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方案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2 05:07: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学改革方案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学改革方案

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摘要:本文针对工程测量目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与方法进行剖析,从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更新,教学内容与考核制度的完善,新技术的引进及其实践基地的强化等方面出发,探索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工程测量的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

工程测量是高等学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内容涵盖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与操作,如: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控制测量等,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以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内容,是农林工程中常用的测量应用。[1]该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具备测量、绘图和计算的综合能力,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专业中实际问题。目前,由于测量新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原有的测绘知识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技能的需求,同时也对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根据自己所在院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2-4]本文将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工程测量课程目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与方法进行剖析,探索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方法,以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5]同时为相关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工程测量的现状分析

1.1课程内容与分析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内容主要讲授的是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控制测量以及地形图的测绘。工程测量教材的版本虽然较多,但教学内容多以光学水准仪和光学经纬仪的认识和施测为主,实践内容也以这两种仪器的操作和使用为主。工程测量学理论学时32学时,实验教学16学时,这门课对学生的实操能力要求较高,但是从现在的教学来看,理论学时占比较高,实验教学时间相对不足。

查看全文

三位一体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摘要:《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实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方法优化,实现把课堂让给学生,打破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界线,利用线上资源拓宽学习途径,增加课堂互动和分组讨论,注重过程化考核和课堂表现。并从学习期望、价值体验、学习忠诚、学习满意四个方面设计问题,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课程教学;学习期望;学习体验;学习满意

教育部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石,学生专业能力培养靠课程实现,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支撑了专业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教学从环节上表现为一个教学链,从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过程考核、课后总结、效果评价,每个环节互相关联而不能脱节。课程教学又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参与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两主体之间又是互动的关系,互相影响教学过程的体验感。所以课程教学改革既要从教学环节上设计得当,又要从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视角,增强教学体验,最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财务管理课程

《财务管理》课程是财务管理、会计学和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必修课,是基于企业角度研究财务管理,利用价值形式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筹资、投资、营运、分配等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熟悉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的最新发展,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理财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查看全文

模拟法庭训练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摘要:模拟法庭训练课程作为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其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德法兼修的应用型法律人才。然而因各大院校法学专业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有一定局限性,以及未能利用实习基地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指导等因素的影响,该课程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基于此,从校地合作入手,通过阐释模拟法庭训练课程的教学目标,分析现行模拟法庭训练课程教学方法及其弊端,提出校地合作模式下模拟法庭训练课程改革方案,以培养反应能力快、思辨能力强的创新型法律人才。

关键词:校地合作;模拟法庭训练;教学方法

一、模拟法庭训练课程的概念和教学目标

(一)模拟法庭训练课程的概念

最早采用模拟法庭教学法的是14世纪英国著名的四大律师学院:林肯学院、格雷学院、内殿学院和中殿学院。通过组织模拟法庭的方式来决定哪些学徒可以成为英国律师协会的正式成员,由此获得出席正规法庭辩护的资格[1]。现在各大高校的模拟法庭训练课程大多由此演变而来,是真实庭审的模拟仿真。由学生根据所选案例,自行担任审判长、书记员、原告和被告等角色,运用所学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在法庭上按照不同性质案件的开庭审理流程进行模拟审判,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模拟法庭训练课程的教学目标

查看全文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摘要: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行业各个领域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正面临严峻挑战。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计算机技术课程改革,重新规划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构建专业导向、行业驱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平台,加强课程建设,满足多元化的人才培养需求。

关键词:大数据;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随着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高速发展,具备大数据管理技术的人才严重匮乏。目前我们大数据人才仅有46万人,未来3~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将高达150万人[1]。目前大数据技术高校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建设尚不健全。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现,不同专业领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对人才的专业素养的技术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高校如何科学地设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大数据人才培养大致可分为数据分析师、数据工程师及数据科学家[2]。为了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高校理应做好顶层设计,适时调整课程体系、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着力培养企业、社会亟需的大数据人才[3]。本文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通过分析不同专业特点和市场行业技术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专业导向、行业驱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方案,设置具有行业特色的计算机通识课程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课程形态,满足多元化的人才培养需求。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及教学要求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大一年级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应当体现出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为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课程应不仅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技术启蒙,而且让学生在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能职务实现更多专业技能的入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下设19个二级学院(部),现有51个本科专业。根据不同学院之间差异性以及不同学科对相关计算机专业方向关注的侧重点不同,本文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包含的授课内容划分以下7个模块:计算机基础科学知识、多媒体技术、Office办公自动化高级技术、网络技术演变、信息安全、数据库与常用工具软件、数据与智能。各个学院按照各自专业领域的需求,选择不同模块的课程内容完成教学方案的设计。

二、专业导向的课程模块选取

查看全文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摘要】从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有利于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和岗位核心工作能力,让学生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保障专业对口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缩短学生在企业内部的适应期。高职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当中意义突出,相关人才需要以适应社会为主要的奋斗目标。为了提升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本次研究也将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角度进行探索与分析。

【关键词】岗位职业能力;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是需要掌握的基础课程,同时还是培养实践能力的主要载体。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利用计算机手段完成现代化办公或信息整合。高职院校的教育以技能教学为主,让人才能够在毕业后服务于企业生产或管理的前端,课程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职业技术教育的能力培养要求和人才规格等方面。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现状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实作用

高职院校内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信息应用能力。现代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完成学习和工作,在遇到问题时也能利用网络数据库当中的信息辅助解决。即便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也能将课程内所学到的知识和内容应用于工作当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未来岗位适应能力。[1]

查看全文

工商管理综合改革方案体系构建

【摘要】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多年来在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在创新创业背景条件下,进行工商管理专业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化,已成为新形势下专业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根据专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工商管理专业综合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构建完整的专业综合改革方案体系。该体系由课程建设改革方案、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实验教学改革方案、社会实践方式改革方案、保障条件改革方案等五部分内容构成。

【关键词】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实验教学;社会实践;保障条件

一、专业办学现状

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多年来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工商管理类人才,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1、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学校及学院在专业建设中高度重视基础条件建设,配备了集音频和视频及网络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使得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和丰富化;建有现代化的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可利用电子软件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的能力,建有企业竞争决策沙盘模拟实验室,增强学生的企业管理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在以上软/硬件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理解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将所学企业管理的专业知识模拟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及从事工商企业管理具体工作的能力。同时,积极与全疆各类企业进行广泛合作,建立了多家校外实习基地,这些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承担毕业实习工作,另一方面承担在校学生现场参观、学习、考察、调研,从而在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2、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成效直接关系到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多年来,通过人才引进、学历提升、进修访问、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外聘专家学者讲学等多项措施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形成了合理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3、人才培养。根据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本科培养方案,已经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科学的教学课程体系,制定了课程结构较为合理、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持续开展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活动。强调实践性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综合运用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项目设计法等教学方法,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课堂内外结合的形式丰富专业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团队精神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4、教研教改。专业任课教师结合实际教学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设计更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同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并将教改成果撰写成高水平论文,在国内刊物公开发表。

二、创新创业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综合改革的必要性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条件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凭借专业特点具备创新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条件下,基本的商业竞争环境和经济规则被改变,大量新的商业实践成为可能,一批基于它的新型企业应运而生。这些新型企业的出现,对传统企业正在产生深远的冲击与影响。激励他们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企业获取利润的方式,思考商业模式创新的思路和途径。新的环境变化条件对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和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进行工商管理专业综合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化,更好地适应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已成为新形势下工商管理专业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

查看全文

高职技能大赛汽车营销论文

1研究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也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根据不同专业所适应的职业岗位(群)要求,将职业资格标准列入到课程标准中,改革课程体系和内容。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等多种方式与途径来开发课程,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拓”为一体;知识则要把握够用的原则,加强应用性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汽车营销类专业是近年来国内高职院校为适应汽车产业发展而逐步兴起的文理结合的新型专业。其教学成本低,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就业面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高职院校的生源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针对这一现象,我院推出了《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实施意见》。结合这一指导意见,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从生产实际出发,根据汽车企业的工作过程,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汽车营销类课程进行整合,分成多个可行的项目进行教学。所谓项目化就是依据现代社会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现实产业的发展状况,构建一种能够把专业基础课程和实际技能的训练相结合,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得以实现的教学方式[1]。项目结束后通过技能竞赛来验收项目成果,即以“项目+竞赛”的模式实施教学改革,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研究内容

基于汽车企业工作过程的“项目+竞赛”实践教学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践一个完整的“项目+竞赛”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其核心就是将教学内容按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项目化,以竞赛形式完成任务。即以总的教学任务为框架,细分“子项目”并作为支架,以竞赛活动为载体,使学习者沿着“支架”逐步攀升。它打破了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变被动实践为主动参与,教师不断地激励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兴趣,以完整的一个工作项目为导向,按照职业能力的需要以“适度、够用”为原则,充分运用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任务驱动式、协作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情境模拟法、案例式等教学方式方法,彻底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化,逐步达到课程整合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目的。“项目+竞赛”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项目+竞赛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其关键是“竞赛+项目”的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的“项目+竞赛”,让学生在完成“竞赛+项目”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在技能竞赛中引入竞争机制,整体牵引学生自主实践水平迅速提升[2]。通过技能竞赛,学生主动实践,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协作能力、领导能力以及综合职业能力都能得到很大提高,会大大增加学生今后取得创新成果的机率。

3创新点

(1)整合汽车营销类课程,模拟汽车销售顾问这一岗位的工作流程,创设多个教学情境,把原来的死板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项目,如“大众班、奥迪班、丰田班、本田班”等,并以“项目+竞赛”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的“项目+竞赛”,按照这些品牌对销售顾问的职业能力标准来要求学生,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竞赛”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查看全文

高师音乐教育教学创新思索

近一个世纪以来,尤其是建国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展示出令人可喜的景象!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全国80万所小学,有音乐教师7.7万名;9万所中学,有音乐教师3万名;到2001年全国小学音乐教师近12万名;中学音乐教师有6.7万名。

高师艺术教育本、专科专业点也从1987年的300多个增长到500多个;并且有硕士点30个。逐步改善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师资严重匮乏的状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给高等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师音乐教育怎样更好的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与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相接轨,实现与其携手共同发展,与时俱进,已成为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讨的课题。

2003年9月19日,国务院总理在召开的专门研究布署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发展农村教育,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也在全国教育科学科研培训会上强调:“义务教育的重点在农村。”

应该看到,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经济发达程度的制约,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有一定的落差;与新时期全方位的教育改革发展形势有一定的距离!在地方所属高师教音乐普修课十几年,最令人无奈的是,到目前为止,各学科、各专业学生中那些来自农村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几乎是乐盲,连最基本的乐理知识:音阶、音高、节奏、节拍都不清楚。据学生们讲:“小学时上音乐课,就是跟着老师学唱歌,流行什么就唱什么,音乐课还经常被换成语文或数学课;到了中学,学校为了抓升学率,音乐课基本就没有了。”

而在基层高师,也就是地方所属专门为广大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培养音乐教师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目前仍延用着1996年国家教委制订、颁布的课程方案(试行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与农村音乐教学的实际脱节,且滞后于新时期音乐教育的发展。甚至把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等同于音乐表演人才来培养,把舞台表演人才的培养标准作为衡量以讲台、课堂为主要定位的教师的标准。以技能代替素质,把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引向技能教学的误区中,致使学生毕业后不能尽快适应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工作。在对基层在职音乐教师进行培训作问卷调查时了解到:大多数音乐教师不知道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甚至没听说过,更谈不上参加“新课程”培训。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兼职音乐教师,也就是音乐教师不但要上音乐课,还要兼上地理、自然、英语,甚至语文、数学等课。这与新世纪我国迅猛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在部级、省属高师和大城市、发达地区展开的轰轰烈烈的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较大的落差!然而,这些地方所属基层高师,肩负着为广大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师资的重任,他们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和教学改革中是一支庞大的队伍。

图示:为了培养出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适应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实际需求的音乐师资,由沧州师专音乐系牵头,组织集中了15所地方所属基层高师在音乐教育与教学研究方面有一定造诣和实践经验的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了“我国北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组,把目光集中在为广大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培养教师的焦点问题上。从地方所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入手,针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通过零距离接触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研究途径,掌握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动态,逐步改善地方所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不能尽快适应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工作需要的现状,拟订出相对合理、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相匹配的、适应时代教育发展和新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的基层高师(本、专科)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并通过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检验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切实达到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基本目标。

查看全文

技师院校法律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技师类院校一直肩负着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掌握一定技术和技能人才的历史重任,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缺少真正能从实践动手、具有高技能水平的一线操作人员的瓶颈问题,为我国职业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由于受到学制和社会就业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技师院校的法律教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技师院校系统法律教学改革的背景与理念

当今中国,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正受到高度关注,并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进行系统化构建与谋划。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要求,同时提出了全民守法的理念。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的《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15年制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年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意见。由此可见,当下中国对法治教育与国民教育相关性的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态度。由于学制和社会就业压力等多种因素,技师院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学生在学校修完专业课程后步入社会,大多成为生产一线的劳动者。使技师院校学生践行法治理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对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减少劳动纠纷、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我们临海相望的日本,二战以后,为了使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曾忽视专业技能以外的法治教育,一度导致较为普遍地出现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绑架、杀人等校内暴力以及网络犯罪现象。在经过一系列极端的管理甚至体罚方法,造成了教育的极端僵化,反而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进行了两次大规模青少年法治教育改革,效果显著。日本学校将“培养适应自由公正社会的法律观点”作为法律教育的根本目标,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学校和学生互动的改革思路。一方面,就行政机构而言,主管教育的文部省和主管法律的法务省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改革任务。文部省于2007年、2014年先后两次对2002年4月实施的《学习指导要领》进行修订,提倡“期望在学校教育中充实有关司法的学习机会”。法务省先后成立了法务省法律教育研究会、法律教育推进协议会,对学校法治教育进行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就社会角色互动而言,法学家、教育家、法律实务人士也群策群力,为日本青少年法律教育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技师院校法律教学现状分析

(一)技师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技师院校的学生可塑性强,活泼好动,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很强。但是,学生的入学成绩相对较低,甚至没有成绩,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欠缺,自我约束力较差。学生对于理论课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缺乏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技师院校法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目前技师院校的法律专业教师较少甚至没有,而仅有的法律专业教师基本都是应届毕业生直接进入学校参加工作,因为缺乏相关培训和实践经验,无法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有的学生在毕业之后竟不知道如何签订自己的劳动合同,还有的连“五险一金”是什么都不清楚。(三)技师院校法律教学方法有待拓宽。目前大多数技师院校的法律教学工作,教学地点仅仅局限于课堂,主要采用的授课方式还是教师为主导的理论传授模式,或辅之以举例方式。在书籍缺乏的年代里,这种传统理论的讲授课方式曾经风光无限,教师通过念讲稿传授知识。但在21世纪计算机互联网普及的今天,采用单一的“课前知识点提问→新课讲授→穿插案例→教师提问→知识点总结→布置作业”的教学流程,很难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学生们间隙屡有玩手机、睡觉的现象发生,课堂气氛平淡,课后学生只是注重概念和原理的记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效果不明显。一堂法律课学习下来,学生就像在走流程一样,根本达不到应用于实践的目的,更无法使学生理解、认同法律背后的价值、宗旨,亦无法培养法治意识。

三、探寻技师院校系统法律教学改革出路

查看全文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教学成效

摘要:目的针对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教学中遇到的痛点问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方法从研究背景、教学改革方案、教学改革成效3大方面进行探讨,教学改革方案从优化师资队伍、更新教学理念2个方面展开讨论。结果通过以上举措,师资队伍明显优化,学生培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切实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是为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的一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常见的中药药理研究方法,为从事中药药理相关科研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1研究背景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与中药学、中药化学、药理学等课程关系密切,故对主讲教师的知识背景要求较高,如何整合教学团队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质量。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研究生大多在本科阶段没有接触过中药药理学这门课程,缺乏该方面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而其研究生阶段从事的科研工作大多是研究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的作用机制,故亟待学生在研一阶段系统学习的过程中补充该方面的知识。但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大多教学课时少,故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教学改革方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