参与班集体的各项活动、捍卫班级荣誉。良好的集体意识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班级任务、端正行为习惯,为班级争光。特别是在高中阶段,要想整个班级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班主任必须要做好班集体组建工作,积极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意识。例如,组织集体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感情,增进友谊。或者是分小组辩论赛,利用小组竞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明白团结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做手工,开展手工展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完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

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是衡量学生行为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是保证班级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也是提高班级教育管理有效性的重要策略。建立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可以让学生的言行以及班主任的管理有据可依,科学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建立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和重要性。只有认识到了制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学生才会真正地遵守班内的规章制度,才会更好地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建立一个和谐文明的班级。其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这样一方面保证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真正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对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认同,便于管理制度的实施。再者,确保班级规章制度的全面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一切规章制度都要从学生出发,切实为学生服务。

(五)加强班主任培训、教育工作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班级管理的好坏。所以,要想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性,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教育工作,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学校管理服务,进而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例如,定期组织教师到名校学习,或者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技能比赛等,从而让班主任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管理方法,快速汲取经验,提高自身班级管理能力。三、结束语总之,班主任在班级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是实现现代化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所以,在今后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该积极参加教师培训,努力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改进班级管理方案,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汪春莲.试论班主任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与方法[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68-69.

[2]梁月红.浅谈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心理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01).

[3]黄漪卉“.爱”与“严”的界限: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班主任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

班主任规章制度范文篇4

关键词:尊重;小学班主任;学生管理

传统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多数教师通过严格命令的形式来展开管理工作。虽然这样可以很好的达到管理效果,但是却疏远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的心理。在实际调查过程中,若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能充分尊重学生,顾及学生的自尊心,给与学生足够的“面子”,就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班主任管理的实效性,也提升了班主任的受欢迎程度。

1.全面了解学生,制定班集体规章制度

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其中一项便是为学生建立基本档案,将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与成长的过程全部记录到档案中。在该档案中包含了学生的家庭、身体状况,爱好以及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信息。而这项工作的完成就需要班主任教师深入到学生日常生活当中,从而全面了解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任。与此同时,班主任可以要求随时可以跟家长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情,从而为尊重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地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俗语讲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虽然有针对性的对学校学生制定行为准则,但是班集体也需要有规章制度。此时,班主任需要真切的知道班集体的真实情况“广开育路”。班集体的规章制度不可能只是班主任或班干部说的算,应该多听取和尊重班级的每位成员的意见与反馈。教师可以以匿名的形式让学生发放班级制度、班规意见征集表,由每位小组长收集、班干部进行整理,将班级学生提出的建议分类列表。而通过这些步骤教师就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班规制度。值得注意的是,规章制度形成时,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执行规章制度。对于小学生班主任在教育时不仅要关心学生,还需要正确要求学生,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与品行。

2.开展集体活动,体现班主任爱心教育

作为小学班主任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融入学生之中,共同参与活动中。此时,师生一起玩耍、讲故事、相互分享生活中所遇到的趣事,教师与学生的“心”贴到了一起。而通过集体活动,班主任也从活动中了解到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之间相处方式。这个过程既可以观察出学生的缺点,也看出了学生的潜力。事实上,开展班集体活动能够有效发挥育人功能,班主任需要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促进小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例如,学生在专注的听课时,教师设计一些丰富有趣的、学生通过想象力挑一挑就能够摘到果实的题型,通过自我评价激励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这是自己专注学习后的结果。根据有进步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作业本上加上鼓励性的话。并且以上课的表现以及作业得到的小红花数量,开展“上课专注星”与“进步星”比拼活动,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己的信心。小学生本身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培养积极性,使他们在“快乐”中求知。

3.师生相互理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现阶段大部分教师都受限于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师是管理者,而学生是被管束者,两者的地位是不平等、不公平的。因此,在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如果想要与学生构建友好的师生关系时,首先需要教师舍弃个人“管理者”的身份,以“朋友”的方式跟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相互理解。只有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时,师生才能够有效的进行交流,进而教师所提出的建议与看法才能被学生接受。例如,班主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一名小学生十分热爱阅读,其常常在课堂中窃读各种课外书籍,虽然其阅读的都是一些优质的书籍,但是其选择了错误的时间段阅读。而且因其耗费了过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导致其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根据这种情况班主任跟学生进行了平等的沟通。班主任以《鲁滨逊漂流记》举例,师生一起探讨了鲁滨孙的经历与聪慧,在探讨中充分地激发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打消了师生之间的隔阂。随后班主任对其热爱阅读的习惯进行了赞扬,并且提出了:“上课时可以看课外书籍吗?”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其承诺以后不会在课堂上看课外书籍。而后班主任跟学生讲,课外时间可以自行安排阅读课外书籍,有自己喜欢的爱好是很棒的现象。在师生的沟通后,师生还商定了后期一起交流阅读心得,激励学生写下自己阅读书籍的感受。这样既能够有效促进学会说呢过的发展方向,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以及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成功的班主任的都具备一点,就是热爱学生,俗话说:“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更应该是这样,整个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充满着爱。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且都注重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反思以及总结,不断改进优化管理方式,进而提升班主任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顾远明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37

[2]曾桂英.班主任工作的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班主任规章制度范文篇5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优化措施

在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下,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独生子女群体不断扩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过度关爱、呵护孩子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小学生受到的管教较少,在进入学校后,往往出现不适应集体生活、不懂得为他人着想的状况。这无疑给班主任的工作增加了难度,需要班主任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经历引导学生的发展。目前阶段,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尤其是管理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优化措施,以供同行交流。

1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基于我国现有的教育制度,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占了大部分时间。而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是学生能接受到的最直观的影响。小学时期,学生刚离开家庭,进入了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教师是学生能接触到的,除家人外的社会人士,尤其是教师这一职业,承担着向学生灌输和传授知识的责任,给学生留下了比较光辉亲切的形象。学生对教师有信任感,会下意识地对教师的言行举止耳濡目染。因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身。在班级管理中展现人格魅力,以德服人,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班主任不仅扮演讲授知识的教师角色,更发挥着管理班级的作用。班主任首先要获得学生的认可,在言谈举止上为学生做好榜样。使得学生能够从班主任身上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道德品行和社会规范。例如,要让学生养成努力学习、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师就要备好每一堂课,在课堂上充满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展现自己敬业的一面。要培养学生正直善良、助人为乐的品质,就要廉洁奉公、刚正不阿,不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待人友善,避免与人发生冲突和争执。要教育学生以宽容的心态看待世界,首先要做到自身的大度,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总之,学生的观念和品行极易受到班主任的影响,在长期相处教育中,教师的思想意识将在学生身上得到明显深刻的体现。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认识到自身职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秉持着为社会培养、输送品格健全的人才的理念,从自身出发,以身作则。

2用爱心和耐心对待学生

是否有爱心和耐心是检验一个班主任是否合格称职的关键标准。班主任的工作,事无巨细,繁杂琐碎,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对学生的爱心,才能支撑班主任完成这样复杂的一项工作。付出就会有回报,班主任只要用真挚的爱心和满满的耐心来对待孩子们,就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收获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配合班级管理工作。这样就能营造出更温馨的班级氛围,能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轻松和愉快。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成熟,还不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同时,他们活泼好动、顽皮淘气的天性也很容易造成冲突和争执。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耐心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笔者班上曾经有一个孩子因为性格内向而受到了同学们的排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专门召开了主题班会,让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建立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其中,有个同学提到了"同学之间要相互包容,互相帮助",于是笔者就通过这个同学的观点引出如何尊重他人的话题,取得了学生们的认可。课下许多同学都向被排挤的孩子真诚致歉,也获得了被排挤孩子的谅解。

3用规章制度约束学生

前文说到,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成熟,还不能很好地分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因此,班主任应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约束孩子们的行为,让他们能够理解对错、明白是非。除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教育局统一颁布的规章之外,班主任还应该立足于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出富有班级特色的规章条例。制定规章制度需要注意三点:首先,规章制度要有明确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充分考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水平,使学生能够理解规章制度的含义,从而降低执行成本。其次,班主任要对处罚力度有所控制,过轻会影响规章制度的力度,过重容易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后,班主任要在处罚方式多做文章,善于创造富有趣味的处罚方式,比如惩罚迟到的孩子背诵关于时间的古诗词、处罚上课交头接耳的孩子表演节目等。

4用班级干部管理学生

班主任不仅承担着班级管理工作,也负责某一科目的教学工作,可以说班主任的工作是繁重而复杂的。班主任要认识到班干部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减轻班主任的负担。班干部除了可以替班主任完成收发作业、安排值日这样的常规工作,也可以搭建起学生和班主任之间沟通的桥梁。作为学生,班干部与同学之间相处的时间更长、接触面更广,更能了解同学的所思所想,也更容易发现班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与班干部的沟通交流,教师可以更全面地掌握班级情况,从而有方向、有计划地调整自己的管理思路,使其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在班级中营造出民主、科学的决策氛围。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切实地影响着育人成果。小学班主任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导师,班主任在各方面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基础。因此,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为其做出正确的表率。对待学生充满爱心和耐心,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同时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根据班干部的反馈对日常工作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便强化对班级的日常管理。

参考文献

[1]李丹丹.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才智,2015(27):8-9+11.

班主任规章制度范文篇6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沟通艺术;对策分析

沟通是一门艺术,如何在人际交往中让对方理解自己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在教育教学培养中,师生之间的良性沟通是协调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的基本要求。班主任相较于其他科任教师而言,与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接触更加频繁,而班级则是班主任与学生建立沟通联系的主要场所。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位学生都是家庭的成员,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为此,教师要加强沟通方面的艺术,有秩序地管理班级,密切师生情感联系,增进教师之间的信息分享,推动家校合作,协调各方教育管理要素,让学生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健康成长。

一、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沟通艺术的重要性分析

在小学班级中,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于自我发展以及客观世界的认识比较浅显,在个体发展中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通过班级管理,运用灵活的沟通艺术,对于增进师生联系,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运用沟通艺术,能够让更多沟通的技巧展现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并且能通过沟通化解学生内心的心结,解开学生心中的谜团,展示学生的内心世界。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困惑,小学生稚嫩的思想与心灵,依靠自己的力量往往找不到答案,需要教师、家长的正确指引,而这时班主任则需要通过沟通艺术,与学生建立联系,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学生化解成长中的坎坷与阻碍,从而使其健康地成长。在师生之间运用沟通艺术,能够让学生和班主任成为朋友,建立和谐、平等、友好的关系,师生关系一直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在传统教学管理工作中,一些班主任在班级中习惯于对学生提出要求与命令,沟通上缺乏艺术性,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班级管理工作的推进得不到学生的有效支持。而良好的沟通艺术,则意味着师生处于平等的位置,班主任从人格上尊重学生,并理解学生特殊年龄阶段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从而缓解学生对班主任的抵触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此外,班主任在与学生家长和科任教师沟通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沟通艺术交流信息,化解误会,为学生营造协同共育的教学环境,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更多美好的事物充满学生的内心,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沟通问题

目前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一些班主任在运用沟通艺术的过程中存在问题,导致班级管理环境难以构建强大的教育力量。首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没有从人格层面建立与学生的平等关系。如把学生当成“小孩子”,不信任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能力,对学生进行面面俱到的安排,导致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形式主要是接受信息,难以实现对等的交流。久而久之,或者降低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或者可能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了班级管理效果。其次,与科任教师之间缺乏细致的沟通,尤其是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交流缺乏技巧,难以达成一致,造成教学管理要求的出入,降低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权威性。最后,与家长的沟通缺乏技巧。如一些班主任为了不让家长难堪,“报喜不报忧”,导致家长对于学生在校表现缺乏客观认识,难以在家庭教育中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或者将沟通变成了“打小报告”,一味指责,这不仅影响了班主任的形象,也难以调动家长对班级管理工作的主动参与。班主任要耐心地与学生沟通,用比较恰当的方式柔和地展开教学工作,通过了解学生思考的问题,掌握学生成绩下降的因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明确教学重点,教学热情就要比学生学习的热情更高。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注重沟通艺术,并在实践中合理运用。

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沟通艺术的培养途径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与学生、家长、科任教师的沟通是十分关键的,在沟通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将班级管理的艺术性体现出来,才能将班级的氛围构建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生活。(一)培养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平等的友好氛围。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一定要积极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友好关系,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放松身心,以自然轻松的状态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只有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这样进行的沟通才是有效的,也才会更真实。学生在和班主任沟通期间,班主任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共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能在和教师成为朋友的基础上,和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跟班主任进行心与心的沟通,避免学生产生心理问题,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会寻求班主任的帮助。此外,班主任还应从人格上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针对一些学生不自信、不配合的情况进行主动沟通,了解学生在成长中的困境,并安排相应的班级管理任务,为学生加油鼓劲,激励学生在实践参与中认识自我,并塑造健全的人格。(二)构建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师生共同制订班级课堂规章制度。班级的氛围是否和谐,班级的管理是否有效,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工作艺术性的体现,班主任在和学生进行沟通之前,一定要制订让学生共同遵守的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在共同制订的班级规章制度中能自觉遵守。班主任和学生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班级的规章制度如果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决定或者由班主任和班干部共同制订,这就不能体现班级学生的共同意志。因此,要想让学生能共同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并且让学生自愿遵守,班主任就要与学生进行沟通,讲求沟通的艺术性,用商量的口吻和学生共同交流,制订符合学生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的班级规章制度,共同促进班级发展。例如,班主任通过召开班会与学生共同制订班级公约,并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商量,将课堂听讲公约表述为“专心听、安静听、不抢话、不议论、不打断”,将学生集会公约表述为“穿戴整洁去集会,安静认真听发言,接受奖励要致谢,有序退场不拥挤”等,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实现师生的良性沟通,并提高学生对公约的理解与践行能力。此外,科任教师在这里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学习不同的课程,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学生在各科学习中展示的状态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制订班级的规章制度以前,班主任一定要和科任教师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学生在各科课堂上的情况,让学生的每一面充分展示在教师面前,有助于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沟通一定要通过恰当的时间和方式,以共同促进班级管理的原则进行。(三)班主任和小学生的沟通要利用“爱”的原则,拉近双方关系。小学生在进入小学校园之后,难免会有不适应,班主任应该用“爱”的原则,将学生的心感化,并且能给小学生“家”的温暖,班级就像是一个小家庭,在进行“家”的构建之时,就要注意善于沟通,拉近双方的关系,促进班级的建设。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要注意几个细节,班主任要面带微笑,这样会无形中拉近班主任和小学生的关系,让学生心理上更加放松;同时班主任和学生的沟通交流要采用个别交流和团体交流两个方式,针对不同的个体要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进行,让学生能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注,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浓浓的关心。群体交流就是班主任和学生通过班级活动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走进班主任的内心,同时班主任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每个个体的情况以后,组织适合的班级活动,让双方有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共同促进班集体建设和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四)班主任和家长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更加了解学生。因此,在班主任沟通的环节中,一定不能少了与家长的沟通,从家长的这一方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状况,从侧面了解小学生的心声,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心理健康的方向。例如,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小A,他课上不专心,课后作业完成也不及时。后来我与他的家长进行了细致的交流,得知小A比较喜欢画画,与美术教师交谈中,也了解到小A的美术成绩较好,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当着小A家长的面对其进行表扬,对小A在其他学科学习上提出了期望,并提醒家长要结合孩子的闪光点给予表扬,而小A在我与其家长的协同教育中确实呈现出了向好的变化。此外,班主任要找准时机和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最好是能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家长和班主任进行单独的沟通与交流,从而避免了学生在中间的尴尬,也避免了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很多学生害怕班主任和家长的正面沟通,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尽量换一种方式和方法和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从而让学生打消顾虑,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之,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对“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体现的沟通艺术性即是将各种可以激发学生活力的手段利用起来,培养整个班级的积极性,塑造优良的班风、学风,建设班级优秀文化,这是我们小学班主任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丽霞.浅析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版),2018(7).

班主任规章制度范文篇7

关键词:管育并重;德育;班主任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对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将“管育并重”德育模式应用到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能够实现“管”与“育”的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处于更加和谐的学习及成长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通过深入分析“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内涵,有利于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使“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1“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内涵

与传统德育模式相比,“管育并重”德育模式能够在发挥规章制度约束力的同时,使德育工作更具有人文气息,通过引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疏导。同时,“管育并重”德育模式能够为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新思路,实现“管”与“育”的有效结合,使德育教育的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管”的方面来说,为学生立规矩,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规范,能够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使学生懂得为人处事的原则。从“育”的方面来说,能够走入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及偏差,使学生的思想及品德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总之,“管”与“育”都是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两者是和谐共处、毫无冲突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德育的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以此保证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益。通过实行人性化管理,能够帮助班主任获取学生的认可,为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环境[1]。

2“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策略

2.1以职业教育角度,更新管理观念。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讲,在进行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时候,既要保证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也要重视学生素质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及时对管理观念进行更新,消除学生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将新观念融入到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使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摒弃粗放型的管理理念,实现学生及班级的精细化管理。由于中职班级的人数较多,整个班主任管理过程存在一定的粗放情况,无法及时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及发展情况,导致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深度不够。(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对学生的关注和爱护。部分中职生存在的自卑心理对其长远发展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这就必须要及时改变管理理念,将学生放在首位,提高对学生的关注和爱护,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2.2以制度制定的角度,加强学生管理。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学生违法乱纪等行为的发生。在“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通过制度对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约束,能够提高学生管理效果,使学生能够懂得遵纪守法,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提升。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1)结合学生及班级管理的情况对规章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通过制定合理的制度使班级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充分保障规章制度的有效性及权威性。(2)合理运用奖惩制度,以此提高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对存在违纪行为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惩罚,确保班级管理的威慑力;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遵守纪律,监督其他学生的危机行为,使班级管理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2.3以德育教育的角度,实现人本管理。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通过德育能够引导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发展,使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人文色彩得到增强[2]。在进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时候,可以利用案例、渗透等方式进行德育,以此保证德育教育的工作质量。在采用渗透的方式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主要就是将德育与班主任管理相融合,使德育能够渗透到班主任管理的各个方面,摆脱说服教育的方式,在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得到统一。在采用案例的方式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主要就是将一些比较典型的事例引入到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对其进行思考和分析,将不同的案例运用到不同的场合,使抽象的事情更加形象,使复杂的道理得到简化,从而有效提高德育教育的工作效果,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有效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保证“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需要以职业教育的角度,更新管理观念,以制度制定的角度,加强学生管理,以德育教育的角度,实现人本管理,通过各种策略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有利环境。

参考文献:

[1]曹世方.“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的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41.

班主任规章制度范文篇8

【关键词】管育并重;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

现阶段,中职院校中教育模式在教育改革的作用下不断发生变化,并且逐渐受到社会群众的广泛关注。中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从而培养一批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中职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班主任应该加强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实现管育之间的有效平衡,从而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目标的良好实现。

一、传统重管轻育德育教育模式的弊端

1.重管轻育德育教育模式出现的原因。重管轻育模式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班主任对德育教育认识存在偏差,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但是,存在大部分中职班主任将规范学生行为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从而出现重管轻育的现象。另外,学校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通常会指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而班主任在执行这些规章制度时,难免产生重管轻育的德育教育模式。2.重管轻育对德育教育的不良影响。重管轻育模式的产生将无法实现班主任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作用。通常班主任将学生行为作为对学生考核标准之一,从而导致一些班级干部按照行为标准对学生进行评分,这样可能会促使学生产生一些动机不纯的行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有不利影响。另外,重管轻育模式将导致学生容易产生功利主义。学校会指定相关的学生德育评分标准,如果学生出现行为不规范现象时,学校将扣除学生的德育分数,这种量化制度的影响,将诱导学生产生功利主义。

二、实施“管育并重”模式的有效措施

1.作为中职班主任必须正确认识管的目的。在中职教育中,中职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发展以及班主任职能的有效发挥有重要作用,而目前普遍认为“管育并重”模式是保证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为了实现“管育并重”模式实际应用在班主任工作中,需要中职班主任明确认识以及科学理解管的实际目的。通常学校会设置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实现对学生管的作用,用这些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这些措施是保证学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对学生实施管的时候,应该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健康的心理状态。中职学生在被管的时候通常会产生逆反心理,并且会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内心的不满,这时需要班主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人性化的行使班主任职权,在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后,对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另外,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学生时,不能让学生产生滥用职权的心理,需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关系,争取学生的信任,从而保证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目前大多数中职班主任不会将班主任权利凸显出来,而是将工作重点转向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上。2.作为中职班主任必须充分发挥育的根本作用。育就是指教育,很多教师没有正确理解育的实质意义,单纯的将教育作为对学生的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是教育,就是指教师在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后,与学生建立平等交流的沟通环境,从而在不断的解决学生生活困难以及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目标。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处世态度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中职班主任需要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工作中教育作用,对学生的生活进行密切关注,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行为习惯发生的改变等。班主任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相处关系是一个阶段性过程,随着双方的了解程度加深,学生将对班主任产生信任感和依赖,从而保证班主任在之后指导学生思想道德范畴出现的错误时,能够在学生的配合下,彻底落实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育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传统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在不了解实际情况时,便会对学生进行训斥和惩罚,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导致学生产生不满情绪,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建设。因此,班主任应该吸取以往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例如,中职班主任在进行管理工作时,为了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相处关系,班主任会尤其注重自身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在发现自身缺点时,能主动承认改正,而教师也会鼓励学生对自己做出客观评价。

三、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发生了一定改变,不仅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还要求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中职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管重育轻的弊端,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因此,应该针对上述问题,加强对实施“管育并重”模式措施的研究,从而实现班主任工作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作者:葛翠萍 张秋平 单位:江阴市南华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班主任规章制度范文篇9

关键词:成教班主任;把握;管理;问题

成人教育的对象具有特殊性,其在学习动机、知识背景、心理特征等方面与普通全日制高校学生均有明显的不同之处。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成教班主任,就必须准确把握成教学生的特点,学会管理成教学生的技巧和方法。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就成教班主任管理学生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成教学生的基本属性

1.社会性。与普通全日制高校学生相比,成教学生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大部分已经从脱产全日制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多年,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有的已经是单位的领导者。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在思想上要比普通全日制高校在校学生复杂、成熟。

2.成人性。成教的学生多为在职在岗的社会从业人员,他们一边参加学习一边工作,工学矛盾较为突出。不少成教学生还要兼顾家庭,学习精力较为分散,许多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把社会上的生活方式,处事方式带到学校,容易和学校的管理制度发生冲突。他们的自制能力比较强,但逆反心理也很强。

3.目的性。大多数成教的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的为了提高学历,有的为了快速学到技能,有的为了完成父母的使命……目的不一,学习的动力也就不同。

4.多样性。成教学生来自社会大家庭,由于他们社会背景、文化层次、学习动机、成长经历不一,注定了他们在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学习需求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二、成教班主任管理中需要把握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的转变

管理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交心,交心要真心。“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作为成教班主任,应对成教学生有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既要制度管人,更要“以情管人”,努力营造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工作氛围,体现班主任的亲和力,使成教学生愉快地接受各项规章制度,并将制度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习惯。

(二)管理方法的摸索

1.掌握成教学生的基本情况。成教学生批次多、层次多,作为成教班主任,首先要准确掌握每批成教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学历、职业、单位性质、上班特点、家庭情况等。根据每批学生的特点作出管理的相应初步评估和设想,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合理的授课时间和合适的授课方式。

2.做好成教学生的调查问卷。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乐于接受的管理制度、教学形式和存在的困难。这是对学生尊重的一种体现,也是与学生拉近心灵距离的一种良好形式。根据学生提出的合理建议和反映的客观问题,在今后的管理模式中加以体现,这将让学生对班主任充满信任。

3.建立人性化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制定规章制度,既要考虑合理性、规范性,又要考虑人性化。如在出台严格的考勤制度上要配以合理的请假制度;管理要高标准、严要求,但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区别对待,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引导学生遵守道德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4.健全成教学生组织。班干部是班级活动的积极分子,是班主任工作的助手,是沟通班主任和学生的纽带。因此,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班级组织,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对于搞好学生管理十分重要。通过查阅档案、细心观察、个别谈话和开放式推荐等方式,选择品学兼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要依靠学生干部和学生骨干建立起学生动态信息网络,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学习进展情况,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广泛参与学习和活动管理。

5.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为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对学校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进行互动式交流。在平等交流中增进师生的理解、信任和友谊。对学生提出的一些不解和疑问要及时做好回答和解释工作,消除学生对学校管理制度上存在的理解误区;对学生在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研究,吸收合理部分体现到教学管理之中,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民主化、科学化。

6.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人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成教学生既有单位和家庭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又有为了提升文凭、寻找就业、提高技能等目标而带来的学习压力。所以作为成教班主任,应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缓解学生压力,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友好、温暖的环境下完成学业。

(三)管理效果的总结

管理无定式,但管理有技巧。针对不同的人群需要不同的管理方法。方法实施的对象发生了变化,方法也就必须随之而改变,否则效果可能跟预期大相径庭。同样的人群在不同的阶段需要配备不同的管理模式。采用同样的管理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用不同的方法可能会产生同样的效果。例如同是对待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有的班主任以严肃的语气告诫,有的班主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针对不同的学生却能产生不同的效果。而有的学生适合前一种,但更多的学生更能接受后一种。这需要班主任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阶段、不同方法的管理效果作及时的总结,慢慢摸索和感悟。这有助于今后能在成教管理上敏锐地发现问题,正确判断和选择最恰当的方法,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鹏.成教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6,(8).

[2]何良英.以人为本和谐管理素质教育显特色[J/OL].斗门教育信息网,2008.

班主任规章制度范文篇10

关键词:管理;民主化;班主任;小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集体并非凭空而降,教师能创造出集体”。因此,作为班级活动的主导者,小学班主任在“创造集体”的过程中,应注意秉承民主化的管理原则,这是有效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方式。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心思细腻,班主任开展民主化管理,会使学生感到公平、公正,从而配合班主任开展管理工作,进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一、转变自身班级管理理念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班主任,首先应当具备的就是正确的教育理念,在素质教学逐渐深入的当下,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在班级的主体地位,正视自身在班级教育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不断完善与创新班级管理理念,将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值得终身学习奋斗的事业。教师只有通过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而且,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应当有着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建立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转变班主任高高在上的管理形象,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发挥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引导作用。同时班主任还需要不断充实自己,及时准确的掌握班级民主化管理理念及方式,提高自身班级管理工作能力,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能够将丰富有效的管理理论转变为实际运用能力,提高自身民主化班级管理理念与能力,通过班级民主化管理的有效落实,促使学生身心能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想要全面落实民主化管理,教师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同时这也是民主化管理班级的基础措施。教师只有明确了解学生发展需求,才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引导与沟通。首先,小学阶段班主任在第一次接触新班级后,首要任务就是需要了解学生的大致情况,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及家庭情况等进行大致的了解,为后续开展民主化管理做好铺垫。同时,小学生身心处于发展阶段,心理变化较大,因此,班主任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动态地了解与掌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其次,教师应提高与学生的交流频次,虽然,小学阶段学生大多比较活泼,大部分学生能够主动与班主任进行交流互动,但总会有一小部分学生不善于交流,甚至从来不与班主任进行主动的交流互动,这时班主任就需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降低学生对班主任的恐惧心理,有效建立师生之间良好地沟通桥梁。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开展班会交流活动,以此给予所有学生均等发言的机会,这不仅能体现出民主化管理的特点,也可以通过交流,了解到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建议,真正做到兼听则明。此外,也可以建立班级干部与学生的互相监督管理机制,更好的落实小学班级的民主化管理。

三、激励学生树立信心

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善于激励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营造民主团结友爱的班级管理氛围。同时,班主任尤其应注意避免出现强制管压的现象,虽然这种管理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收到良好的成效,但班级管理需要轻松和谐的氛围,适时激励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落实班级的民主化管理,而硬性管理只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同时,班主任可以在深入了解学生情况之后,根据学生特性带领学生创建属于自己的班级文化,使班级每一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使班级管理能够更加民主。除此之外,班主任需要协调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民主化管理当中。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做到班级管理有章可循,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特性,与学生共同制定合理的班规及班纪,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引导,建立有效地激励制度,做到赏罚分明,从而有效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想真正能够充分落实民主化管理,应注重从集体角度出发,引导或鼓励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民主精神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积极发扬,鼓励学生为实现班级管理民主化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到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将班级规章制度下发给每一名学生,然后将学生科学合理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当中进行合作探究,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换自己的意见以及建议,在所有学生统一意见之后,在原有班级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加以优化改进,这种方式不仅仅能够使得民主化管理得以充分落实,还能够使得制定的班级规章制度更加合理化,学生会更愿意去尊重相关班级规章制度。同时,班主任在班干部选举这一方面不要自己作出决定,班干部的选举需要所有学生投票选出,不仅如此,在选举班干部的过程中还要在所有学生的监督下进行,这种情况下不仅仅能够使得民主化管理得以充分落实,还能够帮助班干部树立良好形象,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配合班干部的工作,进而促使班干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价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当中落实民主管理,并非朝夕之功,它需要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尤其在民主化管理落实的初级阶段,班主任要注重与班干部一起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以此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为开展民主化管理夯实基础。例如,在午饭过后班主任应要求两名班干部留在班级当中进行班级管理,初级阶段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坐在一旁,然后让班干部进行班级管理,在此过程中如果班干部出现做事犹豫的现象,那么班主任应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班干部一个肯定的目光或者是动作。在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会觉得班干部的决定就是班主任的决定,进而逐渐听从班干部的指挥以及管理,而班干部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班主任应给予一定关注的目光,这对班干部同样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也有助于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民主化管理风气。

五、注重与任课教师加强沟通

要想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实现民主化管理,那么单单仅是凭借着班主任以及学生的力量仍旧不足,还需要任课教师的大力帮助。任课教师每一天都要针对学生进行授课,每一天都要在一定程度上接触学生,他们对于学生的了解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低于班主任教师,甚至于比班主任教师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不仅如此,任课教师对于班级制度的改变也较为敏感。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落实民主管理时,一定要注重加强与任课教师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积极听取任课教师对于班主任民主化班级管理的意见以及建议,同时通过合理沟通能够促使任课教师感受到班级民主化管理落实的重要作用以及现实意义,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得任课教师潜移默化参与到民主化班级管理过程中,进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班级民主化管理得以顺利开展,取得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

六、注重与家长之间加强沟通

在现如今时代背景下,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于孩子十分宠爱,因此,班主任在针对这些学生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抵触心理,所以,班主任想要民主化管理能够得以充分有效落实,进而有效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以及效果,那么班主任就一定要重视定期开展家访工作,深入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各个家庭的教育情况,并且在此过程中还要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班级民主化管理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管理风气,调动家长的管理积极性,这种情况下能够为开展民主化班级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七、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小学班级管理理念及方式也应当不断的完善与创新,小学班主任应当注重民主化管理的重要性,以学生实际发展为宗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民主化管理在小学班级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及发展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付建花.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分析[J].学周刊,2020(10):163-164.

[2]周菲菲.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8):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