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1:30:30

化学分析论文

化学分析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化学分析实验;教学;美育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在发育身体、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阶段,对美有炽热的向往。因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注重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对于陶冶他们的心灵,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化学分析实验教学中的美育,从引导学生发现美、营造美、探究美等方面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充分体验及感受实验环境

实验室文化氛围的教育功能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例如,当学生看到通风橱上方的“安全、规范、质量”这几个字时,就可能暗示自己,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对实验的结果加强分析和思考,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同时,实验仪器也是实验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举目四望,那些造型各异的分析仪器无时无刻不在暗处闪烁着微弱的白光,这实在是一种可爱的情景。当我们向学生展示锥形瓶、烧杯的洗涤过程,并将洗净的仪器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不但认识了洗涤方法,理解了洗净的标准,更多的是感叹于清洁光亮之美。教师要创造机会来让学生感受各种分析仪器,让他们亲手抚摸容量瓶、锥形瓶的曲线;观察滴定管、移液管、电光天平的精确。当洁净的玻璃仪器按要求错落有序、疏密有致地排放整齐,体现出的又是严谨的规范美、悦目的造型美,这些最直观的感受最能激发出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

二、构建师生协作关系,积极观察并探究实验现象

化学试剂是美的,比如硫代硫酸钠的标定实验,基准物K2Cr2O7为橘红色,加入硫酸和碘化钾,暗处反应后变为深棕色,随着硫代硫酸钠的滴入,碘液的颜色逐渐变淡,出现黄绿色、淡黄绿色,加入淀粉后又变为深蓝色,继续滴加少量硫代硫酸钠,又突然变为亮绿色。这多变的颜色的刺激,有新奇与惊叹,但更多的是努力尝试,获得美的体验。此外,科学的美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一种主观的感觉,是一种需要用心灵去体会的美。在EDTA标定实验中,无色的锌溶液在合适的pH条件下,滴加EDTA溶液变为酒红色,随着EDTA的加入,颜色渐变为蓝紫色→纯蓝色(终点)→蓝绿色(过量),颜色的渐变给人以美的享受。渐变的颜色也充分体现“结构决定性质”“质变到量变,量变到质变”的科学哲理,既有科学原理又有美感。采用教与学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就易在师生之间产生一种更深层的感应——心灵的交融,即能创造一种感性乃至理性的和谐,使课堂出现双向传递、多样统一。生动活泼的景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在和谐共处的环境中发展能力,课堂教学的美也就渐渐地产生了。

三、合理开展小组竞争及协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竞争学习因其在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的独特优势而得到广泛运用,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可在分析班级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首先对学生进行同质分组,然后通过评价团队任务的完成情况,如试剂的准备、项目完成后的汇报、技能比拼等形式,营造相互激励的竞争氛围,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内在潜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另外,还应当注意加强小组协作。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个自主合作的机会。为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异质建组,一般为4~6人,并推选小组长和记录员各一名。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技能,指导各组进行明确的分工,让各组员承担起分配到的任务。

四、熟练各种实验操作

娴熟的实验操作给人以流畅、舒心的美感,这就需要教师不但要具有高超的技能水平,同时要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手段传给学生。教师的教学要遵循中职生的认识规律,教学内容的设计,从“入门项目、主导项目、综合项目”多层次设计,实现单项技能向综合技能的提升。教学手段上,教师课前可下发微课供学生自主学习,课上做好演示和巡视指导,及时考核和评价,课后进行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

总之,化学分析实验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美感。教师要善于洞察和运用,并用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在美好和谐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高,从而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美的灵魂。

参考文献:

[1]邱 罡,陈宜菲.高师院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美育[J].广州化工,2014(15):261-263.

化学分析论文范文篇2

1.何为高分子化学

顾名思义,高分子就是相对分子质量很高的分子,它是高分子化合物的简称。高分子化合物,又称聚合物或高聚物,是结构上由重复单元(低分子化合物—单体)连接而成的高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非常的大,小到几千,大到几百万、上千万的都有。我们有时将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高分子化合物叫低聚物。高分子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分支,同样也是从事制造和研究分子的科学,但其制造和研究的对象都是大分子,即由若干个原子按一定规律重复地连接成具有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质量的、最大伸直长度可达毫米量级的长链分子,称为高分子、大分子或聚合物。

2.高相对分子质量与高强度

相对分子质量和物质的性质是密切相关的,是决定物质性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相对分子质量高的化合物才有一定的机械力学性能,才能作为材料使用。例如乙烷、辛烷、廿烷、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都是直链的烷烃化合物,但是分子量变化很大,其机械力学性能因而也有极大的区别。

3.高分子科学的主要内容

既然高分子化学是制造和研究大分子的科学,对大分子的反应和方法的研究,显然是高分子化学最基本的研究内容。高分子科学不仅是研究化学问题,也是一门系统的科学。高分子科学的主要内容有:如何将低分子化合物连

接成高分子化合物,即聚合反应的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不同性质的高分子,其结构必然是不同的。为了得到不同性质的高分子,就要去合成具有特殊结构的高分子。

二、高分子材料化学的应用

材料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阶段的标志,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指经过某种加工,具有一定结构、组分和性能,并可应用于一定用途的物质。上世纪半导体硅、高集成芯片、高分子材料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把人类由工业社会推向信息和知识经济社会。可以说某一种新材料的问世及其应用,往往会引起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材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如果说现在人人离不开高分子材料,家家离不开高分子材料,处处离不开高分子材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最主要的应用是以高分子材料的形式出现的,高分子材料包括了塑料、纤维、橡胶三大传统合成材料,另外许多精细化工材料也都是高分子材料。

第一,塑料:一类是通用塑料,如容器、管道、家具、薄膜、鞋底与泡沫塑料等等;另一类叫工程塑料,其强度大,如汽车零部件、保险杠、洗衣机内的滚筒、电器的外壳等。

第二,纤维:人们开发出聚酯、尼龙、腈纶、维尼纶等高分子化合物,通过不同的加工,生产出了各种纤维制品,极大地满足着人类的需要。

第三,橡胶:天然橡胶的种类和品质都受到很大的限制,于是科学家们不断开发出了各种人造橡胶,如丁苯橡胶、丁腈橡胶、乙丙橡胶、氟橡胶、硅橡胶等。

第四,精细化工:比如使得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的各种涂料产品,如家具漆、内外墙乳胶漆、汽车漆、飞机漆等。女孩子用的指甲油,使牙齿变白的增白剂也都是涂料。还有万能胶、建筑用胶、医用胶、结构胶等黏合剂,以及各种吸水树脂等都是高分子产品。三、高分子化学与高科技的结合

当今社会,人们将能源、信息和材料并列为新科技革命的三大支柱,而材料又是能源和信息发展的物质基础。自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那一天起,人们始终在不断地研究、开发性能更优异、应用更广泛的新型材料,来满足计算机、光导纤维、激光、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空间工程和机械工业等尖端技术发展的需要。高分子材料向高性能化、功能化和生物化方向发展,出现了许多产量低、价格高、性能优异的新型高分子材料。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也不断涌现出来,如分离材料、光电材料、磁性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光敏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等等。功能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材料中最活跃的领域,下面简单介绍特种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是指当有外部刺激时,能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做出相应反应的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高分子则是对外力有特别强的抵抗能力的高分子材料。它们都属于特种高分子材料的范畴;特种高分子材料是指带有特殊物理、力学、化学性质和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其性能和特征都大大超出了原有通用高分子材料(化学纤维、塑料、橡胶、油漆涂料、粘合剂)的范畴。

第一,力学功能材料:强化功能材料,如超高强材料、高结晶材料等;)弹性功能材料,如热塑性弹性体等。

第二,化学功能材料:分离功能材料,如分离膜、离子交换树脂、高分子络合物等;反应功能材料,如高分子催化剂、高分子试剂;生物功能材料,如固定化酶、生物反应器等。

第三,生物化学功能材料:人工脏器用材料,如人工肾、人工心肺等;高分子药物,如药物活性高分子、缓释性高分子药物、高分子农药等;生物分解材料,如可降解性高分子材料等。

可以预计,在今后很长的历史时期中,特种与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将代表了高分子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

四、高分子化学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高分子合成材料的环境同化,增加循环使用和再生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乃至用高分子合成材料治理环境污染,也是21世纪中高分子材料能否得到长足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比如利用植物或微生物进行有实用价值的高分子的合成,在环境友好的水或二氧化碳等化学介质中进行化学合成,探索用前面提到的化学或物理合成的方法合成新概念上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以及用合成高分子来处理污水和毒物,研究合成高分子与生态的相互作用,达到高分子材料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等。显然这些都是属于21世纪应当开展的绿色化学过程和材料的研究范畴。

参考文献:

[1]冯新德.展望21世纪的高分子化学与工业[J].科学中国人,1997,(11)

化学分析论文范文篇3

一、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纲要”所提出的四个方面的素质,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纲领和方向。但就某个学科而言,应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确定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我以为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心理素质教育,至于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教育,则不能认为是化学学科应该承担和必须完成的任务。也就是说,中学化学实施素质教育应从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心理素质这几方面着手。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和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主要内容,教好这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和“加强实验教学”。可见,强调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可以淡化“双基”教学,更不能认为,加强“双基”教学,就是搞“应试教育”。应当十分明确,化学中的素质教育,首要的是要切实搞好“双基”教学,做好化学基本知识的普及工作,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养,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这是“纲要”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符合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科学态度的建立以及科学方法训练,都需要融合于化学知识教学之中,通过化学“双基”教学来实现。离开了“双基”教学,其他方面的教育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化学“双基”教学,在观念上应有所改变,方法上应有所不同,这在前一篇文章中已谈过个人的一些浅见,这里不再赘述。

二、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要加强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这已为广大教师所共识。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和四个现代化建设必胜的信念。要使学生了解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认识化学问题。要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品质,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科学作风和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初中和高中教学大纲均有专项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为使爱国主义教育做得更有成效,要注意收集有关化学、化工的新成果、新进展,以不断充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在课内进行外,还可以通过参观、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师要提高本身的爱国主义觉悟和情感,才能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去激励、感染、熏陶和教育学生。

中学化学知识中蕴藏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结合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有助于学生能力、特别是认识能力和学习质量的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科学信念,即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们有能力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有了这种信念,就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科学探索中,披荆斩棘,开拓前进,这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具有的品格。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教育,包括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物质结构的层次性以及物质的普遍联系性等;

(2)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包括物质运动的永恒性、物质运动的内因和外因、物质运动的宏观表征和微观本质的联系以及物质运动与能量转化等;

(3)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教育,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教师要努力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知识,武装好自己的头脑,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化学教材,研究教学方法。通过化学“双基”教学使学生从化学学科这个侧面相信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物质是可以认识的(包括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物质发生变化时无不充分体现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和否定之否定的普遍规律;并树立内因和外因、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关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或创造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最可宝贵的素质。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对学生素质的较高要求,应在教学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化学上,这种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途径也是很多的。比如化学史教育,在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化学家的任何一个发明创造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既体现了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科学研究成果,又体现着他们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坚持实践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生动的化学史实,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最好例证。

化学实验中,要尽量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现以初中化学选做实验三“室温下盐的溶解度的测定”为例做些探讨。

(1)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测定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必需的条件是什么?(①必须保持实验过程中水温为10℃;②测得100g水在10℃时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硝酸钾)

(2)展示水浴装置,介绍原理及用法;

(3)怎样测得10℃时100g水能溶解硝酸钾的最多克数?(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的提出,将把学生的思考、讨论引向高峰)

大部分同学提出的办法是:在天平上称出一定量硝酸钾晶体,往10℃的100g水里慢慢撒入硝酸钾,随撒随搅拌,当撒入的硝酸钾不再溶解时,说明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称量剩下的硝酸钾的质量,前后两次硝酸钾质量之差便是10℃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

(4)这个方案行不行?(这个方案原则上是对的,但是太费时间,实际上行不通)

有同学提出跟上面操作相反的方案:

量好100g水,保持10℃,一次加入定额过量的硝酸钾晶体,搅拌几分钟,保证溶液达到饱和后,把溶液倒出,称量没溶的硝酸钾晶体,加入硝酸钾的量减去未溶的硝酸钾的量,便是硝酸钾的溶解度。

(5)让同学讨论这个方案。

有同学会指出,晶体上沾着水,测得的溶解度比实际溶解度小;

有同学会提出,先把晶体上沾的水加热蒸发掉,再称量;

还会有同学提出,沾附在晶体上的不是纯水,是硝酸钾饱和溶液,水分蒸发了,此水中溶解的硝酸钾无法称量,这方案从原理上就错了。

(6)是否必须用100g水?水多少重要吗?

能否从饱和溶液打主意?经此提示,同学们会悟到水的量不是关键,取任意量的水(水量少为好),加入硝酸钾晶体搅拌配成10℃时的饱和溶液,取饱和溶液称量后,蒸发除去水分,称量剩下的硝酸钾晶体,水量和这些水溶解硝酸钾的量便测得,再换算成100g水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克数,便是10℃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

化学分析论文范文篇4

教学方法

项目课程的教学组织过程中各项目的工作任务均以认知相应的实训场地作为起始,培养学生营造规范、整洁的工作环境和科学的工作素养。继而学习相应的测试仪器并完成仪器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理论实践相融解决工作任务的问题、难题,然后拟定实验实施方案,完成测试工作。第一次课的教学首先向同学们介绍建材化学分析项目课程性质、定位标准,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入手,让学生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工作岗位及工学结合的课程特色。从知识能力、职业素养多方面让学生认识课程的设计和培养目标。了解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知晓课程的过程考核方式。然后让学生们例举出质量优劣的建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国外罕见的特大建筑事故。如:巴黎的夏尔─戴高乐飞机场倒塌事故,是因为部分水泥质量低劣,拱顶穿孔造成混凝土质量逐渐退化所致。还要向同学展望建材的发展前景,如:奇特功能水泥、透明水泥及其功能的研发等。拉近学生与该课程的距离。另外利用多媒体,带领学生到施工工地实验室,参观建材检测工作岗位化验人员的工作过程(如:路面建材实验室中化验员如何对路基材料石灰石的化学分析等)。通过范例,让学生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工作岗位,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充满着信心,开始建材化学分析课程的学习。课后,让学生写出对第一次课的感想,写出自己存在的疑惑。教师通过第一次课后的作业批改,了解学生的心态,做到有的放矢的教与学。基本技能的教与学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是建材化学分析实践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根据本课程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使学生会操作常规分析仪器、设备,学会化学成分检测方法,必须完成若干个学习型工作任务(见表1中项目一、项目二)。学习型工作任务教学做的教与学过程:第一步,借助多媒体演讲仪器及操作技能、检测原理;第二步,教师边讲边演示给学生,同时设计问题与学生互动;第三步,指导学生教学练做完成学习型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团队的合作,增强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例如:检测水泥化学成分Cl-含量的教学做,必须先教会学生掌握沉淀滴定方法和操作技能,再教会学生配制、标定标准溶液以及检测Cl-的方法原理及要点。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要求自行选用或设计检测方案并完成工作任务。3.3建材化学组分检测的教学做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设计若干个综合任务(如表2中项目三)。例如高效减水剂中甲醛含量的测定,即混凝土外加剂原材料的检验的教学做:在教与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间的交流、师生间的互动。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鼓励学生运用口头、书面、讨论各种形式进行交流。在学生之间营造积极活跃的气氛,培养学生提出质疑。引导学生放弃错误观点,接受科学合理的解释。

构建网络平台辅助教学

建立建材化学分析项目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建材化学分析教学的网络学习平台。将该项目课程的教学标准、教学大纲、电子教案、习题库以及建材化学分析相关的网站,以网络的形式提供给学生,用于增大教学信息量,便于学生复习和归纳课堂所讲授的内容,起到助教辅学的作用。利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尤其是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录像等。课件内容精练、形象直观,可明显提升教与学效果,通过ppt、flash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理论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积极利用电子书籍、期刊、数字图书馆等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让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拓展得以实现。

化学分析论文范文篇5

以下是小编对于化学分析投稿格式方面应该注意的事项,仅供大家参考。

1、化学分析计量杂志投稿的论文一定是有关:化学分析测试技术、计量技术,计量行业的法规、政策、标准,管理经验;标准物质的研制及应用,分析、计量仪器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仪器检定、使用、维修经验;相关专业文献综述、专题讲座、专题评论、发展动态及相关信息、简讯等方面的论文。

2、化学分析计量杂志投稿的论文中对于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化学分析论文范文篇6

1分析化学教学的现状

目前的分析化学教材,其内容和体系中经典的化学分析还是占了大量篇幅,仪器分析内容有所加强,但仍不够详细,学生从目前分析化学教材上所学知识和技能已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不能反映分析化学实验技术在新兴学科的应用和相关学科的渗透。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基本上还是各占一半,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其教学方法多数是以讲授为主,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实验教学中,内容过于陈旧,多是一些验证性实验,使得学生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1]。实验结果的处理停留在笔纸上,基本上没借助于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来处理数据、打印实验结果和进行误差分析。综合性实验少,开发设计性实验基本没有开设,学生能力的拓展没有放在重要的位置。

2分析化学教学改革

2.1根据专业需要,选择教学内容

通过研究分析化学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与药学专业及其发展的内在关联,进一步整合课程内容,提高课程整体水平,使本课程的特色更加明显。随着现代分析仪器的迅速发展,药物的分离分析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2]。国外的分析化学教材内容更新较快,缩减了化学分析部分,更新较多的仪器分析部分,教材内容贴近专业发展实际状况,和社会、生产的实际技术水平联系紧密,目前常用的是各种色谱和光谱技术,这一技术能对复杂体系进行分析。最新版的《中国药典》大量增加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品的含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压缩重量分析法和四大滴定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多数学生通过自学可以看懂,老师只要讲重点和难点部分,把知识点串连起来,并且通过做相关实验加深理解和记忆,学生基本上都能较好地掌握化学分析的内容。重点放在仪器分析部分,这部分内容与前面的知识联系较少,枯燥、抽象、难懂。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凡与后续课程有关或与以后工作关系密切的要多安排课时。如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要详细讲解误差的来源、减少误差的方法、有效数字及运算,实验数据如何处理,如何判断实验数据、实验方法是否可靠?为学生工作以后写论文、搞科研打下良好基础。在基础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突出重点,少而精,结合科学发展前沿,在教学中注意抓重点和难点,删除较陈旧的内容。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尽量穿插一些现代分析化学如何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包括药物、环境、食品等各个领域中分析化学的新进展、新成果。

2.2结合教学内容,写小论文

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以2~3人为一组写简单的小论文,如讲色谱法时,可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要求按论文的格式写一篇关于色谱法发展史的综述,通过查资料、写作的方式使学生对色谱法的发展有更深层的认识,了解到相关的仪器和分析方法,进而了解一些最新研究报道和热点追踪,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药品检测方面的课题是学生毕业论文中常选的课题之一,在按药典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莫西林含量实验以后,可让学生做相应的研究:流动相配比的改变对HPLC法测定阿莫西林含量的影响研究,pH对HPLC法测定阿莫西林含量的影响研究等相应课题并写成论文,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了相互合作的团队意识,又能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加强,通过思考,学生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样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2.3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拓思维

以前所用标准溶液均由实验员事先准备好,学生直接标定,这样,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缺乏系统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将实验时间改为6h,让学生自己动手配制标准溶液,然后标定,再测定样品含量。一次实验结束后,学生对整个样品含量测定过程有了全面的了解,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仪器分析实验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莫西林的含量”实验,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操作的老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定。并通过Excel,Origin等软件的应用,可以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结果的模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4]。为使学生尽快地系统地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在化学分析实验中开设了综合实验,“沉淀滴定法测定混合离子”,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准备仪器、试药,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工作的能力。

2.4制作动画,提高课堂效果

如仪器分析部分在讲仪器的构造和原理时,要学生去想象发生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和变化,从而建立起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是比较困难的。计算机直观教学手段中形象的仪器构造和操作说明及各种各样的动画、视频等使理论课的学习不再抽象,解决了因仪器数量和实验条件的限制使理论课与实验课不能同步进行的矛盾。通过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将有助于将抽象的知识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生动,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降低理解难度。课堂教学更加完善,学生能较快、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理解教学中的难点,同时,上课时适当的穿插生动的动画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对仪器分析中某些简单的分析仪器,制作相应的实物教具,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一种方法的原理、概念和基本实验技术,可提高授课效率,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化学分析论文范文篇7

1教学方面

目前课程的教学主要以PPT演示课件结合讲述的方式进行教学。伴随着教学的进行也发现了若干问题。如各省市高中化学教育程度不同,部分省市高中化学为选修课,部分学生缺少化学的基本常识,学习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未来应把重点放在整理课件,在PPT上加大重点、难点知识的篇幅。在正常教学内容间穿插部分学生高中甚至初中就应当掌握的化学常识,以便让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理解知识点。还有部分工作就是在PPT中以图片和动态FLASH替代文字叙述,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还应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每章授课结束后,要求学生自己对该章内容进行总结作为固定作业。对学生的总结批改后,课堂上加以补充。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同,通过总结就能较好的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方便教师对各别学生进行及时辅导。通过这个方法也较好的调动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对课程进行总结并系统化的掌握重点及难点问题。通过对学生总结的批改,发现学生自我归纳知识点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总结出重要知识点。

2考核方面

对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变。增加了课题论文的考核形式。题目在学习完相关章节后(学期中段)发放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由于是按照寝室为单位进行课题,也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课题进行讨论。对于课题涉及大量教材以及教材外的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让一部分学生在大一期间就能掌握通过网络媒体查询文献资料以及整合有用信息的能力。通过课题短片论文的撰写,让学生掌握论文的基本格式为毕业论文做先期准备。通过制作PPT并对课题内容的阐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通过分组的形式,使学生加强团队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在期末考核时,对学生的论述部分进行录像讨论各组之间的优劣。

3实践教学方面

针对目前我院《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应着重点着手于实验项目与课本理论教学更为紧密结合的方向进行。选取更加适合专业学生的实验项目,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力争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建立化学兴趣小组,选取若干简单易操作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总体来说通过对该课程教学考核进行改革以后,学生的反应良好且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由于本人参加工作时间较短,在教学方面经验尚浅且能力有限,请及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使化学课程在各专业基础教育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作者:王琪工作单位:沈阳工学院

第二篇

1课堂教学知识体系结构的调整

水分析化学的授课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水分析的测量与质量保证、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2]。其中化学分析法主要包括四大滴定方法,而仪器分析法包括光谱、色谱和电化学分析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仪器分析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化学分析,成为水质分析的主要方法。传统的水分析化学教学以讲述化学分析方法为主,适当介绍几种常规的仪器分析法[3]。因化学分析法准确、费用少且容易掌握等特点,常用于污染较少的水样中常量组分的分析[4]。在过去几十年,化学分析法是水分析的主要方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环境污染加剧,水环境样品中待测组分越来越复杂,变异性大,并且大部分污染物质为痕量级甚至更低,采用常规的化学分析法无法得到准确的结果,必须借助仪器分析的技术和手段才能完成。因此,作为环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水分析化学应适当调整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例,重点讲授化学分析法的原理和仪器分析法的应用。

2课堂教学模式和内容的调整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采取老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在下面机械地记的形式,达不到使学生掌握相关原理和仪器应用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并且,老师单调的说教方式,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容易使学生疲倦,并由此产生厌学心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课堂教学模式和内容调整势在必行。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缓解课堂压力,在讲授四大滴定方法时,可以将四种平衡反应和影响因素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进行讲解,从而缩短授课课时,运用比较思维原理,加强学生对枯燥理论的理解;对于不同滴定方法的应用,则可以采取任务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讲授完四大滴定法的原理后,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去收集滴定分析方法的应用,每一种滴定方法作为一个专题,收集过程中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对收集过程进行监控指导,最终形成专题报告,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课堂讨论,通过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3教学考核模式的调整

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多采用课程作业、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然而学生刚从高中的高强度训练突然转变为低强度学习,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部分学生存在课程作业抄袭,考试抱佛脚的方式应对,考核效果较差,达不到应有的结果。同时课程作业往往针对课堂内容,无法达到课程预习的目的,在目前高强度教学形势下,学生不预习,很难跟上教学进度,急需采取某些改革措施,提高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成效,可在部分专题结束后进行课前十分钟测试,将传统的作业转移到课堂进行,防止学生的抄袭,同时提醒学生课后的复习,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与此同时,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课下布置相关思考题,代替传统的作业,促进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了促进学生的预习与复习,大大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避免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过大,学生抄袭和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发生,引导学生进入平稳的学习状态。为了提高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和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在化学分析理论教学结束后,布置小论文,通过撰写小论文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能够对水质分析中的某些问题和技术进行思考,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

4网络教材的开发和利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所采用的教材往往是固定的,主要是便于学生课下预习,其中的化学分析部分较适合理论教学,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光学、热学、电化学、色谱、波谱类分析技术都已从经典的化学精密机械电子学结构、实验室内人工操作应用模式,转化为光、电、算(计算机)一体化、自动化的结构,并正向更名副其实的智能系统发展(带有自诊断、自控、自调、自行判断决策等高智能功能)。这导致教材中的仪器分析部分相对于实际使用存在严重滞后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可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和利用网络教材辅助仪器分析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水分析技术。由于网络教材具有内容情境化、资源多样化、学习个性化、评价科学化、交流互动化、操作简单化及可开放性、可共享性、可协作性等特点,可将仪器分析部分分为教学部分和自学部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从互联网上、学术刊物以及其他新闻媒体上摘取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分析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对感兴趣的分析方法进行大胆的尝试验证,理论密切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动手能力。通过网络教材的开发与利用可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仅可以拓展现有的教学内容,还将直接导致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更有利于推动现行教学模式的变革。

5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同步

水分析化学除38学时课堂授课外,还有18学时的实验学时。实验教学是使学生掌握实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5]。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由于水分析化学实验所需仪器较多,一般由化学实验中心安排授课,导致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脱节,使本来实践性很强的水分析化学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学起来没兴趣,知识掌握起来也有一定难度,实验时无思考[6]。为避免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可采取理论课与实验课同步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就进行相关实验的操作,达到理论知识及时应用于实验,同时又反过来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目的,使实验课与理论课不脱节,融会贯通,使知识掌握得扎实、灵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6结论

水分析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分析化学的理论去解决复杂的水质分析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改革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跟多的应该关注学生,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标准的调整,达到调动学生内在学习潜能的目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被动思考为主动思考,改变现有的学习习惯,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本文作者:程静王芳工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第三篇

1我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1.1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目前,大部分医药学院校的分析化学实验教材都是自编或协编,实验内容与普通院校相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与医学、药学联系不太紧密,连贯性不强,实验操作多为规定不变的固有模式,较少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小,兴趣不大。所以,我们对实验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为核心,以科学研究方法的综合训练为基本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我们在编写实验讲义时,力求做到实验操作、原理阐述并重,突出“医用”,更注意系统性和实用性[2]。例如包括了枸橼酸钠含量的测定、几种混合磺胺类药物的薄层色谱、APC片剂的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等等与医药学有关的实验,并增设了一些与医药、生活有关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激发学生做实验的热情和兴趣。

1.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首先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进行预习,带着问题、设计方案进实验室。在进行综合性实验教学时,我们把一部分要用的仪器摆在共用边台上,让学生从思考、设计方案去挑选实验所用的仪器,参考实验教材,独立完成实验任务。二是针对部分实验内容,采取同学间讨论或小测验形式完成实验,这样能很好地加深和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三是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采用CAI等教学手段,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充实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四是采取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分析问题、积极思考,做到实验时手脑并用。教师在讲解实验课时,要简明扼要,抓住重点、难点讲述,多采用讨论式、提问式、比喻式、启发式、比较式等多种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由他们独立完成对本次实验课内容的理解、掌握,最后教师加以总结。这些改革,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成为教学主体,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了良好互动的课堂氛围。

1.3加强学生操作训练

分析化学实验是医药学院校检验、药学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基础课,对以后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基础操作和综合实验训练。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和技能训练设置为独立的实验,如常溶液配置、溶液标定、仪器分析测定等。在进行基本操作时,要求学生认真进行基本技能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规范操作,减少失误,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4合理分配实验设备

因不断扩招,目前需要上医学分析化学实验的学生多达1500人。在过去,我们采用相同实验内容同时进行的教学安排,按实验要求设置实验室仪器的配置,需要很多相同的仪器,一些贵重仪器设备一年只使用一次,使用率极低。改革后,我们将三个实验室分别开设不同实验,放置不同的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循环式地实验教学。这样,极大地缓解实验室的压力,提高了实验场地利用率、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节省了购买实验仪器的费用,减轻了实验准备的工作强度。如开设“分光光度法测得铁配合物的组成”实验,按过去的实验仪器配置要求,每个实验室要配置12台分光光度计,三个实验室就要放置36台分光光度计。现在我们只需放置12台分光光度计即可满足教学要求,仅这一项就节省了三分一的教学经费。

1.5开设小量、半微量实验

我们都知道常量实验所用药品量大,导致教学经费投入大、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等。现在我们在某些实验(如硝酸银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开设小量实验。这些小量、半微量实验对学生实验技能、实验准确性和精密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减少试剂使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样能达到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目的[3]。

2我校分析化学改革的建议

化学分析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荧光光谱;滴定分析

分析化学是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分析化学使用化学的、物理学的、生物学的或其他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其研究对象始终是物质的化学成分与结构,都是为了完成相关的化学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它作为一门不断涌现新方法、新技术的学科是化学类学生及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我校应用化学专业讲授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96学时;而环境等专业只讲授化学分析这一部分。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实施,基础课授课时数被压缩,《分析化学》这门课程面临着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因此,分析化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该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更新。本文针对我校分析化学的特点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

一、关于教学内容的探索

1.精讲化学分析,增加仪器分析。我们学校用的武汉大学出版社《分析化学》教材中四大滴定法: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以及沉淀滴定、普遍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这些内容在原理和内容上都和无机及中学化学的内容存在共性,并且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滴定分析的基础知识的重要性逐渐降低。因此,我们需要增加更多新兴的、热门的仪器分析方法、技术和前沿性的发展状况。比如给学生演示大型仪器室如荧光分光谱仪、紫外光谱仪、原子发射光谱、吸收光谱等等,告诉他们这种仪器能测定到人体细胞里的微量金属元素,测定考古化石的年代等等。让学生能亲身感受到新的先进仪器的高灵敏度和高精密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2]。2.不同专业,侧重点不同。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对于环境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上要多加环境样品分析,如滴定的一般流程,包括采样,实际样品的分解应怎样选择合适的溶剂,测定结果的误差如何评价等要重点讲解;对于应用化学的学生应抓重点放在培养他们的分析化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进行分析化学实验操作。如能联系物质的结构准确解释甲基橙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各种沉淀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的进程的影响因素等等。以及强化一些基本实验仪器如容量瓶、滴定管、分析天平、移液管等的正确使用方法。要求在实验报告中把每一个实验现象解释得清楚透彻。3.根据就业方向和用人单位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学院每年都组织专业课教师对已毕业的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调查统计,各行各业的需求不一样,对分析化学学科的掌握内容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可以根据实际工作中应用来调整分析化学学习的侧重点。如环境工程的学生应该对环境样品的采集、预处理、分析试样、数据处理给予重点讲解,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对各种样品的仪器分析给予重点讨论、教学。

二、教学方法的探索

1.把分析化学实验加入到理论学习当中。众所周知,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包括定性、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比如理论课上提到的混合碱的判定、混合物的基本定性判断;定量分析比如酸碱滴定中对于浓度的具体测定等等,这些理论内容不仅需要在理论课上把基本知识讲解给学生,更需要配合实验把这些内容具体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同时可以结合现代分析手段,比如纳米金的特殊的光学性质等。通过简单的比色方法,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辨别牛奶中三聚氰胺的存在,再通过紫外光谱的工作曲线定量分析。这些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帮助。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达到综合素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以将演示实验带到课堂中,比如酸碱指示剂在不通酸碱pH溶液中,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实际上,这是一个很直观的现象,如果我们把这样的实验在理论课上直接演示出来,将是一个很吸引人的实验过程。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起到了很大的帮助。3.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相关理论的一门学科,概念与原理大多较为抽象,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很难理解。我们完全可以把多媒体视频等等带入课堂,引入一些小实验的视频教学片断,或者把现代的分析技术通过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用分析化学这门传统的课程有一个崭新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很多关于现代分析技术的视频文件,比如现代荧光检测技术、高分辨气相、液相色谱、电子扫描或透射显微镜等内容引入课堂,这样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合理科学地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原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是: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应用。《分析化学》这门专业课本身就是一门偏向于实际应用的学科。它可以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我们应该把传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生活中许多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为将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彩娜.分析化学中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几点看法[J].华夏医学,2012(2)

化学分析论文范文篇9

教学大纲是指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制定学科的教学纲要。纲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时数分配等。为了配合我院“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修订了药品质量检测专业培养计划。我院原分析化学课程96课时,其中化学分析54课时、仪器分析42课时。结合专业培养计划,我们将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进行合并,合并后课时数为96课时,仪器分析独立成一门课程,学时数为54课时,同时理论课和实训课的课时比也作了相应调整。

2调整教学内容

按照分析原理分析化学可以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又以滴定分析作为主要内容,滴定分析是以四大平衡作为理论依据,因此将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合并成无机及分析化学。目前,高职学生的能力目标是会动手操作、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而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是够用就行,因此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结构基础理论、有效数字及数据处理、溶液化学平衡、滴定分析、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对于药品质量检测专业,药品的生产质量检测、药物代谢动力学、人体内药物分析都需要仪器分析的相关知识,按照以前的教学计划,仪器分析只有42课时,很多仪器的理论知识都讲不透,学生理解的很吃力。由于课时较少,实训课也安排的少,实训课上,基本上是老师对照仪器介绍其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再演示操作,学生基本上没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因此,新的教学内容将仪器分析独立成一门课,课时调整为72,增加仪器分析课程中的实训课课时,让学生对常见的仪器比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的操作方法能够基本掌握,能够做到会使用常见仪器对药品进行理化分析。

3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分析化学教学仍然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单向表述为主,学生通过听讲而被动的接受[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训课时较多的课程,我院的实训课是大班教学,老师很难看完每个同学的实验过程,学生若没有学习主动性,就不会自己动手做实验,只是看着同组实验人员做,自己凑数据,完成实验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引入了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与之相符合的教学方法。譬如,在高效液相色谱仪教学中,学生在没有见过和实际操作过仪器的情况下学习,感觉比较抽象,枯燥,很难理解其原理。为此,我们将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各个部件(真空泵、色谱柱、检测器、色谱图)作为一个项目,再将每个项目的构造、作用、使用方法制成微课形式,学生在课前可通过微课的形式学习每个零件的结构和原理,课堂上,教师再将每个部件连接起来讲解,通过仪器的仿真软件模拟操作后使用真实仪器。这样通过“微课-课堂讲授-仿真模拟-实际操作”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更好的掌握了知识。

4加强实验教学与专业的衔接、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分析化学实验是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和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的实验操作可以为以后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4]。因此,在选择实验内容时,尽量选择一些和专业有关的实验对象。例如,在介绍酸碱滴定的理论课后,安排“药用Na2CO3含量的测定”作为实验内容。并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如何配制HCl滴定液;(2)如何选择指示剂;(3)反应接近终点时,终点变化不敏锐,如何处理。选择药物作为实验对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能激发学生们学习专业的热情。优化实验教学内容还要做到开展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合理分配不同层次实验的课时比例,尽量降低演示性实验的比例、加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演示性实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和数据处理能力,计划安排了0.1000mol/LHCl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NaOH溶液的滴定实验,配合验证教材中的酸碱滴定曲线,实验主要考察学生的基本操作如: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移液管的使用方法、滴定管的使用方法,滴定管的正确读数等。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计划中安排了“复方丹参片丹参酮ⅡA的分离与含量测定”实验。在实验中,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流程,通过课堂讨论、老师点评,最终确定实验方案。每组成员根据最终的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分析实验问题,完成实验报告。学生通过“方案讨论-独立实验-实验分析”过程,培养了独立立思考能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习热情。

5完善考核方式

分析化学传统的考核方式就是全院统一一张理论试卷,试卷的内容以课后习题和平时讲义为主,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内容、题型比较死板。学生考前背习题就能考得高分,而真正理解多少却不得而知。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对考核方式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由课堂提问和课程论文组成,课堂提问的问题由老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在课下通过学习或查阅资料加以掌握,确保每个同学每学期有2~3次的被提问机会。课程结束后,学生根据本人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一篇课程论文。实验考核是由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几部分组成,每次试验前,学生写出预习报告,给出初步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流程,学生根据预习报告中的方案和流程进行操作。实验结束后,进行数据处理和实验分析。完善后的考核方式可以把学生从死记硬背课本习题、公式中解放出来。学生学习灵活性更高,主动性更强。

6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着教学的质量[5]。目前我院药品质量检测专业及药学相关的分析化学课程的师资力量强,学历高、年龄结构合理,有的教师从事化学教学已达三十年,教学经验十分丰富。但大部分老师是综合性大学化学系毕业、有的是其他专业毕业“转行”教化学的,缺乏系统的药学知识,课堂上不能将化学和药学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只能孤立的介绍化学知识。针对这一情况,学科负责人要求化学老师要系统地听一门专业课,将专业知识融汇到化学教学中去,专业课老师也要听化学老师的课,从而可以提出合理的建议。同时,学院鼓励教师利用暑假、业余时间参加省培、国培、去一线药企顶岗工作,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闫冬良,马纪伟.分析化学的PBL教学方法及效果评价[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8(5):91-96.

[2]周卿.药学专业本科《分析化学》教学探讨[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8,28(5):494-496.

[3]张超.PBL教学法在医学类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283-284.

[4]詹雪艳,袁瑞娟,段天璇,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探讨[J].药学教育,2012,28(1):43-45.

化学分析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化学需氧量;环境监测;综述

化学需氧量(COD)是评价水体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COD测定的主要方法有高锰酸盐指数法(GB11892-89)和重铬酸钾氧化法(GTB11914-89)。高锰酸盐指数法适用于饮用水、水源水和地面水的测定。重铬酸钾氧化法(CODCr)适用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测定,但此法要消耗昂贵的硫酸银和毒性大的硫酸汞,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且加热消解时间长、耗能大,缺点十分明显,已不适应我国环境保护发展的需求。为此,人们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改进。

1标准法的改进

1.1消解方法的改进

为缩短传统的回流消解时间,早期进行的工作包括密封消解法、快速开管消解法、替代催化剂的选择等;近期的工作主要包括采用微波消解法、声化学消解法、光催化氧化法等新技术。

1.1.1替代催化剂的研究重铬酸钾法所用的催化剂Ag2SO4价格昂贵,分析成本高。因此,毕业论文研究Ag2SO4的替代物,以求降低分析费用有一定的实用性。如以MnSO4代替Ag2SO4是可行的,但回流时间仍较长。Ce(SO4)2与过渡金属混合显示出很好的协同催化效应,如以MnSO4-Ce(SO4)2复合催化剂代替Ag2SO4[1],测定废水COD,不但可降低测定费用,还可降低溶液酸度和缩短分析时间,与重铬酸钾法无显著差异。

1.1.2微波消解法如微波消解无汞盐光度法测定COD;微波消解光度法快速测定COD;无需使用HgSO4和Ag2SO4测定COD的微波消解法;氧化铒作催化剂微波消解测定生活污水COD等。Ramon[2]等采用聚焦微波加热常压下快速消解测定COD。

与标准回流法相比,微波消解时间从2h缩短到约10min,且消解时无需回流冷却用水,耗电少,试剂用量大大降低,一次可完成12个样品的消解,减轻了银盐、汞盐、铬盐造成的二次污染[3]。专著[4]对此作了较全面的总结。

1.1.3声化学消解法尽管微波消解时间短,但消解完后要等消解罐冷却至室温仍需一定时间。而超声波消解方便,设备简单,且不受污染物种类及浓度的限制,近年来已有一些应用研究[5]。钟爱国[6]使用自制的声化学反应器对不同水样进行了声化学消解试验,提高了分析效率,减少了化学试剂用量,COD测定范围150mg·L-1~2000mg·L-1,标准偏差≤615%,加标回收率96%~120%。超声波消解时,超声波辐射频率和声强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试验表明,超声波辐射标准水样30min时,低频(20kHz)、适当高的声强(80W·cm-2)有利于水样的完全消化。

1.1.4光催化氧化法紫外光氧化快速、高效,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不产生二次污染,因此对水和废水分析的优势特别突出。近几年来,半导体纳米材料作为催化剂消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当用能量等于或大于半导体禁带宽度(312eV)的光照射半导体时,可使半导体表面吸附的羟基或水氧化生成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OH),从而使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艾仕云等[7]提出纳米ZnO和KMnO4协同氧化体系,并据此建立了测定COD的方法,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和重现性与标准法相当。他们还使用K2Cr2O7氧化剂、纳米TiO2光催化剂测定COD[8]。通过光催化还原K2Cr2O7生成的Cr3+浓度变化,可以获得样品的COD值。但反应仍需恒温搅拌,反应液需离心过滤。操作烦琐,且不能在线快速分析。

1.2测定方法的改进

1.2.1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测定COD是在强酸性溶液中过量重铬酸钾氧化水中还原性物质,Cr6+还原为Cr3+,英语论文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Cr6+或Cr3+来实现COD值测定。Inaga等以Ce(SO4)2作氧化剂,加热反应后测定吸光度,计算出COD值。Konno使用自制的比色计与PC机相联测定COD,所得结果与标准法基本一致。光度法测得COD值快速、准确、成本低等。目前,国内外不少COD快速测定仪均是基于光度法原理。如美国HACH公司制造的COD测定仪是美国国家环保局认可的COD测量方法。

1.2.2电化学分析法

(1)库仑法库仑法是我国测定COD的推荐方法,该法利用电解产业的亚铁离子作库仑滴定剂进行库仑滴定,根据消耗的电量求得剩余K2Cr2O7量,从而计算出COD。广州怡文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制的EST22001COD在线自动监测仪,采用库仑滴定原理,测量范围5mg/L~1000mg/L;测量时间30min~60min,测量误差≤±5%FS;重复误差≤±3%FS,与手动分析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2)电解法此法既不外加氧化剂,也不加热消解水样,而是利用电化学原理直接测量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是COD测定方法的突破。方法原理基于特殊电极电解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同步迅速氧化水中有机物,较难氧化的物质(如烟酸、吡啶等)也均能被·OH氧化。羟基自由基被消耗的同时,工作电极上电流将产生变化。当工作电极电位恒定时,电流的变化与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成正比关系,通过计算电流变化便可测量出COD值。作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工作,取得了初步的结果[9,10]。由于水样不需消解,极大缩短了分析流程,还克服了传统方法中“二次污染”的问题。目前,这类仪器代表产品是德国LAR公司的Elox100A型COD在线自动监测仪h[11]。仪器测量范围从1mg/L~10000mg/L,最大可到100000mg/L,测量周期2min~6min。此仪器在欧美各国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在我国也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

(3)其他电化学分析法Dugin[12]提出以Ce(SO4)2为氧化剂,利用pH电极和氧化还原电极直接测定电势从而测定COD值的方法。Belius2tiu[13]以两种不同的玻璃电极组成电池,通过直接测定电池电动势,对水样中COD值进行测定。赵亚乾[14]以一定比例的反应溶液回流10min后,冷却稀释,用示波器指示终点进行示波电位滴定测定COD。

Westbroek等[15]提出Pt-Pt/PbO2旋转环形圆盘电极多脉冲电流分析法,通过电化学方法产生强氧化剂,硕士论文有机污染物在圆盘电极表面直接氧化或与产生的氧化物质反应而间接被转化。伏安计时电流法和多脉冲计时电流法测COD,可在几秒中获得结果,而且可以在线监测。形成的强氧化媒介可使工作电极表面保持清洁。但方法检测限较高,不适合地表水或轻度污染水的测定。但德忠等[16]提出混合酸消解和单扫描极谱法快速测COD的方法。该法基于用单扫描极谱法测定混合酸(H3PO4-H2SO4)消解体系中过量的Cr6+,从而间接测定COD。混合酸消解回流时间只需15min。Venkata等[17]使用示差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DPASV)进行电化学配位滴定确定有机金属络合物的络合能力,从而测定COD。

.2.3化学发光法根据重铬酸钾消解废水后其最终还原产物Cr3+浓度与COD值成正比关系,以及在碱性条件下,Luminol-H2O2-Cr3+体系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的原理,文献[18,19]提出一种用光电二极管做检测器测定水体化学需氧量的新方法。

1.2.4紫外吸收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是通过测量水样中有机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一般用254nm波长),直接测定COD。已有工作表明,不少有机物在紫外光谱区有很强的吸收,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机物的吸光度与COD有相关性,利用这种相关性可直接测定COD。这种方法不像COD、总有机碳(TOC)方法那样明确,但在特定水体中有极高的相关性,也能真实反映有机物含量。基于紫外吸收原理测定COD的仪器已有生产。这类方法均不需添加任何试剂、无二次污染、快速简单,但前提条件是水质组成必须相对稳定。此方法在日本已是标准方法,但在欧美各国尚未推广应用,在我国尚需开展相关的研究。

2自动在线分析技术

流动分析(FA)用于水样COD的测定可将样品消解和测定实现一体化,留学生论文使整个过程实现在线化、自动化。Korinaga[20]提出以Ce(SO4)2为氧化剂,采用空气整段间隔连续流动分析法对环境水样中的COD进行测定,采样频率达90次/h,但需特制的阀,且管长达18m。陈晓青等[21]提出测定COD的流动注射停流法,系统以微机控制蠕动泵的启停,并记录分光光度计检测到的信号。由于停流技术的引入,解决了慢反应中样品的过度分散问题。

Cuesta等[22]提出COD的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流动注射分析法。用微波加热消解样品,未被样品中有机物质还原的Cr6+保留在阴离子交换树脂上,Cr6+经洗脱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这种方法在检测中没有基体效应的影响。

尽管流动注射分析的优势突出,但仍免不了传统加热方式。为了提高在线消解效率,不得不加长反应管或采用停留技术,这又导致分析周期延长或低的采样频率。医学论文微波在线消解效果虽好,但去除产生的气泡使流路结构复杂化。但德忠等[23]将流动注射和紫外光氧化技术引入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中,建立了紫外光催化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的流动分析体系,并对多种标准物质(葡萄糖、邻苯二甲酸氢钾、草酸钠等)进行了研究,反应仅需约115min,回收率8310%~11110%,检测限为016mg/L。用此方法成功测定了COD质控标准(QCSPEX-PEM-WP)和英格兰普利茅斯Tamar河水样品。

Yoon-Chang[24]将光催化剂二氧化钛铺助紫外光消解与流动分析技术联用测定化学耗氧量,获得了好的相关性。李保新等[25]把化学发光系统和流动分析法结合测定高锰酸盐指数,有机物在室温条件下发生化学氧化反应,KMnO4还原为Mn2+并吸附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微型柱上,同时过量的MnO-

4通过微型柱废弃。吸附在微型

柱上的Mn2+被洗脱出来使用H2O2发光体系检测。若换用职称论文重铬酸钟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还原生成的Cr(Ⅲ)催化Luminol-H2O2体系产生强的化学发光可测定COD。该方法已用于地表水样COD的测定。

基于流动技术,综合电化学技术、现代传感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代光机电技术研制的COD在线监测仪,一般包括进样系统、反应系统、检测系统、控制系统四部分。进样系统由输液泵、定量管、电磁阀、管路、接口等组成,完成对水样的采集、输送、试剂混合、废液排除及反应室清洗等功能;反应系统主要有加热单元或(和)反应室,完成水样的消解和的反应;检测系统包括单片机(或工控机)、时序控制和数据处理软件、键盘和显示屏等,完成在线全过程的控制、数据采集与处理、显示、储存及打印输

参考文献:

[1]杨娅,艾仕云,李嘉庆等.用MnSO4-Ce(SO4)2协同催化快速测定COD的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1):30-31.

[2]RamonRamon,FranciscoValero,Manueldelvalle.Rapiddeterminationofchemicaloxygendemand[J].AnalyticachimicaActa,2003,491:9-109.

[3]但德忠,杨先锋,王方强,等.COD测定的新方法-微波消解法[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7,33(3):135-136.

[4]但德忠,分析测试中的现代微波制样技术[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

[5]AntonioCanals,M.delRemedioHernandez.Ultrasound-assistedmethodfordeterminationofchemicaloxygendemand[J].AnalyticalandBioanalyicalChemistry,2002,374(6):1132-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