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教学成效

时间:2022-06-27 15:04:30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教学成效

摘要:目的针对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教学中遇到的痛点问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方法从研究背景、教学改革方案、教学改革成效3大方面进行探讨,教学改革方案从优化师资队伍、更新教学理念2个方面展开讨论。结果通过以上举措,师资队伍明显优化,学生培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切实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是为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的一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常见的中药药理研究方法,为从事中药药理相关科研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1研究背景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与中药学、中药化学、药理学等课程关系密切,故对主讲教师的知识背景要求较高,如何整合教学团队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质量。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研究生大多在本科阶段没有接触过中药药理学这门课程,缺乏该方面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而其研究生阶段从事的科研工作大多是研究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的作用机制,故亟待学生在研一阶段系统学习的过程中补充该方面的知识。但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大多教学课时少,故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教学改革方案

课程组近年来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改革,进一步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注重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2.1优化师资队伍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近年来,我们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合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融合了现代科学知识和传统医药理论,属于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将中药学、中医学、药理学等学科的教师整合到课程教学团队中来。对青年教师,坚持“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根据每位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拟订培养计划,为他们聘任思想作风好,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坚持带领青年教师每2周进行一次学术或教研活动,内容主要涉及教学方法讨论、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设计等;认真贯彻落实青年教师听课制度;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者的学术交流,通过观摩、研讨、培训等方式,开拓视野;在教学团队中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以科研反哺教学。

2.2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教师是课程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协调人,学生是行动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具备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逐步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2.2.1注重课程思政抓住契合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渗透性原则进行课程思政的研究。挖掘现代研究中能体现创新精神和传统文化引领下能体现课程特色的思政元素,并与教学内容寻找最佳的融入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经据典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中,起到“春风化雨”的效果,实现教书育人效果的突破[1]。在每一章的教学目标中增加思政目标,在教学内容中将相关思政元素融入,在教学评价中强调诚信等等。比如,在讲到青蒿的药理研究方法时,可通过屠呦呦研究员研究青蒿素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大国工匠精神、严谨求实精神等思政教育;在讲到麻黄碱的药理作用时,通过介绍麻黄碱与冰毒之间的关系,告诫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敬畏法律。也可在讲某一味中药之前以典故开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如介绍越王勾践亲自尝野菜,振兴越国的故事引出鱼腥草。2.2.2优化教学内容课程秉承立足学生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知识模块化处理的教学内容组织;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相关知识模块的教学设计,针对性开展课后科研实践拓展训练。课程以理论和实验一体化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建构“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根据中西医结合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要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调整知识构成与能力构成的比例以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比例。知识构成部分重点介绍研究中药药性、炮制、配伍与禁忌等中药药理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中药药理研究设计与统计;新药申报及毒理研究的基本知识;各类中药功效的药理研究方法;“证”的动物模型及中药药理研究方法;中药药效研究思路与方法。能力构成部分重点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合理选择“证”的动物模型及中药药理研究方法设计中药功效主治的药理实验方案。理论教学包括总论和各论2大部分,参考陈奇教授的著作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从中选取部分内容进行知识模块化处理。总论部分主要介绍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的基础知识,各论部分主要涉及中药功效、中医证候模型的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常见病症(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的中药主要药效学研究方法等。理论教学部分可以根据讲授内容灵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如可开展专题式课堂教学。开展专题式课堂教学时可以专题科研课题的讲座和讨论等方式进行。邀请课题项目负责人、新进博士以及高年级优秀研究生结合自己的课题进行专题讲座。通过教师或研究生介绍自己在科研过程中的切身感受、经验或教训,调动学生的科研兴趣,并从这些专题讲座中学习和领会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课主要涉及常见病症的中医证候模型及中药治疗常见病症的药效学研究方法。通过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及布置学生自主设计课题,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科研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验教学部分可采取定期带研究生进实验室,开展病症模型的制备、细胞培养技术、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技术等培训[2]。2.2.3活用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会学生通过探究和主动学习,主动建构获得知识。将讲授法、CBL法、讨论法、比较法、演示法等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2.2.3.1理论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结合CBL法、讨论法、比较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丰富的知识;CBL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深入剖析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如通过介绍中药治疗新型冠状肺炎的典型案例,增强学生对中药抗病毒药理作用的认识[3];讨论法指提前进行精心的设计,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组织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分析和解决问题,并相互启发、交流。可使学生在讨论中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如讨论清热解毒中药是不是等同于西药抗生素,加深学生对中药多靶点起效的认识。比较法是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教学中比较特殊的一种教学方法,可将同一药理作用采取的不同研究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从中明白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进而选择最佳的研究方法。借助慕课,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即课前线上教学内容与视频;课堂进行答疑讨论;课后复习、测试等集课前、课中、课后于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2.2.3.2实验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讲授法主要介绍实验的机制,能使学生明白实验要点;演示法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操作示范,使学生学会该操作技能。比如,可向学生演示免疫组化法的操作过程及如何光镜下观察图片,何为阳性反应等等,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2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可大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2.2.4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改变传统的考核内容,在考核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增加考核学生是否具备独立开展中药药理研究的能力、创新及批判能力,是否具备借助网络等教学资源独立获取专业知识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改变传统“一锤定音”的终结性评价,实行过程性评价,将平时成绩纳入总评成绩。平时成绩由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讨论问题的情况、中药药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实验操作和方法掌握情况以及课题设计等组成。课题设计要求选题新颖、思路清晰、指标先进、具有可行性。对课题设计中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不再单纯考核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更侧重于考核学生的素质(思政)水平。采用过程性评价模式考核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教学情况并及时反馈考核结果,根据反馈内容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完成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3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以上教学改革方案,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3.1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

课程组教师认真备课,积极汲取相关学科的知识来充实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一支师德好、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老中青结合的优秀课程团队。课程组近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全国中医药院校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

3.2学生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经过系统的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的学习,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研究生不但掌握了中药药理的常见研究方法,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而且更加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文化自信及家国情怀。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多次在校级以上科技活动中获奖,多次在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中进行成果展示。多人次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并考取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国内知名中医药研究机构或高等院校继续博士阶段的深造。总之,通过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努力从加强课程思政、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革考核内容及方式等方面,切实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丽静,张亚杰,刘佳,等.中药药理教学改革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0,7(38):42-45.

[2]曾嵘,王志琪,杜可,等.基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中药药理学专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10):103-105.

[3]吴丽,周玲玲,蒋宝萍,等.现代教学方法在中药药理学与药理学教学融合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42):243-245.

作者:林海燕 李德芳 刘晓娜 于京平 李敏敬 单位: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