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防治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08-02 17:31:40

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法范文篇1

关键词:林业经济;病虫害生物防治;管理探讨

1引言

病虫害生物防治和管理工作是现阶段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实行不同的处理措施是现阶段相关林业部门考虑的关键,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重视。

2我国林业病虫生物灾害概述

2.1我国林业病虫生物灾害现状分析

林业病虫生物灾害是指,树木等自然资源受到病虫等生物性灾害的破坏,进而影响树木的生长,甚至出现大规模的死亡现象的一种灾害现象。根据病虫生物灾害的来源不同,可以划分为国家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外来林业有害生物这两大种类,本文将分别对其进行阐述。对于国家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来说,是指在我国林业部门进行检疫的过程中发现的在我国境内产生的病虫灾害生物,由于其产生于我国,因此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相对较强,且具有非常强的传播性,因此对其进行彻底的治理是非常困难的。对于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来说,其主要指的是从国外传播到我国境内的有害生物,由于其产地是国外地区,因此大部分对我国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治理起来也相对比较简单。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这两种病虫生物灾害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方式,并严格防止其传播,在大部分地区都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但是仍有少部分地区,不仅不能达到有效地抑制,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亟待解决。

2.2林业病虫生物灾害的种类分析

根据现阶段我国相关林业部门对林业生态结构的一系列调查研究,将现阶段存在于我国的病虫生物灾害初步总结为100种甚至更多。目前,我国相关病虫灾害的检测部门已经能够对发现的病虫灾害进行实时的监测,同时对其发源地和发源原因进行详尽的分析,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解决措施。

3针对现阶段我国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与管理探讨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止与管理的工作经验,参考国内外先进的防治管理案例,将其相关措施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法是现阶段在我国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与管理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其主要是利用生物手段去对病虫害问题进行治理,具体来说也就是所谓的“以鸟治虫、以虫治虫”等等,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特性,利用其天敌对其进行消灭。随着现阶段我国生物科技的不断发展,相关科研部门还研制出了利用生物有机体对病虫害进行治理,例如:相关林业科技部门研制出了针对松毛虫的黑蚂蚁生物防治手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生物防治法的治理力度相对较强,同时也能根据不同的病虫害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因此现阶段在我国应用相对广泛。

3.2林业基础技术防治

林业基础技术防治主要指的是在进行林业苗圃种植时,根据该区域土质的特点和自然环境的不同事先对土壤进行消毒。同时,在种子的选择方面根据病虫害的情况进行严格地挑选,尽量选择那些抗虫害能力相对较强的种类。在进行种植之后,需要相关部门定期安排人员对苗圃卫生情况进行治理,对杂草和枯叶现象进行及时的清除。除此之外,很多地区由于对抚育伐的时间没有进行合理的调控,导致病虫害在这一过程中迅速滋生,并逐渐蔓延,严重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还需要根据林业和苗圃发展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抚育伐计划,并采取一定的防虫措施。根据现阶段我国苗圃及林业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在其实际的工作中,病虫害生物一般比较容易出现在干枯和水分含量相对较大的树木之中,这种环境下细菌滋生相对较快,因此病虫害繁殖能力也相对较强。对于这一部分的治理措施来说,一般会采用砍伐和焚烧的形式,直接切断整个病虫害生物的传播源头,对其进行彻底的治理,但是由于其杀伤力和规模相对较大,且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因此一般情况来说不提倡这种做法。

3.3化学防治法

对于化学防治措施来说,其主要是利用化学农药产品来对病虫害生物进行消除工作,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在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中病虫害生物的化学防治法进行调查,将其具体的种类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其化学防治法中较为常见的就是药物喷洒或者喷雾剂的形式,工作人员将化学药品稀释,利用喷雾剂等设备对病虫害地区进行喷洒,进而达到消灭病虫害生物的作用,这种模式应用起来较为简便且喷洒范围相对较广,效果非常良好,因此在现阶段已经开始大规模进行使用。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化学防治法就是人工涂抹、撒布和包扎等,这些方式一般都在一些经济和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地区应用,相对来说耗费人工,且效果并不是十分良好,相关林业部门并不是很提倡该种形式。一般来说,只有在一些极其贵重的树木和植被的病虫害生物的防治中才会对其进行使用。

4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当下在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中病虫害生物防治和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对未来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

作者:李琼 单位: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林业局永定林业站

参考文献:

[1]冯莹,黄茂俊,许少嫦,等.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工作[J].广东林业科技,2012(02).

[2]郭丽洁.陕西省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3]杨利娜,惠会峰.林业的培育及病虫害防治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9).

化学防治法范文篇2

综合运用各项农业技术措施,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使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抵抗能力,同时造成对病虫不利的环境条件,达到控制病虫危害的目的。耕翻土壤,减少地下害虫。耕翻土壤可把地下害虫翻到地表,经霜冻日晒禽鸟啄食压低虫口密度,有的地下害虫深埋土中,不能羽化出土,有的地下害虫还可以直接被杀死。改革耕作制度,轮作倒茬,间套复种。轮作倒茬是指在同一块菜地上,于一定年限内,按照一定顺序,轮换种植几种作物的做法。轮作可以均衡土壤中的养分,减轻病虫害,改良土壤结构;有利于提高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控制农业病虫害的发生。如禾谷类作物与大豆轮作,既可抑制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又可抑制禾谷类作物丝黑穗病的发生。棉花套种小麦,利于瓢虫草蛉等的繁殖,可以减轻棉蚜的危害。改进播种工作。做好播种工作,能够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源,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如播种前精选种子苗木,剔除有病虫的种子苗木。适当调整播期,如春天低温高湿,玉米播种过早易烂种且易得黑穗病,应适期晚播。合理密植。种植密度对农业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充分利用光温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如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田间湿度大,为病虫害提供了适宜的滋生条件。且种植密度过大,导致作物组织柔嫩,易遭病虫的危害。合理的肥水管理。过量地施用氮肥,会使植株抗病性降低,病害加重,增施磷钾肥可提高植株抗性。灌水次数与灌水量对田间湿度与温度有较大影响,许多病害在高湿条件下更易发生。如棚菜生产,为降低棚室湿度,要实行滴灌,膜下灌溉,不能大水漫灌,另外能喷粉就不喷雾,以减轻棚菜病害。又如水稻灌水应浅、湿、干相结合,出穗前落水晒田,可降低田间湿度,增强根系活力,控制水稻穗颈瘟的发生。保持田间清洁卫生。田间清洁卫生,能够清除病虫害源,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田间清洁卫生包括清除杂草与捡净病株残体等。因为杂草和病株残体是许多病虫的越冬场所,杂草还是许多害虫的初侵染寄主。如2012年黏虫呈暴发态势,据统计,辽宁省农作物受黏虫危害面积超过15万hm2,绝收近26000hm2,黑山县绝收2000hm2,发生密度和分布范围20年来罕见。草荒的玉米田发生严重,特别是打过苗后除草剂的玉米田发生更严重。这与黏虫的产卵习性有关,黏虫喜欢在枯草叶的尖部产卵。

物理机械防治法指利用各种物理因素和机械设备来防治病虫害。汰选法。汰选法指采用风选、水选、过筛等方法,剔除带有病虫的种子。诱杀法。诱杀法指利用害虫的趋性,设计诱杀害虫的方法。如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蓝黄板诱杀、食饵诱杀、银膜避蚜等。热处理法。热处理法是在不损伤种子的前提下,利用一定的热力杀死种子内外病虫的方法。如日光晒种、温汤浸种等。阻隔法。阻隔法即根据病虫的侵染和扩散行为,设置各种物理障碍,阻止病虫的危害或扩散。如图1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孟庆平无公害农产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探讨43树干涂白,果实套袋等。捕杀法。捕杀法指利用人工或各种器械捕捉或直接消灭害虫的方法。生物防治法指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草的发生和危害,具有经济安全、控制作用持久、一般情况下害虫对天敌不会产生抗药性的优点。以虫治虫。以虫治虫即利用有益的昆虫来防治有害的昆虫。捕食性昆虫的利用。实践中可以利用捕食性昆虫控制病虫害。如利用瓢虫、草蛉、蚂蚁、食蚜蝇等控制害虫的发生。寄生性昆虫的利用。可以利用寄生性昆虫防治部分虫害。如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以菌治虫。以菌治虫即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害虫。利用细菌治虫。利用害虫的致病细菌来感染害虫,使害虫生病而死亡。死亡的虫体变软变色很臭。如用苏云金杆菌颗粒剂防治玉米螟。利用真菌治虫。利用害虫的致病真菌来感染害虫,使害虫生病而死亡。死亡的虫体僵硬,呈白色或绿色或黄色等不同颜色,没有恶臭。如用白僵菌封剁防治玉米螟。利用病毒治虫。利用害虫的致病病毒来感染害虫,使害虫生病而死亡。死亡的虫体变软,体内组织液化,没有臭味。能感染昆虫的病毒很多,目前我国发现的昆虫病毒近百种,但应用在生产上的很少,原因是病毒不能离开寄主昆虫来人工培养繁殖,限制了许多昆虫病毒的推广应用。以菌治病。部分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具有杀灭病菌的效果。以菌治病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防治病害。如用春雷霉素防治水稻稻瘟病,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防治害虫的方法。如用玉米螟性激素诱杀雄蛾防治玉米螟。以其他有益生物治虫。以其他有益生物治虫在生产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捕食性蜘蛛、捕食性螨类、益鸟、蛙类的利用等。化学防治法指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杂草。化学防治法优点是高效、迅速;缺点是大量杀伤天敌,污染农作物及环境,易引起病虫草的抗药性和农药中毒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倡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生态防治),尽量避免使用化学防治,但是在目前的生产水平下无法做到这一点,化学防治仍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病虫害防治的必要措施。为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需要有选择地使用农药,不能只顾防效不顾农药的毒性。

提倡使用微生物源杀虫、杀菌剂,如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淡紫拟青霉、宁南霉素、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等;植物源杀虫、杀菌剂,如吡虫啉、印欄素、苦参碱等;矿物源杀虫、杀菌剂,如硫酸铜、波尔多液(保护剂由生石灰、硫酸铜、水配制而成)、石硫合剂(保护剂由生石灰、硫磺、水配制而成)等(表1);昆虫生长调节剂,如灭幼脲、噻嗪酮、氟虫脲等。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敌百虫、辛硫磷、马拉硫磷、三氯杀螨醇、多菌灵、百菌清(保护剂)、代森锰锌(保护剂)、托布津、异稻瘟净、甲基硫菌灵、福美双、阿特拉津等。有限制地使用中毒性农药,如敌敌畏、乐果、毒死稗、马氰、阿维•唑、三唑磷、辛•唑、杀虫双、代森铵、灭扫利、敌杀死(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稻瘟净等。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如甲胺磷、甲拌磷(3911)、对硫磷(1605)、氧化乐果、呋喃丹等。

本文作者:孟庆平工作单位:辽宁省黑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化学防治法范文篇3

1.1农业生态平衡不受重视

在有机农业种植中,不重视农业生态平衡是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很多农民仍旧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在农田上长期种植单一的农作物,没有进行合理轮种。品种单一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打破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在这种被破坏的农业生态系统中,病害初始菌源量会大大增加,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发生频繁,增加了病虫害防治难度[2]。

1.2田间管理不到位

有效的田间管理可以大大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就目前有机农业种植情况来看,田间管理工作不到位是病虫害问题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一,农户在进行农作物种植时,没有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农户选择的品种多是产量高的品种,并不是抗病、抗虫的品种。同时,农户在选种后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消毒灭菌处理。第二,农户在进行农作物种植时,没有合理选择播种期。播种时间会直接影响田间病原物的种类和数量。例如,秋季早播的小麦,由于其早期生长阶段处于高温环境中,因此,易发生叶锈病。第三,农作物种植后,没有制定合理的浇水、除草计划。很多农户认为矮小的杂草不会影响农作物生长,一般等到杂草丛生后才开始清理,这无疑为病虫害提供了有利的栖息场所,加速了病虫害的繁殖和扩散[3]。

1.3防治措施不合理

在目前的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农户对病虫害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缺乏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首先,大部分农户文化程度不高,进行农药配比时,对农药的使用量把握不正确,配比不合理,配制出来的农药不仅不能抑制病虫害,还会加速病虫害的繁殖、破坏农作物自身的免疫系统,降低农作物的抵抗能力。其次,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比较多,农民又比较依赖农药,在没有找到病虫害发生原因的情况下,就盲目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这种病虫害防治方法治标不治本,还会阻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同时,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会危害其他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2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措施

2.1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平衡

在有机农业种植中,需要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平衡,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降低病虫害的传播概率。在传统的农业种植中,农作物种植品种比较单一、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如果发生病虫害,很快就会大面积蔓延,很难及时控制,这样就会导致大面积的农作物遭受病虫害。因此,需要采取多样化的种植方式,在一定种植面积内种植多种农作物,丰富生物多样性,从而形成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为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可以通过轮作不同农作物的手段来改变病虫害的生存条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常见的轮作手段有水旱轮作、草田轮作、粮油轮作等[4]。

2.2加强田间管理

第一,为了提高农作物的抵抗能力、减少病虫害的侵袭,选择农作物品种时,不能只关注农作物的产量,要把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放在首位,要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品种。选完种子后,要对其进行科学处理。挑选质量不好、带有病虫的种子,将其他优良的种子放置在温水中浸泡并放置在阳光下晾晒,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种子的成活率,还能增强种子的抵抗力,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大大降低后期的防治难度。第二,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栽培计划,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和种植方式。播种时间要避开病虫害高发期。种植方式上需要有效调整作物的种植面积,合理把握农作物的种植间距,这样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供充足的光照、透气、通风条件,还能避免病虫害传播。第三,农作物栽种后,需要适时适量浇水,确保田间湿度适宜,创造不利于病原菌和害虫繁殖的湿度环境。同时,做好田间清理工作,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枯枝落叶等,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栖息场所,有效预防病虫害。第四,在农作物生长期间,需要经常查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如果发现病虫害,需要及时清除病苗或者病叶,然后根据病虫害的类型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将病虫害扼杀在发病初期。

2.3综合治理农业病虫害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需要根据农作物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病虫害治理手段。在实际治理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防治的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环境保护问题。要严格遵循绿色健康、环保安全的治理原则,选择对人体无害、对环境友好的防治方法,从而实现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2.3.1物理防治法。物理防治法分为人工捕获、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例如,可以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等特征来对害虫进行灯光诱杀、利用粘鼠板来捕杀田间老鼠等有害生物。2.3.2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法主要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生物农药等。第一,以虫治虫,即培育农业病虫害天敌。培育病虫害天敌是一种特殊的防治方法,其特点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维持生态平衡。在农作物的种植区域周围,农户可以建立丛林带,为农业病虫害的天敌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通过病虫害的天敌来灭杀农业病虫害,促进有机农作物健康生长。目前,我国天敌昆虫的繁衍和利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从国外引进的日光蜂,可以有效防治苹果棉蚜虫;丽蚜小蜂可以有效防治温室白粉虱,减少白粉虱的发生和危害。现阶段,我国已经培养了多种天敌昆虫,但是在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这些天敌昆虫数量和规模,避免天敌昆虫数量过多造成生态失衡。第二,以鸟治虫,即可以养殖一些专门吃害虫的动物,如鸡、鸭、鹅等来捕捉田间的害虫,这样防治方式投入成本较低。第三,使用生物药剂,即通过选用适宜的有机生物药剂和矿物质药剂来有效防治有机农作物病虫害问题。可以采用活体生物,如真菌、细菌、昆虫、病毒等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常见的动物性毒素有蜘蛛毒素、黄蜂毒素等[5],微生物农药有苏云金菌、杀虫剂巴丹等,植物性农药有植物源杀菌剂和博落回杀虫剂等。与传统农药相比,生物药剂有着特定的成效成分、作用机制等,不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些生物药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将防治处理控制在合理、可控范围内,不能出现生物药剂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问题。2.3.3化学防治法。化学防治法主要是使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害。化学药剂的种类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杀线虫剂等,农户可以根据病虫害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农作物常用的施药方法是喷雾法,即先将药剂兑水配成规定浓度的药液喷雾,再使用喷雾器利用喷头将药液均匀喷在植物和有害生物表面。使用化学防治法时,农民需要正确掌握药剂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剂量,规范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避免化学农药危害生态环境。

3结语

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健康生长,降低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制约了有机农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进行农业病虫害防治时,需要找到农业病虫害产生的原因,根据具体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通过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平衡、加强田间管理、综合治理农业病虫害等手段,提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实现有机农作物产量、质量双丰收,推动有机农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继发.探讨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与方法[J].种子科技,2017(6):97.

[2]刘淑贤,杨秀冬,刘丽红,等.探究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8(21):132.

[3]杨同庆.试论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与方式[J].农家科技,2019(9):35.

[4]王忠跃,李兴红,董雅凤,等.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5):206-207.

化学防治法范文篇4

关键词: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社会环境趋于稳定,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也不断增大。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基数大,农业生产对人们生活质量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有深远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作物种植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具体种植过程中,人们对化肥的应用有不同的观点。一些人认为农作物栽培工作不使用化肥,是保护环境的表现,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化肥在农作物种植管理中的使用受到了一定限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绿色无公害的模式来栽培农作物[1]。笔者认为,农作物种植应合理利用栽培管理技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因此,研究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尤为重要。

1农作物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意义

农作物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农业生产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着农业基础生产和农作物产量,因此,加强农作物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种植农作物的收入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只有加强农作物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工作,才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作物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是基础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经济的运转情况。在农业生产中,加强对农作物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不仅能够促进农作物栽培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而且还能从整体上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实现农作物的创收。但是农作物栽培管理工作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应当遵循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合理应用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为其生产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不断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2)有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进我国经济建设进程。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发生病虫害较为常见,为了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产,种植人员会使用相应的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起到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的作用,有效预防农作物疾病的出现。不过在使用农药时,种植人员应当提高警惕,如果农药使用不当或者使用超标的剧毒农药,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严重威胁,对周围环境乃至种植人员自身也会造成危害[2]。因此,在农作物栽培管理过程中,合理使用栽培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做好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工作,积极引进病虫害防治技术,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大大提高,不仅能够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且还能推进我国经济建设进程。

2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2.1合理轮作

在农作物栽培管理中,为了提高农作物栽培质量,相关种植人员应当做好准备工作,提前处理土壤,使得播种土壤保持良好的平整度,为之后的播种和灌溉等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在农作物栽培工作完成后,种植人员还应当根据当地地形条件和环境,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农田灌溉工作,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农作物的出苗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几种不同种类的作物,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的肥力。

2.2科学选种

农作物栽培工作开始之前,相关种植人员应当重视选种环节,优质的种质资源是农作物质量和产量的保障,同时也是农作物得以顺利栽培的基础。具体种植过程中,农作物的种子数量非常多,挑选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因此,需要种植人员在选种时态度严谨,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优良品种,减少坏种等情况出现,保障农作物的发芽率。因此,在栽种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选种,做好种子筛选、消毒处理工作,为农作物育种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农作物的种类较多,不同的品种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也是不同的。相关调查研究显示,部分农作物自身可以抵御病虫害,并且擅长应对某一种病虫害,但是大多数农作物是难以同时抵御多种病虫害的[3]。因此,在选种时,不仅要选择优良品种,还要选择对病虫害有一定抗性的品种,才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进一步保障农作物的产量。

2.3适时播种

在农作物栽种管理中,需要重点考虑农作物播种期间的土壤条件和灌溉条件。农作物病虫害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相关种植人员应当综合考量自然地理环境,根据实际情况处理病虫害问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当根据农作物的类别,选择最佳的栽培时间,制定合理的播种方案,并且根据气候环境等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保障农作物栽培管理的规范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设。

2.4加强水肥管理

在农作物栽培管理中,灌溉和肥料供给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对栽培工作和生产管理具有深刻影响,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因此,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水肥管理工作,根据农作物种植需求,充分考虑自然地理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计划,选择适合的浇水方式,为农作物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这不仅能够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而且还能提高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例如,山东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较大,大部分地区是旱作农业,农作物具有抗旱性。在栽种管理过程中,除了需要满足农作物的灌溉要求外,还要合理处理田间积水与排水问题,有效防范病虫害的滋生,避免其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种植质量[4]。除此之外,在施肥管理中,应当以科学栽培技术为导向,合理控制施肥比例,保障农作物营养充足,从而提高农作物栽种管理质量,从整体上提高种植管理水平。

2.5加强种植流程管理

农作物栽培管理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关系到农作物的生产情况,合理控制种植流程,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栽培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参照当地实际情况做好种植流程管理工作,认真执行种植工序,并且在种植过程中不断完善种植流程,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做好田园清理工作和土壤耕松工作,提高土壤湿度和含氧浓度,确保土壤养分充足,保障农作物拥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2.6合理选择贮藏环境

农作物收获之后,相关种植人员应当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残体,避免病株上的病原体危害农作物,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危害。此外,还要做好农作物贮藏工作,选择适合的贮藏方式,避免农作物出现病虫害等问题,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由此可见,种植人员要提高对农作物贮藏问题的重视程度,根据农作物实际选择适合的贮藏环境,从而降低不良问题发生的概率。

3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3.1制定科学预防机制,明确预防要点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应当以预防为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预防机制,加强病虫害防治管理,并且合理配置农药,提高病虫害防治成效。在防治工作中,应当根据农作物的品种精准掌握病虫害防治的时效性,不断完善病虫害防治管理过程,有效提升农作物的产量。特别是在轮作期间,需重视重茬等问题,科学预防病虫害。此外,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当发现农作物出现病虫害之后,选择科学的治疗手段,对于病虫害严重的地方,使用科学配比的农药进行治疗,保障农作物生长的品质。

3.2合理选择物理防治法,防止病虫害传播

物理防治技术是利用人力和机械设备来破坏病虫害的生长环境,降低病虫害生存和传播的概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农作物健康生长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例如,使用捕杀器具隔断病虫害传播等,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还能有效地降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成本[5],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

3.3合理选择化学防治法,减少环境污染

现阶段,化学防治法是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科学使用该方法对农作物病虫害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化学防治法适合大范围病虫害防治要求,能够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性。在应用该方法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药物,并且严格控制化学药物的用量[6]。如果使用不当,会影响农作物生长,而且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下,使用化学防治法应当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尽可能地选择污染少、毒性低的药剂,保障农作物的安全,同时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3.4合理选择生物防治法,有效防治病虫害

生物防治法是利用害虫的自然天敌对病虫害进行灭杀,该方法具有安全、环保等优势,但是缺点是见效比较慢,需要长时间坚持使用才能达到防治效果[7-8]。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合理应用生物防治法,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管控。面对不同的病虫害,应选择不同的防治措施,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可在不影响农作物种植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物种进行病虫害防治,如借助真菌、细菌等微生物诱发病虫感染,降低病虫成活的概率。

3.5定期检疫,保护生态环境

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果,农业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科学完善的病虫害防治机制和检疫机制,定期开展农作物病虫害检疫工作,提前预防农作物的病虫害问题,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发展[9]。此外,相关种植人员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农作物种植区的污染物,避免病虫害滋生,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10]。

3.6合理选择农业废弃物处理方式,避免病虫害滋生和扩散

在农作物种植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农作物植株残体的处理工作,选择适合的处理方式,避免病虫害滋生与扩散。病虫害植株中潜藏着很多病害和虫卵,如果将其任意丢弃的话,不仅会影响病虫害防治效果,甚至会造成大量病虫繁殖,对后续农作物的播种和管理造成严重不良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借助臭氧处理站,将农业废弃物等垃圾科学处理掉,对病虫害植株残体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效防止病虫害的滋生与传播[11]。

3.7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员专业素养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为了增强病虫害防治效果,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参与到病虫害防治培训工作中[12]。通过集训、讲座等方式,开展农作物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培训工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指导,让农民掌握病虫害种类,从而使农民增强对病虫害防治的意识并能够选择适合的方法防治病虫害,实现农作物种植的高效化。

4结束语

化学防治法范文篇5

关键词:农业种植;有机种植;病虫害防治;原则

有机农业种植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在为农业生产注入活力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有机农业生产也无法完全避开病虫害的侵害,需要结合有机农业生产的实践防治病虫害,以推动有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有机农业与病虫害防治

1.1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是相对传统农业而言的,是在遵循农作物生物规律的基础上实施的农业生产种植技术,目的是依托现代化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我国的有机农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重要促进作用[1]。有机农业种植按照类型可分为景观布局式、群落立体式、生态系统式、种群食物链式等,且上一级有机农业可与不同层次的有机农业生产进行叠加,进而形成复合式有机农业生产模式。有机农业生产以产量和质量为切入点,在土地面积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即使有个别作物产量下降的情况,但有机农业生产节约了生产成本,所以在其他层面上也能有效弥补经济损失。有机农业生产是以提升综合效益为目标实施的生产,如水稻与鱼类共生,其产生的价值比单独水稻生产和单独鱼类养殖要高许多。

1.2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数量是动态变化的,需要以有机农业生产实践为基础研究病虫害防治的新方法。物理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生态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等都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和数量[2]。在有机农业生产模式下,田间的动物物种和数量都明显增加,进而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多样生物体系。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在有机农业生产模式下,土壤的质量降低,土壤中水的稳定性增强,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增加,进而提高了微生物的活动能力,有利于农作物健康生长。

2防治的原则

2.1生态平衡原则

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在防治病虫害时要遵循生态平衡原则。有机农业生产本身是一种平衡生态环境的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要以预防为主,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并以有机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为核心,通过全面布局实现有机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统一。在防治病虫害时要打破传统的“先发展,后治理”的生产思维模式[3],要以自然环境平衡发展为核心,使病虫害防治在自然生态发展承受的范围内,保证有机农业生产与环境生态发展在统一战线上,进而实现有机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2.2保护农作物原则

在有机农业实施过程中,人们是以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在了解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种植农作物。保护农作物是防治病虫害的根本原则。因为在防治病虫害时,如果防治的成本大于农作物生产成本,将导致入不敷出。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针对病虫害的种类及发生规律进行防治,达到保护农作物的目的。

3防治方法

3.1依托多样化种植实现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发展有机农业的目标,应在不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使有机农业生产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传统的农业种植是单一种植,即在一区域内重复种植一种农作物。这种种植方式在出现病虫害的情况下会导致病虫害迅速蔓延,会对有机农业生产造成非常大的损失。另外,同一农作物在发生病虫害时使用的农药品种也相对单一,不仅容易造成病虫害对农药产生耐药性,还会提高病虫害的变异概率。在相同的种植环境中,选择不同的农作物进行种植,能够丰富区域农作物的种类,进而在形成稳定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的侵害。可依托区域环境、气候、土壤等不同因素选择农作物品种,并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等进行科学种植。多样性种植不仅能丰富区域农作物的生产空间,还能实现区域土地的合理布局,有利于保护病虫害的天敌,进而在有效提升农作物生产效益的基础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3.2依托强化管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在防治病虫害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是根本,而管理是关键。管理是从病虫害发生源头做起,通过无菌种子、轮作等方式切断病虫害发生的源头。在种植有机农作物时,可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种子和幼苗,目的是在提高种子成活率的基础上从农作物的初始生长阶段切断病虫害的发生源头[4]。同时,种植户可根据历年的种植经验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依托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对种植时间等进行重新规划,或选择害虫与益虫共同生长时期种植农作物,或选择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气候进行种植,旨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另外,还可对农作物进行轮作处理。不同农作物对土壤的利用率不同,发生的病虫害的种类也不同,采用轮作的方式能在确保土壤养分充足的基础上为农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进而提高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轮作需要以区域生态环境为依托,根据气候、作物习性等因素在保证有效改善土壤结构的基础上减少不同作物出现病虫害的概率。

3.3依托提升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防治病虫害

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是实施生产的主体,其病虫害预防和防治水平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科技的发展对农业种植人员的种植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种植人员的病虫害防治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部门的农业技术人员要深入农业生产现场,通过实地观察、群众反馈等途径总结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农业技术人员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农业种植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解决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提高农业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专家讲座、参观实验基地、技术人员进田间等,都是提升种植人员技术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方法[5]。种植人员要时刻关注有机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知识,并虚心学习先进的防治技术,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做到提前预防病虫害,最终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3.4依托综合防治措施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防治病虫害有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在选择防治方法时,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发生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方法。化学防治是最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但长期使用会使农作物及土壤残留农药,不利于有机农业种植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化学防治易对环境造成破坏,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绿色发展。在防治病虫害时,应首选生物防治方法,通过引进病虫害的天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生物防治是以保护环境为切入点,能够避免化学防治方法破坏土壤及区域生态平衡。

4结语

有机农业种植是农业生产现代化、生态化的基础,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仅能为国家提供充足的粮食储备,还能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分析有机农业生产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能为绿色农业生产保驾护航,最终实现农业强国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淑霞.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对策[J].种子科技,2021(1):57-58.

[2]郑文永.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原则与方法[J].河北农机,2021(1):42.

[3]和星海.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对策[J].湖北农机化,2021(2):47-48.

[4]严春燕.浅谈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方法[J].农村科学实验,2021(5):36-37.

化学防治法范文篇6

韭菜以其味道鲜美成为大众餐桌上常见蔬菜。但是由于菜农不懂或不能掌握其病虫害防治方法,随意滥施化肥、乱用剧毒农药,往往使韭菜的农药残留超标、商品性下降,严重危害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为了菜农能生产出食用安全的韭菜,特将韭菜在生长期间常见的虫害:韭蛆和蓟马;病害:灰霉病和疫病等的无公害生产防治技术作简要介绍,以便参考。

1农业防治法

1.1轮作倒茬

韭菜和葱蒜类蔬菜发生的病虫害相似,容易相互侵染。因此种植韭菜的菜田前茬不宜是葱、蒜类蔬菜,否则地下害虫特别是韭蛆发生严重,同时也容易使菌源累积,加重病害发生。通过倒茬、清理病株残体、深翻等措施,改变田间生长环境,能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1.2合理施肥

韭菜是喜肥作物,但是若大量施用化肥会引起偏氮徒长,从而降低抗病性。因此,在施肥上应该以腐熟的有机粪肥、饼肥或生物菌肥为主,补施化肥为辅。化肥首选氮、磷、钾复合肥或蔬菜专用肥,并适量增施微量元素肥料,以提高植株抗逆性和增加商品性。值得注意的是,粪肥和饼肥必须经过充分腐熟才能杀死里面的虫卵,否则,施入后反而会增加虫害的发生并易引起肥害。

1.3根际覆土

韭菜不耐涝,因此要求韭菜地畦面平整,避免根际低洼积水。在每次收割后可以在韭菜畦面覆1~2mm的细沙土,既可阻止韭蛆成虫在韭菜根际土缝中产卵,又可使韭菜“根白”高度每年增加0.5cm以上。

1.4灌水灭虫

对韭蛆发生严重的田块,露地韭菜在春、秋两季韭蛆发生时连续浇水淹没根系2~3d;拱棚韭菜分别在11月下旬和翌年3月初进行冬灌和春灌。灌水量要淹没垄背,可明显减轻韭蛆的为害。灌水时若结合用药,效果会更好。

1.5覆膜防虫

韭菜割后,伤口发出的气味最易引诱韭蛆成虫产卵,因此在韭菜刚刚收割后立即在畦面上覆盖塑料薄膜3~5d,待韭菜伤口愈合气味消失后,再揭掉薄膜,可以减轻韭蛆的发生。

2物理防治法

(1)韭菜生长期用竹签剔开韭菜根际土壤,形成干燥环境,可降低韭蛆成活率和成虫羽化率,减轻危害。也可顺垄条施或撒施草木灰225~300kg/hm2,或用铺沙法,可以保持韭菜根际土表干燥,减轻韭蛆为害,同时对防止灰霉病和疫病的发生也有显著效果。

(2)糖醋酒药液诱杀成虫。按糖、醋、酒、水和90%敌百虫晶体分别为:3∶3∶1∶10∶0.6的比例配成溶液,放置15~45盆/hm2,并随时添加,保持一定量的药液,可以有效诱杀韭蛆成虫。

(3)浸种灭菌。韭菜播种前将种子放入50~60℃的温开水中浸泡15min,或采用包衣种子进行播种,可有效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3化学防治法

在韭菜上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的有机磷农药进行拌种、喷雾和灌根。

3.1韭蛆的防治

(1)措施。敌百虫。在成虫盛发期,顺垄撒施2.5%的敌百虫粉剂,30~37.5kg/hm2或在上午9~11时喷洒40%的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的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也可结合覆土,把沙土中拌入敌百虫粉,制成毒土撒施。

(2)灌根。早春(3月上中旬)和晚秋(9月中下旬)进行药剂灌根防治,以下方法任选其一:用48%的乐斯本(毒死蜱)乳油7.5L/hm2,或1.1%的苦参碱粉剂30kg/hm2,或40%的辛硫磷乳油+48%乐斯本(1∶1)12L/hm2,或20%吡•辛乳油(韭保净)15L/hm2,稀释成100倍液,去掉喷雾器喷头,对准韭菜根部灌药,然后浇水。中国论文联盟-3.2蓟马的防治

在幼虫发生盛期,喷50%辛硫磷1000倍液,或10%吡虫啉4000倍液,或3%啶虫脒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1500~2500倍液。

3.3灰霉病防治

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被害后产生白点、干尖或湿腐。白点型和干尖型发病初在叶片正面或背面生成白色或浅灰褐色小斑点,由叶尖向下发展,病斑扩大后呈椭圆形或梭形,互相汇合成斑块,致半叶或全叶枯焦。湿腐型发生在田间湿度大时,叶上不产生白点,枯叶表面密生灰绿色绒毛状霉,伴有霉味。

该病的防治在阴雨较多时可用6.5%的万霉灵粉尘剂,

15kg/hm2,7d喷1次。晴天时用40%的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或65%的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的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7d喷1次,连喷2~3次。

3.4疫病防治

化学防治法范文篇7

为了尽快的改善我国林业营林工作的现状,林业营林部门必须要首先改变营林管理理念,认识到林业营林方法和管理的重要性。在进行林业营林的过程中,应该首先针对不同地区林业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的管理方法。1.1植苗营林法。在开展林业营林工作的过程中,植苗营林方法是比较常见的方法。对于植苗营林方法而言,它的应用比较广泛,其主要依据就是根据树苗完的根系作为林业造林的主要材料。在进行林业造林的过程中,由于树苗的根部比较细,承受能力比较弱,同时还比较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等现象,进而严重影响了树苗的生长,这也就是植苗造林方法对于树苗栽植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主要原因。在进行植苗营林的过程中,应该首先进行育苗,在育苗的整个过程中必须要确保树苗的水分不会流失,一旦水分流失过多,树苗就会无法生存。植苗造林方法的优势比较大,对于林业造林的条件限制比较低,使得树苗可以更好的生长。1.2分殖造林法与其他方法不同的是,分殖造林方法主要就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来进行直接的林业造林,如可以利用树木的根部或者干部等来进行直接造林。分殖造林方法对于土地的要求比较高,并且这种造林方法需要选择材料的限制条件也比较多。这种造林方法也有许多的优势,如技术比较简单,造林的成本也比较低,并且树木的成活率比较高。因此,在进行林业造林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造林方法。1.3播种造林法。播种造林方法比较适用于偏远地区或者人烟稀少的地区。对于播种造林方法而言,主要指的就是将树木的种子直接播种在林地中,这种播种方法适合进行大面积播种。播种造林方法包括条播、缝插等。在进行播种造林的过程中,播种要求比较高。在播种之前必须要对所有种子进行消毒、催芽,使得种子可以更好的生长。在播种的过程中,要选择土壤肥沃的地区,使得种子在种植过程可以更好的吸收营养。另外,在种子种植完成之后,还应该及时进行浇水、施肥等,使得种子可以快速成长为幼苗,进而确保树苗可以更好的生长,最终促进我国林业造林的快速发展,提高树木整体的覆盖率。

2营林管理综合措施

在整个营林管理过程中,科学先进的管理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所有林业造林工作人员要积极的学习并且引进各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并且尽快将这些管理技术应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例如,①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在进行林业营林管理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将现代新型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管理过程中,进而不断的提高管理效率。管理人员应该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各个地区管理人员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同时,也可以积极的学习并且引进国外先进的林业营林方法和管理技术。②在进行管理过程中,管理部门应该不断的加大所有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的提高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使得林业工作者可以更好的应用现代新型的信息技术进行林业管理。③林业管理部门还应该积极的改造现有低产林,低产林的出现大大的降低了我国整体林业覆盖率,因此,林业管理部门应该尽快的改造现有低产林,发现造成低产林出现的原因,然后尽快的对症下药,选择合适的改造方法。④在营林工程建设之前,林业部门应当对造林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了解造林地所在地易产生的害虫种类,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害虫选取不同的规划管理方式,从而降低病虫害对林业资源的影响[1]。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林业部门可通过减少害虫喜食植物的栽培规模、种植抗虫性强的植物等措施减低害虫的威胁。

3林木病虫鼠害的防治

3.1做好病虫害调查工作。“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是林木病虫鼠害防治的十六字方针。在进行林业营业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例如,做好林业病虫害的调查,了解病虫害的种类、组成以及发展趋势和特性等,然后根据病虫害的这些特性及时的制定应对措施。另外,还可以利用物理机械防治法进行病虫害的控制,如可以进行捕杀、诱杀以及高温处理等,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污染比较小,但是需要消耗的人力资源较多。3.2天地防治法。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天地防治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就是利用生物链的具体特性来进行防治。例如,在防治过程中可以利用食虫鸟或者其他的食虫动物来进行虫子以及蜘蛛的控制,利用各种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原理来进行防治,这种防治方法的针对性比较强,成本也比较低,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到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3.3生物和仿生物药剂的利用。生物和仿生物药剂的使用是现代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随着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林业的实际需求,继续使用化学防治的话,造成的后果将无法预料,所以现代社会要实现林业生态文明就需要利用生物和仿生物药剂进行病虫鼠害的防治。

参考文献:

化学防治法范文篇8

1.1轮作倒茬

韭菜和葱蒜类蔬菜发生的病虫害相似,容易相互侵染。因此种植韭菜的菜田前茬不宜是葱、蒜类蔬菜,否则地下害虫特别是韭蛆发生严重,同时也容易使菌源累积,加重病害发生。通过倒茬、清理病株残体、深翻等措施,改变田间生长环境,能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1.2合理施肥

韭菜是喜肥作物,但是若大量施用化肥会引起偏氮徒长,从而降低抗病性。因此,在施肥上应该以腐熟的有机粪肥、饼肥或生物菌肥为主,补施化肥为辅。化肥首选氮、磷、钾复合肥或蔬菜专用肥,并适量增施微量元素肥料,以提高植株抗逆性和增加商品性。值得注意的是,粪肥和饼肥必须经过充分腐熟才能杀死里面的虫卵,否则,施入后反而会增加虫害的发生并易引起肥害。

1.3根际覆土

韭菜不耐涝,因此要求韭菜地畦面平整,避免根际低洼积水。在每次收割后可以在韭菜畦面覆1~2mm的细沙土,既可阻止韭蛆成虫在韭菜根际土缝中产卵,又可使韭菜“根白”高度每年增加0.5cm以上。

1.4灌水灭虫

对韭蛆发生严重的田块,露地韭菜在春、秋两季韭蛆发生时连续浇水淹没根系2~3d;拱棚韭菜分别在11月下旬和翌年3月初进行冬灌和春灌。灌水量要淹没垄背,可明显减轻韭蛆的为害。灌水时若结合用药,效果会更好。

1.5覆膜防虫

韭菜割后,伤口发出的气味最易引诱韭蛆成虫产卵,因此在韭菜刚刚收割后立即在畦面上覆盖塑料薄膜3~5d,待韭菜伤口愈合气味消失后,再揭掉薄膜,可以减轻韭蛆的发生。

2物理防治法

(1)韭菜生长期用竹签剔开韭菜根际土壤,形成干燥环境,可降低韭蛆成活率和成虫羽化率,减轻危害。也可顺垄条施或撒施草木灰225~300kg/hm2,或用铺沙法,可以保持韭菜根际土表干燥,减轻韭蛆为害,同时对防止灰霉病和疫病的发生也有显著效果。

(2)糖醋酒药液诱杀成虫。按糖、醋、酒、水和90%敌百虫晶体分别为:3∶3∶1∶10∶0.6的比例配成溶液,放置15~45盆/hm2,并随时添加,保持一定量的药液,可以有效诱杀韭蛆成虫。

(3)浸种灭菌。韭菜播种前将种子放入50~60℃的温开水中浸泡15min,或采用包衣种子进行播种,可有效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3化学防治法

在韭菜上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的有机磷农药进行拌种、喷雾和灌根。

3.1韭蛆的防治

(1)措施。敌百虫。在成虫盛发期,顺垄撒施2.5%的敌百虫粉剂,30~37.5kg/hm2或在上午9~11时喷洒40%的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的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也可结合覆土,把沙土中拌入敌百虫粉,制成毒土撒施。

(2)灌根。早春(3月上中旬)和晚秋(9月中下旬)进行药剂灌根防治,以下方法任选其一:用48%的乐斯本(毒死蜱)乳油7.5L/hm2,或1.1%的苦参碱粉剂30kg/hm2,或40%的辛硫磷乳油+48%乐斯本(1∶1)12L/hm2,或20%吡•辛乳油(韭保净)15L/hm2,稀释成100倍液,去掉喷雾器喷头,对准韭菜根部灌药,然后浇水。

3.2蓟马的防治

在幼虫发生盛期,喷50%辛硫磷1000倍液,或10%吡虫啉4000倍液,或3%啶虫脒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1500~2500倍液。

3.3灰霉病防治

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被害后产生白点、干尖或湿腐。白点型和干尖型发病初在叶片正面或背面生成白色或浅灰褐色小斑点,由叶尖向下发展,病斑扩大后呈椭圆形或梭形,互相汇合成斑块,致半叶或全叶枯焦。湿腐型发生在田间湿度大时,叶上不产生白点,枯叶表面密生灰绿色绒毛状霉,伴有霉味。

该病的防治在阴雨较多时可用6.5%的万霉灵粉尘剂,

15kg/hm2,7d喷1次。晴天时用40%的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或65%的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的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7d喷1次,连喷2~3次。

3.4疫病防治

化学防治法范文篇9

【关键词】林业苗木;春季;病虫害;防治对策

1林业苗木春季病虫害现状

春季万物复苏,对于林业来说更是新的开始。随着温度的回暖,苗木也开始了它的生长,很多枝杈还比较脆弱,而病虫害也开始作祟,有损苗木的正常发育,甚至死亡。从数据分析看,我国林业苗木主要受立枯病、白粉病、腐烂病、介壳虫、蚜虫这5种害虫啃食,使得大片林业苗木受损,质量大打折扣,林业经济受到很大打击,也间接破坏了环境。因此,加快林业苗木春季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提上日程,尽快实施。

2林业苗木春季病虫害防治

2.1林业苗木病虫害防治办法简述。2.1.1植物检疫法。国家为保证本土或本区域植物不受外来植物病虫害侵蚀的法律规范。检疫对象为严重危害农业生产或者通过进出口携带病虫害的种子植物。2.1.2栽培管理预防法植物生长在特定的时间段有不同的需要,病虫害也就是抓住这些关键期开始泛滥。栽培管理预防法就是调整栽培技术,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将病虫害损失降低到最小。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提高栽培技术,改善栽培方式提高植物生长质量;科学管理植物水分及施肥比例,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条件;清除病叶,避免滋生病菌。2.1.3物理机械法。病虫害的发生也需要特定的环境,物理机械法就是据此进行治理。通过光、电、辐射、高温、微波炉等对病虫害进行物理防治,有效缓解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2.1.4生物防治法。就是利用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如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污染物就能达到效果,使产生抗药性的害虫无处可逃。2.1.5化学防治法。顾名思义,采用杀虫杀鼠喷雾、涂抹、拌种、蒸熏等多种化学药剂的方式防治病虫害,根据不同植物及病虫的特点对症下药。这种防治方法高效、便捷、操作简单、经济效益高。2.2林业苗木春季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对策。2.2.1立枯病。立枯病又称“死苗”,是由于立枯丝核菌的寄生而诱发的病灾。这种病原体极活跃于24~28℃的气温,若此时土壤中的水分过多,湿度很大,就更容易引发立枯病。倘若植物处于地势较低出,又没有肥料作保护支持,就只能任由立枯病的蔓延加剧。所以,为有效避免立枯病的发生,就要在地势较高处种植植物,降低土壤湿度,增加土壤疏松程度。在种植后用福尔马林蒸熏、喷洒,做好第一层防护,再用薄膜覆盖,1周后重新翻开松土,完成播种前的最后工作。如果植物生长过程中还是发病,可以用草木灰暂时解决。2.2.2白粉病。白粉病发病几率大,几乎在植物幼苗到成熟全过程都有可能发生。发病时,苗木树叶会出现白色霉斑,之后颜色逐渐变深,由单独散落的霉斑联合成大的霉斑,覆盖整个苗木树叶,直到枯死。防治对策:选择抗病的植株品种,从根本上杜绝病源;在种植前,要注意清扫苗木周围环境,彻底销毁病株;种植时要保持适合距离,不宜种植过密,注意通风换气,降低湿度。若苗木染上白粉病,可根据苗木的生长阶段喷洒不同药物。2.2.3腐烂病。腐烂病是春季一种非常常见的病害,又称烂皮病、臭皮病等,极易发生在果木上,其病源多样又很复杂,常常难以避免。染病后,苗木的枝干将首先受到侵蚀,出现椭圆形的褐色斑点,由于染病前期难以发现,所以当发现斑点后,枝干内部已经显现黑褐色松软组织,且会产生褐色汁液,不出一周,苗木几乎就濒临死亡。防治对策:加强预防管理,抢在腐烂发病的月份即3月份之前进行,在树干上涂刷白漆或波尔多液,阻隔病害的侵染。如果有树苗已经患病且难以抢救,就要及时烧毁,防止病原入侵其他苗木,造成更大损失。2.2.4介壳虫。介壳虫是一类小型的昆虫,繁殖能力强,常见于柑橘、柚子等树的植株根部或枝叶、果实上,多在冬季以卵的方式寄生于根部,待春天气温回暖,卵开始生长,直接伤害树木根部,抗药性很强。防治措施:在初春回暖之时,去除树干老皮涂上10cm左右的虫胶,让介壳虫难以上树。对于虫卵,可采用药物去除。如,255亚胺硫磷1000倍液,或敌敌畏1000倍液,窒息性杀死虫卵。当然也能利用介壳虫的天敌,如大红瓢虫、澳洲瓢虫等来进行物理防治。2.2.5蚜虫。蚜虫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害虫之一。蚜虫分布广泛,繁殖速度极快,幼虫会分布于树干芽叶上,随温度的升高不断生长,对植物的生长甚至存活都产生严重的威胁。防治措施:可用农药或天敌如蜘蛛、瓢虫防治。根据蚜虫生长的两个不同阶段,“挑治苗蚜、主治穗蚜”,对达到防治指标的植物要及时防治。

3林业苗木春季病虫害防治效果

春季是生机勃勃的季节,林业苗木更是一片生气,文章通过对林业苗木春季病虫害的分析,找出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希望为有效减少林业病虫害带来的损失提供参考,保证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安全。

参考文献

[1]郑广才,张微.林业苗木春季病虫害防治对策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7(11):239.

[2]孔祥磊,于兰锋.林业苗木春季病虫害防治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7(1):64.

化学防治法范文篇10

关键词:农业蔬菜;栽培;现状;特点;要点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经济得到了全方面的发展,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开始关注起自身健康。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要想保证身体健康,就要严抓食品质量,如今的餐桌上出现了很多有机蔬菜,即使在冰天雪地的冬天,人们也会去购买一些新鲜的蔬菜,做出美味的佳肴。因此,面对着如此巨大的消费群体,改进和完善栽培技术显得愈发重要,这样才能更好满足当代人的健康需求。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在不断进步,蔬菜栽培技术也取得了很多优异的成果,技术水平也日渐成熟,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现状

现如今,我国的农业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阶段,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手段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有效运用,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现代化[1]。在现代的农业蔬菜技术中,温室大棚在现代农业蔬菜种植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确保农业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得到科学的应用,应该掌握现阶段的蔬菜技术发展现状及技术特点。目前,随着我国农业体系的不断完善,农业蔬菜生产开始走向规模化。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集合经营的生产方式,可以将生产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确保足够的蔬菜供应。而区域性生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的投入,还可以产生颇具影响力的品牌效应,从而增加人们的重视程度,以利于农业经济更加深入的发展。现阶段的农业发展颇具特色,从整个农业发展情况来分析,如今的农业发展已经实现了生产一体化、产业化以及商品化的特点,这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成为了支柱产业。农业发展不仅只是发展农业,还要大力发展技术,多种产业一起发展可以有效地推动农业发展。虽然我国在蔬菜栽培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不能忽视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些农民朋友并不了解温室大棚技术,不知道如何科学合理地去搭建大棚,很多农民朋友只是依靠模仿别人的种植方式去搭建简易大棚,在蔬菜栽培的过程中,也没有掌握科学的技术手段,这就导致温室大棚推广效果不理想;其次,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温室大棚并没有形成一定规模,蔬菜的栽培也没有向着产业化生产方向发展,这就阻碍了农民朋友的蔬菜种植积极性,无法为其带来经济效益,久而久之,也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2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特点

2.1实现精准化生产

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农业生产要想获得高品质的蔬菜以及提高蔬菜产量,就需要在栽培时引进大棚技术,这项技术可以提供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新鲜蔬菜。现如今,由于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蔬菜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在为广大菜农推荐新的栽培技术时,要充考虑所推技术的可行性、有效性,要推广那些操作性强的先进技术,以利于提高农业蔬菜产量和质量。

2.2实现规模化生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生产得到迅猛发展,很多农民朋友为了改善生活质量来到了城市寻求工作机会,这就导致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但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对绿色蔬菜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所以,要想满足市场需求,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在蔬菜生产过程中,推广规模化生产势在必行。与此同时,如果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生产,不仅可以扩大产量,还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2.3推广温室大棚种植技术

目前,我国蔬菜栽培主要依靠温室大棚技术来完成,因此,相关技术人员要主动寻求技术创新,并且积极改进大棚规模,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蔬菜种植更加便利,另一方面还可以适应市场需求。当前,蔬菜种植方法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因此,要对广大菜农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大力推广温室大棚技术,让其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要点

3.1品种要因地制宜

对于每一位菜农来说,选择哪种蔬菜品种一直是一个比较纠结的问题,深入来讲,选择的蔬菜品种要根本所在地的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种植传统等各种各样的因素来综合考虑,要因地制宜的选择。例如,通常情况下,冬天的阳光照射比较弱,这时种植的蔬菜就要充分地考虑到这一因素,选择适合在低温条件下生长的品种。选择的蔬菜种子需要得到相关行业的认证,而杂交种子是种子中的佼佼者,它可以培养出更优质的蔬菜。在选择种子的时候,还要考虑当地的气候状况,尽量选择能够早熟及早产的蔬菜种子,这类蔬菜种子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可以抵御病虫灾害。除此之外,若想将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到最大范围,那么在对种子处理的过程中,就要采用高温度热水冲洗法对其开展有效的清洗,减少种子携带的病菌。更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种植蔬菜种子的过程中,还需充分考虑时间和温度这两个关键因素,在种子种植后,要定期对其进行翻动,这样做有助于提高种子成活率,从而提升种植质量,增加蔬菜产量。

3.2选用无毒害棚膜

棚膜质量如何在蔬菜栽培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高品质的棚膜可以有效地避免蔬菜被污染现象的发生,由此可见,在选择棚膜时,要保证所选材料属于无毒无害范畴。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品质的生活已经成为人们当下主要追求,绿色无公害蔬菜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温室大棚里栽培的蔬菜,一般都是在棚膜之中生长,如果所选棚膜质量不好,甚至还有毒性,这对蔬菜品质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所选棚膜还要具有较强的耐磨性,对雨雪天气有一定的抵御作用[2]。目前,我国大部分蔬菜温室大棚使用的都是防老化膜,这种棚膜可以保证大棚的温度和湿度适应蔬菜生长,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促进了蔬菜增产。

3.3控制好棚内光照

蔬菜要想健康生长,离不开阳光的照射,阳光是蔬菜叶绿素合成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运用温室蔬菜栽培技术过程中,控制好棚内光照极其重要。众所周知,阳光在不同的季节,照射强度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初春和冬季阳光的照射并不强烈。同时,由于一层又一层的棚膜也会阻隔光照,这个时候,菜农朋友就应该将棚膜掀开,让蔬菜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大棚内安装一些如小灯泡之类的装置来给蔬菜创造光照条件。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种植过程中,还要及时清理大棚膜上面的各种杂物,保证棚膜的通透性。

3.4施肥要科学

现如今,我国大力推行农业生产生态化,在大棚栽培技术中,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非常重要。肥料的选择一般以有机肥为主、基肥为辅,在决定选择哪种肥料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当地土壤条件及蔬菜种类,在对蔬菜种子施肥时,要先将一些有机肥先消毒,待其发酵后再使用。同时,还要控制肥料使用量,防止因肥料过量而出现种子烧根减产[3]。总而言之,施肥前要充分考虑蔬菜品种、土壤条件,然后再确定肥料用量,从而避免因盲目施肥而产生的不利影响。

3.5保证棚内通风良好

众所周知,在温室中生长的蔬菜,需要依靠遮光或者通风来保持所需温度。在实践中可以发现,蔬菜对温度极其敏感,如果温度过高,就要立即降温处理。一种方法是遮光降温法,这种方法可以使温度降到5℃左右,另一种方法通过通风来降低温度,大棚通风在蔬菜种植中的一项有效的技术手段,良好的通风可以确保蔬菜健康生长,可以保持大棚内空气顺利流通,将棚内有害气体及时排出,让室外的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流入棚内,还可以调节棚内温度,有效降低棚内高温,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有效防治病虫灾害。通常情况下,将通风口设在避风处是最佳选择,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还需根据情况不断更换位置,以确保风量一直处于从小变大状态。

3.6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

正如大家所知,病虫灾害一直困扰着蔬菜栽培,为了有效地防止病虫灾害,提高蔬菜质量,增加蔬菜产量,可以在种植中,运用物理防治法和化学防治法。大量实践表明,在蔬菜栽培中运用物理防治法,可以将棚内温度和湿度控制在一个有效的范围内,从而减少病虫灾害。此外,如果在栽培中采用了化学防治法,那么,需要加强对化学药剂使用量的控制,要选用配方合理、在保质期内的药剂,避免出现因蔬菜有残留药剂而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现象出现。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经济发展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其已经成为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支柱。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无公害的新鲜蔬菜在百姓的餐桌上屡见不鲜,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当前,蔬菜栽培技术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各种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其中温室大棚技术是使用最广、备受广大菜农欢迎的一项技术,但是在此项在蔬菜种植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做好提升栽培水平,是保证农业健康稳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董小兰.浅析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及栽培要点[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2):61-62.

[2]马召尕.现代农业背景下蔬菜栽培技术要点[J].河北农机,2020(7):17.