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策略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3:10:46

化学教学策略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篇1

【关键词】中职化学;教学策略;抛锚式

中职学校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在传统的中职化学教学模式下,学生被看作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则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不仅教学效果不如人意,还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十分不利。抛锚式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由教师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教师则负责为学生“指点迷津”。该教学策略不仅符合新课改教学要求,而且与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相符,应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一、中职化学教学现状与问题

1.教师方面。大部分教师在中职化学教学中采用“灌输式”教育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化学理论知识,不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唯分是从”,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以及在课堂上的活跃性。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看作是“知识的容器”,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差。2.学生方面。中职学生本身的基础文化水平比较差,普遍存在着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情况。加上化学课程本身公式多,知识点零碎,内容枯燥乏味,很容易引发学生的畏难心理。学生在化学学科学习中“得过且过”,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也没有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抛锚式教学的提出与优势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抛锚式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向学生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这整个教学过程和轮船被抛锚固定一样,以情境化的事件或问题为“锚”,引导学生沿着“锚”的方向获得知识的建构。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抛锚式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1)抛锚式教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引导学生更自主、更高效地展开学习。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2)抛锚式教学倡导教师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教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会协调学生关系、设计探究活动、组织教学评价等。教师在应用抛锚式教学策略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中职化学教学中抛锚式教学策略的应用

1.认清教师与学生扮演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是抛锚式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核心理念。中职化学教师在开展抛锚式教学时,必须认清教师与学生扮演的角色,做好角色定位。教师要扮演好“鼓励者”“导演者”和“指导者”三重角色。首先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进行鼓励,帮助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其次,教师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情境的感染和引领下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这个过程就像是导演设置好知识传授的意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最后,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或存在疑问的问题,教师要进行“点拨”,为学生答疑解惑,促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下去。学生作为抛锚式教学的主体,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中职教师在开展抛锚式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促使其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成主动探究者。2.构建充实真切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是开展抛锚式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没有教学情境的感染和吸引,很难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因此,在抛锚式教学中,教师必须联系生活,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发掘教学资源,引入到教学课堂中。比如,在金属元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几张厨房的照片,然后向学生抛出问题:为什么厨房中盛饭醋、碱、料酒的容器都是塑料制品?学生很容易就会被教师的问题吸引,从而认真去学习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这样基于生活现象的教学情境真实有意义,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的趣味性,而且可以有效地引申出化学知识点,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3.化学教学活动与抛锚理念紧密结合。抛锚式教学的关键在于“锚”的有效性,“锚”是决定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方向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具体而言,“锚”是以真实情景或事件为依托的课堂问题,教师把问题抛出去,引导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建构。因此,在中职化学抛锚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紧密结合抛锚理念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避免教学活动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化学教学活动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入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二是化学教学活动必须突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部分化学知识点,紧靠讲解或讨论式学习,是起不到好的效果的。教师可以为其提供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实验的过程和反应,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并获得对相关知识点的建构。4.强调意义建构,实现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实施抛锚式教学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紧密结合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意义建构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比如,在《乙烯》的教学中,对乙烯知识点相关教学情境的建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有些内容并不在中职化学教学目标内。因此,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从知识目标上讲,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乙烯的制备、用途以及反应机理;从知识与技能目标上讲,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会分析乙烯的分子结构,并能够运用实验验证乙烯的性质。从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讲,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领悟化学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逐步演成科学探究的精神。以本节课为例,在中职化学中实施抛锚式教学必须紧密围绕以上三个教学目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确保学生探索、思考的方向以三大教学目标为中心。这样的意义建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否则即便是教学情境再真实、再有趣,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四、结语

抛锚式教学是满足新课标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化学学科综合素养提升的一件“利器”。由于教师对这一教学策略的理解和运用出现偏差,导致中职化学抛锚式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反思教学策略的缺陷和不足之处,通过精准定位角色、构建真实教学情境、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等方式,推进抛锚式教学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蒋华.关于中职化学教学中抛锚式教学策略的研究[J].学刊•学术研究,2014,(02):41.

[2]柳炜.论中职化学教学中的抛锚式教学[J].科海故事博览,2012,(06):15.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篇2

关键词:绿色化学;高中化学教学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既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也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化学污染是环境污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化学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科学利用自然资源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而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并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每一个化学研究者都在深入思考的问题.人类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存发展,就要解决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一、绿色化学的概念及特点

绿色化学主要是指,在利用化学知识从事生产生活相关工作时避免产生对人类及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避免污染物和废弃物的产生,特别是不会产生对人类及生物的健康有威胁的产物,并利用化学技术逐渐消除各种污染,将化学反应及生产活动带来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直至消除.绿色化学首先要减少资源浪费,其次要减少化学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最后要实现产物的回收和再次利用.化学知识在工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绿色化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理念,在应用过程中要避免使用有毒原材料和有毒催化剂,避免反应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并确保各项产物无毒无害.

二、绿色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关系

在高中阶段,学生正在深入接触化学知识,通常对运用化学知识过程中造成的严重后果没有清晰的认识,而教师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理念,并鼓励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将绿色化学观念引入高中化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环境保护问题,提高学生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意识.绿色化学观念正在成为高中化学教育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化学教材中处处都在体现着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例如,在实验教学中都明确要求学生合理控制实验试剂的用量,避免浪费,并在使用后进行妥善保管,对于实验后的各种有毒生成物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污染环境.高中化学教材尝试使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并最终在学生心中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

三、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意义

人类的快速发展给整个地球造成了较大压力,特别是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化学是工业生产活动中最常运用的知识,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污染物对于环境及人类造成了严重影响.教师在这一阶段开展绿色环保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学习及化学利用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目标,使他们致力于使用化学知识造福人类.中国的发展刚刚起步,我们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如果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将消耗更多的资源.在现阶段,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相关工作,能够避免环境污染的持续恶化以及资源浪费加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在高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能够从根本上实现环境保护,为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在绿色化学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1.教师要深入了解和研究绿色化学概念.教师的教学理念对其教育活动具有直接影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对环保形势有足够了解,从自身开始逐渐提高环保意识,并将化学教学与绿色环保结合起来,深入研究绿色化学相关概念,寻找高中化学教学与绿色化学的有效契合点,尝试在更多相关领域开展绿色化学教学活动,积极了解和探索绿色化学的最新发展动向,确保掌握绿色化学的方法和理论,并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于高中化学教学.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绿色化学.教师的教学活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绿色化学.比如,在演示实验时,教师要严格遵照绿色化学的要求回收和处理各项污染物,培养学生形成同样的习惯.3.开展绿色化学相关课外活动.化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科学.教师要带领学生共同开展绿色化学相关课外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化工厂参观,并调查研究化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及其处理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绿色化学观念.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实现绿色化学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篇3

【关键词】教学生成;初中化学;有效策略

引言

新课改要求教师和学生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扮演命令的角色,学生不再扮演服从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初中化学课程不能再照搬以前的模式,必须要做出转变,从教学生成视角来改进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初中化学课程的有效性。

一、相关概念阐述

1.有效教学。关于什么是“有效教学”这个问题在国际上有很多的说法,目前比较主流的观点分为两种,下面我们进行具体的介绍。第一种观点:“有效教学”就是要看教学对学生、教学的进度以及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第二种观点:“有效教学”就是要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是否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能力提高。综合以上两种观点来看,“有效教学”就是要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至于对教学的进度和对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什么影响都是“有效教学”的延伸部分。简单来说,有效教学”就是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效的学到知识,并且有效的运用到实践学习当中。

2.教学生成。教学生成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它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所谓“生成”二字就是“生命成长”的意思,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状态,多关注学生的想法和体验,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二、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相关建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初中化学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改进,但是根深蒂固的“填鸭式”教学仍然对我国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着很深的影响,很多的教学策略改革流于表面,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改进。接下来就教学生成视角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改进教学策略有所帮助。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及时完成任务。教学目标的制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可以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方向,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向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明确,这个明确有多个意思,一是应明确学生现在处在什么学习水平上,二是应明确学生应通过什么方式达到教学目标,三是应明确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简而言之,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切不可好高骛远,制定一些天马行空的超出学生的学习水平的教学目标,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最初的乐趣,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2.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现在的化学教学的教学方式比起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比以前更加的多样化、趣味化,但是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方式仍然存在问题。教学方式流于表面,有些教学方式是为了使用而运用,将一些教学方法生搬硬套到课堂上,虽然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但是学生没有学到任何的知识。以上事实说明教师还不能很好的掌握教学方式、方式的运用,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到:第一,多阅读教育类书籍,学习教学方式、方法的理论知识,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第二,多与他人进行教学方式、方法上的交流,通过彼此的交流借鉴来提高自己;第三,将自己的教学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教师要拥有能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当中去的能力,要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3.既要“预设”,又要“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现在倡导的是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了预设教学的重要性,预设教学与生成教学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说是缺一不可。年轻的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先锋,有很多关于教学策略的新想法,他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时甚至花费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引导,这种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过于注重“生成”而不“预设”会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得不到扩展。还有的教师只注重讲授课本知识,照本宣科,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可以自主学会的知识也要花费时间去进行教学。这两种情况都是错误的,都没有处理好“预设教学”和“生成教学”的关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既要通过预设教学使学生学到课本里的知识,又要关注学生在上课时的情感和心理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初中化学教学的教学策略还很不成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初中的化学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变化,从教学生成的视角来改进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更具趣味性、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凌雨晨.以学定教[D].上海师范大学,2013:13-24.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篇4

知道化学概念和理论的历史背景、来龙去脉,可以增进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化学史既是化学发展演变的历史,也是化学科学思想的演变和再现,有助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运用化学家的故事、生平、轶事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新异的情境,提高教学效果;化学家们坚持实践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态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如在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时,把老高中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下同)中关于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100年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元素不断地被发现,有关元素分类的假设——三素组、八音律、门氏周期表的相关内容(详情略)打印在学案上供学生阅读与体会。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原子的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们发现,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不是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是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的递增,也就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这样才把元素周期律修正为现在的形式,同时对于元素周期表也做了许多改进,如增加了0族。

学生通过以上阅读,明白了科学家也走过弯路,进而减轻了对概念和理论的陌生感和畏惧感。此时,再加上教师的讲解与提示提问,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元素周期律的诞生发展的较完整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而且可以体会到前人在科学方法、创新意识方面的努力,进而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2实验“形象化”:原来概念与理论是形象实在的

在对元素周期律的“同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进行教学时,我们不仅安排学生分组做了Na、Mg、Al及其化合物的常规实验,还设计了它们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pH值的测定实验。通过直观的现象的鲜明对比,学生了解了Na、Mg、Al的化学活泼性的差异。而通过定量的pH值的测量,学生感言“仿佛看到了逐渐活泼的Al、Mg、Na在以不同的速率跳动!”

在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教学时,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其电子转移的实质,一直困惑着我们。在深入研究新教材的基础上,为了解决“通过实验来证明电子转移”的问题,我设计了Zn-Cu原电池的实验,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表明了电子转移的结果——电流的产生。再配上精心选取的FLASH动画演示。在此基础上,还补充了老教材上的“氧化还原指示剂”实验:“把4g葡萄糖和4gNaOH加入一个透明带盖的塑料瓶中,再加入大半瓶水和2~3滴亚甲基蓝试液(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加盖后振荡,溶液呈蓝色,静置后溶液变为无色,再振荡溶液又变为蓝色,静置后又变为无色,这个颜色变化过程可以多次重复。”学生很快就能分析出氧气是氧化剂,葡萄糖显还原性。

3适时穿插练习:原来概念与理论的应用是有规律可循的

在讲授“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时,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开始就注意贴近学生实际,注重知识的应用与做题的反思体会,使每一个教学目标都有对应的达成措施,把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为了讲解“位—构—性”的关系,我们设计了如下练习:

[练习1]:2004年,某甲宣布发现了一种比F2氧化性更强的单质,某乙宣布制得了一种比HF更稳定的气态氢化物。试判断其可信度并分析应用了什么知识?

[解答]:都不可信

[分析]:1.第一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卤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也是F,因此F是所有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2.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体现在物质的化学性质上: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②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练习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OB.金属性:Na>Mg>Al

C.稳定性:H2O>H2S>H2Se

D.酸性:H3PO4>H2SO4>HClO4

分析:应用了什么知识?

[解答]:B、C

[分析]:A应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B应用同周期元素金属性的变化规律。C、D应用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练习3]:填“>”、“=”、“<”

A.碱性:Mg(OH)2__Ca(OH)2

B.酸性:H2CO3__H3PO4

C.酸性:HF__HCl

D.溶解性:Ca(OH)2__Ba(OH)2

体会:应用了什么知识?

[解答]:A、<,B、<,C、<,D、<

[分析]:A、应用同主族元素金属性的变化规律。B、应用周期性知识无法解答,可从已知知识H2CO3是弱酸、H3PO4是中强酸解决。C、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应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而不是无氧酸的酸性强弱;HF与HCl的酸性强弱不知,但可从第六主族氧与硫的氢化物的酸性强弱推出规律。D、在水中的溶解性不是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但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已知Ca(OH)2微溶,Mg(OH)2难溶,即使不太知道Ba(OH)2可溶,也可以得出规律进而做出解答。

[点评]:通过新旧知识的整合来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创新。

[练习4]:下列可以说明硫的非金属性比氧弱的是

体会:应用了什么知识?

[解答]:A、B、C、D

[分析]:判断元素的性质强弱,不仅可以应用周期律知识,还可以应用氧化还原知识。

[练习5]:按半径从小到大排列下列微粒

A组:S、Cl、K、Ca

[解答]:Cl[分析]:影响元素原子半径的因素

①电子层数。例:O<S

②核电荷数。例:S>Cl

应用以上得出的规律解答B组:

S-2、Cl-、K+、Ca2+[解答]:Ca2+[分析]: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相同再比较核电荷数。

[补充]:③(同一元素不同离子)电荷高半径小。例:Fe2+>Fe3+

通过对教师精选练习的解答与分析,再加上同伴和教师的补充,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达到了预期的程度。

4联系STSE:原来概念与理论是实用的

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与社会(Society)教育,即“STS教育”是当代科学教育实践的重要理念,环境(Environment)教育则是公民科学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由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构成的STSE教育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是指导和实施学科教育的新理念。STSE教育的显著特征是把当今与科技相关的重大社会问题及具有地方影响的问题纳入教育特别是科学课程之中,包括科技的应用问题、科技发展动向问题和科技的社会伦理问题等。当学生看见所学知识在许多方面都有应用时,就会涌现出一股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化学学习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时,我们选取了“石油化工科技网”上的一条信息作为素材:

用于汽车尾气处理的催化剂

专利申请号:03120993.9

授权公告日:2005.02.16

该催化剂是消除汽车尾气中NOx(如NO)的催化剂,在不加任何其他物质的情况下,将污染物质氮氧化合物和一氧化碳转化为无毒气体,达到对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综合处理的目的。该催化剂对NOx的转化率最高可达55.6%,而且稳定性好,寿命长,有良好的抗中毒特性。

思考:汽车尾气中含有CO和NO,它们在转化成无毒气体时,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看分别表现了什么性质。

学生在顺利解答完之后,得出结论:可以利用物质中元素所处的价态,推测它可能具有的氧化还原性。同时,学生感慨:原来概念与理论真的是实用的!我一定要学它!

5联系对比:原来概念与理论是相联相通的

通过小结,学生“发现”了金属与非金属的对应规律:同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金属性越来越弱,而非金属性则越来越强;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递变规律。不仅如此,元素对应的单质、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也有各种各样的对应关系。受此启发,学生对下表的空格做出合理的解释。

学生解释为:Na是金属单质,能与非金属单质反应,Cl2是非金属单质,能与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相反)反应;Na能与酸反应,Cl2能与碱(与酸相反)反应;水、盐无相反概念,故Na、Cl2都与二者反应。唯一不对应的是非金属单质能与非金属单质反应,而金属单质与金属单质不反应,对应得似乎不够工整。实际上,两种非金属单质反应时,必有一种较弱的非金属单质显金属性,而两种金属单质不能反应的原因是因为金属单质不能显非金属性。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金属的知识主线:

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对应盐

对应盐←氢化物←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对应盐

如:NaCl←HCl←Cl2→Cl2O→HClO→NaClO

也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深入的把握:由于Cl的正价较多,还可以把Cl2右边的知识主线写出更多的来。如:Cl2→?→?→KClO3或Cl2→ClO2→?→?等。从知识主线看,由于金属没有负价,金属知识主线比非金属知识主线少了左半边,对应得并不工整。虽然也有的题目中会出现金属氢化物如NaH,但Na仍为+1价,H为-1价,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氢化物(二元素组成,氢为+1价)。

6尝试创造:原来概念与理论是可以由我发展的

对于元素周期律的理解,教师不应满足于学生只掌握书本和教师提供的知识。在做题的实践与反思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习推导出“自己的规律”。如通过Mg、Ca、Ba对应的碱和硫酸盐的溶解性的比较,可以得出同一主族元素对应的碱在水中的溶解性从上往下越来越大,而硫酸盐的溶解性从

上往下越来越小;通过课本提供的“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从上往下越来越弱”,不仅可以推出课本上提供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来越弱”,还可以导出其对应的“无氧酸的酸性越来越强”,如HBr的酸性比HCl强;凡此等等,不一一赘述。通过这些尝试与创造的体验,学生感慨:原来概念与理论也可以由我提出由我发展!

化学实验新奇有趣,学生接触化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较多地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更应及时揭示化学概念与理论的迷人魅力,帮助学生感受化学概念与理论的优美与实在。唯有如此,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才会持久,才能从化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学习化学也就成了学生一种持久的乐趣、一种幸福的享受、一种自觉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篇5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体系包括以下几种智能:(1)言语—语言智能;(2)音乐—节奏智能;(3)逻辑—数理智能;(4)视觉—空间智能;(5)身体—运动智能;(6)自知—自我认识能力;(7)交往—人际关系智能;(8)自然观察者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一种积极的学生观。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八种智能,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学生的问题不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学生都具有某一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学方式,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化学后进生的优势智能领域,帮助学生将优势智能领域迁移到化学学习中去,很可能就会发现这部分学生在化学学习上有很好的表现力。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后进生的语言智能进一步开发其数理智能。化学知识具有多而杂的特点,且相似、相关的概念相互交织,从而造成一部分后进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化学用语、物质性质等记忆存在困难。针对这部分后进生,教师可编出一系列的顺口溜,如化合价口诀、氧化还原反应口诀、金属活动性顺序口诀等来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使其熟练掌握并加以应用。

2.准确把握内容深广度,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最大的困惑就是无法控制好这个“度”的问题。在必修1中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大纲要求只是掌握金属钠、铝、铁及其化合物的一些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然而不少教师在这处内容处理上采取“挖洞”式教学,一一罗列,如讲到钠时,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几乎把所有有关钠及钠的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一一进行讲解,导致课时严重不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学校只好增加课时,学生的负担加重,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伤害。退一步讲,高一化学后进生主要为学业水平测试而战,没有必要挖这么深;进一步讲,就是为了高考而在化学必修课程中采取揠苗助长的做法也是十分不妥的,与新课程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3.开展探究式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以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和提供相关材料,可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领悟形成知识结论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演示实验与学生自主实验相结合,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过程分析,即教学过程不只是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结论情况,而是更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与理解。虽然一些后进生不仅学习化学比较困难,而且动手能力和课堂自律性均很差,但对实验还是很感兴趣的。如在基于前面已学过金属钠与水反应并做过这个实验的背景知识下,我提出铁不能与冷水、热水反应,但能否与水蒸气反应?再给出设计装置的要点,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转变。这也正是新课改理念的重要指导思想。后进生有可能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我就让学优生带动他们,起到一个示范作用,直到由他们独立完成。他们通过锻炼,一次一次得到及时的表扬和肯定,感受到“通过努力是可以成功”的道理。4.对高一化学后进生纯理论知识的教学

虽然探究式课堂教学有众多优点,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探究。教材的内容、课堂的容量、教学任务等客观因素决定能否采取这种方法。常规的新概念、新知识教学是要去情景化的,比如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应用,大量化学方程式的记忆,等等。读者去看一看必修模块的内容就可以看出编者的用心良苦。在“物质的量”这一节之前,编者先编排了一节学生熟悉的实验——粗盐的提纯,即使初中没学好化学的学生看到这个实验也会觉得很亲切,从而拉近了学生与化学的距离。“物质的量”这个知识点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习并掌握这个概念有助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要想后进生接受这个知识点,教师需要把抽象知识形象化,利用形象的比喻引入课题。如我们买一打手套,大家都知道一打为十二副,那么这一定数量的集合体即为物质的量,它的单位是摩尔,然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物质的量与米、厘米等学生所共知的单位作类比,“用米、厘米等计量长度的单位;用克、千克计量质量的单位。同样,人们用摩尔计量物质的量的单位”,使学生知道“物质的量”这个概念,并且指出“物质的量”是计量微观粒子的物理量。总之,在讲解这部分纯理论知识时,引入与讲解要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样才能容易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善待后进生,尽量地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在学生的心灵里映出美丽的图像。“让学生爱你,亲近你,你才能羸得学生的心,才能胜任教师的崇高使命”。同时,教师要言传身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给学生做示范,给学生以模仿的机会,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上课,用他们喜欢的语言交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文化,使得后进生也能完成新课标所要求的多维目标的要求。

论文关键词: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后进生教学策略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教师对后进生在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中遇到的问题,对必修模块的教学策略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篇6

摘要:高中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阶段,同时也是让他们通过学习来掌握基础科学知识的时期.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的学习仅仅限于书本中的内容与知识.从而导致了思想僵化,对于知识学习过于死板,因此在考试的时候很难拿到较高的分值.这就是缺乏创新意识的结果,由于化学是一门非常宽泛的学科,其中的内容与化学反应也是种类繁多,仅仅是对书本中的内容进行学习,实在难以达到掌握的要求.因此对于高中学生,在教学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融入创新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意识;学生;教学方式

化学作为高中基础教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很高的要求.化学式与化学反应现象,也是学生在不断地探索与发现中积累下来的.同时在新课标的思想中,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都是高中化学培养的重点目标.因此在这种教育环境大趋势的影响之下,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已经是势在必行.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化学现象,来让学生推理判断,并且通过联想来找到其中的规律,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兴趣

学习的动力源于兴趣,而兴趣的存在推动了思考.在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想要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么就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巧妙的问答,通过问题来带动学生的思维.那么要让学生在教学问题上感兴趣,就要通过教学环境的创设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一些实验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具体的实验,来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关注.比如在讲解次氯酸钙的溶解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我们身边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来进行理解.比如在水中的溶解现象,相信很多学生在生活中都遇到过相关情况,打开自己家的水龙头,流出来的水都是浑浊的白色液体,但是放置几秒钟之后,就会变得清澈.这就是漂白粉的溶解效应,通过这种现象的演示,学生将会对这种物质产生很大的兴趣,利用学生的这种求知欲望,教师可以将次氯酸钙的其他特性一起传授给学生.虽然化学是一门非常枯燥的学科,但是在教师的兴趣激发之下,学生将会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索与创新.

二、让创造意识深入学生的思维

创新意识的养成,是要靠教师不断的熏陶.所以在班级中定期开展科技活动,是让学生在长时间的熏陶中,形成创造意识的最佳途径.比如通过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或者是在班级中开展化学科技黑板报的活动.通过这些课外业余的活动,学生可以不断地对化学知识进行接触与研究.让学生对自己有兴趣的学科内容进行观测与学习,在长期的积累与观测中,学生会对学习的理论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观测的结果,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选出每周的化学学习之星.通过这种认可的行为,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动力.比如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课题,让他们来进行观察.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来观测金属镁暴露在空气之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通过观察镁会逐渐氧化变白,这是因为镁是一种活跃金属,很容易就发生氧化反应.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也会仔细的记录其中的关键变化,掌握其中的反应过程.这比背诵一百遍化学公式,更有意义可以让学生对其中的知识充分理解与掌握.

三、积极鼓励的让学生勇于创新

正如很多科学家所说: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想象力,比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创新的勇气.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正是有了很多敢于对传统认知说不的勇士,才推动了今天的科学发展.正如那些类似于哥白尼、布鲁诺等先驱,他们敢于创新并且大胆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那么学生在学习化学课程的过程中,是否也需要这样的精神呢?答案是肯定的,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形成定式思维.那么这种思维会在今后的学习中,形成对新知识的影响与阻碍.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具有想象力的探索.比如很多学生都知道爆炸,是因为可燃物发生了氧化反应,而正是因为爆炸物可以发生急速的氧化反应,才可以发生爆炸.但是很多情况下,面粉厂也会进行防爆措施,这是因为漂浮在空中的面粉,也会形成急速的燃烧,从而形成爆炸.面粉的燃烧,并不是一个氧化过程,但是确实会引起严重的爆炸.对于这种现象学生不能再用以往的定式思维来进行思考,而是要对这种现象进行更多的了解.从而增加见识,让思维变得更加广阔.高中化学最注重的就是知识的掌握,在面对教学时,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建立一个接近生活的环境.比如,通过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来解释化学学科中的知识.或者是通过一些奇妙的科学现象,让学生来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才能对化学的知识与内容产生探索的动力.在不断地探索中达到创新科学的思想,形成具有创造力与进取思维的化学学习方式.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具备创新意识,从教学思维与教学内容上,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创新意识的训练.通过兴趣培养情境创设等方式,让学生可以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参与到学习中来,完成学习并形成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思维.

作者:孙洪登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程宏明.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04:81.

[2]李平.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探析[J].学周刊,2014,31:163.

[3]刘文斌.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的培养[J].科技展望,2014,18:58.

[4]李春姬.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01:64-66.

第二篇: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分析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下传统化学教学的不足之处,强调了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认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该注意将教学理论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具体可以通过举办以生活为主体的化学实践活动、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兴企业拔地而起,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的教育水平更应该与时俱进,只有培养出能担负起祖国未来的栋梁,才能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化学知识在社会各行各业都是不可缺少的,在祖国将来的发展中,化学的重要性会日渐凸显。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势在必行。

一、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一)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操作

长久以来,高中生最主要的学习目的就是能够顺利通过高考,进入理想的大学。也正是这个原因,现如今,高中化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着重讲解理论知识和解题思路,以及如何应付考试等,忽略了义务教育的初衷。义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能够肩负起祖国伟大复兴的优秀人才,提高国民素质,而不是创造出一群只会应付考试的学生。对于大部分高中生而言,化学仅仅是高考所要考试的众多科目之中的一个,在他们的意识当中生活与化学唯一相关联的仅仅是化学试卷上的分数[1]。

(二)着重对习题类型进行归纳,忽视对问题的背景的关注

在高考的大环境之下,成绩无疑是让所有高中生关注的焦点。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资深的化学教师就会将往届的化学高考试题进行归纳汇总,找出共通的知识点,让学生反复练习,从而让学生达到熟记所有题型的能力。几乎所有的高中教师都是重视对习题类型的归纳,而忽视对问题背景的关注。把知识和现实分离开来,迫使学生丧失了对现实问题的考虑。

(三)着重现象记忆以及试验原理,忽略学生的实验体验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现有的化学知识都是化学家通过无数次的化学实验总结出来的。而由于一部分学校教学设施的不完善,使得高中教材要求的化学实验只是纸上谈兵,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过程的讲解,而实验操作则一笔带过[2]。

二、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分析

(一)举办以生活为主体的化学实践活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偏向于功利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大量习题练习和记忆来理解化学知识,这种方式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校应当适当地举办以化学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把化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中探索出化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黑板上设计一个“化学小常识”宣传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整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资料,每日更新,供学生学习、探讨。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就其中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耐心讲解,拓宽学生的化学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还可以举办一些化学文艺活动,可结合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神奇现象,如“鬼火”“字可用毛笔蘸稀硫酸写在纸上”“粉笔炸弹”等,编成情景剧、小品或魔术,在活动中呈现出来,增加化学学习的趣味性。此外,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观附近的或知名的化工博物馆,亲自感受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发展和重要作用。总之,适当地举办化学主题的实践活动,不但能够达到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3]。

(二)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化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把化学知识与生活进行结合,通过列举学生切身体会的生活现象,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讲授如何提高化学产品的产率时,除了要讲解例题中的化学知识外,还应该讲解例题所包含的生活背景,如提高化学产品的生产率,是为了在等量的消耗中,得到尽可能多的产品,以增加利润。传统化学教学忽略了化学知识和生活相结合意识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对化学考试得心应手,对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化学现象却束手无策的现象,高中化学教师采用把化学知识和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还能够打破这一局面,启发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4]。

三、结语

高中化学教师应该运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活阅历,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探索出切实可行的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思维。

作者:李魁炳 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一中高中部

参考文献:

[1]谢倩.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2]张润霞.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姚少祥.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下旬,2016(5):99-100.

[4]李先云.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与实践[J].关爱明天,2015(3):89-90.

第三篇: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探讨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能充分注重教学模式的优化,只有在教学模式上得到了优化,才能有利于教学效率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加以科学应用就比较重要.本文主要就高中化学教学的问题和生活化教学策略实施作用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原则和优化策略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高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问题

高中的化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通过在化学教学方面的教学效率得以有效提升,对学生的全面素养的提升就比较有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对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的优化比较有利.通过从理论上对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的教学加强研究,就能促进实际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高中化学教学的问题和生活化教学策略实施作用

1.高中化学教学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来看,还有诸多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就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将教学和实际的生活相联系,这样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局存在着很大的学习困难.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还有在具体的教学中,没有注重教学目标的科学化设置,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目标.另外,高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在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教学的方式也没有及时性的优化.在化学课堂中还是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样就会对整体的教学效率提高有着阻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应用不恰当,就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水平提高.

2.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施作用

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加以应用,就有着诸多积极作用发挥,能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以有效激发.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才能将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得以有效发挥,在整体的学习水平上才能有效提高.生活化的化学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共鸣也能有效激发,从而使得整个学习的氛围能得以优化.另外,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生活化策略的应用,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也比较有利.生活化的内容在课堂上的呈现,就比较有利于学生的实际问题的理解.例如三聚氰胺的相关内容讲述过程中,就可将毒奶粉事件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呈现,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原则和优化策略

1.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原则分析

对高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要能注重相应的原则.在这些原则的遵循下,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水平的提高才能起到积极作用.要注重将主体性的原则得以充分遵循,生活化的教学策略的应用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要能为学生营造平等以及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以充分重视,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水平的整体提高.再者,对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还要能将情景化的原则充分重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应用,要能在情境的创设下,让学生主动的进入到情境当中,从而才能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得以充分的调动.这样就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水平有效提高.

2.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

对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就要能充分注重教学目标的科学化设置.通过科学化教学目标的设置,就能使得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学习动力得以有效调动.只有在教学的目标上得到了明确化,才能将后续的教学措施科学的实施.高中化学教学中有着诸多的实验内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就要能充分的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学习水平得以有效提升.生活中涉及到到化学知识的内容比较多,在实际教学中就要能充分注重和生活取得联系,让学生在和生活相结合的情况下学习化学知识,这样对学生的共鸣的促进就比较有利.例如:在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对臭氧的相关内容讲解中,就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雷雨后的天空以及自然环境的感觉的体验进行思考,雷电能够将氧气转化为臭氧,在和生活紧密的结合和,就比较有利于学生对实际化学知识的学习了解,以及在学习的兴趣上也能有效激发.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新技术的应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当前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就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激发的作用,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将化学知识动态化的呈现,也能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方便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内容.在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取得联系,只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重视,才能对化学教学的效率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总而言之,对高中化学的教学中生活化策略的实施,就要能从多方面得以充分注重,将生活化的措施科学化的实施.此次主要从理论层面对高中化学教学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在此次的理论研究下,对高中化学的教学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下,加强生活化的教学措施的实施,也和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相适应,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比较有利.

作者:曹杨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中学

参考文献:

[1]王贵军.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有效途径分析[J].学周刊.2015(20)

[2]黄亚伟.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5(01)

[3]展君梅.试探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32)

[4]程志宝.试述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技资讯.2014(28)

[5]杨艳红.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归于生活———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4

第四篇:高中化学导学案学习方式探讨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化学教师在应用导学案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在学习方式上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这就迫切地需要对导学案学习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以便充分发挥导学案学习方式的作用和优势,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一、高中化学导学案学习方式的误区分析

(一)化学导学案的顺序、条理混乱

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并没有深刻地理解学案导学教学方法的内涵,在对导学案进行编制的过程中,缺少一定的顺序性和条理性,导致设计出的导学案根本无法发挥其真实的效用,不能起到提高教学质量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编制导学案时,一些化学教师并没有综合性地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化学知识水平,导学案的设计工作过于盲目,使学生陷入导学案学习方式的误区。

(二)化学导学案的编制与教材脱离

高中化学教材是编制和设计导学案的关键依据,然而很多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将化学教材与导学案整合起来,使得制定出来的导学案与教学内容不匹配,不仅不能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效率,还会影响学生把握教学内容,影响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认识偏差、专业教学能力不高等因素都使得教师编制的化学导学案与教材相脱离,教师只是根据构思来开展导学案设计工作,并没有充分地考虑实际教学状况,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化学导学案的引导性并没有发挥出来

作为一种特殊的化学课堂导学模式,学案导学必须要发挥引导性的作用,指导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设计的导学案缺少相应的引导性,如没有设置引导性的教学问题、教学练习题,只是形式上地开展化学导学案教学,布置大量的作业,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四)知识化的导学案不利于实验教学价值的体现

实验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也是导学案编制、设计工作的一大重要内容。就目前化学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来看,并没有认识到化学实验的作用,未强调化学实验的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化学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教师编制的导学案普遍存在知识化的问题和误区,即导学案主要针对是理论性的化学知识,并没有融入化学实验,可见设计得不够科学、合理。在降低化学实验价值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学生根本无法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和思维。

二、消除高中化学导学案学习方式误区的对策

(一)规范化学导学案的编制格式

对导学案的编制格式进行规范是确保导学案教学模式效用得以发挥的关键所在。依据制定的编制格式,化学教师可以设计出高效的导学案,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化学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编制化学导学案时,应与新课改教材相吻合,并强调化学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学案的指导教学下,锻炼高中生的化学思考模式,帮助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由于化学导学案结构相对多样化,但都拥有相同的教学目标,所以必须要严格遵守教学大纲来编制导学案。

(二)结合教材和教学目标设计化学导学案

化学教师利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开展化学教学活动,必须深刻地理解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目的性、针对性较强的导学案,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在编制时,教师应参考和结合化学教材,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将重点教学内容全面渗透、融入导学案的编制工作中,循序渐进地落实各项化学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教师也可以将一些生活化的化学知识整合到导学案中,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化学导学案要突出思维及知识的形成

设计导学案的根本目标就是对高中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锻炼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自主探索能力,提高高中生的化学学习成效。教师在编制化学导学案时,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围绕学生开展相应的化学教学工作,激发学生探索和钻研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化学思维能力。其次,教师编制的化学导学案要突出思维及知识的形成,设置一些具有引导性的化学问题,借助问题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讨论交流、主动探索、构建知识体系和提升小结等方式,使学生切实地掌握化学知识。最后,教师要结合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知识的快乐,使他们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各项问题。

(四)强化化学导学案的实验教学价值

为了有效地消除化学导学案学习方式的误区,化学教师还要重视实验教学,巩固和扎实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导学案的设计必须要涵盖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内容,鼓励学生利用实验对结论进行验证和分析,通过实验设计和思考的方式,体现化学导学案的实验教学价值,从而改善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语

针对当前高中化学导学案学习方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化学教师必须要正确把握导学案教学模式特点和内涵,科学地分析导学案教学法的利弊。此外,教师还应结合教材和教学目标设计化学导学案,规范化学导学案的编制格式,强调学生思维及知识的形成,并突出实验教学价值,从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保建芬 单位:贵州省兴义市顶效经济开发区中学

参考文献:

[1]陈俊英.高中化学使用学案导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化学教育,2012(08):34-45.

[2]冯春霞.谈高中化学教学实施“导学案”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3):11-33

第五篇: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分析

在科技高速发展、变化的背景下,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实践探究、操作与创新等能力的培养。高中化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应积极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高中生化学教学要求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的。因此,教师应积极树立全新的化学教育理念,积极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来设计各项化学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的机会。同时,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加强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更轻松、自由地掌握相关化学知识。此外,教师也可以在授课中及时注意总结学生试验操作、探究中的问题,并做出针对性的指导,构建高效化学课堂,这样在设计、组织探究性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教学水平也能够得到显著提升[1]。

二、注重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及具体学习情况,对学生实施积极引导,以此来确保学生在实验学习、探究过程中可以始终按照正确思路来进行。比如:在讲解“保护生存环境”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正式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前,为学生提供一些思路,如大气质量的改善、垃圾资源化等,然后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提供含有铅、臭氧层的试管,以及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试管等,指导学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实验,并对化学反应认真观察,对化学结果的产生、变化做出全面分析并探索出妥善的解决策略[2]。最后,还应组织各小组对本组得出的结论、相关论据进行简要阐述。通过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化学现象产生的必然条件、反应有进一步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更科学、灵活地掌握与应用化学知识。

三、加强学生实践探究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在探究中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比如:在学习“金属的附属与防护”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以及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让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方法来进行准确操作,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鼓励其积极的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如在上述试验中,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就可以轻松地发现表面有水、氧气、二氧化碳的金属更容易生锈,而铜得到碱式碳酸铜、铁可以得到铁锈,之后再对这一现象做出进一步分析与探究,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与校正。通过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够更好地锻炼、发展学生的分析、理解与实践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化学现象的认识,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化学反应产生需要的条件及其变化规律[3]。

四、强化多媒体的运用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特殊的实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来演示整个实验过程,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的观察实验过程,为之后的实践操作奠定基础。比如:在讲解“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相关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微观,为了让学生对相关的化学反应能够有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精心制作相关课件,为学生呈现出实验过程,这样学生在认真观看之后再做出深入探究,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与师生一同分析、解决,从而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设计相关教学活动,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也能够让其对所学知识有更好的认识,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相关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推动高中化学教育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这一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及探究学习的空间,使高中化学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张栓岐 单位:宁夏育才中学

参考文献:

[1]杨宏伟,侯千金.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8):132-133.

[2]慈宗理.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读书文摘,2016(14):56.

[3]刘冬干.高中新课程激励探究型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与评价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2):98.

第六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探究

摘要:化学实验教学是当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化学教学中对化学的产生与发展需要以化学实验作为检验的依据。高中化学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也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了要求,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从实际上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调整。本文将根据我国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对其提出相应的改革调整方案。

关键词:化学实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一、我国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我国化学教学在近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与实施,我国教育者对当代高中生的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进一步的发展建议。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对化学学知识的掌握与理性思维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的化学教学一直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的开展空间依旧很大。化学学的现象不仅需要学生的感性思维对其进行分析,也需要学生运用理性思维进行实际的实践活动。在化学实验课程逐渐开展的过程中,学生接受化学知识的方式不再单一化,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指导趋向于具体实践,同时,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极大的吸引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首先,我国当代化学实验教学的开设情况不太乐观。许多学校对化学实验教学均有开展,但是大部分学校开展的实验教学课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许多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采取较为轻视的态度,很少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实验。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并没有什么帮助,学生的动手环节并不重要,只要理论知识过关即可。在部分教师的教学背景下,学生作为教育的被动者,只是对知识死板的记忆,缺乏自己的理解。学生的理论知识是实验教学的基础,这并不意味着实验教学是可有可无的。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试验教学中得以提升。其次,学生的化学实验动手能力较弱。在应试教育制度下,许多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对化学实验的操作出现了许多原则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学生的操作能力决定了教师对实验课程开展次数的课时安排,在较差的实验操作下,教师的课程开展出现了障碍。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需要在生活中逐渐的培养,独立的完成实验并描述现象才能保证课程的正常进行。在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的情况下,许多教师不得不将学生应当参与的实验过程转化为教师代替学生进行实验,这就再一次降低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积极性需要以实验为基础进行培养,实验的趣味性可以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情感体验。最后,学生的评价体制不健全。当代教育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测评,这样的评价导致教师对实验教学产生了消极的思想。当代高中生的课程结构较为单一,学生接受的实验课程均由学校安排,学生对课程缺乏选择,不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化学知识并进行实验。学生的个人特点与兴趣取向收到了较大的忽视,这导致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弱,动手环节也处于懒散的状态。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需要教师进行培养,在死板的教学模式下很难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二、有效的开展我国化学实现教学

化学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得出与实际最相近的结论,而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在试验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表达概括能力都将有所提高。实验的过程不仅是化学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实际情况,对我国当代高中生化学实验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我国化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第一,化学实验教学应当转变学生与教师的位置,以学生为主。学生应当是教育的主体,决定着教学的进度与安排。在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对于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与探究,被动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等都将产生消极的影响。学生需要主动地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对学生进行演示教学是需要引导学生积极的观察实验产生的现象,并对产生的现象进行描述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教师的地位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师不断的提升自我能力,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教师的能力需要与时俱进,在知识不断地更新过程中,化学实验也不断地更新,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高中生的教育需要运用较多的方法帮助学生尽快的掌握知识,对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学习是当代教师不能忽视的自我提升。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能力与习惯进行培养,加强当代化学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吸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第三,当代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多元化。科技的进步促进网络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结合更生动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了化学学的魅力,同时,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也方便了教师的教学过程。将知识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欲望,也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容。面对一些学生在实验室无法操作或具有极高危险性的化学实验,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现。在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下,教学模式不再僵化,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开拓了学生学习的思路。只有在多元的教育环境下,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化学实验的开展不仅可以在实验室进行,也可以出现在生活中,利用校园的资源创建化学实验角,不仅可以避免学校的资源浪费,也为学生的化学实验提供了便利。

作者:张源标 单位: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五华中学

参考文献:

[1]周卓娜,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究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13(12)

[2]吴琦,新课程中的高中化学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4(06)

第七篇:高中化学平衡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化学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到目前为止,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为: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听懂了老师教授的化学概念,但却并不能利用化学课中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化学科目平衡教学的概述

高中生的知识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所以容易被表面的现象迷惑,最终对事物形成模糊的概念,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经常会遇到相同的问题,一个是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另一个是化学平衡问题。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三大基础理论(物质结构理论、电解质溶液理论、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理论)的难点。在进行化学教学活动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头脑里都不应该是一片空白,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与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对教学的看法与认知,以及基本的思维方法与看待问题的基本看法。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适当的指导和启发,学生对于掌握学科概念效率就会大大加强,而在接受正规教育之前,如果学生对学科概念的认知具有一定偏差,便会对学生正确掌握科学概念,形成科学认识造成一定的障碍。事实证明,学生对学科的认知偏差是存在的,学生的学科概念偏差不仅存在于化学科目中,同时也存在于其他科目中,在教学中,教师既要转变学生对于学科认知概念的偏差,也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目。

二、化学平衡中常见的问题研究

化学平衡中经常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学生遇到的问题值得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问题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常见因素(如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进行整理与归纳,学生如果在这方面学习中出现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对化学反应本质理解不够。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活化分子、普通分子、有效碰撞概念。只有清晰了解相关的概念,才能将上述影响转化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的多少,发生有效碰撞的机率,进而使得反应速率发生改变,学生学习途径和方法改变,最终形成正确的理解。问题二:学生对可逆反应认识不清晰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区分可逆反应与完全反应的区别,可逆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平衡的建立过程可以从正向、逆向或者两边同时进行。应该严格落实可逆反应中起始量,消耗量,剩余量三段式规范讨论,在剩余量不可能为零的情况下,进行正向逆向讨论,最终全面理解平衡的概念。问题三:对正逆反应速率v(正)、v(逆)、不清v(正)表示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v(逆)表示反应物的生成速率或生成物的消耗速率,由此会直接导致学生对达到平衡的标志v(正)=v(逆)理解的困难。教师首先应该分析平衡,启发学生理解离开具体的物质的v(正)=v(逆)毫无意义,之后再理解物质的生成与消耗,v(正)=v(逆)的意义会异常清晰。最后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质疑,教师启发得出结论: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不再改变。问题四:如何理解化学平衡及平衡达到的标志v(正)=v(逆)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概念理解的要求,化学平衡是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最终指出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凡是能够直接或者间接推导出v(正)=v(逆)这个结论的都是平衡达到的标志,学生通过自我训练和纠错,最终实现对概念的理解。

三、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普遍存在迷失概念的情况

1.平衡移动的判断。平衡移动是化学学习中的难点,只有充分掌握了对平衡移动的判断力,才能实现对化学科目理论部分的初步理解。

2.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浓度、温度与压强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化学的平衡产生影响,但是学生在判断化学平衡的过程中,也要思考其他因素的影响。

3.压强的影响:主要包括缩小气体体积,体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二者对平衡的影响不一样。

4.外在条件对各种平衡的影响。如对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在化学平衡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并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达到对概念的全面理解,从迷失概念转变成让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成效,让学生通过自我问题的诠释与自我引导加快对概念的认识。这样,我们的概念教学岂不事半功倍?总之,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从而实现学生从知识到能力的全面提升。

作者:王传安 单位:江苏省滨海中学

参考文献:

[1]周小凤.高中化学平衡教学策略的研究[J].山东教育,2005(Z5).

[2]陈志刚.高中化学平衡教学策略的研究[J].数理化学习,2011(12).

第八篇:高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摘要:高中的化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研究性的学科,因而,在化学教学中老师需要安排丰富的教学活动从而来加强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让学生从活动中运用、理解、感知和体验所收获到的化学知识,显然这样会提升化学教学效果。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团队合作学习的作用非常重要,老师会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表现自己的课堂主导地位,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思考、探讨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这样的学习方法须由学生自身参与才能完成,教育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文章从三个方面来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团队学习的教学方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化学;交流探讨

一、小组协作学习涵义

开始,教师了解分组的科学合理的形式,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理布局,使性格内向的学生和欢快的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搭配,让每个团队可以使学习和合作都充满活力与生机,同学间的相互帮助,这将逐渐感染到每一个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高中化学教学小组,互相学习,教师必须了解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向,对其中的问题必须有较为细致的研究。然后,利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过于简单、单调的学习目标是很难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学生要全身心投入学习。规律性和研究高中化学知识都很强,特别是一些化学实验现象,甚至在教室课堂上,教师在解释这些化学知识时是非常详细的,很多化学实验,也可以让学生完成明白只有大约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团队一起工作,讨论加强学生的感知和体验的完成,使学生真正理解有效利用化学知识的方法。并设立学习目标很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最终让学生了解所需的知识,也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强调教师在小组合作中地位

新课程教学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不能一味以学生为主导开展教学。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把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地位开展教学活动。可是,目前有部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出现误区,希望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进行探析,但是没有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指出,也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且造成小组合作学习常常出现错误的局面,不仅仅没有收获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还浪费了很多的教学时间,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出指导的作用。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教师要充分解决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体现出教师的指导地位。

三、鼓励学生进行交流

合作学习是加强对学生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需要促进学生在团队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需要选择自律的良好意识,责任到学生的意识强,作为团队的领袖,然后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来探索问题,探索和思考,促进该组的多个成员发言,不管错误的结果,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学生能体验到实验模型,总结测试,验证实验,探索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大脑,而积极探索化学知识的奥秘。

四、结论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大部分的教学活动可以说都是学生自己参加完成的,老师的任务是在一旁引导学生。学生参与小组中自主建设、相互探讨、自主参与,所有的学生一起,用自己的知识来完成化学老师设定的任务,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找到化学知识间所内联系,还可以测试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小组中探索互助的学习氛围的形成,可以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作者:张思宇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娄挺.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J].吉林教育,2008(25):41.

[2]冯峰.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的探讨[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5).

[3]姚斌.浅谈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10).

[4]叶锡华.探究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江教育论丛,2006(2):51-54.

[5]顾卫东.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计算机教与学,2004(12):59-60.

第九篇:高中化学自主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要:当今的教育制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不千篇一律的要求学生,不以考试成绩的高低给学生定性,而是考虑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综合多种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本文围绕“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高中化学自主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化学;自主学习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哈弗大学的教育研究院中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是每个人的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却又是不相同的,这种差异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被教师们所忽略而只在乎学生的成绩的好坏,也就是学生读与写的能力的培养,但是如果利用好这种差异并且注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方向的综合培养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本文就着重论述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所构建的高中化学自主学习评价系统.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育观认为,课堂上表现好,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而学生们在音乐、美术、体育上所表现出来的潜能则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不要只用一种标准去衡量学生,要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自身潜力的天才,只是有待教师去发现与培养.在教学中,考虑到这种差异性,因材施教,找到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帮助学生找到更为合适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优势与弱势还是较为明显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一些定理与方程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够兼顾化学学科的各个方面,有的学生的化学基础较为扎实,记忆力过人,而有的学生在方程式配平上有过人的天赋,有的学生在解题方式上往往另辟蹊径,创新能力较为突出,所以综合这些方面的优势与弱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最优秀的自己,并且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中发挥中不俗的效用.在转变教育观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才是学生学习的最佳途径,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够再遵循以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规则,要逐步把课堂的主导地位移交到学生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化学探究,在学生能够依照自己的意愿去学习的过程中,进而发掘出学生所潜在的天分.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在这种束缚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中,学生无法自由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且还辅以非常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忽视了不同学科或能力之间在认知活动和方式上的差异,伴随着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失去学习兴趣之后,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不小的阻碍,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乐于学习,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手段可以很好营造化学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质量,更可以很好的为学生带来学习的动力.比如可以进行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班上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为每个小组布置任务,让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完成对知识的吸收学习与运用,并且小组学习虽然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但是也是相对独立的学习过程,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了相对有自我意识的思维逻辑,每一个学生为了小组的集体利益都会去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并且与组内成员进行交流,会产生更多的思想碰撞从而达到创新的作用,也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发挥自己的所长,在长期的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也会逐步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别人的优势,对比之下,也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也可以从旁观察与指导,观察每一个小组中问题解决的进程,并且仔细记录学生的分析想法与过程,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完善自己所提出的观点,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很好的激发他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组织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丰富有趣的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自己提出猜想并且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解答学习中的疑惑,让他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改变他们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的传统认识,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乐于学习.

三、构建多标准衡量尺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而且每种智力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再结合高中化学的教学特点,可以因此很好的制定出符合高中化学学习评测的标准.传统的评价往往是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而把表现进行的,并且更多的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与作业练习的正确率为主,这种评价方式过于片面单一,不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的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以及接下来自己该加强哪些方面的练习,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可以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在教师评价之后,还可以分小组让学生对组内的同学进行评价,他们日常相处的时间较多,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也更能够发现他人的长处,因此在评价中有一定的可取性,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看看他们对于自己的表现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综合三方不同的意见可以得出对一个学生较为全面的评价.而在评价的标准上,则更要进行精心设计,比如教师的评价中可以着重表现学生课堂听讲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等,而在同伴的评价中可以着重表现此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的与他人交流,能否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以及在课下的学习态度等等,而在自我评价中可以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态度做出评价与反思,以及觉得自己所做的不足的地方,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每一个学生在合适的教学方式下都能够成为优秀的人,所以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方向是正确的,具体看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运用这一理论,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

作者:蔡小颖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文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杨碧金.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时代2014年16期

[2]朱红兵.多元智能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刍议———均衡高效课堂形成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5年05期

第十篇: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探索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化学课程的难度不断加深,课程的抽象性也不断增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动机激励策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一、以情境为引入吸引学生兴趣

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入手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开展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设计学习情境,以兴趣为动机,以情境为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如在金属钠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用水点燃灯”的小魔术,在进行实验前,教师在酒精灯内放入一块金属钠。在课堂展示时,教师用胶头滴管取一滴水滴在酒精灯上,学生发现酒精灯被点燃。通过一个简单的课堂小实验,学生能产生认知小矛盾,进而顺利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金属钠。以魔术为情境的教学模式更能够吸引学生,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再如,在进行食品中的有机物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场景:在进行教学前,首先准备一张白纸,然后用一个黑色的小喷壶向白纸上喷洒液体。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看到纸上出现了“早上好”的字样,一段时间后字迹消失。教师向学生解释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来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以生活场景为引入的情境教学方式拉进了生活与化学之间的联系,能够为教学课程和课堂趣味之间铺就一道交流的桥梁。

二、以问题为动力诱导主动质疑

问题引导法是动机激励的一个重要策略,求知欲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巧设问题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克服困难的喜悦感。如在教学乙醇一课时,在学习了乙醇的发展历史和物理性质等基础知识后,以问题引导法为基础来进行乙醇化学性质的学习。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通过乙醇的化学式来写出它的结构式。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对于有机物结构式的书写方式有了一定的掌握,因此很快写出了两种结构式,分别是CH3-O-CH3和CH5-O-H。接着引导学生对思考第二个问题,即根据同学们书写的结构式,采用什么实验能够确定乙醇的结构式。学生通过思考后发现如果第二个结构式中存在-OH,思考可以检验-OH的方式来确定准确的结构式,然后教师提出第三个问题:如果乙醇中存在-OH,-OH的化学键较为稳定,该采用何种方式来检验。学生想到了在无机化学中进行的钠与水生成氢气的实验,设计钠与乙醇反应的实验。在进行完以上过程后,教师引出乙醇分子的两个组成部分———乙基和羟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不断深入,探究出乙醇的结构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以合作为平台重视交流体验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比较认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合作交流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领会多样的思维方式,在思维不断碰撞的过程中收获成长。如在教学氯水成分时,教师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分析新制氯水和久制氯水的区别,在合作交流前教师先进行分组并向学生介绍如何正确嗅闻有毒气体并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实验器材。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积极思考并讨论交流,学生提供了判断两种氯水的一个思路,即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两方面来对氯水进行分析。在分析两种氯水的物理性质时,学生通过观察颜色、气味等方式来判断。在研究化学性质时,学生对于氯水中的离子成分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离子成分设计了相应的化学实验。每个小组均能够确定两种液体中都有氢离子和氯离子。教师引导学生写出氯水解生成次氯酸的化学式,并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次氯酸的漂白性。学生确定了氯水中的主要元素,但是没有学过有关于次氯酸根的验证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采用排除法的方式确定了引起氯水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小组合作探究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条解决问题的思路,合作激励动机也是化学教学中经常应用的教学方式之一。

四、以作业促进自我提升

课后作业是一种反馈教学的方式,也是化学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作业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及时认识到自己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作业反馈,学生能够及时查漏补缺,增强自己的行动力和上进心。如学习完“物质的量”后,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复习物质的量的内容,默写出一张本节课的课程结构图。教师通过合理地布置课后作业,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本文对于动机激励法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进行了探究,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特点,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学效率。

作者:蔡新刚 单位:江苏省丹阳市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端群.基于动机激励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篇7

关键词:高中化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高中化学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已经取得良好效果。其中,采取分层教学方式,不但需要突出教学的层次性,而且应当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一般来讲,分层教学本质上就是认识到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差异性,并且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分层次、分步骤实施。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彼此之间的素质差异,教师应当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对于比较难的内容进行分解,逐步引导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

一、分层教学含义以及特点分析

分层教学法主要是针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教学策略。比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本班级优生、差生以及中等生采取不同的深度以及广度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且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合适要求。分层教学方式促使教师的教学应当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化学教师需要开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且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分层教学模式和传统的重点班以及普通班教学存在差异,重点班和普通班一般采取考试选拔策略,分层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等,并且结合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划分若干层。

二、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一)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或者智力因素等差异性,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层,并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合适的教学目标以及内容等,促使学生的成绩能够有所提升。一般来讲,分层教学中,分层的形式包括隐形分层、显性分层以及自主定层等,其中,显性分层对于学生学习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处理得当,容易给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此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容易伤害学生的信心以及学习积极性。为了避免分层教学产生负面影响,比如产生标签效应等,应当对学生的教学采取隐形分层形式,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成绩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

(二)目标分层

学生经过特定阶段学习之后,在技能、情感、知识、技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教学目标具有稳定、导向、激活等功能。教学目标应当具有适度性、阶段性以及层次性。换句话说,目标制定过程中,应当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并且学生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一方面,教学目标定位过高,学生无法完成,以及影响学生积极性,从而打击学生自信心。一方面,定位过低,学生难以得到提升。因此,应当对目标进行调整,促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比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目标,其中包括长期目标、短期目标以及课时目标等,对于优等生应当增加其独立思考以及学习的机会,可以适当地提供其更多课外研究机会。对于中等学生,采取竞争策略,促使其不断超越。对于差生,应当加以关心以及鼓励,从而培养其学习的兴趣。

(三)课堂分层

首先,分层摸底。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出几道学习题或者测试给学生们,要求学生们自主思考或者进行小组讨论等。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摸底。其次,导入课题,教师通实验或者游戏等方式设置相关情境,促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培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比如,学习《乙醇》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带一瓶酒到课堂上,对学生提问等。再次,定向自学,导入课题之后没应当要求学生们自学,并且做测试题,一般来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选择不同的题目。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看,可以辅导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最后,讨论探讨,课堂智商进行小组探讨,在讨论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教师对于学生的问题以及建议等给予鼓励以及肯定,促使学生的自信心以及积极性得到激发以及提高。

(四)分层作业

课堂教学完成之后,化学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需要设计课后习题。一般来讲,习题主要分为三种。首先,基础题,题目难度较低,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够独立完成。其次,提高题,稍微具有一定难度以及深度。最后,拓展题,难度很大,不但综合性强,而且具有技巧性,优等生也需要认真思考才能作答,主要在于培养优等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创造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根据学生接受能力自己综合水平因材施教,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层教学方式,不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化学教师应当在化学课堂上广泛以及深入应用分层教学方式。本文主要对分层教学的内涵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并且对化学分层教学策略进行论述,应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分层教学方式。包括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以及作业分层等。

作者:黄朋寿 单位:南昌市铁路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鲁兵.分层教学法在高校足球选项课中的运用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01:79-80.

[2]张秋亚,葛青,范焕文.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06:47-49.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篇8

关键词:无机化学;转换教学角色;分层教学模式

无机化学属于化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高职院校的医学、理学等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化学基础不扎实,学生一般会感到授课内容难以理解,因此对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无机化学的新的教学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的化学教学提供借鉴。

1注重转换角色教学

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上讲台,与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讲课,对于小班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不容易遗忘。对于大班教学,由于学生对课堂的控制能力较差,课堂秩序较差,学生的学习效果欠佳。因此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是否采取角色转换教学方式,教师一定要合理把握,不仅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还要做好课堂秩序的控制。但是其教学方式值得肯定,采用角色转换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深化,使其充分感受到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2注重学生分层式教学

分层教学属于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对基础知识层次不齐,所学知识薄弱的学生来说,普遍适用。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需求的不同将其分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让基础知识水平层次不齐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1]。高职院校的学生,化学基础薄弱,授课教师采用分层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分层教学应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课后作业、教学评估这五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分层,教学才能达预期目标。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佳。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既是授课教师熟悉授课学生基础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过程,所以教师和学生应该互相商量,平等自愿。同时,学生的层次也会随着学习的过程发生改变,授课教师应该及时根据学习情况作出合理的调整,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2]。

3提倡质疑问难,让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3]。学习中善于思考,常有疑问,并善于发问,才能学以致用,并有创新成果,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该大力提倡、鼓励和引导学生的产生质疑,并和学生一起探讨,不能针对学生的质疑直接给出回答,而应该营造热烈讨论的气氛,引导学生主动思维,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教师在课堂上把引导学生发问必须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表明,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比教师主动设计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它能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4结语

总之,担任高职院校无机化学的教师,应结合学生所掌握的实际化学知识的深度,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理论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并树立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周光明,彭红军.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构建“和谐”教学新模式—高校分层教学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7,(6):69-71.

[2]吴方琼,曾仁权,杨新斌.农科《基础化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96-99.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篇9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有效教学

在传统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课堂教学的从属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意味着高中化学教学节奏完全由教师所掌控,但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和大部分教师所关心的考试成绩,课堂节奏实际上是由教师按照接受能力较快的一部分学生所确定的。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得不做出牺牲,从而占用了大量的课外时间进行额外的学习。

一、改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教学已经不只是将死板的高中化学知识一味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学习的兴趣。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迷茫期,在繁重的课业负担重压下,过于关注眼前的考试成绩提高,却忽视了未来发展的规划。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临近高考时仍不明白自己的兴趣点,对未来学业和职业发展没有较为明确的规划,已然成为“一考定终身”机制下的考试机器。高中化学教学应用新课程标准教学,将有利于鼓励学生自我思考,发现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做出契合自身能力和兴趣的决定,更能在大学生活中具备自我学习、主动研究的学习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新课程标准教学方法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多关注学生考试能力的提高和保证本校的升学率。表面上是关注学生的高中化学学习,实际上是教师更关心个人教学成就以及个人教学活动所受到的评价,而这种评价标准恰恰是由学生考试成绩所决定的。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多年以来都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保证学校升学率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高智商犯罪,我们不禁要思考,过多关注学生的智商和考试成绩的提高真的那么重要吗?高中化学教学首要目标是要教学生做人,做一个好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当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实效性。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原有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正不断受到冲击并不断演变。然而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内容仍然沿用一成不变的备课内容,教学案例早已脱离社会生活实际,难以让学生在学习中结合现实社会进行思辨。同时,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情况也导致难以激发学生的高中化学学习兴趣,难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目前大多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都采用高中化学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课学生做笔记,课堂上的单方面灌输占据了学生大量时间,学生只能利用课后时间复习笔记,再通过笔记学习来提高学习成绩,实际上是浪费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时间,大大降低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另外,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多关注课本内容,不重视社会热点和重大问题的案例分析,忽视了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新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的策略

1.及时做好教学设计。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和机会。由于高中学生知识体系尚不成熟,在研究讨论中常会偏离课堂教学主线,同时由于对高中化学学习兴趣的不断提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常会提出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由于新课程标准教学要调动起全班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兴趣,因此要面临截然不同、充满多样性的教学个体,课堂讨论中学生思维的随机性也导致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在采用新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后会面临许多突发的情境和状况。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充分考虑教学个体的多样性和学生思维的随机性所产生的不同的课堂状况。2.不断改善更新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教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并且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上产生的疑问,将个人的问题交给大家去讨论,有利于形成全体参与、共同提高的高中化学阅读教学课堂氛围。例如在铁的重要化合物实验中,我先用煮沸的蒸馏水配制好FeSO4溶液和NaOH溶液,在FeSO4溶液中放入小铁钉以防氧化。实验中将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慢慢伸入液面以下,并强调让学生仔细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有学生指出,初中讲胶头滴管的使用时,它必须在容器(试管)的上方,不让伸入容器中。于是,我把滴管放在试管口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生成了灰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了灰绿色,最后变成了红褐色。此时,学生们用惊疑的眼光看看教材,纷纷议论:为什么实验现象与教材不符?面对这种在意料中的情况,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形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学生们积极思考,认真分析,踊跃发言,归纳出如下几条原因:FeSO4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放置时间较长,易被空气氧化;在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引入了氧气;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没有用橡皮塞,没有与空气隔绝;两种溶液中溶有氧气,从而形成了较好的高中化学教学效果。

随着越来越多高中化学教师参与到新课程标准教学研究和实践当中来,我们相信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更加深入地应用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来。尽管新课程标准教学对高中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强的课堂节奏把控能力,但是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在不断的新课程标准教学实践中,高中化学教师“察言观色”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介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时机将更加恰当,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高中化学教师,以及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承认和接受新课程标准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成果。

作者:张清宝 单位:南靖县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篇10

【关键词】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

1.初中化学用语

1.1初中化学用语的分类及特点。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合价、原子及离子结构示意图等。化学用语具有很强的通用性,是和阿拉伯数字相似的通用语,世界上各国的化学工作者对化学研究时所用的化学用语都是相同的;同时它也具有复杂抽象的特点,它可以使各种复杂的描述简单化,更加清晰明了的表现出物质的变化过程。比如铁在湿润的地方容易生锈,就可以用铁和水与空气的反应来表示;铁和硫酸铜的复杂反应则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1.2初中化学用语的功能。化学用语是化学的载体,能让学生对化学更感兴趣,更好的接受化学。化学知识点多且比较零碎,所使用的学习方法不对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学生要想掌握好则难度较大,若是用化学用语来做引导,就可以使教材上的内容清楚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而对学生来说,对化学的学习和理解则更加有利。化学用语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化学用语具有抽象性的特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学生对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的想象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1.3学习化学用语时碰到的问题。中学时期老师教学方式的不当,为了追求效率,他们向学生传授知识时一般采用“灌堂式”的模式。一味的向学生讲述考试的重难点,对学生对化学用语的学习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自己的想法,更不要说思维的扩散了;化学用语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通过化学符号来表示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物质,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对化学的学习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

2.化学用语的教学策略

2.1培养学生对化学用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最大动力,学生只有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化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为避免学生大学习化学知识时产生厌烦的情绪,可以将元素符号、化合价、金属活动顺序表等编成“顺口溜”来让学生加深印象,同学们之间还可以相互提问,形成长久记忆。学生还可以把化学和生活相结合,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增加对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做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神奇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想要去探索化学世界。2.2强调化学用语的重要性。老师要强调化学用语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学习元素符号和化合价是学习一切化学知识的基础,只有在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和理解化合价的基础上,才能熟练的写出化学式,才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用语中的各种图示也很重要。比如离子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出离子的稳定性,也可以看出物质发生反应时交换的电子数。记住离子示意图:碰到比较离子稳定性的问题时能发挥很大作用,并且离子的稳定性和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关系,越稳定的物质越不易发生化学反应;能够更加理解物质间的反应关系,更加熟练的书写化学方程式。2.3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更加高效的学习化学用语。传统教学是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老师为知识的传授者主宰课堂,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的学习效率肯定不会高。因此老师和学生应当转换角色,学生作为课堂的“主演”主动学习知识,在老师的安排下合理的分成小组讨论问题,进行思维上的碰撞,有利于学生学习抽象的化学用语。老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分节总结所学化学用语;学习化学方程式时也可以将其进行分类,比如把一种物质和多种不同物质的反应总结到一起,标明反应所需的条件。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记住化学用语。总结:化学用语是化学中表达物质的简便方法,只有熟练的使用化学用语,才能够将化学的物质变化过程由直观现象反应表达成一种信息的传递沟通。在化学用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应该充分了解化学用语的特点及功能,在对化学用语的理解及讲授上要做到一丝不苟,不能把自己都不确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老师应从多个角度来要求学生对化学用语的学习,让学生理清化学用语之间的关系,把有联系化学用语用“线”贯穿起来,让学生更有效的掌握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蒲国书.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策略.渝西学院学报,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